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4428A -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14428A
CN111414428A CN202010334165.8A CN202010334165A CN111414428A CN 111414428 A CN111414428 A CN 111414428A CN 202010334165 A CN202010334165 A CN 202010334165A CN 111414428 A CN111414428 A CN 111414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node
party
receivable
encryp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41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14428B (zh
Inventor
鲁静
程晗蕾
杨庆
向智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anguang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anguang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guang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anguang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341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144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14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4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14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44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9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involving key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12Accounting
    • G06Q40/125Finance or payrol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方法,应用于区块链中的第一节点,包括:加密第一应收数据形成第一加密数据并广播;接收并解密由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加密数据后,得到第二数据;在第二数据为第一应收同意数据的情况下,标记第一应收数据为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在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并且第一节点同意第二应收数据情况下,标记第二应收数据为可抵消关联方数据;合并抵消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可抵消关联方数据,生成合并抵消数据。本说明书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方法,仅由需要合并方二者交互就可以实现数据的抵消,不仅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也减小了如现有技术的后期数据处理的数据量。

Description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方法。
背景技术
实际应用中,特别是企业与关联企业进行预算计算或者资金交割时,有具有相关账务抵消的需求。例如,某些集团类企业包括一级单位和二级单位,其中二级单位之间具有业务往来;在一个财务周期期间,二级单位均需要编制财务预算报表并报送一级单位;因为二级单位之间在审核一级单位的财务报表数据时,就需要将有业务往来的二级单位财务数据进行相互校验核对,并可能对某些数据做抵消处理;但是,因为目前数据的校验核对工作需要在一级单位手工进行,核对数据量较大;如果二级单位数据出现不一致的问题,还需要反馈给相应的二级单位,以使二级单位根据情况调整。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方法,应用于区块链中的第一节点,包括:
采用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第一应收数据形成第一加密数据,广播所述第一加密数据至区块链网络;所述第一应收数据为收入方为所述第一节点、关联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应收数据;
接收由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加密数据后,解密所述第二加密数据得到第二数据;所述第二加密数据为接收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数据;
在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应收同意数据的情况下,标记所述第一应收数据为可抵消收入方数据;
在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并且所述第一节点同意所述第二应收数据情况下,标记所述第二应收数据为可抵消关联方数据;所述第二应收数据为收入方为所述第二节点、关联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应收数据;
合并抵消所述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所述可抵消关联方数据,生成合并抵消数据。
可选地,在第二节点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节点采用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第一应收数据形成第一加密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采用各个第二节点的公钥分别加密对应字段的第一应收数据,形成所述第一加密数据;
