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0685A - 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0685A
CN111460685A CN202010319642.3A CN202010319642A CN111460685A CN 111460685 A CN111460685 A CN 111460685A CN 202010319642 A CN202010319642 A CN 202010319642A CN 111460685 A CN111460685 A CN 1114606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line
fault
geographic entity
buff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96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0685B (zh
Inventor
王文磊
赵洁
王文君
迟宏庆
韩凤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103196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06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0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0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0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06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线性地理实体评估领域。缓冲区建立方法包括确定线性地理实体的缓冲级数和缓冲距离的集合,以线性地理实体的作用方向为参考确定缓冲区的侧类型,以自定义角度确定缓冲方向,复制线性地理实体的地理实体线并且将复制得到的复制线沿缓冲方向平移完成缓冲级数的多次平移,并且每次平移的距离为每一级缓冲级数对应的缓冲距离,将每一次平移后形成的线与地理实体线连接由线成面形成每一级缓冲区。本申请通过以自定义的角度确定线性地理实体的缓冲方向,使得线性地理实体缓冲区作用范围能够整体或部分偏向某特定角度,使缓冲区更加符合或接近客观事实,并且可以使线性地理实体上任何一点的缓冲距离保持相等。

Description

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线性地理实体评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缓冲区分析(Buffer Analysis)是地理信息***(GIS)空间分析中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对给定的空间实体或集合(点、线、面),在其周围建立一定距离(缓冲半径或宽度)的缓冲区多边形,用以确定这些实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
在线性地理实体缓冲区分析中,目前常规的空间缓冲区建立分析方法使用的均是垂直于线性地理实体建立的。而在实际应用中,利用常规缓冲分析方法针对线性地理实体数据进行分析时,由于缺少对实际参考的认知,使得地理实体缓冲区作用范围无法整体或部分偏移;同时常规方法在线性转折处,存在增大或减少缓冲区的问题,无法保证缓冲区任何一点的缓冲距离都相等。即常规方法无法得到满足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使缓冲区更加符合或接近客观事实。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示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其包括:选定线性地理实体,确定线性地理实体的缓冲级数和缓冲距离的集合,缓冲级数和缓冲距离一一对应,以线性地理实体的作用方向为参考确定缓冲区的侧类型,以自定义角度确定缓冲方向,复制线性地理实体的地理实体线并且将复制得到的复制线沿缓冲方向平移完成缓冲级数的多次平移,并且每次平移的距离为每一级缓冲级数对应的缓冲距离,将每一次平移后形成的线与地理实体线连接由线成面,形成每一级缓冲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通过以线性地理实体作用方向和用户自定义角度,使得线性地理实体缓冲区作用范围能够整体或部分偏向某一特定角度,进而使缓冲区更加符合或接近客观事实,并且可以使线性地理实体上任何一点的缓冲距离保持相等。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缓冲区的侧类型包括全部、线左侧或线右侧。
在上述示例中,通过先确定缓冲区的侧类型,使建立的缓冲区更加符合或接近客观事实。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示例中,以自定义角度确定缓冲方向时需要自定义倾斜角度,以垂直地理实体线走向为0°,倾斜角度为正时垂直地理实体线逆时针旋转得到缓冲方向,倾斜角度为负时垂直地理实体线顺时针旋转得到缓冲方向。
在上述示例中,现有常规的空间缓冲区建立分析方法使用的均是垂直于线性地理实体或集合建立的。本申请以垂直地理实体线走向为0°,通过自定义线性地理实体的倾斜角度得到缓冲方向,使建立的缓冲区满足线性地理实体对作用方向范围需求,进而使缓冲区更加符合或接近客观事实。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示例中,将复制得到的复制线沿缓冲方向平移完成缓冲级数的多次平移时需要复制并平移地理实体线的多个转折点,并且将每一级复制并平移后的点连接成线,每一级复制并平移后的点形成的线与地理实体线由线成面,形成每一级缓冲区。
