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43983A -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43983A
CN111043983A CN202010023132.1A CN202010023132A CN111043983A CN 111043983 A CN111043983 A CN 111043983A CN 202010023132 A CN202010023132 A CN 202010023132A CN 111043983 A CN111043983 A CN 1110439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observation station
section
measuring
ini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231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43983B (zh
Inventor
刘肖琳
于起峰
张跃强
丁晓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0231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439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43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3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439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39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optical strain gau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的相机测量***,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中的每个相机观测站均包括测量相机阵列和基准传递相机,方法包括: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至少一个基准传递相机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对其对应的多个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测量,得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多个待测点处于待测隧道的作业范围内;根据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对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进行校正,得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有助于提高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隧道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包括接触式测量方法和非接触式测量方法。由于接触式测量方法和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均仅考虑隧道断面变形的影响,因此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针对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用于提高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的相机测量***,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中的每个相机观测站均包括测量相机阵列和基准传递相机,方法包括:
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至少一个基准传递相机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
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对其对应的多个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测量,得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与多个待测点一一对应,多个待测点处于待测隧道的作业范围内;
根据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对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进行校正,得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与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一一对应。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的相机测量***,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中的每个相机观测站均包括测量相机阵列和基准传递相机,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至少一个基准传递相机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对其对应的多个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测量,得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与多个待测点一一对应,多个待测点处于待测隧道的作业范围内;
校正单元,用于根据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对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进行校正,得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与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一一对应。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以看出,相较于现有的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仅考虑隧道断面变形的影响,未考虑到相机观测站的不稳定对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影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然后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最后基于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对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进行校正,得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由于消除了相机观测站的不稳定对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影响,因此有助于提高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机测量***的示意图;
图1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相机测量***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TD)等等。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1A,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的相机测量***,该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中的每个相机观测站均包括测量相机阵列和基准传递相机,该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包括步骤101-103,具体如下:
101: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至少一个基准传递相机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的数量为N,N为大于1的整数,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至少一个基准传递相机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包括: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通过N个基准传递相机包括的N个相机观测(N-1)个标志单元,得到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基准传递相机的初始刚体变换矩阵,初始刚体变换矩阵包括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获取目标基准传递相机,目标基准传递相机为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的任意一个;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根据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基准传递相机的初始刚体变换矩阵和预存的刚体变换关系公式获得目标基准传递相机至每个基准传递相机的最终刚体变换矩阵,每个基准传递相机为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的任意一个;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根据目标基准传递相机至每个基准传递相机的最终刚体变换矩阵获得每个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偏航角、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中间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以及将每个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偏航角、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中间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确定为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通过上一级基准传递相机包括的相机观测下一级基准传递相机包括的标志单元,得到上一级基准传递相机至下一级基准传递相机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上一级基准传递相机和下一级基准传递相机为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基准传递相机;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根据上一级基准传递相机至下一级基准传递相机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获得上一级基准传递相机至下一级基准传递相机的初始刚体变换矩阵。
举例来说,如果第i级基准传递相机至第(i+1)级基准传递相机的旋转矩阵为(i+1)Ri和平移向量为(i+1)ti,那么第i级基准传递相机至第(i+1)级基准传递相机的初始刚体变换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51
刚体变换关系公式预先存储于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中,刚体变换关系公式为: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52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53
lHk为第k基准传递相机至第l级基准传递相机的最终刚体变换矩阵。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解析目标基准传递相机至每个基准传递相机的最终刚体变换矩阵包括的旋转矩阵,得到每个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的俯仰角θ、偏航角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54
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Δxc和中间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Δyc
可见,在本示例中,首先获得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基准传递相机的初始刚体变换矩阵,然后根据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基准传递相机的初始刚体变换矩阵和刚体变换关系公式获得目标基准传递相机至每个基准传递相机的最终刚体变换矩阵,最后将根据目标基准传递相机至每个基准传递相机的最终刚体变换矩阵获得的每个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的俯仰角、偏航角、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中间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确定为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进而基于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对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量集合进行校正,得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由于消除了相机观测站的不稳定对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影响,因此有助于提高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准确性。
