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5867A - *** - Google Patents

***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5867A
CN111115867A CN201811288955.6A CN201811288955A CN111115867A CN 111115867 A CN111115867 A CN 111115867A CN 201811288955 A CN201811288955 A CN 201811288955A CN 111115867 A CN111115867 A CN 111115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ver
pipe
waste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889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桂鹏
李杨敏
郑跃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889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1586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4560 priority patent/WO202008856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115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58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括:复合滤芯、进水管、废水管、纯水管、增压泵、进水阀和废水阀。复合滤芯包括壳体、中心分液膜管组、水路转换盖组和后置过滤件。中心分液膜管组由多个膜片袋卷绕中心管组而成,中心管组包括中心管和多个废水集管。水路转换盖组内设有废水导流道和过滤水导流道,废水导流道分别连通废水集管、壳体上的废水出口,过滤水导流道分别连通中心管、壳体上的纯水出口。后置过滤件设在过滤水导流道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过复合滤芯的流道设计,可简化***水路***,提高***的净水过滤效率,提高***的净水过滤效果。

Description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净水设备采用PP棉、活性炭等作为前置滤芯,然后再串联RO滤芯等构成由多级滤芯连接的水***,进行水的净化处理。整个***管路连接复杂,安装与更换不便,多接头连接、漏水风险点多。更重要的是,多级滤芯的使用寿命不一致,消费者需要更换的滤芯有三到五级之多,需要频繁购买滤芯并且需由专业的安装人员进行更换,消费者的体验差、综合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所述***水路***简单,净水过滤效率高、净水过滤效果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括复合滤芯、进水管、废水管、纯水管、增压泵、进水阀和废水阀,所述复合滤芯包括壳体、中心分液膜管组、水路转换盖组和后置过滤件,所述壳体上设有原水进口、纯水出口和废水出口;所述中心分液膜管组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中心分液膜管组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原水流道,所述原水进口连通所述原水流道,所述中心分液膜管组包括:中心管组和多个膜片袋,所述中心管组包括中心管和多个间隔开设置的废水集管,多个所述废水集管环绕所述中心管设置,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设有过滤水入孔,所述废水集管的管壁上设有废水入孔,所述膜片袋具有位于所述中心管组内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中心管组外部的第二部分,每一所述废水集管和所述中心管被至少一个所述膜片袋的第一部分隔开,多个所述膜片袋的所述第二部分形成围绕在所述中心管组的周围的多层薄膜组件,所述中心管内限定出过滤水流通腔,所述废水集管内限定出废水流通腔;所述水路转换盖组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水路转换盖组内设有废水导流道和过滤水导流道,所述废水导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废水流通腔、所述废水出口,所述过滤水导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过滤水流通腔、所述纯水出口,所述后置过滤件设在所述过滤水导流道内,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壳体上的所述原水进口,所述废水管连接所述壳体上的所述废水出口,所述纯水管连接所述壳体上的所述纯水出口,所述增压泵串联连接在所述进水管上,所述进水阀串联连接在所述进水管上,所述废水阀串联连接在所述废水管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过对复合滤芯的流道设计,使得水可以从径向过膜,提高了复合滤芯对水的净化过滤效率,实现大通量净水的目的。水在复合滤芯中可进行多重净化过滤,可以提高水的净化过滤效果,复合滤芯为一体芯,方便更换,通过对***的流道设计,可以使得***具有较为简单的水路***,控制简单、操作方便。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还包括预过滤器,所述预过滤器串联连接在所述进水管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预过滤器连接在所述进水阀的上游。