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78011B - 混凝土预制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混凝土预制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78011B
CN110778011B CN201911080075.4A CN201911080075A CN110778011B CN 110778011 B CN110778011 B CN 110778011B CN 201911080075 A CN201911080075 A CN 201911080075A CN 110778011 B CN110778011 B CN 1107780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slab
precast
precast slab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800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78011A (zh
Inventor
聂建国
杨悦
陈�光
聂鑫
张猛
马云飞
樊健生
王景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0800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780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78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8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78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8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0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C2/0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 E04C2/04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of concret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02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 E04B5/023Separate connecting devices for prefabricated floor-slab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0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C2/0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 E04C2/06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reinforc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3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anels For Us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提供了混凝土预制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体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包括预制板本体,预制板本体的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以及板底钢筋。其中预制板本体的至少部分边缘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钢筋的凹槽,凹槽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还提供了该混凝土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将混凝土预制板和板支座设置到位;在板支座两侧的凹槽中放置连接钢筋,并使连接钢筋的至少一部分伸出到板支座的顶面所在的区域;至少在凹槽中及板支座的顶面处浇筑混凝土。

Description

混凝土预制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使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目前,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其做法是在预制混凝土楼板内设置桁架钢筋,桁架钢筋的顶部高出预制楼板的顶面,也就是说混凝土预制楼板的上表面并非结构楼板最终完成面,而是露出有桁架钢筋,在现场浇筑混凝土叠合层时将桁架钢筋覆盖,使之成为整体混凝土结构,共同承受荷载。
混凝土预制楼板上的现浇叠合层需要在现场浇筑大量混凝土,湿作业较多,并且叠合层混凝土的凝固需要一定时间,而预制墙等构件的支持需要固定在楼板上,这一工序必须要等叠合层混凝土凝固后才能进行,导致施工效率低。
通常,混凝土预制板的侧面需要伸出钢筋(胡子筋)以实现与相邻板块或板支座的连接,而胡子筋的存在极大的降低了混凝土预制板工业化生产的效率,并且不同项目、不同板块的胡子筋所需要的间距不尽相同,导致制作混凝土预制板的侧模重复利用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以下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包括:
预制板本体,由混凝土预制形成,且所述预制板本体的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以及
板底钢筋,设置在所述预制板本体的下部且被覆盖在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内部;
