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34740A - 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 - Google Patents

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34740A
CN111234740A CN202010178497.1A CN202010178497A CN111234740A CN 111234740 A CN111234740 A CN 111234740A CN 202010178497 A CN202010178497 A CN 202010178497A CN 111234740 A CN111234740 A CN 111234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phase change
weight
change materia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84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立强
张秋兵
杨小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wa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iwa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iwa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iwa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784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347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34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47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4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8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63/00Adhesives based on epoxy resin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75/00Adhesive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83/00Adhesive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83/04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5/00Heat-transfer, heat-exchange or heat-storage materials, e.g. refrigerants;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or cold by chemical reactions other than by combustion
    • C09K5/02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 C09K5/06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the change of state being from liquid to solid or vice versa
    • C09K5/063Materials absorbing or liberating heat during crystallisation; Heat storage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包括:第一混合组分:树脂和第二相变物质;第二混合组分:树脂固化剂和第二相变物质;第一吸附载体、第二吸附载体和相变粉体混合后得到,所述第二相变物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灌封材料有效地对相变物质溢出的相变粉体进行再次吸附,并且增加了灌封材料的流动性,使得灌封材料在填充相应容器时,提高灌封材料的填充密度。

Description

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
背景技术
电子灌封胶在未固化前属于液体状,具有流动性,胶液黏度根据产品的材质、性能、生产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灌封胶完全固化后才能实现它的使用价值,固化后可以起到防水防潮、防尘、绝缘、导热、保密、防腐蚀、耐温、防震的作用。
为了提高电子灌封胶的性能,会在灌封材料中加入相变粉体。而在实际应用中,首次吸附相变粉体后的相变物质会出现相变粉体溢出的情况,导致灌封材料“漏油”的现象,影响灌封材料的品质;另一方面,相变粉体溢出降低了产品的储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经过二次吸附处理的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灌封胶的相变粉体溢出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包括:
第一混合组分:树脂和第二相变物质;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中有5至60份所述树脂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中有40至90份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存在;
第二混合组分:树脂固化剂和第二相变物质;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混合组分中有5至60份所述树脂固化剂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混合组分中有40至90份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存在;
第一吸附载体、第二吸附载体和相变粉体混合后得到,所述第二相变物质;
所述第一吸附载体为石墨、气凝胶或胶囊;
所述第二吸附载体为金属氧化物或硅酸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吸附载体和所述相变粉体混合后得到,第一相变物质;
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5至20份所述第一吸附载体存在;
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80至95份所述相变粉体存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吸附载体和所述第一相变物质混合后得到,所述第二相变物质;
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相变物质中有1至10份所述第二吸附载体存在;
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相变物质中有90至99份所述第一相变物质存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氧化物包括以下材料的至少一种:
氧化铝、氮化铝、氧化镁、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氧化铜和氧化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硅酸盐包括以下材料的至少一种:
硅酸钙、硅酸钠、硅酸盐水泥、硅酸铝和碳酸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树脂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和硅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混合组分还包括:催化剂;
所述催化剂为铂金催化剂、锡化合物催化剂、钛化合物催化剂和胺类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所述吸附载体为石墨,则所述石墨为蠕虫状膨胀石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99至99.5份所述相变粉体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0.5至1份所述蠕虫状膨胀石墨存在;
所述蠕虫状膨胀石墨的膨胀率为100-600ml/g,粒度为100-200目,膨胀倍数为200-600倍,堆积密度为0.2~0.5g/cm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所述吸附载体为气凝胶,则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50至90份所述相变粉体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10至50份所述气凝胶存在;
所述气凝胶的比表面积为100-300㎡/g,粒径为5-60n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相变粉体选自以下材料的至少一种:烷烃蜡、石蜡、脂肪酸、PE蜡和PP蜡;
所述烷烃蜡的烷烃碳原子数介于10-60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具备了优异的吸热和控温性能,可以有效地将电子灌封胶内电子设备控制在合适的温度内,不会发生过热的情况;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还包括有第二吸附载体,有效地对相变物质溢出的相变粉体进行再次吸附,并且增加了灌封材料的流动性,使得灌封材料在填充相应容器时,提高灌封材料的填充密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硅酸盐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第一混合组分:树脂和第二相变物质;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中有5至60份所述树脂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中有40至90份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存在;
示例性的,所述树脂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和硅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还包括: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铂金催化剂、锡化合物催化剂、钛化合物催化剂和胺类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第二混合组分:树脂固化剂和第二相变物质;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混合组分中有5至60份所述树脂固化剂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混合组分中有40至90份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存在;
具体的,所述树脂固化剂包括:环氧树脂固化剂、聚氨酯固化剂、丙烯酸固化剂。
第一吸附载体、第二吸附载体和相变粉体混合后得到,所述第二相变物质;
所述第一吸附载体为石墨、气凝胶或胶囊;
所述第二吸附载体为金属氧化物或硅酸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相变粉体的再次吸附得到的物质(即,非首次吸附相变粉体得到的物质),都称为第二相变物质。
所述第一吸附载体和所述相变粉体混合后得到,第一相变物质(即首次吸附相变粉体后得到的物质);
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5至20份所述第一吸附载体存在;
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80至95份所述相变粉体存在。
所述第二吸附载体和所述第一相变物质混合后得到,所述第二相变物质;
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相变物质中有1至10份所述第二吸附载体存在;
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相变物质中有90至99份所述第一相变物质存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是在第一吸附载体首次吸附相变粉体之后,经过二次吸附处理得到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二次吸附处理可以理解为“再次吸附处理”,即可以为第二次吸附,也可以为第三或第四次吸附,此处具体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相变物质可以是直接获取到的成品,也可以是厂家自身制备的材料,此处具体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具备了优异的吸热和控温性能,可以有效地将电子灌封胶内电子设备控制在合适的温度内,不会发生过热的情况;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还包括有第二吸附载体,有效地对相变物质溢出的相变粉体进行再次吸附,并且增加了灌封材料的流动性,使得灌封材料在填充相应容器时,提高灌封材料的填充密度。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要概念和不同材料所适配的功能场景进行描述,包括:
关于吸附载体
在实际对相变粉体的使用中,相变粉体从固态转变为液体后,有可能会在灌封材料中渗漏出来,因此,需要通过吸附载体将相变粉体进行吸附包裹,防止相变粉体的溢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了至少两种吸附载体,分别为第一吸附载体和第二吸附载体。其中,第一吸附载体为首次吸附时使用的,粉体吸附能力较强的物质,如蠕虫状膨胀石墨、气凝胶或胶囊。第二吸附载体为二次吸附时使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较重的物质,如金属氧化物或硅酸盐。其中,金属氧化物可以包括以下材料的至少一种:氧化铝、氮化铝、氧化镁、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氧化铜和氧化硅。硅酸盐可以包括以下材料的至少一种:硅酸钙、硅酸钠、硅酸盐水泥、硅酸铝和碳酸钙。
关于第二吸附载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二吸附载体的物质选用,除了需要考虑相变粉体的吸附能力,也需要考虑吸附载体的物质重量。因为在实际应用中,灌封材料要填充在特定的容器内,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相变物质不仅存在相变粉体溢出的问题,还存储在容器内单位体积的填充密度不高的问题,主要因为第一相变物质为轻质流体材质(如牙膏),在容器内灌封时,黏稠且轻质的特性使其无法有效地填满容器内部,导致在容器中单位体积的热焓值不高。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吸附载体选用了金属氧化物或硅酸盐这些质量较重的物质,增加了灌封材料的流动性,使得在容器内灌封时能够尽可能填满容器的内部空间,提高了容器中灌封材料的密度,从而提高了在容器中单位体积的热焓值。
