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4501A - 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4501A
CN111344501A CN201880072645.2A CN201880072645A CN111344501A CN 111344501 A CN111344501 A CN 111344501A CN 201880072645 A CN201880072645 A CN 201880072645A CN 111344501 A CN111344501 A CN 111344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member
brake
output
outer r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26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44501B (zh
Inventor
高田声一
小原正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44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4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44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4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41/08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 F16D41/1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with self-actuated rever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7/00Combinations of couplings and brakes; Combinations of clutches and brakes
    • F16D67/02Clutch-brake combin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通过成为组合有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和动作控制机构(2)的结构,如果不操作动作控制机构(2),对于反向输入扭矩,能够成为阻止输出轴(4)的旋转的状态,仅手动操作动作控制机构,对于反向输入扭矩,能够容易切换为允许输出轴(4)的旋转的状态,其中,上述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在配置于输出轴(输出侧部件)的径向外侧的外圈(5)被限制为无法旋转的状态下,将输入轴(输入侧部件)(3)的旋转传递至输出轴,对于施加于输出轴的反向输入扭矩,使输出轴与外圈锁止来阻止输出轴的旋转;上述动作控制机构在非操作时,将反向输入阻断机构的外圈限制为无法旋转,通过手动操作将该外圈解放为旋转自如。

Description

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在施加有输入扭矩时,将输入侧部件的旋转传递至输出侧部件,对于反向输入扭矩,输入侧部件不旋转。
背景技术
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在对输入侧部件施加有输入扭矩时,将该旋转传递至输出侧部件,在对输出侧部件施加有反向输入扭矩时,输入侧部件不旋转。对于该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存在对反向输入扭矩使输出侧部件锁止的方式(以下将该方式称为“锁止式”)。
对于上述那种锁止式的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以下结构较多,即,在绕相同轴心旋转的输入侧部件与输出侧部件之间设置将输入侧部件的旋转传递至输出侧部件的扭矩传递单元,在输出侧部件的径向外侧配置固定的外圈,在输出侧部件的外周面设置多个凸轮面,在外圈的内周圆筒面与输出侧部件的各凸轮面之间形成在周向逐渐变得狭小的楔形空间,在上述各楔形空间组装一对滚子和将该一对滚子压入楔形空间的狭小部的弹簧,并且在各楔形空间的周向两侧(隔着滚子与弹簧在周向对置的位置)***有与输入侧部件一体旋转的锁止解除片的柱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根据该结构,即便在输入侧部件以及输出侧部件停止的状态下,对输出侧部件施加反向输入扭矩,也因旋转方向后侧的滚子与外圈以及输出侧部件卡合,输出侧部件被锁止于外圈,因此能够保持输入侧部件以及输出侧部件的旋转方向位置。
另一方面,在对输入侧部件施加有输入扭矩时,与输入侧部件一体旋转的锁止解除片的柱部克服弹簧的弹力将旋转方向后侧的滚子向楔形空间的扩大部压出,由此该滚子与外圈以及输出侧部件的卡合被解除,在输出侧部件从锁止状态解放之后,通过扭矩传递单元从输入侧部件向输出侧部件传递旋转(此时,由于旋转方向前侧的滚子相对移动至楔形空间的扩大部,所以不会与外圈以及输出侧部件卡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81375号公报