其中,所述预制板本体的至少部分边缘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钢筋的凹槽,所述凹槽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预制板本体为矩形。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板底钢筋为钢筋网。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预制板本体的上部设有板顶钢筋,且所述板顶钢筋被覆盖在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内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板顶钢筋为钢筋网。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在所述预制板本体的边缘均匀地间隔分布。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断面为矩形、梯形、V形或门洞形。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内部预埋有管线,所述预制板本体为矩形;
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四个角部设置有扩大的凹槽,所述管线伸出到所述预制板本体四个角部的所述扩大的凹槽内以进行连接;或者所述管线从所述预制板本体的侧面伸出以进行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为凹凸不平的表面。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有波纹槽,以形成所述凹凸不平的表面。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凹槽的宽度相同或者所述凹槽的宽度变大,以形成外窄内宽的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凹槽的深度相同或者所述凹槽的深度变小。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底面包括斜面和/或阶梯面。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与板支座的连接结构,包括:
板支座;以及
混凝土预制板,包括预制板本体和板底钢筋;所述预制板本体由混凝土预制形成,且所述预制板本体的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所述板底钢筋设置在所述预制板本体的下部且被覆盖在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内部;
其中,两块所述混凝土预制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板支座的两侧,每块所述混凝土预制板的所述预制板本体与所述板支座的顶面相邻的边缘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每个所述凹槽内均放置有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的至少一部分伸出到所述顶面所在的区域;
混凝土至少被浇筑在所述凹槽中及所述顶面处,所述板支座及两块所述混凝土预制板通过所述连接钢筋和被浇筑的混凝土形成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两块所述混凝土预制板的所述预制板本体上所述凹槽的位置相互对应,位置对应的每一对所述凹槽内均设有支座负弯矩钢筋,所述支座负弯矩钢筋的一端位于其中一侧的所述凹槽内,所述支座负弯矩钢筋的另一端跨过所述板支座并位于另一侧的所述凹槽内,所述支座负弯矩钢筋位于所述连接钢筋的上方,且所述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高度低于所述预制板本体的顶面的高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预制板本体的上部设有钢筋网,所述钢筋网被覆盖在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内部并且从所述预制板本体的一边缘延伸至相对的另一边缘。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预制板本体的上部设有平行间隔设置的直钢筋;所述直钢筋被覆盖在相邻两个所述凹槽之间的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内部,且所述直钢筋的长度小于与其平行的所述预制板本体的边缘长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预制板本体的上部未设置板顶钢筋;所述凹槽的长度小于与其平行的所述预制板本体的边缘长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浇筑的所述混凝土的高度不高于所述预制板本体的顶面的高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内设有至少两根所述连接钢筋,至少两根所述连接钢筋在同一水平面内间隔排列;或者所述凹槽内设有至少两根所述支座负弯矩钢筋,至少两根所述支座负弯矩钢筋在同一水平面内间隔排列。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与混凝土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块混凝土预制板,所述混凝土预制板包括预制板本体和板底钢筋;所述预制板本体由混凝土预制形成,且所述预制板本体的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所述板底钢筋设置在所述预制板本体的下部且被覆盖在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内部;
其中,相邻的两块所述混凝土预制板的所述预制板本体的相对边缘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每个所述凹槽内均放置有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一侧的所述凹槽内,所述连接钢筋的至少另一部分位于另一侧的所述凹槽内;
混凝土至少被浇筑在所述凹槽中,相邻的两块所述混凝土预制板通过所述连接钢筋和被浇筑的混凝土形成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与板支座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将所述混凝土预制板和所述板支座设置到位;
