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5920A -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5920A
CN110945920A CN201980002530.0A CN201980002530A CN110945920A CN 110945920 A CN110945920 A CN 110945920A CN 201980002530 A CN201980002530 A CN 201980002530A CN 110945920 A CN110945920 A CN 1109459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type
user equipment
paging signaling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25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45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59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H04W68/025Indirect pa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12Inter-network not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是关于网络接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根据所述寻呼信令,接入所述第二类网络。

Description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但不限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网络接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移动蜂窝通信网络中,基站通过发送寻呼信令来指示用户设备(UE)发起和基站的连接。
在第5代(5G,5th Generation)移动蜂窝通信网络中,引入了基于波束成形的波束扫描(beam sweeping)等新技术,新技术使得UE在监听寻呼信令过程中的功耗大为增加。
同时,在移动蜂窝通信网络信号覆盖不佳的室内等环境中,由于误码率较高等情况,会出现UE无法接收寻呼信令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
根据所述寻呼信令,接入所述第二类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一识别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寻呼信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二识别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Wi-Fi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网络包括:Wi-Fi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包括: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Wi-Fi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管理帧中携带的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寻呼信令;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Wi-Fi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控制帧中携带的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寻呼信令;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Wi-Fi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帧中携带的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寻呼信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Wi-Fi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第二类型网络的寻呼信令和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一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类型的寻呼信令,用于由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转发给当前接入到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所述用户设备;
根据接收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类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第二类型网络的寻呼信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
根据所述连接状况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寻呼信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二识别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网络为Wi-Fi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为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第二类型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之间的第三网络,向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所述接收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第三网络,接收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寻呼信令传输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用户设备在第一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一识别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向当前接入第一类网络的所述用户设备转发接收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寻呼信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二识别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向当前接入第一类网络的用户设备转发接收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包括:
向所述用户设备转发接收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网络为Wi-Fi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为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Wi-Fi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之间的第三网络,接收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所述向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第三网络,向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态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网络接入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和第一接入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
所述第一接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寻呼信令,接入所述第二类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一识别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寻呼信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二识别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Wi-Fi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网络包括:Wi-Fi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包括: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Wi-Fi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管理帧中携带的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寻呼信令;
第二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Wi-Fi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控制帧中携带的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寻呼信令;
第三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Wi-Fi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帧中携带的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寻呼信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网络接入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模块和第二接入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第二类型网络的寻呼信令和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一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类型的寻呼信令,用于由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转发给当前接入到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第二接入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类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所述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第二类型网络的寻呼信令之前,接收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状况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
所述寻呼信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二识别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网络为Wi-Fi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为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Wi-Fi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之间的第三网络,向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第三接收模块,包括:
第四接收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三网络,接收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寻呼信令传输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第四接收模块和第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用户设备在第一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一识别信息;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向当前接入第一类网络的所述用户设备转发接收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寻呼信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二识别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转发接收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网络为Wi-Fi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为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Wi-Fi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接收模块,包括:
第五接收子模块,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之间的第三网络,接收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所述第三发送模块,包括:
第三发送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三网络,向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态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能够有所述处理器运行的可执行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网络接入方法的步骤,或第三方面所述寻呼信令传输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由可执行程序,其中,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网络接入方法的步骤,或第三方面所述寻呼信令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接收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根据所述寻呼信令,接入所述第二类网络。如此,通过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一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发送寻呼信令的路径,提高了寻呼信令发送路径选择的灵活性;在用户设备无法接收第二类网络直接发送的寻呼信令时,由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提高用户设备接收寻呼信令的成功率,提高寻呼信令传输对环境的适应力。另一方面,在寻呼时,基站等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不用或减少通过波束扫描等方式发送寻呼信令,或者,减少通过波束扫描等方式来发送信令;终端等用户设备也可以减少寻呼信令的波束监听;进而,降低基站和终端的功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通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寻呼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接入装置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网络接入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寻呼信令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网络接入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实施例。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是基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通信***,该无线通信***可以包括:若干个终端11以及若干个基站12。
其中,终端11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终端11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终端11可以是物联网终端,如传感器设备、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物联网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固定式、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装置。例如,站(Station,STA)、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节点、远程终端(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装置(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或者,终端11也可以是无人飞行器的设备。或者,终端11也可以是车载设备,比如,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行车电脑,或者是外接行车电脑的无线通信设备。或者,终端11也可以是路边设备,比如,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路灯、信号灯或者其它路边设备等。
基站12可以是无线通信***中的网络侧设备。其中,该无线通信***可以是***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4G)***,又称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或者,该无线通信***也可以是5G***,又称新空口(new radio,NR)***或5G NR***。或者,该无线通信***也可以是5G***的再下一代***。其中,5G***中的接入网可以称为NG-RAN(New Generation-Radio Access Network,新一代无线接入网)。或者,MTC***。
其中,基站12可以是4G***中采用的演进型基站(eNB)。或者,基站12也可以是5G***中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的基站(gNB)。当基站12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时,通常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和至少两个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集中单元中设置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协议栈;分布单元中设置有物理(Physical,PHY)层协议栈,本发明实施例对基站12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加以限定。
基站12和终端11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空口建立无线连接。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该无线空口是基于***移动蜂窝通信网络技术(4G)标准的无线空口;或者,该无线空口是基于第五代移动蜂窝通信网络技术(5G)标准的无线空口,比如该无线空口是新空口;或者,该无线空口也可以是基于5G的更下一代移动蜂窝通信网络技术标准的无线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1之间还可以建立E2E(End to End,端到端)连接。比如车联网通信(vehicle to everything,V2X)中的V2V(vehicle to vehicle,车对车)通信、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车对路边设备)通信和V2P(vehicle to pedestrian,车对人)通信等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无线通信***还可以包含网络管理设备13。
若干个基站12分别与网络管理设备13相连。其中,网络管理设备13可以是无线通信***中的核心网设备,比如,该网络管理设备13可以是演进的数据分组核心网(EvolvedPacket Core,EPC)中的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或者,该网络管理设备也可以是其它的核心网设备,比如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公用数据网网关(Public Data Network GateWay,PGW)、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Policy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或者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Server,HSS)等。对于网络管理设备13的实现形态,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执行主体包括但不限于: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终端等用户设备,基站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在5G移动蜂窝通信网络中,引入了波束成形等新技术,新技术引起UE在监听寻呼信令过程中的功耗大为增加。
同时,在移动蜂窝通信网络信号覆盖不佳的室内等环境中,由于误码率较高,出现UE无法接收寻呼信令的情况。
如图2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网络接入方法可以用于用户设备中,包括:
步骤201:接收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
步骤202:根据所述寻呼信令,接入所述第二类网络。
这里,用户设备可以是能接入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的终端等设备。第一类网络可以是用户设备当前接入,并可以正常通信的网络。第二类网络可以采用寻呼信令来指示用户设备发起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的连接。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可以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进行通信的网络。
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为不同类型的网络。第一类网络可以是具有较大覆盖范围的无线通信网络,第一类网络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较大。第二类网络可以是具有较小覆盖范围的无线通信网络,第二类网络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较小。第一类网络由于覆盖范围较大,信号传输路径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第二类网络覆盖范围较小,信号传输环境相对简单。
所述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可为不同类型的无线网络,例如,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支持的通信协议不同,和/或,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的网络架构不同,和/或,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类型不同等。
用户设备可以是接入过第二类网络,并在第二类型网络中处于空闲(Idle)状态或者非激活态(non active)的设备。用户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或者非激活态时,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需要发送寻呼信令等唤醒或激活用户设备。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寻呼信令,指示用户设备发起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的连接,并进行通信。其中,寻呼信令中可以包含用户设备用于接入第二类网络的配置信息等。配置信息等可以包括:寻呼区域信息、寻呼原因信息等。
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直接向用户设备发送寻呼信令。但是,在一些第二类网络的信号不佳场景下。例如,在第二类网络的信号由于物体遮挡或受到其他干扰信号干扰,用户设备无法接收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的寻呼信令。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通过第一类网络向用户设备转发寻呼信令。
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首先将发送给用户设备的寻呼信令发送给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接收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后,向接入第一类网络的用户设备转发接收到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用户设备接收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后,根据寻呼信令,向第二类网络发送接入请求;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接入请求,建立与用户设备的连接,进而完成用户设备接入第二类网络的步骤。
