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5235B - 耳机睡眠监测方法、装置和*** - Google Patents

耳机睡眠监测方法、装置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5235B
CN110825235B CN201911117565.7A CN201911117565A CN110825235B CN 110825235 B CN110825235 B CN 110825235B CN 201911117565 A CN201911117565 A CN 201911117565A CN 110825235 B CN110825235 B CN 1108252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earphone
vibrator
time period
motion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175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25235A (zh
Inventor
程泽强
黄俊豪
余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Jie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Jie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Jiel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Jie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1756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252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25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5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25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5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2Head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耳机睡眠监测方法、装置和***。其中,耳机睡眠监测方法,包括步骤:在睡眠监测时间段内、未接收到运动传感器传输的位移信号时,向振动器发送唤醒指令;唤醒指令用于指示振动器以预设振动规则工作;预设振动规则包括振动频率为随机生成,振动强度随时间递增,以及振动方向随时间逐步朝脱离耳朵方向振动;在振动器以预设振动规则工作时,判断耳机当前是否处于脱离耳朵状态;若判断的结果为是,则指示耳机执行关机操作。本申请不仅显著提高了人机交互智能程度,还能够有效延长耳机的寿命,降低耳机的损伤几率。

Description

耳机睡眠监测方法、装置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蓝牙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睡眠监测方法、装置和***。
背景技术
目前,蓝牙耳机作为一种常见的音频播放设备,无论是在工作、学习、旅途中都时常佩戴,蓝牙耳机主要是利用自身蓝牙模块与手机蓝牙端配对,实现音频信号的无线传输,但由于用户在使用蓝牙耳机时可能进入深度学习,或者休息小憩、又或者无意识的睡眠的状态,此时蓝牙耳机会继续播放音频。
在实现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技术无法对蓝牙耳机进行有效处理,人机交互智能化程度低;且长时间的播放且在用户非必要使用时播放,不仅会降低蓝牙耳机播放设备的使用寿命,还易增加耳机损伤几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控制耳机的耳机睡眠监测方法、装置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睡眠监测方法,耳机内置有运动传感器和振动器;方法包括步骤:
在睡眠监测时间段内、未接收到运动传感器传输的位移信号时,向振动器发送唤醒指令;唤醒指令用于指示振动器以预设振动规则工作;预设振动规则包括振动频率为随机生成,振动强度随时间递增,以及振动方向随时间逐步朝脱离耳朵方向振动;
在振动器以预设振动规则工作时,判断耳机当前是否处于脱离耳朵状态;
若判断的结果为是,则指示耳机执行关机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睡眠监测时间段包括依次连续的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朝脱离耳朵方向包括沿垂直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方向;
预设振动规则还包括:
第一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为第三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的三分之一;第一时间段对应的振动方向为沿平行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方向;
第二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为第三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的三分之二;第二时间段对应的振动方向为沿垂直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方向;
第三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范围为70转每秒到200转每秒;第三时间段对应的振动方向为沿垂直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
