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6756A - 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 - Google Patents

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6756A
CN111186756A CN202010193176.9A CN202010193176A CN111186756A CN 111186756 A CN111186756 A CN 111186756A CN 202010193176 A CN202010193176 A CN 202010193176A CN 111186756 A CN111186756 A CN 1111867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beam
car top
car
shock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31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敏伟
胡鹏飞
杨海华
张震
徐明强
刘易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931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867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86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67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6Attenuation system for shocks, vibrations, imbalance, e.g. passengers on the same side
    • B66B11/0266Passive systems
    • B66B11/0273Passive systems acting between car and supporting fr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包括上梁以及安装于上梁以悬吊轿厢的两个轿顶轮,上梁的底部固定有轿顶轮支撑架,轿顶轮支撑架沿上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带有连接面,轿顶轮分别安装在相应的固定架上,各固定架分别通过减震垫贴靠连接于相应的连接面,各轿顶轮受牵引索作用的合力方向与该轿顶轮所对应的连接面相垂直。本发明通过将减震垫设置在轿顶轮受牵引索合力作用点的切面上,以消除了减震垫上的剪切力,保证了减震垫的寿命,同时防止两轿顶轮向中间产生位移。

Description

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
背景技术
双轿顶轮上梁结构普遍用于无机房电梯和需要增大包角的有机房电梯。在采用双轿顶轮时,两个轿顶轮由于钢丝绳拉力的作用使两轿顶轮会向中间挤压(如图1所示),从而会对轿顶轮和上梁之间的减震垫产生剪切力,为了防止两轿顶轮向中间挤压,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两轿顶轮之间采用刚性固定梁固定,例如现有技术中的轿顶轮安装罩盖和辅梁都对两个轿顶轮起到刚性固定作用。但是由于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刚性梁固定的两个轿顶轮轴向(或径向)的平行度和轿顶轮绳槽的平行度非常难以保证,当两个轿顶轮的轴向(或径向)平行度有偏差时,由于刚性梁的刚性连接作用,两轿顶轮无法通过减震垫的压缩来自行修正其轴向(或径向)的平行度。这样会导致电梯运行时钢丝绳进出轿顶轮绳槽会发生扭转,此扭转使得钢丝绳和轿顶轮产生震动和噪音,从而严重影响了电梯运行的舒适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至少解决其中之一的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
一种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包括上梁以及安装于所述上梁以悬吊轿厢的两个轿顶轮,所述上梁的底部固定有轿顶轮支撑架,所述轿顶轮支撑架沿上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带有连接面;
所述轿顶轮分别安装在相应的固定架上,各所述固定架分别通过减震垫贴靠连接于相应的连接面,各轿顶轮受牵引索作用的合力方向与该轿顶轮所对应的连接面相垂直。
可选的,两所述连接面各自朝斜下方相背设置,分别与水平面呈30~60度,且互为余角。
可选的,两所述连接面相对于水平面呈45度。
可选的,所述上梁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根,两根上梁在长度方向的端头部位通过安装板相连,所述轿顶轮支撑架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根支撑梁,各所述支撑梁固定在相应一根上梁的底面,两根所述支撑梁同侧的端头位置作为所述连接面;所述两个轿顶轮在水平方向上布置于两根上梁之间。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包括基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基板的轮架,所述轿顶轮转动安装于相应的轮架上,所述基板的两相应侧分别通过所述减震垫与相应一支撑梁的端头部位贴靠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梁的端头部位带有一体折弯或分体固定的连接板,该连接板朝向斜下方的一侧作为所述连接面。
可选的,所述减震垫的两相对侧分别固定有垫板,其中一垫板通过连接螺栓与相应的所述固定架连接,另一垫板通过连接螺栓与相应的所述连接面连接。
可选的,所述轿顶轮支撑架、减震垫和固定架三者设有位置相应的连接孔,且三者通过贯穿连接孔的防脱杆相连。
可选的,所述防脱杆为螺杆且与所述连接孔间隙配合,所述螺杆的末端安装有螺母以及防止螺母滑出的轴向限位销;所述防脱杆的两端为受限于所述连接孔的防脱头,且两端的所述防脱头分别通过缓冲垫与所述轿顶轮支撑架和固定架相抵。