以下对容器中单位体积的热焓值的提升情况进行示例说明:
假设第一相变物质为100份的质量,其中第一吸附载体和相变粉体分别为10份和90份(第一相变物质中的相变粉体的比例为0.9);在二次吸附时加入质量为5份的第二吸附载体,则第二相变物质中的相变粉体的比例约为0.857。
在实际应用中,单位体积为100的容器,能够填充不足单位体积为90的第一相变物质,即单位体积为100的容器中包含81份的相变粉体。能够填充单位体积至少为99的第二相变物质,即单位体积为100的容器中包约含84.84份的相变粉体。因此,使用第二相变物质时容器中单位体积的热焓值,比使用第一相变物质时容器中单位体积的热焓值高。
关于第一吸附载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选用蠕虫状膨胀石墨作为第一吸附载体,蠕虫状膨胀石墨由天然鳞片石墨经插层、水洗、干燥、高温膨化得到的一种疏松多孔的蠕虫状物质,膨胀石墨除了具备天然石墨本身的耐冷热、耐腐蚀、自润滑、耐辐射、导电性等优良性能以外,还具有天然石墨所没有的柔软、压缩回弹性、吸附性、生态环境协调性、生物相容性、耐辐射性等特性,由于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大,因此对相变粉体的吸附能力非常强,只需要采用较少重量份的蠕虫状膨胀石墨就可以完成对第二相变物质的吸附,当然,蠕虫状膨胀石墨不能太少,太少无法完全吸附住第二相变物质;蠕虫状膨胀石墨也不能太多,太多的话一方面增加成本和降低产品的热焓值,同时,降低了石墨吸附相变储能粉体相变焓,降低了产品的储热性能,因此,针对不同的粉体,恰好能够完全吸附完相变粉体的重量比是最优的。
示例性的,若所述吸附载体为石墨,则所述石墨为蠕虫状膨胀石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相变物质中有99至99.5份所述相变粉体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相变物质中有0.5至1份所述蠕虫状膨胀石墨存在;所述蠕虫状膨胀石墨的膨胀率为100-600ml/g,粒度为100-200目,膨胀倍数为200-600倍,堆积密度为0.2~0.5g/cm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选用气凝胶作为第一吸附载体,气凝胶导热系数低,保温隔热效果好,理化性质稳定,高温不燃,完全防水,且无毒害,绿色环保,且比表面积大,对相变粉体的吸附能力非常强,只需要采用较少重量份的气凝胶就可以完成对第二相变物质的吸附,当然,气凝胶不能太少,太少无法完全吸附住第二相变物质;气凝胶也不能太多,太多的话一方面增加成本和产品的重量,同时,降低了气凝胶吸附相变储能粉体的相变焓,降低了产品的储热性能,因此,针对不同的相变粉体,恰好能够完全吸附完相变粉体的重量比是最优的。
示例性的,若所述吸附载体为气凝胶,则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相变物质中有50至90份所述相变粉体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相变物质中有10至50份所述气凝胶存在;所述气凝胶的比表面积为100-300㎡/g,粒径为5-60nm。
关于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的制备方法
首先需要制备第二相变物质,请参阅图1,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包括:
101、将第一相变物质加热到80至100摄氏度并进行搅拌;
将第一相变物质加热到80至100摄氏度并进行搅拌,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为吸附相变粉体后的第一吸附载体,所述第一吸附载体为石墨、气凝胶或胶囊。
示例性的,可以将第一相变物质置于反应釜内加热至80至100摄氏度,并将反应釜内抽真空后进行搅拌。所述真空度介于-0.04至-0.10Mpa,抽真空的时间持续5-40min,持续搅拌时间为15-90min。
102、在搅拌后的第一相变物质中加入第二吸附载体;
在搅拌后的第一相变物质中加入第二吸附载体,所述第二吸附载体为金属氧化物。
103、加入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加热到70-120摄氏度,并进行搅拌;
在步骤103中,加热的温度需要比相变温度高20-60℃,因此,一般设定温度范围70-120℃。
示例性的,步骤103可以先加热再搅拌,也可以加热和搅拌同时进行。
示例性的,可以将加入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置于行星搅拌机内,在速度30转/分钟的条件下,真空度介于-0.04至-0.10Mpa的条件下搅拌30至60分钟。
104、将搅拌均匀后的,且加入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冷却至常温,得到第二相变物质。
进一步的,由于冷却至常温后的第二相变物质有可能存在粉块,因此,可以对对步骤104中的第二相变物质进行粉碎,并进行10~100目筛的过筛,得到粉粒状的第二相变物质。
请参阅图2,基于硅酸盐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包括:
201、在第一相变物质中加入第二吸附载体;
在第一相变物质中加入第二吸附载体,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为吸附相变粉体后的第一吸附载体,所述第一吸附载体为石墨、气凝胶或胶囊;所述第二吸附载体为硅酸盐。
202、对加入所述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进行加水搅拌,得到相变混合物溶液;
具体的,可以采用机械搅拌,持续搅拌时间为15-90min。
203、对所述相变混合物溶液进行干化处理,得到相变物质块体;
示例性的,可以对所述相变混合物溶液进行加热烘干,也可以对所述相变混合物溶液进行风化晾干,此处具体不作限定。
204、对所述相变物质块体进行粉碎,得到第二相变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硅酸盐一般俗称为“水泥”,因此干化后会得到块体物质,需要对相变物质块体进行粉碎。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301、获取第二相变物质;
通过上述图1和图2实施例的方法获取第二相变物质。
302、分别制备第一混合组分和第二混合组分。
将树脂和所述第二相变物质置于行星搅拌机内搅拌1小时(速度30转/分钟的条件下),得到第一混合组分。
将树脂固化剂和所述第二相变物质置于行星搅拌机内搅拌1小时(速度30转/分钟的条件下),得到第二混合组分。
具体的,所述树脂固化剂包括:环氧树脂固化剂、聚氨酯固化剂、丙烯酸固化剂。
实施例1
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包括第一混合组分和第二混合组分。
其中,第一混合组分和第二混合组分之间的成分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如1:1)。
第一混合组分中包括有树脂和第二相变物质,具体的成分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成分比例范围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即,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中有5至60份所述树脂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中有40至90份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存在),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混合组分中包括有树脂固化剂和第二相变物质,具体的成分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成分比例范围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即,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混合组分中有5至60份所述树脂固化剂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混合组分中有40至90份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存在),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第二相变物质包括第一吸附载体、第二吸附载体和相变粉体;其中,第一吸附载体为蠕虫状膨胀石墨,第二吸附载体为金属氧化物。重量份的组分为:石墨8份,相变粉体85份,金属氧化物7份。
