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50409A - 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 - Google Patents

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50409A
CN111150409A CN202010162296.2A CN202010162296A CN111150409A CN 111150409 A CN111150409 A CN 111150409A CN 202010162296 A CN202010162296 A CN 202010162296A CN 111150409 A CN111150409 A CN 111150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tube
sliding sleeve
sliding
seat
tub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22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辞海
李松华
李勇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va Ande Healthcare Apparat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va Ande Healthcare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va Ande Healthcare Apparat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va Ande Healthcare Apparatu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50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040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aking samples of venous or arterial blood, e.g. with syrin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374Details of piercing elements or protective mean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injuries by such piercing elements
    • A61B5/150534Design of protective means for piercing element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needle sticks, e.g. shields, caps, protectors, axially extensible sleeves, pivotable protective sleeves
    • A61B5/150541Breakable protectors, e.g. caps, shields or sleeves, i.e. protectors separated destructively, e.g. by breaking a connecting area
    • A61B5/150564Protectors removed by pulling or push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包括针管座、设置在针管座前端的针管、连接在针管座后端的手柄座、活动套设在针管座上的滑套以及套设在针管上的针管护套,滑套与针管座之间通过滑动机构使得滑套相对针管座移动,滑动机构包括滑槽与滑块,滑块匹配在滑槽内,且滑块在滑槽内沿着滑槽首端至末端的轨迹方向移动;滑槽的轨迹是由至少两条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光滑曲线,相邻的两条线段之间具有夹角γ;滑套上设有弹片组件,针管座的前部、后部分别设有与弹片组件匹配的前卡接装置、后卡接装置。本发明可以避免残留血液的外滴、污染,提高医疗安全性,降低人身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
背景技术
