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42100A - 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42100A
CN111042100A CN201911399992.9A CN201911399992A CN111042100A CN 111042100 A CN111042100 A CN 111042100A CN 201911399992 A CN201911399992 A CN 201911399992A CN 111042100 A CN111042100 A CN 1110421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ub
underground continuous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999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42100B (zh
Inventor
农兴中
丁先立
王冉
史海欧
项宝
周前
翟利华
赵德刚
邓剑荣
陈小林
欧飞奇
叶亮
何晟亚
吴局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999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421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42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2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42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2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连续墙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具有呈正梯形的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和呈倒梯形的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通过定位机构调节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在凹槽内的垂直度,并将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相接设置,预制的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可确保其浇筑质量,且该方法能够提升现场的施工效率,相间设置的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还可提升二者连接处的连接紧密性。

Description

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连续墙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下连续墙一般采用现场浇筑的形式进行施工,即先通过成槽机在地面上进行成槽作业,再将预先绑扎的钢筋笼吊装至槽内,在槽内注入混凝土浆液,混凝土凝固后与钢筋笼紧密结合并形成地下连续墙。但是,现场浇筑难以保证混凝土的配比,且浇筑现场环境不可控,极易发生异物侵入未凝固的混凝土中的情况,导致地下连续墙无法达到设计指标,对在后的施工留下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现浇式地下连续墙的浇筑质量不可控的问题。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地面施工出第一凹槽,并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处设置定位机构;
步骤S2、将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吊装至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定位机构调节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的姿态,再将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固定于第一凹槽以形成第一墙段;
步骤S3、重复所述步骤S1至S2,其中,所述步骤S3中施工的所述第一凹槽与在先形成的所述第一墙段之间设有待施工区域;
步骤S4、在所述待施工区域施工出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分别连通于所述待施工区域两侧的所述第一凹槽,并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处设置定位机构;
步骤S5、将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吊装至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定位机构调节所述地下第二连续墙组件的姿态,再将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固定于其两侧的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以形成第二墙段;
步骤S6、重复所述步骤S3至步骤S5,使多个所述第一墙段和多个所述第二墙段相间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为正梯形结构,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为倒梯形结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将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吊装至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步骤还包括:
将第一子墙吊装至所述第一凹槽内,采用所述定位机构调节所述第一子墙的垂直度,将第二子墙吊装至所述第一子墙的上方,所述定位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子墙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子墙的顶端对齐并相互拼接,所述第一子墙和第二子墙拼接形成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