在振动器以预设振动规则工作时,接收到运动传感器传输的位移信号,则向振动器发送停止指令;停止指令用于指示振动器停止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睡眠监测时间段内、未接收到运动传感器传输的位移信号时,向振动器发送唤醒指令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确认耳机与配对耳机连接成功;
其中,配对耳机内置有运动传感器和振动器。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睡眠监测装置,包括:
唤醒模块,用于在睡眠监测时间段内、未接收到运动传感器传输的位移信号时,向振动器发送唤醒指令;唤醒指令用于指示振动器以预设振动规则工作;预设振动规则包括振动频率为随机生成,振动强度随时间递增,以及振动方向随时间逐步朝脱离耳朵方向振动;
脱离判断模块,用于在振动器以预设振动规则工作时,判断耳机当前是否处于脱离耳朵状态;
关机指示模块,用于若判断的结果为是,则指示耳机执行关机操作。
一种振动频率发生器,振动频率发生器应用于耳机;
振动频率发生器用于执行前述任一项耳机睡眠监测方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振动频率发生器应用于配对连接的蓝牙耳机中的任一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振动频率发生器还用于与连接蓝牙耳机的终端设备通信,并基于通信的结果输出相应的振动频率。
一种蓝牙耳机睡眠监测***,包括主耳机和从耳机;
主耳机内置有第一运动传感器、第一振动器和振动频率发生器;
从耳机内置有第二运动传感器和第二振动器;
振动频率发生器用于执行前述任一项耳机睡眠监测方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运动传感器内置于主耳机的出声口边缘2mm-5mm处;第一振动器内置于距离主耳机的充电端2mm处;
第二运动传感器内置于从耳机的出声口边缘2mm-5mm处;第二振动器内置于距离从耳机的充电端2mm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耳机、从耳机均包括内置的红外传感器;
第一运动传感器和第二运动传感器均为人体运动传感器;
第一振动器第二振动器均为电机;电机包括离心电动机和普通电动机。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项耳机睡眠监测方法。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机睡眠监测机制,在睡眠监测时间段内,采用运动传感器均未检测到用户的头部的发生位移的信号时,获取一个随机的振动频率,同时在振动器工作过程中采用阶段式的振动策略,在振动时间内振动强度会不断提高,振动方向随时间逐步朝脱离耳朵方向振动,直至耳机从耳朵上脱落,完成主动脱离人耳,使对耳断开连接,进而暂停音频的播放;不仅显著提高了人机交互智能程度,还能够有效延长耳机的寿命,降低耳机的损伤几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睡眠监测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睡眠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时间段中振动规则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时间段中振动规则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时间段中振动规则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睡眠监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睡眠监测***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垂直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振动方向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平行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振动方向的左视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睡眠监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置”、“出声口边缘”、“充电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传统技术中,用户需要在手机端提前手动设置定时关闭播放音频,当蓝牙耳机检测到未处于工作状态时,蓝牙耳机自动休眠,然而耳机依然佩戴在用户耳朵上。
为此,用户可在手机端提前手动设置定时关闭播放音频,当蓝牙耳机检测到未处于工作状态时,蓝牙耳机自动休眠,然而耳机依然佩戴在用户耳朵上,若不对蓝牙耳机进行处理,长时间的播放且在用户非必要使用时播放,不仅会降低蓝牙耳机播放设备的使用寿命,还会对用户的耳朵造成慢性损伤。例如,用户长时间佩戴蓝牙耳机,耳机卡着耳朵,可能会滋生细菌,造成耳膜炎等疾病,对血液循环也不好,同时会对耳膜造成损耗。
进一步的,在未提前设置定时关闭的情况,用户在使用蓝牙耳机时可能进入深度学习,或者无意识的睡眠,此时蓝牙耳机可能继续播放音频,会降低蓝牙耳机播放设备的使用寿命;而设置定时关闭的时间与进入睡眠时间不一致,人机交互的智能化程度低。若用户处于睡眠状态,音频的播放、耳机卡着耳朵易造成耳朵的听力下降,且睡着之后人体睡姿会有变化,翻身侧睡等,易将耳机压坏。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机睡眠监测方法、装置和***;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耳机睡眠监测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耳机可以与配对耳机通信连接,进一步的,耳机也可以与终端设备进行连接;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耳机可以是蓝牙耳机。具体的,耳机内置有运动传感器和振动器。在一个示例中,耳机也可依据实际需求内置振动频率发生器;例如,振动频率发生器可以内置于配对两个耳机中的任一个;又如,配对两个耳机均内置有振动频率发生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耳机睡眠监测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振动频率发生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在睡眠监测时间段内、未接收到运动传感器传输的位移信号时,向振动器发送唤醒指令;
