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7217B -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通信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通信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7217B
CN111147217B CN201911242286.3A CN201911242286A CN111147217B CN 111147217 B CN111147217 B CN 111147217B CN 201911242286 A CN201911242286 A CN 201911242286A CN 111147217 B CN111147217 B CN 1111472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link
time
codebook
time uni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422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47217A (zh
Inventor
邵家枫
官磊
宋兴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47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7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47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72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2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intra-user or intra-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eduction Or Emphasis Of Bandwidth Of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在时间单元集合中接收至少一个下行信息,终端设备确定用于承载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的第二时间单元,时间单元集合与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一关联关系;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码本,在时间单元子集中的第一下行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第一码本包括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第一码本不包括该时间单元子集中特定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第一条件为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满足第一预设值,时间单元子集与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二关联关系;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中发送第一码本。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升承载反馈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通信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02月13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10150623、申请名称为“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支持半静态码本配置,即基于一个半静态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的个数来确定码本。例如,确认(Acknowledge,ACK)信息/非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NACK)信息的码本由半静态下行子帧集合中的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信息组成。其中,既包括实际被调度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或用于半持续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释放指示的下行子帧,也包括没有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码本中对于未被调度的下行子帧或终端设备未接收到调度信令的下行子帧通过填充NACK来处理。
现有LTE***中对于半静态码本配置,支持回退调度和回退码本。未来的第五代(5thGeneration,5G)***与LTE***不同。因此,如何在5G***中进行回退码本和回退调度机制,提升承载反馈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利用效率,成为5G***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能够提升承载反馈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利用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在时间单元集合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接收至少一个下行信息,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的集合;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二时间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用于承载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一关联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码本,其中,在时间单元子集中的第一下行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码本不包括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特定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特定时间单元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除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满足第一预设值,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的子集,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二关联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所述第一码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在第一关联关系对应的时间单元集合内的多个时间单元中调度了多个下行信息的情况下,当在第二关联关系所对应的下行信息的个数满足第一条件时,可以进行码本回退,从而提升了***对于承载反馈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利用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为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
可选地,第二预设值可以为下行分配指示(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DAI)的取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三条件,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四条件,所述第四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承载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主频域单元或首要辅频域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外,还可以包括第二条件、第三条件、第四条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条件。例如,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外,还包括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外,还包括第二条件和第四条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的取值按照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相关的预设规则设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对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每个频域单元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所述预设规则为时间单元的前后顺序进行累计计数;或
对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所述预设规则为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时间子集内进行DAI独立累计计数,解决了码本回退可能带来的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理解不一致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中还包括第二下行信息,调度所述第二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为半持续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码本还包括所述第二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为根据标准预定义的和/或网络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根据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码本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从多个候选码本模式中确定半静态码本模式,所述多个候选码本模式包括半静态码本模式和动态码本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值大于或等于1,其中,当所述第一预设值大于1时,所述第一预设值个第一下行信息中承载相同的传输块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个第一下行信息被同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所述第三预设值为根据高层信令配置的下行集合参数确定的。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在时间单元集合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下行信息,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的集合;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时间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用于承载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一关联关系;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第一码本,其中,所述第一码本为时间单元子集中第一下行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的第一码本,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码本不包括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特定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特定时间单元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除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满足第一预设值,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的子集,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二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码本,在时间单元子集中第一下行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第一码本进行码本回退,从而提升了***对于承载反馈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利用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为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三条件,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四条件,所述第四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承载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主频域单元或首要辅频域单元。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外,还可以包括第二条件、第三条件、第四条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条件。例如,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外,还包括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外,还包括第二条件和第四条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的取值按照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相关的预设规则设定。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对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每个频域单元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所述预设规则为时间单元的前后顺序进行累计计数;或
对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所述预设规则为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时间子集内进行DAI独立累计计数,解决了码本回退可能带来的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理解不一致的问题。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中还包括第二下行信息,调度所述第二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为半持续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码本还包括所述第二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为根据标准预定义的和/或网络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所指示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从多个候选码本模式中确定半静态码本模式,所述多个候选码本模式包括半静态码本模式和动态码本模式;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半静态码本模式通过信令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值大于或等于1,其中,当所述第一预设值大于1时,所述第一预设值个第一下行信息中承载相同的传输块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个第一下行信息被同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
结合第二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所述第三预设值为根据高层信令配置的下行集合参数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为动态调度的下行信息,具体地,可以包括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指示或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其中,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由动态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动态是指每次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都需要相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来调度。
半持续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是由半持续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半持续下行控制信道发送一次控制信息之后,相应的半持续的下行数据信道可以按照预配置的发送周期一直发送,而不需要每次都要发送该半持续的下行控制信道。半持续下行调度可以通过特定的下行控制信道来释放,用于实现该下行半持续调度的释放指示的下行控制信道一般不用于调度下行数据信道,但终端设备也需要为其反馈一个ACK/NACK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时间单元可以为时隙、微时隙、子帧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频域单元可以为载波或载波带宽片段(BandWidth Part,BWP)。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间单元为下行时间单元或灵活时间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时间单元为上行时间单元或灵活时间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于回退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用于RRC建立之前的数据调度,控制信道中的所有字段的取值全部不能通过RRC专有信令进行配置的。例如,时域资源分配字段,下行分配指示(Downlink Assignmentindicator,DAI)字段,BWP指示字段等。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用于非回退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检测,控制信道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用于RRC建立之后的数据调度,控制信道中的至少一个字段的取值可以全部通过RRC专有信令进行配置的,例如,时域资源分配字段,下行分配指示(Downlink Assignmentindicator,DAI)字段,BWP指示字段等。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动态调度所述第一特定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第一指示信息为DAI字段,所述预设值优选的为DAI=1或DAI字段的状态为‘00’表示的取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动态码本模式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反馈信息的第二码本,所述第二码本包括时间单元集合中的被实际调度的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发送所述反馈信息之前,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上行控制信道的目标资源集合,在所述目标资源集合中确定上行控制信道的目标资源;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所述目标资源上发送上行控制信息,该上行控制信息承载所述第一码本。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例如,在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中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为第一预设值(例如,第一预设值为1)的情况下或满足上述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即此时第一码本为回退码本,所述目标资源集合为第一资源集合,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第一码本的码本大小小于或等于2。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中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不为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资源集合为第二资源集合,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对应第一码本的码本大小大于2,即此时为非回退码本或正常的半静态码本。此时,终端设备通过第二资源集合中的第二目标资源发送反馈信息的第一码本。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通信设备,包括:收发单元,用于在时间单元集合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接收至少一个下行信息,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为终端设备被配置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的集合;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二时间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用于承载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一关联关系;用于确定第一码本,其中,在时间单元子集中的第一下行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码本不包括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特定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特定时间单元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除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满足第一预设值,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的子集,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二关联关系;
