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2511A - 连接端子座、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端子座、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2511A
CN111052511A CN201880056936.2A CN201880056936A CN111052511A CN 111052511 A CN111052511 A CN 111052511A CN 201880056936 A CN201880056936 A CN 201880056936A CN 111052511 A CN111052511 A CN 111052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electric wire
tool
free end
leaf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69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52511B (zh
Inventor
町田谨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52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52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18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 H01R4/481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the spring shape allowing insertion of the conductor end when the spring is unbiased
    • H01R4/4821Single-blade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4Spring housing details
    • H01R4/4842Spring housing details the spring housing being provided with a single opening for insertion of a spring-activating too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46Busbar details
    • H01R4/485Single busbar common to multiple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6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包括配置于板簧(34)的内侧的内侧构件(73)。内侧构件(73)包括:支承部(81),其与第一弯曲区间(53)中成为板簧(34)的固定端侧的端部抵接而支承板簧(34);以及弯曲区间限制部(82),在组装板簧(34)时,在将板簧(34)向比标准位置靠***方向上的进深侧压入了时,该弯曲区间限制部(82)在预先确定的位置与第一弯曲区间(53)抵接而使板簧(34)停止。

Description

连接端子座、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端子座、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用于将电线与电路连接的端子构造,公开有一种将电线***于外壳即可的推入式端子。在该端子构造中,使用了呈大致V字状弯曲的板簧。在***电线时,首先用电线的顶端逐渐按压板簧,在电线的顶端越过板簧的顶端时,然后向用板簧的顶端按压电线的卡合状态转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5398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板簧的固定端侧被支承,但根据支承的方式而可能使电线产生晃动。而且,在由于组装误差导致板簧被向比标准位置靠进深侧压入这样的情况下,难以稳定地保持电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稳定地保持电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连接端子座,
该连接端子座包括板簧,在向外壳的电线***孔***电线时,该板簧在外壳的内部与电线卡合而抑制电线在拔出方向上的位移,
板簧包括:
自由端侧区间,将电线在外壳的内部通过的位置设为电线路径,该自由端侧区间以顶端朝向***方向上的进深侧和电线路径地突出、板面与电线路径交叉的方式配置;
直线状的固定端侧区间,其固定于外壳,并与电线路径平行地延伸;以及
第一弯曲区间,其介于自由端侧区间与固定端侧区间之间,向从***方向上的近前侧看时呈凸出的那一侧弯曲,
在***了电线时,电线的顶端按压自由端侧区间,在电线的顶端越过自由端侧区间的顶端时,向自由端侧区间的顶端按压电线的卡合状态转移,
该连接端子座包括内侧构件,该内侧构件支承于外壳,且配置于板簧的内侧,
内侧构件包括:
支承部,其与第一弯曲区间中成为板簧的固定端侧的端部抵接而支承板簧;以及
弯曲区间限制部,在组装板簧时,在板簧被向比标准位置靠***方向上的进深侧压入了时,该弯曲区间限制部在预先确定的位置与第一弯曲区间抵接而使板簧停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内侧构件支承第一弯曲区间中成为板簧的固定端侧的端部,因此能够抑制固定端侧区间向板簧的自由端侧倾斜。而且,即使板簧超过标准位置被压入,也能够在预先确定的位置使板簧停止。因而,能够抑制电线的晃动而稳定地保持电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连接端子座的立体图。
