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2761A - 声音输出装置、耳机、助听器以及便携式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声音输出装置、耳机、助听器以及便携式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2761A
CN111052761A CN201880051175.1A CN201880051175A CN111052761A CN 111052761 A CN111052761 A CN 111052761A CN 201880051175 A CN201880051175 A CN 201880051175A CN 111052761 A CN111052761 A CN 111052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aker
hole
opening
sound
outpu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11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须田和之
松尾雄史
小林勇一
牧野泰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52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7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33Cables or cables storage, e.g. cable re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H04M1/6041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 H04M1/6058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volving the use of a headset accessory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portable tele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5/00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04R25/60Mounting or interconnection of hearing aid parts, e.g. inside tips, housings or to ossicles
    • H04R25/604Mounting or interconnection of hearing aid parts, e.g. inside tips, housings or to ossicles of acoustic or vibrational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04R9/027Air gaps using a magnetic flu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5/00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声音输出装置(1)具备:具有振动板(11)的扬声器(10);扬声器背部空间(110),位于与振动板(11)相反一侧的扬声器(10)的背部;以及电缆(105),与扬声器(10)电连接,且从扬声器背部空间(110)的内部向外部延伸,扬声器(10)具备:振动板背部空间(31),位于与声音的放射方向相反一侧的振动板(11)的背部;以及具有第一开口(30a)和第二开口(30b)的出音孔(30),第一开口(30a)向振动板背部空间(31)开口,第二开口(30b)向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开口,在从第一开口(30a)向第二开口(30b)看时,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的电缆(105)被配置在出音孔(30)的区域的外侧。

Description

声音输出装置、耳机、助听器以及便携式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声音输出装置、耳机、助听器以及便携式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终端装置的普及,搭载于便携式终端装置或耳机的声音输出装置的需求也不断增高。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在扬声器形成贯通扬声器的出音孔的耳机。出音孔对扬声器的振动板的背面侧的空间与扬声器的背面侧的空间进行连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6136016号公報
出音孔内的空气与振动板一同振动,产生进行往返流动的空气的气流。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耳机中,由于被配置在出音孔的出口的软线等障碍物与空气流动的干扰,因此,耳机的声压频率特性会受到预料之外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提高声压频率特性的声音输出装置、耳机、助听器以及便携式终端装置。
本申请的非限定性的例子中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具备:扬声器,具有振动板;扬声器背部空间,位于与所述振动板相反一侧的所述扬声器的背面;以及电缆,与所述扬声器电连接,且从所述扬声器背部空间的内部向外部延伸,所述扬声器具备:振动板背部空间,位于与声音的放射方向相反一侧的所述振动板的背面;以及具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的孔,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振动板背部空间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向所述扬声器背部空间开口,在从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看时,所述扬声器背部空间内的所述电缆被配置在所述孔的区域的外侧。
本申请的非限定性的例子中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耳机具备上述的声音输出装置。
本申请的非限定性的例子中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助听器具备上述声音输出装置。
本申请的非限定性的例子中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具备上述的声音输出装置。
通过本申请的技术,能够提高声压频率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的耳机的一个例子的模式上的斜视图。