收发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所述第一码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基于半静态码本模式下,传输反馈信息的通信设备对于发送反馈信息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具体地,在第一关联关系对应的时间单元集合内的多个时间单元中调度了多个下行信息的情况下,当在第二关联关系所对应的下行信息的个数满足第一条件时,可以进行码本回退,从而提升了***对于承载反馈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利用效率。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为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三条件,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四条件,所述第四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承载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主频域单元或首要辅频域单元。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的取值按照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相关的预设规则设定。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对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每个频域单元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所述预设规则为时间单元的前后顺序进行累计计数;或
对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所述预设规则为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时间子集内进行DAI独立累计计数,解决了码本回退可能带来的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理解不一致的问题。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中还包括第二下行信息,调度所述第二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为半持续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码本还包括所述第二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为根据标准预定义的和/或网络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的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根据所述动态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确定的。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从多个候选码本模式中确定半静态码本模式,所述多个候选码本模式包括半静态码本模式和动态码本模式。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值大于或等于1,其中,当所述第一预设值大于1时,所述第一预设值个第一下行信息中承载相同的传输块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个第一下行信息被同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所述第三预设值为根据高层信令配置的下行集合参数确定的。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通信设备,包括:收发单元,用于在时间单元集合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下行信息,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的集合;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二时间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用于承载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一关联关系;
收发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第一码本,其中,所述第一码本为时间单元子集中第一下行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的第一码本,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码本不包括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特定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特定时间单元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除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满足第一预设值,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的子集,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二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码本,在时间单元子集中第一下行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第一码本进行码本回退,从而提升了***对于承载反馈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利用效率。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为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三条件,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四条件,所述第四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承载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主频域单元或首要辅频域单元。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的取值按照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相关的预设规则设定。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对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每个频域单元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所述预设规则为时间单元的前后顺序进行累计计数;或
对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所述预设规则为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时间子集内进行DAI独立累计计数,解决了码本回退可能带来的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理解不一致的问题。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中还包括第二下行信息,调度所述第二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为半持续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码本还包括所述第二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为根据标准预定义的和/或网络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所指示的。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从多个候选码本模式中确定半静态码本模式,所述多个候选码本模式包括半静态码本模式和动态码本模式;
收发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半静态码本模式通过信令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值大于或等于1,其中,当所述第一预设值大于1时,所述第一预设值个第一下行信息中承载相同的传输块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个第一下行信息被同一个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所述第三预设值为根据高层信令配置的下行集合参数确定的。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及其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该***包括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通信设备以及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通信设备。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的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及其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通信单元、处理单元或收发器、处理器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及其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使得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及其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的示意性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半静态码本下的LTE***关联关系的示意图(以单TDD载波为例)。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5G***关联关系的示意图(以单TDD载波为例)。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终端设备发送反馈信息的交互性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DCI调度多个PDSCH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反馈信息回退模式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反馈信息回退模式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通信设备。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中的终端设备,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IoT技术可以通过例如窄带(Narrow Band)NB技术,做到海量连接,深度覆盖,终端省电。例如,NB只包括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RB),即,NB的带宽只有180KB。要做到海量接入,必须要求终端在接入上是离散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能够有效解决IoT技术海量终端在通过NB接入网络时的拥塞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
接入网设备可以是接入网设备等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的设备,接入网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NB),或者是新型无线***(New Radio,NR)***中的g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接入网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接入网设备等。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该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此外,LTE***或5G***中的载波上可以同时有多个小区同频工作,在某些特殊场景下,也可以认为上述载波与小区的概念等同。例如在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场景下,当为终端设备配置辅载波时,会同时携带辅载波的载波索引和工作在该辅载波的辅小区的小区标识(Cell Indentify,Cell ID),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载波与小区的概念等同,例如终端设备接入一个载波和接入一个小区是等同的。
核心网设备可以与多个接入网设备连接,用于控制接入网设备,并且,可以将从网络侧(例如,互联网)接收到的数据分发至接入网设备。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具体实现方式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
图1是能够适用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100包括网络设备102,网络设备102可包括1个天线或多个天线例如,天线104、106、108、110、112和114。另外,网络设备102可附加地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它们均可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或天线等)。
网络设备102可以与多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16和终端设备122)通信。然而,可以理解,网络设备102可以与类似于终端设备116或终端设备122的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通信。终端设备116和122可以是,例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便携式电脑、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通信设备、全球定位***、PDA和/或用于在无线通信***100上通信的任意其它适合设备。
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16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也称为下行链路)118向终端设备116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也称为上行链路)120从终端设备116接收信息。此外,终端设备122与天线104和106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通过前向链路124向终端设备122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6从终端设备122接收信息。
例如,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中,例如,前向链路118可与反向链路120使用不同的频带,前向链路124可与反向链路126使用不同的频带。
例如,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和全双工(Full Duplex)***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使用共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使用共同频带。
被设计用于通信的每个天线(或者由多个天线组成的天线组)和/或区域称为网络设备102的扇区。例如,可将天线组设计为与网络设备102覆盖区域的扇区中的终端设备通信。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单个天线或多天线发射分集向其对应的扇区内所有的终端设备发送信号。在网络设备102通过前向链路118和124分别与终端设备116和122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网络设备102的发射天线也可利用波束成形来改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此外,与网络设备通过单个天线或多天线发射分集向它所有的终端设备发送信号的方式相比,在网络设备102利用波束成形向相关覆盖区域中随机分散的终端设备116和122发送信号时,相邻小区中的移动设备会受到较少的干扰。
在给定时间,网络设备102、终端设备116或终端设备122可以是无线通信发送通信设备和/或无线通信接收通信设备。当发送数据时,无线通信发送通信设备可对数据进行编码以用于传输。具体地,无线通信发送通信设备可获取(例如,生成、从其它通信通信设备接收、或在存储器中保存等)要通过信道发送至无线通信接收通信设备的一定数目的数据比特。这种数据比特可包含在数据的传输块(或多个传输块)中,传输块可被分段以产生多个码块。
此外,该通信***100可以是PLMN网络、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的网络、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的网络、IoT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图1只是举例的简化示意图,网络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对象(即,反馈信息)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行数据的传输可以采用反馈技术,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反馈技术可以包括例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技术。
其中,HARQ技术是一种将前向纠错编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相结合而形成的技术。
例如,在HARQ技术中,接收端在从发送端接收到数据后,可以确定该数据是否准确译码。如果不能准确译码,则接收端可以向发送端反馈非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NACK)信息,从而,发送端可以基于NACK信息,确定接收端没有准确接收到数据,从而可以进行重传处理;如果能够准确译码,则接收端可以向发送端反馈确认(Acknowledge,ACK)信息,从而,发送端可以基于ACK信息,确定接收端准确接收到数据,从而可以确定完成了数据传输。
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接收端解码成功是可以向发送端ACK信息,在解码失败时可以向发送端反馈NACK信息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HARQ技术中的ACK信息或NACK信息。
在LTE***中,下行时隙和上行时隙分别基于正交频分复用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OFDMA)和单载波频分复用多址(Single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SC-FDMA),时频资源被划分成时间域维度上的OFDM或SC-FDMA符号(下称时域符号)和频率域维度上的子载波,而最小的资源粒度叫做一个资源单位(Resource Element,RE),即表示时间域上的一个时域符号和频率域上的一个子载波组成的时频格点。
