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1949B - 一种涉及风险源穿越过程的动态监测管理***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涉及风险源穿越过程的动态监测管理***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1949B
CN111101949B CN201911092127.XA CN201911092127A CN111101949B CN 111101949 B CN111101949 B CN 111101949B CN 201911092127 A CN201911092127 A CN 201911092127A CN 111101949 B CN111101949 B CN 1111019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onitoring
platform
risk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921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01949A (zh
Inventor
付春青
田世文
王昱
高玉春
郝岩
***
刘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921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019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01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1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01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1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003Arrangement of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for use during driving of tunnels, e.g. for guiding machi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8Special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alar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涉及风险源穿越过程的动态监测管理***,包括无测点监测平台、BIM平台、GIS平台,和监管平台;监管平台与GIS平台通信连接,以使得监管平台能够凭借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匹配出用于评估至少一个变形数据的且与变形数据相互对应的至少一个的变形设定阈值,在变形数据超出变形设定阈值的情况下,监管平台能够向健康监测平台发出预警指令和/或能够向监管平台能够向无测点监测平台发出用于调整采集监测数据的采集方案的指令,以使得监管平台能够结合无测点监测平台的间断性获取的监测数据和GIS平台连续性获取的实时空间数据对风险子源在不同的盾构机穿越时期进行施工动态信息化监控。

Description

一种涉及风险源穿越过程的动态监测管理***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穿越风险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涉及风险源穿越过程的动态监测管理***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密集程度的增加,带来的施工风险也日趋增多。新修地铁线路不仅要考虑穿越既有建筑物、构筑物,也要考虑穿越各类运行线路(铁路、公路、高速、地铁等),大大增加了施工的安全风险。而目前地铁建设穿越风险所依靠的仍然以人工监测为主,尤其对于穿越公路情况,需要人工在路面布点进行监测,过往车辆通行给监测人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其次,对于目前穿越风险的管控主要以二维数据源为基础,缺乏对穿越过程的直观体验,且会因各种因素导致无法采集监测数据,不能实现对穿越过程的实时动态管控。
北京地铁是我国城市交通的象征之一,自1965年开始修建地铁起至今已经发展近55年,其发展规模大、发展速度快、修建技术水平取得革命性突破。北京地铁12号线是北三环线,是北京北部的加密线,其中三元桥站位于机场高速东侧。其中,西坝河站-三元桥站的设计走向为:沿北三环东路向东南敷设,下穿三元桥匝道桥后转向首都机场高速路东侧敷设,到达西坝河站。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地铁开发建设的主要城市,盾构施工的安全效益显得尤为敏感和突出,因此,加强北京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管控和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非常紧迫。
公开号为CN109101668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基于BIM实现盾构施工多源安全风险数据集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从视频平台获取的摄像机视频监控数据进入到逻辑加工层中;从盾构***获取盾构机数据、从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获取数据到平台前置接口处理层;其他***数据可获取到平台前置接口处理层;以上四种数据依次从平台前置接口处理层进入逻辑加工层、数据持久层、数据库进行处理和存储,然后再返回至逻辑加工层;所有数据会同后进入盾构管理平台进行应用展示。该方法集成多种数据方式,在同一平台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对比,有效地综合了安全隐患数据,为施工提供预警及处理措施建议。
公开号为CN106503381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基于BIM-GIS技术的地铁暗挖车站虚拟施工现场构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地铁暗挖车站的周边环境的建模范围及建模内容;确定地铁暗挖车站的建模内容以及建模原则;确定施工临建的建模内容;建立周边环境、暗挖地铁车站以及施工临建的BIM模型;获取BIM模型的GIS图像模型;根据B/S网络架构建立BIM-GIS数据平台;将建立的BIM模型集成至BIM-GIS数据平台。该发明的基于BIM-GIS技术的地铁暗挖车站虚拟施工现场构建方法,不仅能够高效解决施工与周边环境的空间关系问题,也为基于真实三维场景的施工管理信息化奠定数据基础。
公开号为CN109899076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盾构下穿地铁的智能化施工及监测***。其包括BIM云端管理子***、盾构机下穿铁路子***和监测数据模型,盾构机下穿铁路子***和监测数据模块,盾构机下穿铁路子***包括铺设于土体之上的铁路轨枕和在土体内掘进的盾构机,盾构机设有采集施工参数的盾构机掘进参数模块和工程概况参数模型,监测数据模块包括无人机模块和传感器模块,无人机模块采集铁路的轨枕数据,传感器模块采集土体数据,BIM云端管理子***获取轨枕数据、土体数据和施工参数并根据这些数据确定最佳掘进参数,并控制盾构机按照最佳掘进擦书施工。该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无人机监测,保证了监测人员安全以及监测数据可靠性,增加了监测数据样本量以及监测的连续性。
例如,公开号为CN109101709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3D激光扫描技术与BIM技术相结合的现场施工管理***。其包括BIM模型的建立与优化、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其具体执行的步骤为:数据采集,利用3D激光扫描仪进行现场扫描,采集目标构筑物工程的真实、完整的原始数据,得到具有精确空间信息的点云数据;数据处理,将采集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利用点云预处理软件进行拼接、去燥、分类、着色处理;扫面模型建立,将预处理电云数据导入到Revit软件生成扫描BIM模型;3D无测点和BIM技术同步现场施工管理,将扫面BIM模型与设计CAD模型、BIM模型进行精确对比分析,寻找施工现场与设计的不同点,并对设计模型进行优化处理。