102: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对其对应的多个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测量,得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与多个待测点一一对应,多个待测点处于待测隧道的作业范围内。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使用断面变形测量算法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对测量相机阵列对应的多个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测量,得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其中,断面变形测量算法用于测量隧道断面变形,断面变形测量算法不作限定。
多个待测点可以包括近场待测点、中场待测点和远场待测点。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测量相机阵列包括多个测量相机,多个测量相机的焦距各不相同,多个测量相机与多个待测点一一对应;基准传递相机包括相机和标志单元;测量相机阵列满足测量相机阵列所处相机观测站的第一前提条件;基准传递相机满足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的第二前提条件;
其中,第一前提条件包括多个测量相机中的每个测量相机相对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放大倍数、每个测量相机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水平距离、每个测量相机相对于其所处相机观测站的位置姿态参数;
第二前提条件包括相机相对于其所处相机观测站的位置姿态参数、标志单元相对于其所处相机观测站的位置姿态参数。
多个测量相机可以包括近场测量相机、中场测量相机和远场测量相机;焦距长短:近场测量相机<中场测量相机<远场测量相机;近场测量相机对应近场待测点,中场测量相机对应中场测量点,远场测量相机对应远场待测点。
标志单元的形状可以是圆形、对顶角、十字形,标志单元可以主动发光,也可以依靠发射日光或其他光源进行成像。标志单元优选红外光的标志单元。
每个测量相机相对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放大倍数、每个测量相机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水平距离、每个测量相机相对于其所处相机观测站的位置姿态参数均是测量人员预先配置的,每个测量相机为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包括的多个测量相机中的测量相机。
相机相对于其所处相机观测站的位置姿态参数和标志单元相对于其所处相机观测站的位置姿态参数也均是测量人员预先配置的,相机为每个相机观测站的基准传递相机包括的相机,标志单元为每个相机观测站的基准传递相机包括的标志单元。
可见,在本示例中,由于测量相机阵列满足测量相机阵列所处相机观测站的第一前提条件,且基准传递相机满足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的第二前提条件,因此获得的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和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更加准确。进而得到的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更加准确,这样有助于提高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准确性。
举例来说,如图1B所示,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机测量***的示意图,该相机测量***包括三个相机观测站,三个相机观测站中的每个相机观测站均包括测量相机阵列和基准传递相机,测量相机阵列包括近场测量相机、中场测量相机和远场测量相机,基准传递相机包括相机和标志单元,近场测量相机对应近场待测点,中场测量相机对应中场待测点,远场测量相机对应远场待测点,三个测量相机阵列的观测方向与三个基准传递相机的观测方向相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对其对应的多个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测量,得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包括: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通过每个测量相机对预设待测点集合进行亚像素定位,得到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待测点,每个测量相机为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包括的多个测量相机中的测量相机;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通过每个测量相机对其对应的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跟踪测量,得到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初始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以及将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初始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确定为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将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包括的多个测量相机对应的所有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确定为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使用亚像素定位算法通过每个测量相机对预设待测点集合进行亚像素定位,得到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待测点;其中,亚像素定位算法可以包括自适应滤波算法、自适应阈值算法、灰度图像拟合算法、最小二乘匹配算法。
可见,在本示例中,首先通过每个测量相机对预设待测点集合进行亚像素定位,得到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待测点,然后通过每个测量相机对其对应的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跟踪测量,得到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初始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及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最后将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包括的多个测量相机对应的所有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确定为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进而基于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对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进行校正,得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由于消除了相机观测站的不稳定对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影响,因此有助于提高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准确性。
103: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根据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对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进行校正,得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与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一一对应。
可以看出,相较于现有的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仅考虑隧道断面变形的影响,未考虑到相机观测站的不稳定对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影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然后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最后基于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对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进行校正,得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由于消除了相机观测站的不稳定对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影响,因此有助于提高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准确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根据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对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集合进行校正,得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集合,包括: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根据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偏航角和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预存的断面水平变形校正公式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多个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与多个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一一对应;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根据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和中间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和预存的断面垂直变形校正公式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多个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与多个初始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一一对应;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将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多个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确定为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集合。
断面水平变形校正公式预先存储于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中,如果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包括近场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中场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远场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那么断面水平变形校正公式为: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81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82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1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2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近场测量相机对应的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3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近场测量相机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放大倍数,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4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近场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5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6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近场测量相机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水平距离,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7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偏航角,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为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的其中一个。