作为优选的,所述将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吊装至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步骤还包括:
将第三子墙吊装至所述第二凹槽内,采用所述定位机构调节所述第三子墙的垂直度,将第四子墙吊装至所述第三子墙的上方,所述定位机构驱动所述第四子墙的底端与所述第三子墙的顶端对齐并相互拼接,所述第三子墙和第四子墙拼接形成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
作为优选的,所述将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固定于第一凹槽以形成第一墙段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的嵌固段注浆。
作为优选的,所述将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固定于其两侧的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以形成第二墙段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的底端之间注浆。
作为优选的,所述将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吊装至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步骤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吊装至所述第二凹槽内预设的深度时,采用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两侧的冲洗管对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两侧的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进行冲洗,再将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吊装至设计标高。
作为优选的,所述将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固定于其两侧的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以形成第二墙段的步骤还包括:
驱动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的锁定接头嵌入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的锁定插槽。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子墙和第二子墙拼接形成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第二子墙的插接件嵌入所述第一子墙的插接槽,所述第一子墙的锁销穿设于所述插接件的锁孔。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三子墙和第四子墙拼接形成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第四子墙的插接件嵌入所述第三子墙的插接槽,所述第三子墙的锁销穿设于所述插接件的锁孔。
本发明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具有呈正梯形的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和呈倒梯形的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通过定位机构调节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在凹槽内的垂直度,并将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相接设置,预制的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可确保其浇筑质量,且该方法能够提升现场的施工效率,相间设置的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还可提升二者连接处的连接紧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的第一凹槽成槽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的吊装第一子墙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的拼接第一子墙和第二子墙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的完成第一墙段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的完成两个第一墙段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的第二凹槽成槽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的吊装第三子墙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的拼接第三子墙和第四子墙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的吊装第二预制地下连续墙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的完成第二墙段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竖向连接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横向连接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齿轮齿条机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防脱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塞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垂直度测量方式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其中,1、第一凹槽;2、定位机构;21、基座;22、调平装置;23、第一定位部件;24、第二定位部件;25、收容孔;3、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1、第一墙段;32、第一子墙;33、第二