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预过滤器包括:前置滤壳和过滤网,所述前置滤壳可开合,所述过滤网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前置滤壳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还包括串联连接在所述纯水管上的高压开关,所述高压开关与所述进水阀电联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还包括串联连接在所述纯水管上的单向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纯水管的末端的水龙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废水阀为可调废水阀,所述废水阀为累计制冲洗或待机冲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路转换盖组包括:水路转换进盖,所述水路转换进盖盖在所述中心分液膜管组的端部,所述水路转换进盖上设有连通所述废水流通腔的废水进口、及连通所述过滤水流通腔的过滤水进口;水路转换内出盖,所述水路转换内出盖盖在所述水路转换进盖上,所述水路转换内出盖与所述水路转换进盖之间限定出所述过滤水导流道,所述水路转换内出盖上设有连接所述纯水出口的内盖口;水路转换外出盖,所述水路转换外出盖盖在所述水路转换内出盖上,所述水路转换外出盖的外周沿与所述水路转换进盖相连,所述水路转换外出盖、所述水路转换内出盖与所述水路转换进盖之间限定出所述废水导流道,所述水路转换外出盖与所述水路转换内出盖之间限定出连接所述废水出口的外盖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膜片袋为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卷制的多层薄膜组件外侧卷设有前置滤筒。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复合滤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中心分液膜管组在两端设盖时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将多层薄膜组件的螺旋卷制结构以省略画法画成圆筒体;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中心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膜片袋和中心管、一废水集管配合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中心分液膜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水路转换进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水路转换进盖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水路转换进盖的仰视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水路转换进盖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
复合滤芯100、
壳体1、瓶体11、瓶盖12、原水进口121、纯水出口122、废水出口123、内接管124、外接管125、密封圈128、原水流道101、
中心分液膜管组2、中心管组20、
中心管21、过滤水入孔211、过滤水流通腔210、
废水集管22、废水入孔221、废水流通腔220、
膜片袋23、前置过滤件24、
水路转换盖组4、水路转换进盖41、进端半筒体411、出端半筒体412、筒体连管413、水路转换内出盖42、内端管421、水路转换外出盖43、外端管431、内盖口44、外盖口45、废水导流道46、过滤水导流道47、
废水接管5、废水进口51、过滤水接管6、过滤水进口61、过滤水出口62、
后置过滤件7、封板9、堵头91、
进水管301、废水管302、纯水管303、增压泵304、进水阀305、废水阀306、预过滤器307、高压开关308、单向阀309、水龙头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10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1000,包括复合滤芯100、进水管301、废水管302、纯水管303、增压泵304、进水阀305和废水阀306。
复合滤芯100是净水的主要部件。如图2和图3所示,复合滤芯100,包括壳体1、中心分液膜管组2、水路转换盖组4和后置过滤件7,壳体1上设有原水进口121、纯水出口122和废水出口123。
中心分液膜管组2、水路转换盖组4和后置过滤件7均设在壳体1内,壳体1构成复合滤芯100的整体封装结构,且对内部部件具有支撑、保护、定位、安装的作用。壳体1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在图2的示例中,壳体1包括瓶体11和瓶盖12,瓶体11一端敞开,瓶盖12连接在瓶体11的敞开端以密封瓶体11,在该示例中,如图4所示,原水进口121、纯水出口122和废水出口123均设在瓶盖1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瓶体11可以两端敞开且瓶盖12为两个,或者整个壳体1形成为从中间对开的结构,此时壳体1仅包括两个半壳体,这里不作限制。
如图2所示,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外周壁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限定出原水流道101,原水进口121连通原水流道101。
