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1679B -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1679B
CN111261679B CN202010053361.8A CN202010053361A CN111261679B CN 111261679 B CN111261679 B CN 111261679B CN 202010053361 A CN202010053361 A CN 202010053361A CN 111261679 B CN111261679 B CN 1112616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layer
electrodes
electrode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33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1679A (zh
Inventor
何帆
董向丹
马宏伟
颜俊
仝可蒙
樊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533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616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61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167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1732 priority patent/WO2021143760A1/zh
Priority to US17/620,579 priority patent/US1181628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1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16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可以解决触控面板弯折区的触控引线周边的膜层容易发生裂纹的问题,该触控面板包括:承载面板,所述承载面板划分为弯折区和非弯折区;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引线,所述触控引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设置在所述承载面板上且相互电连接;其中,多条所述触控引线中对应于所述弯折区的部分为单层金属线,多条所述触控引线中对应于所述非弯折区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为双层金属线。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触控显示技术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具有触控显示技术且可弯曲折叠的触控显示装置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触控面板包括触控电极和触控引线,然而,由于在弯折区的触控引线为双层金属线,因而导致弯折区触控引线周边的膜层容易发生裂纹。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可以解决触控面板弯折区触控引线周边的膜层容易发生裂纹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承载面板,所述承载面板划分为弯折区和非弯折区;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引线,所述触控引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设置在所述承载面板上且相互电连接;其中,多条所述触控引线中对应于所述弯折区的部分为单层金属线,多条所述触控引线中对应于所述非弯折区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为双层金属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所述触控引线中对应于所述非弯折区的部分全部为所述双层金属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交叉设置,且相互绝缘;或者,多个触控电极呈阵列分布,每条所述触控引线与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由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间隔开的多个触控子电极以及多个连接部;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具有第一过孔;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子电极同层设置,且与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绝缘层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相邻两个所述触控子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绝缘层上的第一过孔与连接部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触控子电极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子电极均为金属网格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层金属线包括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金属线与所述连接部同层设置;和/或,所述单层金属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或与所述连接部同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二金属线位于所述绝缘层的两侧,所述绝缘层上还具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二金属线通过所述绝缘层上的第二过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区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中部或边缘。