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2637A - 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42637A
CN111442637A CN202010341818.5A CN202010341818A CN111442637A CN 111442637 A CN111442637 A CN 111442637A CN 202010341818 A CN202010341818 A CN 202010341818A CN 111442637 A CN111442637 A CN 111442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
smoke
flue gas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18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亚男
栾禄春
杨卫辉
谭梅
卢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yuanhe Changchun Bioma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yuanhe Changchun Bioma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yuanhe Changchun Bioma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yuanhe Changchun Bioma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418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426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42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263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1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 F26B21/002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heating the drying air indirectly, i.e. using a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ONLY SOLID FUEL
    • F23B80/00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creating a distinct flow path for flue gases or for non-combusted gases given off by the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5/00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 F23J15/06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of 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3/00Feeding or distributing of lump or pulverulent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3/10Under-feed arrangements
    • F23K3/14Under-feed arrangements feeding by scre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1/00Passages or apertures for delivering primary air for combus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9/00Passages or apertures for delivering secondary air for completing combustion of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3/00Air heaters
    • F24H3/02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24H3/06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kept separate from the heating medium, e.g. using forced circulation of air over radiators
    • F24H3/067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kept separate from the heating medium, e.g. using forced circulation of air over radiators using solid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052Details for air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GCLEANING OF INTERNAL OR EXTERNAL SURFACES OF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CONDUITS, e.g. WATER TUBES OR BOILERS
