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32123B - 上下电控制***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上下电控制***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32123B
CN111332123B CN202010166604.9A CN202010166604A CN111332123B CN 111332123 B CN111332123 B CN 111332123B CN 202010166604 A CN202010166604 A CN 202010166604A CN 111332123 B CN111332123 B CN 1113321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voltage
capacitor
contactor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66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32123A (zh
Inventor
陈瑞恒
张舟
刘颖
吴一龙
王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6660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321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32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2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32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21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上下电控制***。该***包括整车控制器、双向DCDC变换器、电容以及第一电源设备,整车控制器与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通信连接,电容以及第一电源设备分别与双向DCDC变换器电连接;整车控制器用于向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上下电指令;双向DCDC变换器用于当上下电指令为上电指令时,对第一电源设备输出的第一电压升压,使得第一电源设备给所述电容充电,当上下电指令为下电指令时,对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降压,使得电容中存储的能量输出给第一电源设备。该上下电控制***,采用双向DCDC变换器,提升了接触器的可靠性、延长了接触器寿命,降低了电磁干扰,同时避免了由于频繁高压上电造成预充电阻过热,导致的电动车无法启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上下电控制***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临域
本申请涉及充放电控制技术临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下电控制***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一些突出问题也体现出来。其中电动汽车起动和熄火,进行高压上下电时出现的接触器粘连故障、电磁干扰等就属于频繁出现的突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传统的技术方案一般是在主正接触器两端并联一个预充电路,预充电路包括预充电阻和预充接触器。高压上电时,先闭合主负接触器和预充接触器,高压电池通过预充电路对高压逆变器中的直流母线电容预充电升压。接触器内侧和外侧电压达到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再闭合接触器,接触器闭合瞬间产生的瞬间电流会被限制在接触器所能承受的范围内。高压下电时,利用单向DCDC变换器把电压稳定的高压电池能量降压给12V蓄电池充电,保障电动汽车在高压上电完成之后在运行过程中各控制器的正常工作。
上述传统的技术方案虽然利用预充电阻大大降低了高压上电时的瞬间电流,但是传统的技术方案仍存在缺陷,其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预充时间不能过长和预充电阻的分压作用,容易导致在主正接触器闭合时高压电池内侧电压和外侧电压仍然存在10%左右的电压差,该10%左右的电压差仍然可以产生相当大的瞬时电流,会降低接触器的可靠性、影响接触器寿命,而且会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
2,若频繁高压上下电,容易造成预充电阻过热,从而导致无法再次高压上电,导致电动车无法启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提升接触器的可靠性、延长接触器寿命、降低电磁干扰,同时可以解决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导致的电动车无法启动的问题的上下电控制***及其控制方法。
一种上下电控制***,该***包括整车控制器、双向DCDC变换器以及电容,所述整车控制器与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通信连接,所述电容与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电连接,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连接第一电源设备;
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向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上下电指令;
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用于当所述上下电指令为上电指令时,对所述第一电源设备输出的第一电压升压,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设备给所述电容充电,当所述上下电指令为下电指令时,对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降压,使得所述电容进行放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还包括电池模块,上述的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管理***、第二电源设备、第一电压传感器、第二电压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源设备连接的接触器,上述的电池管理***与所述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电容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第二电源设备的第三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
所述电池管理***用于采集所述第二电压以及所述第三电压,并在所述第二电压等于所述第三电压时,关闭所述接触器,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所述接触器关闭的第一通知信息;