图2是图1的耳机的模式上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经由电缆且从耳塞到后壳对图1的耳机进行切断的截面在由方向III来看时的模式上的截面侧面图。
图4是在图1的耳机以与图3相同的截面来切开的模式上的斜视截面图。
图5是在图1的耳机以与图3的截面垂直的截面来切开的模式上的斜视截面图,且是以方向V来看该截面的图。
图6是示出电缆的截面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模式上的截面图。
图7是对图3的扬声器进行放大后的模式上的截面侧面图。
图8是将图5的耳机进行上下颠倒后的图。
图9示出了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声压频率特性。
图10是示出适用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的助听器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图11是示出适用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员在探讨小型且高性能的声音输出装置时,探讨了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专利文献1的耳机那样,在扬声器具有出音孔的构成。一般而言,扬声器中的振动板的背面侧的空气与振动板一起振动,受到压缩或膨胀的作用。受到压缩或膨胀的作用的空气会给振动板的动作带来影响。然而,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耳机那样,由于设置了出音孔,因此振动板的背面侧的空间的容积增大,为了减少该空间的压力变化,因此上述影响被抑制得较低。
本发明人员在探讨专利文献1所述的耳机的构成的过程中发现,会有得不到所希望的声压以及振动板的频率的关系的问题,即会有得不到声压频率特性的问题。通过寻找其原因,本发明人员发现与振动板以及其相反一侧的出音孔的出口接近配置的软线等障碍物,给声压频率特性造成了影响。出音孔内的空气伴随着振动板的振动而进行往返动作,据此,空气的一部分进出于出音孔。然而,若在邻近出音孔的出口处存在障碍物,则进出于出音孔的空气受到障碍物干扰,出音孔内的空气受到压力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响会按照振动板的频率而产生各种变化,因此很难实现所希望的声压频率特性。
在出音孔的出口,为了抑制振动板的背面侧的空气进行过度的振动,则有以多孔性的制动部件来覆盖的情况。在这种构成中,随着出音孔内的空气的振动,而产生通过制动部件的射流。这种射流即使受到障碍物的干扰,出音孔内的空气的压力也会受到影响,而不能得到所希望的声压频率特性。于是,本发明人员为了提高声压频率特性,提出了以下的技术。
本申请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具备:扬声器,具有振动板;扬声器背部空间,位于与所述振动板相反一侧的所述扬声器的背面;以及电缆,与所述扬声器电连接,且从所述扬声器背部空间的内部向外部延伸,所述扬声器具备:振动板背部空间,位于与声音的放射方向相反一侧的所述振动板的背面;以及具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的孔,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振动板背部空间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向所述扬声器背部空间开口,在从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看时,所述扬声器背部空间内的所述电缆被配置在所述孔的区域的外侧。
通过上述形态,由于振动板振动,因此孔内的空气振动,因此针对扬声器背部空间的流出以及流入反复进行。由于扬声器背部空间内的电缆被配置在孔的区域的外侧,因此能够抑制向扬声器背部空间流出的空气受到电缆干扰。据此,能够抑制因流出空气与电缆的干扰而造成的孔内的空气的压力变化,从而能够降低振动板的振动受到该压力变化的影响。因此,声音输出装置能够提高声压频率特性。
本申请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也可以是进一步具备壁部,该壁部与所述扬声器之间形成所述扬声器背部空间,所述壁部具有壁部孔,该壁部孔具有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的开口,且该壁部孔使所述扬声器背部空间与外部连通,在从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看时,所述电缆被配置在所述壁部孔的区域的外侧。
通过上述的形态,从孔向扬声器背部空间流出的空气经由壁部孔,顺利地流出到扬声器背部空间的外部。因此,向扬声器背部空间流出的空气受到干扰而造成的孔内的空气的压力变化得到抑制。
在本申请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也可以是,在从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看时,所述孔以及所述壁部孔的一方的区域包括在所述孔以及所述壁部孔的另一方的区域内。
通过上述形态,空气能够高效地从孔向壁部孔流动。因此,能够抑制从孔向扬声器背部空间流出的空气受到干扰。
在本申请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也可以是,所述电缆以在所述扬声器背部空间内,从所述扬声器沿着所述孔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而被配置。
通过上述形态,能够容易地将扬声器背部空间内的电缆配置到孔的区域的外侧。并且,由于能够将电缆在扬声器背部空间内所占的区域抑制得较小,因此能够使扬声器背部空间内的空气的容积增大。据此,由于能够将孔内的空气振动时的扬声器背部空间的压力变动抑制得较低,因此,扬声器背部空间内的空气给孔内的空气造成的影响得到抑制。
在本申请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也可以是,所述扬声器具备:围在所述孔的周围的磁铁;第一部件,围在所述孔的周围,且与所述磁铁的第一磁极磁耦合;第二部件,围在所述孔的周围,且与所述磁铁的第二磁极磁耦合;以及音圈,围在所述孔的周围,且与所述振动板连接,所述音圈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相对部与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相对部的之间的磁性空隙,所述第二相对部与所述第一相对部相对。
通过上述形态,孔以贯通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磁铁的方式而被形成。因此,孔、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磁铁以及音圈能够有效地配置,从而能够使扬声器小型化。
在本申请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也可以是,所述扬声器进一步具备被配置在所述第一相对部以及所述第二相对部的至少一方与所述音圈之间的磁流体。
