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6995B - 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6995B
CN111316995B CN201811543494.2A CN201811543494A CN111316995B CN 111316995 B CN111316995 B CN 111316995B CN 201811543494 A CN201811543494 A CN 201811543494A CN 111316995 B CN111316995 B CN 1113169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sticide
fluopyram
crops
pyraclostrobin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434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6995A (zh
Inventor
李轲轲
刘君丽
王斌
司乃国
单忠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chem Internation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chem Internation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chem Internation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chem Internation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5434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169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16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6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6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69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one or more single bonds to nitrogen atoms
    • A01N47/10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01N47/24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containing the groups, or;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3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01N43/4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该农药组合物包括氟吡菌酰胺和唑胺菌酯,且氟吡菌酰胺和唑胺菌酯的重量比为1:20~20:1。包括氟吡菌酰胺和唑胺菌酯复配的组合药剂,不仅具有作物的广适性,且通过进一步控制二者的重量比使得协同增效的作用更为突出和稳定。两种药物的复配保持了两者混合使用时无交互抗药性、可以显著降低作物对氟吡菌酰胺的抗药性的优势延长药物组合物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唑胺菌酯价格低廉,进一步降低了药剂的成本。

Description

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开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线虫病是由植物寄生线虫侵袭和寄生引起的植物病害。受害植物可因侵入线虫吸收体内营养而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线虫代谢过程中的分泌物还会刺激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导致植株畸形,以及利用天敌控制等,使农产品减产和质量下降。
根腐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该病会造成根部腐烂,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最后全株死亡,主要表现为整株叶片发黄、枯萎。
花生叶斑病遍及我国主要花生产区,该现害侵害花生植株的叶片、叶柄和茎杆。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前期和中期,引起叶片光合作用降低,早期落叶,减产严重。
白粉病是一类植物常见病害,它可以侵染麦类、瓜类、水果、苗木、花卉等多种作物。在麦类如小麦、大麦、黑麦等,瓜类如黄瓜、甜瓜等,和水果如葡萄、草莓等作物上,常年都有较重的发生,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氟吡菌酰胺,英文名称:fluopyram,化学名称:N-{2-[3-氯-5-(三氟甲基)-2-吡啶基]乙基-a,a,a-邻三氟甲基苯甲酰胺}。氟吡菌酰胺是新一代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类杀菌剂,作用于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上的复合体Ⅱ(即琥珀酸脱氢酶或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该药剂不仅是第一个对使用者和环境低毒的杀线虫剂,而且还是广谱杀菌剂、种子处理剂、农产品仓储保鲜剂等,具有多功能性。氟吡菌酰胺在土壤中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移动性,它能够在土壤中缓慢且均匀地分布在上层,使其在根际范围内能够有效而长时间地保护根系免于线虫侵染。该剂具有低毒性,可以满足对环境安全并能持续解决线虫问题的需求。可应用于大田作物、蔬菜、花卉、草坪、瓜果、烟草等70多种作物田,对植物线虫病、白粉病、根腐病、叶斑病等有效,但此类药剂的使用成本较高。