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53672A - 超声波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超声波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53672A
CN110953672A CN201910203593.4A CN201910203593A CN110953672A CN 110953672 A CN110953672 A CN 110953672A CN 201910203593 A CN201910203593 A CN 201910203593A CN 110953672 A CN110953672 A CN 110953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ow
air
chamber
ultrasonic humidifie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035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53672B (zh
Inventor
长竹健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hythm Wat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hythm Wat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hythm Wat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hythm Wat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53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3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53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36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1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purific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sterilisation; by oz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5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odori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超声波加湿器,该超声波加湿器不但可抑制水滴逆流,而且可使鼓风机鼓出的空气流高效流通。本发明超声波加湿器包括:主体部分,该主体部分包括由圆周形内壁表面围绕的容纳室,以及设于容纳室中心轴方向的一侧且供雾状水滴蓄留的蓄留室;鼓风机,该鼓风机设于主体部分容纳室内部中央区域,用于产生沿内壁表面朝圆周方向单侧流动的空气流;以及空气流引导单元,该空气流引导单元包括在主体部分的容纳室内朝空气流上游一侧开口空气吸入口以及开口于主体部分的蓄留室内的空气喷出口,该空气流引导单元用于将经空气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从朝容纳室圆周方向单侧流动转换至朝中心轴方向单侧流动,并将其引导至空气喷出口。

Description

超声波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超声波实现水雾化并通过喷出口喷出雾状水滴的超声波加湿器。
背景技术
已公开的此类超声波加湿器包括供水槽、储水单元、超声波振荡器、电路、鼓风机以及水滴导引器(见专利文献1)。该超声波加湿器设置为:通过超声波振荡器及电路,向由供水槽供应且储存于储水单元内的水施加超声波振动;该水因超声波振动而雾化,从而产生雾状水滴;所生成的水滴随鼓风机鼓出的空气流流动,并经水滴导引器从喷出口喷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公开号为JPH10281502的日本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描述的超声波加湿器中,鼓风机鼓出的空气流经水滴导引器从喷出口喷出这一流动路径的结构难以实现超声波加湿器的小型化,而且还存在可能导致水滴逆流并进入电路这一问题。此外,其还存在空气流的流通效率较低,从而可能导致水滴从喷出口喷出时的动量较弱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较为小型的超声波加湿器,该超声波加湿器不但可抑制水滴逆流,而且可使鼓风机鼓出的空气流高效流通。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一)本发明超声波加湿器为一种通过向水施加超声波振动而生成雾状水滴并通过空气流将该雾状水滴喷出的超声波加湿器,其包括以下特征:主体部分,该主体部分包括由圆周形内壁表面围绕的容纳室以及设于该容纳室中心轴方向的一侧且供所述雾状水滴蓄留的蓄留室;空气流生成单元,该空气流生成单元设于所述主体部分容纳室内部的中央区域,用于产生沿所述内壁表面朝圆周方向单侧流动的空气流;以及空气流引导单元,该空气流引导单元包括在所述主体部分的容纳室内朝所述空气流上游一侧开口的空气吸入口以及开口于主体部分的蓄留室内的空气喷出口,该空气流引导单元用于将经所述空气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从朝所述容纳室圆周方向单侧流动转换至朝中心轴方向单侧流动,并将其引导至所述空气喷出口。
