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2913B - 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2913B
CN111122913B CN201911268349.2A CN201911268349A CN111122913B CN 111122913 B CN111122913 B CN 111122913B CN 201911268349 A CN201911268349 A CN 201911268349A CN 111122913 B CN111122913 B CN 1111229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tive distance
probe
small ball
red blood
bio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83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2913A (zh
Inventor
陈伟
安宸毅
胡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91126834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29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22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291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5248 priority patent/WO202111478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2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29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QSCANNING-PROBE TECHNIQUES OR APPARATUS; APPLICATIONS OF SCANNING-PROBE TECHNIQUES, e.g.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SPM]
    • G01Q60/00Particular types of SPM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or microscopes; Essential components thereof
    • G01Q60/24AFM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or apparatus therefor, e.g. AFM probes
    • G01Q60/38Probes, their manufacture, or their related instrumentation, e.g. hold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力钳实验涉及有探针端和目标端,探针端包括有探针小球、红细胞,其特征在于:在生物膜力学探针力钳实验中,在探针端增加了参考小球,参考小球通过蛋白质分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粘贴在吸取红细胞的第一微吸管端部,并实时追踪参考小球位于靠近红细胞一侧边界和探针小球位于靠近红细胞一侧边界之间的相对距离,通过反馈算法控制目标端的移动而进行力钳实验。本发明通过增加参考小球并开发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双边界”力追踪模式,显著提升了作用在分子键上的力的准确性,能够对解离速率较慢的分子键施加准确、稳定的作用力,显著延长了分子键结合时间的记录时限,进行长时间记录。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解离速率的定量检测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单分子力谱技术的发展,原子力显微镜、光镊、磁镊、生物膜力学探针等技术已经在单分子水平解析了多种生物力对单分子键的调控规律。生物膜力学探针(BFP)***兼具弹性系数小、操作难度低、易于对活细胞操作等优势,尤其适用于对活细胞表面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原位检测。作为动态力谱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力钳”实验将作用在分子键上的作用力快速加载到设定值,观测并收集单分子键在该设定力值作用下的结合时间,从而可以不经过模型拟合直接得到分子键的受力调控规律,并可以根据“贝尔”模型拟合得出“0”力条件下分子键的解离速率(dissociation rate,koff)。因此,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力钳”实验尤其适用于膜蛋白相关分子键解离速率的原位检测。
