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6306B - 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6306B
CN111066306B CN201880058789.2A CN201880058789A CN111066306B CN 111066306 B CN111066306 B CN 111066306B CN 201880058789 A CN201880058789 A CN 201880058789A CN 111066306 B CN111066306 B CN 1110663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user
input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87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66306A (zh
Inventor
李家欣
周耀颖
倪元强
陈健
刁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0633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435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66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6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66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63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04W80/12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s, e.g. WAP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解决了采用现有方案无法快速方便的实现在电脑上对手机存储数据的访问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从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经无线接入点转发的访问请求信息,第一端口为局域网共享访问协议的服务端口,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也与上述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第一电子设备基于访问请求信息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合法性验证;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验证通过,则第一电子设备经无线接入点发送访问响应信息给第二电子设备,以便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一电子设备的共享数据,访问响应信息中包括内部存储目录和常用文件目录。

Description

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由于存在手机的存储空间有限,或用户利用手机编辑、管理照片或文件等数据不方便等因素,用户经常会有通过电脑访问手机中的数据(例如照片、视频、文件等)的需求。
现有技术提供两种通过电脑访问手机中数据的方案:方案一是将手机与电脑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线缆连接起来。连接成功后,手机将被映射为电脑的一个存储设备,这样,用户便可以在电脑上访问手机中存储的数据。方案二是在手机和电脑中均安装对应的手机助手软件,手机和电脑可以通过该手机助手软件建立连接。连接成功后,用户便可在电脑上访问手机中存储的数据。
可以得到的,现有方案一需要借助USB线缆才能在电脑上访问手机中存储的数据,现有方案二需要在手机和电脑中安装对应的软件才能在电脑上访问手机中存储的数据。另外,在手机与电脑的操作***不同的情况下,即便将手机与电脑采用USB线缆连接起来,也会由于电脑与手机的操作***不兼容而无法实现在电脑上对手机中存储数据的访问,此时需要在电脑中安装专门的软件才可以。综上,采用现有两种方案无法快速方便的实现在电脑上对手机存储数据的访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解决了采用现有方案无法快速方便的实现在电脑上对手机存储数据访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上述方法在具有触摸屏的第一电子设备中实现,上述方法可以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经无线接入点转发的访问请求信息,第一端口为局域网共享访问协议的服务端口,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也与上述无线接入点建立了无线连接;第一电子设备基于访问请求信息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合法性验证;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验证通过,则第一电子设备经无线接入点发送访问响应信息给第二电子设备,以便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一电子设备的共享数据,访问响应信息中包括内部存储目录和常用文件目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支持局域网共享访问协议的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用于开启数据共享功能的操作,响应于该操作开启数据共享功能,该数据共享功能主要用于用户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共享数据,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同一个局域网。这样,无需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中安装任何软件,也不需要与第二电子设备采用USB线缆连接,只需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至同一局域网,便能够快速且方便的实现在第二电子设备上对该第一电子设备存储数据的访问。并且,由于苹果公司的Mac笔记本电脑和其他Windows笔记本电脑均支持局域网共享访问协议,因此,即便在第一电子设备,如手机与笔记本电脑的操作***不兼容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本申请的方法,也能够实现在笔记本电脑上对手机中存储数据的访问。并且,通过向第二电子设备返回包含内部存储目录和常用文件目录的访问响应信息,既方便用户快速查找到常用的文件,也能够给用户提供常规文件夹的操作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经无线接入点转发的访问请求信息之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第一电子设备开启数据共享功能。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一输入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的所述触摸屏上显示共享控制界面,所述共享控制界面包括共享开关按钮;第一电子设备接收针对共享开关按钮的第一输入。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接入点为WI-FI热点或蓝牙信标;或所述局域网文件共享协议为SMB;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电脑;或所述常用文件目录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相册目录、音乐目录、视频目录;或所述第一端口为传输控制协议TCP协议的139或445端口。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之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在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与上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断开时,关闭数据共享功能。这样,通过在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连接断开时,自动关闭数据共享功能,节省了终端的功耗。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之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在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断开,并与其他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时,第一电子设备的触摸屏上显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一电子设备与其他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自动关闭数据共享功能。这样,尤其在第一电子设备允许免密访问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防止接入该新的无线接入点中的其他电子设备对该第一电子设备的非法访问。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上述方法可以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与WI-FI热点建立无线连接;第二电子设备与上述WI-FI热点建立无线连接;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二输入;响应于第二输入,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包括设备图标和共享发现名;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三输入;响应于第三输入,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验证界面,验证界面用于提示用户输入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及密码;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确认输入后,将用户输入的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及密码携带在访问请求信息中经WI-FI热点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一端口接收到访问请求信息,第一端口为SMB协议的服务端口;第一电子设备基于访问请求信息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合法性验证;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验证通过,则第一电子设备经WI-FI热点发送访问响应信息给第二电子设备,以便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一电子设备的共享数据,访问响应信息中包括内部存储目录和常用文件目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支持局域网共享访问协议的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用于开启数据共享功能的操作,响应于该操作开启数据共享功能,该数据共享功能主要用于用户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共享数据,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同一个局域网。这样,无需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中安装任何软件,也不需要与第二电子设备采用USB线缆连接,只需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至同一局域网,便能够快速且方便的实现在第二电子设备上对该第一电子设备存储数据的访问。并且,由于苹果公司的Mac笔记本电脑和其他Windows笔记本电脑均支持局域网共享访问协议,因此,即便在第一电子设备,如手机与笔记本电脑的操作***不兼容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本申请的方法,也能够实现在笔记本电脑上对手机中存储数据的访问。并且,通过向第二电子设备返回包含内部存储目录和常用文件目录的访问响应信息,既方便用户快速查找到常用的文件,也能够给用户提供常规文件夹的操作体验。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二输入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用户标识;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用户标识是否与第一电子设备存储的第一用户标识相同;如果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是相同的,则第一电子设备自动开启数据共享功能;第二电子设备显示通知信息,通知信息表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了数据共享功能。这样,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在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电子设备存储的第一用户标识相同的情况下,自动打开数据共享功能,提高了用户体验。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二输入之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第一电子设备开启数据共享功能。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与第三电子设备的标识包含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网络邻居中不同的目录下,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为开启了数据共享功能的电脑。这样,能够方便用户区分第二电子设备发现的共享服务端的设备的类型。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口为传输控制协议TCP协议的139或445端口;或所述常用文件目录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相册目录、音乐目录、视频目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上述***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上述第一电子设备是运行有安卓操作***的手机,其中:
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接入到同一个无线接入点;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经无线接入点转发的访问请求信息,上述第一端口为局域网共享访问协议的服务端口;第一电子设备基于上述访问请求信息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合法性验证;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验证通过,则第一电子设备经无线接入点发送访问响应信息给第二电子设备,以便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一电子设备的共享数据,上述访问响应信息中包括内部存储目录和常用文件目录。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二输入,响应于上述第二输入,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上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包括设备图标和共享发现名;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三输入,响应于上述第三输入,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验证界面,上述验证界面用于提示用户输入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及密码;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确认输入后,将用户输入的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及密码携带在访问请求信息中经上述WI-FI热点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