通过这一结构,可将容纳室的内壁表面作为供空气流流动的空气流动路径的一部分,并可将更多的空气流经空气吸入口吸入空气流引导单元,而且可使空气流生成单元提供的空气流高效流入蓄留室内。此外,与沿重力方向生成空气流的结构相比,还可实现小型化。
(二)本发明超声波加湿器的特征在于,在以上段落(一)中所述的超声波加湿器中,所述空气流引导单元包括:自所述空气吸入口沿所述容纳室的内壁表面朝所述圆周方向单侧延伸的第一引导部分;自所述第一引导部分朝接近所述容纳室中心轴的方向且朝与上述圆周方向单侧相反的方向U形弯转的第二引导部分;以及自所述第二引导部分朝所述容纳室中心轴方向单侧延伸的第三引导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分在从所述空气吸入口至所述第二引导部分的方向上,截面积逐渐变小。
通过这一结构,不但可将空气流从空气吸入口顺畅地引导至空气喷出口,而且还可抑制从空气喷出口进入空气流引导单元的水滴经空气吸入口进入容纳室内。
(三)本发明超声波加湿器的特征在于,在以上段落(二)中所述的超声波加湿器中:在所述主体部分中,所述容纳室的中心轴沿重力方向延伸,所述容纳室和蓄留室相互分隔位于重力方向的上下两侧;所述空气流引导单元的第一引导部分和第二引导部分沿水平方向设置,而其第三引导部分沿重力方向设置;所述空气流引导单元底部设有用于将进入该空气流引导单元内的水排出的排水部分。
通过这一结构,可使从空气喷出口进入空气流引导单元的水滴向重力方向下游一侧移动,以将其引导至设于空气流引导单元底部的排水部分中,并经排水部分排出。
(四)本发明超声波加湿器的特征在于,在以上段落(三)中所述的超声波加湿器中,所述空气流引导单元包括将所述第一引导部分与所述第三引导部分相互区隔开来的肋板。
通过这一结构,可使从空气喷出口进入空气流引导单元内的水滴附着于肋板之上,并使其沿肋板表面向重力方向下游一侧移动。此外,还可将其引导至设于空气流引导单元底部的排水部分中,并经排水部分排出。
(五)本发明超声波加湿器的特征在于,在以上段落(四)中所述的超声波加湿器中,所述肋板设置为悬垂在所述排水部分的上方。
通过这一结构,可使得附着于肋板上的水滴沿肋板表面朝重力方向下游一侧移动,并自肋板的底端滴落,从而切实将其引导至排水部分中。
(六)本发明超声波加湿器的特征在于,在以上段落(五)中所述的超声波加湿器中,所述肋板的形状使得所述第一引导部分的水平方向宽度在从所述空气吸入口至所述第二引导部分的方向上,即在接近所述容纳室内壁表面的方向上逐渐变窄。
通过这一结构,可使得第一引导部分的截面积逐渐变小,以增大从空气吸入口流入蓄留室内的空气流流速,从而可使更多的水滴从蓄留室喷出。
(七)本发明超声波加湿器的特征在于,在以上段落(一)中所述的超声波加湿器中,在自所述空气流生成单元的鼓风口开始沿所述容纳室内壁表面延伸至所述空气流引导单元的空气吸入口的空气流动路径当中,设有电路单元。
通过这一结构,可使电路单元由空气流冷却,从而实现空气流的有效灵活利用。
(八)本发明超声波加湿器的特征在于,在以上段落(一)中所述的超声波加湿器中,在所述主体部分容纳室内,所述空气流引导单元的空气流下游一侧设有盛放芳香物质的芳香物质容器。
通过这一结构,部分空气流经空气吸入口吸入,但未进入空气流引导单元,而是逸出至空气流引导单元之外。这一部分空气流经过容纳于香味发生器内的芳香物质,从而使得该部分空气流带有香味。随后,该部分带有香味的空气流沿着圆周形内周壁朝圆周方向单侧再次移动至空气流引导单元,并经空气吸入口吸入空气流引导单元内。如此,便可实现雾状水滴与带有香味的空气流同时喷出,从而不但使超声波加湿器水滴喷出口喷出的雾状水滴可对用户所处环境进行加湿,而且可使用户享受香味发生器所产生的芳香味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相对较为小型的超声波加湿器,该超声波加湿器不但可抑制水滴逆流,而且可使鼓风机鼓出的空气流高效流通。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结构概要的示意图。
图2为在将本发明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的壳体底盖移除的状态下从下方倾斜仰视壳体时所见的立体图。
图3为在将本发明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的壳体底盖移除的状态下从电路单元一侧下方仰视壳体时所见的立体图。
图4为在将本发明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的壳体底盖移除的状态下从鼓风口一侧下方仰视壳体时所见的立体图。
图5为在将本发明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的壳体底盖移除的状态下从电源单元一侧下方仰视壳体时所见的立体图。
图6为从上方俯视时所见的本发明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供水槽底座的立体图。
图7为从下方仰视时所见的本发明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供水槽底座的立体图。
图8为从上方俯视时所见的本发明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储水部分及空气流引导单元空气喷出口的立体图。
图9为从下方仰视时所见的本发明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空气流引导单元的立体图。
图10为从下方仰视时所见的本发明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空气流引导单元空气吸入部分的立体图。
图11为从下方仰视时所见的本发明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所配置空气流引导单元的空气吸入部分的立体图。