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活性基团是甲氧基丙烯酸(酯/酰胺),主要作用于真菌的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bcl复合物,阻止电子传递从而抑制真菌生长或杀死真菌。其与现有的任何抑制剂在呼吸链上的作用位点均不同。同时,该杀菌剂对植物的选择性是来自作物体内酶的脱酯化作用,由于酶的脱酯化使其毒力丧失,因此,药剂不会到达动植物的线粒体,不会影响植物、昆虫、哺乳动物的电子传递,故对动植物安全,另外此类杀菌剂的毒性也很低,对植物有很好的相容性,在土壤中流动性差,且易被快速降解,所以对地下水安全。同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除了能直接防治病害外,还能诱导许多作物的生理变化,尤其是禾谷类,能提高产量、延缓植物衰老。其中唑胺菌酯具有杀菌谱广、杀菌活性高,对多种植物病害具有保护和治疗活性,具有内吸传导性;且药剂成本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该农药组合物对防治植物线虫病、根腐病、叶斑病和白粉病具有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使用寿命长,且具有广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农药组合物,包括氟吡菌酰胺和唑胺菌酯,且氟吡菌酰胺和唑胺菌酯的重量比为1:20~20:1。
进一步地,上述氟吡菌酰胺和唑胺菌酯的重量比为1:10~10:1,优选为1:5~5:1,优选1:4~3:1。
进一步地,上述农药组合物为用于治疗植物线虫病、根腐病、叶斑病和白粉病的农药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农药制剂,包括农药组合物和助剂,该农药组合物为上述任一种的农药组合物,优选农药制剂为用于治疗植物线虫病、根腐病、叶斑病和白粉病的农药制剂。
进一步地,上述农药组合物在农药制剂中的重量含量为0.1~95%,优选为50~80%。
进一步地,上述农药制剂选自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油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悬浮种衣剂、颗粒剂、微囊悬浮剂和微囊悬浮-悬浮剂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上述助剂为表面活性剂和/或润湿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种的农药组合物或上述任一种的药物制剂在作为作物杀菌剂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上述杀菌剂为用于治疗植物线虫病、根腐病、叶斑病和白粉病的杀菌剂。
进一步地,上述作物选自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和绿肥牧草作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在对各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与氟吡菌酰胺的复配药剂进行研究时,意外发现包括氟吡菌酰胺和唑胺菌酯复配的组合药剂,不仅具有作物的广适性,且通过进一步控制二者的重量比使得协同增效的作用更为突出和稳定。两种药物的复配保持了两者混合使用时无交互抗药性、可以显著降低作物对氟吡菌酰胺的抗药性的优势延长药物组合物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唑胺菌酯价格低廉,进一步降低了药剂的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本申请背景技术中所分析的,氟吡菌酰胺作为第一个对使用者和环境低毒的杀线虫剂,虽然生物安全性高,杀菌谱广,对植物线虫病、根腐病、叶斑病和白粉病均有着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其使用成本较高,且其作用于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上的复合体上,作用位点单一,长期使用容易导致作物的抗药性。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主要作用于真菌的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bcl复合物,阻止电子传递从而抑制真菌生长或杀死真菌,由于该杀菌剂对植物的选择性是来自作物体内酶的脱酯化作用,由于酶的脱酯化使其毒力丧失,因此,药剂不会到达动植物的线粒体,不会影响植物、昆虫、哺乳动物的电子传递,故对动植物安全。因此上述两种杀菌剂配合时不仅能够起到协同增效作用,还能显著降低作物对氟吡菌酰胺的抗药性,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但是,现有技术中有多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不同种类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与氟吡菌酰胺进行配合时,所实现的协同增效程度有明显不同,且对不同植物的治病效果也有差异,导致两种杀菌剂形成的复合药物不具有广适性。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农药药剂使用寿命段不具有广适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
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农药组合物,包括氟吡菌酰胺和唑胺菌酯,且氟吡菌酰胺和唑胺菌酯的重量比为1:20~20:1。
本申请在对各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与氟吡菌酰胺的复配药剂进行研究时,意外发现包括氟吡菌酰胺和唑胺菌酯复配的组合药剂,不仅具有作物的广适性可应用于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等多种作物上用于治疗植物线虫病、根腐病、叶斑病和白粉病,且通过进一步控制二者的重量比使得协同增效的作用更为突出和稳定。两种药物的复配保持了两者混合使用时无交互抗药性、可以显著降低作物对氟吡菌酰胺的抗药性的优势延长药物组合物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唑胺菌酯价格低廉,进一步降低了药剂的成本。