例如,公开号为CN109446717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基于BIM加3DGIS线性工程二三维联动展示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建模资料,如模型CAD图纸;将步骤1获得的资料进行基础建模,按照WGS84坐标系进行坐标转换;将步骤2中的模型进行参数化处理,获取模型信息;将步骤3中获取的模型信息、工程管理信息以及3DGIS影响图层信息导入BIM平台,将数据导入平台拟合后进行BIM加3DGIS二三维联动可视化展示。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密集程度的增加,带来的施工风险也日趋增多。新修地铁线路不仅要考虑穿越既有建筑物、构筑物,也要考虑穿越各类运行线路(铁路、公路、高速、地铁等),大大增加了施工的安全风险。而目前地铁建设穿越风险所依靠的仍然以人工监测为主,尤其对于穿越公路情况,需要人工在路面布点进行监测,过往车辆通行给监测人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其次,对于目前穿越风险的管控主要以二维数据源为基础,缺乏对穿越过程的直观体验,且会因各种因素导致无法采集监测数据,不能实现对穿越过程的实时动态管控。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涉及风险源穿越过程的动态监测管理***及方法,依托先进的激光监测技术,改善现状地铁监测技术,并利用BIM、GIS技术实现对穿越区域的实时监控,通过建立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处理实现风险源穿越过程的动态演示和实时分析,大大提高对风险源管控的识别、提取、监控、处理等,也将有利于对风险穿越的信息化管理。
该动态监测管理***包括监管平台,用于融合由BIM平台获得的至少一个风险子源的模型数据及由GIS平台的所述风险子源周边环境的周边实时环境数据。能够获取盾构机的实时空间数据,通过该实时空间数据能够为无测点监测平台提供监测方案也能够为健康监测平台提供预警方案;GIS平台还能够提供用于描述风险子源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的空间位置数据,便于监管平台能够对盾构施工中的风险子源集中管控。
现有技术中,GIS平台连续性获取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风险子源的监测数据是动态变化;无测点监测平台属于耗能设备,其获取的监测数据在时间上具有间断性。在本发明中,间断性的监测数据能够反应风险子源的连续变化;而GIS平台的连续数据反而只能反映极短时间区间内的盾构作业区域内的短暂变化。在根据本发明在监控平台上,将间断性的监测数据和GIS平台的连续数据按照脱离时间的方式(不必在一个时间轴上拟合)彼此关联,以得到相对于无测点监测平台的前一采集时刻的风险子源的形变。本发明不采用时间轴,反而利用间断性的监测数据作为“心跳”节拍来拟合或处理GIS平台的连续数据,使得本发明能够脱离GPS等精密定时***。而且在运算规模得以缩减至间断性的监测数据次数的数量级的同时,仍可基于连续数据评估监测数据阶跃变化的异常点。对于地下施工设备而言,脱离GPS定时意味着挖掘效率成倍提高,也意味着脱离了陀螺仪的导航限制。
现有技术中,GIS平台连续性能够获取周边实时环境数据。但是,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风险子源的监测数据也是动态变化,无测点监测平台属于耗能设备,难以实时对风险子源进行监测,因此其获取的监测数据在时间上具有间断性,将该间断采集的监测数据与连续获取获得周边实时环境数据进行综合评定具有滞后性,而这种滞后性可能错过施工参数修正的时机,甚至会导致风险源的变形不可控。因此,本发明能够降低数据评价的滞后性,能够直接地反映出风险子源在盾构穿越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这有利于发现在盾构穿越过程中风险子源可能存在形变,提前采取应对方案,防止可能具有实质性破坏的形变继续演变;GIS平台还能够提供用于描述风险子源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的空间位置数据,便于监管平台能够对盾构施工中的风险子源集中管控。
该风险源穿越过程的动态监测管理***,其能够实时获取至少一个受盾构机穿越施工影响的风险子源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动态数据和/或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并且基于所述动态数据和/或所述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对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进行施工动态信息化监控,所述***包括:无测点监测平台,其能够在不用对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设立监测点的情况下且无需接触所述至少风险子源的情况下采集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监测数据;BIM平台,能够基于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的静态模型获取其静态数据;GIS平台,其用于实时获取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的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和监管平台,分别与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和所述BIM平台通信连接,使得其能够将所述监测数据和所述静态数据进行对比,以能够基于获取所述风险子源的至少一个变形数据对盾构施工进行动态信息化管理;所述监管平台与所述GIS平台通信连接,以使得所述监管平台能够凭借所述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匹配出用于评估所述至少一个变形数据的且与所述变形数据相互对应的至少一个的变形设定阈值,在所述变形数据超出所述变形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监管平台能够向健康监测平台发出预警指令和/或能够向监管平台能够向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发出用于调整采集监测数据的采集方案的指令,以使得所述监管平台能够结合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的间断性获取的所述监测数据和所述GIS平台连续性获取的所述实时空间数据对所述风险子源在不同的盾构机穿越时期进行施工动态信息化监控。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包括所述GIS平台连续性获取的所述风险子源与所述盾构机之间的实时空间数据,其中,所述监管平台凭借所述实时空间数据匹配出所述变形数据的对应的第一变形设定阈值,在所述变形数据超出所述第一变形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监管平台能够向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发出的调整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采集所述监测数据的间隔的指令,以使得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能够以在所述盾构机的不同穿越时期对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实施不同的监测力度的方式间断性地采集所述监测数据,从而所述监管平台能够以间断性的将调整监测力度后的监测数据与所述静态数据进行对比的方式获取变形数据,并基于调整监测力度后获取的变形数据对所述风险子源在不同的盾构机穿越时期进行施工动态信息化监控。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管理***包括健康监测平台,所述健康监测平台与所述监管平台通信连接,所述监管平台凭借所述实时空间数据匹配出所述变形数据的对应的第二变形设定阈值,所述监管平台在调整监测力度后获取的变形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变形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向健康监测平台发出预警指令,从而所述健康监测平台能够在所述监管平台间断性的将调整监测力度后的监测数据与所述静态数据进行对比的方式获取变形数据的情况下基于该变形数据对所述风险子源在不同的盾构机穿越时期进行施工动态信息化预警。