LTE***中业务的传输是基于基站调度的,调度的基本时间单位是一个子帧,一个子帧包括多个时域符号。具体的调度流程是基站发送控制信道,例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或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nhance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控制信道可以承载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PUSCH)的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包括例如,资源分配信息,调整编码方式等控制信息。终端设备在子帧中检测控制信道,并根据检测出的控制信道中承载的调度信息来进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或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以PDCCH为例进行下行控制信道的描述,以PDSCH为例进行下行数据信道的描述,以PUCCH为例进行上行控制信道的描述,以ACK/NACK为例进行反馈信息的描述,以载波为例进行频域单元的描述,以子帧为例进行LTE***中的时间单元的描述,以时隙为例进行5G***中的时间单元的描述,以基站为例进行网络设备的描述。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
在LTE***中支持FDD和TDD两种双工方式。对于FDD,下行子帧和上行子帧在不同的载波上传输。对于TDD***,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在同一载波的不同时间来传输,TDD的帧结构中的特殊子帧可以当作下行子帧,特殊子帧可以承载下行数据但不能承载上行数据。
LTE***采用HARQ机制,以下行为例,终端设备接收到PDSCH之后,如果接收正确,则终端设备在PUCCH上反馈ACK。如果不正确,则在PUCCH上反馈NACK。对于FDD,例如,终端设备在子帧n-4接收到PDSCH之后,会在子帧n反馈ACK/NACK。对于TDD,例如,PDSCH接收与其对应的ACK/NACK反馈的时序关系如表1所示,标数字的子帧为用于反馈ACK/NACK的上行子帧n,标识的数字表示在该上行子帧n中需要反馈n-k(k属于K)的下行子帧集合中的PDSCH所对应的ACK/NACK。
例如,如表1所示,上下行配置1的子帧n=2中的K={7、6}表示上行子帧n=2用来反馈n-7和n-6这两个下行子帧上的PDSCH所对应的ACK/NACK,具体n-7为下行子帧5,n-6为下行子帧6。
表1
Figure GDA0002700796270000131
LTE***还支持CA技术,即基站把多个载波配置给一个终端设备来提升终端设备的数据速率。进行CA时,基站发送的多个载波时间上是同步,终端设备可以分别检测调度每个载波的PDCCH和相应的PDSCH,其中每个载波的具体检测过程与上述单载波情况类似。
LTE***还支持支持FDD CA,TDD CA以及FDD+TDD CA。CA模式下有一个主载波和至少一个辅载波,典型配置下,承载ACK/NACK的PUCCH只在终端设备的主载波上发送。CA模式下的PUCCH发送模式一般使用PUCCH格式3的模式。PUCCH格式3模式采用DFT-S-OFDM的发送结构,最多可以支持20个ACK/NACK比特的传输,可以支持5个载波的TDD CA。
例如,以当前网络中主流部署的TDD上下行配置2为例,一个载波的上行子帧2可以支持4个ACK/NACK比特的反馈,5个载波的TDD上下行配置2的CA就是20个ACK/NACK比特。上述20个比特称为ACK/NACK码本,编码前的ACK/NACK原始比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的比特流。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反馈信息包括的内容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
LTE***的上行ACK/NACK的码本配置包括半静态码本配置和动态码本配置,动态码本配置是基于实时调度的PDSCH个数来确定码本。
半静态码本配置是基于一个半静态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个数来确定码本。
例如,ACK/NACK码本由上述半静态下行子帧集合中的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信息组成,既包括实际被调度PDSCH或半持续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释放指示的下行子帧,也包括没有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码本中对于未被调度的下行子帧或终端设备未接收到调度信令的下行子帧要填充NACK来处理。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LTE***关联关系的示意图(以单TDD载波为例),具体地,为LTE***中基于半静态码本配置下的第一关联关系的示意图。
对于半静态码本配置,承载ACK/NACK码本的PUCCH所在的子帧与半静态下行子帧集合对应。
例如,以终端设备被配置了5个TDD载波进行载波聚合(其他场景都可以看作是该场景的特例),时间集合可以包括终端设备被配置的这些TDD载波上的多个子帧。
假设,TDD载波间的上下行子帧配置相同。例如,承载ACK/NACK码本的PUCCH所在的上行子帧2对应这些TDD载波上的每个载波上的下行子帧集合为{4,5,6,8}。
如图2所示(此处以一个载波为例),该ACK/NACK码本由该5个TDD载波上的各4个下行子帧组成,即码本大小也就是ACK/NACK码本的比特数为20,这里假设一个下行子帧对应1个ACK/NACK比特。
上述上行子帧2与每个载波上的下行子帧{4,5,6,8}是有关联关系的,这种关联关系在LTE***中可以是标准预配置的,即不需要通过信令来通知终端设备。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获取了TDD上下行配置后,即获取了该上下行配置对应的关联关系,从而获取承载PDSCH的下行子帧与相应的反馈ACK/NACK的上行子帧之间的定时关系。
例如,定时关系可以如表1所示的PDSCH接收与其对应的ACK/NACK反馈的时序关系。
如图2所示,在下行子帧{4,5,6,8}中,下行子帧{6,8}可以为被调度的下行子帧,下行子帧{4,5}可以为未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终端设备可以确定下行子帧{6,8}的数据是否准确译码,从而向上行子帧2发送ACK/NACK信息。由于下行子帧{4,5}为未被调度,则下行子帧要向上行子帧2发送NACK来处理。
因此,在当前LTE***中,对于半静态码本配置的反馈信息,即基于一个半静态下行子帧集合中的下行子帧个数来确定反馈信息的码本。
在LTE***中还支持半静态码本配置下的回退机制。
例如,如果终端设备被配置了PUCCH格式3或格式4或格式5的PUCCH发送模式(这些格式的PUCCH上都可以承载多于2比特的ACK/NACK),则:
码本和资源回退方式:若终端设备只接收到调度主载波上PDSCH的主PDCCH,且该主PDCCH中的下行分配指示(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DAI)字段指示为‘1’,则使用PUCCH格式1a/1b来反馈1比特(对于单码字)或2比特(对于双码字)的ACK/NACK信息。
非回退方式:若终端设备接收到调度主载波上PDSCH的主PDCCH,且该主PDCCH中的DAI字段指示的值大于‘1’,或者接收到辅载波上PDSCH的辅PDCCH,则使用PUCCH格式3来反馈ACK/NACK。PUCCH格式3的信道资源通过包含大于1的DAI取值的该主PDCCH中的两比特字段或辅PDCCH中的两比特字段来显示指示。
此时,ACK/NACK码本由上述半静态下行子帧集合中的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反馈信息组成,既包括实际被调度PDSCH或SPS释放指示的下行子帧,也包括没有被调度的下行子帧,码本中对于未被调度的下行子帧或终端设备未接收到调度信令的下行子帧要填充NACK来处理。
特殊的回退方式(考虑半持续调度SPS的PDSCH):若终端设备只接收到调度主载波上PDSCH的主PDCCH和一个SPS的PDSCH,且该主PDCCH中的DAI字段指示为‘1’,考虑到SPSPDSCH大多情况下是没有PDCCH动态调度的,且主PDCCH中是没有用于指示PUCCH格式3资源的字段。
因此,此时是无法回退到PUCCH格式1a/1b,也无法用PUCCH格式3资源来承载非回退码本。在LTE***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特殊的回退模式,即通过主PDCCH确定的动态PUCCH格式1a/1b资源和SPS PDSCH对应的半静态PUCCH格式1a/1b资源之间做信道选择。
在5G***中同样也支持上述半静态码本配置、回退码本和回退调度机制,但与上述LTE***相比会有所不同,在5G***中存在第一关联关系和第二关联关系。下面将基于5G***中的第一关联关系和第二关联关系,对5G***中的回退码本和回退调度机制进行描述。
首先,关于5G***中的第一关联关系和第二关联关系进行说明。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5G***中的关联关系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5G***的半静态码本配置下会存在两个关联关系: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主要针对的是半静态码本配置,如下的描述主要基于半静态码本配置。
第一关联关系:类似于LTE***中的上述关联关系,但支持更灵活的配置。
例如,第一关联关系可以是预配置的或者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专有信令通知给终端设备的。
也就是说,对于回退PDCCH调度,第一关联关系可以是预配置的。对于非回退PDCCH调度,第一关联关系可以是通过RRC专有信令通知给终端设备的。
若终端设备需要同时检测上述两种PDCCH,则第一关联关系是可以是上述预配置关联关系和信令通知的关联关系的并集。
例如,对于上行时隙n中需要反馈的半静态码本,可以对应于下行时隙{n-1,n-2,n-3,n-4,n-5,n-6,n-7,n-8},上述1至8可以是预配置的或通过RRC专有信令通知终端设备的。
此外,第一关联关系还可以跟PDCCH的检测时隙有关。
例如,第一关联关系可以是上述预配置和/或RRC配置的集合与PDCCH检测时隙之间的交集。
例如,PDCCH检测时隙的周期为2个时隙,即在时隙{n-1,n-3,n-5,n-7}中需要检测PDCCH,则此时第一关联关系可以为{n-1,n-2,n-3,n-4,n-5,n-6,n-7,n-8}与{n-1,n-3,n-5,n-7}的交集,即{n-1,n-3,n-5,n-7}。
但考虑到PDCCH检测时隙的配置也可以是预配置或RRC专有信令通知终端设备的,因此,第一关联关系可以是预配置或RRC专有信令通知终端设备的。
第二关联关系:是根据PDCCH中的定时指示信息确定的。或者说是,第二关联关系是通过PDCCH中的定时指示信息指示给终端设备的。
例如,PDCCH里包括3比特的定时指示信息,例如,下行控制信道(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的时序指示,定时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PDCCH所调度的PDSCH所在的时隙与ACK/NACK所在时隙之间的定时关系。
例如,第一关联关系为{n-1,n-2,n-3,n-4,n-5,n-6,n-7,n-8}时,则某个PDCCH中的定时指示信息可以为从第一关联关系的这8个值中指示出的一个值。
如图3所示,对于上行时隙i,第一关联关系和第二关联关系对应的时隙集合可以是一样的,都是下行时隙1至8。对于上行时隙j,第一关联关系对应的时隙集合还是1至8,但第二关联关系对应的时隙集合可以只包括下行时隙1和2,即第二关联关系对应的时隙集合可以为第一关联关系对应的时隙集合的子集。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不同于LTE***,在5G***存在第一关联关系和第二关联关系。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例子详细描述本申请在5G***中基于第一关联关系和第二关联关系下的回退码本和回退调度机制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第一下行信息、第二下行信息,第一码本、第二码本,“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指代不同的对象,并不表示对指代的对象有其它限定。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终端设备发送反馈信息的交互性流程图。
图4中的终端设备可以为图1中任意一个终端设备,图4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为图1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下行信息可以为PDSCH,但本申请不作限定。
S410,终端设备在时间单元集合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接收至少一个下行信息,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的集合。
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在时间单元集合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下行信息,时间单元集合为终端设备被配置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的集合。
应理解,时间单元集合可以为不同频域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的集合,第一时间单元可以为下行时间单元或灵活时间单元,用于接收下行信息。在第一单元上可以接收一个下行信息,也可以接收多个下行信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时间单元可以为时隙、微时隙、子帧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以时隙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频域单元可以为载波或载波带宽片段(BandWidth Part,BWP)。例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以载波为例进行说明。
S420,终端设备确定第二时间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用于承载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一关联关系。
可选地,第二时间单元可以为上行时间单元或灵活时间单元。例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以上行时隙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第一关联关系可以是预配置的或者是通过RRC专有信令通知给终端设备的。一般来说,对于回退PDCCH调度,第一关联关系可以是预配置的。对于非回退PDCCH调度,第一关联关系可以是通过RRC专有信令通知给终端设备的。
S430,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码本,其中,在时间单元子集中的第一下行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码本不包括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特定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特定时间单元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除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满足第一预设值,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的子集,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二关联关系。
也就是说,在时间单元子集中的第一下行信息满足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为第一预设值时,第一码本可以只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
具体的,本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如下场景,即一个终端设备在一个频域单元上的一个第一时间单元内可以被调度多个时域不重叠的PDSCH。比如,一个第一时间单元包括14个时域符号,预先配置该第一时间单元内的时域调度位置包括第1至第7个时域符号以及第8至第14个时域符号,该两组时域符号位置是时域不重叠的,那么对于正常非回退的半静态码本中,该第一时间单元对应两个比特的ACK/NACK反馈。
上述预先配置是通过RRC信令进行配置的,具体实际调度哪组时域调度位置是通过PDCCH中的时域资源分配指示字段来指示的,比如,可以用PDCCH中的1比特来具体指示上述两组时域符号位置中的哪一组。
在该场景下,第一码本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第一码本不包括上述时间单元子集中上述特定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第一码本也不包括该PDSCH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中的该PDSCH所在的时域调度位置之外的其他时域调度位置对应的反馈信息,即此时第一码本只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即该PDSCH所对应的反馈信息。
或者,上述场景下,也可以将上述不同的时域调度位置看做是不同的第一时间单元,比如,第1至第7个时域符号和第8至第14个时域符号分别看作是两个第一时间单元,那么第一码本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第一码本不包括上述时间单元子集中上述特定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则第一码本包括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例如,第一预设值可以为1,下行时隙集合包括下行时隙1至下行时隙8,即时间单元集合为下行时隙1至8。上行时隙对应的下行时隙子集包括时隙下行时隙1和下行时隙2,即时间单元子集包括下行时隙1和下行时隙2。
在下行时隙1和下行时隙2上接收的PDSCH的数目为1时,即满足预设条件包括的第一条件,例如,只接收到下行时隙1上的PDSCH,此时ACK/NACK码本可以只包括该下行时隙1中PDSCH对应的ACK/NACK,而不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时隙1至8中其他下行时隙对应的ACK/NACK。
在下行时隙1和下行时隙2上接收的PDSCH的数目不为1时,即不满足预设条件包括的第一条件,例如,接收到下行时隙1上的PDSCH和下行时隙2上的PDSCH,此时,ACK/NACK码本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下行时隙1至8中的PDSCH的ACK/NACK,即不做回退码本,而是使用正常的半静态码本。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再例如,第一预设值可以为2,此时假设一个载波上的一个下行时隙中可以接收到两个动态调度的PDSCH,比如对于多个传输点或基站同时向终端设备在一个载波上的一个下行时隙中分别发送一个动态调度的PDSCH。那么,第一条件为,在下行时隙1和下行时隙2中的一个下行时隙上接收的PDSCH的数目为2时,即满足预设条件包括的第一条件,例如,只接收到下行时隙1上的2个PDSCH,此时ACK/NACK码本可以只包括该下行时隙1中的2个PDSCH对应的ACK/NACK,而不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时隙1至8中其他下行时隙对应的ACK/NACK。在下行时隙1和下行时隙2上接收的PDSCH的数目不满足预设条件包括的第一条件,例如,接收到下行时隙1上的PDSCH和下行时隙2上的PDSCH,此时,ACK/NACK码本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下行时隙1至8中的PDSCH的ACK/NACK,即不做回退码本,而是使用正常的半静态码本。应理解,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1个DCI调度多个PDSCH的场景。如图5所示,对于上行时隙i,第一关联关系和第二关联关系对应的时隙集合可以是一样的,都是下行时隙1至8。对于上行时隙j,第一关联关系对应的时隙集合还是1至8,但第二关联关系对应的时隙集合可以只包括下行时隙1和2,即时间单元子集包括下行时隙1和下行时隙2,此外下行时隙1的PDSCH和下行时隙2的PDSCH是被1个DCI调度的,即1个DCI调度多个PDSCH的场景。
第一预设值为X,X可以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例如X=1,2,3,4,5,6,7,8。第一时间单元可以是多个第一下行信息中的最后一个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符号的时间单元,也可以是多个第一下行信息中的第一个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符号的时间单元。例如,4个PDSCH所在下行时隙1到下行时隙4,此4个PDSCH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可以为下行时隙4,也可以为下行时隙1。
例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可以为4,即假设一个载波上的至少一个下行时隙中可以接收到4个PDSCH,该4个PDSCH用于承载相同的传输块信息。该4个PDSCH为一个DCI调度的。那么,在时间单元子集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时,即时间单元子集中的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满足第一预设值时,终端进行码本回退。
例如,下行时隙集合包括下行时隙1至下行时隙8,上行时隙对应的下行时隙子集包括下行时隙1和下行时隙2,即时间单元子集包括下行时隙1和下行时隙2,若只在下行时隙2上接收的PDSCH的数目为4。此时,ACK/NACK码本可以只包括该下行时隙2中的4个PDSCH对应的ACK/NACK,而不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时隙1至8中其他下行时隙对应的ACK/NACK。若行时隙1上接收的PDSCH的数目为4,下行时隙2上接收的PDSCH的数目为4,此时,ACK/NACK码本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下行时隙1至8中的PDSCH的ACK/NACK,即不做回退码本,而是使用正常的半静态码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时间单元子集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时,即时间单元子集中的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满足第一预设值,可以为时间单元子集中只有一个时间单元上的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等于第一预设值,或者可以为时间单元子集中只有一个时间单元上的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小于第一预设值。
