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3935A - 蓄电元件 - Google Patents

蓄电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3935A
CN111433935A CN201880078609.7A CN201880078609A CN111433935A CN 111433935 A CN111433935 A CN 111433935A CN 201880078609 A CN201880078609 A CN 201880078609A CN 111433935 A CN111433935 A CN 111433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lid
lid body
axis direction
storag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86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前田宪利
上林广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33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39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4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adjusting or protecting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01G11/18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adjusting or protecting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against thermal overloads, e.g.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4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adjusting or protecting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2Fixing or assembling a capacitive element in a housing, e.g. mounting electrodes, current collectors or terminal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元件,蓄电元件(10)具备:容器(100),具有容器主体(120)和盖体(110);和电极端子(正极端子(200)、负极端子(300)),固定于盖体(110),其中,在容器(100)的电极端子侧的面形成有容器主体(120)和盖体(110)的接合部(130),盖体(110)具有:凹部(111~118),不配置在电极端子和接合部(130)之间,在与接合部(130)相邻的位置沿着接合部(130)配置。

Description

蓄电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具有容器主体和盖体的容器的蓄电元件。
背景技术
以往,众所周知一种如下的蓄电元件,即,具备具有容器主体和盖体的容器,在容器主体接合了盖体。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结构的蓄电元件(方形二次电池),即,在容器主体(电池罐)焊接盖体(电池盖)从而在盖体的外周端遍及全周地形成焊接部,盖体对容器主体的开口部进行密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3390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以往的蓄电元件中,有时无法精度良好地构成蓄电元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精度良好地构成的蓄电元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蓄电元件具备:容器,具有容器主体和盖体;和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盖体,其中,在所述容器的所述电极端子侧的面形成有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盖体的接合部,所述盖体具有:凹部,不配置在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接合部之间,在与所述接合部相邻的位置沿着所述接合部配置。
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为蓄电元件,还能够实现为该蓄电元件所具备的容器或者容器的盖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中的蓄电元件,能够精度良好地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对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元件所具备的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而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盖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将实施方式涉及的盖体接合于容器主体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俯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5是示出将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涉及的盖体接合于容器主体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将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涉及的盖体接合于容器主体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将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涉及的盖体接合于容器主体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了如下内容,即,在将盖体接合于容器主体时,若将盖体的外周的第一边接合于容器主体,则有时在盖体的与该第一边对置的第二边和容器主体之间会发生偏离。