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33821B - 聚乳酸及其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乳酸及其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33821B
CN111333821B CN202010254511.1A CN202010254511A CN111333821B CN 111333821 B CN111333821 B CN 111333821B CN 202010254511 A CN202010254511 A CN 202010254511A CN 111333821 B CN111333821 B CN 1113338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lactic acid
lactic acid
reaction
acid according
synthes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545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33821A (zh
Inventor
沈峥
高成涛
秦舒浩
李娟�
李佳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Guizhou Materi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Guizhou Materi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Guizhou Materi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2545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338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33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3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33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38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06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23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lactones or polylact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3Alkali metals, alkaline earth metals, beryllium, magnesium, copper, silver, gold, zinc, cadmium, mercury, manganese, or compound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5Germanium, tin, lead,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vanadium, niobium, tantal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88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
    • C08G63/90Purification; Dry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聚乳酸及其合成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包括:在分子筛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乳酸单体熔融并进行聚合反应,形成所述聚乳酸,其中,乳酸单体的含水量小于1.0%。该合成方法操作简单,合成条件易于实现,且副产物少,产率高,得到的聚乳酸的分子量高。

Description

聚乳酸及其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聚乳酸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乳酸(polylactide,PLA)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可生物降解的脂肪族聚酯,PLA具有可生物降解,可再生,生物相容性好,高机械强度,高熔融温度和易加工等特点;PLA在自然界中最终的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生态环境没有污染,属于一种绿色环保的聚合物。基于以上固有优势,PLA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药、建筑、交通、农业、电子电气、汽车和环保材料等领域,同时,可作为石油基聚合物的一种有前途的替代物,PLA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PLA的合成方法众多,大体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缩聚法,也称一步法,二是丙交酯开环聚合法。目前,随着对PLA需求量的增加,近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从制备工艺和催化剂等方面入手,优化PLA制备工艺,以提高PLA产率,并得到高性能的PLA。