如此,通过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一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发送寻呼信令的路径,提高了寻呼信令发送路径选择的灵活性;在用户设备无法接收第二类网络直接发送的寻呼信令时,由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提高用户设备接收寻呼信令的成功率,提高寻呼信令传输对环境的适应力。另一方面,在寻呼时,基站等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不用或减少通过波束扫描等方式发送寻呼信令,或者,减少通过波束扫描等方式来发送信令;终端等用户设备也可以减少寻呼信令的波束监听;进而,降低基站和终端的功耗。
如图3所示,可以在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之间建立第三类网络。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通过第三类网络可以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寻呼信令。第三类网络可以采用与第一类网络或第二类网络相同或不同的网络。示例性的,第三类网络可以是直连的有线以太网,也可以是广域网、或者是光纤传输网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一识别信息。
第一识别信息可以是用户设备在第一类网络中的唯一识别信息,可以是用户设备固有的识别标识,例如,Wi-Fi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AC,Media Access Control)等,也可以是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分配给用户设备的临时识别标识等。
这里,第一识别信息可以用于由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确定寻呼信令的发送对象。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根据寻呼信令中的第一识别信息,确定第一识别信息所属的用户设备,并将寻呼信令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第一识别信息可以由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在发送寻呼信令时一起发送给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将寻呼信令和第一识别信息作为寻呼信息包等形式发送给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不对寻呼信息包做处理,直接将寻呼信息包发送给用户设备,由用户设备提取其中的寻呼信令。
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将用户设备的连接状况信息发送给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连接状况信息可以包括:接入第一类网络的用户设备、接入第一类网络的用户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等。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根据连接状况信息确定接入第一类网络的用户设备。
当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需要向用户设备发送寻呼信令时,可以根据连接状况信息,确定与用户设备连接的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并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寻呼信令。可以将用户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和寻呼信令一起进行发送。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识别信息,确定第一识别信息所属的用户设备,并将寻呼信令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将用户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和寻呼信令一起发送给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寻呼信令第一识别信息确定接收到的寻呼信令是否是发给自身的。
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通过第三类网络可以向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用户设备的连接状况信息。
可以在第三类网络中分别为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设置各自的接口。当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之间进行寻呼信令或连接状况信息的传输时,可以向传输对端的接口发送寻呼信令或连接状况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寻呼信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二识别信息。
第二识别信息可以是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的唯一识别信息,可以是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分配给用户设备的临时识别标识或用户设备固有的物理地址等。例如,第二识别信息可为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给UE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Systemarchitecture evolution 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等。
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寻呼信令中第二识别信息确定接收到的寻呼信令是否是发给自身的。
第一类型网络接入节点也可以根据寻呼信令中第二识别信息,确定寻呼信令发送的对象。并将寻呼信令发送给第二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设备。
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保存用户终端初次接入第二网络时的第二识别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Wi-Fi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寻呼信令中可以包括Wi-Fi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AC,Media Access Control)和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Wi-Fi接入节点可以根据接收的Wi-Fi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确定寻呼信令发送对象。向Wi-Fi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所属的用户设备发送寻呼信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网络包括:Wi-Fi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包括: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这里,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是Wi-Fi接入节点(AP)等。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是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基站等。用户设备可以是具备Wi-Fi网络连接能力和移动蜂窝通信网络连接能力的终端。
终端在接入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后,如果没有数据传输,则会迁移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当有数据需要发送给终端时,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基站等可以发送寻呼信令,指示终端切换到连接态,在切换到连接态时需要重新接入移动蜂窝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等。
终端在监听寻呼信令的过程中,会消耗电量。尤其在5G移动蜂窝通信网络中,由于采用波束成形等技术,会增加终端在监听寻呼信令过程中的功耗。
当终端接入Wi-Fi网络时,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基站可以将寻呼信令发送给Wi-Fi接入节点,Wi-Fi接入节点通过Wi-Fi网络将寻呼信令转发给终端。终端不再在移动蜂窝通信网络中监听寻呼信令。如此,可以减少终端的功耗。同样,基站可以不再通过波束扫描发送寻呼信令,或者,减少波束扫描的方式来发送信令,进而降低基站功耗。
在一些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信号不佳场景下,例如,在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信号由于物体遮挡或受到其他干扰信号干扰,终端无法接收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接入节点的寻呼信令。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基站可以通过Wi-Fi网络向用户设备转发寻呼信令。如此,提高终端接收寻呼信令的成功率,提高寻呼信令传输对环境的适应力。
示例性的,Wi-Fi接入节点和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基站可以通过直连以太网或广域网等方式建立连接。Wi-Fi接入节点可以将连接状况信息通过直连以太网或广域网等发送给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基站。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基站可以将寻呼信令通过直连以太网或广域网等发送给Wi-Fi接入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Wi-Fi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管理帧中携带的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寻呼信令;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Wi-Fi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控制帧中携带的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寻呼信令;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Wi-Fi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帧中携带的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寻呼信令。
这里,在Wi-Fi网络的接入节点向用户设备发送寻呼信令时,可以将寻呼信令携带在管理帧、和/或控制帧、和/或数据帧中发送给用户设备。可以预先商定寻呼指令在管理帧、控制帧和数据帧中的位置。用户设备在接收到管理帧、控制帧和数据帧时,在预先商定的位置读取寻呼信令。
控制帧主要用于协助数据帧的传递,可用于管理无线媒介的访问。
管理帧主要用于Wi-Fi网络中的接入管理等。
数据帧主要用于承载Wi-Fi网络中数据。
三种Wi-Fi帧传输的时机各不相同。采用三种不同的帧传输寻呼信令可以满足传输寻呼信令实时性的需求。
管理帧、和/或控制帧、和/或数据帧中具有未定义的空间或可增加的空间用于携带寻呼信令。采用已有的管理帧、和/或控制帧、和/或数据帧,不建立专门用于传输寻呼信令帧,可以提高兼容性,使现有的Wi-Fi传输不受影响;并且可以降低开发技术难度。
用户设备可以根据Wi-Fi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等,确定寻呼信令是发送给自己的。并根据寻呼信令接入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如图4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网络接入方法可以用于第二类型网络的接入节点中,包括:
步骤401: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第二类型网络的寻呼信令和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一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类型的寻呼信令,用于由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转发给当前接入到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所述用户设备;
步骤402:根据接收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类网络。
这里,第二类型网络如果是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则第二类型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是基站。用户设备可以是能接入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的终端等设备。第一类网络可以是用户设备当前接入,并可以正常通信的网络。第二类网络可以采用寻呼信令来指示用户设备发起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的连接。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可以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进行通信的网络。