图2是局部地示出了内部的连接端子座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套圈端子(日文:フェルール端子)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端子部与板簧的自由端侧区间相抵接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端子部的顶端到达了自由端侧区间的顶端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完成了套圈端子的***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了工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一个极(日文:一極分)的中间板的图。
图9是表示一个极的板簧的图。
图10表示在一侧组装有板簧的状态。
图11表示在另一侧组装有板簧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各附图为示意性的附图,存在与现实不同的情况。而且,以下的实施方式是例示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装置、方法的方式,并不将结构限定于下述的内容。即,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
《结构》
图1是连接端子座的立体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宽度方向、纵向方向以及进深方向。
连接端子座11为用于将继电器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接线插座(日文:ターミナルソケット)。在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侧形成有能够连接一次侧(日文:一次側)的引线的线圈端子用的一次侧端子部12。在纵向方向上的中央形成有能够连接继电器的继电器端子部13,该继电器例如具有4极的触点。在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形成有能够连接公共端子用的二次侧的引线、a触点端子用的二次侧的引线、b触点端子用的二次侧的引线的二次侧端子部14。一次侧端子部12、继电器端子部13以及二次侧端子部14利用外壳15一体化。
在外壳15中,继电器端子部13的位于进深方向上的近前侧的上表面配置于比一次侧端子部12和二次侧端子部14的位于进深方向上的近前侧的上表面靠进深方向上的进深侧的位置。
一次侧端子部12为弹簧式的端子构造,在外壳15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够供引线沿着进深方向***的多个电线***孔21。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作为一个极性用而形成有两个电线***孔21c、21d,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作为另一极性用而形成有两个电线***孔21a、21b。因而,在一次侧端子部12具有共计4个电线***孔21。极性相同的两个电线***孔21a、21b、或两个电线***孔21c、21d在宽度方向和纵向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偏移,从进深方向看时排列成锯齿状。在外壳15的上表面形成有相对于各电线***孔21在纵向方向上并列且能够供工具沿着进深方向***的多个工具***孔22。相对于各电线***孔21a~21d各设有一个工具***孔22,工具***孔22分别配置于比电线***孔21a~21d靠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位置。因而,在一次侧端子部12具有共计4个工具***孔22。
继电器端子部13为***式的端子构造,在外壳15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够供插头沿着进深方向***的多个插头***口23。在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侧作为线圈端子用而形成有两个插头***口23。在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作为公共端子用、a触点端子用以及b触点端子用而沿着纵向方向形成有三个插头***口23,将这三个插头***口23作为一组,沿着宽度方向排列有四组。因而,在继电器端子部13具有共计14个插头***口23。
二次侧端子部14为弹簧式的端子构造,在外壳15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够供引线沿着进深方向***的与4极相对应的多个电线***孔24。随着自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侧去向另一端侧,二次侧端子部14具有进深方向上的高度依次降低的三个层。在上层例如作为b触点端子用而对每极形成有两个电线***孔,从而形成有电线***孔24a~24h。在中层例如作为a触点端子用而对每极形成有两个电线***孔,从而形成有电线***孔24i~24p。在下层例如作为公共端子用而对每极形成有两个电线***孔,从而形成有电线***孔24q~24x。在各层,一个电极的两个电线***孔24(例如电线***孔24a、24b)在宽度方向和纵向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偏移,从进深方向看时排列成锯齿状。将这六个电线***孔24(例如电线***孔24a、24b、24i、24j、24q、24r)作为一组,沿着宽度方向排列有与四个极相对应的量的组。因而,在二次侧端子部14具有共计24个电线***孔24。在外壳15的上表面形成有相对于各电线***孔24在纵向方向上并列且能够供工具沿着进深方向***的多个工具***孔25。在各层,相对于各电线***孔24a~24x各设有一个工具***孔25,工具***孔25分别配置于比电线***孔24靠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侧的位置。因而,在二次侧端子部14具有共计24个工具***孔25。