通过上述形态,磁流体能够使振动的音圈相对于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的至少一方稳定地保持。因此,能够提高扬声器的音质。
在本申请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也可以是,所述扬声器进一步具备围在所述孔的周围,且与所述音圈以及所述电缆电连接的电路基板。
通过上述形态,孔以贯通电路基板的方式而被形成。因此,能够高效地配置扬声器中的电路基板,从而能够使扬声器小型化。
并且,本申请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耳机具备上述的声音输出装置。通过上述形态,能够得到与本申请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同样的效果。
并且,本申请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助听器具备上述的声音输出装置。通过上述形态,能够得到与本申请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同样的效果。
并且,本申请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具备上述的声音输出装置。通过上述形态,能够得到与本申请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等进行具体说明。另外,以下将要说明的实施方式均为概括性的或具体的例子。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态、步骤(工序)、步骤的顺序等均为一个例子,其主旨并非是对本申请进行限定。并且,对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之中没有记载在示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技术方案中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并且,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会有采用例如大致平行、大致正交这种具有“大致”的表现的情况。例如,大致平行不仅意味着完全平行,而且包括实质上的平行,即可以包括例如百分之几左右的差异。其他的具有“大致”的表现也是同样。并且,各个图为模式图,并非严谨的图示。而且,在各个图中对于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有省略或简化重复说明的情况。
以下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声音输出装置1被搭载在耳机的例子进行说明。例如,图1在模式上示出了具备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1的耳机的一个例子的斜视图。图2是在模式上示出图1的耳机100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在模式上示出以方向III来看经由电缆105从耳塞101至后壳104对图1的耳机100进行切断时的截面的截面侧面图。如图1至图3所示,耳机100具备:耳塞101、端口102、扬声器10、箱体103、后壳104、以及电缆105。
端口102具有被一体形成的有底圆筒状的主体102a、以及从主体102a的底壁102aa延伸的声音导管102b。耳塞101是被***到耳机100的佩戴人的耳道口的部件。耳塞101被组装在端口102的声音导管102b。耳塞101具有贯通孔101a,开口位于佩戴人的外耳内,贯通孔101a与声音导管102b连通。耳塞101的外表面可以由耳塞101的构成材料的露出面来构成,也可以由橡胶或海绵等具有弹性的缓冲材料覆盖。另外,耳塞101本身也可以由具有弹性的缓冲材料形成。
有底圆筒状的箱体103与端口102的主体102a组装在一起,在箱体103以及主体102a的内部形成收容空间108。收容空间108位于箱体103的底壁103a与主体102a的底壁102aa之间,与声音导管102b连通。扬声器10被配置在收容空间108内,向声音导管102b放出声音。即,扬声器10被配置成其振动板11朝向声音导管102b。扬声器10的振动板11产生的声音,经由声音导管102b以及耳塞101的贯通孔101a而达到佩戴人的耳朵。
有底圆筒状的后壳104在与端口102相反的一侧与箱体103组装在一起。后壳104覆盖箱体103的底壁103a。在箱体103以及后壳104的内部形成电缆空间109。电缆空间109位于箱体103的底壁103a与后壳104的底壁之间,与收容空间108连通。在后壳104形成有供电缆105穿过的***孔104a。在图2以及图3的例子中,虽然形成了两个***孔104a,不过也可以形成一个。电缆105对耳机100所连接的设备与扬声器10进行电连接。即,电缆105与扬声器10电连接。电缆105从箱体103以及后壳104的外部经由***孔104a而向电缆空间109内延伸,并且向收容空间108内延伸而与扬声器10连接。换而言之,电缆105从被形成在收容空间108内的将要后述的扬声器背部空间110的内部向外部延伸。
耳塞101、端口102、箱体103以及后壳104构成耳机的框体(也称为“外壳”)。并且以耳塞101、端口102、箱体103以及后壳104的顺序而被配置,并且彼此组装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耳塞101、端口102、箱体103以及后壳104在轴C上,被配置成同轴。另外,耳塞101、端口102、箱体103以及后壳104的形状以及配置并非受以上所限,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以及配置。
收容空间108由端口102的主体102a的圆板状的底壁102aa以及圆筒状的侧壁102ab、和箱体103的圆板状的底壁103a以及圆筒状的侧壁103b围成。扬声器10在轴C方向上,与底壁103a空出间隔而被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轴C与底壁103a虽然是大致垂直的关系,但是并非受此所限。据此,在扬声器10与底壁103a之间形成扬声器背部空间110。换而言之,在底壁103a与扬声器10之间形成扬声器背部空间110。这种扬声器背部空间110位于与振动板11相反一侧的扬声器10的背部。于是,扬声器背部空间110由扬声器10、底壁103a以及侧壁103b围住。在此,扬声器10、扬声器背部空间110以及电缆105构成声音输出装置1。并且,底壁103a是壁部的一个例子。
扬声器10具有位于与声音的放射方向相反一侧的振动板11的背部的振动板背部空间31。而且,扬声器10具有出音孔30。出音孔30以贯通扬声器10的方式延伸,对振动板背部空间31以及扬声器背部空间110进行连通。出音孔30具有在振动板背部空间31开口的第一开口30a、以及在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开口的第二开口30b。在此并非受此所限,在本实施方式中,出音孔30是沿着轴C呈直线状的线形的孔。具体而言,出音孔30的轴心是轴C,但是并非受此所限。另外,出音孔30例如可以相对于轴C倾斜,并且可以包括弯曲的线形。在此,出音孔30是孔的一个例子。