图12为从上方俯视时所见的本发明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空气流引导单元排水部分的立体图。
图13为在将本发明实施方式变形实施例超声波加湿器壳体底盖移除的状态下从下方倾斜仰视壳体时所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
2……供水槽
3……供水槽底座
5……超声波振荡器
6……鼓风机(空气流生成单元)
7……空气流引导单元
8……电路单元
9……电源单元
10,10A……超声波加湿器
11……主体
11a……容纳室
11b……蓄留室
12……顶盖
12a……水滴喷出口
13……底盖
21……水槽主体
22……阀
32……底面
33……阀***孔
35……水滴流通部分
41……圆盘构件
42……储水部分
51……突起部分
61……叶片
62……鼓风口
63……鼓风壳
71……空气吸入口
72……空气吸入部分
721……第一引导部分
722……第二引导部分
723……第三引导部分
724……肋板
73……进气引导件
74……排水部分
75……空气喷出口
76……空气喷出部分
81……衬底
82……电气部件
91……插头
100……香味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采用本发明超声波加湿器的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加湿器10进行描述。
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加湿器10例如置于桌面、地板或搁架上使用,并具有如下结构:向水施加超声波振动;水因超声波振动而发生雾化,从而产生雾状水滴;通过向该雾状水滴施加空气流而使其喷出。超声波加湿器10具有圆柱外形,而且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以及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壳体1上的供水槽2。
如图1所示,壳体1由主体部分11、安装于主体部分11重力方向(以下简称“上方”或“下方”)上方的碟状顶盖12以及安装于主体部分11下方的碟状底盖13构成。主体部分11与顶盖12当中的任一个上设有未图示的开关单元或显示单元。顶盖12上设有开口于主体部分11蓄留室11b上方的水滴喷出口12a,底盖13上设有供空气流引导单元7的排水管74a贯通的贯通孔13a。
主体部分11包括由圆周形内壁表面围绕的容纳室11a,以及用于生成雾状水滴并临时蓄留该雾状水滴的蓄留室11b。在主体部分11中,容纳室11a的中心轴沿重力方向延伸,而且容纳室11a和蓄留室11b分别位于重力方向的下侧和上侧。此外,容纳室11a与蓄留室11b之间设有用于将容纳室11a中生成的空气流引导至蓄留室11b内的空气流引导单元7。
容纳室11a中容纳有向蓄留室11b内的水施加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振荡器5,生成空气流的鼓风机6(空气流生成单元),对超声波振荡器5和鼓风机6进行控制的电路单元8以及向电路单元8供电的电源单元9。蓄留室11b具有用于对供水槽2所供应的水进行储存的储水部分42,以及处于储水部分42上方的水滴流通部分35,该水滴流通部分用于供雾状水滴滞留,以及供空气流流通。
供水槽2构造为可从壳体1上取下后进行补水。供水槽2具有水槽主体21和阀22,而且构造为以可拆卸方式容纳于主体部分11中。水槽主体21中可引入预定量的水,阀22构造为通过令水槽主体21内的水流入蓄留室11b的储水部分42中而将储水部分42内的液面高度自动维持于预定高度。
主体部分11中设有用于放置供水槽2的供水槽底座3。供水槽底座3安装于储水部分42上方。如图1、图6和图7所示,供水槽底座3具有:形成为可紧密容纳于圆柱形主体部分11内的圆柱形的容纳部分31;自容纳部分31上表面下凹的阀***孔33;以及贯通阀***孔33的底面32的贯通孔34。
此外,供水槽底座3还设有水滴流通部分35。水滴流通部分35为自容纳部分31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管状部分,而且其下端开口于储水部分42上方,上端与顶盖12上的水滴喷出口12a连通。供水槽底座3的容纳部分31的外周部分上设有形成为平坦状的定位部分36。
如图8所示,主体部分11的蓄留室11b一侧设有:将圆柱形的主体部分11内部分割为上下两部分的圆盘构件41;下凹设置于圆盘构件41下方的储水部分42;垂直形成于圆盘构件41上方且部分为平坦形状的定位部分43;以及设于储水部分42底面上的凹陷部分44。此外,空气流引导单元7的空气喷出部分76突出设置于圆盘构件41之上。当将供水槽底座3自主体部分11的上方***,并使得定位部分36与主体部分11的定位部分43相互抵接时,即实现其相对于主体部分11的定位并固定至主体部分11。
超声波振荡器5构造为可向储水部分42内储存的水施加超声波振动的已知装置。超声波振荡器5例如由通过在通电时令超声波振荡器5产生机械共振而使其产生超声波振动的压电陶瓷等装置构成。超声波振荡器5与电路单元8连接,而且其操作受电路单元8控制。
如图1所示,超声波振荡器5与储水部分42紧密接触,而且形成于其上方的突起部分51通过***储水部分42的凹陷部分44内而突入储水部分42内的水中。超声波振荡器5由电路单元8的控制信号驱动,以向储水部分42内的水施加超声波振动。
鼓风机6设于主体部分11的容纳室11a的中央区域,并用于产生沿形成容纳室11a的内壁表面朝圆周方向单侧流动的空气流。鼓风机6可以为以预设压力(Pa)沿与重力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生成空气流的鼓风机,但无特定限制。举例而言,如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其可以由具有多个小尺寸叶片61、使叶片61旋转的未图示旋转驱动构件以及形成有鼓风口62的鼓风壳63的西洛克(Sirocco)风扇构成。如图2所示,鼓风机6所形成的空气流在壳体1内沿箭头方向流动。鼓风机6与电路单元8连接,而且其操作受电路单元8控制。
