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59296B - 在无线通信***中处理具有双连接的软缓冲区大小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中处理具有双连接的软缓冲区大小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59296B
CN110959296B CN201880048863.2A CN201880048863A CN110959296B CN 110959296 B CN110959296 B CN 110959296B CN 201880048863 A CN201880048863 A CN 201880048863A CN 110959296 B CN110959296 B CN 1109592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ft buffer
lte
buffer size
pbch
cap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88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59296A (zh
Inventor
李润贞
金荣泰
裵德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959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9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59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9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中处理软缓冲区大小的方法和设备。假设用户设备(UE)以双连接方式连接到长期演进(LTE)***和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UE确定用于LTE***的第一UE能力和用于NR***的第二UE能力,基于第一UE能力和第二UE能力确定总软缓冲区大小,并且基于每传输时间间隔(TTI)最大传输块大小(TBS)和在NR***中使用的载波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来在LTE***和NR***之间共享总软缓冲区大小。

Description

在无线通信***中处理具有双连接的软缓冲区大小的方法和 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当在长期演进(LTE)***和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之间配置双连接时处理软缓冲区(soft buffer)大小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是一种允许高速分组通信的技术。为了LTE目标已提出了许多方案,包括旨在降低用户和供应商成本、改进服务质量、以及扩展和改进覆盖和***容量的那些方案。作为上层要求,3GPP LTE需要降低每比特成本、增加服务可用性、灵活使用频带、简单结构、开放接口以及终端的适当功耗。
国际电信联盟(ITU)和3GPP已开始着手开发用于新无线电(NR)***的要求和规范。3GPP必须识别和开发将及时满足紧急市场需求和ITU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国际移动电信(IMT)-2020进程所提出的更长期要求二者的新RAT成功标准化所需的技术组件。此外,NR应该能够使用即使在更遥远的未来也可用于无线通信的至少高达100GHz范围的任何频谱带。
NR的目标是应对所有使用场景、要求和部署场景的单个技术框架,包括增强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机器型通信(mMTC)、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RLLC)等。NR应固有地向前兼容。
在LTE/LTE高级(LTE-A)中,用户设备(UE)可支持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操作。在DC中,处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状态的多接收(Rx)/发送(Tx)UE被配置为利用由位于经由X2接口上的非理想回程(backhaul)连接的两个eNB(eNodeB)中的两个不同调度器提供的无线电资源。特定UE的DC中涉及的eNB可承担两种不同角色:eNB既可充当主eNB(MeNB),也可充当辅eNB(SeNB)。在DC中,UE连接到一个MeNB和一个SeNB。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UE可以配置有LTE和NR之间的双连接。换句话说,LTE和NR都可以涉及双连接,其中一个***充当主节点(MN)而另一***充当辅节点(SN)。可能需要讨论用于配置有LTE和NR之间的双连接的UE的软缓冲区大小共享/划分/处理的机制。
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中由用户设备(UE)处理软缓冲区大小的方法。UE以双连接方式连接到长期演进(LTE)***和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两者。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用于LTE***的第一UE能力和用于NR***的第二UE能力,基于第一UE能力和第二UE能力确定总软缓冲区大小,以及基于每传输时间间隔(TTI)最大传输块大小(TBS)和在NR***中使用的载波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来在LTE***和NR***之间共享总软缓冲区大小。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中的用户设备(UE)。UE以双连接方式连接到长期演进(LTE)***和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UE包括存储器、收发机以及处理器,该处理器可操作地联接到存储器和收发机,确定用于LTE***的第一UE能力和用于NR***的第二UE能力,基于第一UE能力和第二UE能力确定总软缓冲区大小,并且基于每传输时间间隔(TTI)最大传输块大小(TBS)和在NR***中使用的载波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在LTE***和NR***之间共享总软缓冲区大小。
发明的有益效果
可以在LTE和NR之间高效地共享软缓冲区大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无线通信***的示例。
图2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无线通信***的另一示例。
图3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帧结构的示例。
图4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帧结构的另一示例。
图5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资源网格的示例。
图6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同步信道的示例。
图7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频率分配方案的示例。
图8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多个BWP的示例。