并且,扬声器10具有覆盖第二开口30b的第一制动部19。第一制动部19能够对出音孔30内的空气流出到扬声器背部空间110、以及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的空气流入到出音孔30内进行限制。这种第一制动部19对出音孔30内的空气的过度的振动进行抑制,且防止异物侵入到出音孔30内。第一制动部19由多孔性的材料构成,作为第一制动部19的构成材料的例子可以是声音制动布、具有多个贯通孔的材料、网眼状的无纺布、织布等。
如图3至图5所示,在从第一开口30a向第二开口30b看时,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的电缆105以位于出音孔30所占据的区域即出音孔30的区域的外侧的方式而被配置。另外,图4是以与图3相同的截面来切开图1的耳机100时的模式上的斜视截面图。图5是以与图3的截面垂直的截面来切开图1的耳机100时的模式上的斜视截面图,是以方向V来看该截面时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缆105如图6所示,包括:两个导电性的芯线105a、包覆两个芯线105a的电绝缘性的外皮105b。电缆105位于出音孔30的区域的外侧是指,两个芯线105a以及外皮105b位于出音孔30的区域的外侧。例如,在电缆105具有一个以上的芯线105a以及外皮105b的情况下,所有的芯线105a以及外皮105b位于出音孔30的区域的外侧。在电缆105不具有外皮105b的情况下,所有的芯线105a位于出音孔30的区域的外侧。另外,图6是在模式上示出电缆105的截面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出音孔30的区域也是在轴C方向上来看出音孔30时的出音孔30的区域。从第一开口30a向第二开口30b看也可以是,在出音孔30的线形为直线状的情况下,沿着连接第一开口30a的中心与第二开口30b的中心的直线的方向来看。在出音孔30的线形包括弯曲等形状的情况下,从第一开口30a向第二开口30b看也可以是,在第二开口30b的出音孔30的线形的切线方向上来看。并且,出音孔30的区域可以是从第一开口30a向第二开口30b来看时的出音孔30的最小截面的区域、出音孔30的最大截面的区域或第二开口30b的区域的任一个。例如,在出音孔30为从第一开口30a向第二开口30b看时为放大或缩小的形状的情况下,出音孔30的区域也可以是第二开口30b的区域。
并且,如图2至图5所示,在箱体103的底壁103a形成有贯通底壁103a的壁部孔103aa。壁部孔103aa对扬声器背部空间110以及电缆空间109进行连通。即,壁部孔103aa将扬声器背部空间110连通到外部。壁部孔103aa的开口与出音孔30的第二开口30b相对。而且,在底壁103a设置了覆盖壁部孔103aa的开口103ab的第二制动部106。第二制动部106具有与第一制动部19相同的功能,对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的空气的过度的振动进行抑制,并且防止异物侵入到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第二制动部106的构成材料可以是与上述的第一制动部19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另外,在端口102的声音导管102b设置了覆盖声音导管102b的开口的第三制动部107。第三制动部107具有与第一制动部19相同的功能,对声音导管102b内的空气的过度的振动进行抑制,并且防止异物侵入到声音导管102b内。第三制动部107的构成材料可以是与上述的第一制动部19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第一开口30a向第二开口30b看时,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的电缆105以位于壁部孔103aa的区域的外侧的方式而被配置。壁部孔103aa的区域可以是在从第一开口30a向第二开口30b来看时的壁部孔103aa的最小截面的区域、壁部孔103aa的最大截面的区域、或通向扬声器背部空间110的壁部孔103aa的开口103ab的区域中的任一个区域。另外,在壁部孔103aa具有比出音孔30大很多的截面的情况下,电缆105也可以位于壁部孔103aa的区域内。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第一开口30a向第二开口30b看时,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的电缆105位于出音孔30的区域的外侧,并且位于壁部孔103aa的区域的外侧。另外,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的电缆105优选为至少位于出音孔30的区域的外侧。并且,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的电缆105也可以位于连结出音孔30的第二开口30b与壁部孔103aa的开口103ab的区域的外侧。
并且,在从第一开口30a向第二开口30b看时,出音孔30以及壁部孔103aa的一方的区域包括在出音孔30以及壁部孔103aa的另一方的区域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出音孔30的截面比壁部孔103aa的截面大,因此壁部孔103aa的区域包括在出音孔30的区域中。而且,出音孔30以及壁部孔103aa被配置在同一轴上。然而,例如在壁部孔103aa的截面比出音孔30的截面大的情况下,出音孔30的区域也可以包括在壁部孔103aa的区域中。另外,壁部孔103aa只要与出音孔30的第二开口30b相对即可,因此,出音孔30以及壁部孔103aa相对的位置关系并非受上述所限。
并且,壁部孔103aa的开口103ab的开口面积的大小优选为,相对于出音孔30的第二开口30b的开口面积为同等以上的大小。另外,在第二开口30b以及开口103ab没有设置第一制动部19以及第二制动部106的情况下,上述的同等以上是指,开口103ab自身的开口面积为第二开口30b自身的开口面积的同等以上。当仅在第二开口30b设置了第一制动部19的情况下,上述的同等以上是指,开口103ab自身的开口面积为第二开口30b内的第一制动部19的开口面积的同等以上。在仅在开口103ab设置了第二制动部106的情况下,上述的同等以上是指,开口103ab内的第二制动部106的开口面积为第二开口30b自身的开口面积的同等以上。在第二开口30b以及开口103ab设置了第一制动部19以及第二制动部106的情况下,上述的同等以上是指,开口103ab内的第二制动部106的开口面积为第二开口30b内的第一制动部19的开口面积的同等以上。
电缆空间109被形成在箱体103的底壁103a与后壳104之间。电缆空间109与箱体103以及后壳104的外部连通,即与由箱体103以及后壳104所形成的耳机100的外壳的外部连通。但是并非受此所限,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缆105从箱体103以及后壳104的外部向电缆空间109内沿着底壁103a延伸。而且,电缆105在电缆空间109内改变方向而沿着出音孔30的方向延伸,穿过被形成在底壁103a的贯通孔103ac,在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延伸。电缆105在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沿着出音孔30的方向延伸,与扬声器10连接。换而言之,电缆105在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从扬声器10沿着出音孔30的方向延伸。
