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1684A - 一种区块链以及基于该区块链的交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区块链以及基于该区块链的交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1684A
CN111461684A CN202010242122.7A CN202010242122A CN111461684A CN 111461684 A CN111461684 A CN 111461684A CN 202010242122 A CN202010242122 A CN 202010242122A CN 111461684 A CN111461684 A CN 111461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igital
central
information
curr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21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24212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16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1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16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4Payment circuits
    • G06Q20/06Private payment circuits, e.g. involving electronic currency used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common payment scheme
    • G06Q20/065Private payment circuits, e.g. involving electronic currency used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common payment scheme using e-cash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始终由央行或者权威机构构建创世区块的区块链,央行或者权威机构构建若干个创世区块,每一个创世区块代表了具有预设面额的主权数字货币,所述主权数字货币的发行面额的大小和数量由央行决定;利率由央行自主或者和交易方用户协商确定;用户为自然人或法人,其身份信息需要被验证,如果身份信息不正确或者该用户受到法律法规或者部门规章的限制,央行或者权威机构应当拒绝该用户的交易行为。本发明可以良好的解决传统区块链数据量过大的问题。其次,由于用户必须提交身份信息,央行或者权威机构可以对交易行为全面监控,良好的解决了传统区块链技术对账户监控难的问题,同时外汇监管机构也可以对所有用户进行全面监管。

Description

一种区块链以及基于该区块链的交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始终由央行或者权威机构构建创世区块的区块链,同时还涉及一种基于该区块链的交易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现金交易的本质是货币(或类货币)资产价值的转移。实际上区块链所带来的分布式记账理念不仅仅能够为电子现金交易服务,它可以被用于处理更广义上的价值转移: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归属和流通理论上都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记录和追踪,并完成点对点的价值交换。这对于社会商业的信息和资产管理而言将会是一次意义重大的革新。
然而由于比特币***设计的非图灵完备性,其***无法处理更为复杂的业务逻辑。受比特币启发,于2015年左右开发上线的公共区块链平台以太坊则将区块链的应用更进一步,允许开发者在平台上部署智能合约,以处理更为复杂的业务逻辑。智能合约使得通过代码设定好的业务逻辑能够自动按照触发条件执行而无需人为干预,并且合约部署在区块链上公开透明。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以被广泛的运用在涉及合同处理、数据交换、所有权转移的金融、物联网、物流和共享经济等场景中。
如果从比特币诞生开始计算,区块链技术已有近1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区块链的发展方向主要可以分为公有链和联盟链:前者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代表,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加入其中,链上记录对所有人公开;后者则由指定区块链的参与成员组成联盟,成员之间的业务往来信息被记录在区块链中,限定了使用规模和权限,典型代表如Linux基金会旗下的开源区块链项目Hyperledger等。
现有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是单个区块链数据量过大的问题没有解决,二是监管机构对发行的主权数字货币发生交易的行为很难监管,三是主权国家对外汇不方便管理,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区块链,即始终由央行或者权威机构构建创世区块的区块链。
