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3498A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3498A
CN110913498A CN201811089695.XA CN201811089695A CN110913498A CN 110913498 A CN110913498 A CN 110913498A CN 201811089695 A CN201811089695 A CN 201811089695A CN 110913498 A CN110913498 A CN 110913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data content
data
access process
i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96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13498B (zh
Inventor
吴昱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8110896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13498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19/098175 priority patent/WO2020057262A1/zh
Priority to JP2021514349A priority patent/JP7385654B2/ja
Priority to CA3112923A priority patent/CA3112923C/en
Priority to KR1020217010828A priority patent/KR102589489B1/ko
Priority to RU2021109159A priority patent/RU2769097C1/ru
Priority to EP19863664.9A priority patent/EP3855852A4/en
Priority to AU2019342158A priority patent/AU2019342158B2/en
Priority to SG11202102609VA priority patent/SG11202102609VA/en
Publication of CN110913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3498A/zh
Priority to US17/199,118 priority patent/US2021020432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13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34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04L1/0018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based on latency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8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additional processing of random access related information at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该方法包括:在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第一数据内容中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内容为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的数据内容,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中的至少一个为两步随机接入过程,所述i为大于1的整数。通过本申请,一方面,规范了相邻两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之间数据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数据丢失率,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随机接入过程引入一种新的随机接入过程类型,两步随机接入(2-stepRACH)过程,可以通过第一条随机接入请求消息将用户数据发送给网络侧设备。
然而,在随机接入成功率低,终端需要持续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尝试,且终端进行的相邻两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中包括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尝试的场景中,对于上述相邻两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之间数据的处理方式,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以针对包括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尝试的相邻两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之间数据的处理方式提出解决方案。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第一数据内容中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内容为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的数据内容,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中的至少一个为两步随机接入过程,所述i为大于1的整数。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生成所述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数据内容,并缓存所述第三数据内容。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第一数据内容中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内容为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的数据内容,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中的至少一个为两步随机接入过程,所述i为大于1的整数。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
缓存模块,用于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生成所述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数据内容,并缓存所述第三数据内容。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缓存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一数据内容,并在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上述第一数据内容中的第一数据,一方面,规范了相邻两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之间数据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数据丢失率,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网络***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图之一;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图之二;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本申请中使用“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例如A和/或B和/或C,表示包含单独A,单独B,单独C,以及A和B都存在,B和C都存在,A和C都存在,以及A、B和C都存在的7种情况。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网络***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之间可以进行通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11也可以称作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具体实现时,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等终端侧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
网络侧设备12可以是基站、中继或接入点等。基站可以是5G及以后版本的基站(例如:5G NR NB),或者其他通信***中的基站(例如:eNB(Evolutional Node B,演进型基站),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网络侧设备12的具体类型。
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一些内容进行说明:
一、传统随机接入过程
传统随机接入过程可以包括: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其中,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可以表现为四步随机接入(4-stepRACH)过程。
对于“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UE发送Msg1(随机接入请求消息)给网络侧设备。网络侧设备接收到Msg1后给UE发送Msg2(RAR(Random Access Response,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给UE,Msg2中携带了上行授权信息。UE根据Msg2中的上行授权信息,执行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组包功能生成MAC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并将该MAC PDU存储在Msg3缓存中,然后UE将Msg3缓存中的MAC PDU通过HARQ进程进行发送。网络侧设备接收到Msg3后发送Msg4(如,竞争解决标识)给UE。UE接收到Msg4判断是否竞争解决成功,如果成功则随机接入过程成功,否则重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对于重新发起的随机接入过程,当UE又接收到Msg2中的上行授权信息后,UE可以直接从Msg3缓存中取出之前存储的MAC PDU,并通过HARQ进程进行发送。UE在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如随机接入过程成功或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后会清空随机接入过程的Msg3传输的HARQ缓存。
对于“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UE发送Msg1给网络侧设备。网络侧设备接收到Msg1后给UE发送Msg2给UE,Msg2中携带了上行授权信息,和UE的标识信息(如Msg1中的随机接入前导(preamble)编号)。如果,该随机接入前导的编号与UE的Msg1中携带的随机接入前导的编号相同,UE认为该随机接入过程成功,否则重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UE在每次发起(或重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候,会根据各随机接入过程中Msg1资源的对应的下行信号质量(如,SSB(Synchronous Signal Block,同步信号块)的RSRP(Reference Symbol Received Power,参考符号接收强度))进行随机接入资源的选择,从而提高随机接入的成功过率。因此,UE在每次发起(或重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候,UE可能会选择“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或“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另一方面,UE在重新发起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时,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类型可能相同,也可能发生变化其中,i为大于1的整数。
