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2233B - 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2233B
CN111132233B CN201811287597.7A CN201811287597A CN111132233B CN 111132233 B CN111132233 B CN 111132233B CN 201811287597 A CN201811287597 A CN 201811287597A CN 111132233 B CN111132233 B CN 1111322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er
threshold
transmission path
target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875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2233A (zh
Inventor
张艳霞
吴昱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875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3223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4659 priority patent/WO202008857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132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2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2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22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2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bear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包括:所述终端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且所述目标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所述N为大于2的正整数;通过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其中,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所述N条传输路径,或者与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集合;通过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目标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使得终端选择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传输路径更灵活,从而可以降低总是选择同一条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可能性,进而提升终端的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等移动通信***采用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架构进行数据传输。5G***的 DC架构中,终端(UserEquipment,UE)的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 MCG)使用网络侧的主节点(MasterNode,MN)的资源,以及辅小区组 (Secondary Cell Group,SCG)使用网络侧的辅节点(Secondary Node,SN) 的资源。
而在DC架构中,网络侧可以将终端的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配置为分离承载(Split Bearer),且分离承载包括两条传输路径,不同传输路径与不同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关联,不同的RLC实体属于不同的小区组。
例如:如图1所示,终端的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1和分离承载2,其中,分离承载1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1(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 实体在MCG,而RLC1实体分别在MCG和SCG,且PDCP1实体、RLC1实体和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1实体之间形成一条传输路径,使终端可以通过该传输路径使用MN的资源;另外,PDCP1实体以及在 SCG的RLC3实体和MAC2实体之间形成另外一条传输路径,且终端通过该传输路径使用SN的资源。
但是,目前终端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的情况下,PDCP实体存在总是通过预先指定的主路径(如:上述MCG的RLC实体对应的传输路径)传输数据,使得主路径出现负载过大较为频繁,从而导致终端的资源利用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以解决目前终端的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且所述目标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所述N为大于2的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其中,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所述N 条传输路径,或者与所述目标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集合;
通过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目标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包括:
向终端发送目标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终端配置有所述目标分离承载,且所述目标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所述N为大于2的正整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关联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的配置信息;
分离承载阈值;以及
分离承载阈值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且所述目标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所述N为大于2的正整数;所述终端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其中,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所述N条传输路径,或者与所述目标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集合;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目标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目标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终端配置有所述目标分离承载,且所述目标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所述N 为大于2的正整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关联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的配置信息;
分离承载阈值;以及
分离承载阈值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六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二方面中所述的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所述的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其中,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N条传输路径,或者与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集合;通过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目标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这样,使得终端选择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传输路径更灵活,从而可以降低总是选择同一条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可能性,进而提升终端的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终端一无线承载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网络***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中分离承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图之一;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之一;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图之二;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本申请中使用“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例如A和/ 或B和/或C,表示包含单独A,单独B,单独C,以及A和B都存在,B和 C都存在,A和C都存在,以及A、B和C都存在的7种情况。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网络***的结构图,如图 2所示,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11也可以称作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具体实现时,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 或车载设备等终端侧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终端 11的具体类型。
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中至少一个无线承载(Radio Bearer, RB)被网络侧设备配置为分离承载(Split Bearer),且该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N为大于2的正整数。
例如:如图3所示,终端的一RB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该RB配置有5 条传输路径,且该RB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实体在MCG;而与上述5条传输路径关联的5个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分别在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MCG)和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即2个RLC实体在MCG,另外3个RLC 实体在SCG,使终端可以通过在MCG的RLC实体对应的传输路径使用网络侧的主节点(Master Node,MN)的资源,以及通过在SCG的RLC实体对应的传输路径使用辅节点(Secondary Node,SN)的资源。
网络侧设备12可以是基站、中继或接入点等。基站可以是5G及以后版本的基站(例如:5G NR NB),或者其他通信***中的基站(例如:eNB (Evolutional Node B,演进型基站),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网络侧设备12的具体类型。
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一。本实施例的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终端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且目标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N为大于2的正整数;方法包括:
步骤401、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其中,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N条传输路径,或者与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集合;
步骤402、通过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目标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这里,在终端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且目标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的情况下,终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目标传输路径是根据待传上行数据量和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确定的,使得终端选择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传输路径更灵活,从而可以降低总是选择同一条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可能性,进而提升终端的资源利用率。
其中,上述终端可以是多个RB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且上述目标分离承载为至少一个RB配置的分离承载,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步骤401中,可以是终端在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计算其待传上行数据量,以及获取上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并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并在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
可选的,待传上行数据量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分离承载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
N条传输路径所关联的N个RLC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
这里,终端可以将上述目标分离承载对应的PDCP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以及N条传输路径所关联的N个RLC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中的至少一项作为上述待传上行数据量,从而使终端计算待传上行数据量的方式多样。
例如:在上述目标分离承载为如图3所示的分离承载的情况下,上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可以是:终端计算的该分离承载对应的PDCP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或者该分离承载对应的PDCP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与5个RLC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之和。
其中,上述N个RLC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可以是N个RLC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之和。
另外,上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可以是通过协议约定或者预配置于终端中的分离承载阈值。
可选的,上述步骤401之前,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目标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其中,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N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关联的RLC实体的配置信息;
分离承载阈值;以及
分离承载阈值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
这里,网络侧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目标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从而使终端可以通过配置信息获取目标分离承载的每一RLC实体的配置信息、分离承载阈值以及分离承载阈值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
应当说明的是,在网络侧设备为分离承载配置上述配置信息之后,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更改该配置信息的指示,且终端可以响应该指示,对上述配置信息中的信息进行更改。
具体地,终端可以根据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指示更改上述配置信息中各分离承载阈值的启用或者不启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配置信息中的分离承载阈值的启用状态被改变的情况下,上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为配置信息中更改后启用的分离承载阈值。
在终端配置有上述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可选的,上述步骤401之前,还包括: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专用分离承载信令,专用分离承载信令携带有阈值指示信息;响应于阈值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分离承载启用或者不启用的分离承载阈值,从而可以实现启用或者不启用配置信息中各分离承载阈值,且终端可以基于启用的分离承载阈值以及待传上行数据量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专用分离承载指示信令可以是MAC CE信令或者 PDCP信令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分离承载阈值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中,可以包括每一分离承载阈值与至少一条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且每一分离承载阈值所关联的传输路径的数量小于N。
另外,由于N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不同,为实现对每一传输路径的区分,以及建立分离承载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每一传输路径可以配置标识信息,可选的,N条传输路径中每一条传输路径通过小区组标识(Cell Group ID)和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channel identify,LCID)进行标识,从而不仅可以使各传输路径的表示信息具有唯一性,而且使标识传输路径的方式简单且灵活。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可选的,上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包括M个分离承载阈值,每一分离承载阈值分别与N条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条传输路径关联,且每一分离承载阈值所关联的传输路径的数量小于N,M为小于或者等于N 的正整数。
其中,在上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包括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上述一个分离承载阈值,在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
而上述终端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上述一个分离承载阈值,在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可以是终端根据待传上行数据量和上述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比值、差值或者其他预设规则等,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
具体地,在上述目标分离承载配置有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上述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上述一个分离承载阈值,在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可以是终端通过以下方式一和方式二中任一方式实现:
方式一中,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小于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上述一个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
方式二中,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上述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N条传输路径。
这里,终端可以根据上行数据容量与上述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灵活地在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且可以进一步降低总是选择某一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终端的资源利用率。
由上述可知,可选的,在上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为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上述步骤401,包括: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小于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一个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
或者,可选的,在上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为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上述步骤401,包括: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N条传输路径。
而在上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包括多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即M大于1且小于或者等于N,终端可以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上述多个分离承载阈值,在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
当然,上述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上述多个分离承载阈值,在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也可以是终端根据待传上行数据量和上述多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比值、差值或者其他预设规则等,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
可选的,在上述M大于1的情况下,M个分离承载阈值不同;上述步骤 401,包括:根据待传上行数据量与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
这里,终端通过根据待传上行数据量与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从而可以降低终端的计算量,提升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的效率。