    • F28G13/00Appliances or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G1/00 - F28G11/00; Combinations of appliances or processes covered by groups F28G1/00 - F28G11/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涉及粮食烘干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粮食烘干塔供热装置排放不达标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包括给料机,给料机的出料端与生物质热风炉的给料仓连通,生物质热风炉的出火口与换热器的进烟口连通,换热器的出烟口与烟气余热回收器的进口端连通,高温烟气经过换热后进入到烟气余热回收器内进一步换热,其中部分烟气通过烟气回收管回收到锅炉配气室内,热烟气经锅炉配气室进入到生物质热风炉内,部分烟气进入除尘器内经净化除尘后通过烟囱排到室外。具有节能减排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粮食烘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粮食烘干塔使用的是以煤为热源,煤是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环境污染严重,生物质燃料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就是用清洁的生物质能替代污染严重的煤燃料,要解决的就是粮食烘干塔燃煤环境污染问题。煤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随着国家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煤改电改气和煤改生物质成为了时代的宠儿。相比之下,从经济性和资源性上讲生物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粮食烘干塔改生物质能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旧燃煤炉改造成生物质炉,使用原换热器;另一种是利用燃煤技术的链条炉排制造新生物质热风炉,但依然利用原换热器;这两种方式的排放方式均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标准,因此,制造新生物质炉,采用新的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粮食烘干塔供热装置排放不达标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包括:
给料机,给料机的出料端与生物质热风炉的给料仓连通,生物质热风炉的出火口与换热器的进烟口连通,换热器的出烟口与烟气余热回收器的进口端连通,换热器的出烟口处的烟气温度在200-250°之间,高温烟气经过换热后进入到烟气余热回收器内进一步换热,其中部分烟气通过烟气回收管回收到锅炉配气室内,热烟气经锅炉配气室进入到生物质热风炉内,部分烟气进入除尘器内经净化除尘后通过烟囱排到室外;
外界空气通过预热器进风管进入到生物质热风炉的外壁空气保温腔内,加热的空气进入到锅炉配气室内与烟气混合后形成贫氧空气,通过风机进入到生物质热风炉的炉膛内,贫氧空气对生物质热风炉内的生物质燃料形成贫氧低氮燃烧,由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排放低于200mg/m3;
外界空间通过换热器进风管进入换热器内,被加热后的空气从换热器出风管进入烘干塔配风室,烘干塔风机将烘干塔配风室的热空气送入到烘干塔内对粮食进行烘干;
外界空气通过烟气余热回收器进风管进入到烟气余热回收器内,烟气余热回收器的出口温度在85-100°之间,外界空气被换热成为热空气后通过管道进入到烘干塔配风室内;
其中,生物质热风炉,包括:
炉膛;
给料仓,给料仓内设置有绞龙,绞龙连通给料仓和炉膛,生物质燃料通过绞龙进入炉膛内;
其中,炉膛底部还设置有将回收的烟气与热空气混合的贫氧气体送进炉膛内的一次给风风机;
换热器,包括:
进气腔,进气腔设置在换热器内部一侧、并与外部空气连通;
烟气换热腔,烟气换热腔设置在换热器的中间位置,烟气换热腔内焊接有若干个换热管,换热管的一端与进气腔连通;
第一换气腔,第一换气腔设置在换热器内部另一侧,第一换气腔与换热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换气腔与第二换气腔通过换热管连通,第二换气腔与换热器出风管连通;
其中,进气腔与第二换气腔在同一侧,进气腔、烟气换热腔、第一换气腔和第二换气腔通过隔板隔断、并彼此独立设置;
烟气换热腔的前端的换热管设置有U型的烟气走道,U型的烟气走道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烟气中的灰尘送到换热器外部的绞龙,热烟气从烟气换热腔的前端进入、并通过U型的烟气走道进入烟气换热腔对换热管的外壁加热,烟气的灰尘掉入绞龙内。
进一步的,给料仓包括:
绞龙,绞龙固定安装在给料仓内,绞龙的出料口与炉膛连通;
电机,电机固定安装在给料仓内、并通过皮带与绞龙连接;
进料口,进料口设置在给料仓的上方、并与绞龙连通。
进一步的,炉膛的一端上方为出火口,炉膛内包括:
炉排,炉排为若干个带有通风孔的钢管组成、并且有电机带动每个钢管同向转动,炉排靠近炉膛壁、并且处在绞龙的出料口下方,炉排上方为主燃区;
排渣机,排渣机设置在炉排的另一端、并处在炉排的下方,排渣机用于接收燃尽的炉渣;
挡风管,挡风管为若干个钢管并排组成,挡风管设置在炉排的上方,挡风管与炉膛内部固定连接,挡风管的一端在出火口的下方,挡风管的另一端、炉排和炉膛顶板形成U型的火焰通道;
其中,挡风管远离出火口的一端上方为再燃区,挡风管靠近出火口的一端上方为燃尽区,此时,燃料的燃尽率为95%;