图2是局部地示出了内部的连接端子座的立体图。
一次侧端子部12和二次侧端子部14基本上为相同的构造,因而在此以二次侧端子部14为例进行说明。
在外壳15的内部,在各插头***口23的进深方向上的进深侧设有刀承接弹簧31。刀承接弹簧31包括相对且相互施力的一对弹簧片,刀承接弹簧31夹持***于该一对弹簧片之间的插头。在各电线***孔24a~24x的进深方向上的进深侧设有弹簧金属件32,各弹簧金属件32安装于中间基座46。弹簧金属件32包括与进深方向和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按压面33和被相对于该按压面33施力的板簧34,弹簧金属件32夹持***于该按压面33与该板簧34之间的引线。在比刀承接弹簧31和弹簧金属件32靠进深方向上的进深侧的位置设有将刀承接弹簧31和弹簧金属件32电连接的中继导电板35。中继导电板35相对于线圈端子用为双***(日文:二系統),相对于公共端子用、a触点端子用以及b触点端子用分别为四***。
在***于电线***孔24的引线16(电线)上压接有套圈端子17。在此,表示***于图1的电线***孔24x的套圈端子17。套圈端子17为用于防止绞线的散乱、使电连接的质量稳定的棒形压接端子。套圈端子17包括端子部19和被绝缘的套环部18。在套环部18的顶端侧形成有随着去向顶端而直径减小的锥面18a,端子部19的直径小于套环部18的直径。
在引线16***于外壳15的电线***孔24时,板簧34在外壳15的内部与端子部19卡合,抑制引线16在拔出方向上的位移。而且,在工具(省略图示)***于工具***孔25时,在外壳15的内部解除板簧34与端子部19之间的卡合。
接着,对电线***孔24的构造进行说明。
形成于二次侧端子部14的电线***孔24均为相同的构造,在此以形成于下层的电线***孔24为例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套圈端子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电线***孔24朝向外壳15的内部依次包括大径部43、抵接部44、小径部45。大径部43的直径为略大于套环部18的尺寸。抵接部44为随着去向进深方向上的进深侧而直径减小的锥面。抵接部44的相对于进深方向的锥角角度大于锥面18a的相对于进深方向的角度。小径部45的直径为小于套环部18的直径且大于端子部19的直径的尺寸。
板簧34例如由不锈钢形成,板厚均匀且为0.5mm左右。板簧34包括自由端侧区间51、固定端侧区间52、第一弯曲区间53、第二弯曲区间54、工具接触区间55。将端子部19在外壳15的内部通过的位置设为端子路径56(电线路径)。
自由端侧区间51为以顶端朝向***方向上的进深侧和端子路径56以直线状突出、板面与端子路径56交叉的方式配置且被朝向按压面33施力的区间。在未***套圈端子17的状态下,自由端侧区间51的顶端51a抵接于按压面33。
固定端侧区间52为固定于中间基座46并与端子路径56平行地延伸的直线状的区间。
第一弯曲区间53为介于自由端侧区间51与固定端侧区间52之间、且向从***方向上的近前侧看时呈凸出的那一侧弯曲的区间。若曲率半径过小,则容易塑性变形,进而弹性力变弱,因此,曲率半径设定为板厚的2倍以上,优选为板厚的3倍以上。因而,在此优选设为1.5mm以上的曲率半径。
第二弯曲区间54为介于自由端侧区间51与第一弯曲区间53之间、且向从***方向上的近前侧看或从端子路径56看时呈凹陷的那一侧弯曲的区间。
工具接触区间55为介于第一弯曲区间53与第二弯曲区间54之间、且在***了工具时被工具的外周面相对于端子路径56向板簧34的固定端侧按压的直线状的区间。
对板簧34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4是端子部与板簧的自由端侧区间相抵接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向电线***孔24逐渐***套圈端子17时,首先,端子部19通过小径部45,端子部19的顶端19a与板簧34的自由端侧区间51的板面抵接。
在从该状态起逐渐压入套圈端子17时,端子部19的顶端19a将板簧34的自由端侧区间51的板面逐渐向进深方向上的进深侧按压。此时,从自由端侧区间51到工具接触区间55的范围以第一弯曲区间53的曲率中心为支点转动,并使板簧34向相对于固定端侧区间52缩小工具接触区间55的打开程度、也就是闭合的方向逐渐弹性变形。
图5是端子部的顶端到达了自由端侧区间的顶端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进一步逐渐压入套圈端子17时,端子部19的顶端19a到达自由端侧区间51的顶端51a。
在进一步压入套圈端子17、端子部19的顶端19a越过自由端侧区间51的顶端51a时,端子部19以挤入的方式进入自由端侧区间51的顶端51a与按压面33之间。此时,在板簧34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自由端侧区间51的顶端51a将端子部19按压于按压面33的卡合状态转移。
由于自由端侧区间51朝向进深方向上的进深侧突出,因此,在该卡合状态下,端子部19的向***方向的位移成为正向而被容许。另一方面,端子部19的向拔出方向的位移成为反顶(日文:逆撫でる)自由端侧区间51的反向,因此,自由端侧区间51的顶端51a卡住端子部19,抑制端子部19在拔出方向上的位移。因而,能够抑制套圈端子17的松弛、脱落。这样,通过利用自由端侧区间51的顶端51a和按压面33夹持端子部19,成为保持了端子部19的约束状态。另外,端子部19的宽度尺寸为1.5mm左右,在自由端侧区间51的顶端51a与按压面33之间空开有端子部19的宽度尺寸的量的间隙。
在此,为了方便,对套圈端子17描述了不存在倾斜的状态,但实际上由于端子部19被板簧34向按压面33的那一侧按压,因而套圈端子17相对于进深方向成为倾斜的状态。因而,在***了套圈端子17时,以主动地容许些许的倾斜的方式来设定大径部43的直径、抵接部44的锥角角度、小径部45的直径等。
