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1657B - 蓄电模块 - Google Patents

蓄电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1657B
CN111201657B CN201880065520.7A CN201880065520A CN111201657B CN 111201657 B CN111201657 B CN 111201657B CN 201880065520 A CN201880065520 A CN 201880065520A CN 111201657 B CN111201657 B CN 1112016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ealing
laminate
storage module
pow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55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01657A (zh
Inventor
中村知广
中条祐贵
山田正博
弘濑贵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Industri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201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1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01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16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01G11/12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26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multi-layered, porosity or surface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26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multi-layered, porosity or surface features
    • H01G11/28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multi-layered, porosity or surface features arranged or disposed on a current collector; Layers or phas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urrent collectors, e.g. adhes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4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 H01G11/76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multiple or 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0Gaskets; Sea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01M10/0418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with bipolar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68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9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93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66Current collectors
    • H01G11/72Current coll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multiple or 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9Bipolar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蓄电模块(4)具备电极层叠体(11)和密封体(12)。负极终端电极(18)以第2面(15b)成为电极层叠体(11)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在电极层叠体(11)的层叠方向(D)上的一端。密封体(12)包含接合于缘部(15c)的多个第1树脂部(21)、以及以从外侧包围多个第1树脂部(21)的方式接合于第1树脂部(21)的第2树脂部(22)。第2树脂部(22)在电极层叠体(11)的一端侧包含第1重叠部(22a),第1重叠部(22a)以与作为接合于负极终端电极(18)的缘部(15c)的第1树脂部(21)的第3树脂部(23)重叠的方式设置在第3树脂部(23)上。第1重叠部(22a)包含限制部(25),限制部(25)用于限制第3树脂部(23)(第1树脂部(21))沿着层叠方向(D)的变形。

Description

蓄电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蓄电模块。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双极电池。该双极电池具备包含层叠的多个双极电极的电池要素。双极电极具有:集电体;设置在集电体的一个面上的正极层;以及设置在集电体的另一个面上的负极层。另外,该双极电池具备覆盖电池要素的外部的树脂群。树脂群是为了使电池要素保持气密性而设置的,以使电池内部的电解液等不会漏到外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0051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的双极电池中,例如,当内部压力上升时,虽然在位于中间部分的双极电极中载荷被消除,但在最外部的双极电极中载荷未被消除,这可能会使集电体和树脂群变形。在该情况下,有时会在树脂群与集电体之间产生间隙而发生电解液的漏液或产生树脂群的破损。特别是,在负极层位于最外部并且在电解液包括碱水溶液的情况下,由于所谓的碱蠕变(alkali creep)现象,容易产生来自该间隙的电解液的漏液。在这种情形下,在上述的双极电池这样的蓄电模块中,期望抑制漏液、破损,提高可靠性。