如图5-图8所示,中心分液膜管组2包括:中心管组20和多个膜片袋23,中心管组20包括中心管21和多个间隔开设置的废水集管22,多个废水集管22环绕中心管21设置。中心管21的管壁上设有过滤水入孔211,废水集管22的管壁上设有废水入孔221,膜片袋23具有位于中心管组20内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中心管组20外部的第二部分,每一废水集管22和中心管21被至少一个膜片袋23的第一部分隔开,多个膜片袋23的第二部分形成围绕在中心管组20的周围的多层薄膜组件。中心管21内限定出与过滤水入孔211连通的过滤水流通腔210,废水集管22内限定出与废水入孔221连通的废水流通腔220。即通过原水进口121进入的原水,从原水流道101流向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外周侧,原水穿过膜片袋23卷制成的多层薄膜组件后,穿过膜片袋23而过滤出的过滤水从过滤水入孔211流入中心管21,汇集到过滤水流通腔210中,未穿过膜片袋23的废水则从废水入孔221流入废水集管22中,汇集到废水流通腔220中。
如图3所示,水路转换盖组4盖在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轴向一端,后置过滤件7设在水路转换盖组4内。当然,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水路转换盖组4也可以为两个且分别盖在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轴向两端,这里仅以水路转换盖组4为一个时的情况进行说明,而两端均设置水路转换盖组4的情况由此可以直接推导出,不再赘述。
具体地,如图3所示,水路转换盖组4内设有废水导流道46和过滤水导流道47,废水导流道46的两端分别连通废水流通腔220、废水出口123,过滤水导流道47的两端分别连通过滤水流通腔210、纯水出口122,后置过滤件7设置在过滤水导流道47内。
也就是说,原水在经中心分液膜管组2过滤并分液后,得到的过滤水流入水路转换盖组4的过滤水导流道47,得到的废水流入水路转换盖组4的废水导流道46。进入废水导流道46的废水可从废水出口123,得到的过滤水在过滤水导流道47经后置过滤件7进一步净化,形成更适于人们使用的纯水。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提及的原水、过滤水、纯水并不是对水的成分的限定,而是为便于说明净水过程而对水的区别命名,其中未经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水称为原水、经中心分液膜管组2分流后流入中心管21内的水称为过滤水(即由原水一次过滤所得水),经中心分液膜管组2分流后流入废水集管22内的水称为废水,称经后置过滤件7过滤的水为纯水(即由原水二次过滤所得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滤芯100中,通过对复合滤芯100的结构设计,使得原水进入原水流道101后,可沿径向穿过多层膜片袋23卷绕而成的多层薄膜组件。进入原水流道101的大部分水流沿周向、轴向流动,并分散在中心分液膜管组2外周,沿周向、轴向流动的过程中,水流冲刷膜表面的杂质,可避免膜表面阻塞,提高过滤能力。
之后原水沿径向穿过多层薄膜组件,大部分水流接近于沿法向穿透膜片,穿膜正压力大,而且在径向上水流流动路径短。即经中心分液膜片管组2过滤所得的过滤水,可以很快从中心分液膜片管组2流出。
相对于沿轴向穿过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方案而言,本方案极大地降低了过滤水流阻力,且缩短了水流过膜时间,从而可实现大通量制备净水的目的,提高了净水效率。
通过中心分液膜管组2和水路转换盖组4的设置,可以将纯水和废水有效分离,而进一步在水路转换盖组4中设置后置过滤件7,提高净化程度,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常规的净化结构中通常是将带有后置过滤件7的滤芯和带有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滤芯进行串联,二者用管道连接。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改进了这种方案,利用水路转换盖组4将后置过滤件7集成在复合滤芯100内,节省了管道连接,缩短了整个净化路径,节省了滤芯成本。而且复合滤芯100集成为一体,对于净化***而言也是极大地简化了结构。用户在需要拆装、换芯时,操作方便,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复合滤芯100还包括前置过滤件24,前置过滤件24为两端敞开的筒形,前置过滤件24设置在膜片袋23的外侧,原水流道101为环形且环绕在前置过滤件24的外侧。原水至少经历三层过滤形成纯水,形成的纯水质量更高。
可选地,当多个膜片袋23卷制形成多层薄膜组件时,前置过滤件24可以与多层薄膜组件同心卷制,形成前置滤筒,方便安装。前置过滤件24可由无纺布、PP棉和碳纤维制成,可预先对原水进行净化过滤,有效拦截水中的铁屑、泥沙、有机物及余氯等。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前置过滤件24外套在多层薄膜组件上,二者之间没有中间骨架,即多层薄膜组件外端直接贴在前置过滤件24内壁上,这样节省零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瓶盖12不可开合地连接在瓶体11上,例如,瓶盖12可焊接连接在瓶体1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瓶盖12可开合地连接在瓶体11上,水路转换盖组4连接在瓶盖12和中心分液膜管组2之间。水路转换盖组4、中心分液膜管组2可拆卸地连接在壳体1内,由此,为换芯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性,相比于传统抛弃式滤芯组件,降低了更换成本。