这种区块链可应用在各国央行发行主权数字货币,等等。这种区块链的特征是创世区块一定由央行或者权威机构构建,其中点对点的价值转移由央行或者其他权威机构参与每次的价值转移,即价值转移的流程为点到央行再到点,比如甲乙之间的价值转移为甲到央行再到乙。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央行或者其他权威机构能够全程参与主权数字货币的创建、价值转移、主权数字货币的回收过程,从而使得这套全新的区块链有能力解决目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运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始终由央行或者权威机构构建创世区块的区块链,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该区块链的交易方法,以解决传统区块链数据量过大、传统区块链技术对账户监控难的问题,同时外汇监管机构也可以对所有用户进行全面监管。
技术方案:一种一种始终由央行或者权威机构构建创世区块的区块链,央行或者权威机构构建若干个创世区块,每一个创世区块代表了具有预设面额的主权数字货币,所述主权数字货币的发行面额的大小和数量由央行决定;所述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由央行自主或者和交易方用户协商确定;
所述用户为自然人或法人,其身份信息需要被验证,如果身份信息不正确或者该用户受到法律法规或者部门规章的限制,央行应当拒绝该用户的交易行为。
进一步的,将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数字化标识,用户携带给央行鉴别的信息包括身份凭证、标识凭证、标识鉴别信息、交易对象的数字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身份凭证、标识凭证和标识鉴别信息使央行或者权威机构鉴别该用户的真实身份,所述交易对象的数字标识使央行或者其他权威机构明确交易对象的身份。
进一步的,央行发行固定利率无期限的主权数字货币或者发行浮动利率的主权数字货币,或者发行具有期限的固定或者浮动利率的主权数字货币。
一种基于所述区块链的交易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用户借入或者购买数量为N、面额为A的主权数字货币,流程为:
(1)用户首先携带身份鉴别信息和购买相关主权数字货币的资金或者其他信息给央行,央行用创世区块、该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该用户协商的利率或者自主确定的利率构建一个新的区块链;所述身份鉴别信息包括身份凭证、标识凭证、标识鉴别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2)然后通过安全网络发送给相关用户,同时央行用该用户的身份信息登记该用户拥有相关主权数字货币的信息至央行的相关数据库并通过安全网络发送给该用户,该用户通过相关安全设备接受到该区块链并存储至设备;优选的,所述安全网络采用TLS加密通信。
(3)重复上述过程N次,用户拥有相关资产,该过程之后用户在安全设备上存储了相关区块链信息同时央行也登记并存储了相关区块链信息到央行的数据库;
所述主权数字货币的总数一致,但其面额和数量的组合可变,央行和用户之间有合同约定的除外;
2)用户之间的资产转移,包括以下3种转移方式:
转移方式1:甲把拥有的主权数字货币转给乙,乙接受央行结算过的主权数字货币,流程为:
(1)甲要转给乙数量为M,面额为A1的主权数字货币,对于一个主权数字货币流程为,首先甲把代表这个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以及乙的身份信息发送给央行,所述区块链包含甲的数字标识;央行通过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发行日期和当前日期以及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结算该主权数字货币的现价,央行根据现价和甲乙的数字标识以及拥有者的数字标识以及拥有者的利率信息构建新的区块链;对于央行发送给乙的区块链,央行应当把乙拥有该主权数字货币的信息保持至相关数据库;
(2)然后央行通过相关数据库查找到乙的通讯方式,把构建的新的区块链发送给乙,乙通过安全网络确认接受到相关信息并存储至相关设备;
(3)上述过程重复M次,甲乙之间转移资产的面额和数量的组合可变;
转移方式2:甲把拥有的一定数量的主权数字货币转给乙,央行把该主权数字货币结算成甲需要转移的主权数字货币价值相等的资金支付给乙,所述资金的支付方法需要央行支持;
转移方式3:甲把某一个主权数字货币的一部分转给乙,流程为:
(1)首先甲把代表一个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以及乙的身份信息以及待转出的金额通过安全网络发送给央行,央行通过发行日期和当前日期以及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结算该主权数字货币的现价;
(1.1)如果该现价大于等于待转出的金额,则央行把计算出来的现价减去待转出金额得到差价,该差价可以分解成N2种新的L个主权数字货币加上现金W的组合,央行可以选择一种组合方式把该差价根据甲的利率构建L个代表该差价的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通过安全网络依次发送给甲,并把相关区块链信息登记到相关数据库。并把现金W打到甲的相关账户。央行应当和甲通过合同约定返还方式,一般的,在N2种组合中央行应当选择一种W最小的组合。
(1.2)如果该现价小于待转出的金额,央行应当通过安全网络告知甲,转账失败,并返还相关主权数字货币给甲;
上述过程中,央行记录相关主权数字货币和相关现金的转移信息至相关数据库;
3)主权数字货币的回收,其流程为:
用户把代表一定数量的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通过安全网络发送给央行,央行根据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信息结算成现金并打到该用户的账户上;
在用户之间的资产转移的转移方式2也是央行回收主权数字货币的方式。