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是激光扫描监测平台,其包括至少一个激光扫描仪,所述激光扫描仪基于所述风险子源的几何特性围绕布置于所述风险子源,从而所述激光扫描仪获取的点云能够根据所述风险子源的几何特性形成至少一个特征点,所述至少一个特征点用于构建所述风险子源的扫描断面,使得所述扫描断面的变位数据能够作为所述变形数据。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点云的第二三维坐标是在所述风险子源的安全区域内设置的至少三个标准点形成的绝对坐标系下获得的,其能够按照如下方式获取:在所述风险子源的风险区域内布置至少三个观察点,获取其所述绝对坐标系下的第三三维坐标;建立由所述激光扫描仪确定的参考坐标系;使用所述激光扫描仪扫描获取所述至少三个观察点的第一三维坐标和所述点云;以所述至少三个观察点在所述绝对坐标中的第三三维坐标为基准,将所述第一三维坐标以及点云从所述参考坐标系变换至所述绝对坐标系中,从而得到所述点云在所述绝对坐标系中的第二三维坐标。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激光扫描仪按照能够扫描所述风险子源的全部区域以及所述观察点的方式布置,以使得每个激光扫描仪在对所述风险子源和观察点扫描完成之后能够以所述观察点作为拼接点的方式将每个激光扫描仪获得的部分点云统一至所述参考坐标系,从而获取所述风险子源完整的点云。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三个标准点按照能够覆盖所述风险子源的风险区域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安全区域,每个观察点与至少两个标准点以及至少两个激光扫描仪按照通视设置,以使得所述观察点能够将所述参考坐标系和所述绝对坐标基于坐标变换原理关联;其中,所述风险区域是指所述盾构施工过程中对所述风险子源的影响区域,所述影响区域边界线以外的1~4倍盾构深度为所述安全区域。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包括用于描述所述风险子源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的空间位置数据,所述空间位置数据与所述静态数据能够以可视化展示所述风险子源的方式构建初始三维空间模型,便于所述监管平台能够对盾构施工中的风险子源集中管控。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涉及风险源穿越过程的动态监测管理方法,其能够实时获取至少一个受盾构机穿越施工影响的风险子源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动态数据和/或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与所述盾构机之间的实时空间数据,并且基于所述动态数据和/或所述空间数据对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进行施工动态信息化监控,所述方法包括:无测点监测平台在不用对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设立监测点的情况下且无需接触所述至少风险子源的情况下采集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监测数据;BIM平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的静态模型获取其静态数据;分别与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和所述BIM平台通信连接监管平台将所述监测数据和所述静态数据进行对比,以能够基于获取所述风险子源的至少一个变形数据对盾构施工进行动态信息化管理;GIS平台实时获取所述盾构机与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的所述实时空间数据,所述监管平台与所述GIS平台通信连接,以使得所述监管平台能够凭借所述实时空间数据匹配出用于评估所述至少一个变形数据的且与所述变形数据相互对应的至少一个的变形设定阈值,在所述变形数据超出所述变形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监管平台能够向健康监测平台发出预警指令和/或能够向监管平台能够向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发出用于调整采集监测数据的采集方案的指令,从而所述监管平台能够结合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的连续性获取的所述监测数据和所述GIS平台连续性获取的所述实时空间数据对所述风险子源在不同的盾构机穿越时期进行施工动态信息化监控。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包括所述GIS平台连续性获取的所述风险子源与所述盾构机之间的实时空间数据,其中,所述监管平台凭借所述实时空间数据匹配出所述变形数据的对应的第一变形设定阈值,在所述变形数据超出所述第一变形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监管平台能够向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发出的调整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采集所述监测数据的间隔的指令,以使得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能够以在所述盾构机的不同穿越时期对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实施不同的监测力度的方式间断性地采集所述监测数据,从而所述监管平台能够以间断性的将调整监测力度后的监测数据与所述静态数据进行对比的方式获取变形数据,并基于调整后获取的变形数据对所述风险子源在不同的盾构机穿越时期进行施工动态信息化监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的逻辑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的点云坐标的测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测点的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监管平台 400:标准点
200:无测点监测平台 500:观察点
300:健康监测平台 600:激光扫描仪
700:BIM平台 800:GIS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进行详细说明。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属于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在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对各个空间的地理分布数据进行收集、分析、计算和关系。GIS数据作为其中的最基本的内容,能够对城市建筑的空间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和维护。
BIM与GIS之间并无可替代性,而是更倾向于一种互补关系。GIS的出现为城市的智慧化发展奠定了基础,BIM的出现附着了城市建筑物的整体信息,两者的结合创建了一个附着了大量城市信息的虚拟城市模型,而这正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总体来说,BIM是用来整合和管理建筑物本身所有阶段信息,GIS则是整合及管理建筑外部环境信息。把微观领域的BIM信息和宏观领域的GIS信息进行交换和结合,对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本发明中,监管平台是由BIM平台和GIS平台集成的一种用于模拟盾构机穿越风险子源时风险子源动态变化的平台。