具体地,在上述目标分离承载配置有多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上述根据待传上行数据量与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可以是终端通过以下方式三至方式五中任一方式实现:
方式三中,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小于第一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第一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第一分离承载阈值为M 个分离承载阈值中最小的分离承载阈值;
方式四中,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第二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N条传输路径,第二分离承载阈值为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最大的分离承载阈值;
方式五中,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第k个分离承载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k+1)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第(k+1) 个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其中,第k个分离承载阈值和第(k+1)个分离承载阈值在M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排序中相邻,且k为1至(M-1)中的任一整数。
这里,终端可以根据上行数据容量与上述多个分离承载阈值中至少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灵活地在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进一步降低总是选择某一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提升终端的资源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目标分离承载的M个分离承载阈值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排序,例如:M个分离承载阈值可以是按照从小至大的顺序排序,或者也可以是按照从大至小的顺序排序,从而使终端可以依次按照排序,实现对待传上行数据量与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各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提升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的效率。
由上述可知,可选的,上述根据待传上行数据量与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包括: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小于第一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第一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第一分离承载阈值为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最小的分离承载阈值。
或者,可选的,上述根据待传上行数据量与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包括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第二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N条传输路径,第二分离承载阈值为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最大的分离承载阈值。
或者,可选的,上述根据待传上行数据量与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包括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第k个分离承载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k+1)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第(k+1)个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其中,第k个分离承载阈值和第(k+1)个分离承载阈值在M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排序中相邻,且k为1至(M-1)中的任一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还可以控制上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各传输路径可用或者不可用,且上述在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是在N条传输路径中的可用的传输路径中确定传输路径集合。
具体地,在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之前,还包括:
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MAC CE信令,所述MAC CE信令携带有传输路径信息;
响应于所述传输路径信息,确定N条传输路径中的传输路径的可用或不可用。
这里,网络侧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携带有传输路径信息的MAC CE信令,终端可以响应该MAC CE控制N条传输路径中传输路径的可用或不可用,其中,传输路径信息用于指示N条传输路径中传输路径的可用或不可用。
例如:上述目标分离承载包括传输路径1、传输路径2和传输路径3的情况下,当终端接收到携带有传输路径信息的MAC CE信令,且该传输路径信息用于指示传输路径1和传输路径2可用,传输路径3不可用,则终端在传输路径1和传输路径2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步骤402中,终端可以在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选择一条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当然,在协议约定的情况下,终端也可以实现选择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多条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其中,在终端在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选择一条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情况下,终端可以在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随机选择一条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即可选的,目标传输路径为: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任意一条传输路径,从而确定目标传输路径的方式更灵活。
当然,上述终端也可以是按照协议约定或者预配置的规则,在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选择一条传输路径,例如:可以是终端在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选择逻辑信道标识最小或者最大的传输路径。
因而,可选的,目标传输路径为:按照协议约定或者预配置的规则,在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选择的一条传输路径,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传输路径,提升终端资源利用率。
应当说明的是,当终端需要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的时候,必须要有上行RB资源,如果没有上行RB资源,则终端需要先向网络侧申请上行RB 资源,而终端可以向网络侧申请的上行RB资源的资源类型包括以下任一项:
配置的许可类型1(Configured grant type 1);
配置的许可类型2(Configured grant type 2);
动态上行链路许可(Dynamic uplink grant),等等。
而为便于终端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实体触发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申请动态上行链路许可资源,终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向MAC实体指示数据容量:
在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传输路径属于同一个第一小区组的情况下,目标分离承载的PDCP实体向第一小区组的MAC实体指示待传上行数据量;或者,
在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传输路径属于不同小区组的情况下,目标分离承载的PDCP实体向第二小区组的MAC实体指示待传上行数据量,其中,第二小区组为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传输路径所属于的小区组。
这里,在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传输路径属于同一个小区组,或者属于不同小区组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采用不同的方式向MAC实体指示数据容量,方式更灵活。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在此提供以下示例一和示例二加以说明,具体如下:
示例一
步骤11、网络侧设备给终端下发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
该分离承载关联的N个RLC实体的配置信息,其中,N(N>=3)个RLC 实体属于不同的小区组,例如:N个RLC分别属于MCG和SCG;
多个分离承载阈值,例如:第一分离承载阈值(thresh_1)和第二分离承载阈值(thresh_2),且thresh_1<thresh_2;
分离承载阈值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列表。
其中,该分离承载阈值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列表包含以下信息:
每个分离承载阈值与一条或多条传输路径的对应,且每个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数量小于N;
其中,上述每个传输路径通过以下一项或多项信息组2合进行标识:
小区组标识;
逻辑信道标识;
步骤12、终端计算待传上行数据量,基于分离阈值选择可用传输路径集合。UE行为如下:
如果终端的待传上行数据量小于第一分离承载阈值(即,thresh_1),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第一分离承载阈值对应的一条或多条传输路径;
如果终端的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等于第一分离承载阈值(即,thresh_1) 而小于第二分离承载阈值(即,thresh_2),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第二分离承载阈值对应的一条或多条传输路径;
如果终端的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等于第二分离承载阈值(即,thresh_2),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该分离承载对应的PDCP实体所关联的所有传输路径,即上述N条传输路径;
其中,终端计算待传上行数据量时,需包含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该分离承载对应的PDCP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
该分离承载对应的PDCP实体所关联的所有RLC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
步骤13、终端从所选定的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任意选择一条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其中,可以使用的资源类型如下:
Configured grant type 1;
Configured grant type 2;
Dynamic uplink grant;
其中,为便于MAC实体触发BSR以申请动态资源,终端向MAC实体指示数据容量的行为如下:
如果选定的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属于同一个小区组,目标分离承载的PDCP 实体向该小区组的MAC实体指示待传上行数据量;