例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可以为4,即假设一个载波上的至少一个下行时隙中可以接收到4个PDSCH,该4个PDSCH用于承载相同的传输块信息。此4个PDSCH为一个DCI调度的。那么,此时第一条件为,在时间单元子集中的至少一个下行时隙上接收的PDSCH的数目小于或等于4时,即满足预设条件包括的第一条件。
例如,只接收到下行时隙1上的4个PDSCH,此时ACK/NACK码本可以只包括该下行时隙1中的4个PDSCH对应的ACK/NACK,而不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时隙1至8中其他下行时隙对应的ACK/NACK。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时间单元子集中的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可以小于第一预设值,例如,只接收到下行时隙1到下行时隙3上的3个PDSCH,此3个PDSCH为一个DCI调度的,此时ACK/NACK码本可以只包括该下行时隙1到下行时隙3上的3个PDSCH对应的ACK/NACK,而不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时隙1至8中其他下行时隙对应的ACK/NACK。
在时间单元子集中接收的PDSCH的数目不满足预设条件包括的第一条件时,ACK/NACK码本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下行时隙1至8中的PDSCH的ACK/NACK,即不做回退码本,而是使用正常的半静态码本。
例如,在时间单元子集中至少一个时隙上接收到5个PDSCH,此时,ACK/NACK码本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下行时隙1至8中的PDSCH的ACK/NACK,即不做回退码本,而是使用正常的半静态码本。
应理解,在时间单元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时隙接收到多个PDSCH时,当该多个PDSCH不是被同一个DCI调度时,不做回退码本,而是使用正常的半静态码本。
例如,当第一预设值可以为4时,在时间单元子集中至少一个时隙上接收到4个PDSCH,该4个PDSCH来自两个DCI的调度,此时,ACK/NACK码本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下行时隙1至8中的PDSCH的ACK/NACK,即不做回退码本,而是使用正常的半静态码本。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4仅为举例说明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作出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需要满足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第三预设值为根据基站的高层信令配置的下行聚合参数确定的,下行聚合参数为第一下行信息中信息被重复传输的次数。下行聚合参数可以为一个时隙内的第一下行信息中信息被重复传输的次数,或者,下行聚合参数可以为多个时隙上的第一下行信息中信息被重复传输的次数。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下行聚合参数可以是针对一个时隙内的第一下行信息中信息被重复传输的次数,那么第一条件可以应用于下行时隙集合的1个或多个下行时隙中。
例如,第一预设值可以为2,即假设在时间单元子集中(下行时隙1和下行时隙2)的一个载波上只在一个下行时隙中可以接收到2个PDSCH,该2个PDSCH用于承载相同的传输块信息。这2个PDSCH为一个DCI调度的。那么,此时第一条件可以在时间单元子集中一个下行时隙上接收的PDSCH的数目小于或等于2时,即满足预设条件包括的第一条件。例如,只接收到下行时隙1上的2个PDSCH,此时ACK/NACK码本可以只包括该下行时隙1中的2个PDSCH对应的ACK/NACK,而不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时隙1至8中其他下行时隙对应的ACK/NACK。
在时间单元子集中接收的PDSCH的数目不满足预设条件包括的第一条件,例如,在时间单元子集中的时隙上接收到3个PDSCH,例如,在下行时隙2上接收到3个PDSCH,此时3个PDSCH大于第一预设值,因此不满足条件。此时,ACK/NACK码本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下行时隙1至8中的PDSCH的ACK/NACK,即不做回退码本,而是使用正常的半静态码本。
在时间单元子集中接收的PDSCH的数目与下行聚合参数对应关系不满足预设条件包括的第一条件,例如,下行时隙1上接收到1个PDSCH且下行时隙2上接收到1个PDSCH,此时,ACK/NACK码本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下行时隙1至8中的PDSCH的ACK/NACK,即不做回退码本,而是使用正常的半静态码本,应理解的是此时两个PDSCH并不属于同一个下行时隙,所以可以认为是不满足下行聚合参数可以是针对一个时隙内的第一下行信息中信息被重复传输的次数的条件。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2仅为举例说明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作出限定。
可选地,下行聚合参数可以是针对多个时隙上的第一下行信息中信息被重复传输的次数,那么第一条件就应用于下行时隙集合的多个下行时隙中。
例如,第一预设值可以为2,即假设在时间单元子集中(下行时隙1和下行时隙2)一个载波上的两个下行时隙中可以接收到2个PDSCH,该2个PDSCH用于承载相同的传输块信息。该2个PDSCH为一个DCI调度的。那么,此时第一条件为在时间单元子集中下行时隙集合的多个下行时隙中上接收的PDSCH的数目小于或等于2时,即满足预设条件包括的第一条件。
例如,在下行时隙1和下行时隙2上分别接收1个PDSCH,此时ACK/NACK码本可以只包括该下行时隙1和下行时隙中的2个PDSCH对应的ACK/NACK,而不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时隙1至8中其他下行时隙对应的ACK/NACK。
在时间单元子集中接收的PDSCH的数目不满足预设条件包括的第一条件,例如,下行时隙1上接收到2个PDSCH且下行时隙2上接收到1个PDSCH,此时,ACK/NACK码本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下行时隙1至8中的PDSCH的ACK/NACK,即不做回退码本,而是使用正常的半静态码本,应理解的是此时3个PDSCH大于第一预设值,所以可以认为是不满足条件。
接收的PDSCH的数目与下行聚合参数对应关系不满足预设条件包括的第一条件,例如,只接收到下行时隙1上的2个PDSCH,此时,ACK/NACK码本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下行时隙1至8中的PDSCH的ACK/NACK,即不做回退码本,而是使用正常的半静态码本,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两个PDSCH属于同一个下行时隙,所以可以认为是不满足下行聚合参数可以是针对多个时隙上的第一下行信息中信息被重复传输的次数的条件。应理解,本申请中2仅为示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当第一预设值为8时,该8个PDSCH用于承载相同的传输块信息,可以用1bit指示接收端接收到8个PDCSH承载的传输块信息后,终端对该数据是否准确译码;也可以用8bit分别指示接收端接收到8个PDCSH中的每一个PDCSH承载的该传输块信息后,终端对该数据是否准确译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值需要满足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第三预设值为根据基站的高层信令配置的下行聚合参数确定的。可以理解的是,下行聚合参数可以为第一下行信息中信息被重复传输的次数。当第三预设值为Y时,X小于等于Y。Y可以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此时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满足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不大于第三预设值,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的子集,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二关联关系。可选的,第一条件还包括下行聚合参数大于1。可选的,第一预设值为大于1。
可选的,此时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满足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的子集,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二关联关系。可选的,第一条件还包括下行聚合参数大于1。可选的,第一预设值为大于1。
可选的,第一预设值为半静态码本配置下的一个频域单元上的一个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的比特数。此外,如果在时间单元子集中接收到的动态调度的PDSCH的数目小于第一预设值,且这些PDSCH都在上述一个频域单元上的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对于第一码本中除上述PDSCH对应的ACK/NACK比特之外的比特进行NACK填充。该方案主要应用于一个终端设备在一个频域单元上的一个第一时间单元内可以被调度多个时域不重叠的PDSCH,比如一个第一时间单元包括14个时域符号,预先配置该第一时间单元内的时域调度位置包括第1至第7个时域符号以及第8至第14个时域符号,该两组时域符号位置是时域不重叠的,那么对于正常非回退的半静态码本中,该第一时间单元对应两个比特的ACK/NACK反馈,即此时第一预设值为2。上述预先配置是通过RRC信令进行配置的,具体实际调度哪组时域调度位置是通过PDCCH中的时域资源分配指示字段来指示的,比如可以用PDCCH中的1比特来具体指示上述两组时域符号位置中的哪一组。
在上述可选的方案下,又可以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情况1:在时间单元子集中接收到的动态调度的PDSCH的数目为1时,第一码本的大小为上述第一预设值,即半静态码本配置下的一个频域单元上的一个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对于该第一码本中除该PDSCH对应的ACK/NACK比特之外的比特进行NACK填充。例如对于上面的例子,第一预设值为2,那么第一码本的大小就是两比特,对于另1个未收到PDSCH的时域调度位置对应的ACK/NACK位置进行NACK填充。
情况2:在时间单元子集中接收到的动态调度的PDSCH的数目为大于1时且这些PDSCH都在上述一个频域单元上的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则第一码本的大小为上述第一预设值,即半静态码本配置下的一个频域单元上的一个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的比特数。例如对于上面的例子,第一预设值为2,假设在时间单元子集中接收到的动态调度的PDSCH的数目为2,那么第一码本的大小就是2比特,分别对应上述两组时域调度位置的PDSCH的ACK/NACK反馈。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所述动态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确定的关联关系。
例如,第二关联关系可以由PDCCH中的定时指示信息确定。或者说是,第二关联关系是通过PDCCH中的定时指示信息指示给终端设备的。PDCCH里包括3比特的定时指示信息,该定时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PDCCH所调度的PDSCH所在的时隙与ACK/NACK所在时隙之间的定时关系。以第一关联关系为{n-1,n-2,n-3,n-4,n-5,n-6,n-7,n-8}为例,那么某个PDCCH中的定时指示信息就是从第一关联关系的这8个值中指示出的一个值。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为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为用于回退调度的控制信道。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例如,第二预设值可以为预设的DAI值。
例如,时间单元子集中包括下行时隙10和下行时隙11,第一条件中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的第一预设值可以为1。
假设,第二预设值的取值为1。下行时隙10调度PDSCH的PDCCH中包含的DAI的取值为1,下行时隙11调度PDSCH的PDCCH中包含的DAI的取值为2,此时若终端设备漏检了下行时隙11上的PDCCH,终端设备仅检测到一个被调度的PDSCH,满足第一条件即下行控制信息的数目为1(例如,当第一预设值为1时);下行时隙10中包含的第二预设值也满足第二条件为1,则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下行时隙10中PDSCH对应的ACK/NACK。此时,基站和终端设备对于回退码本的理解是一致的,即都认为回退码本中1比特的ACK/NACK是对应于DAI为1的那个PDSCH(例如,上述下行时隙10中的PDSCH)。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下行控制信道可以为用于回退调度的控制信道。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例如,回退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可以具有如下至少一种的特征,例如,回退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可以用于RRC建立之前的数据调度,回退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所有字段的取值均不能通过RRC专有信令进行配置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例如,终端设备可以被非回退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检测。非回退调度的控制信道可以具有如下的至少一种特征,例如,用于RRC建立之后的数据调度,控制信道中的至少一个字段的取值均可以通过RRC专有信令进行配置的。
例如,非回退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可以通过RRC专有信令进行配置时域资源分配字段、DAI字段以及BWP指示字段等。
可选地,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指示信息可以为DAI字段,预设值优选的为DAI=1或DAI字段的状态为‘00’表示的取值。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第三条件,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
可选的,上述特定时域位置可以为1个或多个。
对于如下场景:一个终端设备在一个载波上的一个时隙内可以存在多个候选时域位置,该多个候选时域位置是通过RRC预先配置或标准预定义的,该多个候选时域位置彼此可以时域重叠,但是实际调度时一般是不会时域重叠的。
举例说明,一个时隙包括14个时域符号,一个时隙内的预先配置的多个候选时域位置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候选时域位置,假设分别为:第1至第4个时域符号、第3至第6个时域符号、第7至第10个时域符号以及第9至第14个时域符号,该4组时域符号位置中最多包含的时域不重叠的候选时域位置的个数为两个,那么对于正常非回退的半静态码本中,一个载波上的一个时隙对应需要反馈两个ACK/NACK比特。上述预先配置的4组时域符号位置是通过RRC信令进行配置的,具体实际调度哪组时域调度位置是通过PDCCH中的时域资源分配指示字段来指示的,比如,可以用PDCCH中的2比特来具体指示上述4组时域符号位置中的哪一组。
假设第一预设值为1,那么需要确定终端设备在时间单元子集内接收到的唯一一个PDSCH是哪个PDSCH时,才对应回退码本,或者说,该PDSCH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时间单元集合中的哪个特定时域位置上调度的PDSCH时,才对应回退码本。
因此,可选的,把上述每个候选时域位置看做为上述第一时间单元,那么上述特定时域位置可以为一个时隙中包含的最多时域不重叠的多个第一时间单元中一个特定第一时间单元,以及还可以为与该时隙中与该特定第一时间单元存在时域重叠的第一时间单元。
具体的,上述时隙中存在的最多时域不重叠的多个第一时间单元为第一和第三候选时域位置,其中需要按照预设规则确定一个特定第一时间单元,比如,该特定第一时间单元为上述多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的起始时域符号最早或最晚的第一时间单元,比如特定第一时间单元确定为第一候选时域位置,然后与该第一候选时域位置存在时域重叠的时域位置还包括第三候选时域位置,因为存在时域重叠的多个候选时域位置在实际调度时只可能被调度一个候选时域位置,因此,上述第一和第三候选时域位置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都可以作为上述特定时域位置。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假设预设条件包括的第一条件中的第一预设值为1,第三条件为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最早的下行时隙。
例如,若终端设备在下行时隙对应的下行时隙子集中收到被动态调度的PDSCH的数目为第一预设值为1,且该被动态调度的PDSCH所在的下行时隙为下行时隙集合中预设时域位置,即下行时隙集合中最早的下行时隙。此时ACK/NACK码本可以只包括该时隙1中PDSCH对应的ACK/NACK,而不包括时隙i对应的下行时隙集合中其他下行时隙对应的ACK/NACK。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第四条件,所述第四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承载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主频单元或首要辅频单元。
例如,终端设备可能被配置了多个载波,而码本回退可以以1个PDSCH是否被调度为依据,则该1个PDSCH可以选择一个预先定好的载波。例如,主载波、主带宽部分、首要辅载波以及首要附带宽部分。
以载波为例,首要辅载波可以为双连接模式下的辅载波组中的首要载波,或者首要辅载波可以为承载PUCCH的辅载波。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外,还可以包括第二条件、第三条件、第四条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条件。例如,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外,还包括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外,还包括第二条件和第四条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所述指示信息的取值按照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相关的预设规则设定。
也就是说,时间单元子集中包括的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指示信息的取值按照预设规则进行设定,所述预设规则与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除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之外的下行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指示信息的取值无关。
例如,下行时隙集合包括下行时隙1至下行时隙1至8,即时间单元集合为下行时隙1至8。上行时隙对应的下行时隙子集包括时隙下行时隙1和下行时隙2,即时间单元子集包括下行时隙1和下行时隙2。指示信息的取值与下行时隙1和下行时隙2中的PDSCH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指示信息的取值有关,与下行时隙3至下行时隙8中的PDSCH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指示信息的取值无关。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指示信息的取值可以为DAI的取值。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每个频域单元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所述预设规则为时间单元的前后顺序进行累计计数。
例如,预设规则可以为第一频域单元的时间单元子集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的指示信息的取值可以计数为{1,2,3,4,1,2,3,4,...}。第二频域单元的时间单元子集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的指示信息的取值可以计数为{1,2,3,4,1,2,3,4,...},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DAI字段的比特数一般为2,那么只会有‘00’‘01’‘10’‘11’4种状态,那么对应的取值可以分别为1,2,3和4或者分别为0,1,2和3。比如以取值为1,2,3和4为例,如果超过4,那么可以循环计数,比如上述计数{1,2,3,4,1,2,3,4,...}实际上的计数为{1,2,3,4,5,6,7,8,...}。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所述预设规则为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