3D无测点技术能够提供有效测程的一定采用密度的点云数据,并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极高的数据采集效率,且采样点云为海量,上千万数量级,形成了一个基于点云的离散三维模型数据场。三维无测点技术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能在不接触目标对象的情况下快速获取其表面三维坐标的测量技术,用三维无测点技术获取的目标体表面的海量三维数据被称为点云。它以海量、自动化的获取目标体表面三维坐标的方式取代了传统测绘的单点空间坐标获取方式。三维无测点技术主要应用于目标体的高精度逆向三维重建,物体高精度逆向三维建模往往需要几万乃至成百上千万个测量点,传统的测量手段无法满足其对测量点数量要求,三维无测点技术的出现使这个问题得以解决。近年来,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越来越轻便,操作越来越简便,应用不断在各领域普及,地面三维无测点技术也逐步被应用到变形监测中。作为一种新的变形监测技术手段,地面三维无测点技术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不用在变形体上设立监测点,免除了设立和维护监测点的工作;无需接触变形体即可获取其表面三维坐标;外业获取点云的速度快;点云密度大,通过相关处理后可以获取变形体表面完整的细部特征及形变;虽然目前单点定位的精度没有传统技术手段高,但是目标对象表面模型化之后的点位精度很高,可达1~2mm。用地面三维无测点技术监测矿区地表变形,是目前开采沉陷领域研究的热点。三维无测点技术监测地表开采沉陷区域时,用面状或带状扫描点云数据代替了传统的线状主断面监测点数据,大大丰富了外业数据信息的获取,使矿区地表变形监测成果更加具化;传统的监测手段需要埋设很多的监测点,由于矿区地表采动,观测周期长时监测点很难维护,受损坏后造成后期监测点数据缺失,三维无测点技术则不需埋设监测点,大大提高了矿区地表变形监测的数据采集效率,使监测效果得以加强。
风险子源是指地表的既有的结构物(如立交桥、公路和铁路等)、既有的地下空间(如地下商场)、既有的隧道(如地铁隧道)、既有的市政管道(如城市燃气管道隧道)等。在城市中,具有若干风险子源,因此若干风险子源的组合即为本发明中所指的风险源。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涉及风险源穿越过程的动态监测管理***,其能够实时获取至少一个受盾构机穿越施工影响的风险子源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动态数据和/或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并且基于动态数据和/或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对至少一个风险子源进行施工动态信息化监控。
该管理***包括:无测点监测平台200、BIM平台700、GIS平台800和监管平台100。
其中,无测点监测平台200,其能够在不用对至少一个风险子源设立监测点的情况下且无需接触至少风险子源的情况下采集至少一个风险子源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监测数据。例如,无测点监测平台200可以采用无人机、GPS、雷达遥感监测及激光扫描技术。
BIM平台700,能够基于至少一个风险子源的静态模型获取其静态数据。风险子源的静态模型可以是盾构施工前风险子源的3D模型、CAD模型等。
GIS平台800,其用于实时获取至少一个风险子源的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包括风险子源与盾构机之间的实时空间数据、风险子源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的空间位置数据。
监管平台100,其具有通信接口,用于与无测点监测平台200和BIM平台通信连接。监管平台100主要将BIM平台中的静态数据以及无测点监测平台200获取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以获取风险子源的变形数据。从而,监管平台能够基于获取风险子源的至少一个变形数据对盾构施工进行动态信息化管理。
其包括监管平台100和无测点监测平台200。无测点监测平台200与BIM平台700通过无线的方式实现变形数据的传输。BIM平台和GIS平台均可以安装在一计算设备上。监管平台100也可以安装在同一计算设备上,用于融合至少一个风险子源的模型数据及其周边环境的周边实时环境数据。监管平台是将BIM平台700的数据和GIS平台800的数据融合的一种用于模拟盾构机穿越风险子源时风险子源动态变化的平台。
一方面,无测点监测平台200属于耗能设备,难以实时对风险子源进行监测,因此其获取的监测数据在时间上是间断的,但是如何有效地在时间间断的情况下采集监测数据并将其用于对风险子源进行动态监控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盾构机与风险子源的空间位置关系在时间上是动态变化的,风险子源的实际形态数据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监测数据只能是实际形态数据中的由无测点监测平台200间断采集的中的一部分,如何能够通过监测数据尽可能真实有效地模拟风险子源的实际动态变化过程是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而且,在盾构穿越过程中,例如风险子源是立交桥(如三元桥,属于前往首都机场的交通要道)时,其过往的车辆附加于立交桥上的载荷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其也会造成风险子源的变形变化,因此,如何对这种周边环境数据的造成的变形进行动态监测也是另一个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之发明人引入GIS平台。GIS平台800能够在盾构穿越施工过程中向监管平台100输入风险子源的周边实时环境数据。监管平台100与GIS平台通信连接。监管平台100在接收到周边实时环境数据的情况下,能够基于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匹配出用于评估至少一个变形数据的且与变形数据相互对应的至少一个的变形设定阈值。变形数据可以是沉降值、沉降值随时间的变化率、倾斜率,倾斜率随时间的变化率。在变形数据超出变形设定阈值的情况下,监管平台100能够向健康监测平台300发出预警指令和/或能够向监管平台100能够向无测点监测平台200发出用于调整采集监测数据的采集方案的指令。
GIS获取的周边环境数据是实时获取的,而且风险子源的变形数据与周边环境数据是密切联系的。监管平台100能够结合无测点监测平台200的间断性获取的监测数据和GIS平台连续性获取的周边环境数据对风险子源在不同的盾构机穿越时期进行施工动态信息化监控。监控数据是由无测点监测平台200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监测至少一个风险子源时采集。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风险子源会发生形变(例如倾斜、截面变形、沉降等),此时这些形变均可以通过无测点监测平台200测得。倾斜、截面变形、沉降均可以通过测量风险子源的点云,由三维坐标表达。静态数据则是在未进行盾构穿越过程中风险子源的原始3D数据,可以通过软件Creo、CAD等导入BIM平台。监管平台100通过其通信输入接口获取无测点监测平台200采集的监控数据。监管平台100能够在GIS获取周边实时环境数据的情况下获取该监控数据。监管平台100基于监控数据与静态数据进行比较生成比对结果,用于监管平台100能够对风险子源进行动态管控。本发明的监测手段的力度是通过周边实时环境数据提供的,其主要有如下的优势:1、无测点监测平台200能够通过节能的方式对风险子源进行间断式的监测数据的采集,以获取变形数据,例如可以调节无测点监测平台200的监测频率,在周边环境数据不具有较大影响时,可以降低监测频率,以降低无测点监测平台200的能耗;2、GIS平台还能够提供用于描述风险子源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的空间位置数据,便于监管平台100能够对盾构施工中的风险子源集中管控。
优选地,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包括GIS平台800连续性获取的风险子源与盾构机之间的实时空间数据。盾构刀盘与风险子源的位置关系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定义:首先,在空间数学模型中,将风险子源整体平移至待预设隧道的上方,形成第一虚拟风险子源;然后再将风险子源按照其几何中心或者重心与预设隧道的轴线重合的方式平移,形成第二虚拟风险子源,使得预设隧道能够贯穿第二虚拟风险子源;其次,在刀盘运动过程中,如果刀盘运动至第二虚拟风险子源内时,则可以描述为盾构刀盘正穿越至风险子源(第二施工阶段);如果刀盘尚未运动至第二虚拟风险子源内时,则可以描述为盾构刀盘尚未穿越至风险子源(第一施工阶段);如果刀盘已运动出第二虚拟风险子源时,则可以描述为盾构刀盘已穿越出风险子源(第三施工阶段)。第一施工阶段、第二施工阶段和第三施工阶段均可以由实时空间数据直接地反应。其中,监管平台100凭借实时空间数据匹配出变形数据的对应的第一变形设定阈值。第一变形设定阈值主要用于确定是否调整监测力度,例如调节监测频率。在变形数据超出第一变形设定阈值的情况下,监管平台100能够向无测点监测平台200发出的调整无测点监测平台200采集监测数据的间隔的指令。从而,无测点监测平台200能够以在盾构机的不同穿越时期对至少一个风险子源实施不同的监测力度的方式间断性地采集监测数据,从而监管平台100能够以间断性的将调整监测力度后的监测数据与静态数据进行对比的方式获取变形数据,并基于调整监测力度后获取的变形数据对风险子源在不同的盾构机穿越时期进行施工动态信息化监控。