结合第三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与第三电子设备的标识包含在第二电子设备的网络邻居中不同的目录下,第三电子设备为开启了数据共享功能的电脑。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上述方法包括:
第二电子设备与WI-FI热点建立无线连接;第一电子设备也与上述WI-FI热点建立无线连接;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用户标识;第一电子设备确定上述第二用户标识是否与第一电子设备存储的第一用户标识相同;如果第一电子设备确定上述第二用户标识与上述第一用户标识是相同的,则第一电子设备自动开启数据共享功能;第二电子设备显示通知信息,通知信息表明第一电子设备打开了数据共享功能;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输入;响应于上述第二输入,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上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包括设备图标和共享发现名;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三输入;响应于上述第三输入,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验证界面,上述验证界面用于提示用户输入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及密码;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确认输入后,将用户输入的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及密码携带在访问请求信息中经WI-FI热点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一端口接收到上述访问请求信息,上述第一端口为信息服务块SMB协议的服务端口;第一电子设备基于上述访问请求信息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合法性验证;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验证通过,则第一电子设备经上述WI-FI热点发送访问响应信息给第二电子设备,以便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一电子设备的共享数据,上述访问响应信息中包括内部存储目录和常用文件目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连接单元,用于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一端口接收第二电子设备经无线接入点转发的访问请求信息,第一端口为局域网共享访问协议的服务端口,第二电子设备与无线接入点建立了无线连接;验证单元,用于基于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访问请求信息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合法性验证;发送单元,用于在验证单元确定第二电子设备验证通过时,经无线接入点发送访问响应信息给第二电子设备,以便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一电子设备的共享数据,访问响应信息中包括内部存储目录和常用文件目录。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输入;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输入单元接收到的第一输入,开启数据共享功能。
结合第五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共享控制界面,共享控制界面包括共享开关按钮;输入单元,具体用于接收针对共享开关按钮的第一输入。
结合第五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无线接入点为无线保真WI-FI热点或蓝牙信标;或局域网文件共享协议为服务消息块协议SMB;或电子设备为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电脑;或常用文件目录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相册目录、音乐目录、视频目录;或第一端口为传输控制协议TCP协议的139或445端口。
结合第五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确定电子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断开时,关闭数据共享功能。
结合第五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单元,用于在确定电子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断开,并与其他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时,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电子设备与其他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和触摸屏;上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上述触摸屏与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上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上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上述触摸屏,用于根据上述处理器的指示进行内容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上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上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编排程序的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实际中电子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对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或类似语言的描述并不是暗示在任意的单个实施例中可以实现所有的特点和优点。相反,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特征或有益效果的描述意味着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因此,本说明书中对于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的描述并不一定是指相同的实施例。进而,还可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无需特定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即可实现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没有体现所有实施例的特定实施例中识别出额外的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架构的简化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以运行在电子设备中的软件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显示的一些图形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显示的一些图形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显示的另外一些图形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显示的另外一些图形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显示的另外一些图形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显示的另外一些图形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显示的另外一些图形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显示的另外一些图形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显示的另外一些图形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显示的另外一些图形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显示的另外一些图形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显示的另外一些图形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支持局域网共享访问协议的电子设备,该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无需在该电子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中安装任何软件,也不需要与其他电子设备采用USB线缆连接,便能够快速且方便的实现在其他电子设备上对该电子设备存储数据的访问。其中,上述其他电子设备可以指作为共享客户端访问上述电子设备的设备。
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架构的简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架构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101和第二电子设备102。第一电子设备101与第二电子设备102接入在同一个局域网。其中,第一电子设备101与第二电子设备102接入在同一个局域网,具体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101和第二电子设备102与同一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例如,第一电子设备101与第二电子设备102接入同一个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热点,再例如第一电子设备101和第二电子设备102也可以通过蓝牙协议接入同一个蓝牙信标下。
其中,第一电子设备101支持局域网共享访问协议,可以作为共享服务端提供共享数据。示例性地,第一电子设备10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其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在以下实施例中将具体描述。
第二电子设备102也支持上述局域网共享访问协议,可以作为共享客户端访问第一电子设备101中的共享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102具体的可以为手机、电脑,上述电脑可以为台式电脑,也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如苹果公司的Mac笔记本电脑、华为等公司的Windows笔记本电脑等。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局域网共享访问协议可以是信息服务块(ServerMessages Block,SMB)协议。SMB协议是一种在局域网上共享文件和打印机等资源的一种通信协议,它为局域网内的不同计算机之间提供文件及打印机等资源的共享服务。SMB协议是一种客户端/服务器、请求/响应协议。通过SMB协议,客户端可以在各种网络环境下读、写服务器上的文件,以及对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另外,通过SMB协议,客户端还可以访问远程服务器的文件,以及打印机,邮件槽(mailslot),命名管道(named pipe)等资源。具体的,在TCP/IP环境下,客户端可通过NetBIOS over TCP/IP(或NetBEUI/TCP或SPX/IPX)与服务器建立连接。连接成功后,客户端便可发送SMB命令到服务器上,从而客户端能够访问共享目录、打开文件、读写文件,以及其他一切在文件***上能做的所有操作。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局域网共享访问协议还可以是通用因特网文件***(Common InternetFile System,CIFS)协议。CIFS协议是一个新提出的协议,该协议也是一种客户端/服务器、请求/响应协议。CIFS协议是SMB协议其中的一个版本。与SMB协议一样,CIFS协议在高层运行,其可以看作是应用程序协议,如文件传输协议和超文本传输协议的一个实现。
以下介绍第一电子设备101、用于这样的第一电子设备101的图形用户界面(以下可以简称GUI)、和用于使用这样的第一电子设备101的实施例。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1可以是还包含其它功能诸如个人数字助理和/或音乐播放器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手机、平板电脑、具备无线通讯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搭载
Figure BDF0000017503300000061
或者其它操作***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具有触敏表面(例如触控面板)的膝上型计算机(Laptop)等。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子设备101也可以不是便携式电子设备,而是具有触敏表面(例如触控面板)的台式计算机、数码相机。
请参考图2,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以第一电子设备101为手机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101进行介绍。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所示的手机仅仅是一个范例,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并且手机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2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如图2所示,手机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201、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202、存储器203、触摸屏204、蓝牙装置205、一个或多个传感器206、WI-FI装置207、定位装置208、音频电路209、外设接口210以及电源***211等部件。这些部件可通过一根或多根通信总线或信号线(图2中未示出)进行通信。
下面结合图2对手机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201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03内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03内的数据和指令,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201还可以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201中。举例来说,处理器201可以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的麒麟960芯片。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201还可以包括指纹验证芯片,用于对采集到的指纹进行验证。