尽管生物力学力钳实验已经检测了多种解离速率较快的瞬态分子间相互作用,但是它仍然无法应用于解离速率较慢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这是因为在检测过程中缺少力的反馈控制功能,在分子键的较长结合时间内各种扰动都会导致作用在分子键上的力值不断偏移;此外,在超长分子键结合时间的记录过程中,探针端也会产生整体漂移,即便探针端小球的位置被维持在设定位置,实际作用在分子键上的力也可能产生较大偏差,最终造成测量结果准确性较差,甚至得出错误结论。
因此,提升作用在分子键上力的稳定性、准确性是应用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力钳”技术准确检测较强分子间相互作用解离速率的首要条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
本发明通过在“力钳”实验中额外添加一个参考小球校正探针端的整体漂移,提升记录力值的准确性,并在“力钳”实验控制中的“记录分子键结合时间”阶段嵌入了PID反馈控制算法,将“记录分子键结合时间”阶段内记录的力值稳定“钳制”在设定位置,最终实现对作用在分子键上的力稳定而准确的钳制。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生物膜力学探针力钳实验中,有探针端和目标端,探针端包括有探针小球、红细胞,在探针端增加了参考小球,参考小球通过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粘贴在吸取红细胞的第一微吸管端部,并实时追踪参考小球位于靠近红细胞一侧边界和探针小球位于靠近红细胞一侧边界之间的相对距离来控制目标端的移动而进行力钳实验。
方法具体为:
1)初始化阶段:
压电运动平台控制目标端远离探针端处于初始位置并静止,此时红细胞处于初始状态,以参考小球位于靠近红细胞一侧边界和探针小球位于靠近红细胞一侧边界的两个边界之间的距离作为相对距离,通过高速相加拍摄实时追踪相对距离,以0.2秒内记录的相对距离的平均值作为初始相对距离,随后进入下一阶段;
2)撞击阶段:实时监测相对距离,压电运动平台经第二微吸管带动目标端的细胞/小球按照预先设定速度向靠近红细胞运动,对心推动探针小球压缩红细胞,直至相对距离减小了预先设定的压缩距离,进入下一阶段;
3)接触阶段:实时监测相对距离,压电运动平台保持静止,探针小球与细胞/小球稳定接触,经过预先设定接触时间后,进入下一阶段;
4)撤回阶段:压电运动平台经第二微吸管带动目标端的细胞/小球按照预先设定速度向远离红细胞撤回运动;
在撤回过程中,实施监测相对距离,若该相对距离比初始相对距离增加了预先设定力值对应的长度,力值为分子键间的作用力的值,即红细胞被拉伸设定长度,则本次实验为粘附事件,压电运动平台立即停止当前撤回运动,进入结合时间记录阶段;
若该相对距离恢复到初始相对距离而未被拉伸,则直接进入6)重置阶段;
5)结合时间记录阶段:实时监测相对距离,与此同时,压电运动平台根据预先设定力值对应的相对距离与实际相对距离的偏差实施反馈补偿,直至相对距离再次恢复到初始相对距离,即分子键自动断裂,进入重置阶段;
预先设定力值对应的相对距离即为初始相对距离加上预先设定力值对应的长度,但由于环境扰动导致第一微吸管的末端会偏离偏移,使得实际相对距离偏离预先设定力值对应的相对距离,因此通过实时反馈补偿将相对距离稳定在设定力值对应的相对距离。
6)重置阶段:实时监测相对距离,压电运动平台已撤回至初始位置,结束当前循环,保存当前次实验的相对距离、时间等数据并准备下一次循环。
生物膜力学探针***中,红细胞的作用是力传感器,在一定力的范围内类似于一种线性弹簧,相对距离的变化可以根据红细胞的弹性系数换算为实时作用在分子键上的力值。
本发明在“力钳”实验中增加了参考小球,利用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粘贴在吸取红细胞的微吸管尖端,以“双边界”追踪模式对作用在分子键上的力进行准确追踪,并增加了力的反馈控制功能,可以对作用在分子键上的力实施稳定、准确的钳制。
所述步骤5)中,将实时监测的相对距离作为实际相对距离,将实际相对距离经PID控制器的滤波器滤波处理后,和预先设定的力值对应的参考相对距离作相减获得偏差,将该偏差输入到PID控制器,PID控制器输出的偏差控制量输入到控制压电运动平台的运动模块,执行反馈补偿运动。
所述的第一微吸管表面吸附有Spy-tag蛋白质分子,参考小球表面包被了Spy-catcher蛋白质分子,通过Spy-tag、Spy-catcher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将参考小球固定粘附于第一微吸管端部侧面。
所述的参考小球的直径大于探针小球的直径,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小球的尺寸直观地进行区分。
所述的参考小球为玻璃球。