这里,开合设计的形式可以为盖合形式,也可以为螺纹连接的形式,还可以为插接扣合的形式,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在图2的示例中,瓶盖12螺纹连接在瓶体11上,二者之间设有密封圈128。可选地,密封圈128为O形密封圈,密封圈128至少一道。
进一步地,水路转换盖组4连接在瓶盖12上,水路转换盖组4相对瓶盖12可转动。可开合的瓶盖12在开合过程中,难免会需要通过旋转使瓶盖12盖紧或者松开,甚至当瓶盖12螺旋连接在瓶体11时,水路转换盖组4相对瓶盖12可转动,才不会对水路转换盖组4造成损坏。另外,瓶盖12在摁紧、旋紧的过程中,可以将水路转换盖组4和中心分液膜管组2压紧,提高内部结构装配质量,因此需要将水路转换盖组4设置成相对瓶盖12可转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8所示,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多个膜片袋23,在卷绕中心管组20后形成筒形。多个膜片袋23的单向卷制,使相邻两个膜片袋23的第二部分之间形成螺旋形的外流道,每个膜片袋23的第二部分内部形成螺旋形的内流道。有利地,内流道和外流道内均设有隔网,避免膜片紧贴。
可想而知,原水在沿径向流入中心分液膜管组2时,每穿过一片膜片过滤一次,因而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过滤效果有保障。在原水流动的过程中,大部分杂质被膜片阻挡在外流道内。这里,在水流朝向中心管组20流动的过程中,也会带动外流道内的杂质沿螺旋方向朝向中心管组20流动,最终到达废水集管22。
中心分液膜管组2采用侧流节水膜,通过侧流进水,提高膜表面流速,保证较高的纯水回收率,以及膜片袋23较长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中心分液膜管组2可以是反渗透膜元件,也可为超滤膜组件。即膜片袋23可选用市场上已经知的反渗透膜,也可选用市场上已有的超滤膜。超滤过滤以及反渗透过滤的原理和技术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在本发明中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轴向一端通过水路转换盖组4封装,避免原水直接从端面流向中心管组20,避免过滤水和废水在端面混流。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轴向另一端通过封板9封装,也避免原水直接从端面流向中心管组20,避免过滤水和废水在端面混流。
进一步地,水路转换盖组4和封板9分别胶粘在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轴向端部,这样不仅装配方便,而且可避免损伤膜片。可选地,水路转换盖组4和封板9分别通过一圈热熔胶密封连接在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端部。
具体地,中心管21和废水集管22分别为贯通管,封盖9上设有多个堵头91,分别插接连接在中心管21和废水集管22的端部,以起到密封作用,避免过滤水和废水混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水路转换盖组4包括水路转换进盖41、水路转换内出盖42和水路转换外出盖43。水路转换进盖41盖在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端部,水路转换进盖41上设有连通废水流通腔220的废水进口51,水路转换进盖41上设有连通过滤水流通腔210的过滤水进口61。水路转换内出盖42盖在水路转换进盖41上,水路转换内出盖42与水路转换进盖41之间限定出过滤水导流道47,水路转换内出盖42上设有连接纯水出口122的内盖口44。水路转换外出盖43盖在水路转换内出盖42上,水路转换外出盖43的外周沿与水路转换进盖41相连,水路转换外出盖43、水路转换内出盖42与水路转换进盖41之间限定出废水导流道46,水路转换外出盖43与水路转换内出盖42之间限定出连接废水出口123的外盖口45。
也就是说,废水可以从废水流通腔220通过废水进口51进入水路转换盖组4,过滤水可以从过滤水流通腔210通过过滤水进口61进入水路转换盖组4。水路转换进盖41和水路转换内出盖42可以将过滤水和废水隔开。在水路转换进盖41和水路转换内出盖42之间限定出过滤水导流道47,过滤水沿着过滤水导流道47流向内盖口44,内盖口44与纯水出口122连接,纯水可从纯水出口122流出。在水路转换外出盖43、水路转换内出盖42与水路转换进盖41之间限定出废水导流道46,废水沿着废水导流道46流向外盖口45,外盖口45与废水出口123连接,废水可从废水出口123流出。
通过水路转换进盖41、水路转换内出盖42和水路转换外出盖43的配合,限定出可以设置后置过滤件7的过滤水导流道47,也可以将中心分液膜管组2分流出的废水和过滤水分别导向纯水出口122和废水出口123,结构简单。
这样的水路转换盖组4,可装配性非常强,极大简化装配工序,缩短装配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水路转换进盖41包括进端半筒体411、出端半筒体412和筒体连管413。
进端半筒体411在朝向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一端敞开,废水进口51、过滤水进口61设在进端半筒体411上,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一端配合在进端半筒体411的内周侧,水路转换外出盖43连接在进端半筒体411的外周侧。
