CN111465288A - 防护壳组件及智能驾驶汽车 - Google Patents

防护壳组件及智能驾驶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5288A
CN111465288A CN202010387945.9A CN202010387945A CN111465288A CN 111465288 A CN111465288 A CN 111465288A CN 202010387945 A CN202010387945 A CN 202010387945A CN 111465288 A CN111465288 A CN 111465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assembly
wall
protective shell
heat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879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5288B (zh
Inventor
崔家硕
杨治国
李林涛
田高翔
凌志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a Huix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ony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ony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ony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8794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52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5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5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5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52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436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4Carriers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roof
    • B60R9/055Enclosure-type carriers, e.g. containers, box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6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 H05K5/061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sealed by a gasket held between a removable cover and a body, e.g. O-ring, pack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436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 H05K7/20445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the coupling element being an additional piece, e.g. thermal standoff
    • H05K7/20472Sheet interfa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护壳组件及智能驾驶汽车,防护壳组件的内部具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腔,防护壳组件的至少一个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远离防护壳组件的相应的内壁面的一端具有第一导热面;其中,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接触,以使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之间进行热传递;或者,第一导热面与发热元件之间用于安装导热材料,以使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之间通过导热材料进行热传递。本发明的防护壳组件既对内部元件起到了防水的作用,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护壳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防护壳组件及智能驾驶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护壳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护壳组件及智能驾驶汽车。
背景技术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通常需要设计防护壳结构来对关键的元器件进行防护,以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防护壳组件的散热效果较差,当内部元器件发热较多时,难以将热量及时地排出,容易因为内部温度过高而影响内部元器件的工作,尤其在防护壳组件为密封式防水结构时,其散热问题更加突出,极大地影响了内部元器件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壳组件及智能驾驶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护壳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护壳组件,防护壳组件的内部具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腔,防护壳组件的至少一个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远离防护壳组件的相应的内壁面的一端具有第一导热面;其中,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接触,以使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之间进行热传递;或者,第一导热面与发热元件之间用于安装导热材料,以使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之间通过导热材料进行热传递。
进一步地,导热材料与第一导热面和发热元件均接触。
进一步地,导热材料为导热硅胶片,导热硅胶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一导热面贴合,第二表面与发热元件的表面贴合。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部远离防护壳组件的相应的内壁面的一端设有凹槽,第一导热面为凹槽的底面。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面为多个,多个第一导热面沿第一凸起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面的形状与发热元件的至少部分表面的形状相同。
进一步地,发热元件安装在安装板上,防护壳组件内设有用于对安装板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上设有用于对安装板进行固定的固定孔。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成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分别对应地设置在防护壳组件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上,各个第一支撑部均具有用于对安装板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面,各个第一支撑面上均设有固定孔;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为防护壳组件的相对的两个内壁。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包括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位于成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部之间,第二支撑部具有用于对安装板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面,第二支撑面上设有固定孔。