所述的力钳实验中,开始以初始的数据采样时间间隔的3倍作为数据记录时间间隔对力值数据进行采样并记录于寄存器中,当分子键结合时间超过5秒后,数据记录时间间隔增加为采样时间间隔的20倍;当记录数据次数超过5000次后,数据记录时间间隔进一步增大5倍。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增加参考小球并开发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双边界”力追踪模式,显著提升了作用在分子键上的力的准确性;在“力钳”实验控制“记录分子键结合时间”阶段中嵌入力的反馈控制,实现了对“力钳”实验中分子键结合时间内作用在分子键上力的稳定“钳制”;并能够动态调整记录时间间隔,显著延长了分子键结合时间的记录时限。
本发明主要针对生命科学领域中较强分子间相互作用解离速率受力调控实验,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获得单分子键在生物力作用下结合时间的变化情况。相比于原“力钳”实验,本发明所涉及的“力钳”实验具有以下优势:
1)结合时间内作用在分子键上的力更加准确、稳定地被“钳制”在设定力值;
2)分子键结合时间的记录时限延长至200秒以上。
因此,本发明能够对解离速率较慢的分子键施加准确、稳定的作用力,并对分子键的结合时间进行长时间记录,尤其适用于较强分子间相互作用解离速率受力调控规律的原位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反馈控制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动态调整数据记录时间实例。
图4是原生物膜力学探针实验记录数据示例。
图中:1、第一微吸管,2、红细胞,3、探针小球,4、细胞/小球,5、第二微吸管,6、压电运动平台,7、参考小球,8、探针小球边界,9、参考小球边界,10、相对距离,11、超准“力钳”技术“力—时间”数据实例,12、超准“力钳”技术“记录时间间隔—记录时间”数据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的生物膜力学探针***包括探针端和目标端,探针端包括第一微吸管1、红细胞2、探针小球3和参考小球7,目标端包括细胞/小球4和第二微吸管5;第一微吸管1端部吸取红细胞2,第一微吸管1端部侧面通过蛋白质分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稳定连接有参考小球7,第二微吸管5端部吸取细胞/小球4,细胞/小球4表达/表面包被一目标蛋白质分子,若为细胞4则表达有一目标蛋白质分子,若为小球4则表面包被有一目标蛋白质分子;探针小球3表面包被有另一目标蛋白质分子,探针小球3通过分子间的强相互作用(例如链霉亲和素、生物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连接到红细胞2前端;第二微吸管5吸取细胞/小球4并连接到压电运动平台6上,由压电运动平台6带动第二微吸管5移动而带动细胞/小球4远离或者靠近探针端的探针小球3而进行力钳实验。
由第一微吸管1、红细胞2、探针小球3和参考小球7构成了探针端,探针端保持固定,但容易受环境扰动影响会微动;由细胞/小球4和第二微吸管5构成了目标端,压电运动平台6带动控制目标端运动。
第一微吸管1表面吸附有Spy-tag蛋白质分子,参考小球7表面连接了Spy-catcher蛋白质分子,通过Spy-tag、Spy-catcher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将参考小球7固定粘附于第一微吸管1端部侧面。
参考小球7的直径大于探针小球3的直径。具体实施中,参考小球7直径约5微米,明显大于探针小球3的直径约2微米。
具体实施的参考小球7为玻璃球,材质为硼硅酸盐。
具体实施中,探针端的第一微吸管1提前在包含Spy-tag蛋白质分子的溶液中浸泡,使得第一微吸管1物理吸附大量带有Spy-tag的蛋白质分子。
本发明发现,在现有力钳实验中,探针端保持固定,但探针端的第一微吸管部件容易受环境扰动影响会微动,单纯追踪探针小球3边界的位置信息无法准确测量红细胞3的实际形变量。
本发明在图1中,通过高速相机拍摄,参考小球7右侧边界9及探针小球3左侧边界8的位置被实时、同步追踪,利用两边界之间的相对距离的变化表征红细胞3的形变。由于参考小球7稳定粘贴在探针端的第一微吸管1侧面,与第一微吸管1同步运动,参考小球7的位置变化即可以认为是第一微吸管1的探针端整体的位置变化。即便在环境扰动导致的探针端1、2、3、7整体漂移情况中,两边界之间的相对距离仍能准确表征红细胞3的形变量。
本发明中作用分子键上的力受到稳定而准确的钳制作用,这使得在受力情况下的分子键的结合时间能够被长时间、稳定、准确地检测。同时,本发明采用了根据分子键结合时间长度自动调整数据记录时间间隔的技术方案,数据采集时间能够大大延长,解决了生物膜力学探针***的实验过程计算机内存的寄存器容量有限、无法有效存储长时间实验数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及其实施过程为:
1)初始化阶段:
压电运动平台6控制目标端4、5远离探针端1、2、3、7,处于初始位置并静止,此时红细胞2处于初始状态,以参考小球7位于靠近红细胞2一侧边界9和探针小球3位于靠近红细胞2一侧边界8之间的距离作为相对距离10,通过高速相加拍摄实时追踪相对距离,以0.2秒内记录的相对距离的平均值作为初始相对距离,随后进入下一阶段;