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一通知信息时,向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停止对所述第一电压升压的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设备停止对所述电容充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池管理***还用于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下电指令,断开所述接触器,并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所述接触器断开的第二通知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接触器包括正接触器以及负接触器,上述的正接触器与所述第二电源设备的正极连接,上述的负接触器与所述第二电源设备的负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还包括所述第一电源设备;
所述第一电源设备用于当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对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降压后,接收并存储所述电容释放的能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源设备为蓄电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容为内置于高压逆变器的稳压电容。
一种上下电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整车控制器向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上下电指令;
当所述上下电指令为上电指令时,与所述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的双向DCDC变换器对第一电源设备输出的第一电压升压,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设备给所述电容充电,所述第一电源设备以及所述电容分别与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电连接;
当所述上下电指令为下电指令时,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对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降压,使得所述电容进行放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方法还包括:
电池模块中的第一电压传感器实时测量所述电池模块中第二电源设备的第三电压,所述电池模块中的第二电压传感器实时测量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电容电连接;
所述电池模块中的电池管理***采集所述第二电压以及所述第三电压,并在所述第二电压等于所述第三电压时,关闭与所述第二电源设备连接的接触器,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所述接触器关闭的第一通知信息,所述电池管理***与所述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通知信息,并向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停止对所述第一电压升压的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设备停止对所述电容充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池管理***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下电指令,断开所述接触器,并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所述接触器断开的第二通知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对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降压后,将所述电容释放的能量存储至所述第一电源设备中。
上述的上下电控制***,包括整车控制器、双向DCDC变换器、电容以及第一电源设备,所述整车控制器与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通信连接,所述电容以及所述第一电源设备分别与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电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向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上下电指令;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用于当所述上下电指令为上电指令时,对所述第一电源设备输出的第一电压升压,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设备给所述电容充电,当所述上下电指令为下电指令时,对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降压,使得所述电容中存储的能量输出给所述第一电源设备。该上下电控制***,省去了预充电路,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由于采用预充电路,带来的降低接触器的可靠性、影响接触器寿命,以及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传统的技术方案中,由于频繁高压上电造成预充电阻过热,而无法再次进行高压上电,导致的电动车无法启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的上下电控制***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传统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上下电控制***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的上下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上下电控制***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该***所包括整车控制器11即图1中的VCU、双向DCDC变换器12、电容C稳,所述整车控制器11与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12通信连接,所述电容C稳与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12电连接,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12连接第一电源设备13;
所述整车控制器11用于向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12发送上下电指令;
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12用于当所述上下电指令为上电指令时,对所述第一电源设备13输出的第一电压升压,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设备13给所述电容C稳充电,当所述上下电指令为下电指令时,对所述电容C稳两端的第二电压降压,即图1中的直流母线电压,使得所述电容C稳进行放电。
具体的,上述的整车控制器用于用于实现双向DCDC变换器12以及电容C稳之间的协同工作。上述的双向DCDC变换器12既能把电池***高压降压为低压电给上述的第一电源设备13电源充电,也可以把第一电源设备13的输出的低压升压为高压电补充高压用电需求。