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承载面板上形成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引线,所述触控引线与所述触控电极相互电连接;其中,所述承载面板划分为弯折区和非弯折区,多条所述触控引线中对应于弯折区的部分为单层金属线,多条所述触控引线中对应于非弯折区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为双层金属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承载面板上形成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和多条所述触控引线包括:形成第一金属薄膜,将所述第一金属薄膜图案化形成第一金属图案层,所述第一金属图案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多个触控子电极以及多条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一体结构,多个所述触控子电极阵列分布;形成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具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形成第二金属薄膜,将所述第二金属薄膜图案化形成第二金属图案层,所述第二金属图案层包括:连接部和第二金属线;所述连接部用于将相邻两个所述触控子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过孔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具有交叉区域;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二金属线通过所述第二过孔连接形成所述双层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图案层或第二金属图案层还包括:所述单层金属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承载面板、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引线,承载面板划分为弯折区和非弯折区;触控引线与触控电极设置在承载面板上且相互电连接;多条触控引线中对应于弯折区的部分为单层金属线,多条触控引线中对应于非弯折区的部分中至少一部分为双层金属线。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的多条触控引线中对应于弯折区的部分为单层金属线,单层金属线的厚度较薄,不会引起单层金属引线周边的膜层厚度不均一,因此在触控面板弯折时,弯折区周边的膜层平整,从而降低了弯折区的膜层发生裂纹的风险。在此基础上,由于多条触控引线中对应于非弯折区的部分中至少一部分为双层金属线,双层金属引线的两条金属线之间并联,即增加了触控引线的横截面积,因而非弯折区的双层金属线可以降低触控引线的阻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6和图7在HH’向的剖面图;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6和图7在AA’向的剖面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6和图7在BB’向的剖面图;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6和图7在BB’向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0在CC’向的剖面图;
图1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0在CC’向的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弯折区在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弯折区在边缘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4在DD’向的剖面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4的F部分的局部区域放大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4的N部分的局部区域放大图;
图18a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7在EE’向的剖面图;
图18b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7在II’向的剖面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4的M部分的局部区域放大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9在JJ’向的剖面图;
图21a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4在GG’向的剖面图;
图21b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4在GG’向的剖面图;
图21c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4在GG’向的剖面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P-亚像素;A1-显示区;A2-周边区;A3-弯折区;A4-非弯折区;A41-邻接区;1-壳体;2-盖板;3-显示面板;4-电路板;5-触控层;10-承载面板;11-触控电极;12-触控引线;13-绝缘层;31-阵列基板;32-对盒基板;33-液晶层;34-上偏光片;35-下偏光片;36-显示用基板;37-封装层;38-缓冲层;39-保护层;100-触控面板;111-第一触控电极;112-第二触控电极;112a-触控子电极;112b-连接部;121-第一金属线;122-第二金属线;310-第一衬底;311-薄膜晶体管;312-像素电极;313-公共电极;314-第一绝缘层;315第二绝缘层;320-第二衬底;321-彩色滤光层;322-黑矩阵图案;360-第三衬底;361-阳极;362-发光功能层;363-阴极;364-像素界定层;365-平坦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对于触控显示装置的类型不进行限定,可以是液晶触控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也可以是电致发光触控显示装置。在触控显示装置为电致发光触控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电致发光触控显示装置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触控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或量子点电致发光触控显示装置(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可以为显示器、电视、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相框等具有任何触控和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如图1和图2所示,触控显示装置的主要结构包括壳体1、盖板2、显示面板3、电路板4以及触控层5等。在触控显示装置为液晶触控显示装置的情况下,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组件。附图1和图2中未示意出背光组件。
其中,壳体1的纵截面呈U型,显示面板3、电路板4以及其它配件均设置于壳体1内,电路板4设置于显示面板3的下方,盖板2设置于显示面板3远离电路板4的一侧。在触控显示装置为液晶触控显示装置,液晶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背光组件的情况下,背光组件设置于显示面板3和电路板4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层5设置在显示面板3的出光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层5设置在盖板2上且靠近显示面板3一侧的表面。在此基础上,如图1所示,触控层5和显示面板3共同构成触控面板100,或者,如图2所示,触控层5和盖板2共同构成触控面板100。
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3包括显示区A1和位于显示区A1至少一侧的周边区A2,附图3以周边区A2包围显示区A1为例进行示意。显示区A1包括多个亚像素P。周边区A2用于布线,此外,也可以将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于周边区A2。