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提高可靠性的蓄电模块。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具备:层叠体,其包含沿着第1方向层叠的多个电极;以及密封体,其以包围电极的缘部的方式设置于层叠体,电极包含多个双极电极、负极终端电极以及正极终端电极,双极电极包含电极板、设置在电极板的第1面的正极、以及设置在电极板的与第1面相反的第2面的负极,负极终端电极包含电极板、以及设置在第2面的负极,并且以第2面成为层叠体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在层叠体的第1方向上的一端,正极终端电极包含电极板、以及设置在第1面的正极,并且以第1面成为层叠体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在层叠体的第1方向上的另一端,密封体包含:多个第1密封部,其接合于电极的缘部;以及第2密封部,其以从外侧包围多个第1密封部的方式接合于第1密封部,第2密封部在层叠体的一端侧包含第1重叠部,第1重叠部以与作为接合于负极终端电极的缘部的第1密封部的第3密封部重叠的方式设置在第3密封部上,第1重叠部包含限制部,限制部用于限制第3密封部沿着第1方向的变形。
在该蓄电模块中,在电极的层叠体设置有密封体。密封体包含接合于各个电极的缘部的第1密封部、以及以包围第1密封部的方式设置的第2密封部。另一方面,在电极的层叠体的一端配置有包含电极板和负极的负极终端电极。另外,第2密封部包含第1重叠部,第1重叠部以与作为接合于负极终端电极的缘部的第1密封部的第3密封部重叠的方式设置在第3密封部上。并且,第1重叠部包含用于限制第3密封部的变形的限制部。因此,至少在负极终端电极侧,密封体等的变形被抑制,漏液、破损被抑制。因而,根据该蓄电模块,可靠性得到提高。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中,第2密封部在层叠体的另一端侧包含第2重叠部,第2重叠部以与作为接合于正极终端电极的缘部的第1密封部的第4密封部重叠的方式设置在第4密封部上,第1重叠部包含沿着第1方向的厚度大于第2重叠部的厚度的部分作为限制部。在这种情况下,能通过简单的构成提高可靠性。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中,第1重叠部沿着第1方向的厚度为300μm以上且3mm以下。
也可以是,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具备约束构件,约束构件配置在层叠体的一端侧,沿着第1方向对层叠体附加约束载荷,限制部沿着第1方向的厚度在该限制部的第1方向上的外缘相比于约束构件的第1方向上的外缘位于层叠体的内侧的范围内是第1密封部沿着第1方向的厚度的2倍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既能避免大型化,又能可靠地提高可靠性。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中,第1重叠部包含以进一步与负极终端电极的电极板重叠的方式朝向层叠体的内侧延伸的部分作为限制部。在这种情况下,也能通过简单的构成提高可靠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具备:层叠体,其包含沿着第1方向层叠的多个电极;以及密封体,其以包围电极的缘部的方式设置于层叠体,电极包含多个双极电极、负极终端电极以及正极终端电极,双极电极包含电极板、设置在电极板的第1面的正极、以及设置在电极板的与第1面相反的第2面的负极,负极终端电极包含电极板、以及设置在第2面的负极,并且以第2面成为层叠体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在层叠体的第1方向上的一端,正极终端电极包含电极板、以及设置在第1面的正极,并且以第1面成为层叠体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在层叠体的第1方向上的另一端,密封体包含:多个第1密封部,其接合于电极的缘部;以及第2密封部,其以从外侧包围多个第1密封部的方式接合于第1密封部,第2密封部在层叠体的一端侧包含第1重叠部,第1重叠部以与作为接合于负极终端电极的缘部的第1密封部的第3密封部重叠的方式设置在第3密封部上,第1重叠部包含第1部分,第1部分具有层叠体的与第1方向交叉的侧面上的第2密封部的厚度以上的厚度。
在该蓄电模块中,在电极的层叠体设置有密封体。密封体包含接合于各个电极的缘部的第1密封部、以及以包围第1密封部的方式设置的第2密封部。另一方面,在电极的层叠体的一端配置有包含电极板和负极的负极终端电极。另外,第2密封部包含第1重叠部,第1重叠部以与作为接合于负极终端电极的缘部的第1密封部的第3密封部重叠的方式设置在第3密封部上。并且,第1重叠部包含第1部分,第1部分具有层叠体的与第1方向交叉的侧面上的第2密封部的厚度以上的厚度。因此,至少在负极终端电极侧,密封体等的变形被抑制,漏液、破损被抑制。因而,根据该蓄电模块,可靠性得到提高。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中,第2密封部在层叠体的另一端侧包含第2重叠部,第2重叠部以与作为接合于正极终端电极的缘部的第1密封部的第4密封部重叠的方式设置在第4密封部上,第2重叠部包含第2部分,第2部分具有层叠体的与第1方向交叉的侧面上的第2密封部的厚度以上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在正极终端电极侧,密封体等的变形也被抑制,漏液、破损被抑制。因而,根据该蓄电模块,可靠性确实地得到提高。
在此,在蓄电模块中,在第一次充电时,由于电解液的水而在负极上产生氢。在负极包含储氢合金的情况下,该氢被储存在负极。然而,在通常使用时的内部压力下储存氢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因而负极会排出一定量的氢。因此,会成为在内部空间存在氢的状态。在蓄电模块中,要求抑制该氢透到外部(氢透过)。
因此,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中,第1密封部包含从第1方向观看时从电极的缘部向电极的外侧延伸的环状的延伸部,第1部分和第2部分从第1方向观看时以覆盖延伸部的方式设置为环状。
在这种情况下,从第1方向观看时,电极未介于与第1密封部的延伸部对应的区域中,认为容易沿着第1方向产生氢透过。对此,在该蓄电模块中,在从第1方向观看时与延伸部重叠的区域中设置有厚度相对较大的第1部分和第2部分。因此,来自该区域的氢透过被抑制,可靠性进一步确实地得到提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提供能提高可靠性的蓄电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蓄电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的内部构成的概略截面图。
图3是示出电极板与第1树脂部的接合界面的概略截面图。