例如,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蓄电元件那样通过焊接将盖体接合于容器主体的情况下,若将盖体的外周的第一边焊接于容器主体,则通过焊接部位的凝固所引起的收缩作用,有时盖体的与该第一边对置的第二边会浮起。通过其他接合方法,也有时会在盖体的该第二边和容器主体之间发生偏离。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无法将盖体的该第二边精度良好地接合于容器主体,或者会保持盖体倾斜的状态被固定从而无法确保盖体的平面度。如此,在上述以往的蓄电元件中,有时无法精度良好地构成蓄电元件。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蓄电元件具备:容器,具有容器主体和盖体;和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盖体,其中,在所述容器的所述电极端子侧的面,形成有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盖体的接合部,所述盖体具有:凹部,不配置在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接合部之间,在与所述接合部相邻的位置沿着所述接合部配置。
由此,在蓄电元件中,在容器的电极端子侧的面形成有容器主体和盖体的接合部,盖体具有凹部,该凹部不配置在电极端子和接合部之间,在与接合部相邻的位置沿着接合部配置。如此,在盖体的接合部附近形成有沿着接合部的凹部,因此即便在将盖体的第一边接合于容器主体时盖体倾斜,也能够由沿着接合部的凹部吸收盖体的倾斜,抑制盖体倾斜。另一方面,若在盖体的配置电极端子的位置的侧方(电极端子和接合部之间)形成凹部,则在凹部的加工时对盖体施加力,有可能导致无法确保盖体的配置电极端子的面的平面度。因而,通过不在电极端子的侧方(电极端子和接合部之间)形成凹部,从而能够确保盖体的配置电极端子的面的平面度。通过这些结构,能够精度良好地构成蓄电元件。
也可以是,所述盖体还具有气体排出阀,所述凹部配置在从所述凹部的延伸设置方向观察不与所述气体排出阀重叠的位置。
由此,形成于盖体的凹部配置在从该凹部的延伸设置方向观察不与气体排出阀重叠的位置。若将凹部配置在从该凹部的延伸设置方向观察与气体排出阀重叠的位置(若将凹部延伸则与气体排出阀交叉的位置),则有可能给气体排出阀的开口压力(工作压力)带来影响。因而,通过将凹部配置在从该延伸设置方向观察不与气体排出阀重叠的位置,从而凹部能够抑制给气体排出阀的开口压力带来影响。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构成蓄电元件。
也可以是,所述凹部配置在不同于所述气体排出阀和所述接合部之间的位置。
由此,形成于盖体的凹部配置在不同于气体排出阀和接合部之间的位置。一般地,气体排出阀减薄盖体的厚度来形成,因此若在气体排出阀的侧方(气体排出阀和接合部之间)形成凹部,则有可能给气体排出阀的加工精度带来影响。因而,通过不在气体排出阀的侧方形成凹部,从而能够确保气体排出阀的加工精度。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构成蓄电元件。
也可以是,所述凹部形成在所述盖体的外表面,在所述盖体的内表面形成有沿着所述凹部延伸的突起。
由此,形成于盖体的凹部形成在盖体的外表面,在盖体的内表面形成有沿着该凹部延伸的突起。例如,在使盖体的外表面凹陷来形成凹部时,能够使盖体的内表面突出来形成沿着凹部的突起。由此,通过将该突起用于盖体和容器主体的定位,从而能够将盖体定位于容器主体之后进行接合,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构成蓄电元件。
也可以是,所述凹部由沿着所述接合部延伸的沟槽部形成。
由此,形成于盖体的凹部由沿着接合部延伸的沟槽部形成。如此,通过在盖体加工沿着接合部延伸的沟槽部,从而能够容易地形成凹部。由此,能够容易地精度良好地构成蓄电元件。
也可以是,所述凹部配置在从所述盖体的外表面的法线方向观察与所述容器的内部空间重叠的位置。
由此,形成于盖体的凹部配置在从盖体的外表面的法线方向观察与容器的内部空间重叠的位置。如此,通过凹部配置在与容器的内部空间重叠的位置,从而在容器主体和盖体的接合时,通过凹部能够容易吸收盖体的倾斜。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构成蓄电元件。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涉及的蓄电元件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示出概括性或者具体的例子。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制造工序、制造工序的顺序等为一例,其主旨不在于限定本发明。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之中表示最上位概念的未记载于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在各图中,尺寸等并非严格地图示。
在以下实施方式中的说明以及附图中,将蓄电元件所具有的一对电极端子(正极端子以及负极端子)的排列方向、一对集电体(正极集电体以及负极集电体)的排列方向、容器的短侧面的对置方向、或者容器的盖体的延伸设置方向(长边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容器的长侧面的对置方向、容器的短侧面的短边方向、容器的盖体的短边方向、或者容器的厚度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将蓄电元件的容器主体和盖体的排列方向、盖体的厚度方向、容器的短侧面的长边方向、或者上下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这些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是相互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方向。还可考虑根据使用方式而Z轴方向不成为上下方向的情况,但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Z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来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X轴方向正侧表示X轴的箭头方向侧,X轴方向负侧表示与X轴方向正侧相反的一侧。关于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也是同样的。
(实施方式)
[1蓄电元件10的全面说明]