接着,参照图3以及图7对扬声器1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7是在模式上示出图3的扬声器10被放大后的截面侧面图。扬声器10具备框体12以及被安装到框体12的振动板11,通过使振动板11振动而放射声音。在本实施方式中,扬声器10的外形虽然是圆柱形状,但是并非受此所限,可以是任意的形状。扬声器10具备:振动板11、框体12、止动器13、板块14、磁铁15、轭铁16、衬垫17、电路基板18、第一制动部19、以及音圈20。
圆形状的振动板11具备被形成为一体的圆板状的振动板体11a、以及围在振动板体11a的外周的圆环状或环状的振动板边缘11b。振动板边缘11b具有柔性,振动板体11a比振动板边缘11b具有刚性。振动板边缘11b的外周缘被固定在框体12。振动板体11a与音圈20连接,通过音圈20的振动,在使振动板边缘11b变形的同时,与振动板边缘11b一起振动。
在圆筒形状的框体12的内侧配置止动器13、板块14、磁铁15、轭铁16、衬垫17、电路基板18、第一制动部19以及音圈20。在框体12的轴心方向上,以止动器13、板块14、磁铁15、轭铁16、衬垫17以及电路基板18的顺序被层叠配置,而彼此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12的轴心虽然为轴C,但是并非受此所限。
电路基板18具备图中未示出的电路以及端子,对经由电缆105从扬声器10的外部提供的声音的电信号进行转换,并提供到音圈20。电路基板18具有圆环板状的形状,在其中央具有贯通孔18a。贯通孔18a构成出音孔30的一部分。如图8所示,电路基板18与电缆105的两个芯线105a接合。与电路基板18接合的两个芯线105a位于贯通孔18a的外侧。另外,图8是对图5的耳机100进行上下颠倒后的图。并且,第一制动部19以从外侧覆盖电路基板18的贯通孔18a的方式,被安装到电路基板18。第一制动部19至少在与贯通孔18a相对的区域19a由多孔性的材料构成。
衬垫17被配置在电路基板18与轭铁16之间,且彼此分离。衬垫17具有圆环板状的形状,在其中央具有贯通孔17a。贯通孔17a构成出音孔30的一部分。衬垫17可以被省略。
轭铁16由磁性材料构成。轭铁16呈有底圆筒状的形状,具有圆环板状的底部和圆筒状的筒部16b。底部在中央具有贯通孔16a。贯通孔16a构成出音孔30的一部分。轭铁16以底部与衬垫17抵接的方式而被配置。在此,轭铁16是第二部件的一个例子。
磁铁15是具有异性极的两个磁极的部件。磁铁15的例子是永久磁铁。磁铁15呈圆筒状的形状,在其中央具有贯通孔15a。贯通孔15a构成出音孔30的一部分。磁铁15在轭铁16的筒部16b的内侧与轭铁16抵接,且被配置在同轴上。在磁铁15的外周面与筒部16b之间形成圆筒状的空隙。磁铁15的两个磁极中的一方即第二磁极与轭铁16磁耦合。
板块14由磁性材料构成。板块14在轭铁16的筒部16b的内侧,相对于磁铁15,被配置在与轭铁16的底部相反的一侧。板块14呈圆环板状的形状,在其中央具有贯通孔14a。贯通孔14a构成出音孔30的一部分。板块14与磁铁15抵接,且配置在同轴上。板块14与第一磁极磁耦合,该第一磁极是磁铁15的两个磁极中的另一方,即与第二磁极相反的磁极。轭铁16的筒部16b被配置在板块14的外周缘14b的外方,具体而言,被配置在外周缘14b的径向方向的外方,与外周缘14b相对。在外周缘14b与筒部16b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作为空隙的磁性空隙22。在磁性空隙22内,在外周缘14b与筒部16b之间,形成从一方朝向另一方的磁場。在此,板块14的外周缘14b是第一部件的第一相对部的一个例子,轭铁16的筒部16b是第二部件的第二相对部的一个例子。上述这种板块14、磁铁15以及轭铁16形成磁通量循环的磁路。
止动器13被配置在板块14以及磁铁15上,将板块14固定在磁铁15。止动器13呈圆环状的形状,在其中央具有贯通孔13a。贯通孔13a构成出音孔30的一部分。通过设置止动器13,从而板块14与振动板体11a之间的空间即振动板背部空间31的体积变小。由于振动板背部空间31的体积与扬声器10的音质有关,因此,为了调节振动板背部空间31的体积,也会设置止动器13。
音圈20由被卷成圆筒状的导线构成。音圈20被配置在磁性空隙22内,从外侧包围板块14的外周缘14b。音圈20与板块14以及轭铁16空出间隔,且被同轴配置。音圈20与振动板11的振动板体11a接合。并且,音圈20与电路基板18电连接。在音圈20被输入电信号时,由于磁性空隙22内的磁场的作用,音圈20在轴C方向上往返振动。通过音圈20的振动,振动板11振动,在振动板11的外表面以及内表面的空气中产生压力变化,据此,产生声波。此时,振动板11从与振动板背部空间31相反一侧的外表面放射声波。
如以上这样彼此组装的止动器13、板块14、磁铁15、轭铁16、衬垫17以及电路基板18,与贯通这些的出音孔30一起形成。换而言之,出音孔30贯通止动器13、板块14、磁铁15、轭铁16、衬垫17以及电路基板18。这样的止动器13、板块14、磁铁15、轭铁16、衬垫17以及电路基板18围在出音孔30的周围。而且,音圈20也围在出音孔30的周围。止动器13的贯通孔13a构成出音孔30的第一开口30a,电路基板18的贯通孔18a构成出音孔30的第二开口30b。
并且,扬声器10具备磁流体21。磁流体21在磁性空隙22内,被充填在音圈20与板块14的外周缘14b之间。磁流体21被充填在外周缘14b的整个一周,被分布为环状。磁流体21是包括具有磁性的材料的流体。作为磁流体21的例子是,由磁铁矿以及锰锌铁氧体等强磁性微粒子(例如,直径10nm左右)、覆盖強磁性微粒子的表面的表面活性剂、水以及油等原液构成的磁性胶体溶液。虽然磁流体21是液体,但是具有吸附于带有磁性的磁铁的性质。另外,磁流体21可以被配置在音圈20与轭铁16的筒部16b之间,也可以配置在音圈20与轭铁16的筒部16b之间以及音圈20与板块14之间。换而言之,磁流体21可以被配置在轭铁16的筒部16b以及板块14的外周缘14b的至少一方与音圈20之间。
这样的磁流体21通过磁性空隙22内的磁場所产生的磁力,而被保持在音圈20与板块14的外周缘14b之间,而形成流体O环。并且,音圈20通过经由磁流体21的磁力,而由磁流体21以及板块14支承,据此,能够保持音圈20相对于外周缘14b的位置。并且,通过磁流体21起到流体O环的作用,因此对音圈20与外周缘14b之间进行密封。这样,生成声波的振动板边缘11b的背面侧的空间与振动板背部空间31由磁流体21遮断。生成声波的振动板边缘11b的背面侧的空间内的空气漏出到振动板背部空间31得到抑制,据此,能够抑制扬声器10的声压的降低。
并且,磁流体21具备中心保持力。因此,磁流体21即使在音圈20以大的幅度来振动的情况下,通过其中心保持力,能够在不使振动板11以及音圈20与板块14以及轭铁16接触的状态下,使其稳定地振动。
接着,参照图3以及图7,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耳机100的动作进行说明。扬声器10的电路基板18对经由电缆105而被传送来的声音的电信号进行变换,并输出到音圈20。音圈20按照接受的信号,在轴C方向上振动,使振动板11振动。振动板11使其外表面以及内表面的空气产生压力变化,据此,使声波向声音导管102b放射。被放射到声音导管102b的声波从耳塞101的贯通孔101a被放射到耳机100的佩戴人的外耳内。