如果选定的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属于不同小区组,目标分离承载的PDCP实体向可用传输路径所在的小区组的MAC实体,分别指示待传上行数据量。
示例二:
步骤21、网络侧设备给终端下发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
该分离承载关联的N个RLC实体的配置信息,其中,N(N>=3)个RLC 实体属于不同的小区组,例如:N个RLC分别属于MCG和SCG;
一个分离承载阈值,例如:第三分离承载阈值(thresh_3)。
分离承载阈值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
其中,该分离承载阈值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包含以下信息:
网络侧设备配置的该分离承载阈值与一条或多条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且分离承载阈值对应的传输路径数量小于N。
其中,上述每条传输路径通过以下一项或多项信息组合进行标识:
小区组标识;
逻辑信道标识;
步骤22、终端计算待传上行数据量,基于分离阈值选择可用的传输路径集合。终端行为如下:
如果终端的待传上行数据量小于第三分离承载阈值(即,thresh_3),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该分离承载阈值对应的传输路径集合;
如果终端的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等于第三分离承载阈值(即,thresh_3),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该分离承载对应的PDCP实体所关联的所有传输路径,即 N条传输路径;
其中,终端计算待传上行容量时,需包含以下一项或多项组合:
该分离承载对应的PDCP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
该分离承载对应的PDCP实体所关联的所有RLC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
步骤23、终端从所选定的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任意选择一条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其中,可以使用的资源类型如下:
Configured grant type 1;
Configured grant type 2;
Dynamic uplink grant;
其中,为便于MAC实体触发BSR以申请动态资源,终端向MAC实体指示数据容量的行为如下:
如果选定的可用传输路径属于同一个小区组,目标分离承载的PDCP实体向该小区组的MAC实体指示待传上行数据量;
如果选定的可用传输路径属于不同小区组,目标分离承载的PDCP实体向选定的可用传输路径所在的小区组的MAC实体分别指示待传上行数据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其中,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集合;通过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目标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这样,相比于PDCP实体存在总是通过预先指定的主路径传输上行数据,终端选择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传输路径更灵活,从而可以降低总是选择同一条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可能性,进而提升终端的资源利用率。
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二。本实施例的承载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承载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向终端发送目标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其中,终端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且目标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N为大于2的正整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N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关联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的配置信息;
分离承载阈值;以及
分离承载阈值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
可选的,上述步骤501之后,还包括:
向终端发送携带有阈值指示信息的专用分离承载信令,阈值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响应于阈值指示信息,确定目标分离承载启用或者不启用的分离承载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作为与图4方法实施例对应的网络侧设备的实施方式,因此,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且可以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重复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图之一。该终端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且目标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N为大于2的正整数;如图6所示,终端600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601,用于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其中,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N条传输路径,或者与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集合;
传输模块602,用于通过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目标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包括M个分离承载阈值,每一分离承载阈值分别与N条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条传输路径关联,且每一分离承载阈值所关联的传输路径的数量小于N,M为小于或者等于N的正整数。
可选的,在所述M大于1的情况下,M个分离承载阈值不同;
第一确定模块601,具体用于:
根据待传上行数据量与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601,具体用于:
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小于第一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第一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第一分离承载阈值为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最小的分离承载阈值。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601,具体用于:
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第二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N条传输路径,第二分离承载阈值为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最大的分离承载阈值。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601,具体用于:
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第k个分离承载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k+1) 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第(k+1)个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其中,第k个分离承载阈值和第(k+1)个分离承载阈值在M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排序中相邻,且k为1至(M-1)中的任一整数。
可选的,在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为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确定模块601,具体用于:
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小于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一个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
可选的,在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为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确定模块601,具体用于:
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N条传输路径。
可选的,目标传输路径为: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任意一条传输路径。
可选的,目标传输路径为:按照协议约定或者预配置的规则,在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选择的一条传输路径。
可选的,终端600,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目标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其中,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N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关联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的配置信息;
分离承载阈值;以及
分离承载阈值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
可选的,终端600,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专用分离承载信令,其中,专用分离承载信令携带有阈值指示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阈值指示信息,确定分离承载启用或者不启用的分离承载阈值。
可选的,N条传输路径中每一条传输路径通过小区组标识和逻辑信道标识进行标识。
可选的,待传上行数据量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分离承载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
N条传输路径所关联的N个RLC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
可选的,在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传输路径属于同一个第一小区组的情况下,目标分离承载的PDCP实体向第一小区组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实体指示待传上行数据量。
可选的,在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传输路径属于不同小区组的情况下,目标分离承载的PDCP实体向第二小区组的MAC实体指示待传上行数据量,其中,第二小区组为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传输路径所属于的小区组。
终端600能够实现本发明图4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之一。如图7 所示,网络侧设备700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701,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其中,终端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且目标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N为大于2的正整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关联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的配置信息;