图9示出EN-DC架构。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由UE处理软缓冲区大小的方法。
图11示出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所描述的技术特征可由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化组织的通信标准、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通信标准等使用。例如,3GPP标准化组织的通信标准包括长期演进(LTE)和/或LTE***的演进。LTE***的演进包括LTE-advanced(LTE-A)、LTE-APro和/或5G新无线电(NR)。IEEE标准化组织的通信标准包括诸如IEEE 802.11a/b/g/n/ac/ax的无线局域网(WLAN)***。上述***针对下行链路(DL)和/或上行链路(DL)使用诸如正交频分多址(OFDMA)和/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的各种多址技术。例如,仅OFDMA可用于DL并且仅SC-FDMA可用于UL。另选地,OFDMA和SC-FDMA可用于DL和/或UL。
图1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无线通信***的示例。具体地,图1示出基于演进-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的***架构。上述LTE是使用E-UTRAN的演进-UTMS(e-UMTS)的一部分。
参照图1,无线通信***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户设备(UE;10)、E-UTRAN和演进分组核心(EPC)。UE 10是指由用户携带的通信设备。UE 10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UE 10可被称为另一术语,例如移动站(MS)、用户终端(UT)、订户站(SS)、无线装置等。
E-UTRAN由一个或更多个基站(BS)20组成。BS 20朝着UE 10提供E-UTRA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端。BS 20通常是与UE 10通信的固定站。BS 20托管诸如小区间无线电资源管理(MME)、无线电承载(RB)控制、连接移动性控制、无线电准入控制、测量配置/供给、动态资源分配(调度器)等的功能。BS可被称为另一术语,例如演进NodeB(eNB)、基站收发机***(BTS)、接入点(AP)等。
下行链路(DL)表示从BS 20到UE 10的通信。上行链路(UL)表示从UE 10到BS 20的通信。侧链路(SL)表示UE 10之间的通信。在DL中,发送机可以是BS 20的一部分,接收机可以是UE 10的一部分。在UL中,发送机可以是UE 10的一部分,接收机可以是BS 20的一部分。在SL中,发送机和接收机可以是UE 10的一部分。
EPC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服务网关(S-GW)和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P-GW)。MME托管诸如非接入层面(NAS)安全性、空闲状态移动性处理、演进分组***(EPS)承载控制等的功能。S-GW托管诸如移动性锚定等的功能。S-GW是具有E-UTRAN作为端点的网关。为了方便,MME/S-GW 30在本文中将被简称为“网关”,但将理解,该实体包括MME和S-GW二者。P-GW托管诸如UE互联网协议(IP)地址分配、分组过滤等的功能。P-GW是具有PDN作为端点的网关。P-GW连接到外部网络。
UE 10通过Uu接口连接到BS 20。UE 10通过PC5接口彼此互连。BS 20通过X2接口彼此互连。BS 20还通过S1接口连接到EPC,更具体地,通过S1-MME接口连接到MME并通过S1-U接口连接到S-GW。S1接口支持MME/S-GW与BS之间的多对多关系。
图2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无线通信***的另一示例。具体地,图2示出基于5G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的***架构。5G NR***(以下,简称为“NR”)中所使用的实体可吸收图1中介绍的实体(例如,eNB、MME、S-GW)的一些或所有功能。NR***中所使用的实体可由名称“NG”识别以区别于LTE。
参照图2,无线通信***包括一个或更多个UE 11、下一代RAN(NG-RAN)和第5代核心网络(5GC)。NG-RAN由至少一个NG-RAN节点组成。NG-RAN节点是与图1所示的BS 10对应的实体。NG-RAN节点由至少一个gNB 21和/或至少一个ng-eNB 22组成。gNB 21朝着UE 11提供NR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端。ng-eNB 22朝着UE 11提供E-UTRA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端。
5GC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用户平面功能(UPF)和会话管理功能(SMF)。AMF托管诸如NAS安全性、空闲状态移动性处理等的功能。AMF是包括传统MME的功能的实体。UPF托管诸如移动性锚定、协议数据单元(PDU)处理的功能。UPF是包括传统S-GW的功能的实体。SMF托管诸如UE IP地址分配、PDU会话控制的功能。
gNB和ng-eNB通过Xn接口彼此互连。gNB和ng-eNB还通过NG接口连接到5GC,更具体地,通过NG-C接口连接到AMF并通过NG-U接口连接到UPF。
描述NR中的无线电帧的结构。在LTE/LTE-A中,一个无线电帧由10个子帧组成,并且一个子帧由2个时隙组成。一个子帧的长度可为1ms,一个时隙的长度可为0.5ms。用于由高层向物理层(通常经由一个子帧)发送一个传输块的时间被定义为传输时间间隔(TTI)。TTI可以是调度的最小单位。
与LTE/LTE-A不同,NR支持各种参数集,因此,无线电帧的结构可变化。NR在频域中支持多个子载波间距。表1示出NR中支持的多个参数集。各个参数集可由索引μ识别。
[表1]
μ 子载波间距(kHz) 循环前缀 支持数据 支持同步
0 15 正常
1 30 正常
2 60 正常,扩展
3 120 正常
4 240 正常
参照表1,子载波间距可被设定为15kHz、30kHz、60kHz、120kHz和240kHz中的任一个,其由索引μ识别。然而,表1所示的子载波间距仅是示例性的,具体子载波间距可改变。因此,各个子载波间距(例如,μ=0,1...4)可被表示为第一子载波间距、第二子载波间距...第N子载波间距。
参照表1,根据子载波间距,可能不支持用户数据(例如,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传输。即,仅在至少一个特定子载波间距(例如,240kHz)中可能不支持用户数据的传输。
另外,参照表1,根据子载波间距,可能不支持同步信道(例如,主同步信号(PSS)、辅同步信号(SSS)、物理广播信道(PBCH))。即,仅在至少一个特定子载波间距(例如,60kHz)中可能不支持同步信道。
在NR中,包括在一个无线电帧/子帧中的时隙的数量和符号的数量可根据各种参数集(即,各种子载波间距)而不同。表2示出对于正常循环前缀(CP)、每时隙OFDM符号数、每无线电帧时隙数和每子帧时隙数的示例。
[表2]
μ 每时隙符号数 每无线电帧时隙数 每子帧时隙数
0 14 10 1
1 14 20 2
2 14 40 4
3 14 80 8
4 14 160 16
参照表2,当应用与μ=0对应的第一参数集时,一个无线电帧包括10个子帧,一个子帧对应于一个时隙,并且一个时隙由14个符号组成。在本说明书中,符号是指在特定时间间隔期间发送的信号。例如,符号可指通过OFDM处理生成的信号。即,本说明书中的符号可指OFDM/OFDMA符号或SC-FDMA符号等。CP可位于各个符号之间。