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8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中场测量相机对应的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9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中场测量相机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放大倍数,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10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中场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11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12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中场测量相机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水平距离,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13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偏航角。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14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远场测量相机对应的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15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远场测量相机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放大倍数,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16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远场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17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18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远场测量相机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水平距离,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19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偏航角。
断面垂直变形校正公式预先存储于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中,如果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包括近场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中场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和远场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那么断面垂直变形校正公式为: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20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21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22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0923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近场测量相机对应的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101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近场测量相机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放大倍数,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102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近场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103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中间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104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近场测量相机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水平距离,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105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为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的其中一个。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106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中场测量相机对应的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107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中场测量相机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放大倍数,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108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中场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109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中间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1010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中场测量相机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水平距离,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1011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1012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远场测量相机对应的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1013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远场测量相机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放大倍数,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1014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远场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1015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中间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1016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包括的远场测量相机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水平距离,
Figure BDA00023615164600001017
为第m级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
可见,在本示例中,基于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偏航角和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断面水平变形校正公式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基于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和中间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和断面垂直变形校正公式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将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多个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确定为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集合。由于消除了相机观测站的不稳定对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影响,因此有助于提高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准确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基准传递相机包括的相机为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包括的多个测量相机中的任意一个。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基准传递相机为测量平台,测量平台用于测量测量平台所处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测量相机阵列的观测方向与至少一个基准传递相机的观测方向相同;或者,至少一个测量相机阵列的观测方向与至少一个基准传递相机的观测方向相反。
举例来说,如图1C所示,图1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相机测量***的示意图,该相机测量***包括三个相机观测站,三个相机观测站中的每个相机观测站均包括测量相机阵列和基准传递相机,测量相机阵列包括近场测量相机、中场测量相机和远场测量相机,基准传递相机包括相机和标志单元,近场测量相机对应近场待测点,中场测量相机对应中场待测点,远场测量相机对应远场待测点,三个测量相机阵列的观测方向与三个基准传递相机的观测方向相反。
与上述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的相机测量***,该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中的每个相机观测站均包括测量相机阵列和基准传递相机,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的数量为N,N为大于1的整数,该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包括步骤201-208,具体如下:
201: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通过N个基准传递相机包括的N个相机观测(N-1)个标志单元,得到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基准传递相机的初始刚体变换矩阵,初始刚体变换矩阵包括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
202: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获取目标基准传递相机,目标基准传递相机为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的任意一个。
203: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根据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基准传递相机的初始刚体变换矩阵和预存的刚体变换关系公式获得目标基准传递相机至每个基准传递相机的最终刚体变换矩阵,每个基准传递相机为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的任意一个。
204: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根据目标基准传递相机至每个基准传递相机的最终刚体变换矩阵获得每个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偏航角、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中间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以及将每个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偏航角、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中间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确定为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
205: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对其对应的多个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测量,得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多个初始断面变量集合包括多个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多个初始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与多个待测点一一对应,多个待测点处于待测隧道的作业范围内。