本申请还可提供了一种双轿顶轮轿厢,包括轿厢以及固定于轿厢顶部的如上述的减震上梁结构。
本申请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包括上梁以及安装于上梁以悬吊轿厢的两个轿顶轮,上梁的底部固定有轿顶轮支撑架,轿顶轮支撑架沿上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带有连接面,轿顶轮分别安装在相应的固定架上,各固定架分别通过减震垫贴靠连接于相应的连接面,各轿顶轮受牵引索作用的合力方向与该轿顶轮所对应的连接面相垂直。本申请通过将减震垫设置在轿顶轮受牵引索合力作用点的切面上,以消除了减震垫上的剪切力,延长了减震垫的寿命,同时防止两轿顶轮向中间产生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中双轿顶轮受牵引索作用合力方向的示意图;
图2为其中一实施例中减震上梁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其中一实施例中图2轿顶轮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其中一实施例中上梁和轿顶轮支撑架的端头部位的示意图;
图5为其中一实施例中图2中A向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其中一实施例中图5中减震垫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上梁;11、安装板;12、防尘盖;
2、轿顶轮;
3、轿顶轮支撑架;31、支撑梁;32、连接部(连接板);
4、固定架;41、基板;42、轮架;421、折弯部;
5、减震垫;51、垫板(连接固定架);511、连接螺栓;52、垫板(连接支撑梁);521、连接螺栓;
6、防脱杆;61、轴向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2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包括上梁1以及安装于上梁1以悬吊轿厢的两个轿顶轮2,上梁1的底部固定有轿顶轮支撑架3,轿顶轮支撑架3沿上梁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带有连接面。轿顶轮2分别安装在相应的固定架4上,各固定架4分别通过减震垫5贴靠连接于相应的连接面,各轿顶轮2受牵引索作用的合力方向与该轿顶轮2所对应的连接面相垂直。
如图1所示,各轿顶轮2受到牵引索两个方向的拉力,其中一个拉力F1为竖直向上,另外一个拉力F2沿着两轿顶轮连线方向,例如水平方向,两者合力为F3。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减震垫5设置在轿顶轮2底面或顶面沿水平方向延伸位置,比照本申请,可视为其连接面水平布置,拉力F1与拉力F2的合力方向与减震垫5厚度方向有夹角,使减震垫5长期受到剪切力,容易损坏,导致寿命短。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安装减震垫5的连接面与牵引索两个拉力的合力方向垂直,即拉力F1与拉力F2的合力方向与减震垫5厚度方向一致,这样可避免对减震垫5形成剪切力,延长减震垫5的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轿顶轮2之间并没有采用刚性梁相对固定,当两个轿顶轮2轮轴平行度有偏差时(例如制造和安装刚性梁时产生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所致),可以通过减震垫5受力形变自行修正此偏差,以保证两个轿顶轮2轮轴的平行度从而使得电梯运行的平稳。
进一步的,减震垫5通过固定架4设置在轿顶轮支撑架3两端的连接面上,其中连接面为倾斜面,并与牵引力合力方向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两连接面各自朝斜下方相背设置,分别与水平面呈30~60度,且互为余角。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牵引索绕过两个轿顶轮2的绕进段和绕出段互相平行,所以各轿顶轮受到拉力F1均为竖直向上的力。但两个轿顶轮之间的位置形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置调整,各轿顶轮2受到拉力F2的方向可能会有所改变并非水平,这样各轿顶轮2所受到的合力方向也相应变化,因此与各轿顶轮相应的连接面应以保持与该处所受的合力方向垂直为主要原则。
在本实施例中,当两个轿顶轮在同一水平面时,也就是各轿顶轮所受的拉力F2朝另一侧轿顶轮水平延伸时,两连接面相对于水平面呈45度。如图1所示,由于牵引索对各轿顶轮2的拉力(F1,F2)合力方向为相对水平面呈45度夹角。故将连接面也设置为与水平面呈45度夹角,使得设置在连接面上的减震垫5消除剪切力,并且同时启到减震的作用。
如图4所示,上梁1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根,两根上梁1在长度方向的端头部位通过安装板11相连,轿顶轮支撑架3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根支撑梁31,各支撑梁31固定在相应一根上梁1的底面,两根支撑梁31同侧的端头位置作为连接面。
进一步的,同侧的两根支撑梁31端头位置均具有向内折弯的连接部32,用于连接减震垫5。在连接部32上开设有连接孔,为保证必要的强度,连接孔可以设置多个。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轿顶轮2在水平方向上布置于两根上梁1之间,减少整体高度,节省井道的顶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减震上梁结构还设置有跨接在两上梁顶部的防尘盖12,以防止灰尘或其它异物掉落到轿顶轮上,并减少安全隐患。
如图3所示,固定架4包括基板41,以及固定于基板41的轮架42,轿顶轮2转动安装于相应的轮架42上,基板41的两相应侧分别通过减震垫5与相应一支撑梁31的端头部位贴靠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各轿顶轮2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轮架42,轮架42包括相对布置的两块支撑板。轿顶轮2通过轮轴转动连接在两块支撑板之间。。