图6是完成了套圈端子的***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进一步逐渐压入套圈端子17、套环部18的锥面18a的顶端侧与电线***孔24的抵接部44抵接时,阻止并停止进一步的***。此时,端子部19的顶端19a以相对于外壳15的内部的底面47空开间隙的方式设定。在此,使用套环部18的长度为6.0mm左右、端子部19的长度为8.0mm左右、全长为14.0mm左右的套圈端子。
图7是***了工具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板簧34与端子部19卡合的情况下,从进深方向上的近前侧看,工具***孔25配置于与从自由端侧区间51的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到第一弯曲区间53的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区域重叠的位置。工具***孔25形成为以越去向进深方向上的进深侧而越接近端子部19的方式相对于进深方向倾斜10度左右。在板簧34与端子部19卡合的情况下,工具接触区间55与工具***孔25的轴线大致平行地延伸。工具61例如使用一字螺丝刀。
在***工具61时,在从第一弯曲区间53的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侧到工具接触区间55的范围内,工具61的外周面一边滑动一边与板簧34接触,并将工具接触区间55推向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侧。或者,在从自由端侧区间51的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到第二弯曲区间54的范围内,工具61的顶端与板簧34抵接,并将自由端侧区间51往下压。这样,通过将工具接触区间55推向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侧,或将自由端侧区间51往下压,从而使板簧34向相对于固定端侧区间52缩小工具接触区间55的打开程度、也就是闭合的方向弹性变形。由此,自由端侧区间51的顶端51a与端子部19之间的卡合状态被解除,端子部19被从板簧34的约束中释放出来,能够进行套圈端子17的拔出。
接着,对中间基座46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一个极的中间板的图。
在中间基座46中,在每极形成有向进深方向上的近前侧突出的中间板71。由于各极的中间板71全部为通用的结构,因而在此仅示出一个极。另外,图8的(a)是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看的图,图8的(b)是从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看的图。
各中间板71包括分隔板72、一侧的内侧构件73、另一侧的内侧构件74。
由于每极具有两个电线***孔24(例如电线***孔24x、24w),因此,在一个中间板71具有与一侧的电线***孔24(例如电线***孔24x)对应的那一侧和与另一侧的电线***孔24(例如电线***孔24w)对应的那一侧。分隔板72对一侧和另一侧进行分隔。
由于两个电线***孔24(例如电线***孔24x、24w)在纵向方向上偏移,因此,一侧的内侧构件73和另一侧的内侧构件74也在纵向方向上偏移,但基本上为相同的结构。
图9是表示一个极的板簧的图。
板簧34将固定端侧区间52的进深方向上的近前侧分支成与一侧的电线***孔(例如电线***孔24x)对应的那一侧和与另一侧的电线***孔24(例如电线***孔24w)对应的那一侧。在分支的前端分别连续地形成有第一弯曲区间53、工具接触区间55、第二弯曲区间54以及自由端侧区间51。与另一侧的电线***孔24(例如电线***孔24w)对应的那一侧比与一侧的电线***孔24(24x)对应的那一侧向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偏移,因此固定端侧区间52的进深方向上的近前侧向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倾斜。
板簧34组装于中间基座46的中间板71。
图10表示在一侧组装有板簧的状态。
在此,表示从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看到的与一侧的电线***孔(例如电线***孔24x)对应的那一侧的状态。
一侧的内侧构件73配置于板簧34的内侧,包括支承部81、限制部82(弯曲区间限制部)、限制部83(工具接触区间限制部)以及限制部84(自由端侧区间限制部)。
支承部81与第一弯曲区间53中成为板簧34的固定端侧的端部、即第一弯曲区间53与固定端侧区间52之间的连接位置抵接而支承板簧34。另外,固定端侧区间52的外侧、也就是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利用未图示的外壳15支承。
在组装板簧34时,在板簧34被向比标准位置靠***方向上的进深侧压入了时,限制部82在预先确定的位置与第一弯曲区间53抵接而使板簧34停止。板簧34的固定端侧区间52的下端52a利用中间基座46支承,但可能由于组装误差导致板簧34被向比标准位置靠进深侧压入。在此,由于板簧34位于标准位置,因此,第一弯曲区间53处于相对于限制部82分开的状态。使板簧34停止的预先确定的位置设定在能够稳定地保持套圈端子17的范围内。
在***工具61、并将工具接触区间55推向了板簧34的固定端侧时,限制部83在预先确定的位置与第一弯曲区间53中成为板簧34的自由端侧的端部和工具接触区间55中的至少一者抵接而使板簧34停止。如上所述,工具61为一字螺丝刀。因而,顶端侧以背靠背的两个端面越去向顶端而越靠近来使厚度减小的方式形成,且刀尖呈一字状。若与板簧34大致平行地***工具61的刀尖,则不会使第一弯曲区间53超出需要地挠曲,但若非平行地***、或撬动,则会使第一弯曲区间53超出需要地挠曲。使板簧34停止的预先确定的位置设定在能够防止板簧34的塑形变形的范围内。