然而,在组装有上述那种结构的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的装置中,在使与马达等驱动源连结的输入侧部件停止的状态下,进行维护等时,工作人员无法从输出侧使与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的输出侧部件连结的被驱动部件动作,存在作业性较低这一难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容易切换对反向输入扭矩阻止输出侧部件的旋转的状态和允许输出侧部件的旋转的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了如下结构,即,本发明的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具备:反向输入阻断机构,其包含输入侧部件、输出侧部件以及配置于输出侧部件的径向外侧的外圈,在上述外圈被限制为无法旋转的状态下,将上述输入侧部件的旋转传递至输出侧部件,对于施加于上述输出侧部件的反向输入扭矩,使输出侧部件与外圈锁止来阻止输出侧部件的旋转;以及动作控制机构,其在非操作时,将上述外圈限制为无法旋转,通过手动操作将上述外圈解放为旋转自如,在上述外圈解放为旋转自如的状态下,对输出侧部件施加有反向输入扭矩时,上述输出侧部件以与外圈锁止的状态进行旋转。
即,在动作控制机构的非操作时,通过将外圈限制为无法旋转,将输入侧部件的旋转传递至输出侧部件,对于反向输入扭矩,成为阻止输出侧部件的旋转的状态,仅凭手动操作动作控制机构将外圈解放为旋转自如,对于反向输入扭矩,切换为允许输出侧部件的旋转的状态。
作为上述反向输入阻断机构,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上述输入侧部件和输出侧部件以绕相同轴线旋转的状态配置,在上述输入侧部件与输出侧部件之间设置有将输入侧部件的旋转传递至输出侧部件的扭矩传递单元,在上述输出侧部件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凸轮面,在上述外圈的内周圆筒面与输出侧部件的各凸轮面之间形成有在周向两侧逐渐变得狭小的楔形空间,在上述各楔形空间组装有一对滚子和被该一对滚子夹持并且将各滚子压入楔形空间的狭小部的弹性部件,具有被***上述各楔形空间的周向两侧的柱部的锁止解除片与上述输入侧部件连结为无法相对旋转。
另外,作为上述动作控制机构,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具备:制止板,其与上述外圈的外周侧连结为无法相对旋转,向上述外圈的径向外侧伸出;制动板,其与上述制止板的一个侧面对置,被保持为能够轴向移动且无法旋转;制动弹簧,其将上述制动板按压于制止板;以及制动解除部件,其通过手动操作使上述制动板克服制动弹簧的弹力从制止板远离。
而且,上述动作控制机构的具体结构能够为,具备固定地组装于与上述制止板的其他侧面对置的位置的固定板,上述制动解除部件以从上述制动板与固定板之间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状态能够摆动地安装于固定板,通过使该制动解除部件摆动来按压上述制动板,使上述制动板从制止板远离,或者具备固定地组装于与上述制止板的其他侧面对置的位置的固定板,上述制动解除部件以能够成对地朝向上述制止板的中心移动的方式保持于在上述制动板与固定板的间隙的径向外侧在径向隔着上述制止板对置的位置,通过将该制动解除部件压入上述制动板与固定板之间,能够使上述制动板从制止板远离。
这里,若动作控制机构为上述具体结构中的、在将制动解除部件压入制动板与固定板之间时,在上述固定板安装有覆盖上述反向输入阻断机构、制止板以及制动板的罩,在关闭在上述罩的周壁开设的安装孔的状态下,上述制动解除部件经由安装部件安装于罩的结构,则能够防止异物侵入反向输入阻断机构、动作控制机构的内部,实现动作的稳定性的提高。而且,若使上述安装部件由橡胶形成,具有在将上述制动解除部件压入制动板与固定板之间时弯曲的弯曲部,则容易进行制动解除部件的压入操作,若停止该压入操作,则通过安装部件的弯曲部的弹性恢复,自动返回至原状态,因此在反复切换阻止输出侧部件的旋转的状态和允许输出侧部件的旋转的状态时,能够高效地作业。另外,对于上述制动解除部件,可以使用钢球或者滚子。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如上述那样组合有反向输入阻断机构和控制其动作的动作控制机构,如果不操作动作控制机构,将由输入扭矩带来的输入侧部件的旋转传递至输出侧部件,对于反向输入扭矩,能够成为阻止输出侧部件的旋转的状态,能够仅凭手动操作动作控制机构,对于反向输入扭矩,容易切换为允许输出侧部件的旋转的状态。