优选地,管理***包括健康监测平台300,其主要用于预警。健康监测平台300与监管平台100通信连接。监管平台100凭借实时空间数据匹配出变形数据的对应的第二变形设定阈值。第二变形设定阈值用于是否预警。监管平台100在调整监测力度后获取的变形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二变形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向健康监测平台300发出预警指令。健康监测平台300能够在监管平台100间断性的将调整监测力度后的监测数据与静态数据进行对比的方式获取变形数据的情况下基于该变形数据对风险子源在不同的盾构机穿越时期进行施工动态信息化预警。
此外,优选地,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包括风险子源与盾构机之间的实时空间数据。无测点监测平台200的采集监测数据的采集频率是基于空间数据数据而设定的。例如,无测点监测平台200能够在盾构正穿至风险子源时的第二测量频率大于在盾构未穿至风险子源时的第一测量频率。和/或激光测量单元100能够在盾构下穿至风险子源时的第二测量频率大于在盾构已穿过风险子源时的第三测量频率。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无测点监测平台200能够在盾构的不同施工阶段对风险子源实施不同的监测力度。例如,该风险子源是地面结构物,按照这种方式,本发明能够有针对性地在盾构正穿至结构物时对结构物的沉降位移进行监测,具体地:结构物的沉降位移在盾构正穿至结构物时随时间的变化率是比其他施工阶段大的,因此提升其测量频率,能够有效地根据记录数据刻画出其沉降规律,为现场施工提供例如调整刀盘扭矩、调整掘进速度和增加支护等施工参数调节的指导;其次,现场需要配置过多的测量人员对结构物进行测量,为此根据本发明的测量频率设置可以对测量工程人员进行排班和调度,以节约人力资源成本。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针对风险子源布置若干个不同类型的无测点监测器。至少三个无测点监测器的激光扫描组呈“L”型布置。短边组的无测点监测器的布置密度大于长边组的无测点监测器的布置密度。并且短边组的无测点监测器是沿着风险子源的长轴方向布置的,而长边组的无测点监测器是沿着风险子源的短轴方向布置的。例如,长边组的无测点监测器为激光扫描仪,而短边组的无测点监控器是无人机。在根据激光扫描仪的测量原理上,短边组的激光扫描仪获取风险子源竖直方向上的变形数据,而长边组的无人机获取风险子源短轴方向的变形数据,然后基于数学原理(如勾股定理)而确定风险子源的倾斜率。但是,由于两组不同的无测点监测器的***误差各不相同,进而使得该倾斜率与实际值的偏差增大,进而工程师更倾向于将该倾斜率报警阈值设定的较小。因此,该种方法测量得到的倾斜率超过倾斜率报警阈值而实际的倾斜率并未超过报警阈值的几率大大提升,因此,该方法测得的倾斜率具有了超前预警的优势,而提醒工程人员及早地修正工程参数,以防止实际的倾斜率真的超过报警阈值或安全阈值。而且在测量规模以缩减风险子源短边的布置量的同时,仍然可以基于长边组的小密度的测量数据联合短边组的大密度的测量数据记录异常数据,在该异常数据出现的位置进一步地加密布置无测点检测器,从而无测点扫描仪能够按照“L”型不均匀地有针对性的进一步地获取该处的测量数据,以使得获取的倾斜率在与实际值具有***较大偏差的同时也更靠近实际值,为工程师的修正施工参数提供参考防止矫枉过正。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涉及风险源穿越过程的动态监测管理***。如图1所示为一种优选的***。
优选地,无测点监测平台200的至少一个激光扫描仪基于风险子源的几何特性围绕布置于风险子源。例如,该风险子源为地面结构物,将该地面结构物在地表的投影形成的轮廓线作为其几何特征。如图2所示,某一结构物在地面的轮廓线近似L形。激光扫描仪的布置方式能够将该“L”形结构物的六边均能进行扫描,获取到若干点云。将每一边的点云作为一个区段分割出来,而又将每一个区段的点云分割成若干个区域。例如,将点云分割成若干个方形网格区域,并且为每个方形网格区域内的点云定义坐标系(x轴为水平方向,z为竖直方向、y为风险子源的法线方向),则任意第i个点云的坐标为:
Pi=(xi,yi,zi),i=1,2…n
区域的边界可以由xm和ym两个参数决定:
xm≤xi≤xm+dx
zm≤zi≤zm+dz
式中,dx和dz分别是方形网格的长和宽。
将每一个区域内的点云转化成一个特征点,从而实现激光扫描仪(600)获取的点云能够根据风险子源的几何特性形成至少一个特征点。任意一个区域内的特征点坐标P*=(x*,y*,z*)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计算:
x*=xm+dx/2
y*=1/n·∑yi
z*=zm+dz/2
其中,至少一个特征点用于构建风险子源的扫描断面,使得扫描断面的变位数据能够作为变形数据。例如,如图2所示,这些可以形成6个扫描断面。这些扫面断面的变位数据(pi会随时间变化,导致P*也会随时间变化,进而这些P*形成的集合也会随时间变化,P*形成的集合的变化定义为变位数据)可以作为变形数据。
优选地,点云的第二三维坐标按照如下方式获得:
S1:在风险子源的安全区域内设置至少三个标准点。根据几何学原理,至少三个标准点能够用于形成绝对坐标系。绝对坐标系是在盾构施工之前通过对至少三个标准点进行高程控制测量法、平面控制测量法和三维控制测量法而获取。高程控制测量法包括水准测量方法、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平面控制测量包括边角测量、导线测量、GPS测量及三角测量、三边测量。三维控制测量法包括GPS测量及边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组合。在风险子源的安全区域外通过布设至少三个棱镜作为标准点400,标准点400是布置于能够覆盖整个基坑的,例如,如图2所示的四个标准点400。根据几何学原理,每个棱镜能够确定一个标准点400的坐标,从而需要至少三个标准点400形成一个绝对坐标系。
S2:在风险子源的风险区域内布置至少三个观察点500,并获取其绝对坐标系下的第三三维坐标。第三三维坐标是由已知的标准点400测量观察点500而获取,其也是通过高程控制测量法、平面控制测量法和三维控制测量法在每一次测量风险子源变形之前测得。
S3:建立由激光扫描仪600确定的参考坐标系。优选地,参考坐标系是由激光扫描仪600中的内部***指定,以激光扫描仪600所在的位置为坐标系的原点,在水平内以某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为X和Y轴,以竖直方向为Z轴。
S4:使用激光扫描仪600扫描获取至少三个观察点500的第一三维坐标和点云。第一三维坐标是在参考坐标系下而获取。点云是在同一空间参考系下表达目标空间分布和目标表面特性的海量点集合。
S5:根据坐标变换原理,以至少三个观察点500在绝对坐标中的第三三维坐标为基准,将第一三维坐标以及点云从参考坐标系变换至绝对坐标系中,从而得到点云在绝对坐标系中的第二三维坐标。由于激光扫描仪600是在风险区域内,其会随着盾构施工而发生坐标变化,该参考坐标系实则上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因而观察点500的第一三维坐标(在参考坐标系中)也是会变化的,以观察点500的第三三维坐标(在绝对坐标系中)作为基准,将点云从参考坐标系变换至绝对坐标系中,并删除绝对坐标系中除风险子源点云以外的噪声点。本发明的点云首先在参考坐标系中获取,而后基于观察点500将参考坐标系和绝对坐标系的关联,将点云变换至绝对坐标系中。按照这种方式,点云能够与BIM平台中对应的风险子源的静态数据(静态数据是在绝对坐标系中建立的),因此在绝对坐标系中的坐标变化能够直接地形成变形数据,使得其能够与静态数据形成对比结果;其次,在不同的盾构掘进施工阶段,点云的获取频率是基于空间数据数据而设定的,具体地:结构物的沉降位移在盾构正穿至结构物时随时间的变化率是比其他施工阶段大的,因此提升点云的测量频率,缩短测量时间,更有利于根据测量数据刻画出其沉降规律,为现场施工提供例如调整刀盘扭矩、调整掘进速度和增加支护等施工参数调节的指导。
优选地,激光扫描仪600按照能够扫描风险子源的全部区域以及观察点500的方式布置。例如,如图3所示,激光扫描仪600按照分站式布设于“L”型风险子源的六面,每一个激光扫描仪600负责对一部分风险子源进行扫描,并且每一个激光扫描仪600同时也能够对观察点500进行扫描。在对风险子源和观察点500扫描完成之后能够以观察点500作为拼接点的方式将每个激光扫描仪600获得的部分点云统一至参考坐标系,从而获取风险子源完整的点云。优选地,上述点云的处理均可以导入点云后处理平台,例如Cylone、Polyworks、Realworks、Survey、Geomagic中的任意一种。例如,将观察点500在绝对坐标系中的第三三维坐标导入点云后处理平台中,作为第一组数据;将参考坐标系中的观察点500的第一三维坐标以及风险子源的点云导入点云后处理平台,作为第二组数据。利用点云后处理平台的点云拼接功能对两组数据进行拼接,拼接时以观察点500作为拼接控制点,以第一组数据的坐标系作为拼接的基准坐标系,将风险子源的点云配准至绝对坐标系中。