分离承载阈值;以及
分离承载阈值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700,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携带有阈值指示信息的专用分离承载信令,所述阈值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响应于所述阈值指示信息,确定目标分离承载启用或者不启用的分离承载阈值。
网络侧设备700能够实现本发明图5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图之二,该终端可以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终端 8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801、网络模块802、音频输出单元803、输入单元804、传感器805、显示单元806、用户输入单元807、接口单元808、存储器809、处理器810、以及电源8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 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其中,该终端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且该目标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N为大于2的正整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处理器810,用于:
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其中,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所述N条传输路径,或者与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集合;
通过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目标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包括M个分离承载阈值,每一分离承载阈值分别与N条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条传输路径关联,且每一分离承载阈值所关联的传输路径的数量小于N,M为小于或者等于N的正整数。
可选的,在所述M大于1的情况下,M个分离承载阈值不同;
处理器810,用于:
根据待传上行数据量与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
可选的,处理器810,用于:
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小于第一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第一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第一分离承载阈值为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最小的分离承载阈值。
可选的,处理器810,用于:
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第二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N条传输路径,第二分离承载阈值为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最大的分离承载阈值。
可选的,处理器810,用于:
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第k个分离承载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k+1) 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第(k+1)个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其中,第k个分离承载阈值和第(k+1)个分离承载阈值在M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排序中相邻,且k为1至(M-1)中的任一整数。
可选的,在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为一个分离承载阈值情况下,处理器810,用于:
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小于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一个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
可选的,在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为一个分离承载阈值情况下,处理器810,用于:
在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N条传输路径。
可选的,目标传输路径为: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任意一条传输路径。
可选的,目标传输路径为:按照协议约定或者预配置的规则,在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选择的一条传输路径。
可选的,射频单元801,用于:
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目标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其中,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N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关联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的配置信息;
分离承载阈值;以及
分离承载阈值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
可选的,处理器810,还用于:
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专用分离承载信令,专用分离承载信令携带有阈值指示信息;
响应于阈值指示信息,确定分离承载启用或者不启用的分离承载阈值。
可选的,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每一条传输路径通过小区组标识和逻辑信道标识进行标识。
可选的,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分离承载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
所述N条传输路径所关联的N个RLC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
可选的,在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传输路径属于同一个第一小区组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PDCP实体向所述第一小区组的媒体访问控制 MAC实体指示待传上行数据量。
可选的,在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传输路径属于不同小区组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PDCP实体向第二小区组的MAC实体指示待传上行数据量,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组为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传输路径所属于的小区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终端800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图4 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8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 8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8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8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终端通过网络模块8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803可以将射频单元801或网络模块8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8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803还可以提供与终端8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8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8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8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8041和麦克风8042,图形处理器8041 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806 上。经图形处理器8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8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801或网络模块802进行发送。麦克风80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8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终端8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8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8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8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8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终端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805 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8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 806可包括显示面板8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8061。
用户输入单元8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807包括触控面板8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8072。触控面板8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8071上或在触控面板8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8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810,接收处理器8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8071。除了触控面板8071,用户输入单元8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8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8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8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8061上,当触控面板8071 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8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8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8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8中,触控面板8071与显示面板8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8071与显示面板8061集成而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808为外部装置与终端8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 (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8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终端800 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终端8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8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8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 8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810是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09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8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810 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810中。