例如,预设规则可以为,频域单元1中的时间单元1标识为1、频域单元2中的时间单元1标识为2、频域单元3中的时间单元标识为3以此类推,再指示频域单元1中的时间单元2标识为4、频域单元2中的时间单元2标识为5、频域单元3中的时间单元2标识为6等,即所述预设规则为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时隙子集内进行DAI独立累计计数,解决了码本回退可能带来的终端设备与基站理解不一致的错误情况。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为根据标准预定义的和/或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的。
S440,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所述第一码本。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第二时间单元可以为上行时间单元发送第一码本。
可选的,第二时间单元可以为上行时间单元或灵活时间单元。本发明实施例以上行时隙为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时间单元发送第一码本编码/调制后的信号。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二下行信息,调度所述第二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为半持续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码本还包括所述第二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码本之前,所述终端设备从多个候选码本模式中确定半静态码本模式,所述多个候选码本模式包括半静态码本模式和动态码本模式。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发送所述反馈信息之前,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上行控制信道的目标资源集合,在所述目标资源集合中确定上行控制信道的目标资源;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所述目标资源上发送上行控制信息,该上行控制信息承载所述第一码本。
例如,在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中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为第一预设值(例如,第一预设值为1)的情况下或满足上述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即此时第一码本为回退码本,所述目标资源集合为第一资源集合,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第一码本的码本大小小于或等于2。
也就是说,在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即可以为PDSCH的数目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条件时,例如,第一预设值为1,即终端设备检测到一个被调度的PDSCH的PDCCH时,终端设备可以进行码本回退。此时,终端设备通过第一资源集合中的第一目标资源发送反馈信息的第一码本。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中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不为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资源集合为第二资源集合,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对应第一码本的码本大小大于2,即此时为非回退码本或正常的半静态码本。此时,终端设备通过第二资源集合中的第二目标资源发送反馈信息的第一码本。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下行信息还可以为动态调度的下行信息。
例如,可以包括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指示或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可以由动态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
需要说明的是,动态调度是指每次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都需要相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来调度。
与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相对应的是半持续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是由半持续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即,半持续下行控制信道发送一次之后,相应的半持续的下行数据信道可以按照预配置的发送周期一直发送,而不需要每次都要发送半持续的下行控制信道。
半持续下行调度可以通过特定的下行控制信道来释放,用于实现该下行半持续调度的释放指示的下行控制信道一般不用于调度下行数据信道,但终端设备也需要为其反馈一个ACK/NACK的反馈信息。
应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也可以以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为例对下行信息进行说明。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动态码本模式下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反馈信息的第二码本,所述第二码本包括时间单元集合中的被实际调度的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中,基于半静态码本模式下,对于发送反馈信息的一个时隙,在第一关联关系对应的时间单元集合内的多个时间单元中调度了多个下行数据的情况下,当该时隙通过第二关联关系所对应的下行数据的个数为第一预设置(例如,第一预设值为1)时,可以进行码本回退。当满足预设条件中的其他几个条件时,提高了反馈信息的解调性能。
图6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反馈信息回退模式的示意图。
应理解,图6是以单载波为例进行实施例的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扩展到多载波的情况。
在图6中,上行时隙i对应的下行时隙集合(例如,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时隙1至8,其中基站在每个下行时隙中都实际调度了PDSCH给终端设备。上行时隙j对应的下行时隙集合包括时隙4至11,其中基站在时隙4至8以及时隙10和11中实际调度了PDSCH给终端设备,没有调度下行时隙9给该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可以在上行时隙i和j分别反馈ACK/NACK信息给基站。其中,上行时隙i与下行时隙1至8之间存在第一关联关系,上行时隙j与下行时隙4至11之间存在第一关联关系,该第一关联关系具体为候选调度的PDSCH的时隙到ACK/NACK时隙之间的定时关系为1至8个时隙,具体可以通过标准预定义或基站通过RRC专有信令通知终端设备。
上行时隙i对应的下行时隙子集包括时隙1至8,上行时隙j对应的下行时隙子集包括时隙10和11。可以看到,上行时隙i对应的下行时隙子集为上行时隙i对应的下行时隙集合的子集,上行时隙j对应的下行时隙子集为上行时隙j对应的下行时隙集合的子集。
例如,上行时隙i与下行时隙1至8之间存在第二关联关系,上行时隙j与下行时隙10和11之间存在第二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是实际调度的PDSCH的时隙到ACK/NACK时隙之间的定时关系,定时关系由实际调度PDSCH的PDCCH中的定时指示信息确定,即该第二关联关系由动态调度PDSCH的PDCCH中的定时指示信息确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例如,以上行时隙j反馈ACK/NACK为例进行反馈信息回退模式的描述:
假设第一预设值为1,若终端设备在上行时隙j对应的下行时隙子集中收到被动态调度的PDSCH的数目为1(即使终端设备在下行时隙集合包括的时隙4至时隙11中接收到多个动态调度的PDSCH),即满足预设条件包括的第一条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接收到下行时隙10中被动态调度的PDSCH,而漏检了下行时隙11中动态调度PDSCH的PDCCH,此时ACK/NACK码本(即第一码本)可以只包括该下行时隙10中PDSCH对应的ACK/NACK,而不包括上行时隙j对应的下行时隙集合中时隙4至11中其他下行时隙对应的ACK/NACK。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接收到下行时隙10以及行时隙11中动态调度PDSCH的PDCCH,此时下行信息的数目为2,不满足预设条件包括的第一条件,即不满足第一预设值为1。此时,ACK/NACK码本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下行时隙4至11中的ACK/NACK。即不做回退码本,而是使用正常的半静态码本。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为了支持上述回退码本,上述DAI字段的取值可以按照预设规则进行技术,从而避免在码本回退期间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
例如,假设下行时隙10和11对应的PDCCH中的DAI都设定为预设值1,那么终端设备如果漏检了下行时隙10对应的PDCCH,就会用回退码本发送下行时隙11对应的1比特ACK/NACK。或者,终端设备如果漏检了下行时隙11对应的PDCCH,就会用回退码本发送下行时隙10对应的1比特ACK/NACK,而基站不知道终端设备会漏检哪个,因此会对回退码本对应哪个下行时隙造成模糊认识。
上述下行时隙子集中包括的动态调度PDSCH对应的PDCCH中包含的DAI的取值可以按照一定的预设规则进行设定。
此外,考虑到回退码本只会发生在定时指示信息或第二关联关系对应的时隙子集中,因此上述预设规则与时隙集合中除时隙子集之外的PDSCH对应的PDCCH中包含的DAI的取值无关。
例如,上行时隙j对应的下行时隙子集中的DAI取值规则按照时间顺序从预设值开始一次累计计数,即下行时隙10对应DAI=1,下行时隙11对应DAI=2。
可选的,对于下行时隙子集中(例如,时间单元子集)的至少一个载波中每个载波上的至少一个下行时隙,该预设规则可以为下行时隙的时间前后顺序进行累计计数;或者,对于下行时隙子集中的至少一个载波中的至少一个下行时隙,该预设规则可以为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
例如,预设规则可以为第一频域单元的时间单元子集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的指示信息的取值可以计数为{1,2,3,4,1,2,3,4,...}。第二频域单元的时间单元子集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的指示信息的取值可以计数为{1,2,3,4,1,2,3,4,...},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DAI字段的比特数一般为2,那么只会有‘00’‘01’‘10’‘11’4种状态,那么对应的取值可以分别为1,2,3和4或者分别为0,1,2和3。比如以取值为1,2,3和4为例,如果超过4,那么可以循环计数,比如上述计数{1,2,3,4,1,2,3,4,...}实际上的计数为{1,2,3,4,5,6,7,8,...}。
再例如,预设规则可以,频域单元1中的时间单元1标识为1、频域单元2中的时间单元1标识为2、频域单元3中的时间单元标识为3以此类推,再指示频域单元1中的时间单元2标识为4、频域单元2中的时间单元2标识为5、频域单元3中的时间单元2标识为6等,即所述预设规则为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
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可以存在第二关联关系。由于未必下行时隙集合中的实际被调度的PDSCH时隙都会上述定时指示信息指示到该上行时隙j中。
例如,上述集合中的实际调度的下行时隙4至8通过定时指示信息对应到了上行时隙i,而集合中只有下行时隙10和11被定时指示信息对应到了上行时隙j,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只需要根据上述子集中被动态调度的PDSCH的数目是否为第一预设值来判断是否做码本回退。
可选地,满足上述码本回退的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以下条件:
可选地,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为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
例如,可以为接收到的动态调度时隙子集中只有一个PDSCH的PDCCH中包含的DAI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为例。
例如,第二预设值取值为1。下行时隙10调度PDSCH的PDCCH中包含的DAI的取值为1,下行时隙11调度PDSCH的PDCCH中包含的DAI的取值为2,此时若终端设备漏检了下行时隙11上的PDCCH,终端设备仅检测到一个被调度的PDSCH,满足第一条件即下行控制信息的数目为1(例如,当第一预设值为1时)。下行时隙10中包含的第二预设值也满足第二条件为1,则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下行时隙10中PDSCH对应的ACK/NACK。此时基站可以根据不同下行时隙的DAI值知道发送反馈信息的为下行时隙10。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调度PDSCH的PDCCH中包含DAI取值,因此终端设备和基站均能够确定任意一个下行时隙对应的DAI取值。
若不采用第二条件,基站无法确定终端设备漏检了下行时隙10还是下行时隙11对应的PDCCH,从而会出现基站和终端设备对于回退码本对应的下行时隙理解不一致的问题。
第二预设值的取值可以为1也是考虑到DAI比特受限的情况。例如,2比特的DAI,具体状态可以为{00,01,10,11}。
此时,可以标识不重复的4个值,例如{1,2,3,4}。但考虑到连续漏检4个PDCCH的概率极低,因此可以用DAI循环表示更多的值,例如,用{00,01,10,11,00,01,10,11,...}表示取值为{1,2,3,4,1,2,3,4,...}。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其他状态与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不作限定。例如,标识取值可以为{0,1,2,3,0,1,2,3,...},即可以从0起始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以图6为例,假设下行时隙{1,2,3,4,5,6,7,8}中可以用DAI循环表示为{1,2,3,4,1,2,3,4}。
若基站动态调度了{1,2,3,4,5}5个下行时隙,终端设备漏检了下行时隙{1,2,3,4},此时仅检测到下行时隙5中被动态调度的PDSCH的PDCCH,此时满足第一预设值为1。若第二预设值的取值为1,则被动态调度的下行隙5中的PDCCH中的DAI值也满足了第二预设值的取值。此时下行时隙5上的PDSCH同时满足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则终端会向基站发送下行时隙5上被动态调度的PDSCH的反馈信息。
此时,基站是无法获知终端设备漏检的下行时隙,因此当基站接收到反馈信息后无法判断是下行时隙2还是下行时隙6上被动态调度的PDSCH的反馈信息。从而可能会出现基站与终端设备对于回退码本对应哪个下行时隙理解不一致的问题。但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连续漏检4个PDCCH的概率极低,因此不会出现上述基站与终端设备对于回退码本对应哪个下行时隙终端设备与基站会理解不一致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四条件,所述第四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承载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主频域单元或首要辅频域单元。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能被配置了多个载波,而码本回退可以以1个PDSCH是否被调度为依据进行判断,则该1个PDSCH可以选择一个预先定好的载波上。
例如,主载波或主带宽部分或首要辅载波或首要附带宽部分。
以载波为例,首要辅载波可以为双连接模式下的辅载波组中的首要载波,或者首要辅载波可以为承载PUCCH的辅载波。
可选的,上述回退码本还可以适用到存在SPS PDSCH的情况。
例如,若下行时隙子集中可以只接收到一个动态调度的PDSCH和一个SPS PDSCH,此时终端设备还是可以采用回退码本进行ACK/NACK反馈,回退码本可以只包括一个动态PDSCH对应的1个ACK/NACK比特和一个SPS PDSCH对应的1个ACK/NACK比特。
在LTE***中,对于接收到一个动态调度的PDSCH和一个SPS PDSCH的情况只能采用信道选择的特殊反馈模式,而5G***可以对这种情况采用回退码本。
因为,动态调度PDSCH的PDCCH中可以存在ACK/NACK资源的指示信息,例如,预配置的DAI。并且指示的PUCCH资源上可以承载上述动态PDSCH和SPS PDSCH分别对应的ACK/NACK。
图7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反馈信息回退模式的示意图。
应理解,图7是以单载波为例进行实施例的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扩展到多载波的情况。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例如,上行时隙i对应的下行时隙集合包括时隙1至8,其中基站只在下行时隙1中实际调度了PDSCH给终端设备;上行时隙j对应的下行时隙集合包括下行时隙4至11,其中基站只在下行时隙10中实际调度了PDSCH给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需要在上行时隙i和上行时隙j分别反馈ACK/NACK信息给基站。其中,上行时隙i与下行时隙1至8之间存在第一关联关系,上行时隙j与下行时隙4至11之间存在第一关联关系,具体第一关联关系可以如图3所示。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6中所描述,上行时隙i对应的下行时隙子集可以包括时隙1至8,上行时隙j对应的下行时隙子集可以包括下行时隙10和11。
可以看到,上行时隙i对应的下行时隙子集为上行时隙i对应的下行时隙集合的子集,上行时隙j对应的下行时隙子集为上行时隙j对应的下行时隙集合的子集。
具体的,上行时隙i与下行时隙1至8之间存在第二关联关系,具体第一关联关系可以如图3所示。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三条件,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
根据第三条件,不需要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一样要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限制,因为此时可以不依赖于DAI取值。
也就是说,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可以为用于回退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也可以为用于非回退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
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可以理解为,一旦时间单元集合确定了,该特定时域位置就是该时间单元集合中的一个绝对时域位置。
例如,可以预设为该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最早的时间单元或最晚的时间单元。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以上行时隙i反馈的ACK/NACK为例进行描述:
假设预设条件包括的第一条件中的第一预设值为1,即满足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为1时进行码本回退。
若终端设备在上行时隙i对应的下行时隙子集中收到被动态调度的PDSCH的数目为第一预设值,例如第一预设值为1,且该被动态调度的PDSCH所在的下行时隙1为下行时隙集合中预设时域位置(例如,第三条件为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最早的下行时隙)。此时ACK/NACK码本可以只包括该下行时隙1中PDSCH对应的ACK/NACK,而不包括上行时隙i对应的下行时隙集合中其他下行时隙对应的ACK/NACK。
若终端设备在时隙i对应的下行时隙子集中收到被动态调度的PDSCH的数目为第一预设值,例如第一预设值为1,该被动态调度的PDSCH所在的下行时隙1不是下行时隙集合中预设时域位置,即不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三条件时,ACK/NACK码本包括下行时隙1至下行时隙8中所有PDSCH对应的ACK/NACK。
例如,以上行时隙j反馈ACK/NACK为例进行描述:
假设预设条件包括的第一条件中的第一预设值为1,即满足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为1时进行码本回退。
若终端设备在上行时隙j对应的下行时隙子集中收到被动态调度的PDSCH的数目为第一预设值比特1。例如,接收到下行时隙10中被动态调度的PDSCH,但该被动态调度的PDSCH所在的下行时隙10不为下行时隙集合中预设时域位置(例如,第三条件为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最早的下行时隙4)。此时ACK/NACK码本是正常的半静态码本,即需要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的全部下行时隙4至11对应的ACK/NACK。
可选的,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四条件,所述第四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承载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主频域单元或首要辅频域单元。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能被配置了多个载波,而码本回退可以以1个PDSCH是否被调度为依据进行判断,则该1个PDSCH可以选择一个预先定好的载波上。