在触控显示装置为液晶触控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显示面板3为液晶显示面板。如图4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的主要结构包括阵列基板31、对盒基板32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31和对盒基板32之间的液晶层33。
阵列基板31的每个亚像素均设置有位于第一衬底310上的薄膜晶体管311和像素电极312。薄膜晶体管311包括有源层、源极、漏极、栅极及栅绝缘层,源极和漏极分别与有源层接触,像素电极312与薄膜晶体管311的漏极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阵列基板3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衬底310上的公共电极313。像素电极312和公共电极313可以设置在同一层,在此情况下,像素电极312和公共电极313均为包括多个条状子电极的梳齿结构。像素电极312和公共电极313也可以设置在不同层,在此情况下,如图3所示,像素电极312和公共电极313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314。在公共电极313设置在薄膜晶体管311和像素电极312之间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公共电极313与薄膜晶体管31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层31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盒基板32包括公共电极313。如图3所示,阵列基板31还包括设置在薄膜晶体管311和像素电极312远离第一衬底310一侧的平坦层316。
如图4所示,对盒基板32包括设置在第二衬底320上的彩色滤光层321,在此情况下,对盒基板32也可以称为彩膜基板(Color filter,简称CF)。其中,彩色滤光层321至少包括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分别与阵列基板31上的亚像素一一正对。对盒基板32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衬底320上的黑矩阵图案322,黑矩阵图案322用于将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间隔开。
如图4所示,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对盒基板32远离液晶层33一侧的上偏光片34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31远离液晶层33一侧的下偏光片35。
在触控显示装置为电致发光触控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显示面板3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如图5所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主要结构包括显示用基板36和用于封装显示用基板36的封装层37。此处,封装层37可以为封装薄膜,也可以为封装基板。
如图5所示,上述的显示用基板36的每个亚像素011包括设置在第三衬底360上的发光器件和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311。发光器件包括阳极361、发光功能层362以及阴极363,阳极361和多个薄膜晶体管311中作为驱动晶体管的薄膜晶体管311的漏极电连接。显示用基板36还包括像素界定层364,像素界定层364包括多个开口区,一个发光器件设置在一个开口区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功能层362包括发光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功能层362除包括发光层外,还包括电子传输层(election transportinglayer,简称ETL)、电子注入层(election injection layer,简称EIL)、空穴传输层(holetransporting layer,简称HTL)以及空穴注入层(hole injection layer,简称HIL)中的一层或多层。
如图5所示,显示用基板36还包括设置在驱动电路和阳极361之间的平坦层365。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100,可以应用于上述的触控显示装置中。如图6、图7和图10所示,该触控面板100包括承载面板10、多个触控电极11和多条触控引线12,承载面板10划分为弯折区A3和非弯折区A4;触控引线12与触控电极11设置在承载面板10上且相互电连接;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弯折区A3的部分为单层金属线,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部分中至少一部分为双层金属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样的,“多条”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
此处,触控层5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1和多条触控引线12。在触控层5和显示面板3共同构成触控面板100的情况下,显示面板3为承载面板10,即,多个触控电极11和多条触控引线12设置在显示面板3的出光层;在触控层5和盖板2共同构成触控面板100的情况下,盖板2为承载面板10,即,多个触控电极11和多条触控引线12设置在盖板2靠近显示面板3的一侧的表面。
此外,在多个触控电极11和多条触控引线12设置在显示面板3的出光侧,或者设置在盖板2靠近显示面板2一侧的表面时,多个触控电极11和多条触控引线12的周边还设置有其它膜层,这些膜层例如可以是防止多个触控电极11和多条触控引线12被外界环境侵蚀的保护层,也可以是显示面板3中靠近多个触控电极11和多条触控引线12的膜层。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面板100可以划分为触控区和走线区,在此基础上,触控区与显示区A1对应,走线区与周边区A2对应。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多个触控电极11位于触控区,多条触控引线12可以位于触控区;也可以位于走线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多个触控电极11仅位于触控区,多条触控引线12仅位于走线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区A3位于触控面板100的中部或边缘。
参考图6和图7可知,示例的,弯折区A3位于触控面板100的中部。附图8a和8b为图6和图7在AA’向的剖面图,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弯折区A3的部分为单层金属线,单层金属线的结构如图8a所示;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部分为双层金属线,双层金属线的结构如图8b所示。在此基础上,图9a和图9b为图6和图7在BB’向的剖面图,图9a和图9b示出了多条触控引线12中的每条触控引线12对应于弯折区A3的单层金属线与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双层金属线之间过渡的区域。此外,参考图9a,多条触控引线12中的每条触控引线12对应于弯折区A3的单层金属线与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双层金属线中的下面的一层金属线同层设置;参考图9b,多条触控引线12中的每条触控引线12对应于弯折区A3的单层金属线与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双层金属线中的上面的一层金属线同层设置。