在所述板支座两侧的所述凹槽中放置所述连接钢筋,并使所述连接钢筋的至少一部分伸出到所述顶面所在的区域;以及
至少在所述凹槽中及所述顶面处浇筑混凝土,使所述板支座及两块所述混凝土预制板通过所述连接钢筋和被浇筑的混凝土形成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浇筑所述混凝土的高度等于所述预制板本体的顶面的高度。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混凝土预制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混凝土预制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1-1位置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混凝土预制板与板支座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混凝土预制板与板支座的连接结构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混凝土预制板与混凝土预制板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混凝土预制板与混凝土预制板的连接结构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混凝土预制板中凹槽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9a至图9d是本公开混凝土预制板中凹槽的不同断面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c是本公开混凝土预制板中凹槽宽度的不同变化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1a和图11b是本公开混凝土预制板中凹槽底面的不同变化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2a至图12c是本公开混凝土预制板的连接结构中对应板顶钢筋不同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13a和图13b是本公开混凝土预制板的连接结构中凹槽内连接钢筋或支座负弯矩钢筋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混凝土预制板在施工中采用角钢支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现有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需要在整个预制部分的上面现场浇筑混凝土,在现浇部分与预制部分的叠合面处需要配置桁架钢筋,而桁架钢筋的存在明显提高了楼板的含钢量(单位面积的钢筋含量),增加了建筑结构的造价,成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阻碍。施工时需要在现场浇筑大量混凝土,湿作业较多,并且叠合层混凝土的凝固需要一定时间,而预制墙等构件的支持需要固定在楼板上,这一工序必须要等叠合层混凝土凝固后才能进行,导致施工效率低。
另外,目前采用的混凝土预制板的胡子筋极大的降低了混凝土预制板部分工业化生产的效率,并且不同项目、不同板块的胡子筋所需要的间距不尽相同,导致制作混凝土预制板的侧模重复利用率低下。
为解决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参见图1所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所示的俯视示意图。该混凝土预制板包括预制板本体1以及板底钢筋3。预制板本体1通过向模具中浇筑混凝土预制形成,其形状在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相应的不同形状,例如通常的矩形、正方形,以及L形或带有弧线的形状等。本公开的预制板本体1直接根据楼板的目标厚度和形状预制形成,预制板本体1的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楼板结构完成面是符合钢筋混凝土楼板使用要求的结构楼板的顶面,在施工现场不需要再在预制板本体1的顶面(楼板结构完成面)浇筑混凝土,减少现场的湿作业,并且混凝土预制板设置到位后不需要等待混凝土的凝固时间,预制墙等构件的支撑装置可以直接支持固定在楼板上,提高了施工效率。
参见图3所示的图2中1-1位置截面的剖视图,在预制板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板底钢筋3,板底钢筋3就是在板的下面铺设的受拉筋,板底钢筋3设置在预制板本体1的下部(靠近底部的位置),本公开的板底钢筋3被覆盖在预制板本体1的内部,没有从预制板本体1的侧面伸出预制板本体1,也即没有胡子筋,在预制板本体1的内部也没有桁架钢筋。在制作本公开的混凝土预制板时,在模具中设置好相应的板底钢筋3,然后向模具中浇筑混凝土形成一整体受力结构,避免了不同项目、不同板块的胡子筋所需要的间距不相同,导致制作混凝土预制板的侧模重复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提高了混凝土预制板工业化生产的效率。本公开的混凝土预制板的内部不需要再设置桁架钢筋,减少了钢筋的使用量。
为了实现胡子筋的与相邻板块或板支座连接的功能,其中在预制板本体1的至少部分边缘(用于进行连接的边缘)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钢筋4的凹槽2。凹槽2的一端开设在预制板本体1的边缘,使边缘形成豁口,以便连接钢筋4能从豁口伸出该边缘,凹槽2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可以沿直线方向延伸,延伸的方向可以是主要受力方向。如果预制板本体1设为矩形,在预制板本体1每个边的中间区域可以开设长条形凹槽21;在预制板本体1的四个角部可以开设覆盖面积较大的凹槽22,即扩大的凹槽;例如覆盖整个角部区域的正方形凹槽22,相当于将预制板本体1四个角部的厚度减薄。凹槽21的断面不限于矩形,也可以采用如V形、梯形或门洞形等其他形状;同时,凹槽21沿延伸的长度方向还可以改变断面的形状、宽度以及深度等参数。在施工时,没有了胡子筋,混凝土预制板可以方便地进行吊装、组合等操作,在设置到位后,可以通过在相应的凹槽2内放置连接钢筋4,然后在凹槽2内现场浇筑混凝土,使连接钢筋4与现浇的混凝土结合形成连接。
参见图9a所示的凹槽21的断面形式,凹槽21的断面可以采用矩形,且矩形凹槽21的底部拐角处可以进行倒圆角设置。采用矩形断面的生产模具简单,在底部拐角处倒圆角便于模具的拆除。
