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2652B - 网络连接方法、相应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网络连接方法、相应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2652B
CN111182652B CN201811333320.3A CN201811333320A CN111182652B CN 111182652 B CN111182652 B CN 111182652B CN 201811333320 A CN201811333320 A CN 201811333320A CN 111182652 B CN111182652 B CN 1111826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identity module
rrc
network
c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333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2652A (zh
Inventor
赵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333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82652B/zh
Priority to US16/429,718 priority patent/US11006476B2/en
Priority to PCT/KR2019/006656 priority patent/WO2020096154A1/en
Publication of CN111182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2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2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2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73Registration or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2Release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4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using triggered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相应的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连接检测到的可用无线保真WiFi网络;基于连接的WiFi网络,建立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IP多媒体子***IMS网络连接,这样便可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使用VoWiFi服务,保证了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通信业务,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网络连接方法、相应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相应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很多便捷、美好的体验。随着通信业务的不断丰富,一人多卡(如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卡)已经日渐成为趋势,这就有了一个手机承载多张卡的需要,多卡多待终端便应运而生,并迅速在移动终端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其中,使用最普遍的多卡多待单通的终端,通常是出于节约成本和省电的目的,在硬件设计上只设置有一路射频发射单元(RF Tx,Radio Frequency Transmission)的存在,以双卡双待单通的终端为例,如图1所示。空闲状态(终端无通话)下,通过开关(Switch)可以控制发射单元(Tx)不断在两张卡之间切换,此时,两张卡可以分别使用自己的接收单元(Rx,Reception),例如终端的Rx1(如图1中射频收发器中的接收单元1)通过控制开关(Switch)连接到卡1的Rx1(如图1中调制解调器中SIM1的接收单元1),终端的Rx2(如图1中射频收发器中的接收单元2)通过控制开关(Switch)连接到卡2的Rx2(如图1中调制解调器中SIM2的接收单元2),以各自完成空闲态下的任务,如接收寻呼、邻小区测量、接收***消息等,达到双卡双待的目的。
但是,如果其中一个卡(例如卡1,如图1中的SIM1)在通话中或者正在建立通话状态,由于通话过程中或者建立通话时发射单元(Tx)不能被另一个卡(例如卡2,如图1中的SIM2)分时复用,此时卡2在上行方向无法与网络侧交互,这种情况下,卡2只能处于无服务状态。
也就是说,多卡多待单通的终端中,如果一张卡占用了发射单元(Tx),如占用Tx进行通话过程,此时其他卡可能会处于无服务状态,无法接听电话和收发短信,这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该方法包括:
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连接检测到的可用无线保真WiFi网络;
基于连接的WiFi网络,建立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IP多媒体子***IMS网络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之前,检测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是否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态;
将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或者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演进分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连接检测到的可用无线保真WiFi网络;
建立模块,用于基于连接的WiFi网络,建立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IP多媒体子***IMS网络连接。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之前,检测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是否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态;
网络交互模块,用于将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或者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演进分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示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实现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示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连接方法、相应的装置和电子设备,通过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连接检测到的可用无线保真WiFi网络;并基于连接的WiFi网络,建立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IP多媒体子***IMS网络连接,这样便可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使用VoWiFi服务,保证了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通信业务,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卡单通终端射频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VoWiFi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非通话卡产生呼叫失败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一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二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三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四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几个名词进行介绍和解释:
一、VoWiFi(Voice Over WiFi,通过WiFi网络传送音频)
顾名思义,是通过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传输音视频的移动通信业务。
如图2所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对应下文中的终端)通过WiFi射频单元(不会使用5G/4G/3G/2G等网络制式的射频单元)连接WiFi接入点(AP,Access Point),通过AP连接WiFi网络。
AP通过ePDG(Evolved Packet Data Gateway,演进的分组数据网关)和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即PDN Gateway,分组数据网关)与所属的IMS(IP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核心网相连,因此UE便可通过AP(即通过WiFi网络)接入到IMS网络,与所属的IMS核心网进行信息交互。
其中,AAA(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nd Accounting,身份验证、授权和账单)服务器及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HSS(Home Subscriber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主要完成用户的身份验证、授权及账单等功能。
所属的IMS核心网通过其边缘节点服务器(SBC,Session Border Controller,会话边界控制器)与另一UE所属的IMS核心网相连,另一UE所属的IMS核心网通过各种可能的服务器及网关与该另一UE相连,从而实现端到端的通信。
因此,VoWiFi是基于IMS的语音/视频业务。
二、VoLTE(Voice Over LTE,通过LTE网络传送音频)
即通过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传送音视频的移动通信业务。VoLTE也是基于IMS的语音/视频业务。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由于多卡单通终端只有一路移动网络的射频发射单元,会导致以下问题的出现:
问题1:如果一张卡在建立通话时或在通话中,射频发射单元将会被通话卡(即建立通话或通话中的卡)独占,不能让其他卡分时复用。那么,在通话卡建立通话或通话的过程中,非通话卡在上行方向无法跟网络侧进行交互,所以只能处于无服务状态,无法接听电话和收发短信,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感知。
问题2:对于支持VoLTE业务的非通话卡,如果在通话卡建立通话前,支持VoLTE业务的非通话卡正处于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态,由于单射频发射单元的限制导致的整个通话过程中非通话卡一直处于无服务状态的现象,会使支持VoLTE业务的非通话卡出现网络侧的RRC状态(处于连接态)与终端侧的RRC状态(处于无服务状态)出现不匹配,进而网络侧可能会释放该支持VoLTE业务的非通话卡的EPS(EvolvedPacket System,演进的分组***,即LTE核心网)承载,从而导致在通话卡通话结束后,该支持VoLTE业务的非通话卡尝试建立语音、视频通话、或者发送、接收短信时,会产生接收、发送短信延迟,呼叫延迟,呼叫降级(从高清语音降级为普通CS(Circuit Switching Domain,电路交换域)电话)甚至呼叫失败等问题。