振动板11通过在轴C方向上振动,振动板背部空间31以及出音孔30内的空气振动,来对压力进行增减。振动板背部空间31的端部由磁流体21密封。通过上述的压力的增减,空气通过第一制动部19,而在出音孔30与扬声器背部空间110之间往返移动。从出音孔30流出到扬声器背部空间110的空气在通过第一制动部19的多个孔时,形成从出音孔30的第二开口30b向壁部孔103aa的射流。射流不与电缆105干扰,圆滑地向壁部孔103aa流动,经由壁部孔103aa流入到电缆空间109,并从后壳104的***孔104a流出到外部。
在第一制动部19发生射流时,在第一制动部19产生与射流的流动方向相反的反力。该反力的参数是,空气的喷出速度、出音孔30内的空气密度、以及第一制动部19的开口面积。空气的喷出速度依存于出音孔30内的空气的压缩压力。例如,在电缆105以堵塞、横越或邻近第一制动部19的开口的方式而被配置的情况下,空气的压缩压力即空气的喷出速度按照电缆105与第一制动部19的距离发生变化。因此,第一制动部19所受到的反力发生变化。在第一制动部19的反力的变化,将会经由振动板背部空间31以及出音孔30内的空气,而给振动板11的振动带来影响。因此,振动板11所产生的声压会有不能达到所希望的声压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出音孔30以及壁部孔103aa,由于电缆105如以上所述那样配置,因此能够抑制射流与电缆105的干扰。因此,振动板11所产生的声压能够达到所希望的声压。
例如,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耳机100的实施例、与具有电缆105以邻近出音孔30的第二开口30b的正面的方式而被配置的构成的耳机的比较例进行比较,其比较结果将由图9示出。另外,图9示出了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声压频率特性。在图9中,实施例中的声压与频率的关系由实线表示,比较例中的声压与频率的关系由虚线示出。从图9所示中可知,在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之间,声压与频率的关系发生变化。
在耳机中一般而言,低频率的声压变大,而高频率的声压因振动板的外表面即前面的空气的质量的影响而变小。在佩戴了这种耳机的用户实际听声音时,用户仅能够明确地听到低音,而高音则成为失去了人的声音的子音以及个人的差异等清晰度的声音。尤其是在1~6kHz的频带的声音中,声音变得朦胧的倾向较大。该倾向由低频率的声压与上述的频带的声压的相对的声压差来决定。具体而言,上述的差越大,则声音就越变得朦胧。因此,上述的频带的声压越接近低频率的声压则音质越增高。
如以上所述,通过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1,在从出音孔30的第一开口30a向第二开口30b看时,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的电缆105被配置在出音孔30的区域的外侧。根据上述的方式,通过扬声器10的振动板11发生振动,从而出音孔30内的空气振动,而反复进行向扬声器背部空间110的流出以及流入。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的电缆105由于被配置在出音孔30的区域的外侧,因此能够抑制流出向扬声器背部空间110空气与电缆105的干扰。据此,能够抑制因流出空气与电缆105的干扰而造成的出音孔30内的空气的压力变化,这样,能够降低振动板11的振动受到该压力变化的影响。因此,声音输出装置1能够提高声压频率特性。
通过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1,在从出音孔30的第一开口30a向第二开口30b看时,在与扬声器10之间形成扬声器背部空间110的底壁103a的壁部孔103aa的区域的外侧,配置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的电缆105。通过上述的方式,从出音孔30向扬声器背部空间110流出的空气经由壁部孔103aa,顺利地流出到扬声器背部空间110的外部。因此,向扬声器背部空间110流出的空气受到干扰而造成的出音孔30内的空气的压力变化得到抑制。
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1中,在从出音孔30的第一开口30a向第二开口30b看时,出音孔30以及壁部孔103aa的一方的区域包括在出音孔30以及壁部孔103aa的另一方的区域中。通过上述的方式,空气能够高效地从出音孔30流向壁部孔103aa。因此,能够抑制从出音孔30流出到扬声器背部空间110的空气受到干扰。
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1中,电缆105在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以从扬声器10沿着出音孔30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而被配置。通过上述的方式,能够容易地将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的电缆105配置到出音孔30的区域的外侧。并且,由于能够将电缆105在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所占据的区域抑制得较低,因此能够使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的空气的容积增大。据此,由于能够将出音孔30内的空气在振动时的扬声器背部空间110的压力变动抑制得较低,因此,能够抑制扬声器背部空间110内的空气给出音孔30内的空气造成的影响。
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1中,出音孔30以贯通扬声器10的板块14、轭铁16以及磁铁15的方式而被形成。如上述的方式所示,由于能够有效地对出音孔30、板块14、轭铁16、磁铁15以及音圈20进行配置,因此能够使扬声器10小型化。
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1,扬声器10具备被配置在板块14的外周缘14b以及轭铁16的筒部16b的至少一方与音圈20之间的磁流体21。通过上述的方式,磁流体21能够将振动的音圈20保持为相对于板块14以及轭铁16的至少一方稳定。据此,能够提高扬声器10的音质。
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1,出音孔30以贯通扬声器10的电路基板18的方式而被形成。通过上述的方式,由于能够对扬声器10中的电路基板18进行有效的配置,因此能够使扬声器10小型化。
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1的适用例进行说明。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1的适用例,除了图1所示的耳机100以外,还可以举例示出图10所示的助听器200。另外,图10是示出适用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1的助听器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助听器200具备:接收机201、助听器主体202、以及导线管203。接收机201的构成依照耳机100的耳塞101、端口102以及声音输出装置1的构成。