采血针,是一种在医疗检验过程中用于采集血样的仪器,属于一次性用品,其结构通常包括输入针座、采血针头、输出针座以及软管,采血针头设置在输入针座上,输出针座通过软管与输入针座连通,另外,输出针座与集血管连接。这种采血针,在采血针头针刺患者并采血完成拔出后,没有对采血针头进行处理,采血针头暴露在外,如若处理不当,极易出现采血针头二次扎到人,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中国专利公告号CN 107811644 A公开了一种采血针,包括针管座、针管,还包括底座、滑动机构和针管护套,针管座的第一端与针管连接,针管座的第二端与底座连接,针管护套装配在针管座的第一端上,且与滑动机构的第一端接触,滑动机构的第二端与底座活动连接,针管座套设在滑动机构的空腔内,滑动机构的第二端的尺寸小于针管座的第一端的尺寸,滑动机构能相对于针管座滑动,针管座的第一端设有卡槽,滑动机构的第二端设有卡凸,当滑动机构滑动到滑动机构的第二端与针管座的第一端接触的位置时,卡凸卡入卡槽中,且滑动机构完全包裹针管。上述结构的采血针,滑动机构能够包裹住针管,有效防止了采血针二次扎伤人的情况发生,但是,其结构还存在着如下缺陷:1、采血针在采完血从人体静脉拔出后,在针管上可能附带有少量人体血液,滑动机构只是从针管的***将针管包裹在内,针管上的血液可能向外滴出,造成污染;2、滑动机构推动以及卡接不够流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残留血液外滴、防止发生血液污染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
本发明所述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包括针管座、设置在针管座前端的针管、连接在针管座后端的手柄座、活动套设在针管座上的滑套以及套设在针管上的针管护套,滑套与针管座之间通过滑动机构使得滑套相对针管座移动,滑动机构包括滑槽与滑块,滑块匹配在滑槽内,且滑块在滑槽内沿着滑槽首端至末端的轨迹方向移动;滑槽的轨迹是由至少两条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光滑曲线,相邻的两条线段之间具有夹角γ;滑套上设有弹片组件,针管座的前部、后部分别设有与弹片组件匹配的前卡接装置、后卡接装置,当滑套的弹片组件与后卡接装置匹配时,滑套整体处于针管座上;当滑套的弹片组件与前卡接装置匹配时,滑套匹配包裹住针管,且滑套的轴线与针管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针管的前端匹配抵在滑套内壁的存血槽内;滑槽对称的设置在针管座的两侧壁上,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段槽与斜段槽,直段槽与斜段槽之间通过圆弧槽过渡连接,所述直段槽靠近针管座的后端,且直段槽的直线轨迹与滑槽的轴线为平行,斜段槽靠近针管座的前端;滑块设置在滑套内壁的后部,滑块的延伸方向与滑套的轴线为平行。
优选的,存血槽内设有若干沥血条,若干沥血条呈沿径向左右相邻紧挨排列;沥血条的延伸方向与滑套的轴向一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沥血条的截面形状为倒“V”型。
优选的,弹片组件包括卡板与弹片,卡板、弹片均处于滑套底部的开口孔内,且卡板和弹片的左右两侧与开口孔的内壁之间均具有间隙,卡板的前端与开口孔内壁连接,弹片的后端与开口孔内壁连接,卡板的后端与弹片的前端之间存在间距,从而使得弹片以后端为支点具有向上向下的弹性形变力,卡板以前端为支点具有向上向下的弹性形变力;弹片的前部内侧具有向上拱起的凸块。其中,卡板、弹片轴线与滑套的轴线相互平行。进一步优选的,卡板、弹片整体处于开口孔内。
优选的,后卡接装置为设置在针管座后部的卡槽,卡槽与弹片前部的凸块匹配。使用前以及在采血过程中,滑套上的弹片的凸块匹配卡设在针管座的卡槽内,从而限制滑套前后移动。
优选的,前卡接装置为设置在针管座前部的向外凸起的卡块,卡块的前端与卡板的后端匹配。当卡板后端越过卡块后,卡板会受到卡块的限位阻挡,从而无法实现反向移动复位,即限制了滑套的移动,确保针管前端位于滑套的存血槽内,避免了二次利用,也能够有效防止二次针刺。进一步优选的,卡块的后端与针管座的底面形成了夹角槽,弹片前端抵在夹角槽内。更进一步优选的,卡块前端的端面所在的平面与两个斜段槽连接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卡板后端的端面所在的平面与两个斜段槽连接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α>β。
优选的,针管座的底面沿轴向的轨迹与滑槽的轨迹一致。
优选的,滑套的底面与前端之间具有倒角面;且滑套的顶面设有防滑槽。
本发明中提供了滑套的两种结构形式:
第一种结构形式:滑套整体呈筒形,此时需要在手柄座的座体与针管座之间留有一定装配间隙,将滑套的下部套装在座体与针管座之间所留装配间隙中即可。具体结构如下:手柄座包括座体与设置在座体一侧的手柄,座体侧壁上开有第一开口;当滑套的弹片组件与后卡接装置匹配时,滑套下部装配在座体与针管座之间的间隙中,且所述第一开口与滑套后部的开口孔位置相对应。
第二种结构形式:滑套仅上部呈筒形,下部呈半敞开状,手柄座的座体恰好位于滑套下部的敞开部位中,滑套下部与座体共同形成一筒形,实现装配。具体结构如下:手柄座包括座体与设置在座体一侧的手柄,座体侧壁上开有第二开口且第二开口上端敞开;滑套下部侧壁上具有第三开口且第三开口下端敞开;对应滑套上的滑块,在针管座侧壁上开设导向斜槽,导向斜槽与滑槽相连通,滑套上的滑块通过导向斜槽滑入滑槽中,实现滑套与针管座的装配;当滑套的弹片组件与后卡接装置匹配时,滑套下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中,手柄座的座***于所述第三开口中,且所述第二开口与滑套后部的开口孔位置相对应。。