实施例2
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包括第一混合组分和第二混合组分。
其中,第一混合组分和第二混合组分之间的成分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如1:1)。
第一混合组分中包括有树脂和第二相变物质,具体的成分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成分比例范围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即,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中有5至60份所述树脂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中有40至90份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存在),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混合组分中包括有树脂固化剂和第二相变物质,具体的成分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成分比例范围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即,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混合组分中有5至60份所述树脂固化剂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混合组分中有40至90份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存在),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第二相变物质包括第一吸附载体、第二吸附载体和相变粉体;其中,第一吸附载体为气凝胶,第二吸附载体为金属氧化物。重量份的组分为:气凝胶15份,相变粉体70份,金属氧化物15份。
实施例3
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包括第一混合组分和第二混合组分。
其中,第一混合组分和第二混合组分之间的成分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如1:1)。
第一混合组分中包括有树脂和第二相变物质,具体的成分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成分比例范围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即,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中有5至60份所述树脂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中有40至90份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存在),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混合组分中包括有树脂固化剂和第二相变物质,具体的成分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成分比例范围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即,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混合组分中有5至60份所述树脂固化剂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混合组分中有40至90份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存在),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第二相变物质包括第一吸附载体、第二吸附载体和相变粉体;其中,第一吸附载体为胶囊,第二吸附载体为金属氧化物。重量份的组分为:胶囊30份,相变粉体50份,金属氧化物20份。
实施例4
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包括第一混合组分和第二混合组分。
其中,第一混合组分和第二混合组分之间的成分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如1:1)。
第一混合组分中包括有树脂和第二相变物质,具体的成分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成分比例范围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即,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中有5至60份所述树脂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中有40至90份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存在),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混合组分中包括有树脂固化剂和第二相变物质,具体的成分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成分比例范围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即,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混合组分中有5至60份所述树脂固化剂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混合组分中有40至90份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存在),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第二相变物质包括第一吸附载体、第二吸附载体和相变粉体;其中,第一吸附载体为蠕虫状膨胀石墨,第二吸附载体为硅酸盐。重量份的组分为:石墨10份,相变粉体80份,硅酸盐10份。
实施例5
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包括第一混合组分和第二混合组分。
其中,第一混合组分和第二混合组分之间的成分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如1:1)。
