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75902B - 变速器构造及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构造及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75902B
CN111075902B CN201910994489.1A CN201910994489A CN111075902B CN 111075902 B CN111075902 B CN 111075902B CN 201910994489 A CN201910994489 A CN 201910994489A CN 111075902 B CN111075902 B CN 1110759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transmission
speed
input
clutch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944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75902A (zh
Inventor
岩木浩二
小和田七洋
笹原谦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zaki Kokyukoki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zaki Kokyuko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254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0071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zaki Kokyuko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zaki Kokyuko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75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5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75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5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 F16H4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volumetric type
    • F16H47/04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volumetric type the mechanical gearing being of the type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clutc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fluid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4Combinations of toothed gearings only
    • F16H37/042Combinations of toothed gearings only change gear transmissions in group arrang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38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 F16H61/40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hydrostatic
    • F16H61/46Automatic regul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output requirements
    • F16H61/461Automatic regul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output requirements not involving a variation of the output capacity of the main pumps or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38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 F16H61/40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hydrostatic
    • F16H61/46Automatic regul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output requirements
    • F16H61/462Automatic regul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output requirements for achieving a target speed rati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20Off-Road Vehicles
    • B60Y2200/22Agricultural vehicles
    • B60Y2200/221Tra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37/08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 F16H37/0833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变速器构造及作业车辆,在本发明的变速器构造中,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的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行星第2要素的转速在第1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与在第2传动状态时相同,并且,行星第1要素的转速在第2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与在第1传动状态时相同。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的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出现在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在第1传动状态及第2传动状态下相同。

Description

变速器构造及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具有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HST)及行星齿轮机构的静液压·机械式无级变速构造(HMT构造)的变速器构造及具备所述变速器构造的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将HST及行星齿轮机构组合而成的HMT构造例如适合利用于联合收割机(英文:combine)、牵引车(英文:tractor)等作业车辆的行驶***传动路径,还提出了各种用于扩大具备HMT构造的作业车辆中的车速可变范围的构成。
例如,在日本专利第5822761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通过在行驶***传动路径直列配置HMT构造和具有低速档、中速档以及高速档这3档的变速档的多级变速构造来扩大车速可变范围。
然而,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是预定了在车辆行驶开始前预先进行所述多级变速构造的变速操作的构成,若在车辆行驶中进行所述多级变速构造的变速操作,则会产生以下的不良情况。
关于这一点,以在使所述多级变速构造与低速档接合的状态下操作所述HMT构造来提高行驶车速并在行驶车速到达预定车速的时间点下将所述多级变速构造从低速档向中速档变速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该情况下,在所述多级变速构造的低速档接合状态下所述HMT构造的输出到达最高速度或最高速度附近的阶段,在所述HMT构造的输出维持在最高速度或最高速度附近的状态下所述多级变速构造从低速档向中速档变速,在变速时产生大的车速变化,乘坐舒适度变差,并且对行驶***传动路径施加过度的负荷。
关于这一点,在日本专利第4162328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如下的作业车辆用变速器,该作业车辆用变速器在行驶***传动路径直列配置有HMT构造及多级变速构造,且即使在车辆行驶中进行所述多级变速构造的变速,也能够抑制车速变化并防止对行驶***传动路径施加过度的负荷。
详细而言,所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变速器具备:具有HST及行星齿轮机构的HMT构造、对所述HMT构造的输出进行多级变速的多级变速构造、以及锁止机构。
所述HST具有从驱动源输入旋转动力的泵、由所述泵流体地驱动的马达、以及变更所述泵及所述马达中的至少一方(例如泵)的容积的输出调整构件,所述输出调整构件根据被人为操作的变速操作构件的操作量而工作,与此相应地,所述马达的转速进行无级变速。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将输入到太阳轮的来自所述HST的旋转动力以及输入到齿轮架的来自驱动源的旋转动力进行合成,并从内齿轮向所述多级变速构造输出。
所述锁止机构构成为仅在所述多级变速构造的变速期间使所述齿轮架及所述内齿轮同步旋转。
以所述多级变速构造从第1速度档向第2速度档增速的情况为例对所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变速器的变速动作进行说明。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在第1速度档操作范围内被向增速方向操作时,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向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例如,反转侧最高速度)向第2HST速度(例如,正转侧最高速度)变速的方向移动。
并且,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作至第1速度档操作范围与第2速度档操作范围的分界位置的时间点下,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至第2HST速度位置(例如,正转侧最大倾转位置),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例如,正转侧最高速度)的状态。
该状态是所述多级变速构造的第1速度档接合状态下的所述HMT构造的最高速度输出状态。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超过第1速度档操作范围与第2速度档操作范围的分界位置而被向第2速度档操作范围内操作时,与此相应地,所述多级变速构造从第1速度档向第2速度档增速。
在该所述多级变速构造的变速期间,如前所述,所述内齿轮及所述齿轮架通过所述锁止机构被连结而同步旋转。
由此,向从所述内齿轮输入旋转动力的所述多级变速构造传递与向所述齿轮架输入的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同步了的旋转动力。
另一方面,在该所述多级变速构造的变速期间,所述输出调整构件成为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联系被解除了的自由状态。
因此,互相工作连结着的所述马达轴及所述太阳轮通过所述锁止机构而被连结,并以由利用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而同步旋转的所述内齿轮及所述齿轮架的转速划定的转速(以下,称为变速期间转速)旋转。
由此,所述输出调整构件从第2HST速度位置(例如,正转侧最大倾转位置)向第1HST速度位置的方向返回至出现与所述太阳轮的变速期间转速对应的HST输出的位置(以下,称为变速期间基准位置)。
然后,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在第2速度档操作范围内被向增速方向操作时,所述输出调整构件从变速期间基准位置朝向第2HST速度位置工作,所述马达轴的转速被增速。
由此,由来自所述马达轴的HST输出驱动而旋转的所述太阳轮的转速被增速,所述内齿轮的转速被增速。
这样,在所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变速器中,在所述多级变速构造的变速动作时,向所述太阳轮输入的旋转动力从第2HST速度(例如,正转侧最高速度)减速至变速期间转速。
该构成的所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变速器与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相比,在能够抑制所述多级变速构造的变速时的行驶车速的变化幅度这一点上是有用的,但依然会在所述多级变速构造的变速时在行驶车速残留一定程度的大的速度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现有技术而完成的,其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变速器构造,该变速器构造具有HST及行星齿轮机构和由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部工作地驱动的变速输出轴,并且能够不在所述变速输出轴产生急剧的转速变化地使所述变速输出轴的变速幅度扩大。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所述变速器构造的作业车辆。
为了实现所述一个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如下的变速器构造,所述变速器构造具备:HST,所述HST根据输出调整构件的工作位置,将从驱动源向泵轴工作地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为至少从第1HST速度到第2HST速度之间的旋转动力并从马达轴输出;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第1要素~第3要素,所述第3要素作为HST输出的输入部发挥作用;变速输出轴;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第1要素进行工作传递;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第2要素进行工作传递;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使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使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变速操作构件;HST传感器,所述HST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HST的变速状态;输出传感器,所述输出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掌管所述输出调整构件、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的工作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HST传感器及所述输出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小于预定的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通过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被从所述驱动源工作地传递的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合成旋转动力的输出部发挥作用的第1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朝向第2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另一方面,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为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通过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输出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的第2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朝向第1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所述输入侧第1变速比及输入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第1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2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相同,并且,在第2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1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相同,所述输出侧第1变速比及输出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在第1传动状态及第2传动状态下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变速器构造,能够通过使与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向第2HST速度变速相应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被增速至切换速度的第1传动状态、和与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向第1HST速度变速相应地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被从切换速度增速的第2传动状态出现,从而使所述变速输出轴的变速幅度扩大,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在所述第1传动状态与第2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时在所述变速输出轴产生转速差。
另外,为了实现所述一个目的,本发明的第2方案提供一种如下的变速器构造,所述变速器构造具备:HST,所述HST根据输出调整构件的工作位置,将从驱动源向泵轴工作地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为至少从第1HST速度到第2HST速度之间的旋转动力并从马达轴输出;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第1要素~第3要素,所述第3要素作为HST输出的输入部发挥作用;变速输出轴;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第1要素进行工作传递;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第2要素进行工作传递;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使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使从所述第2要素及所述第1要素向所述变速输出轴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变速操作构件;HST传感器,所述HST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HST的变速状态;输出传感器,所述输出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掌管所述输出调整构件、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的工作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HST传感器及所述输出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小于预定的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通过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被从所述驱动源工作地传递的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合成旋转动力的输出部发挥作用的第1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朝向第2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另一方面,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为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通过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输出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的第2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朝向第1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所述输入侧第1变速比及输入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第1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2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相同,并且,在第2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1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变速器构造,能够通过使与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向第2HST速度变速相应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被增速至切换速度的第1传动状态、和与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向第1HST速度变速相应地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被从切换速度增速的第2传动状态出现,从而使所述变速输出轴的变速幅度扩大,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在所述第1传动状态与第2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时在所述变速输出轴产生转速差。
在本发明的第2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装置在第1传动状态与第2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时,以在切换后的传动状态下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与在切换前的传动状态下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一致或接近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在本发明的第1方案及第2方案的各种构成中,优选的是,构成为,在所述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过渡期,出现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双方成为接合状态且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双方成为接合状态的双重传动状态。
在出现所述双重传动状态的一方案中,由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形成的输入侧离合器单元以及由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形成的输出侧离合器单元中的至少一方为牙嵌式离合器(英文:dog clutch)式。
所述牙嵌式离合器式的离合器单元具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对应的旋转轴,并在轴线方向一侧及另一侧分别具有第1凹凸接合部及第2凹凸接合部。
所述滑动件构成为,在位于轴线方向一侧的第1位置时,通过一边使所述第2凹凸接合部与对应的凹凸接合部不接合一边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与对应的凹凸接合部接合从而仅使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在位于轴线方向另一侧的第2位置时,通过一边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与对应的凹凸接合部不接合一边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与对应的凹凸接合部接合从而仅使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并且,在所述滑动件在轴线方向上位于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通过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及第2凹凸接合部双方与对应的凹凸接合部接合从而使第1离合器机构及第2离合器机构双方成为接合状态。
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与所述驱动源工作连结的主驱动轴的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和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工作连结且不能相对于所述第1要素旋转的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的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和与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工作连结且不能相对于所述第2要素旋转的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
在该情况下,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单元为具有输入侧滑动件作为所述滑动件的牙嵌式离合器式。
所述输入侧滑动件构成为,在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与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之间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在位于第1位置时,通过一边使所述第2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不接合一边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接合从而仅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在位于第2位置时,通过一边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不接合一边使所述第2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接合从而仅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并且,在位于中间位置时,通过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及第2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分别接合从而使第1离合器机构及第2离合器机构双方成为接合状态。
在所述第1方案的变速器构造中,可以是,具备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2要素连结的变速中间轴,所述第1要素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
在该情况下,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的输出侧第1驱动齿轮;和与所述输出侧第1驱动齿轮工作连结且以能够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1要素连结的输出侧第2驱动齿轮;和与所述输出侧第2驱动齿轮工作连结且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具有:设置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和输出侧滑动件,所述输出侧滑动件在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与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之间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并在轴线方向一侧及另一侧分别设置有第1凹凸接合部及第2凹凸接合部。
所述输出侧滑动件构成为,在位于轴线方向一侧的第1位置时,通过一边使所述第2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不接合一边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接合从而仅使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在位于轴线方向另一侧的第2位置时,通过一边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不接合一边使所述第2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接合从而仅使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并且,在轴线方向上位于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通过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及第2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出侧第1驱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驱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分别接合从而使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双方成为接合状态。
在出现所述双重传动状态的其他方案中,由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形成的输入侧离合器单元以及由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形成的输出侧离合器单元中的至少一方为接受液压油供给而使离合器接合状态出现的液压工作型的摩擦板式。
在该情况下,在所述变速器构造中具备:液压油供给管路,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从液压源接受液压油的供给;第1供排管路及第2供排管路,所述第1供排管路及第2供排管路对液压工作型的摩擦板式离合器单元中的第1离合器机构及第2离合器机构分别供排液压油;第1电磁阀及第2电磁阀,所述第1电磁阀及第2电磁阀分别介于所述第1供排管路及第2供排管路中,并能够采取使对应的供排管路排放的排出位置及使对应的供排管路与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流体连接的供给位置;以及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所述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摩擦板式离合器单元中的第1离合器机构及第2离合器机构的接合状态。
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小于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磁阀位于供给位置且使所述第2电磁阀位于排出位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为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磁阀位于排出位置且使所述第2电磁阀位于供给位置,并且,在低速状态和高速状态的切换时,在将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电磁阀维持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排出位置的电磁阀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移动,在从基于来自所述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的信号识别到经由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进行了位置移动的电磁阀而被供给了液压油的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的时间点起经过预定时间后,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电磁阀从供给位置向排出位置移动。
优选的是,所述第1电磁阀及第2电磁阀为如下的比例电磁阀,该比例电磁阀构成为通过接受对应的供排管路的液压作为先导压力(英文:pilot pressure),从而在从所述控制装置输入了向供给位置的位置信号的状态下将对应的供排管路的液压维持为接合液压。
在本发明的第1方案及第2方案中,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可以为接受液压油供给而使离合器接合状态出现的液压工作型的摩擦板式。
在该情况下,在所述变速器构造中具备:液压油供给管路,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从液压源接受液压油的供给;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及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及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对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分别供排液压油;输入侧第1电磁阀及输入侧第2电磁阀,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及输入侧第2电磁阀分别介于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及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中,并能够采取使对应的供排管路排放的排出位置及使对应的供排管路与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流体连接的供给位置;以及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所述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的接合状态。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小于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使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位于供给位置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位于排出位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为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使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位于排出位置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位于供给位置,并且,在所述第1传动状态和所述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将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电磁阀维持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排出位置的电磁阀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移动,在基于来自所述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的信号识别到经由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进行了位置移动的电磁阀而被供给了液压油的离合器机构成为滑动接合状态的时间点下,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电磁阀从供给位置向排出位置移动。
在所述变速器构造中可以具备:液压油供给管路,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从液压源接受液压油的供给;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及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所述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及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对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分别供排液压油;输出侧第1电磁阀及输出侧第2电磁阀,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及输出侧第2电磁阀分别介于所述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及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中,并能够采取使对应的供排管路排放的排出位置及使对应的供排管路与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流体连接的供给位置;以及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所述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的接合状态。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小于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使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位于供给位置且使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位于排出位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为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使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位于排出位置且使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位于供给位置,并且,在所述低速状态和高速状态的切换时,在将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电磁阀维持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排出位置的电磁阀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移动,在基于来自所述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的信号识别到经由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进行了位置移动的电磁阀而被供给了液压油的离合器机构成为滑动接合状态的时间点下,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电磁阀从供给位置向排出位置移动。
在本发明的第1方案及第2方案中,优选的是,至少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为摩擦板式离合器机构。
更优选的是,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全部为摩擦板式离合器机构。
本发明的变速器构造可以具备:上游侧与液压源流体连接的液压油供给管路;排放管路;相对于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供排液压油的第1供排管路;相对于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供排液压油的第2供排管路;以及由所述控制装置进行位置控制的切换阀。
所述切换阀构成为,能够采取使所述液压油供排管路与所述第1供排管路流体连接且使所述第2供排管路与所述排放管路流体连接的第1位置、和使所述第1供排管路与所述排放管路流体连接且使所述液压油供排管路与所述第2供排管路流体连接的第2位置,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为接受液压油供给而使对应的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接合的液压工作型。