所述合并抵消所述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所述可抵消关联方数据,包括:合并同一所述第二节点对应的所述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所述可抵消关联方数据。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并且所述第一节点同意所述第二应收数据情况下,生成第二同意数据,采用所述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所述第二应收同意数据形成第三加密数据、广播所述第三加密数据。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应收否决数据的情况下,修改所述第一应收数据或者所述第一应收数据中对应的字段,再次采用所述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所述第一应收数据为所述第一加密数据,广播所述第一加密数据至区块链网络。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并且所述第一节点否决所述第二应收数据情况下,生成第二否决数据;
采用所述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所述第二应收否决数据形成所述第三加密数据,广播所述第三加密数据。
可选地,所述合并抵消所述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所述可抵消关联方数据,包括:
查阅区块链链表,获得所述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所述可抵消关联方数据,合并抵消所述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所述可抵消关联方数据。
另一方面,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装置,用于区块链的第一节点,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采用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第一应收数据形成第一加密数据,广播所述第一加密数据至区块链网络;所述第一应收数据为收入方为所述第一节点,关联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应收数据;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加密数据,解密所述第二加密数据得到第二数据;所述第二加密数据为接收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数据;
标记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应收同意数据的情况下,标记所述第一应收数据为可抵消收入方数据;以及,
用于在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并且所述第一节点同意所述第二应收数据情况下,标记所述第二应收数据为可抵消关联方数据;所述第二应收数据为收入方为所述第二节点,关联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应收数据;
合并抵消单元,用于合并抵消所述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所述可抵消关联方数据,生成合并抵消数据。
可选地,在第二节点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单元采用各个第二节点的公钥分别加密对应字段的第一应收数据,形成所述第一加密数据;所述合并抵消单元合并同一所述第二节点对应的所述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所述可抵消关联方数据。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反馈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并且所述第一节点同意所述第二应收数据情况下,生成第二同意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采用所述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所述第二应收同意数据形成第三加密数据,广播所述第三加密数据。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修改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应收否决数据的情况下,修改所述第一应收数据或者所述第一应收数据中对应的字段,得到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再次采用所述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修改后的所述第一应收数据为所述第一加密数据,广播所述第一加密数据至区块链网络。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反馈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并且所述第一节点否决所述第二应收数据情况下,生成第二否决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采用所述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所述第二应收否决数据形成所述第三加密数据,广播所述第三加密数据。
本说明书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方法和装置,无需如背景技术将相应的数据收集至一个节点后再做人工核对,而仅由需要合并方二者交互就可以实现数据的抵消,不仅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也减小了后期数据处理的数据量。此外,因为区块链可以存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交互过程的存证数据,也就避免了数据篡改问题。
本发明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另一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1-发送单元,12-接收单元,13-标记单元,14-反馈单元,15-合并抵消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应用的区块链为一联盟链。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方法的流程图,本方法应用于区块链中的第一节点。如图1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S101-S111。