如图5或6所示,两块支撑板的底部具有相对外翻的折弯部421,折弯部421通过螺栓连接到基板41上。同一基板41两外侧通过减震垫5与两支撑梁31的端头部位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梁31的端头部位带有一体折弯或分体固定的连接板,该连接板朝向斜下方的一侧作为连接面,连接板即图2中所示的连接部32。
进一步的,两支撑梁31的纵截面为倒置的梯形。梯形的两腰即作为连接面所在位置。
如图3或6所示,减震垫5的两相对侧分别固定有垫板,其中一垫板51通过连接螺栓511与相应的固定架4连接,另一垫板52通过连接螺栓521与相应的连接面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两支撑梁31同侧的连接板分别通过相应的减震垫5与固定架4的基板41连接。其中,设置在减震垫5朝向轿顶轮2一侧的垫板52通过连接螺栓521与相应的支撑梁31连接面连接,设置在减震垫5背向轿顶轮2一侧的垫板51通过连接螺栓511与相应固定架4的基板41连接。
进一步的,设置在减震垫5两侧的垫板,即垫板51、垫板52均在减震垫5长度方向上向两端延伸,垫板长度方向两端开设有与连接螺栓511、连接螺栓521进行配合的安装孔。
垫板为钢板,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也可采用能够保证强度的其他材质。减震垫5为天然橡胶,也可为其他弹性材料。
当轿顶轮2的轴向或径向平行度有偏差时,钢丝绳在两个轿顶轮2上的入槽和出槽会产生扭转,该扭转会产生一种修正该偏差的力,该力通过压缩减震垫5来修正两轿顶轮2轮轴向(或径向)的平行度偏差,保证了电梯运行时钢丝绳入槽和出槽不发生扭转,减小了震动和噪音。
如图2所示,轿顶轮支撑架3、减震垫5和固定架4三者设有位置相应的连接孔,且三者通过贯穿连接孔的防脱杆6相连。
具体的,轿顶轮支撑架3的两支撑梁31的连接板中心,减震垫5中心以及固定架4中基板41两侧与两对应减震垫5中心相应的地方均开设有连接孔。在支撑梁31一侧,防脱杆6分别依次贯穿连接板、减震垫5以及基板41以防止三者脱落。轿顶轮支撑架3的各端均设置有两根防脱杆6,轿顶轮支撑架3同一侧的两根防脱杆6分别设置在轿顶轮2的轴向两侧,分别将两支撑梁31的连接板和相对应的减震垫5与基板41两侧连接。
具体的,设置在减震垫5两相对侧的垫板上相应开设有避让防脱杆6的避让孔。
在本实施例中,防脱杆6为螺杆且与连接孔间隙配合,螺杆的末端安装有螺母以及防止螺母滑出的轴向限位销61。
在本实施例中,螺杆贯穿连接板,减震垫5和基板41时,与连接孔的内周壁存在一定的间隙,以防止轿厢上行紧急制停时轿厢上抛时,对减震垫5的撕裂。
在本实施例中,轴向限位销61为圆柱销。
在本实施例中,防脱杆6的两端为受限于连接孔的防脱头,且两端的防脱头分别通过缓冲垫与轿顶轮支撑架3和固定架4相抵。
具体的,在螺杆两端均通过防脱头分别与连接板以及基板41相抵,且防脱头的尺寸受限于连接孔尺寸。并且在防脱头与连接板和基板41之间均设置有缓冲垫,以避免防脱头与连接板和基板41直接接触,防止在轿厢运行或制动时产生噪音。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垫可为尼龙垫块,或者其他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两端的防脱头均可以为螺母,或一端为螺母而另一端为螺杆自身的头部。
采用螺母方式时,可叠置两个螺母,两个螺母相互锁紧防松,轴向限位销61设置在螺杆最末端。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轿顶轮轿厢,包括轿厢固定于轿厢顶部的上述减震上梁结构。
上述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通过将减震垫设置在轿顶轮受牵引力合力作用点的切面上,以消除减震垫上的剪切力,增长减震垫的使用寿命。并且,当轿顶轮发生偏转时,可通过减震垫自动修复该偏转。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包括上梁以及安装于所述上梁以悬吊轿厢的两个轿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的底部固定有轿顶轮支撑架,所述轿顶轮支撑架沿上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带有连接面;
所述轿顶轮分别安装在相应的固定架上,各所述固定架分别通过减震垫贴靠连接于相应的连接面,各轿顶轮受牵引索作用的合力方向与该轿顶轮所对应的连接面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上梁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连接面各自朝斜下方相背设置,分别与水平面呈30~60度,且互为余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上梁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连接面相对于水平面呈4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上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根,两根上梁在长度方向的端头部位通过安装板相连,所述轿顶轮支撑架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根支撑梁,各所述支撑梁固定在相应一根上梁的底面,两根所述支撑梁同侧的端头位置作为所述连接面;
所述两个轿顶轮在水平方向上布置于两根所述上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上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基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基板的轮架,所述轿顶轮转动安装于相应的轮架上,所述基板的两相应侧分别通过所述减震垫与相应一支撑梁的端头部位贴靠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上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的端头部位带有一体折弯或分体固定的连接板,该连接板朝向斜下方的一侧作为所述连接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上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的两相对侧分别固定有垫板,其中一垫板通过连接螺栓与相应的所述固定架连接,另一垫板通过连接螺栓与相应的所述连接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上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顶轮支撑架、减震垫和固定架三者设有位置相应的连接孔,且三者通过贯穿连接孔的防脱杆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上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杆为螺杆且与所述连接孔间隙配合,所述螺杆的末端安装有螺母以及防止螺母滑出的轴向限位销;