射频电路202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地,射频电路202可以将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201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电路202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202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码分多址、宽带码分多址、长期演进、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等。
存储器203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处理器2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3的应用程序以及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203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以及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存储数据区可以存储根据使用手机时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此外,存储器203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等。存储器203还可以存储各种操作***,例如苹果公司所开发的
Figure BDF0000017503300000071
操作***,谷歌公司所开发的
Figure BDF0000017503300000072
操作***等。
触摸屏204可以包括触敏表面204-1和显示器204-2。其中,触敏表面204-1(例如触控面板)可采集手机的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控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触敏表面204-1上或在触敏表面204-1附近的操作),并将采集到的触摸信息发送给其他器件例如处理器201。其中,用户在触敏表面204-1附近的触摸事件可以称之为悬浮触控;悬浮触控可以是指,用户无需为了选择、移动或拖动目标(例如图标等)而直接接触触控板,而只需用户位于电子设备附近以便执行所想要的功能。在悬浮触控的应用场景下,术语“触摸”、“接触”等不会暗示用于直接接触触摸屏,而是在其附近或接近的接触。能够进行悬浮触控的触敏表面204-1可以采用电容式、红外光感以及超声波等实现。触敏表面204-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发送给处理器201,触摸控制器还可以接收处理器201发送的指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来实现触敏表面204-1。显示器(也称为显示屏)204-2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器204-2。触敏表面204-1可以覆盖在显示器204-2之上,当触敏表面204-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后,传送给处理器201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201可以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器204-2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2中,触敏表面204-1与显示屏204-2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敏表面204-1与显示屏204-2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可以理解的是,触摸屏204是由多层材料堆叠而成,本申请实施例中只展示出了触敏表面(层)和显示屏(层),其他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予记载。另外,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触敏表面204-1可以覆盖在显示器204-2之上,并且触敏表面204-1的尺寸大于显示屏204-2的尺寸,使得显示屏204-2全部覆盖在触敏表面204-1下面,或者,上述触敏表面204-1可以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的正面,也即用户在手机正面的触摸均能被手机感知,这样就可以实现手机正面的全触控体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触敏表面204-1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的正面,显示屏204-2也可以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的正面,这样在手机的正面就能够实现无边框的结构。
手机还可以包括蓝牙装置205,用于实现手机与其他短距离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智能手表等)之间的数据交换。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蓝牙装置可以是集成电路或者蓝牙芯片等。
手机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206,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触摸屏204的显示器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器的电源。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206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例如,可以在手机的背面(例如后置摄像头的下方)配置指纹传感器,或者在手机的正面(例如触摸屏204的下方)配置指纹传感器。另外,也可以通过在触摸屏204中配置指纹传感器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即指纹传感器可以与触摸屏204集成在一起来实现手机的指纹识别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该指纹传感器可以配置在触摸屏204中,可以是触摸屏204的一部分,也可以以其他方式配置在触摸屏204中。另外,该指纹传感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全面板指纹传感器,因此,可以把触摸屏204看成是任何位置都可以进行指纹采集的一个面板。该指纹传感器可以将采集到的指纹发送给处理器201,以便处理器201对该指纹进行处理(例如指纹验证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指纹传感器可以采用任何类型的感测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式、电容式、压电式或超声波传感技术等。另外,关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触摸屏中集成指纹传感器的具体技术方案,可以参见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公告的申请号为US 2015/0036065 A1,名称为“在电子设备中的指纹传感器”的专利申请,其全部控件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
至于手机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予赘述。
WI-FI装置207,用于为手机提供遵循WI-FI相关标准协议的网络接入,手机可以通过WI-FI装置207接入到WI-FI接入点,进而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WI-FI装置207也可以作为WI-FI无线接入点,可以为其他电子设备提供WI-FI网络接入。
定位装置208,用于为手机提供地理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该定位装置208具体可以是全球定位***(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北斗卫星导航***等定位***的接收器。定位装置208在接收到上述定位***发送的地理位置后,将该信息发送给处理器201处理,或者发送给存储器203保存。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208可以是辅助全球卫星定位***(Assist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AGPS)的接收器,AGPS是一种在一定辅助配合下进行GPS定位的运行方式,它可以利用基站的信号,配合GPS卫星信号,可以让手机定位的速度更快;在AGPS***中,该定位装置208可通过与辅助定位服务器(例如手机定位服务器)的通信而获得定位辅助。AGPS***通过作为辅助服务器来协助定位装置208完成测距和定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定位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的定位装置208(即GPS接收器)通信而提供定位协助。
音频电路209、扬声器212、麦克风213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209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212,由扬声器212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213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209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202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203以便进一步处理。
外设接口210,用于为外部的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外接显示器、外部存储器、用户识别模块卡等)提供各种接口。例如通过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与鼠标连接,通过用户识别模块卡卡槽上的金属触点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SIM)卡连接。外设接口210可以被用来将上述外部的输入/输出***设备耦接到处理器201和存储器203。
手机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211(比如电池和电源管理芯片),电池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与处理器2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211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图2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闪光灯、微型投影装置、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装置等,在此不予赘述。
示例性地,在手机的存储器203中可以存储
Figure BDF0000017503300000091
操作***,该操作***是一个以Linux为基础的移动设备操作***,并结合手机中的上述硬件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下面,将详细说明该存储的
Figure BDF0000017503300000092
操作***的软件架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仅以
Figure BDF0000017503300000093
操作***为示例来说明第一电子设备要实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所需的软件环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以其它操作***来实现。
示例性的,图3是一种可以运行在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中的软件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软件架构可以分为四层,分别为应用程序层301,应用程序框架层302,硬件抽象层303和Linux内核层304。
应用程序(Applications)层301是操作***的最上一层,包括操作***的原生应用程序,例如电子邮件客户端、短信、通话、日历、浏览器、联系人等。当然,对于开发者来说,开发者可以编写应用程序并安装到该层。一般而言,应用程序是使用Java语言开发,通过调用应用程序框架层302所提供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API)来完成。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应用程序层301主要负责Settings UI的呈现,上述Settings UI可以用于用户设置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共享功能。例如,用户可以在Settings UI中进行数据共享功能的开启或关闭设置,还可以在Settings UI中进行数据共享功能的配置,如共享发现名设置、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设置等。示例性的,上述Settings UI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的触摸屏上所显示的状态栏或通知栏,还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的触摸屏上所显示的共享控制界面。
应用程序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层302主要是为开发者提供了可以访问应用程序所使用的各种API,开发者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框架来与操作***的底层(例如硬件抽象层、Linux内核等)进行交互,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框架主要是
Figure BDF0000017503300000101
操作***的一系列的服务和管理***。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该应用程序框架层302包含有SMB服务(SMB Service),其主要负责调用与硬件抽象层303之间通信的服务接口,以将开启或关闭数据共享功能的请求传递到硬件抽象层303,还负责进行设备信息的管理,如共享发现名的管理,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的管理等。示例性的,SMB服务可以包括用于管理数据共享功能各种的模块。例如,SMB服务包括UI适配器(UI Adapter)、SMB设置(SMBSettings)、SMB状态机(SMB State Machine)、本地控制器(Native Controller)等。SMB服务还可以包括配置文件(File Config)。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数据共享功能是作为第一电子设备中原有分享功能的一个子功能实现,如数据共享功能作为华为手机的华为分享(Huawei Share)功能的一个子功能实现的时,该SMB服务可以以子模块的形式存在于Huawei Share应用中,其目标文件路径可以为src/main/java/com/huawei/android/hwshare/hwsync/。其中,上述UI适配器用于为上层Settings UI提供服务,例如,当用户对数据共享功能的共享开关按钮进行操作时,UI适配器可以为Settings UI提供对应的服务,以便在Settings UI中改变数据共享功能的共享开关按钮的状态(如,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上述SMB设置主要负责保存共享发现名和/或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上述SMB状态机主要负责监控底层共享服务的运行状态。上述本地控制器主要负责对底层的信号进行控制。上述配置文件主要用于存储共享目录、文件目录、用户的共享范围设置等。
