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8661A - 车辆用轮毂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轮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8661A
CN111278661A CN201880069756.8A CN201880069756A CN111278661A CN 111278661 A CN111278661 A CN 111278661A CN 201880069756 A CN201880069756 A CN 201880069756A CN 111278661 A CN111278661 A CN 111278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mber
communication hole
sub
sub air
chamber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97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神山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78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86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02Noise damping elements provided in the tyre structure or attached thereto, e.g. in the tyre interi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12Appurtenances, e.g. lining ba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02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10Reduction of
    • B60B2900/131Vib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10Reduction of
    • B60B2900/133Noi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轮毂,其阻止轮胎空气室内的水、水分等经由连通孔进入副气室内。车辆用轮毂包括:第1侧壁(25c),其设置于轮辋(11)的形成凹下部(11c)的一个立起部;以及第2侧壁(25d),其设置于轮辋(11)的形成凹下部(11c)的另一立起部,副气室部件(10)在内侧具有副气室(SC)和形成有使副气室(SC)与轮胎空气室连通的连通孔(18a)的管体(18),管体(18)分别配置在副气室部件(10)的沿着车辆用轮毂的周向的两个端部,在连通孔(18a)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之间形成有间隙(42)。

Description

车辆用轮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等的车辆用轮毂。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将在轮胎空气室内作为亥姆霍兹共振器发挥功能的副气室部件固定于凹下部的外周面的构造。
关于副气室部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构造:在谐振器主体的周向端部具备管体,该管体的周向一端侧向轮胎空气室开口,其周向另一端侧具有与副气室内连通的连通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781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副气室部件中,面向轮胎空气室的连通孔的周向一端侧的下端部(管体的下端)与轮圈面接触。因此,在轮胎空气室内结露的水、水分、爆胎修理剂的液体从与轮圈面接触的连通孔进入,存在水、水分等在副气室内残留的可能。
其结果,由于副气室部件的副气室内的容积减小,从而存在消音性能降低(由气柱共鸣引起的路面噪声的减少性能的降低)的可能。另外存在导致车轮平衡性降低的可能。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阻止轮胎空气室内的水、水分等经由连通孔进入副气室内的车辆用轮毂。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为将作为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副气室部件在轮胎空气室内安装于凹下部的外周面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纵壁,其设置于轮辋的形成所述凹下部的一个立起部;以及第2纵壁,其设置于形成所述凹下部的所述轮辋的另一立起部,所述副气室部件在内侧具有副气室和使所述副气室与所述轮胎空气室连通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配置于所述副气室部件的沿着所述车辆用轮毂的周向的一个端部,在所述连通孔与所述车辆用轮毂之间形成有间隙。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获得能够阻止轮胎空气室内的水、水分等经由连通孔进入副气室内的车辆用轮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的立体图。