另外,为了实现所述一个目的,本发明的第3方案提供一种如下的变速器构造,所述变速器构造是介于作业车辆的行驶***传动路径中的变速器构造,具备:HST,所述HST根据输出调整构件的工作位置,将从驱动源向泵轴工作地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为至少从第1HST速度到第2HST速度之间的旋转动力并从马达轴输出;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第1要素~第3要素,所述第3要素作为HST输出的输入部发挥作用;变速输出轴;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向所述第1要素及所述第2要素分别进行工作传递;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使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使从所述第2要素及所述第1要素向所述变速输出轴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变速操作构件;HST传感器,所述HST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HST的变速状态;输出传感器,所述输出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掌管所述输出调整构件、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的工作控制,由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形成的输入侧离合器单元以及由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形成的输出侧离合器单元中的至少一方为接受液压油供给而使离合器接合状态出现的液压工作型的摩擦板式,所述变速器构造还具备:液压油供给管路,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从液压源接受液压油的供给;第1供排管路及第2供排管路,所述第1供排管路及第2供排管路对液压工作型的摩擦板式离合器单元中的第1离合器机构及第2离合器机构分别供排液压油;第1电磁阀及第2电磁阀,所述第1电磁阀及第2电磁阀分别介于所述第1供排管路及第2供排管路中,并能够采取使对应的供排管路排放的排出位置及使对应的供排管路与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流体连接的供给位置;以及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所述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检测液压工作型的摩擦板式离合器单元中的所述第1离合器机构及第2离合器机构的接合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基于所述HST传感器及所述输出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小于预定的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通过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被从所述驱动源工作地传递的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合成旋转动力的输出部发挥作用的第1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朝向第2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另一方面,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为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通过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输出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的第2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朝向第1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而且,在所述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将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所述第1电磁阀及第2电磁阀中的一方维持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排出位置的所述第1电磁阀及第2电磁阀中的另一方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移动,在基于来自所述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的信号识别到经由该另一方的电磁阀而被供给了液压油的离合器机构成为滑动接合状态的时间点下,通过使所述一方的电磁阀从供给位置向排出位置移动从而对摩擦板式离合器单元中的第1离合器机构及第2离合器机构的接合脱离进行切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的变速器构造,不需要以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变速输出轴不产生转速差的方式严格地进行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的变速比设定以及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的变速比设定,因此设计的自由度变大,能够实现装置设计性的提高。而且,能够抑制离合器机构的接合时的冲击,另外,能够抑制在高负荷行驶状况下的离合器机构的接合切换时违背意愿的动力切断或动力减速。
另外,为了实现所述一个目的,本发明的第4方案提供一种如下的变速器构造,所述变速器构造具备:HST,所述HST根据输出调整构件的工作位置,将从驱动源向泵轴工作地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为至少从第1HST速度到第2HST速度之间的旋转动力并从马达轴输出;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第1要素~第3要素,所述第3要素作为HST输出的输入部发挥作用;变速输出轴;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向所述第1要素及所述第2要素分别进行工作传递;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使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前进第1传动机构及前进第2传动机构,所述前进第1传动机构及前进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2要素及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正转状态分别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后退传动机构,所述后退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以反转状态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前进第1离合器机构、前进第2离合器机构及后退离合器机构,所述前进第1离合器机构、前进第2离合器机构及后退离合器机构使所述前进第1传动机构、所述前进第2传动机构及后退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变速操作构件;HST传感器,所述HST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HST的变速状态;输出传感器,所述输出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掌管所述输出调整构件、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前进第1离合器机构、所述前进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后退离合器机构的工作控制,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基于所述HST传感器及所述输出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在前进方向上为从零速到小于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使得出现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前进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的前进第1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前进侧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朝向第2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在前进方向上为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使得出现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前进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的前进第2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前进侧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朝向第2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从零速向后退侧变化的后退传动状态下,使得出现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后退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的后退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后退侧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朝向第2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的变速器构造,能够通过使与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向第2HST速度变速相应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被向前进侧增速至切换速度的前进第1传动状态、与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向第1HST速度变速相应地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被向前进侧从切换速度增速的前进第2传动状态、以及与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向第2HST速度变速相应地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被向反转侧增速的后退传动状态出现,从而使所述变速输出轴的变速幅度扩大,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在前进第1传动状态和前进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以及前进第1传动状态和后退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所述变速输出轴产生转速差。
在所述第4方案中,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将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第1要素进行工作传递,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将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第2要素进行工作传递。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输入侧第1变速比及输入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前进第1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前进第2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相同,并且,在前进第2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前进第1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相同。
在所述第4方案中,所述前进第1传动机构将所述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以前进第1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所述前进第2传动机构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前进第2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前进第1变速比及前进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在第1传动状态及第2传动状态下相同。
在所述第4方案中,优选的是,以在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的接合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1HST速度时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成为零速的方式,设定所述HST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
另外,为了实现所述一个目的,本发明的第5方案提供一种如下的变速器构造,所述变速器构造具备:HST,所述HST根据输出调整构件的工作位置,将从驱动源向泵轴工作地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为至少从第1HST速度到第2HST速度之间的旋转动力并从马达轴输出;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第1要素~第3要素,所述第3要素作为HST输出的输入部发挥作用;变速输出轴;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第1要素进行工作传递;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第2要素进行工作传递;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使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与输出侧第2变速比相比使所述变速输出轴高速旋转的输出侧第3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使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变速操作构件;HST传感器,所述HST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HST的变速状态;输出传感器,所述输出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掌管所述输出调整构件、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的工作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HST传感器及所述输出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小于第1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通过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其他输出侧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被从所述驱动源工作地传递的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合成旋转动力的输出部发挥作用的第1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朝向第2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为第1切换速度以上且小于第2切换速度的中间速度状态下,通过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其他输出侧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的第2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朝向第1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为第2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通过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其他输出侧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3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的第3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侧朝向第1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另一方面,在第2传动状态与第3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时以在切换后的传动状态下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与在切换前的传动状态下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一致或接近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所述输入侧第1变速比及输入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第1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2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相同,并且,在第2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1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的变速器构造,能够通过使与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向第2HST速度变速相应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被增速至第1切换速度的第1传动状态、与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向第1HST速度变速相应地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被从第1切换速度增速的第2传动状态、以及与HST输出从第2HST侧向第1HST侧变速相应地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被从第2切换速度增速的第3传动状态出现,从而使所述变速输出轴的变速幅度扩大,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在所述第1传动状态与第2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以及所述第2传动状态与第3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时在所述变速输出轴产生转速差。
在所述第5方案的各种构成中,所述变速器构造可以具备:变速中间轴,所述变速中间轴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2要素连结;和变速传动轴,所述变速传动轴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外插于所述变速中间轴且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1要素连结。
在该情况下,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与所述驱动源工作连结的主驱动轴的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和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工作连结且不能相对于所述变速传动轴旋转的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的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和与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工作连结且不能相对于所述第2要素旋转的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的输出侧第1驱动齿轮;和与所述输出侧第1驱动齿轮工作连结且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传动轴的输出侧第2驱动齿轮;和与所述输出侧第2驱动齿轮工作连结且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传动轴的输出侧第3驱动齿轮;和与所述输出侧第3驱动齿轮工作连结且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
本发明的变速器构造还可以具备:配置于比所述变速输出轴靠传动方向下游侧处的行驶传动轴;和能够在所述变速输出轴与所述行驶传动轴之间将驱动力的旋转方向向前进方向及后退方向切换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
另外,为了实现所述一个目的,本发明的第6方案提供一种如下的变速器构造,所述变速器构造具备:HST,所述HST根据输出调整构件的工作位置,将从驱动源向泵轴工作地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为至少从第1HST速度到第2HST速度之间的旋转动力并从马达轴输出;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第1要素~第3要素,所述第3要素作为HST输出的输入部发挥作用;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第1要素进行工作传递;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第2要素进行工作传递;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使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变速输出轴;行驶传动轴,所述行驶传动轴配置于比所述变速输出轴靠传动方向下游侧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介于从所述变速输出轴向所述行驶传动轴的传动路径中,并能够在使所述行驶传动轴向前进方向旋转的前进传动状态与使所述行驶传动轴向后退方向旋转的后退传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作为前进方向的驱动力向所述行驶传动轴进行工作传递,并且,以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经由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向所述行驶传动轴进行工作传递时的该行驶传动轴的转速比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经由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及前进传动状态的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向所述行驶传动轴进行工作传递时的该行驶传动轴的转速高速的方式设定变速比;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使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变速操作构件;HST传感器,所述HST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HST的变速状态;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掌管所述输出调整构件、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的工作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的变速器构造,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在所述第1传动状态与第2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以及所述第2传动状态与第3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时在所述行驶传动轴产生转速差,并且扩大使用频度高的前进行驶侧的变速幅度。
在所述第6方案中,所述控制装置,
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向零速位置的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成为使合成旋转动力为零的第1HST速度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在从零速位置到前进侧第1切换速度位置之间的前进侧低速范围***作时,通过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其他输出侧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从而一边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被从所述驱动源工作地传递的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合成旋转动力的输出部发挥作用的第1传动状态,一边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成为前进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侧朝向第2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在从前进侧第1切换速度位置到前进侧第2切换速度位置之间的前进侧中间速度范围***作时,通过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其他输出侧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从而一边出现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的第2传动状态,一边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成为前进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侧朝向第1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在超过前进侧第2切换速度位置的前进侧高速范围***作时,通过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其他输出侧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作为前进方向的驱动力经由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向所述行驶传动轴进行工作传递的第3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侧朝向第1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通过前进侧中间速度范围与前进侧高速范围之间的前进侧第2切换速度位置时,以在刚通过之后出现的传动状态下的所述行驶传动轴的转速与即将通过之前出现的传动状态下的所述行驶传动轴的转速一致或接近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在从零速位置到后退侧第1切换速度位置之间的后退侧低速范围***作时,一边使所述第1传动状态出现,一边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成为后退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侧朝向第2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在超过后退侧第1切换速度位置的后退侧高速范围***作时,一边使所述第2传动状态出现,一边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成为后退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侧朝向第1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在所述第6方案中,所述输入侧第1变速比及输入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第1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2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相同,并且,在第2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1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相同。
所述第6方案的变速器构造可以具备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2要素连结的变速中间轴。
在该情况下,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与所述驱动源工作连结的主驱动轴的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和在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的状态下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及所述第1要素工作连结的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的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和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的状态下与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工作连结的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具有在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的状态下与所述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工作连结的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具有在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的状态下与所述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工作连结的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具有在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行驶传动轴的状态下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中的一方工作连结的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
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分别以使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与所述主驱动轴接合脱离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分别以使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与所述变速输出轴接合脱离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以使所述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与所述行驶传动轴接合脱离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行驶传动轴。
优选的是,所述第6方案的变速器构造还可以具备:中空的壳体主体;第1轴承板,所述第1轴承板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所述壳体主体连结;以及第2轴承板,所述第2轴承板在从所述第1轴承板沿所述壳体主体的长度方向离开了的位置处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该壳体主体连结。
在该情况下,可以是,所述主驱动轴、所述变速中间轴、所述变速输出轴及所述行驶传动轴以互相平行的状态被支承于所述第1轴承板及第2轴承板,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以及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在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在所述主驱动轴的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与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之间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中的位于由所述第1轴承板及第2轴承板夹着的区划空间内的部分,所述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分别在轴线方向上位于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相同的位置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中的位于所述区划空间内的部分,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在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分别在轴线方向上位于与所述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及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相同的位置且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在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与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之间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中的位于所述区划空间内的部分,所述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及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在所述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在轴线方向上位于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中的一方相同的位置且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在轴线方向上以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中的一方为基准而位于与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相反侧的位置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行驶传动轴中的位于所述区划空间内的部分,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及所述行驶传动轴中的位于所述区划空间外的部分。
例如,所述壳体主体可以具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直列连结的前壳体主体及后壳体主体。
在该情况下,可以是,所述第1轴承板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在所述前壳体主体的后方开口附近设置于所述前壳体主体的内表面的凸起(英文:boss)部连结,所述第2轴承板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在所述后壳体主体的前方开口附近设置于所述后壳体主体的内表面的凸起部连结。
在所述第5方案及所述第6方案中,所述输出侧第1变速比及输出侧第2变速比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在第1传动状态及第2传动状态下相同。
可以取而代之,而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第1传动状态与第2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时,以在切换后的传动状态下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与在切换前的传动状态下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一致或接近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在本发明中的所述各种构成中,在将向所述泵轴输入的旋转动力的旋转方向设为正转方向的情况下,所述HST构成为将正反方向一侧的旋转动力作为第1HST速度的HST输出而输出且将正反方向另一侧的旋转动力作为第2HST速度的HST输出而输出。
在所述各种构成中,例如,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内齿轮、齿轮架及太阳轮分别形成了所述第1要素、第2要素及第3要素。
为了实现所述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下的作业车辆,具备:驱动源;驱动轮;以及介于从所述驱动源到所述驱动轮的行驶***传动路径中的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方案所述的变速器构造,所述变速输出轴的切换速度被设定为比作业速度范围高速。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速器构造的作业车辆的传动示意图。
图2是所述实施方式1的变速器构造的液压回路图。
图3的(a)及图3的(b)是表示应用了所述实施方式1的变速器构造的作业车辆中的、行驶车速与HST输出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分别是所述变速器构造所具备的副变速机构的低速档接合状态及高速档接合状态的图表。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速器构造的液压回路图。
图5的(a)及图5的(b)是表示应用了所述实施方式2的变速器构造的作业车辆中的、行驶车速与HST输出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分别是所述变速器构造所具备的副变速机构的低速档接合状态及高速档接合状态的图表。
图6的(a)及图6的(b)是表示应用了所述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变速器构造的作业车辆中的、行驶车速与HST输出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分别是所述变速器构造所具备的副变速机构的低速档接合状态及高速档接合状态的图表。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变速器构造的液压回路图。
图8是所述实施方式3的变速器构造中的从第1传动状态向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的液压波形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变速器构造的液压回路图。
图10是所述实施方式4的变速器构造中的输入侧离合器单元附近的局部剖视图,示出通过使输入侧滑动件位于第1位置从而使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的状态。
图11是图10所示的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单元附近的局部剖视图,示出通过使输入侧滑动件位于中间位置从而使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双方成为接合状态的状态。
图12是所述实施方式4的变速器构造中的从第1传动状态向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的液压波形图。
图13是所述实施方式3及4的变形例的变速器构造的液压回路图。
图14是所述变形例的变速器构造中的从第1传动状态向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的液压波形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变速器构造中的从第1传动状态向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的液压波形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变速器构造的液压回路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变速器构造中的从第1传动状态向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的液压波形图。
图18是所述实施方式5及6的变形例的变速器构造中的从第1传动状态向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的液压波形图。
图19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变速器构造的作业车辆的传动示意图。
图20是所述实施方式7的变速器构造的液压回路图。
图21的(a)及图21的(b)是表示应用了所述实施方式7的变速器构造的作业车辆中的、行驶车速与HST输出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分别是所述变速器构造所具备的副变速机构的低速档接合状态及高速档接合状态的图表。
图22是所述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的变速器构造的液压回路图。
图23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变速器构造的作业车辆的传动示意图。
图24是图23所示的所述作业车辆的局部纵剖侧视图。
图25是表示图23所示的所述作业车辆中的、行驶车速与HST输出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26是应用了所述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的变速器构造的作业车辆的传动示意图。
图27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变速器构造的作业车辆的传动示意图。
图28是图27所示的所述作业车辆的局部纵剖侧视图。
图29是表示图27所示的所述作业车辆中的、行驶车速与HST输出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变速器构造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1的作业车辆200的传动示意图。