在实际生产时,本发明中的手柄座与针管座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工艺直接成型为一体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整体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大方;
2、本发明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在滑套内设有存血槽内,在滑套相对针管座沿着滑槽的轨迹向前移动并最终到位时,针管刚好处于存血槽内,并且针管的前端与存血槽的第一接触点为存血槽的前侧壁,随着滑套的不断前移,针管的前端在存血槽内以前侧壁朝向后侧壁的方向划过,并划过一小段距离,最佳的停止位置是处于存血槽的中部,而在此过程中,存血槽内的若干截面呈倒“V”型的沥血条,可以很好的将针管前端的残留血液沥在其上,避免血液集中在一个点上后导致流动的情况发生;
3、本发明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手柄座的座体侧壁上开有开口,便于整个采血针的装配,也便于观察后卡接装置与弹片之间的卡接是否到位,避免误操作;
4、本发明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滑槽采用多段式结构,从而使得滑套实现变向移动,并成功使得针管前端恰好与存血槽接触。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可以避免残留血液的外滴、污染,提高医疗安全性,降低人身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不包含采血导管与采血管穿刺针);
图3是实施例一处于未使用状态下的轴线位置的结构剖视图(不包含采血导管与采血管穿刺针);
图4是实施例一处于未使用状态下的的滑动机构位置的结构剖视图(不包含采血导管与采血管穿刺针);
图5是实施例一处于使用状态后的轴线位置的结构剖视图(不包含采血导管与采血管穿刺针);
图6是实施例一处于使用状态后的滑动机构位置的结构剖视图(不包含采血导管与采血管穿刺针);
图7是实施例一中滑套的立体图;
图8是实施例一中滑套的存血槽位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一中针管座的平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11是实施例二中滑套的立体图;
图12是实施例二中滑套的侧视图;
图13是实施例二中手柄座的立体图;
图14是实施例二中针管座的立体图一;
图15是实施例二中针管座的立体图二;
图16是实施例二中手柄座、针管座、滑套的立体配合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二处于未使用状态下的轴线位置的结构剖视图(不包含采血导管与采血管穿刺针)
图18是实施例二处于使用状态后的轴线位置的结构剖视图(不包含采血导管与采血管穿刺针)。
图中:1、针管座;2、针管;3、手柄座;4、滑套;5、针管护套;6、采血导管;7、采血管穿刺针;8、滑槽;9、滑块;10、弹片组件;11、存血槽;12、沥血条;13、直槽;14、直段槽;15、斜段槽;16、圆弧槽;17、卡板;18、弹片;19、开口孔;20、间距;21、凸块;22、卡槽;23、卡块;24、夹角槽;25、倒角面;26、座体;27、手柄;28、第一开口;29、防滑槽;30、第三开口;31、第二开口;32、装配孔;33、装配柱;34、导向斜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实施例所述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包括针管座1、设置在针管座1前端的针管2、连接在针管座1后端的手柄座3、活动套设在针管座1上的滑套4以及套设在针管2上的针管护套5,针管座1通过采血导管6与采血管穿刺针7连接,滑套4与针管座1之间通过滑动机构使得滑套4相对针管座1移动,滑动机构包括滑槽8与滑块9,滑块9匹配嵌设在滑槽8内,且滑块9在滑槽8内沿着滑槽8首端至末端的轨迹方向移动;滑槽8的轨迹是由至少两条线段a依次连接而成的光滑曲线,相邻的两条线段a之间具有夹角γ;滑套4上设有弹片组件10,针管座1的前部、后部分别设有与弹片组件10匹配的前卡接装置、后卡接装置,当滑套4的弹片组件10与后卡接装置匹配时,滑套4整体处于针管座1上;当滑套4的弹片组件10与前卡接装置匹配时,滑套4匹配包裹住针管2,且滑套4的轴线与针管2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针管2的前端匹配抵在滑套4内壁的存血槽11内。