并且,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1的适用例,可以举例示出图11所示的便携式终端装置300。图11是示出适用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1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在图11所示的便携式终端装置300的外部扬声器301适用声音输出装置1。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便携式终端装置300为智能手机,不过也可以是便携式电话、平板电脑终端、智能手表等任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
并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1也可以适用于具备上述的装置以外的扬声器的任意的装置。
如以上所示,作为本申请中的技术的例子,对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申请中的技术并非受上述所限,进行了适宜的变更、替换、附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也能够适用。并且,能够对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组合,而构成新的实施方式。
如以上的说明所示,本申请的技术有用于具备扬声器的装置。
符号说明
1 声音输出装置
10 扬声器
11 振动板
14 板块(第一部件)
14b 外周缘(第一相对部)
15 磁铁
16 轭铁(第二部件)
16b 筒部(第二相对部)
18 电路基板
19 第一制动部
20 音圈
21 磁流体
30 出音孔(孔)
30a 第一开口
30b 第二开口
31 振动板背部空间
100 耳机
105 电缆
108 收容空间
109 电缆空间
110 扬声器背部空间
200 助听器
300 便携式终端装置

Claims (10)

1.一种声音输出装置,
所述声音输出装置具备:
扬声器,具有振动板;
扬声器背部空间,位于与所述振动板相反一侧的所述扬声器的背面;以及
电缆,与所述扬声器电连接,且从所述扬声器背部空间的内部向外部延伸,
所述扬声器具备:
振动板背部空间,位于与声音的放射方向相反一侧的所述振动板的背面;以及
具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的孔,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振动板背部空间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向所述扬声器背部空间开口,
在从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看时,所述扬声器背部空间内的所述电缆被配置在所述孔的区域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
所述声音输出装置进一步具备壁部,该壁部与所述扬声器之间形成所述扬声器背部空间,
所述壁部具有壁部孔,该壁部孔具有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的开口,且该壁部孔使所述扬声器背部空间与外部连通,
在从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看时,所述电缆被配置在所述壁部孔的区域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
在从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看时,所述孔以及所述壁部孔的一方的区域包括在所述孔以及所述壁部孔的另一方的区域内。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
所述电缆以在所述扬声器背部空间内,从所述扬声器沿着所述孔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而被配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
所述扬声器具备:
围在所述孔的周围的磁铁;
第一部件,围在所述孔的周围,且与所述磁铁的第一磁极磁耦合;
第二部件,围在所述孔的周围,且与所述磁铁的第二磁极磁耦合;以及
音圈,围在所述孔的周围,且与所述振动板连接,
所述音圈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相对部与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相对部的之间的磁性空隙,所述第二相对部与所述第一相对部相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
所述扬声器进一步具备磁流体,该磁流体被配置在所述第一相对部以及所述第二相对部的至少一方与所述音圈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
所述扬声器进一步具备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围在所述孔的周围,且与所述音圈以及所述电缆电连接。
8.一种耳机,具备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
9.一种助听器,具备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
10.一种便携式终端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
CN201880051175.1A 2017-10-04 2018-08-20 声音输出装置、耳机、助听器以及便携式终端装置 Pending CN1110527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4094 2017-10-04
JP2017194094 2017-10-04
PCT/JP2018/030615 WO2019069568A1 (ja) 2017-10-04 2018-08-20 音響出力装置、イヤホン、補聴器及び携帯型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2761A true CN111052761A (zh) 2020-04-21

Family

ID=65994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1175.1A Pending CN111052761A (zh) 2017-10-04 2018-08-20 声音输出装置、耳机、助听器以及便携式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66996A1 (zh)
EP (1) EP3694221A4 (zh)
JP (1) JPWO2019069568A1 (zh)
CN (1) CN111052761A (zh)
WO (1) WO20190695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17301S1 (en) 2016-08-26 2018-05-08 Apple Inc. Headphones