二、两步随机接入(2-Step RACH)过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网络侧设备给UE配置两步随机接入的配置信息(2-StepRACHconfiguration)。其中,配置信息可以包括MsgA和MsgB对应的发送资源信息。
步骤202、UE向网络侧设备发送MsgA。从而触发2-Step RACH过程。其中,UE可以通过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发送MsgA。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MsgA可以包括数据部分和非数据部分。如图2所示,MsgA中可以携带有数据(Data)和第一UE标识(UE-ID1)。
步骤203、网络侧设备向UE发送反馈消息MsgB。
如图2所示,MsgB中可以携带第二UE标识(UE-ID2)和确认指示(AcknowledgeIndication,简称ACK Indication)。
需要说明的是,若UE接收到MsgB后,解析发现MsgB中携带的第二UE标识与UE发送的MsgA中携带的第一UE标识不匹配,则可以视为接收MsgB失败,UE需要重新发送MsgA,即重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步骤202中发送的MsgA相当于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1和Msg3的合并,步骤203中发送的MsgB相当于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2和Msg4的合并。应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A中可以称为Msg1,MsgB可以称为Msg2,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随机接入方法进行说明。
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图之一。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随机接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在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第一数据内容中的第一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内容为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的数据内容,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中的至少一个为两步随机接入过程,所述i为大于1的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中的至少一个为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具体实现时,可以但不仅限于包括以下几种实施方式:一、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和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都可以是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可以是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可以是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三、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可以是四步随机接入过程,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可以是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四、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可以是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可以是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是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是四步随机接入过程的实施方式中,在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后,UE可以重新发起四步随机接入过程,重新发送四步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1,或者,将两次随机接入过程转换为四步随机接入过程,重新发送四步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3,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四步随机接入过程和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分别属于不同的随机接入过程类型。
UE在进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时,可以缓存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一数据内容。这样,一方面,规范了相邻两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之间数据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当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进行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时,可以从缓存的第一数据内容中提取出第一数据,并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从而可以降低数据丢失率,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在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中,可以将第一数据内容中的第一数据携带于目标数据内容中发送。其中,目标数据内容可以是第一数据内容(即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的数据内容),或者第二数据内容(即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生成的数据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内容与发送数据包大小(或称为发送资源大小)对应,且在两次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不同的情况下,该两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所对应的数据内容可以不同;在两次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发送数据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该两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所对应的数据内容可以相同。
其中,上述数据内容可以用于发送第一消息,上述第一消息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基于随机接入过程的表现形式确定。示例性的,若随机接入过程为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则第一消息可以是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A;若随机接入过程为四步随机接入过程,则第一消息可以是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3。具体实现时,上述数据内容可以表现为MAC PDU,但不仅限于此。上述发送数据包大小可以根据上行授权信息确定。
因此,上述目标数据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根据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的比较结果确定。
场景一、比较结果为不同,即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不同。
可选的,发送第一数据内容中的第一数据,包括:
在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不同的情况下,重新生成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内容,并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
在该场景中,由于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不同,可知,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对应的数据内容与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对应的数据内容不同。因此,终端可以重新生成包括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内容,并通过第二数据内容发送第一数据,从而可以提高发送第一数据的成功率。
可见,在场景一中,目标数据内容表现为第二数据内容,即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生成的数据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资源大小可以表现为TBS(Transport Block Size,传输块大小),因此,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不同的情况下,重新生成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内容,并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具体可以表现为:
在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TBS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TBS不同的情况下,重新生成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内容,并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
进一步地,所述重新生成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内容之后,所述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之前,还包括:
缓存所述第二数据内容。
这样,当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终端重新发起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时,可以发送第二数据内容中包括的数据,从而可以降低数据丢失率,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具体实现时,终端将第二数据内容缓存至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位置,将第一数据内容缓存至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位置。而在实际应用中,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位置与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此,所述第二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与所述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二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与所述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相同或不相同。