因此,在组装有该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的装置中,通常,动作控制机构成为非操作状态,因此能够和组装有现有的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的情况相同地使用,进行维护等时,通过手动操作动作控制机构,成为工作人员从输出侧使与输出侧部件连结的被驱动部件动作的状态,能够高效地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的纵剖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动作控制机构的组装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A是沿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4B是图4A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A是对应于图4B说明针对输入扭矩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5B是对应于图4B说明针对输入扭矩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6是对应于图2表示动作控制机构的手动操作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对应于图4B说明在手动操作动作控制机构之后针对反向输入扭矩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的纵剖主视图。
图9是沿图8的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对应于图8表示动作控制机构的手动操作时的状态的纵剖主视图。
图12是对应于图8表示第一变形例的纵剖主视图。
图13A是对应于图8表示第二变形例的纵剖主视图。
图13B是表示图13A的动作控制机构的手动操作时的状态的纵剖主视图。
图14A是对应于图8表示第三变形例的纵剖主视图。
图14B是除图14A的安装部件的按压部以外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7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由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和控制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的动作的动作控制机构2构成,在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的输入侧部件连结有马达(省略图示),在输出侧部件连结有通过该马达的驱动而工作的被驱动部件(省略图示)。
如图1以及图3所示,上述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由输入轴(输入侧部件)3、输出轴(输出侧部件)4、配置于输出轴4的径向外侧的两级圆筒状的外圈5、具有被***输出轴4的输入侧端部与外圈5大径部的径向间隙的多个柱部6a的锁止解除片6、被组装于输出轴4的输入侧端部与外圈5大径部的径向间隙的滚子7以及螺旋弹簧(弹性部件)8构成。此外,螺旋弹簧也能替换成板簧等其他弹性部件。
上述输入轴3的在外周形成有对边宽度的卡合部3a被***设置于输出轴4的输入侧端面的卡合孔4a,并且从卡合部3a的端面突出的小径圆筒部滑动自如地嵌入设置于输出轴4的卡合孔4a的底部的圆形孔,从而上述输入轴3绕与输出轴4相同的轴线旋转。
这里,如图4A、图4B所示,输出轴4的卡合孔4a形成为,当***有输入轴3时,产生微小的旋转方向的间隙,由此构成有使输入轴3的旋转具有微小的角度延迟地传递至输出轴4的扭矩传递单元。在该输出轴4的输入侧端部的外周,凸轮面4b在周向设置有多个,在外圈5大径部的内周圆筒面与输出轴4的各凸轮面4b之间,形成有在周向两侧逐渐变得狭小的楔形空间9。在上述各楔形空间9逐对地组装上述滚子7,上述螺旋弹簧8组装为被某对滚子7夹持,并将各滚子7向楔形空间9的狭小部压入。
而且,如图3、图4A以及图4B所示,在上述各楔形空间9的周向两侧(隔着滚子7与螺旋弹簧8在周向对置的位置)***有上述锁止解除片6的柱部6a,该锁止解除片6无缝地嵌入输入轴3的卡合部3a的外周,与输入轴3一体旋转。
上述外圈5在大径部的外周面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突条,并通过上述各突条如后述那样与动作控制机构2连结。另外,在外圈5大径部与锁止解除片6之间以及外圈5小径部与输出轴4中央部之间,分别组装有烧结含油轴承10a、10b。
由于该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的各滚子7通过螺旋弹簧8的弹力被压入楔形空间9的狭小部,所以即便在如后述那样外圈5被限制的状态下,对输出轴4施加反向输入扭矩,也因旋转方向后侧的滚子7与外圈5以及输出轴4卡合,输出轴4被锁止于外圈5而不旋转。
另外,在外圈5被限制的状态下,对输入轴3施加有输入扭矩时,首先,如图5A所示,随着输入轴3的旋转,与输入轴3一体的锁止解除片6的柱部6a克服螺旋弹簧8的弹力将旋转方向后侧的滚子7向楔形空间9的扩大部压出,由此该滚子7与外圈5以及输出轴4的卡合被解除,输出轴4从锁止状态解放。而且,如图5B所示,若输入轴3进一步旋转,输入轴3的卡合部3a与输出轴4的卡合孔4a卡合,则输入轴3的旋转传递至输出轴4(此时,由于旋转方向前侧的滚子7相对移动至楔形空间9的扩大部,所以不会与外圈5以及输出轴4卡合)。