例如,主载波或主带宽部分或首要辅载波或首要附带宽部分。
以载波为例,首要辅载波可以为双连接模式下的辅载波组中的首要载波,或者首要辅载波可以为承载PUCCH的辅载波。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条件还可以同时包括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即同时满足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同时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此时,根据第二预设值和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提高了码本回退时终端设备与基站对于下行时隙理解的一致性。
例如,假设预设条件包括的第一条件中的第一预设值为1,第二条件为第二预设值为1,第三条件为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最早的下行时隙(例如,下行时隙4)。
以上行时隙j反馈ACK/NACK为例进行描述:
若终端设备在时隙j对应的下行时隙子集中接收到下行时隙10中被动态调度的PDSCH,漏检了下行时隙11中被动态调度的PDSCH的PDCCH。下行时隙10的PDCCH中DAI的取值为1,下行时隙11的PDCCH中DAI的取值为2,由于终端漏检了下行时隙11的PDCCH,因此无法接收到下行时隙11的PDCCH中DAI的取值为2。此时,下行时隙10中被调度的PDSCH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但是不满足第三条件在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最早的下行时隙,因此,ACK/NACK码本是正常的半静态码本,即需要包括下行时隙集合中的全部下行时隙4至11对应的ACK/NACK。
可选的,上述回退码本还可以适用到存在SPS PDSCH的情况。
例如,若下行时隙子集中可以只接收到一个动态调度的PDSCH和一个SPS PDSCH,此时终端设备还是可以采用回退码本进行ACK/NACK反馈,回退码本可以只包括一个动态PDSCH对应的1个ACK/NACK比特和一个SPS PDSCH对应的1个ACK/NACK比特。
在LTE***中,对于接收到一个动态调度的PDSCH和一个SPS PDSCH的情况只能采用信道选择的特殊反馈模式,而5G***可以对这种情况采用回退码本。
因为,动态调度PDSCH的PDCCH中可以存在ACK/NACK资源的指示信息,例如,预配置的DAI。并且指示的PUCCH资源上可以承载上述动态PDSCH和SPS PDSCH分别对应的ACK/NACK。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文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在本申请中基于半静态码本模式下,终端设备对于发送反馈信息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具体地,在第一关联关系对应的时间单元集合内的多个时间单元中调度了多个下行信息的情况下,当在第二关联关系所对应的下行信息的个数满足第一条件时,可以进行码本回退,从而提升了***对于承载反馈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利用效率。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执行前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方法,即以下各种产品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700的结构示意图。通信设备700可以是应用于图1所示出的***中的终端设备。如图8所示,通信设备700包括:收发单元710和处理单元720。
收发单元710和处理单元720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收发单元710和处理单元720可以通过芯片实现,以实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相应功能。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710用于:
在时间单元集合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接收至少一个下行信息,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的集合。
所述处理单元720用于:
确定第二时间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用于承载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一关联关系;用于确定第一码本,其中,在时间单元子集中的第一下行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码本不包括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特定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特定时间单元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除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满足第一预设值,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的子集,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二关联关系。
所述收发单元710用于:
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所述第一码本。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
从多个候选码本模式中确定半静态码本模式,所述多个候选码本模式包括半静态码本模式和动态码本模式。
可选地,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为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
可选地,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三条件,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
可选地,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四条件,所述第四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承载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主频域单元或首要辅频域单元。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条件还可以同时包括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即同时满足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同时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此时,根据第二预设值和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提高了码本回退时终端设备与基站对于下行时隙理解的一致性。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外,还可以包括第二条件、第三条件、第四条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条件。例如,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外,还包括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外,还包括第二条件和第四条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所述指示信息的取值按照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相关的预设规则设定。
可选地,对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每个频域单元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所述预设规则为时间单元的前后顺序进行累计计数;或
对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所述预设规则为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
例如,预设规则可以为第一频域单元的时间单元子集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的指示信息的取值可以计数为{1,2,3,4,1,2,3,4,...}。第二频域单元的时间单元子集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的指示信息的取值可以计数为{1,2,3,4,1,2,3,4,...},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DAI字段的比特数一般为2,那么只会有‘00’‘01’‘10’‘11’4种状态,那么对应的取值可以分别为1,2,3和4或者分别为0,1,2和3。比如以取值为1,2,3和4为例,如果超过4,那么可以循环计数,比如上述计数{1,2,3,4,1,2,3,4,...}实际上的计数为{1,2,3,4,5,6,7,8,...}。
再例如,预设规则可以,频域单元1中的时间单元1标识为1、频域单元2中的时间单元1标识为2、频域单元3中的时间单元标识为3以此类推,再指示频域单元1中的时间单元2标识为4、频域单元2中的时间单元2标识为5、频域单元3中的时间单元2标识为6等,即所述预设规则为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中还包括第二下行信息,调度所述第二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为半持续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码本还包括所述第二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为根据标准预定义的和/或网络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的。
可选地,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根据所述动态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确定的。
可选地,时间单元可以为时隙、微时隙、子帧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频域单元可以为载波或载波带宽片段(bandwidth part,BWP)。
可选地,第二时间单元可以为上行时间单元或灵活时间单元。
可选地,第一关联关系可以是预配置的或者是通过RRC专有信令通知给终端设备的。一般来说,对于回退PDCCH调度,第一关联关系可以是预配置的。对于非回退PDCCH调度,第一关联关系可以是通过RRC专有信令通知给终端设备的。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下行控制信道可以为用于回退调度的控制信道。
可选地,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指示信息可以为DAI字段,预设值优选的为DAI=1或DAI字段的状态为‘00’表示的取值。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二下行信息,调度所述第二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为半持续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码本还包括所述第二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码本之前,所述终端设备从多个候选码本模式中确定半静态码本模式,所述多个候选码本模式包括半静态码本模式和动态码本模式。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发送所述反馈信息之前,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上行控制信道的目标资源集合,在所述目标资源集合中确定上行控制信道的目标资源;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所述目标资源上发送上行控制信息,该上行控制信息承载所述第一码本。
例如,在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中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为第一预设值(例如,第一预设值为1)的情况下或满足上述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即此时第一码本为回退码本,所述目标资源集合为第一资源集合,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第一码本的码本大小小于或等于2。
也就是说,在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即可以为PDSCH的数目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条件时,例如,第一预设值为1,即终端设备检测到一个被调度的PDSCH的PDCCH时,终端设备可以进行码本回退。此时,终端设备通过第一资源集合中的第一目标资源发送反馈信息的第一码本。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中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不为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资源集合为第二资源集合,所述第二资源集合对应第一码本的码本大小大于2,即此时为非回退码本或正常的半静态码本。此时,终端设备通过第二资源集合中的第二目标资源发送反馈信息的第一码本。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下行信息还可以为动态调度的下行信息。
例如,可以包括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指示或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可以由动态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
需要说明的是,动态调度是指每次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都需要相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来调度。
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相对应的是半持续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是由半持续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即,半持续下行控制信道发送一次之后,相应的半持续的下行数据信道可以按照预配置的发送周期一直发送,而不需要每次都要发送半持续的下行控制信道。
半持续下行调度可以通过特定的下行控制信道来释放,用于实现该下行半持续调度的释放指示的下行控制信道一般不用于调度下行数据信道,但终端设备也需要为其反馈一个ACK/NACK的反馈信息。
应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也可以以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为例对下行信息进行说明。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动态码本模式下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反馈信息的第二码本,所述第二码本包括时间单元集合中的被实际调度的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应理解的是,尽管并未示出,通信设备700还可以包括其他单元,例如输入单元、输出单元等。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800的结构框图。通信设备800可以是应用于图1所示出的***中的网络设备。图9所示的通信设备800包括:收发单元810和处理单元820。
收发单元810和处理单元820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收发单元810和处理单元820可以通过芯片实现,以实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相应功能。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810用于:
在时间单元集合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下行信息,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的集合。
所述处理单元820用于:
确定第二时间单元,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用于承载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一关联关系。
所述收发单元810用于:
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第一码本,其中,所述第一码本为时间单元子集中第一下行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的第一码本,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码本不包括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特定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特定时间单元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除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满足第一预设值,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的子集,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二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820还用于:
从多个候选码本模式中确定半静态码本模式,所述多个候选码本模式包括半静态码本模式和动态码本模式;
所述收发单元810还用于:
将所述半静态码本模式通过信令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选地,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为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
可选地,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三条件,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
可选地,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四条件,所述第四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承载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主频域单元或首要辅频域单元。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条件还可以同时包括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即同时满足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同时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此时,根据第二预设值和特定时域位置的第一时间单元,提高了码本回退时终端设备与基站对于下行时隙理解的一致性。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外,还可以包括第二条件、第三条件、第四条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条件。例如,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外,还包括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外,还包括第二条件和第四条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所述指示信息的取值按照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相关的预设规则设定。
可选地,对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每个频域单元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所述预设规则为时间单元的前后顺序进行累计计数;或
对于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所述预设规则为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
例如,预设规则可以为第一频域单元的时间单元子集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的指示信息的取值可以计数为{1,2,3,4,1,2,3,4,...}。第二频域单元的时间单元子集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的指示信息的取值可以计数为{1,2,3,4,1,2,3,4,...},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DAI字段的比特数一般为2,那么只会有‘00’‘01’‘10’‘11’4种状态,那么对应的取值可以分别为1,2,3和4或者分别为0,1,2和3。比如以取值为1,2,3和4为例,如果超过4,那么可以循环计数,比如上述计数{1,2,3,4,1,2,3,4,...}实际上的计数为{1,2,3,4,5,6,7,8,...}。