具体地,在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属于同一类型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情况下,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位置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位置相同,第二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与所述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相同。示例性的,若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均为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则可以将第二数据内容存储至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位置,第一RACH缓存位置或MsgA缓存位置。
在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不属于同一类型的随机接入过程,但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所属的随机接入过程类型与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所属的随机接入过程使用同一缓存位置存储数据内容的情况下,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位置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位置相同,第二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与所述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相同。示例性的,若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中一个为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另一个为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但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与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使用同一个缓存位置(如第二RACH缓存位置)存储数据内容,则可以将第二数据内容缓存至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与四步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同一缓存位置中。
在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不属于同一类型的随机接入过程,且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所属的随机接入过程类型与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所属的随机接入过程使用不同缓存位置存储数据内容的情况下,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位置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位置不同,第二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与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不同。示例性的,若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为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为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且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位置为MsgA缓存位置,四步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位置为Msg3缓存位置,则可以将第二数据内容存储至Msg3缓存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UE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送第二数据内容。可选的,所述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包括:
将所述第二数据内容存储于HARQ缓存中,通过HARQ进程进行发送;或者,通过所述第二数据内容对应的协议层的底层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
具体实现时,在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为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的情况下,若两步随机接入过程支持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行,则可以将第二数据内容存储于HARQ缓存中,通过HARQ进程进行发送;若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不支持HARQ进程,则可以将第二数据内容发送至第二数据内容对应的协议层的底层,通过底层发送第二数据内容,示例性的,数据内容表现为MAC PDU,则第二数据内容对应的协议层为MAC层,通过物理层发送第二数据内容。
在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为四步随机接入过程或非竞争的随机竞争的情况下,可以将所述第二数据内容存储于HARQ缓存中,通过HARQ进程进行发送。
场景二、比较结果相同,即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相同。
可选的,所述发送第一数据内容中的第一数据,包括:
在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所述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中,取出并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内容。
在该场景中,由于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相同,可知,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对应的数据内容与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对应的数据内容相同。因此,终端可以直接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所述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中,取出并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内容。这样,相比于场景一,可以直接通过第一数据内容发送第一数据,无需生成第二数据内容,可以简化操作。
可见,在场景二中,目标数据内容表现为第一数据内容,即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的数据内容。
在场景二中,类似于场景一,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所述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中,取出并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内容,具体可以表现为:
在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TBS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TBS不同的情况下,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所述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中,取出并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场景一中,UE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所述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中,取出第一数据内容后,可以将第一数据内容存储至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位置中,这样,当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终端重新发起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时,终端可以发送缓存的第一数据内容中包括的数据,从而可以降低数据丢失率,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应理解的是,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存储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与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存储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场景一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场景二中UE发送第一数据内容的方式与场景一中UE发送第二数据内容的方式相同,具体可以参考场景二中相关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介绍的多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彼此可以相互结合实现,也可以单独实现,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为方便理解,以下结合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一、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和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都可以是两步随机接入过程。
步骤0:当UE进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失败,则UE会在达到随机接入过程最大尝试次数前,再次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尝试,即进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
步骤1.1:UE在进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的时候,UE根据上行发送资源大小进行对应的处理后,再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其中,UE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1)、当UE进行MsgA数据发送的资源大小没有变化(如,根据上行授权信息生成的TBS与前一次进行MsgA数据发送的TBS相同),则UE直接使用之前存储的第一数据内容(如,MAC PDU)进行MsgA数据发送。
2)、当UE进行MsgA数据发送的资源大小发生变化(如,根据上行授权信息生成的TBS与前一次进行MsgA数据发送的TBS相同不同,增加或减少),则UE重新生成第二数据内容,并将第二数据内容存储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位置中(如,RACH buffer或MsgA buffer),以及使用第二数据内容进行MsgA数据发送。
步骤1.2:根据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的MsgA是否支持HARQ进程发送,UE的处理行为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1)、如果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的MsgA支持HARQ进程发送,则UE在进行MsgA数据发送的时候,UE在获取目标数据内容(第一数据内容或第二数据内容)后,将目标数据内容存储于HARQ缓存中,通过对应的HARQ进程进行发送。
2)、如果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的MsgA不支持HARQ进程发送,则UE在进行MsgA数据发送的时候,UE在获取目标数据内容后,将目标数据内容发送给目标数据内容对应的协议层的底层进行数据发送(如,UE的MAC层从MsgA Buffer中取出第一数据内容后,发送给物理层进行数据发送)。
实施方式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可以是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可以是四步随机接入过程。
