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5798A - 一种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5798A
CN111115798A CN201911380932.2A CN201911380932A CN111115798A CN 111115798 A CN111115798 A CN 111115798A CN 201911380932 A CN201911380932 A CN 201911380932A CN 111115798 A CN111115798 A CN 111115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ated sludge
flora
methane
artificial
microb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809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New Bio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New Bi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New Bi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New Bi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8093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157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15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57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02F3/347Use of yeasts or fungi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02F3/348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r the form in which the microorganisms are added or do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6Yeasts;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环保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降解活性的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并进一步公开其制备方法,以及用于多种污水降解的用途。本发明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通过在颗粒载体表面负载包括甲烷产生菌群和活性菌群的微生物菌群,并且在所述微生物菌群负载后进一步通过喷施培养基进行二次发酵的方式,微生物菌群之间利用菌群发酵物及微生物多糖进行连接,能够形成网状结构,形成更为稳定的固定化结构,可持续发挥降解作用;并基于不同微生物菌群在大分子降解、小分子降解、絮凝沉淀、拉动降解反应进程等多个方面协同作用,完成多种污水的高活性降解,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并能够长久保持活性,可用于污水的高效降解。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环保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降解活性的人工 微生物活性污泥,并进一步公开其制备方法,以及用于多种污水降解的用 途。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尤其 是大量工业污水的产生为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现有污水处理技术中,利 用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成为污水处理的关键核心技术,活性污 泥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
活性污泥(active sludge)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 机物质的总称,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可以形成 复杂的食物链,进而完成有机物的降解。可见,对于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技术而言,活性污泥的降解活性至关重要。
但是,现有污水处理菌剂却普遍存在着降解活性不高、适应性不强、 需要不断重复添加等问题。现有研究表明,能够影响活性污泥降解活性的 因素,除了活性微生物菌群的性能外,不同微生物菌落之间的种类及相互 作用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开发一种有机物降解活性更优、更稳定的 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对于污水的降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 所述活性污泥具有更高的降解活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上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 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包括 颗粒载体以及负载于所述颗粒载体表面的微生物菌群;
所述微生物菌群包括甲烷产生菌群以及活性菌群。
具体的,所述甲烷产生菌群包括竹节状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和/或地下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subterraneum)DSM 11074。
具体的,所述活性菌群包括副干酪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酿酒酵母、 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费氏丙酸杆菌、Syntrophomonas cellicola或 Proteiniborus ethanoligenes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所述颗粒载体包括有机质载体和/或化合物载体。
具体的,所述的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
所述有机质载体包括硅藻土和/或玉米芯;优选的,所述玉米芯经粉碎 成30目以上颗粒;
所述化合物载体包括L-半胱氨酸盐酸盐和/或硫化钠。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备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
(1)取选定的甲烷产生菌进行菌株培养,经离心或者絮凝得到所述甲 烷产生菌群,并将所述甲烷产生菌群与选定的颗粒载体充分混合,是其负 载于所述颗粒载体表面,自然风干;
(2)取选定的活性菌进行菌株培养,并将所得活性菌培养液均匀喷洒 于上述步骤(1)处理后的所述颗粒载体表面;
(3)继续向所述颗粒载体表面喷洒培养液,进行自然培养,并将培养 后的所述颗粒载体干燥,即得所需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密闭保存。
具体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甲烷产生菌进行菌株培养的步骤中, 包括将所述甲烷产生菌接种至含有乙酸和甲酸的培养基,并于35-37℃培养 120-144小时的步骤。
具体的,所述步骤(2)中,每1kg颗粒载体喷洒100-200g所述活性菌 液。
具体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培养液的成分包括乙酸1-5%、甲酸 1-5%、维生素复合物0.1-1%、矿物质复合物0.1-1%、葡萄糖1-5%、酵母 粉1-5%。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通过在颗粒载体表面负载包括甲烷 产生菌群和活性菌群的微生物菌群,并且在所述微生物菌群负载后进一步 通过喷施培养基进行二次发酵的方式,微生物菌群之间利用菌群发酵物及 微生物多糖进行连接,能够形成网状结构,形成更为稳定的固定化结构, 可持续发挥降解作用;并基于不同微生物菌群在大分子降解、小分子降解、 絮凝沉淀、拉动降解反应进程等多个方面协同作用,保证不同微生物协同 作用,持续发挥效果,完成多种污水的高活性降解,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并能够长久保持活性,可用于污水的高效降解。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 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竹节状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见 a)及地下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subterraneum)DSM 11074(见b)经培养后形成的结构;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颗粒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竹节状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17206及地下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subterraneum) DSM 11074为市售菌株,可市场购入,且其发酵培养均可选用现有技术已 知的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具体包括:乙酸3%、甲酸3%、维生素复合物 0.5%、矿物质复合物0.5%、葡萄糖3%、酵母粉3%;将保存的菌株分别 接种至配制的培养基中,于37℃进行培养144小时,得到所需甲烷产生菌 液。所述竹节状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及地 下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subterraneum)DSM 11074经培养后形成 的菌落结构如图1所示。