上述应用程序框架层302还可以包含文件观察器(File Observer)、WI-FI服务(WI-FI service)、通知管理器(Notification Manager),这三个模块主要负责配合SMB服务以提供数据共享功能。如WI-FI服务用于监控第一电子设备是否接入无线接入点。再例如,通知管理器用于向上层传输通知消息,以便在第一电子设备的触摸屏中进行呈现。
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HAL)303是应用程序框架的支撑,是连接应用程序框架层302与Linux内核层304的重要纽带,其可通过应用程序框架层302为开发者提供服务。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该硬件抽象层303主要负责提供与应用程序框架层302进行通信的服务接口,还负责管理共享服务,管理SMB配置文件、smbpasswd等。该SMB配置文件可用于存储共享发现名,smbpasswd可用于存储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示例性的,可以通过在硬件抽象层303配置hwsyncd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硬件抽象层303的功能,hwsyncd可以是在硬件抽象层303中单独构建的子进程,其目标文件路径可以为vendor/huawei/chipset_common/modules/fs/hwsyncd。硬件抽象层303中还可以包含有守护进程smbd/nmbd,其可以是在硬件抽象层303中单独构建的子进程,其目标文件路径可以为vendor/huawei/chipset_common/modules/fs/samba_server。其中,hwsyncd可以包括接口(Interface)、SMB控制器(SMB Controller)、共享文件控制器(SharingFileController)和SMB配置接口(SMB Config Interface)等模块。其中,上述接口是与应用程序框架层302进行通信的服务接口。上述SMB控制器用于对上层的SMB服务配置进行监控,例如,对是否需要进行鉴权进行控制等。上述共享文件控制器主要负责监控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文件是否有更新,当有更新时,可以通知上层进行共享目录等的更新。
Linux内核(Linux Kernel)层304提供操作***的核心***服务,如安全性、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网络协议栈和驱动模型等都基于Linux内核。Linux内核同时也作为硬件和软件栈之间的抽象层。该层有许多与电子设备相关的驱动程序,主要的驱动有:显示驱动;基于Linux的帧缓冲驱动;作为输入设备的键盘驱动;基于内存技术设备的Flash驱动;照相机驱动;音频驱动;蓝牙驱动;WI-FI驱动等。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Linux内核304依赖于本地文件***。通过共享服务可以访问该本地文件***,通过硬件抽象层303的服务接口可以对本地文件***中的共享数据进行配置。
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均可以在具有上述硬件架构和软件架构的电子设备中实现。
示例性地,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S401-S402。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且通过笔记本电脑访问手机中的共享数据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S401、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一输入。
示例性的,上述第一输入具体的可以为用户对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共享功能的共享开关按钮的操作,该开关按钮用于开启或关闭数据共享功能。上述数据共享功能可以是采用局域网共享访问协议,如SMB协议实现的在不同电子设备之间提供数据共享服务的功能。例如,可以通过在手机中安装Samba软件,并对Samba软件包括的smbd/nmbd两个守护进程以及其他配置进行适应修改来在第一电子设备中实现数据共享功能,Samba软件是实现SMB协议的一个软件。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数据共享功能的共享开关按钮可以包含在共享控制界面中,也可以包含在第一电子设备的通知栏中。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中的(a)所示,第一输入可以是用户在手机触摸屏上所显示的共享控制界面501中,对数据共享功能的共享开关按钮502的操作。响应于用户对数据共享功能的共享开关按钮502的操作,数据共享功能的共享开关按钮502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如由关闭状态(如图5中的(a)和如图5中的(b)所示)转换为开启状态(图中未示出)。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共享功能可以作为第一电子设备中原有分享功能的一个子功能实现,如在华为手机中数据共享功能作为该手机的Huawei Share功能的一个子功能实现,此时,参见图6,第一输入可以是用户在手机触摸屏上所显示的共享控制界面,如Huawei Share功能的控制界面601中,对Huawei Share功能的开关按钮602和对同网络内电脑可见的开关按钮603的操作。在Huawei Share功能的开关按钮602和对同网络内电脑可见的开关按钮603同时开启的情况下,该手机的数据共享功能才会开启。其中,HuaweiShare功能的开关按钮602的主要功能是开启/关闭Huawei Share功能。用户可以对HuaweiShare功能的开关按钮602进行操作,手机接收到用户对Huawei Share功能的开关按钮602的操作后,可以调用相关的***服务接口以开启/关闭Huawei Share功能,并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操作,切换Huawei Share功能的开关按钮602的状态(如,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上述Huawei Share功能的控制界面601中还可以包括Huawei Share功能的实时状态标识(图6中未示出)。手机可以以注册观察者(Observer)方式监听设置(Settings)数据库中Huawei Share功能的实时状态,随着HuaweiShare功能的状态的改变,可以在该控制界面601中对Huawei Share功能的实时状态标识作相应的更新。上述Huawei Share功能的控制界面601中还可以包括切换可见范围的弹框(图6中未示出),该弹框用于用户切换HuaweiShare的可见范围。用户可以在设置界面或通知栏的通知选项中进行操作以触发在手机的触摸屏上显示上述弹框。在HuaweiShare功能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若有显示上述弹框,则上述弹框消失。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户选择可见范围为“所有设备”可见的情况下,在手机连接到开放的无线接入点或允许其他电子设备免密访问时,手机可以显示提示弹窗,以提醒用户开启HuaweiShare功能有风险。另外,在用户开启HuaweiShare功能时,手机还可以对用户的权限,如是否允许开启HuaweiShare功能和/或是否允许获取华为账号进行验证。
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户第一次进行数据共享功能的设置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显示一系列的引导界面,以引导用户对该数据共享功能进行设置,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保存用户的设置偏好,以便下次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偏好对共享功能进行设置。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如图7中的(b)所示,第一输入也可以是用户在手机触摸屏上所显示的通知栏701中对数据共享功能的共享开关按钮702的操作。上述通知栏701可以是用户在手机触摸屏上所显示的界面,如手机的主屏幕中按照图7中的(a)所示的滑动轨迹703执行滑动操作后显示的。
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数据共享功能的共享开关按钮可以是物理按键,该按键可以设置在第一电子设备的一个表面上;当用户的手指按下或拨动该物理按键后(也即上述第一输入),该第一电子设备开启数据共享功能,当用户的手指再次按下或拨动该物理按键后,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关闭数据共享功能。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输入也可以是在满足特定条件时,第一电子设备自动开启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共享功能的操作。
例如,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与同一个WI-FI热点建立无线连接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自动开启数据共享功能。其中,第二电子设备与WI-FI热点建立无线连接后,可以广播WI-FI帧,该WI-FI帧中可以携带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无线连接的WI-FI热点的标识,以便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接收到的WI-FI帧获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同一个WI-FI热点建立了无线连接。
再例如,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与同一个WI-FI热点建立连接,且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互相信任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自动开启数据共享功能。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互相信任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登录同一账号。上述账号可以为运营商为用户提供的账号,如小米账号、华为账号等,还可以为应用账号,如微信账号、优酷账号等。上述WI-FI帧中还可以携带有上述账号,以便第一电子设备根据WI-FI帧获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是否登录了同一个账号。示例性的,第一电子设备在与第二电子设备与同一个WI-FI热点建立连接时,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用户标识,如第二电子设备登录的华为账号,并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电子设备存储的第一用户标识,如第一电子设备登录的华为账号是否相同。若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用户标识相同,表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是相互信任的,此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自动开启数据共享功能。另外,在第二电子设备的触摸屏上也可以显示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用户第一电子设备打开了数据共享功能。
S402、响应于上述第一输入,第一电子设备开启数据共享功能,该数据共享功能主要用于用户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共享数据,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同一个局域网。
当用户想要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共享数据时,用户可以执行第一输入,以开启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共享功能。这样,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同一个局域网的情况下,用户便可以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共享数据。即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第二电子设备也与上述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以为后续用户能够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共享数据做好准备。示例性的,上述无线接入点可以为WI-FI热点,也可以为蓝牙信标。
示例性的,结合图3和图5,当用户想要在笔记本电脑上访问手机中的共享数据时,用户可以在手机触摸屏上所显示的共享控制界面501中,用手指对数据共享功能的共享开关按钮502做一个触摸操作。此时,运行在手机中的
Figure BDF0000017503300000131
操作***的应用程序层可以检测到上述操作。应用程序层将检测到的上述操作转换为开启数据共享功能的请求后,传递到运行在手机中的
Figure BDF0000017503300000132
操作***的应用程序框架层。应用程序框架层接收到请求后,调用与运行在手机中的
Figure BDF0000017503300000133
操作***的硬件抽象层之间通信的服务接口,以将开启数据共享功能的请求传递到硬件抽象层。硬件抽象层接收到开启数据共享功能的请求后,开启手机的数据共享功能。例如,硬件抽象层可以启动smbd/nmbd两个守护进程,以开启手机的数据共享功能。其中,守护进程smbd能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用户权限验证等功能,其可开启SMB服务,守护进程nmbd能够使笔记本电脑访问运行在手机中的
Figure BDF0000017503300000134
操作***的Linux内核层的本地文件***,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网络基本输入(NetBIOS)名称服务,可开启nmb服务,其使用的是UDP协议的137端口。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数据共享功能开启后,第一电子设备的触摸屏中还可以显示共享状态标识,该共享状态标识用于指示数据共享功能已开启。示例性的,在硬件抽象层将数据共享功能开启后,可以向应用程序框架层发送已将数据共享功能开启的通知消息。应用程序框架层接收到通知消息后,将该通知消息转发给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层接收到通知消息后,可在手机触摸屏上显示用于指示数据共享功能已开启的共享状态标识。例如,如图8所示,手机可以在手机触摸屏上所显示的状态栏801中,显示共享图标802,以向用户提示手机的数据共享功能已打开。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还可以在共享控制界面中对第一电子设备作为共享服务端时的共享发现名、共享客户端能够访问的共享数据的范围以及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等的进行设置。