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为不同类型的网络。第一类网络可以是具有较大覆盖范围的无线通信网络,第一类网络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较大。第二类网络可以是具有较小覆盖范围的无线通信网络,第二类网络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较小。第一类网络由于覆盖范围较大,信号传输路径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第二类网络覆盖范围较小,信号传输环境相对简单。
所述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可为不同类型的无线网络,例如,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支持的通信协议不同,和/或,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的网络架构不同,和/或,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类型不同等。
用户设备可以是接入过第二类网络,并在第二类型网络中处于空闲(Idle)态或非激活态(non active)的设备。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时,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需要发送寻呼信令等唤醒或激活用户设备。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寻呼信令,指示用户设备发起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的连接,并进行通信。其中,寻呼信令中可以包含用户设备用于接入第二类网络的配置信息等。配置信息等可以包括寻呼区域信息、寻呼原因信息等。
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直接向用户设备发送寻呼信令。但是,在一些第二类网络的信号不佳场景下。例如,在第二类网络的信号由于物体遮挡或受到其他干扰信号干扰,用户设备无法接收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的寻呼信令。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通过第一类网络向用户设备转发寻呼信令。
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首先将发送给用户设备的寻呼信令发送给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接收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后,向接入第一类网络的用户设备转发接收到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用户设备接收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后,根据寻呼信令,向第二类网络发送接入请求;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接入请求,建立与用户设备的连接,进而完成用户设备接入第二类网络的步骤。
第一识别信息可以由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在发送寻呼信令时一起发送给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将寻呼信令和第一识别信息作为寻呼信息包等形式发送给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
第一识别信息可以是用户设备在第一类网络中的唯一识别信息,可以是用户设备固有的识别标识,例如,Wi-Fi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AC,Media Access Control)等,也可以是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分配给用户设备的临时识别标识等。
这里,第一识别信息可以用于由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确定寻呼信令的发送对象。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根据寻呼信令中的第一识别信息,确定第一识别信息所属的用户设备,并将寻呼信令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如此,通过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一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发送寻呼信令的路径,提高了寻呼信令发送路径选择的灵活性;在用户设备无法接收第二类网络直接发送的寻呼信令时,由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提高用户设备接收寻呼信令的成功率,提高寻呼信令传输对环境的适应力。另一方面,在寻呼时,基站等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不用或减少通过波束扫描等方式发送寻呼信令,或者,减少通过波束扫描等方式来发送信令;终端等用户设备也可以减少寻呼信令的波束监听;进而,降低基站和终端的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第二类型网络的寻呼信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
根据所述连接状况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
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将用户设备的连接状况信息发送给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连接状况信息可以包括:接入第一类网络的用户设备、接入第一类网络的用户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等。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根据连接状况信息确定接入第一类网络的用户设备。
当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需要向用户设备发送寻呼信令时,可以根据连接状况信息,确定与用户设备连接的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并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寻呼信令。可以将用户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和寻呼信令一起进行发送。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识别信息,确定第一识别信息所属的用户设备,并将寻呼信令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将用户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和寻呼信令一起发送给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寻呼信令第一识别信息确定接收到的寻呼信令是否是发给自身的
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通过第三类网络可以向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用户设备的连接状况信息。
可以在第三类网络中分别为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设置各自的接口。当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之间进行寻呼信令或连接状况信息的传输时,可以向传输对端的接口发送寻呼信令或连接状况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寻呼信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二识别信息。
第二识别信息可以是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的唯一识别信息,可以是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分配给用户设备的临时识别标识或用户设备固有的物理地址等。例如,第二识别信息可为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给UE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或者UE的国际移动用户标识等。
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寻呼信令第二识别信息确定接收到的寻呼信令是否是发给自身的。
第一类型网络接入节点也可以根据寻呼信令中第二识别信息,确定寻呼信令发送的对象。并将寻呼信令发送给第二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设备。
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保存用户终端初次接入第二网络时的第二识别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网络为Wi-Fi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为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这里,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是Wi-Fi接入节点(AP)等。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是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基站等。用户设备可以是具备Wi-Fi网络连接能力和移动蜂窝通信网络连接能力的终端。
终端在接入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后,如果没有数据传输,则会迁移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当有数据需要发送给终端时,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基站等可以发送寻呼信令,指示终端切换到连接态,在切换到连接态时需要重新接入移动蜂窝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等。
终端在监听寻呼信令的过程中,会消耗电量。尤其在5G移动蜂窝通信网络中,由于采用波束成形等技术,会增加终端在监听寻呼信令过程中的功耗。
当终端接入Wi-Fi网络时,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基站可以将寻呼信令发送给Wi-Fi接入节点,Wi-Fi接入节点通过Wi-Fi网络将寻呼信令转发给终端。终端不再在移动蜂窝通信网络中监听寻呼信令。如此,可以减少终端的功耗。同样,基站可以不再通过波束扫描发送寻呼信令,或者,减少波束扫描的方式来发送信令,进而降低基站功耗。
在一些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信号不佳场景下,例如,在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信号由于物体遮挡或受到其他干扰信号干扰,终端无法接收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接入节点的寻呼信令。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基站可以通过Wi-Fi网络向用户设备转发寻呼信令。如此,提高终端接收寻呼信令的成功率,提高寻呼信令传输对环境的适应力。
示例性的,Wi-Fi接入节点和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基站可以通过直连以太网或广域网等方式建立连接。Wi-Fi接入节点可以将连接状况信息通过直连以太网或广域网等发送给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基站。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基站可以将寻呼信令通过直连以太网或广域网等发送给Wi-Fi接入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Wi-Fi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寻呼信令中可以包括Wi-Fi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Wi-Fi接入节点可以根据接收的Wi-Fi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确定寻呼信令发送对象。向Wi-Fi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所属的用户设备发送寻呼信令。