图3以卡2在通话状态中,卡1为正处于RRC连接态的支持VoLTE业务的非通话卡为例,示出了出现上述问题2的过程。
如图3所示,UE中的卡2在通话状态中时,由于卡2占用了Tx,卡1会进入到无服务状态。由于卡2通话前卡1正处于RRC连接态,此时eNB(Evolved NodeB,演进型基站,即LTE基站)会有某些同步数据发给卡1,但是由于卡1无服务,eNB的同步数据会发送失败。若eNB的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却仍然失败,为了节省本地无线资源,eNB会释放IMS PDN对应的专用无线承载。于是,eNB向EPC(Evolved PacketCore,演进分组核心网,即LTE核心网)发送IMS PDN专用无线承载释放的指示消息。EPC收到来自eNB的专用无线承载释放的指示消息后,释放IMS PDN对应的默认EPS承载。
卡2通话结束后,如果使用卡1立即发起一路通话,由于在eNB发送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对应于IMS PDN的专用无线承载被删除,如果卡1发起的是视频通话,此次视频通话将会直接失败;如果卡1发起的是语音通话,此次语音通话失败后将会回落到CS域重新发起。如果此时卡1作为被叫,语音或视频通话将会直接失败,短信会被延迟收到。
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连接方法、相应的装置和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401、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连接检测到的可用WiFi网络。
其中,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可以为终端中无法接入移动网络的身份识别模块。其中,当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无移动网络可用或者当终端的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执行通话业务时,可以认为该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无法接入移动网络。其中,上述通话可以为视频/语音通话。
作为示例地,在用户携带终端进入无相应网络制式的移动信号的区域(例如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只支持3G和4G网络制式,却进入了无移动信号或只有2G信号的区域)、或者用户携带终端海外漫游,却未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开通海外漫游权限等情景下,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会无移动网络可用,便无法接入移动网络。
又一示例中,由上文的介绍可知,当有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以外的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或处于通话状态时,会占用终端的Tx,那么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会处于无服务状态,也意味着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无法接入移动网络。
实际应用中,不排除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有其他无法接入移动网络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无法接入移动网络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终端可以连接检测到的可用WiFi网络,包括终端外部WiFi网络(即基于外部AP连接的WiFi网络)、基于终端内部WiFi热点连接的WiFi网络等,也可以不限于此。
步骤S402、基于连接的WiFi网络,建立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IMS网络连接。
成功建立IMS网络连接后,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便可使用VoWiFi服务,保证了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通信业务,提升用户体验。
其中,建立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IMS网络连接,包括基于连接的WiFi网络,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发起IMS网络的注册,从而建立与IMS网络之间的网络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S401之前,终端需要先对可用WiFi网络进行检测,可以是在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无法接入移动网络时,触发检测可用WiFi网络的步骤。即,当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无法接入移动网络时,针对所述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检测可用WiFi网络。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当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无移动网络可用时,或者当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执行通话业务时,认为此时该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无法接入移动网络,因此可以针对该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检测可用WiFi网络。
其中,执行通话业务包括建立通话或处于通话状态等。
其中,建立通话包括振铃前的建立通话连接的过程以及振铃中的过程,在通话被叫方接通电话后,双方即进入通话状态。
当终端作为主叫方时,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或邀请(invite)消息则确认开始建立通话,当终端作为被叫方时,发送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则确认开始建立通话。也就是说,当终端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invite消息、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时,表示终端开始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也可以认为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开始建立通话。
具体的,若终端作为通话主叫方,当终端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向网络侧发送了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或invite消息时,则表示终端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开始执行通话业务,也就是说进入了建立通话连接的过程,那么终端的Tx则会被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占用。其中,若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为RRC空闲态时,终端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向网络侧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若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为RRC连接态时,终端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向网络侧发送invite消息。
若终端作为通话被叫方,在接收到网络侧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的寻呼消息或invite消息后,若向网络侧反馈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则表示终端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开始执行通话业务,也就是说进入了建立通话连接的过程,那么终端的Tx则会被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占用。其中,若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寻呼消息时,终端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向网络侧反馈寻呼响应消息,若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invite消息时,终端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向网络侧反馈invite响应消息。
对于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执行通话业务导致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无法接入移动网络的情况,目标身份识别模块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连接方法可使用VoWiFi服务,由于VoWiFi服务使用的是终端的WiFi射频单元,不会使用移动网络制式(2G、3G、4G、5G等网络制式)的射频单元,因此不会受到单通终端射频硬件上的限制。此时处于通话状态的身份识别模块占用移动网络制式的射频单元,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占用WiFi射频单元,可有效解决单射频发射单元不能被复用的问题。这时,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也可以随时跟网络进行通信,实现了多卡多通的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可以为多卡单通终端中除执行通话业务的身份识别模块外的一张或多张身份识别模块。也就是说,每张非执行通话业务的身份识别模块都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来随时跟网络进行通信,从而达到多卡多通的效果,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身份识别模块的类型包括实体身份识别卡及虚拟的用户身份模块,具体而言,实体身份识别卡至少包括SIM卡、UIM卡(Us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识别模块)、PIM卡(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个人信息管理器)、USIM卡(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全球用户识别卡)、RUIM卡(Removable UserIdentity Module,可移动用户识别模块)等等。虚拟的用户身份模块是相对实体身份识别卡而言,终端上没有实体的硬件卡槽和实体身份识别卡,用户的身份信息存储在终端的存储区(可以是内置的RAM或者外置的存储卡)内。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具有可设置身份识别模块功能的设备。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401中,若有其他身份识别模块的WiFi热点正在共享中,例如执行通话业务的其它身份识别模块,或者开通了海外海外漫游权限的其他身份识别模块等,终端可以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同时检测终端外部WiFi AP和终端内部WiFi热点,并可以在步骤S402中,在检测到的外部WiFi AP和终端内部WiFi热点中选择合适的WiFi接入点连接WiFi网络,例如根据信号强度、信号接收质量等进行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连接选择的WiFi并发起IMS注册。