出端半筒体412在远离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一端敞开,出端半筒体412与进端半筒体411之间间隔开,水路转换内出盖42连接出端半筒体412的周壁,出端半筒体412上设有过滤水出口62。筒体连管413连接在进端半筒体411和出端半筒体412之间,筒体连管413的一端连接过滤水进口61、另一端连接过滤水出口62。
也就是说,进端半筒体411和出端半筒体412在相背侧均敞开,二者通过筒体连管413相连。进端半筒体411上与筒体连管413连通的孔是过滤水进口61,出端半筒体412上与筒体连管413连通的孔是过滤水出口62。而进端半筒体411偏离筒体连管413处设置有废水进口51,废水进口51与筒体连管413不连通。
将进端半筒体411形成一端敞开的筒形,是为了方便与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端部配合,使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端部密封可靠性增加。而且筒形的进端半筒体411能紧紧地箍住卷制的多层薄膜组件,避免散开。
而将出端半筒体412形成一端敞开的筒形,则是为了方便与水路转换内出盖42相连,出端半筒体412与水路转换内出盖42相接合,接触面积大,密封性好,避免串流。
出端半筒体412与进端半筒体411之间间隔开,则是为了方便废水流动,此时形成的废水导流道46,正是与进端半筒体411上的废水进口51连通。
这里提到将水路转换外出盖43连接在进端半筒体411的外周侧,一方面能方便定位装配,另一方面可使水路转换外出盖43与进端半筒体411形成良好密封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水流过滤过程中因过膜存在较大压损,显然原水流道101内水压明显大于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内部水压,及废水导流道46内水压。此时将水路转换外出盖43套在进端半筒体411的外周侧,正是可以利用压差,使水路转换外出盖43紧贴进端半筒体411的外周侧,从而达到密封良好的效果。
在图9和图3可以看出,进端半筒体411的筒壁上形成有台阶面,以便于与水路转换外出盖43定位。
可选地,进端半筒体411、出端半筒体412和筒体连管413为一体成型件,这样结构密封性容易保障。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进端半筒体411、出端半筒体412和筒体连管413也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相连,甚至在保障密封性的前提下三者也可以螺纹连接等,这里不作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水路转换内出盖42形成倒置的水槽形,水路转换外出盖43也形成倒置的水槽形,且水路转换外出盖43的尺寸大于水路转换内出盖42,从而水路转换外出盖43能够扣在水路转换内出盖42上,且二者之间还能形成一定间隙以形成废水导流道46。
其中,在图3中,水路转换内出盖42的下端周沿与出端半筒体412的周壁相连,水路转换内出盖42的上端开口构成上述内盖口44。
水路转换外出盖43的下端周沿与进端半筒体411的周壁相连,水路转换外出盖43的上端周沿套在水路转换内出盖42的上端周沿的外侧,二者之间所形成的环形口构成上述外盖口45。
优选地,如图9所示,进端半筒体411的径向尺寸大于出端半筒体412的径向尺寸。这样设置,水路转换外出盖43的下端就需要比水路转换内出盖42的下端尺寸要大,能方便水路转换盖组4的装配。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出端半筒体412和水路转换内出盖42的接合处厚度减薄,二者的接触面断面形成为Z形,这样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密封效果。
可选地,水路转换内出盖42焊接连接在水路转换进盖41上,例如,水路转换内出盖42旋焊连接在出端半筒体412上。这样设置的原因在于,在于水路转换内出盖42的内部连通的是纯水出口122,一旦漏水将导致复合滤芯100失效。因此焊接连接可以保证连接强度,提高密封持久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水路转换外出盖43胶粘连接在水路转换进盖41上,之所以采用胶粘连接,一方面工艺简单、成本低、加工快,另一方面是由于水路转换外出盖43的内外压差保证水路转换外出盖43能紧贴在水路转换进盖41上。
具体地,如图3所示,过滤水导流道47与中心分液膜管组2同轴设置,废水导流道46外套在过滤水导流道47的外侧。中心分液膜管组2中过滤出的过滤水相当于直线流向过滤水导流道47,过滤水的水量通常要远大于废水的水量,有利于过滤水流通效率。另外,如此设置会增加废水排出阻力,废水水压增加后会促使中心分液膜管组2中,废水中滤出更多过滤水流向过滤水导流道47,从而提高净化率。这样设置能方便将各水路转换盖组4的各部件截面基本为圆形,方便制造。
另外在上述水路转换盖组4的结构中,水路转换盖组4装配时由内向外装配,将后置过滤件7设置在中心的过滤水导流道47内,装配、定位后置过滤件7较容易。在图3中,过滤水导流道47在出端半筒体412和水路转换出盖43之间的部分直径较大,设置后置过滤件7不会影响水流通过性。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水路转换盖组4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例如水路转换盖组4形成一个桶形,桶形中间隔出隔板(类似于鸳鸯火锅中间通过隔板分开),桶形一半用来流通过废水,另一半用来流通过滤水。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水路转换进盖41的朝向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一侧设有废水接管5和过滤水接管6,废水接管5的管口为废水进口51,过滤水接管6的管口为过滤水进口61。废水流通腔220与废水接管5连通,废水从废水流通腔220流出后沿着废水接管5进入水路转换盖组4。过滤水流通腔210与过滤水接管6连通,过滤水从过滤水流通腔210流出后沿着过滤水接管6进入水路转换盖组4。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中心管21插接在过滤水接管6上,废水集管22插接在废水接管5上,这样设置使水路转换盖组4与中心分液膜管组2具有定心的作用,防止偏斜,还能通过插管连接,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串流。