第一混合组分中包括有树脂和第二相变物质,具体的成分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成分比例范围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即,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中有5至60份所述树脂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中有40至90份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存在),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混合组分中包括有树脂固化剂和第二相变物质,具体的成分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成分比例范围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即,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混合组分中有5至60份所述树脂固化剂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混合组分中有40至90份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存在),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第二相变物质包括第一吸附载体、第二吸附载体和相变粉体;其中,第一吸附载体为气凝胶,第二吸附载体为硅酸盐。重量份的组分为:气凝胶20份,相变粉体60份,硅酸盐20份。
实施例6
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包括第一混合组分和第二混合组分。
其中,第一混合组分和第二混合组分之间的成分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如1:1)。
第一混合组分中包括有树脂和第二相变物质,具体的成分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成分比例范围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即,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中有5至60份所述树脂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中有40至90份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存在),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混合组分中包括有树脂固化剂和第二相变物质,具体的成分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成分比例范围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即,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混合组分中有5至60份所述树脂固化剂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混合组分中有40至90份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存在),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第二相变物质包括第一吸附载体、第二吸附载体和相变粉体;其中,第一吸附载体为胶囊,第二吸附载体为硅酸盐。重量份的组分为:胶囊40份,相变粉体40份,硅酸盐20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混合组分:树脂和第二相变物质;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中有5至60份所述树脂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混合组分中有40至90份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存在;
第二混合组分:树脂固化剂和第二相变物质;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混合组分中有5至60份所述树脂固化剂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混合组分中有40至90份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存在;
第一吸附载体、第二吸附载体和相变粉体混合后得到,所述第二相变物质;
所述第一吸附载体为石墨、气凝胶或胶囊;
所述第二吸附载体为金属氧化物或硅酸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附载体和所述相变粉体混合后得到,第一相变物质;
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5至20份所述第一吸附载体存在;
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80至95份所述相变粉体存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吸附载体和所述第一相变物质混合后得到,所述第二相变物质;
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相变物质中有1至10份所述第二吸附载体存在;
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相变物质中有90至99份所述第一相变物质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氧化物包括以下材料的至少一种:
氧化铝、氮化铝、氧化镁、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氧化铜和氧化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硅酸盐包括以下材料的至少一种:
硅酸钙、硅酸钠、硅酸盐水泥、硅酸铝和碳酸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和硅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混合组分还包括:催化剂;
所述催化剂为铂金催化剂、锡化合物催化剂、钛化合物催化剂和胺类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吸附载体为石墨,则所述石墨为蠕虫状膨胀石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99至99.5份所述相变粉体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0.5至1份所述蠕虫状膨胀石墨存在;
所述蠕虫状膨胀石墨的膨胀率为100-600ml/g,粒度为100-200目,膨胀倍数为200-600倍,堆积密度为0.2~0.5g/cm3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吸附载体为气凝胶,则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50至90份所述相变粉体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10至50份所述气凝胶存在;
所述气凝胶的比表面积为100-300㎡/g,粒径为5-60nm。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任一项所述的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变粉体选自以下材料的至少一种:烷烃蜡、石蜡、脂肪酸、PE蜡和PP蜡;
所述烷烃蜡的烷烃碳原子数介于10-60之间。