再例如,预设规则可以,频域单元1中的时间单元1标识为1、频域单元2中的时间单元1标识为2、频域单元3中的时间单元标识为3以此类推,再指示频域单元1中的时间单元2标识为4、频域单元2中的时间单元2标识为5、频域单元3中的时间单元2标识为6等,即所述预设规则为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中还包括第二下行信息,调度所述第二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为半持续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码本还包括所述第二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为根据标准预定义的和/或网络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的。
可选地,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所指示的。
可选地,时间单元可以为时隙、微时隙、子帧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频域单元可以为载波或载波带宽片段(bandwidth part,BWP)。
可选地,第二时间单元可以为上行时间单元或灵活时间单元。
可选地,第一关联关系可以是预配置的或者是通过RRC专有信令通知给终端设备的。一般来说,对于回退PDCCH调度,第一关联关系可以是预配置的。对于非回退PDCCH调度,第一关联关系可以是通过RRC专有信令通知给终端设备的。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下行控制信道可以为用于回退调度的控制信道。
可选地,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指示信息可以为DAI字段,预设值优选的为DAI=1或DAI字段的状态为‘00’表示的取值。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二下行信息,调度所述第二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为半持续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码本还包括所述第二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下行信息还可以为动态调度的下行信息。
例如,可以包括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指示或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可以由动态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
需要说明的是,动态调度是指每次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都需要相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来调度。
与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相对应的是半持续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是由半持续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即,半持续下行控制信道发送一次之后,相应的半持续的下行数据信道可以按照预配置的发送周期一直发送,而不需要每次都要发送半持续的下行控制信道。
半持续下行调度可以通过特定的下行控制信道来释放,用于实现该下行半持续调度的释放指示的下行控制信道一般不用于调度下行数据信道,但终端设备也需要为其反馈一个ACK/NACK的反馈信息。
应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也可以以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为例对下行信息进行说明。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动态码本模式下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反馈信息的第二码本,所述第二码本包括时间单元集合中的被实际调度的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应理解的是,尽管并未示出,通信设备800还可以包括其他单元,例如输入单元、输出单元等。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9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0所示,该通信设备900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为芯片或电路,比如可设置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或电路。其中,该终端设备可以对应上述方法中的终端设备。
该通信设备9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即,可以为上述处理单元720)和存储器12。该存储器12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1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2存储的指令,以使该通信设备900实现如图4中对应的方法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
进一步的,该通信设备900还可以包括输入口13(即,可以为上述收发单元710)和输出口14(即,可以为上述收发单元710)。进一步的,该处理器11、存储器12、输入口13和输出口14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存储器1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11可以用于从该存储器12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计程序。存储器12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1中,也可以与处理器11分开设置。
可选地,若该通信设备900为终端设备,该输入口13为接收器,该输出口14为发送器。其中,接收器和发送器可以为相同或者不同的物理实体。为相同的物理实体时,可以统称为收发器。
可选地,若该通信设备900为芯片或电路,该输入口13为输入接口,该输出口14为输出接口。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输入口13和输出口14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11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即将实现处理器11、输入口13和输出口14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12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12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11、输入口13和输出口14的功能。
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时间单元子集中的第一下行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对第一码本进行码本回退。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例如,存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码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10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图10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视为通信设备700的收发单元710,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通信设备700的处理单元720。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700包括收发单元710和处理单元720。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通信设备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7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也可以将收发单元7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7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示例性的,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10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1所示,该通信设备1000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为芯片或电路,如可设置于网络设备内的芯片或电路。其中,该网络设备对应上述方法中的网络设备。
该通信设备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31(即,可以为上述处理单元820)和存储器32。该存储器32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31用于执行该存储器32存储的指令,以使该通信设备1000实现前述如图2中对应的方法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
进一步的,该通信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输入口33(即,可以为上述收发单元810)和输出口34(即,可以为上述收发单元810)。再进一步的,该处理器31、存储器32、输入口33和输出口34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存储器3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31可以用于从该存储器32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计程序,以控制输入口33接收信号,控制输出口34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图4中网络设备的步骤。该存储器32可以集成在处理器31中,也可以与处理器31分开设置。
以控制输入口33接收信号,控制输出口34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中网络设备的步骤。该存储器32可以集成在处理器31中,也可以与处理器31分开设置。
可选地,若该通信设备1000为网络设备,该输入口33为接收器,该输出口34为发送器。其中,接收器和发送器可以为相同或者不同的物理实体。为相同的物理实体时,可以统称为收发器。
可选地,若该通信设备1000为芯片或电路,该输入口33为输入接口,该输出口34为输出接口。
可选的,若该通信设备1000为芯片或电路,所述通信设备1000也可以不包括存储器32,所述处理器31可以读取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器中的指令(程序或代码)以实现前述如图4中对应的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输入口33和输出口34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31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即将实现处理器31、输入口33和输出口34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31、输入口33和输出口34的功能。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图11可以为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的网络设备的功能。其中,处理器31可以执行上述通信设备800中处理单元820的功能,输入口33、输出口34可以执行上述通信设备800中收发单元810的功能。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上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还可以是***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当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于网络设备芯片时,该网络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该网络设备芯片向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上述上行共享信道和上行数据。该上行共享信道和下行数据是终端设备发送给基站的。
当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于终端设备芯片时,该终端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终端设备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上述上行控制信息,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所述第一码本。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通信设备。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通信设备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通信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通信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通信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接收至少一个下行信息,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为终端设备被配置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的第一时间单元的集合;
确定第二时间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用于承载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一关联关系;
确定第一码本,其中,在时间单元子集中的第一下行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码本不包括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特定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特定时间单元为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除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为1,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为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的子集,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二关联关系,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三条件,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承载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主频域单元或首要辅频域单元,且当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所述第一码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为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下行分配指示DAI的取值为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为标准预定义的,和/或
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关联关系是根据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定时指示信息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多个候选码本模式中确定半静态码本模式,所述多个候选码本模式包括半静态码本模式和动态码本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下行时隙1至下行时隙8。
7.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下行信息,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的第一时间单元的集合;
确定第二时间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用于承载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一关联关系;
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第一码本,其中,所述第一码本为时间单元子集中第一下行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的第一码本,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码本不包括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特定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特定时间单元为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除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为1,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为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的子集,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二关联关系,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三条件,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承载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主频域单元或首要辅频域单元,且当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为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下行分配指示DAI的取值为1。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为标准预定义的,和/或
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指示的。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定时指示信息向所述终端设备指示所述第二关联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多个候选码本模式中确定半静态码本模式,所述多个候选码本模式包括半静态码本模式和动态码本模式;
将所述半静态码本模式通知给所述终端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下行时隙1至下行时隙8。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或者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接收至少一个下行信息,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的一时间单元的集合;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二时间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用于承载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一关联关系;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第一码本,其中,在时间单元子集中的第一下行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码本不包括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特定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特定时间单元为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除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为1,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为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的子集,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二关联关系,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三条件,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承载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主频域单元或首要辅频域单元,且当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收发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所述第一码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为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下行分配指示DAI的取值为1。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为标准预定义的,和/或