具体地,废水接管5为多个,多个废水集管22一一对应地插接在多个废水接管5上。一一对应设置,能方便对中心管组20定位。
当然,本发明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在密封性能保证的前提下,过滤水接管6和废水接管5也可以取消,中心管21直接插接在过滤水进口61内,废水集管22直接插接在废水进口51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瓶盖12上设有内接管124和外接管125,外接管125外套在内接管124上,水路转换内出盖42连接在内接管124上,水路转换外出盖43连接在外接管125上。这样能方便将内盖口44与纯水出口122连通,方便将外盖口45与废水出口123连通。其中,外接管125和内接管124之间有间隔空间,可供水流通。
具体地,如图3所示,水路转换内出盖42在远离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一端形成管状,该管称为内端管421,内端管421套接在内接管124上,二者之间设有内密封圈(图未示出),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密封性。
具体地,如图3所示,水路转换外出盖43在远离中心分液膜管组2的一端形成管状,该管称为外端管431,外端管431套接在外接管125上,二者之间设有外密封圈(图未示出),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密封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后置过滤件7为饼状或者棒状的碳芯。碳芯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余氯及其他放射性物质,还能截住液体中大于10-20微米的颗粒,对水具有净化过滤的双重效果。将后置过滤件7形成饼状或者棒状,方便装配固定。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后置过滤件7也可以形成其他形状,采用其他过滤材质,例如采用多层膜结构,或者采用筒状结构使过滤水由内侧向外侧穿过过滤,这里不作具体限制。
参照图1,进水管301连接壳体1上的原水进口121,废水管302连接壳体1上的废水出口123,纯水管303连接壳体1上的纯水出口122。增压泵304串联连接在进水管301上,增压泵304可以增加水的压力。进水阀305串联连接在进水管301上,进水阀305可控制进水管301的通断。废水阀306串联连接在废水管302上,废水阀306可控制废水管302的通断。
也就是说,打开进水阀305,水可从进水管301流向原水进口121,当水流至增压泵304时,增压泵304可以增加水的压力,有利于复合滤芯100获得高压水,从而对水净化过滤,水从原水进口121流进复合滤芯100后,复合滤芯100对水净化过滤,并将水分离成纯水和废水,纯水从纯水出口122流向纯水管303,从而方便被使用者使用,废水从废水出口123流向废水管302。当废水阀306打开时,废水可沿着废水管302排出,有利于废水的排放,当废水阀306关闭时,水只能从纯水管303流出,从而使得复合滤芯100中水的压力增加,提高复合滤芯100对水的净水过滤效率,减少废水的排放,节约水资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1000,通过对复合滤芯100的流道设计,复合滤芯100净水效率提高,可实现大通量净水。水在复合滤芯100中可进行多重净化过滤,可以提高水的净化质量。复合滤芯100整合为一体,方便更换,通过对***1000的流道设计,可以使得***1000具有较为简单的水路***,控制简单、操作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1000还包括预过滤器307,预过滤器307串联连接在进水管301上,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而且在复合滤芯100的上游设置预过滤器307,减少大粒杂质进入,可以延长复合滤芯10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预过滤器307包括前置滤壳和过滤网,前置滤壳可开合,过滤网可拆卸地设置在前置滤壳内。过滤网可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铁锈、泥沙等杂质,降低复合滤芯100的净化过滤压力。可以理解的是,预过滤器307还可以是过滤棉、其他滤芯等,这里不做限定。其中,前置滤壳打开,可方便过滤网安装在前置滤壳内或者从前置滤壳内拆除,前置滤壳闭合可对过滤网进行限位,防止过滤网松动,降低过滤效果。拆装过滤网可以方便对过滤网进行清洗,防止过多的杂质阻塞在过滤网的位置,增加水流通的阻力。
可选地,如图1所示,预过滤器307连接在进水阀305的上游,这里,上游是指在水的流动方向上,两个位置中先流经的位置为上游。将预过滤器307设在进水阀305的上游,预过滤器307可将部分杂质过滤,防止过多的杂质进入进水阀305将进水阀305阻塞。
可选地,如图1所示,水在进水管301上先流经预过滤器307,然后再流经进水阀305,经过进水阀305的水再流向增压泵304,这样,预过滤器307可同时保护进水阀305和增压泵304,防止进水阀305和增压泵304被杂质堵塞。