图4是比较例的蓄电模块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比较例的蓄电模块中产生的问题的图。
图6是示出变形例的蓄电模块的内部构成的概略截面图。
图7是示出另一变形例的蓄电模块的内部构成的概略截面图。
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蓄电模块的一个实施方式。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于同一要素彼此或者相当的要素彼此标注相互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示出蓄电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截面图。图1所示的蓄电装置1例如作为叉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各种车辆的电池使用。蓄电装置1具备:包含层叠的多个蓄电模块4的模块层叠体2;以及对模块层叠体2在其层叠方向上附加约束载荷的约束构件3。
模块层叠体2包含:多个(在此为3个)蓄电模块4、以及多个(在此为4个)导电板5。蓄电模块4为双极电池,从层叠方向观看时呈矩形。蓄电模块4例如为镍氢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或者双电层电容器。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镍氢二次电池。
在层叠方向上相互相邻的蓄电模块4彼此经由导电板5电连接。导电板5分别配置于在层叠方向上相互相邻的蓄电模块4之间、以及位于层叠端的蓄电模块4的外侧。配置在位于层叠端的蓄电模块4的外侧的一个导电板5连接有正极端子6。配置在位于层叠端的蓄电模块4的外侧的另一个导电板5连接有负极端子7。正极端子6和负极端子7例如从导电板5的缘部向与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引出。通过正极端子6和负极端子7来实施蓄电装置1的充放电。
在导电板5的内部设置有使空气等制冷剂流通的多个流路5a。流路5a例如沿着与层叠方向以及正极端子6和负极端子7的引出方向分别交叉(正交)的方向延伸。导电板5除了具有将蓄电模块4彼此电连接的作为连接构件的功能之外,还具有通过使制冷剂在这些流路5a中流通来对在蓄电模块4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作为散热板的功能。此外,虽然在图1的例子中,从层叠方向观看时,导电板5的面积比蓄电模块4的面积小,但从提高散热性的观点来看,导电板5的面积可以与蓄电模块4的面积相同,也可以比蓄电模块4的面积大。
约束构件3包括:在层叠方向上夹着模块层叠体2的一对端板8;以及将端板8彼此紧固的紧固螺栓9和螺母10。端板8是从层叠方向观看时具有比蓄电模块4和导电板5的面积大一圈的面积的矩形的金属板。在端板8的内侧面(模块层叠体2侧的面)设置有具有电绝缘性的膜F。端板8与导电板5之间被膜F绝缘。
在端板8的缘部,在比模块层叠体2靠外侧的位置设置有插通孔8a。紧固螺栓9从一个端板8的插通孔8a朝向另一个端板8的插通孔8a穿过,螺母10螺合于从另一个端板8的插通孔8a突出的紧固螺栓9的顶端部分。由此,蓄电模块4和导电板5由端板8夹持而被单元化为模块层叠体2,并且模块层叠体2在层叠方向上被附加约束载荷。
接着,详细地说明蓄电模块4的构成。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的内部构成的概略截面图。如图2所示,蓄电模块4具备:电极层叠体(层叠体)11;以及将电极层叠体11密封的树脂制的密封体12。电极层叠体11包含隔着隔离物13沿着层叠方向D(第1方向)层叠的多个电极(多个双极电极14、单个负极终端电极(电极)18、以及单个正极终端电极19)。在此,电极层叠体11的层叠方向D与模块层叠体2的层叠方向一致。电极层叠体11具有在层叠方向D上延伸的侧面11a。
双极电极14包含:电极板15;设置在电极板15的第1面15a的正极16;以及设置在电极板15的与第1面15a相反的第2面15b的负极17。
正极16是通过将正极活性物质涂敷到电极板15而形成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17是通过将负极活性物质涂敷到电极板15而形成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在电极层叠体11中,一个双极电极14的正极16隔着隔离物13与在层叠方向D上相邻的另一个双极电极14的负极17相对。在电极层叠体11中,一个双极电极14的负极17隔着隔离物13与在层叠方向D上相邻的再一个双极电极14的正极16相对。
负极终端电极18包含电极板15、以及设置在电极板15的第2面15b的负极17。负极终端电极18以其第2面15b成为电极层叠体11的内侧(层叠方向D上的中心侧)的方式配置在层叠方向D上的一端。负极终端电极18的负极17隔着隔离物13与层叠方向D上的一端的双极电极14的正极16相对。正极终端电极19包含电极板15、以及设置在电极板15的第1面15a的正极16。正极终端电极19以其第1面15a成为电极层叠体11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在层叠方向D上的另一端。正极终端电极19的正极16隔着隔离物13与层叠方向D上的另一端的双极电极14的负极17相对。
导电板5与负极终端电极18的电极板15的第1面15a接触。另外,与蓄电模块4相邻的另一个导电板5与正极终端电极19的电极板15的第2面15b接触。来自约束构件3的约束载荷经由导电板5从负极终端电极18和正极终端电极19附加到电极层叠体11。即,导电板5也是沿着层叠方向D对电极层叠体11附加约束载荷的约束构件。
电极板15例如包括镍或镀镍钢板这样的金属。作为一个例子,电极板15为包括镍的矩形的金属箔。电极板15的缘部(双极电极14、负极终端电极18以及正极终端电极19的缘部)15c呈矩形框状,为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的未涂敷区域。作为构成正极16的正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以列举氢氧化镍。作为构成负极17的负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以列举储氢合金。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板15的第2面15b中的负极17的形成区域比电极板15的第1面15a中的正极16的形成区域大一圈。
隔离物13例如形成为片状。作为隔离物13,例示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系树脂的多孔质膜、包括聚丙烯、甲基纤维素等的纺织布或无纺布等。隔离物13也可以是由偏氟乙烯树脂化合物进行了加强的隔离物。此外,隔离物13不限于片状,也可以使用袋状的隔离物。