优选地,至少三个标准点400按照能够覆盖风险子源的风险区域的方式设置于安全区域。例如,如图3所示,标准点400位于风险区域边界以外并且按照四角布置,能够覆盖整个风险子源的风险区域。根据坐标变换的原理,每个观察点500与至少两个标准点400以及至少两个激光扫描仪600按照通视设置,以使得观察点500能够将参考坐标系和绝对坐标关联。其中,风险区域是指盾构施工过程中对风险子源的影响区域。影响区域边界线以外的1~4倍盾构深度为安全区域。
优选地,***还包括健康监测平台300。健康监测平台300与监管平台100之间设置有数据接口,以使得健康监测平台300将比对结果与设定安全阈值进行对比,并能够输出对应的预警结果。其中,健康监测平台300读取与实时空间数据数据相对应的设定安全阈值。例如,健康监测平台300与监管平台100可以集成在一个计算机中。健康监测平台300可以将其预警结果通过无线协议发送至工程人员的收集APP中或者将预警结果显示于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例如,健康监测平台300按照如下方式配置:在结构物的位移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施工阶段的位移的设定安全阈值的情况下,报警单元发出第一报警信号。和/或在结构物的位移的变化率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施工阶段的位移的变化率的设定安全阈值的情况下,报警单元发出第二报警信号。例如,在盾构正穿至结构物下方时,监管平台100基于GIS平台获取的实时空间数据读取第二施工阶段对应的最大沉降位移及第二位移变化率,并以此作为结构物位移和位移变化率的设定安全阈值,如果激光测量党员100测量出的结构物的位移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施工阶段的位移的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报警单元发出第一报警信号,该第一报警信号可以是呈现在指挥中心的屏幕上,用以指导现场作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可以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和/或补充,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在不造成冲突或者矛盾的情况下,其他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整体和/或部分内容可以作为本实施例的补充。
优选地,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包括用于描述风险子源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的空间位置数据。在一个盾构建设隧道的工程中,尤其是在城市隧道建设工程中,需要进行监控的风险子源的数量较多,且由于风险子源之间的距离一般较小。因此,为了使得指挥中心或者指挥分中心实施获取现场监测数据,优选地,GIS平台为监管平台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包括用于描述风险子源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的空间位置数据,用于与BIM子模块的风险子源的变形数据融合。因此,该***能够在一个盾构建设隧道的工程中,对整个盾构施工过程的风险子源进行大数据监控。因此,空间位置数据与静态数据能够以可视化展示风险子源的方式构建初始三维空间模型,便于监管平台100能够对盾构施工中的风险子源集中管控。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BIM与GIS的盾构机风险源穿越三维模拟及监控方法,在不造成冲突或者矛盾的情况下,其他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整体和/或部分内容可以作为本实施例的补充。
监管平台100融合至少一个风险子源的模型数据及其周边环境的周边实时环境数据;
模型数据包括变形数据和静态数据,其中,变形数据是由无测点监测平台200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监测至少一个风险子源时采集;
监管平台100配置有BIM平台和GIS平台;
其中,BIM平台能够在GIS获取周边实时环境数据的情况下获取变形数据,并基于变形数据与静态数据进行比较生成比对结果,用于监管平台100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对风险子源进行管控。
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包括风险子源与盾构机之间的实时空间数据,
其中,无测点监测平台200的采集变形数据的采集频率是基于第一实时空间数据数据而设定,用于无测点监测平台200能够对风险子源在盾构的不同施工阶段实施不同的监测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涉及风险源穿越过程的动态监测管理***,所述***包括:无测点监测平台(200),GIS平台(800)和监管平台(100);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管平台(100)与所述GIS平台(800)通信连接,所述监管平台(100)能够结合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200)的间断性获取的监测数据和所述GIS平台(800)连续性获取的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对风险子源在不同的盾构机穿越时期进行施工动态信息化监控,所述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包括风险子源与盾构机之间的实时空间数据、风险子源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的空间位置数据,
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200),其能够在不用对至少一个风险子源设立监测点的情况下且无需接触至少风险子源的情况下采集至少一个风险子源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监测数据,
所述风险子源至少包括地表的既有的结构物、既有的地下空间、既有的隧道、既有的市政管道以及若干风险子源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监管平台(100)凭借所述实时空间数据匹配出变形数据的对应的第一变形设定阈值,在所述变形数据超出所述第一变形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监管平台(100)能够向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200)发出的调整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200)采集所述监测数据的间隔的指令,以使得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200)能够以在所述盾构机的不同穿越时期对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实施不同的监测力度的方式间断性地采集所述监测数据,从而所述监管平台(100)能够以间断性的将调整监测力度后的监测数据与静态数据进行对比的方式获取变形数据,并基于调整监测力度后获取的变形数据对所述风险子源在不同的盾构机穿越时期进行施工动态信息化监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包括健康监测平台(300),所述健康监测平台(300)与所述监管平台(100)通信连接,
所述监管平台(100)凭借所述实时空间数据匹配出所述变形数据的对应的第二变形设定阈值,所述监管平台(100)在调整监测力度后获取的变形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变形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向健康监测平台(300)发出预警指令,从而所述健康监测平台(300)能够在所述监管平台(100)间断性的将调整监测力度后的监测数据与所述静态数据进行对比的方式获取变形数据的情况下基于该变形数据对所述风险子源在不同的盾构机穿越时期进行施工动态信息化预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200)是激光扫描监测平台,其包括至少一个激光扫描仪(600),