在上述示例中,在平移地理实体线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将地理实体线的转折点依次复制且沿缓冲方向平移后连接成线,点形成的线与地理实体线由线成面,形成每一级缓冲区。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缓冲距离是根据基础图件比例尺确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缓冲级数根据缓冲距离和图幅为参考确定。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示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区分析方法,其包括根据上述的缓冲区建立方法得到的缓冲区区域,运用证据权方法中用于评估线性地理实体与已知作用对象之间空间关联性的t-检验,确定最佳缓冲距离范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缓冲区分析方法能够用于得到符合或接近客观事实的缓冲区,并且确定最佳缓冲距离范围。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示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区分析方法在断层控矿要素定量评价、矿产预测、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工厂选址和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缓冲区分析方法能够应用于断层控矿要素定量评价、矿产预测、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工厂选址和路径规划中,用以增强预测结果的真实性和精准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常规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缓冲区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直线断层线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二维空间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曲线断层线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二维空间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折线断层线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二维空间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8的倾斜角度为0°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8的常规空间缓冲区分析与本申请的t-检验结果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8的倾斜角度为+15°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8的倾斜角度为-15°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8的倾斜角度为+25°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8的倾斜角度为-25°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8的倾斜角度为+35°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8的倾斜角度为-35°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应视为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请参阅图1,目前常规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先选定线性地理实体,然后分别确定缓冲单位与缓冲距离集合Di,明确缓冲区的侧类型,以垂直于线性地理实体或集合为缓冲方向建立生成分级缓冲区(即倾斜角度为0°)。
但是,上述常规的空间缓冲区是一种特定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由于缺少对实际参考的认知,使得地理实体缓冲区作用范围无法整体或部分偏移,存在增大或减小缓冲区的问题,无法保证缓冲区任何一点的缓冲距离都相等,即建立得到的缓冲区与实际情况的要求有一定差别。
以下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具体说明:
请参阅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其流程图如图2所示。以地质领域为例,其包括以下步骤:
(1)选定线性地理实体,确定多个断层Fi(i=1,2,…,n);
需要说明的是,选定的线性地理实体可能是一条或多条断层,当选定的线性地理实体为多条断层时,需要对每一条断层分别建立缓冲区。
(2)针对每一条断层Fi进行缓冲区分析,依据基础图件比例尺,确定缓冲距离dij、缓冲单位和缓冲级数,依据t-检验曲线图确定缓冲级数m,得到缓冲距离集合Di=(di1,di2,…,dij,…,dim);
需要说明的是,缓冲单位可以为米(m)或千米(km),具体根据选定的断层Fi的实际地质状况决定;
缓冲距离集合Di与缓冲级数m一一对应,即每一级缓冲级数对应一个缓冲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缓冲级数对应的多个缓冲距离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定义距离,可以相等或不等;
(3)明确每一条断层的缓冲区的侧类型,缓冲区的侧类型包括全部、线左侧或线右侧;
需要说明的是,侧类型方向的是以画线起始为前进方向来判断侧类型左右,全部为断层线的两侧均有缓冲区,线左侧和线右侧均为断层线的一侧有缓冲区。
(4)以每一条断层的实地测量的角度信息为参考自定义断层的缓冲方向;
自定义断层的缓冲方向时先自定义断层的倾斜角度,多个断层的倾斜角度θ=(θ12,…,θi,…,θn),每个断层对应一个倾斜角度θi,以垂直断层线走向为基础,旋转垂直断层线倾斜角度得到自定义的缓冲方向;
以垂直断层线走向为0°,倾斜角度为正时垂直断层线逆时针旋转倾斜角度得到缓冲方向,倾斜角度为负时垂直断层线顺时针旋转倾斜角度得到缓冲方向;
例如,当倾斜角度为10°时,将垂直断层线逆时针旋转10°得到缓冲方向;当倾斜角度为-20°时,将垂直断层线顺时针旋转20°得到缓冲方向;
可选地,角度信息包括产状、擦痕和线理;
可选地,产状包括断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需要说明的是,当确定的缓冲区的侧类型为线左侧或线右侧时,缓冲方向向断层线的一侧延伸;当确定的缓冲区的侧类型为全部时,缓冲方向向断层线的两侧分别延伸。