206: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根据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偏航角和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预存的断面水平变形校正公式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多个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与多个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一一对应。
207: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根据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和中间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和预存的断面垂直变形校正公式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多个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与多个初始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一一对应。
208: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将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多个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确定为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方法的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叙述。
上述实施例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一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方法示例对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下面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本申请装置实施例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方法。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的相机测量***,该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中的每个相机观测站均包括测量相机阵列和基准传递相机,该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300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301,用于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至少一个基准传递相机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
第二获得单元302,用于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对其对应的多个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测量,得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与多个待测点一一对应,多个待测点处于待测隧道的作业范围内;
校正单元303,用于根据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对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进行校正,得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与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一一对应。
可以看出,相较于现有的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仅考虑隧道断面变形的影响,未考虑到相机观测站的不稳定对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影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然后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最后基于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对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进行校正,得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由于消除了相机观测站的不稳定对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影响,因此有助于提高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准确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测量相机阵列包括多个测量相机,多个测量相机的焦距各不相同,多个测量相机与多个待测点一一对应;基准传递相机包括相机和标志单元;测量相机阵列满足测量相机阵列所处相机观测站的第一前提条件;基准传递相机满足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的第二前提条件;
其中,第一前提条件包括多个测量相机中的每个测量相机相对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放大倍数、每个测量相机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水平距离、每个测量相机相对于其所处相机观测站的位置姿态参数;
第二前提条件包括相机相对于其所处相机观测站的位置姿态参数、标志单元相对于其所处相机观测站的位置姿态参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的数量为N,N为大于1的整数,在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至少一个基准传递相机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方面,上述第一获得单元301具体用于:
通过N个基准传递相机包括的N个相机观测(N-1)个标志单元,得到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基准传递相机的初始刚体变换矩阵,初始刚体变换矩阵包括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
获取目标基准传递相机,目标基准传递相机为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基准传递相机的初始刚体变换矩阵和预存的刚体变换关系公式获得目标基准传递相机至每个基准传递相机的最终刚体变换矩阵,每个基准传递相机为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目标基准传递相机至每个基准传递相机的最终刚体变换矩阵获得每个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偏航角、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中间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以及将每个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偏航角、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中间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确定为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对其对应的多个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测量,得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方面,上述第二获得单元302具体用于:
通过每个测量相机对预设待测点集合进行亚像素定位,得到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待测点,每个测量相机为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包括的多个测量相机中的测量相机;
通过每个测量相机对其对应的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跟踪测量,得到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初始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以及将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初始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确定为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
将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包括的多个测量相机对应的所有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确定为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对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集合进行校正,得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集合方面,上述校正单元303具体用于:
根据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偏航角和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预存的断面水平变形校正公式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多个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与多个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一一对应;
根据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和中间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和预存的断面垂直变形校正公式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多个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与多个初始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一一对应;
将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多个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确定为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集合。
与上述图1A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的相机测量***,该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中的每个相机观测站均包括测量相机阵列和基准传递相机,该电子设备40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至少一个基准传递相机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
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对其对应的多个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测量,得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与多个待测点一一对应,多个待测点处于待测隧道的作业范围内;
根据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对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进行校正,得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与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一一对应。
可以看出,相较于现有的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仅考虑隧道断面变形的影响,未考虑到相机观测站的不稳定对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影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然后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最后基于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对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进行校正,得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由于消除了相机观测站的不稳定对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影响,因此有助于提高隧道断面变形测量的准确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测量相机阵列包括多个测量相机,多个测量相机的焦距各不相同,多个测量相机与多个待测点一一对应;基准传递相机包括相机和标志单元;测量相机阵列满足测量相机阵列所处相机观测站的第一前提条件;基准传递相机满足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的第二前提条件;
其中,第一前提条件包括多个测量相机中的每个测量相机相对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放大倍数、每个测量相机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水平距离、每个测量相机相对于其所处相机观测站的位置姿态参数;