在***工具61、并将工具接触区间55推向了板簧34的固定端侧时,限制部84在预先确定的位置与自由端侧区间51抵接而使板簧34停止。若将工具61***到深处,则使第一弯曲区间53超出需要地挠曲。使板簧34停止的预先确定的位置设定在能够防止板簧34的塑形变形的范围内。
图11表示在另一侧组装有板簧的状态。
如上所述,由于一侧和另一侧基本上为相同的结构,因此,对通用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在另一侧,使支承部81和限制部82向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突出。在限制部82的进深方向上的进深侧具有内角85,内角85倒圆成圆弧状来缓和应力的集中。
《作用》
接着,对实施方式的主要的作用进行说明。
板簧34的固定端侧区间52被支承,但根据支承的方式,可能使套圈端子17产生晃动。例如,如图10中由虚线所示,在限制部82的进深方向上的位置为更靠进深侧的位置的情况下,该固定端侧区间52的进深方向上的近前侧可能向板簧34的自由端侧倾斜,而产生晃动。
于是,使内侧构件73(或内侧构件74)配置于板簧34的内侧,由支承部81支承第一弯曲区间53中成为板簧34的固定端侧的端部。由此,能够抑制固定端侧区间52向板簧34的自由端侧倾斜。因而,通过使板簧34的可动范围稳定来抑制套圈端子17的晃动,能够稳定地保持套圈端子17。
另外,板簧34由于组装误差而可能被向比标准位置靠进深侧压入。于是,设置限制部82,在板簧34被向比标准位置靠进深侧压入了时,该限制部82在预先确定的位置与第一弯曲区间53抵接而使板簧34停止。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套圈端子17。
另外,在与板簧34非平行地***、或撬动工具61时,会使第一弯曲区间53超出需要地挠曲。于是,设置限制部83,在由工具61将工具接触区间55推向了板簧34的固定端侧时,该限制部83在预先确定的位置与第一弯曲区间53中成为板簧34的自由端侧的端部和工具接触区间55中的至少一者抵接而使板簧34停止。由此,能够防止板簧34的塑性变形,因而能够抑制对板簧34的特性产生影响。因而,能够稳定地保持套圈端子17。
此外,若将工具61***到深处,则会使第一弯曲区间53超出需要地挠曲。于是,设置限制部84,在由工具61将工具接触区间55推向了板簧34的固定端侧时,该限制部84在预先确定的位置与自由端侧区间51抵接而使板簧34停止。由此,能够防止板簧34的塑形变形,而能够抑制对板簧34的特性的影响。因而,能够稳定地保持套圈端子17。
《变形例》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引线16上压接有套圈端子17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无论是单线,还是绞线,都可以直接使用裸线。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组合a触点端子和b触点端子而成的c触点的继电器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应用于a触点的继电器、b触点的继电器。而且,对具有4极的触点的继电器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应用于1极、2极、或3极的继电器。此外,并不限定于继电器,还能够应用于定时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用于将继电器、定时器等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接线插座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总之,只要是能够保持***于外壳15的套圈端子17的弹簧式的端子构造,就还能够应用于其他的任何的电气设备、附属装置。
以上,参照限定的数量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保护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基于上述的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改变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不言自明的。
附图标记说明
11、连接端子座;12、一次侧端子部;13、继电器端子部;14、二次侧端子部;15、外壳;16、引线;17、套圈端子;18、套环部;18a、锥面;19、端子部;19a、顶端;21、电线***孔;22、工具***孔;23、插头***口;24、电线***孔;25、工具***孔;30、角度;32、弹簧金属件;33、按压面;34、板簧;35、中继导电板;43、大径部;44、抵接部;45、小径部;46、中间基座;47、底面;51、自由端侧区间;51a、顶端;52、固定端侧区间;53、第一弯曲区间;54、第二弯曲区间;55、工具接触区间;56、端子路径;61、工具;71、中间板;72、分隔板;73、内侧构件;74、内侧构件;81、支承部;82、限制部;83、限制部;84、限制部;85、内角。

Claims (4)

1.一种连接端子座,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端子座包括板簧,在向外壳的电线***孔***电线时,该板簧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与所述电线卡合而抑制所述电线在拔出方向上的位移,
所述板簧包括:
自由端侧区间,将所述电线在所述外壳的内部通过的位置设为电线路径,该自由端侧区间以顶端朝向***方向上的进深侧和所述电线路径突出、板面与所述电线路径交叉的方式配置;
直线状的固定端侧区间,其固定于所述外壳,并与所述电线路径平行地延伸;以及
第一弯曲区间,其介于所述自由端侧区间与所述固定端侧区间之间,向从所述***方向上的近前侧看时呈凸出的那一侧弯曲,
在***了所述电线时,所述电线的顶端按压所述自由端侧区间,在所述电线的顶端越过所述自由端侧区间的顶端时,向所述自由端侧区间的顶端按压所述电线的卡合状态转移,
该连接端子座包括内侧构件,该内侧构件支承于所述外壳,且配置于所述板簧的内侧,