鼓风机6产生的预设压力(Pa)调节为使得最终从顶盖12的水滴喷出口12a喷出的水滴喷雾量(ml/h)为120ml/h~150ml/h左右。在此情况下,需要对壳体1的大小、空气流引导单元7的大小和结构、壳体1的内部配置方式、水滴流通部分35的宽度和长度以及水滴喷出口12a的位置和大小等各种因素和实验值进行综合考虑。
空气流引导单元7具有:在主体部分11的容纳室11a内朝空气流上游一侧开口的空气吸入口71;以及在主体部分11的蓄留室11b内开口的空气喷出口75。空气流引导单元7的结构可将从空气吸入口71吸入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引导至从朝容纳室11a圆周方向单侧流动的水平方向流变换为沿着中心轴方向的朝重力方向上方一侧流动,并被引导至空气喷出口75。
如图1所示,空气流引导单元7具有:由空气吸入口71形成的空气吸入部分72;将进入空气吸入部分72的水滴排出的排水部分74;以及由空气喷出口75形成的空气喷出部分76。空气流引导单元7具有通过将鼓风机6生成的水平方向空气流经空气吸入部分72吸入并经空气喷出部分76喷出而将其转换为重力方向空气流的结构。
空气吸入部分72通过安装螺丝安装于壳体1的主体部分11上。空气吸入部分72的内部具有将经空气吸入口71吸入的空气流引导至空气喷出部分76的空气流引导路径720。如图11所示,空气流引导路径720具有:自空气吸入口71沿容纳室11a内壁表面朝圆周方向单侧延伸的第一引导部分721;自第一引导部分721朝接近容纳室11a中心轴的方向并朝与上述圆周方向单侧的逆向U形弯转的第二引导部分722;以及自第二引导部分722朝容纳室11a中心轴方向单侧延伸的第三引导部分723。
第一引导部分721自空气吸入口71开始沿朝第二引导部分722一侧的方向截面积逐渐减小。空气流引导路径720具有将第一引导部分721和第三引导部分723相互区隔开来的肋板724。肋板724形成为沿与空气喷出部分76连通且开口于圆盘构件41中的开口部分的边缘下垂延伸。肋板724的形状使得第一引导部分721自空气吸入口71开始沿朝第二引导部分722的方向,即沿圆周方向单侧朝接近容纳室11a内壁表面的方向水平方向宽度逐渐变窄。
空气流引导单元7通过使自空气喷出部分76的空气喷出口75进入的水滴与肋板724的侧壁表面接触,将该水滴沿图10虚线箭头所示方向向下方的排水部分74引导,从而使得水滴无法进入空气流上游一侧。
如图1、图2和图9所示,排水部分74位于空气吸入部分72的下方,而且与空气吸入部分72类似,形成为沿鼓风机6所产生的沿图2箭头所示水平方向流动的空气流延伸的圆弧形状。
如图12所示,排水部分74具有上部开放的圆弧槽形状,而且与空气吸入部分72的底部连接。空气吸入部分72的肋板724设置为悬垂在排水部分74的上方,而且排水部分74构造为,当雾状水滴自空气喷出部分76朝空气流上游一侧逆流时,对如图10虚线箭头所示沿肋板724落下的水滴进行储存。排水部分74的底面构造为形成有贯通底盖13的排水管74a,以将经排水管74a贮存于排水部分74内的水排出至壳体1之外。
此外,排水部分74设有用于将沿内壁表面流入的空气积极地朝空气吸入部分72的空气吸入口71引导的进气引导件73。进气引导件73设置为与空气吸入口71的底部连接,并由朝远离空气吸入口71方向向下倾斜的斜面构成,该斜面可将水平方向的空气流朝空气吸入口71引导。
如图1和8所示,空气喷出部分76设为自蓄留室11b的圆盘构件41上方突出,以形成供空气流从空气吸入部分72流向空气喷出部分76的空气通道76a。此外,如图8所示,为了防止水滴直接朝下方滴落,空气喷出口75形成为在空气喷出部分76的上方与空气通道76a垂直交叉,以令空气沿与空气通道76a垂直的方向喷出。
电路单元8设置于鼓风机6所鼓出的空气流沿容纳室11a内壁表面流动至空气流引导单元7这一空气流动路径的半途。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电路单元8包括衬底81以及设于衬底81之上的多个电气部件82,并且构造为与超声波振荡器5、鼓风机6、电源单元9以及未图示的显示单元相连的控制器,用于对超声波振荡器5、鼓风机6、电源单元9和显示单元的各组成元件进行控制。发热电气部件82设有未图示的散热器,用于通过换热对电气部件82进行冷却。如上所述,由于电路单元8设于空气流动路径的半途,因此可利用鼓风机6鼓出的空气流,对电路单元8进行有效冷却。
如图1所示,电源单元9设置为经插头91与100V的交流电力(即所谓的家用电源)连接,以向电路单元8提供必要的电力。此外,电源单元9上连有开关单元,通过该开关单元可实现开关操作。开关单元由对电源单元9进行通电/断电操作的开关或定时器构成,并且设于壳体1的主体部分11或顶盖12上。
未图示的显示单元与供水槽2的剩余水量传感器等元件连接,并由指示供水槽2中的剩余水量过小的LED、指示电源单元9已通电的LED等显示器件构成,并且设于壳体1的主体部分11或顶盖12上。此外,壳体1的侧面也可设有未图示的水位窗口,以供通过目视确认供水槽2中的水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加湿器10的操作进行简单描述。
首先,当开关单元的开关接通时,超声波振荡器5在电路单元8的作用下开始工作,以向储水部分42中的水施加超声波振动。随后,在该超声波振动的作用下,产生雾状水滴,该雾状水滴流入蓄留室11b的水滴流通部分35内,并蓄留于其中。
在超声波振荡器5开始工作的同时,鼓风机6也在电路单元8的作用下开始工作,以从鼓风口62鼓出空气,从而生成沿图2箭头所指方向流动的空气流。该空气流沿容纳室11a的内壁表面朝圆周方向单侧流动,并经过电路单元8。如此,电路单元8的电气部件82便可籍由该空气流得到冷却。
此外,流过电路单元8的空气,进一步经空气吸入部分72的空气吸入口71流入空气吸入部分72内部。同时,与排水部分74的进气引导件73发生碰撞的空气沿进气引导件73朝空气吸入口71流动,并经空气吸入口71进入空气吸入部分72内部。