(5)多次复制一条断层Fi的断层线并且将复制得到的复制线沿断层Fi的缓冲方向平移完成缓冲级数的多次平移,并且每条复制线平移的距离为每一级缓冲级数对应的缓冲距离,将每条复制平移后形成的线与断层线连接由线成面,形成每一级缓冲区;
将复制得到的复制线沿缓冲方向平移完成缓冲级数的多次平移时,针对断层Fi的转折点,依据θi(第i条断层Fi的倾斜角度)和缓冲距离集合Di=(di1,di2,…,dij,…,dim),对当前级缓冲区,依次复制平移每个转折点,将平移后的点连接成线,新连接的线和断层线由线组成面,形成当前断层的第1级缓冲区;然后进行2级缓冲构建,复制平移连接转折点,形成的线与断层线相连组成面;依次进行,直到m级为止,这样则完成了断层的分级缓冲区建立。
可选地,断层Fi的转折点可以为断层线的折点或任意一个点。
(6)重复步骤(5)的方法,对余下的多个断层Fi(i=1,2,…,n)建立分级缓冲区,直到所有的多个断层Fi(i=1,2,…,n)完成建立分级缓冲区。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缓冲区分析方法,其包括根据上述的缓冲区建立方法得到的缓冲区区域,运用证据权方法中用于评估控矿断层与已知矿点或矿化点之间空间关联性的t-检验,确定最佳缓冲距离范围。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缓冲区分析方法在断层控矿要素定量评价、矿产预测、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工厂选址和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缓冲区分析方法能够应用于断层控矿要素定量评价、矿产预测和地质灾害预测评估、以及其他使用缓冲区工具进行分析的领域,用以增强预测结果的真实性和精准度。
以下结合实施例,以缓冲级数是5为例,对本申请的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选定断层Fi,其断线为直线;
(2)针对断层Fi确定缓冲单位、缓冲级数m=5,以及缓冲距离集合Di=(di1,di2,…,di5);
(3)确定断层Fi的侧类型为断层线右侧;
(4)以垂直断层线走向为0°,并且根据断层Fi的实地测量的角度信息为参考自定义断层的倾斜角度为+25°,垂直断层线逆时针旋转25°得到缓冲方向;
(5)针对断层Fi的转折点,依据缓冲距离集合Di=(di1,di2,…,di5),复制断层线的每个转折点并且沿缓冲方向依次平移复制的每个转折点,将平移后的点连接成线,新连接的线和断层线由线组成面,形成当前断层的第1级缓冲区;然后进行2级缓冲构建,复制平移连接转折点,形成的线与断层线相连组成面;依次进行,直到5级为止,这样则完成了断层的分级缓冲区建立。
本申请实施例1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二维空间示意图如图3中b所示。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选定断层Fi,其断层线为直线;
(2)针对断层Fi确定缓冲单位、缓冲级数m=5,以及缓冲距离集合Di=(di1,di2,…,di5);
(3)确定断层Fi的侧类型为断层线右侧;
(4)以垂直断层线走向为0°,并且根据断层Fi的实地测量的角度信息为参考自定义断层的倾斜角度为-35°,垂直断层线顺时针旋转35°得到缓冲方向;
(5)针对断层Fi的转折点,依据缓冲距离集合Di=(di1,di2,…,di5),复制断层线的每个转折点并且沿缓冲方向依次平移复制的每个转折点,将平移后的点连接成线,新连接的线和断层线由线组成面,形成当前断层的第1级缓冲区;然后进行2级缓冲构建,复制平移连接转折点,形成的线与断层线相连组成面;依次进行,直到5级为止,这样则完成了断层的分级缓冲区建立。
本申请实施例2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二维空间示意图如图3中c所示。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选定断层Fi,其断层线为直线;
(2)针对断层Fi确定缓冲单位、缓冲级数m=5,以及缓冲距离集合Di=(di1,di2,…,di5);
(3)确定断层Fi的侧类型为断层线两侧;
(4)以垂直断层线走向为0°,并且根据断层Fi的实地测量的角度信息为参考自定义断层的倾斜角度为-35°,垂直断层线顺时针旋转35°得到缓冲方向;
(5)针对断层Fi的转折点,依据缓冲距离集合Di=(di1,di2,…,di5),复制断层线的每个转折点并且沿缓冲方向依次平移复制的每个转折点,将平移后的点连接成线,新连接的线和断层线由线组成面,形成当前断层的第1级缓冲区;然后进行2级缓冲构建,复制平移连接转折点,形成的线并与断层相连组成面;依次进行,直到5级为止,这样则完成了断层Fi的分级缓冲区建立。
本申请实施例3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二维空间示意图如图3中d所示。
实施例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选定断层Fi,其断层线为曲线;
(2)针对断层Fi确定缓冲单位、缓冲级数m=5,以及缓冲距离集合Di=(di1,di2,…,di5);
(3)确定断层Fi的侧类型为断层线右侧;
(4)以垂直断层线走向为0°,并且根据断层Fi的实地测量的角度信息为参考自定义断层的倾斜角度为+25°,垂直断层线逆时针旋转25°得到缓冲方向;
(5)针对断层Fi的转折点,依据缓冲距离集合Di=(di1,di2,…,di5),复制断层线的每个转折点并且沿缓冲方向依次平移复制的每个转折点,将平移后的点连接成线,新连接的线和断层线由线组成面,形成当前断层的第1级缓冲区;然后进行2级缓冲构建,复制平移连接转折点,形成的线与断层线相连组成面;依次进行,直到5级为止,这样则完成了断层Fi的分级缓冲区建立。
本申请实施例4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二维空间示意图如图4中b所示。
实施例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选定断层Fi,其断层线为曲线;
(2)针对断层Fi确定缓冲单位、缓冲级数m=5,以及缓冲距离集合Di=(di1,di2,…,di5);
(3)确定断层Fi的侧类型为断层线右侧;
(4)以垂直断层线走向为0°,并且根据断层Fi的实地测量的角度信息为参考自定义断层的倾斜角度为-35°,垂直断层线顺时针旋转35°得到缓冲方向;
(5)针对断层Fi的转折点,依据缓冲距离集合Di=(di1,di2,…,di5),复制断层线的每个转折点并且沿缓冲方向依次平移复制的每个转折点,将平移后的点连接成线,新连接的线和断层线由线组成面,形成当前断层的第1级缓冲区;然后进行2级缓冲构建,复制平移连接转折点,形成的线与断层线相连组成面;依次进行,直到5级为止,这样则完成了断层Fi的分级缓冲区建立。