所述内侧构件包括:
支承部,其与所述第一弯曲区间中成为所述板簧的固定端侧的端部抵接而支承所述板簧;以及
弯曲区间限制部,在组装所述板簧时,在所述板簧被向比标准位置靠所述***方向上的进深侧压入了时,弯曲区间限制部在预先确定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弯曲区间抵接而使所述板簧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座,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端子座包括工具***孔,该工具***孔与所述电线***孔并列地形成于所述外壳,
所述板簧包括:
第二弯曲区间,其介于所述自由端侧区间与所述第一弯曲区间之间,向从所述***方向上的近前侧、或所述电线路径看时呈凹陷的那一侧弯曲;以及
直线状的工具接触区间,其介于所述第一弯曲区间与所述第二弯曲区间之间,
在向所述工具***孔***工具时,所述工具与所述工具接触区间接触,将所述工具接触区间推向所述板簧的固定端侧,由此使所述板簧弹性变形,而解除所述自由端侧区间的顶端与所述电线之间的所述卡合,
所述内侧构件包括工具接触区间限制部,在***所述工具、并将所述工具接触区间推向了所述板簧的固定端侧时,该工具接触区间限制部在预先确定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弯曲区间中成为所述板簧的自由端侧的端部和所述工具接触区间中的至少一者抵接而使所述板簧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构件包括自由端侧区间限制部,在***所述工具、并将所述工具接触区间推向了所述板簧的固定端侧时,该自由端侧区间限制部在预先确定的位置与所述自由端侧区间抵接而使所述板簧停止。
4.一种电气设备,其中,
该电器设备具备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座。
CN201880056936.2A 2018-05-08 2018-12-21 连接端子座、电气设备 Active CN1110525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0187 2018-05-08
JP2018090187 2018-05-08
PCT/JP2018/047273 WO2019215953A1 (ja) 2018-05-08 2018-12-21 接続端子台、電気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2511A true CN111052511A (zh) 2020-04-21
CN111052511B CN111052511B (zh) 2021-08-13

Family

ID=68468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6936.2A Active CN111052511B (zh) 2018-05-08 2018-12-21 连接端子座、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664222A4 (zh)
JP (1) JP6927423B2 (zh)
CN (1) CN111052511B (zh)
WO (1) WO20192159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50672B2 (ja) * 2018-12-26 2021-10-1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端子台
JP2023111444A (ja) 2022-01-31 2023-08-1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36519A1 (de) * 2003-11-26 2005-06-01 WIELAND ELECTRIC GmbH Leiteranschluss
CN103608971A (zh) * 2011-06-21 2014-02-26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电气联接端子
WO2017072092A1 (de) * 2015-10-30 2017-05-04 Eaton Electrical Ip Gmbh & Co. Kg Kontaktierungsvorrichtung zum kontaktieren eines elektrischen leiters an eine elektrische leiterbahn
CN109757121A (zh) * 2017-09-06 2019-05-14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板簧和连接端子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9809B2 (zh) 1971-10-29 1980-10-14
DE202005005369U1 (de) * 2004-11-13 2006-03-16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Anschlußvorrichtung zum Direktsteckanschluß von Leiterenden und elektrisches Gerät mit einer derartigen Anschlußvorrichtung
DE102008039232B4 (de) * 2008-08-22 2019-02-28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Anschlußklemme
DE102009050366A1 (de) * 2009-10-22 2011-04-28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ung zur Aufnahme eines starren Leiterendes