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部与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连接;第二支撑部为多个,多个第二支撑部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连接板与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连接;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位于防护壳组件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之间,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与防护壳组件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均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部为多个,连接板与多个第一凸起部中的一个连接;和/或,连接板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最大距离小于第二支撑部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最大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部设置于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上;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上设有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远离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上设有第二导热面,第二凸起部上设有环绕第二导热面设置的多个第三支撑部,各个第三支撑部均凸出于第二导热面设置;至少一个第三支撑部上设有固定孔;第三支撑部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最大距离小于各个第一支撑部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最大距离。
进一步地,防护壳组件上设有多个接线口,多个接线口均延伸至防护壳组件的第四内壁;防护壳组件的第四内壁上设有多个用于对安装板进行支撑的第四支撑部;各个第四支撑部设置于相应的两个相邻的接线口之间。
进一步地,防护壳组件与第一凸起部对应的壁的外部设有多个定位孔,以通过将定位销***相应的定位孔内以将防护壳组件定位在目标位置;和/或,防护壳组件包括环绕其主体部分设置的多个安装部,各个安装部上均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防护壳组件上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延伸至安装腔,透气孔内装有防水透气阀。
进一步地,防护壳组件包括壳体和盖体,盖体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上,壳体靠近盖体的端面和/或盖体靠近壳体的端面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装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密封槽设置在壳体上,密封槽为环形凹槽;壳体上设有环绕密封槽的***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孔,盖体上设有与多个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孔,壳体和盖体通过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的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地,防护壳组件包括壳体和盖体,壳体和盖体的布氏硬度范围为60HBW至100HBW;壳体和盖体的密度不超过7.85g/mm3;壳体和盖体的导热系数不小于217.7W/mK。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驾驶汽车,智能驾驶汽车包括防护壳组件,防护壳组件安装于智能驾驶汽车的车体的顶部;其中,防护壳组件为上述的防护壳组件。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防护壳组件的内部具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腔,防护壳组件的至少一个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远离防护壳组件的相应的内壁面的一端具有第一导热面;其中,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接触,以使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之间进行热传递;或者,第一导热面与发热元件之间用于安装导热材料,以使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之间通过导热材料进行热传递。这样,通过使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接触可使热量通过第一凸起部传递给防护壳组件,进而通过防护壳组件的外表面将热量散出;或通过导热材料将发热元件的热量导向第一凸起部,再通过防护壳组件的外表面将热量散出,可加强对发热元件的散热,保证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至防护壳组件的外部,这样,既对内部元件起到了防水的作用,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护壳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壳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壳组件的实施例的壳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壳组件的实施例的壳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壳组件的实施例的壳体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壳组件的实施例的壳体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壳组件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第一凸起部;11、第一导热面;12、凹槽;2、支撑结构;21、第一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23、连接板;3、第二凸起部;31、第二导热面;32、第三支撑部;4、接线口;5、第四支撑部;6、定位孔;7、安装部;8、开孔;10、壳体;20、盖体;30、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请参考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护壳组件,防护壳组件的内部具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腔,防护壳组件的至少一个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凸起部1,第一凸起部1远离防护壳组件的相应的内壁面的一端具有第一导热面11;其中,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11接触,以使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11之间进行热传递;或者,第一导热面11与发热元件之间用于安装导热材料,以使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11之间通过导热材料进行热传递。
本发明的防护壳组件的内部具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腔,防护壳组件的至少一个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凸起部1,第一凸起部1远离防护壳组件的相应的内壁面的一端具有第一导热面11;其中,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11接触,以使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11之间进行热传递;或者,第一导热面11与发热元件之间用于安装导热材料,以使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11之间通过导热材料进行热传递。这样,通过使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11接触可使热量通过第一凸起部1传递给防护壳组件,进而通过防护壳组件的外表面将热量散出;或通过导热材料将发热元件的热量导向第一凸起部1,再通过防护壳组件的外表面将热量散出,可加强对发热元件的散热,保证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至防护壳组件的外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护壳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具体地,防护腔为密闭的空腔。