另外,图2示出所述变速器构造1的液压回路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作业车辆200具备驱动源210、驱动轮220、以及介于从所述驱动源210到所述驱动轮220的行驶***传动路径中的所述变速器构造1。此外,图1及图2中的附图标记210a是所述驱动源210所包含的飞轮。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变速器构造1具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HST)10、与所述HST10协作而形成HMT构造(静液压·机械式无级变速构造)的行星齿轮机构30、变速输出轴45、能够由操作位置传感器92检测操作位置的变速杆等变速操作构件90、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HST10的变速状态的HST传感器95a、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的输出传感器95b、以及控制装置100。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HST10具有:由所述驱动源210工作地驱动而旋转的泵轴12;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泵轴12的液压泵14;经由一对工作油管路15与所述液压泵14流体连接并由所述液压泵14液压地驱动而旋转的液压马达18;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液压马达18的马达轴16;以及使所述液压泵14及所述液压马达18中的至少一方的容积变更的输出调整构件20。
所述HST10能够根据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的工作位置,使从所述马达轴16输出的HST输出的转速相对于向所述泵轴12输入的动力的转速的比例(即,HST10的变速比)无级变化。
即,在将从所述驱动源210向所述泵轴12工作地输入的旋转动力的转速设为基准输入速度的情况下,所述HST10根据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的工作位置,将所述基准输入速度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为至少从第1HST速度到第2HST速度之间的旋转动力,并从所述马达轴16输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泵轴12经由齿轮列214与工作连结于所述驱动源210的主驱动轴212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HST10能够对HST输出的旋转方向进行正反切换。
即,所述HST10构成为,在将基准输入速度的旋转方向设为正转方向的情况下,在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位于第1工作位置时从所述马达轴16输出旋转方向为正反方向一侧(例如反转方向)的第1HST速度的旋转动力,并且,在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位于第2工作位置时从所述马达轴16输出旋转方向为正反方向另一侧(例如正转方向)的第2HST速度的旋转动力。
在该情况下,在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位于第1工作位置与第2工作位置之间的中立位置时,HST输出的转速成为中立速度(零速)。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HST10具有可动斜板作为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所述可动斜板通过绕摆动轴摆动来变更所述液压泵14的容积,并能够隔着从所述液压泵14排出的排出量为零的中立位置而绕摆动轴向一侧及另一侧摆动。
在所述可动斜板位于中立位置时,没有液压油(日文:圧油)从所述液压泵14排出,所述HST10成为所述液压马达18的输出为零的中立状态。
并且,在所述可动斜板从中立位置绕摆动轴向一侧的正转侧摆动时,从所述液压泵14向一对工作油管路15中的一方供给液压油,该一方的工作油管路15成为高压侧,另一方的工作油管路15成为低压侧。
由此,所述液压马达18被向正转侧驱动而旋转,所述HST10成为正转输出状态。
相反地,在所述可动斜板从中立位置绕摆动轴向另一侧的反转侧摆动时,从所述液压泵14向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15中的另一方供给液压油,该另一方的工作油管路15成为高压侧,一方的工作油管路15成为低压侧。
由此,所述液压马达18被向反转侧驱动而旋转,所述HST10成为反转输出状态。
此外,在所述HST10中,所述液压马达18的容积由固定斜板固定。
如图2所示,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基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的操作而由所述控制装置100进行工作控制。
即,所述控制装置100基于对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的操作,经由致动器110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只要所述致动器110由所述控制装置100进行工作控制,则能够采用电动马达、液压伺服机构等、各种构成。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行星齿轮机构30具有太阳轮32、与所述太阳轮32啮合的行星齿轮34、与所述行星齿轮34啮合的内齿轮36、以及以将所述行星齿轮34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且与所述行星齿轮34的绕所述太阳轮32的公转联动地绕所述太阳轮32的轴线旋转的齿轮架38,所述太阳轮32、所述齿轮架38及所述内齿轮36形成了行星3要素。
作为所述行星3要素之一的第3要素与所述马达轴16工作连结,所述第3要素作为输入HST输出的可变动力输入部而发挥作用。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太阳轮32为所述第3要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太阳轮32经由齿轮列216与所述马达轴16工作连结。
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变速器构造1能够对使第1要素作为输入来自所述驱动源210的基准旋转动力的基准动力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第2要素作为输出合成旋转动力的输出部发挥作用的第1传动状态、和使第1要素作为所述输出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所述基准动力输入部发挥作用的第2传动状态进行切换。
具体而言,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变速器构造1还具有:能够将所述驱动源210的旋转动力向第1要素及第2要素分别进行工作传递的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50(1)及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50(2);使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50(1)及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50(2)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的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能够将所述第2要素及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向所述变速输出轴分别进行工作传递的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70(1)及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0(2);以及使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70(1)及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0(2)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的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80(1)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内齿轮36及所述齿轮架38分别作为第1要素及第2要素发挥作用。
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50(1)构成为能够将所述驱动源210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1变速比向第1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内齿轮36)传递。
详细而言,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50(1)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与所述主驱动轴212连结的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52(1)、和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52(1)啮合且与第1要素连结的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54(1)。
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50(2)构成为能够将所述驱动源210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2变速比向第2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齿轮架38)传递。
详细而言,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50(2)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212的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52(2)、和与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52(2)啮合且与第2要素连结的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54(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为摩擦板式离合器机构。
详细而言,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212的输入侧离合器壳体62;包括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壳体62的第1驱动侧摩擦板及在与所述第1驱动侧摩擦板相对向的状态下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52(1)的第1从动侧摩擦板的输入侧第1摩擦板群64(1);以及使所述输入侧第1摩擦板群64(1)摩擦接合的输入侧第1活塞(未图示)。
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具有: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壳体62;包括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壳体62的第2驱动侧摩擦板及在与所述第2驱动侧摩擦板相对向的状态下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52(2)的第2从动侧摩擦板的输入侧第2摩擦板群64(2);以及使所述输入侧第2摩擦板群64(2)摩擦接合的输入侧第2活塞(未图示)。
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70(1)构成为能够将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45传递。
详细而言,所述变速器构造具有变速中间轴43,该变速中间轴43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30配置在同轴上,且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于第1要素及第2要素中的一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速中间轴43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第2要素连结。
而且,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70(1)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43的输出侧第1驱动齿轮72(1);和与所述输出侧第1驱动齿轮72(1)啮合且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74(1)。
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0(2)构成为能够将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45传递。
详细而言,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0(2)具有:与第1要素连结的输出侧第2驱动齿轮72(2);和与所述输出侧第2驱动齿轮72(2)啮合且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4(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侧第2驱动齿轮72(2)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4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为摩擦板式离合器机构。
详细而言,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80(1)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输出侧离合器壳体82;包括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74(1)的第1驱动侧摩擦板及在与所述第1驱动侧摩擦板相对向的状态下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出侧离合器壳体82的第1从动侧摩擦板的输出侧第1摩擦板群84(1);以及使所述输出侧第1摩擦板群摩擦接合的输出侧第1活塞(未图示)。
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具有:所述输出侧离合器壳体82;包括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4(2)的第2驱动侧摩擦板及在与所述第2驱动侧摩擦板相对向的状态下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出侧离合器壳体82的第2从动侧摩擦板的输出侧第2摩擦板群84(2);以及使所述输出侧第2摩擦板群摩擦接合的输出侧第2活塞(未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1中,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为接受液压油供给并使接合状态出现的液压工作型。
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所述变速器构造1还具备:上游侧与液压泵等液压源150流体连接的液压油供给管路155、排放管路157、相对于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80(1)供排液压油的第1供排管路160(1)、相对于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80(2)供排液压油的第2供排管路160(2)、以及由所述控制装置100进行位置控制的切换阀165。
此外,图2中的附图标记156是设定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155的液压的溢流阀。
所述切换阀165构成为,能够取得使所述液压油供排管路155与所述第1供排管路160(1)流体连接且使所述第2供排管路160(2)与所述排放管路157流体连接的第1位置、和使所述第1供排管路160(1)与所述排放管路157流体连接且使所述液压油供排管路155与所述第2供排管路160(2)流体连接的第2位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变速器构造1还具备配置于比所述变速输出轴45靠传动方向下游侧处的行驶传动轴235、和能够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与所述行驶传动轴235之间将驱动力的旋转方向向前进方向及后退方向切换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
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例如构成为,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向前进侧及后退侧的操作相应地,由所述控制装置100进行前进方向及后退方向的切换。
即,所述控制装置100在识别到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被向前进侧操作了时,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成为前进传动状态,并且,在识别到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被向后退侧操作了时,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成为后退传动状态。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变速器构造1还具备配置于比所述行驶传动轴235靠传动方向下游侧处的第2行驶传动轴245、和能够在所述行驶传动轴235与第2行驶传动轴245之间将驱动力的转速以高速档及低速档这2档进行多级变速的副变速机构240。
所述副变速机构240例如构成为与对副变速操作构件(未图示)的人为操作相应地,经由机械连杆机构或由所述控制装置进行高速传动状态及低速传动状态的切换。
所述作业车辆200具有左右一对主驱动轮作为所述驱动轮220。
因此,如图1所示,所述作业车辆200还具有分别驱动所述一对主驱动轮的一对主驱动车轴250、和将所述第2行驶传动轴245的旋转动力向所述一对主驱动车轴250进行差动传递的差速器机构260。
如图1所示,所述作业车辆200还具有选择性地对所述主驱动车轴250施加制动力的行驶制动器机构255、利用来自所述第2行驶传动轴245的旋转动力将所述一对主驱动车轴250强制性地同步驱动的差速器锁定机构265、以及能够将从所述第2行驶传动轴245分支出的旋转动力朝向副驱动轮选择性地输出的副驱动轮用驱动力取出机构270。
另外,所述作业车辆200具有向外部输出旋转动力的PTO轴280、和介于从所述驱动源210到PTO轴280的PTO传动路径中的PTO离合器机构285及PTO多级变速机构290。
在此,对由所述控制装置100进行的所述HST10、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的工作控制进行说明。
图3示出表示所述作业车辆200中的、行驶车速与HST输出的转速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此外,图3的(a)及图3的(b)分别是所述副变速机构240与低速档及高速档接合的状态的图表。
所述控制装置100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在到切换速度位置之间***作的状态下(即,在基于所述输出传感器95b的检测信号而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小于预定的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通过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80(1)成为接合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80(2)成为切断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内齿轮36)作为被从所述驱动源210工作地传递的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齿轮架38)作为合成旋转动力的输出部发挥作用的第1传动状态。
所述输出传感器95b只要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则能够采用检测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的传感器、检测所述驱动轮20或所述驱动车轴250的转速的传感器等、各种形态。
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小于预定的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是指,若使行驶车速成为基准,则在所述副变速机构240与低速档接合着时(参照图3的(a))行驶车速处于-a(L)~+a(L)的范围内,在所述副变速机构240与高速档接合着时(参照图3的(b))行驶车速处于-a(H)~+a(H)的范围内。
此外,行驶车速的“+”及“-”分别是指所述作业车辆200的行驶方向为前进方向及后退方向。
在第1传动状态下,所述控制装置100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的增速操作相应地,基于HST传感器,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反转侧预定速度)向第2HST速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转侧预定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所述HST传感器只要能够检测所述HST10的输出状态,则能够采用检测所述马达轴16的转速的传感器、检测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的工作位置的传感器等、各种形态。
即,所述控制装置100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到切换速度位置之间时使第1传动状态出现,而且,
(1)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零速位置(车辆停止位置)时,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位于使HST输出为第1HST速度的第1HST速度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反转侧预定速度位置),
(2)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到达切换速度位置之前(即,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从零速到达切换速度之前(若使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200中的行驶车速成为基准,则在所述副变速机构240为低速档接合状态时(图3的(a)),相当于从零速到达车速-a(L)(后退时)之前及从零速到达车速+a(L)(前进时)之前。另外,在所述副变速机构240为高速档接合状态时(图3的(b)),相当于从零速到达车速-a(H)(后退时)之前及从零速到达车速+a(H)(前进时)之前)),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侧向第2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从反转侧预定速度位置侧向正转侧预定速度位置侧移动),
(3)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切换速度位置的时间点下(即,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到达切换速度的时间点下(若使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200中的行驶车速成为基准,则在所述副变速机构240为低速档接合状态时(图3的(a)),相当于到达车速-a(L)(后退时)的时间点及到达车速+a(L)(前进时)的时间点。另外,在所述副变速机构240为高速档接合状态时(图3的(b)),相当于到达车速-a(H)(后退时)的时间点及到达车速+a(H)(前进时)的时间点)),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位于使HST输出为第2HST速度的第2HST速度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转侧预定速度位置)。
而且,所述控制装置100在识别到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超过切换速度位置而被向高速侧操作了时(即,在基于所述输出传感器95b的检测信号,识别到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成为了预定的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时),通过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80(1)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80(2)成为接合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输出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的第2传动状态。
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为预定的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是指,若使行驶车速成为基准,则在所述副变速机构240与低速档接合着时(参照图3的(a))行驶车速为-a(L)(后退时)以上或+a(L)(前进时)以上的状态,在所述副变速机构240与高速档接合着时(参照图3的(b))行驶车速为-a(H)(后退时)以上或+a(H)(前进时)以上的状态。
在第2传动状态下,所述控制装置100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的增速操作相应地,基于HST传感器,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转侧预定速度)朝向第1HST速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反转侧预定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即,所述控制装置100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被从切换速度位置向前进高速侧操作时使第2传动状态出现,而且,
(1)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切换速度位置时,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位于使HST输出为第2HST速度的第2HST速度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转侧预定速度位置),
(2)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从切换速度位置到前进最高速度位置之间时(即,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从切换速度到达最高速度之前(若使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200中的行驶车速成为基准,则在所述副变速机构240为低速档接合状态时(图3的(a)),相当于从车速-a(L)到达车速-b(L)之前(后退时)及从车速+a(L)到达车速+b(L)之前(前进时)。另外,在所述副变速机构240为高速档接合状态时(图3的(b)),相当于从车速-a(H)到达车速-b(H)之前(后退时)及从车速+a(H)到达车速+b(H)之前(前进时))),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侧向第1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从正转侧预定速度位置向反转侧预定速度位置移动),
(3)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作至前进最高速度位置的时间点下(即,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到达最高速度的时间点下(若使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200中的行驶车速成为基准,则在所述副变速机构240为低速档接合状态时(图3的(a)),相当于到达车速-b(L)(后退时)的时间点及到达车速+b(L)(前进时)的时间点。另外,在所述副变速机构240为高速档接合状态时(图3的(b)),相当于到达车速-b(H)(后退时)的时间点及到达车速+b(H)(前进时)的时间点)),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位于使HST输出为第1HST速度的第1HST速度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反转侧预定速度位置)。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在该第2要素作为输出部发挥作用的第1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与在该第2要素作为经由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50(2)而被工作传递的来自所述驱动源210的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的第2传动状态时相同,并且,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在该第1要素作为输出部发挥作用的第2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与在该第1要素作为经由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50(1)而被工作传递的来自所述驱动源的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的第1传动状态时相同的方式,设定所述输入侧第1变速比及输入侧第2变速比。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基准动力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输出部发挥作用的第1传动状态、与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输出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基准动力输入部发挥作用的第2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定时,在所述第2要素及所述第3要素不产生转速差的方式,设定所述输入侧第1变速比及输入侧第2变速比。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使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在第1传动状态及第2传动状态下相同的方式,设定所述输出侧第1变速比及输出侧第2变速比。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第1传动状态与第2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定时,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即行驶车速不产生变化的方式,设定所述输出侧第1变速比及输出侧第2变速比。
根据具备该构成的所述变速器构造1,如图3所示,能够在遍及通过使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向第2HST速度变速从而所述变速输出轴45被增速的变速范围(使行驶车速成为基准的情况下的0~-a及0~+a的变速范围,以下称为低速侧变速范围)、和通过使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向第1HST速度变速从而所述变速输出轴45被增速的变速范围(使行驶车速成为基准的情况下的-a~-b及+a~+b的变速范围,以下称为高速侧变速范围)的变速范围内进行无级变速。
而且,在所述低速侧变速范围(第1传动状态)与所述高速侧变速范围(第2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时,不需要所述HST10的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的工作位置的变更,且也不会产生行驶车速的变化。
因此,不会对介有所述变速器构造1的行驶***传动路径的构成构件施加负荷,且能够顺畅地执行所述切换。
另外,所述变速器构造1能够在不具备多个所述行星齿轮机构30的情况下进行不产生所述低速侧变速范围(第1传动状态)与所述高速侧变速范围(第2传动状态)之间的速度差的切换,由此,能够实现良好的传动效率。
即,如果具备2个以上的行星齿轮机构,则能够在不需要HST的输出调整构件的工作位置的变更且也不会产生行驶车速的变化的情况下进行低速侧变速范围的传动状态和高速侧变速范围的传动状态的切换。
然而,由于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效率差,因此在具备2个以上的该行星齿轮机构的构成中,无法获得良好的传动效率。
与此相对,如前所述,所述变速器构造1仅具备单一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30,就能够获得所述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变速器构造1中,如前所述,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为摩擦板式离合器机构。
根据该构成,能够更顺畅地进行所述低速侧变速范围(第1传动状态)与所述高速侧变速范围(第2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
优选的是,能够将成为第1传动状态与第2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定时的、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切换速度设定为比在所述作业车辆200中被设定的作业速度范围高速。
即,牵引车、联合收割机等作业车辆大多一边进行低速行驶一边进行耕耘作业、耕地作业、压平作业及收割作业等重负荷作业。
一般来说,在所述作业车辆中,将进行这样的重负荷作业时的行驶车速设定为作业速度范围,通常将0~8Km/h设定为作业速度范围,根据规格将0~10Km/h设定为作业速度范围。
因此,通过将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切换速度设定为在使行驶车速成为基准时比作业速度范围高速,能够有效地防止在进行着重负荷作业的状态下进行第1传动状态与第2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变速器构造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4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2的液压回路图。
此外,图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1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2在删除了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0(1)、70(2)这一点上,与所述实施方式1的变速器构造1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分别设置成使从所述第2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齿轮架38)以及所述第1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内齿轮36)向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
图5示出表示应用了所述变速器构造2的作业车辆中的、行驶车速与HST输出的转速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另外,图5的(a)及图5的(b)分别是所述副变速机构240与低速档及高速档接合的状态的图表。
如图5的(a)及图5的(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100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被从零速位置向第1切换速度位置操作时(即,在基于所述输出传感器95b的检测信号识别到在第1传动状态下所述变速输出轴45到达预定的第1切换速度时(若使行驶车速成为基准,则在低速档接合时为-a(L)(1)(后退时)或+a(L)(1)(前进时),在高速档接合时为-a(H)(1)(后退时)或+a(H)(1)(前进时)),进行从第1传动状态向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
在此,在第1传动状态下使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出现第1切换速度的转速。
即,在向第1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内齿轮36)工作地输入来自所述驱动源210的基准动力,向第3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太阳轮32)工作地输入第2HST速度的HST输出,并且从第2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齿轮架38)输出合成旋转动力时,通过被从第2要素工作地传递的合成旋转动力,从而所述变速输出轴45以第1切换速度进行旋转。
此时,行驶车速在所述副变速机构240的低速档接合时成为-a(L)(1)(后退时)或+a(L)(1)(前进时)(图5的(a)),在所述副变速机构240的高速档接合时成为-a(H)(1)(后退时)或+a(H)(1)(前进时)(图5的(b))。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作至第1切换速度位置时(即,通过在第1传动状态下使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并使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到达第1切换速度,从而进行从第1传动状态向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成为向第2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齿轮架38)工作地输入来自所述驱动源210的基准动力、向第3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太阳轮32)工作地输入第2HST速度的HST输出、并且从第1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内齿轮38)输出合成旋转动力的状态,所述变速输出轴45通过被从第1要素工作地传递的合成旋转动力进行旋转。
此时,如前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变速器构造2不具有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0(1)、70(2),因此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从第1切换速度向第2切换速度变化。
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为第2切换速度时的行驶车速在所述副变速机构240的低速档接合时成为-a(L)(2)(后退时)或+a(L)(2)(前进时)(图5的(a)),在所述副变速机构240的高速档接合时成为-a(H)(2)(后退时)或+a(H)(2)(前进时)(图5的(b))。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变速器构造2中,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产生转速差,行驶车速变化。
然而,由于所述转速差并不是那么大,因此能够通过形成行驶***传动路径的构件来吸收。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为摩擦板式离合器机构,能够通过该摩擦板式离合器机构来有效地吸收所述转速差。
取而代之,也可以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中的第2传动状态时成为接合状态的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中的第2传动状态时成为接合状态的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为摩擦板式离合器机构,使剩余的离合器机构60(1)、80(1)为牙嵌式离合器机构等其他形式。
根据该构成的所述变速器构造2,虽然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产生些许的行驶速度差,但与所述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实现由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0(1)、70(2)的删除带来的构造简化。
图6示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行驶车速与HST输出的转速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此外,图6的(a)及图6的(b)分别是所述副变速机构240与低速档及高速档接合的状态的图表。
在所述变形例中,所述控制装置100在第1传动状态与第2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时,以切换后的传动状态下的切换速度与切换前的传动状态的切换速度一致或接近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即,以进行从第1传动状态向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的情况为例,所述控制装置100构成为,以切换后的传动状态即第2传动状态下的切换速度(第2切换速度)与切换前的传动状态即第1传动状态下的切换速度(第1切换速度)一致或接近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根据该变形例,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产生转速差、即产生行驶速度差。
实施方式3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变速器构造的又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3的液压回路图。
此外,图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1及2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3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过渡期出现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双方成为接合状态且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双方成为接合状态的双重传动状态这一点上,与所述实施方式1的变速器构造1不同。
具体而言,所述变速器构造3的、相对于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的液压油供排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1的变速器1不同。