步骤0:当UE进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失败,则UE会在达到随机接入过程最大尝试次数前,再次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尝试,即进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
步骤1.1:UE在进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的时候,UE根据上行发送资源大小进行对应的处理后,再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其中,UE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1)、当UE进行Msg3数据发送的资源大小没有变化(如,根据上行授权信息生成的TBS与前一次进行MsgA数据发送的TBS相同),则UE直接使用之前存储的第一数据内容(如,MAC PDU)进行Msg3数据发送。
2)、当UE进行Msg3数据发送的资源大小发生变化(如,根据上行授权信息生成的TBS与前一次进行MsgA数据发送的TBS相同不同,增加或减少),则UE重新生成第二数据内容,并使用第二数据内容进行Msg3数据发送。
额外的,在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UE可以将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缓存的第一数据内容或重新生成的用于Msg3发送的第二数据内容,存储于“四步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位置(如,Msg3Buffer)中。
或者,四步随机接入过程和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使用同一个缓存位置(如,RACHbuffer),存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用于上行发送的数据(如,2-step RACH的MsgA;4-stepRACH的Msg3)。
步骤1.2:进行四步随机接入过程的Msg3数据发送时,UE在获取目标数据内容后,将目标数据内容存储于HARQ缓存中,通过对应的HARQ进程进行发送。
实施方式三、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可以是四步随机接入过程,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可以是两步随机接入过程。
步骤0:UE在进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的时候,UE根据上行发送资源大小进行对应的处理后,再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其中,UE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1)、当UE进行MsgA数据发送的资源大小没有变化(如,根据上行授权信息生成的TBS与前一次进行Msg3数据发送的TBS相同),则UE直接使用之前存储的第一数据内容(如,MAC PDU)进行Msg3数据发送。
2)、当UE进行MsgA数据发送的资源大小发生变化(如,根据上行授权信息生成的TBS与前一次进行Msg3数据发送的TBS相同不同,增加或减少),则UE重新生成第二数据内容,并使用第二数据内容进行MsgA数据发送。
额外的,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UE可以将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缓存的第一数据内容或重新生成的用于MsgA发送的第二数据内容,存储于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如,MsgA Buffer)中。
或者,四步随机接入过程和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使用同一个缓存位置(如,RACHbuffer),存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用于上行发送的数据(如,2-step RACH的MsgA;4-stepRACH的Msg3)。
步骤1.2:UE的处理行为同实施方式一中UE的处理行为,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四、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可以是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可以是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
步骤0:当UE进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失败,则UE会在达到随机接入过程最大尝试次数前,再次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尝试,即进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
步骤1.1:UE在进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的时候,UE根据上行发送资源大小进行对应的处理后,再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其中,UE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1)、当UE进行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后,Msg2中指定的数据发送的资源大小没有变化(如,根据上行授权信息生成的TBS与前一次进行MsgA数据发送的TBS相同),则UE直接使用之前存储的第一数据内容(如,MAC PDU)进行数据发送。
2)、当UE进行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后,Msg2中指定的数据发送的资源大小发生变化(如,根据上行授权信息生成的TBS与前一次进行MsgA数据发送的TBS相同不同,增加或减少),则UE重新生成第二数据内容,并使用第二数据内容进行数据发送。
步骤1.2:UE在获取目标数据内容后,将目标数据内容存储于HARQ缓存中,通过对应的HARQ进程进行发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用于确定UE对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生成的数据内容的处理行为。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图之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随机接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生成所述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数据内容,并缓存所述第三数据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可以是第N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为正整数。当N等于1时,上述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为首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
具体实现时,UE将第三数据内容存储至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位置中,如Msg3Buffer或RACH Buffer。
这样,当上述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失败,终端重新发起第N+1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时,终端可以发送缓存的第三数据内容中包括的数据,从而可以降低数据丢失率,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缓存所述第三数据内容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三数据内容存储于HARQ缓存中,通过HARQ进程进行发送;或者,通过所述第三数据内容对应的协议层的底层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内容。
其中,UE控制第三数据内容发送的方式,与图3对应的方法实施例的场景一中UE控制第二数据内容发送的方式相同,具体可以参考图3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相关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介绍的多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彼此可以相互结合实现,也可以单独实现,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为方便理解,以下以两步随机接入过程是首次随机接入过程尝试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0:网络侧设备给UE配置两步随机接入的配置信息,如Msg1和Msg2对应的发送资源信息。
步骤1.1:UE触发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将Msg1发送给网络侧设备,如通过PUSCH发送。
当首次进行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候,UE生成用于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三数据内容(如,MAC PDU),并将第三数据内容存储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对应的缓存位置(如,RACHBuffer或MsgA Buffer)中。
步骤1.2:根据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的MsgA是否支持HARQ进程发送,UE的处理行为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1)、如果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的MsgA支持HARQ进程发送,则UE在进行MsgA数据发送的时候,UE在获取目标数据内容(第一数据内容或第二数据内容)后,将目标数据内容存储于HARQ缓存中,通过对应的HARQ进程进行发送。
2)、如果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的MsgA不支持HARQ进程发送,则UE在进行MsgA数据发送的时候,UE在获取目标数据内容后,将目标数据内容发送给目标数据内容对应的协议层的底层进行数据发送(如,UE的MAC层从MsgA Buffer中取出第一数据内容后,发送给物理层进行数据发送)。
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图之一。如图5所示,终端500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501,用于在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第一数据内容中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内容为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的数据内容,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中的至少一个为两步随机接入过程,所述i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501,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所述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中,取出并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内容。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501,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不同的情况下,重新生成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内容,并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
可选的,终端500还包括:
缓存模块,用于在重新生成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内容之后,所述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之前,缓存所述第二数据内容。