优选地,安装在第一导热面11与发热元件之间的导热材料与第一导热面11和发热元件均接触,从而可以更好地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凸起部1。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材料为导热硅胶片,导热硅胶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一导热面11贴合,第二表面与发热元件的表面贴合。
具体地,第一凸起部1远离防护壳组件的相应的内壁面的一端设有凹槽12,第一导热面11为凹槽12的底面。凹槽12的底面为凹槽12靠近第一凸起部1的一面,即凹槽12的底面为凹槽12靠近防护壳组件的相应的内壁面的一面。这样,导热材料可更好地固定在凹槽12内,从而避免导热材料移动或脱出,保证导热效果。
为了使第一凸起部1与发热元件更好地接触以保证热传递效果,第一导热面11为多个,多个第一导热面11沿第一凸起部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各个第一导热面11到防护壳组件的相应的内壁面的距离不同。通过在第一凸起部1上设置多个不等高的第一导热面11,可更好地与发热元件的凹凸不平的各个表面贴合,从而进行更好地散热。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热传递效果,第一导热面11的形状与发热元件的至少部分表面的形状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发热元件进行安装和固定,并保证对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发热元件安装在安装板上,防护壳组件内设有用于对安装板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2,支撑结构2上设有用于对安装板进行固定的固定孔。
具体地,支撑结构2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21,成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21分别对应地设置在防护壳组件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上,各个第一支撑部21均具有用于对安装板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面,各个第一支撑面上均设有固定孔;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为防护壳组件的相对的两个内壁。
另外,为了提高对安装板支撑的稳定性,支撑结构2包括第二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22位于成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部21之间,第二支撑部22具有用于对安装板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面,第二支撑面上设有固定孔。
为了保证第二支撑部22结构的稳定性,第二支撑部22与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连接;第二支撑部22为多个,多个第二支撑部22之间通过连接板23连接,连接板23与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连接;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位于防护壳组件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之间,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与防护壳组件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均连接。第一支撑部21延伸至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1为多个,连接板23与多个第一凸起部1中的一个连接;和/或,连接板23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最大距离小于第二支撑部22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最大距离。
具体地,连接板23远离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一面可以是多种形状;例如平面、斜面、弧形面等。优选地,连接板23远离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一面为平面或者连接板23远离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一面上设有凹陷结构,以对安装板上的各个元件进行更好地避让。
第一凸起部1设置于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上;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上设有第二凸起部3,第二凸起部3远离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上设有第二导热面31,第二凸起部3上设有环绕第二导热面31设置的多个第三支撑部32,各个第三支撑部32均凸出于第二导热面31设置;至少一个第三支撑部32上设有固定孔;第三支撑部32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最大距离小于各个第一支撑部21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最大距离。这样,第一凸起部1和第二凸起部3可分别对不同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由于第三支撑部32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最大距离小于各个第一支撑部21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最大距离,因此,可将各个发热元件之间分层布置,这样,可将发热量较大或尺寸较大的发热元件设置在第三支撑部32处,来减小其对其它元件的干扰,并可对防护壳组件的安装腔内的空间进行更有效地利用。
防护壳组件上设有多个接线口4,多个接线口4均延伸至防护壳组件的第四内壁;防护壳组件的第四内壁上设有多个用于对安装板进行支撑的第四支撑部5;各个第四支撑部5设置于相应的两个相邻的接线口4之间。通过设置第四支撑部5,可以对安装板上与各个接线口4对应的位置进行有效的支撑和固定,保证插接线时的稳定性,且设置于相应的接线口4的两侧的第四支撑部5可对该接线口4进行加固,避免接线口4撕裂。
具体地,防护壳组件与第一凸起部1对应的壁的外部设有多个定位孔6,以通过将定位销***相应的定位孔6内以将防护壳组件定位在目标位置;和/或,防护壳组件包括环绕其主体部分设置的多个安装部7,各个安装部7上均设有安装孔,以通过安装在安装孔内的紧固件将防护壳组件安装在目标位置。
由于防护壳组件内装有发热元件,其内部压强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为了保证其内部压强的平稳,减小对发热元件工作的干扰,防护壳组件上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延伸至安装腔,透气孔内装有防水透气阀。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内部元件的安装并保证密封效果,防护壳组件包括壳体10和盖体20,盖体20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0上,壳体10靠近盖体20的端面和/或盖体20靠近壳体10的端面设有密封槽30,密封槽30内装有密封圈。
优选地,密封槽30设置在壳体10上,密封槽30为环形凹槽;壳体10上设有环绕密封槽30的***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孔,盖体20上设有与多个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孔,壳体10和盖体20通过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的紧固件连接。壳体10上设有开孔8,从而使线束通过开孔8穿入壳体10的内部。