其中,唤醒指令用于指示振动器以预设振动规则工作;预设振动规则包括振动频率为随机生成,振动强度随时间递增,以及振动方向随时间逐步朝脱离耳朵方向振动。
具体地,运动传感器可以对人体头部的位移检测;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运动传感器可以是人体运动传感器,在头部晃动时,加速度产生的变化转化成电信号反馈给耳机内部的振动频率发生器。其中,当用户头部晃动或产生一定的位移的动作后,运动传感器均能及时检查感应到。
运动传感器在检测到头部晃动(例如,人体动作,只需要稍微晃动头部)时,向振动频率发生器传输位移信号,即确认用户当前处于清醒状态,此时,耳机可维持当前正常工作状态,或当前处于振动状态的耳机停止振动(即振动器停止工作);而若运动传感器在预设时长(例如,睡眠监测时间段)内均未检测到用户的头部的发生位移,即确认用户处于睡眠或深度学习等状态,则不会向振动频率发生器传输位移信号。此时,振动频率发生器可随机生成一个振动频率,例如,向振动器发送唤醒指令,唤醒指令用于指示振动器以预设振动规则工作。
本申请提出当运动传感器未检测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指示置于蓝牙耳机末端(充电端)的马达或电机等起振设备的振动幅度不断增强,选择随机的振动频率,振动强度,遵循所获取的振动信号(也即唤醒指令)执行振动的动作,该无规律的振动,首先,能够警醒提示用户,体现智能化人机交互,并可对耳机使用状态进行初检测;进一步的,可以唤醒用户,并确认耳机当前是否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再次,可执行关机预警处理,若并未收到用户对该振动做出相应的反馈(即运动传感器未传输位移信号),则可以保持该振动强度或者适时提高振动强度,并实时监测耳机是否振离目标物(例如,用户的耳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睡眠监测时间段内、未接收到运动传感器传输的位移信号时,向振动器发送唤醒指令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确认耳机与配对耳机连接成功;
其中,配对耳机内置有运动传感器和振动器。
具体地,仅在左耳机和右耳机(也即耳机与配对耳机,也可以指主耳机和从耳机,本申请对此并无限定)配对连接成功,并完成数据同步传输后,方可执行后续的睡眠监测步骤。
进一步的,若不考虑蓝牙左右耳机配对的情况,左右耳机内部均需内置振动频率发生器,即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两个振动频率发生器。同时,本申请中数据同步传输的数据可以包括音频信号、振动控制信号(开启或停止)、振动频率信号和电量提示等。
在一个示例中,当两只耳机没有配对的情况下,也可以单耳执行的,若配对完成,两只耳机的动作需为同步操作,同步播音频、同步振动。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在不同频率下工作就可能需要两个振动频率发生器(即配对的两个耳机均需内置频率发生器),可能会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同频率的振动,可以让用户不连续的接收到振动的信号,不同频也可能导致一边振动掉落,另外一边耳机未脱落,进而出现耳机断开连接的情况。
本申请中的睡眠监测时间段,可以依据实际应用需求设置;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睡眠监测时间段可以包括依次连续的若干时间段(例如,依次连续的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并可依次对应相应的检测功能、预判断功能以及睡眠检测功能等),进而可以对应各时间段采用阶段式的振动策略,直至耳机从耳朵上脱落,完成主动脱离人耳。
其中,一般耳机佩戴时,耳机末端是暴露在外界,无物体阻挡或限制,当末端晃动达到一定强度时,蓝牙耳机就能够从人耳脱落,进而实现左右耳机断开连接,达到耳机在非必要使用时进入关机模式。同时,亦可断开连接终端设备,同时也暂停音频的播放,能够有效减少耳机和终端设备的功耗,有效延长耳机的寿命,并且可以降低耳机对人耳的损伤,也降低了耳机的损伤几率。
进一步的,振动频率发生器可以在未接收到运动传感器传输的位移信号时(也即任一耳机内置的运动传感器均未检测到任何位移动作),向振动器发送唤醒指令;该唤醒指令用于指示振动器工作;本申请中的振动器可以指电机,例如,离心电动机、普通电动机等类型。同时,本申请中的振动器也可以采用终端设备振动器,应用离心力的方向随凸轮的转动而不断变化。
对应的,唤醒指令可以包含振动频率发生器生成的振动频率等数据,使得振动器以预设振动规则工作;振动频率发生器通过蓝牙通信将该振动频率等数据发送至振动器(可以为任一耳机的振动器;也可以同时为左右耳机的振动器),同时确认振动器接收到了振动频率等数据,进而左右耳机中的振动器、或任一耳机中的振动器以相应的振动规则开启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预设振动规则可以包括振动频率为随机生成,振动强度随时间递增,以及振动方向随时间逐步朝脱离耳朵方向振动。一方面,随机生成的振动频率,可以为无规律的振动,进而能够对用户进行警醒提示,也为耳机脱离耳朵提供了先决条件;另一方面,振动强度随时间递增,本申请中的振动强度可以在睡眠监测时间段内的不同时间段,设置相应的振动强度值;再次,朝脱离耳朵方向可以包括沿垂直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方向,具体地,以耳机实体为例,本申请提出可以把耳机出声口视为一个平面,即沿该平面的垂直方向作无规律的振动。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一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为第三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的三分之一;第一时间段对应的振动方向为沿平行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方向;此阶段振动能够警醒提示用户,并对耳机使用状态进行初检测。