参见图9b所示的凹槽21的断面形式,凹槽21的断面可以采用梯形,凹槽21上部的宽度大于底部的宽度。该形状的模具稍复杂,但便于拆除,便于浇筑同时实现较大的齿底和槽顶的宽度。
参见图9c所示的凹槽21的断面形式,凹槽21的断面可以采用V形,V形凹槽21的底部可以稍作平滑,例如做出倒圆角或倒平角。采用V形断面,模具稍复杂,但便于拆除,便于浇筑,同时凹槽21的底部兼具钢筋限位的作用。
参见图9d所示的凹槽21的断面形式,凹槽21的断面可以采用门洞形,门洞形是指凹槽21的下部采用半圆形断面,在半圆形断面的上面是矩形断面,两种形状的断面组合形成门洞形断面。采用该形状的断面,模具比较复杂,但是便于模具的拆除。
可选的,参见图10a、图10b和图10c所示的凹槽宽度的不同变化实施方式示意图,在凹槽21从所在的预制板本体1边缘向该边缘的内侧延伸的方向上,也就是在凹槽21的长度方向上,凹槽21的宽度可以设置为相同(图10a),或者预制板本体1边缘处凹槽21的宽度设置为小于该边缘内侧的凹槽21的宽度,以形成外窄内宽的倒楔形。可以逐渐变宽(图10b),也可以在边缘内侧的部分长度上变宽(图10c)。采用外窄内宽的倒楔形凹槽21,有利于槽内后浇混凝土形成倒楔形,增强锚固作用,采用这种形态的凹槽,有可能取消槽内后放的连接钢筋,直接由混凝土实现预制与现浇的连接。
可选的,参见图11a和图11b所示的凹槽底面的不同变化实施方式示意图。在凹槽21从所在的预制板本体1边缘向该边缘的内侧延伸的方向上,也就是在凹槽21的长度方向上,凹槽21的深度可以设置为相同,或者预制板本体1边缘处凹槽21的深度设置为大于该边缘内侧的凹槽21的深度,也就是从外向内凹槽21的深度变小。例如,凹槽的底面可以包括从内向外逐渐倾斜的斜面或台阶形变化的阶梯面,也可以同时包括斜面和阶梯面。采用从外向内凹槽深度变小的效果是,下部连接钢筋需要的长度较短,而上部连接钢筋的长度较长。另外,采用该方式可以减少现场后浇混凝土量,且凹槽越浅,脱模越容易,生产越方便。
可选的,可以将凹槽2的内壁设置为凹凸不平的表面,例如图8所示的凹槽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凹槽2的内壁设置有波纹槽21,使凹槽2的内壁形成波纹状起伏的表面,以在凹槽2内浇筑混凝土后增加与后浇筑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增加增大连接力和牢固程度。也可以在凹槽2的内壁设置多个凹坑,或多个凸起,只要是将凹槽2内壁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预制板本体1的上部(靠近顶部的位置)可以设有板顶钢筋(也可称为板顶通长筋),板顶通长筋在板缝或板支座处通过开槽部位放置的负弯矩钢筋连接,且板顶钢筋被覆盖在预制板本体1的内部,没有从预制板本体1的侧面伸出预制板本体1,也即没有胡子筋。板顶钢筋是设置在板子上部的钢筋,主要承受负弯矩以及防止板面开裂。在制作混凝土预制板时,在模具内先铺设好板底钢筋3和板顶钢筋,然后向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在同时设有板底钢筋3和板顶钢筋的情况下,预制板本体1边缘设置的凹槽2需要同时避开板底钢筋3和板顶钢筋。
板底钢筋3或板顶钢筋可以采用在同一水平面内平行间隔排列的多条钢筋构成,板底钢筋3和板顶钢筋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互垂直,可选的,板底钢筋3和板顶钢筋可以都采用钢筋网或其中之一采用钢筋网,另外一个采用别的形式。钢筋网是由纵向和横向钢筋十字交叉通过绑扎或焊接制作而成的网,是一平面结构。采用钢筋网可以提高钢筋工程质量,提高施工速度,增强混凝土抗裂能力。
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预制板本体1可以为矩形。可选的,凹槽2在预制板本体1的整个边缘均匀地间隔分布,也就是说,预制板本体1的四个边缘均设置有多个凹槽2,且多个凹槽2沿着每个边缘的长度方向分布,凹槽2的延伸方向与所在的边缘相垂直,其中一组相对边缘的凹槽2与另一组相对边缘的凹槽2的延伸方向垂直,预制板本体1的四个角部开设覆盖整个角部区域的正方形凹槽2,这种设置方式适用于进行双向连接的板,即在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均需要进行连接。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凹槽2也可以只在其中一组相对的两个边缘设置,即对边设置,这种设置方式适用于进行单向连接的板,即只需要在一个方向上进行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预制板本体1的内部预埋有管线(图中未示出),预制板本体1设置为矩形。混凝土预制板在现场拼接成整体,在施工现场需要把每块预制板中的管线连接起来。管线的连接是指在现场将管线进行连接后再浇筑混凝土,因此管线的连接需要在有后浇混凝土的地方进行。根据不同的连接位置,设置以下两种不同的实施结构。
第一种方式:预制板本体1的四个角部设置有凹槽2,凹槽2可以覆盖整个角部区域,从而使预制板本体1的四个角部的厚度减薄,预制板本体1内埋置的管线伸出到预制板本体1四个角部的凹槽2内,由于凹槽2内有后浇混凝土,因此可以在凹槽2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第二种方式:预制板本体1内埋置的管线从预制板本体1的侧面伸出,由于与预制板配合的梁有叠合层的位置,在叠合层的位置有后浇混凝土,因此从预制板本体1侧面伸出的管线可以在叠合层的位置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与板支座的连接结构,参见图4所示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所示的连接结构的纵截面剖视图。该连接结构包括板支座6和两块混凝土预制板。板支座6可以是梁或墙等用于支撑楼板的支撑物。板支座6具有平整的顶面,板支座6可以沿直线延伸,也可以沿曲线延伸。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板支座6的顶面可以设有向上伸出的梁箍筋7,梁箍筋7的作用主要是梁抗剪用。混凝土预制板采用本公开的混凝土预制板,包括预制板本体1和板底钢筋3;预制板本体1由混凝土预制形成,且预制板本体1的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板底钢筋3设置在预制板本体1的下部且被覆盖在预制板本体1的内部。