需要说明的是,***1000能承受一定的水压,当水压过大时,容易损伤***1000,需要避免***1000的水压过高。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1000还包括串联连接在纯水管303上的高压开关308,高压开关308与进水阀305电联结。也就是说,高压开关308可以检测纯水管303的水压并可设置预设值,当纯水管303的水压高于预设值时,高压开关308可以控制进水阀305,使得进水阀305关闭,从而使得***1000停止工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1000还包括串联连接在纯水管303上的单向阀309,这样纯水管303中的水在通过单向阀309后不能回流,可防止复合滤芯100内逆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1000还包括连接在纯水管303的末端的水龙头300,水通过水龙头300流出,被使用者取用。这里,单向阀309设在水龙头300的上游,当停止取用水时,可以使得单向阀309至水龙头300的位置可留存部分水,可以方便使用者打开水龙头300水即可流出,无需等待,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同时,还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质进入纯水管303内,阻塞纯水管303。
可选地,水龙头300的开关、进水阀305和增压泵304电连接,打开水龙头300,进水阀305也被打开,增压泵304开始工作,复合滤芯100开始净化过滤水,操作简单、控制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废水阀306为可调废水阀306,通过调节废水阀306阀门的大小控制废水的流通量。大流量下水流流经废水阀306时容易冲走杂质,防止废水阀306失效。
可选地,废水阀306为累计制冲洗或待机冲洗,这样可以使得废水囤积到一定的程度后才得以流出,避免频繁开关而降低过滤效率,也避免杂质囤积,保证膜片袋23的使用寿命。当然,废水阀306还可以具有其他的实施例,这里不做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000的其他构成例如增压泵304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一些示例”或“可选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合滤芯,所述复合滤芯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原水进口、纯水出口和废水出口;
中心分液膜管组,所述中心分液膜管组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中心分液膜管组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原水流道,所述原水进口连通所述原水流道,所述中心分液膜管组包括:中心管组和多个膜片袋,所述中心管组包括中心管和多个间隔开设置的废水集管,多个所述废水集管环绕所述中心管设置,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设有过滤水入孔,所述废水集管的管壁上设有废水入孔,所述膜片袋具有位于所述中心管组内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中心管组外部的第二部分,每一所述废水集管和所述中心管被至少一个所述膜片袋的第一部分隔开,多个所述膜片袋的所述第二部分形成围绕在所述中心管组的周围的多层薄膜组件,所述中心管内限定出过滤水流通腔,所述废水集管内限定出废水流通腔;
水路转换盖组,所述水路转换盖组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水路转换盖组内设有废水导流道和过滤水导流道,所述废水导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废水流通腔、所述废水出口,所述过滤水导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过滤水流通腔、所述纯水出口;
后置过滤件,所述后置过滤件设在所述过滤水导流道内;以及,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壳体上的所述原水进口;
废水管,所述废水管连接所述壳体上的所述废水出口;
纯水管,所述纯水管连接所述壳体上的所述纯水出口;
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串联连接在所述进水管上;
进水阀,所述进水阀串联连接在所述进水管上;
废水阀,所述废水阀串联连接在所述废水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过滤器,所述预过滤器串联连接在所述进水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过滤器连接在所述进水阀的上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过滤器包括:前置滤壳和过滤网,所述前置滤壳可开合,所述过滤网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前置滤壳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联连接在所述纯水管上的高压开关,所述高压开关与所述进水阀电联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联连接在所述纯水管上的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纯水管的末端的水龙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阀为可调废水阀,所述废水阀为累计制冲洗或待机冲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转换盖组包括:
水路转换进盖,所述水路转换进盖盖在所述中心分液膜管组的端部,所述水路转换进盖上设有连通所述废水流通腔的废水进口、及连通所述过滤水流通腔的过滤水进口;
水路转换内出盖,所述水路转换内出盖盖在所述水路转换进盖上,所述水路转换内出盖与所述水路转换进盖之间限定出所述过滤水导流道,所述水路转换内出盖上设有连接所述纯水出口的内盖口;
水路转换外出盖,所述水路转换外出盖盖在所述水路转换内出盖上,所述水路转换外出盖的外周沿与所述水路转换进盖相连,所述水路转换外出盖、所述水路转换内出盖与所述水路转换进盖之间限定出所述废水导流道,所述水路转换外出盖与所述水路转换内出盖之间限定出连接所述废水出口的外盖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袋为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卷制的多层薄膜组件外侧卷设有前置滤筒。
CN201811288955.6A 2018-10-31 2018-10-31 *** Pending CN1111158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88955.6A CN111115867A (zh) 2018-10-31 2018-10-31 ***
PCT/CN2019/114560 WO2020088562A1 (zh) 2018-10-31 2019-10-31 复合滤芯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88955.6A CN111115867A (zh) 2018-10-31 2018-10-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5867A true CN111115867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485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88955.6A Pending CN111115867A (zh) 2018-10-31 2018-10-31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15867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562355U (zh) * 2017-03-07 2017-10-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
CN107986393A (zh) * 2016-10-26 2018-05-04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滤芯及反渗透***
CN108404674A (zh) * 2017-02-10 2018-08-17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滤芯和***
CN209307048U (zh) * 2018-10-31 2019-08-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6393A (zh) * 2016-10-26 2018-05-04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滤芯及反渗透***
CN108404674A (zh) * 2017-02-10 2018-08-17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滤芯和***
CN206562355U (zh) * 2017-03-07 2017-10-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
CN209307048U (zh) * 2018-10-31 2019-08-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61441A1 (zh) 净水***
CN107998887B (zh) 反渗透滤芯、反渗透净水***和反渗透***
CN206843255U (zh) 净水***
CN209367960U (zh) 净水***
CN213790239U (zh) 一种农业灌溉取水前置过滤管
CN105948296A (zh) 一种双水道净水龙头组合滤芯
CN209307048U (zh) ***
WO2018161439A1 (zh) 复合滤芯、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
WO2020088562A1 (zh) 复合滤芯和***
CN209397000U (zh) 复合滤芯
CN111115867A (zh) ***
CN103159337A (zh) 复合滤芯多级一体化***
CN108569787B (zh) 复合滤芯、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
CN107998885B (zh) 反渗透滤芯、反渗透净水***和反渗透***
CN209906496U (zh) 一种一体复合滤芯
CN211752911U (zh) 一种y型阻垢过滤器
CN209762325U (zh) 一种使用超滤炭纤维复合滤芯的水龙头
CN207918544U (zh) 一种复合滤芯以及净水设备
CN210176601U (zh) 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
CN111115877A (zh) 复合滤芯
CN206886871U (zh) 一种设置有泥沙过滤滤芯的净水机
CN111115875A (zh) 复合滤芯
CN205710173U (zh) 一种双水道净水龙头组合滤芯
CN111115879A (zh) 净水***
CN111115876A (zh) 复合滤芯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