首先,利用图1以及图2来进行本实施方式中的蓄电元件10的全面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元件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元件10所具备的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而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蓄电元件10是能够充入电力和放出电力的二次电池,具体地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蓄电元件10使用于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或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等汽车用电源、电子设备用电源、或者电力贮藏用电源等。蓄电元件10不限定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可以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外的二次电池,也可以是电容器。蓄电元件10也可以不是二次电池而是即便使用者不进行充电也能够使用所蓄积的电力的一次电池。蓄电元件10也可以是使用了固体电解质的电池。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图示了长方体形状(方形)的蓄电元件10,但蓄电元件1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长方体形状,可以是圆柱形状或者长圆柱形状等,也能够设为层压型的蓄电元件。
如图1所示,蓄电元件10具备:容器100,具有盖体110和容器主体120;正极端子200;和负极端子300。如图2所示,在容器100的内部,容纳有电极体400、正极集电体500和负极集电体600。
在盖体110和正极端子200之间、以及盖体110和正极集电体500之间,为了提高绝缘性以及气密性而配置有垫圈等,但在这些图中省略图示了这些部件。关于负极侧也是同样的。在容器100的内部封入了电解液(非水电解质),但省略图示。作为该电解液,只要不是有损蓄电元件10的性能的电解液即可,对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制,能够选择各种各样的电解液。除了上述的构成要素之外,还可以配置有配置在正极集电体500以及负极集电体600的侧方的隔离件、用于向容器100内注入电解液的注液部、或者将电极体400等包在里面的绝缘膜等。
容器100是具有形成了开口的容器主体120、和闭塞容器主体120的开口的盖体110的长方体形状(方形)的壳体。容器主体120是构成容器100的主体部的矩形筒状且有底的构件,在Y轴方向两侧的侧面具有两个平板状且矩形状的长侧面部,在X轴方向两侧的侧面具有两个平板状且矩形状的短侧面部,以及在Z轴方向负侧具有平板状且矩形状的底面部。盖体110是构成容器100的盖部的在X轴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平板状且矩形状的构件,配置在容器主体120的Z轴方向正侧。
具体地,容器100在将电极体400等容纳到容器主体120的内部之后通过焊接等接合容器主体120和盖体110从而形成接合部130,由此成为内部被密封的构造。即,在容器100的侧面(X轴方向两侧以及Y轴方向两侧的面)形成有容器主体120和盖体110相互被接合的接合部130。容器100(容器主体120以及盖体110)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是不锈钢、铝、铝合金、铁、镀覆钢板等能够焊接(能够接合)的金属。盖体110和容器主体120优选由相同的材质形成,但也可以由不同的材质形成。
在盖体110,在中央部分设置有气体排出阀110a,在X轴方向正侧的端部设置有开口部110b,以及在X轴方向负侧的端部设置有开口部110c。气体排出阀110a是在容器100的内部的压力上升的情况下将容器100的内部的压力释放的部位(安全阀)。即,气体排出阀110a具有薄壁部,在容器100的内部的压力成为给定的开口压力的情况下该薄壁部破裂而开口,从而容器100的内部的压力被释放。开口部110b以及110c是用于将正极端子200以及负极端子300安装于盖体110的圆形状的贯通孔。关于该盖体110的结构的更详细的说明将后述。
电极体400是具备正极板、负极板和分隔件且能够蓄积电力的蓄电要素(发电要素)。正极板是在由铝或者铝合金等构成的长条带状的集电箔即正极基材层上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极板。负极板是在由铜或者铜合金等构成的长条带状的集电箔即负极基材层上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极板。分隔件是由树脂等构成的微多孔性的片材。电极体400是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配置分隔件并被卷绕而形成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极体400的剖面形状而图示了长圆形状,但也可以为椭圆形状、圆形状、多边形状等。电极体400可以是如图2那样将X轴方向作为卷绕轴进行卷绕的形状,也可以是将Z轴方向作为卷绕轴进行卷绕的形状,还可以不是卷绕型而具有层叠了平板状极板的层叠型、或者将极板折叠为折皱状的折皱型的形状等。
正极端子200是与电极体400的正极板电连接的电极端子,负极端子300是与电极体400的负极板电连接的电极端子。即,正极端子200以及负极端子300是用于将蓄积于电极体400的电力导出到蓄电元件10的外部空间、以及为了在电极体400蓄积电力而向蓄电元件10的内部空间导入电力的金属制的电极端子。正极端子200以及负极端子300安装在配置于电极体400的上方的盖体110。
具体地,如图2所示,正极端子200具有轴部210,轴部210***到盖体110的开口部110b和正极集电体500的开口部510并被铆接,从而与正极集电体500一起固定于盖体110。同样地,负极端子300具有轴部310,轴部310***到盖体110的开口部110c和负极集电体600的开口部610并被铆接,从而与负极集电体600一起固定于盖体110。即,正极端子200以及负极端子300以贯通了盖体110的状态固定于盖体110。在图2中,轴部210以及轴部310图示的是被铆接之前的形状。
正极集电体500以及负极集电体600是配置在电极体400和容器100的侧面之间,并且与正极端子200以及负极端子300和电极体400的正极板以及负极板电连接的具备导电性和刚性的构件。正极集电体500的材质没有限定,但与电极体400的正极基材层同样地由铝或者铝合金等形成。关于负极集电体600,材质也没有限定,但与电极体400的负极基材层同样地由铜或者铜合金等形成。
[2盖体110的结构的详细说明]
下面,对盖体110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盖体110的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地,图3的(a)是将图2中的盖体110的结构进行放大而示出的立体图,图3的(b)是将图2中的盖体110的背面侧(Z轴方向负侧的面)的结构进行放大而示出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盖体110接合于容器主体120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俯视图以及剖视图。具体地,图4的(a)是示出从Z轴方向正侧观察图1中的蓄电元件10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俯视图,图4的(b)是示出将图4的(a)中的盖体110以及容器主体120以IVb-IVb剖面进行了切断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盖体110除了上述的气体排出阀110a和开口部110b以及110c之外,还具有膨出部110d以及110e、外周部110f、凹部111~118、和突起111a~118a。