本申请实施例5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二维空间示意图如图4中c所示。
实施例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选定断层Fi,其断层线为曲线;
(2)针对断层Fi确定缓冲单位、缓冲级数m=5,以及缓冲距离集合Di=(di1,di2,…,di5);
(3)确定断层Fi的侧类型为断层线两侧;
(4)以垂直断层线走向为0°,并且根据断层Fi的实地测量的角度信息为参考自定义断层的倾斜角度为-35°,垂直断层线顺时针旋转35°得到缓冲方向;
(5)针对断层Fi的转折点,依据缓冲距离集合Di=(di1,di2,…,di5),复制断层线的每个转折点并且沿缓冲方向依次平移复制的每个转折点,将平移后的点连接成线,新连接的线和断层线由线组成面,形成当前断层的第1级缓冲区;然后进行2级缓冲构建,复制平移连接转折点,形成的线与断层线相连组成面;依次进行,直到5级为止,这样则完成了断层Fi的分级缓冲区建立。
本申请实施例6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二维空间示意图如图4中d所示。
实施例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选定断层Fi,其断层线为折线;
(2)针对断层Fi确定缓冲单位、缓冲级数m=1,以及缓冲距离集合Di=(di1);
(3)确定断层Fi的侧类型为断层线右侧;
(4)以垂直断层线走向为0°,并且根据断层Fi的实地测量的角度信息为参考自定义断层的倾斜角度为θ,垂直断层线逆时针旋转θ得到缓冲方向;
(5)针对断层Fi的转折点,依据缓冲距离集合Di=(di1),复制断层线的每个转折点并且沿缓冲方向依次平移复制的每个转折点,将平移后的点连接成线,新连接的线和断层线由线组成面,这样则完成了断层Fi的分级缓冲区建立。
本申请实施例7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二维空间示意图如图5中b所示。
实施例8
本申请提供一种缓冲区分析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以麻栗坡钨矿点为例,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是云南麻栗坡地区1:50000图,图上1cm表示实际距离500m,根据图幅和比例尺,以选择缓冲距离间隔是500m为例,缓冲级数确定根据t-检验得到。如图6所示,常规的空间缓冲区建立分析方法在15km以后,t值不再增加,以缓冲距离为30km为最大范围。同时,间隔为500m,倾斜角度分别设置为0°、+15°、-15°、+25°、-25°、+35°、-35°,其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分别由图7~13所示。其中图7为倾斜角度为0°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即常规缓冲区分析示意图);图8为倾斜角度为+15°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图9为倾斜角度为-15°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图10为倾斜角度为+25°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图11为倾斜角度为-25°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图12为倾斜角度为+35°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图13为倾斜角度为-35°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
针对每一角度求得t-检验结果图,目的是为了显示不同角度缓冲会产生不同的最佳缓冲距离,以此表示自定义角度缓冲分析的意义。表1为不同角度下最佳缓冲距离与t值统计表,通过对比可知:常规缓冲区最佳缓冲距离为7000m,t值为3.65,而当倾斜角度为+35°时,最佳缓冲距离为7500m,t值为4.95。据此说明定向缓冲区分析方法可以取得与常规缓冲区分析不同的结果。
表1不同角度下最佳缓冲距离与t值统计表
倾斜角度 +15° -15° +25° -25° +35° -35°
最小缓冲距离/m 7000 7000 7500 7500 7500 7500 8500
t值 3.65 3.65 3.65 3.65 3.14 4.95 3.11
对比例1
本申请对比例提供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选定断层Fi,其断层线为直线;
(2)针对断层Fi确定缓冲单位、缓冲级数m=5,以及缓冲距离集合Di=(di1,di2,…,di5);
(3)确定断层Fi的侧类型为断层线右侧;
(4)针对断层Fi的转折点,依据缓冲距离集合Di=(di1,di2,…,di5),复制断层线的每个转折点并且沿垂直断层线依次平移复制的每个转折点,将平移后的点连接成线,新连接的线和断层线由线组成面,形成当前断层的第1级缓冲区;然后进行2级缓冲构建,复制平移连接转折点,形成的线与断层线相连组成面;依次进行,直到5级为止,这样则完成了断层的分级缓冲区建立。
本申请对比例1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二维空间示意图如图3中a所示。
对比例2
本申请对比例提供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选定断层Fi,其断层线为曲线;
(2)针对断层Fi确定缓冲单位、缓冲级数m=5,以及缓冲距离集合Di=(di1,di2,…,di5);
(3)确定断层Fi的侧类型为断层线右侧;
(4)针对断层Fi的转折点,依据缓冲距离集合Di=(di1,di2,…,di5),复制断层线的每个转折点并且沿垂直断层线依次平移复制的每个转折点,将平移后的点连接成线,新连接的线和断层线由线组成面,形成当前断层的第1级缓冲区;然后进行2级缓冲构建,复制平移连接转折点,形成的线与断层线相连组成面;依次进行,直到5级为止,这样则完成了断层的分级缓冲区建立。
本申请对比例2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二维空间示意图如图4中a所示。
对比例3
本申请对比例1提供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选定断层Fi,其断层线为折线;
(2)针对断层Fi确定缓冲单位、缓冲级数m=1,以及缓冲距离集合Di=(di1);
(3)确定断层Fi的侧类型为断层线右侧;
(4)针对断层Fi的转折点,依据缓冲距离集合Di=(di1),复制断层线的每个转折点并且沿垂直断层线依次平移复制的每个转折点,将平移后的点连接成线,新连接的线和断层线由线组成面,这样则完成了断层Fi的分级缓冲区建立。