进一步的,转移方式3的(1.1)中,也可以将待转出的金额分解成N3种新的L1个主权数字货币加上现金W1的组合,央行选择一种组合方式把待转出金额根据乙的利率构建L1个代表该金额的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通过安全网络发送给乙,并把相关区块链信息登记到相关数据库,并把现金W1打到乙的相关账户;央行和甲乙通过合同约定转出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转移方式3的(1.2)中,央行在N3种组合中选择W1最小的一种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方式1中,如果央行计算出区块链数据量超过阈值,央行在构建新的区块链之前按照时间顺序截取若干次转账信息构建新的区块链,但央行应保留该区块链之前的信息至央行的相关数据库以备审查;需要保存的交易信息由参考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确定。
进一步的,用户购买或者借入央行发行的主权数字货币,用户在所有交易中,如果不是用央行所在国的币种购买该央行的主权数字货币,那么央行参考国际汇率市场换算成央行本国的现金之后再购买相关主权数字货币,而央行返还给所有用户的现金默认为央行所在国的币种,但央行和该用户有合同约定的除外。
具体的,如果在用户借入或者购买数量为N,面额为A的主权数字货币或者用户之间的资产转移中,如果用户使用的货币B不是该央行AA发行的,所述AA有权决定是否可以接受该国货币,如果不能接受,那么AA拒绝用户的任何交易行为,如果AA接受货币B,那么AA参考相关国际汇率市场并确定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之后再进行交易;
如果该用户提交的身份信息不被AA认可,那么AA有权拒绝用户的任何交易行为;
如果在用户借入或者购买数量为N,面额为A的主权数字货币或者用户之间的资产转移中,针对国外用户,该用户提交的身份信息和货币币种都被AA认可,但需在外汇监管机构设定的范围内完成交易行为;外汇监管机构需要排除的情行包括:
(1)用户试图购买AA的主权数字货币超过AA所在国的监管机构设定的所有国外用户的购买上限;
(2)用户试图购买AA的主权数字货币超过AA所在国的监管机构针对该用户所在国设定的购买上限;
(3)用户试图购买AA的主权数字货币超过AA所在国的监管机构针对该用户设定的购买上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1、本发明提出的全新的区块链,由于央行可以对某个过大的区块链截取最近若干次的交易信息并保存之前的交易信息良好的解决了传统区块链数据量过大的问题。2、由于用户必须提交身份信息,央行可以对交易行为全面监控,良好的解决了传统区块链技术对账户监控难的问题,同时外汇监管机构也可以对所有用户进行全面监管。
附图说明
图1为央行发行主权数字货币的示图;
图2为央行发行主权数字货币后用户甲把他的一个主权数字货币发送给乙的过程;
图3为央行发行主权数字货币后用户甲把他的一个主权数字货币发送给乙的过程;
图4为央行发行主权数字货币后用户甲要把某一个主权数字货币的一部分转给乙的过程;
图5为央行回收发行主权数字货币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始终由央行或者权威机构构建创世区块的区块链;
对于主权数字货币来说:央行或者权威机构构建若干个创世区块,每一个创世区块代表了一定数额的主权数字货币,这里每个创世区块代表一定面额的数字货币,比如央行可以发行面额为5000元、2000元、500元,等等,发行面额的大小和每种面额主权数字货币的数量的决定权在央行,央行可以和交易方协商相关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也可以自主确定相关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
本发明中数字标识指的是该用户的身份信息。在金融分布式账本***中,身份可以进行数字化标识(简称数字标识)(具体的参见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JR/T 0184-2020)。
用户携带给央行鉴别的信息包括不限于(身份凭证,标识凭证,标识鉴别信息,交易对象的数字标识。具体的参见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JR/T 0184-2020)。
本发明认为用户携带自己的身份凭证,标识凭证,标识鉴别信息能够使央行或者权威机构鉴别该用户的真实身份,用户携带的交易对象的数字标识能够使央行或者其他权威机构明确交易的对象是谁。本发明的这样的表述只是一个实施例,其他类似的能够使得央行或者权威机构鉴别用户或者央行能够明确交易对象是谁的所有信息只要符合本发明的主权数字货币产生、转移、注销等流程都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方便阐述本发明,本发明认为央行有资格发行主权数字货币,故本发明使用央行作为发行主权数字货币的主体,但并不排除其他权威机构有发行主权数字货币的权利,其他权威机构发行主权数字货币只要符合本发明的主权数字货币的产生、转移、注销等流程都应当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1)用户借入或者购买一定数量(记为N)面额为A的主权数字货币