[2.1凹部111~118以及突起111a~118a以外的结构的说明]
如上所述,气体排出阀110a配置在盖体110的中央位置(X轴方向的中央位置且Y轴方向的中央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排出阀110a与盖体110一体地形成。即,能够通过对板材进行压制加工等从而制造形成了气体排出阀110a的盖体110。因而,气体排出阀110a由与盖体110相同的材质形成。气体排出阀110a也可以由原本与盖体110分开的个体构成。例如,也可以在盖体110的中央位置形成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嵌入气体排出阀110a,通过焊接等与盖体110进行接合,由此配置在盖体110的中央位置。在该情况下,气体排出阀110a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但能够由铝、铝合金、铁、铜、铜合金、不锈钢、镀覆钢板、镀铜材料、包层钢材(Fe-Ni、Ni-Cu、Al-Ni)等形成。
膨出部110d以及110e是配置在X轴方向上夹着气体排出阀110a的位置的俯视(从Z轴方向观察)为矩形状的部位,具有盖体110的外表面凹陷且盖体110的内表面突出的形状。具体地,膨出部110d配置在气体排出阀110a的X轴方向正侧的侧方,在Y轴方向上延伸设置并配置为覆盖气体排出阀110a的该侧方。膨出部110e配置在气体排出阀110a的X轴方向负侧的侧方,在Y轴方向上延伸设置并配置为覆盖气体排出阀110a的该侧方。根据这样的结构,膨出部110d以及110e加强了气体排出阀110a的侧方的强度,谋求了气体排出阀110a的开口压力的稳定化。
如上所述,开口部110b以及110c是安装正极端子200以及负极端子300的贯通孔。即,在开口部110b的周围的矩形状的端子安装区域R1安装正极端子200,在开口部110c的周围的矩形状的端子安装区域R2安装负极端子300。
外周部110f是形成在盖体110的外周部分的台阶状的部位。具体地,外周部110f是遍及盖体110的外周部分的全周而形成的环状的部位,由于内表面凹陷而成为薄壁部。该外周部110f是在盖体110载置于容器主体120时与容器主体120抵接的部位。即,如图4所示,在盖体110和容器主体120的接合中,该外周部110f和容器主体120被接合,从而形成接合部130。
[2.2凹部111~118的结构的说明]
凹部111~118是形成在盖体110的外表面(Z轴方向正侧的面)的凹部(该外表面凹陷的凹部),在与外周部110f相邻的位置沿着外周部110f延伸设置而配置。具体地,凹部111~118由沿着外周部110f延伸的沟槽部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11~118的剖面(以YZ平面进行切断的情况下的剖面)具有矩形状,但凹部111~118的剖面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状、梯形状、其他多边形状、半圆形状、半椭圆形状、半长圆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
如上所述,在外周部110f形成有容器主体120和盖体110的接合部130。即,如图4的(b)所示,例如,通过从容器100的侧方照射激光等,由此在容器100的侧面形成有容器主体120和外周部110f被焊接的接合部130。因而,凹部111~118在与接合部130相邻的位置沿着接合部130配置。凹部111~118由沿着接合部130延伸的沟槽部形成。即,凹部111、113、115以及117是沿着形成在盖体110的Y轴方向正侧的外周部110f的接合部130延伸设置的沟槽部,凹部112、114、116以及118是沿着形成在盖体110的Y轴方向负侧的外周部110f的接合部130延伸设置的沟槽部。
如图3所示,凹部111~118配置在从凹部111~118的延伸设置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X轴方向)观察不与端子安装区域R1以及R2重叠的位置。端子安装区域R1以及R2是安装正极端子200以及负极端子300的区域。因而,如图4所示,凹部111~118配置在从凹部111~118的延伸设置方向(X轴方向)观察不与电极端子(正极端子200以及负极端子300)重叠的位置。例如,凹部111以及112配置在即便是向X轴方向正侧延长的情况下也不与正极端子200(以及端子安装区域R1)交叉的位置。凹部113以及114配置在即便是向X轴方向负侧延长的情况下也不与负极端子300(以及端子安装区域R2)交叉的位置。
凹部111~118配置在从凹部111~118的延伸设置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X轴方向)观察不与气体排出阀110a和膨出部110d以及110e重叠的位置。例如,凹部115以及116配置在即便是向X轴方向负侧延长的情况下也不与气体排出阀110a交叉的位置,凹部117以及118配置在即便是向X轴方向正侧延长的情况下也不与气体排出阀110a交叉的位置。凹部111以及112配置在即便是向X轴方向负侧延长的情况下也不与膨出部110d交叉的位置,凹部115以及116配置在即便是向X轴方向正侧延长的情况下也不与膨出部110d交叉的位置。关于膨出部110e侧也是同样的。
进而,如图3所示,凹部111~118配置在不同于端子安装区域R1以及R2和外周部110f之间的位置。因而,如图4所示,凹部111~118不配置在电极端子(正极端子200以及负极端子300)和接合部130之间,而配置在不同于电极端子和接合部130之间的位置。例如,凹部111未延伸设置至正极端子200(以及端子安装区域R1)和Y轴方向正侧的接合部130(以及外周部110f)之间。凹部112未延伸设置至正极端子200(以及端子安装区域R1)和Y轴方向负侧的接合部130(以及外周部110f)之间。关于负极端子300侧也是同样的。
如图3所示,凹部111~118配置在不同于气体排出阀110a和膨出部110d以及110e与外周部110f之间的位置。因而,如图4所示,凹部111~118配置在不同于气体排出阀110a和膨出部110d以及110e与接合部130之间的位置。例如,凹部115未延伸设置至气体排出阀110a和Y轴方向正侧的接合部130(以及外周部110f)之间,凹部116未延伸设置至气体排出阀110a和Y轴方向负侧的接合部130(以及外周部110f)之间。关于凹部117以及118也是同样的。凹部111以及115未延伸设置至膨出部110d和Y轴方向正侧的接合部130(以及外周部110f)之间,凹部112以及116未延伸设置至膨出部110d和Y轴方向负侧的接合部130(以及外周部110f)之间。关于膨出部110e侧也是同样的。