子墙;34、自动安平激光发射器;35、自动安平光斑接收器;4、待施工区域;41、第二凹槽;5、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1、第二墙段;52、第三子墙;53、第四子墙;6、竖向连接锁;61、锁体;611、插接槽;612、锁销;613、导向孔;614、第一弹性件;615、锁止件;62、插接件;621、锁孔;7、横向连接锁;71、主动插接组件;711、锁定接头;7111、台阶面;712、第二驱动装置;7121、第一齿轮;7122、第一齿条;7123、第二齿轮;7124、第二齿条;7125、活塞缸;72、被动插接组件;721、锁定插槽;722、防脱件;7221、导向斜面;723、第二弹性件;8、测斜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18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的一种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其中,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为正梯形结构,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为倒梯形结构,如图1至图10,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用成槽机在地面施工出第一凹槽1,并在第一凹槽1的开口处设置定位机构2。
步骤S2、将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吊装至第一凹槽1内,具体地:将第一子墙32吊装至第一凹槽1内,采用定位机构2调节第一子墙32的姿态,再将第二子墙33吊装至第一子墙32的上方,定位机构2驱动第二子墙33的底端与第一子墙32的顶端对齐,悬吊第二子墙33向下运动,第二子墙33的插接件62嵌入第一子墙32的插接槽611,第一子墙32的锁销612穿设于插接件62的锁孔621,锁销612和锁孔621结合能够阻止插接件62和插接槽611脱离,以便快速地对第一子墙32和第二子墙33进行连接,降低重物吊运带来的风险;第一子墙32和第二子墙33拼接形成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第二子墙33和第一子墙32自上而下依次设置;
定位机构2调节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的姿态,再将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固定于第一凹槽1以形成第一墙段31,具体地:在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的嵌固段注浆,同时,在第一子墙32和第二子墙33之间注浆,以稳定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
步骤S3、重复步骤S1至S2,其中,该步骤S3中施工的第一凹槽1与在上一个第一墙段31之间设有待施工区域4。
步骤S4、在待施工区域4采用成槽机施工出第二凹槽41,且第二凹槽41的两侧分别连通于待施工区域4两侧的第一凹槽1,并在第二凹槽41的开口处设置定位机构2。
步骤S5、将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吊装至第二凹槽41内,具体地:将第三子墙52吊装至第二凹槽41内,采用定位机构2调节第三子墙52的垂直度,将第四子墙53吊装至第三子墙52的上方,定位机构2驱动第四子墙53的底端与第三子墙52的顶端对齐,悬吊第四子墙53向下运动,第四子墙53的插接件62嵌入第三子墙52的插接槽611,第三子墙52的锁销612穿设于插接件62的锁孔621,锁销612和锁孔621的结合能够阻止插接件62和插接槽611脱离,以便快速地对第三子墙52和第四子墙53进行连接,降低重物吊运带来的风险;第三子墙52和第四子墙53拼接形成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第四子墙53和第三子墙52自上而下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将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吊装至第二凹槽41内预设的深度时,采用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两侧的冲洗管对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两侧的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进行冲洗,再将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吊装至设计标高。
定位机构2调节地下第二连续墙组件的姿态,再将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固定于其两侧的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以形成第二墙段51,具体地:驱动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的锁定接头711嵌入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的锁定插槽721,锁定插槽721内的防脱件722抵接于锁定接头711,以阻止锁定接头711与锁定插槽721脱离,而且,锁定接头711和锁定插槽721还能够有效提升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之间的连接处的抗拉性能;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凹槽41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的底端之间注浆,同时,在第三子墙52和第四子墙53之间注浆,以稳定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
步骤S6、重复步骤S3至步骤S5,使多个第一墙段31和多个第二墙段51相间设置。
呈正梯形的第一地下连续墙组和呈倒梯形的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在拼接后可实现更为紧密的连接,具体为:呈倒梯形的第二地下连续墙组在重力的作用下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且由于第一地下连续墙组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的连接面与水平面倾斜设置,使得第二地下连续墙组的侧边挤压第一地下连续墙组的侧边。