空气预热风管,空气预热风管为带有若干通风孔的钢管、并紧密排列,空气预热风管进入到所述生物质热风炉的外壁空气保温腔内,加热的空气进入到锅炉配气室内与烟气混合后形成贫氧空气,通过风机进入到所述生物质热风炉的炉膛内,贫氧空气对所述生物质热风炉内的生物质燃料形成贫氧低氮燃烧;
一次给风风机,一次给风风机的进风口与烟气回收管连通、并设置在炉排下方,一次给风风机将预热的空气与回收的烟气进行混合后,为燃料燃烧提供贫氧燃烧的空气;
二次给风风机,二次给风风机设置在U型的火焰通道靠近给料仓的一侧,二次给风风机将空气预热风管内的空气吹入炉膛内;
三次给风风机,三次给风风机设置在U型的火焰通道靠近出火口的一侧。
进一步的,烟气换热腔包括:
第一挡风板,第一挡风板固定设置在烟气换热腔的底部,第一挡风板将烟气换热腔内部分成第一换热空间和第二换热空间;
进烟口,进烟口处于第一换热空间内、并设置在烟气换热腔的前端,进烟口与上一工序的生物质热风炉炉膛的出火口连通,热烟气从进烟口进入到第一换热空间;
出烟口,出烟口处于第二换热空间内、并设置在烟气换热腔后端,出烟口与烟气余热回收器连通;
其中,在第一换热空间内、进烟口的正前方设置有用于阻挡烟气继续向前行走的第一耐高温风管管排,第一耐高温风管管排的两侧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设置在烟气换热腔的进烟口的下方内壁处,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设置第一挡风板上方、并与第一挡风板的上表面贴合,第一耐高温风管管排、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形成U型的走烟通道;
在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之间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将烟气中的灰尘送到换热器外部的绞龙,绞龙的进料口与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的下方连通;
若干换热管分为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组成第一耐高温风管管排、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的换热管。
进一步的,第一耐高温风管管排、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由若干个耐高温的换热管紧密排列组合而成。
进一步的,第二换热空间内设置有防止烟气从底部流通的第二挡风板,第二挡风板将第二换热空间分成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的底部均设置有清灰口。
进一步的,烟气换热腔的顶壁内侧设有防止换热器顶壁温度过高的第二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紧密排列在换热器的顶壁内侧,换热器的顶壁外侧还设置有保温棉;
其中,处于第一换热空间的的第二换热管为耐高温钢管。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通过设置生物质热风炉和换热器,燃料燃尽率高,氮氧化物排放低于200mg/m3,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标准;生物质热风炉,通过在给料仓内设置绞龙,使生物质燃料通过绞龙进入炉膛内燃烧,这样的结构,会使生物质燃料充满绞龙内部,进而使炉膛密闭,防止给料仓的空气进入炉膛内,解决了原有设备进料口漏风严重、炉膛内部过量的空气造成烟气中氮氧化物含量高的技术问题;绞龙可以将生物质燃料均匀的运送到炉膛内,然后燃烧,解决了原有设备给料不均,结焦严重的技术问题;通过设置挡风管、二次给风风机和三次给风风机,二次给风风机的位置与主燃区有一定的距离,可以使生物质燃料燃烧更加充分,有利于主燃区产生的氮氧化物在此区域还原性热分解,限制氮氧化物的产生;一次给风风机可以将回收的烟气与热空气混合的贫氧气体送进炉膛内,对生物质燃料进行贫氧燃烧,限制减少了了氮氧化物的产生;本生物质热风炉,可以使生物质燃料燃烧更加充分,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排放,更加环保;换热器,通过设置第一耐高温风管管排、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并形成U型的走烟通道,这样大量的烟尘就会落入到绞龙内,通过绞龙自动将大量的烟尘排出换热器的外部,只留少部分的烟尘进入到第二换热空间内,实现了自动清理烟尘,提高了去除烟尘的效率,降低了清理换热器的频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高温烟气进入烟气换热腔对换热管的外壁加热,进而加热换热管内部的空气,摒弃了之前的热烟气走换热管内的思路,这样换热管的内壁就不会有烟尘、焦油等堵塞或者阻碍换热管的气体流通,这样就不需要大功率的引烟风机来对换热器管引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的生物质热风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的生物质热风炉的炉膛内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的换热器的内部俯视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
1、给料机;2、生物质热风炉;201、给料仓;202、电机;203、绞龙;204、炉膛;205、挡风管;206、出火口;207、一次给风风机;208、炉排;209、排渣机;210、二次给风风机;211、空气预热风管;212、三次给风风机;213、主燃区;214、再燃区;215、燃尽区;3、换热器;301、进烟口;302、保温棉;303、第二换热管;304、第一耐高温风管管排;305、第一换热管;306、绞龙;307、清灰口;308、第二挡风板;309、第一换热腔;310、第二换热腔;311、出烟口;312、第一挡风板;313、第一换热空间;314、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315、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316、进气腔;317、第二换气腔;318、第一换气腔;319、隔板;320、烟气换热腔;4、烟气余热回收器;5、除尘器;6、烟囱;7、锅炉配气室;8、换热器进风管;9、预热器进风管;10、烘干塔配风室;11、烘干塔风机;12、换热器出风管;13、烟气余热回收进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包括:
给料机1,给料机1的出料端与生物质热风炉2的给料仓201连通,生物质热风炉2的出火口206与换热器3的进烟口301连通,换热器3的出烟口311与烟气余热回收器4的进口端连通,换热器3的出烟口311处的烟气温度在200-250°之间,高温烟气经过换热后进入到烟气余热回收器4内进一步换热,其中部分的烟气通过烟气回收管回收到锅炉配气室7内,热烟气经锅炉配气室7进入到生物质热风炉2内,部分烟气进入除尘器5内经净化除尘后通过烟囱6排到室外;
外界空气通过预热器进风管9进入到生物质热风炉2的外壁空气保温腔内,生物质热风炉2实质上是类似套筒的结构,也就是说,生物质热风炉2的外壁还有一层空气保温腔,加热的空气进入到锅炉配气室7内与烟气混合后形成贫氧空气,通过风机进入到生物质热风炉2的炉膛内,贫氧空气对生物质热风炉2内的生物质燃料形成贫氧低氮燃烧,贫氧燃烧的含氧量低于21%;贫氧低氮燃烧就是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低,由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排放低于200mg/m3;
外界空间通过换热器进风管8进入换热器3内,被加热后的空气从换热器出风管12进入烘干塔配风室10,烘干塔风机11将烘干塔配风室10的热空气送入到烘干塔内对粮食进行烘干;
外界空气通过烟气余热回收器进风管13进入到烟气余热回收器4内,烟气余热回收器13的出口温度在85-100°之间,外界空气被换热成为热空气后通过管道进入到烘干塔配风室10内;
其中,生物质热风炉2,包括:
炉膛204;
给料仓201,给料仓201内设置有绞龙203,绞龙203连通给料仓201和炉膛204,生物质燃料通过绞龙203进入炉膛204内;
其中,炉膛204底部还设置有将回收的烟气与热空气混合的贫氧气体送进炉膛内的一次给风风机207;
换热器,包括:
进气腔316,进气腔316设置在换热器内部一侧、并与外部空气连通;
烟气换热腔320,烟气换热腔320设置在换热器的中间位置,烟气换热腔320内焊接有若干个换热管,换热管的一端与进气腔316连通;
第一换气腔318,第一换气腔318设置在换热器内部另一侧,第一换气腔318与换热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换气腔318与第二换气腔317通过换热管连通,第二换气腔317通过换热器出风管12与烘干塔配风室10连通;
其中,进气腔316与第二换气腔317在同一侧,进气腔316、烟气换热腔320、第一换气腔318和第二换气腔317通过隔板319隔断、并彼此独立设置;
烟气换热腔320的前端的换热管设置有U型的烟气走道,U型的烟气走道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烟气中的灰尘送到换热器外部的绞龙306,热烟气从烟气换热腔320的前端进入、并通过U型的烟气走道进入烟气换热腔320对换热管的外壁加热,烟气的灰尘掉入绞龙306内。
工作原理:生物质燃料通过给料机1进入到生物质热风炉2的炉膛内燃烧;生物质热风炉2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到换热器3内,对换热器3的换热器管外壁加热,高温烟气经过换热后进入到烟气余热回收器4内进一步换热,其中一部分烟气回收到锅炉配气室7内,另一部分进入除尘器5内净化除尘后通过烟囱6排到室外。
冷空气通过预热器进风管9进入到生物质热风炉2外壁空气保温腔内,加热的空气进入到锅炉配气室7内与部分烟气混合后形成贫氧空气,通过风机配风风机进入到炉膛内,形成贫氧低氮燃烧。贫氧燃烧的环境下,生物质燃料产生的氮氧化物少,氮氧化物排放低于200mg/m3,符合环境要求。
冷空气通过换热器进风管8进入到换热器3内,通过换热器管内行走完成换热,通过换热器出风管12进入到烘干塔配风室10内,通过粮食烘干塔风机11将烘干塔配风室10内的热空气送入到粮食烘干塔内对粮食进行烘干。
冷空气通过烟气余热回收器进风管13进入到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器4内,提高了余热回收利用率,节省燃料,换热成为热空气后进入到烘干塔配风室10内。
生物质燃料进入给料仓201后,通过绞龙203运送到炉膛204内进行燃烧,因为生物质燃料进入并充满绞龙203内部,绞龙203的隔离作用,这样外界的空气就不会通过给料仓201进入到炉膛204内,解决了原有设备进料口漏风严重、炉膛内部过量的空气造成烟气中氮氧化物含量高的技术问题;绞龙203可以将生物质燃料均匀的运送到炉膛内,然后燃烧,解决了原有设备给料不均,结焦严重的技术问题;烟气回收器回收部分烟气,一次给风风机7通过回收管道将烟气回收器回收的部分烟气送入炉膛204内,这样可以使生物质燃料进行贫氧燃烧,生物质燃料在这种环境下燃烧,可以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使整个燃烧更加环保。