参考图10可知,示例的,弯折区A3位于触控面板100的边缘。附图8a和8b为图10在AA’向的剖面图,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弯折区A3的部分为单层金属线,单层金属线的结构如图8a所示;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部分为双层金属线,双层金属线的结构如图8b所示。在此基础上,图11a和11b为图10在BB’向的剖面图,图11a和11b示出了多条触控引线12中的每条触控引线12对应于弯折区A3的单层金属线与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双层金属线之间的过渡的区域。此外,参考图11a,多条触控引线12中的每条触控引线12对应于弯折区A3的单层金属线与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双层金属线中的上面的一层金属线同层设置;参考图11b,多条触控引线12中的每条触控引线12对应于弯折区A3的单层金属线与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双层金属线中的下面的一层金属线同层设置。
此处,本发明中的“上”和“下”仅是参考附图9a、图9b、11a和图11b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不作为限定语。
需要说明的是,图6、图7、图9a以及图9b中,触控电极11与触控引线12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如图6和图7所示,触控引线12通过绝缘层上的过孔与触控电极11电连接。附图6、图7、图9a以及图9b中未示意出绝缘层。
将上述的触控面板100应用于某些实际场景中时,示例的,如图12所示,弯折区A3位于触控面板100的中部,此时,参考图6和图7可知,弯折区A3的多条触控引线12包括触控区的触控引线12,在此情况下,位于触控面板100中部的触控引线12中,对应弯折区A3的触控引线12为单层金属线,对应非弯折区A4的至少一部分触控引线12为双层金属线。在此情况下,参考图12,非弯折区A4还包括靠近弯折区A3的部分区域,即,非弯折区A4中的邻接区A41,非弯折区A4中其他区域记为A42。邻接区A41的触控引线12可以和弯折区A3的触控引线12一样,均为单层金属线,此时,区域A42中的触控引线12为双层金属线。当然,邻接区A41的触控引线12也可以和区域A42的触控引线12一样,均为双层金属线;此时,弯折区A3的触控引线12为单层金属线。
示例的,如图13所示,弯折区A3位于触控面板100的边缘,参考图10可知,弯折区A3的触控引线12包括走线区的触控引线12,在此情况下,位于触控面板100边缘的触控引线12中,对应弯折区A3的触控引线12为单层金属线,对应非弯折区A4的至少一部分触控引线12为双层金属线。在此情况下,参考图13,非弯折区A4还包括靠近弯折区A3的部分区域,即,非弯折区A4中的邻接区A41,非弯折区A4中其他区域记为A42。邻接区A41的触控引线12可以和弯折区A3的触控引线12一样,均为单层金属线,此时,区域A42中的触控引线12为双层金属线。当然,邻接区A41的触控引线12也可以和区域A42的触控引线12一样,均为双层金属线;此时,弯折区A3的触控引线12为单层金属线。
此处,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部分中至少一部分为双层金属线,可以是多条触控线12中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部分中的一部分为双层金属线;也可以是多条触控线12中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部分中的全部为双层金属线。
相关技术提供的触控面板100,包括承载面板10、多个触控电极11和多条触控引线12,承载面板10划分为弯折区A3和非弯折区A4,触控电极11和触控引线12设置在承载面板10上且相互电连接;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弯折区A3和非弯折区A4的部分均为双层金属线。由于相关技术提供的触控面板100中的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弯折区A3和非弯折区A4的部分均为双层金属线,双层金属线的厚度较厚,因而会使得触控引线12周边的膜层不平整,因此,在触控面板100弯折时,会导致弯折区A3的触控引线12周边的膜层容易发生裂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100,该触控面板100包括承载面板10、多个触控电极11和多条触控引线12,承载面板10划分为弯折区A3和非弯折区A4;触控引线12与触控电极11设置在承载面板10上且相互电连接;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弯折区A3的部分为单层金属线,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部分中至少一部分为双层金属线。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100中的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弯折区A3的部分为单层金属线,单层金属线的厚度较薄,不会引起单层金属引线周边的膜层厚度不均一,因此在触控面板100弯折时,弯折区A3周边的膜层平整,从而降低了弯折区A3的膜层发生裂纹的风险。在此基础上,由于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部分中至少一部分为双层金属线,双层金属引线的两条金属线之间并联,即增加了触控引线12的横截面积,因而非弯折区A4的双层金属线可以降低触控引线12的阻抗。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部分全部为双层金属线。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部分全部为双层金属线,因此在降低位于弯折区A3的单层金属线周边的膜层发生裂纹风险的同时,能够更好的降低触控引线12的阻抗。
如图6、图7、图10和图14所示,多个触控电极11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11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12;第一触控电极111和第二触控电极112交叉设置,且相互绝缘;或者,多个触控电极11呈阵列分布,每条触控引线12与一个触控电极11连接。
对于第一触控电极111、第二触控电极112的形状、数量不作限定,每个第一触控电极111和每个第二触控电极112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形状、数量,只要能够实现通过检测电容确定触摸点的位置即可。