其中,两块混凝土预制板对称设置在板支座6的两侧,施工时可通过吊装和支架将其固定。第一混凝土预制板的预制板本体1与板支座6的顶面相邻的边缘以及第二混凝土预制板的预制板本体1与板支座6的顶面相邻的边缘均设置有凹槽2,凹槽2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每个凹槽2内均放置有连接钢筋4,连接钢筋4的至少一部分伸出到板支座6的顶面所在的区域。板支座6的顶面的高度不高于凹槽2底面的高度,由于预制板本体1的边缘与板支座6的顶面相邻,只要连接钢筋4伸出到凹槽2之外,即可位于板支座6的顶面的上方,从而伸出到板支座6的顶面所在的区域。连接钢筋4的设置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位置对应的一对凹槽2内放置有两根连接钢筋4,第一连接钢筋4放置在第一混凝土预制板的凹槽2内,另一端伸出到板支座6的顶面所在的区域;第二连接钢筋4放置在第二混凝土预制板的凹槽2内,另一端伸出到板支座6的顶面所在的区域。
第二种,位置对应的一对凹槽2内放置有一根连接钢筋4,连接钢筋4的一端位于第一混凝土预制板的凹槽2内,另一端跨过板支座6的顶面所在的区域伸入到第二混凝土预制板的凹槽2内,连接钢筋4跨过板支座6的顶面的部分即位于板支座6的顶面所在的区域。
混凝土至少被浇筑在凹槽2中及板支座6的顶面处,板支座6及两块混凝土预制板通过连接钢筋4和被浇筑的混凝土形成连接。
该连接结构所采用的混凝土预制板直接根据楼板的目标厚度和形状预制形成,预制板本体1的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在施工现场不需要再在预制板本体1的顶面浇筑混凝土,减少现场的湿作业,并且混凝土预制板设置到位后不需要等待混凝土的凝固时间,预制墙等构件的支撑装置可以直接支持固定在楼板上,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在施工时混凝土预制板没有了胡子筋,混凝土预制板可以方便地进行吊装、组合等操作,施工方式更加灵活。
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混凝土预制板的预制板本体1上凹槽2的位置与第二混凝土预制板的预制板本体1上凹槽2的位置相互对应,也就是说板支座6的两侧位置对应的一对凹槽2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位置对应的每一对凹槽2内均设有支座负弯矩钢筋5,支座负弯矩钢筋5是指承受板支座位置负弯矩产生的拉力的钢筋。支座负弯矩钢筋5的一端位于其中一侧的凹槽2内,支座负弯矩钢筋5的另一端跨过板支座6并位于另一侧的凹槽2内,支座负弯矩钢筋5位于连接钢筋4的上方,施工时,可以在凹槽2内放置完连接钢筋4后,将支座负弯矩钢筋5设置在凹槽2内。由于需要在凹槽2内和板支座6的顶面区域内浇筑混凝土将连接钢筋4、梁箍筋7(如果设置的有)以及支座负弯矩钢筋5埋入到现浇的混凝土内,且完成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需要和预制板本体1的顶面找平,不再需要往预制板本体1的顶面再浇筑混凝土。因此支座负弯矩钢筋5的高度低于预制板本体1的顶面的高度;如果设置有梁箍筋7,则梁箍筋7的高度也应低于预制板本体1的顶面的高度。
可选的,参见图12a所示的混凝土预制板的板顶钢筋采用钢筋网形式的示意图。预制板本体1的上部设有钢筋网81,钢筋网81被覆盖在预制板本体1的内部并且从预制板本体1的一边缘延伸至相对的另一边缘。图12a中预制板本体1为矩形,钢筋网81在整个预制板本体1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延伸,钢筋网81的钢筋从一个边缘延伸到相对的另一个边缘。凹槽2在垂直于边缘的方向延伸,凹槽2内的下部放置连接钢筋4,凹槽2内的上部位于连接筋4的上方放置支座负弯矩钢筋5。该实施方式中,凹槽2的长度可以只开设到钢筋搭接的长度,钢筋网81可以采用焊接机生产,生产便利。
可选的,参见图12b所示的混凝土预制板的板顶钢筋采用直钢筋形式的示意图。预制板本体1的上部设有平行间隔设置的直钢筋82;直钢筋82被覆盖在相邻两个凹槽2之间的预制板本体1的内部,且直钢筋82的长度小于与其平行的预制板本体1的边缘长度,且预制板本体1的凹槽2长度一般不小于预制板本体1短向跨度(也就是最短边长)的1/4。可选的,当凹槽2中放置的连接钢筋4直径大于设计钢筋直径时,可适当减短凹槽2的长度。图12b中预制板本体1为矩形,直钢筋82从预制板本体1的边缘向内侧延伸的长度为预制板本体1短向跨度的1/4。凹槽2在垂直于边缘的方向延伸,凹槽2内的下部放置连接钢筋4,凹槽2内的上部位于连接筋4的上方放置支座负弯矩钢筋5。该实施方式中,凹槽2的长度可以只开设到钢筋搭接的长度,直钢筋82长度短,节省模具成本,减少成型难度。
可选的,参见图12c所示的混凝土预制板没有设置板顶钢筋的示意图。预制板本体1的上部未设置板顶钢筋;凹槽2的长度小于与其平行的预制板本体的边缘长度,同样,预制板本体1的凹槽2长度一般不小于预制板本体1短向跨度的1/4。可选的,当凹槽2中放置的连接钢筋4直径大于设计钢筋直径时,可适当减短凹槽2的长度。图12c中预制板本体1为矩形,凹槽2在垂直于边缘的方向延伸,凹槽2内的下部放置连接钢筋4,凹槽2内的上部位于连接筋4的上方放置支座负弯矩钢筋5。这种方式中,凹槽2的长度需满足支座钢筋长度的要求,故凹槽2的长度较长,但钢筋材料用量低。
可选的,根据施工工艺的需要,浇筑的混凝土的高度也可以低于预制板本体1的顶面的高度,后续通过其他工艺再将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与预制板本体1的顶面找平。
可选的,参见图13a和图13b所示的本公开混凝土预制板的连接结构中凹槽内连接钢筋或支座负弯矩钢筋的设置方式示意图,在混凝土预制板与板支座的连接结构中,凹槽2内可以设有至少两根连接钢筋,至少两根连接钢筋在同一水平面内间隔排列。图13a示出的是凹槽2的槽宽较小的情况,槽宽为150mm-200mm,在凹槽2内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根连接钢筋。图13b示出的是凹槽2的槽宽较大的情况,槽宽为200mm-250mm,在凹槽2内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根连接钢筋。同样的,凹槽2内也可以设有至少两根支座负弯矩钢筋5,至少两根支座负弯矩钢筋5在同一水平面内间隔排列。在设置有支座负弯矩钢筋5的情况下,图13a和图13b是从上向下看的俯视图,由于连接钢筋位于支座负弯矩钢筋5的正下方,因此被遮挡未示出,凹槽2的宽度和两根支座负弯矩钢筋5的设置位置与两根连接钢筋的情况相同。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与混凝土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参见图6所示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7所示的连接结构的纵截面剖视图。该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块混凝土预制板,混凝土预制板采用本公开的混凝土预制板,包括预制板本体1和板底钢筋3。预制板本体1由混凝土预制形成,且预制板本体1的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板底钢筋3设置在预制板本体1的下部且被覆盖在预制板本体1的内部。