生物质热风炉2产生的热烟气从烟气换热腔320的前端进入到烟气换热腔320内、并对烟气换热腔320内的换热管的外壁加热,第二换气腔317通过换热器出风管12与烘干塔配风室10连通,烘干塔风机11将烘干塔配风室10的热空气送入到烘干塔内对粮食进行烘干,由此可知,外界空气就会从进气腔316通过换热管进入第一换气腔318,并从第二换气腔317出去进入粮食烘干塔内,具体的空气流动走向如图5所示,由热传导的作用可知,外界空气从第二换气腔317出来时是热的空气,热空气进入下一工序(粮食烘干塔),并对粮食烘干;其中,烟气换热腔320的前端的换热管设置有U型的烟气走道,U型的烟气走道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烟气中的灰尘送到换热器外部的绞龙306,如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热烟气在通过U型的烟气走道后,大量的烟尘就会落入下方的绞龙306内,通过绞龙306将烟气的灰尘送到换热器3的外部;本申请实现了自动清理烟尘,提高了去除烟尘的效率,降低了清理换热器的频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高温烟气进入烟气换热腔320对换热管的外壁加热,进而加热换热管内部的空气,摒弃了之前的热烟气走换热管内的思路,这样换热管的内壁就不会有烟尘、焦油等堵塞或者阻碍换热管的气体流通,同时,从图4可知,换热管之间的间距较大,有利于烟气的流通,这样就不需要大功率的引烟风机来对烟气换热腔引烟,降低了能耗;同时,由于引烟风机的功率小,这样对上一工序的生物质热风炉炉膛产生的引烟作用力就小,引烟作用力小,上一工序的生物质热风炉炉膛内的空气就少,氧气也少,这样,上一工序的生物质热风炉炉膛内产生的氮氧化物就少,其排放实现环保。
给料仓201包括:
绞龙203,绞龙203固定安装在给料仓201内,绞龙203的出料口与炉膛204连通;
电机202,电机202固定安装在给料仓201内、并通过皮带与绞龙203连接;
进料口,进料口设置在给料仓201的上方、并与绞龙203连通。
工作原理:生物质燃料通过进料口进入给料仓201内,启动电机202,电机202带动绞龙203运行,这样生物质燃料就会被绞龙203运送至炉膛204内,然后进行燃烧,因为生物质燃料进入并充满绞龙203内部,绞龙203的隔离作用,这样外界的空气就不会通过给料仓1进入到炉膛204内,解决了原有设备进料口漏风严重、烘干塔内部过量的空气造成烟气中氮氧化物含量高的技术问题;绞龙203可以将生物质燃料均匀的运送到炉膛204内,然后燃烧,解决了原有设备给料不均,结焦严重的技术问题。
炉膛204的一端上方为出火口206,炉膛204内包括:
炉排208,炉排208为若干个带有通风孔的耐高温铸铁管组成、并且有电机带动每个钢管同向转动,炉排208靠近炉膛204壁、并且处在绞龙203的出料口下方,炉排208上方为主燃区213;
排渣机209,排渣机209设置在炉排208的另一端、并处在炉排208的下方,排渣机209用于接收燃尽的炉渣;
挡风管205,挡风管205为若干个耐高温的不锈钢钢管并排组成,挡风管205设置在炉排208的上方,挡风管205与炉膛204内部固定连接,挡风管205的一端在出火口206的下方,挡风管205的另一端、炉排208和炉膛顶板形成U型的火焰通道;
其中,挡风管205远离出火口206的一端上方为再燃区214,挡风管205靠近出火口206的一端上方为燃尽区215;
空气预热风管211,空气预热风管211为带有若干通风孔的钢管、并紧密排列,空气预热风管211进入到生物质热风炉2的外壁空气保温腔内,加热的空气进入到锅炉配气室7内并与烟气混合后形成贫氧空气,通过风机进入到生物质热风炉的炉膛204内,贫氧空气对所述生物质热风炉2内的生物质燃料形成贫氧低氮燃烧;
一次给风风机207,一次给风风机207的进风口与烟气回收管连通、并设置在炉排208下方;一次给风风机207将预热的空气与回收的烟气进行混合后,为燃料燃烧提供贫氧燃烧的空气;
二次给风风机210,二次给风风机210设置在U型的火焰通道靠近给料仓201的一侧,二次给风风机210将空气预热风管211内的空气吹入炉膛内;二次给风风机210的位置与主燃区213有一定的距离,可以使生物质燃料燃烧更加充分;
三次给风风机212,三次给风风机212设置在U型的火焰通道靠近出火口206的一侧。
工作原理:生物质燃料通过绞龙203被均匀的运送到炉排208的上方,并在炉排208上燃烧,电机带动炉排208转动,燃烧的残渣就会在炉排208上运动、并进入炉排208下方的排渣机209内,排渣机209将炉渣排出;在出火口206处的外界引风机和挡风管205的作用下,炉排208上方燃烧的生物质燃料的火焰通道会形成U型,也就是说,燃烧的生物质燃料的炉排208上方会运动至挡风管205的下方,外界的引风机的作用,会使火焰的走向沿着如图2所示的箭头方向运动;同时,二次给风风机210二次配风,二次给风风机210将空气预热风管211处的外界新鲜空气吹到炉膛内,外界空气和一次给风风机207送来的20%的热烟气融合,对生物质燃料进行贫氧燃烧,二次配风喷口距离炉排208有一定的距离,气体还原区域大,有利于主燃区213产生的氮氧化物在此区域还原性热分解,限制氮氧化物的产生;主燃区213内的可燃性气体进入到再燃区214继续燃烧,一直到燃尽区215处,通过三次给风风机212再次补充足够的氧气促进可燃气体完全燃烧,然后通过出火口206进入下一工序,燃料的燃尽率达到95%;
生物质热风炉2的工作顺序就是,生物质燃料通过绞龙203均匀进入到炉排208上,并在主燃区213燃烧,此时产生可燃气体、未烧尽的物质,火焰通过U型火焰通道流动,依次通过再燃区214和燃尽区215,最终从出火口206进入换热器3内;期间,通过一次给风风机207、二次给风风机210和三次给风风机212的组合配风(并不是所有风机持续配风),即能满足生物质燃料的贫氧燃烧,也能保证生物质燃料所需要的氧气,既可以抑制氮氧化物产生,又能使氮氧化物还原性热分解,达到了环保的目的。可以使生物质燃料燃烧更加充分,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排放,更加环保。
烟气换热腔320包括:
第一挡风板312,第一挡风板312固定设置在烟气换热腔320的底部,第一挡风板312将烟气换热腔320内部分成第一换热空间313和第二换热空间;
进烟口301,进烟口301处于第一换热空间内313、并设置在烟气换热腔320的前端,进烟口301与上一工序的生物质热风炉炉膛的出火口连通,热烟气从进烟口1进入到第一换热空间313;
出烟口311,出烟口311处于第二换热空间内、并设置在烟气换热腔320后端,出烟口311与下一工序连通;