经空气吸入口71流入空气吸入部分72内部的空气流如图10实线箭头所示,先被引导至肋板724,然后自第一引导部分721流向第二引导部分722,进而流至第三引导部分723。如图1所示,从第三引导部分723流出的空气流先流入空气喷出部分76,然后经空气喷出部分76的空气喷出口75流入蓄留室11b的水滴流通部分35。因超声波振动的雾化作用而形成且流入水滴流通部分35内的雾状水滴被从空气喷出口75流入的空气形成的空气流向上方运送,并从顶盖12的水滴喷出口12a喷出。
此外,自空气喷出口75逆流进入空气喷出部分76的水滴顺空气吸入部分72的肋板724沿图10虚线箭头所示方向落下,积存于排水部分74内,并经排水管74a排出于壳体1之外。
当超声波加湿器10的用户完成使用后,其可通过操作开关单元将电源单元9断电,从而结束超声波加湿器10的运行。
以下,对按上述方式构造的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加湿器10的效果进行描述。
本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10包括:主体部分11,该主体部分包括由圆周形内壁表面围绕的容纳室11a,以及设于容纳室11a中心轴方向的一侧且供雾状水滴蓄留的蓄留室11b;鼓风机6,该鼓风机设于主体部分11的容纳室11a内部中央区域,用于产生沿内壁表面朝圆周方向单侧流动的空气流;以及空气流引导单元7,该空气流引导单元包括在主体部分11的容纳室11a内朝空气流上游一侧开口的空气吸入口71以及开口于主体部分11的蓄留室11b内的空气喷出口75,该空气流引导单元用于将经空气吸入口71吸入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从朝容纳室11a圆周方向单侧流动转换至朝中心轴方向单侧流动,并将其引导至空气喷出口75。
通过这一结构,可将更多的空气流经空气吸入口71吸入空气流引导单元7,并可使鼓风机6鼓出的空气流高效流入蓄留室11b内。此外,与沿重力方向生成空气流的结构相比,还可实现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10中,由于鼓风机6鼓出的空气流沿容纳室11a的内壁流至空气吸入口71,因此容纳室11a的内壁表面可起到供空气流流通的部分空气流动路径的作用。如此,可免于使用管道等构件,从而实现部件数量更少的简单结构,并获得在组装工位等方面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此外,空气流引导单元7包括具有用于吸入流动空气的进气引导件73的空气吸入口71,以及将吸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转换为重力方向并将其喷出的空气喷出口75。因此,其提高了空气吸入效率,并实现了使鼓风机6鼓出的空气流高效流通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10的空气流引导单元7与传统超声波加湿器的空气流引导单元具有不同结构,而且与传统超声波加湿器相比,可以令空气流以更高的效率流通。也就是说,在传统超声波加湿器的空气流引导单元中,空气吸入口的开口方向并不朝向空气流,而且也不形成空气进气引导件,因此无法实现空气流的高效流通。
举例而言,当传统超声波加湿器与本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10仅空气流引导单元结构不同,而空气流引导单元之外的其他结构完全相同时,两者的自形成于壳体1顶盖12内的水滴喷出口12a喷出的水滴喷雾量(ml/h)有所不同。
具体而言,传统超声波加湿器的喷雾量为100ml/h,而本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10的喷雾量为120ml/h~150ml/h,获得了显著的改善,以及使鼓风机6鼓出的空气流高效流通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10中,空气流引导单元7包括:自空气吸入口71沿容纳室11a内壁表面朝圆周方向单侧延伸的第一引导部分721;自第一引导部分721朝接近容纳室11a中心轴的方向并朝与上述圆周方向单侧的逆向U形弯转的第二引导部分722;以及自第二引导部分722朝容纳室11a中心轴方向单侧延伸的第三引导部分723,其中,第一引导部分721自空气吸入口71始沿朝第二引导部分722一侧的方向截面积逐渐减小。
通过这一结构,不但可将空气流从空气吸入口71顺畅地引导至空气喷出口76,而且还可抑制从空气喷出口76进入空气流引导单元7的水滴经空气吸入口71进入容纳室11a内。
此外,在主体部分11中,容纳室11a的中心轴沿重力方向延伸,容纳室11a和蓄留室11b相互分隔位于重力方向的上下两侧。空气流引导单元7的第一引导部分721和第二引导部分722沿水平方向设置,而第三引导部分723沿重力方向设置。空气流引导单元7底部设有用于将进入空气流引导单元7的水排出的排水部分74。
通过这一结构,可使从空气喷出口76进入空气流引导单元7的水滴向重力方向下游一侧移动,以将其引导至设于空气流引导单元7底部的排水部分74中,并经排水部分74的排水管74a排出至外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10中,空气流引导单元7包括将第一引导部分721和第三引导部分723相互区隔开来的肋板724。
通过这一结构,可使从空气喷出口76进入空气流引导单元7内的水滴附着于肋板724之上,并使其沿肋板724的表面向重力方向下游一侧移动。此外,还可将其引导至设于空气流引导单元7底部的排水部分74中,并经排水部分74的排水管74a排出至外部。
肋板724尤其优选设置为悬垂在排水部分74的上方,以使得附着于肋板724上的水滴沿肋板724表面朝重力方向下游一侧移动,并自肋板724的底端滴落,从而切实将其引导至排水部分74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10中,肋板724的形状使得第一引导部分721自空气吸入口71开始沿朝第二引导部分722的方向,即朝接近容纳室11a内壁表面的方向水平方向宽度逐渐变窄。