为了增强二者配合使用时的协同增效的作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氟吡菌酰胺和唑胺菌酯的重量比为1:10~10:1,优选为1:5~5:1,优选1:4~3:1。此外,经过试验验证,上述农药组合物可以作为用于治疗植物线虫病、根腐病、叶斑病和白粉病的农药组合物。
在另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农药制剂,包括农药组合物和助剂,其中农药组合物为上述任一种的农药组合物。通过将上述农药组合物与助剂混合后形成农药制剂,可以便于在作物上使用,提高农药组合物的利用效率,优选上述农药制剂为用于治疗植物线虫病、根腐病、叶斑病和白粉病的农药制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农药组合物在农药制剂中的重量含量为0.1~95%,优选为50~80%。将配制重量比例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既有利于促进农药组合物在农药制剂中的分散以利于发挥药效,提高两种活性组分的药效发挥效率,同时还能够保证有充分的活性组分以利于对作物进行杀菌。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药制剂的使用方便性,本申请的农药制剂可以采用市面上现有多种形式,比如各种液体制剂、固体制剂或胶体制剂,优选上述农药制剂选自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油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悬浮种衣剂、颗粒剂、微囊悬浮剂和微囊悬浮-悬浮剂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申请提供的农药制剂中,助剂为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其可与农药组合物加工成直接使用或兑水后使用的水性或油性悬浮液、粉末、油分散体、颗粒物等多种剂型。上述各种农药制剂均可用已知方式配制。例如将活性组分与作为助剂的溶剂混合而制备。其中上述溶剂主要为水、苯、二甲苯、甲苯、烷基苯、脂肪族烃、醇类、酯类、酮类,还有植物油。
既可作为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同时又能与农药组合物一起加工成上述制剂的助剂可以有多种,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助剂为表面活性剂和/或湿润剂。其中,表面活性剂可以为木质素磺酸、萘磺酸、苯酚磺酸、二丁基萘磺酸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铵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等。润湿剂可以为月桂醇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钠、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基醚等。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种农药组合物或上述任一种农药制剂在作为作物杀菌剂中的应用。将本申请提供的农药组合物或农药制剂应用至杀菌剂中时,可以实现活性组分间的稳定突出的协同增效作用,降低单一药剂抗药性的产生,增加药剂的使用寿命,在降低了使用成本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生物安全性。
通过上述对农药组合物和农药制剂中两种活性组分的作用点及作用原理可知,上述杀菌剂为用于治疗植物线虫病、根腐病、叶斑病和白粉病的杀菌剂,其防治效果尤为突出。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的上述杀菌剂可以作为广谱抗菌农药使用,优选上述作物选自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和绿肥牧草作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述两种活性组分的杀菌原料,该杀菌剂并不仅限于在上述作物中使用,但是在大量研究中发现,基于本申请的活性组分的作用位点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在上述范围内的作物间使用时的协同增效防治效果更为凸显,且上述作物也为种植面积较大的作物,对杀菌剂的依赖度更高。
上述杀菌剂在喷洒时,推荐配制成浓度为5~1500mg/L,优选为50~500mg/L的喷洒药剂使用。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有益效果,这些实施例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一、以下举例说明农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制剂的活性组分组合物为组分A和组分B;组分A选自氟吡菌酰胺,组分B选自唑胺菌酯,而后按照下述方式配置不同剂型,具体如下:
悬浮剂(SC)
在搅拌的球磨机中,加入已粉碎的20wt%活性组分组合物,5wt%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0.08wt%黄原胶,0.1wt%白碳黑,4.0wt%农乳0201B,4wt%乙二醇,少许消泡剂,最后用水补足至100%,制得细碎活性组分悬浮剂。用水稀释得到悬浮液,用于茎叶喷雾或土壤浇灌。
水分散粒剂(WG)
将已细碎研磨的50wt%活性组分组合物,12wt%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2wt%聚乙烯吡咯烷酮,10wt%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2.8wt%酚醛树脂,23.2wt%石膏混合,借助挤出机、喷雾塔、流化床,制成水分散性或水溶性颗粒剂。用水稀释得到分散体或溶液,用于茎叶喷雾或土壤浇灌。
可湿性粉剂(WP)
将40wt%活性组分组合物在转子-定子研磨机中研磨并加入1.8wt%月桂醇硫酸钠、10wt%白碳黑、8wt%木质素磺酸钠、6wt%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4.2wt%轻质碳酸钙,制成粉末状制剂。用水稀释得到分散体或溶液,用于茎叶喷雾或土壤浇灌。