即,如图7所示,所述变速器构造3具备: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155;相对于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80(1)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分别供排液压油的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362(1)及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介于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155与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之间、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155与所述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之间、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155与所述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362(1)之间、及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155与所述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之间的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及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以及分别介于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362(1)及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中的输入侧第1压力传感器370(1)、输入侧第2压力传感器370(2)、输出侧第1压力传感器372(1)及输出侧第2压力传感器372(2)。
所述电磁阀365(1)、365(2)、367(1)、367(2)构成为能够采取使对应的供排管路360(1)、360(2)、362(1)、362(2)排放的排出位置及使对应的供排管路360(1)、360(2)、362(1)、362(2)与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155流体连接的供给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磁阀365(1)、365(2)、367(1)、367(2)被施力构件朝向排出位置施力,在被输入来自所述控制装置100的控制信号时克服所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位于供给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电磁阀365(1)、365(2)、367(1)、367(2)为如下的比例电磁阀,其构成为,通过接受对应的供排管路360(1)、360(2)、362(1)、362(2)的液压作为先导压力,从而在从所述控制装置100输入了向供给位置的位置信号的状态下将对应的供排管路360(1)、360(2)、362(1)、362(2)的液压维持为接合液压。
关于由所述控制装置100进行的所述电磁阀365(1)、365(2)、367(1)、367(2)的位置控制,以从第1传动状态向第2传动状态切换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8示出从第1传动状态向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的所述供排管路360(1)、360(2)、362(1)、362(2)的液压波形图。
所述控制装置100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从零速位置到切换速度位置之间的状态下(即,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小于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使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及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位于供给位置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及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位于排出位置。
在该状态下,一边所述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的液压被释放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成为切断状态(OFF),一边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及所述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362(1)被维持为根据对应的所述电磁阀365(1)、367(1)的先导压力设定的接合液压且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80(1)成为接合状态(ON)。
由此,所述变速器构造3成为第1传动状态。
另一方面,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超过切换速度位置地***作的状态下(即,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为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所述控制装置100使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及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位于排出位置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及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位于供给位置。
在该状态下,一边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及所述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362(1)的液压被释放且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80(1)成为切断状态(OFF),一边所述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被维持为根据对应的所述电磁阀365(2)、367(2)的先导压力设定的接合液压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成为接合状态(ON)。
由此,所述变速器构造3成为所述第2传动状态。
在此,若在时间Ta(参照图8)下识别到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作至切换速度位置(即,基于来自所述输出传感器95b的信号识别到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从小于切换速度的状态到达切换速度),则所述控制装置100在将在传动状态切换前的时间点(在该例中为第1传动状态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及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维持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排出位置的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及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移动。
由此,在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及所述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362(1)被维持在接合液压的状态下,在时间Tb下所述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上升至接合液压,出现所述双重传动状态。
然后,所述控制装置100在从基于来自对应的压力传感器370(2)、372(2)的信号识别到经由向供给位置进行了位置移动的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及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而被供给了液压油的所述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的液压到达接合液压的时间点(时间Tb)起经过预定时间的时间点(时间Tc)下,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及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从供给位置向排出位置移动。
由此,出现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成为接合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80(1)成为切断状态的所述第2传动状态。
根据该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3,能够有效地防止产生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行驶驱动力不向驱动轮220传递的状态的情况。
这在作业行驶时发生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特别有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370(1)、370(2)、372(1)、372(2)来检测对应的摩擦板式离合器机构的接合状态,但也可以取而代之,构成为通过检测向所述比例电磁阀365(1)、365(2)、367(1)、367(2)的供给电流值、供给电流时间等的其他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来检测对应的摩擦板式离合器机构的接合状态。
实施方式4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变速器构造的又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9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4的液压回路图。
此外,图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1~3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4与所述实施方式1的变速器构造1相比,具有牙嵌式离合器式的输入侧离合器单元410及输出侧离合器单元430来代替摩擦板式的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
图10示出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单元410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0所示,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单元410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对应的主驱动轴212的输入侧滑动件412。
所述输入侧滑动件412配置在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52(1)、52(2)之间,在接近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52(1)的轴线方向一侧具有第1凹凸接合部412(1),且在接近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52(2)的轴线方向另一侧具有第2凹凸接合部412(2)。
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单元410还具有分别形成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52(1)、52(2)的凹凸接合部414(1)、414(2)。
即,在所述输入侧滑动件412位于图10所示的轴线方向一侧的第1位置时,通过一边使所述第2凹凸接合部412(2)与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52(2)的凹凸接合部414(2)不接合一边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412(1)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52(1)的凹凸接合部414(1)接合从而使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52(1)与所述主驱动轴212连结,仅使由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412(1)及所述凹凸接合部414(1)形成的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
另外,在所述输入侧滑动件412位于轴线方向另一侧的第2位置时,通过一边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412(1)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52(1)的凹凸接合部414(1)不接合一边使所述第2凹凸接合部412(2)与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52(2)的凹凸接合部414(2)接合从而使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52(2)与所述主驱动轴212连结,仅使由所述第2凹凸接合部412(2)及所述凹凸接合部414(2)形成的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
而且,如图11所示,在所述输入侧滑动件412在轴线方向上位于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通过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及第2凹凸接合部412(1)、412(2)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52(1)、52(2)的凹凸接合部414(1)、414(2)分别接合从而使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52(1)、52(2)双方与所述主驱动轴212连结,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双方成为接合状态。
即,所述输入侧滑动件412在使第1传动状态出现的第1位置与使第2传动状态出现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时,一定通过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双方成为接合状态的中间位置。
在该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4中,也能够有效地防止产生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行驶驱动力不向驱动轮传递的状态的情况。
此外,所述输出侧离合器单元430具有与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单元410实质上相同的构成。
即,所述输出侧离合器单元430具有分别形成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4(1)、74(2)的凹凸接合部(未图示)、和在轴线方向上在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4(1)、74(2)之间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对应的变速输出轴45的输出侧滑动件432。
所述输出侧滑动件432在接近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74(1)的轴线方向一侧具有第1凹凸接合部(未图示),且在接近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4(2)的轴线方向另一侧具有第2凹凸接合部(未图示)。
在所述输出侧滑动件432位于轴线方向一侧的第1位置时,通过一边使所述第2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4(2)的凹凸接合部不接合一边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接合从而使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74(1)与所述变速输出轴45连结,仅使由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及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74(1)的凹凸接合部形成的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
另外,在所述输出侧滑动件432位于轴线方向另一侧的第2位置时,通过一边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74(1)的凹凸接合部不接合一边使所述第2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4(2)的凹凸接合部接合从而使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4(2)与所述变速输出轴45连结,仅使由所述第2凹凸接合部及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4(2)的凹凸接合部形成的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
而且,在所述输入侧滑动件432在轴线方向上位于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通过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及第2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4(1)、74(2)的凹凸接合部分别接合从而使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4(1)、74(2)双方与所述变速输出轴45连结,使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双方成为接合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4具有液压驱动机构作为所述输入侧滑动件412及所述输出侧滑动件432的推动机构。
所述液压驱动机构具备: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155;所述排放管路157;利用被供给的液压油将所述输入侧滑动件412朝向第1位置推动的输入侧第1油室450(1);利用被供给的液压油将所述输入侧滑动件412朝向第2位置推动的输入侧第2油室450(2);利用被供给的液压油将所述输出侧滑动件432朝向第1位置推动的输出侧第1油室452(1);利用被供给的液压油将所述输出侧滑动件432朝向第2位置推动的输出侧第2油室452(2);相对于所述输入侧第1油室450(1)及所述输出侧第1油室452(1)供排液压油的第1供排管路460(1);相对于所述输入侧第2油室450(2)及所述输出侧第2油室452(2)供排液压油的第2供排管路460(2);以及由所述控制装置100进行位置控制的电磁阀465。
此外,图中,附图标记414是对所述输入侧滑动件412朝向轴线方向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第1位置)施力的施力构件,附图标记434是对所述输出侧滑动件432朝向轴线方向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第1位置)施力的施力构件。
所述电磁阀465构成为,能够采取使所述液压油供排管路155与所述第1供排管路460(1)流体连接且使所述第2供排管路460(2)与所述排放管路157流体连接的第1位置、和使所述第1供排管路460(1)与所述排放管路157流体连接且使所述液压油供排管路155与所述第2供排管路460(2)流体连接的第2位置。
图12示出从第1传动状态向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的所述第1供排管路及第2供排管路460(1)、460(2)的液压波形图。
所述控制装置100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从零速位置到切换速度位置之间的状态下(即,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小于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使所述电磁阀465位于第1位置。
在该状态下,所述第2供排管路460(2)的液压被释放,向所述第1供排管路460(1)供给液压油,所述输入侧滑动件412及所述输出侧滑动件432位于第1位置。
由此,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OFF),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ON),所述变速器构造4成为第1传动状态。
所述控制装置100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超过切换速度位置的状态下(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为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使所述电磁阀465位于第2位置。
在该状态下,所述第1供排管路460(1)的液压被释放,向所述第2供排管路460(2)供给液压油,所述输入侧滑动件412及所述输出侧滑动件432位于第2位置。
由此,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OFF),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ON),所述变速器构造成为所述第2传动状态。
在此,若在时间Ta(参照图12)下识别到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被从零速位置侧操作至切换速度位置(即,基于来自所述输出传感器95b的信号识别到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从小于切换速度的状态到达切换速度),则所述控制装置100使所述电磁阀465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
由此,所述输入侧滑动件412及所述输出侧滑动件432从在时间Ta的时间点下所处的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在时间Tb下到达第2位置。并且,在该移动途中的中间位置处出现双重传动状态。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3中,使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单元及所述输出侧离合器单元双方为摩擦板式,在所述实施方式4中使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单元及所述输出侧离合器单元双方为牙嵌式离合器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构成。
即,也可以使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单元及所述输出侧离合器单元中的一方为摩擦板式,且使另一方为牙嵌式离合器式。
图13示出使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单元为牙嵌式离合器式且使所述输出侧离合器单元为摩擦板式的变形例的变速器构造5的液压回路图。
另外,图14示出从第1传动状态向所述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的所述变速器构造5中的液压波形图。
另外,当然也可以将与所述实施方式3及4中的双重传动构造相关的构成应用于所述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5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变速器构造的又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仅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的由所述控制装置100进行的所述电磁阀365(1)、365(2)、367(1)、367(2)的位置控制定时被变更了这一点上与所述实施方式3的变速器构造3不同。
图15示出从第1传动状态向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的所述供排管路360(1)、360(2)、362(1)、362(2)的液压波形图。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到切换速度位置之间的状态下(即,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小于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所述控制装置100对所述电磁阀365(1)、365(2)、367(1)、367(2)进行与所述实施方式3中的位置控制同样的位置控制。
即,所述控制装置100使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及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位于供给位置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及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位于排出位置。
在该状态下,如图15所示,一边所述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的液压被释放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成为切断状态(OFF),一边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及所述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362(1)被维持在根据对应的所述电磁阀365(1)、367(1)的先导压力设定的接合液压且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80(1)成为接合状态(ON)。
由此,所述变速器构造成为第1传动状态。
另外,即使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超过切换速度位置的状态下(即,即使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为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所述控制装置100也对所述电磁阀365(1)、365(2)、367(1)、367(2)进行与所述实施方式3中的位置控制同样的位置控制。
即,所述控制装置100使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及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位于排出位置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及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位于供给位置。
在该状态下,如图15所示,一边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及所述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362(1)的液压被释放且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80(1)成为切断状态(OFF),一边所述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被维持在根据对应的所述电磁阀365(2)、367(2)的先导压力设定的接合液压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成为接合状态(ON)。
由此,所述变速器构造3成为所述第2传动状态。
另一方面,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所述控制装置100对所述电磁阀365(1)、365(2)、367(1)、367(2)进行与所述实施方式3中的位置控制不同的位置控制。
即,若在图15中的时间Ta下识别到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被从零速位置侧操作至切换速度位置(即,基于来自所述输出传感器95b的信号识别到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从小于切换速度的状态到达切换速度),则所述控制装置100使在将在传动状态切换前的时间点(在该例中为第1传动状态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及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维持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排出位置的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及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移动。
由此,在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及所述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362(1)被维持在接合液压的状态下,所述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的液压逐渐上升,在时间Tb下到达接合液压。
在此,所述控制装置100若基于来自对应的压力传感器370(2)、372(2)的信号识别到经由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进行了位置移动的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及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而被供给了液压油的所述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的液压到达比接合液压低的切换液压P,则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及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从供给位置向排出位置移动。
切换液压P为对应的离合器机构的摩擦板群成为一边滑动一边进行动力传递的滑动接合状态的液压。
根据该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能够尽可能地防止或减少产生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行驶驱动力不向驱动轮220传递的状态的情况,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可能产生的切换冲击。
即,所述输入侧第1变速比及输入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第1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2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50(2)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相同,并且,在第2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1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50(1)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相同。
因此,在理论上,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所述第1要素和/或所述第2要素不产生转速差。
然而,由于制造误差等,可能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会在所述第1要素和/或所述第2要素产生转速差。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所述第1要素和/或所述第2要素产生了转速差,经由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从切断位置向供给位置进行了位置移动的电磁阀(在图15的例子中为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而被供给了液压油的离合器机构(在图15的例子中为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的摩擦板群也一边滑动一边逐渐摩擦接合,在该离合器机构的液压到达接合液压而该离合器机构即将成为完全接合状态之前,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前成为接合状态的离合器机构(在图15的例子中为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也被从接合液压释放。
因此,能够尽可能地防止或减少产生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行驶驱动力不向驱动轮220传递的状态的情况,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可能产生的切换冲击、基于双重传动状态的传动***的损伤。
另外,所述输出侧第1变速比及输出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在第1传动状态及第2传动状态下相同。
因此,在理论上,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不产生转速差。
然而,由于制造误差等,有时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会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产生转速差。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产生了转速差,经由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从切断位置向供给位置进行了位置移动的电磁阀(在图15的例子中为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而被供给了液压油的离合器机构(在图15的例子中为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的摩擦板群也一边滑动一边逐渐摩擦接合,在该离合器机构的液压到达接合液压而该离合器机构即将成为完全接合状态之前,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前成为接合状态的离合器机构(在图15的例子中为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80(1))的液压也被从接合液压释放。
因此,能够尽可能地防止或减少产生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行驶驱动力不向驱动轮220传递的状态的情况,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可能产生的切换冲击、基于双重传动状态的传动***的损伤。
此外,也可以将如下的构成仅应用于由于制造误差等而有可能产生转速差的、由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形成的输入侧离合器单元以及由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形成的输出侧离合器单元中的一方,对于另一方,在不存在该可能性或该可能性少的情况下,采用前述的图10所示的牙嵌式离合器式,而实现低成本化,上述构成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将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电磁阀(在图15的例子中为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及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维持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排出位置的电磁阀(在图15的例子中为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及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移动,在经由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进行了位置移动的电磁阀而被供给了液压油的供排管路(在图15的例子中为所述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的液压到达接合液压而该离合器机构即将成为完全接合状态之前,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电磁阀(在图15的例子中为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及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从供给位置向排出位置移动。
实施方式6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变速器构造的又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6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6的液压回路图。
此外,图中,对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在所述实施方式1的变速器构造1中,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50(1)的输入侧第1变速比及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50(2)的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第1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2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50(2)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相同,并且,在第2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1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50(1)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相同,而且,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70(1)的输出侧第1变速比及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0(2)的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在第1传动状态及第2传动状态下相同。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1的变速器构造1,在理论上,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所述第1要素和/或所述第2要素以及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不产生转速差。
然而,由于构成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50(1)、50(2)的齿轮的齿数等的关系,有时无法将所述输入侧第1变速比及输入侧第2变速比设定为所述理想的设定值。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会在所述第1要素产生转速差和/或在所述第2要素产生转速差。
同样地,由于构成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0(1)、70(2)的齿轮的齿数等的关系,有时无法将所述输出侧第1变速比及输出侧第2变速比设定为所述理想的设定值。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会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产生转速差。
鉴于这一点,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6构成为,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所述第1要素和/或所述第2要素以及所述变速输出轴45产生转速差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地防止或减少由该转速差引起的切换冲击、基于双重传动状态的传动***的损伤。
具体而言,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6与所述实施方式1的变速器构造1相比,具有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650(1)、650(2)来代替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50(1)、50(2),并且,具有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670(1)、670(2)来代替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0(1)、70(2)。
如图16所示,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650(1)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与所述主驱动轴212连结的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652(1);和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652(1)啮合且与所述第1要素连结的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654(1)。