用户借入或者购买一定数量(记为N)面额为A的主权数字货币流程为,对于一个主权数字货币来说,用户首先携带用户的鉴别信息和购买相关主权数字货币的资金或者其他信息给央行,央行用某个创世区块加上该用户的身份信息(包含不限数字标识)再加上和该用户协商的利率或者自主确定的利率构建一个新的区块链,然后通过安全网络(比如:在该安全网络传输过程中,都需要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加密通信技术,来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性。而TLS加密通信,正是非对称加密技术和对称加密技术的完美组合:通信双方利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协商生成对称密钥,再由生成的对称密钥作为工作密钥,完成数据的加解密,从而同时利用了非对称加密不需要双方共享密钥、对称加密运算速度快的优点。)发送给相关用户,同时央行用该用户的身份信息(包含不限数字标识)登记该用户拥有相关主权数字货币的信息至央行的相关数据库并通过安全网络发送给该用户,该用户通过相关安全设备接受到该区块链并存储至设备,这一过程重复N次,这一个过程说明的是用户如何拥有相关资产,这一过程之后用户在安全设备上存储了这些区块链同时央行也登记并存储了相关区块链信息到央行的数据库。当然主权数字货币面额和数量的组合是可以灵活变化的,一般只要总数一致即可,央行和用户之间有合同约定的除外。比如央行发行的主权数字货币面额包括不限于2000元、1000元、500元,用户购买或者借入10000元主权数字货币,那么央行可以传输给用户5个2000元面额的主权数字,也可以传输10个1000元面额的数字货币,等。
2)用户之间的资产转移
第一种转移方式:甲把拥有的一定数量的主权数字货币转给乙,乙接受央行结算过的主权数字货币。
方案如下:如果甲拥有一定数量的主权数字货币,甲要转给乙一定数量(记为M)面额为A1的主权数字货币,对于一个主权数字货币流程为,首先甲把代表这个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该区块链应当已经包含甲的数字标识)以及乙的身份信息(包含不限于乙的数字标识)发送给央行,央行通过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发行日期和当前日期以及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结算该主权数字货币的现价,央行根据现价和甲乙的数字标识以及拥有者(这里乙为接受者应为拥有者)的数字标识以及拥有者的利率信息构建新的区块链,这里央行如果计算出该区块链数据量太大,央行可以在构建新的区块链之前按照时间顺序截取最近的若干次转账信息构建新的区块链,但央行应当保留该区块链之前的信息至央行的相关数据库以备审查,这里该区块链需要保存多长时间内的交易信息应当参考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于央行发送给乙的区块链,央行应当把乙拥有该主权数字货币的信息保持至相关数据库。然后央行通过相关数据库查找到乙的通讯方式,把构建的新的区块链发送给乙,乙通过安全网络确认接受到相关信息并存储至相关设备,这一过程重复M次。当然甲乙之间转移资产的面额和数量是可以灵活组合的。
第二种转移方式:甲把拥有的一定数量的主权数字货币转给乙,央行把该主权数字货币结算成现金打到乙账户,这里也可以包含其他支付方法,本发明介绍了现金转移的具体流程,其他支付方法,只要和甲需要转移的主权数字货币价值相等即可,但其支付方法需要央行支持。
第三种转移方式:如果甲要把某一个主权数字货币的一部分转给乙,流程为,首先甲把代表一个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以及乙的身份信息(包含不限于身份证号)以及待转出的金额通过安全网络发送给央行,央行通过发行日期和当前日期以及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结算该主权数字货币的现价,如果该现价大于等于待转出的金额,则央行把计算出来的现价减去待转出金额得到差价,该差价可以分解成N2种新的若干个(记为L)主权数字货币加上现金W的组合,央行可以选择一种组合方式把该差价根据甲的利率构建L个代表该差价的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通过安全网络依次发送给甲,并把相关区块链信息登记到相关数据库。并把现金W打到甲的相关账户。央行应当和甲通过合同约定返还方式,一般的,在N2种组合中央行应当选择一种W最小的组合。类似的,待转出的金额也可以分解成N3种新的若干个(记为L1)主权数字货币加上现金W1的组合,央行可以选择一种组合方式把待转出金额根据乙的利率构建L1个代表该金额的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通过安全网络发送给乙,并把相关区块链信息登记到相关数据库,并把现金W1打到乙的相关账户。央行应当和甲乙通过合同约定转出方式,一般的,在N3种组合中央行应当选择一种W1最小的组合。
上述过程中,央行应当记录相关主权数字货币和相关现金的转移信息至相关数据库。
如果该现价小于待转出的金额,央行应当通过安全网络告知甲,转账失败,并返还相关主权数字货币给甲。
3)主权数字货币的回收
央行有权决定是否回收主权数字货币。其流程为:
用户把代表一定数量的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通过安全网络发送给央行,央行根据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信息结算成现金并打到该用户的账户上。
在用户之间的资产转移的第二种转移方式也是央行回收主权数字货币的方式。
上述流程中用户为自然人和法人等实体的属性的集合。自然也包括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自然人等等。用户的身份信息需要被验证,如果身份信息不正确或者该用户受到法律法规或者部门规章的限制,央行应当拒绝该用户发生本发明所描述的任何交易行为。
关于央行发行的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央行可以和用户协商确定,也可以发行固定利率无期限的主权数字货币或者发行浮动利率的主权数字货币,也可以发行一定期限内有固定或者浮动利率的主权数字货币(比如3年期的主权数字货币,就是说自发行日开始计算,3年内央行计算利率,3年之后该主权数字货币没有利率,这点可以和目前发行的国债类似,一般的其现价计算方式可以参考国债的计算方式)。总之央行发行的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是可以灵活确定的。
而用户购买或者借入央行发行的主权数字货币,用户在本发明的所有交易中,如果不是用央行所在国的币种购买该央行的主权数字货币,那么央行可以参考国际汇率市场换算成央行本国的现金之后再购买相关主权数字货币,而央行返还给所有用户的现金一般的默认为央行所在国的币种,但央行和该用户有合同约定的除外。