如图4所示,凹部111~118配置在从盖体110的外表面的法线方向观察与容器100的内部空间重叠的位置。即,凹部111~118通过配置在容纳有电极体400等的容器主体120的内部的空间(图4的(b)所示的内部空间S)的正上方,由此配置在从Z轴方向观察与该内部空间S重叠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11~118配置在相对于盖体110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各个轴方向上的中心线而线对称、且相对于盖体110的中心位置而点对称的位置,但凹部111~118的配置位置以及形状等只要满足上述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凹部111或者112可以向X轴方向正侧再稍微移动或者延伸设置,也可以由在X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沟槽部构成,还可以在Y轴方向上再稍微扩宽,也可以相对于X轴方向稍微倾斜。还可以不设置凹部115、116等。也可以不设置膨出部110d而凹部111和凹部115被一体化。关于其他凹部也是同样的。
[2.3突起111a~118a的结构的说明]
突起111a~118a是形成在盖体110的内表面(Z轴方向负侧的面)的突起(从该内表面突出的突出部),沿着凹部111~118延伸设置而配置。具体地,突起111a~118a具有分别与凹部111~118相同的长度,并且分别与凹部111~118对置地配置。由此,即便在盖体110形成有凹部111~118,也能够抑制厚度变薄。
即,突起111a~118a在与外周部110f相邻的位置沿着外周部110f配置,从内表面抵接容器主体120的上端部。例如,突起111a在Y轴方向上与凹部111相同的位置(凹部111的背面侧)沿着外周部110f配置。从Y轴方向负侧与容器主体120的Y轴方向正侧的上端部的内表面抵接。突起112a在Y轴方向上与凹部112相同的位置(凹部112的背面侧)沿着外周部110f配置,从Y轴方向正侧与容器主体120的Y轴方向负侧的上端部的内表面抵接。关于其他突起也是同样的。
这样的突起111a~118a能够在盖体110形成凹部111~118时形成。例如,在通过压制加工使盖体110的外表面凹陷来形成凹部111~118时,在盖体110的内表面的与凹部111~118对置的位置凸起,因此将其形成为突起111a~118a的形状。形成突起111a~118a的方法不限定于上述方法,可以进行任何加工来形成。
突起111a~118a的配置位置以及形状等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突起111a或者112a可以向X轴方向正侧再稍微移动或者延伸设置,也可以由在X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突起构成,还可以在Y轴方向上再稍微扩宽,也可以相对于X轴方向稍微倾斜。还可以不设置突起115a、116a等。突起111a和突起115a也可以被一体化。关于其他突起也是同样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111a~118a的剖面(以YZ平面进行切断的情况下的剖面)具有矩形状,但突起111a~118a的剖面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状、梯形状、其他多边形状、半圆形状、半椭圆形状、半长圆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
[3效果的说明]
如以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元件10,在容器100形成有容器主体120和盖体110的接合部130,盖体110具有:凹部111~118,不配置在电极端子(正极端子200以及负极端子300)和接合部130之间,在与接合部130相邻的位置沿着接合部130配置。
如此,在盖体110的接合部130附近形成有沿着接合部130的凹部111~118,因此即便在将盖体110的第一边接合于容器主体120时盖体110倾斜,也能够由沿着接合部130的凹部111~118吸收盖体110的倾斜,抑制盖体110倾斜。特别是,在通过焊接将盖体110接合于容器主体120的情况下,接合部位熔化而收缩,从而盖体110相对于容器主体120倾斜,因此形成凹部111~118所带来的效果强。在接合之后,即便由于容器100的内压的变化而容器100反复膨胀以及收缩,凹部111~118也能够吸收容器100的膨胀以及收缩所引起的力。在容器100的内压上升时,通过凹部111~118能够缓和施加于盖体110的应力向接合部130直接传递。
另一方面,若在盖体110的配置电极端子的位置的侧方(电极端子和接合部130之间)形成凹部,则在凹部的加工时对盖体110施加力,有可能导致无法确保盖体110的配置电极端子的面的平面度。因而,通过不在电极端子的侧方(电极端子和接合部130之间)形成凹部111~118,从而能够确保盖体110的配置电极端子的面的平面度。若在盖体110固定电极端子,则即便在电极端子的侧方不形成凹部111~118,也可抑制盖体110的固定电极端子的部分挠曲或者膨胀以及收缩。通过这些结构,能够精度良好地构成蓄电元件10。
形成于盖体110的凹部111~118配置在从该凹部的延伸设置方向观察不与电极端子重叠的位置。若将凹部111~118配置在从该凹部的延伸设置方向观察与电极端子重叠的位置(若将凹部111~118延伸则与电极端子交叉的位置),则有可能给盖体110的配置电极端子的面的平面度带来影响。因而,通过将凹部111~118配置在从该延伸设置方向观察不与电极端子重叠的位置,从而凹部111~118能够抑制给盖体110的配置电极端子的面的平面度带来影响。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构成蓄电元件10。
形成于盖体110的凹部111~118配置在从该凹部的延伸设置方向观察不与气体排出阀110a重叠的位置。若将凹部111~118配置在从该凹部的延伸设置方向观察与气体排出阀110a重叠的位置(若将凹部111~118延伸则与气体排出阀110a交叉的位置),则有可能给气体排出阀110a的开口压力(工作压力)带来影响。因而,通过将凹部111~118配置在从该延伸设置方向观察不与气体排出阀110a重叠的位置,从而凹部111~118能够抑制给气体排出阀110a的开口压力带来影响。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构成蓄电元件10。
形成于盖体110的凹部111~118配置在不同于气体排出阀110a和接合部130之间的位置。一般地,气体排出阀110a减薄盖体110的厚度来形成,因此若在气体排出阀110a的侧方(气体排出阀110a和接合部130之间)形成凹部,则有可能给气体排出阀110a的加工精度带来影响。因而,通过不在气体排出阀110a的侧方形成凹部111~118,从而能够确保气体排出阀110a的加工精度。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构成蓄电元件10。
形成于盖体110的凹部111~118形成在盖体110的外表面,在盖体110的内表面形成有沿着凹部111~118延伸的突起111a~118a。即,在使盖体110的外表面凹陷来形成凹部111~118时,能够使盖体110的内表面突出来形成沿着凹部111~118的突起111a~118a。由此,通过将该突起111a~118a用于盖体110和容器主体120的定位,从而能够将盖体110定位于容器主体120之后进行接合。在将盖体110接合于容器主体120时,通过在配置有突起111a~118a的位置按压容器主体120,从而容易按压焊接部位。通过这些结构,能够精度良好地构成蓄电元件10。