二、测试方法及评价方法如下:
本发明组合物的协同增效作用可通过下列实例说明,但是本发明决非仅限于此。称取适量组分A和组分B化合物样品分别用丙酮溶解(丙酮量与溶液量的体积比等于或小于0.05:1),用含有0.1%(体积)的乳化剂Tween 80的水稀释,配制成所需浓度待测液,而后分别将配置好的所需浓度的组分A和组分B待测液按设定比例混合配制成组合物的待测液。利用作物喷雾机将待测液喷施于病害寄主植物上,24小时后进行病害接种。依据病害特点,将需要控温保湿培养的病害植物接种后放在气候室中培养。待对照充分发病后,通过测定作物叶面积侵染百分数进行评价,将这些百分数转化成效力。使用Abbott公式计算效力(W):
W=(1-α/β)×100
式中:
α:处理植物的真菌侵染百分数;
β:未处理(空白对照)植物的真菌侵染百分数;
效力为“0”表示处理作物的侵染水平与未处理对照作物的侵染水平相同;效力为“100”表示处理作物未受侵染。
活性化合物混合物的预期效力使用Colby公式[R.S.Colby,杂草(Weeds)15,20-22(1967)]确定并与观察到的效力比较。
Colby公式:E=x+y-xy/100
式中:
E:使用浓度分别为a和b的活性化合物A和B的混合物时的预期效力,以未处理对照的%表示;
x:使用浓度为a的活性化合物A时的效力,以未处理对照的%表示;
y:使用浓度为b的活性化合物B时的效力,以未处理对照的%表示;
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氟吡菌酰胺和唑胺菌酯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
实施例1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
小麦品种为辽春10号。于温室中培养盆栽小麦幼苗至二叶期,按下表中所述药剂浓度配制混合物浓度,使用作物喷雾机进行叶片喷雾处理,以叶片上密布液滴但不滴落为度。喷雾后的作物放置通风橱内晾干,24小时后采用抖落孢子的方法接种小麦白粉病病原菌孢子,接种后放置人工气候室(温度:昼22℃、夜18℃,相对湿度:70%)培养1d,然后移至温室。待空白对照充分发病后,采用目测法,调查每株小麦第一张叶片病菌侵染的发展程度,计算各活性化合物和本发明混合物的观察效力以及预期效力。详细结果见表1、表2。
表1
Figure BDA0001908781080000061
Figure BDA0001908781080000071
表2
Figure BDA0001908781080000072
Figure BDA0001908781080000081
注:观察到的效力与计算的效力的差值为正数说明该配比表现为增效作用,差值越大增效越明显,并且在氟吡菌酰胺和唑胺菌酯的质量比在1:4~3:1之间时差值明显大于其他比例。
实施例2防治花生叶斑病试验
花生品种为大白沙。于温室中培养盆栽花生幼苗,选择生长整齐一致、叶龄相同的花生幼苗,按下表中所述药剂浓度配制混合物浓度,使用作物喷雾机进行叶片喷雾处理,以叶片上密布液滴但不滴落为度。喷雾后放置通风橱中晾干。24小时后接种病原菌孢子悬浮液,然后放置人工气候室中保湿培养24小时(温度:昼22℃、夜18℃,相对湿度:70%)培养1d,然后移至温室。待空白对照充分发病后,采用目测法,调查叶片病菌侵染的发展程度,计算各活性化合物和本发明混合物的观察效力以及预期效力。
表3
Figure BDA0001908781080000082
Figure BDA0001908781080000091
表4
Figure BDA0001908781080000092
Figure BDA0001908781080000101
注:观察到的效力与计算的效力的差值为正数说明该配比表现为增效作用,差值越大增效越明显,并且在氟吡菌酰胺和唑胺菌酯的质量比在1:4~3:1之间时差值明显大于其他比例。
实施例3防治大豆根腐病田间小区试验
试验地点辽宁沈阳。
试验药剂及用量见表5,大豆品种为辽豆15。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个小区25平方米。播种前拌种处理,设空白对照。出苗后10天、30天各调查一次。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共取大豆植株30株,记录总株数与病株数。计算各处理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分级标准:
0级:植株茎基部和主根均无病斑;
1级:茎基部和主根上有少量病斑;
3级:茎基部和主根上病斑较多,病斑面积占茎和根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
5级:茎基部和主根上病斑多且较大,病斑面积占茎和根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三;
7级:茎基部和主根上病斑连片,形成绕茎现象,但根系并末死亡;
9级:根系坏死,植株地上部萎蔫或死亡。
药效计算方法:
Figure BDA0001908781080000111
Figure BDA0001908781080000112
田间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Figure BDA0001908781080000113
Figure BDA0001908781080000121
根据表5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使用本申请混合物10天后即可实现明显的防治效果;30天后防效均略有提高;随着混合物中唑胺菌酯比例升高防效总体有升高的趋势,并且在氟吡菌酰胺和唑胺菌酯的质量比在1:4~3:1之间时防效尤为突出。
实施例4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田间小区试验
试验地点辽宁沈阳。
试验药剂及用量见表6,大豆品种为辽豆15。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个小区25平方米。播种前拌种处理,设空白对照。出苗后30天调查。每小区随机挖取大豆植株50株,用水冲洗后,分级调查大豆胞囊数量。计算各处理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分级标准:
0级:不发病;
1级:每个单位的大豆胞囊数1~3个;
3级:每个单位的大豆胞囊数4~10个;
5级:每个单位的大豆胞囊数11~30个;
7级:每个单位的大豆胞囊数31~50个;
9级:每个单位的大豆胞囊数51个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Figure BDA0001908781080000122
Figure BDA0001908781080000123