目前,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制备聚乳酸,例如:专利(CN106810677A)将含游离酸的丙交酯、噁唑啉类化合物与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混合,在锡类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乳酸。该工艺产率低,成本高,不利于增加生产效益。专利(CN101580582B)在惰性气氛中将L-乳酸与引发剂一起密封于反应器中,使反应物熔融并进行微波辐射引发聚合,制备高分子量的聚乳酸。该工艺需要在严格密封的条件下进行,需要具备微波源,设备要求高。现有技术中虽然有对聚乳酸的合成方法进行改进,但是仍然存在反应条件苛刻,副产物多,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分子量低,产率低等问题。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聚乳酸及其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操作简单,合成条件易于实现,且副产物少,产率高,得到的聚乳酸的分子量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包括:在分子筛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乳酸单体熔融并进行聚合反应,形成所述聚乳酸,其中,所述乳酸单体的含水量小于1.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所述乳酸单体的含水量的操作包括:将乳酸单体在真空度为0.05-0.2MPa,55-85℃的条件下脱水1-6小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乳酸单体为手性乳酸,优选为L-乳酸或D-乳酸。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子筛为含有两种金属的金属分子筛,优选为Zn-Sn-beta分子筛;优选地,所述Zn-Sn-beta分子筛中比表面积SBET为581–610m2g-1,总体积为0.348–0.374mlg-1,微孔体积为0.184–0.191mlg-1,硅铝比>170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子筛与所述乳酸单体的质量比为0.5-8.5:10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聚合反应的温度为110-200℃,聚合反应的时间为2-36小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进行聚合反应的同时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水;
优选地,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水的步骤包括:进行聚合反应期间,对所述反应体系持续抽真空,以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将温度上升至110-200℃的操作包括:将温度升至110-130℃,保持2-4小时,而后以10-20℃/小时的升温速率将温度提升至165-20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聚合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产物进行提纯处理;
优选地,提纯处理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反应物溶解,而后加入不良溶剂中,进行沉淀形成沉淀物,而后对沉淀物进行干燥;
优选地,溶解所述反应产物的溶剂包括含硫有机物、含氮有机物或者含氯有机物;
优选地,所述含硫有机物为二甲基亚砜;
优选地,所述含氮有机物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者N-甲基吡咯烷酮;
优选地,所述含氯有机物为氯仿和二氯甲烷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不良溶剂包括酯类溶剂或醇类溶剂,优选为乙酸乙酯或甲醇。
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其通过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采用乳酸单体,并利用分子筛作为催化剂,促进聚合反应朝正向进行,提升产物的产率,同时,减少副产物的生成,提升产品的纯度,并提高制备得到的聚乳酸的分子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聚乳酸的红外谱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聚乳酸的核磁氢谱图;
图3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聚乳酸的核磁碳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的合成方法;
聚乳酸的合成路线参见下式:
Figure GDA0002498096440000041
包括以下步骤:
S1、脱水;
首先,控制乳酸单体的含水量,若其含水量适宜,即乳酸单体的含水量小于1.0%,则直接进行后续反应,若含水量不在上述范围则需要对乳酸单体进行脱水处理,控制其含水量。水分含量高会抑制后续聚合反应朝正向进行,也就是抑制聚合反应的进行,因此,需要控制乳酸单体的水分,继而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且控制乳酸单体的含水量小于1.0%,能够更有利于产物的形成,提升产率,并能够减少副产物的形成。
一般现有研究使用的乳酸单体内一般都含有较高的水分,同时由于乳酸具有很高的吸湿性,因而对其进行脱水,可以提升原料的转化率,也可以提升产物的收率,并减少副产物的形成。具体地,脱水的步骤包括:将乳酸单体在真空度为0.05-0.2MPa,55-85℃的条件下脱水1-6小时。采用上述脱水条件,能够进一步保证脱水效果,保证乳酸单体能够充分脱水。
进一步地,乳酸单体为手性乳酸,优选为L-乳酸或D-乳酸。采用上述乳酸作为单体能够进一步保证反应的进行。
S2、聚合反应;
在分子筛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乳酸单体熔融并进行聚合反应,具体地,将上述乳酸单体和分子筛加入反应瓶中,而后将温度升至110-130℃,保持2-4小时,而后以10-20℃/小时的升温速率将温度提升至165-200℃并反应24-36小时。
进一步地,在聚合反应进行的过程中会有水分形成,而水则会抑制聚合反应的进行,更会导致副产物的形成,因此,进行聚合反应期间,对所述反应体系持续抽真空,以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水,促进聚合反应朝向正向进行,提升产率,并抑制副产物的形成。
进一步地,持续抽真空的操作步骤是:先在真空度为0.01-0.08MPa的条件下抽真空2-4小时,而后在控制升温速率的条件下,再在20-300Pa的条件下抽真空24-26小时,由于乳酸单体的沸点较低,若真空度和温度均较高,容易导致反应原料随着水分一起被抽走,继而降低了产率,而采用上述方法控制真空度和温度能进一步提升产率。