可选的,所述第二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与所述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相同或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501,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不同的情况下,重新生成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内容,将所述第二数据内容存储于HARQ缓存中,通过HARQ进程进行发送;或者,通过所述第二数据内容对应的协议层的底层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图3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与图4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可以独立实现,也可以结合实现,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终端500能够实现本发明图3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图之二。如图6所示,终端600包括:
缓存模块601,用于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生成所述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数据内容,并缓存所述第三数据内容。
可选的,终端600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缓存所述第三数据内容之后,将所述第三数据内容存储于HARQ缓存中,通过HARQ进程进行发送;或者,通过所述第三数据内容对应的协议层的底层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内容。
终端600能够实现本发明图4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图之三,该终端可以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终端7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701、网络模块702、音频输出单元703、输入单元704、传感器705、显示单元706、用户输入单元707、接口单元708、存储器709、处理器710、以及电源7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当终端700为能够实现本发明图3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的终端时,射频单元701,用于:
在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第一数据内容中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内容为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的数据内容,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中的至少一个为两步随机接入过程,所述i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的,射频单元701,还用于:
在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所述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中,取出并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内容。
可选的,射频单元701,还用于:
在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不同的情况下,重新生成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内容,并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
可选的,处理器710,用于:
在重新生成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内容之后,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之前,缓存所述第二数据内容。
可选的,所述第二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与所述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相同或不同。
可选的,射频单元701,还用于:
将所述第二数据内容存储于HARQ缓存中,通过HARQ进程进行发送;或者,通过所述第二数据内容对应的协议层的底层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
当终端700为能够实现本发明图4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的终端时,处理器710,用于:
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生成所述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数据内容,并缓存所述第三数据内容。
可选的,射频单元701,用于:
将所述第三数据内容存储于HARQ缓存中,通过HARQ进程进行发送;或者,通过所述第三数据内容对应的协议层的底层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内容。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7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7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7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7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终端通过网络模块7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703可以将射频单元701或网络模块7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7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703还可以提供与终端7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7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7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7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7041和麦克风7042,图形处理器7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706上。经图形处理器7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7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701或网络模块702进行发送。麦克风70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7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终端7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7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7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7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7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终端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7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7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706可包括显示面板7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7061。
用户输入单元7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707包括触控面板7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7072。触控面板7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7071上或在触控面板7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7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710,接收处理器7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7071。除了触控面板7071,用户输入单元7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7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7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7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7061上,当触控面板7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7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7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7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7中,触控面板7071与显示面板7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7071与显示面板7061集成而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708为外部装置与终端7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7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终端7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终端7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7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7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7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710是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09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7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7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10中。
终端7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7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7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与处理器7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终端70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710,存储器709,存储在存储器70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7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10执行时实现上述随机接入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随机接入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8)