田间试验结果见表6:
表6
供试药剂(重量配比) 有效成分(克/100千克种子) 防治效果(%)
氟吡菌酰胺 100 45.00
唑胺菌酯 200 2.30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1:20) 200 55.00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1:15) 200 56.00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1:10) 200 58.90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1:5) 200 69.80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1:4) 200 82.35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1:3) 200 85.21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1:2) 200 87.90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1:1) 200 92.00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2:1) 200 88.90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3:1) 200 87.65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4:1) 200 82.00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5:1) 200 81.85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10:1) 200 80.05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15:1) 200 79.00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20:1) 200 77.50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25:1) 200 74.35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30:1) 200 75.50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1:25) 200 52.00
氟吡菌酰胺+唑胺菌酯(1:30) 200 50.50
根据表6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使用本申请混合物30天后对大豆胞囊线虫病可以得到优异的防治效果;随着混合物中氟吡菌酰胺比例升高增效明显,并且在氟吡菌酰胺和唑胺菌酯的质量比在1:4~3:1之间时防效尤为突出。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在对各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与氟吡菌酰胺的复配药剂进行研究时,意外发现包括氟吡菌酰胺和唑胺菌酯复配的组合药剂,不仅具有作物的广适性,且通过进一步控制二者的重量比使得协同增效的作用更为突出和稳定。两种药物的复配保持了两者混合使用时无交互抗药性、可以显著降低作物对氟吡菌酰胺的抗药性的优势,同时由于唑胺菌酯价格低廉,进一步降低了药剂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农药组合物或农药制剂在作为作物杀菌剂治疗植物线虫病中的应用,所述作物选自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农药组合物包括氟吡菌酰胺和唑胺菌酯,且所述氟吡菌酰胺和所述唑胺菌酯的重量比为1:4~3:1,所述农药制剂包括所述农药组合物和助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在所述农药制剂中的重量含量为0.1~9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在所述农药制剂中的重量含量为50~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制剂选自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油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悬浮种衣剂、颗粒剂、微囊悬浮剂和微囊悬浮-悬浮剂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
CN201811543494.2A 2018-12-17 2018-12-17 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3169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43494.2A CN111316995B (zh) 2018-12-17 2018-12-17 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43494.2A CN111316995B (zh) 2018-12-17 2018-12-17 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6995A CN111316995A (zh) 2020-06-23
CN111316995B true CN111316995B (zh) 2022-05-06

Family

ID=71163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4349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316995B (zh) 2018-12-17 2018-12-17 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1699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9034A (zh) * 2005-05-26 2006-11-29 沈阳化工研究院 一种芳基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3298341A (zh) * 2010-09-22 2013-09-11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活性成分在抗线虫作物中用于防治线虫的用途