进一步地,分子筛为含有两种金属的金属分子筛,优选为Zn-Sn-beta分子筛;优选地,所述Zn-Sn-beta分子筛中比表面积SBET为581–610m2g-1,总体积为0.348–0.374mlg-1,微孔体积为0.184–0.191mlg-1,硅铝比>1700。且分子筛与所述乳酸单体的质量比为0.5-8.5:100。采用上述特定的分子筛能够进一步促进反应的进行,并抑制副产物的形成,继而提升产物的产率和纯度。利用两种金属同时掺杂制备的分子筛作为催化剂,双金属分子筛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孔结构,Zn-Sn协同作用,较传统的氯化亚锡、辛酸亚锡等锡类催化剂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催化活性更高,同时具有较高的相对介孔和较低的相对微孔特性,有利于聚合过程中副产物水的脱除,而且掺杂的金属具有Lewis酸或Bronsted酸特性,联合分子筛的结构特性与金属的固体酸特性,更有利于缩短聚合反应过程中乳酸酯化脱水制备聚乳酸的时间,促进聚合反应朝正向进行,提升产物的产率。
S3、提纯;
进一步地,反应结束后,需要对反应产物进行提纯处理,得到纯净的聚乳酸。具体地,将所述反应产物溶解,而后加入不良溶剂中,进行沉淀形成沉淀物,而后对沉淀物进行干燥。具体地,溶解所述反应产物的溶剂包括含硫有机物、含氮有机物或者含氯有机物;其中,所述含硫有机物为二甲基亚砜;所述含氮有机物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者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含氯有机物为氯仿和二氯甲烷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不良溶剂包括酯类溶剂或醇类溶剂,优选为乙酸乙酯或甲醇。采用上述方法和物质进行提纯,能够保证提纯效果,减少形成的聚乳酸中的杂质的含量。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聚乳酸,其通过上述合成方法制备得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脱水;
首先称取30gL-乳酸原料置于反应容器内,在氮气保护下,控制反应温度为55℃,在0.05MPa下将原料乳酸脱水1h,脱水至含水量为1Wt%。S2、聚合反应;
在250ml反应瓶中加入30g上述脱水后的L-乳酸和0.15g Zn-Sn-beta分子筛,其中,Zn-Sn-beta分子筛中比表面积SBET为581m2g-1,总体积为0.374mlg-1,微孔体积为0.184mlg-1,硅铝比=1707。而后升温至110℃,并在0.08MPa真空条件下用水泵减压4h。然后换油泵将压力降至150Pa,以20℃/小时的速率逐步升温到165℃,继续搅拌反应24h,反应结束。
S3、纯化;
趁热将上述反应液倒入DMSO溶剂中溶解,再倒入乙酸乙酯沉淀2小时,离心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PLA,产率为86%,测得其粘均分子量为40738。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脱水;
首先称取30gL-乳酸原料置于反应容器内,在氮气保护下,控制反应温度为65℃,在0.1MPa下将原料乳酸脱水3h,脱水至含水量为0.5Wt%。
S2、聚合反应;
在250ml反应瓶中加入30g上述脱水后的L-乳酸和1.5g Zn-Sn-beta分子筛,其中,Zn-Sn-beta分子筛中比表面积SBET为610m2g-1,总体积为0.374mlg-1,微孔体积为0.184mlg-1,硅铝比=1750。而后升温至130℃,并在0.05MPa真空条件下用水泵减压4h。然后换油泵将压力降至55Pa,以10℃/小时的速率逐步升温到200℃,继续搅拌反应26h,反应结束。
S3、纯化;
趁热将上述反应液倒入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溶解,再倒入甲醇沉淀2小时,离心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PLA,产率为89%,测得其粘均分子量为4942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脱水;
首先称取30gL-乳酸原料置于反应容器内,在氮气保护下,控制反应温度为85℃,在0.05MPa下将原料乳酸脱水6h,脱水至含水量为0.2Wt%。
S2、聚合反应;
在250ml反应瓶中加入30g上述脱水后的L-乳酸和2.55g Zn-Sn-beta分子筛,其中,Zn-Sn-beta分子筛中比表面积SBET为603m2g-1,总体积为0.353mlg-1,微孔体积为0.189mlg-1,硅铝比=1835。而后升温至120℃,并在0.01MPa真空条件下用水泵减压3h。然后换油泵将压力降至300Pa,以15℃/小时的速率逐步升温到180℃,继续搅拌反应25h,反应结束。
S3、纯化;
趁热将上述反应液倒入二氯甲烷溶剂中溶解,再倒入甲醇沉淀2小时,离心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PLA,产率为83%,测得其粘均分子量为39216。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脱水;
首先称取30gL-乳酸原料置于反应容器内,在氮气保护下,控制反应温度为55℃,在0.2MPa下将原料乳酸脱水3h,脱水至含水量为0.6Wt%。
S2、聚合反应;
在250ml反应瓶中加入30g上述脱水后的L-乳酸和0.3g Zn-Sn-beta分子筛,其中,Zn-Sn-beta分子筛中比表面积SBET为587m2g-1,总体积为0.348mlg-1,微孔体积为0.185mlg-1,硅铝比=1900。而后升温至130℃,并在0.04MPa真空条件下用水泵减压2h。然后换油泵将压力降至20Pa,以15℃/小时的速率逐步升温到190℃,继续搅拌反应24h,反应结束。
S3、纯化;
趁热将上述反应液倒入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溶解,再倒入乙酸乙酯沉淀2.5小时,离心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PLA,产率为90%,测得其粘均分子量为61862。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脱水;
首先称取30gL-乳酸原料置于反应容器内,在氮气保护下,控制反应温度为75℃,在0.15MPa下将原料乳酸脱水5h,脱水至含水量为0.3Wt%。
S2、聚合反应;
在250ml反应瓶中加入30g上述脱水后的L-乳酸和1.8g Zn-Sn-beta分子筛,其中,Zn-Sn-beta分子筛中比表面积SBET为603m2g-1,总体积为0.366mlg-1,微孔体积为0.190mlg-1,硅铝比=1836。而后升温至125℃,并在0.03MPa真空条件下用水泵减压2.5h。然后换油泵将压力降至200Pa,以20℃/小时的速率逐步升温到170℃,继续搅拌反应24h,反应结束。
S3、纯化;
趁热将上述反应液倒入DMSO溶剂中溶解,再倒入乙酸乙酯沉淀2小时,离心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PLA,产率为87%,测得其粘均分子量为52420。