其中,预制地下连续墙或预制地下连续墙组的姿态包括但不仅限于地下连续墙的顶标高、垂直度、偏转角(以一竖直设置的轴线为转轴)和墙体中心坐标,上述姿态可采用现有技术进行测量。
如图17和图18,定位机构2包括基座21以及位于基座21上的多个定位组件和多个调平装置22。
定位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第一定位部件23和第二定位部件24,第一定位部件23和第二定位部件24均可滑动地连接于基座21,且每个定位组件的第一定位部件23和第二定位部件24的滑动方向平行,第二定位部件24可滑动地连接于基座21的顶面,第一定位部件23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二定位部件24。第一定位部件23抵接于上子墙的侧壁,第二定位部件24抵接于下子墙的侧壁。第一定位部件23和第二定位部件24分别相对基座21滑动,以使上子墙的底端和下子墙的顶端对齐,以便于上述两个子墙的竖向拼接。
调平装置22活动地连接于基座21,且调平装置22的活动端在竖直方向上能靠近或背离基板运动,多个调平装置22用于调平基座21,使得基座21保持水平设置。其中,调平装置22可采用现有的液压缸,液压缸固定连接于基座21,液压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支撑脚,支撑脚可支撑于地面,活塞杆在液压缸内伸缩运动以调节基座21的水平度。
具体地,基座21上开设有贯通于其顶面和底面的收容孔25,收容孔25呈矩形,定位组件位于收容孔25的侧边,且第一定位部件23和第二定位部件24均对着收容孔2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水平面上的多个方向对预制地下连续墙(或子墙)进行顶推,多个定位组件设于收容孔25的四周,第一定位部件23和第二定位部件24能够顶推预制地下连续墙(或子墙),以使预制地下连续墙(或子墙)在水平面上的X方向和Y方向运动,进而调节预制地下连续墙(或子墙)的姿态。
如图16,在采用定位机构2对调节地下连续墙组件的垂直度进行调节之前,可采用自动安平激光发射器34和自动安平光斑接收器35对预制地下连续墙(或预制地下连续墙组件)的垂直度进行测量。
具体为:
在预制地下连续墙的顶面开设测斜孔8,测斜孔8沿预制地下连续墙的顶端至底端方向布置,即当预制地下连续墙竖直设置时,测斜孔8也必将竖直设置,反之亦然。
自动安平激光发射器34设置在测斜孔8的孔口处,并向测斜孔8的底端发射激光,需要注意的是,自动安平激光发射器34能够自动地实时调平,以确保其发射的激光束始终保持竖直设置。自动安平光斑接收器35设置在测斜孔8的底端,自动安平光斑接收器35的CCD相机(Charge-coupled Device)为感光元件,用于接收上述激光映在CCD相机上的光斑,需要注意的是,该CCD相机也能够自动地实时调平,以确保CCD相机的感应面始终平行于水平面。当然,自动安平激光发射器34还能够测量其与自动安平光斑接收器35的CCD相机的距离,并记为L。另外,记自动安平光斑接收器35上的光斑的二维坐标为S(x,y)。
通过现有技术测得自动安平激光发射器34的三维绝对坐标P(X,Y,H),P点在水平面上的位移变化为△P(△Xp,△Yp)。
当预制地下连续墙侧倾时(垂直度发生变化),光斑在CCD相机上的位移变化坐标为(△Xs,△Ys),则可得:光斑在CCD相机上的位移量为△S=Sqrt(△Xs*△Xs+△Ys*△Ys);S点的绝对坐标为Sx=X+△Xp-△Xs,Sy=Y+△Yp-△Ys;预制地下连续墙的倾斜角度为Tanα=△S/L。以此可知预制地下连续墙的倾斜角度、倾斜方向和在特定方向上的倾斜量。
为了实现自动测量并调节预制地下连续墙组件的垂直度,可采用现有的工控机、单片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控制器)等控制设备连接于上述的垂直度检测装置(包括自动安平激光发射器34和自动安平光斑接收器35)并连接于该定位机构2,上述的垂直度检测装置先对预制地下连续墙的垂直度进行测量,再由上述的控制设备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由定位机构2对预制地下连续墙的垂直度进行调节,实现测量、分析和机械设备动作的全自动定位,无需人工介入,提升了预制地下连续墙的垂直度的调节效率。
如图11,为了快速地连接上下设置的两个子墙(如第一子墙32和第二子墙33,或者,第三子墙52和第四子墙53,下文采用第一子墙32和第二子墙33进行叙述),可通过竖向连接锁6对上下设置的两个子墙进行连接,竖向连接锁6包括锁体61和插接件62,插接件62上设有锁孔621。在本实施例中,锁体61设于第一子墙32的顶面,插接件62设于第二子墙33的底面。
锁体61上设有插接槽611,锁体61内设有第一驱动装置以及与插接槽611垂直设置的锁销612,插接槽61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导向孔613,锁销612能够沿导向孔613的轴向相对导向孔613滑移,锁销612具有收纳状态和锁止状态,当锁销612处于收纳状态时,锁销612收纳于导向孔613内,且此时锁销612并未穿入插接槽611;当锁销612处于锁止状态时,锁销612伸出导向孔613并穿入插接槽611内。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弹性件614、连接板和位于插接槽611底端的锁止件615,第一弹性件6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锁体61和锁销612,第一弹性件6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锁销612和锁体61,第一弹性件614的弹力始终驱使锁销612伸出导向孔613并穿入插接槽611内,即锁销612能够在第一弹性件614的驱动下自动地从收纳状态切换至锁止状态。连接板固定连接于锁销612,锁止件615活动地连接于锁体61,且锁止件615阻挡锁销612以使锁销612的末端退出插接槽611;插接件62***插接槽611并推动锁止件615让位于锁销612,以使锁销612穿设于锁孔621。
竖向连接锁6用于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子墙,具体地:第二子墙33位于第一子墙32的上方,第二子墙33逐渐向下运动以靠近第一子墙32,插接件62***插接槽611,且插接件62的末端顶推锁止件615,使锁止件615让位于锁销612,锁销612在第一弹性件614的弹力作用下伸入插接槽611并穿设于锁孔621,锁销612和锁孔621的结合可阻止插接件62从插接槽611中脱离,确保上第一墙体和下第一墙体定连接,且由于锁销612通过第一弹性件614的弹力驱动,使得该自动锁合机构无需人工介入,只需将插接件62***插接槽611即可实现自动锁合,极大地提升了上下相邻的两个子墙的拼接效率,减少拼接预制地下连续墙耗费的工时。