所述防脱杆的两端为受限于所述连接孔的防脱头,且两端的所述防脱头分别通过缓冲垫与所述轿顶轮支撑架和固定架相抵。
10.双轿顶轮轿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以及固定于轿厢顶部的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上梁结构。
CN202010193176.9A 2020-03-18 2020-03-18 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 Pending CN1111867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3176.9A CN111186756A (zh) 2020-03-18 2020-03-18 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3176.9A CN111186756A (zh) 2020-03-18 2020-03-18 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6756A true CN111186756A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04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3176.9A Pending CN111186756A (zh) 2020-03-18 2020-03-18 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8675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4508A (zh) * 2022-01-19 2022-04-26 默纳克电梯有限公司 轿顶轮结构的背包架电梯
CN115072528A (zh) * 2021-03-12 2022-09-20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减振装置和电梯轿厢***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2528A (zh) * 2021-03-12 2022-09-20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减振装置和电梯轿厢***
CN114394508A (zh) * 2022-01-19 2022-04-26 默纳克电梯有限公司 轿顶轮结构的背包架电梯
CN114394508B (zh) * 2022-01-19 2024-01-30 浙江安家快速电梯有限公司 轿顶轮结构的背包架电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50340B (zh)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111186756A (zh) 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
WO2022120932A1 (zh) 一种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US11414106B2 (en) Suspension system, bogie assembly with same, and rail vehicle
JP2013151336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US10450168B2 (en) Double deck elevator system
CN112519821A (zh)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舱及转向架***
CN211998370U (zh) 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
WO2024109245A1 (zh) 一种空簧限位装置
WO2011155109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
CN205602940U (zh) 一种电梯轿顶反绳轮装置
US20170008733A1 (en) Combined guide rail for an elevator system
JP5241205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フェッシャープレート
CN213202011U (zh) 一种自动调节角度的电梯钢丝绳绳端组合装置
CN211393510U (zh) 压铆式的电梯对重装置
CN110713098B (zh) 90°直角贯通型曳引电梯
CN210083223U (zh) 轴箱橡胶垫及轨道车辆转向架
WO2021070362A1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調整装置及び巻上機据付方法
CN204938630U (zh) 一种电梯双轿顶轮结构
CN109017844B (zh) 一种脚蹬装置及具有该脚蹬装置的转向架
CN217756401U (zh) 电梯轿架
CN209835391U (zh) 一种重载公交型扶梯下部上弯段主轮压轨加强结构
CN219279217U (zh) 一种罐笼阻车缓冲器
CN218088479U (zh) 一种应用于乘用电梯轿厢架的减震弹簧底梁
CN217376939U (zh) 一种大吨位货梯专用轿顶卡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