所述激光扫描仪(600)基于所述风险子源的几何特性围绕布置于所述风险子源,从而所述激光扫描仪(600)获取的点云能够根据所述风险子源的几何特性形成至少一个特征点,
所述至少一个特征点用于构建所述风险子源的扫描断面,使得所述扫描断面的变位数据能够作为所述变形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点云的第二三维坐标是在所述风险子源的安全区域内设置的至少三个标准点(400)形成的绝对坐标系下获得的,其能够按照如下方式获取:
在所述风险子源的风险区域内布置至少三个观察点(500),获取其所述绝对坐标系下的第三三维坐标;
建立由所述激光扫描仪(600)确定的参考坐标系;
使用所述激光扫描仪(600)扫描获取所述至少三个观察点(500)的第一三维坐标和所述点云;
以所述至少三个观察点(500)在所述绝对坐标系中的第三三维坐标为基准,将所述第一三维坐标以及点云从所述参考坐标系变换至所述绝对坐标系中,从而得到所述点云在所述绝对坐标系中的第二三维坐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扫描仪(600)按照能够扫描所述风险子源的全部区域以及所述观察点(500)的方式布置,以使得每个激光扫描仪(600)在对所述风险子源和观察点(500)扫描完成之后能够以所述观察点(500)作为拼接点的方式将每个激光扫描仪(600)获得的部分点云统一至所述参考坐标系,从而获取所述风险子源完整的点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标准点(400)按照能够覆盖所述风险子源的风险区域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安全区域,
每个观察点(500)与至少两个标准点(400)以及至少两个激光扫描仪(600)按照通视设置,以使得所述观察点(500)能够将所述参考坐标系和所述绝对坐标系基于坐标变换原理关联;
其中,所述风险区域是指盾构施工过程中对所述风险子源的影响区域,所述影响区域边界线以外的1~4倍盾构深度为所述安全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包括用于描述所述风险子源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的空间位置数据,
所述空间位置数据与所述静态数据能够以可视化展示所述风险子源的方式构建初始三维空间模型,便于所述监管平台(100)能够对盾构施工中的风险子源集中管控。
9.一种涉及风险源穿越过程的动态监测管理方法,其能够实时获取至少一个受盾构机穿越施工影响的风险子源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动态数据和/或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与所述盾构机之间的实时空间数据,并且基于所述动态数据和/或所述空间数据对至少一个风险子源进行施工动态信息化监控,
所述方法包括:
无测点监测平台(200)在不用对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设立监测点的情况下且无需接触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的情况下采集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在盾构机穿越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监测数据;
BIM平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的静态模型获取其静态数据;和
分别与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200)和所述BIM平台通信连接的监管平台(100)将所述监测数据和所述静态数据进行对比,以能够基于获取所述风险子源的至少一个变形数据对盾构施工进行动态信息化管理;
其特征在于,
GIS平台实时获取所述盾构机与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的所述实时空间数据,
所述监管平台(100)与所述GIS平台通信连接,以使得所述监管平台(100)能够凭借所述实时空间数据匹配出用于评估所述至少一个变形数据的且与所述变形数据相互对应的至少一个的变形设定阈值,
在所述变形数据超出所述变形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监管平台(100)能够向健康监测平台(300)发出预警指令和/或所述监管平台(100)能够向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200)发出用于调整采集监测数据的采集方案的指令,从而所述监管平台(100)能够结合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200)的连续性获取的所述监测数据和所述GIS平台连续性获取的所述实时空间数据对所述风险子源在不同的盾构机穿越时期进行施工动态信息化监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周边实时环境数据包括所述GIS平台(800)连续性获取的所述风险子源与所述盾构机之间的实时空间数据,
其中,所述监管平台(100)凭借所述实时空间数据匹配出所述变形数据的对应的第一变形设定阈值,在所述变形数据超出所述第一变形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监管平台(100)能够向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200)发出的调整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200)采集所述监测数据的间隔的指令,以使得所述无测点监测平台(200)能够以在所述盾构机的不同穿越时期对所述至少一个风险子源实施不同的监测力度的方式间断性地采集所述监测数据,从而所述监管平台(100)能够以间断性的将调整监测力度后的监测数据与所述静态数据进行对比的方式获取变形数据,并基于调整后获取的变形数据对所述风险子源在不同的盾构机穿越时期进行施工动态信息化监控。
CN201911092127.XA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涉及风险源穿越过程的动态监测管理***及方法 Active CN1111019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2127.XA CN111101949B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涉及风险源穿越过程的动态监测管理***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2127.XA CN111101949B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涉及风险源穿越过程的动态监测管理***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1949A CN111101949A (zh) 2020-05-05
CN111101949B true CN111101949B (zh) 2021-11-05

Family

ID=70420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92127.XA Active CN111101949B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涉及风险源穿越过程的动态监测管理***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019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5329A (zh) * 2020-12-01 2021-03-02 山东鲁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输电设备程序化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3792642B (zh) * 2021-09-08 2022-08-12 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河湖生态治理数据处理方法及***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6426A (zh) * 2013-04-11 2013-07-10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全站仪联合三维激光扫描仪用于建筑测量的方法