如图12至图16所示,为了快速地连接水平地相邻设置的两个地下连续墙组件(如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可通过横向连接锁7对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进行连接,横向连接锁7包括主动插接组件71和被动插接组件72。在本实施例中,主动插接组件71设于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被动插接组件72设于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
主动插接组件71包括第二驱动装置712和锁定接头711,锁定接头711连接于第二驱动装置712的活动端;被动插接组件72包括锁定插槽721以及设于锁定插槽721内的防脱部件,防脱部件包括活动地连接于锁定插槽721的防脱件722;防脱件722在锁定接头711嵌入锁定插槽721后抵接于锁定接头711。在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水平地相邻设置后,锁定接头711在第二驱动装置712的驱动下向锁定插槽721运动,当锁定接头711的自由端伸入锁定插槽721,防脱件722抵接于锁定接头711的自由端,以阻止锁定接头711与锁定插槽721脱离,确保该锁定机构的连接稳定性,锁定接头711和锁定插槽721可优选为金属材质,以提升该锁定机构的抗拉性能,确保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的连接处达到设计指标。
具体地,锁定接头711上具有一台阶面7111,该台阶面7111背对着锁定插槽721。防脱部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723,第二弹性件7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防脱件722和锁定插槽721,防脱件722上设有导向斜面7221,导向斜面7221和锁定插槽721的内侧壁倾斜设置,锁定接头711伸入锁定插槽721时,防脱件722位于锁定接头711的运动轨迹的侧边,锁定接头711抵接于导向斜面7221,且二者相对滑动,锁定接头711顶推防脱件722沿锁定接头711的运动轨迹的法向向着远离锁定接头711的方向运动,待锁定接头711伸入锁定插槽721至设计深度后,锁定接头711与导向斜面7221分离,此时防脱件722在第二弹性件723的弹力作用下沿锁定接头711的运动轨迹的法向向着靠近锁定接头711的方向运动,防脱件722抵接在锁定接头711的台阶面7111上,阻止锁定接头711从锁定插槽721中脱离。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712包括相啮合的第一齿轮7121和第一齿条7122以及相啮合的第二齿轮7123和第二齿条7124,第一齿轮7121转动连接于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第一齿条7122的一端连接于锁定接头711,第二齿轮7123与第一齿轮7121同轴设置且相连接,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内设有竖直设置的收纳槽,第二齿条7124位于收纳槽内且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墙体,第二齿条7124的一端外露于收纳槽的开口,当施力推动第二齿条7124时,第二齿条7124驱动第二齿轮7123和第一齿轮712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条7122运动,从而驱动锁定接头711在导轨上滑移。这使得施工人员能够在地面上对第二齿条7124进行操作,以在水平方向上锁止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712包括活塞缸7125以及活动地设于活塞缸7125内的活塞,活塞连接于锁定接头711,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内预埋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连通于活塞缸7125的进口,第二管路连通于活塞缸7125的出口,为了确保第二驱动装置712具有足够的推力以推动锁定接头711,活塞缸7125优选为液压缸,即活塞缸7125内填充有液压油。可采用现有的液压泵等装置连接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向活塞缸7125内输送液压油,控制活塞在活塞缸7125内运动。同样的,这使得施工人员能够在地面上对活塞进行远程控制,以在水平方向上锁止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
进一步的,横向连接锁7的两侧均设有密封件和冲洗管,冲洗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密封件和冲洗管均沿着地下连续墙组件的顶端至底端方向布置,且冲洗管位于横向连接锁7和密封件之间,在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通过横向连接锁7拼接之前,向冲洗管内输入高压水,冲洗管的通孔朝着另一地下连续墙组件的拼接端面喷水,以冲刷拼接端面上的泥沙。当然,冲洗管的通孔还能朝着另一地下连续墙组件的密封件和横向连接锁7喷水,同样能够冲刷残留的泥沙,与此同时,冲洗管上的通孔还能够朝着本地下连续墙组件的密封件喷水,避免密封件和拼接端面之间产生冲洗死角。在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水平地拼接后,两个地下连续墙组件的密封件相互挤压,用于阻止外界的泥水或砂石侵蚀横向连接锁7和冲洗管。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具有呈正梯形的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和呈倒梯形的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通过定位机构2调节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在凹槽内的垂直度,并将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相接设置,预制的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可确保其浇筑质量,且该方法能够提升现场的施工效率,相间设置的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5还可提升二者连接处的连接紧密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地面施工出第一凹槽,并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处设置定位机构;