示例的,如图10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11和第二触控电极112均为条状,在此情况下,第一触控电极111和第二触控电极112之间具有交叉区域,即第一触控电极111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具有一定的重合面积。由于第一触控电极111和第二触控电极112之间相互绝缘,因此,在第一触控电极111和第二触控电极112交叉的区域会形成一个电容,当导体(例如手指)触摸到交叉区域时,会改变该区域的原有电容;通过检测电容变化,从而获得触摸点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11中,如图6所示,每条触控引线12连接一个触控电极11,且延伸至与驱动电路电连接。或者,如图7所示,每条触控引线12连接一个触控电极11,且沿触控面板100触控区的最顶端延伸至与驱动电路电连接。在此情况下,每个触控电极11均与接地端(GND)连接,使得每个触控电极11与接地端有一个原电容,当导体(例如手指)触摸到触控面板100触控电极11的区域时,会改变该区域的原有电容;通过检测电容变化,从而获得触摸点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11为一体结构,第二触控电极112包括由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11间隔开的多个触控子电极112a以及多个连接部112b,触控面板100还包括绝缘层13,绝缘层13上具有第一过孔,其中,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同层设置,且与连接部112b位于绝缘层13的两侧。
参考图5可知,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设置在远离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一侧,连接部112b设置在靠近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一侧(附图5中未示意出),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与连接部112b之间具有绝缘层13,以及用于保护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的保护层39。
为了防止在形成触控电极11时,导致封装层37被损伤划坏,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3还包括设置在封装层37上的缓冲层38。
此处,第一触控电极111可以为Tx(Transmit,触控发射电极),第二触控电极112可以为Rx(Receive,触控接收电极),或者,第一触控电极111可以为Rx,第二触控电极112可以为Tx,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此基础上,在第一触控电极111为触控发射电极Tx,第二触控电极112为触控接收电极Rx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触控发射电极Tx为一体结构,触控接收电极Rx包括由多个触控发射电极Tx间隔开的多个触控子电极112a以及多个连接部112b。在第一触控电极111为触控接收电极Rx,第二触控电极112为触控发射电极Tx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触控接收电极Rx为一体结构,触控发射电极Tx包括由多个触控接收电极Rx间隔开的多个触控子电极112a以及多个连接部112b。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触控电极111为一体结构是指每个第一触控电极111的各个部分均位于同一层,且直接连接在一起。
此外,“同层设置”指的是采用同一成膜工艺形成特定图形的膜层,然后利用同一掩模板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层结构。根据特定图形的不同,同一构图工艺可能包括多次曝光、显影或刻蚀工艺,而形成的层结构中的特定图像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这些特定图形还可能处于不同的高度或具有不同的厚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111为一体结构,且所有的触控子电极112a和所有的第一触控电极111同层设置,因此,每个触控子电极112a中由第一触控电极111间隔开的相邻的两个触控子电极112a之间由连接部112b通过绝缘层13上的第一过孔连接在一起,即每个连接部112b均与一个第一触控电极111交叉设置,来实现每个第二触控电极112中各个触控子电极13之间的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附图15为图14在DD’向的剖面图。第二触控电极112中相邻两个触控子电极112a之间通过绝缘层上的第一过孔与连接部112b电连接。
由于被第一触控电极111间隔开的相邻两个触控子电极112a之间通过绝缘层13上的第一过孔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连接部112b之间具有重叠区域,且由于第一触控电极111与连接部112b相互绝缘,因此,在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连接部112b交叉的区域会形成一个电容,当导体(例如手指)触摸到交叉区域时,会改变该区域的原有电容;通过检测电容变化,从而获得触摸点的位置。
此处,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同层设置,且与连接部112b位于绝缘层13的两侧,可以是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设置在绝缘层13上且靠近承载面板10的一侧,连接部112b设置在绝缘层13上且远离承载面板10的一侧;也可以是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设置在绝缘层13上且远离承载面板10的一侧,连接部112b设置在绝缘层13上且靠近承载面板10的一侧。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对于绝缘层13的设置方式不作限定。绝缘层13可以设置为一整层也可以包括多个数量的绝缘层13。在绝缘层13包括多个数量的情况下,绝缘层13仅设置在第一触控电极111与连接部112b交叉的区域。在绝缘层13为一整层的情况下,示例的,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在绝缘层13上的正投影在绝缘层13的边界以内,即绝缘层13仅设置在触控面板100的触控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6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均为金属网格(Metal Mesh)结构。
此处,附图16为图14中的F部分的放大图。
在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为金属网格结构时,对于金属网格的金属材料不进行限定。该金属材料可以为金属单质或金属合金等,示例的,金属材料可以为Ag(银)、Cu(铜)、Al(铝)、或AlNb(铝铌合金)合金中的一种,还可以为多个(至少两个)金属子层层叠设置的金属层,例如包括三个金属子层,位于中间的金属子层的材料为Al(铝),位于中间层的相对两侧的金属子层的材料为Ti(钛),这种结构可记为Ti/Al/Ti。当触控引线12为单层金属线时,该单层金属线可以包括多个金属子层,例如,可以与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同层设置,也可以与连接部112b同层设置,为Ti/Al/Ti结构;当触控引线为双层金属线时,双层金属线中的其中一层可以与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同层设置,为Ti/Al/Ti结构,另一层可以与连接部112b同层设置,也为Ti/Al/Ti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为金属网格结构,因此,一方面可以使得整个触控面板100的透光性较好,另一方面,相比于ITO等透明导电材料,由于金属材料的导电率通常较小,可以使得金属材料制成的每个第一触控电极111和第二触控电极112的整体导通性更好。
应当理解到,由于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3同层设置,因此,参考图14和图16,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之间断开。