在高压上电,即给电容C稳充电时,整车控制器11发送上电指令给双向DCDC变换器12,要求双向DCDC变换器12把所述第一电源设备13输出的第一电压升压,给电容C稳充电。本方案省去了传统的技术方案中的预充电路,解决了传统技术利用预充电路所带来的降低接触器的可靠性,以及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的问题,并且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容易造成预充电阻过热,从而导致无法再次高压上电,使得电动车无法启动使用等问题。
在高压下电,即给电容放电时,启动双向DCDC变换器12把电容C稳中存储的能量降压进行放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还包括电池模块15,所述电池模块15包括电池管理***151即图1中的BMS、第二电源设备152、第一电压传感器153、第二电压传感器154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源设备152连接的接触器,即图1中的接触器K正以及接触器K负,所述电池管理***151与所述整车控制器11通信连接,所述电池模块15与所述电容C稳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153用于测量所述第二电源设备152的第三电压即图1中的电池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传感器154用于测量所述电容C稳两端的第二电压即图1中的直流母线电压;
所述电池管理***151用于采集所述第二电压以及所述第三电压,并在所述第二电压等于所述第三电压时,关闭所述接触器K正以及接触器K负,并向所述整车控制器11发送所述接触器K正以及接触器K负闭合完成的第一通知信息;
所述整车控制器11还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一通知信息后向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12发送停止对所述第一电压升压的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设备13停止对所述电容C稳充电。
具体的,上述的电池管理***151能够采集并反馈第一电压传感器153中的第三电压以及第二电压传感器154中的第二电压,将采集的第二电压以及第三电压发给整车控制器11,并响应整车控制器11的上下电指令,执行断开或者闭合接触器K正以及接触器K负。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池模块15可以为高压电池。
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所提供的上下电控制方法可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高压上下电。具体的,在高压上电,即对电容C稳进行充电时,流程可以如下:
整车控制器11接收用户的启动指令,发起充电请求;
双向DCDC变换器12接收所述充电请求,对第一电源设备13的输出电压升压,逐步提高直流母线电压V2,给电容C稳预充电,直到提升V2达到第三电压V1;
电池管理***151实时检测第三电压V1以及第二电压V2,当第三电压V1以及第二电压V2一致时,闭合先闭合接触器K正,再闭合接触器K负,并向VCU反馈接触器K正和接触器K负已处于闭合状态的第一通知信息。
整车控制器11接收第一通知信息后,向双向DCDC变换器12发送停止把12V蓄电池13的电压升压给电容C稳预充电的命令,高压上电完成。
本技术方案利用双向DCDC变换器把12V蓄电池电压升压给电容C稳预充电,能够实现在直流母线电压V2等于电池电压V1的情况下闭合接触器,使得闭合接触器之后不存在电压差,也就不会产生瞬间电流冲击。
请参考图2,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传统的技术方案中,电动汽车采用的充放电控制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在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充放电控制的电路原理图包括整车控制器21、单向DCDC变换器22、高压逆变器23、12V蓄电池24、电池模块25。其中,高压逆变器23包括电容C稳、开关K放以及电阻R放。高压电池模块25包括电芯251、第一电压传感器252、BMS电池管理***253、第二传感器254以及主正接触器K正和主负接触器K负以及预充电路255,预充电路255包括预充接触器K预以及预充电阻R预。
具体的,电池管理***253,用于采集并反馈高压电池接触器内侧电池电压V1和接触器外侧直流母线电压V2信号,控制主正接触器K正、主负接触器K负、预充接触器K预的闭合断开动作。高压逆变器23用于把高压电池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去驱动电机,高压逆变器23直流端设置电容C稳以保证直流端电压的稳定供应。单向DCDC变换器22用于把高压电池降压给车辆12V蓄电池24充电。整车控制器21用于实现电池模块25、单向DCDC变换器22以及高压逆变器23的协同工作。
由于高压逆变器23中电容C稳的存在,若直接闭合高压电池中主正接触器K正和主负接触器K负,电池模块25和电容C稳之间形成的回路瞬间短路会产生极大的瞬时电流严重降低接触器使用寿命甚至损坏接触器。为了减小接触器闭合时的瞬时电流,需要把接触器内侧电池电压V1和外侧直流母线电压V2保持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时,才允许闭合接触器。所以高压电池模块25的主正接触器K正两端增加了预充电路,用于尽量保证接触器内侧电池电压V1和外侧直流母线电压V2保持在允许偏差范围内。电池管理***253接收到整车控制器21的高压上电命令时先闭合主负接触器K负和预充接触器K预,通过预充预充电阻R预限制给电容C稳充电的电流。直流母线电压V2达到电池电压V1的90%左右再闭合主正接触器K正,断开预充接触器预充接触器K预,预充完成高压上电完成。
然而,由于预充电阻2661的分压作用且预充时间不能过长,容易导致在主正接触器K正闭合时两端电压差(V1-V2)仍达到10%V1左右,高压电池的内阻很小,由高压电池和电容C稳组成的回路在K正闭合时造成的瞬时短路由此产生相当大的瞬时电流冲击,会产生电磁干扰问题,也降低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申请采用双向DCDC变换器替代单向DCDC变换器,省去了预充电路,解决了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利用预充电阻和预充接触器由高压电池对电容进行预充电,由于预充电阻的分压作用和预充时间不能过长的限制,导致接触器闭合时,接触器内外侧电压差达到10%V1左右,会产生瞬时电流冲击的问题。
本申请基于双向DCDC变换器的高压上电方法实现了接触器闭合时不会产生瞬间电流冲击,大大提高了接触器的可靠性,有效抑制了接触器动作产生的电磁干扰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预充电阻在频繁进行高压上电后的过热问题造成的电动汽车无法启动使用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池管理***151还用于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11发送的下电指令,断开所述接触器,并向所述整车控制器11发送所述接触器断开完成的第二通知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接触器包括主正接触器K正以及主负接触器K负,所述主正接触器K正与所述第二电源设备152的主正极连接,所述主负接触器K负与所述第二电源设备152的负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电源设备13;
所述第一电源设备13用于当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12对所述电容C稳两端的第二电压降压后,接收并存储所述电容C稳释放的能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源设备13可以为蓄电池。
具体的,上述的第一电源设备13用于在充电阶段提供电能给电容C稳充电,在放电阶段接收电容C稳释放的电能,进行能量存储,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进一步的,在进行高压下电,即给电容C稳放电时,流程可以如下:
整车控制器11接收用户的关闭指令,发起高压下电命令,电池管理***165断开主正接触器K正,主负接触器K负,并通知整车控制器11;
整车控制器11接收通知信息后,向双向DCDC变换器12发送放电请求,启动双向DCDC变换器12把电容C稳中存储的能量降压给12V蓄电池13充电,把电容C稳中存储的能量转换存储到12V蓄电池13中,实现能量回收。
本申请采用双向DCDC变换器,双向DCDC变换器具有控制精度高,动态响应好,能够把电容C稳中电压不断变化的能量降压给12V蓄电池充电,实现电容C稳中能量的回收。
请继续参考图2,图2中,传统的技术方案,采用单向DCDC变换器,单向DCDC变换器由于控制精度低,动态响应较差,不能够把电容中电压不断变化的能量降压给12V蓄电池充电,无法回收能量。只能通过闭合放电继电器K放,电阻R放把电容中的能量转换成热能快速消耗掉,造成能量浪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容C稳为内置于高压逆变器14的稳压电容。上述的***包括上述的高压逆变器14。该高压逆变器14用于把高压电池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去驱动电机,电容C稳设置于高压逆变器14的直流端以保证直流端电压的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图3提供一种上下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上述的上下电控制方法包括:
S31、整车控制器向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上下电指令。
S32、当所述上下电指令为上电指令时,与所述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的双向DCDC变换器对第一电源设备输出的第一电压升压,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设备给所述电容充电,所述第一电源设备以及所述电容分别与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电连接。
S33、当所述上下电指令为下电指令时,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对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降压,使得所述电容进行放电。
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整车控制器与上述的双向DCDC变换器通信连接。所述电容C稳以及所述第一电源设备13分别与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12电连接。
具体的,整车控制器向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上下电指令,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根据所述上下电指令调节电容两端的电压或者第一电压设备两端的电压,使得所述电容进行充电或者放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电池模块中的第一电压传感器实时测量所述电池模块中第二电源设备的第三电压,所述电池模块中的第二电压传感器实时测量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电容电连接;
所述电池模块中的电池管理***采集所述第二电压以及所述第三电压,并在所述第二电压等于所述第三电压时,关闭与所述第二电源设备连接的接触器,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所述接触器关闭的第一通知信息,所述电池管理***与所述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通知信息,并向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停止对所述第一电压升压的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设备停止对所述电容充电。
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管理***、第二电源设备、第一电压传感器、第二电压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源设备正极连接的主正接触器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源设备负极连接的主负接触器,所述电池管理***151与所述整车控制器11通信连接,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电容电连接。
在高压上电时,整车控制器发起充电请求,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对第一电源设备的输出电压升压,使得升压后的电压给电容充电。
进一步的,电池管理***实时采集第三电压V1以及第二电压V2,当检测到V1=V2时,先闭合主负接触器,再闭合主正接触器,并向整车控制器反馈主负接触器以及主正接触器已处于闭合状态的第一通知信息;
进一步的,整车控制器向双向DCDC变换器12发送停止把12V蓄电池13的电压升压给电容C稳预充电的命令,高压上电完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电池管理***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下电指令,断开所述接触器,并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所述接触器断开的第二通知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对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降压后,将所述电容释放的能量存储至所述第一电源设备中。
一个实施例中,在进行高压下电,即给电容放电时,整车控制器接收用户的关闭指令,发起高压下电命令,电池管理***断开主正接触器以及主负接触器,并通知整车控制器;
整车控制器接收通知信息后,向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放电请求,启动双向DCDC变换器把电容中存储的能量降压给12V蓄电池充电,把电容中存储的能量转换存储到12V蓄电池中,实现能量回收。
综上所述,本申请采用双向DCDC变换器替代原来的单向DCDC变换器,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其一,由于双向DCDC变换器能把12V蓄电池电压升压给稳压电容C稳预充电,所以双向DCDC变换器可以替代预充电路实现给稳压电容充电。并且,采用双向DCDC变换器能够实现接触器外侧的直流母线电压V2等于接触器内侧的高压电池电压V1之后,再闭合主正接触器K正和主负接触器K负,此时,接触前内外侧不存在电压差,也就不会产生瞬间电流冲击。而采用预充电路,仍然存在一定的电压差,会产生一定的瞬间电流冲击。因此,本方案采用双向DCDC变换器可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由于产生瞬间电流冲击,而导致的降低接触器的可靠性,以及严重的电磁干扰的问题。
其二,利用预充电路,若频繁高压上下电,容易造成预充电阻过热,从而导致无法再次高压上电使得电动车无法启动使用的问题。然而,采用双向DCDC变换器,由于可以省去预充电路,因此,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其三、由于双向DCDC变换器能把12V蓄电池电压升压给稳压电容C稳预充电,所以可以省去预充电路,节省成本。
其四,双向DCDC变换器还能实现对稳压电容C稳内高压电降压给12V电源充电。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实现能量回收。而传统的方案采用单向DCDC变换器在下电阶段,稳压电容C稳内存储的能量只能转换成热能快速消耗掉,造成能量浪费。