其中,相邻的两块混凝土预制板中,第一混凝土预制板的预制板本体1的边缘以及相对的第二混凝土预制板的预制板本体1的边缘均设置有凹槽2,凹槽2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第一混凝土预制板上的凹槽2与第二混凝土预制板上的凹槽2位置对应,即位置对应的一对凹槽2的延伸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每个凹槽2内均放置有连接钢筋4,连接钢筋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一侧的凹槽2内,连接钢筋4的至少另一部分位于另一侧的凹槽2内。连接钢筋4的设置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位置对应的一对凹槽2内放置有两根连接钢筋4,第一连接钢筋4放置在第一混凝土预制板的凹槽2内,另一端伸入到第二混凝土预制板的凹槽2内;第二连接钢筋4放置在第二混凝土预制板的凹槽2内,另一端伸入到第一混凝土预制板的凹槽2内。
第二种,位置对应的一对凹槽2内放置有一根连接钢筋4,连接钢筋4的一端位于第一混凝土预制板的凹槽2内,另一端伸入到第二混凝土预制板的凹槽2内。
混凝土至少被浇筑在凹槽2中,相邻的两块混凝土预制板通过连接钢筋4和被浇筑的混凝土形成连接。
该连接结构所采用的混凝土预制板直接根据楼板的目标厚度和形状预制形成,预制板本体1的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在施工现场不需要再在预制板本体1的顶面浇筑混凝土,减少现场的湿作业,并且混凝土预制板设置到位后不需要等待混凝土的凝固时间,预制墙等构件的支撑装置可以直接支持固定在楼板上,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在施工时混凝土预制板没有了胡子筋,混凝土预制板可以方便地进行吊装、组合等操作,施工方式更加灵活。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与板支座6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
将混凝土预制板和板支座6设置到位;可以通过吊装和支撑装置将两块混凝土预制板分别沿着板支座6的顶面的延伸方向对齐,并对称固定在板支座6的两侧。
其中,将混凝土预制板设置到位的施工方法可以采用在板的底部设置竖向支撑的方式,可选的,也可直接在板支座6,例如墙或梁上设置角钢等支撑楼板,从而可以免除竖向支撑的安装,提高施工效率。参见图14所示的本公开混凝土预制板在施工中采用角钢支撑的示意图,采用角钢31的形式来支撑混凝土预制板,其中,角钢31的上端面支撑住混凝土预制板,角钢31的另一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板支座6上,通过上述角钢31的支撑方法,可以免去需要安装大量竖向支撑的步骤,从而减少人工,提高效率并节约了造价成本。
在板支座6两侧的凹槽2中放置连接钢筋4,并使连接钢筋4的至少一部分伸出到板支座6的顶面所在的区域;该连接钢筋4可以采用前述的两种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以及
至少在凹槽2中及板支座6的顶面处浇筑混凝土,使板支座6及两块混凝土预制板通过连接钢筋4和被浇筑的混凝土形成连接。浇筑时,可以在该连接结构设置所需的辅助模板,将混凝土限定在所需的范围。
浇筑混凝土的高度可以等于预制板本体1的顶面的高度,该高度使得连接钢筋4被现浇的混凝土覆盖,使整个连接结构的顶面形成楼板结构完成面。如果设置有梁箍筋7,则梁箍筋7也被现浇的混凝土覆盖。
可选的,也可以使现场浇筑的混凝土的高度低于预制板本体1的顶面的高度,根据工程需要做相应的处理,后续再通过其他工艺使整个连接结构的顶面形成楼板结构完成面。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制板本体,由混凝土预制形成,且所述预制板本体的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以及
板底钢筋,设置在所述预制板本体的下部且被覆盖在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内部;
其中,所述预制板本体的至少部分边缘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钢筋的凹槽,所述凹槽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
所述凹槽的断面为矩形、梯形、V形或门洞形;
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内部预埋有管线,所述预制板本体为矩形;
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四个角部设置有扩大的凹槽,所述管线伸出到所述预制板本体四个角部的所述扩大的凹槽内以进行连接;或者所述管线从所述预制板本体的侧面伸出以进行连接;
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有波纹槽,以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
所述凹槽在所述预制板本体的边缘均匀地间隔分布;
所述凹槽的宽度相同或者所述凹槽的宽度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的方向上的宽度变大,以形成外窄内宽的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底钢筋为钢筋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本体的上部设有板顶钢筋,且所述板顶钢筋被覆盖在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顶钢筋为钢筋网。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相同或者所述凹槽的深度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的方向上的深度变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包括斜面和/或阶梯面。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板与板支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支座;以及混凝土预制板;