此外,对于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为金属网格结构的形状不进行限定。示例的,如图14所示,每个第一触控电极111中,除最两端的部分外,其余第一触控电极111的部分由多个菱形构成,且相邻两个菱形的端部直接连接在一起;每个触控子电极112a中,除最两端的触控子电极112a,其余触控子电极112a的形状均为菱形。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第一触控电极111的最两端的部分为第一触控电极111延伸方向的两端,且位于触控区的边缘,同样的,最两端的触控子电极112a为第二触控电极112延伸方向的两端,且位于触控区的边缘。
在此基础上,由于除最两端的第一触控电极111的其余部分由多个菱形直接连接构成,除最两端的触控子电极112a,其余触控子电极112a的形状均为菱形,因此,最两端的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的形状可以设置为等腰三角形,且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朝向触控面板100的触控区的边缘,以使得触控区的边缘也设置有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这样一来,可以保证触控区的边缘无触控盲区。
在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部分为双层金属线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图17为图14中的N部分区域放大示意图。双层金属线包括第一金属线121和第二金属线12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线121与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同层设置,第二金属线122与连接部112b同层设置。
在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弯折区A3的部分为单层金属线的情况下,如图19所示,图19为图14中M部分区域放大示意图。单层金属线可以为第一金属线121或第二金属线122。图19以单层金属线为第二金属线122为例进行示意。在此基础上,单层金属线可以与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同层设置,也可以与连接部112b同层设置。参考图20可知,图20为图19在JJ’向的剖面图,单层金属线与连接部112b同层设置,即单层金属线设置在绝缘层13远离承载面板10的一侧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a和图18b所示,图18a为图17在EE’向的剖面图,图18b为图17在II’向的剖面图,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在绝缘层13上的正投影在绝缘层13的边界以内,即绝缘层13还设置在触控面板100的走线区。在此情况下,第一金属线121和第二金属线122位于绝缘层13的两侧,绝缘层13上具有第二过孔,第一金属线121和第二金属线122通过绝缘层13上的第二过孔连接,图18b示出了绝缘层13上没有过孔时,第一金属线121和第二金属线122位于绝缘层13的两侧。在绝缘层13还设置在触控面板100的走线区的情况下,图21a和图21b为图14在GG’向的剖面图,图21a和图21b示出了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弯折区A3的单层金属线与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双层金属线之间的过渡区域。此外,参考图21a,多条触控引线12中的每条触控引线12对应于弯折区A3的单层金属线与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双层金属线中的第二金属线122同层设置;参考图21b,多条触控引线12中的每条触控引线12对应于弯折区A3的单层金属线与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双层金属线中的第一金属线121同层设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11和触控子电极112a在绝缘层13上的正投影在绝缘层13的边界以外,即绝缘层13仅设置在触控面板100的触控区,在此情况下,如图21c所示,图21c为图14在GG’向的剖面图,位于走线区的触控引线12的第一金属线121和第二金属线122直接贴附在一起,即第一金属走线121和第二金属走线122之间没有绝缘层13。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100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的触控面板100。
触控面板100的制备方法包括:
S10、在承载面板10上形成多个触控电极11和多条触控引线12;触控引线12与触控电极11电连接;
其中,承载面板10划分为弯折区A3和非弯折区A4,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弯折区A3的部分为单层金属线,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非弯折区A4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为双层金属线。
应当理解到,形成的多个触控电极11为金属网格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的制备方法与上述触控面板100具有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具体可参考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上述步骤S10包括:
S100、形成第一金属薄膜,将第一金属薄膜图案化形成第一金属图案层,第一金属图案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11、多个触控子电极112a以及多条第一金属线121,第一触控电极111为一体结构,多个触控子电极112a阵列分布。
此处,对第一金属薄膜图案化是指对第一金属薄膜进行掩模、曝光、显影以及刻蚀。
应当理解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11、多个触控子电极112a以及多条第一金属线121同层设置。
S101、形成绝缘层13;绝缘层13上具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
S102、形成第二金属薄膜,将第二金属薄膜图案化形成第二金属图案层,第二金属图案层包括连接部112b和第二金属线122,连接部112b用于将相邻两个触控子电极112a通过第一过孔连接,连接部与第一触控电极111具有交叉区域;第一金属线121和第二金属线122通过第二过孔连接形成双层金属线;第一金属图案层或第二金属图案层还包括:单层金属线。
此处,对第二金属薄膜图案化是指对第二金属薄膜进行掩模、曝光、显影以及刻蚀。
此外,第一过孔用于将连接部112b和相邻两个触控子电极112a电连接,第二过孔用于将第一金属线121和第二金属线122连接。
应当理解到,连接部112b和第二金属线122同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多条触控引线12中对应于弯折区A3的部分为单层金属线的情况下,单层金属线可以与第一金属图案层同时形成,也可以与第二金属图案层同时形成。