2)撞击阶段:实时监测相对距离,压电运动平台6经第二微吸管5带动目标端的细胞/小球4按照预先设定速度向靠近红细胞2的方向运动,对心推动探针小球3压缩红细胞2,直至相对距离减小了预先设定的压缩距离,进入下一阶段;
3)接触阶段:实时监测相对距离,压电运动平台6保持静止,探针小球3与细胞/小球4稳定接触,经过预先设定接触时间后,进入下一阶段;
4)撤回阶段:压电运动平台6经第二微吸管5带动目标端的细胞/小球4按照预先设定速度向远离红细胞2撤回运动;
在撤回过程中,实施监测相对距离,若该相对距离比初始相对距离增加了预先设定力值对应的长度,力值为分子键间的作用力的值,即红细胞2被拉伸设定长度,则本次实验为粘附事件,压电运动平台6立即停止当前撤回运动,进入下一阶段,即结合时间记录阶段;
若该相对距离仅仅恢复到初始相对距离而未被拉伸,则直接进入6)重置阶段;
5)结合时间记录阶段:实时监测相对距离,与此同时,压电运动平台6根据预先设定力值对应的相对距离与实际相对距离的偏差实施反馈补偿,直至相对距离再次恢复到初始相对距离,即分子键自动断裂,进入重置阶段;
如图2所示,步骤5)中,将实时监测的相对距离作为实际相对距离,将实际相对距离经Labview平台的PID控制模块的滤波器滤波处理后,和预先设定的力值对应的参考相对距离相减获得偏差,将该偏差输入到PID控制器,PID控制器输出的偏差控制量输入到控制压电运动平台6的运动模块,执行反馈补偿运动。
具体的PID控制器采用纯比例反馈控制,比例参数为1。
在本发明“双边界”追踪模式下,生物膜力学探针***采样频率较高~600Hz,根据每一次采样计算的偏差值控制压电运动平台执行反馈补偿运动将可能会导致压电运动平台无法正常运行,并因占用计算机主机资源导致记录数据丢失。因此在具体实施中,每10次采样实验后进行上述的一次补偿。
这样,本发明利用生物膜力学探针***高速相机实时采集探针小球、参考小球的相对距离10,根据该实际相对距离与预设的参考相对距离通过目标端的压电运动平台Physik Instrument P-753.1CD执行反馈补偿运动,将作用在分子键上的力稳定维持在设定力值。预设的参考相对距离为初始相对距离加上预先设定力值对应的红细胞形变量。
6)重置阶段:实时监测相对距离,压电运动平台6已经撤回至初始位置,结束当前循环,通过测量力值数据并保存数据并准备下一次循环。
力钳实验中,开始以初始的数据采样时间间隔的3倍作为数据记录时间间隔对力值数据进行采样并记录于寄存器中,当分子键结合时间超过5秒后,数据记录时间间隔增加为采样时间间隔的20倍;当记录数据次数超过5000次后,数据记录时间间隔进一步增大5倍。本发明可以稳定记录超过200秒的分子键结合时间。
实验记录到超长结合时间(约185s)的数据结果如图3所示,稳定、准确力钳作用下“力—时间”数据实例(10)和“记录时间间隔—记录时间”数据实例(11)。以未增加参考小球(7)并且未加入力的反馈控制情况下的原生物膜力学探针***进行同样上述实验,实施数次仅能存储15秒的数据结果,其数据结果如图4所示。对比可见,本发明所测得的结果非常稳定、准确,并且能在同样寄存器容量的情况下存储获得200s结合时间内的数据,这就反映了本发明能对红细胞(2)的形变量准确测量,克服了环境扰动导致的探针端整体漂移带来的数据测量不准确的问题和存储有效性问题。
由此,本发明通过参考小球的布置,能实现动态调整数据记录时间间隔,延长分子键结合时间的记录时限。
本发明在保证最高采样频率~0.6kHz的基础上根据已经记录的结合时间的长度动态增加数据记录的时间间隔,从而避免记录数据过大导致的计算机内存溢出。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力钳实验涉及有探针端和目标端,探针端包括有探针小球(3)、红细胞(2),其特征在于:在生物膜力学探针力钳实验中,在探针端增加了参考小球(7),参考小球(7)通过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粘贴在吸取红细胞(2)的第一微吸管(1)端部,并通过高速相机拍摄实时追踪参考小球(7)位于靠近红细胞(2)一侧边界和探针小球(3)位于靠近红细胞(2)一侧边界之间的相对距离来控制目标端的移动而进行力钳实验;
方法具体为:
1)初始化阶段:
压电运动平台(6)控制目标端(4、5)远离探针端(1、2、3、7)处于初始位置并静止,此时红细胞(2)处于初始状态,以参考小球(7)位于靠近红细胞(2)一侧的参考小球边界(9)和探针小球(3)位于靠近红细胞(2)一侧的探针小球边界(8)的两个边界之间的距离作为相对距离(10),通过高速相加拍摄实时追踪相对距离,以0.2秒内记录的相对距离的平均值作为初始相对距离,随后进入下一阶段;
2)撞击阶段:实时监测相对距离,压电运动平台(6)经第二微吸管(5)带动目标端的细胞/小球(4)按照预先设定速度向靠近红细胞(2)运动,对心推动探针小球(3)压缩红细胞(2),直至相对距离减小了预先设定的压缩距离,进入下一阶段;
3)接触阶段:实时监测相对距离,压电运动平台(6)保持静止,探针小球(3)与细胞/小球(4)稳定接触,经过预先设定接触时间后,进入下一阶段;
4)撤回阶段:压电运动平台(6)经第二微吸管(5)带动目标端的细胞/小球(4)按照预先设定速度向远离红细胞(2)撤回运动;