步骤S2、将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吊装至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定位机构调节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的姿态,再将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固定于第一凹槽以形成第一墙段;
步骤S3、重复所述步骤S1至S2,其中,所述步骤S3中施工的所述第一凹槽与在先形成的所述第一墙段之间设有待施工区域;
步骤S4、在所述待施工区域施工出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分别连通于所述待施工区域两侧的所述第一凹槽,并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处设置定位机构;
步骤S5、将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吊装至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定位机构调节所述地下第二连续墙组件的姿态,再将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固定于其两侧的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以形成第二墙段;
步骤S6、重复所述步骤S3至步骤S5,使多个所述第一墙段和多个所述第二墙段相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为正梯形结构,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为倒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吊装至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步骤还包括:
将第一子墙吊装至所述第一凹槽内,采用所述定位机构调节所述第一子墙的垂直度,将第二子墙吊装至所述第一子墙的上方,所述定位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子墙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子墙的顶端对齐并相互拼接,所述第一子墙和第二子墙拼接形成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吊装至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步骤还包括:
将第三子墙吊装至所述第二凹槽内,采用所述定位机构调节所述第三子墙的垂直度,将第四子墙吊装至所述第三子墙的上方,所述定位机构驱动所述第四子墙的底端与所述第三子墙的顶端对齐并相互拼接,所述第三子墙和第四子墙拼接形成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固定于第一凹槽以形成第一墙段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的嵌固段注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固定于其两侧的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以形成第二墙段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的底端之间注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吊装至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步骤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吊装至所述第二凹槽内预设的深度时,采用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两侧的冲洗管对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两侧的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进行冲洗,再将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吊装至设计标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固定于其两侧的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以形成第二墙段的步骤还包括:
驱动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的锁定接头嵌入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的锁定插槽。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墙和第二子墙拼接形成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组件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第二子墙的插接件嵌入所述第一子墙的插接槽,所述第一子墙的锁销穿设于所述插接件的锁孔。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墙和第四子墙拼接形成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组件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第四子墙的插接件嵌入所述第三子墙的插接槽,所述第三子墙的锁销穿设于所述插接件的锁孔。
CN201911399992.9A 2019-12-30 2019-12-30 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 Active CN1110421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9992.9A CN111042100B (zh) 2019-12-30 2019-12-30 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9992.9A CN111042100B (zh) 2019-12-30 2019-12-30 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2100A true CN111042100A (zh) 2020-04-21
CN111042100B CN111042100B (zh) 2022-04-29