第二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为第三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的三分之二;第二时间段对应的振动方向为沿垂直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方向;此阶段振动能够唤醒用户,并确认耳机当前是否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第三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范围为70转每秒到200转每秒;第三时间段对应的振动方向为沿垂直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方向。此阶段振动为关机预警处理,若未收到用户对该振动做出相应的反馈,则保持该振动强度或者适时提高振动强度,进而实时监测耳机是否振离目标物(例如,用户的耳朵)。
具体而言,振动频率发生器可以随机选取振动频率,但在不同检测时间段,振动强度在每个时段可以设置固定值;其中,第一时间段对应如下第一振动要求,第二时间段对应如下第二振动要求,第三时间段对应如下第三振动要求。本申请中的预设振动规则可以包括第一振动要求、第二振动要求和第三振动要求。
如图3所示,在预判断时间t1(t1=21s)内(即第一时间段),第一振动要求的振动强度为第三振动要求的振动强度nm的1/3,振动频率由振动频率发生器随机提供。振动频率可以是在左耳机和右耳机均接收到第一振动要求(也即唤醒指令)后等待三秒,振动三秒,停止两秒,继续振动四秒,停止一秒,振动三秒,停止两秒,继续振动四秒。第一阶段中的以第一振动要求的无规律振动,能够警醒提示用户,并对耳机使用状态进行初检测,例如耳机处于当前使用状态已经保持一段时间了。
如图4所示,如在预判断时间t2(t2=21s)内(即第二时间段),第二振动要求的振动强度为第三振动要求的振动强度nm的2/3,振动频率由振动频率发生器随机提供。振动频率可以是在左耳机和右耳机均接收到第二振动要求后等待两秒,振动三秒,停止两秒,继续振动四秒,停止一秒,振动三秒,停止两秒,继续振动四秒;第二阶段中的以第二振动要求的无规律振动,可以唤醒用户,并确认耳机当前是否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其中,正常使用状态可以包括:正常播放音乐、使用手机同步音频等;
如图5所示,即第三时间段,第三振动要求的振动强度nm;nm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振动敏感程度设置,如比较敏感的用户可以设置较低,不敏感的用户可以设置较高;本申请提出振动强度nm一定是在能够将其振动脱离人耳的一个振动强度,由振动频率发生器随机提供。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按马达的转速,采用的频率振动范围是每秒70到200转,进而使耳机振动下来;而每秒振动150转这个振动频率及强度,进而能够使耳机振动脱离人耳。
第三振动要求的振动频率可以是在左耳机和右耳机均接收到第三振动要求后等待两秒,振动三秒,停止两秒,继续振动四秒,停止两秒,振动两秒,停止两秒,继续振动三秒;第三振动要求还需要根据耳机是否脱离用户耳朵选择持续振动或者暂停振动。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三阶段中的以第三振动要求的无规律振动,关机预警处理,若未收到用户对该振动做出相应的反馈(即运动传感器未检测到位移信号),则保持该振动强度或者适时提高振动强度,并实时检测耳机是否振离用户的耳朵。
步骤204,在振动器以预设振动规则工作时,判断耳机当前是否处于脱离耳朵状态。
具体而言,当振动器以预设振动规则工作时,本申请提出对耳机当前是否处于脱离耳朵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判断,进而可以显著提高人机交互智能化程度;其中,可通过耳机中内置的红外传感器,识别感应确认耳机是否离开人耳。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
在振动器以预设振动规则工作时,接收到运动传感器传输的位移信号,则向振动器发送停止指令;停止指令用于指示振动器停止工作。
具体而言,在任一运动传感器检测到用户耳朵发生位移的信号,则发送停止工作信号至振动器,使耳机不再振动,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例如,正常播放音乐)。
步骤206,若判断的结果为是,则指示耳机执行关机操作。
具体而言,当确认耳机脱离用户耳朵时,则指示耳机进入关机状态;
当确认耳机未脱离用户耳朵,运动传感器循环检测到用户耳朵发生位移的信号是否存在,同时,振动器仍然以预设振动规则(例如,第三时间段对应的振动频率、振动强度和振动方向)的要求工作。
上述耳机睡眠监测方法中,在睡眠监测时间段内,采用运动传感器均未检测到用户的头部的发生位移的信号时,获取一个随机的振动频率,同时在振动器工作过程中采用阶段式的振动策略,在振动时间内振动强度会不断提高,振动方向随时间逐步朝脱离耳朵方向振动,直至耳机从耳朵上脱落,完成主动脱离人耳,使对耳断开连接,进而暂停音频的播放;不仅显著提高了人机交互智能程度,还能够有效延长耳机的寿命,降低耳机的损伤几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图10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图10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耳机睡眠监测装置,包括:
唤醒模块610,用于在睡眠监测时间段内、未接收到运动传感器传输的位移信号时,向振动器发送唤醒指令;唤醒指令用于指示振动器以预设振动规则工作;预设振动规则包括振动频率为随机生成,振动强度随时间递增,以及振动方向随时间逐步朝脱离耳朵方向振动;
脱离判断模块620,用于在振动器以预设振动规则工作时,判断耳机当前是否处于脱离耳朵状态;
关机指示模块630,用于若判断的结果为是,则指示耳机执行关机操作。