对比例1
称取未经脱水处理的30g L-乳酸溶液置于250ml反应容器内,加入0.15g Zn-Sn-beta分子筛,其中,Zn-Sn-beta分子筛中Si/Al=1707。而后升温至110℃,并在0.08MPa真空条件下用水泵减压4h。然后换油泵将压力降至150Pa,以20℃/小时的速率逐步升温到165℃,继续搅拌反应24h,反应结束。趁热将上述反应液倒入DMSO溶剂中溶解,再倒入乙酸乙酯沉淀2小时,离心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PLA,产率为63%,测得其粘均分子量为13672。
对比例2
首先称取30g生物质催化产L-乳酸溶液置于反应容器内,在氮气保护下,控制反应温度为55℃,在0.05MPa下将原料乳酸脱水1h,脱水至含水量为1Wt%;加入0.15g二水合氯化亚锡作为催化剂,而后升温至110℃,并在0.08MPa真空条件下用水泵减压4h。然后换油泵将压力降至150Pa,以20℃/小时的速率逐步升温到165℃,继续搅拌反应24h,反应结束。趁热将上述反应液倒入DMSO溶剂中溶解,再倒入乙酸乙酯沉淀2小时,离心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PLA,产率为79%,测得其粘均分子量为9631。
对比例3
称取30g生物质催化产L-乳酸溶液置于反应容器内,在氮气保护下,控制反应温度为55℃,在0.05MPa下将原料乳酸脱水1h,脱水至含水量为1Wt%;加入0.15g辛酸亚锡作为催化剂,而后升温至110℃,并在0.08MPa真空条件下用水泵减压4h。然后换油泵将压力降至150Pa,以20℃/小时的速率逐步升温到165℃,继续搅拌反应24h,反应结束。趁热将上述反应液倒入DMSO溶剂中溶解,再倒入乙酸乙酯沉淀2小时,离心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PLA,产率为81%,测得其粘均分子量为11412。
对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聚乳酸进行表征,表征结果参见图1-图3,其中,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聚乳酸的红外谱图;图2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聚乳酸的核磁氢谱图;图3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聚乳酸的核磁碳谱图。根据图1-图3可知,实施例1成功制备得到聚乳酸。
同时,对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聚乳酸进行溶解性检测,溶解性检测的方法参考《化学品聚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析出特性》(GB/T 27844-2011)检测结果如下表:
Figure GDA0002498096440000111
[a]:“+”表示在该溶剂中可溶,“-”表示在该溶剂中不溶。
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成功制备得到聚乳酸。
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的产物,按照GPC法和粘均相对分子量测试方法进行分子量测试,测试结果见下表。
Figure GDA0002498096440000121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乳酸单体,并采用分子筛,有利于聚合过程中副产物水的脱除,能够促进聚合反应的形成,提升聚乳酸的产率,减少杂质的含量,并提升聚乳酸的分子量。同时该合成方法操作简单,操作条件易于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分子筛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乳酸单体熔融并进行聚合反应,形成所述聚乳酸,其中,所述的乳酸单体的含水量小于1.0%;所述分子筛催化剂为Zn-Sn-beta分子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乳酸单体的含水量的操作包括:将乳酸单体在真空度为0.05-0.2MPa,55-85℃的条件下脱水1-6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单体为手性乳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单体为L-乳酸或D-乳酸。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Zn-Sn-beta分子筛中比表面积SBET为581–610m2g-1,总体积为0.348–0.374mlg-1,微孔体积为0.184–0.191mlg-1,硅铝比>17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筛与所述乳酸单体的质量比为0.5-8.5:1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反应的温度为110-200℃,聚合反应的时间为2-36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聚合反应的同时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水的步骤包括:进行聚合反应期间,对所述反应体系持续抽真空,以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温度上升至110-200℃的操作包括:将温度升至110-130℃,保持2-4小时,而后以10-20℃/小时的升温速率将温度提升至165-20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产物进行提纯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提纯处理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反应产物溶解,而后加入不良溶剂中,进行沉淀形成沉淀物,而后对沉淀物进行干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溶解所述反应产物的溶剂包括含硫有机物、含氮有机物或者含氯有机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硫有机物为二甲基亚砜;
所述含氮有机物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者N-甲基吡咯烷酮;
所述含氯有机物为氯仿和二氯甲烷中的任意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良溶剂包括酯类溶剂或醇类溶剂。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良溶剂包括乙酸乙酯或甲醇。