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所述活性菌株的发酵培育选取现有技术中常规 发酵培养基即可,例如YPD培养基等,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均以常规YPD 培养基进行选定活性菌株的细胞培养,获得活性菌群。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硅藻土为颗粒载体,以竹节状 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和地下甲烷杆菌 (Methanobacteriumsubterraneum)DSM 11074为甲烷产生菌群,以副干酪 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 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费氏丙酸杆 菌、Syntrophomonas cellicola和Proteiniborus ethanoligenes的混合菌群作为 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保存的竹节状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 和地下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subterraneum)DSM 11074分别置于相 应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培养,将获得的培养液经离心或者絮凝,分别得到所 述竹节状甲烷鬃菌(Methanosaetaharundinacea)DSM 17206和地下甲烷杆 菌(Methanobacterium subterraneum)DSM 11074菌群,并将所述上述菌群 与所述硅藻土颗粒载体进行充分混匀,使所述菌株负载于所述颗粒载体的 表面,自然风干;
(2)取上述选定的活性菌分别置于YPD培养基中进行常规菌株培养, 得到各自的菌群培养液;分别取等量的各菌群培养液混合,并将所得活性 菌培养液按照每1kg颗粒载体喷洒150g所述活性菌液的量,均匀喷洒于上 述步骤(1)处理后的所述硅藻土颗粒载体表面;
(3)继续向所述颗粒载体表面喷洒培养液(乙酸3%、甲酸3%、维 生素复合物0.5%、矿物质复合物0.5%、葡萄糖3%、酵母粉3%),每1kg 颗粒载体喷洒200g所述培养液,进行自然培养7天,并将培养后的所述颗 粒载体进行自然干燥,即得所需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密闭保存。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颗粒结构如图2所示,可见,本 发明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表面呈现网状交联结构,结构更为稳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硅藻土为颗粒载体,以竹节状 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为甲烷产生菌群,以副 干酪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解 淀粉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费氏丙 酸杆菌、Syntrophomonas cellicola和Proteiniborusethanoligenes的混合菌群 作为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硅藻土为颗粒载体,以地下甲 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subterraneum)DSM 11074为甲烷产生菌群,以 副干酪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费氏 丙酸杆菌、Syntrophomonas cellicola和Proteiniborusethanoligenes的混合菌 群作为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玉米芯(破碎至2-5cm粒径)为颗粒载体,以竹节状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 和地下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subterraneum)DSM 11074为甲烷产生 菌群,以副干酪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 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 菌、费氏丙酸杆菌、Syntrophomonas cellicola和Proteiniborusethanoligenes 的混合菌群作为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L-半胱氨酸盐酸盐为颗粒载体, 以竹节状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和地下甲烷杆 菌(Methanobacteriumsubterraneum)DSM 11074为甲烷产生菌群,以副干 酪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 粉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费氏丙酸 杆菌、Syntrophomonas cellicola和Proteiniborus ethanoligenes的混合菌群作 为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硫化钠颗粒为颗粒载体,以竹 节状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和地下甲烷杆菌 (Methanobacteriumsubterraneum)DSM 11074为甲烷产生菌群,以副干酪 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 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费氏丙酸杆 菌、Syntrophomonas cellicola和Proteiniborus ethanoligenes的混合菌群作为 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硅藻土为颗粒载体,以竹节状 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和地下甲烷杆菌 (Methanobacteriumsubterraneum)DSM 11074为甲烷产生菌群,以副干酪 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 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费氏丙酸杆 菌的混合菌群作为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硅藻土为颗粒载体,以竹节状 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和地下甲烷杆菌 (Methanobacteriumsubterraneum)DSM 11074为甲烷产生菌群,以副干酪 乳杆菌、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腊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 状芽孢杆菌、费氏丙酸杆菌的混合菌群作为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硅藻土为颗粒载体,以竹节状 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和地下甲烷杆菌 (Methanobacteriumsubterraneum)DSM 11074为甲烷产生菌群,以副干酪 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 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群作为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硅藻土为颗粒载体,以竹节状 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为甲烷产生菌群,以副 干酪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酿酒酵母、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 腊样芽孢杆菌、费氏丙酸杆菌、Syntrophomonas cellicola和Proteiniborus ethanoligenes的混合菌群作为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硅藻土为颗粒载体,以地下甲 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subterraneum)DSM 11074为甲烷产生菌群,以 副干酪乳杆菌、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费氏丙酸杆菌和Proteiniborus ethanoligenes的混合菌群作为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L-半胱氨酸盐酸盐为颗粒载体, 以竹节状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为甲烷产生菌 群,以副干酪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 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费氏丙酸杆菌和Proteiniborus