本申请对比例3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二维空间示意图如图5中a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建立方法包括:选定线性地理实体,确定所述线性地理实体的缓冲级数和缓冲距离的集合,所述缓冲级数和所述缓冲距离一一对应,以所述线性地理实体的作用方向为参考确定缓冲区的侧类型,以自定义角度确定缓冲方向,复制所述线性地理实体的地理实体线并且将复制得到的复制线沿所述缓冲方向平移完成所述缓冲级数的多次平移,并且每次平移的距离为每一级缓冲级数对应的缓冲距离,将每一次平移后形成的线与所述地理实体线连接由线成面,形成每一级缓冲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的侧类型包括全部、线左侧或线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自定义角度确定所述缓冲方向时需要自定义倾斜角度,以垂直地理实体线走向为0°,所述倾斜角度为正时所述垂直地理实体线逆时针旋转得到所述缓冲方向,所述倾斜角度为负时所述垂直地理实体线顺时针旋转得到所述缓冲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复制得到的复制线沿所述缓冲方向平移完成所述缓冲级数的多次平移时需要复制并平移所述地理实体线的多个转折点,并且将每一级复制并平移后的点连接成线,每一级复制并平移后的点形成的线与地理实体线由线成面,形成每一级缓冲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距离根据基础图件比例尺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级数根据所述缓冲距离和图幅为参考确定。
7.一种缓冲区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分析方法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区建立方法得到的缓冲区区域,运用证据权方法中用于评估线性地理实体与已知作用对象之间空间关联性的t-检验,确定最佳缓冲距离范围。
8.一种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区分析方法在断层控矿要素定量评价、矿产预测、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工厂选址和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CN202010319642.3A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114606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9642.3A CN111460685B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9642.3A CN111460685B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0685A true CN111460685A (zh) 2020-07-28
CN111460685B CN111460685B (zh) 2020-12-01

Family

ID=71681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19642.3A Active CN111460685B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068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69012A1 (en) * 2006-10-23 2010-10-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igh Density High Reliability Memory Module with Power Gating and a Fault Tolerant Address and Command Bus
CN101901489A (zh) * 2010-07-20 2010-12-01 南京大学 一种面向混合型复杂目标的距离图制图方法
CN102411872A (zh) * 2011-08-15 2012-04-11 彭认灿 基于gis组件的地球椭球面上线要素缓冲区生成方法
CN105404781A (zh) * 2015-11-26 2016-03-16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线段缓冲区融合的缓冲区生成算法方法
CN106780738A (zh) * 2017-01-23 2017-05-3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输变电工程环境敏感区的路径站址优化方法
CN107894992A (zh) * 2017-10-12 2018-04-10 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gis点缓冲区分析方法及***
CN111009034A (zh) * 2019-11-11 2020-04-14 广州地理研究所 一种三维模型单体化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69012A1 (en) * 2006-10-23 2010-10-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igh Density High Reliability Memory Module with Power Gating and a Fault Tolerant Address and Command Bus
CN101901489A (zh) * 2010-07-20 2010-12-01 南京大学 一种面向混合型复杂目标的距离图制图方法
CN102411872A (zh) * 2011-08-15 2012-04-11 彭认灿 基于gis组件的地球椭球面上线要素缓冲区生成方法
CN105404781A (zh) * 2015-11-26 2016-03-16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线段缓冲区融合的缓冲区生成算法方法