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650(2)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212的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652(2);和与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652(2)啮合且与所述第2要素连结的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654(2)。
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670(1)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43的输出侧第1驱动齿轮672(1);和与所述输出侧第1驱动齿轮672(1)啮合且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674(1)。
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670(2)具有:与所述第1要素连结的输出侧第2驱动齿轮672(2);和与所述输出侧第2驱动齿轮672(2)啮合且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674(2)。
图17示出从第1传动状态向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的所述供排管路360(1)、360(2)、362(1)、362(2)的液压波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所述控制装置100对所述电磁阀365(1)、365(2)、367(1)、367(2)进行与所述实施方式5中的位置控制同样的位置控制。
即,若在图17中的时间Ta下基于来自所述输出传感器95b的信号识别到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从小于切换速度的状态到达切换速度,则所述控制装置100在将在传动状态切换前的时间点(在该例中为第1传动状态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及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维持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排出位置的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及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移动。
由此,如图17所示,在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及所述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362(1)被维持在接合液压的状态下,所述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的液压逐渐上升,在时间Tb下到达接合液压。
在此,所述控制装置100若基于来自对应的压力传感器370(2)、372(2)的信号识别到经由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进行了位置移动的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及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而被供给了液压油的所述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的液压到达比接合液压低的切换液压P,则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及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从供给位置向排出位置移动。
根据具备该构成的所述变速器构造6,即使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所述第1要素和/或所述第2要素以及所述变速输出轴45产生了转速差,经由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从切断位置向供给位置进行了位置移动的电磁阀(在图17的例子中为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及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而被供给了液压油的离合器机构(在图17的例子中为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的摩擦板群也一边滑动一边逐渐摩擦接合,在该离合器机构的液压到达接合液压而该离合器机构即将成为完全接合状态之前,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前成为接合状态的离合器机构(在图17的例子中为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80(1))也被从接合液压释放。
因此,能够尽可能地防止或减少产生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行驶驱动力不向驱动轮220传递的状态的情况,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可能产生的切换冲击、传动***的损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如下的构成应用于由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形成的输入侧离合器单元以及由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形成的输出侧离合器单元这双方,上述构成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将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一方的电磁阀维持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排出位置的另一方的电磁阀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移动,在基于来自对应的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识别到经由该另一方的电磁阀而被供给了液压油的供排管路的液压到达比接合液压低的切换液压P的时间点下,使所述一方的电磁阀从供给位置向排出位置移动,但是,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形态,也可以将所述构成仅应用于因构成传动机构的齿轮的齿数等的设定而产生转速差侧的、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单元及所述输出侧离合器单元中的一方,对于另一方,在不存在该可能性的情况下,采用前述的图10所示的牙嵌式离合器式而实现低成本化。
另外,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应用于所述实施方式2的变速器构造2。
在所述实施方式5及6中,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成为接合状态的离合器机构(以下,称为切换前接合离合器机构)的液压从接合液压以大致一定的比例下降并释放,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如图18所示,与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成为切断状态的离合器机构(以下,称为切换前切断离合器机构)的液压到达切换液压P的情况相应地使切换前接合离合器机构的液压以大致一定的比例下降,并且在切换前切断离合器机构的液压到达接合液压的时间点下,使切换前接合离合器机构的液压一气下降至释放液压而削减不必要的滑动传动状态的时间,实现摩擦板的耐久性提高。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5及6中,也可以采用通过检测向所述比例电磁阀365(1)、365(2)、367(1)、367(2)的供给电流值、供给电流时间等的其他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来检测对应的摩擦板式离合器机构的接合状态的构成来代替由所述压力传感器370(1)、370(2)、372(1)、372(2)检测对应的摩擦板式离合器机构的接合状态的构成。
实施方式7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变速器构造的又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9示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7的作业车辆202的传动示意图。
另外,图20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7的液压回路图。
图中,对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所述实施方式1的变速器构造1构成为,由配置于比所述变速输出轴45靠传动方向下游侧处的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进行驱动力的正反切换。
即,如图1所示,所述实施方式1的变速器构造1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与由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旋转动力工作地驱动而旋转的所述行驶传动轴235之间,具有将驱动力的旋转方向向前进方向及后退方向切换的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7能够对向所述变速输出轴45传递的驱动力的旋转方向进行正反切换。
具体而言,如图19所示,所述变速器构造7具备:所述HST10;所述行星齿轮机构30;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50(1)、50(2);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能够将所述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以正转状态向所述变速输出轴45进行工作传递的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70(1)(前进第1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正转状态向所述变速输出轴45进行工作传递的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0(2)(前进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以反转状态向所述变速输出轴45进行工作传递的后退传动机构70(R);使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70(1)(所述前进第1传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0(2)(所述前进第2传动机构)及所述后退传动机构70(R)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的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80(1)(前进第1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及后退离合器机构80(R);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所述HST传感器95a;所述输出传感器95b;以及所述控制装置100。
所述后退传动机构70(R)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43的后退驱动齿轮72(R);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后退从动齿轮74(R);以及与所述后退驱动齿轮72(R)及所述后退从动齿轮74(R)啮合的后退空转齿轮73(R)。
所述后退离合器机构80(R)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后退离合器壳体82(R);包括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后退从动齿轮74(R)的后退驱动侧摩擦板及在与所述后退驱动侧摩擦板相对向的状态下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后退离合器壳体82(R)的后退从动侧摩擦板的后退摩擦板群84(R);以及使所述后退摩擦板群84(R)摩擦接合的后退活塞(未图示)。
此外,图19中的附图标记105是包括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等的电磁阀单元。
另外,图19中的附图标记242是包括摩擦板式离合器机构的副变速机构,设置成代替包括所述实施方式1的变速器构造1中的牙嵌式离合器式离合器机构的所述副变速机构240。
所述控制装置100,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从零速位置到切换速度位置之间的状态下(即,在基于所述HST传感器95a及所述输出传感器95b的检测信号而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在前进方向上为从零速到小于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80(1)成为接合状态的前进第1传动状态出现,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超过切换速度位置地***作的状态下(即,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在前进方向上为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成为接合状态的前进第2传动状态出现,并且,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被从零速位置向后退侧操作的状态下(即,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从零速向后退侧变化的后退传动状态下),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及所述后退离合器机构80(R)成为接合状态的后退传动状态出现。
图21示出表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7的作业车辆202中的、行驶车速与HST输出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此外,图21的(a)及图21的(b)分别是所述副变速机构242与低速档及高速档接合的状态的图表。
如图21的(a)及图21的(b)所示,所述控制装置100在前进第1传动状态下,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的前进侧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朝向第2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即,所述控制装置100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在从零速位置到前进侧切换速度位置之间***作时使前进第1传动状态出现之后,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被从零速位置侧向前进切换速度位置侧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侧向第2HST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所述控制装置100在前进第2传动状态下,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的前进侧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朝向第1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即,所述控制装置100在识别到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从零速位置侧***作至前进侧切换速度位置时,进行从前进侧第1传动状态向前进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比前进侧切换速度位置靠前进高速侧的位置时使前进第2传动状态出现之后,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的前进侧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朝向第1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所述控制装置100在后退传动状态下,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的后退侧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朝向第2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即,所述控制装置100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被从零速位置向后退侧操作时使后退传动状态出现之后,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被后退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侧向第2HST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所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构成为,在前进侧第1传动状态和前进侧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行驶速度(即,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不产生速度差。
具体而言,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50(1)的变速比(输入侧第1变速比)及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50(2)的变速比(输入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前进第1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前进第2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50(2)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相同,并且,在前进第2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前进第1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50(1)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相同。
另外,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70(1)(前进第1传动机构)的变速比(前进第1变速比)及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0(2)(前进第2传动机构)的变速比(前进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在第1传动状态及第2传动状态下相同。
根据该构成,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在前进侧第1传动状态和前进侧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产生转速差、即产生行驶速度差的情况。
另外,以在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的接合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1HST速度时,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成为零速的方式,设定所述HST10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30。
根据该构成,能够顺畅地进行车辆的前进后退切换。特别是,该构成对于进行频繁地需要前进后退切换的作业的作业车辆的情况是有效的。
接着,对所述变速器构造7的液压油供排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所述变速器构造7具备: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155;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所述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所述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362(1)(前进侧第1供排管路);所述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前进侧第2供排管路);相对于所述后退离合器机构80(R)供排液压油的后退供排管路364;前进时供给管路310(F);后退时供给管路310(R);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及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所述输入侧第1压力传感器370(1)、所述输入侧第2压力传感器370(2)、所述输出侧第1压力传感器372(1)及所述输出侧第2压力传感器372(2);介于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中的单向阀320;介于后退时供给管路310(R)中的导阀330;所述排放管路157;以及前进后退切换电磁阀30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及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介于所述前进时供给管路310(F)与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之间、所述前进时供给管路310(F)与所述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之间、所述前进时供给管路310(F)与所述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362(1)(前进侧第1供排管路)之间、及所述前进时供给管路310(F)与所述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前进侧第2供排管路)之间,在位于排出位置时使对应的供排管路360(1)、360(2)、362(1)、362(2)排放,另一方面,在位于供给位置时使对应的供排管路360(1)、360(2)、362(1)、362(2)与所述前进时供给管路310(F)流体连接。
所述前进后退切换电磁阀300由所述控制装置100进行位置控制,能够采取使所述前进时供给管路310(F)与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155流体连接且使所述后退时供给管路310(R)与所述排放管路157流体连接的前进位置F、使所述后退时供给管路310(R)与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155流体连接且使所述前进时供给管路310(F)与所述排放管路157流体连接的后退位置R、以及使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155、所述前进时供给管路310(F)及所述后退时供给管路310(R)与所述排放管路157流体连接的中立位置N。
所述单向阀320以容许经由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从所述前进时供给管路310(F)供给的液压油朝向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向液压油供给方向流动并且防止向反向的液压油排出方向的流动的方式介于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中。
在所述后退时供给管路310(R)中,接近所述液压源150的上游侧与所述前进后退切换电磁阀300的二次侧流体连接,并且,与所述液压源150相反的一侧的下游侧在比所述单向阀320靠液压油供给方向下游侧处与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流体连接。
所述导阀330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采取使所述后退时供给管路310(R)连通的连通位置、和容许所述后退时供给管路310(R)的液压油向液压油供给方向流动并且防止反向的流动的止回位置。
所述导阀330构成为,一边由施力构件332朝向连通位置施力,一边使所述前进时供给管路310(F)的液压成为先导压力,在向所述前进时供给管路310(F)供给液压油时,克服所述施力构件332的作用力而位于止回位置。
在所述后退供排管路364中,上游侧在比所述导阀330靠液压油供给方向上游侧处与所述后退时供给管路310(R)流体连接,并且,下游侧与所述后退离合器机构80(R)流体连接。
所述变速器构造7的液压油供排构成如以下那样工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零速位置时,所述控制装置100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电磁阀300位于中立位置。
在该状态下,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所述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所述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362(1)、所述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及所述后退供排管路364全部被开放,所述全部的离合器机构60(1)、60(2)、80(1)、80(2)、80(R)成为切断状态,不向所述变速输出轴45传递动力。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被向前进侧操作时,所述控制装置100在所述HST10输出第1HST速度之前,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电磁阀300位于前进位置F。
由此,所述后退时供给管路310(R)与所述排放管路157流体连接,所述前进时供给管路310(F)与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155流体连接。
此外,此时,所述导阀330通过所述前进供给管路310(F)的液压而位于止回位置。因此,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处于保持液压的状态。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在从零速位置到前进侧切换速度位置之间***作时,所述控制装置100使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及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位于供给位置。
由此,液压油从所述前进时供给管路310(F)流入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及所述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362(1),出现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80(1)成为接合状态的前进第1传动状态。
此外,此时,所述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通过对应的所述电磁阀365(2)、367(2)而被排放,所述后退供排管路364经由所述后退时供给管路310(R)及所述前进后退切换电磁阀300而被排放。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超过前进侧切换速度位置而被向前进高速侧操作时,所述控制装置100在所述HST10输出第2HST速度之前,使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及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位于排出位置,并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及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位于供给位置。
由此,液压油从所述前进时供给管路310(F)流入所述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出现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成为接合状态的前进第2传动状态。
此外,此时,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及所述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362(1)经由对应的所述电磁阀365(1)、367(1)被排放,所述后退供排管路364经由所述后退时供给管路310(R)及所述前进后退切换电磁阀300被排放。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被向后退侧操作时,所述控制装置100在所述HST10输出第1HST速度之前,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电磁阀300位于后退位置R。
由此,所述前进时供给管路310(F)与所述排放管路157流体连接,所述后退时供给管路310(R)与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155流体连接。
此时,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及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全部位于排出位置。
因此,所述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2)、所述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362(1)及所述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362(2)通过对应的电磁阀365(2)、367(1)、367(2)而被开放。
另一方面,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在比所述单向阀320靠液压油供给方向下游侧处与所述后退时供给管路310(R)流体连接。
因此,虽然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位于排出位置,但经由所述后退时供给管路310(R)向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供给液压油,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成为接合状态。
此外,此时,使所述前进时供给管路310(F)的液压成为先导压力的所述导阀330由于所述前进时供给管路310(F)被开放着,因此在所述施力构件332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位于连通位置。
因此,经由所述后退时供给管路310(R)向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360(1)有效地供给液压油。
另外,如前所述,所述后退供排管路364在比所述导阀300靠液压油供给方向上游侧处与所述后退时供给管路310(R)流体连接,从所述后退时供给管路310(R)接受液压油的供给。
由此,出现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成为接合状态并且所述后退离合器机构80(R)成为接合状态的后退传动状态。
此外,关于切换前进侧第1传动状态和前进侧第2传动状态时的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365(1)及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365(2)的切换控制定时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367(1)及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367(2)的切换控制定时,能够应用所述实施方式3、所述实施方式5及所述实施方式6等各种所述实施方式。
如图2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80(1)、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及所述后退离合器机构80(R)全部为液压工作型的摩擦板式。
也可以取而代之,使由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形成的输入侧离合器单元以及由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形成的输出侧离合器单元中的至少一方为所述实施方式4中的牙嵌式离合器式。
图22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变速器构造7B的液压回路图。
此外,图中,对与前述各实施方式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所述变速器构造7B与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7相比,具有牙嵌式离合器式的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单元410来代替摩擦板式的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
当然,也可以具备牙嵌式离合器式的所述输出侧离合器单元430来代替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也可以具备牙嵌式离合器式的离合器机构来代替所述后退离合器机构80(R)。
实施方式8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变速器构造的又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3示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8的作业车辆203的传动示意图。
另外,图24示出所述作业车辆203的局部纵剖侧视图。
此外,图中,对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如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变速器构造8与所述实施方式1的变速器构造1相比,还具备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70(3)和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3)。
即,所述变速器构造8具备所述HST10、所述行星齿轮机构30、所述变速输出轴45、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50(1)、50(2)、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70(1)~70(3)、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1)~80(3)、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所述HST传感器95a、所述输出传感器95b、以及所述控制装置10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合器机构60(1)、60(2)、80(1)~80(3)为液压工作型的摩擦板式离合器单元。
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70(3)能够将所述第1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内齿轮36)的旋转动力以与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0(2)的输出侧第2变速比相比使所述变速输出轴45高速旋转的输出侧第3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45进行工作传递。
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3)构成为使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70(3)的动力接合脱离。
图25示出表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8的作业车辆203中的、行驶车速与HST输出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如图2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100,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从零速位置到第1切换速度位置之间的状态下(即,在基于所述HST传感器95a及所述输出传感器95b的检测信号而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为从零速到小于第1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使得出现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成为接合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成为切断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80(1)成为接合状态且使剩余的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2)、80(3)成为切断状态的第1传动状态,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从第1切换速度位置到第2切换速度位置之间的状态下(即,在基于所述HST传感器95a及所述输出传感器95b的检测信号而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为从第1切换速度到第2切换速度之间的中间速度状态下),使得出现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成为接合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成为接合状态且使剩余的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1)、80(3)成为切断状态的第2传动状态,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超过第2切换速度位置地***作的状态下(即,在基于所述HST传感器95a及所述输出传感器95b的检测信号而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超过第2切换速度的高速状态下),使得出现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成为接合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3)成为接合状态且使剩余的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成为切断状态的第3传动状态。
此外,如图23所示,所述变速器构造8具有介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与所述行驶传动轴235之间的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的输出向行驶传动轴235进行工作传递。
并且,所述控制装置100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向前进侧及后退侧的操作相应地,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分别成为前进传动状态及后退传动状态。
即,在所述作业车辆203中,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在从零速位置到前进侧第1切换速度位置之间***作时出现前进第1传动状态,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前进侧第1切换速度位置的时间点下所述行驶传动轴235以使行驶车速为+a的转速进行旋转。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在从前进侧第1切换速度位置到前进侧第2切换速度位置之间***作时出现前进第2传动状态,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前进侧第2切换速度位置的时间点下所述行驶传动轴235以使行驶车速为+b的转速进行旋转。
并且,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超过前进侧第2切换速度位置地***作时,出现前进第3传动状态,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前进侧最高速度位置的时间点下所述行驶传动轴235以使行驶车速为+c的转速进行旋转。
同样地,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在从零速位置到后退侧第1切换速度位置之间***作时出现后退第1传动状态,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后退侧第1切换速度位置的时间点下所述行驶传动轴235以使行驶车速为-a的转速进行旋转。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在从后退侧第1切换速度位置到后退侧第2切换速度位置之间***作时出现后退第2传动状态,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后退侧第2切换速度位置的时间点下所述行驶传动轴235以使行驶车速为-b的转速进行旋转。
并且,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超过后退侧第2切换速度位置地***作时出现后退第3传动状态,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位于后退侧最高速度位置的时间点下所述行驶传动轴235以使行驶车速为-c的转速进行旋转。
与所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50(1)的所述输入侧第1变速比及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50(2)的所述输入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第1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2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齿轮架38)的转速与基于在第2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50(2)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相同,并且,在第2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1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内齿轮36)的转速与基于在第1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50(2)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相同。