ethanoligenes的混合菌群作为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硫化钠为颗粒载体,以地下甲 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subterraneum)DSM 11074为甲烷产生菌群,以 副干酪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费氏 丙酸杆菌的混合菌群作为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玉米芯(破碎至2-5cm粒径)为颗粒载体,以竹节状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 和地下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subterraneum)DSM 11074为甲烷产生 菌群,以副干酪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 孢杆菌的混合菌群作为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玉米芯(破碎至2-5cm粒径)为颗粒载体,以竹节状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 为甲烷产生菌群,以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 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yntrophomonas cellicola和 Proteiniborus ethanoligenes的混合菌群作为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玉米芯(破碎至2-5cm粒径)为颗粒载体,以地下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subterraneum)DSM 11074 为甲烷产生菌群,以发酵乳杆菌、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 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和 Proteiniborus ethanoligenes的混合菌群作为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L-半胱氨酸盐酸盐为颗粒载体, 以地下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subterraneum)DSM 11074为甲烷产生 菌群,以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腊 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费氏丙酸杆菌和Proteiniborus ethanoligenes的混合菌群作为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硅藻土为颗粒载体,以竹节状 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和地下甲烷杆菌 (Methanobacteriumsubterraneum)DSM 11074为甲烷产生菌群,以酿酒酵 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梭状芽孢杆菌、Syntrophomonas cellicola和Proteiniborus ethanoligenes的混 合菌群作为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硫化钠为颗粒载体,以竹节状 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为甲烷产生菌群,以发 酵乳杆菌、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 腊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费氏丙酸杆菌和 Syntrophomonas cellicola的混合菌群作为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20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以硅藻土和玉米芯的混合物为颗 粒载体,以竹节状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和地 下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subterraneum)DSM 11074为甲烷产生菌群, 以副干酪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费氏 丙酸杆菌、Syntrophomonas cellicola和Proteiniborusethanoligenes的混合菌 群作为活性菌群。
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验例
分别以上述实施例1-20中制备的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进行污水处理 的效果验证,测定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降解活性和稳定性能。
测试用污水的参数见下表1所示。
分别将上述实施例中制备的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置于污水中,进行厌 氧处理72小时,检测出水的参数。
测试结果见下表1所示。
表1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性能测试结果
COD(mg/L) BOD(mg/L) TP(mg/L) TN(mg/L)
初始 10000 5000 20 150
72小时 450-500 150-200 1-2 5-8
收集上述处理后的活性污泥进行反复污水处理,经多次污水处理后, 所述活性污泥的去除效率依然较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可见,本发明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具有较好的有机物降解性能, 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具有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 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 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 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 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其特征在于,包括颗粒载体以及负载于所述颗粒载体表面的微生物菌群;
所述微生物菌群包括甲烷产生菌群以及活性菌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烷产生菌群包括竹节状甲烷鬃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DSM 17206和/或地下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subterraneum)DSM 1107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菌群包括副干酪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酿酒酵母、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费氏丙酸杆菌、Syntrophomonas cellicola或Proteiniborus ethanoligenes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载体包括有机质载体和/或化合物载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质载体包括硅藻土和/或玉米芯;
所述化合物载体包括L-半胱氨酸盐酸盐和/或硫化钠。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取选定的甲烷产生菌进行菌株培养,经离心或者絮凝得到所述甲烷产生菌群,并将所述甲烷产生菌群与选定的颗粒载体充分混合,是其负载于所述颗粒载体表面,自然风干;
(2)取选定的活性菌进行菌株培养,并将所得活性菌培养液均匀喷洒于上述步骤(1)处理后的所述颗粒载体表面;
(3)继续向所述颗粒载体表面喷洒培养液,进行自然培养,并将培养后的所述颗粒载体干燥,即得所需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密闭保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甲烷产生菌进行菌株培养的步骤中,包括将所述甲烷产生菌接种至含有乙酸和甲酸的培养基,并于35-37℃培养120-144小时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每1kg颗粒载体喷洒100-200g所述活性菌液。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培养液的成分包括:乙酸1-5%、甲酸1-5%、维生素复合物0.1-1%、矿物质复合物0.1-1%、葡萄糖1-5%、酵母粉1-5%。