终端8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8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8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与处理器8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终端80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810,存储器809,存储在存储器80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8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810执行时实现上述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参见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之二,如图9 所示,网络侧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用户接口903、收发机904和总线接口。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9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902 上并可在处理器9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901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其中,终端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且目标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N为大于2的正整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关联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的配置信息;
分离承载阈值;以及
分离承载阈值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901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向终端发送携带有阈值指示信息的专用分离承载信令,阈值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响应于阈值指示信息,确定目标分离承载启用或者不启用的分离承载阈值。
在图9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 9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902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904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903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9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902可以存储处理器 9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网络侧设备900能够实现上述图5方法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图4和图5中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27)

1.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且所述目标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所述N为大于2的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其中,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所述N条传输路径,或者与所述目标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集合;
通过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目标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所述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之前,还包括:
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专用分离承载信令,其中,所述专用分离承载信令携带有阈值指示信息;
响应于所述阈值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分离承载启用或者不启用的分离承载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包括M个分离承载阈值,每一分离承载阈值分别与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条传输路径关联,且每一分离承载阈值所关联的传输路径的数量小于所述N,所述M为小于或者等于N的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M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不同;
所述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包括:
根据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与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与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包括:
在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小于第一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所述第一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所述第一分离承载阈值为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最小的分离承载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与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包括:
在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第二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所述N条传输路径,所述第二分离承载阈值为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最大的分离承载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与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包括:
在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第k个分离承载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k+1)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所述第(k+1)个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其中,所述第k个分离承载阈值和第(k+1)个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排序中相邻,且所述k为1至(M-1)中的任一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为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包括:
在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小于所述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所述一个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为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包括:
在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所述N条传输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为: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任意一条传输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为:按照协议约定或者预配置的规则,在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选择的一条传输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之前,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关联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的配置信息;
分离承载阈值;以及
分离承载阈值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每一条传输路径通过小区组标识和逻辑信道标识进行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分离承载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
所述N条传输路径所关联的N个RLC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传输路径属于同一个第一小区组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PDCP实体向所述第一小区组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实体指示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传输路径属于不同小区组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PDCP实体向第二小区组的MAC实体指示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组为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传输路径所属于的小区组。
16.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终端发送目标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终端配置有所述目标分离承载,且所述目标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所述N为大于2的正整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关联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的配置信息;
分离承载阈值;以及
分离承载阈值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