另外,如图25所示,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70(1)的所述输出侧第1变速比及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0(2)的所述输出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在第1传动状态及第2传动状态下相同。
而且,如图2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变速器构造8中,所述控制装置100构成为,以在第2传动状态与第3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时在切换后的传动状态下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与在切换前的传动状态下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一致或接近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即,在第2传动状态下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被向增速方向操作而到达第2切换速度位置时(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到达第2切换速度时),所述控制装置100以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从接合状态移向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3)从切断状态移向接合状态一边所述HST10的输出从在第2传动状态下使所述变速输出轴45以第2切换速度旋转的转速(第1HST速度)向在第3传动状态下使所述变速输出轴45以第2切换速度或其附近速度旋转的转速(图25的第3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另外,在第3传动状态下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被向减速方向操作而到达第2切换速度位置时(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到达第2切换速度时),所述控制装置100以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3)从接合状态移向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从切断状态移向接合状态一边所述HST10的输出从在第3传动状态下使所述变速输出轴45以第2切换速度旋转的转速(第3HST速度)向在第2传动状态下使所述变速输出轴45以第2切换速度或其附近速度旋转的转速(第1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根据该构成的所述变速器构造8,能够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1的变速器构造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扩张可变速范围(变速区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以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在第1传动状态及第2传动状态下相同的方式设定所述输出侧第1变速比及输出侧第2变速比,但也可以取而代之,所述控制装置100构成为,在第1传动状态与第2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时,以在切换后的传动状态下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与在切换前的传动状态下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一致或接近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如图23及图2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变速器构造8具有变速传动轴44,该变速传动轴44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外插于所述变速中间轴43,所述变速中间轴43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2要素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齿轮架38)。
所述变速传动轴44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1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内齿轮36)连结,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50(1)构成为经由所述变速传动轴44将所述主驱动轴212的旋转动力向所述第1要素进行工作传递,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0(1)、70(2)构成为经由所述变速传动轴44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向所述变速输出轴45进行工作传递。
详细而言,如图23及图2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50(1)的所述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54(1)在与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212的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52(1)工作连结的状态下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传动轴44。
另外,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0(2)的所述输出侧第2驱动齿轮72(2)在与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4(2)工作连结的状态下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传动轴44。
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70(3)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传动轴44的输出侧第3驱动齿轮72(3);和与所述输出侧第3驱动齿轮72(3)工作连结且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74(3)。
此外,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50(2)与所述实施方式1中的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50(2)同样地,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212的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52(2);和与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52(2)工作连结且不能相对于所述第2要素旋转的所述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54(2)。
如图24所示,所述变速器构造8具有将作为所述可变输入部发挥作用的所述第3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太阳轮32)支承为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可变输入轴31,所述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54(2)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可变输入轴31。
此外,将所述马达轴16的旋转动力与所述第3要素(所述太阳轮32)工作连结的所述齿轮列216的从动齿轮216b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可变输入轴3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3)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输出侧离合器壳体83;包括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74(3)的第3驱动侧摩擦板及在与所述第3驱动侧摩擦板相对向的状态下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出侧离合器壳体83的第3从动侧摩擦板的输出侧第3摩擦板群84(3);以及使所述输出侧第3摩擦板群84(3)摩擦接合的输出侧第3活塞(未图示)。
如图2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8收容于所述作业车辆203中的壳体构造500。
所述壳体构造500具有直列连结的前壳体510及后壳体550。
所述前壳体510具有:中空的前壳体主体512;在所述前壳体主体512的前后方向中间位置处从内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前支承壁514及第2支承壁518;以及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在所述前壳体主体512的后方开口附近从内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形成的凸起部连结的前轴承板516。
所述后壳体550具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所述前壳体主体512连结的中空的后壳体主体55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在所述后壳体主体552的前方开口附近从内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形成的凸起部连结的后轴承板554;以及在所述后壳体主体552的前后方向中间位置处从内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后支承壁556。
在该构成中,所述主驱动轴212由所述前支承壁514、所述前轴承板516及所述后轴承板554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在所述前壳体主体512内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212。相对于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的液压油供排用的承接筒部(日文:受継筒部)516a与外嵌于所述主驱动轴212的所述前轴承板516一体形成。前述的图16所示的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及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360(1)、360(2)使用管等单元与所述承接筒部516a连接。
所述可变输入轴31为与所述从动齿轮216b的旋转中心部一体形成的中空轴,所述可变输入轴31的前端侧以绕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前支承壁514。
在后端侧一体地具有所述太阳轮32的太阳轮轴32a的前端侧内插并花键连结于所述可变输入轴31的后端侧,且在该太阳轮轴32a的中央部处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所述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54(2)。
所述变速中间轴43与所述可变输入轴31及所述太阳轮轴32a配置在同轴上。所述变速中间轴43在前端侧一体地具有所述齿轮架38,所述齿轮架38经由螺栓与所述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54(2)连结。由此,所述变速中间轴43的前端侧经由所述太阳轮轴32a及所述变速输入轴31以绕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前轴承板516,所述变速中间轴43的后端侧以绕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后轴承板554。
关于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外插于所述变速中间轴43的中空的所述变速传动轴44,在前端部一体地具有所述内齿轮36,前端侧经由所述变速中间轴43被支承于所述前支承壁514,后端侧被支承于所述前轴承板516。并且,在所述变速传动轴44中的、从所述内齿轮36到所述前轴承板516之间的中间部分的外周上,花键嵌合有所述输出侧第3驱动齿轮72(3)、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54(1)、输出侧第2驱动齿轮72(2)。
所述变速输出轴45由所述第2支承壁518、所述后轴承板554及所述后支承壁556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所述第1行驶传动轴235由所述后轴承板554及所述后支承壁556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
所述变速输出轴45在前端侧支承着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3),在中间部处支承着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在后端侧支承着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的离合器机构。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的离合器机构也使用了液压工作型的摩擦板式离合器单元。用于相对于排列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上的这5个离合器机构进行液压油供排的承接筒部556a安装于所述后支承壁556并覆盖嵌合(日文:被嵌)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后端部。
在所述后壳体550的未图示的后半部收容有所述差速器机构260、所述PTO离合器机构285及所述PTO多级变速机构29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1)~80(3)全部为摩擦板式,但也可以使它们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为牙嵌式离合器式。
图26示出应用了具备牙嵌式离合器式的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单元410来代替摩擦板式的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的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变速器构造8B的作业车辆203的传动示意图。
实施方式9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变速器构造的又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7示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9的作业车辆205的传动示意图。
另外,图28示出所述作业车辆205的局部纵剖侧视图。
此外,图中,对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9在具备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1)~80(3)这一点上与所述实施方式8的变速器构造8相同。
另一方面,所述变速器构造9在下述方面与所述实施方式8的变速器构造8不同。
即,所述实施方式8的变速器构造8构成为,在通过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1)~80(3)各自的接合状态而出现的第1传动状态~第3传动状态的全部传动状态下,经由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将旋转动力向所述行驶传动轴235传递。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9构成为,在通过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各自的接合状态而出现的第1传动状态及第2传动状态下,经由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将旋转动力向所述行驶传动轴传递,另一方面,在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3)的接合状态下出现的第3传动状态下,以不经由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的方式将前进方向的旋转动力向所述行驶传动轴235传递。
详细而言,如图27所示,所述变速器构造9具备:所述HST10;所述行星齿轮机构30;能够将所述驱动源210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第1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内齿轮36)进行工作传递的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750(1)及能够将所述驱动源210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第2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齿轮架38)进行工作传递的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750(2);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所述变速输出轴45及所述行驶传动轴235;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能够将所述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45进行工作传递的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770(1);能够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45进行工作传递的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70(2);能够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作为前进方向的驱动力向所述行驶传动轴235进行工作传递的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770(3);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1)~80(3);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所述HST传感器95a;以及所述控制装置100。
如图27及图28所示,所述变速器构造9还具有所述变速中间轴43,所述变速中间轴43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2要素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齿轮架38)。
另外,所述变速器构造9具有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行驶传动轴235的转速的输出传感器95b。
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750(1)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与所述驱动源210工作连结的主驱动轴212的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752(1);和在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43的状态下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752(1)及所述第1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内齿轮36)工作连结的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754(1)。
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750(2)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212的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752(2);和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43的状态下与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752(2)工作连结的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754(2),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750(2)将所述主驱动轴212的旋转动力经由所述变速中间轴43向所述第2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齿轮架38)进行工作传递。
在该情况下,如图27及图28所示,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分别以使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752(1)、752(2)与所述主驱动轴212接合脱离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212。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构成为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212的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壳体62;包括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壳体62的第1驱动侧摩擦板及在与所述第1驱动侧摩擦板相对向的状态下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752(1)的第1从动侧摩擦板的输入侧第1摩擦板群64(1);以及使所述输入侧第1摩擦板群64(1)摩擦接合的输入侧第1活塞(未图示)。
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构成为具有: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壳体62;包括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壳体62的第2驱动侧摩擦板及在与所述第2驱动侧摩擦板相对向的状态下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752(2)的第2从动侧摩擦板的输入侧第2摩擦板群64(2);以及使所述输入侧第2摩擦板群64(2)摩擦接合的输入侧第2活塞(未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770(1)构成为,能够利用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750(2)中的所述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754(2)来将所述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向所述变速输出轴45进行工作传递。
详细而言,如图27及图28所示,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770(1)具有在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状态下与所述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754(2)工作连结的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774(1)。
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70(2)构成为能够利用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750(1)中的所述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754(1)来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向所述变速输出轴45进行工作传递。
详细而言,如图27及图28所示,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70(2)具有在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状态下与所述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754(1)工作连结的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74(2)。
在该情况下,如图27及图28所示,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分别以使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74(1)、774(2)与所述变速输出轴45接合脱离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80(1)构成为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输出侧离合器壳体82;包括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774(1)的第1驱动侧摩擦板及在与所述第1驱动侧摩擦板相对向的状态下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出侧离合器壳体82的第1从动侧摩擦板的输出侧第1摩擦板群84(1);以及使所述输出侧第1摩擦板群摩擦接合的输出侧第1活塞(未图示)。
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构成为具有:所述输出侧离合器壳体82;包括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74(2)的第2驱动侧摩擦板及在与所述第2驱动侧摩擦板相对向的状态下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出侧离合器壳体82的第2从动侧摩擦板的输出侧第2摩擦板群84(2);以及使所述输出侧第2摩擦板群摩擦接合的输出侧第2活塞(未图示)。
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770(3)以如下方式设定变速比:经由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770(3)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向所述行驶传动轴235进行工作传递时的该行驶传动轴235的转速比经由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70(2)及前进传动状态的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向所述行驶传动轴235进行工作传递时的该行驶传动轴235的转速高速。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770(3)构成为,能够利用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70(2)中的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74(2)来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向所述行驶传动轴235进行工作传递。
详细而言,如图27及图28所示,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770(3)具有在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行驶传动轴235的状态下与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74(2)工作连结的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774(3)。
在该情况下,如图27及图28所示,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3)以使所述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774(3)与所述行驶传动轴235接合脱离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行驶传动轴235。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3)构成为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行驶传动轴235的所述输出侧离合器壳体83;包括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774(3)的第3驱动侧摩擦板及在与所述第3驱动侧摩擦板相对向的状态下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输出侧离合器壳体83的第3从动侧摩擦板的输出侧第3摩擦板群84(3);以及使所述输出侧第3摩擦板群84(3)摩擦接合的输出侧第3活塞(未图示)。
此外,也可以将所述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774(3)代替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74(2)来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774(1)工作连结。
即,也可以利用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770(1)中的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774(1),以使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向所述行驶传动轴235进行工作传递的方式使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770(3)变形。
图29示出表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9的作业车辆205中的、行驶车速与HST输出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如图2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100,
·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向零速位置的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成为使所述行星齿轮机构30的合成旋转动力为零的第1HST速度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在从零速位置到前进侧第1切换速度位置之间的前进侧低速范围***作时,通过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成为接合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成为切断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80(1)成为接合状态且使其他输出侧离合器机构80(2)、80(3)成为切断状态,从而一边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被从所述驱动源210工作地传递的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合成旋转动力的输出部发挥作用并使从所述第2要素输出的合成旋转动力向所述变速输出轴45进行工作传递的第1传动状态,一边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成为前进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侧朝向第2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在从前进侧第1切换速度位置到前进侧第2切换速度位置之间的前进侧中间速度范围***作时,通过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成为接合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成为接合状态且使其他输出侧离合器机构80(1)、80(3)成为切断状态,从而一边出现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合成旋转动力的输出部发挥作用并使从所述第1要素输出的合成旋转动力向所述变速输出轴45进行工作传递的第2传动状态,一边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成为前进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侧朝向第1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在超过前进侧第2切换速度位置的前进侧高速范围***作时,通过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60(1)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2)成为接合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3)成为接合状态且使其他输出侧离合器机构80(1)、80(2)成为切断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合成旋转动力的输出部发挥作用并使从所述第1要素输出的合成旋转动力作为前进方向的驱动力而经由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770(3)向所述行驶传动轴235进行工作传递的第3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侧朝向第1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通过前进侧中间速度范围与前进侧高速范围之间的前进侧第2切换速度位置时,以在刚通过之后出现的传动状态下的所述行驶传动轴235的转速与即将通过之前出现的传动状态下的所述行驶传动轴235的转速一致或接近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在从零速位置到后退侧第1切换速度位置之间的后退侧低速范围***作时,一边使所述第1传动状态出现,一边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成为后退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侧朝向第2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在超过后退侧第1切换速度位置的后退侧高速范围***作时,一边使所述第2传动状态出现,一边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成为后退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侧朝向第1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与所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750(1)的所述输入侧第1变速比及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750(2)的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第1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2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齿轮架38)的转速与基于在第2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750(2)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相同,并且,在第2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1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内齿轮36)的转速与基于在第1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750(1)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相同。
另外,如图29所示,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770(1)的输出侧第1变速比及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770(2)的输出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转速在第1传动状态及第2传动状态下相同。
并且,如前所述,所述控制装置100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通过前进侧中间速度范围与前进侧高速范围之间的前进侧第2切换速度位置时,以在刚通过之后出现的传动状态下的所述行驶传动轴235的转速与即将通过之前出现的传动状态下的所述行驶传动轴235的转速一致或接近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即,在前进侧中间速度范围(第2传动状态)下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被向增速方向操作而通过前进侧第2切换速度位置并向前进侧高速范围突入时,所述控制装置100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从接合状态移向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3)从切断状态移向接合状态来进行从所述第2传动状态向所述第3传动状态的切换,一边以所述HST10的输出从在第2传动状态下使行驶车速为+b的转速(第1HST速度)向在第3传动状态下使行驶车速为+b或其附近速度的转速(第3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另外,在前进侧高速范围(第3传动状态)下所述变速操作构件90被向减速方向操作而通过前进侧第2切换速度位置并向前进侧中间速度范围突入时,所述控制装置100使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3)从接合状态移向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2)从切断状态移向接合状态来进行从所述第3传动状态向所述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一边以所述HST10的输出从在第3传动状态下使行驶车速为+b的转速(第3HST速度)向在第2传动状态下使行驶车速为+b或其附近速度的转速(第1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根据该构成的所述变速器构造9,能够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1的变速器构造1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更大地扩张前进侧的可变速范围(变速区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以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行驶车速在第1传动状态及第2传动状态下相同的方式设定所述输出侧第1变速比及输出侧第2变速比,但也可以取而代之,所述控制装置100构成为,在第1传动状态与第2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时,以切换后的传动状态下的行驶车速与切换前的传动状态下的行驶车速一致或接近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20工作。
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9收容于所述作业车辆205中的壳体构造500B。
如图28所示,所述壳体构造500B具备:中空的壳体主体505B;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所述壳体主体505B连结的第1轴承板516B;以及第2轴承板554B,所述第2轴承板554B在从所述第1轴承板516B沿所述壳体主体505B的长度方向离开了的位置处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该壳体主体505B连结,并在与所述第1轴承板516B之间形成有区划空间S。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主体505B具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直列连结的前壳体主体510B及后壳体主体550B。
并且,所述第1轴承板516B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在所述前壳体主体510B的后方开口附近设置于所述前壳体主体510B的内表面的凸起部511连结,所述第2轴承板554B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在所述后壳体主体550B的前方开口附近设置于所述后壳体主体550B的内表面的凸起部551连结。
如图28所示,所述主驱动轴212、所述变速中间轴43、所述变速输出轴45及所述行驶传动轴235以互相平行且沿着所述壳体主体505B的长度方向的状态被支承于所述第1轴承板及第2轴承板516B、554B。
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752(1)、752(2)以及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在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在所述主驱动轴212的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752(1)、752(2)之间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212中的位于所述区划空间S内的部分。
所述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754(1)、754(2)分别在轴线方向上位于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752(1)、752(2)相同的位置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43中的位于所述区划空间S内的部分。