图3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帧结构的示例。在图3中,子载波间距为15kHz,其与μ=0对应。
图4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帧结构的另一示例。在图4中,子载波间距为30kHz,其与μ=1对应。
表3示出对于扩展CP,每时隙OFDM符号数、每无线电帧时隙数和每子帧时隙数的示例。
[表3]
μ 每时隙符号数 每无线电帧时隙数 每子帧时隙数
2 12 40 4
此外,可对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线***应用频分双工(FDD)和/或时分双工(TDD)。当应用TDD时,在LTE/LTE-A中,以子帧为单位分配UL子帧和DL子帧。
在NR中,时隙中的符号可被分类为DL符号(由D表示)、灵活符号(由X表示)和UL符号(由U表示)。在DL帧中的时隙中,UE将假设DL传输仅发生在DL符号或灵活符号中。在UL帧中的时隙中,UE应仅在UL符号或灵活符号中发送。
表4示出由对应格式索引识别的时隙格式的示例。表4的内容可共同应用于特定小区,或者可共同应用于相邻小区,或者可单独地或不同地应用于各个UE。
[表4]
Figure BDA0002376816960000071
为了说明方便,表4仅示出NR中实际定义的一部分时隙格式。具体分配方案可改变或添加。
UE可经由高层信令(即,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时隙格式配置。或者,UE可经由在PDCCH上接收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来接收时隙格式配置。或者,UE可经由高层信令和DCI的组合来接收时隙格式配置。
图5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资源网格的示例。图5所示的示例是NR中使用的时间-频率资源网格。图5所示的示例可应用于UL和/或DL。参照图5,在时域上一个子帧内包括多个时隙。具体地,当根据“μ”的值表示时,可在资源网格中表示“14·2μ”符号。另外,一个资源块(RB)可占据12个连续子载波。一个RB可被称为物理资源块(PRB),各个PRB中可包括12个资源元素(RE)。可分配RB的数量可基于最小值和最大值来确定。可分配RB的数量可根据参数集(“μ”)单独地配置。可分配RB的数量可针对UL和DL被配置为相同值,或者可针对UL和DL被配置为不同值。
描述NR中的小区搜索方案。UE可执行小区搜索以便获取与小区的时间和/或频率同步并获取小区标识符(ID)。诸如PSS、SSS和PBCH的同步信道可用于小区搜索。
图6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同步信道的示例。参照图6,PSS和SSS可包括一个符号和127个子载波。PBCH可包括3个符号和240个子载波。
PSS用于同步信号/PBCH块(SSB)符号定时获取。PSS为小区ID标识指示3个假设。SSS用于小区ID标识。SSS指示336个假设。因此,1008个物理层小区ID可由PSS和SSS配置。
SSB块可在5ms窗口内根据预定图案重复地发送。例如,当发送L个SSB块时,SSB#1至SSB#L全部可包含相同的信息,但可通过不同方向上的波束发送。即,在5ms窗口内可不对SSB块应用准共址(QCL)关系。用于接收SSB块的波束可在UE和网络之间的后续操作(例如,随机接入操作)中使用。SSB块可按照特定周期重复。重复周期可根据参数集单独地配置。
参照图6,PBCH具有用于第2/第4符号的20RB和用于第3符号的8RB的带宽。PBCH包括用于对PBCH进行解码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用于DM-RS的频域根据小区ID来确定。与LTE/LTE-A不同,由于NR中没有定义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所以定义特殊DM-RS以用于对PBCH进行解码(即,PBCH-DMRS)。PBCH-DMRS可包含指示SSB索引的信息。
PBCH执行各种功能。例如,PBCH可执行广播主信息块(MIB)的功能。***信息(SI)被分成最小SI和其它SI。最小SI可被分成MIB和***信息块类型-1(SIB1)。除了MIB之外的最小SI可被称为剩余最小SI(RMSI)。即,RMSI可指SIB1。
MIB包括对SIB1进行解码所需的信息。例如,MIB可包括关于应用于SIB1(以及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MSG 2/4,其它SI)的子载波间距的信息、关于SSB块与随后发送的RB之间的频率偏移的信息、关于PDCCH/SIB的带宽的信息以及用于对PDCCH进行解码的信息(例如,将稍后描述的关于搜索空间/控制资源集(CORESET)/DM-RS等的信息)。MIB可周期性地发送,并且可在80ms时间间隔期间重复地发送相同的信息。SIB1可通过PDSCH重复地发送。SIB1包括用于UE的初始接入的控制信息以及用于对另一SIB进行解码的信息。
描述NR中的PDCCH解码。用于PDCCH的搜索空间对应于UE对PDCCH执行盲解码的区域。在LTE/LTE-A中,用于PDCCH的搜索空间被分成公共搜索空间(CSS)和UE特定搜索空间(USS)。包括在PDCCH中的各个搜索空间的大小和/或控制信道元素(CCE)的大小根据PDCCH格式来确定。
在NR中,定义了用于PDCCH的资源元素组(REG)和CCE。在NR中,定义了CORESET的概念。具体地,一个REG对应于12个RE,即,一个RB通过一个OFDM符号发送。各个REG包括DM-RS。一个CCE包括多个REG(例如,6个REG)。PDCCH可通过由1、2、4、8或16个CCE组成的资源来发送。CCE的数量可根据聚合级别来确定。即,当聚合级别为1时一个CCE、当聚合级别为2时2个CCE、当聚合级别为4时4个CCE、当聚合级别为8时8个CCE、当聚合级别为16时16个CCE可被包括在PDCCH中以用于特定UE。
CORESET可定义在1/2/3个OFDM符号和多个RB上。在LTE/LTE-A中,用于PDCCH的符号数由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定义。然而,在NR中不使用PCFICH。相反,用于COREST的符号数可由RRC消息(和/或PBCH/SIB1)定义。另外,在LTE/LTE-A中,由于PDCCH的频率带宽与整个***带宽相同,因此不存在关于PDCCH的频率带宽的信令。在NR中,CORESET的频域可由RRC消息(和/或PBCH/SIB1)以RB为单位定义。
在NR中,用于PDCCH的搜索空间被分成CSS和USS。由于USS可由RRC消息指示,所以UE可能需要RRC连接以对USS进行解码。USS可包括指派给UE的PDSCH解码的控制信息。
由于即使当RRC配置未完成时也需要解码PDCCH,所以也应该定义CSS。例如,当配置用于对传达SIB1的PDSCH进行解码的PDCCH时或者当在随机接入过程中配置用于接收MSG2/4的PDCCH时,可定义CSS。类似于LTE/LTE-A,在NR中,PDCCH可出于特定目的通过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加扰。
描述NR中的资源分配方案。在NR中,可定义特定数量(例如,多达4个)的带宽部分(BPW)。BWP(或载波BWP)是连续PRB的集合,并且可由公共RB(CRB)的连续子集表示。CRB中的各个RB可从CRB0开始由CRB1、CRB2等表示。
图7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频率分配方案的示例。参照图7,在CRB网格中可定义多个BWP。CRB网格的参考点(可被称为公共参考点、起始点等)在NR中被称为所谓的“点A”。点A由RMSI(即,SIB1)指示。具体地,发送SSB块的频带与点A之间的频率偏移可通过RMSI指示。点A对应于CRB0的中心频率。此外,在NR中,点A可以是指示RE的频带的变量“k”被设定为零的点。图7所示的多个BWP被配置为一个小区(例如,主小区(PCell))。多个BWP可针对各个小区单独地或共同地配置。