存血槽11内设有若干截面形状呈倒“V”型的沥血条12,若干沥血条12呈沿径向左右相邻紧挨排列;沥血条12的延伸方向与滑套4的轴向一致。相邻的沥血条12之间形成了截面形状呈“V”型的直槽13,有利于针管2的前端的嵌入,也有利于针管2前端的卡位。
滑槽8对称的设置在针管座1的两侧壁上,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段槽14与斜段槽15,直段槽14与斜段槽15之间通过圆弧槽16过渡连接,直段槽14靠近针管座1的后端,且直段槽14的直线轨迹与滑槽8的轴线为平行,斜段槽15靠近针管座1的前端;滑块9设置在滑套4内壁的后部,滑块9匹配在滑槽8内,且滑块9的延伸方向与滑套4的轴线为平行。
另外,也可以是滑槽8设置在滑套4的内壁,滑块9设置在针管座1的两侧壁,这样的反向设计,需要使得滑槽8的直段槽14靠近滑套4内壁的前部,斜段槽15靠近滑套4内壁的后部,而滑块9处于针管座1两侧壁的前部。
弹片组件10包括卡板17与弹片18,卡板17、弹片18均处于滑套4底部的开口孔19内,且卡板17的左右两侧和弹片18的左右两侧与开口孔19的内壁之间均具有间隙,卡板17的前端与开口孔19内壁连接,弹片18的后端与开口孔19内壁连接,卡板17的后端与弹片18的前端之间存在间距20,从而使得弹片18以后端为支点具有向上向下的弹性形变力,卡板17以前端为支点具有向上向下的弹性形变力;弹片18的前部内侧具有向上拱起的凸块21。
卡板17、弹片18与滑套4的轴线为平行。
卡板17、弹片18整体处于开口孔19内。
后卡接装置为设置在针管座1后部的卡槽22,卡槽22与弹片18前部的凸块21匹配。使用前以及在采血过程中,滑套4上的弹片18的凸块21匹配卡设在针管座1的卡槽22内,从而限制滑套4前后移动。
前卡接装置为设置在针管座1前部的向外凸起的的卡块23,卡块23的前端与卡板17的后端匹配。当卡板17后端越过卡块23后,卡板17会受到卡块23的限位阻挡,从而无法实现反向移动复位,即限制了滑套4的移动,确保针管2前端位于滑套4的存血槽11内,避免了二次利用,也能够有效防止二次针刺。
卡块23的后端与针管座1的底面形成了夹角槽24,弹片18前端抵在夹角槽24内。
卡块23前端的端面所在的平面与两个斜段槽15连接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卡板17后端的端面所在的平面与两个斜段槽15连接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α>β。此处的α与β的夹角角度,均为滑套4沿着滑槽8相对针管座1向前滑至极限位置,卡板17的后端越过卡块23并处于卡块23前端的前侧时所测得的数据。
针管座1的底面沿轴向的轨迹与滑槽8的轨迹一致。
滑套4的底面与前端之间具有倒角面25;且滑套4的顶面设有防滑槽29。倒角面25的设计,有利于在对患者采血时,整个采血针能够很好的靠在患者的皮肤位置,有利于穿刺时的稳定性,减小患者的痛苦。
本实施例中的滑套4整体呈筒形,此时需要在手柄座3的座体26与针管座1之间留有一定装配间隙,将滑套4的下部套装在座体26与针管座1之间所留装配间隙中即可。具体结构如下:手柄座3包括座体26与设置在座体26一侧的手柄27,手柄座3与针管座1固定装配,座体26侧壁上开有第一开口28;当滑套4的弹片18上的凸块21与针管座1的卡槽22匹配时,滑套4下部装配在座体26与针管座1之间所留有的装配间隙中,且所述第一开口28与滑套4后部的开口孔19位置相对应。以下对本实施例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的工作原理作出说明:
本实施例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在使用前,滑套4整体套设在针管座1上,弹片18的凸块21匹配卡设在针管座1后部的卡槽22内,从而限制滑套4前后移动。
在使用时,首先拔掉针管护套5,食指与拇指捏住手柄座3的手柄27,然后将滑套4的倒角面25靠在患者手臂上,使得针管2与患者的皮肤呈对应角度,在穿刺时,使患者更为舒适;接着,将针管2刺入患者静脉,对患者进行采血,待采血完毕后,一手按住滑套4,另一只手沿轴向向后抽拉手柄座3,由于手柄座3与针管座1连接,这样针管2从患者静脉拔出,在此过程中,滑套4静止不动,而针管座1相对滑套4向后移动,且针管座1的移动轨迹与滑槽8的轨迹一致,滑槽8的直段槽14对应的是针管座1相对滑套4沿轴向直线向后移动,圆弧槽16使得针管座1相对滑套4顺利的无振动、无卡顿的转弯形成一个夹角,为使得针管2的前端顺利进入存血槽11做准备,随着针管座1的继续后移,斜段槽15使得针管座1相对滑套4呈一夹角继续向后向下移动,当卡板17受到卡块23的挤压,直至全部越过卡块23后,则针管座1移动到位,此时,卡板17的后端处于卡块23的前侧,受卡块23的作用,卡板17无法反向移动复位,从而使得针管座1相对滑槽8无法复位,避免二次利用,而针管2的前端顺利到达存血槽11,从而完成对残留血液的安全存储,避免造成污染。