因此,采用双向DCDC变换器,不仅可以省去预充电路,节省成本,还可以带来比采用预充电路更优的效果,即不会产生瞬间电流冲击,相应的,不会降低接触器的可靠性,以及带来严重的电磁干扰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实现能量回收。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临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上下电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整车控制器、双向DCDC变换器以及电容,所述整车控制器与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通信连接,所述电容与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电连接,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连接第一电源设备;
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向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上下电指令;
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用于当所述上下电指令为上电指令时,对所述第一电源设备输出的第一电压升压,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设备给所述电容充电,当所述上下电指令为下电指令时,对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降压,使得所述电容进行放电;
所述***还包括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管理***、第二电源设备、第一电压传感器、第二电压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源设备连接的接触器,所述电池管理***与所述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电容电连接;
所述接触器包括正接触器以及负接触器,所述正接触器与所述第二电源设备的正极连接,所述负接触器与所述第二电源设备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第二电源设备的第三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所述电池管理***用于采集所述第二电压以及所述第三电压,并在所述第二电压等于所述第三电压时,先后关闭所述正接触器和负接触器,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所述正接触器和负接触器关闭的第一通知信息;
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一通知信息时,向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停止对所述第一电压升压的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设备停止对所述电容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还用于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下电指令,断开所述接触器,并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所述接触器断开的第二通知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所述第一电源设备;所述第一电源设备用于当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对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降压后,接收并存储所述电容释放的能量;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源设备为蓄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为内置于高压逆变器的稳压电容。
5.一种上下电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电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整车控制器向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上下电指令;当所述上下电指令为上电指令时,与所述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的双向DCDC变换器对第一电源设备输出的第一电压升压,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设备给所述电容充电,所述第一电源设备以及所述电容分别与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电连接;
当所述上下电指令为下电指令时,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对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降压,使得所述电容进行放电;
电池模块中的第一电压传感器实时测量所述电池模块中第二电源设备的第三电压,所述电池模块中的第二电压传感器实时测量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电容电连接;
所述电池模块中的电池管理***采集所述第二电压以及所述第三电压,并在所述第二电压等于所述第三电压时,先后关闭与所述第二电源设备连接的正接触器和负接触器,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所述正接触器和负接触器关闭的第一通知信息,所述电池管理***与所述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通知信息,并向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停止对所述第一电压升压的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设备停止对所述电容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电池管理***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下电指令,断开所述接触器,并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所述接触器断开的第二通知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对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降压后,将所述电容释放的能量存储至所述第一电源设备中。
CN202010166604.9A 2020-03-11 2020-03-11 上下电控制***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3321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66604.9A CN111332123B (zh) 2020-03-11 2020-03-11 上下电控制***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66604.9A CN111332123B (zh) 2020-03-11 2020-03-11 上下电控制***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2123A CN111332123A (zh) 2020-06-26