参照图7,各个BWP可由大小和距CRB0的起始点定义。例如,第一BWP(即,BWP#0)可通过距CRB0的偏移由起始点定义,并且BWP#0的大小可通过BWP#0的大小确定。
可为UE配置特定数量(例如,多达四个)的BWP。在特定时间点,每小区可仅特定数量(例如,一个)的BWP为活动的。可配置BWP的数量或启用BWP的数量可针对UL和DL共同地或单独地配置。UE可仅在活动DL BWP上接收PDSCH、PDCCH和/或信道状态信息(CSI)RS。另外,UE可仅在活动UL BWP上发送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图8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多个BWP的示例。参照图8,可配置3个BWP。第一BWP可跨越40MHz频带,并且可应用15kHz的子载波间距。第二BWP可跨越10MHz频带,并且可应用15kHz的子载波间距。第三BWP可跨越20MHz频带,并且可应用60kHz的子载波间距。UE可将3个BWP当中的至少一个BWP配置为活动BWP,并且可经由活动BWP执行UL和/或DL数据通信。
可按照基于分配DL或UL资源的PDCCH的传输时间点指示时间差异/偏移的方式来指示时间资源。例如,可指示与PDCCH对应的PDSCH/PUSCH的起点和PDSCH/PUSCH所占据的符号数。
描述载波聚合(CA)。类似于LTE/LTE-A,在NR中可支持CA。即,可将连续或不连续分量载波(CC)聚合以增加带宽,因此增加比特率。各个CC可对应于(服务)小区,并且各个CC/小区可被分成主服务小区(PSC)/主CC(PCC)或辅服务小区(SSC)/辅CC(SCC)。
描述多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双连接(MR-DC)。NG-RAN支持MR-DC操作,从而将处于RRC_CONNECTED的多Rx/Tx UE配置为利用由两个不同的调度器提供的无线电资源。MR-DC是E-UTRA内部DC的概括。两个不同的调度器位于经由非理想回程连接的两个不同的NG-RAN节点中。两个不同的NG-RAN节点中的一个节点充当主节点(MN),而两个不同的NG-RAN节点中的另一个节点充当辅节点(SN)。即,一个调度器位于MN中,而另一个调度器位于SN中。两个不同的NG-RAN提供E-UTRA接入(即,如果NG-RAN节点是ng-eNB)或NR接入(即,如果NG-RAN节点是gNB)。En-gNB是朝着UE提供NR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端的节点,并且在E-UTRAN-NR双连接(EN-DC)中充当SN。Ng-eNB是朝着UE提供E-UTRA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端并且经由NG接口连接到5GC的节点。MN和SN经由网络接口连接,并且至少MN连接到核心网络。在本说明书中,MR-DC基于不同节点之间的非理想回程的假设来设计,但也可在理想回程的情况下使用。
图9示出了EN-DC架构。E-UTRAN经由EN-DC支持MR-DC,其中UE连接到充当MN的一个eNB和充当SN的一个en-gNB。eNB经由S1接口连接到EPC,并且经由X2接口连接到en-gNB。en-gNB也可经由S1-U接口连接到EPC,并且经由X2-U接口连接到其它en-gNB。
NG-RAN支持NG-RAN E-UTRA-NR双连接(NGEN-DC),其中UE连接到充当MN的一个ng-eNB和充当SN的一个gNB。ng-eNB连接到5GC,并且gNB经由Xn接口连接到ng-eNB。
NG-RAN支持NR-E-UTRA双连接(NE-DC),其中UE连接到充当MN的一个gNB和充当SN的一个ng-eNB。gNB连接到5GC,并且ng-eNB经由Xn接口连接到gNB。
描述UE类别。由字段ue-Category表示的UE类别定义了组合的UL和DL能力。表5示出了由字段ue-Category设定的DL物理层参数值。
[表5]
Figure BDA0002376816960000121
表6示出了由字段ue-Category设定的UL物理层参数值。
[表6]
Figure BDA0002376816960000131
参照表5,DL的每个UE类别定义软信道比特的总数。软信道比特的总数定义了可用于HARQ处理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软信道的比特总数。该数量不包括用于***信息解码的专用广播HARQ处理所需的软信道比特。
如上所述,在LTE/LTE-A中,可以被简称为软缓冲区(soft buffer)大小的软信道比特的总数是基于UE类别来定义的。在NR中,用于定义UE类别的元素太多,这可能导致UE类别数量的增加。因此,可以不在NR中定义UE类别。
在下文中,本发明提出一种当在LTE和NR之间配置双连接时处理软缓冲区的方法。
当UE支持LTE和NR之间的双连接时,UE可能需要指示可以在LTE和NR之间共同或独立报告的UE类别。
就UE类别而言,可考虑以下方法。
(1)LTE和NR之间的独立UE类别:在该方法中,UE可以分别向LTE和NR报告两个不同的UE类别。UE还可以指示LTE-NR双连接能力。LTE载波和NR载波之间的任何组合对于双连接都是可能的。UE还可以指示用于LTE-NR双连接的支持的频带组合的集合。在该方法中,用于LTE的UE类别可以利用在LTE中定义的UE类别中的一个,并且用于NR的UE类别可以利用为NR定义的UE类别中的一个。
在该方法中,除了与LTE-NR双连接相关的能力之外,可以不共享用于NR和LTE的能力。与LTE-NR双连接相关的能力可以包括与功率相关的能力。不共享的能力(即分别用于LTE和NR的单独能力)可以包括软缓冲区、每个RAT中支持的最大传输块大小(TBS)等。
(2)可以定义新的UE类别,并且新的UE类别可以包括以下各项中至少一个。但是新的UE类别不受以下各项的限制。
-LTE或Turbo解码器支持的TTI中的最大TBS
-NR或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解码器支持的TTI中的最大TBS
-NR支持的参数集
-NR需要的处理时间
-软缓冲区大小
在该方法中,可以不在LTE和NR之间共享与处理最大TBS相关的能力。然而,在该方法中,可以在LTE和NR之间共享与软缓冲区相关的能力。在该方法中,UE类别可以被定义为分别在LTE和NR中的峰值数据速率的总和,并且所需的软缓冲区可以被定义为分别支持LTE和NR的最大峰值数据速率的软缓冲区大小的总和。
根据UE能力,可以通过上述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来定义UE类别。如果UE能够支持LTE和NR之间的共享软缓冲区,则可以使用第二种方法,即定义新的UE类别。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遵循第二种方法来报告其类别。否则,可以使用第一种方法,即分别用于LTE和NR的独立UE类别。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遵循第一种方法来报告其类别。即使在使用第二种方法时,LTE的UE类别和能力也可以遵循在LTE中定义的UE类别中的一个。
考虑上述UE类别定义的不同方法,在用于LTE-NR双连接的软缓冲区共享/处理方面,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1)硬分割(hard split)
该方法与UE类别定义的第一种方法(其中独立地报告用于LTE和NR的UE类别)一致。在该方法中,用于LTE和NR的软缓冲区可以由用于每个RAT的UE类别来定义。因此,软缓冲区可以不在LTE和NR载波组(CG)之间共享,并且软缓冲区的大小可以由用于每个RAT的UE类别来定义。在该方法中,可以在LTE和NR之间(即,在eNB和gNB之间)交换用于每个RAT的UE类别。此外,即使在该方法中,UE也可以指示网络是否能够假设至少一些UE能力能够被共享,以及哪些能力能够被共享。例如,UE可以向网络报告软缓冲区能够被共享。如果UE能够支持LTE和NR之间的软缓冲区共享,则即使将UE类别独立地报告给每个RAT,也可以在两个CG之间共享总软缓冲区(即,用于LTE和NR的软缓冲区的总和)。总软缓冲区大小也可以由UE报告给主小区组(MCG)(和/或辅小区组(SCG))。当UE支持软缓冲区共享时,即使将UE类别独立地报告给每个RAT,共享机制也可以遵循半静态分割或动态分割中的任一种,这将在下面描述。