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关联关系是根据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定时指示信息确定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从多个候选码本模式中确定半静态码本模式,所述多个候选码本模式包括半静态码本模式和动态码本模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下行时隙1至下行时隙8。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或者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下行信息,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的第一时间单元的集合;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二时间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用于承载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一关联关系;
收发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码本,其中,所述第一码本为时间单元子集中第一下行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的第一码本,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第一码本不包括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特定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特定时间单元为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除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为1,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为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的子集,所述时间单元子集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存在第二关联关系,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三条件,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第一下行信息承载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主频域单元或首要辅频域单元,且当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数目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码本包括所述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为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下行分配指示DAI的取值为1。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为标准预定义的,和/或
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指示的。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通过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下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定时指示信息向所述终端设备指示所述第二关联关系。
23.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从多个候选码本模式中确定半静态码本模式,所述多个候选码本模式包括半静态码本模式和动态码本模式;
收发单元,用于将所述半静态码本模式通知给所述终端设备。
24.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下行时隙1至下行时隙8。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242286.3A 2018-02-13 2018-04-04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通信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1472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06235 2018-02-13
CN201810150623 2018-02-13
CN201810302168.6A CN110166214B (zh) 2018-02-13 2018-04-04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2168.6A Division CN110166214B (zh) 2018-02-13 2018-04-04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7217A CN111147217A (zh) 2020-05-12
CN111147217B true CN111147217B (zh) 2021-03-05

Family

ID=6763643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42286.3A Active CN111147217B (zh) 2018-02-13 2018-04-04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通信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1810302168.6A Active CN110166214B (zh) 2018-02-13 2018-04-04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201980012586.4A Pending CN111989882A (zh) 2018-02-13 2019-01-24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2168.6A Active CN110166214B (zh) 2018-02-13 2018-04-04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201980012586.4A Pending CN111989882A (zh) 2018-02-13 2019-01-24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533150B2 (zh)
EP (2) EP3745624B1 (zh)
JP (1) JP7032576B2 (zh)
CN (3) CN111147217B (zh)
BR (1) BR112020015462A2 (zh)
ES (1) ES2945830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9635B (zh) * 2018-07-13 2021-09-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检测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ES2964733T3 (es) * 2019-02-01 2024-04-0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información de retroalimentación, dispositivo terminal y dispositivo de red
CN114424474B (zh) * 2019-09-30 2023-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混合自动反馈重传确认/否认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21068109A1 (zh) * 2019-10-08 2021-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
WO2021080155A1 (ko) * 2019-10-21 2021-04-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Harq 동작을 위한 코드워드 설정 기법
CN115225235A (zh) * 2020-02-04 2022-10-2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6155468A (zh) * 2020-04-20 2023-05-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码本反馈处理方法、设备、装置及介质
CN114124315B (zh) * 2020-08-28 2024-02-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反馈方法、信息接收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6326003A (zh) * 2020-10-22 2023-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887062B (zh) * 2021-01-12 2022-07-1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码本生成方法和设备
KR20240026884A (ko) * 2021-08-05 2024-02-29 지티이 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에서의 동적 리소스 스케쥴링
CN113783675B (zh) * 2021-08-06 2022-11-1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控制信息传送方法和设备
WO2023010579A1 (zh) * 2021-08-06 2023-0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harq-ack码本的反馈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US20230156698A1 (en) * 2021-11-17 2023-05-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dicating a number of empty transmission occasions of a group of semi-persistent transmission occasions
CN116865921A (zh) * 2022-03-23 2023-10-1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5979A (zh) * 2008-06-24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中的反馈指示方法、***和设备
WO2013015606A3 (en) * 2011-07-25 2013-04-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188827A (zh) * 2011-12-29 2013-07-03 夏普株式会社 多基站合作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5052048A (zh) * 2013-03-11 2015-11-1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70570A (zh) * 2016-05-13 2017-11-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ue、基站和***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464B (zh) 2009-04-17 2012-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方法、终端、基站及多输入多输出***
US9106419B2 (en) * 2010-08-16 2015-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K/NACK transmission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with 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
KR101867311B1 (ko) * 2010-12-21 2018-07-19 주식회사 골드피크이노베이션즈 Ack/nack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ack/nack 신호 전송 방법
CN102104460B (zh) 2011-03-18 2013-06-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反馈信息比特数的方法和设备
WO2014026381A1 (zh) 2012-08-17 2014-0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6416404B (zh) 2014-01-30 2020-01-14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WO2016123372A1 (en) * 2015-01-28 2016-08-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feedback methods for operating with a large number of carriers
CN110213026A (zh) * 2015-01-30 2019-09-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中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6161602A1 (en) * 2015-04-09 2016-10-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fallback operation
EP3309986B1 (en) 2015-08-10 2020-07-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eedback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CN107332646B (zh) 2016-04-29 202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arq-ack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7359969B (zh) 2016-05-10 2020-03-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harq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ue、基站和***
CN108289015B (zh) * 2017-01-09 2023-04-0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发送harq-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及下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8306720B (zh) * 2017-01-13 2022-06-2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uci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11528696B2 (en) * 2018-01-19 2022-12-13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138514B (zh) * 2018-02-08 2020-10-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方法和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5979A (zh) * 2008-06-24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中的反馈指示方法、***和设备
WO2013015606A3 (en) * 2011-07-25 2013-04-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188827A (zh) * 2011-12-29 2013-07-03 夏普株式会社 多基站合作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5052048A (zh) * 2013-03-11 2015-11-1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70570A (zh) * 2016-05-13 2017-11-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ue、基站和***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emaining issues on other aspect of carrier aggregation;NTT DOCOMO;《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1 R1-1720826》;2017120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945830T3 (es) 2023-07-07
US20200374091A1 (en) 2020-11-26
EP4164155A1 (en) 2023-04-12
CN111147217A (zh) 2020-05-12
US20230139850A1 (en) 2023-05-04
CN111989882A (zh) 2020-11-24
US11533150B2 (en) 2022-12-20
CN110166214A (zh) 2019-08-23
JP2021513820A (ja) 2021-05-27
CN110166214B (zh) 2020-08-21
EP3745624B1 (en) 2023-03-08
JP7032576B2 (ja) 2022-03-08
EP3745624A4 (en) 2021-06-30
BR112020015462A2 (pt) 2020-12-08
EP3745624A1 (en) 2020-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47217B (zh)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通信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51833B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57231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1757518B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695500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KR102374244B1 (ko) 업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171603A1 (zh) 发送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KR20140054269A (ko) Lte tdd 시스템에서 ul/dl 구성 통지
US11570800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3060937A1 (en) Allocating control data to user equipment
JP2019514279A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無線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れらにおいて実行される方法
EP3011794A1 (en) Cell operation concept
WO2019192500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9157920A1 (zh)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1543113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EP4271089A1 (e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198668A1 (en) Packet encoding based on raptor codes to enable adaptive physical layer error rate determination or selection
CN110999154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4024659A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