其中,两块所述混凝土预制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板支座的两侧,每块所述混凝土预制板的所述预制板本体与所述板支座的顶面相邻的边缘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每个所述凹槽内均放置有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的至少一部分伸出到所述板支座的顶面所在的区域;
混凝土至少被浇筑在所述凹槽中及所述板支座的顶面处,所述板支座及两块所述混凝土预制板通过所述连接钢筋和被浇筑的混凝土形成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板与板支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混凝土预制板的所述预制板本体上所述凹槽的位置相互对应,位置对应的每一对所述凹槽内均设有支座负弯矩钢筋,所述支座负弯矩钢筋的一端位于其中一侧的所述凹槽内,所述支座负弯矩钢筋的另一端跨过所述板支座并位于另一侧的所述凹槽内,所述支座负弯矩钢筋位于所述连接钢筋的上方,且所述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高度低于所述预制板本体的顶面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板与板支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本体的上部设有钢筋网,所述钢筋网被覆盖在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内部并且从所述预制板本体的一边缘延伸至相对的另一边缘。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板与板支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本体的上部设有平行间隔设置的直钢筋;所述直钢筋被覆盖在相邻两个所述凹槽之间的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内部,且所述直钢筋的长度小于与其平行的所述预制板本体的边缘长度。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板与板支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本体的上部未设置板顶钢筋;所述凹槽的长度小于与其平行的所述预制板本体的边缘长度。
12.如权利要求7至11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板与板支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浇筑的所述混凝土的高度不高于所述预制板本体的顶面的高度。
13.如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板与板支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设有至少两根所述连接钢筋,至少两根所述连接钢筋在同一水平面内间隔排列;或者所述凹槽内设有至少两根所述支座负弯矩钢筋,至少两根所述支座负弯矩钢筋在同一水平面内间隔排列。
14.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板与板支座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混凝土预制板和所述板支座设置到位;
在所述板支座两侧的所述凹槽中放置所述连接钢筋,并使所述连接钢筋的至少一部分伸出到所述顶面所在的区域;以及
至少在所述凹槽中及所述顶面处浇筑混凝土,使所述板支座及两块所述混凝土预制板通过所述连接钢筋和被浇筑的混凝土形成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板与板支座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浇筑所述混凝土的高度等于所述预制板本体的顶面的高度。
CN201911080075.4A 2019-11-07 2019-11-07 混凝土预制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07780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0075.4A CN110778011B (zh) 2019-11-07 2019-11-07 混凝土预制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0075.4A CN110778011B (zh) 2019-11-07 2019-11-07 混凝土预制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8011A CN110778011A (zh) 2020-02-11
CN110778011B true CN110778011B (zh) 2023-12-05

Family

ID=69390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80075.4A Active CN110778011B (zh) 2019-11-07 2019-11-07 混凝土预制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780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1592B (zh) * 2020-12-15 2022-06-14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配筋连接的预制板与梁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64549A (ja) * 1993-03-12 1994-09-20 Onoda Cement Co Ltd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板
CN101775875A (zh) * 2010-02-01 2010-07-14 吴方伯 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CN104532998A (zh) * 2014-12-30 2015-04-22 王睿敏 易于安装的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4727475A (zh) * 2015-03-09 2015-06-24 沈阳建筑大学 改进的带抗剪键的混凝土叠合板楼板结构及连接方法