另一方面,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上述动作控制机构2具备:制动缸11,其与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的外圈5的外周侧连结;制止板12,其与制动缸11的外周侧连结,向外圈5的径向外侧伸出;制动板13,其与制止板12的一个侧面(输出侧的面)对置;固定板14,其以与制止板12的其他侧面(输入侧的面)对置的状态固定于壳体等的外部部件A;多个制动弹簧15,它们将制动板13按压于制止板12;弹簧承接板16,其隔着各制动弹簧15与制动板13的一个侧面对置;以及制动解除部件17,其通过后述的手动操作克服制动弹簧15的弹力使制动板13从制止板12远离。此外,对于制动弹簧15,虽然使用了螺旋弹簧,但也能采用其他弹性部件。
在上述制动缸11的内周面以及外周面分别形成有多个轴向槽,通过在上述制动缸11的内周的各轴向槽嵌入外圈5外周的突条,在外周的各轴向槽嵌入制止板12内周的突起部,上述制动缸11与外圈5以及制止板12连结为无法相对旋转(参照图3、图4A以及图4B)。即,制止板12经由制动缸11与外圈5的外周侧连结为无法相对旋转。
上述制动板13滑动自如地嵌入制动缸11的输出侧部分的外周,并且供旋入固定板14的一个侧面的多个螺栓18通过,由此被保持为能够轴向移动且无法旋转。而且,该螺栓18也在各制动弹簧15和弹簧承接板16通过,各制动弹簧15将一端支承于弹簧承接板16,利用另一端按压制动板13。
上述固定板14由外周形成为略小圆形、配置于制动缸11的输入侧部分的径向外侧的主体部、和与主体部的输入侧连续的大径圆板部构成,通过从该大径圆板部的外周向径向外侧伸出的多个安装片14a螺栓紧固固定于外部部件A。另外,在该主体部的外周的一对直线部分分别设置有向与径向平行的方向突出、如后述那样支承制动解除部件17的支轴14b(参照图3)。
如图2、图3以及图4A所示,上述制动解除部件17是大致倒Y字状的部件,由从制动板13与固定板14的主体部之间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杆部17a和从杆部17a的下端分为两支且配置于制止板12的径向外侧的一对腿部17b构成。而且,设置于各腿部17b的下端的安装部17c分别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板14的支轴14b。
另外,在制动解除部件17的各腿部17b的安装部17c的附近设置有与制动板13的其他侧面对置的突起17d。这两个突起17d配置于隔着输入轴3的轴心对置的位置,当使制动解除部件17向输出侧摆动时,能够平衡良好地按压制动板13。此外,在各腿部17b以及两腿部17b的边界部分的内周设置有用于避免与旋入固定板14的螺栓18发生干涉的切口17e。
因此,由于通常使用时,制动解除部件17未***作,所以制动弹簧15将制动板13按压于制止板12,制止板12被按压于固定板14。而且,若通过对制动解除部件17的杆部17a进行手动操作,如图6所示那样,使制动解除部件17整体绕固定板14的支轴14b向输出侧摆动,则制动解除部件17的一个侧面的两个突起17d按压制动板13,克服制动弹簧15的弹力使其轴向移动,从而制动板13从制止板12远离。即,通常使用时,将制止板12和与其连结的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的外圈5限制为无法旋转,通过对制动解除部件17的手动操作,将制止板12、制动缸11以及外圈5解放为旋转自如。
该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是上述结构,成为组合有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和动作控制机构2的结构,其中,上述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在外圈5被限制为无法旋转的状态下,将由输入扭矩带来的输入轴3的旋转传递至输出轴4,对于施加于输出轴4的反向输入扭矩,使输出轴4与外圈5锁止来阻止输出轴4的旋转;上述动作控制机构2在非操作时,将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的外圈5限制为无法旋转,通过手动操作将该外圈5解放为旋转自如。
即,由于通常使用时(在动作控制机构2的非操作时),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的外圈5被限制,所以成为能够获得与现有的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相同的功能的状态,若手动操作动作控制机构2的制动解除部件17将外圈5解放为旋转自如,则在对输出轴4施加有反向输入扭矩时,如图7所示那样,输出轴4以与外圈5锁止的状态与制动缸11、制止板12一体地旋转(对于反向输入扭矩,成为允许输出轴4的旋转的状态)。
因此,在组装有该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的装置中,通常,动作控制机构2成为非操作状态,因此与组装有现有的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的情况相同,能够通过与输入轴3连结的马达的驱动使与输出轴4连结的被驱动部件工作,在马达停止时,能够保持被驱动部件的旋转方向位置,进行维护等时,通过手动操作动作控制机构2,成为工作人员从输出侧使被驱动部件动作的状态,能够高效地作业。