示例性的,结合图3和图5所示,以用户想要对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设置为例,如图5中的(a)所示,用户可以对共享控制界面501中的电脑访问验证选项503进行操作。此时,应用程序层可以检测到上述操作。应用程序层将上述操作转换为设置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的请求后,传递到应用程序框架层。应用程序框架层接收到请求后,向应用程序层提供设置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的功能。此时,如图5中的(b)所示,应用程序层可根据应用程序框架层提供的功能,响应于上述操作,在手机的触摸屏上显示用户名和密码设置窗口504。用户可以在该用户名和密码设置窗口504中输入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在输入完成之后,点击确定按钮。应用程序层根据用户对确定按钮的点击操作,将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传输到应用程序框架层。应用程序框架层接收到用户名和密码后,调用与硬件抽象层之间通信的服务接口,以将接收到的用户名和密码传递到硬件抽象层。硬件抽象层接收到用户名和密码后,将接收到的用户名和密码存储到smbpasswd中,以实现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的设置。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除了保存在硬件抽象层的smbpasswd中,还可以将该用户名和密码在应用程序框架层保存一份副本,这样,在验证用户在电脑端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的合法性时,可以从应用程序层中保存的副本中查询合法的用户名和密码,减少了各层之间的交互。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也可以不对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设置,这样,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将采用默认的配置。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的设置,若用户将默认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删除,并且未设置新的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则第二电子设备在访问第一电子设备时,便无需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可自动访问。另外,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向用户提供选择第二电子设备访问是否需要验证的界面,以决定是否开启免密访问功能。
示例性的,以用户想要对手机作为共享服务端时的共享发现名进行设置为例,如图5中的(a)所示,用户可以对共享控制界面501中的电脑端显示名称选项505进行操作。此时,应用程序层可以检测到上述操作。应用程序层将上述操作转换为设置共享发现名的请求后,传递到应用程序框架层。应用程序框架层接收到请求后,向应用程序层提供设置共享发现名的功能。此时,应用程序层可根据应用程序框架层提供的功能,响应于上述操作,在手机的触摸屏上显示共享发现名的设置窗口。用户可以在该共享发现名的设置窗口中输入相应的名称,在输入完成之后,点击确定按钮。应用程序层根据用户对确定按钮的点击操作,将用户输入的名称传输到应用程序框架层。应用程序框架层接收到名称,调用与硬件抽象层之间通信的服务接口,以将接收到的名称传递到硬件抽象层。硬件抽象层接收到名称后,将接收到的名称存储到SMB配置文件中,以实现共享发现名的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还可以在用户点击确定按钮之前,对用户输入的共享发现名进行合法性检测,并在检测到用户输入的共享发现名合法的情况下,用户才可以对确定按钮进行操作,若检测到用户输入的共享发现名不合法,则可以显示提示框向用户提示该共享发现名不合法。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共享发现名除了保存在硬件抽象层的SMB配置文件中,还可以将该共享发现名在应用程序框架层保存一份副本,这样,在后续需要查询共享发现名时,可以从应用程序层中保存的副本中查询到,减少了各层之间的交互。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也可以不对共享发现名进行设置,这样,共享发现名将采用默认的配置。例如,如图5所示,手机作为共享服务端时的共享发现名默认为:PAT-123,若用户未对该共享发现名进行修改,则笔记本电脑端搜索到的共享服务端的名称则为PAT-123。
在数据共享功能开启之后,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在同一局域网的情况下,用户在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上便可以发现上述第一电子设备。具体的,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上述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403-S411。
S403、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二输入。
示例性的,当第二电子设备是苹果公司的Mac电脑时,上述第二输入可以是对该Mac电脑的网络功能的操作。当第二电子设备是Windows电脑时,上述第二输入可以是对Windows电脑中网络邻居的图标的操作。上述第二输入也可以是对第二电子设备的通知栏或任务栏中的提示框的操作,上述提示框用于提示第一电子设备开启了数据共享功能。上述第二输入还可以是对第二电子设备的通知栏或任务栏中的相关图标的操作,上述图标用于打开第二电子设备的网络相关功能。
S404、响应于上述第二输入,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中包括上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
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图标和/或第一电子设备作为共享服务端时的共享发现名。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以第一电子设备是手机,第二电子设备是苹果公司的Mac笔记本电脑为例,用户通过Mac笔记本电脑的Finder入口1000打开该Mac笔记本电脑的网络功能。响应于用户的点击操作,Mac笔记本电脑显示第一界面1001,该第一界面1001可以为Mac笔记本电脑的网络功能详情界面,该详情界面中包括手机的标识,具体的,如图10所示,详情界面中包括手机的图标1002和该手机作为共享服务端时的共享发现名1003,如PAT-123。如图11所示,以第一电子设备是手机,第二电子设备是华为公司的Windows笔记本电脑为例,用户打开Windows笔记本电脑的网络邻居。响应于用户的点击操作,Windows笔记本电脑显示第一界面1101,该第一界面1101可以为网络邻居的详情界面,该详情界面中包括手机的标识,具体的,如图11所示,详情界面中包括手机的图标1102和该手机作为共享服务端时的共享发现名1103,如PAT-123。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界面可以包括普通电脑网络邻居和电子设备网络邻居两部分内容,其中,普通电脑网络邻居中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发现的普通电脑的标识,电子设备网络邻居中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发现的第一电子设备,如手机的标识,这样,能够方便用户区分第二电子设备发现的共享服务端的设备的类型,如共享服务端的设备类型是普通电脑,还是手机。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界面中也可以不按照共享服务端的设备的类型对发现的设备进行区分。
示例性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对第二电子设备的通知栏或任务栏中的提示框进行操作,相应于上述操作,第二电子设备打开上述第一界面。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对第二电子设备的通知栏或任务栏中的相关图标进行操作,相应于上述操作,第二电子设备打开上述第一界面。
S405、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三输入,上述第三输入具体的可以为对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的操作。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对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的操作,具体的可以是对第一电子设备的图标的操作,也可以是对第一电子设备的共享发现名的操作。
S406、响应于上述第三输入,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第二界面,该第二界面用于提示用户输入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
其中,上述第二界面也可以称为验证界面,用于提示用于输入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
在第一电子设备侧不允许免密访问的情况下,用户在图10或图11所示的第一界面中,对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进行操作后,响应于上述操作,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第二界面,供用户输入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
S407、第二电子设备将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携带在访问请求信息中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
其中,在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的确认输入后,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将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携带在访问请求信息中经上述无线接入点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
示例性的,结合图10,用户在图10所示第一界面1001中,点击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后,响应于用户对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的点击操作,如图12所示,Mac笔记本电脑显示第二界面1201,该第二界面1201可以包括供用户输入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的弹窗。在Mac笔记本电脑显示弹窗后,用户可以在上述弹窗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并在输入完成后点击连接按钮1202。响应于用户对连接按钮1202的点击操作,Mac笔记本电脑将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携带在访问请求信息中经无线接入点发送至手机。
结合图11,用户在图11所示第一界面1101中,点击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后,响应于用户对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的点击操作,如图13所示,Windows笔记本电脑显示第二界面1301,该第二界面1301可以包括供用户输入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的弹窗。在Windows笔记本电脑显示弹窗后,用户可以在上述弹窗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并在输入完成后点击确认按钮1302。响应于用户对确认按钮1302的点击操作,Windows笔记本电脑将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携带在访问请求信息中经无线接入点发送至手机。
S408、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的访问请求信息,对访问请求信息中携带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合法性验证。
第一端口为局域网共享访问协议的服务端口。示例性的,以局域网共享访问协议为SMB协议为例,第一端口可以为TCP协议的139/445端口。
其中,在第一电子设备打开数据共享功能后,可以对第一端口进行监听,以及时获知是否有其他电子设备需要访问本机。在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经无线接入点转发的访问请求信息后,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基于该访问请求信息对第二电子设备的合法性进行验证,即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对接收到的访问请求信息中携带的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验证。示例性的,上述合法性验证操作可以是应用程序层执行的,也可以是硬件抽象层执行的。
S409、在合法性验证通过后,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访问响应信息,该访问响应信息中携带归类后的共享目录。
第一电子设备可以经上述无线接入点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访问响应信息,以便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一电子设备的共享数据。其中,上述归类后的共享目录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内部存储目录,常用文件目录。上述内部存储目录是第一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存储的所有数据的目录。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常用文件目录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存储的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的目录,如上述常用文件目录是第一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存储的用户访问频率大于阈值的数据的目录。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常用文件目录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存储的特定数据,如视频、图片、音乐等的目录。另外,上述常用文件目录能够映射到第一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实际存储对应数据的目录。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归类后的共享目录可以动态更新,例如,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对手机中的共享数据进行监控,当监测到手机中的共享数据发生变化时,通知硬件抽象层,以便硬件抽象层对共享目录进行更新。
示例性的,以上述常用文件目录是图片目录,即归类后的共享目录包括内部存储目录和相册目录为例,该归类后的共享目录可以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F0000017503300000171
由表1可知,归类后的共享目录包括:相册目录和内部存储目录。相册目录包括:相机子目录、微信子目录、杂志锁屏子目录、蓝牙分享子目录,每个子目录下包括一个或多个图像文件。内部存储目录包括:Android子目录、AnyMail子目录、AnyOffice子目录、WlanDirect子目录等,每个子目录下包括各种类型的数据。
第一电子设备在对第二电子设备的合法性验证通过后,可以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携带归类后的共享目录的访问响应信息,以便用户能够在第二电子设备上通过共享目录访问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共享数据。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设备对第二电子设备的合法性验证通过后,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显示通知消息,以通知用户有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已成功建立连接,其可以访问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共享数据。示例性的,以硬件抽象层执行合法性验证为例。在硬件抽象层对第二电子设备的合法性验证通过之后,硬件抽象层可以向应用程序框架层发送已有电子设备与本机成功建立连接,其可访问本机的通知消息。应用程序框架层接收到通知消息后,将该通知消息转发给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层接收到通知消息后,可在手机触摸屏所显示的通知栏或状态栏上显示用于指示已有电子设备与本机成功建立连接,其可访问本机的通知消息。例如,如图14所示,手机可以在手机触摸屏所显示的通知栏1401中,显示通知消息1402,以向用户提示已有电子设备与本机成功建立连接,其可访问本机。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设备侧允许免密访问的情况下,用户在图10或图11所示的第一界面中,对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进行操作后,响应于用户对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的操作,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访问请求信息,以请求对第一电子设备的访问。