S101:采用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第一应收数据形成第一加密数据,广播第一加密数据至区块链网络。
在第一节点生成或者录入第一应收数据后,其需要将第一应收数据发送给第二节点,以使得第二节点对数据进行确认。
为了将第一应收数据发送给第二节点,并使得区块链中的各个节点均存证相应数据存证,第一节点采用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第一应收数据形成第一加密数据,并采用自己的私钥对第一加密数据进行签名后,第一节点将第一加密数据和签名广播至区块链网络。
区块链网络的各个节点在接收到第一加密数据和对应的签名后,通过签名验证数据来源,并采用共识算法实现对第一加密数据的上链存储,使得第一加密数据存储在区块链的链表中。
第二节点除了将第一加密数据存储到区块链的链表中外,还作为第一加密数据的接收方对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具体的,第二节点在接收到第一加密数据后,采用自己的私钥解密第一加密数据,得到第一应收数据。
第二节点在解密得到第一应收数据后,判断第一应收数据是否和存储在本地的数据或者己方确定的对应的第一应付数据相同,生成判断结果;随后第二节点将判断结果当做第二数据,利用第一节点的公钥加密第二数据生成第二加密数据,利用自己的私钥对第二加密数据签名后,将第二加密数据和对应的签名广播至区块链网络。
具体应用中,前段的判断结果有两种可能:(1)如果第一应收数据和第一应付数据相同,判断结果为第一应收同意数据;(2)如果第一应收数据和第一应付数据不同判断结果为第一应收否决数据。
如前述处理类似,区块链网络的各个节点在接收到第二加密数据和对应的签名后,通过签名验证数据来源,并采用共识算法实现对第二加密数据的上链存储,使得第二加密数据存储在区块链的链表中。
实际应用中,第二节点也可能执行前述的步骤S101,即第二节点也可能具有相应的第二应收数据需要第一节点确认,此时,此将第二应收数据作为第二数据,利用第一节点的公钥加密第二数据生成第二加密数据,利用自己的私钥对第二加密数据签名后,将第二加密数据和对应的签名广播至区块链网络。
当然,第二节点还可能将其他数据作为欲发送给第一节点的第二数据,生成第二加密数据并广播至区块链网络中。为了简化起见,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考虑。如果实际应用中出现此类情况,后续处理步骤按照相应的处理策略处理第二数据,本实施例中不再对此情况做分析。
S102:接收到由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加密数据后,解密第二加密数据第二数据。
第一节点在接收到第二加密数据后,采用自己的私钥解密第二加密数据,得到第二数据。
S103:判断第二数据是否为第二应收数据。
如果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执行S104;如果第二数据不是第二应收数据,执行S107。
根据前述步骤S101中的论述可知,第二数据可能为第二应收数据,也可能是第二节点生成的是否接受第一应收数据的判断结果。如果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此时第一节点需要对第二应收数据进行反馈,即执行S104-S107。而如果第二数据为第二节点生成的是否接受第一应收数据的判断结果,则第一节点需要根据判断结果执行对应的操作,即执行S108-S109。
S104:判断是否同意第二应收数据。
步骤S104中,在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并且第二应收数据与第一节点本地存储的第二应付数据相同或者第一节点的控制方同意第二应收数据的情况下,则执行S105。在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但第二应收数据与第一节点本地存储的第二应付数据不同并且第一节点的控制方不同意第二应收数据的情况下,执行S106。
S105:生成第二同意数据,并将第二同意数据作为第三数据;以及,标记第二应收数为可抵消关联方数据。
在第一节点确定第二应收数据与第一本地节点存储的第二应付数据相同或者第一节点的控制方同意第二应收数据的情况下,需要将对应的结果(第二同意数据)告知第二节点,因此将第二同意数据作为第三数据。
同时,因为第一节点确认未来可能向第二节点支付对应的第二应收数据,所以第二应收数据(或者第二应收数据对应的本地的数据)可能再未来用作合并抵消用的可抵消关联方数据。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在S104判断确定同意第二同意应收数据的情况下,也可以仅标记第二应收数据为可抵消关联方数据,而不生成第二同意数据。
S106:生成第二否决数据,并将第二否决数据作为第三数据。
如果第二应收数据与第一节点本地存储的第二应收数据不同并且第一节点的控制方不同意第二应收数据,需要将对应的结果(第二否决数据)告知第二节点,因此将第二否决数据作为第三数据。
S107:采用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第三数据生成第三加密数据,广播第三加密数据至区块链网络。
第一节点采用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第三数据后形成第三加密数据,并采用自己的私钥对第三加密数据进行签名,随后第一节点将第三加密数据和签名广播至区块链网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S106和S107可以被省略。
区块链网络的各个节点在接收到第一加密数据和对应的签名后,通过签名验证数据来源,并采用共识算法实现对第三加密数据的上链存储,使得第三加密数据存储在区块链的链表中。
后续的第二节点处理第三加密数据的过程,根据解析第三加密数据得到第二数据的不同而不同;如果第二数据为第二同意数据,则第二节点执行类似后续S109的步骤;如果第二数据为第二否决数据,则第二节点执行类似后续S110的步骤。
S108:判断第二数据是第一应收同意数据还是第一应收否决数据。
若第二数据为第一应收同意数据,执行S109;若第二数据为第一应收否决数据,执行S110。
S109:标记第一应收数据为可抵消收入方数据。
如果第二数据为第一应收同意数据,则此时可以确定第二节点同意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应收数据;第一应收数据未来可能与第二节点对应的第二应收数据(实际应用中,也可能没有第二应收数据)抵消,因此将第一应收数据标记为可抵消收入方数据。
S110:修改第一应收数据,并重新执行S101。
如果第二数据为第一应收否决数据,则此时第一应收数据错误,因此第一节点需要将第一应收数据修改为正确值,并将第一应收数据重新执行步骤S101的步骤以生成第一加密数据并广播。应当注意的是,如果是第一应收数据被第一节点确认正确,第一节点也可以不修改第一应收数据,而重新执行步骤S101。
S111:合并抵消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可抵消关联方数据,生成合并抵消数据。