密封体12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在整体上形成为矩形的筒状。密封体12以包围缘部15c的方式设置在电极层叠体11的侧面11a。密封体12在侧面11a对缘部15c进行保持。密封体12具有:多个第1树脂部(多个第1密封部)21,其接合(例如熔接(以下同样))于缘部15c;以及单个第2树脂部(第2密封部)22,其以沿着侧面11a从外侧包围第1树脂部21的方式接合于第1树脂部21。
第1树脂部21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呈矩形环状,在缘部15c的整周上连续地设置。第1树脂部21接合到电极板15的第1面15a并且是气密地接合。第1树脂部21例如是通过超声波或热来接合的。第1树脂部21为具有规定的厚度(层叠方向D上的长度)的膜。电极板15的端面从第1树脂部21露出。第1树脂部21的内侧的一部分位于在层叠方向D上相互相邻的电极板15的缘部15c彼此之间,外侧的一部分从电极板15向外侧伸出。第1树脂部21在该外侧的一部分中埋设于第2树脂部22。沿着层叠方向D相互相邻的第1树脂部21彼此是相互分开的。
第2树脂部22设置在电极层叠体11和第1树脂部21的外侧,构成蓄电模块4的外壁(箱体)。第2树脂部22例如通过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型来形成,沿着层叠方向D在电极层叠体1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第2树脂部22呈以层叠方向D为轴向而延伸的筒状(环状)。第2树脂部22例如通过注射模塑成型时产生的热而接合到第1树脂部21的外表面。
第2树脂部22与第1树脂部21一起将沿着层叠方向D相互相邻的双极电极14之间、沿着层叠方向D相互相邻的负极终端电极18与双极电极14之间、以及沿着层叠方向D相互相邻的正极终端电极19与双极电极14之间分别密封。由此,在双极电极14之间、负极终端电极18与双极电极14之间、以及正极终端电极19与双极电极14之间分别形成有气密地分隔开的内部空间V。在该内部空间V,例如收纳有包括氢氧化钾水溶液等碱水溶液的电解液(未图示)。电解液浸渍到隔离物13、正极16以及负极17内。
第1树脂部21和第2树脂部22例如为绝缘性的树脂,可以由聚丙烯(PP)、聚苯硫醚(PPS)、或改性聚苯醚(改性PPE)等构成。
图3是示出电极板与第1树脂部的接合界面的概略截面图。如图3所示,电极板15的表面被粗面化。在此,包含图2所示的第1面15a、第2面15b以及端面的电极板15的整个表面被粗面化。电极板15的表面例如是通过以电解镀敷处理形成多个突起15p而被粗面化的。在像这样电极板15被粗面化的情况下,在电极板15与第1树脂部21的接合界面处,熔融状态的第1树脂部21进入到因粗面化而形成的凹部内,发挥锚固(anchor)效果。由此,能够提高电极板15与第1树脂部21的结合力。只要至少使第1面15a的缘部15c被粗面化,就能得到结合力提高的效果。突起15p例如具有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相互相邻的突起15p之间的截面形状为底切(undercut)形状,容易产生锚固效果。此外,图3为示意图,突起15p的形状及密度等没有特别限定。
再次参照图2。如图2所示,第2树脂部22在电极层叠体11的层叠方向D上的一端侧包含第1重叠部22a,第1重叠部22a以与作为接合于负极终端电极18的缘部15c的第1树脂部21的第3树脂部(第3密封部)23重叠的方式设置在第3树脂部23上。第1重叠部22a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形成为矩形环状,与第3树脂部23的外缘部的整周重叠。第1重叠部22a接合到第3树脂部23的外表面并且是气密地接合。
另外,第2树脂部22在电极层叠体11的层叠方向D上的另一端侧包含第2重叠部22b,第2重叠部22b以与作为接合于正极终端电极19的缘部15c的第1树脂部21的第4树脂部(第4密封部)24重叠的方式设置在第4树脂部24上。第2重叠部22b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形成为矩形环状,与第4树脂部24的外缘部的整周重叠。第2重叠部22b接合到第4树脂部24的外表面并且是气密地接合。
第1重叠部22a沿着层叠方向D的厚度Ta大于第2重叠部22b沿着层叠方向D的厚度Tb。由此,第1重叠部22a的整体的刚性被设为大于第2重叠部22b的整体的刚性,第1重叠部22a相对不易变形。其结果是,在第1重叠部22a,会构成用于限制第3树脂部23沿着层叠方向D的变形的限制部25。即,第1重叠部22a包含沿着层叠方向D的厚度Ta大于第2重叠部22b的厚度Tb的部分作为限制部25。在此,第1重叠部22a的整体被设为大致相同的厚度,被设为限制部25。
在此,沿着层叠方向D的限制部25的厚度(即,第1重叠部22a的厚度Ta)为沿着层叠方向D的第1树脂部21的厚度T21的2倍以上。不过,限制部25的层叠方向D上的外缘25e相比于导电板5的层叠方向D上的外缘5e位于电极层叠体11的内侧。即,限制部25的厚度在该限制部25的外缘25e相比于导电板5的外缘5e位于电极层叠体11的内侧的范围内是第1树脂部21的厚度T21的2倍以上。此外,在此,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第1重叠部22a(即限制部25)与电极板15不重叠。
作为一个例子,厚度Ta为300μm以上且3mm以下。如果厚度Ta大于3mm,则有可能会超过导电板5沿着层叠方向D的厚度。在该情况下,可能产生以下这样的问题。即,难以经由导电板5将蓄电模块4彼此电连接。使用导电板5的蓄电模块4的散热性(冷却性)下降。而且,蓄电模块4会大型化。由于载荷集中到第1树脂部21和第2树脂部22,因而会促进劣化(在面上难以均匀地承受压力)。换言之,通过将厚度Ta设为3mm以下,能够抑制产生上述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厚度Ta为300μm以上的(为厚度Tb的2倍以上)情况下,在设置导电板5时容易进行定位。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能充分确保耐压强度,能够确实地限制变形。
接下来,说明蓄电装置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在该方法中,首先,制造上述的蓄电模块4。蓄电模块4的制造方法具备一次成型工序、层叠工序、二次成型工序以及注入工序。在一次成型工序中,准备规定数量的双极电极14和负极终端电极18、以及正极终端电极19,将第1树脂部21接合到各个电极板15的缘部15c的第1面15a。
在层叠工序中,以使第1树脂部21配置到电极板15的缘部15c彼此之间的方式,隔着隔离物13层叠双极电极14、负极终端电极18以及正极终端电极19,从而形成电极层叠体11。在二次成型工序中,在将电极层叠体11配置到注射模塑成型的模具(未图示)内之后,向模具***出熔融树脂,从而以包围第1树脂部21的方式形成第2树脂部22。由此,在电极层叠体11的侧面11a形成密封体12。在注入工序中,在二次成型工序之后,向双极电极14、14之间的内部空间V注入电解液。由此,得到蓄电模块4。
之后,经过将所得到的蓄电模块4与导电板5层叠而形成模块层叠体2,并且通过约束构件3对模块层叠体2进行约束的工序等,制造蓄电装置1。