(2)半静态划分
另一种方法是在配置第二CG时半静态地在两个RAT之间划分软缓冲区大小。为了支持该选项,UE可以向两个RAT报告其类别和/或能被共享的软缓冲区能力。或者,UE可以指示UE支持两个RAT之间的软缓冲区共享的能力。当能够共享软缓冲区时,可以在两个RAT之间划分软缓冲区。软缓冲区的划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完成。但是,软缓冲区的划分不受以下方法的限制,并且也可以考虑以下方法的一些组合。
-选项1:MCG可以根据候选软缓冲区大小中的一个向LTE CG分配UE的软缓冲区大小。候选软缓冲区大小可以包括基于LTE中的UE类别的软缓冲区大小。例如,候选软缓冲区大小可以包括用于LTE中的UE类别1、2等的软缓冲区大小。换句话说,能够分配给LTE的软缓冲区可以遵循基于LTE中的UE类别中的一个定义的软缓冲区大小。从LTE的角度来看,这是为了最小化对软缓冲区处理和速率匹配的影响。对于NR侧也可以执行类似的方法。如果在分别为LTE和NR分配了软缓冲区大小之后存在剩余的软缓冲区大小,则由UE来决定如何处理/利用未分配的软缓冲区大小。另选地,用于NR的软缓冲区大小可以更加灵活,这表示可以支持任何用于NR的软缓冲区大小。
-选项2:MCG可以按比例划分LTE和NR之间的UE软缓冲区大小。例如,可以将20%的软缓冲区大小分配给LTE,而将80%的软缓冲区大小分配给NR。一旦确定了用于每个RAT的软缓冲区大小,在LTE中,用于有限缓冲区速率匹配(LBRM)的软缓冲区大小可以遵循基于LTE中的UE类别的软缓冲区大小中最接近的软缓冲区大小。例如,对于LTE,假设20%的软缓冲区大小是2000000。在这种情况下,基于LTE中的UE类别的最接近的软缓冲区大小是UE类别4,其对应于1820772的软缓冲区大小。因此,UE类别4可以用于LTE中的软缓冲区处理。为了在LTE中选择最接近的UE类别和软缓冲区大小,UE可以选择最接近的UE类别或者软缓冲区大小小于或等于所分配的软缓冲区大小的UE类别(如果存在满足条件的多个UE类别,则选择最高的UE类别)。
-选项3:用于LTE的每载波的软缓冲区大小可以被定义为(UE的总软缓冲区大小/(M1+M2))。M1是LTE中用于软缓冲区量度(dimensioning)的可配置载波的最大数量。可以根据UE能力或UE类别报告来推断M1,或者可以由更高层来配置M1。类似地,M2是NR中用于软缓冲区量度的可配置载波的最大数量。即使UE可以配置的载波数量大于可配置载波的最大数量,该数量也仅用于软缓冲区量度(即,用于软缓冲区量度的载波参考数量)。被分配给LTE的总软缓冲区大小可以是(用于LTE的每载波的软缓冲区大小*M1)。被分配给NR的总软缓冲区大小可以是(UE的总软缓冲区大小-被分配给LTE的总缓冲区大小)。类似于上述选项1或选项2,可以在分配之后选择与LTE中的UE类别中的一个最接近的软缓冲区大小。
-选项4:选项4与选项3相似。然而,可以考虑在LTE和NR之间使用不同的权重,而不是在LTE和NR之间使用相同的权重。即,被分配给LTE的总软缓冲区大小可以被定义为(用于LTE的每载波的软缓冲区大小*M1)*K。K是比例因子。在该选项中,就软缓冲区处理而言,软缓冲区大小可以是根据LTE中的UE类别中的一个的软信道比特大小。因此,软缓冲区的大小可以小于或大于实际分配的软缓冲区的大小。另选地,用于LTE的软缓冲区大小也可以是灵活的,并且速率匹配行为可以被定义为范围操作(range operation)。即,可以以相同方式处理范围内的任何数量,而不是将固定大小用于软信道比特。例如,可以将UE类别4和5之间的软缓冲区大小视为UE类别4处理。另选地,范围可以定义在连续UE类别之间的中值和下一连续UE类别之间的中值。
当使用半静态划分时,可以如下地进行划分。
-可以在SCG配置时进行半静态划分。可以重新配置划分,但是无论每个CG中的配置载波的数量如何,都不能动态改变划分。
-可以在每个载波配置(即MCG或SCG)时进行半静态分区。这可能需要一直经由MCG进行分量载波(CC)配置,或者需要经由也指示软缓冲区大小的半静态划分的CG来完成CC配置。考虑到SCG可以独立地配置载波(即,MCG不知道SCG中配置了多少个载波),并且SCG还可以基于激活载波(active carrier)而不是配置载波来划分软缓冲区大小,因此该方法可能导致软缓冲区大小的一定模糊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假定在SCG配置/解除配置(de-configuration)时进行划分。
(3)动态分区
当MCG能够为SCG配置载波(即,MCG知道所有配置载波)或可以在MCG和SCG之间进行动态资源共享时,可以根据配置载波和/或激活载波来考虑动态软缓冲区大小的划分。当考虑动态划分时,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选项1:软缓冲区大小可被等分为两个CG中的载波数量。即,每载波的软缓冲区大小是(总软缓冲区大小/(N1+N2))。N1是LTE中的载波数量,N2是NR中的载波数量。
-选项2:软缓冲区大小可以按比例在LTE和NR之间变化。可以经由介质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CE)或DCI在LTE和NR之间动态地划分软缓冲区大小。
-选项3:每载波的软缓冲区大小可通过遵循“(2)半静态划分”中的选项3或选项4来确定。然而,被分配给LTE的总软缓冲区大小可以被定义为(每载波的软缓冲区大小*N1)。N1是在LTE CG中配置和/或激活的载波数量。换句话说,可以基于可配置载波的最大数量来确定用于每个载波的软缓冲区大小,并且可以基于实际配置的载波数量来进行分配。在该选项中,可以根据LTE中的配置载波的数量,对每个载波考虑不同的权重。例如,当LTE中的配置载波的数量较小时,可以配置较高的权重,而当在LTE中的配置载波的数量接近在软缓冲区量度中使用的可配置载波的最大数量时,可以配置较低的权重。
-选项4:被分配给LTE的总软缓冲区大小可以被定义为(UE的总软缓冲区大小-NR所需的软缓冲区大小)。NR所需的软缓冲区大小可以由HARQ处理的数量、每TTI最大TBS或配置载波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来定义。类似地,可基于每TTI最大TBS(按LTE中的UE类别或按UE支持的能力的最大TBS)、HARQ处理的数量、处理时间和配置载波的数量来定义LTE所需的软缓冲区大小。可以为每个不同的BWP定义不同的每TTI最大TBS。或者,每TTI最大TBS可以是K*BWP的最小带宽的函数。换句话说,可以通过从UE的总软缓冲区大小中减去NR的最小所需软缓冲区大小来分配用于LTE的软缓冲区大小。为了对此进行支持,UE可以基于该配置来报告NR所需软缓冲区大小。这可以在两个RAT之间的软缓冲区大小的半静态划分之后进行,并且NR中的剩余软缓冲区大小(如果存在)可以被LTE借用。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由UE处理软缓冲区大小的方法。上述本发明可应用于该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UE以双连接方式连接到LTE和NR两者。
在步骤S1000中,UE确定用于LTE***的第一UE能力和用于NR***的第二UE能力。可以基于LTE***中的UE类别或LTE***中的峰值数据速率来定义用于LTE***的第一能力。可以基于NR***中的峰值数据速率来定义用于NR***的第二能力。
在步骤S1010中,UE基于第一UE能力和第二UE能力确定总软缓冲区大小。
在步骤S1020中,UE基于每TTI最大TBS和在NR***中使用的载波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在LTE***和NR***之间共享总软缓冲区大小。可以按每BWP定义每TTI最大TBS。或者,每TTI最大TBS可以是BWP的最小带宽的函数。
在LTE***和NR***之间共享总软缓冲区大小可以包括:基于每TTI最大TBS和在NR***中使用的载波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NR***所需的软缓冲区大小;以及将在从总软缓冲区大小中减去NR***所需的软缓冲区大小之后剩余的软缓冲区大小分配给LTE***。可将NR***所需的软缓冲区大小报告给网络。