图2是副气室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4是从车轮周向观察图1所示的副气室部件的周向端部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局部省略放大纵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a)是与图3对应的变形例的放大纵剖视图,(b)是与图4对应的变形例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7的(a)是其他变形例的副气室部件的局部剖切放大立体图,(b)是另一其他变形例的副气室部件的局部剖切放大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申请人提出的现有技术的变形例,是示出轮胎的胎圈部与向车轮径向的外侧位移了的管体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适当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X”表示车轮周向,“Y”表示车轮宽度方向,“Z”表示车轮径向。另外,在车轮宽度方向Y上,将其内侧记为“一侧”,将其外侧记为“另一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沿着车轮周向X具有作为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副气室部件10。顺带一提,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沿着车辆用轮毂1的车轮周向X配置有多个副气室部件10,但在图1中省略其他副气室部件10的图示,示出沿着车轮周向X配置有一个副气室部件10的状态。
车辆用轮毂1包括轮辋11和用于将该轮辋11与未图示的轮毂连结的盘部12。副气室部件10以嵌入在凹下部11c的外周面(轮圈面)11d上的方式安装。
轮辋11在分别形成于车轮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的未图示的胎圈座彼此之间具有朝向车轮径向Z(参照后述的图3)的内侧(旋转中心侧)凹陷而成的凹下部11c。
凹下部11c设置用于在将未图示的轮胎向轮辋11组装时供轮胎的未图示的胎圈部陷入。顺带一提,本实施方式的凹下部11c在车轮宽度方向Y的范围内形成为直径大致相同的圆筒形状。
图2是副气室部件的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放大纵剖视图,图4是从车轮周向观察图1所示的副气室部件的周向端部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局部省略放大纵剖视图。
如图2所示,该副气室部件10为一个方向上较长的部件,包括在内侧具有后述的副气室SC(参照图3)的中空的主体部13和一对缘部14a、14b。一对缘部14a、14b将副气室部件10卡定于凹下部11c(参照图3)。需要说明的是,在主体部13内形成的副气室SC隔着在车轮周向X的中央配置的分隔壁16(参照图1、图2)分离独立地形成为一对副气室SC、SC。
副气室部件10构成为沿其长度方向弯曲,在安装于凹下部11c(参照图1)的外周面11d时沿着车轮周向X。主体部13在其长度方向(车轮周向X)的端部具有管体18,在该管体18的内侧形成有与副气室SC连通的连通孔18a(参照图1、图2、图4)。连通孔18a使未图示的轮胎空气室与副气室SC连通。具有连通孔18a的管体18分别配置在由副气室部件10的车轮周向X的一个端部及另一端部构成的两个端部(参照图2)。另外,在两个端部配置的一对管体18、18分别配置在向车轮宽度方向Y的内侧(一侧)偏移的部位(参照图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在车轮周向X的一个端部及另一端部设置的连通孔18a、18a同样地构成,因此详细说明在一个端部配置的连通孔18a而省略在另一端部配置的连通孔18a的说明。
如图2所示,副气室部件10俯视观察呈较长的矩形体。另外,如图3所示,该副气室部件10的主体部13包括下面部25b、上面部25a及副气室SC。下面部25b由在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参照图1)侧配置的底板构成。上面部25a由与下面部25b相比配置在径向外侧并与下面部25b相对的上板构成。副气室SC形成在上面部25a与下面部25b之间。
如图4所示,在上面部25a与下面部25b之间,在沿着车轮宽度方向Y的内侧(另一侧)形成有作为第1纵壁的第1侧壁25c。另外,在沿着车轮宽度方向Y的外侧(一侧)形成有作为第2纵壁的第2侧壁25d。第1侧壁25c与第2侧壁25d在车轮宽度方向Y上相互相对配置。
如图3所示,此外,副气室部件10的主体部13在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具备连结下面部25b与上面部25a并与凹下部11c卡合的第1缘部14a及第2缘部14b。此外,副气室部件10的主体部13具备多个结合部33,该多个结合部33通过分别从上面部25a及下面部25b朝向副气室SC的内部凹陷而将上面部25a与下面部25b局部结合。
上面部25a位于以沿着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侧的方式配置的下面部25b的上方并以形成***的方式弯曲,从而形成副气室SC。
在上面部25a的构成主体部13的部分沿着车轮宽度方向Y形成有一对上侧结合部33a、33b。一对上侧结合部33a、33b由沿着车轮宽度方向Y的一侧(内侧)的上侧结合部33a和沿着车轮宽度方向Y的另一侧(外侧)的上侧结合部33b构成。该一对上侧结合部33a、33b以上面部25a朝向下面部25b侧凹陷的方式形成,俯视观察形成为圆形状。一对上侧结合部33a、33b沿着副气室部件10的长度方向(车轮周向X)在主体部13的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两列。
在下面部25b的与一对上侧结合部33a、33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一对下侧结合部34a、34b。使上侧结合部33a、33b和下侧结合部34a、34b两者配合而构成结合部33。这些下侧结合部34a、34b以下面部25b朝向上面部25a侧凹陷的方式形成,仰视观察形成为圆形状。这些下侧结合部34a、34b使其顶端部与上面部25a的上侧结合部33a、33b的顶端部成为一体,将上面部25a与下面部25b局部结合。
顺带一提,在副气室SC内相互结合的上侧结合部33a、33b和下侧结合部34a、34b能够提高副气室部件10的机械强度,并抑制副气室SC的容积变化以发挥消音功能。
如图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副气室部件10中,在主体部13的沿着车轮周向X的一个端部及另一端部,在与管体18接近的部位各形成有一对矩形状凹部60、60。各矩形状凹部60各自由同样的结构构成,俯视观察呈纵长的矩形状且从上面部25a朝向下面部25b凹陷。该矩形状凹部60具有位于车轮宽度方向Y的外侧(一侧)并沿着车轮周向X延伸的纵壁62。通过该纵壁62,从而管体18的连通孔18a的一部分在主体部13内以沿着车轮周向X伸长的方式形成。另外,在矩形状凹部60的与管体18接近的邻接部位形成有凹部64,该凹部64与前述相反地从下面部25b从朝向上面部25a凹陷形成。该凹部64分别配置在主体部13的沿着车轮周向X的一个端部及另一端部。