S410、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访问响应信息。
S411、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访问响应信息,显示第三界面,该第三界面包括与上述归类后的共享目录对应的文件夹。
其中,在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访问响应信息后,便可以根据该访问响应信息显示包含与归类后的共享目录对应的文件夹的第三界面,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文件夹或文件夹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示例性的,结合S409中的示例和图12,如图15所示,Mac笔记本电脑在接收到访问响应信息后,显示第三界面1501,该第三界面中包括内部存储文件夹1502和相册文件夹1503。其中,内部存储文件夹1502与内部存储目录相对应,相册文件夹1503与相册目录对应,用户对文件夹进行操作后,将访问与该文件夹对应的目录,从而实现对第一电子设备中存储数据的访问。
例如,用户对第三界面1501中的相册文件夹1503进行点击操作。如图16所示,响应于用户对相册文件夹1503的点击操作,Mac笔记本电脑显示界面1601,该界面1601中包括相机文件夹、微信文件夹、杂志锁屏文件夹、蓝牙分享文件夹,该相机文件夹、微信文件夹、杂志锁屏文件夹、蓝牙分享文件夹分别与相机子目录、微信子目录、杂志锁屏子目录、蓝牙分享子目录相对应,用户可以对界面1601中显示的文件夹或文件夹中的数据进行复制、删除、重命名等操作。例如,如图17所示,用户可以将微信文件夹1702中的数据全部复制到Mac笔记本电脑的桌面,Mac笔记本电脑可以显示弹框1702,以提示用户复制微信文件夹1702中的数据到Mac笔记本电脑的桌面的进度。另外,当用户在第二电子设备上对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共享数据进行操作时,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将相应的操作请求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操作请求后,可返回相应的操作响应,以便第二电子设备能够根据用户的操作实现对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共享数据的操作。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共享功能开启之后,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动态监控第一电子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连接状态,若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与无线接入点的连接断开,第一电子设备可以自动关闭数据共享功能,以节省第一电子设备的功耗。另外,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的触摸屏上显示通知消息,以提示用户由于本机与无线接入点的连接断开,因此本机的数据共享功能已自动关闭。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监控本机的局域网的切换事件,当监测到第一电子设备与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断开,并连接到新的无线接入点时,第一电子设备也可以自动关闭本机的数据共享功能,这样,尤其在第一电子设备允许免密访问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防止接入该新的无线接入点中的其他电子设备对该第一电子设备的非法访问。另外,也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的触摸屏上显示通知消息,以提示用户由于本机连接到新的无线接入点,因此本机的数据共享功能已自动关闭。
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户通过第二电子设备访问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共享数据结束后,用户可以关闭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共享功能。此时,应用程序层可以检测到用户关闭数据共享功能的操作。应用程序层将上述操作转换为关闭数据共享功能的请求后,传递到应用程序框架层。应用程序框架层接收到请求后,调用与硬件抽象层之间通信的服务接口,以将关闭数据共享功能的请求传递到硬件抽象层。硬件抽象层接收到关闭数据共享功能的请求后,关闭手机的数据共享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支持局域网共享访问协议的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用于开启数据共享功能的操作,响应于该操作开启数据共享功能,该数据共享功能主要用于用户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共享数据,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同一个局域网。这样,无需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中安装任何软件,也不需要与第二电子设备采用USB线缆连接,只需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至同一局域网,便能够快速且方便的实现在第二电子设备上对该第一电子设备存储数据的访问。并且,由于苹果公司的Mac笔记本电脑和其他Windows笔记本电脑均支持局域网共享访问协议,因此,即便在第一电子设备,如手机与笔记本电脑的操作***不兼容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本申请的方法,也能够实现在笔记本电脑上对手机中存储数据的访问。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具体的,可以对该电子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8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80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800可以包括:连接单元1801、接收单元1802、验证单元1803和发送单元1804。
其中,连接单元1801,用于支持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与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的操作。
接收单元1802用于支持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S407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输入单元可以是触摸屏或其他硬件或硬件与软件的综合体。
验证单元1803,用于支持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S408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发送单元1804,用于支持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S409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18所示,该电子设备1800还可以包括:输入单元1805和控制单元1806。
其中,输入单元1805,用于接收用户在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上的输入,如触摸输入,语音输入,手势输入,悬浮操作等,输入单元1805用于支持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S401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输入单元可以是触摸屏或其他硬件或硬件与软件的综合体。
控制单元1806,用于支持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S402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18所示,该电子设备1800还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807。
显示单元1807,用于支持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显示的操作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单元模块。并且,上述功能单元的具体所能够实现的功能也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例所述的方法步骤对应的功能,电子设备1800的其他单元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其所对应方法步骤的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予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90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900包括:处理模块1901、存储模块1902和显示模块1903。处理模块1901用于对电子设备19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显示模块1903用于根据处理模块1901的指示进行内容显示。存储模块1902,用于保存电子设备19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进一步的,该电子设备1900还可以包括输入模块,通信模块,该通信模块用于支持电子设备1900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以实现电子设备的通话,数据交互,Internet访问等功能。
其中,处理模块19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模块可以是收发器、RF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1902可以是存储器。显示模块可以是屏幕或显示器。输入模块可以是触摸屏,语音输入装置,或指纹传感器等。
当处理模块1901为处理器,通信模块为RF电路,存储模块1902为存储器,显示模块1903为触摸屏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1900可以为图2所示的手机。其中,上述通信模块不仅可以包括RF电路,还可以包括WI-FI模块、NFC模块和蓝牙模块。RF电路、NFC模块、WI-FI模块和蓝牙模块等通信模块可以统称为通信接口。其中,上述处理器、RF电路、触摸屏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耦合在一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当上述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代码时,该电子设备执行图4或图9中任一附图中的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4或图9中任一附图中的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控制设备执行如图4或图9中任一附图中的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该控制设备可以是一个集成电路IC,也可以是一个片上***SOC。其中集成电路可以是通用集成电路,也可以是一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也可以是一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编排程序的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实际中电子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控制设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与无线保真WI-FI热点建立无线连接;
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WI-FI热点建立无线连接;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二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二输入,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包括设备图标和共享发现名;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三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三输入,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验证界面,所述验证界面用于提示用户输入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及密码;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确认输入后,将用户输入的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及密码携带在访问请求信息中经所述WI-FI热点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一端口接收到所述访问请求信息,所述第一端口为信息服务块SMB协议的服务端口;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访问请求信息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合法性验证;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验证通过,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经所述WI-FI热点发送访问响应信息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便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访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共享数据,所述访问响应信息中包括内部存储目录和常用文件目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二输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用户标识;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是否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存储的第一用户标识相同;