第二前提条件包括相机相对于其所处相机观测站的位置姿态参数、标志单元相对于其所处相机观测站的位置姿态参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的数量为N,N为大于1的整数,在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至少一个基准传递相机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方面,上述程序包括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通过N个基准传递相机包括的N个相机观测(N-1)个标志单元,得到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基准传递相机的初始刚体变换矩阵,初始刚体变换矩阵包括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
获取目标基准传递相机,目标基准传递相机为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基准传递相机的初始刚体变换矩阵和预存的刚体变换关系公式获得目标基准传递相机至每个基准传递相机的最终刚体变换矩阵,每个基准传递相机为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目标基准传递相机至每个基准传递相机的最终刚体变换矩阵获得每个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偏航角、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中间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以及将每个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偏航角、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中间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确定为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通过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对其对应的多个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测量,得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方面,上述程序包括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通过每个测量相机对预设待测点集合进行亚像素定位,得到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待测点,每个测量相机为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包括的多个测量相机中的测量相机;
通过每个测量相机对其对应的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跟踪测量,得到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初始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以及将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初始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确定为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
将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包括的多个测量相机对应的所有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确定为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对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集合进行校正,得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集合方面,上述程序包括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根据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偏航角和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预存的断面水平变形校正公式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多个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与多个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一一对应;
根据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和中间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和预存的断面垂直变形校正公式获得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多个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与多个初始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一一对应;
将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多个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确定为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集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现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的相机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中的每个相机观测站均包括测量相机阵列和基准传递相机,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至少一个基准传递相机获得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
通过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对其对应的多个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测量,得到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所述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与所述多个待测点一一对应,所述多个待测点处于待测隧道的作业范围内;
根据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对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进行校正,得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所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与所述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相机阵列包括多个测量相机,所述多个测量相机的焦距各不相同,所述多个测量相机与所述多个待测点一一对应;所述基准传递相机包括相机和标志单元;所述测量相机阵列满足所述测量相机阵列所处相机观测站的第一前提条件;所述基准传递相机满足所述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的第二前提条件;
其中,所述第一前提条件包括所述多个测量相机中的每个测量相机相对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放大倍数、所述每个测量相机与其对应的待测点的水平距离、所述每个测量相机相对于其所处相机观测站的位置姿态参数;
所述第二前提条件包括所述相机相对于其所处相机观测站的位置姿态参数、所述标志单元相对于其所处相机观测站的位置姿态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的数量为N,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通过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至少一个基准传递相机获得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包括:
通过N个基准传递相机包括的N个相机观测(N-1)个标志单元,得到所述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基准传递相机的初始刚体变换矩阵,所述初始刚体变换矩阵包括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
获取目标基准传递相机,所述目标基准传递相机为所述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所述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基准传递相机的初始刚体变换矩阵和预存的刚体变换关系公式获得所述目标基准传递相机至每个基准传递相机的最终刚体变换矩阵,所述每个基准传递相机为所述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所述目标基准传递相机至每个基准传递相机的最终刚体变换矩阵获得所述每个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偏航角、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中间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以及将所述每个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偏航角、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中间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确定为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对其对应的多个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测量,得到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包括:
通过每个测量相机对预设待测点集合进行亚像素定位,得到所述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待测点,所述每个测量相机为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包括的多个测量相机中的测量相机;
通过所述每个测量相机对其对应的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跟踪测量,得到所述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初始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以及将所述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初始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确定为所述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
将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包括的多个测量相机对应的所有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确定为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对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集合进行校正,得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集合,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偏航角和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预存的断面水平变形校正公式获得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所述多个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与所述多个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一一对应;
根据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和中间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和预存的断面垂直变形校正公式获得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所述多个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与所述多个初始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一一对应;
将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多个最终断面垂直方向位移量确定为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集合。
6.一种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的相机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中的每个相机观测站均包括测量相机阵列和基准传递相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至少一个基准传递相机获得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对其对应的多个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测量,得到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所述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与所述多个待测点一一对应,所述多个待测点处于待测隧道的作业范围内;