1.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第一数据内容中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内容为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的数据内容,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中的至少一个为两步随机接入过程,所述i为大于1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第一数据内容中的第一数据,包括:
在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所述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中,取出并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内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第一数据内容中的第一数据,包括:
在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不同的情况下,重新生成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内容,并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生成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内容之后,所述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之前,还包括:
缓存所述第二数据内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与所述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相同或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包括:
将所述第二数据内容存储于HARQ缓存中,通过HARQ进程进行发送;或者,通过所述第二数据内容对应的协议层的底层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
7.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生成所述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数据内容,并缓存所述第三数据内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所述第三数据内容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三数据内容存储于HARQ缓存中,通过HARQ进程进行发送;或者,通过所述第三数据内容对应的协议层的底层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内容。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第一数据内容中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内容为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的数据内容,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和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中的至少一个为两步随机接入过程,所述i为大于1的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缓存所述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中,取出并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内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不同的情况下,重新生成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内容,并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存模块,用于在重新生成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内容之后,所述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之前,缓存所述第二数据内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与所述第一数据内容的缓存位置相同或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i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与所述第i-1次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数据包大小不同的情况下,重新生成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内容,将所述第二数据内容存储于HARQ缓存中,通过HARQ进程进行发送;或者,通过所述第二数据内容对应的协议层的底层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内容。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缓存模块,用于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生成所述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数据内容,并缓存所述第三数据内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缓存所述第三数据内容之后,将所述第三数据内容存储于HARQ缓存中,通过HARQ进程进行发送;或者,通过所述第三数据内容对应的协议层的底层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内容。
1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的步骤,或者,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的步骤。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的步骤,或者,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的步骤。
CN201811089695.XA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109134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9695.XA CN110913498B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SG11202102609VA SG11202102609VA (en) 2018-09-18 2019-07-29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CA3112923A CA3112923C (en) 2018-09-18 2019-07-29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KR1020217010828A KR102589489B1 (ko) 2018-09-18 2019-07-29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및 단말 장치
RU2021109159A RU2769097C1 (ru) 2018-09-18 2019-07-29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к данным и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к данным
EP19863664.9A EP3855852A4 (en) 2018-09-18 2019-07-29 RANDOM ACCESS PROCESS, AND TERMINAL
PCT/CN2019/098175 WO2020057262A1 (zh) 2018-09-18 2019-07-29 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JP2021514349A JP7385654B2 (ja) 2018-09-18 2019-07-29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及び端末
AU2019342158A AU2019342158B2 (en) 2018-09-18 2019-07-29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US17/199,118 US20210204329A1 (en) 2018-09-18 2021-03-11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9695.XA CN110913498B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3498A true CN110913498A (zh) 2020-03-24
CN110913498B CN110913498B (zh) 2021-07-06

Family

ID=69813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9695.XA Active CN110913498B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04329A1 (zh)
EP (1) EP3855852A4 (zh)
JP (1) JP7385654B2 (zh)
KR (1) KR102589489B1 (zh)
CN (1) CN110913498B (zh)
AU (1) AU2019342158B2 (zh)
CA (1) CA3112923C (zh)
RU (1) RU2769097C1 (zh)
SG (1) SG11202102609VA (zh)
WO (1) WO202005726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2989A (zh) * 2020-06-28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数据传输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892A (zh) * 2008-01-08 2009-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命令的发送方法及基站
CN102047586A (zh) * 2008-08-11 2011-05-04 Lg电子株式会社 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用户设备
CN102333521A (zh) * 2009-01-02 2012-01-25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的随机接入方案
CN104365150A (zh) * 2012-06-15 2015-02-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中用于用户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直接通信的用户设备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WO2016163827A1 (ko) * 2015-04-08 2016-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사이드링크 단말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CN106105366A (zh) * 2014-03-11 2016-11-09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中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将临时标识符分配给终端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70013610A1 (en) * 2014-02-16 2017-01-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133555A1 (zh) * 2016-02-03 2017-08-10 ***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基站、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872899A (zh) * 2016-09-23 2018-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7889273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相应设备