图11示出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
UE 1100包括处理器1110、存储器1120和收发机1130。处理器1110可被配置为实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提议功能、程序和/或方法。无线电接口协议的层可在处理器1110中实现。存储器1120在操作上与处理器1110联接并存储各种信息以操作处理器1110。收发机1130在操作上与处理器1110联接,并且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
网络节点1200包括处理器1210、存储器1220和收发机1230。处理器1210可被配置为实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提议功能、程序和/或方法。无线电接口协议的层可在处理器1210中实现。存储器1220在操作上与处理器1210联接并存储用于操作处理器1210的各种信息。收发机1230在操作上与处理器1210联接,并且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
处理器1110、1210可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其它芯片组、逻辑电路和/或数据处理装置。存储器1120、1220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存储器、存储卡、存储介质和/或其它存储装置。收发机1130、1230可包括基带电路以处理射频信号。当实施方式在软件中实现时,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可利用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程序、功能等)来实现。模块可被存储在存储器1120、1220中并由处理器1110、1210执行。存储器1120、1220可在处理器1110、1210内或处理器1110、1210外部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存储器1120、1220可经由本领域已知的各种方式可通信地联接到处理器1110、1210。
鉴于本文所描述的示例性***,参照多个流程图描述了可根据所公开的主题实现的方法。尽管为了简单起见,方法被示出并描述为一系列步骤或方框,但将理解和意识到,要求保护的主题不受步骤或方框的次序限制,因为一些步骤可按照与本文所描绘和描述的不同次序发生或与其它步骤同时发生。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流程图中所示的步骤不是排他性的,在不影响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包括其它步骤或者可删除示例流程图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步骤。

Claims (12)

1.一种在无线通信***中分配软缓冲区大小的方法,所述方法由用户设备UE执行,所述UE连接到长期演进LTE***和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两者,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同步信号SS/PBCH块中用于执行小区搜索的主同步信号PSS、辅同步信号SSS、物理广播信道PBCH,
其中,所述SS/PBCH块包括时域中的4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和频域中的240个子载波,
其中,所述PSS和所述SSS中的每一个占用所述时域中的1个OFDM符号和所述频域中的127个子载波,
其中,所述PBCH在所述时域中跨越3个OFDM符号,
其中,所述PBCH包括与用于随机接入的子载波间距相关的***信息;以及
将从总软缓冲区大小减去所述NR***所需的软缓冲区大小后剩余的软缓冲区大小分配给所述LTE***,
其中,基于在所述NR***中使用的载波的数量和每传输时间间隔TTI最大传输块大小TBS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所述所需的软缓冲区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向网络报告所述NR***所需的软缓冲区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按带宽部分BWP定义每TTI最大TB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每TTI最大TBS是BWP的最小带宽的函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LTE***中的UE类别或所述LTE***中的峰值数据速率来定义用于所述LTE***的第一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NR***中的峰值数据速率来定义用于所述NR***的第二能力。
7.一种用户设备UE,所述UE在无线通信***中以双连接方式连接到长期演进LTE***和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两者,该UE包括:
存储器;
收发机;以及
处理器,该处理器在操作上联接到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收发机,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
接收同步信号SS/PBCH块中用于执行小区搜索的主同步信号PSS、辅同步信号SSS、物理广播信道PBCH,
其中,所述SS/PBCH块包括时域中的4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和频域中的240个子载波,
其中,所述PSS和所述SSS中的每一个占用所述时域中的1个OFDM符号和所述频域中的127个子载波,
其中,所述PBCH在所述时域中跨越3个OFDM符号,
其中,所述PBCH包括与用于随机接入的子载波间距相关的***信息;以及
将从总软缓冲区大小减去所述NR***所需的软缓冲区大小后剩余的软缓冲区大小分配给所述LTE***,
其中,基于在所述NR***中使用的载波的数量和每传输时间间隔TTI最大传输块大小TBS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所述所需的软缓冲区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E,其中,向网络报告所述NR***所需的软缓冲区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E,其中,按带宽部分BWP定义每TTI最大TBS。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E,其中,每TTI最大TBS是BWP的最小带宽的函数。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E,其中,基于所述LTE***中的UE类别或所述LTE***中的峰值数据速率来定义用于所述LTE***的第一能力。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E,其中,基于所述NR***中的峰值数据速率来定义用于所述NR***的第二能力。
CN201880048863.2A 2017-07-28 2018-07-30 在无线通信***中处理具有双连接的软缓冲区大小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09592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37966P 2017-07-28 2017-07-28