此外,对于形成第一触控电极111、触控子电极112a以及第一金属线121与形成连接部112b和第二金属线122的先后顺序不进行限定。可以是先对第一金属薄膜图案化以形成第一触控电极111、触控子电极112a以及第一金属线121,然后再对第二金属薄膜图案化以形成连接部112b和第二金属线122;也可以是先对第二金属薄膜图案化以形成连接部112b和第二金属线122,然后再对第一金属薄膜图案化以形成第一触控电极111、触控子电极112a以及第一金属线121。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当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触控电极111、触控子电极112a、连接部112b、第一金属线121以及第二金属线122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具体可参考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面板,所述承载面板划分为弯折区和非弯折区;
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引线,所述触控引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设置在所述承载面板上且相互电连接;
其中,多条所述触控引线中对应于所述弯折区的部分为单层金属线,多条所述触控引线中对应于所述非弯折区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为双层金属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触控引线中对应于所述非弯折区的部分全部为所述双层金属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交叉设置,且相互绝缘;
或者,
多个触控电极呈阵列分布,每条所述触控引线与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由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间隔开的多个触控子电极以及多个连接部;
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具有第一过孔;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子电极同层设置,且与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绝缘层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相邻两个所述触控子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绝缘层上的第一过孔与连接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子电极均为金属网格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金属线包括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金属线与所述连接部同层设置;
和/或,
所述单层金属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或与所述连接部同层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二金属线位于所述绝缘层的两侧,所述绝缘层上还具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二金属线通过所述绝缘层上的第二过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中部或边缘。
10.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11.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承载面板上形成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引线,所述触控引线与所述触控电极相互电连接;
其中,所述承载面板划分为弯折区和非弯折区,多条所述触控引线中对应于弯折区的部分为单层金属线,多条所述触控引线中对应于非弯折区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为双层金属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载面板上形成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和多条所述触控引线包括:
形成第一金属薄膜,将所述第一金属薄膜图案化形成第一金属图案层,所述第一金属图案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多个触控子电极以及多条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一体结构,多个所述触控子电极阵列分布;
形成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具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
形成第二金属薄膜,将所述第二金属薄膜图案化形成第二金属图案层,所述第二金属图案层包括:连接部和第二金属线;所述连接部用于将相邻两个所述触控子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过孔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具有交叉区域;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二金属线通过所述第二过孔连接形成所述双层金属线;
所述第一金属图案层或第二金属图案层还包括:所述单层金属线。
CN202010053361.8A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2616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3361.8A CN111261679B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PCT/CN2021/071732 WO2021143760A1 (zh) 2020-01-17 2021-01-14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17/620,579 US11816284B2 (en) 2020-01-17 2021-01-14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e,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3361.8A CN111261679B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1679A CN111261679A (zh) 2020-06-09
CN111261679B true CN111261679B (zh) 2022-05-13

Family

ID=70945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3361.8A Active CN111261679B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16284B2 (zh)
CN (1) CN111261679B (zh)
WO (1) WO20211437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1679B (zh) * 2020-01-17 2022-05-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1754878B (zh) * 2020-07-06 2022-04-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02699B (zh) * 2020-08-05 2023-04-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286395A (zh) * 2020-10-30 2021-0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屏幕及电子设备