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401中,若执行通话业务的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当前不支持电路域业务和数据域业务并发(例如执行通话业务的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只支持2G网络或处在只有2G网络的区域,且上述2G网络不支持双传输模式(DTM,Dual TransferMode)),终端可以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只对终端外部WiFi AP进行检测,并可以在步骤S402中,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通过外部AP连接WiFi网络并发起IMS注册。
又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401中,若执行通话业务的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在支持电路域业务和数据域业务并发的网络(例如3G、4G、5G等网络)下,终端可以直接检测其他身份识别模块的WiFi热点,并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基于检测到的其他身份识别模块的WiFi热点,连接WiFi网络。或者,又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直接开启其他身份识别模块的WiFi热点;并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检测其他身份识别模块的WiFi热点。在步骤S402中,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连接WiFi热点,通过WiFi热点连接WiFi网络并发起IMS注册。也就是说或,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即使执行通话业务时也可以把其数据业务通过WiFi热点的方式共享给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使用,扩展了用户使用VoWiFi功能的场景,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还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401中,终端可以先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扫描可用WiFi网络,在有可用WiFi网络时,在步骤S402中,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连接可用WiFi网络并发起IMS注册,即建立与IMS网络的连接。当无可用终端外部WiFi AP时,终端开启其他身份识别模块的WiFi热点,并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检测其他身份识别模块的WiFi热点。在步骤S402中,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连接其他身份识别模块的WiFi热点并发起IMS注册。
当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注册IMS成功后,即使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在通话状态中,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也能发送、接收语音/视频电话、短信等业务,突破了硬件上单射频发射单元的限制,解决了上述问题1,达到多卡多通的效果,用户不会错过视频/语音通话,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对于双卡单VoLTE的终端,如果卡2工作于3G/2G模式或者电路域回落(CSFB,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模式,当卡2在通话建立过程中或者通话状态时,终端针对卡1尝试连接外部可用的WiFi AP,并基于WiFi网络尝试注册IMS服务。当卡1注册IMS成功后,即使卡2在执行通话业务时,卡1也能收发语音/视频电话和短信等业务,成功突破硬件上单无线射频发射单元的限制。从而达到双卡双通的目的,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对于双卡双VoLTE的终端,只要任何一个卡(通话卡)执行通话业务,终端针对另一个卡(非通话卡)尝试连接外部可用的WiFi AP,并基于WiFi网络尝试注册IMS服务。当非通话卡注册IMS成功后,在通话卡执行通话业务时,非通话卡也能收发语音/视频电话和短信等业务,从而达到双卡双通的目的,大大提示了用户的体验。
特别地,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可用的外部WiFi AP可连接,双卡终端的数据卡(激活了数据业务的卡)可以把自己的数据业务通过WiFi热点共享给另一个卡使用。这样,终端可以针对另一个卡连接该WiFi热点并尝试注册IMS业务。当该卡注册IMS成功后,即使在数据卡执行通话业务时,另一卡也能收发语音/视频电话和短信等业务,从而达到双卡双通的目的,大大提示了用户的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支持VoLTE业务,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连接方法还可以同时执行以下过程:
步骤SA、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之前,检测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是否处于RRC连接态;
实际应用中,除了针对VoLTE业务,只要是需要进行RRC连接的网络业务,均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
由上文的介绍可知,当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处于RRC连接态时,执行通话业务的其它身份识别模块会导致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承载被释放,导致其它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后,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尝试建立语音、视频通话、或者发送、接收短信时,会产生接收、发送短信延迟,呼叫延迟,呼叫降级甚至呼叫失败等问题。
针对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之前,检测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是否处于RRC连接态,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中,建立通话之前是指建立通话连接之前。当终端作为主叫方时,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或invite消息则确认开始建立通话,当终端作为被叫方时,发送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则确认开始建立通话。因此,当终端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向网络侧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invite消息、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之前,检测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是否处于RRC连接态。
具体的,若终端作为通话主叫方,当终端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向网络侧发送了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或invite消息时,则表示终端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开始建立通话连接,那么终端的Tx则会被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占用。因此在检测到用户的通话请求后,且在向网络侧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或invite消息之前,终端检测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是否处于RRC连接态。
若终端作为通话被叫方,在接收到网络侧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的寻呼消息或invite消息后,若向网络侧反馈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则表示终端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开始建立通话连接,那么终端的Tx则会被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占用。因此在接收到网络侧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的寻呼消息或invite消息后,且在向网络侧反馈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之前,终端检测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是否处于RRC连接态。
步骤SB、将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或者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
具体而言,可以是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之前,将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
当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处于RRC连接态时,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无服务状态会使网络侧的RRC状态与终端侧的RRC状态出现不匹配,进而导致网络侧释放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承载。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这样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之前网络侧跟终端的RRC状态达到了一致,均为空闲态,从而可以避免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执行通话业务过程中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因RLC重传失败导致的EPS承载释放问题。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后,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便可以立即发起或者接收VoLTE语音/视频电话或者短信等业务。
当终端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向网络侧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invite消息、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之前,检测到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处于RRC连接态,则将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然后再向网络侧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invite消息、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