US62/537,966 2017-07-28
PCT/KR2018/008612 WO2019022587A1 (en) 2017-07-28 2018-07-3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UBLE CONNECTIVITY SOFTWARE BUFFER SIZ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9296A CN110959296A (zh) 2020-04-03
CN110959296B true CN110959296B (zh) 2022-08-23

Family

ID=65039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8863.2A Active CN110959296B (zh) 2017-07-28 2018-07-30 在无线通信***中处理具有双连接的软缓冲区大小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2640B2 (zh)
EP (1) EP3643096B1 (zh)
CN (1) CN110959296B (zh)
WO (1) WO20190225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6017B (zh) * 2017-09-18 2022-11-04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中将被监测的载波的确定
US11930484B2 (en) 2019-03-26 2024-03-12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ys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system
CN114223249A (zh) * 2019-08-15 2022-03-2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US11412406B2 (en) * 2020-02-13 2022-08-09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user device buffer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11343723B (zh) * 2020-03-04 2023-11-1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4820A (zh) * 2011-09-20 2013-04-0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软缓存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4519583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双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方法、装置和***
CN104519585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调度用户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41398A (zh) * 2014-05-29 2015-12-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软缓存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5228171A (zh) * 2014-05-30 2016-01-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中双连接小基站的自配置方法和***
CN105706389A (zh) * 2013-11-04 2016-06-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软缓冲器管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9769B2 (ja) * 2012-12-18 2016-11-24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ack/nack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KR20150074494A (ko) * 2013-12-24 2015-07-02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Tdd-fdd 반송파 집성을 위한 소프트버퍼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9635621B2 (en) * 2014-01-17 2017-04-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aptations of dual connectivity operation to UE capability
US9654584B2 (en) 2014-03-20 2017-05-16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soft buffer size in MTC devices
KR20150113496A (ko) * 2014-03-31 2015-10-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Dual connectivity를 위한 소프트 버퍼 크기 결정방법
WO2016010227A1 (en) * 2014-07-17 2016-01-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032077A1 (en) * 2014-08-25 2016-03-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reques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053057A1 (ko) * 2014-10-04 2016-04-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소프트 버퍼를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
US9973305B2 (en) * 2014-12-30 2018-05-15 Mediatek Inc. Soft buffer partition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US20160227540A1 (en) * 2015-01-30 2016-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ft buffer management for enhanced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70280447A1 (en) * 2015-02-20 2017-09-28 Ntt Docomo, Inc. User apparatus and buffer control method
US10749638B2 (en) * 2015-10-19 2020-08-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oft buffer handling with limited memory access bandwidth