图8至图11表示第二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取代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控制机构2,组装有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控制机构2一部分不同的动作控制机构19,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控制机构19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安装于固定板14的罩20,经由橡胶制的安装部件21安装有由钢球构成的制动解除部件22。另外,伴随于此,固定板14形成为其主体部的外周不具有支承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解除部件17的支轴14b的两级圆筒形。
由于上述罩20为覆盖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以及动作控制机构19的制止板12、制动板13、制动弹簧15、弹簧承接板16、螺栓18的圆筒状,所以在一端具有供输出轴4通过的盖部20a,另一端的开口的周边部嵌合固定于固定板14的主体部的大径侧外周面。而且,在该周壁,且在隔着制止板12在径向对置的位置,开设有一对圆形的安装孔20b,上述各安装孔20b通过安装部件21关闭(参照图10)。
另外,如图8至图10所示,上述安装部件21由安装于罩20的安装孔20b的周边部的外表面的圆环状的安装部21a、配置于安装孔20b的径向外侧的俯视时呈圆形的按压部21b、和连结安装部21a的内周边部与按压部21b的外周边部、在按压按压部21b时弯曲的弯曲部21c构成,在该按压部21b的背面侧安装有制动解除部件(钢球)22。由此,制动解除部件22以能够成对地朝向制止板12的中心移动的方式,保持于在制动板13与固定板14的间隙的径向外侧在径向隔着制止板12对置的位置。
而且,如图11所示,通过向实线箭头方向按压安装部件21的按压部21b,使安装部件21的弯曲部21c弯曲为一部分进入罩20的安装孔20b的内侧,将制动解除部件22压入制动板13与固定板14之间,从而能够使制动板13从制止板12远离,若停止向按压部21b的按压,则如图11中单点划线所示,安装部件21的弯曲部21c返回至原形状,制动解除部件22也返回至原位置。
因此,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是在未手动操作动作控制机构19时,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的外圈5被限制为无法旋转,能够获得与现有的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相同的功能,若手动操作动作控制机构19(若将制动解除部件22压入制动板13与固定板14之间),则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的外圈5被解放为旋转自如,对于反向输入扭矩,成为允许输出轴4的旋转的状态,工作人员从输出侧使与输出轴4连结的被驱动部件动作。
而且,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以及动作控制机构19的制止板12、制动板13通过罩20覆盖,在关闭在该罩20的周壁开设的安装孔20b的状态下,制动解除部件22经由安装部件21安装于罩20,因此能够防止异物侵入反向输入阻断机构1、动作控制机构19的内部,相比第一实施方式,实现了动作的稳定性的提高。
另外,由于动作控制机构19的安装部件21整体由橡胶形成,具有在将制动解除部件22压入制动板13与固定板14之间时弯曲的弯曲部21c,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制动解除部件22的压入操作,若停止该压入操作,则通过安装部件21的弯曲部21c的弹性恢复自动返回至原状态,因此即便在反复进行阻止输出轴4的旋转的状态和允许输出轴4的旋转的状态的切换时,该切换作业也不麻烦。
并且,在构造上,相比动作控制机构2的制动解除部件17向径向外侧延伸较长的第一实施方式,向装置组装时,与外部部件发生干涉的风险很小,动作控制机构19中的与制动解除部件22一体化的安装部件21向罩20的安装也可以在除此之外的离合器整体的组装的前或后任意进行,因此还具有能够高效地进行组装作业这一优点。
图12至图14B分别表示针对图8至图11的例子的变形例。首先,在图12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在与外圈5一体形成的制动缸11的端面螺纹紧固有具有挠性的制止板12的内周部。在该变形例中,通常使用时,制止板12以挠曲的状态被制动板13和固定板14夹压,若将制动解除部件22压入制动板13与固定板14之间,则制动板13轴向移动,制止板12弹性恢复从制动板13以及固定板14离开,制动缸11以及外圈5和制止板12一起被更可靠地解放为旋转自如。