接下来,说明蓄电模块4的作用、效果。图4是比较例的蓄电模块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5是用于说明在比较例的蓄电模块中产生的问题的图。在图4、5所示的例子中,代替密封体12而使用了密封体12A。密封体12A具有第2树脂部22A来代替第2树脂部22。第2树脂部22A的第1重叠部22Aa比第2树脂部22的第1重叠部22a薄,未设置限制部25。
因此,当随着内部压力的上升而负极终端电极18的电极板15被附加了载荷时,接合于该电极板15的第1树脂部21可能会发生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在第1树脂部21与电极板15之间产生间隙(例如,如图5所示,在电极板15与第1树脂部21之间形成间隙W),可能会经由该间隙产生电解液L的漏液。另外,如果第1树脂部21的变形增大,则也可能致使第1树脂部21产生破损。特别是在负极终端电极18侧,由于碱蠕变现象而容易产生电解液L的漏液。
在蓄电模块中,由于所谓的碱蠕变现象,有时电解液L会在负极终端电极18的电极板15上扩散,穿过密封体12A的第1树脂部21与电极板15之间的间隙W而渗出到电极板15的第1面15a侧。在图4中,用箭头A示出了碱蠕变现象中的电解液L的移动路径。该碱蠕变现象由于电化学因素和流体现象等而可能在蓄电装置的充电时、放电时以及无负载时产生。碱蠕变现象是由于分别存在负极电位、水分以及电解液L的通道而产生的。
对此,根据蓄电模块4,能抑制由于碱蠕变现象而导致的漏液、第1树脂部21的破损,提高可靠性。即,在蓄电模块4中,在电极层叠体11设置有密封体12。密封体12包含:接合于各个电极(双极电极14、负极终端电极18以及正极终端电极19)的缘部15c的第1树脂部21;以及以包围第1树脂部21的方式设置的第2树脂部22。另一方面,在电极层叠体11的一端配置有负极终端电极18。另外,第2树脂部22包含第1重叠部22a,第1重叠部22a以与作为接合于负极终端电极18的缘部15c的第1树脂部21的第3树脂部23重叠的方式设置在第3树脂部23上。并且,第1重叠部22a包含用于限制第3树脂部23的变形的限制部25。因此,至少在负极终端电极18侧,第1树脂部21等的变形被抑制,漏液、破损被抑制。因而,根据该蓄电模块4,可靠性得到提高。
另外,在蓄电模块4中,第2树脂部22在电极层叠体11的另一端侧包含第2重叠部22b,第2重叠部22b以与作为接合于正极终端电极19的缘部15c的第1树脂部21的第4树脂部24重叠的方式设置在第4树脂部24上。并且,第1重叠部22a包含沿着层叠方向D的厚度Ta大于第2重叠部22b的厚度Tb的部分作为限制部25。因此,能通过简单的构成提高可靠性。
而且,蓄电模块4具备导电板5,导电板5配置在电极层叠体11的一端侧,沿着层叠方向D对电极层叠体11附加约束载荷。并且,限制部25沿着层叠方向D的厚度Ta在该限制部25的层叠方向D上的外缘25e相比于导电板5的层叠方向D上的外缘5e位于电极层叠体11的内侧的范围内是第1树脂部21沿着层叠方向D的厚度T21的2倍以上。因此,既能避免大型化,又能可靠地提高可靠性。
以上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的一个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不限于上述的蓄电模块4,在不变更各权利要求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蓄电模块4进行任意变形。接下来,说明蓄电模块4的变形例。
图6是示出变形例的蓄电模块的内部构成的概略截面图。如图6所示,在此,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第1重叠部22a包含以不仅与第1树脂部21重叠还进一步与负极终端电极18的电极板15(缘部15c)重叠的方式朝向电极层叠体11的内侧延伸的部分作为限制部26。另外,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第1重叠部22a包含以不仅与第1树脂部21重叠还进一步与正极终端电极19的电极板15(缘部15c)重叠的方式朝向电极层叠体11的内侧延伸的部分作为限制部26。根据这些限制部26,也能通过简单的构成限制第1树脂部21的变形,提高可靠性。另外,在此,在正极终端电极19侧的第2重叠部22b也设置有用于限制第1树脂部21的变形的限制部26,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而且,在图2所示的蓄电模块4与图6所示的蓄电模块4之间,彼此也能将构成相互重复地采用。即,在图2所示的蓄电模块4中,与第1重叠部22a同样地,第2重叠部22b也可以具备限制部25。在该情况下,能使第1重叠部22a的厚度Ta与第2重叠部22b的厚度Tb实质上相同。
另外,在图2所示的蓄电模块4中,第1重叠部22a和/或第2重叠部22b也可以是在保持其厚度不变的状态下以进一步与电极板15重叠的方式朝向电极层叠体11的内侧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第1重叠部22a会兼具限制部25和限制部26的功能,第2重叠部22b会具有作为限制部26的功能。而且,第2重叠部22b也可以是以兼具限制部25和限制部26的功能的方式来设定厚度和延伸长度。
在此,图7是示出另一变形例的蓄电模块的内部构成的概略截面图。在图7所示的蓄电模块4中,第1重叠部22a具有第1部分P1。另外,第2重叠部22b具有第2部分P2。第1部分P1和第2部分P2从层叠方向D(第1方向)观看时形成为环状。第1部分P1和第2部分P2是具有电极层叠体11的与层叠方向D交叉的侧面11a上的第2树脂部22的厚度(沿着与层叠方向D交叉的方向的尺寸)以上的厚度的部分。
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如图8所示,第1树脂部21包含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从电极(在此为负极终端电极18)的电极板15的缘部15c向电极的外侧延伸的环状的延伸部21p。延伸部21p是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与在电极板15的外侧的端面15e和第2树脂部22的内侧面22e之间的区域R重叠的部分。内侧面22e是与端面15e相对的面。在区域R未配置电极板15。
第1部分P1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以覆盖延伸部21p的方式设置为环状。第1部分P1的厚度(沿着层叠方向D的尺寸)TP为电极层叠体11的侧面11a上的第2树脂部22的厚度TS以上。在此,第1部分P1设置在第1重叠部22a的一部分上(也可以设置于整个第1重叠部22a)。因此,在第1重叠部22a的基部与第1部分P1之间设置有角部C。因此,从区域R至外部的最短距离有时为从延伸部21p的外缘部到角部C的距离DP。在这种情况下,距离DP为厚度TS以上。厚度TP和距离DP例如为300μm以上且3mm以下。此外,图8及参照图8的第1部分P1的说明对于第2部分P2也是同样的。第1部分P1和第2部分P2能作为上述的限制部发挥功能。