具体的,若终端作为通话主叫方,在检测到用户的通话请求后,且在向网络侧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或invite消息之前,若终端检测到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处于RRC连接态,则可以将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然后再向网络侧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或invite消息。
若终端作为通话被叫方,在接收到网络侧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的寻呼消息或invite消息后,且在向网络侧反馈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之前,若终端检测到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处于RRC连接态,则可以将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然后再向网络侧反馈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该过程中,是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进行使得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从RRC连接态转换到RRC空闲态的网络交互流程。触发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从连接态迁移到空闲态,就可以快速使网络侧跟终端的RRC状态达到一致。
作为示例地,可以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发起跟踪区更新TAU(Tracking Area Update,跟踪区更新)过程,使得网络侧释放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连接,就可以触发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进入空闲态。
具体地,终端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发送TAU Request(TAU请求)消息给网络侧,携带本地位置区(或者跟踪区)标识、网络分配的终端临时标识、本地EPS上下文状态等信息。网络侧收到TAU Request消息后,会返回TAU Accept(TAU接受)消息,同时释放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连接。当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TAU过程完成后,网络将释放RRC连接,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即处于RRC空闲态。
实际应用中,可发起网络交互流程可以不限于TAU过程,只要能使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从RRC连接态转换到RRC空闲态的网络交互流程,均可以属于本申请的精神或范畴。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SB之后,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再建立通话,即建立通话连接,如针对上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向网络侧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invite消息、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这样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执行通话业务的过程中,关于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网络侧的RRC状态跟终端的RRC状态是相同的,均为空闲态,从而不会触发网络侧释放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承载。那么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后,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就可以毫无延迟地建立VoLTE通话,可解决上述问题2。
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之后,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
当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处于RRC连接态时,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无服务状态会使网络侧释放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承载,进而导致其它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后,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会发生接收、发送短信延迟,呼叫延迟,呼叫降级甚至呼叫失败的情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这样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之后,终端侧与网络侧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可以快速得到同步,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便可立即发起或者接收VoLTE语音/视频电话或者短信等业务。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该过程中,可以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发起TAU过程,使得网络侧指示对应的EPS上下文状态。
即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之后,终端立即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发起一次TAU过程。该TAU过程主要是用来对齐终端侧和网络侧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
具体地,终端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发送TAU Request消息给网络侧,TAU请求消息中携带本地位置区(或跟踪区)标识、网络分配的终端临时标识、本地EPS上下文状态等信息。网络侧收到TAU Request消息后,会检查其本地的EPS上下文状态,如果跟终端上报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出现不匹配,如IMS PDN状态在网络侧中标识为去激活状态而在终端本地被标识为激活状态时,则会在返回给终端的TAU Accept消息中把对应的EPS上下文状态置为0,即指示当前IMS PDN的EPS上下文状态为去激活状态。
而对终端来说,可以当网络侧反馈的TAU接受消息指示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为去激活状态时,建立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IMS网络连接。
其中,进行IMS网络连接包括IMS PDN的激活过程和IMS注册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收到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标识网络侧的IMS PDN的EPS上下文状态为去激活状态的TAU Accept消息后,可以立即发起IMS PDN激活过程并发起IMS注册过程,以对齐终端侧与网络侧的EPS上下文状态,随后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就可以毫无延迟地建立VoLTE通话,也可解决上述问题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连接方法,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执行通话业务的情况下,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使用VoWiFi服务,保证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通信业务;且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支持VoLTE业务的情况,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之前,若检测到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处于RRC连接态,则将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或者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以使得其他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后,目标身份识别模块能够无延迟地建立VoLTE通话,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501、在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之前,检测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是否处于RRC连接态;
实际应用中,可以针对VoLTE业务,或者其它需要进行RRC连接的网络业务,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
由上文的介绍可知,当支持VoLTE业务的身份识别模块处于RRC连接态时,执行通话业务的其他任一身份识别模块会导致上述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EPS承载被释放,导致该任一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后,原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尝试建立语音、视频通话、或者发送、接收短信时,会产生接收、发送短信延迟,呼叫延迟,呼叫降级甚至呼叫失败等问题。
针对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该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之前,检测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是否处于RRC连接态,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中,建立通话之前是指建立通话连接之前。当终端作为主叫方时,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或invite消息则确认开始建立通话,当终端作为被叫方时,发送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则确认开始建立通话。因此,当终端针对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向网络侧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invite消息、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之前,检测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是否处于RRC连接态。
具体的,若终端作为通话主叫方,当终端针对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向网络侧发送了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或invite消息时,则表示终端针对该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开始建立通话连接,那么终端的Tx则会被占用。因此在检测到用户的通话请求后,且在向网络侧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或invite消息之前,终端检测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是否处于RRC连接态。