如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是相同的,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自动开启数据共享功能;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显示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表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了所述数据共享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二输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一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开启数据共享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与第三电子设备的标识包含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网络邻居中不同的目录下,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为开启了数据共享功能的电脑。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口为传输控制协议TCP协议的139或445端口;或
所述常用文件目录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相册目录、音乐目录、视频目录。
6.一种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电子设备与无线保真WI-FI热点建立无线连接;
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WI-FI热点建立无线连接;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用户标识;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是否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存储的第一用户标识相同;
如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是相同的,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自动开启数据共享功能;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显示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表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了数据共享功能;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二输入,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包括设备图标和共享发现名;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三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三输入,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验证界面,所述验证界面用于提示用户输入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及密码;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确认输入后,将用户输入的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及密码携带在访问请求信息中经所述WI-FI热点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一端口接收到所述访问请求信息,所述第一端口为信息服务块SMB协议的服务端口;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访问请求信息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合法性验证;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验证通过,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经所述WI-FI热点发送访问响应信息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便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访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共享数据,所述访问响应信息中包括内部存储目录和常用文件目录。
7.一种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与无线保真WI-FI热点建立无线连接;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与所述WI-FI热点建立无线连接;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接收第二输入;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包括设备图标和共享发现名;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接收第三输入;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三输入,显示验证界面,所述验证界面用于提示用户输入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及密码;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接收到确认输入后,将用户输入的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及密码携带在访问请求信息中经所述WI-FI热点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从第一端口接收所述访问请求信息,所述第一端口为信息服务块SMB协议的服务端口;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基于所述访问请求信息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合法性验证;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验证通过,则经所述WI-FI热点发送访问响应信息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便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访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共享数据,所述访问响应信息中包括内部存储目录和常用文件目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在接收所述第二输入之前,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用户标识;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是否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存储的第一用户标识相同;如果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是相同的,则自动开启数据共享功能;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显示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表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了所述数据共享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接收第一输入;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开启数据共享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与第三电子设备的标识包含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网络邻居中不同的目录下,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为开启了数据共享功能的电脑。
11.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口为传输控制协议TCP协议的139或445端口;或
所述常用文件目录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相册目录、音乐目录、视频目录。
12.一种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与无线保真WI-FI热点建立无线连接;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与所述WI-FI热点建立无线连接;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用户标识;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是否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存储的第一用户标识相同;如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是相同的,则自动开启数据共享功能;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显示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表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了数据共享功能;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接收第二输入;响应于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包括设备图标和共享发现名;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接收第三输入;响应于所述第三输入,显示验证界面,所述验证界面用于提示用户输入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及密码;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接收到确认输入后,将用户输入的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及密码携带在访问请求信息中经所述WI-FI热点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从第一端口接收到所述访问请求信息,所述第一端口为信息服务块SMB协议的服务端口;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基于所述访问请求信息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合法性验证;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验证通过,则经所述WI-FI热点发送访问响应信息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便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访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共享数据,所述访问响应信息中包括内部存储目录和常用文件目录。
CN201880058789.2A 2018-03-27 2018-03-27 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0663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6338.6A CN115643572A (zh) 2018-03-27 2018-03-27 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80724 WO2019183810A1 (zh) 2018-03-27 2018-03-27 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6338.6A Division CN115643572A (zh) 2018-03-27 2018-03-27 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6306A CN111066306A (zh) 2020-04-24
CN111066306B true CN111066306B (zh) 2022-09-16

Family

ID=680608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6338.6A Pending CN115643572A (zh) 2018-03-27 2018-03-27 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1880058789.2A Active CN111066306B (zh) 2018-03-27 2018-03-27 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6338.6A Pending CN115643572A (zh) 2018-03-27 2018-03-27 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196798B2 (zh)
CN (2) CN115643572A (zh)
WO (1) WO20191838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99055B2 (en) * 2018-09-18 2022-07-26 Iot And M2M Technologies, Llc Storage memory unit with a shared nonvolatile memory interface for a radio
US11520946B2 (en) * 2019-04-09 2022-12-06 Johnson Controls Tyco IP Holdings LLP Cloud-based fire pro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2445762A (zh) * 2019-08-30 2021-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文件共享方法及设备
US11399039B2 (en) * 2020-01-30 2022-07-2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utomatic detection of illicit lateral movement
US11329487B2 (en) * 2020-06-25 2022-05-10 General Electric Renovables Espana, S.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CN111901380B (zh) * 2020-06-29 2023-04-28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19516B (zh) * 2020-08-03 2023-03-24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文件的访问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10178A (zh) * 2020-10-29 2022-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数据分发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637281B (zh) * 2020-12-08 2023-07-18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数据访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66297B (zh) * 2021-02-04 2022-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保护方法、***、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114214A (zh) * 2021-03-18 2022-09-2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一体机、文件共享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3438102B (zh) * 2021-06-04 2022-07-2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网络配置***、网络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及路由设备