关于耳机睡眠监测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耳机睡眠监测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耳机睡眠监测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振动频率发生器,振动频率发生器应用于耳机;
振动频率发生器用于执行前述任一项耳机睡眠监测方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振动频率发生器应用于配对连接的蓝牙耳机中的任一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振动频率发生器还用于与连接蓝牙耳机的终端设备通信,并基于通信的结果输出相应的振动频率。
具体而言,振动频率发生器,可以置于耳机的内部,用于随机生成一个振动频率,该振动频率为无规律的振动,能够提高人机交互的智能化程度;将振动频率发送至振动器,唤醒振动器,使左耳机振动器与右耳机振动器在同一个振动频率和同一个振动强度下工作(也可以是单独的一个耳机振动器工作,详情参阅前文);同时,振动频率发生器也可以依据耳机连接的终端设备,可以在终端设备依据用户指令进行设置振动频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睡眠监测***,包括主耳机和从耳机;
主耳机内置有第一运动传感器、第一振动器和振动频率发生器;
从耳机内置有第二运动传感器和第二振动器;
振动频率发生器用于执行前述任一项耳机睡眠监测方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运动传感器内置于主耳机的出声口边缘2mm-5mm处;第一振动器内置于距离主耳机的充电端2mm处;
第二运动传感器内置于从耳机的出声口边缘2mm-5mm处;第二振动器内置于距离从耳机的充电端2mm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耳机、从耳机均包括内置的红外传感器;
第一运动传感器和第二运动传感器均为人体运动传感器;
第一振动器第二振动器均为电机;电机包括离心电动机和普通电动机。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例对上述方案进行说明,其中,以耳机为蓝牙耳机,以蓝牙右耳机为主耳机,以蓝牙左耳机为从耳机为例说明:
如图7所示,蓝牙耳机睡眠监测***包括:蓝牙左耳机、蓝牙右耳机、第一运动传感器、第二运动传感器、振动频率发生器、第一振动器、第二振动器。
蓝牙左耳机,内置装置包括第一运动传感器、第一振动器;
蓝牙右耳机,内置装置包括第二运动传感器、振动频率发生器、第二振动器;
第一运动传感器,可置于蓝牙左耳机的出声口2mm处,用于检测左耳的位移变化,并将检测的信号发送至右耳机的振动频率发生器;
第二运动传感器,可置于蓝牙右耳机的出声口2mm处,用于检测右耳的位移变化,并将检测的信号发送至振动频率发生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运动传感器的位置可以不进行限定;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置于出声口为最佳位置,该位置距离待测目标物(例如,用户的耳朵)最为贴近,当用户头部晃动或产生一定的位移的动作后,运动传感器能及时检查感应到,进而可以弥补运动传感器的精度不够的不足之处。2mm的数据可以通过估算得到的,一般耳机的入耳宽度为15mm,本申请提出运动传感器为2-5mm的位置范围,进而便于检测。
振动频率发生器,置于蓝牙右耳机的内部,随机生成一个振动频率,该振动频率为无规律的振动,将振动频率发送至第一振动器和第二振动器,唤醒第一振动器和第二振动器,使它们在一个振动频率和一个振动强度下工作,该振动频率发生器也可以依据蓝牙耳机连接的移动通讯设备(即终端设备),可以在移动通讯设备端依据用户指令设置振动频率。
第一振动器,可置于蓝牙左耳机的末端(充电端),距离末端2mm处,振动提示用户是否需要继续使用蓝牙左耳机;
第二振动器,可置于蓝牙右耳机的末端(充电端),距离末端2mm处,振动提示用户是否需要继续使用蓝牙右耳机;
本申请中的振动是以振动频率发生器提供的振动要求工作,振动要求可以包括振动频率、振动强度以及振动方向等;本申请中的振动方向可如图8、图9所示;其中,图8、图9均是以蓝牙右耳机(即图7中的蓝牙右耳机)为例说明;进一步的,为便于说明,图9具体为耳机的左视图。
第一运动传感器和第二运动传感器,均可以是人体运动传感器,在头部晃动时,加速度产生的变化转化成电信号反馈给蓝牙耳机内部振动频率发生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进一步的,下面结合图10阐释本申请蓝牙耳机睡眠监测***的工作流程,如图10所示,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蓝牙左耳机和蓝牙右耳机配对连接成功,数据同步传输,在检测时间t0内,当两个运动传感器均未检测到用户耳朵发生位移的信号,进行预判断处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沿着平行于耳机出声口的方向以第一振动要求工作,第一振动要求为无规律的振动,能够警醒提示用户,并对耳机使用状态进行初检测;
2)在预判断时间t1内,当两个运动传感器均未检测到用户耳朵发生位移的信号,进行睡眠检测处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沿着垂直于耳机出声口的方向以第二振动要求工作,第二振动要求的无规律振动,唤醒用户,并确认耳机当前是否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3)在睡眠检测时间t2内,当两个运动传感器均未检测到用户耳朵发生位移的信号,进行关机预警处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沿着垂直于耳机出声口的方向以第三振动要求工作,第三振动要求的无规律振动,关机预警处理,若未收到用户对该振动做出相应的反馈(即运动传感器未检测到位移信号),则保持该振动强度或者适时提高振动强度,并实时检测耳机是否振离用户的耳朵;
4)进一步,判断蓝牙耳机是否在第三振动要求工作时脱离用户耳朵;
5)当蓝牙耳机脱离用户耳朵,蓝牙耳机进入关机状态;
6)当蓝牙耳机未脱离用户耳朵,运动传感器循环检测到用户耳朵发生位移的信号是否存在,同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以第三振动要求工作;