本实施例中防二次针刺的结构,还可适用于静脉针、输液针、留置针等,均能实现与本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0至图18,本实施例中所述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过程与实施例一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滑套4与手柄座3的装配形式。本实施例中的滑套4仅上部呈筒形,下部呈半敞开状,手柄座3的座体26恰好位于滑套4下部的敞开部位中,滑套4下部与座体26共同形成一筒形,实现装配。具体结构如下:手柄座3包括座体26与设置在座体26一侧的手柄27,座体26侧壁上开有第二开口31且第二开口31上端敞开;滑套4下部侧壁上具有第三开口30且第三开口30下端敞开;对应滑套4上的滑块9,在针管座1侧壁上开设导向斜槽34,导向斜槽34与滑槽8相连通,滑套4上的滑块9通过导向斜槽34滑入滑槽8中,实现滑套4与针管座1的装配;当滑套4的弹片18上的凸块21与针管座1的卡槽22匹配时,滑套4下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31中,手柄座3的座体26位于所述第三开口30中,且所述第二开口31与滑套4后部的开口孔19位置相对应。本实施例中,在手柄座3的座体26上设有装配孔32,在针管座1的对应侧设置装配柱33,将装配柱33装配在装配孔32中,实现针管座1与手柄座3的固定连接。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包括针管座(1)、设置在针管座(1)前端的针管(2)、连接在针管座(1)后端的手柄座(3)、活动套设在针管座(1)上的滑套(4)以及套设在针管(2)上的针管护套(5),滑套(4)与针管座(1)之间通过滑动机构使得滑套(4)相对针管座(1)移动,其特征在于:滑动机构包括滑槽(8)与滑块(9),滑块(9)匹配在滑槽(8)内,且滑块(9)在滑槽(8)内能够沿着滑槽(8)首端至末端的轨迹方向移动;滑套(4)上设有弹片组件(10),针管座(1)的前部、后部分别设有与弹片组件(10)匹配的前卡接装置、后卡接装置,当滑套(4)的弹片组件(10)与后卡接装置匹配时,滑套(4)整体处于针管座(1)上;当滑套(4)的弹片组件(10)与前卡接装置匹配时,滑套(4)匹配包裹住针管(2),且滑套(4)的轴线与针管(2)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针管(2)的前端匹配抵在滑套(4)内壁的存血槽(11)内;滑槽(8)对称的设置在针管座(1)的两侧壁上,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段槽(14)与斜段槽(15),直段槽(14)与斜段槽(15)之间通过圆弧槽(16)过渡连接,所述直段槽(14)靠近针管座(1)的后端,且直段槽(14)的直线轨迹与滑槽(8)的轴线为平行,斜段槽(15)靠近针管座(1)的前端;滑块(9)设置在滑套(4)内壁的后部,滑块(9)的延伸方向与滑套(4)的轴线为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存血槽(11)内设有若干沥血条(12),若干沥血条(12)呈沿径向左右相邻紧挨排列;沥血条(12)的延伸方向与滑套(4)的轴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沥血条(12)的截面形状为倒“V”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弹片组件(10)包括卡板(17)与弹片(18),卡板(17)、弹片(18)均处于滑套(4)后部一侧的开口孔(19)内,且卡板(17)和弹片(18)的左右两侧与开口孔(19)的内壁之间均具有间隙,卡板(17)的前端与开口孔(19)内壁连接,弹片(18)的后端与开口孔(19)内壁连接,卡板(17)的后端与弹片(18)的前端之间存在间距(20),从而使得弹片(18)以后端为支点具有向上向下的弹性形变力,卡板(17)以前端为支点具有向上向下的弹性形变力;弹片(18)的前部内侧具有向上拱起的凸块(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后卡接装置为设置在针管座(1)后部的卡槽(22),卡槽(22)与弹片(18)前部的凸块(21)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前卡接装置为设置在针管座(1)前部的向外凸起的卡块(23),卡块(23)的前端与卡板(17)的后端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卡块(23)的后端与针管座(1)的底面形成了夹角槽(24),弹片(18)前端抵在夹角槽(24)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卡块(23)前端的端面所在的平面与两个斜段槽(15)连接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卡板(17)后端的端面所在的平面与两个斜段槽(15)连接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α>β。