形成于盖体110的凹部111~118由沿着接合部130延伸的沟槽部形成。如此,通过在盖体110加工沿着接合部130延伸的沟槽部,从而能够容易地形成凹部111~118。由此,能够容易地精度良好地构成蓄电元件10。
形成于盖体110的凹部111~118配置在从盖体110的外表面的法线方向观察与容器100的内部空间重叠的位置。如此,通过凹部111~118配置在与容器100的内部空间重叠的位置,从而在容器主体120和盖体110的接合时,通过凹部111~118能够容易吸收盖体110的倾斜。在接合之后,凹部111~118容易吸收容器100的膨胀以及收缩所引起的力。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构成蓄电元件10。
[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说明]
(变形例1)
下面,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将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涉及的盖体140接合于容器主体120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剖视图。该图是与图4的(b)对应的图。
如图5所示,在本变形例中的盖体140中,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盖体110的外周部110f而具有外周部140f。外周部140f未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外周部110f那样成为台阶状的部位(薄壁部)。因而,在将盖体140配置于容器主体120时,外周部140f深深地嵌入到容器主体120的内部,因此本变形例中的盖体140不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突起111a~118a。不过,在本变形例中,盖体140也可以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突起111a~118a同样的突起。即,也可以在盖体140的内表面形成有沿着凹部141、142等延伸的突起。本变形例中的盖体140所具有的凹部141、142等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凹部111、112等同样的结构。
在这样的结构中,盖体140的外周部140f嵌入到容器主体120的内部,容器主体120和外周部140f被接合,在容器的上表面形成接合部131。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容器100的侧方照射激光等而在容器100的侧面形成了接合部130,但在本变形例中,从容器的上方照射激光等而在容器的上表面形成接合部131。关于本变形例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此,在本变形例中,在容器的电极端子侧的面形成有容器主体120和盖体140的接合部131,盖体140具有:凹部141、142等,不配置在电极端子和接合部131之间,在与接合部131相邻的位置沿着接合部131配置。盖体140具有气体排出阀(未图示),凹部141、142等配置在从凹部141、142等的延伸设置方向观察不与气体排出阀重叠的位置,并且配置在不同于气体排出阀和接合部131之间的位置。进而,凹部141、142等由沿着接合部131延伸的沟槽部形成,并且配置在从盖体140的外表面的法线方向观察与容器的内部空间重叠的位置。
如以上,根据本变形例涉及的蓄电元件,即便是在容器的上表面(电极端子侧的面)形成接合部131的情况下,在容器主体120和盖体140的接合时也存在盖体140倾斜的情况,因此能够发挥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特别是,在容器的上表面形成接合部131的情况下,在将盖体140的第一边接合于容器主体120时盖体140具有容易倾斜的倾向,因此本变形例中的效果强。在本变形例中,无需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将外周部140f加工为台阶状或者形成突起111a~118a,因此能够容易地制作盖体140。
(变形例2)
下面,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将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涉及的盖体150接合于容器主体120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剖视图。该图是与图4的(b)对应的图。
如图6所示,在本变形例中的盖体150中,代替上述变形例1中的盖体140的凹部141、142等而具有凹部151等。凹部151是从上述变形例1中的凹部141的位置直至到达凹部142的位置而盖体150的外表面遍及Y轴方向连续地凹陷形成的凹部。本变形例中的接合部132具有与上述变形例1中的接合部131同样的结构。关于本变形例的其他结构,也与上述变形例1相同,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以上,根据本变形例涉及的蓄电元件,能够发挥与上述变形例1同样的效果。特别是,在本变形例中,能够降低所形成的凹部的数目,因此能够容易地制作盖体150。
(变形例3)
下面,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将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涉及的盖体160接合于容器主体120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剖视图。该图是与图4的(b)对应的图。
如图7所示,在本变形例中的盖体160中,代替上述变形例1中的盖体140的凹部141、142等而具有凹部161、162等。凹部161是从上述变形例1中的凹部141的位置直至到达盖体160的Y轴方向正侧的端缘而盖体160的外表面遍及Y轴方向连续地凹陷形成的凹部(台阶部)。凹部162是从上述变形例1中的凹部142的位置直至到达盖体160的Y轴方向负侧的端缘而盖体160的外表面遍及Y轴方向连续地凹陷形成的凹部(台阶部)。由此,盖体160具有薄壁的外周部160f,形成有该外周部160f和容器主体120被接合的接合部133。关于本变形例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变形例1相同,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以上,根据本变形例涉及的蓄电元件,能够发挥与上述变形例1同样的效果。特别是,在本变形例中,只要形成凹部161、162等简单形状的凹部即可,因此能够容易地制作盖体160。