若终端作为通话被叫方,在接收到网络侧针对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的寻呼消息或invite消息后,若向网络侧反馈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则表示终端针对该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开始建立通话连接,那么终端的Tx则会被占用。因此在接收到网络侧针对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的寻呼消息或invite消息后,且在向网络侧反馈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之前,终端检测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是否处于RRC连接态。
步骤S502、将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或者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
具体而言,可以是在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之前,将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
当身份识别模块处于RRC连接态时,由于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执行的通话业务导致的身份识别模块的无服务状态,会使网络侧的RRC状态与终端侧的RRC状态出现不匹配,进而导致网络侧释放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承载。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为方便描述,下文中将该身份识别模块称为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这样在该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之前,网络侧跟终端的RRC状态达到了一致,均为空闲态,从而可以避免在该任一身份识别模块执行通话业务过程中,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因RLC重传失败导致的EPS承载释放问题。在该任一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后,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便可以立即发起或者接收VoLTE语音/视频电话或者短信等业务。
当终端针对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向网络侧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invite消息、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之前,检测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处于RRC连接态,则将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然后再向网络侧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invite消息、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
具体的,若终端作为通话主叫方,在检测到用户的通话请求后,且在向网络侧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或invite消息之前,若终端检测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处于RRC连接态,则可以将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然后再向网络侧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或invite消息。
若终端作为通话被叫方,在接收到网络侧针对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的寻呼消息或invite消息后,且在向网络侧反馈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之前,若终端检测到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处于RRC连接态,则可以将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然后再向网络侧反馈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该过程中,是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进行使得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从RRC连接态转换到RRC空闲态的网络交互流程。触发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从连接态迁移到空闲态,就可以快速使网络侧跟终端的RRC状态达到一致。
作为示例地,可以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发起跟踪区更新TAU过程,使得网络侧释放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可以称为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连接,就可以触发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RRC进入空闲态。
具体地,终端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发送TAU Request(TAU请求)消息给网络侧,携带本地位置区(或者跟踪区)标识、网络分配的终端临时标识、本地EPS上下文状态等信息。网络侧收到TAU Request消息后,会返回TAU Accept(TAU接受)消息,同时释放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连接。当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TAU过程完成后,网络将释放RRC连接,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即处于RRC空闲态。
实际应用中,可发起网络交互流程可以不限于TAU过程,只要能使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从RRC连接态转换到RRC空闲态的网络交互流程,均可以属于本申请的精神或范畴。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S502之后,该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再建立通话,即建立通话连接,如针对该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向网络侧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invite消息、寻呼响应消息或invite响应消息。这样在该任一身份识别模块执行通话业务过程中,关于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网络侧的RRC状态跟终端侧的RRC状态是相同的,均为空闲态,从而不会触发网络侧释放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承载。那么在该任一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后,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就可以毫无延迟地建立VoLTE通话,可解决上述问题2。
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任一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之后,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
当身份识别模块(为方便描述,下文中将该身份识别模块称为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处于RRC连接态时,由于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执行的通话业务导致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无服务状态,会使网络侧释放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承载,进而导致其它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后,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会发生接收、发送短信延迟,呼叫延迟,呼叫降级甚至呼叫失败的情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这样在该任一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之后,终端侧与网络侧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可以快速得到同步,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便可立即发起或者接收VoLTE语音/视频电话或者短信等业务。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该过程中,可以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发起TAU过程,使得网络侧指示对应的EPS上下文状态。
即在该任一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之后,终端立即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发起一次TAU过程。该TAU过程主要是用来对齐终端侧和网络侧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
具体地,终端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发送TAU Request消息给网络侧,TAURequest消息中携带本地位置区(或跟踪区)标识、网络分配的终端临时标识、本地EPS上下文状态等信息。网络侧收到TAU Request消息后,会检查其本地的EPS上下文状态,如果跟终端上报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出现不匹配,如IMS PDN状态在网络侧中标识为去激活状态而在终端本地被标识为激活状态时,则会在返回给终端的TAU Accept消息中把对应的EPS上下文状态置为0,即指示当前IMS PDN的EPS上下文状态为去激活状态。
而对终端来说,可以当网络侧反馈的TAU Accept消息指示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为去激活状态时,建立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IMS网络连接。