CN106780738A (zh) * 2017-01-23 2017-05-3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输变电工程环境敏感区的路径站址优化方法
CN107894992A (zh) * 2017-10-12 2018-04-10 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gis点缓冲区分析方法及***
CN111009034A (zh) * 2019-11-11 2020-04-14 广州地理研究所 一种三维模型单体化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INGFEI ZHANG 等: "A Buffer Generation Method Based on Minkowski Sum",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WENLEIWANG 等: "Anisotropic singularity: A novel way to characterize controlling effects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on mineralization",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
何旭: "地图符号化关键算法研究与引擎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刘治博; 王文磊: "多龙矿集区控矿构造信息提取、识别与融合", 《地球学报》 *
田庆 等: "《Arcgis地理信息***详解 10.1版》", 30 May 201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0685B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66021B2 (en) Method and systems for deducing road geometry and connectivity
Ai et al. Automatic horizontal curve ident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 using GPS data
Han et al. Automated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extraction of tunnel cross sections using terrestrial laser scanned data
JP5041638B2 (ja) デジタル地図の位置情報伝達方法とそれに使用する装置
Yan Mega‐environment analysis and test location evaluation based on unbalanced multiyear data
Massow et al. Deriving HD maps for highly automated driving from vehicular probe data
US9978161B2 (en) Supporting a creation of a representation of road geometry
Kavanagh et al. Surveying: with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s
Koc Design of rail-track geometric systems by satellite measurement
Rasdorf et al. Evaluation of GIS applications for horizontal curve data collection
JP2011511954A (ja) 第1のデジタル地図データベースからの第1の区画と第2のデジタル地図データベースからの第2の区画とを組み合わせる方法及び装置
KR20080042939A (ko) 디지털 지도의 위치정보 전달 방법과 장치
Blazquez et al. Simple map-matching algorithm applied to intelligent winter maintenance vehicle data
CN111460685B (zh) 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Ariza-López et al. Influence of sample size on line-based posi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for road data
Song et al. Circular curve-fitting method for field surveying data with correlated noise
CN111238503B (zh) 一种道路线段的地图生成方法、装置及相关***
Sousa et al. How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coarse‐resolution DEM‐derived drainage networks
Cellmer et al. New approach to arc fitting for railway track realignment
Koc Estimation of the horizontal curvature of the railway track axis with the use of a moving chord based on geodetic measurements
CN111042795B (zh) 用于扫描邻井法面距离的解算方法
Olfat et al. The Victorian digital cadastre: challenges and investigations
Tukhtamishev et al.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of measurements of permanent base stations (UZPOS) in the territory of Samarkand
SABRI et al. Analysis of Pavement Maintenance Using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CN108427842A (zh) 基于插值点缓冲区的电力管网管线核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