(其他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涉及的蓄电元件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即,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请求的范围示出,包含与请求的范围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容器的盖体的外表面凹陷而形成了凹部111~118等凹部。但是,也可以是容器的盖体的内表面凹陷来形成该凹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形成于容器的盖体的凹部111~118等凹部形成了厚度比相邻的部分薄的薄壁部。但是,该凹部也可以不形成该薄壁部,即,即便形成该凹部,盖体的厚度也可以不变薄。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接合部130等接合部是容器主体120和盖体通过焊接被接合的焊接部。但是,容器主体120和盖体的接合方法不限定于焊接,例如,该接合部也可以是容器主体120和盖体通过粘接剂等粘接、或者热熔敷等被熔敷的部位。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接合时盖体倾斜的情况下抑制盖体倾斜,精度良好地构成蓄电元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盖体具有气体排出阀110a,凹部111~118等凹部配置在从该凹部的延伸设置方向观察不与气体排出阀110a重叠的位置。但是,该凹部也可以配置在从该凹部的延伸设置方向观察与气体排出阀11Oa重叠的位置,盖体还可以是不具有气体排出阀110a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形成于容器的盖体的凹部111~118等凹部配置在不同于气体排出阀110a和接合部130等的接合部之间的位置。但是,该凹部也可以配置在气体排出阀110a和该接合部之间。
将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包含的构成要素任意组合而构筑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为蓄电元件,还能够实现为该蓄电元件所具备的容器或者容器的盖体。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等蓄电元件等。
符号说明
10 蓄电元件;
100 容器;
110、140、150、160 盖体;
110a 气体排出阀;
110b、110c 开口部;
110d、110e 膨出部;
110f、140f、160f 外周部;
111~118、141、142、151、161、162 凹部;
111a~118a 突起;
120 容器主体;
130、131、132、133 接合部;
200 正极端子;
210、310 轴部;
300 负极端子;
400 电极体;
500 正极集电体;
510、610 开口部;
600 负极集电体。

Claims (6)

1.一种蓄电元件,具备:容器,具有容器主体和盖体;和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盖体,其中,
在所述容器的所述电极端子侧的面,形成有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盖体的接合部,
所述盖体具有:凹部,不配置在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接合部之间,在与所述接合部相邻的位置沿着所述接合部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盖体还具有气体排出阀,
所述凹部配置在从所述凹部的延伸设置方向观察不与所述气体排出阀重叠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凹部配置在不同于所述气体排出阀和所述接合部之间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在所述盖体的外表面,
在所述盖体的内表面,形成有沿着所述凹部延伸的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凹部由沿着所述接合部延伸的沟槽部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凹部配置在从所述盖体的外表面的法线方向观察与所述容器的内部空间重叠的位置。
CN201880078609.7A 2017-12-12 2018-11-29 蓄电元件 Pending CN1114339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7584 2017-12-12
JP2017-237584 2017-12-12
PCT/JP2018/044032 WO2019116914A1 (ja) 2017-12-12 2018-11-29 蓄電素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3935A true CN111433935A (zh) 2020-07-17

Family

ID=66820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8609.7A Pending CN111433935A (zh) 2017-12-12 2018-11-29 蓄电元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40880B2 (zh)
JP (1) JP7247893B2 (zh)
CN (1) CN111433935A (zh)
DE (1) DE112018006327T5 (zh)
WO (1) WO20191169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004603A (ko) 2021-02-09 2023-01-06 컨템포러리 엠퍼렉스 테크놀로지 씨오., 리미티드 전지, 장치,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및 설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8332A (zh) * 2011-08-09 2014-04-09 日新制钢株式会社 电池箱用盖体
CN103996803A (zh) * 2013-02-20 2014-08-20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元件、蓄电装置、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及盖板的制造方法
US20140315071A1 (en) * 2013-02-20 2014-10-23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and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0410A (ja) 1999-03-12 2000-09-22 Nec Mobile Energy Kk 密閉型電池