其中,在第一换热空间313内、进烟口301的正前方设置有用于阻挡烟气继续向前行走的第一耐高温风管管排304,第一耐高温风管管排304的两侧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314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315,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314设置在烟气换热腔320的进烟口301的下方内壁处,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315设置第一挡风板312上方、并与第一挡风板312的上表面贴合,第一耐高温风管管排304、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314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315排形成U型的走烟通道;
在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314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315之间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将烟气中的灰尘送到换热器外部的绞龙306,绞龙306的进料口与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314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315的下方连通;
若干换热管分为第一换热管305、第二换热管303、组成第一耐高温风管管排304、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314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315的换热管。
工作原理:上一工序的生物质热风炉2炉膛产生的热烟气通过进烟口301进入到第一换热空间313,由于第一耐高温风管管排304的作用,热烟气只能向下流通,并且只能通过U型走烟通道才能进入到第二换热空间,不会直接进入到第二换热空间,这样大量的烟尘就会落入下方的绞龙306内,通过绞龙306将烟气的灰尘送到换热器的外部,少量的烟尘进入第二换热空间,热烟气对烟气换热腔320内的换热管加热;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314设置在烟气换热腔320的进烟口301的下方内壁处,可以防止烟气换热腔320的进烟口301处的内壁过热,保证了换热器的正常使用,提高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热烟气从进烟口301进,对换热管加热进而对换热管内的空气加热,然后经过热交换后的烟气从出烟口311排出,保证了烟气换热腔320内的烟气温度,也就达到了持续对换热管内的空气加热的目的;从图4可知,若干第一换热管305之间有间隔,所以烟气会充满烟气换热腔320,并且可以对每根换热管的外壁加热,只要一个小功率的引烟风机引烟即可,同时,烟气换热腔320内的换热管既起到阻烟尘作用,同时起到换热和给管降温的作用。
第一耐高温风管管排304、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314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315由若干个耐高温的换热管紧密排列组合而成。
工作原理:由于刚进入的烟气温度较高,所以选用耐高温的换热管,提高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为了防止烟气直接进入第二换热空间,保证烟气从U型走烟通道通过,所以将换热管紧密排列,这样烟气的走向可控,同时,可以达到将大量的烟尘落入下方的绞龙306内的目的,实现自动清理。
第二换热空间内设置有防止烟气从底部流通的第二挡风板308,第二挡风板308将第二换热空间分成第一换热腔309和第二换热腔310,第一换热腔309和第二换热腔310的底部均设置有清灰口307。
工作原理:热烟气进入第二换热空间后,为了防止烟气从底部流通,设置了第二挡风板308,这样烟气就会在上方流通,进而实现热烟气对第二换热空间的第一换热管305的外壁加热的目的,然后烟气从出烟口311排出,在此期间,少量的烟尘会落到第二换热空间下部,通过清灰口307清理即可。
烟气换热腔320的顶壁内侧设有防止换热器顶壁温度过高的第二换热管303,第二换热管303紧密排列在换热器的顶壁内侧,换热器的顶壁外侧还设置有保温棉302;
其中,处于第一换热空间313的的第二换热管303为耐高温钢管。
工作原理:由于刚进入的烟气温度较高,所以选用耐高温的换热管,并且采用紧密排列的方式,这样换热管就会起到隔离温度的作用,也就是说,由于换热管的隔离作用,热烟气的热量会作用到换热管上,不会直接作用到换热器的顶壁,起到了保护换热器的目的,提高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换热器的正常使用,换热器的顶壁外侧还设置有保温棉302,保温棉302可以使烟气换热腔320的热量不易散发,降低了热量的损失,可以使烟气对换热管更好的加热。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给料机(1),所述给料机(1)的出料端与生物质热风炉(2)的给料仓(201)连通,所述生物质热风炉(2)的出火口(206)与换热器(3)的进烟口(301)连通,所述换热器(3)的出烟口(311)与烟气余热回收器(4)的进口端连通,高温烟气经过换热后进入到烟气余热回收器(4)内进一步换热,其中部分烟气通过烟气回收管回收到锅炉配气室(7)内,热烟气经所述锅炉配气室(7)进入到生物质热风炉(2)内,部分烟气进入除尘器5内经净化除尘后通过烟囱(6)排到室外;
外界空气通过预热器进风管(9)进入到所述生物质热风炉(2)的外壁空气保温腔内,加热的空气进入到所述锅炉配气室(7)内与烟气混合后形成贫氧空气,通过风机进入到所述生物质热风炉(2)的炉膛内,贫氧空气对所述生物质热风炉(2)内的生物质燃料形成贫氧低氮燃烧,由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排放低于200mg/m3;
外界空气通过换热器进风管(8)进入换热器(3)内,被加热后的空气从换热器出风管(12)进入烘干塔配风室(10),烘干塔风机(11)将所述烘干塔配风室(10)的热空气送入到烘干塔内对粮食进行烘干;