在撤回过程中,实施监测相对距离,若该相对距离比初始相对距离增加了预先设定力值对应的长度,则本次实验为粘附事件,压电运动平台(6)立即停止当前撤回运动,进入结合时间记录阶段;
若该相对距离恢复到初始相对距离而未被拉伸,则直接进入6)重置阶段;
5)结合时间记录阶段:实时监测相对距离,与此同时,压电运动平台(6)根据预先设定力值对应的相对距离与实际相对距离的偏差实施反馈补偿,直至相对距离再次恢复到初始相对距离,即分子键自动断裂,进入重置阶段;
6)重置阶段:实时监测相对距离,压电运动平台(6)已撤回至初始位置,结束当前循环,保存当前次实验的相对距离、时间等数据并准备下一次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将实时监测的相对距离作为实际相对距离,将实际相对距离经PID控制器的滤波器滤波处理后,和预先设定的力值对应的参考相对距离作相减获得偏差,将该偏差输入到PID控制器,PID控制器输出的偏差控制量输入到控制压电运动平台(6)的运动模块,执行反馈补偿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微吸管(1)表面吸附有Spy-tag蛋白质分子,参考小球(7)表面包被了Spy-catcher蛋白质分子,通过Spy-tag、Spy-catcher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将参考小球(7)固定粘附于第一微吸管(1)端部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参考小球(7)的直径大于探针小球(3)的直径,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小球的尺寸直观地进行区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参考小球(7)为玻璃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力钳实验中,开始以初始的数据采样时间间隔的3倍作为数据记录时间间隔对力值数据进行采样并记录于寄存器中,当分子键结合时间超过5秒后,数据记录时间间隔增加为采样时间间隔的20倍;当记录数据次数超过5000次后,数据记录时间间隔进一步增大5倍。
CN201911268349.2A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 Active CN1111229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8349.2A CN111122913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
PCT/CN2020/115248 WO2021114789A1 (zh) 2019-12-11 2020-09-15 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8349.2A CN111122913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2913A CN111122913A (zh) 2020-05-08
CN111122913B true CN111122913B (zh) 2021-01-15

Family

ID=70498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8349.2A Active CN111122913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2913B (zh)
WO (1) WO20211147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2913B (zh) * 2019-12-11 2021-01-15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1775A (en) * 1992-03-04 1994-03-08 Topometrix Scanning force microscope with integrated optics and cantilever mount
JP3235786B2 (ja) * 1998-06-30 2001-12-04 技術研究組合オングストロームテクノロジ研究機構 走査プローブの力制御方法
KR100956165B1 (ko) * 2008-11-27 2010-05-19 한국과학기술원 유체의 유동저항을 기반으로 하는 표면 분석 측정 방법을 이용한 원자현미경
CN101520313B (zh) * 2009-03-24 2011-02-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二维微焦准直的微小内腔尺寸与三维坐标传感方法与装置