JP2002063888A (ja) 2000-08-22 2002-02-28 Alps Electric Co Ltd 安全弁付密閉部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955865B2 (ja) 2001-06-05 2012-06-20 ミヤマツール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の封口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79793A (ja) * 2005-12-27 2007-07-12 Denso Corp 密閉型電池用蓋体
WO2010146700A1 (ja) 2009-06-19 2010-12-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及びその電池ケース
JP2011049122A (ja) 2009-08-28 2011-03-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888183B2 (ja) 2012-08-22 2016-03-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
US9812676B2 (en) 2012-08-31 2017-11-07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smatic secondary battery
KR20140101228A (ko) * 2013-02-08 2014-08-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지 모듈
JP6260093B2 (ja) 2013-03-19 2018-01-17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JP6171943B2 (ja) * 2014-01-15 2017-08-0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JP2015167121A (ja) * 2014-02-12 2015-09-2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
CN108370020B (zh) * 2015-12-24 2021-02-0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蓄电装置
JP2017191683A (ja) 2016-04-12 2017-10-19 リチウム エナジー アンド パワー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ッング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トゲゼルシャフトLithium Energy and Power GmbH & Co. KG 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蓄電素子の容器の蓋板
JP6725351B2 (ja) 2016-07-14 2020-07-1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8332A (zh) * 2011-08-09 2014-04-09 日新制钢株式会社 电池箱用盖体
CN103996803A (zh) * 2013-02-20 2014-08-20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元件、蓄电装置、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及盖板的制造方法
US20140315071A1 (en) * 2013-02-20 2014-10-23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and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新起: "《汽车车身修复技术》", 31 January 201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pages: 18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35738A1 (en) 2020-10-22
US11640880B2 (en) 2023-05-02
JP7247893B2 (ja) 2023-03-29
JPWO2019116914A1 (ja) 2020-12-17
WO2019116914A1 (ja) 2019-06-20
DE112018006327T5 (de) 2020-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54176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2568341B1 (ko) 축전 소자
US10797292B2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nergy storage device, current collector, and cover member
KR20150086189A (ko) 축전 소자
JP7163932B2 (ja) 蓄電素子
JP2019053863A (ja) 蓄電素子
CN111512484A (zh) 蓄电元件
JP2020140863A (ja) 蓄電素子
CN108140795B (zh) 蓄电元件及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11133611B (zh) 蓄电元件
JP2018055893A (ja) 蓄電素子
CN111433935A (zh) 蓄电元件
JP7056560B2 (ja)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514618B2 (ja) 二次電池
JP2019029209A (ja) 蓄電素子
JP2022068882A (ja) 蓄電素子
JP2020155283A (ja)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装置
JP2019057444A (ja) 蓄電素子
JP7040060B2 (ja) 蓄電素子
JP7346856B2 (ja) 蓄電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4084025A1 (en) Electrical storage module
JP7059548B2 (ja) 蓄電素子
JP7024288B2 (ja) 蓄電素子
KR20230012419A (ko) 단자 부품 및 단자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JP2016195025A (ja) 蓄電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