17.一种聚乳酸,其特征在于,其通过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制备得到。
CN202010254511.1A 2020-04-02 2020-04-02 聚乳酸及其合成方法 Active CN1113338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4511.1A CN111333821B (zh) 2020-04-02 2020-04-02 聚乳酸及其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4511.1A CN111333821B (zh) 2020-04-02 2020-04-02 聚乳酸及其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3821A CN111333821A (zh) 2020-06-26
CN111333821B true CN111333821B (zh) 2022-05-13

Family

ID=71178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54511.1A Active CN111333821B (zh) 2020-04-02 2020-04-02 聚乳酸及其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338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5177B (zh) * 2020-10-15 2023-01-20 贵州省材料技术创新基地 一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聚乳酸的制备方法
CN115382570A (zh) * 2022-08-02 2022-11-25 马鞍山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丙交酯的纳米Beta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7495A (zh) * 2009-10-16 2010-06-23 李秀英 以磷酸铝为催化剂制备聚乳酸的方法
US20160068628A1 (en) * 2013-04-24 2016-03-10 Technische Universitaet Berli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l-lactic acid by directly polycondensating l-lactic acid
CN103342800B (zh) * 2013-07-15 2015-03-18 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型催化剂催化合成药用聚(乳酸 乙醇酸)的方法
DE102014103351A1 (de) * 2013-12-09 2015-06-11 BLüCHER GMBH Katalysatorsystem und dessen Verwendung
CN104212137A (zh) * 2014-07-30 2014-12-17 四川大学 一种完全生物降解低迁移性增塑剂的聚乳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3821A (zh) 2020-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33821B (zh) 聚乳酸及其合成方法
JP5189055B2 (ja) 乳酸エステルからラクチドへの直接転換用触媒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ラクチドの製造方法
US9561492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lactide directly from lactic acid and a catalyst used therein
KR100733642B1 (ko) 폴리트리메틸렌 테레프탈레이트의 제조방법
CN104710401B (zh) 一种高纯度丙交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28397B (zh) 一种高纯度丙交酯的制备方法
CN113956230A (zh) 一种高纯度丙交酯的合成方法
CN114213637A (zh) 一种高分子量聚乳酸的合成方法
JP2000297143A (ja) ポリ乳酸の製造方法
US20120245321A1 (en) Manufacturing lactide from lactic acid
KR101886434B1 (ko) 유산으로부터 락타이드의 제조방법
JPH10109983A (ja) 環状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精製方法
CN115141364B (zh) 一种锌催化剂及其催化聚乳酸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
US20110237757A1 (en) Polyesters From Assymetrical Monomers Based Upon Bisanhydrohexitols
WO2005040246A1 (ja) アシロキシ酢酸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747501B (zh) 一种高分子量聚乳酸的合成方法
CN112010834B (zh) 一种一步合成乙交酯的方法
US20120245322A1 (en) Manufacturing lactide from lactic acid
CN112742418B (zh) 一种催化内消旋丙交酯制备d,l-丙交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KR20120131851A (ko) 유산으로부터 락타이드의 제조 방법
CN107286127A (zh) 低酸含量1,4-二氧杂环-2,5-己二酮的制备方法
CN111320747A (zh) 一种功能化高分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3820045B2 (ja) ヒドロキシ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7181421B2 (ja)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アミド
CN114729111B (zh) 用于使用液体催化剂配方聚合丙交酯的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