另外,在图13A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将安装部件21的安装部21a以在径向扩大的状态形成,在安装部件21的弯曲部21c与罩20的安装孔20b周边部之间配置有制动解除部件22能够通过的螺旋弹簧23。在该变形例中,如图13B所示,当按压安装部件21的按压部21b将制动解除部件22压入制动板13与固定板14之间时,随着安装部件21的弯曲部21c的弯曲,螺旋弹簧23被压缩,若停止向按压部21b的按压,则通过该弯曲部21c和螺旋弹簧23双方的弹性恢复力,制动解除部件22更可靠地返回至原位置。
另外,在图14A、图14B所示的第三变形例中,取代钢球的制动解除部件22,使用滚子作为制动解除部件22’。此外,除钢球、滚子之外,制动解除部件也能采用楔状等。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应被视为在全部点例示,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非通过上述意思表示,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其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相同地在与外圈5一体形成的制动缸11固定具有挠性的制止板12。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制动缸11和制止板12形成为一体。
附图标记说明:
1…反向输入阻断机构;2…动作控制机构;3…输入轴(输入侧部件);4…输出轴(输出侧部件);4b…凸轮面;5…外圈;6…锁止解除片;6a…柱部;7…滚子;8…螺旋弹簧(弹性部件);9…楔形空间;11…制动缸;12…制止板;13…制动板;14…固定板;15…制动弹簧;16…弹簧承接板;17…制动解除部件;19…动作控制机构;20…罩;20b…安装孔;21…安装部件;21c…弯曲部;22…制动解除部件(钢球);22’…制动解除部件(滚子);23…螺旋弹簧。

Claims (6)

1.一种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其中,具备:
反向输入阻断机构,其包含输入侧部件、输出侧部件以及配置于输出侧部件的径向外侧的外圈,在所述外圈被限制为无法旋转的状态下,将所述输入侧部件的旋转传递至输出侧部件,对于施加于所述输出侧部件的反向输入扭矩,使输出侧部件与外圈锁止来阻止输出侧部件的旋转;以及
动作控制机构,其在非操作时,将所述外圈限制为无法旋转,通过手动操作将所述外圈解放为旋转自如,
在所述外圈被解放为旋转自如的状态下,对输出侧部件施加有反向输入扭矩时,所述输出侧部件以与外圈锁止的状态进行旋转,
所述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动作控制机构具备:
制止板,其与所述外圈的外周侧连结为无法相对旋转,向所述外圈的径向外侧伸出;
制动板,其与所述制止板的一个侧面对置,被保持为能够轴向移动且无法旋转;
制动弹簧,其将所述制动板按压于制止板;
制动解除部件,其通过手动操作使所述制动板克服制动弹簧的弹力从制止板远离;以及
固定板,其固定地组装于与所述制止板的其他侧面对置的位置,
所述制动解除部件以从所述制动板与固定板之间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状态能够摆动地安装于固定板,
通过使该制动解除部件摆动来按压所述制动板,使所述制动板从制止板远离。
2.一种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其中,具备:
反向输入阻断机构,其包含输入侧部件、输出侧部件以及配置于输出侧部件的径向外侧的外圈,在所述外圈被限制为无法旋转的状态下,将所述输入侧部件的旋转传递至输出侧部件,对于施加于所述输出侧部件的反向输入扭矩,使输出侧部件与外圈锁止来阻止输出侧部件的旋转;以及
动作控制机构,其在非操作时,将所述外圈限制为无法旋转,通过手动操作将所述外圈解放为旋转自如,
在所述外圈被解放为旋转自如的状态下,对输出侧部件施加有反向输入扭矩时,所述输出侧部件以与外圈锁止的状态进行旋转,
所述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动作控制机构具备:
制止板,其与所述外圈的外周侧连结为无法相对旋转,向所述外圈的径向外侧伸出;
制动板,其与所述制止板的一个侧面对置,被保持为能够轴向移动且无法旋转;
制动弹簧,其将所述制动板按压于制止板;
制动解除部件,其通过手动操作使所述制动板克服制动弹簧的弹力从制止板远离;以及
固定板,其固定地组装于与所述制止板的其他侧面对置的位置,
所述制动解除部件以能够成对地朝向所述制止板的中心移动的方式保持于在所述制动板与固定板的间隙的径向外侧在径向隔着所述制止板对置的位置,
通过将该制动解除部件压入所述制动板与固定板之间,使所述制动板从制止板远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板安装有覆盖所述反向输入阻断机构、制止板以及制动板的罩,
在关闭在所述罩的周壁开设的安装孔的状态下,所述制动解除部件经由安装部件安装于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由橡胶形成,具有在将所述制动解除部件压入制动板与固定板之间时弯曲的弯曲部。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解除部件是钢球或者滚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向输入阻断机构以所述输入侧部件和输出侧部件绕相同轴线旋转的状态配置,