用户设备可以根据Wi-Fi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等,确定寻呼信令是发送给自己的。并根据寻呼信令接入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第二类型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之间的第三网络,向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所述接收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第三网络,接收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
如图3所示,可以在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之间建立第三类网络。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通过第三类网络可以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寻呼信令。第三类网络可以采用与第一类网络或第二类网络相同或不同的网络。示例性的,第三类网络可以是直连的有线以太网,也可以是广域网、或者是光纤传输网等。
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通过第三类网络可以向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用户设备的连接状况信息。
可以在第三类网络中分别为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设置各自的接口。当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之间进行寻呼信令或连接状况信息的传输时,可以向传输对端的接口发送寻呼信令或连接状况信息。
如图5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寻呼信令传输方法,寻呼信令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501:接收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用户设备在第一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一识别信息;
步骤502:根据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向当前接入第一类网络的所述用户设备转发接收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
这里,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是Wi-Fi接入节点等。用户设备可以是能接入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的终端等设备。第一类网络可以是用户设备当前接入,并可以正常通信的网络。第二类网络可以采用寻呼信令来指示用户设备发起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的连接。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可以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进行通信的网络。
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为不同类型的网络。第一类网络可以是具有较大覆盖范围的无线通信网络,第一类网络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较大。第二类网络可以是具有较小覆盖范围的无线通信网络,第二类网络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较小。第一类网络由于覆盖范围较大,信号传输路径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第二类网络覆盖范围较小,信号传输环境相对简单。
所述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可为不同类型的无线网络,例如,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支持的通信协议不同,和/或,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的网络架构不同,和/或,第一类网络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类型不同等。
用户设备可以是接入过第二类网络,并在第二类型网络中处于空闲(Idle)状态或者非激活态(non active)的设备。用户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或者非激活态时,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需要发送寻呼信令等唤醒或激活用户设备。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寻呼信令,指示用户设备发起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的连接,并进行通信。其中,寻呼信令中可以包含用户设备用于接入第二类网络的配置信息等。配置信息等可以包括:寻呼区域信息、寻呼原因信息等。
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直接向用户设备发送寻呼信令。但是,在一些第二类网络的信号不佳场景下。例如,在第二类网络的信号由于物体遮挡或受到其他干扰信号干扰,用户设备无法接收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的寻呼信令。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通过第一类网络向用户设备转发寻呼信令。
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首先将发送给用户设备的寻呼信令发送给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接收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后,向接入第一类网络的用户设备转发接收到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用户设备接收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后,根据寻呼信令,向第二类网络发送接入请求;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接入请求,建立与用户设备的连接,进而完成用户设备接入第二类网络的步骤。
第一识别信息可以由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在发送寻呼信令时一起发送给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
第一识别信息可以是用户设备在第一类网络中的唯一识别信息,可以是用户设备固有的识别标识,例如,Wi-Fi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AC,Media Access Control)等,也可以是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分配给用户设备的临时识别标识等。
这里,第一识别信息可以用于由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确定寻呼信令的发送对象。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根据寻呼信令中的第一识别信息,确定第一识别信息所属的用户设备,并将寻呼信令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如此,通过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一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发送寻呼信令的路径,提高了寻呼信令发送路径选择的灵活性;在用户设备无法接收第二类网络直接发送的寻呼信令时,由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提高用户设备接收寻呼信令的成功率,提高寻呼信令传输对环境的适应力。另一方面,在寻呼时,基站等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不用或减少通过波束扫描等方式发送寻呼信令,或者,减少通过波束扫描等方式来发送信令;终端等用户设备也可以减少寻呼信令的波束监听;进而,降低基站和终端的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寻呼信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二识别信息。
第二识别信息可以是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的唯一识别信息,可以是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分配给用户设备的临时识别标识或用户设备固有的物理地址等。例如,第二识别信息可为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给UE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或者UE的国际移动用户标识等。
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寻呼信令中的第二识别信息确定接收到的寻呼信令是否是发给自身的。
第一类型网络接入节点也可以根据寻呼信令中第二识别信息,确定寻呼信令发送的对象。并将寻呼信令发送给第二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设备。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保存用户终端初次接入第二网络时的第二识别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向当前接入第一类网络的用户设备转发接收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包括:
向所述用户设备转发接收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这里,第一识别信息可以用于由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确定寻呼信令的发送对象。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根据寻呼信令中的第一识别信息,确定第一识别信息所属的用户设备,并将寻呼信令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第一识别信息可以由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在发送寻呼信令时一起发送给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将寻呼信令和第一识别信息作为寻呼信息包等形式发送给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不对寻呼信息包做处理,直接将寻呼信息包发送给用户设备。由用户设备提取其中的寻呼信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网络为Wi-Fi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为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这里,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是Wi-Fi接入节点(AP)等。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是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基站等。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终端。
终端在接入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后,如果没有数据传输,则会迁移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当有数据需要发送给终端时,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基站等可以发送寻呼信令,指示终端切换到连接态,在切换到连接态时需要重新接入移动蜂窝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等。
终端在监听寻呼信令的过程中,会消耗电量。尤其在5G移动蜂窝通信网络中,由于采用波束成形等技术,会增加终端在监听寻呼信令过程中的功耗。
当终端接入Wi-Fi网络时,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基站可以将寻呼信令发送给Wi-Fi接入节点,Wi-Fi接入节点通过Wi-Fi网络将寻呼信令转发给终端。终端不再在移动蜂窝通信网络中监听寻呼信令。如此,可以减少终端的功耗。同样,基站可以不再通过波束扫描发送寻呼信令,或者,减少波束扫描的方式来发送信令,进而降低基站功耗。
在一些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信号不佳场景下,例如,在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信号由于物体遮挡或受到其他干扰信号干扰,终端无法接收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接入节点的寻呼信令。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基站可以通过Wi-Fi网络向用户设备转发寻呼信令。如此,提高终端接收寻呼信令的成功率,提高寻呼信令传输对环境的适应力。