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74(1)、774(2)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在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74(1)、774(2)分别在轴线方向上位于与所述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及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754(2)、754(1)相同的位置且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在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774(1)、774(2)之间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中的位于所述区划空间S内的部分。
所述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774(3)及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3)在所述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774(3)在轴线方向上位于与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74(2)相同的位置且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3)在轴线方向上以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74(2)为基准而位于与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相反侧的位置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行驶传动轴235中的位于所述区划空间S内的部分。
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及所述行驶传动轴235中的位于所述区划空间S外的部分。
详细而言,如图27及图28所示,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0具有:包括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4的前进侧驱动齿轮711F及被支承于所述行驶传动轴235并与所述前进侧驱动齿轮711F啮合的前进侧从动齿轮712F的前进侧齿轮列710F;包括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后退侧驱动齿轮231R及被支承于所述行驶传动轴235并经由空转齿轮713(参照图27)与所述后退侧驱动齿轮711R啮合的后退侧从动齿轮712R的后退侧齿轮列710R;使经由前进侧齿轮列710F的从所述变速输出轴45向所述行驶传动轴235的前进方向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的前进侧离合器机构720F;以及使经由后退侧齿轮列710R的从所述变速输出轴45向所述行驶传动轴235的后退方向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的后退侧离合器机构720R。
如图2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进侧驱动齿轮711F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中的比所述第2轴承板554B向后方侧延伸的后方部分,所述后退侧驱动齿轮711R在从所述前进侧驱动齿轮711F沿轴线方向离开了的位置处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后方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速输出轴45具有位于前方侧的第1变速输出轴45a、和位于后方侧并与所述第1变速输出轴45a在同轴上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的第2变速输出轴45b,所述第2变速输出轴45b形成了所述变速输出轴45的后方部分。
所述前进侧从动齿轮712F在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前进侧驱动齿轮711F相同的位置处,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行驶传动轴235中的比所述第2轴承板554B向后方侧延伸的后方部分。
所述后退侧从动齿轮712R在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后退侧驱动齿轮711R相同的位置处,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行驶传动轴235的后方部分。
并且,所述前进侧离合器机构及后退侧离合器机构720F、720R在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前进侧从动齿轮712F及所述后退侧从动齿轮712R之间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行驶传动轴235的后方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行驶传动轴235具有位于前方侧的第1行驶传动轴235a、和位于后方侧并与所述第1行驶传动轴235a在同轴上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的第2行驶传动轴235b,所述第2行驶传动轴235b形成了所述行驶传动轴的后方部分。
通过具备这样的收容构造,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构造9能够有效地实现使用齿轮的削减以及小型化。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774(3)在轴线方向上位于与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74(2)相同的位置,并与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774(2)啮合。
也可以取而代之,使所述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774(3)在轴线方向上位于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774(1)相同的位置,并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774(1)啮合,在该情况下,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3)在轴线方向上以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774(1)为基准而位于与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相反侧的位置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行驶传动轴235中的位于所述区划空间S内的部分。
此外,如图2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主驱动轴212及所述第2轴承板554B中的所述主驱动轴212的轴承部分,设置有用于相对于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60(1)、60(2)供排工作油的回转接头(英文:rotary joint)68。
另外,在所述变速输出轴及所述第1轴承板516B中的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轴承部分,设置有用于相对于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80(1)、80(2)供排工作油的回转接头88。
而且,在安装于所述行驶传动轴及所述第2轴承板的承接筒部555,设置有用于相对于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80(3)、所述前进侧离合器机构720F及所述后退侧离合器机构720R供排工作油的回转接头238。

Claims (30)

1.一种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HST、即、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所述HST根据输出调整构件的工作位置,将从驱动源向泵轴工作地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为至少从第1HST速度到第2HST速度之间的旋转动力并从马达轴输出;
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第1要素~第3要素,所述第3要素作为HST输出的输入部发挥作用;
变速输出轴;
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第1要素进行工作传递;
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第2要素进行工作传递;
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使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
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
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
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使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
变速操作构件;
HST传感器,所述HST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HST的变速状态;
输出传感器,所述输出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掌管所述输出调整构件、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的工作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HST传感器及所述输出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小于预定的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通过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被从所述驱动源工作地传递的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合成旋转动力的输出部发挥作用的第1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朝向第2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另一方面,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为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通过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输出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的第2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朝向第1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所述输入侧第1变速比及输入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第1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2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相同,并且,在第2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1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相同,
所述输出侧第1变速比及输出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在第1传动状态及第2传动状态下相同,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内齿轮、齿轮架及太阳轮分别形成了所述第1要素、第2要素及第3要素。
2.一种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HST、即、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所述HST根据输出调整构件的工作位置,将从驱动源向泵轴工作地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为至少从第1HST速度到第2HST速度之间的旋转动力并从马达轴输出;
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第1要素~第3要素,所述第3要素作为HST输出的输入部发挥作用;
变速输出轴;
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第1要素进行工作传递;
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第2要素进行工作传递;
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使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
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使从所述第2要素及所述第1要素向所述变速输出轴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
变速操作构件;
HST传感器,所述HST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HST的变速状态;
输出传感器,所述输出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掌管所述输出调整构件、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的工作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HST传感器及所述输出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小于预定的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通过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被从所述驱动源工作地传递的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合成旋转动力的输出部发挥作用的第1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朝向第2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另一方面,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为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通过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输出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的第2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朝向第1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所述输入侧第1变速比及输入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第1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2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相同,并且,在第2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1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相同,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内齿轮、齿轮架及太阳轮分别形成了所述第1要素、第2要素及第3要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第1传动状态与第2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时,以在切换后的传动状态下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与在切换前的传动状态下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一致或接近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过渡期,出现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双方成为接合状态且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双方成为接合状态的双重传动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形成的输入侧离合器单元以及由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形成的输出侧离合器单元中的至少一方为牙嵌式离合器式,
牙嵌式离合器式的离合器单元具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对应的旋转轴,并在轴线方向一侧及另一侧分别具有第1凹凸接合部及第2凹凸接合部,
所述滑动件,在位于轴线方向一侧的第1位置时,通过一边使所述第2凹凸接合部与对应的凹凸接合部不接合一边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与对应的凹凸接合部接合从而仅使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在位于轴线方向另一侧的第2位置时,通过一边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与对应的凹凸接合部不接合一边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与对应的凹凸接合部接合从而仅使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并且,在所述滑动件在轴线方向上位于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通过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及第2凹凸接合部双方与对应的凹凸接合部接合从而使第1离合器机构及第2离合器机构双方成为接合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与所述驱动源工作连结的主驱动轴的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和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工作连结且不能相对于所述第1要素旋转的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
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的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和与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工作连结且不能相对于所述第2要素旋转的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
所述输入侧离合器单元为牙嵌式离合器式,并具有输入侧滑动件作为所述滑动件,
所述输入侧滑动件,在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与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之间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在位于第1位置时,通过一边使所述第2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不接合一边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接合从而仅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在位于第2位置时,通过一边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不接合一边使所述第2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接合从而仅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并且,在位于中间位置时,通过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及第2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分别接合从而使第1离合器机构及第2离合器机构双方成为接合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备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2要素连结的变速中间轴,
所述第1要素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
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的输出侧第1驱动齿轮;和与所述输出侧第1驱动齿轮工作连结且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
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1要素连结的输出侧第2驱动齿轮;和与所述输出侧第2驱动齿轮工作连结且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
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具有:设置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和输出侧滑动件,所述输出侧滑动件在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与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之间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并在轴线方向一侧及另一侧分别设置有第1凹凸接合部及第2凹凸接合部,
所述输出侧滑动件,在位于轴线方向一侧的第1位置时,通过一边使所述第2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不接合一边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接合从而仅使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在位于轴线方向另一侧的第2位置时,通过一边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不接合一边使所述第2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接合从而仅使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并且,在轴线方向上位于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通过使所述第1凹凸接合部及第2凹凸接合部与所述输出侧第1驱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驱动齿轮的凹凸接合部分别接合从而使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双方成为接合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形成的输入侧离合器单元以及由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形成的输出侧离合器单元中的至少一方为接受液压油供给而使离合器接合状态出现的液压工作型的摩擦板式,
在所述变速器构造中具备:液压油供给管路,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从液压源接受液压油的供给;第1供排管路及第2供排管路,所述第1供排管路及第2供排管路对液压工作型的摩擦板式离合器单元中的第1离合器机构及第2离合器机构分别供排液压油;第1电磁阀及第2电磁阀,所述第1电磁阀及第2电磁阀分别介于所述第1供排管路及第2供排管路中,并能够采取使对应的供排管路排放的排出位置及使对应的供排管路与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流体连接的供给位置;以及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所述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摩擦板式离合器单元中的第1离合器机构及第2离合器机构的接合状态,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小于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磁阀位于供给位置且使所述第2电磁阀位于排出位置而使所述第1传动状态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为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磁阀位于排出位置且使所述第2电磁阀位于供给位置而使所述第2传动状态出现,并且,在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将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电磁阀维持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排出位置的电磁阀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移动,在从基于来自所述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的信号识别到经由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进行了位置移动的电磁阀而被供给了液压油的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的时间点起经过预定时间后,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电磁阀从供给位置向排出位置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磁阀及第2电磁阀为如下的比例电磁阀,该比例电磁阀构成为通过接受对应的供排管路的液压作为先导压力,从而在从所述控制装置输入了向供给位置的位置信号的状态下将对应的供排管路的液压维持为接合液压。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为接受液压油供给而使离合器接合状态出现的液压工作型的摩擦板式,
在所述变速器构造中具备:液压油供给管路,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从液压源接受液压油的供给;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及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及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对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分别供排液压油;输入侧第1电磁阀及输入侧第2电磁阀,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及输入侧第2电磁阀分别介于所述输入侧第1供排管路及输入侧第2供排管路中,并能够采取使对应的供排管路排放的排出位置及使对应的供排管路与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流体连接的供给位置;以及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所述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的接合状态,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小于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使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位于供给位置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位于排出位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为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使所述输入侧第1电磁阀位于排出位置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电磁阀位于供给位置,并且,在所述第1传动状态和所述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将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电磁阀维持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排出位置的电磁阀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移动,在基于来自所述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的信号识别到经由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进行了位置移动的电磁阀而被供给了液压油的离合器机构成为滑动接合状态的时间点下,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电磁阀从供给位置向排出位置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为接受液压油供给而使离合器接合状态出现的液压工作型的摩擦板式,
在所述变速器构造中具备:液压油供给管路,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从液压源接受液压油的供给;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及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所述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及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对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分别供排液压油;输出侧第1电磁阀及输出侧第2电磁阀,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及输出侧第2电磁阀分别介于所述输出侧第1供排管路及输出侧第2供排管路中,并能够采取使对应的供排管路排放的排出位置及使对应的供排管路与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流体连接的供给位置;以及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所述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的接合状态,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小于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使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位于供给位置且使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位于排出位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为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使所述输出侧第1电磁阀位于排出位置且使所述输出侧第2电磁阀位于供给位置,并且,在所述低速状态和高速状态的切换时,在将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电磁阀维持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排出位置的电磁阀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移动,在基于来自所述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的信号识别到经由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进行了位置移动的电磁阀而被供给了液压油的离合器机构成为滑动接合状态的时间点下,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电磁阀从供给位置向排出位置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为摩擦板式离合器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为摩擦板式离合器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备:
上游侧与液压源流体连接的液压油供给管路;
排放管路;
相对于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供排液压油的第1供排管路;
相对于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供排液压油的第2供排管路;以及
由所述控制装置进行位置控制的切换阀,
所述切换阀构成为,能够采取使所述液压油供排管路与所述第1供排管路流体连接且使所述第2供排管路与所述排放管路流体连接的第1位置、和使所述第1供排管路与所述排放管路流体连接且使所述液压油供排管路与所述第2供排管路流体连接的第2位置,
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为接受液压油供给而使对应的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接合的液压工作型。
15.一种变速器构造,介于作业车辆的行驶***传动路径中,其特征在于,具备:
HST、即、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所述HST根据输出调整构件的工作位置,将从驱动源向泵轴工作地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为至少从第1HST速度到第2HST速度之间的旋转动力并从马达轴输出;
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第1要素~第3要素,所述第3要素作为HST输出的输入部发挥作用;
变速输出轴;
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向所述第1要素及所述第2要素分别进行工作传递;
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使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
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使从所述第2要素及所述第1要素向所述变速输出轴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
变速操作构件;
HST传感器,所述HST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HST的变速状态;
输出传感器,所述输出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掌管所述输出调整构件、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的工作控制,
由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形成的输入侧离合器单元以及由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形成的输出侧离合器单元中的至少一方为接受液压油供给而使离合器接合状态出现的液压工作型的摩擦板式,
所述变速器构造还具备:
液压油供给管路,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从液压源接受液压油的供给;
第1供排管路及第2供排管路,所述第1供排管路及第2供排管路对液压工作型的摩擦板式离合器单元中的第1离合器机构及第2离合器机构分别供排液压油;
第1电磁阀及第2电磁阀,所述第1电磁阀及第2电磁阀分别介于所述第1供排管路及第2供排管路中,并能够采取使对应的供排管路排放的排出位置及使对应的供排管路与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流体连接的供给位置;以及
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所述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检测液压工作型的摩擦板式离合器单元中的所述第1离合器机构及第2离合器机构的接合状态,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HST传感器及所述输出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小于预定的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通过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被从所述驱动源工作地传递的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合成旋转动力的输出部发挥作用的第1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朝向第2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另一方面,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为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通过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输出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的第2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朝向第1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而且,在所述第1传动状态和第2传动状态的切换时,在将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供给位置的所述第1电磁阀及第2电磁阀中的一方维持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使在切换前的时间点下位于排出位置的所述第1电磁阀及第2电磁阀中的另一方从排出位置向供给位置移动,在基于来自所述离合器接合检测单元的信号识别到经由该另一方的电磁阀而被供给了液压油的离合器机构成为滑动接合状态的时间点下,通过使所述一方的电磁阀从供给位置向排出位置移动从而对摩擦板式离合器单元中的第1离合器机构及第2离合器机构的接合脱离进行切换,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内齿轮、齿轮架及太阳轮分别形成了所述第1要素、第2要素及第3要素。
16.一种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HST、即、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所述HST根据输出调整构件的工作位置,将从驱动源向泵轴工作地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为至少从第1HST速度到第2HST速度之间的旋转动力并从马达轴输出;
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第1要素~第3要素,所述第3要素作为HST输出的输入部发挥作用;
变速输出轴;
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向所述第1要素及所述第2要素分别进行工作传递;
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使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
前进第1传动机构及前进第2传动机构,所述前进第1传动机构及前进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2要素及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正转状态分别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
后退传动机构,所述后退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以反转状态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
前进第1离合器机构、前进第2离合器机构及后退离合器机构,所述前进第1离合器机构、前进第2离合器机构及后退离合器机构使所述前进第1传动机构、所述前进第2传动机构及后退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
变速操作构件;
HST传感器,所述HST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HST的变速状态;