所述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之后,还包括:
向终端发送携带有阈值指示信息的专用分离承载信令,所述阈值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响应于所述阈值指示信息,确定目标分离承载启用或者不启用的分离承载阈值。
1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且所述目标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所述N为大于2的正整数;所述终端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其中,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所述N条传输路径,或者与所述目标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集合;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目标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所述终端,还用于:
在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之前,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专用分离承载信令,其中,所述专用分离承载信令携带有阈值指示信息;
响应于所述阈值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分离承载启用或者不启用的分离承载阈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包括M个分离承载阈值,每一分离承载阈值分别与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条传输路径关联,且每一分离承载阈值所关联的传输路径的数量小于所述N,所述M为小于或者等于N的正整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M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不同;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小于第一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所述第一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所述第一分离承载阈值为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最小的分离承载阈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M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第二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所述N条传输路径,所述第二分离承载阈值为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最大的分离承载阈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M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第k个分离承载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k+1)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所述第(k+1)个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其中,所述第k个分离承载阈值和第(k+1)个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排序中相邻,且所述k为1至(M-1)中的任一整数。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为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小于所述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所述一个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为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所述N条传输路径。
24.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目标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终端配置有所述目标分离承载,且所述目标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所述N为大于2的正整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关联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的配置信息;
分离承载阈值;以及
分离承载阈值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
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携带有阈值指示信息的专用分离承载信令,所述阈值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响应于所述阈值指示信息,确定目标分离承载启用或者不启用的分离承载阈值。
2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26.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或者,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1811287597.7A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11322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87597.7A CN111132233B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PCT/CN2019/114659 WO2020088578A1 (zh) 2018-10-31 2019-10-31 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87597.7A CN111132233B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2233A CN111132233A (zh) 2020-05-08
CN111132233B true CN111132233B (zh) 2021-09-17

Family

ID=70462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87597.7A Active CN111132233B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32233B (zh)
WO (1) WO20200885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8698B (zh) * 2020-12-23 2023-04-07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0667A (zh) * 2015-07-01 2018-02-16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双连接中发送数据的方法及其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7037B (zh) * 2012-09-12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设备及通信***
CN108632918B (zh) * 2017-03-23 2021-06-1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双连接技术的主辅基站角色变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0667A (zh) * 2015-07-01 2018-02-16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双连接中发送数据的方法及其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hreshold for UL split with pre-processing;LG Electronics Inc.;《3GPP TSG-RAN WG2 Meeting NR AH#2 R2-1709656》;20170629;正文第1-2节 *
UL path change conditions for split bearer;vivo;《3GPP TSG-RAN WG2 NR Ad Hoc R2-1707082》;2017062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2233A (zh) 2020-05-08
WO2020088578A1 (zh) 2020-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14335A1 (en) Method for reporting positioning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CN110324859B (zh) 副链路的传输资源选择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1130722B (zh) 一种承载的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1132375B (zh) 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278090B (zh) 一种指示信号的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2788676B (zh) 小区管理方法、小区管理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09729583B (zh) 一种无线资源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CN110311751B (zh)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US20240147305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CN111132203B (zh) 一种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2261535A (zh) 无线耳机的主副切换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36091A (zh) 传输路径的选择方法、信息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290277B (zh) 天线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0958710B (zh) 信道接入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1465119B (zh) 数据发送方法、信息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132233B (zh) 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461041B (zh) 一种操作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0034873B (zh) 一种重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2867171B (zh) Wifi连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0839298B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365454B (zh) 一种载波选择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601383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3543325A (zh) 下行控制信息dci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1436143A (zh) 一种上行授权变更方法、信息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971357A (zh) 信息指示方法、指示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