在主体部13的车轮周向X的端部配置的管体18的连通孔18a在管体18的车轮周向X的一端侧与副气室SC连通,在管体18的车轮周向X的另一端侧向外部(轮胎空气室)开口。在管体18的车轮周向X的顶端部形成有大致矩形状的开口部40。开口部40如图4所示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另外,在连通孔18a与车辆用轮毂1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之间形成有间隙42。
换言之,管体18的车轮周向X的端部的下端18b处于不与车辆用轮毂1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接触的状态,在管体18的下端18b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之间形成有间隙42。通过设置该间隙42,从而在管体18的连通孔18a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之间在车轮径向Z上形成有层差。需要说明的是,间隙42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0.5mm以上。
间隙42如图5所示,从沿着车轮周向X的一个端部到另一端部,在一对管体18、18及主体部13处连续形成。使间隙42从沿着车轮周向X的一个管体18连续地延伸至另一管体18,从而形成有水、水分等流通的水路44。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及图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在除了管体18及主体部13的一侧的下面部25b以外的主体部13的另一侧,主体部13的下面部25b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接触而未形成间隙42。另外,间隙42也可以仅局部形成在管体18的沿着车轮周向X具有连通孔18a的部位。由此,副气室SC内的容积减少被抑制为最小限度,能够获得与未设有间隙42的现有副气室部件相同的消音效果。
图6示出副气室部件10的变形例,图6的(a)是与图3对应的变形例的放大纵剖视图,图6的(b)是与图4对应的变形例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如图6的(a)及图6的(b)所示,在变形例的副气室部件10a中,主体部13的包含一侧及另一侧下面部25b在内的全部下面部25b及管体18的下端18b成为不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接触的状态。
即,在包含一侧及另一侧主体部13及管体18在内的全部主体部13及管体18与车辆用轮毂1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之间,在车轮宽度方向Y的范围内连续形成有间隙42。需要说明的是,间隙42从沿着车轮周向X的一个端部连续形成至另一端部,这一点与图3及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
例如,如图8所示,考虑使现有技术中的副气室部件100的管体102朝向车轮径向Z的外侧位移以确保间隙。但是,在该情况下,若使管体102的连通孔104的位置朝向车轮径向Z的外侧位移,则存在管体102的连通孔104与轮胎106的胎圈部108接近配置而与胎圈部108干涉的可能。与此相对,在变形例的副气室部件10a中,通过沿着车轮宽度方向Y使间隙量增大,从而能够抑制管体18向车轮径向Z的外侧位移的位移量,能够恰当地避免与轮胎106的胎圈部108(参照图8)的干涉。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基本上按照以上方式构成,接下来说明其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与具有连通孔18a的管体18的下端18b之间设有间隙42。由此,在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与连通孔18a之间形成车轮径向Z的层差(参照图4)。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能够阻止在轮胎空气室内结露的水、水分、爆胎修理剂的液体沿着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流动而进入连通孔18a内。
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管体18的连通孔18a配置在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轮圈面)向车轮径向Z的外侧远离的位置。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避免轮胎空气室内的水、水分等进入副气室SC内并残留。
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恰当地避免由于水等进入副气室SC内而副气室部件10的副气室SC内的容积减小,能够可靠地阻止消音性能降低(由气柱共鸣引起的路面噪声的减少性能的降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恰当地避免水、水分等残留在副气室SC内,因此能够防止因残留水分而导致车轮平衡性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42从车辆用轮毂1的沿着车轮周向X的副气室部件10的配置有连通孔18a的一个端部连续地延伸至另一端部(参照图5)。具体来说,间隙42从在副气室部件10的沿着车轮周向X的一个端部配置的一个管体18的顶端部连续延伸至在另一端部配置的另一管体18的顶端部,形成沿着车轮周向X的水路44。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水、水分等不会积存在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上的配置有具有连通孔18a的管体18的位置,而能够沿着水路44流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水路44流通的水、水分等不会积存在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上,能够在旋转的轮胎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向未图示的轮胎侧分散、飞散。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水、水分等进入副气室SC内以恰当地避免消音性能降低。