Family

ID=70241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99992.9A Active CN111042100B (zh) 2019-12-30 2019-12-30 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421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1652A (zh) * 2020-10-28 2021-01-12 郑州亚欧交通职业学院 一种地铁连续注浆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2539A (zh) * 2011-12-02 2013-06-05 上海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地下连续墙套铣接头施工方法
CN103806440A (zh) * 2014-03-05 2014-05-21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装配***自卡式预制空心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5089044A (zh) * 2015-08-31 2015-11-25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顶推压紧式预制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5887806A (zh) * 2016-06-13 2016-08-24 上海强劲地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装配式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07331674U (zh) * 2017-10-11 2018-05-08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梯形预制地下连续墙
CN108442363A (zh) * 2018-04-02 2018-08-24 连云港市云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地下桩连墙施工方法及其成墙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2539A (zh) * 2011-12-02 2013-06-05 上海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地下连续墙套铣接头施工方法
CN103806440A (zh) * 2014-03-05 2014-05-21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装配***自卡式预制空心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5089044A (zh) * 2015-08-31 2015-11-25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顶推压紧式预制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5887806A (zh) * 2016-06-13 2016-08-24 上海强劲地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装配式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07331674U (zh) * 2017-10-11 2018-05-08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梯形预制地下连续墙
CN108442363A (zh) * 2018-04-02 2018-08-24 连云港市云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地下桩连墙施工方法及其成墙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中民: "《桩基础和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中》", 30 December 199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1652A (zh) * 2020-10-28 2021-01-12 郑州亚欧交通职业学院 一种地铁连续注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2100B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24691B (zh) 一种移动装楼机
CN104018436A (zh) 预制箱涵***及其安装方法
CN111042100B (zh) 预制地下连续墙的装配方法
CN103541735B (zh) 隧道掘进机步进顶推支撑装置及施工方法
JP6342184B2 (ja) 自己姿勢制御型沈埋函と沈埋トンネルの施工方法
CN106437737B (zh) 一种顶管式煤矿小断面巷道掘进方法
CN109610441B (zh) 一种采用液压调垂架逆作法一柱一桩施工方法
CN114108624A (zh) 针对一柱一桩钢管柱的两调一控式垂直度控制施工方法
KR100593184B1 (ko) 보강토 옹벽 안전진단용 측정장치
JP3352869B2 (ja) マンホール兼推進用沈設立坑の構築工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沈降制御装置
US7484913B2 (en) Placing elements in piles
CN111519624A (zh) 一种桩基施工方法
CN110939126A (zh) 预制地下连续墙的锁定机构
CN110939124A (zh) 预制地下连续墙的定位机构及其运行方法
CN212026327U (zh) 预制板定位机构
CN110965548A (zh) 预制地下连续墙结构
CN212153353U (zh) 预制地下连续墙的锁定机构
JP3658728B2 (ja) 沈埋函の方向修正装置および方向修正方法
CN212026218U (zh) 预制地下连续墙结构
CN110847524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楼梯及其安装方法
CN110939156A (zh) 预制板定位机构
CN1804233A (zh) 带有限位装置的沉管隧道模袋混凝土基础施工工艺
CN219450878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土方挖掘装置
CN218142032U (zh) 一种装配式浮箱平台
CN113882401B (zh) 一种应用于抗滑桩护壁结构的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Nong Xingzhong

Inventor after: Chen Xiaolin

Inventor after: Ou Feiqi

Inventor after: Ye Liang

Inventor after: He Chengya

Inventor after: Wu Juyang

Inventor after: Ding Xianli

Inventor after: Wang Ran

Inventor after: Shi Haiou

Inventor after: Xiang Bao

Inventor after: Zhou Qian

Inventor after: Zhai Lihua

Inventor after: Zhao Degang

Inventor after: Deng Jianrong

Inventor before: Nong Xingzhong

Inventor before: Chen Xiaolin

Inventor before: Ou Feiqi

Inventor before: Ye Liang

Inventor before: He Chengya

Inventor before: Wu Juyang

Inventor before: Ding Xianli

Inventor before: Wang Ran

Inventor before: Shi Haiou

Inventor before: Xiang Bao

Inventor before: Zhou Qian

Inventor before: Zhai Lihua

Inventor before: Zhao Degang

Inventor before: Deng Jianro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Nong Xingzhong

Inventor after: Deng Jianrong

Inventor after: Chen Xiaolin

Inventor after: Lin Shan

Inventor after: Ou Feiqi

Inventor after: Ye Liang

Inventor after: He Chengya

Inventor after: Wu Juyang

Inventor after: Liu Zhicheng

Inventor after: Ding Xianli

Inventor after: Wang Ran

Inventor after: Shi Haiou

Inventor after: Xiang Bao

Inventor after: Zhou Qian

Inventor after: Zhai Lihua

Inventor after: Zhao Degang

Inventor before: Nong Xingzhong

Inventor before: Chen Xiaolin

Inventor before: Ou Feiqi

Inventor before: Ye Liang

Inventor before: He Chengya

Inventor before: Wu Juyang

Inventor before: Ding Xianli

Inventor before: Wang Ran

Inventor before: Shi Haiou

Inventor before: Xiang Bao

Inventor before: Zhou Qian

Inventor before: Zhai Lihua

Inventor before: Zhao Degang

Inventor before: Deng Jian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