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就第一应收数据和第二应收数据达成一致,此时第一节点确定了相关方为第二节点的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可抵消关联方数据,可以将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可抵消关联方数据抵消,生成合并抵消数据。
实际应用中,合并抵消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可抵消关联方数据,可以是:第一节点查询区块链上的链表,确定链表中可被自己查询的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可抵消关联方式数据后,将相关数据进行合并;也可以是:第一节点实时存储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可抵消关联方数据,在两个数据均具备后,生成合并抵消数据。
采用步骤S101-S111的方法,区块链的各个参与方通过相互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实现数据的合并抵消。在将前述的方法应用到财务预算、财务决算***后,无需如背景技术将相应的数据收集至一个节点后再做人工核对,而仅由需要合并方二者交互就可以实现数据的抵消,不仅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也减小了后期数据处理的数据量。此外,因为区块链可以存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交互过程的存证数据,也就避免了数据篡改问题。
前述实施例中,第一应收数据为对应一个第二节点的数据,因此对第一应收数据进行加密时仅需要采用一个第二节点的公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应收数据可能是对应多个第二节点的数据。
图2是另一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方法的流程图,其用于解决第一应收数据为对应多个第二节点的数据时如何实现数据处理的问题。如图2所示,另一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步骤S201-S211。
S201:采用各个第二节点的公钥分别加密第一应收数据的对应字段,得到第一加密数据,广播第一加密数据至区块链网络。
步骤201采用了字段级加密,分别利用对应第二节点的公钥对第一应收数据中对应的字段进行加密,生成第一加密数据,并广播第一加密数据。
区块链网络的各个节点在接收到第一加密数据和对应的签名后,通过签名验证数据来源,并采用共识算法实现对第一加密数据的上链存储,使得第一加密数据存储在区块链的链表中。
与第一应收数据中字段对应的各个第二节点在接收到第一加密数据后,采用自己的私钥解密对应字段的加密数据,获得对应的数据字段。在同意对应的字段数据时,第二节点生成第一应收同意数据,在否决对应的字段数据时,第二节点生成第一应收否决数据;随后,第二节点将第一应收同意数据或者第一应收否决数据作为第二数据,采用第一节点的公钥加密形成第二加密数据后广播至区块链。
与前文类似的,第二节点也可能将第二应收数据作为第二数据进行加密,生成第二加密数据并广播至区块链中。
S202: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加密数据后,解密第二加密数据得到第二数据。
S203:判断第二数据是否包括相关方为自己的第二应收数据。
如果第二数据包括相关方为自己的第二应收数据,第二节点执行S204;如果第二数据不是第二应收数据,执行S207。
S204:判断是否同意第二应收数据中与自己相关的数据。
步骤S204中,在第二数据为包括与自己相关的数据段的第二应收数据,并且第二应收数据与第一节点本地存储的第二应付数据相同或者第一节点的控制方同意相应的数据段的情况下,则执行S205。在第二数据为为包括与自己相关的数据段的第二应收数据,但第二应收数据与第一节点本地存储的相第二应付数据不同并且第一节点的控制方不同意第二应收数据的情况下,执行S206。
S205:生成第二同意数据,并将第二同意数据作为第三数据;以及,标记第二应收数据为可抵消关联方数据。
在第一节点同意第二应收数据中与自己相关的数据字段时,需要将对应的结果(第二同意数据)告知第二节点,因此将第二同意数据作为第三数据。
同时,因为第一节点确认未来可能将第二应收数据中与自己相关的字段的数据与第一应收数据抵消,所以将第二数据中于自己相关的字段作为可抵消关联方数据。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在S104判断确定同意第二同意应收数据中对应字段数据的情况下,也可以仅标记第二应收数据对应的字段数据为可抵消关联方数据,而不生成第二同意数据。
S206:生成第二否决数据,并将第二否决数据作为第三数据。
在第一节点不同意第二应收数据中与自己相关的数据字段时,也,需要将对应的结果(第二否决数据)告知第二节点,因此将第二否决数据作为第三数据。
S207:采用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第三数据生成第三加密数据,广播第三加密数据至区块链网络。
第一节点采用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第三数据后形成第三加密数据,并采用自己的私钥对第三加密数据进行签名,随后第一节点将第三加密数据和签名广播至区块链网络。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节点也可以不执行步骤S206和S207。
区块链网络的各个节点在接收到第一加密数据和对应的签名后,通过签名验证数据来源,并采用共识算法实现对第三加密数据的上链存储,使得第三加密数据存储在区块链的链表中。
后续的第二节点处理第三加密数据的过程,根据解析第三加密数据得到第二数据的不同而不同;如果第二数据为第二同意数据,则第二节点执行类似后续S209的步骤;如果第二数据为第二否决数据,则第二节点执行类似后续S210的步骤。
S208:判断第二数据是对应第一应收数据中字段的第一应收同意数据还是第一应收否决数据。
若第二数据为第一应收同意数据,执行S209;若第二数据为第一应收否决数据,执行S210。
S209:标记第一应收数据中对应的字段为可抵消收入方数据。
如果第二数据为第一应收同意数据,则此时可以确定第二节点同意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应收数据中对应的字段数据;第一应收数据字段数据未来可能与第二节点对应的第二应收数据抵消,因此将第一应收数据标记为可抵消收入方数据。
S210:在第一应收数据中对应的字段错误的情况下,修改第一应收数据中对应的字段,并重新执行S101。
如果第二数据为第一应收否决数据,则此时第一应收数据中字段错误,因此第一节点需要将第一应收数据中对应的字段修改为正确值,并将第一应收数据重新执行步骤S101的步骤以生成第一加密数据并广播,或者将仅采用对应的第二节点对对应的字段进行加密形成第四加密数据,并广播至区块链中。应当注意的是,如果是第一应收数据被第一节点确认正确,第一节点也可以不修改第一应收数据,而重新执行步骤S101。