CN111332123B true CN111332123B (zh) 2022-02-15

Family

ID=71178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6604.9A Active CN111332123B (zh) 2020-03-11 2020-03-11 上下电控制***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321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8860B (zh) * 2020-09-17 2021-06-25 江苏塔菲尔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循环寿命测试的电路、方法、装置和***
CN112467973B (zh) * 2020-11-02 2023-08-08 深圳市氢蓝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Dcdc变换器控制***及控制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3154A (zh) * 2013-09-29 2015-07-01 沈阳融华新能源电气有限公司 储能***电池初始充电装置及方法
FR3017754B1 (fr) * 2014-02-14 2018-04-27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Systeme d'alimentation a tension continue configure pour precharger un condensateur de filtrage avant l'alimentation d'une charge
CN204452077U (zh) * 2014-12-19 2015-07-0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及电动汽车
CN104986047B (zh) * 2015-05-28 2017-12-0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混合动力汽车电池***控制方法
JP6315293B2 (ja) * 2016-02-22 2018-04-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方法及び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CN108233495B (zh) * 2016-12-09 2021-05-14 泰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54335B (zh) * 2017-08-30 2020-02-18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车载电力***和汽车
JP6554151B2 (ja) * 2017-08-31 2019-07-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電源システム
CN108275001A (zh) * 2018-02-01 2018-07-13 武汉斯马特益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没有预充电继电器的汽车高压***电路
JP6710238B2 (ja) * 2018-05-25 2020-06-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電源システム
DE102018208358B4 (de) * 2018-05-28 2023-08-31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s Bordnetz, Fortbewegungsmittel und elektrische Schaltung zum Heizen einer Batterie
CN110293847B (zh) * 2019-06-29 2021-01-19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汽车下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816365B (zh) * 2019-09-18 2022-11-22 南京恒天领锐汽车有限公司 双源控制***及其控制方法、电动汽车
CN110789347B (zh) * 2019-10-29 2021-07-16 合肥阳光电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负载通断控制***及其控制方法、电动汽车
CN110829812B (zh) * 2019-11-13 2021-10-01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控制***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2123A (zh) 2020-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16069B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源
CN111332123B (zh) 上下电控制***及其控制方法
CN210577827U (zh) 低压电池管理***、车辆电池管理***、车辆
CN111746308B (zh) 电力***及其控制方法
CN104890668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池***控制方法
CN112952940A (zh) 高压充电***和高压充电***的充电方法
CN105706323A (zh) 电压源***和用于禁用dc-dc电压变换器的操作的方法
CN116142015A (zh) 一种动力电池充电***及其低温充电控制策略
CN111572365A (zh) 一种分级预充回路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JP2010288357A (ja) 電源装置
CN102035222B (zh) 一种dc/dc变换器的控制***及控制方法
CN105927449A (zh) 一种发动机起动***及方法
CN216903089U (zh) 一种防爆锂电池***零功耗控制模块
JP6504408B2 (ja) 絶縁抵抗測定方法
CN114655071A (zh) 一种电池、电池控制方法及电动车
CN110758180B (zh) 一种考虑燃料电池启停策略的复合电源***能量分配方法
CN211032243U (zh)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电池***及整车***
CN205273198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源
CN220022397U (zh) 预充电电路及车辆
CN112622697A (zh)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及其运行方法、电池***
CN113602095B (zh) 一种电动车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5870796U (zh) 一种电动餐车控制电路及控制***
CN104986048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池***
CN214874327U (zh) 高压电气***和车辆
CN110696752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低压电气***能效提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