校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对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进行校正,得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所述多个最终断面变形量集合与所述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相机观测站的数量为N,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在通过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至少一个基准传递相机获得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方面,所述第一获得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N个基准传递相机包括的N个相机观测(N-1)个标志单元,得到所述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基准传递相机的初始刚体变换矩阵,所述初始刚体变换矩阵包括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
获取目标基准传递相机,所述目标基准传递相机为所述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所述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基准传递相机的初始刚体变换矩阵和预存的刚体变换关系公式获得所述目标基准传递相机至每个基准传递相机的最终刚体变换矩阵,所述每个基准传递相机为所述N个基准传递相机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所述目标基准传递相机至每个基准传递相机的最终刚体变换矩阵获得所述每个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偏航角、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中间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以及将所述每个基准传递相机所处相机观测站对应的俯仰角、偏航角、中间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中间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确定为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晃动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对其对应的多个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测量,得到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方面,所述第二获得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每个测量相机对预设待测点集合进行亚像素定位,得到所述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待测点,所述每个测量相机为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包括的多个测量相机中的测量相机;
通过所述每个测量相机对其对应的待测点进行断面变形跟踪测量,得到所述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初始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以及将所述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水平方向位移量和初始断面竖直方向位移量确定为所述每个测量相机对应的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
将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的测量相机阵列包括的多个测量相机对应的所有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确定为所述每个相机观测站对应的多个初始断面变形量集合。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的指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023132.1A 2020-01-09 2020-01-09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Active CN1110439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3132.1A CN111043983B (zh) 2020-01-09 2020-01-09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3132.1A CN111043983B (zh) 2020-01-09 2020-01-09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3983A true CN111043983A (zh) 2020-04-21
CN111043983B CN111043983B (zh) 2021-08-20

Family

ID=70244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3132.1A Active CN111043983B (zh) 2020-01-09 2020-01-09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4398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9317A (zh) * 2020-12-14 2021-06-25 深圳大学 一种基于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的图像振动测量***
WO2022126339A1 (zh) * 2020-12-14 2022-06-23 深圳大学 土木结构变形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5361A (zh) * 2009-08-31 2010-02-2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双相机的不稳定基准平台姿态测量方法
CN102620672A (zh) * 2011-12-01 2012-08-01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3部队 图像拼接技术在隧道围岩变形非接触测量中的应用
CN104316024A (zh) * 2014-10-09 2015-01-2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监测多点沉降的极简串联像机链测量方法与***
CN105115478A (zh) * 2015-08-31 2015-12-0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机动经纬仪基座平台晃动测量与修正方法
CN108487216A (zh) * 2018-03-01 2018-09-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用于监测地基沉降的闭环像机串联网络
CN108716891A (zh) * 2018-04-28 2018-10-30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及其监测方法
CN109443321A (zh) * 2018-10-30 2019-03-0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监测大型结构形变的串并联像机网络测量方法
CN110044291A (zh) * 2019-05-16 2019-07-23 苏州汇才土水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阵测量局部变形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5361A (zh) * 2009-08-31 2010-02-2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双相机的不稳定基准平台姿态测量方法
CN102620672A (zh) * 2011-12-01 2012-08-01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3部队 图像拼接技术在隧道围岩变形非接触测量中的应用
CN104316024A (zh) * 2014-10-09 2015-01-2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监测多点沉降的极简串联像机链测量方法与***
CN105115478A (zh) * 2015-08-31 2015-12-0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机动经纬仪基座平台晃动测量与修正方法
CN108487216A (zh) * 2018-03-01 2018-09-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用于监测地基沉降的闭环像机串联网络
CN108716891A (zh) * 2018-04-28 2018-10-30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及其监测方法
CN109443321A (zh) * 2018-10-30 2019-03-0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监测大型结构形变的串并联像机网络测量方法
CN110044291A (zh) * 2019-05-16 2019-07-23 苏州汇才土水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阵测量局部变形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起峰等: ""基于传递像机摄像测量的不稳定平台的静态基准转换方法"", 《中国科学》 *
许勇: ""路基沉降位移传递像机链摄像测量的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9317A (zh) * 2020-12-14 2021-06-25 深圳大学 一种基于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的图像振动测量***
CN113029317B (zh) * 2020-12-14 2021-11-02 深圳大学 一种基于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的图像振动测量***
WO2022126339A1 (zh) * 2020-12-14 2022-06-23 深圳大学 土木结构变形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3983B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43984B (zh) 隧道三维变形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043983B (zh) 隧道断面变形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754434B (zh) 相机标定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0583151C (zh) 三维扫描***中双摄像机标定方法
US927543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ibrating laser measuring apparatus
CN107333130A (zh) 组装多摄像头模组测试方法及***
CN110276807B (zh) 车载摄像头辅助标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EP3706039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N111524174B (zh) 一种动平台动目标双目视觉三维构建方法
CN108882156B (zh) 一种校准定位基站坐标系的方法及装置
CN111368678A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659129B (zh) 机器人的定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5810041B (zh) 一种基于多摄像头视觉的线缆尺寸检测方法及***
CN103380443B (zh) 对象信息提供装置、对象信息提供***、终端和对象信息提供方法
US20220067881A1 (en) Image corr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deep learning
KR20200084972A (ko) 무인비행체를 이용한 초분광영상 획득 방법
CN112733773B (zh) 一种对象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10243A (zh) 一种无人机摄影测量的图像校正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1105467A (zh) 一种图像标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682312B (zh) 一种基于摄像头测量长度的方法及装置
US8403829B2 (en) Endoscopic form detection device and form detecting method of insertion section of endoscope
CN116152357B (zh) 一种无限远对焦相机的参数标定***和方法
WO2018167971A1 (ja) 画像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2419423A (zh) 一种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17929A (zh) 一种无人机对地平面多目标同时定位方法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