通过这一结构,可使得第一引导部分721的截面积逐渐变小,以增大从空气吸入口71流入蓄留室11b的空气流的流速,从而可使更多的水滴从蓄留室11b的水滴流通部分35喷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10中,电路单元8设置于从鼓风机6的鼓风口62开始沿容纳室11a内壁表面延伸至空气流引导单元7的空气吸入口71这一空气流动路径的半途。
通过这一结构,可使电路单元8由空气流冷却,从而实现有效灵活利用空气流的效果。
虽然以上如图1和图2所示,对本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10构造为形成于壳体1顶盖12内的水滴喷出口12a仅喷出水滴的结构这一情形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超声波加湿器还可构造为水滴喷出口12a在喷出水滴的同时还可喷出芳香物质等其他物质的结构。
以下,参考附图,对构造为水滴喷出口12a在喷出水滴的同时还喷出芳香物质这一结构的变形实施例的超声波加湿器10A进行描述。
如图13所示,该变形实施例的超声波加湿器10A除了相对于空气流引导单元7在空气流下游一侧设有香味发生器100之外,其余结构与本实施方式超声波加湿器10相同。
香味发生器100为盛放芳香物质的芳香物质容器,并且具有可将用户喜欢的精油少量滴落于内部的构造。所述精油例如为从薰衣草、丝柏、甜橙、柠檬草、柠檬、桉树、迷迭香、葡萄柚等提取的精油。
在变形实施例超声波加湿器10A中,部分空气流经空气吸入口吸入,但未进入空气流引导单元7,而是逸出至空气流引导单元7之外。这一部分空气流经过容纳于香味发生器100内的芳香物质,从而使得该部分空气流带有香味。随后,该部分带有香味的空气流沿着圆周形内周壁再次移动至空气流引导单元7,并经空气吸入口71吸入空气流引导单元7内。如此,便可实现雾状水滴与带有香味的空气流同时喷出,从而不但使超声波加湿器10A水滴喷出口12a喷出的雾状水滴可对用户所处环境进行加湿,而且可使用户享受香味发生器100所产生的芳香味道。
变形实施例的超声波加湿器10A也可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加湿器10同样的效果。也就是说,可获得如下效果:相对较为小型;可抑制水滴逆流;而且可使鼓风机鼓出的空气流高效流通。
由于本实施方式变形实施例超声波加湿器10A中,香味发生器100设于空气流引导单元7的下游一侧,因此实现了不但使超声波加湿器10A水滴喷出口喷出的雾状水滴可对用户所处环境进行加湿,而且可使用户享受香味发生器100所产生的芳香味道的效果。
虽然以上已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述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在设计上做出各种改变。

Claims (8)

1.一种超声波加湿器,用于通过向水施加超声波振动而生成雾状水滴并通过空气流将所述雾状水滴喷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部分,包括由圆周形的内壁表面围绕的一容纳室以及设于所述容纳室的中心轴方向的一侧且供所述雾状水滴蓄留的一蓄留室;
一空气流生成单元,设于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容纳室内的中央区域,用于产生沿所述内壁表面朝一圆周方向单侧流动的空气流;以及
一空气流引导单元,包括在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容纳室内朝所述空气流的上游一侧开口的一空气吸入口以及开口于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蓄留室内的一空气喷出口,所述空气流引导单元用于将经所述空气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从朝所述容纳室的所述圆周方向单侧流动转换至朝中心轴方向单侧流动,并引导至所述空气喷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引导单元包括:
自所述空气吸入口沿所述容纳室的所述内壁表面朝所述圆周方向单侧延伸的第一引导部分;
在自所述第一引导部分接近所述容纳室的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且朝与所述圆周方向单侧流动的相反方向上U形弯转的第二引导部分;以及
自所述第二引导部分朝所述容纳室的所述中心轴的方向单侧延伸的第三引导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分在从所述空气吸入口至所述第二引导部分的方向上,截面积逐渐变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加湿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分中,所述容纳室的中心轴沿一重力方向延伸,所述容纳室和所述蓄留室相互分隔于所述重力方向的下上两侧,
所述空气流引导单元的所述第一引导部分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分沿一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三引导部分沿所述重力方向设置,