输出传感器,所述输出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掌管所述输出调整构件、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前进第1离合器机构、所述前进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后退离合器机构的工作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HST传感器及所述输出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在前进方向上为从零速到小于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使得出现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前进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的前进第1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前进侧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朝向第2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在前进方向上为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使得出现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及所述前进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的前进第2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前进侧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朝向第2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从零速向后退侧变化的后退传动状态下,使得出现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所述后退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的后退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后退侧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朝向第2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内齿轮、齿轮架及太阳轮分别形成了所述第1要素、第2要素及第3要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将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第1要素进行工作传递,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将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第2要素进行工作传递,
所述输入侧第1变速比及输入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前进第1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前进第2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相同,并且,在前进第2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前进第1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进第1传动机构将所述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以前进第1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所述前进第2传动机构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前进第2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
所述前进第1变速比及前进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在第1传动状态及第2传动状态下相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以在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的接合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1HST速度时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成为零速的方式,设定所述HST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
20.一种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HST、即、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所述HST根据输出调整构件的工作位置,将从驱动源向泵轴工作地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为至少从第1HST速度到第2HST速度之间的旋转动力并从马达轴输出;
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第1要素~第3要素,所述第3要素作为HST输出的输入部发挥作用;
变速输出轴;
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第1要素进行工作传递;
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第2要素进行工作传递;
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使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
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
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
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与输出侧第2变速比相比使所述变速输出轴高速旋转的输出侧第3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
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使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
变速操作构件;
HST传感器,所述HST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HST的变速状态;
输出传感器,所述输出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掌管所述输出调整构件、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的工作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HST传感器及所述输出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小于第1切换速度的低速状态下,通过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其他输出侧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被从所述驱动源工作地传递的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合成旋转动力的输出部发挥作用的第1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朝向第2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为第1切换速度以上且小于第2切换速度的中间速度状态下,通过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其他输出侧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的第2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朝向第1HST速度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为第2切换速度以上的高速状态下,通过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其他输出侧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3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的第3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侧朝向第1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另一方面,在第2传动状态与第3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时,以在切换后的传动状态下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与在切换前的传动状态下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一致或接近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所述输入侧第1变速比及输入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第1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2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相同,并且,在第2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1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相同,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内齿轮、齿轮架及太阳轮分别形成了所述第1要素、第2要素及第3要素。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构造具备:
变速中间轴,所述变速中间轴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2要素连结;和
变速传动轴,所述变速传动轴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外插于所述变速中间轴且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1要素连结,
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与所述驱动源工作连结的主驱动轴的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和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工作连结且不能相对于所述变速传动轴旋转的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
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的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和与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工作连结且不能相对于所述第2要素旋转的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
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的输出侧第1驱动齿轮;和与所述输出侧第1驱动齿轮工作连结且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
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传动轴的输出侧第2驱动齿轮;和与所述输出侧第2驱动齿轮工作连结且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
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传动轴的输出侧第3驱动齿轮;和与所述输出侧第3驱动齿轮工作连结且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
22.根据权利要求1~3、5~9、15~17、以及20~21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构造具备:配置于比所述变速输出轴靠传动方向下游侧处的行驶传动轴;和能够在所述变速输出轴与所述行驶传动轴之间将驱动力的旋转方向向前进方向及后退方向切换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
23.一种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HST、即、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所述HST根据输出调整构件的工作位置,将从驱动源向泵轴工作地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为至少从第1HST速度到第2HST速度之间的旋转动力并从马达轴输出;
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第1要素~第3要素,所述第3要素作为HST输出的输入部发挥作用;
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第1要素进行工作传递;
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以输入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第2要素进行工作传递;
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使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及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
变速输出轴;
行驶传动轴,所述行驶传动轴配置于比所述变速输出轴靠传动方向下游侧处;
前进后退切换机构,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介于从所述变速输出轴向所述行驶传动轴的传动路径中,并能够在使所述行驶传动轴向前进方向旋转的前进传动状态与使所述行驶传动轴向后退方向旋转的后退传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1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
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
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能够将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作为前进方向的驱动力向所述行驶传动轴进行工作传递,并且,以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经由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向所述行驶传动轴进行工作传递时的该行驶传动轴的转速比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经由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及前进传动状态的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向所述行驶传动轴进行工作传递时的该行驶传动轴的转速高速的方式设定变速比;
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使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分别接合脱离;
变速操作构件;
HST传感器,所述HST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HST的变速状态;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掌管所述输出调整构件、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的工作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
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向零速位置的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成为使合成旋转动力为零的第1HST速度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在从零速位置到前进侧第1切换速度位置之间的前进侧低速范围***作时,通过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其他输出侧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从而一边出现使所述第1要素作为被从所述驱动源工作地传递的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合成旋转动力的输出部发挥作用的第1传动状态,一边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成为前进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侧朝向第2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在从前进侧第1切换速度位置到前进侧第2切换速度位置之间的前进侧中间速度范围***作时,通过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其他输出侧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从而一边出现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以输出侧第2变速比向所述变速输出轴进行工作传递的第2传动状态,一边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成为前进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侧朝向第1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在超过前进侧第2切换速度位置的前进侧高速范围***作时,通过一边使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且使所述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一边使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且使其他输出侧离合器机构成为切断状态,从而出现使所述第2要素作为基准动力的输入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1要素的旋转动力作为前进方向的驱动力经由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向所述行驶传动轴进行工作传递的第3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侧朝向第1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通过前进侧中间速度范围与前进侧高速范围之间的前进侧第2切换速度位置时,以在刚通过之后出现的传动状态下的所述行驶传动轴的转速与即将通过之前出现的传动状态下的所述行驶传动轴的转速一致或接近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在从零速位置到后退侧第1切换速度位置之间的后退侧低速范围***作时,一边使所述第1传动状态出现,一边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成为后退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1HST速度侧朝向第2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构件在超过后退侧第1切换速度位置的后退侧高速范围***作时,一边使所述第2传动状态出现,一边使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成为后退传动状态,并且,与所述变速操作构件的增速操作相应地以HST输出从第2HST速度侧朝向第1HST速度侧变速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所述输入侧第1变速比及输入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在第1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2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2要素的转速相同,并且,在第2传动状态下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与基于在第1传动状态时经由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被传递的旋转动力的所述第1要素的转速相同,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内齿轮、齿轮架及太阳轮分别形成了所述第1要素、第2要素及第3要素。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构造具备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2要素连结的变速中间轴,
所述输入侧第1传动机构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与所述驱动源工作连结的主驱动轴的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和在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的状态下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及所述第1要素工作连结的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
所述输入侧第2传动机构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的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和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的状态下与所述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工作连结的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
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机构具有在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的状态下与所述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工作连结的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
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机构具有在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的状态下与所述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工作连结的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
所述输出侧第3传动机构具有在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行驶传动轴的状态下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中的一方工作连结的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
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分别以使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与所述主驱动轴接合脱离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
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分别以使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与所述变速输出轴接合脱离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
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以使所述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与所述行驶传动轴接合脱离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行驶传动轴。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构造具备:
中空的壳体主体;
第1轴承板,所述第1轴承板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所述壳体主体连结;以及
第2轴承板,所述第2轴承板在从所述第1轴承板沿所述壳体主体的长度方向离开了的位置处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该壳体主体连结,
所述主驱动轴、所述变速中间轴、所述变速输出轴及所述行驶传动轴以互相平行的状态被支承于所述第1轴承板及第2轴承板,
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以及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在所述输入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入侧第2离合器机构在所述主驱动轴的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与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之间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主驱动轴中的位于由所述第1轴承板及第2轴承板夹着的区划空间内的部分,
所述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分别在轴线方向上位于与所述输入侧第1驱动齿轮及输入侧第2驱动齿轮相同的位置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变速中间轴中的位于所述区划空间内的部分,
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以及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在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分别在轴线方向上位于与所述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及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相同的位置且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在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输入侧第1从动齿轮与输入侧第2从动齿轮之间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中的位于所述区划空间内的部分,
所述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及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在所述输出侧第3从动齿轮在轴线方向上位于与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中的一方相同的位置且所述输出侧第3离合器机构在轴线方向上以所述输出侧第1从动齿轮及输出侧第2从动齿轮中的一方为基准而位于与所述输出侧第1离合器机构及输出侧第2离合器机构相反侧的位置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行驶传动轴中的位于所述区划空间内的部分,
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被支承于所述变速输出轴及所述行驶传动轴中的位于所述区划空间外的部分。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主体具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直列连结的前壳体主体及后壳体主体,
所述第1轴承板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在所述前壳体主体的后方开口附近设置于所述前壳体主体的内表面的凸起部连结,
所述第2轴承板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在所述后壳体主体的前方开口附近设置于所述后壳体主体的内表面的凸起部连结。
27.根据权利要求1~3、5~9、15~17、20~21、以及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侧第1变速比及输出侧第2变速比以如下方式进行了设定:在HST输出成为第2HST速度时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在第1传动状态及第2传动状态下相同。
28.根据权利要求1~3、5~9、15~17、20~21、以及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第1传动状态与第2传动状态之间的切换时,以在切换后的传动状态下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与在切换前的传动状态下出现在所述变速输出轴的转速一致或接近的方式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工作。
29.根据权利要求1~3、5~9、15~17、20~21、以及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将向所述泵轴输入的旋转动力的旋转方向设为正转方向的情况下,所述HST将正反方向一侧的旋转动力作为第1HST速度的HST输出而输出且将正反方向另一侧的旋转动力作为第2HST速度的HST输出而输出。
30.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源;
驱动轮;以及
介于从所述驱动源到所述驱动轮的行驶***传动路径中的权利要求1~29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构造,
所述变速输出轴的切换速度被设定为比作业速度范围高速。
CN201910994489.1A 2018-10-19 2019-10-18 变速器构造及作业车辆 Active CN1110759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7738 2018-10-19
JP2018197738 2018-10-19
JP2018218789 2018-11-22
JP2018-218789 2018-11-22
JP2018-221546 2018-11-27
JP2018221546 2018-11-27
JP2018-231234 2018-12-11
JP2018231234 2018-12-11
JP2019049886 2019-03-18
JP2019-049886 2019-03-18
JP2019-125483 2019-07-04
JP2019125483A JP7300713B2 (ja) 2018-10-19 2019-07-04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構造及び作業車輌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5902A CN111075902A (zh) 2020-04-28
CN111075902B true CN111075902B (zh) 2024-04-19

Family

ID=68281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94489.1A Active CN111075902B (zh) 2018-10-19 2019-10-18 变速器构造及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1204097B2 (zh)
EP (1) EP3715671B1 (zh)
CN (1) CN1110759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75024B2 (ja) * 2019-12-27 2023-05-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両
CN113090730B (zh) * 2021-03-23 2022-03-25 北京理工大学 多功率流耦合装置
EP4123199A1 (en) * 2021-07-19 2023-01-25 Kanzaki Kokyukoki Mfg. Co., Ltd. Transmission structure
JP2024073227A (ja) * 2022-11-17 2024-05-29 株式会社クボタ 電磁弁制御装置および作業車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8060A (ja) * 1999-10-06 2001-04-20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油圧−機械式変速装置
JP2002139125A (ja) * 2000-11-06 2002-05-17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Hmt式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を備えるトラクタの駆動モード切換機構
CN101138964A (zh) * 2006-09-05 2008-03-12 株式会社神崎高级工机制作所 车轮电动机装置、工程车辆以及液压驱动型工程车辆
JP2008202721A (ja) * 2007-02-21 2008-09-04 Yanmar Co Ltd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CN101291825A (zh) * 2005-09-30 2008-10-22 株式会社久保田 变速传动装置
CN102523751A (zh) * 2010-09-14 2012-06-27 株式会社久保田 拖拉机的传动装置
JP2012211672A (ja) * 2011-03-31 2012-11-01 Kubota Corp 変速伝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2761B2 (ja) 1974-11-13 1983-05-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式水車調速機
US3966005A (en) * 1975-01-15 1976-06-29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Ag Compound steering system for endless-track vehicles
JP4162328B2 (ja) 1999-05-17 2008-10-08 株式会社 神崎高級工機製作所 車輌の走行用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AT414345B (de) * 2004-08-10 2013-08-15 Hofer Forschungs & Entw Gmbh Leistungsverzweigungsgetriebe für kraftfahrzeuge
KR101100440B1 (ko) * 2007-09-20 2011-12-29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변속 전동 장치
DE102009031382A1 (de) * 2009-07-01 2011-01-05 Robert Bosch Gmbh Antrieb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Wechseln von Fahrbereichen des Antriebssystems
US8696509B2 (en) * 2009-07-27 2014-04-15 Dana Italia Spa Power split transmission
JP5341839B2 (ja) * 2010-08-19 2013-11-13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トラクタの伝動装置
GB201109963D0 (en) * 2011-06-14 2011-07-27 Valtra Oy Ab Power shuttle transmission module
GB201109970D0 (en) * 2011-06-14 2011-07-27 Valtra Oy Ab Continuously variable power-split vehicle transmission
GB201109967D0 (en) * 2011-06-14 2011-07-27 Valtra Oy Ab Continuously variable power-split vehicle transmission
EP2724053A4 (en) * 2011-06-21 2016-01-06 Volvo Constr Equip Ab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TAGE-FREE POWER ENGINE TRANSMISSION AND CONTINUOUS POWER BRANCH
US9242544B2 (en) * 2011-09-23 2016-01-26 Kanzaki Kokyukoki Mfg. Co., Ltd. Vehicle with electric transaxle
US8452500B1 (en) * 2012-02-28 2013-05-28 Caterpillar Inc. Multi-range hyd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JP5822761B2 (ja) 2012-03-14 2015-11-24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の走行伝動装置
JP6396841B2 (ja) * 2015-04-21 2018-09-26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トラクタに備えられる伝動装置
US9874279B1 (en) * 2016-10-11 2018-01-23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of a work vehicle in a hydrostatic bypass mod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8060A (ja) * 1999-10-06 2001-04-20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油圧−機械式変速装置
JP2002139125A (ja) * 2000-11-06 2002-05-17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Hmt式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を備えるトラクタの駆動モード切換機構
CN101291825A (zh) * 2005-09-30 2008-10-22 株式会社久保田 变速传动装置
CN101138964A (zh) * 2006-09-05 2008-03-12 株式会社神崎高级工机制作所 车轮电动机装置、工程车辆以及液压驱动型工程车辆
JP2008202721A (ja) * 2007-02-21 2008-09-04 Yanmar Co Ltd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CN102523751A (zh) * 2010-09-14 2012-06-27 株式会社久保田 拖拉机的传动装置
JP2012211672A (ja) * 2011-03-31 2012-11-01 Kubota Corp 変速伝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15671A2 (en) 2020-09-30
US20220074491A1 (en) 2022-03-10
US20230160460A1 (en) 2023-05-25
EP3715671A3 (en) 2020-11-18
US11204097B2 (en) 2021-12-21
US11767904B2 (en) 2023-09-26
CN111075902A (zh) 2020-04-28
US20200124170A1 (en) 2020-04-23
US11572939B2 (en) 2023-02-07
EP3715671B1 (en) 2023-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75902B (zh) 变速器构造及作业车辆
US7121970B2 (en) Control system for a hyd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EP2721322B1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power-split vehicle transmission
EP2721320B1 (en) Power-split transmission
US9109680B2 (en) Power split gearbox
CN111120648B (zh) 作业车辆
WO2013074430A1 (en) Hydro-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for producing high torque output
US8210977B2 (en)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12128338B (zh) 一种双液压传动机构参与的机液复合传动装置
JP7300713B2 (ja)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構造及び作業車輌
JP2008189144A (ja) 変速伝動装置
JPH10122336A (ja) 油圧−機械式変速装置
US20230383828A1 (en) Transmission structure and working vehicle
CS376790A2 (en) Hydrostatic mechanical high-duty gearbox with graduated output
JP5028559B2 (ja) 作業車用変速機構
KR101326368B1 (ko) 차량 무단 변속기
JP4605567B2 (ja) 油圧−機械式無段変速装置
WO2007022209A1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14294396A (zh) 一种兼具等差与等比输出的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JP2008014416A (ja) 変速伝動装置
US20230014393A1 (en) Transmission structure
RU2335414C1 (ru) Гидромеханическая трансмиссия
KR20150026476A (ko) 무단 변속기
JPH10331946A (ja) 機械油圧式伝動装置
JP2009024853A (ja) 可変容量型流体圧ポンプモータ式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