接下来,在图7中示出副气室部件的其他变形例。
图7的(a)为其他变形例的副气室部件的局部剖切放大立体图,图7的(b)为另一其他变形例的副气室部件的局部剖切放大立体图。
在图7的(a)所示的副气室部件10c中,配置有位于沿着车轮宽度方向Y的管体18与缘部14b之间并在凹下部1c的外周面11d上作为间隔件发挥功能的中间板48,这一点不同。该中间板48由沿着车轮周向X延伸的带状的板构成,通过夹设在缘部14b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之间,从而具有能够简单地形成间隙42的优点。
在图7的(b)所示的副气室部件10d中,形成有以由立设的遮蔽板50覆盖管体18的开口部40的下侧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而阻止水、水分等进入连通孔18a内的壁部,这一点不同。副气室部件10d在管体18的下端18b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之间未设有间隙42。由此,副气室部件10d与设有间隙42的情况相比,具有能够使主体部13向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的落座稳定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管体18的连通孔18a的开口部截面积会影响共鸣频率。因此,在图7的(b)所示的副气室部件10d中,需要以维持目标共鸣频率的方式设计连通孔18a的开口部截面积和遮蔽板50。为了获得期望的共鸣频率,以遮蔽板50的安装为前提,适当调整管体18的连通孔18a的开口部截面积和连通孔18a的长度。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用轮毂
10、10a~10d 副气室部件
11 轮辋
11c 凹下部
18 管体
18a 连通孔
42 间隙
44 水路
SC 副气室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车辆用轮毂,其为将作为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副气室部件在轮胎空气室内安装于凹下部的外周面的车辆用轮毂,所述车辆用轮毂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1纵壁,其设置于轮辋的形成所述凹下部的一个立起部;以及
第2纵壁,其设置于形成所述凹下部的所述轮辋的另一立起部,
所述副气室部件在内侧具有副气室和使所述副气室与所述轮胎空气室连通的连通孔,
所述连通孔配置于所述副气室部件的沿着所述车辆用轮毂的周向的一个端部,
在所述连通孔与所述车辆用轮毂之间形成有间隙,
所述间隙从所述副气室部件的配置有所述连通孔的沿着所述车辆用轮毂的周向的一个端部连续地延伸至另一端部。
2.(删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仅设置在沿着所述车辆用轮毂的周向具有所述连通孔的部分。
4.(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孔分别配置在所述副气室部件的沿着所述车辆用轮毂的周向的两个端部。
5.(追加)根据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气室部件还包括:
缘部,其卡定于所述凹下部;以及
管体,其具有所述连通孔,
在所述车辆用轮毂的沿着车轮宽度方向的所述缘部与所述管体之间,在所述凹下部的外周面上配置有中间板。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轮毂,其为将作为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副气室部件在轮胎空气室内安装于凹下部的外周面的车辆用轮毂,所述车辆用轮毂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1纵壁,其设置于轮辋的形成所述凹下部的一个立起部;以及
第2纵壁,其设置于形成所述凹下部的所述轮辋的另一立起部,
所述副气室部件在内侧具有副气室和使所述副气室与所述轮胎空气室连通的连通孔,
所述连通孔配置于所述副气室部件的沿着所述车辆用轮毂的周向的一个端部,
在所述连通孔与所述车辆用轮毂之间形成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从所述副气室部件的配置有所述连通孔的沿着所述车辆用轮毂的周向的一个端部连续地延伸至另一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仅设置在沿着所述车辆用轮毂的周向具有所述连通孔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孔分别配置在所述副气室部件的沿着所述车辆用轮毂的周向的两个端部。
CN201880069756.8A 2017-11-06 2018-10-25 车辆用轮毂 Pending CN1112786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3550 2017-11-06
JP2017213550 2017-11-06
PCT/JP2018/039583 WO2019087909A1 (ja) 2017-11-06 2018-10-25 車両用ホイ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8661A true CN111278661A (zh) 2020-06-12

Family

ID=66331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9756.8A Pending CN111278661A (zh) 2017-11-06 2018-10-25 车辆用轮毂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76862A1 (zh)
JP (1) JP6830547B2 (zh)
CN (1) CN111278661A (zh)
WO (1) WO201908790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8745A (zh) * 2020-12-01 2021-03-02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便于调节动平衡的消音轮毂
CN112428744A (zh) * 2020-12-01 2021-03-02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拼接一体式消音轮毂