CN109076539B (zh) * 2016-05-11 2023-07-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装置以及基站
JP6381590B2 (ja) * 2016-07-29 2018-08-2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18143749A1 (ko) 2017-02-05 2018-08-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0291812B (zh) * 2017-02-10 2022-04-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中非活动模式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US10903950B2 (en) * 2017-03-19 2021-01-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transport blo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DE112018000470T5 (de) * 2017-03-23 2019-10-02 Intel IP Corporation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rmöglichen einer kreuz-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umschaltung und eine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betriebes in einem new-radio-netz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4820A (zh) * 2011-09-20 2013-04-0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软缓存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4519583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双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方法、装置和***
CN104519585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调度用户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06389A (zh) * 2013-11-04 2016-06-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软缓冲器管理
CN105141398A (zh) * 2014-05-29 2015-12-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软缓存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5228171A (zh) * 2014-05-30 2016-01-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中双连接小基站的自配置方法和***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2-1707391".《3GPP tsg_ran\WG2_RL2》.2017, *
Dual connectivity in LTE HetNets with split control-and user-plane;Anna Zakrzewska,et al;《IEEE Globecom Workshops(GC Wkshps)》;20121213;全文 *
LTE-Advanced***中异构网双连接关键技术的研究;李先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50105;全文 *
R1-1701182 "Discussion on UE capability aspects for LTE/NR tight interworking";Samsung;《3GPP tsg_ran\WG1_RL1》;20170110;全文 *
R1-1707667 "Discussion on Scheduling/HARQ for dual connectivity";LG Electronics;《3GPP tsg_ran\WG1_RL1》;20170505;全文 *
R1-1711055 "Initial views on UE category";NTT DOCOMO等;《3GPP tsg_ran\WG1_RL1》;20170617;全文 *
R1-1711118 "Soft-buffer size and management";NTT DOCOMO等;《3GPP tsg_ran\WG1_RL1》;20170617;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43096A1 (en) 2020-04-29
US11122640B2 (en) 2021-09-14
EP3643096A4 (en) 2020-06-24
EP3643096B1 (en) 2022-04-20
WO2019022587A1 (en) 2019-01-31
US20200236728A1 (en) 2020-07-23
CN110959296A (zh) 2020-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70374B (zh) 在无线通信***中处理多个参数集的方法和设备
CN111279777B (zh) 在无线通信***中根据组公共dci进行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79740B (zh) 在无线通信***中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US1189560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ifting boundary of uplink subframe or uplink slo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0516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initial conn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959296B (zh) 在无线通信***中处理具有双连接的软缓冲区大小的方法和设备
CN111066371B (zh) 在无线通信***中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20028098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prb gri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88206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196731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생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33719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carri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