其中,进行IMS网络连接包括IMS PDN的激活过程和IMS注册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收到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标识网络侧的IMS PDN的EPS上下文状态为去激活状态的TAU Accept消息后,可以立即发起IMS PDN激活过程并发起IMS注册过程,以对齐终端侧与网络侧的EPS上下文状态,随后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就可以毫无延迟地建立VoLTE通话,也可解决上述问题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连接方法,在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之前,检测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是否处于RRC连接态;将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或者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使得该任一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后,目标身份识别模块能够无延迟地建立VoLTE通话,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双卡双VoLTE的终端,如果通话卡收到了用户的通话请求后,非通话卡处于RRC连接状态,即非通话卡在通话卡建立通话前处于RRC连接状态,则首先可以通过TAU过程触发非通话卡的RRC进入空闲态,然后再针对通话卡建立通话。这样网络侧和终端侧针对非通话卡的RRC状态达到了一致,从而可以避免在执行通话业务过程中因RLC重传失败导致的EPS承载释放问题。这样在通话卡的通话结束后,非通话卡可以立即发起或者接收VoLTE语音/视频电话或者短信等业务。
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当非通话卡在通话卡建立通话前处于RRC连接状态时,也可以在通话卡通话结束后,非通话卡立即发起一次TAU过程。TAU请求消息中携带本地EPS上下文的状态,以便与网络侧进行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如果终端和网络侧针对非通话卡的EPS上下文状态出现不匹配,如IMS PDN状态在网络侧标识为去激活而在终端本地被标识为激活状态时,终端应该立即发起IMS PDN激活过程,然后注册IMS服务。这样,非通话卡也可以立即发起或者接收VoLTE语音/视频电话或者短信等业务。
下面以双卡单通终端为例,示例性地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连接方法的几个应用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连接方法的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此处仅是示例性介绍,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应用场景一:
该应用场景中的终端为双卡双待单通单VoLTE的终端,其中,只有卡1支持VoLTE业务,卡1工作于VoLTE模式,卡2工作于3G/2G模式。
如图6所示,如果卡1无移动网络可用(如进入无移动信号区域或者海外漫游时但是未开通海外漫游权限的场景)或者卡1有移动网络可用但是卡2在执行通话业务(如建立通话或正在通话中,图6以通话中为例进行说明),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针对卡1先尝试扫描终端外部可用的WiFi AP网络,如果有终端外部WiFi AP可被卡1使用,则针对卡1尝试连接该终端外部WiFi AP,通过该AP连接WiFi网络,基于连接的WiFi网络发起IMS注册,与IMS网络建立网络连接,以便使用VoWiFi服务,从而实现双卡双通的目的。
如果经过扫描后没有终端外部WiFi可被卡1使用,这时如果卡2在5G/4G/3G网络下,由于5G/4G/3G网络可以支持电路域业务和数据域业务的并发,卡2即使在执行通话业务也可以把其数据业务通过WiFi热点方式共享给卡1使用,即开启卡2的WiFi热点,针对卡1检测并连接这个WiFi热点,基于WiFi热点连接WiFi网络,基于WiFi网络并尝试发起IMS注册,与IMS网络建立网络连接,以便使用VoWiFi服务,从而实现双卡双通的目的。
应用场景二:
该应用场景中的终端为双卡双待单通双VoLTE的终端其中,两个卡均支持VoLTE业务,卡1和卡2均工作于VoLTE模式。
如图7所示,如果卡1(或者卡2)无移动网络(5G/4G/3G/2G等)可用(如进入无移动信号区域或者在海外漫游时但是卡未开通海外漫游权限的场景)或者卡1(或者卡2)有移动网络可用但是卡2(或者卡1)在执行通话业务(如建立通话或正在通话中,正在通话中也可以称为处于通话状态,图7以在通话状态为例进行说明),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针对卡1(或者卡2)先尝试扫描终端外部可用的WiFi AP,如果有终端外部WiFi AP可被卡1(或者卡2)使用,则针对卡1(或者卡2)尝试连接该终端外部WiFi AP,通过该AP连接WiFi网络,基于连接的WiFi网络并发起IMS注册,与IMS网络建立网络连接,以便使用VoWiFi服务,从而实现双卡双通的目的。
如果经过扫描后没有终端外部WiFi AP可被卡1(或者卡2)使用,这时如果卡2(或者卡1)在5G/4G/3G网络下,由于5G/4G/3G网络可以支持电路域业务和数据域业务的并发,卡2(或者卡1)即使在通话状态也可以把其数据业务通过WiFi热点方式共享给卡1(或者卡2)使用,开启卡2(或者卡1)的WiFi热点,卡1(或者卡2)检测并连接这个WiFi热点,基于WiFi热点连接WiFi网络,基于WiFi网络发起IMS注册,与IMS网络建立网络连接,以便使用VoWiFi服务,从而实现双卡双通的目的。
应用场景三:
该应用场景中的终端为双卡双待单通单(或者双)VoLTE的终端,其中,卡1支持VoLTE业务,卡2未工作在VoWiFi模式下。
如图8所示,在卡2建立通话前,如终端接收到用户针对卡2的通话请求或接收到网络侧发的寻呼消息或invite消息后,表明卡2可能会尝试建立一个通话,此时终端可以先检测卡1是否处于RRC连接态,如果卡1处于RRC连接态,则在卡2建立通话前先在卡1上发起一次触发其RRC状态从连接态迁移到空闲态的过程,如TAU过程(但不限于TAU过程),即卡1发起TAU过程来触发卡1进入RRC空闲态。以TAU过程为例,终端发送TAU Request消息给网络,携带本地位置区(或跟踪区)标识、网络分配的终端临时标识、本地EPS上下文状态等信息。网络收到TAU Request消息后,返回TAU Accept消息,同时释放卡1的RRC连接。当卡1完成TAU过程后,卡1将处于RRC空闲态,然后再针对卡2建立通话,如向网络侧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invite消息、寻呼响应消息、invite响应消息等。这样在卡2执行通话业务过程中,对于卡1网络侧的RRC状态跟终端侧的RRC状态是相同的,从而不会触发网络侧释放卡1的EPS承载。那么卡2通话结束后,卡1就可以无延迟地建立VoLTE通话。
应用场景四:
该应用场景中的终端为双卡双待单通单(或者双)VoLTE的终端,其中,卡1支持VoLTE业务,卡2未工作在VoWiFi模式下。
如图9所示,在卡2尝试建立通话前,如接收到用户的通话请求或接收到网络侧发的寻呼消息或invite消息后,表明卡2可能会尝试建立一个通话,此时终端可以先检测卡1是否处于RRC连接态,如果卡1处于RRC连接态,那么在卡2通话结束后,卡1将处于无服务状态,因此在卡2通话结束后,终端针对卡1立即发起一次TAU过程,该TAU过程主要是为了同步终端侧和网络侧的EPS上下文状态。终端发送TAU Request消息给网络,携带本地位置区(或跟踪区)标识、网络分配的终端临时标识、本地EPS上下文状态等信息。网络侧收到TAURequest消息后,检查网络侧本地的EPS上下文状态,如果跟卡1上报的EPS上下文状态不符,则在返回给卡1的TAU Accept消息中把对应的EPS上下文状态置为0,即指示其IMS PDN的EPS上下文状态为去激活状态。卡1在收到标识网络侧的IMS PDN的EPS上下文状态为去激活状态的TAU Accept消息后,卡1立即发起IMS PDN激活过程并发起IMS注册过程。这样,在卡2通话结束后,卡1就可以正常建立VoLTE通话。
可以理解,应用场景一可以与应用场景三或应用场景四结合一起应用于双卡双待单通单VoLTE的终端,应用场景二也可以与应用场景三或应用场景四结合一起应用于双卡双待单通双VoLTE的终端。
另外,对于双卡双待单通终端,无论是无VoLTE、单VoLTE或双VoLTE的终端,不管是卡1在执行通话业务或卡2在执行通话业务的应用场景,均可以对应用场景一或应用场景二进行适当的变化并进行应用,也应属于本申请的精神或范畴。
以及对于双卡双待单通终端,无论是单VoLTE或双VoLTE的终端,只要对于VoLTE卡,另一张卡在执行通话业务的应用场景,均可以对应用场景三或应用场景四进行适当的变化并进行应用,也应属于本申请的精神或范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装置,如图10所示,该网络连接装置100可以包括:连接模块1001和建立模块1002,其中,
连接模块1001用于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连接检测到的可用无线保真WiFi网络;
建立模块1002用于基于连接的WiFi网络,建立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IP多媒体子***IMS网络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连接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检测模块,其中,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当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无法接入移动网络时,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检测可用WiFi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当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无移动网络可用时,或者当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执行通话业务时,检测可用WiFi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连接模块1001具体用于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基于检测到的其他身份识别模块的WiFi热点,连接WiFi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开启其他身份识别模块的WiFi热点;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检测其他身份识别模块的WiFi热点。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检测模块具体用于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扫描可用WiFi网络;当无可用WiFi网络时,开启其他身份识别模块的WiFi热点。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连接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检测模块和网络交互模块,其中,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之前,检测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是否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态;
网络交互模块用于将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或者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演进分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交互模块具体用于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之前,将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交互模块具体用于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之后,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交互模块具体用于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发起跟踪区更新TAU过程,使得网络侧释放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交互模块具体用于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发起TAU过程;当网络侧反馈的TAU接受消息指示EPS上下文状态为去激活状态时,建立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IMS网络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连接装置,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执行通话业务的情况下,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使用VoWiFi服务,保证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通信业务;且针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支持VoLTE业务的情况,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之前,若检测到目标身份识别模块处于RRC连接态,则将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或者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以使得其他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后,目标身份识别模块能够无延迟地建立VoLTE通话,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连接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装置,如图11所示,该网络连接装置110可以包括:检测模块1101和网络交互模块1102,其中,