示例性的,Wi-Fi接入节点和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基站可以通过直连以太网或广域网等方式建立连接。Wi-Fi接入节点可以将连接状况信息通过直连以太网或广域网等发送给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基站。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基站可以将寻呼信令通过直连以太网或广域网等发送给Wi-Fi接入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Wi-Fi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寻呼信令中可以包括Wi-Fi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Wi-Fi接入节点可以根据接收的寻呼信令中的Wi-Fi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确定寻呼信令发送对象。向Wi-Fi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所属的用户设备发送寻呼信令。
用户设备可以根据Wi-Fi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等,确定寻呼信令是发送给自己的。并根据寻呼信令接入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
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将用户设备的连接状况信息发送给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连接状况信息可以包括:接入第一类网络的用户设备、接入第一类网络的用户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等。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根据连接状况信息确定接入第一类网络的用户设备,以及接入第一类网络的用户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
当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需要向用户设备发送寻呼信令时,可以根据连接状况信息,确定与用户设备连接的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并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寻呼信令。可以将用户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和寻呼信令一起进行发送。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寻呼信令中的第一识别信息,确定第一识别信息所属的用户设备,并将寻呼信令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之间的第三网络,接收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所述向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第三网络,向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态信息。
如图3所示,可以在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之间建立第三类网络。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通过第三类网络可以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寻呼信令。第三类网络可以采用与第一类网络或第二类网络相同或不同的网络。示例性的,第三类网络可以是直连的有线以太网,也可以是广域网、或者是光纤传输网等。
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通过第三类网络可以向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用户设备的连接状况信息。
可以在第三类网络中分别为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设置各自的接口。当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和第二类网络的接入节点之间进行寻呼信令或连接状况信息的传输时,可以向传输对端的接口发送寻呼信令或连接状况信息。
以下结合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一个具体示例:
本示例提出了一种多网络融合发送寻呼信令的方法。如果移动通信蜂窝网络的基站想要寻呼终端时,可以将想要寻呼的该终端的寻呼信令告知给相连接的Wi-Fi AP。该寻呼信令可以包括该终端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寻呼所用的终端标识(ID)等。Wi-FiAP收到基站发送的寻呼终端的寻呼信令后,可以通过Wi-Fi网络将移动通信蜂窝网络的寻呼信令发送给对应的终端。例如:Wi-Fi AP可以通过管理帧、控制帧、或者数据帧来发送寻呼信令。终端通过Wi-Fi网络收到移动通信蜂窝网络的寻呼信令后,确定有移动通信蜂窝网络在寻呼自己,则根据接收到的寻呼信令与移动通信蜂窝网络建立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装置,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装置100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100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10和第一接入模块120,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110,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
所述第一接入模块120,用于根据所述寻呼信令,接入所述第二类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100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13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一识别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寻呼信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二识别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Wi-Fi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网络包括:Wi-Fi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包括: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收模块110,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第一接收子模块111,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Wi-Fi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管理帧中携带的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寻呼信令;
第二接收子模块112,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Wi-Fi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控制帧中携带的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寻呼信令;
第三接收子模块113,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Wi-Fi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帧中携带的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寻呼信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装置,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装置200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200包括:第一发送模块210和第二接入模块220,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0,用于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第二类型网络的寻呼信令和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一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类型的寻呼信令,用于由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转发给当前接入到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第二接入模块220,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类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200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230,用于所述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第二类型网络的寻呼信令之前,接收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
确定模块240,用于根据所述连接状况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
所述寻呼信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二识别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网络为Wi-Fi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为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Wi-Fi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0,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211,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之间的第三网络,向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第三接收模块230,包括:
第四接收子模块231,用于通过所述第三网络,接收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寻呼信令传输装置,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寻呼信令传输装置300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四接收模块310和第二发送模块320,其中,
所述第四接收模块310,用于接收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用户设备在第一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一识别信息;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3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向当前接入第一类网络的所述用户设备转发接收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寻呼信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二识别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块320,包括:
第二发送子模块321,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转发接收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网络为Wi-Fi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为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Wi-Fi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300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330,用于向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接收模块310,包括:
第五接收子模块311,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之间的第三网络,接收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所述第三发送模块330,包括:
第三发送子模块331,用于通过所述第三网络,向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态信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接收模块110、第一接入模块120、第二接收模块130、第一发送模块210、第二接入模块220、第三接收模块230、确定模块240、第四接收模块310、第二发送模块320和第三发送模块330等可以被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基带处理器(BP,baseband processor)、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也可以结合一个或多个射频(RF,radiofrequency)天线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网络接入的装置3000的框图。例如,装置30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9,装置30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3002,存储器3004,电源组件3006,多媒体组件3008,音频组件30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3012,传感器组件3014,以及通信组件3016。
处理组件3002通常控制装置30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3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3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30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30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3008和处理组件30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30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30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30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30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3006为装置30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30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30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3008包括在装置30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30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30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30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30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30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3004或经由通信组件30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30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3012为处理组件3002和***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30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30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3014可以检测到设备30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装置30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3014还可以检测装置3000或装置30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30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30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30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30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30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30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30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30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30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30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30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30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30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3000的处理器30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实施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40)

1.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
根据所述寻呼信令,接入所述第二类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一识别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寻呼信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二识别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Wi-Fi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网络包括:Wi-Fi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包括: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Wi-Fi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管理帧中携带的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寻呼信令;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Wi-Fi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控制帧中携带的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寻呼信令;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Wi-Fi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帧中携带的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寻呼信令。
7.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第二类型网络的寻呼信令和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一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类型的寻呼信令,用于由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转发给当前接入到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所述用户设备;
根据接收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类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第二类型网络的寻呼信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
根据所述连接状况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寻呼信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二识别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网络为Wi-Fi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为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Wi-Fi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第二类型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之间的第三网络,向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所述接收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第三网络,接收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
13.一种寻呼信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用户设备在第一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一识别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向当前接入第一类网络的所述用户设备转发接收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寻呼信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二识别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当前接入第一类网络的用户设备转发接收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包括:
向所述用户设备转发接收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网络为Wi-Fi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为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Wi-Fi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之间的第三网络,接收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所述向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第三网络,向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态信息。
20.一种网络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和第一接入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转发的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
所述第一接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寻呼信令,接入所述第二类网络。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一识别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寻呼信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二识别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Wi-Fi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网络包括:Wi-Fi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包括: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Wi-Fi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管理帧中携带的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寻呼信令;
第二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Wi-Fi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控制帧中携带的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寻呼信令;