CN202010178497.1A 2020-03-14 2020-03-14 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 Pending CN1112347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8497.1A CN111234740A (zh) 2020-03-14 2020-03-14 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8497.1A CN111234740A (zh) 2020-03-14 2020-03-14 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4740A true CN111234740A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80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8497.1A Pending CN111234740A (zh) 2020-03-14 2020-03-14 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347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0739A (zh) * 2021-07-15 2021-09-17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含气凝胶的相变储能保温板材、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2962A (zh) * 2010-04-28 2010-09-08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以非异氰酸酯聚氨酯为囊壁的相变储能胶囊制备方法
CN104031612A (zh) * 2013-03-07 2014-09-1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相变储能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79006A (zh) * 2017-12-20 2018-06-19 上海叹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储能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408157A (zh) * 2019-08-26 2019-11-05 张立强 双组份储热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84216A (zh) * 2019-08-26 2019-11-22 张立强 石墨吸附相变储能粉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499145A (zh) * 2019-08-26 2019-11-26 张立强 气凝胶吸附相变储能粉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2962A (zh) * 2010-04-28 2010-09-08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以非异氰酸酯聚氨酯为囊壁的相变储能胶囊制备方法
CN104031612A (zh) * 2013-03-07 2014-09-1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相变储能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79006A (zh) * 2017-12-20 2018-06-19 上海叹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储能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408157A (zh) * 2019-08-26 2019-11-05 张立强 双组份储热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84216A (zh) * 2019-08-26 2019-11-22 张立强 石墨吸附相变储能粉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499145A (zh) * 2019-08-26 2019-11-26 张立强 气凝胶吸附相变储能粉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0739A (zh) * 2021-07-15 2021-09-17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含气凝胶的相变储能保温板材、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08157A (zh) 双组份储热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24489A (zh) 单组分常温固化灌封材料
CN104496544A (zh) 一种相变储能陶粒及其制备的方法
CN104531077A (zh) 膨胀石墨基水合盐复合固-固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
Hekimoğlu et al. Carbonized waste hazelnut wood‐based shape‐stable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s
CN101961644B (zh) 一种氯化物-碳质骨架复合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05928B (zh) 具有超高热导率的封装式相变储能复合材料及其加工工艺
CN111234740A (zh) 双组分储热灌封材料
CN110903666A (zh) 相变化储热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78679A (zh) 一种结晶水合盐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11560504B2 (en) Salt hydrate-based phase chang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nd encapsulation thereof
CN115584243A (zh) 蠕虫石墨封装的导热相变颗粒和热界面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1944458A (zh) 一种结构导热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72489A (zh) 相变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60991B (zh) 一种多功能生物碳基相变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22918A (zh) 双组份储热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035818A1 (zh) 相变化储热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93473A (zh) 形状稳定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Form-stable flexible composite multi-phase change material with high latent heat and enhanced thermal conductivity for thermal management
CN111234730A (zh) 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
CN111978922B (zh) 水合盐基中低温化学蓄热材料以及制备方法
CN111303821A (zh) 单组分储热灌封材料
CN106590539A (zh) 一种以硅胶为基体的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12920778A (zh) 一种多级孔金属有机骨架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49408A (zh) 基于硅酸盐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