7)在第一运动传感器或第二运动传感器任意其一检测到用户耳朵发生位移的信号,则发送停止工作信号至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使蓝牙左耳机和蓝牙右耳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8)第一运动传感器和第二运动传感器检测用户耳朵是否发生位移的信号,根据用户晃晃头部,或者转动头部均可以让两个运动传感器检测到位移变化的信号;其中,第一运动传感器和第二运动传感器可以依据蓝牙耳机连接上的移动设备端,在移动设备端上设置启用或不启用。
9)检测时间t0,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并未开始工作,处于等待唤醒状态;在唤醒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沿着平行于耳机出声口的方向以第一振动要求工作。
10)预判断时间t1,蓝牙左耳机和蓝牙右耳机进行预判断处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沿着垂直于耳机出声口的方向以第二振动要求工作。
11)睡眠检测时间t2,蓝牙左耳机和蓝牙右耳机进行睡眠检测处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沿着垂直于耳机出声口的方向以第三振动要求工作。
以上,本申请中,预判断处理、睡眠检测处理、关机预警处理分别采用不同强度、不同频率的无序振动方式,不仅能够达到提醒用户、提高人机交互智能化程度,并能够完成主动脱离人耳的动作,使对耳断开连接,进而暂停音频的播放,从而有效延长耳机的寿命,降低耳机的损伤几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项耳机睡眠监测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耳机睡眠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内置有运动传感器和振动器;所述方法包括:
在睡眠监测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运动传感器传输的位移信号时,向所述振动器发送唤醒指令;所述唤醒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振动器以预设振动规则工作;所述预设振动规则包括振动频率为随机生成,振动强度随时间递增,以及振动方向随时间逐步朝脱离耳朵方向振动;所述朝脱离耳朵方向包括沿垂直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方向;所述振动方向还包括沿平行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第一方向;匹配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振动频率和所述振动强度,用于警醒提示直至唤醒用户;
在所述振动器以所述预设振动规则工作时,判断所述耳机当前是否处于脱离耳朵状态;
若所述判断的结果为是,则指示所述耳机执行关机操作;
所述睡眠监测时间段包括依次连续的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
所述预设振动规则还包括:
所述第一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为所述第三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一时间段对应的振动方向为沿平行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方向;此阶段振动用于警醒提示用户,并对耳机使用状态进行初检测;
所述第二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为所述第三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二时间段对应的振动方向为沿垂直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方向;此阶段振动用于唤醒用户,并确认耳机当前是否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所述第三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范围为70转每秒到200转每秒;所述第三时间段对应的振动方向为沿垂直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方向;此阶段振动用于关机预警处理,若未收到用户对该振动做出相应的反馈,则保持该振动强度或者适时提高振动强度,以实时监测耳机是否振离耳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睡眠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振动器以所述预设振动规则工作时,接收到所述运动传感器传输的位移信号,则向所述振动器发送停止指令;所述停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振动器停止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机睡眠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睡眠监测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运动传感器传输的位移信号时,向所述振动器发送唤醒指令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确认所述耳机与配对耳机连接成功;
其中,所述配对耳机内置有所述运动传感器和所述振动器。
4.一种耳机睡眠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唤醒模块,用于在睡眠监测时间段内、未接收到运动传感器传输的位移信号时,向振动器发送唤醒指令;所述唤醒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振动器以预设振动规则工作;所述预设振动规则包括振动频率为随机生成,振动强度随时间递增,以及振动方向随时间逐步朝脱离耳朵方向振动;所述朝脱离耳朵方向包括沿垂直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方向;所述振动方向还包括沿平行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第一方向;匹配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振动频率和所述振动强度,用于警醒提示直至唤醒用户;