WO2018082639A1 (en) * 2016-11-03 2018-05-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ndom access channel design,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8093451A (zh) * 2018-01-30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CN108271275A (zh) * 2017-01-04 2018-07-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竞争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82901A (zh) * 2017-01-06 2018-07-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方法和装置
CN108282899A (zh) * 2017-01-05 2018-07-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两步竞争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8282895A (zh) * 2017-01-06 2018-07-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14841B1 (ko) * 2007-08-10 2015-04-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효율적인 랜덤 액세스 재시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TW200931868A (en) * 2008-01-04 2009-07-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n enhanced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 in a Cell_FACH state
KR101085516B1 (ko) * 2008-03-14 2011-11-23 이노베이티브 소닉 리미티드 경합 기반 랜덤 액세스 절차 처리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1931516B (zh) 2009-06-25 2013-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层确认模式下快速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KR101876584B1 (ko) * 2010-04-01 2018-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향상된 랜덤 억세스 메커니즘
CN109560912A (zh) * 2012-03-19 2019-04-02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从小区的方法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CN106576352A (zh) 2014-07-31 2017-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85712B (zh) * 2015-07-27 2021-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
KR102397297B1 (ko) * 2016-09-28 2022-05-13 소니그룹주식회사 차세대 무선 시스템들에서의 랜덤 액세스
US10568007B2 (en) * 2017-03-22 2020-02-18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Handover random access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892A (zh) * 2008-01-08 2009-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命令的发送方法及基站
CN102047586A (zh) * 2008-08-11 2011-05-04 Lg电子株式会社 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用户设备
CN102333521A (zh) * 2009-01-02 2012-01-25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的随机接入方案
CN104365150A (zh) * 2012-06-15 2015-02-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中用于用户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直接通信的用户设备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US20170013610A1 (en) * 2014-02-16 2017-01-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105366A (zh) * 2014-03-11 2016-11-09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中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将临时标识符分配给终端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80084407A1 (en) * 2015-04-08 2018-03-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delink terminal information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tilizing the method
WO2016163827A1 (ko) * 2015-04-08 2016-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사이드링크 단말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WO2017133555A1 (zh) * 2016-02-03 2017-08-10 ***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基站、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872899A (zh) * 2016-09-23 2018-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7889273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相应设备
WO2018082639A1 (en) * 2016-11-03 2018-05-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ndom access channel design,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8271275A (zh) * 2017-01-04 2018-07-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竞争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82899A (zh) * 2017-01-05 2018-07-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两步竞争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8282901A (zh) * 2017-01-06 2018-07-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方法和装置
CN108282895A (zh) * 2017-01-06 2018-07-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CN108093451A (zh) * 2018-01-30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YUN-YONG HWANG,: "Random Access Method with Access Time Distribution Scheme", 《IEEE XPLORE》 *
LG ELECTRONICS: "Initial access and mobility for NR unlicensed operation", 《R1-1808508》 *
NTT DOCOMO, INC.: "NR_newRAT", 《RP-181723 SR FOR RAN81》 *
杜骏璍: "LTE_TDD竞争随机接入过程的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2989A (zh) * 2020-06-28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数据传输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001893A1 (zh) * 2020-06-28 2022-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数据传输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112923A1 (en) 2020-03-26
JP7385654B2 (ja) 2023-11-22
EP3855852A4 (en) 2021-12-08
SG11202102609VA (en) 2021-04-29
JP2022500929A (ja) 2022-01-04
KR102589489B1 (ko) 2023-10-13
CN110913498B (zh) 2021-07-06
AU2019342158A1 (en) 2021-05-13
RU2769097C1 (ru) 2022-03-28
AU2019342158B2 (en) 2022-07-14
EP3855852A1 (en) 2021-07-28
US20210204329A1 (en) 2021-07-01
KR20210057793A (ko) 2021-05-21
CA3112923C (en) 2023-07-25
WO2020057262A1 (zh) 2020-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3499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153259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183628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1278153B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0933763A (zh) 一种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958710B (zh) 信道接入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11219071B2 (en) System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terminal
US20220110036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0958644B (zh) 一种终端设备能力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561514B (zh)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的处理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10913498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WO2021228226A1 (zh) 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和终端
CN113133126B (zh) 变换工作频点的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958708B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0831224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262662B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和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