在所述输入侧部件与输出侧部件之间设置有将输入侧部件的旋转传递至输出侧部件的扭矩传递单元,
在所述输出侧部件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凸轮面,
在所述外圈的内周圆筒面与输出侧部件的各凸轮面之间形成有在周向两侧逐渐变得狭小的楔形空间,
在所述各楔形空间组装有一对滚子和被该对滚子夹持且将各滚子压入楔形空间的狭小部的弹性部件,
具有被***所述各楔形空间的周向两侧的柱部的锁止解除片与所述输入侧部件连结为无法相对旋转。
CN201880072645.2A 2017-11-10 2018-11-07 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 Active CN1113445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7070 2017-11-10
JP2017217070A JP2019086138A (ja) 2017-11-10 2017-11-10 逆入力遮断クラッチ
PCT/JP2018/041359 WO2019093381A1 (ja) 2017-11-10 2018-11-07 逆入力遮断クラ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4501A true CN111344501A (zh) 2020-06-26
CN111344501B CN111344501B (zh) 2021-11-02

Family

ID=66437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2645.2A Active CN111344501B (zh) 2017-11-10 2018-11-07 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86138A (zh)
CN (1) CN111344501B (zh)
WO (1) WO2019093381A1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72715C (de) * 1941-02-27 1953-04-02 Rene Benjamin Houplain Nicht umkehrbare Antriebsvorrichtung
JPH0297735A (ja) * 1988-09-20 1990-04-10 Ntn Corp クラッチ
US5896973A (en) * 1994-12-24 1999-04-27 Ina Walzlager Schaeffler Ohg Clamp-type locking mechanism, in particular for adjusting a seat position
JP2003166570A (ja) * 2001-11-29 2003-06-13 Advics:Kk 電動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装置
DE102004023331A1 (de) * 2004-05-12 2005-12-08 Robert Bosch Gmbh Schaltbarer Freilauf und elektromechanische Fahrzeugbremse mit einem schaltbaren Freilauf
CN1963254A (zh) * 2005-11-10 2007-05-16 Ntn株式会社 间歇式卷绕单元
JP2010281375A (ja) * 2009-06-04 2010-12-16 Ntn Corp 逆入力遮断クラッチ
CN103851108A (zh) * 2013-02-22 2014-06-11 洪涛 空间斜撑式超越离合器、联轴器、铰链和传动轮
US20150158398A1 (en) * 2012-06-28 2015-06-11 Das Co., Ltd Pumping device for vehicle seat
JP2016114232A (ja) * 2014-12-18 2016-06-23 Ntn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WO2016199750A1 (ja) * 2015-06-10 2016-12-15 Ntn株式会社 逆入力遮断クラッチ
CN107110247A (zh) * 2014-11-17 2017-08-29 Ntn株式会社 驱动力传递机构
JP2017175850A (ja) * 2016-03-25 2017-09-28 Ntn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4823A (ja) * 2004-06-02 2005-12-15 Ntn Corp 逆入力遮断クラッチ
WO2018066652A1 (ja) * 2016-10-06 2018-04-12 Ntn株式会社 逆入力遮断クラッチおよ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72715C (de) * 1941-02-27 1953-04-02 Rene Benjamin Houplain Nicht umkehrbare Antriebsvorrichtung