外界空气通过烟气余热回收器进风管(13)进入到所述烟气余热回收器(4)内,所述烟气余热回收器(4)的出口温度在85-100°之间,外界空气被换热成为热空气后通过管道进入到所述烘干塔配风室(10)内;
其中,所述生物质热风炉(2)包括:
炉膛(204);
给料仓(201),所述给料仓(201)内设置有绞龙(203),所述绞龙(203)连通给料仓(201)和炉膛(204),生物质燃料通过绞龙(203)进入炉膛(204)内;
其中,所述炉膛(204)底部还设置有将回收的烟气与热空气混合的贫氧气体送进炉膛(204)内的一次给风风机(207);
所述换热器(3)包括:
进气腔(316),所述进气腔(316)设置在换热器内部一侧、并与外部空气连通;
烟气换热腔(320),所述烟气换热腔(320)设置在换热器的中间位置,所述烟气换热腔(320)内焊接有若干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进气腔(316)连通;
第一换气腔(318),所述第一换气腔(318)设置在换热器内部另一侧,所述第一换气腔(318)与换热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气腔(318)与第二换气腔(317)通过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二换气腔(317)与下一工序连通;
其中,所述进气腔(316)与第二换气腔(317)在同一侧,所述进气腔(316)、烟气换热腔(320)、第一换气腔(318)和第二换气腔(317)通过隔板(319)隔断、并彼此独立设置;
所述烟气换热腔(320)的前端的换热管设置有U型的烟气走道,所述U型的烟气走道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烟气中的灰尘送到换热器外部的绞龙(306),热烟气从烟气换热腔(320)的前端进入、并通过U型的烟气走道进入烟气换热腔(320)对换热管的外壁加热,烟气的灰尘掉入绞龙(306)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仓(201)包括:
绞龙(203),所述绞龙(203)固定安装在给料仓(201)内,所述绞龙(203)的出料口与炉膛(204)连通;
电机(202),所述电机(202)固定安装在给料仓(201)内、并通过皮带与绞龙(203)连接;
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设置在给料仓(201)的上方、并与绞龙(203)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204)的一端上方为出火口,所述炉膛(204)内包括:
炉排(208),所述炉排(208)为若干个带有通风孔的钢管组成、并且有电机带动每个钢管同向转动,所述炉排(208)靠近炉膛壁、并且处在绞龙(203)的出料口下方,所述炉排(208)上方为主燃区(213);
排渣机(209),所述排渣机(209)设置在炉排(208)的另一端、并处在炉排(208)的下方,所述排渣机(209)用于接收燃尽的炉渣;
挡风管(205),所述挡风管(205)为若干个钢管并排组成,所述挡风管(205)设置在炉排(208)的上方,所述挡风管(205)与炉膛(204)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挡风管(205)的一端在出火口(206)的下方,所述挡风管(205)的另一端、炉排(208)和炉膛顶板形成U型的火焰通道;
其中,所述挡风管(205)远离出火口(206)的一端上方为再燃区(214),所述挡风管(205)靠近出火口(206)的一端上方为燃尽区(215);
空气预热风管(211),所述空气预热风管(211)为带有若干通风孔的钢管、并紧密排列,所述空气预热风管(211)进入到生物质热风炉(2)的外壁空气保温腔内,加热的空气进入到锅炉配气室(7)内并与烟气混合后形成贫氧空气,通过风机进入到生物质热风炉的炉膛(204)内,贫氧空气对所述生物质热风炉(2)内的生物质燃料形成贫氧低氮燃烧;
一次给风风机(207),所述一次给风风机(207)的进风口与烟气回收管连通、并设置在炉排(208)下方;
二次给风风机(210),所述二次给风风机(210)设置在U型的火焰通道靠近给料仓(201)的一侧,所述二次给风风机(210)将空气预热风管(211)内的空气吹入炉膛内;
三次给风风机(212),所述三次给风风机(212)设置在U型的火焰通道靠近出火口(206)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换热腔(320)包括:
第一挡风板(312),所述第一挡风板(312)固定设置在烟气换热腔(320)的底部,所述第一挡风板(312)将烟气换热腔内部分成第一换热空间(313)和第二换热空间;
进烟口(301),所述进烟口(301)处于第一换热空间(313)内、并设置在烟气换热腔(320)的前端,所述进烟口(301)与上一工序的生物质热风炉炉膛的出火口连通,热烟气从进烟口(301)进入到第一换热空间(313);
出烟口(311),所述出烟口(311)处于第二换热空间内、并设置在烟气换热腔(320)后端,所述出烟口(311)与下一工序连通;
其中,在所述第一换热空间(313)内、进烟口(301)的正前方设置有用于阻挡烟气继续向前行走的第一耐高温风管管排(304),所述第一耐高温风管管排(304)的两侧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314)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315),所述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314)设置在烟气换热腔(320)的进烟口(301)的下方内壁处,所述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315)设置第一挡风板(312)上方、并与第一挡风板(312)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第一耐高温风管管排(304)、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314)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315)排形成U型的走烟通道;