CN101625303B (zh) * 2009-04-14 2012-06-06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真空原子力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RU2615052C1 (ru) * 2016-01-18 2017-04-03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яза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ради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канирующий зонд атомно-силового микроскопа с нанокомпозитным излучающим элементом, легированным квантовыми точками и магнитными наночастицами структуры ядро-оболочка
EP3574304A4 (en) * 2017-01-30 2020-10-14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MEASURES AT THE LEVEL OF A SINGLE MOLECULE
CN106841687B (zh) * 2017-02-21 2019-04-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采用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进行多参数同步测量的方法
CN107449939B (zh) * 2017-08-03 2020-04-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采用磁驱峰值力调制原子力显微镜进行的多参数同步测量方法
CN108051361B (zh) * 2017-12-22 2019-06-18 上海大学 一种细胞多生物物理特性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9521227A (zh) * 2018-10-21 2019-03-26 天津大学 一种胶体探针的快速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122913B (zh) * 2019-12-11 2021-01-15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2913A (zh) 2020-05-08
WO2021114789A1 (zh)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85868B2 (en) Measuring head for nanoindentation instrument and measuring method using same
CN111122913B (zh) 一种基于生物膜力学探针***的超准力钳实验方法
CN110018086B (zh) 一种定量测定固体表面与气泡或液滴之间迟滞力的装置及方法
CN103267488A (zh) 一种测试薄液膜厚度的装置
JP2006226964A5 (zh)
CN105571947A (zh) 一种控温湿条件下同步测试多组试样拉伸蠕变测试装置
CN102435525A (zh) 适用于疲劳试验机加载力值的标定方法及所用标定装置
CN103308406B (zh) 同轴压力逼近式硬度检测仪
CN105092427A (zh) 一种黏附力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4101739A (zh) 一种磁镊装置
CN211121940U (zh) 一种滑块推拉力自动检测装置
CN111103441B (zh) 具有反馈控制功能的生物膜力学探针***力钳实验方法
Read Piezo-actuated microtensile test apparatus
CN108981998B (zh) 一种静电吸附力测试平台及其测力方法
JP2019027980A (ja) 生体試料分析装置、及び方法
CN108051361B (zh) 一种细胞多生物物理特性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0514138A (zh) 一种基于探针自身重力的形貌测量***及方法
CN103217555B (zh) 一种用于测量单分子间作用力的方法
CN114371124B (zh) 一种基于微悬臂梁的液滴附着力检测***
CN1912564A (zh) 保偏光纤拍长测试仪及其应用
CN102211754B (zh) 基于afm的纳米沟道加工方法
CN104458116A (zh) 一种三角波力发生器及其力检测***特性测试方法
CN103868849A (zh) 一种用于冰箱制冷***的刮擦试验装置
CN202372421U (zh) 适用于疲劳试验机加载力值的标定装置
KR101654776B1 (ko) 크로마토그래피 기반의 자동 시료 측정 장치 및 측정 방법, 이를 구현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이 저장된 기록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