CN113147273A (zh) * 2021-05-11 2021-07-2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充气轮胎噪音消声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65004B2 (ja) * 2018-09-27 2022-05-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CN114550683B (zh) * 2020-11-11 2024-05-14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吸声器单元和具有吸声装置的车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7708A (zh) * 2011-02-04 2013-10-0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用轮辋
JP2015067051A (ja) * 2013-09-27 2015-04-13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レゾネ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8651B2 (ja) * 2014-03-12 2017-10-25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レゾネータ
JP2017024503A (ja) * 2015-07-21 2017-02-02 中央精機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ホイール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7708A (zh) * 2011-02-04 2013-10-0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用轮辋
JP2015067051A (ja) * 2013-09-27 2015-04-13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レゾネー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8745A (zh) * 2020-12-01 2021-03-02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便于调节动平衡的消音轮毂
CN112428744A (zh) * 2020-12-01 2021-03-02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拼接一体式消音轮毂
CN113147273A (zh) * 2021-05-11 2021-07-2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充气轮胎噪音消声装置
CN113147273B (zh) * 2021-05-11 2022-07-12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充气轮胎噪音消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76862A1 (en) 2020-09-03
WO2019087909A1 (ja) 2019-05-09
JP6830547B2 (ja) 2021-02-17
JPWO2019087909A1 (ja) 2020-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8661A (zh) 车辆用轮毂
JP5091749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6498841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US10744824B2 (en) Pneumatic tire
JP2014196011A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US20190070894A1 (en) Vehicle wheel
US11371413B2 (en) Muffler for vehicle
CN110549789B (zh) 车辆用轮毂
JP2020006789A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US9995363B2 (en) Liquid-sealed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JP6230436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2010095113A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US11046111B2 (en) Vehicle wheel
JP2020050178A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6031425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US11472228B2 (en) Strap center fixed type resonator and wheel assembly comprising ihe same
US10850558B2 (en)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ire noise
CN213920537U (zh) 车轮共振器
JP5842892B2 (ja) 車両床下構造
JP2007326533A (ja) スポークホイール及び車両用騒音防止方法
JP5091828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CN213920536U (zh) 车轮共振器
JP6247497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CN213920538U (zh) 车轮共振器
CN213920539U (zh) 车轮共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