在所述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314)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315)之间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将烟气中的灰尘送到换热器外部的绞龙(306),所述绞龙(306)的进料口与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314)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315)的下方连通;
若干所述换热管分为第一换热管(305)、第二换热管(303)、组成第一耐高温风管管排(304)、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314)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315)的换热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耐高温风管管排(304)、第二耐高温风管管排(314)和第三耐高温风管管排(315)由若干个耐高温的换热管紧密排列组合而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空间内设置有防止烟气从底部流通的第二挡风板(308),所述第二挡风板(308)将第二换热空间分成第一换热腔(309)和第二换热腔(310),所述第一换热腔(309)和第二换热腔(310)的底部均设置有清灰口(307)。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换热腔(320)的顶壁内侧设有防止换热器顶壁温度过高的第二换热管(303),所述第二换热管(303)紧密排列在换热器的顶壁内侧,换热器的顶壁外侧还设置有保温棉(302);
其中,处于所述第一换热空间(313)的的第二换热管(303)为耐高温钢管。
CN202010341818.5A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 Withdrawn CN1114426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1818.5A CN111442637A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1818.5A CN111442637A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2637A true CN111442637A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56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1818.5A Withdrawn CN111442637A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4263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21811A (zh) * 2023-05-04 2023-06-06 济南百泰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21811A (zh) * 2023-05-04 2023-06-06 济南百泰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95570Y (zh) 清洁型立式热回收炼焦炉
CN105202753B (zh) 间接链排式秸秆热风炉
CN107726367A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采暖炊事两用炉
CN207793163U (zh) 一种自循环隧道式炭化窑
CN218721507U (zh) 一种高效生活垃圾焚烧炉配风***
CN111442637A (zh) 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
CN210197696U (zh) 一种分体式热风炉
CN107687639A (zh) 节能型废弃物燃烧余热回收装置
CN205137895U (zh) 间接链排式秸秆热风炉
CN212205563U (zh) 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
CN201335598Y (zh) 微负压反向气化燃煤烘烤炉
CN206073089U (zh) 一种以涉烟废弃物为燃料的锅炉热力***
CN202253765U (zh) 高效洁净型煤循环燃烧直接气化炉具
CN210624504U (zh) 生物质直燃分区分级分相燃烧的联合炉排环保工业锅炉
CN212361992U (zh) 一种秸秆捆烧直燃粮食烘干热风炉
CN201563591U (zh) 负压反向气化侧出式燃煤烘烤炉
CN204853957U (zh) 一种生物颗粒热风炉
CN105202761B (zh) 间接链排式秸秆热风炉的螺旋散热翅片式热管组装置
CN108361684B (zh) 一种高温无烟锅炉及燃烧方法
CN202392992U (zh) 全自动卧式热空气与热水多用锅炉
CN107477865B (zh) 一种热风炉
CN111765475A (zh) 基于炉排的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及其工作方法
CN201885386U (zh) 菱形管节能热风炉
CN201225756Y (zh) 一种球形型煤锅炉
CN204962802U (zh) 燃烧生物质燃料的自动除焦燃烧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