CN103518724A (zh) * 2012-07-06 2014-01-22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吡菌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4542659A (zh) * 2013-10-25 2015-04-29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噻菌胺杀菌剂的杀真菌组合物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9256A (zh) * 2012-11-28 2013-02-13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含氟吡菌胺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9034A (zh) * 2005-05-26 2006-11-29 沈阳化工研究院 一种芳基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3298341A (zh) * 2010-09-22 2013-09-11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活性成分在抗线虫作物中用于防治线虫的用途
CN103518724A (zh) * 2012-07-06 2014-01-22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吡菌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4542659A (zh) * 2013-10-25 2015-04-29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噻菌胺杀菌剂的杀真菌组合物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新杀菌剂唑胺菌酯的作用特性;曹秀凤等;《中国农药》;20100628;第49卷(第5期);第323-325,34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6995A (zh) 202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47922B1 (ko) 본질적으로 병원체 압력의 비-존재 하에서 농업 식물의 활기 및/또는 작물 수확량을 증가시키는 방법
CN105580843B (zh) 一种含有芸苔素内酯的芽孢药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57689B (zh) 一种含有芸苔素内酯的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2620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90490B (zh) 一种溴菌腈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复配的杀菌组合物
TW201517798A (zh) 殺真菌組成物及其用途
CN104839180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KR101287141B1 (ko) 식물병 방제 효과를 가지는 스트렙토마이세스 그리세우스 big105 균주 및 이의 용도
WO2015135422A1 (zh) 一种保护植物免于植物病害的方法
CN104336036B (zh)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617127B (zh) 一种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316995B (zh) 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
KR101232936B1 (ko) 식물추출물을 함유한 딸기 잿빛곰팡이병 및 흰가루병을 포함하는 식물병 동시방제제 및 방제방법
CN107318865A (zh) 克菌丹和呋吡菌胺复配的农药组合物
CN104542659A (zh) 一种含吡噻菌胺杀菌剂的杀真菌组合物和应用
CN107372548A (zh) 含有克菌丹和氟唑环菌胺的农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7279161A (zh) 一种含有灭菌丹和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12088890A (zh) 一种包含噁嗪草酮、苄嘧磺隆和五氟磺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10463709A (zh) 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09380240B (zh) 一种含有氟噻唑吡乙酮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3243379B (zh)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戊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097800B (zh) 一种丙硫菌唑与武夷菌素的杀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KR102383789B1 (ko) 옻나무 추출물 및 황기 추출물의 혼합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식물병 방제용 조성물 및 이의 용도
CN102204551A (zh) 一种多菌灵与溴菌腈复配的杀菌剂
CN106982851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