脱离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振动器以所述预设振动规则工作时,判断所述耳机当前是否处于脱离耳朵状态;
关机指示模块,用于若所述判断的结果为是,则指示所述耳机执行关机操作;
所述睡眠监测时间段包括依次连续的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
所述预设振动规则还包括:
所述第一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为所述第三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一时间段对应的振动方向为沿平行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方向;此阶段振动用于警醒提示用户,并对耳机使用状态进行初检测;
所述第二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为所述第三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二时间段对应的振动方向为沿垂直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方向;此阶段振动用于唤醒用户,并确认耳机当前是否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所述第三时间段对应的振动强度范围为70转每秒到200转每秒;所述第三时间段对应的振动方向为沿垂直于耳机出声口所处平面的方向;此阶段振动用于关机预警处理,若未收到用户对该振动做出相应的反馈,则保持该振动强度或者适时提高振动强度,以实时监测耳机是否振离耳朵。
5.一种振动频率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频率发生器应用于耳机;
所述振动频率发生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频率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频率发生器应用于配对连接的蓝牙耳机中的任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频率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频率发生器还用于与连接所述蓝牙耳机的终端设备通信,并基于所述通信的结果输出相应的所述振动频率。
8.一种蓝牙耳机睡眠监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耳机和从耳机;
所述主耳机内置有第一运动传感器、第一振动器和振动频率发生器;
所述从耳机内置有第二运动传感器和第二振动器;
所述振动频率发生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蓝牙耳机睡眠监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运动传感器内置于所述主耳机的出声口边缘2mm-5mm处;所述第一振动器内置于距离所述主耳机的充电端2mm处;
所述第二运动传感器内置于所述从耳机的出声口边缘2mm-5mm处;所述第二振动器内置于距离所述从耳机的充电端2mm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蓝牙耳机睡眠监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耳机、所述从耳机均包括内置的红外传感器;
所述第一运动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运动传感器均为人体运动传感器;
所述第一振动器所述第二振动器均为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离心电动机和普通电动机。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1117565.7A 2019-11-15 2019-11-15 耳机睡眠监测方法、装置和*** Active CN1108252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7565.7A CN110825235B (zh) 2019-11-15 2019-11-15 耳机睡眠监测方法、装置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7565.7A CN110825235B (zh) 2019-11-15 2019-11-15 耳机睡眠监测方法、装置和***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5235A CN110825235A (zh) 2020-02-21
CN110825235B true CN110825235B (zh) 2023-10-20

Family

ID=69555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17565.7A Active CN110825235B (zh) 2019-11-15 2019-11-15 耳机睡眠监测方法、装置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252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1209A (zh) * 2021-09-27 2022-01-04 深圳艾创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降噪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640923B (zh) * 2022-05-23 2022-09-06 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耳塞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7029A (zh) * 2003-07-03 2006-08-0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03475971A (zh) * 2013-09-18 2013-12-25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耳机