如以上所述的那样,在该例的蓄电模块4中,在电极层叠体11设置有密封体12。密封体12包含接合于各个电极的缘部15c的第1树脂部21、以及以包围第1树脂部21的方式设置的第2树脂部22。另一方面,在电极层叠体11的一端配置有包含电极板15和负极17的负极终端电极18。另外,第2树脂部22包含第1重叠部22a,第1重叠部22a以与作为接合于负极终端电极18的缘部15c的第1树脂部21的第3树脂部23重叠的方式设置在第3树脂部23上。
并且,第1重叠部22a包含第1部分P1,第1部分P1具有电极层叠体11的与层叠方向D交叉的侧面11a上的第2树脂部22的厚度TS以上的厚度TP。因此,至少在负极终端电极18侧,密封体12等的变形被抑制,漏液、破损被抑制。因而,根据该例的蓄电模块4,可靠性也得到提高。
另外,在该例的蓄电模块4中,第2树脂部22在电极层叠体11的另一端侧包含第2重叠部22b,第2重叠部22b以与作为接合于正极终端电极19的缘部15c的第1树脂部21的第4树脂部24重叠的方式设置在第4树脂部24上。第2重叠部22b包含第2部分P2,第2部分P2具有电极层叠体11的与层叠方向D交叉的侧面11a上的第2树脂部22的厚度TS以上的厚度。因此,在正极终端电极19侧,密封体12等的变形也被抑制,漏液、破损被抑制。因而,根据该例的蓄电模块4,可靠性确实地得到提高。
在此,在蓄电模块中,在第一次充电时,由于电解液的水而在负极上产生氢。在负极包含储氢合金的情况下,该氢被储存在负极。然而,在通常使用时的内部压力下储存氢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因而负极会排出一定量的氢。因此,会成为在内部空间存在氢的状态。在蓄电模块中,要求抑制该氢透到外部(氢透过)。
在该例的蓄电模块4中,第1树脂部21包含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从电极的缘部15c向电极的外侧延伸的环状的延伸部21p。并且,第1部分P1和第2部分P2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以覆盖延伸部21p的方式设置为环状。
因此,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电极未介于与延伸部21p对应的区域R中,认为容易沿着层叠方向D产生氢透过。对此,在该例的蓄电模块4中,在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与延伸部21p重叠的区域R中设置有厚度相对较大的第1部分P1和第2部分P2。因此,来自该区域R的氢透过被抑制,可靠性进一步确实地得到提高。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提供能提高可靠性的蓄电模块。
附图标记说明
4…蓄电模块,5…导电板(约束构件),5e…外缘,11…电极层叠体(层叠体),12…密封体,15…电极板,15c…缘部,16…正极,17…负极,18…负极终端电极,19…正极终端电极,21…第1树脂部(第1密封部),22…第2树脂部(第2密封部),22a…第1重叠部,22b…第2重叠部,23…第3树脂部(第3密封部),24…第4树脂部(第4密封部),25、26…限制部,Ta、Tb、T21…厚度,D…层叠方向(第1方向)。

Claims (7)

1.一种蓄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层叠体,其包含沿着第1方向层叠的多个电极;以及
密封体,其以包围上述电极的缘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层叠体,
上述电极包含多个双极电极、负极终端电极以及正极终端电极,
上述双极电极包含电极板、设置在上述电极板的第1面的正极、以及设置在上述电极板的与上述第1面相反的第2面的负极,
上述负极终端电极包含上述电极板、以及设置在上述第2面的负极,并且以上述第2面成为上述层叠体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层叠体的上述第1方向上的一端,
上述正极终端电极包含上述电极板、以及设置在上述第1面的正极,并且以上述第1面成为上述层叠体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层叠体的上述第1方向上的另一端,
上述密封体包含:多个第1密封部,其接合于上述电极的缘部;以及第2密封部,其以从外侧包围上述多个第1密封部的方式接合于上述第1密封部,
上述第2密封部在上述层叠体的上述一端侧包含第1重叠部,上述第1重叠部以与作为接合于上述负极终端电极的缘部的上述第1密封部的第3密封部重叠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3密封部上,
上述第1重叠部包含限制部,上述限制部用于限制上述第3密封部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变形,
上述第2密封部在上述层叠体的上述另一端侧包含第2重叠部,上述第2重叠部以与作为接合于上述正极终端电极的缘部的上述第1密封部的第4密封部重叠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4密封部上,
上述限制部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厚度大于上述第2重叠部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模块,
上述第1重叠部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厚度为300μm以上且3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模块,
具备约束构件,上述约束构件配置在上述层叠体的上述一端侧,沿着上述第1方向对上述层叠体附加约束载荷,
上述限制部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厚度是上述第1密封部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厚度的2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模块,
上述第1重叠部包含以进一步与上述负极终端电极的上述电极板重叠的方式朝向上述层叠体的内侧延伸的部分作为上述限制部。
5.一种蓄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层叠体,其包含沿着第1方向层叠的多个电极;以及
密封体,其以包围上述电极的缘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层叠体,
上述电极包含多个双极电极、负极终端电极以及正极终端电极,
上述双极电极包含电极板、设置在上述电极板的第1面的正极、以及设置在上述电极板的与上述第1面相反的第2面的负极,
上述负极终端电极包含上述电极板、以及设置在上述第2面的负极,并且以上述第2面成为上述层叠体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层叠体的上述第1方向上的一端,