第三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Wi-Fi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帧中携带的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寻呼信令。
26.一种网络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模块和第二接入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第二类型网络的寻呼信令和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一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类型的寻呼信令,用于由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转发给当前接入到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第二接入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类网络。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所述向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第二类型网络的寻呼信令之前,接收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状况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寻呼信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二识别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网络为Wi-Fi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为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Wi-Fi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之间的第三网络,向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第三接收模块,包括:
第四接收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三网络,接收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
32.一种寻呼信令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四接收模块和第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用户设备在第一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一识别信息;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向当前接入第一类网络的所述用户设备转发接收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寻呼信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类网络中使用的第二识别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转发接收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网络为Wi-Fi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为移动蜂窝通信网络。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Wi-Fi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分配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37.根据权利要求32至3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况信息。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接收模块,包括:
第五接收子模块,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类网络的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之间的第三网络,接收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的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寻呼信令和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所述第三发送模块,包括:
第三发送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三网络,向所述第二类网络的接入点发送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状态信息。
39.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能够有所述处理器运行的可执行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或7至12任一项所述网络接入方法的步骤,或权利要求13至19任一项所述寻呼信令传输方法的步骤。
4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由可执行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或7至12任一项所述网络接入方法的步骤,或权利要求13至19任一项所述寻呼信令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1980002530.0A 2019-10-21 2019-10-21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9459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12371 WO2021077266A1 (zh) 2019-10-21 2019-10-21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5920A true CN110945920A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14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2530.0A Pending CN110945920A (zh) 2019-10-21 2019-10-21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95447A1 (zh)
CN (1) CN110945920A (zh)
WO (1) WO202107726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4799A1 (zh) * 2021-09-24 2023-03-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能力交互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9034A (zh) * 2012-12-19 2014-06-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接收移动通信网络信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80317275A1 (en) * 2015-12-31 2018-1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7017B2 (en) * 2010-04-14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savings through cooperative operation of multiradio devices
US10477608B2 (en) * 2016-09-29 2019-11-1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access using a relay
CN107613530B (zh) * 2017-10-11 2020-03-1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路由器的物联网设备的配置方法及双频无线路由器
EP3860224A4 (en) * 2018-09-29 2022-05-2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A NETWORK AND STORAGE MEDIU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9034A (zh) * 2012-12-19 2014-06-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接收移动通信网络信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80317275A1 (en) * 2015-12-31 2018-1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4799A1 (zh) * 2021-09-24 2023-03-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能力交互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77266A1 (zh) 2021-04-29
US20220295447A1 (en) 2022-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5072A (zh) 接入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62600B (zh) 扩展非连续接收参数确定方法、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71222B (zh) 寻呼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43118B (zh) Rrc状态改变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92263A (zh) 终端监听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70603A (zh) 监听信道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31863B (zh) 跟踪区更新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70334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52024A1 (zh) 参数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71406A (zh) 发送寻呼消息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189379A1 (en) Methods for base station switching,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0603858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57102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14164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ystem messag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1077301A1 (zh) 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188041A1 (en) Paging caus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128366A (zh) 寻呼参数确定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75740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52456A (zh) 寻呼碰撞处理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46007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45920A (zh)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20718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09111A (zh) Cfr的确定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02730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28764A (zh) 寻呼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