上述交易过程中,本发明提出的全新的区块链,由于央行可以对某个过大的区块链截取最近若干次的交易信息并保存之前的交易信息良好的解决了传统区块链数据量过大没办法的问题。
如果在用户借入或者购买一定数量(记为N)面额为A的主权数字货币或者用户之间的资产转移中,如果用户使用的货币(记为B)不是该央行(记为AA)发行的,这里首先AA应当有权决定是否可以接受该国货币,如果不能接受,那么AA应当拒绝本发明所描述的任何交易行为,如果AA可以接受货币B,那么AA应当参考相关国际汇率市场并确定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之后再进行交易。这里如果该用户提交的身份信息(即数字标识)不被AA认可,那么AA有权拒绝本发明所描述的任何交易行为。包含不限于如下情形:该用户为国外用户,该用户提交的用户信息为AA所在国的受到法律限制国外身份证号。
如果在用户借入或者购买一定数量(记为N)面额为A的主权数字货币或者用户之间的资产转移中,针对国外用户,该用户提交的身份信息和货币币种都被AA认可,但要在外汇监管机构设定的范围内才能完成本发明所描述的任何交易行为。外汇监管机构需要排除如下情行包含不限于:
1)该用户试图购买AA的主权数字货币超过AA所在国的监管机构设定的所有国外用户的购买上限。
2)该用户试图购买AA的主权数字货币超过AA所在国的监管机构针对该用户所在国设定的购买上限。
3)该用户试图购买AA的主权数字货币超过AA所在国的监管机构针对该用户设定的购买上限。
由于用户必须提交身份信息,央行可以对交易行为全面监控,良好的解决了传统区块链技术对账户监控难的问题,同时外汇监管机构也可以对所有用户进行全面监管。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央行发行主权数字货币的示图。该方法主要说明了央行如何发行主权数字货币的过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央行的创世区块构建***产生若干数量代表一定面额的创世区块。在这一过程中,央行的创世区块构建***,构建若干个代表一定面额的主权数字货币,其面额的由央行确定;
步骤S302:用户首先携带用户的身份凭证,标识凭证,标识鉴别信息和购买相关主权数字货币的资金(该资金的汇入可以包括现金转账等)或者其他信息(如果是借入,则可以是抵押信息等)给央行;
步骤S303:央行根据用户携带上来的信息,首先进行身份鉴别流程,该用户身份凭证,标识凭证,标识鉴别信息都验证正确之后,还要进行监管机构以及外汇管理的验证,包括不限于如下情形该用户的身份鉴别都应当为不通过:
该用户账户被司法冻结;该用户拟购入的主权数字货币超过外汇管理的授信上限;该用户使用的购买主权数字货币的现金的币种不被央行认可;
这里需要特别指明的是,不管该用户是国内用户或者海外用户,其用户身份凭证的获得,标识凭证以及标识鉴别信息的获得应当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本发明不再详细阐述。用户身份鉴别失败之后,将不再执行后面的流程,具体的异常流程处理不在本发明阐述范围之内。需要注明的是如果该用户使用的现金为央行认可的非该央行所在国的币种,其换算应当参考相关国际汇率市场。
步骤S304:用户身份鉴别成功之后,央行通过凭证找到该用户的数字标识,央行根据这些信息构建新的若干个区块链,这些区块链表征该用户用户相关资产;
步骤S305:央行把这些表征该用户拥有相关资产的信息存入相关数据库,即登记该用户拥有相关资产,该资产为区块链方式;
步骤S306:央行通过用户携带的身份凭证,标识凭证,标识鉴别信息找到相关用户的通讯方式,并把相关区块链通过安全网络发送给这个用户;
步骤S307:用户接受到相关区块链,并存入至安全设备。即代表该用户拥有了相关区块链资产。
图2示出了央行发行主权数字货币后用户甲把他的一个主权数字货币发送给乙的过程,乙接受的是央行结算过的主权数字货币的过程。至于甲要转移多个面额相等的主权数字货币给乙,只要重复该流程即可,至于甲要转移给乙的主权数字货币是其他面额,那么甲在发送的时候选择其他面额的主权数字货币即可,其他流程是一致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甲把代表这个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以及乙的数字标识以及甲的身份凭证,标识凭证,标识鉴别信息发送给央行;
步骤S402:央行根据用户携带上来的信息,首先进行身份鉴别流程,该用户身份凭证,标识凭证,标识鉴别信息都验证正确之后,还要进行监管机构以及外汇管理的验证,包括不限于如下情形该用户的身份鉴别都应当为不通过:
该用户账户被司法冻结;该用户拟购入的主权数字货币超过外汇管理的授信上限;
这里甲乙两人的身份都要进行身份鉴别,只要一方身份鉴别失败将不再执行后续流程。
这里需要特别指明的是,不管该用户是国内用户或者海外用户,其用户身份凭证的获得,标识凭证以及标识鉴别信息的获得应当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本发明不再详细阐述。用户身份鉴别失败之后,将不再执行后面的流程,具体的异常流程处理不在本发明阐述范围之内;
步骤S403:如果该区块链数据量不大,央行通过发行日期和当前日期以及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结算该主权数字货币的现价,央行根据现价和甲乙的数字标识以及拥有者(这里乙为接受者应为拥有者)的数字标识以及拥有者的利率信息构建新的区块链;
步骤S404:如果该区块链数据量大,央行截取最近的一部分转账信息,然后央行通过发行日期和当前日期以及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结算该主权数字货币的现价,央行根据现价和甲乙的数字标识以及拥有者(这里乙为接受者应为拥有者)的数字标识以及拥有者的利率信息以及截取后的转账信息构建新的区块链;
步骤S405:央行保留截取之前的转账信息至相关数据库以备审核;
步骤S406:央行把乙拥有该主权数字货币的信息保存至相关数据库,然后央行根据乙的数字标识找到乙的通讯方式;