CN108347679B (zh) * 2018-05-14 2020-11-20 苏州上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音扬声器
USD913995S1 (en) * 2020-08-13 2021-03-23 Xueping Zhu Earphone
USD922987S1 (en) * 2020-08-24 2021-06-22 Charjenpro Ear tip with three layer sleeves
KR102389510B1 (ko) * 2020-11-12 2022-04-26 주식회사 알머스 스피커용 진동판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7503747B2 (ja) * 2020-12-09 2024-06-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イヤホン
USD1033394S1 (en) * 2021-08-24 2024-07-02 Sony Group Corporation Earphone
USD970477S1 (en) * 2021-11-29 2022-11-22 elago CO. LTD Earphone protective cov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87361A (en) * 1986-02-28 1987-09-03 Sony Corp Earphones
JPH02133090U (zh) * 1989-04-05 1990-11-05
CN103167387A (zh) * 2011-12-13 2013-06-19 富电电子(株) 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
JP2017118469A (ja) * 2015-12-26 2017-06-29 賢太 田中 スピー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24045A (en) 1978-03-20 1979-09-26 Kuraray Co Ltd Aqeous dispersion of liquid rubber
JPS5776994A (en) * 1980-10-31 1982-05-14 Sony Corp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JP3815513B2 (ja) * 1996-08-19 2006-08-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イヤホン
JP2010278842A (ja) * 2009-05-29 2010-12-09 Kenwood Corp イヤホン
EP2811757B1 (en) * 2012-01-30 2016-05-2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Earphone
WO2013114872A1 (ja) * 2012-01-30 2013-08-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スピーカを備えたインナーイヤーヘッドホンおよび補聴器
TWM503049U (zh) * 2015-03-20 2015-06-11 Jetvox Acoustic Corp 壓電陶瓷雙頻低音加強耳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87361A (en) * 1986-02-28 1987-09-03 Sony Corp Earphones
JPH02133090U (zh) * 1989-04-05 1990-11-05
CN103167387A (zh) * 2011-12-13 2013-06-19 富电电子(株) 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
JP2017118469A (ja) * 2015-12-26 2017-06-29 賢太 田中 スピー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94221A1 (en) 2020-08-12
JPWO2019069568A1 (ja) 2020-09-17
EP3694221A4 (en) 2020-11-25
WO2019069568A1 (ja) 2019-04-11
US20200366996A1 (en) 2020-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2761A (zh) 声音输出装置、耳机、助听器以及便携式终端装置
US9706290B2 (en) Balanced armature based valve
JP5879563B2 (ja) スピーカ、補聴器、イヤホン及び携帯型端末装置
US8135163B2 (en) Balanced armature with acoustic low pass filter
US10057677B2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and acoustic resistor
JP6021023B2 (ja) スピーカ、スピーカを備えたインナーイヤーヘッドホンおよび補聴器
KR101092958B1 (ko) 이어셋
US20140205135A1 (en) Loudspeaker and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same
JP6379239B2 (ja) 聴取器用スピーカ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聴取器
JP2011119913A (ja) ハイブリッド型スピーカ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型スピーカー
JP2015144415A (ja) スピーカおよびav機器
KR102118425B1 (ko) 튜닝 수단이 마련되는 이어폰
KR102118424B1 (ko) 이어폰
JP5253075B2 (ja) ヘッドホンユニットおよびヘッドホン
WO2020031534A1 (ja) 音響出力装置
JP2020043547A (ja) イヤホン用スピーカ
KR102577012B1 (ko) 리시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어폰
US20240187771A1 (en) Acoustic transducer unit
JP7434606B2 (ja) 音漏れ低減装置及び音響出力装置
TW202425668A (zh) 音頻轉換單元
EP4145856A1 (en) Loudspeak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2425662A (zh) 音頻轉換單元
CN118138974A (zh) 音频转换单元
TW202425666A (zh) 音頻轉換單元
KR20240083029A (ko) 사운드 변환기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