具体地,防护壳组件包括壳体10和盖体20,壳体10和盖体20的布氏硬度范围为60HBW至100HBW;壳体10和盖体20的密度不超过7.85g/mm3。优选地,壳体10和盖体20均为铝合金材质。为了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壳体10和盖体20的导热系数不小于217.7W/mK。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驾驶汽车,智能驾驶汽车包括防护壳组件,防护壳组件安装于智能驾驶汽车的车体的顶部;其中,防护壳组件为上述的防护壳组件。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防护壳组件的内部具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腔,防护壳组件的至少一个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凸起部1,第一凸起部1远离防护壳组件的相应的内壁面的一端具有第一导热面11;其中,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11接触,以使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11之间进行热传递;或者,第一导热面11与发热元件之间用于安装导热材料,以使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11之间通过导热材料进行热传递。这样,通过使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面11接触可使热量通过第一凸起部1传递给防护壳组件,进而通过防护壳组件的外表面将热量散出;或通过导热材料将发热元件的热量导向第一凸起部1,再通过防护壳组件的外表面将热量散出,可加强对发热元件的散热,保证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至防护壳组件的外部,这样,既对内部元件起到了防水的作用,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护壳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具体地,防护腔为密闭的空腔。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防护壳组件,所述防护壳组件的内部具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组件的至少一个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凸起部(1),所述第一凸起部(1)远离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相应的内壁面的一端具有第一导热面(11);
其中,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第一导热面(11)接触,以使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第一导热面(11)之间进行热传递;或者,所述第一导热面(11)与所述发热元件之间用于安装导热材料,以使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第一导热面(11)之间通过所述导热材料进行热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热面(11)和所述发热元件均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材料为导热硅胶片,所述导热硅胶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导热面(11)贴合,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发热元件的表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远离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相应的内壁面的一端设有凹槽(12),所述第一导热面(11)为所述凹槽(12)的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面(1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热面(11)沿所述第一凸起部(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面(11)的形状与所述发热元件的至少部分表面的形状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防护壳组件内设有用于对所述安装板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2),所述支撑结构(2)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安装板进行固定的固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21),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部(21)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上,各个所述第一支撑部(21)均具有用于对所述安装板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面,各个所述第一支撑面上均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为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相对的两个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第二支撑部(22),所述第二支撑部(22)位于成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21)之间,所述第二支撑部(22)具有用于对所述安装板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上设有固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2)与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22)之间通过连接板(23)连接,所述连接板(23)与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连接;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位于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之间,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与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均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为多个,所述连接板(23)与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1)中的一个连接;和/或,所述连接板(23)到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2)到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最大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设置于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上;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上设有第二凸起部(3),所述第二凸起部(3)远离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上设有第二导热面(31),所述第二凸起部(3)上设有环绕所述第二导热面(31)设置的多个第三支撑部(32),各个所述第三支撑部(32)均凸出于所述第二导热面(31)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三支撑部(32)上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三支撑部(32)到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最大距离小于各个所述第一支撑部(21)到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最大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组件上设有多个接线口(4),多个所述接线口(4)均延伸至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四内壁;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四内壁上设有多个用于对所述安装板进行支撑的第四支撑部(5);各个所述第四支撑部(5)设置于相应的两个相邻的所述接线口(4)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组件与所述第一凸起部(1)对应的壁的外部设有多个定位孔(6),以通过将定位销***相应的所述定位孔(6)内以将所述防护壳组件定位在目标位置;和/或,所述防护壳组件包括环绕其主体部分设置的多个安装部(7),各个所述安装部(7)上均设有安装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组件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延伸至所述安装腔,所述透气孔内装有防水透气阀。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组件包括壳体(10)和盖体(20),所述盖体(2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壳体(10)靠近所述盖体(20)的端面和/或所述盖体(20)靠近所述壳体(10)的端面设有密封槽(30),所述密封槽(30)内装有密封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密封槽(30)为环形凹槽;所述壳体(10)上设有环绕所述密封槽(30)的***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盖体(20)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壳体(10)和所述盖体(20)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的紧固件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组件包括壳体(10)和盖体(20),所述壳体(10)和所述盖体(20)的布氏硬度范围为60HBW至100HBW;所述壳体(10)和所述盖体(20)的密度不超过7.85g/mm3;所述壳体(10)和所述盖体(20)的导热系数不小于217.7W/mK。