S211:合并同一所述第二节点对应的所述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所述可抵消关联方数据,生成合并抵消数据。
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就第一应收数据字段和第二应收数据达成一致,此时第一节点确定了关联方为第二节点的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可抵消关联方数据,可以将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可抵消关联方数据抵消,生成合并抵消数据。
在将本实施例的方法应用到财务预算、财务决算***后,无需如背景技术将相应的数据收集至一个节点后再做人工核对,而仅由需要合并方二者交互就可以实现数据的抵消,不仅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也减小了后期数据处理的数据量。此外,因为区块链可以存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交互过程的存证数据,也就避免了数据篡改问题。
以下就一具体应用中对实施例二中的方法做说明。假设A单位为第一节点,关联单位B、C、D、E为第二节点。对应的第一应收数据的字段分别为B->A 10W、C->A 20W、D->A 30W、E->A 40W。
随后,基于B、C、D和E的公钥分别对对应的数据加密生成第一加密数据并进行全网广播。C在接收到第一加密数据利用自己的私钥打开对应的字段,查看相应数据,如下表。
* *
C->A 20W
* *
* *
C在确认第一应收数据对应字段正确后,生成第一应收同意数据,利用第一应收数据作为第二数据加密后形成第二加密数据。对应的,其他各个关联单位也进行相应操作,A得到了反馈信息如下表。
B->A 10W Y
C->A 20W Y
D->A 30W Y
E->A 40W N
其中,Y表示关联单位同意第一应收数据中对应的字段,N表示关联单位否决第一应收数据中对应的字段。A在确定E->A对应的第一应收字段数据有误后,重新修改此字段数据,并再次发送给E;随后E同意相应数据,并重新返回第二加密数据。最终A得到反馈信息如下表。
B->A 10W Y
C->A 20W Y
D->A 30W Y
E->A 35W Y
同样的,B也按照前述方法确定了关联方为A单位的第二应收数据为B->A 10W。A单位在得到了B->A数据和A->B后,将二者合并得到合并抵消数据为A->B 10W。
除了提供前述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方法外,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装置。前述装置和前文提及的方法采用相容的发明构思,下文仅就合并抵消装置的结构做介绍,相应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达到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见前文表述。
图3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数据合并抵消装置包括发送单元11、接收单元12、标记单元13、反馈单元14和合并抵消单元15。
发送单元11用于采用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第一应收数据形成第一加密数据,广播第一加密数据至区块链网络;第一应收数据为收入方为第一节点,关联方为第二节点的应收数据。
接收单元12用于接收由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加密数据,解密第二加密数据得到第二数据;第二加密数据为接收方为第一节点的数据;
标记单元13用于在第二数据为第一应收同意数据的情况下,标记第一应收数据为可抵消收入方数据;
反馈单元14用于在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并且第一节点同意第二应收数据情况下,生成第二同意数据;
发送单元11还用于采用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第二应收同意数据形成第三加密数据,广播第三加密数据;
标记单元13还用于在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并且第一节点同意第二应收数据情况下,标记第二应收数据为可抵消关联方数据;第二应收数据为收入方为第二节点,关联方为第一节点的应收数据;
合并抵消单元15用于合并抵消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可抵消关联方数据,生成合并抵消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装置也可以不设置反馈单元14;对应的,发送单元也可以不执行:采用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第二应收同意数据形成第三加密数据,广播第三加密数据。
可选地,在第二节点为多个的情况下:发送单元11采用各个第二节点的公钥分别加密对应字段的第一应收数据,形成第一加密数据;合并抵消单元15合并同一第二节点对应的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可抵消关联方数据。
在一个应用中,前述装置还包括修改单元,用于在第二数据为第一应收否决数据的情况下,修改第一应收数据或者第一应收数据中对应的字段,得到修改后的第一数据;发送单元11再次采用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修改后的第一应收数据为第一加密数据,广播第一加密数据至区块链网络。
在一个应用中,反馈单元14还用于在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并且第一节点否决第二应收数据情况下,生成第二否决数据;发送单元11还用于采用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第二应收否决数据形成第三加密数据,广播第三加密数据。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中存储有程序代码;在前述程序代码被加载后可以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提及的电磁信号识别模型构建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处理器在加载程序代码后可以执行前述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方法,应用于区块链中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第一应收数据形成第一加密数据,广播所述第一加密数据至区块链网络;所述第一应收数据为收入方为所述第一节点、关联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应收数据;