CN105416343A (zh) * 2015-10-26 2016-03-23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轨道施工综合预警方法及***
CN207424869U (zh) * 2017-12-06 2018-05-29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桥梁施工管理***
CN109101709A (zh) * 2018-07-25 2018-12-28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3d激光扫描技术与bim技术相结合的现场施工管理***
CN109446717A (zh) * 2018-11-15 2019-03-08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bim加3dgis线性工程二三维联动展示方法
CN109472865A (zh) * 2018-09-27 2019-03-15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一种基于图像模型绘制的自由可量测全景再现方法
CN208816189U (zh) * 2018-08-24 2019-05-03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隧道监测预警智能***
CN109800502A (zh) * 2019-01-17 2019-05-24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区域标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008588A (zh) * 2019-04-04 2019-07-12 南京林业大学 多维度一体化的公路工程施工进度信息管理***及方法
CN110411370A (zh) * 2019-07-26 2019-11-05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空间时间参数的隧道施工风险管控***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6426A (zh) * 2013-04-11 2013-07-10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全站仪联合三维激光扫描仪用于建筑测量的方法
CN105416343A (zh) * 2015-10-26 2016-03-23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轨道施工综合预警方法及***
CN207424869U (zh) * 2017-12-06 2018-05-29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桥梁施工管理***
CN109101709A (zh) * 2018-07-25 2018-12-28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3d激光扫描技术与bim技术相结合的现场施工管理***
CN208816189U (zh) * 2018-08-24 2019-05-03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隧道监测预警智能***
CN109472865A (zh) * 2018-09-27 2019-03-15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一种基于图像模型绘制的自由可量测全景再现方法
CN109446717A (zh) * 2018-11-15 2019-03-08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bim加3dgis线性工程二三维联动展示方法
CN109800502A (zh) * 2019-01-17 2019-05-24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区域标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008588A (zh) * 2019-04-04 2019-07-12 南京林业大学 多维度一体化的公路工程施工进度信息管理***及方法
CN110411370A (zh) * 2019-07-26 2019-11-05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空间时间参数的隧道施工风险管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1949A (zh) 202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2066B (zh) 一种基于bim与gis的盾构机风险源穿越三维模拟及监控***
CN107402001B (zh) 基于3d扫描的超高层建筑施工偏差数字化检验***及方法
Mill et al. Combined 3D building surveying techniques–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TLS) and total station surveying for BIM data management purposes
CN102620721B (zh) 一种基于精细数字地面模型的公路测设方法
CN111597666A (zh) 一种将bim应用到变电站建设过程的方法
CN111899332A (zh) 一种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方法
CN109682303A (zh) 基于bim技术的曲线pc轨道梁精密三维检测方法
CN112884647A (zh) 一种基于bim点云技术指导埋件施工定位方法
CN111101949B (zh) 一种涉及风险源穿越过程的动态监测管理***及方法
CN114312877B (zh) 铁路综合巡检***
CN113034470B (zh)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沥青混凝土厚度无损检测方法
CN116958472A (zh) 一种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检测分析方法
KR20230083388A (ko) 도시철도 지하공간의 빔-그리드 유지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0489896A (zh)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临建工程选址及设计方法
Liu et al.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Airport pavement quality based on BIM and GIS integration
Sun et al. Building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based on UAV images
CN106052553A (zh)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土建临时工程的设计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2495879A (zh) 基于地面lidar的工业架空管线量测方法
CN101929858A (zh) 1:500、1:200大比例尺平地0.25米等高距精密测绘方法
CN114379607B (zh) 一种铁路综合巡检方法
CN114379598B (zh) 一种铁路综合巡检***
Qian Design of tunnel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bim and iot
CN117171862B (zh) 一种桥梁工程地勘钻孔点位置核对方法及设备
Novaković et al. The usability of terrestrial 3D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for tunnel clearance analysis application
Prokop et al. Digitaliz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using modern technologies and too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