DE102011012021A1 (de) * 2011-02-22 2012-08-23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Metallteil für eine elektronische Anschlussvorrichtung
DE202012103314U1 (de) * 2012-08-30 2013-12-02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Anschlussvorrichtung für einen Leiter
DE202013100740U1 (de) * 2013-02-19 2013-03-08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Federkraftklemme für Leiter
DE202015105022U1 (de) * 2015-09-22 2016-12-23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Anschlussvorrichtung für Leiter
JP2018056076A (ja) * 2016-09-30 2018-04-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端子台
JP6648046B2 (ja) * 2017-01-16 2020-02-14 Idec株式会社 接続機器
JP6583323B2 (ja) * 2017-03-21 2019-10-02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配線用接続器具、及び電気機器
EP3633795B1 (en) * 2017-05-29 2023-02-15 Idec Corporation Connec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36519A1 (de) * 2003-11-26 2005-06-01 WIELAND ELECTRIC GmbH Leiteranschluss
CN103608971A (zh) * 2011-06-21 2014-02-26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电气联接端子
WO2017072092A1 (de) * 2015-10-30 2017-05-04 Eaton Electrical Ip Gmbh & Co. Kg Kontaktierungsvorrichtung zum kontaktieren eines elektrischen leiters an eine elektrische leiterbahn
CN109757121A (zh) * 2017-09-06 2019-05-14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板簧和连接端子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64222A4 (en) 2021-05-19
EP3664222A1 (en) 2020-06-10
CN111052511B (zh) 2021-08-13
JP6927423B2 (ja) 2021-08-25
JPWO2019215953A1 (ja) 2020-10-01
WO2019215953A1 (ja) 2019-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0528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 supports
JP6888670B2 (ja) 板ばね、接続端子台
US8192226B2 (en) One-piece conductive clip for push-in wire connector
US10965054B2 (en) Cable connector having cable holders
JPH0737635A (ja) 電気接続端子
EP2690713A1 (en) Wire-to-board connector
KR20120105383A (ko) 와이어-투-와이어 커넥터
JP2005183025A (ja) 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KR900005087B1 (ko) 콘넥터
US10056714B2 (en) Connector device including coming-off preventing structure
CN111052511B (zh) 连接端子座、电气设备
CN109716591B (zh) 连接端子座、电气设备
JP6825697B2 (ja) 接続端子台、電気機器
CN109478733B (zh) 连接端子板和电子设备
JP2015207353A (ja) 電線用コネクタ
JP6866829B2 (ja) 板ばねの製造方法
US4948380A (en) Dual contact electrical terminal
JP5792407B1 (ja) 線状導体接続用コネクタ
US11133608B2 (en) Contact member for an IDC terminal, contact member assembly, set of contact members and housing comprising a contact member
CN214505784U (zh) 刺破式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与线缆接合用治具
EP4300712A1 (en) Connector
KR102338051B1 (ko) 동축 커넥터 및 동축 케이블을 구비한 동축 커넥터
CN110635257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45, No. 5, South 1, Hongchao City,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