上述正极终端电极包含上述电极板、以及设置在上述第1面的正极,并且以上述第1面成为上述层叠体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层叠体的上述第1方向上的另一端,
上述密封体包含:多个第1密封部,其接合于上述电极的缘部;以及第2密封部,其以从外侧包围上述多个第1密封部的方式接合于上述第1密封部,
上述第2密封部在上述层叠体的上述一端侧包含第1重叠部,上述第1重叠部以与作为接合于上述负极终端电极的缘部的上述第1密封部的第3密封部重叠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3密封部上,
上述第1重叠部包含限制部,上述限制部用于限制上述第3密封部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变形,
上述第1重叠部包含第1部分作为上述限制部,上述第1部分具有上述层叠体的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侧面上的上述第2密封部的厚度以上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模块,
上述第2密封部在上述层叠体的上述另一端侧包含第2重叠部,上述第2重叠部以与作为接合于上述正极终端电极的缘部的上述第1密封部的第4密封部重叠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4密封部上,
上述第2重叠部包含第2部分,上述第2部分具有上述层叠体的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侧面上的上述第2密封部的厚度以上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模块,
上述第1密封部包含从上述第1方向观看时从上述电极的缘部向上述电极的外侧延伸的环状的延伸部,
上述第1部分和上述第2部分从上述第1方向观看时以覆盖上述延伸部的方式设置为环状。
CN201880065520.7A 2017-10-11 2018-09-25 蓄电模块 Active CN1112016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7784 2017-10-11
JP2017-197784 2017-10-11
PCT/JP2018/035450 WO2019073791A1 (ja) 2017-10-11 2018-09-25 蓄電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1657A CN111201657A (zh) 2020-05-26
CN111201657B true CN111201657B (zh) 2023-09-08

Family

ID=66101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5520.7A Active CN111201657B (zh) 2017-10-11 2018-09-25 蓄电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99557B2 (zh)
JP (1) JP6874852B2 (zh)
CN (1) CN111201657B (zh)
DE (1) DE112018004488T5 (zh)
WO (1) WO20190737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94288A1 (ja) * 2018-04-05 2019-10-1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7243460B2 (ja) * 2019-05-31 2023-03-2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JP7491776B2 (ja) * 2020-08-25 2024-05-2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5163A (ja) * 2003-06-12 2005-01-06 Nissan Motor Co Ltd バイポーラ電池
JP2005259379A (ja) * 2004-03-09 2005-09-22 Nissan Motor Co Ltd バイポーラ電池
CN1735949A (zh) * 2002-12-26 2006-02-15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897345A (zh) * 2005-07-12 2007-01-17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极电池、电池组和装载它们的车辆
CN101425600A (zh) * 2007-11-01 2009-05-06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极型二次电池、电池组及安装了这些电池的车辆
CN101836323A (zh) * 2007-10-25 2010-09-1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极型电池制造方法和双极型电池
JP2011233298A (ja) * 2010-04-26 2011-11-17 Nissan Motor Co Ltd 双極型電池の支持構造
CN102884668A (zh) * 2010-05-19 2013-01-16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极型二次电池
CN103650084A (zh) * 2011-06-28 2014-03-1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蓄电设备用元件及蓄电设备
JP2015125840A (ja) * 2013-12-26 2015-07-0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CN205159424U (zh) * 2014-11-05 2016-04-13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
CN106058363A (zh) * 2015-04-15 2016-10-26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电池组
JP2017091677A (ja) * 2015-11-05 2017-05-25 株式会社東芝 非水電解質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48274A (ja) * 1991-01-25 1992-09-03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積層電池
SE519958C2 (sv) * 2001-09-20 2003-04-29 Nilar Europ Ab Ett bipolärt batteri och en biplåtsammansättning