10.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CN201911380932.2A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111157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0932.2A CN111115798A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0932.2A CN111115798A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5798A true CN111115798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04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80932.2A Pending CN111115798A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15798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7405A (zh) * 2008-07-25 2008-12-24 浙江工业大学 降解“三苯”VOCs废气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1544449A (zh) * 2009-05-14 2009-09-30 北京化工大学 炭纤维生物膜载体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1724559A (zh) * 2009-12-08 2010-06-09 营口恒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分解秸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515452A (zh) * 2011-12-07 2012-06-27 江苏金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凹凸棒土为载体的底泥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78002A (zh) * 2014-10-14 2015-01-14 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390735A (zh) * 2015-07-29 2017-02-15 仁维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反应器
CN107555747A (zh) * 2017-10-24 2018-01-09 赵灿根 一种利用微生物制剂进行城市污水污泥的环保处理方法
CN107857364A (zh) * 2017-11-10 2018-03-30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生物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快速启动方法
CN108624531A (zh) * 2018-05-15 2018-10-09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复合微生物净水剂及其应用
CN109182193A (zh) * 2018-09-26 2019-01-11 陕西赛恩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439572A (zh) * 2018-11-01 2019-03-08 安捷控股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用微生物菌剂、其附着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57365A (zh) * 2019-05-23 2019-09-20 浙江工业大学 餐厨垃圾处理的固定化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591975A (zh) * 2019-10-17 2019-12-20 湖南洁源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市政污泥的固定化嗜热微生物菌群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7405A (zh) * 2008-07-25 2008-12-24 浙江工业大学 降解“三苯”VOCs废气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1544449A (zh) * 2009-05-14 2009-09-30 北京化工大学 炭纤维生物膜载体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1724559A (zh) * 2009-12-08 2010-06-09 营口恒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分解秸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515452A (zh) * 2011-12-07 2012-06-27 江苏金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凹凸棒土为载体的底泥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78002A (zh) * 2014-10-14 2015-01-14 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390735A (zh) * 2015-07-29 2017-02-15 仁维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反应器
CN107555747A (zh) * 2017-10-24 2018-01-09 赵灿根 一种利用微生物制剂进行城市污水污泥的环保处理方法
CN107857364A (zh) * 2017-11-10 2018-03-30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生物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快速启动方法
CN108624531A (zh) * 2018-05-15 2018-10-09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复合微生物净水剂及其应用
CN109182193A (zh) * 2018-09-26 2019-01-11 陕西赛恩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439572A (zh) * 2018-11-01 2019-03-08 安捷控股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用微生物菌剂、其附着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57365A (zh) * 2019-05-23 2019-09-20 浙江工业大学 餐厨垃圾处理的固定化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591975A (zh) * 2019-10-17 2019-12-20 湖南洁源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市政污泥的固定化嗜热微生物菌群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82193B (zh) 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888345B (zh) 一种处理工业污水的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802870A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复合菌剂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方法
CN103374524A (zh) 一种耐盐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83925B (zh) 一种生物强化预处理剩余污泥的方法
CN102815792A (zh) 一种用于城乡污染河道水体修复的微生物-酶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5710A (zh)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制剂进行污泥减量的方法
CN108298701A (zh) 一种经厌氧处理后的低可生化性的发酵废水处理方法
CN102190373B (zh) 水处理好氧及兼氧微生物活化菌剂及在接触氧化工艺中的应用
CN106011039B (zh) 一株降解土霉素的氨基杆菌及其应用
CN103881929A (zh) 净化用复合菌和净化用复合益生菌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150727B (zh) 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强化污泥厌氧消化的预处理方法
CN104894033A (zh) 一种降解cod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25168B (zh) 一种餐厨垃圾处理用复合菌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91974A (zh) 一种用于皮革污泥干化的嗜热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03305225A (zh) 一种利用芽孢发酵废液制备土壤修复改良剂的方法
Lakshmidevi et al. Bioelectricity and bioactive compound productionin an algal-assisted microbial fuel cell with immobilized bioanode
CN103305443B (zh) 一种修复含氨氮工业污水的制剂及方法
CN105296398A (zh) 治理污染水体的耐低温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774955A (zh) 一种生物净化景观水的方法
CN104988087B (zh) 原油污染土壤复合微生物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09407B (zh) 一种用于原位污泥减量的嗜热微生物菌株及其应用
CN111115798A (zh) 一种人工微生物活性污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882909A (zh) 治理黄原胶发酵废水的环保工艺
CN110577905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