WO2022160209A1 (zh) * 2021-01-28 2022-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和掩膜版
CN113611214B (zh) * 2021-08-04 2023-07-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柔性显示装置和贴合方法
WO2023023888A1 (zh) * 2021-08-23 2023-03-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显示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86045B (zh) * 2021-11-10 2023-11-1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KR20230087177A (ko) * 2021-12-09 2023-06-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3220925A1 (zh) * 2022-05-17 2023-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43916B1 (ko) * 2015-09-21 2023-06-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전자 장치
TWI740908B (zh) * 2016-03-11 2021-10-01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顯示設備
KR102586046B1 (ko) * 2016-03-31 2023-10-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6168216B2 (ja) * 2016-08-22 2017-07-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付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KR102583831B1 (ko) * 2016-11-25 2023-09-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CN107422931B (zh) * 2017-06-23 2020-11-0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427667B1 (ko) * 2017-09-26 2022-08-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380755B1 (ko) * 2017-10-25 2022-03-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518021A (zh) * 2019-09-10 2019-11-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1261679B (zh) * 2020-01-17 2022-05-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2151588B (zh) * 2020-09-27 2024-07-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52920A1 (en) 2023-05-18
WO2021143760A1 (zh) 2021-07-22
US11816284B2 (en) 2023-11-14
CN111261679A (zh) 202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61679B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EP3680759B1 (en) Touch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panel
US20210141304A1 (en) Mask strips, array substrates and display screens
US11387261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29315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307724B2 (en) Touch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308822B (zh) 触摸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11340745B2 (en) Touch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KR20120042438A (ko) 터치인식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CN109859649B (zh)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8509081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4556277B (zh)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3206139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2997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83811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11354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触控装置
CN11412202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010944A1 (zh)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CN216956916U (zh) 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6830070A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390188B2 (en) Light emitting unit of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capable of increasing aperture 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1964449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13625B2 (en) Transparent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220238627A1 (en) Display device
EP396171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