AU2003276794A1 (en) * 2002-11-29 2004-06-23 Nilar International Ab A bipolar battery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bipolar battery
JP6107114B2 (ja) 2012-01-16 2017-04-0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源装置
JP2018120818A (ja) 2017-01-27 2018-08-0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5949A (zh) * 2002-12-26 2006-02-15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05005163A (ja) * 2003-06-12 2005-01-06 Nissan Motor Co Ltd バイポーラ電池
JP2005259379A (ja) * 2004-03-09 2005-09-22 Nissan Motor Co Ltd バイポーラ電池
CN1897345A (zh) * 2005-07-12 2007-01-17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极电池、电池组和装载它们的车辆
CN101836323A (zh) * 2007-10-25 2010-09-1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极型电池制造方法和双极型电池
CN101425600A (zh) * 2007-11-01 2009-05-06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极型二次电池、电池组及安装了这些电池的车辆
JP2011233298A (ja) * 2010-04-26 2011-11-17 Nissan Motor Co Ltd 双極型電池の支持構造
CN102884668A (zh) * 2010-05-19 2013-01-16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极型二次电池
CN103650084A (zh) * 2011-06-28 2014-03-1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蓄电设备用元件及蓄电设备
JP2015125840A (ja) * 2013-12-26 2015-07-0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CN205159424U (zh) * 2014-11-05 2016-04-13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
CN106058363A (zh) * 2015-04-15 2016-10-26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电池组
JP2017091677A (ja) * 2015-11-05 2017-05-25 株式会社東芝 非水電解質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73791A1 (ja) 2019-04-18
US20200280029A1 (en) 2020-09-03
DE112018004488T5 (de) 2020-07-30
JP6874852B2 (ja) 2021-05-19
CN111201657A (zh) 2020-05-26
JPWO2019073791A1 (ja) 2020-11-05
US11699557B2 (en)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33771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6899347B2 (ja) 蓄電装置
JP2019192584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111201657B (zh) 蓄电模块
JP6942080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112585799B (zh) 蓄电模块及蓄电模块的制造方法
US11811015B2 (en) Power storage module
JP2020030985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20030952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WO2019194288A1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20030983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20030982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20030951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20030950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20053160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20030984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20030954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7042193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6942083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6989461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7042204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20030963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20031005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20030981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9149340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