检测模块1101用于在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之前,检测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是否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态;
网络交互模块1102用于将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或者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演进分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交互模块1102具体用于在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之前,将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交互模块1102具体用于在任一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之后,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交互模块1102具体用于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发起跟踪区更新TAU过程,使得网络侧释放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RRC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交互模块1102具体用于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发起TAU过程;当网络侧反馈的TAU接受消息指示EPS上下文状态为去激活状态时,建立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IP多媒体子***IMS网络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连接装置,在任一身份识别模块建立通话之前,检测其他身份识别模块是否处于RRC连接态;将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或者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识别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使得该任一身份识别模块通话结束后,目标身份识别模块能够无延迟地建立VoLTE通话,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连接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该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收发器相连,如通过总线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其中,处理器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存储器可以是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其他身份识别模块处于执行通话状态业务的情况下,对目标身份识别模块使用VoWiFi服务,保证目标身份识别模块的通信业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中的第二身份模块执行通话业务而所述终端设备中的第一身份模块无法接入移动网络的情况下,确定是否检测到用于所述第一身份模块的无线保真WiFi网络;
若检测到用于所述第一身份模块的WiFi网络,连接检测到的用于所述第一身份模块的WiFi网络;
在所述第二身份模块继续执行通话业务的同时,基于连接的WiFi网络,建立用于所述第一身份模块的IMS网络连接;
若未检测到用于所述第一身份模块的WiFi网络,检测所述第二身份模块的WiFi热点;
基于检测到的WiFi热点连接用于所述第一身份模块的WiFi网络;
基于连接的WiFi网络,建立用于所述第一身份模块的IP多媒体子***IMS网络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二身份模块继续执行通话业务的同时,所述第一身份模块与所述第二身份模块共享数据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身份模块无法接入移动网络的情况,还包括:
所述第一身份模块无移动网络可用而无法接入移动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通话业务,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建立通话;
处于通话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中的第二身份模块建立通话之前,检测所述第一身份模块是否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态;
将处于RRC连接态的第一身份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或者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第一身份模块的演进分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处于RRC连接态的第一身份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包括:
在所述第二身份模块建立通话之前,将处于RRC连接态的第一身份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
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第一身份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包括:
在所述第二身份模块通话结束之后,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第一身份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处于RRC连接态的第一身份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包括:
针对所述处于RRC连接态的第一身份模块,发起跟踪区更新TAU过程,使得网络侧释放所述处于RRC连接态的第一身份模块的RRC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第一身份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包括:
针对所述处于RRC连接态的第一身份模块,发起TAU过程;
当网络侧反馈的TAU接受消息指示EPS上下文状态为去激活状态时,建立针对所述处于RRC连接态的第一身份模块的IMS网络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中的任一身份模块建立通话之前,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中的身份模块是否处于RRC连接态;
将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或者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包括:
在所述任一身份模块建立通话之前,将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
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包括:
在所述任一身份模块通话结束之后,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模块的RRC状态迁移到空闲态,包括:
针对所述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模块,发起TAU过程,使得网络侧释放所述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模块的RRC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网络侧进行针对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模块的EPS上下文状态的同步,包括:
针对所述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模块,发起TAU过程;
当网络侧反馈的TAU接受消息指示EPS上下文状态为去激活状态时,建立针对所述处于RRC连接态的身份模块的IMS网络连接。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器;
存储器;
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333320.3A 2018-11-09 2018-11-09 网络连接方法、相应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182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33320.3A CN111182652B (zh) 2018-11-09 2018-11-09 网络连接方法、相应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6/429,718 US11006476B2 (en) 2018-11-09 2019-06-03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connection
PCT/KR2019/006656 WO2020096154A1 (en) 2018-11-09 2019-06-03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connec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33320.3A CN111182652B (zh) 2018-11-09 2018-11-09 网络连接方法、相应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2652A CN111182652A (zh) 2020-05-19
CN111182652B true CN111182652B (zh) 2023-12-01

Family

ID=70550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33320.3A Active CN111182652B (zh) 2018-11-09 2018-11-09 网络连接方法、相应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06476B2 (zh)
CN (1) CN111182652B (zh)