CN204590362U (zh) * 2015-03-09 2015-08-26 沈阳建筑大学 改进的带抗剪键的混凝土叠合板楼板
CN107246107A (zh) * 2017-04-21 2017-10-13 清华大学 一种混凝土预制板板端取消胡子筋的构造及施工方法
CN208604813U (zh) * 2018-06-26 2019-03-15 中民筑友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楼板结构
CN211143474U (zh) * 2019-11-07 2020-07-31 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混凝土预制板及连接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64549A (ja) * 1993-03-12 1994-09-20 Onoda Cement Co Ltd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板
CN101775875A (zh) * 2010-02-01 2010-07-14 吴方伯 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CN104532998A (zh) * 2014-12-30 2015-04-22 王睿敏 易于安装的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4727475A (zh) * 2015-03-09 2015-06-24 沈阳建筑大学 改进的带抗剪键的混凝土叠合板楼板结构及连接方法
CN204590362U (zh) * 2015-03-09 2015-08-26 沈阳建筑大学 改进的带抗剪键的混凝土叠合板楼板
CN107246107A (zh) * 2017-04-21 2017-10-13 清华大学 一种混凝土预制板板端取消胡子筋的构造及施工方法
CN208604813U (zh) * 2018-06-26 2019-03-15 中民筑友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楼板结构
CN211143474U (zh) * 2019-11-07 2020-07-31 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混凝土预制板及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8011A (zh) 202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70778B1 (en) Prefabricated frame
CN102808465A (zh)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拼装连接结构及拼装连接方法
CN108797638A (zh) 基于复合底板的一体化装配式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09667374B (zh) 采用板端不出筋预制板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体系
CN110952679A (zh) 叠合剪力墙预制件及其生产工艺
CN214696113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
CN113026965A (zh) 预制梁与免支撑预制板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CN107905426B (zh) 一种双向空心叠合楼板的构造方法
CN211143474U (zh) 混凝土预制板及连接结构
CN107859059B (zh) 预制夹心侧墙与预制叠合底板连接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644662A (zh) 一种基于受力的预制无梁楼盖叠合板及其拆分方法
CN209907429U (zh) 一种工业化密肋板式挡墙
CN110778011B (zh) 混凝土预制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667376A (zh) 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CN209703805U (zh) 一种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
KR100758711B1 (ko) 중공 형강으로 이루어진 하부구조의 상부를 콘크리트속채움한 구성을 가진 복공판
CN215978589U (zh) 砌体结构的预制墙板加固结构
CN214061940U (zh) 一种带肋模构造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
CN101245642A (zh) 一种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
CN210562953U (zh) 一种预制板及叠合楼板
CN211646945U (zh) 叠合剪力墙预制件
JP3832651B2 (ja) 波形鋼板ウェブ橋の架設方法
CN211200869U (zh) 叠合预制楼板
CN112359965A (zh) 一种带肋模构造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3897735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2206 1st floor, building 6, 8 Beiqing Road, Huilongguan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TSINGHUA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Room 301, building 6, No. 8, Beiqing Road, Huilongguan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TSINGHUA University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