步骤S407:央行新产生的区块链通过安全网络发送给乙;
步骤S408:用户乙接受该区块链,即乙已经拥有该主权数字货币;
图3示出了央行发行主权数字货币后用户甲把他的一个主权数字货币发送给乙的过程,乙接受的是央行结算过的现金的过程。至于甲要转移多个面额相等的主权数字货币给乙,只要重复该流程即可,至于甲要转移给乙的主权数字货币是其他面额,那么甲在发送的时候选择其他面额的主权数字货币即可,其他流程是一致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甲把代表这个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以及乙的数字标识以及甲的身份凭证,标识凭证,标识鉴别信息发送给央行;
步骤S502:同步骤S402;
步骤S503:央行通过发行日期和当前日期以及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结算该主权数字货币的现价;
步骤S504:央行把该区块链的所有交易信息保存至相关数据库,并通过乙的数字标识找到乙的通讯方式以及乙的账户信息;
步骤S505:央行把相关现金打到乙的现金账户,并通过乙确认收款;
步骤S506:乙在安全设备上确认收款。
图4示出了央行发行主权数字货币后用户甲要把某一个主权数字货币的一部分转给乙的过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甲把代表这个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以及乙的数字标识以及甲的身份凭证,标识凭证,标识鉴别信息以及待转出金额发送给央行;
步骤S602:同步骤S402;
步骤S603:央行通过发行日期和当前日期以及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结算该主权数字货币的现价;
步骤S604:如果现价大于等于待转出金额,央行把计算出来的现价减去待转出金额得到差价,该差价可以分解成N2种新的若干个(记为L)主权数字货币加上现金W的组合,央行可以选择一种组合方式把该差价根据甲的利率构建L个代表该差价的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并在相关数据库中登记相关主权数字货币所有权信息;
步骤S605:央行现价W打到甲的现金账户,并把L个代表差价的区块链发送给甲;
步骤S606:待转出的金额也可以分解成N3种新的若干个(记为L1)主权数字货币加上现金W1的组合,央行可以选择一种组合方式把待转出金额根据乙的利率构建L1个代表该金额的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并在相关数据库中登记相关主权数字货币所有权信息;
步骤S607:央行可以选择一种组合方式把待转出金额根据乙的利率构建L1个代表该金额的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通过安全网络发送给乙,并把现金W1打到乙的相关账户;
步骤S608:用户乙接受相关区块链,即乙已经拥有这些主权数字货币,同时乙也接受相关现金;
步骤S609:现价小于待转出金额,则央行把甲传递过来的主权数字货币发送给甲并告知转账失败;
步骤S610:用户甲接受相关区块链,同时也接受相关现金;
央行应当和甲通过合同约定返还方式,一般的,在N2种组合中央行应当选择一种W最小的组合。央行应当和甲乙通过合同约定转出方式,一般的,在N3种组合中央行应当选择一种W1最小的组合。
图5示出了央行回收发行主权数字货币的过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甲把代表这个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以及甲的身份凭证,标识凭证,标识鉴别信息发送给央行;
步骤S702:同步骤S303;
步骤S703:央行通过发行日期和当前日期以及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结算该主权数字货币的现价;
步骤S704:央行把该区块链的所有交易信息保存至相关数据库,并把该主权数字货币所有者信息注销;
步骤S705:央行把相关现金打到该用户的现金账户;
步骤S706:该用户在安全设备上确认收款。

Claims (10)

1.一种始终由央行或者权威机构构建创世区块的区块链,其特征在于:
央行或者权威机构构建若干个创世区块,每一个创世区块代表了具有预设面额的主权数字货币,所述主权数字货币的发行面额的大小和数量由央行决定;所述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由央行自主或者和交易方用户协商确定;
所述用户为自然人或法人,其身份信息需要被验证,如果身份信息不正确或者该用户受到法律法规或者部门规章的限制,央行应当拒绝该用户的交易行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始终由央行或者权威机构构建创世区块的区块链,其特征在于:将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数字化标识,用户携带给央行鉴别的信息包括身份凭证、标识凭证、标识鉴别信息、交易对象的数字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身份凭证、标识凭证和标识鉴别信息使央行或者权威机构鉴别该用户的真实身份,所述交易对象的数字标识使央行或者其他权威机构明确交易对象的身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始终由央行或者权威机构构建创世区块的区块链,其特征在于:央行发行固定利率无期限的主权数字货币或者发行浮动利率的主权数字货币,或者发行具有期限的固定或者浮动利率的主权数字货币。
4.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区块链的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1)用户借入或者购买数量为N、面额为A的主权数字货币,流程为:
(1)对于一个主权数字货币来说,用户首先携带身份鉴别信息和购买相关主权数字货币的资金或者其他信息给央行,央行用创世区块、该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该用户协商的利率或者自主确定的利率构建一个新的区块链;所述身份鉴别信息包括身份凭证、标识凭证、标识鉴别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2)然后通过安全网络发送给相关用户,同时央行用该用户的身份信息登记该用户拥有相关主权数字货币的信息至央行的相关数据库并通过安全网络发送给该用户,该用户通过相关安全设备接受到该区块链并存储至设备;
(3)重复上述过程N次,用户拥有相关资产,该过程之后用户在安全设备上存储了相关区块链信息同时央行也登记并存储了相关区块链信息到央行的数据库;
所述主权数字货币的总数一致,但其面额和数量的组合可变,央行和用户之间有合同约定的除外;
2)用户之间的资产转移,包括以下3种转移方式:
转移方式1:甲把拥有的主权数字货币转给乙,乙接受央行结算过的主权数字货币,流程为:
(1)甲要转给乙数量为M,面额为A1的主权数字货币,对于一个主权数字货币流程为,首先甲把代表这个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以及乙的身份信息发送给央行,所述区块链包含甲的数字标识;央行通过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发行日期和当前日期以及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结算该主权数字货币的现价,央行根据现价和甲乙的数字标识以及拥有者的数字标识以及拥有者的利率信息构建新的区块链;对于央行发送给乙的区块链,央行应当把乙拥有该主权数字货币的信息保存至相关数据库;
(2)然后央行通过相关数据库查找到乙的通讯方式,把构建的新的区块链发送给乙,乙通过安全网络确认接受到相关信息并存储至相关设备;
(3)上述过程重复M次,甲乙之间转移资产的面额和数量的组合可变;
转移方式2:甲把拥有的一定数量的主权数字货币转给乙,央行把该主权数字货币结算成甲需要转移的主权数字货币价值相等的资金支付给乙,所述资金的支付方法需要央行支持;
转移方式3:甲把某一个主权数字货币的一部分转给乙,流程为:
(1)首先甲把代表一个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以及乙的身份信息以及待转出的金额通过安全网络发送给央行,央行通过发行日期和当前日期以及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结算该主权数字货币的现价;
(1.1)如果该现价大于等于待转出的金额,则央行把计算出来的现价减去待转出金额得到差价,该差价可以分解成N2种新的若干个(记为L)主权数字货币加上现金W的组合,央行可以选择一种组合方式把该差价根据甲的利率构建L个代表该差价的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通过安全网络依次发送给甲,并把相关区块链信息登记到相关数据库。并把现金W打到甲的相关账户。央行应当和甲通过合同约定返还方式,一般的,在N2种组合中央行应当选择一种W最小的组合。
(1.2)如果该现价小于待转出的金额,央行应当通过安全网络告知甲,转账失败,并返还相关主权数字货币给甲;
上述过程中,央行记录相关主权数字货币和相关现金的转移信息至相关数据库;
3)主权数字货币的回收,其流程为:
用户把代表一定数量的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通过安全网络发送给央行,央行根据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信息结算成现金并打到该用户的账户上;
在用户之间的资产转移的转移方式2也是央行回收主权数字货币的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移方式3的(1.1)中,将待转出的金额分解成N3种新的L1个主权数字货币加上现金W1的组合,央行选择一种组合方式把待转出金额根据乙的利率构建L1个代表该金额的主权数字货币的区块链通过安全网络发送给乙,并把相关区块链信息登记到相关数据库,并把现金W1打到乙的相关账户;央行和甲乙通过合同约定转出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方式3的(1.2)中,央行在N3种组合中选择W1最小的一种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方式1中,如果央行计算出区块链数据量超过阈值,央行在构建新的区块链之前按照时间顺序截取若干次转账信息构建新的区块链,但央行应保留该区块链之前的信息至央行的相关数据库以备审查;需要保存的交易信息应参考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网络采用TLS加密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购买或者借入央行发行的主权数字货币,用户在所有交易中,如果不是用央行所在国的币种购买该央行的主权数字货币,那么央行参考国际汇率市场换算成央行本国的现金之后再购买相关主权数字货币,而央行返还给所有用户的现金默认为央行所在国的币种,但央行和该用户有合同约定的除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在用户借入或者购买数量为N,面额为A的主权数字货币或者用户之间的资产转移中,如果用户使用的货币B不是该央行AA发行的,所述AA有权决定是否可以接受该国货币,如果不能接受,那么AA拒绝用户的任何交易行为,如果AA接受货币B,那么AA参考相关国际汇率市场并确定该主权数字货币的利率之后再进行交易;
如果该用户提交的身份信息不被AA认可,那么AA有权拒绝用户的任何交易行为;
如果在用户借入或者购买数量为N,面额为A的主权数字货币或者用户之间的资产转移中,针对国外用户,该用户提交的身份信息和货币币种都被AA认可,但需在外汇监管机构设定的范围内完成交易行为;外汇监管机构需要排除的情行包括:
(1)用户试图购买AA的主权数字货币超过AA所在国的监管机构设定的所有国外用户的购买上限;
(2)用户试图购买AA的主权数字货币超过AA所在国的监管机构针对该用户所在国设定的购买上限;
(3)用户试图购买AA的主权数字货币超过AA所在国的监管机构针对该用户设定的购买上限。
CN202010242122.7A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区块链以及基于该区块链的交易方法 Pending CN1114616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2122.7A CN111461684A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区块链以及基于该区块链的交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2122.7A CN111461684A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区块链以及基于该区块链的交易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1684A true CN111461684A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85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2122.7A Pending CN111461684A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区块链以及基于该区块链的交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16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47047B (zh) 2021-07-23 2024-07-01 中央銀行 數位貨幣管理系統及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7675A (zh) * 2016-12-30 2017-08-18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货币管理方法和***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7675A (zh) * 2016-12-30 2017-08-18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货币管理方法和***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47047B (zh) 2021-07-23 2024-07-01 中央銀行 數位貨幣管理系統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3323B1 (en) Autonomous devices
US11631063B2 (en) Blockchain solutions for financial services and other transactions-based industries
WO2022100078A1 (zh) 智慧供应链区块链BaaS跨境数字支付平台
CN112685766B (zh) 基于区块链的企业征信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78997A (zh) 区块链实现的***和方法
CN109906443A (zh) 用于形成通用记录的***和方法
CN109345194A (zh) 一种电子票据流转***
CN106982205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301522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仓单***及使用方法
CN112037068A (zh)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9990007959A (ko) 전자 화폐 시스템
CN104081425A (zh) 基于电子支票的付款***
CN101140648A (zh) 银行票据线上授权线下交易的方法
Eze et al. A triplicate smart contract model us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CA307349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value transfer
US2021022475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Currency Guaranteed By An Investment Vehicle
CN112232828A (zh) 一种电网数据交易方法、***
CN110378693A (zh) 基于联盟区块链的分布式能源弱中心化交易管理***
CN110599340A (zh) 一种基于联盟链的代币方法、***及钱包
CN111179050A (zh)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银行实现方法及***
CN115564414B (zh) 一种数字货币双离线交易方法及***
CN116415955A (zh) 一种基于哈希锁定与公证人相结合的跨链交易方法及***
CN110363513A (zh) 基于区块链的联合支付方法和装置
CN111461684A (zh) 一种区块链以及基于该区块链的交易方法
CN111461856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委外催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