接收由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加密数据后,解密所述第二加密数据得到第二数据;所述第二加密数据为接收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数据;
在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应收同意数据的情况下,标记所述第一应收数据为可抵消收入方数据;
在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并且所述第一节点同意所述第二应收数据情况下,标记所述第二应收数据为可抵消关联方数据;所述第二应收数据为收入方为所述第二节点、关联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应收数据;
合并抵消所述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所述可抵消关联方数据,生成合并抵消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节点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节点采用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第一应收数据形成第一加密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采用各个第二节点的公钥分别加密对应字段的第一应收数据,形成所述第一加密数据;
所述合并抵消所述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所述可抵消关联方数据,包括:合并同一所述第二节点对应的所述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所述可抵消关联方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并且所述第一节点同意所述第二应收数据情况下,生成第二同意数据,采用所述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所述第二应收同意数据形成第三加密数据、广播所述第三加密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应收否决数据,并且所述第一应收数据错误的情况下,修改所述第一应收数据或者所述第一应收数据中对应的字段,再次采用所述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所述第一应收数据为所述第一加密数据,广播所述第一加密数据至区块链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并且所述第一节点否决所述第二应收数据情况下,生成第二否决数据;
采用所述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所述第二应收否决数据形成所述第三加密数据,广播所述第三加密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抵消所述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所述可抵消关联方数据,包括:
查阅区块链链表,获得所述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所述可抵消关联方数据,合并抵消所述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所述可抵消关联方数据。
7.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装置,用于区块链的第一节点,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采用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第一应收数据形成第一加密数据,广播所述第一加密数据至区块链网络;所述第一应收数据为收入方为所述第一节点,关联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应收数据;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加密数据,解密所述第二加密数据得到第二数据;所述第二加密数据为接收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数据;
标记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应收同意数据的情况下,标记所述第一应收数据为可抵消收入方数据;以及,
用于在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并且所述第一节点同意所述第二应收数据情况下,标记所述第二应收数据为可抵消关联方数据;所述第二应收数据为收入方为所述第二节点,关联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应收数据;
合并抵消单元,用于合并抵消所述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所述可抵消关联方数据,生成合并抵消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节点为多个的情况下:
所述发送单元采用各个第二节点的公钥分别加密对应字段的第一应收数据,形成所述第一加密数据;
所述合并抵消单元合并同一所述第二节点对应的所述可抵消收入方数据和所述可抵消关联方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反馈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二应收数据,并且所述第一节点同意所述第二应收数据情况下,生成第二同意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采用所述第二节点的公钥加密所述第二应收同意数据形成第三加密数据,广播所述第三加密数据。
10.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在由处理器加载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334165.8A 2020-04-24 2020-04-24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方法 Active CN1114144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4165.8A CN111414428B (zh) 2020-04-24 2020-04-24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4165.8A CN111414428B (zh) 2020-04-24 2020-04-24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4428A true CN111414428A (zh) 2020-07-14