WO (1) WO20200961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8685B (zh) * 2020-12-28 2023-03-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通信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CN113923613B (zh) * 2021-10-14 2022-09-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话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9831A (zh) * 2015-09-25 2017-04-05 英特尔Ip公司 检测网络接入点的移动终端、移动基带调制解调器及方法
CN107820331A (zh) * 2017-10-31 2018-03-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47724A (zh) * 2017-01-24 2018-07-3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及***
CN108377479A (zh) * 2016-11-08 2018-08-0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卡移动终端及其业务处理方法、装置
CN108617019A (zh) * 2016-12-28 2018-10-0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965306A (zh) * 2018-07-25 2018-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78164B2 (en) * 2004-01-06 2011-12-13 Vasu Networks Corporation Mobile telephone VOIP/cellular seamless roaming switching controller
US9060316B2 (en) * 2007-01-10 2015-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resource connection (RCC) establishment for wireless systems
US20110176511A1 (en) * 2010-01-20 2011-07-21 Motorola, Inc. Reducing resource allocations for inter-technology handover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KR101663012B1 (ko) 2010-11-15 2016-10-0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Sim 기반 데이터 통신 설정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휴대 단말기
US9148785B2 (en) * 2012-05-16 2015-09-2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visioning devices to utilize services of mobile network operators
US9516462B2 (en) * 2012-06-19 2016-12-06 Lg Electronics Inc. Location update method for terminal supporting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10033769B2 (en) * 2013-09-27 2018-07-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awful interception in a WI-FI/packet core network access
US9807664B1 (en) * 2014-06-06 2017-10-31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optimize device performance acro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9949125B2 (en) 2014-08-04 2018-04-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US20160249408A1 (en) * 2015-02-24 2016-08-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to manage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connection in multi-sim user equipment (ue)
KR102047820B1 (ko) 2015-04-10 2019-11-22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페이징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기지국, 및 사용자 장비
US9980105B2 (en) * 2015-09-25 2018-05-22 Intel IP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20170105193A1 (en) * 2015-10-13 2017-04-13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ual-sim call management
WO2017210888A1 (zh) 2016-06-08 2017-12-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寻呼方法、装置及***
US10362623B2 (en) 2016-07-15 2019-07-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aging overlap mitigation
US10433352B2 (en) * 2016-11-01 2019-10-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Operation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node supporting mobility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517003B2 (en) 2016-12-28 2019-1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service on multiple SIM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operating in a multi-SIM multi-standby (MSMS) mode
US10219214B2 (en) * 2017-01-06 2019-02-26 Mediatek Inc. Enhanced PS domain data-off mechanism
CN110945902B (zh) * 2017-06-23 2022-02-18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管理数据链路的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779157B2 (en) * 2017-09-28 2020-09-15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services of multiple wireless networks via a single radio acc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9831A (zh) * 2015-09-25 2017-04-05 英特尔Ip公司 检测网络接入点的移动终端、移动基带调制解调器及方法
CN108377479A (zh) * 2016-11-08 2018-08-0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卡移动终端及其业务处理方法、装置
CN108617019A (zh) * 2016-12-28 2018-10-0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347724A (zh) * 2017-01-24 2018-07-3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及***
CN107820331A (zh) * 2017-10-31 2018-03-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65306A (zh) * 2018-07-25 2018-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2652A (zh) 2020-05-19
US11006476B2 (en) 2021-05-11
US20200154505A1 (en) 2020-05-14
WO2020096154A1 (en) 2020-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535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235292B1 (en) Handover using dual active connections
US10659999B2 (en) Intersystem change between different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8780965B2 (en) Coordinating data calls on a mobile device with multiple modems
US201101228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working of 3gpp lte and 3gpp2 lega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4915614B (zh) 一种恢复ims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US9974107B2 (en) Radio node communicating with terminal in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supporting plurality of radio network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888515B2 (e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network states during handover between VoLTE and WiFi
CN109474987B (zh) 与长期演进网络及新无线网络通信的装置及方法
WO2014117390A1 (en) Single radio tune-away for lte voice without csfb
CN111182652B (zh) 网络连接方法、相应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180338295A1 (en) Establish Data Radio Bearer During Location Update
WO2022104751A1 (zh) 用于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
US12022430B2 (en) Paging and multi-identity modu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20180337961A1 (en) Synchronization of UE Capability and Registration Status for SIP-Based Application Services
CN105323740A (zh) 电路域回落的实现方法和双模终端
CN115442793A (zh) 一种呼叫处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069665A1 (en) Enabling paging occasion of idle state for the inactive state
KR101847160B1 (ko) 음성 착신호 성공율 향상을 위한 csfb 서비스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