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手柄座(3)包括座体(26)与设置在座体(26)一侧的手柄(27),座体(26)侧壁上开有第一开口(28);当滑套(4)的弹片组件(10)与后卡接装置匹配时,滑套(4)下部装配在座体(26)与针管座(1)之间所留有的装配间隙中,且所述第一开口(28)与滑套(4)后部的开口孔(19)位置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手柄座(3)包括座体(26)与设置在座体(26)一侧的手柄(27),座体(26)侧壁上开有第二开口(31)且第二开口(31)上端敞开;滑套(4)下部侧壁上具有第三开口(30)且第三开口(30)下端敞开;对应滑套(4)上的滑块(9),在针管座(1)侧壁上开设导向斜槽(34),导向斜槽(34)与滑槽(8)相连通,滑套(4)上的滑块(9)通过导向斜槽(34)滑入滑槽(8)中,实现滑套(4)与针管座(1)的装配;当滑套(4)的弹片组件(10)与后卡接装置匹配时,滑套(4)下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31)中,手柄座(3)的座体(26)位于所述第三开口(30)中,且所述第二开口(31)与滑套(4)后部的开口孔(19)位置相对应。
CN202010162296.2A 2019-08-07 2020-03-10 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 Withdrawn CN1111504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41622 2019-08-07
CN201910724162.2A CN110393536A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0409A true CN111150409A (zh) 2020-05-15

Family

ID=683276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4162.2A Withdrawn CN110393536A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
CN202010162296.2A Withdrawn CN111150409A (zh) 2019-08-07 2020-03-10 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4162.2A Withdrawn CN110393536A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0393536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3536A (zh) 2019-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15706B2 (ja) 調整可能なランセット用先端部
US7182734B2 (en) Retracting needle safety device
JP5508404B2 (ja) 引込み可能なカニューレを有する流体流れ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US20100087847A1 (en) Blood lancet device
CA2417449A1 (en) Safety blood collection needle assembly
US20210100487A1 (en) Unit for collecting and ejecting blood
CN111150409A (zh) 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
CN212939705U (zh) 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
WO2015062446A1 (zh) 一种按压式的安全采血针
CN108744146B (zh) 防针刺留置针
CN215780621U (zh) 胰岛素注射笔针头辅助固定装置
CN110251775B (zh) 一种可单手穿刺和u型高举平台法固定的留置针
CN209253818U (zh) 一种防针刺留置针
CN211068441U (zh) 一种带有安全装置的留置针
EP0299936A1 (en) Cannula
CN209826744U (zh) 一种防针刺一次性采血针
CN107714054B (zh) 专用于对静脉采血针进行防护的机构
CN213821424U (zh) 一种指尖血样采集定位装置
CN216985912U (zh) 一种输液港穿刺辅助工具
CN213430137U (zh) 临床检验采血夹
CN218501095U (zh) 一种注射器结构
CN212755660U (zh) 一种采血针护套
CN210843067U (zh) 一种采血笔尾帽
CN213217062U (zh) 一种动物诊治用采血装置
CN215024054U (zh) 一种安全注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