TW201543333A (zh) * 2014-03-21 2015-1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可穿戴式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5097000A (zh) * 2014-05-05 2015-11-25 昆山研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控制离开人耳的耳机及智能控制耳机离开人耳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1451410A1 (sv) * 2014-11-21 2016-05-17 Melaud Ab Earphones with sensor controlled audio outpu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7029A (zh) * 2003-07-03 2006-08-0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03475971A (zh) * 2013-09-18 2013-12-25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耳机
TW201543333A (zh) * 2014-03-21 2015-1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可穿戴式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5097000A (zh) * 2014-05-05 2015-11-25 昆山研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控制离开人耳的耳机及智能控制耳机离开人耳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5235A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84249B (zh) 用于使用电子附件连接的连接属性促进定位附件的主设备
EP3892009B1 (en) Wearable audio device with head on/off state detection
TWI645311B (zh) 用於行動終端機的應用程式控制方法及設備、耳機裝置和應用程式控制系統
CN110825235B (zh) 耳机睡眠监测方法、装置和***
KR20190078949A (ko) 이어 피스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EP4032318B1 (en) Portable smart speaker power control
EP357074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imagined direction to perform at least one action
CN109121048B (zh) 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及其待机管理方法和装置
US10681451B1 (en) On-body detection of wearable devices
US20230379615A1 (en) Portable audio device
CN110572731A (zh) 一种自动关机的无线耳机以及无线耳机自动关机的方法
US20240015496A1 (en) Wireless accessory advertisements
CN106095701A (zh) 一种闹铃提示方法、装置及耳机
CN108848253A (zh) 一种充电提醒方法、装置、音箱及存储介质
US20230388692A1 (en) Multi-stage body engagement detection
US20230188881A1 (en) Hearing device assembly
WO2022218118A1 (zh) 电子配件的唤醒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电子配件
CN106843469B (zh) 一种控制穿戴设备报时的方法及穿戴设备
CN112995852B (zh) 车载无线耳机***及其控制方法
US11863927B2 (en) Audio device proximity detection
US10993045B1 (en) Hearing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automatic sensor-based on/off control of a hearing device
KR20170024436A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11483658B1 (en) In-ear detection of wearable devices
CN218243799U (zh) 一种具有助眠模式的蓝牙耳机及其套件
JP4406456B2 (ja) 発話情報発生装置、玩具、発話情報出力装置、及び、発話情報出力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9000 No. 333, Kexing Road,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UHAI JIEL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Floor 1-107, building 904, ShiJiHua Road,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UHAI JIELI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