JPH0297735A (ja) * 1988-09-20 1990-04-10 Ntn Corp クラッチ
US5896973A (en) * 1994-12-24 1999-04-27 Ina Walzlager Schaeffler Ohg Clamp-type locking mechanism, in particular for adjusting a seat position
JP2003166570A (ja) * 2001-11-29 2003-06-13 Advics:Kk 電動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装置
DE102004023331A1 (de) * 2004-05-12 2005-12-08 Robert Bosch Gmbh Schaltbarer Freilauf und elektromechanische Fahrzeugbremse mit einem schaltbaren Freilauf
CN1963254A (zh) * 2005-11-10 2007-05-16 Ntn株式会社 间歇式卷绕单元
JP2010281375A (ja) * 2009-06-04 2010-12-16 Ntn Corp 逆入力遮断クラッチ
US20150158398A1 (en) * 2012-06-28 2015-06-11 Das Co., Ltd Pumping device for vehicle seat
CN103851108A (zh) * 2013-02-22 2014-06-11 洪涛 空间斜撑式超越离合器、联轴器、铰链和传动轮
CN107110247A (zh) * 2014-11-17 2017-08-29 Ntn株式会社 驱动力传递机构
JP2016114232A (ja) * 2014-12-18 2016-06-23 Ntn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WO2016199750A1 (ja) * 2015-06-10 2016-12-15 Ntn株式会社 逆入力遮断クラッチ
JP2017175850A (ja) * 2016-03-25 2017-09-28 Ntn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4501B (zh) 2021-11-02
JP2019086138A (ja) 2019-06-06
WO2019093381A1 (ja) 201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91993B1 (ko) 차량의 시트 펌핑 디바이스
US10711851B2 (en) Clutch unit
CN110454513B (zh) 动力传递装置
EP2169249B1 (en) Clutch unit
JP6636366B2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KR101417523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펌핑디바이스
US20020014384A1 (en) Freewheel clutch
JP5179953B2 (ja) 回転伝達装置
CN111344501B (zh) 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
JP4541109B2 (ja) 逆入力防止クラッチ
US20230166642A1 (en) Clutch unit
WO2012039253A1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6741488B2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WO2016199750A1 (ja) 逆入力遮断クラッチ
JP7152869B2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4987337B2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US11434962B2 (en) Clutch unit
WO2023153200A1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WO2020255973A1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2018119647A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6873766B2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2018091452A (ja) 逆入力遮断クラッチ
JP2018091395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20101258A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2012052625A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