CN113645573B (zh) * 2021-07-22 2023-06-09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配置数据共享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4071789A (zh) * 2021-11-15 2022-02-18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文件共享方法和***、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
CN114048177A (zh) * 2021-11-26 2022-02-15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分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WO2023142940A1 (zh) * 2022-01-28 2023-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组件分享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4139A (zh) * 2015-03-10 2016-10-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及方法
CN106789470A (zh) * 2016-12-23 2017-05-31 Tcl海外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终端资源共享方法、装置和***
CN106844104A (zh) * 2017-01-25 2017-06-1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484169A (zh) * 2017-08-11 2017-12-15 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09701B2 (ja) 2000-02-25 2010-02-03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表面検査装置
AU2001282477A1 (en) * 2000-08-24 2002-03-04 Voltaire Advanced Data Security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ly scalable high-speed content-based filtering and load balancing in interconnected fabrics
US7590684B2 (en) * 2001-07-06 2009-09-15 Check Point Softwar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providing methodology for access control with cooperative enforcement
US7243094B2 (en) * 2002-05-31 2007-07-10 Softek Storage Solu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lligent storage management
US9239686B2 (en) 2003-07-22 2016-01-19 Sheng Tai (Ted) Tsa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devices access to external storage
WO2005119519A2 (en) * 2004-06-02 2005-12-15 Blackboard Inc. Content and portal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8347373B2 (en) * 2007-05-08 2013-01-01 Fortinet, Inc. Content filtering of remote file-system access protocols
US20140033012A1 (en) * 2006-08-17 2014-01-30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Time-based optional portion in electronic content
US20080162707A1 (en) * 2006-12-28 2008-07-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Time Based Permissioning
GB2459107B (en) * 2008-04-09 2012-11-14 Ubiquisys Ltd Access point
US8264569B2 (en) * 2008-07-03 2012-09-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Data transfer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fer method
US8521849B2 (en) * 2010-07-08 2013-08-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control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selected content file
CA2881012A1 (en) * 2011-08-03 2013-02-07 Libre Communications Inc. Secure event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method
US9143601B2 (en) * 2011-11-09 2015-09-2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vent-based media grouping, playback, and sharing
US20130159429A1 (en) * 2011-12-19 2013-06-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Sharing and transferring message content between users
US9294562B2 (en) * 2012-02-14 2016-03-22 Intel Corporation Peer to peer networking and sha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8930474B2 (en) * 2012-02-20 2015-01-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Time-managed electronic mail messages
US9124548B2 (en) * 2012-02-24 2015-09-01 Ht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uploading media fi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CN106879047B (zh) * 2012-05-02 2020-06-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近场传递信息的方法、信息传达和接受客户端、信息***
US9317671B2 (en) * 2012-08-10 2016-04-19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ed folder creation in a network enviornment
JP6059239B2 (ja) * 2012-09-28 2017-01-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影機器、撮影システム、撮影方法及び撮影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613070B1 (en) * 2012-10-12 2013-12-17 Citrix Systems, Inc. Single sign-on access in an orchestration framework for connected devices
US9317522B2 (en) * 2013-01-07 2016-04-19 Google Inc. Saving files from third-party systems directly to a cloud storage system
WO2014161157A1 (zh) * 2013-04-02 2014-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云存储的文件上传方法、客户端、应用服务器及云存储***
US20140337734A1 (en) * 2013-05-09 2014-11-13 Linda Bradford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3d virtual world
CN103324537A (zh) 2013-05-17 2013-09-25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共享方法及装置
US10176611B2 (en) * 2013-10-21 2019-01-08 Cellco Partnership Layer-based image updates
US9716716B2 (en) * 2014-09-17 2017-07-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stablishing trust between two devices
CN104301400B (zh) 2014-09-28 2017-10-03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Samba协议的多屏协同及资源共享方法
US20160173491A1 (en) * 2014-12-12 2016-06-16 Cameron Mot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aring two-factor authenticators to access electronic systems
US10565520B2 (en) * 2015-03-12 2020-02-18 Accenture Global Solutions Limited Feature extraction for machine learning
US9935999B1 (en) * 2015-09-28 2018-04-03 Snap Inc. File download manager
US20170099149A1 (en) * 2015-10-02 2017-04-06 Sonimark,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Tracking, and Distributing Digital Media Files
US20170262157A1 (en) * 2016-03-11 2017-09-14 Motorola Solutions, Inc. Deleting a system resource
CN105682015B (zh) * 2016-04-05 2017-10-31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CN109429243B (zh) * 2017-08-22 2022-12-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监测配网设备的网络接入状态的方法、装置和***
CN109428940A (zh) * 2017-09-04 2019-03-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通讯方法、信息共享方法及装置
US10521119B1 (en) * 2017-09-22 2019-12-31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Hybrid copying garbage collector
US20200334142A1 (en) * 2019-04-18 2020-10-22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Quasi-compacting garbage collector for data storage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4139A (zh) * 2015-03-10 2016-10-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及方法
CN106789470A (zh) * 2016-12-23 2017-05-31 Tcl海外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终端资源共享方法、装置和***
CN106844104A (zh) * 2017-01-25 2017-06-1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484169A (zh) * 2017-08-11 2017-12-15 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96798B2 (en) 2021-12-07
CN111066306A (zh) 2020-04-24
US20210029193A1 (en) 2021-01-28
US11902355B2 (en) 2024-02-13
US20220116444A1 (en) 2022-04-14
WO2019183810A1 (zh) 2019-10-03
CN115643572A (zh)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66306B (zh) 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U2018421189B2 (en) Method for quickly opening application or application function, and terminal
AU2023203591A1 (en)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AU2022211850B2 (en) Application function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204127A1 (en) Image Shar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AU2021204449B2 (en) Image shar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9227488A1 (zh) 一种查看信息内容的方法及终端
WO2019183997A1 (zh) 视频的预览方法及电子设备
AU2018414730B2 (en) Application window display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0336805B (zh) 网络访问管理方法和移动终端
WO2022028494A1 (zh) 一种多设备数据协作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357255A (zh) 构建多个应用通用的可信应用
CN111656347A (zh) 一种项目的显示方法及终端
US11537477B2 (en) Method for protecting application data and terminal
CN110263525B (zh) 设备配置方法及装置
EP2538703B1 (en) Client and server terminal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WO2019232761A1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