所述空气流引导单元的底部设有用于将进入所述空气流引导单元内的水排出的一排水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引导单元包括将所述第一引导部分与所述第三引导部分相互隔开的肋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波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设置为悬垂在所述排水部分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波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的形状使得所述第一引导部分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的宽度从所述空气吸入口至所述第二引导部分的方向且在靠近所述容纳室的所述内壁表面的一侧上逐渐变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自所述空气流生成单元的鼓风口开始沿所述容纳室的所述内壁表面延伸至所述空气流引导单元的所述空气吸入口的空气流动路径当中设有一电路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容纳室内,所述空气流引导单元的所述空气流的下游一侧设有盛放芳香物质的一芳香物质容器。
CN201910203593.4A 2018-09-27 2019-03-18 超声波加湿器 Active CN1109536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2670A JP7174584B2 (ja) 2018-09-27 2018-09-27 超音波加湿器
JP2018-182670 2018-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3672A true CN110953672A (zh) 2020-04-03
CN110953672B CN110953672B (zh) 2021-06-04

Family

ID=69975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03593.4A Active CN110953672B (zh) 2018-09-27 2019-03-18 超声波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74584B2 (zh)
CN (1) CN11095367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0073A (zh) * 2021-11-30 2022-11-01 利士文株式会社 加湿器及加湿器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5093A (zh) * 2021-07-05 2021-10-01 南京润中空气治理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具有香氛雾化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及其使用方法
JP7128599B1 (ja) 2021-11-30 2022-08-31 リズム株式会社 加湿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30156A (en) * 1976-09-02 1978-03-22 Toshiba Corp Ultrasonic humidifier
US4752422A (en) * 1986-06-06 1988-06-21 Uchida Manufacturing Co., Ltd. Ultrasonic humidifier
JPH10281502A (ja) * 1997-03-31 1998-10-23 Toto Ltd 超音波加湿器
CN101038102A (zh) * 2006-03-17 2007-09-19 株式会社午星社 超声波加湿器的振子装置
CN101225986A (zh) * 2008-02-02 2008-07-23 佛山市金星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加湿器
CN202238481U (zh) * 2011-08-26 2012-05-30 北京亚都室内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装置及超声波加湿器
CN202853036U (zh) * 2012-09-06 2013-04-03 岳增珉 浮碗控阀上加水加湿器
CN204757250U (zh) * 2015-06-26 2015-11-11 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鼓风通道出风口设有防水结构的超声波加湿器
CN206449796U (zh) * 2017-01-25 2017-08-29 广东多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超声波加湿器
CN108105925A (zh) * 2018-01-25 2018-06-01 成都泰和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能探测周围湿度的智能加湿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738A (ja) * 1983-07-19 1985-02-06 Nippon Denso Co Ltd 超音波霧化装置
JPH0422189Y2 (zh) * 1985-09-30 1992-05-20
JPH0350330Y2 (zh) * 1987-05-22 1991-10-28
JPS641333U (zh) * 1987-06-19 1989-01-06
JP2557888Y2 (ja) * 1992-02-18 1997-12-17 株式会社エー・アンド・デイ 霧化器
JPH0868552A (ja) * 1994-08-30 1996-03-12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加湿機
JP3716797B2 (ja) 2002-02-06 2005-11-16 株式会社トヨトミ 加湿器の構造