19.一种智能驾驶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驾驶汽车包括防护壳组件,所述防护壳组件安装于所述智能驾驶汽车的车体的顶部;其中,所述防护壳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壳组件。
CN202010387945.9A 2020-05-09 2020-05-09 防护壳组件及智能驾驶汽车 Active CN1114652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7945.9A CN111465288B (zh) 2020-05-09 2020-05-09 防护壳组件及智能驾驶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7945.9A CN111465288B (zh) 2020-05-09 2020-05-09 防护壳组件及智能驾驶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5288A true CN111465288A (zh) 2020-07-28
CN111465288B CN111465288B (zh) 2023-05-16

Family

ID=71681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87945.9A Active CN111465288B (zh) 2020-05-09 2020-05-09 防护壳组件及智能驾驶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528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7297A (zh) * 2020-08-12 2020-10-30 福建九州宇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家居控制器的防护机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90357U (zh) * 2014-07-28 2015-01-0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器外壳和一种逆变器
CN205726837U (zh) * 2016-04-27 2016-11-23 东莞市锐准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汽车电子元器件散热器
CN106921289A (zh) * 2017-05-04 2017-07-04 张家港市江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外壳
CN207443337U (zh) * 2017-11-28 2018-06-01 大连大森数控技术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机床数控***散热密封结构
CN108829207A (zh) * 2018-08-22 2018-11-16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一种卡板壳体、vpx机箱及vpx处理机
CN208400075U (zh) * 2018-08-08 2019-01-18 合肥金新允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嵌入式工业控制计算机
CN210199360U (zh) * 2019-09-04 2020-03-27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光模块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90357U (zh) * 2014-07-28 2015-01-0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器外壳和一种逆变器
CN205726837U (zh) * 2016-04-27 2016-11-23 东莞市锐准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汽车电子元器件散热器
CN106921289A (zh) * 2017-05-04 2017-07-04 张家港市江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外壳
CN207443337U (zh) * 2017-11-28 2018-06-01 大连大森数控技术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机床数控***散热密封结构
CN208400075U (zh) * 2018-08-08 2019-01-18 合肥金新允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嵌入式工业控制计算机
CN108829207A (zh) * 2018-08-22 2018-11-16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一种卡板壳体、vpx机箱及vpx处理机
CN210199360U (zh) * 2019-09-04 2020-03-27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光模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7297A (zh) * 2020-08-12 2020-10-30 福建九州宇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家居控制器的防护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5288B (zh)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78616B2 (ja) 電子モジュールの保持および保護のためのシャーシ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060198108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circuit substrate
CN110440163B (zh) 灯具
JP4006795B2 (ja) 放熱構造を有する情報処理装置
JP5625339B2 (ja) シールドケース、及び、通信装置
CN111465288A (zh) 防护壳组件及智能驾驶汽车
CN220191280U (zh) 一种电池***的电路保护盒
CN106231836B (zh) 封闭式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JP2006087173A (ja) 電気接続箱
JP5523597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1128745U (zh) 电机控制器
CN104066298A (zh) 电子装置及该电子装置的散热结构
CN211543287U (zh)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
CN113190098A (zh) 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模组
CN219834767U (zh) 电路结构及无人机巢
CN211200164U (zh) 一种道闸雷达
CN220042760U (zh) 一种密封隔离式电源箱
CN213073424U (zh) 门禁机
CN105592677B (zh) 电子元件防电磁干扰的遮蔽结构
CN216163070U (zh) 一种智能汽车天窗控制电路板
CN216848794U (zh)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9068587U (zh) 一种带被动散热的图像融合处理器
CN209930095U (zh) 一种编码器盖及电机
CN210617874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散热结构
CN206894498U (zh) 一种散热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3

Address after: 100094 19 / F, block A1, Zhongguancun No.1,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XIAOMA HUIX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94 2 / F, block B, building 1, yard 68,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PONY.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