CN111414428B CN111414428B (zh) 2023-06-02

Family

ID=71495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4165.8A Active CN111414428B (zh) 2020-04-24 2020-04-24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1442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2518A (zh) * 2019-03-02 2019-04-23 西安邮电大学 抗量子攻击的区块链的节点数据处理
CN109767220A (zh) * 2019-01-15 2019-05-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交易方法及基于区块链的交易***
WO2019184924A1 (zh) * 2018-03-27 2019-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身份管理方法、设备、通信网络及存储介质
CN110555698A (zh) * 2019-07-25 2019-12-10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4924A1 (zh) * 2018-03-27 2019-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身份管理方法、设备、通信网络及存储介质
CN110311883A (zh) * 2018-03-27 2019-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身份管理方法、设备、通信网络及存储介质
CN109767220A (zh) * 2019-01-15 2019-05-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交易方法及基于区块链的交易***
CN109672518A (zh) * 2019-03-02 2019-04-23 西安邮电大学 抗量子攻击的区块链的节点数据处理
CN110555698A (zh) * 2019-07-25 2019-12-10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4428B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19990A1 (en) Secure Token Distribution
US10868668B1 (en) Parallel assurance of blockchain signatures
CN110609869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存储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116745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sset obfuscation
CN110633963B (zh) 电子票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设备
US10182062B2 (en) Software tampering detection and reporting process
CN102792633B (zh) 访问控制
AU2016317561A1 (en) Secure binding of software application to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1444273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授权方法以及装置
CN111340494B (zh) 资产类型一致性证据生成、交易、交易验证方法及***
KR20120107927A (ko) 신뢰 메시지 기억 장치 및 전송 프로토콜 및 시스템
CN111178894B (zh) 资产类型注册、交易记录验证方法及***
CN112488777B (zh) 一种票据处理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230103038A1 (en) Method for directly transferring electronic coin data sets between terminals, payment system, currency system and monitoring unit
CN111866042B (zh) 一种同步电信账号变更的方法及装置
CA3184856A1 (en) Method, participatant unit, transaction register, and payment system for managing transaction data sets
CN115619404A (zh) 基于区块链的企业关联交易业务协同处理方法
CN110599270A (zh) 电子票据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Loureiro et al. Secure data collection with updates
KR100836879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결제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그리고 그를 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동작 방법
CN105635164A (zh) 安全认证的方法和装置
Sung et al. Mobile Payment Based on Transaction Certificate Using Cloud Self‐Proxy Server
CN111414428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合并抵消方法
Payeras-Capellà et al. Blockchain-based confidential multiparty contract signing protocol without TTP using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
Gao et al. Trusted Cloud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Block Chain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