CH708342B1 (de) * 2013-07-04 2017-12-15 Boneco Ag Zerstäuber-Luftbefeuchter und Verneblermodul.
JP6390269B2 (ja) * 2014-08-26 2018-09-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湿機
JP2017145982A (ja) * 2016-02-15 2017-08-24 株式会社フコク 超音波霧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30156A (en) * 1976-09-02 1978-03-22 Toshiba Corp Ultrasonic humidifier
US4752422A (en) * 1986-06-06 1988-06-21 Uchida Manufacturing Co., Ltd. Ultrasonic humidifier
JPH10281502A (ja) * 1997-03-31 1998-10-23 Toto Ltd 超音波加湿器
CN101038102A (zh) * 2006-03-17 2007-09-19 株式会社午星社 超声波加湿器的振子装置
CN101225986A (zh) * 2008-02-02 2008-07-23 佛山市金星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加湿器
CN202238481U (zh) * 2011-08-26 2012-05-30 北京亚都室内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装置及超声波加湿器
CN202853036U (zh) * 2012-09-06 2013-04-03 岳增珉 浮碗控阀上加水加湿器
CN204757250U (zh) * 2015-06-26 2015-11-11 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鼓风通道出风口设有防水结构的超声波加湿器
CN206449796U (zh) * 2017-01-25 2017-08-29 广东多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超声波加湿器
CN108105925A (zh) * 2018-01-25 2018-06-01 成都泰和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能探测周围湿度的智能加湿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0073A (zh) * 2021-11-30 2022-11-01 利士文株式会社 加湿器及加湿器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74584B2 (ja) 2022-11-17
CN110953672B (zh) 2021-06-04
JP2020051701A (ja) 2020-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53672B (zh) 超声波加湿器
RU2612559C2 (ru) Увлажняющая установка
RU2648186C2 (ru) Увлажн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RU2612561C2 (ru) Увлажняющая установка
RU2606194C2 (ru) Узел вентилятора
RU2609211C2 (ru) Увлажн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RU2511503C2 (ru) Увлажня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7036220B (zh) 加湿装置
US20180290157A1 (en) Microfluidic delivery cartridge for use with a microfluidic delivery device
CA3055216C (en) Microfluidic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ensing a fluid composition upward into the air
TW201118321A (en) Combination warm and cool mist humidifier
KR20150112027A (ko) 팬 어셈블리
US20220258189A1 (en) Aromatic fog generator for bathing environments
KR101871265B1 (ko) 가습청정장치
KR20170051249A (ko) 가습청정장치
KR20160083171A (ko) 기화식 및 초음파식 겸용 가습기
CN111417466A (zh) 液体微细化装置及换气装置、空气净化器、空气调节器
JP2020180777A (ja) 次亜塩素酸発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清浄機
KR101679577B1 (ko) 상부급수식 초음파 가습기
CN114222593B (zh) 液体喷雾装置
KR101959310B1 (ko) 가습청정장치
JP2005003304A (ja) 加湿機
JP2013236654A (ja) 脱臭装置、脱臭装置を備えたごみ収容体の収納装置
CN107101304B (zh) 加湿净化装置
US20230034948A1 (en) Device for diffusing volatile substan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