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77805A - 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77805A
CN110777805A CN201911085464.6A CN201911085464A CN110777805A CN 110777805 A CN110777805 A CN 110777805A CN 201911085464 A CN201911085464 A CN 201911085464A CN 110777805 A CN110777805 A CN 110777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guide wall
crown beam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854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寿凯
高辉
杨红岩
裴鸿斌
王凯峰
崔爱珍
刘艳磊
吴艳泽
袁红岗
王占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8546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778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77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78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开挖土方,破除导墙下部;步骤2:在导墙下部的破除部位填充混凝土;步骤3:清理开挖槽;步骤4:支撑格构柱上焊接抵压板;步骤5:导墙上安装支顶板,支顶板与抵压板之间固定斜抛撑;步骤6:分段绑扎冠梁和第一道支撑,冠梁上绑扎导墙扶壁柱的钢筋;步骤7:支设模板并浇筑冠梁和第一道支撑;步骤8:冠梁上部结合面凿毛,利用地连墙的纵筋在上部结合面上浇筑防水台,安装模板并浇筑导墙扶壁柱;步骤9:割除斜抛撑,由斜抛撑支顶受力转换为第一道支撑及导墙扶壁柱支顶的受力体系。本发明能确保导墙稳定,防止导墙的变形倾斜而引发周边环境的变形。

Description

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中心地区的土地资源显得格外紧张,超高层、深基坑的施工项目日趋增多,且超高层、深基坑项目的周围环境较为复杂,目前,深基坑支护***常采用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及多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
在施工基坑支撑及冠梁时,需要将靠近基坑内侧的地连墙导墙拆除,然而由于场地的狭小,且基坑周边大多为行驶道路和材料堆场,加之地质复杂,地连墙成槽时,导墙浇筑深度深,拆除单侧导墙后缺少有效支顶,另一侧导墙悬臂高度大,受基坑外侧荷载以及水土压力的作用,导墙极容易向基坑内侧偏斜,引起基坑的变形并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另外,由于基坑面积大,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任务重,施工周期长,导墙悬臂高度大,如不能及时有效对周边导墙进行有效的支顶,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822073542.8公开了一种隧道内地下连续墙导墙的支撑体系,支设在隧道内和两个连续墙导墙之间;连续墙导墙沿着隧道的长轴线方向、通长设置在隧道的内部;两个连续墙导墙的顶部均超出隧道的底板顶面,超出隧道底板顶面的部分分别向两侧水平弯折;两个连续墙导墙的侧壁上、对应支撑体系连接位置处预埋有钢筋;在隧道两侧的侧壁上、对应支撑体系的连接位置处预埋有钢板;支撑体系包括有导墙支撑和隧道支撑;导墙支撑在两个连续墙导墙之间至少设有两层,每层导墙支撑沿着连续墙导墙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隧道支撑有一组、支设在隧道两侧的侧壁之间。该支撑体系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复杂,且施工周期较长,耗材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能确保导墙稳定,防止导墙的变形倾斜而引发周边环境的变形。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开挖土方,破除导墙的下部;
步骤2:剔凿地连墙的超灌部分至第一道支撑底时,在导墙下部的破除部位填充混凝土;
步骤3:清理开挖槽;
步骤4:在支撑格构柱的柱头处焊接抵压板;
步骤5:在导墙上安装支顶板,并在支顶板与抵压板之间固定斜抛撑,使斜抛撑倾斜支撑在导墙与支撑格构柱之间;
步骤6:分段绑扎冠梁和第一道支撑,并在冠梁上间隔绑扎若干根导墙扶壁柱的钢筋,导墙扶壁柱的钢筋沿混凝土和导墙纵向设置;
步骤7:支设冠梁和第一道支撑的模板,并浇筑冠梁和第一道支撑;
步骤8:将冠梁的上部结合面凿毛,利用地连墙的纵筋在冠梁上部结合面上浇筑防水台,安装导墙扶壁柱的模板并浇筑导墙扶壁柱;
步骤9:在第一道支撑的强度达到要求后,割除斜抛撑,由斜抛撑支顶受力转换为第一道支撑及导墙扶壁柱支顶的受力体系。
所述的混凝土的填充方法具体是:从地连墙上口与破除后的导墙下口的空隙内通过混凝土填充。
所述的混凝土的填充厚度与导墙的厚度相当。
所述的开挖槽的清理范围是:在导墙与支撑格构柱之间向下清理至第一道支撑底标高。
所述的斜抛撑沿基坑周圈设置,斜抛撑的两端分别与支顶板和抵压板焊接固定。
所述的导墙扶壁柱从冠梁顶部延伸到导墙悬臂底部,冠梁的顶部低于破除后的导墙下口。
所述的防水台位于冠梁的顶部,防水台贴合混凝土并延伸到破除后的导墙下口上方.
所述的防水台与冠梁通长,并贯穿若干根导墙扶壁柱。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先通过斜抛撑在支撑格构柱与导墙之间形成斜支撑,防止因导墙的变形倾斜而引发周边环境的变形,再通过浇筑第一道支撑和导墙扶壁柱支撑导墙,通过先撑后扶的施工方法达到导墙稳定的目的。
2、本发明可在浇筑第一道支撑和导墙扶壁柱后切割斜抛撑,由斜抛撑支顶受力转换为第一道支撑及导墙扶壁柱支顶的受力体系,不仅不影响导墙稳定,也为第一道支撑提供了作业空间,通过支撑体系的加固计算验证,可在支撑上设置平台料场及行驶道路,解决了场地狭小、堆载和无通行道路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中斜抛撑的施工节点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中导墙扶壁柱的施工节点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图中,1地连墙,2导墙,3混凝土,4斜抛撑,5支撑格构柱,6支顶板,71抵压板,8冠梁,9第一道支撑,10防水台,11导墙扶壁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请参见附图1,步骤1:开挖土方,破除导墙2的下部。
步骤2:剔凿地连墙1的超灌部分至第一道支撑9底时,在导墙2下部的破除部位填充混凝土3。
所述的混凝土3的填充方法具体是:从地连墙1上口与破除后的导墙2下口的空隙内通过混凝土3填充。
优选的,所述的混凝土3的填充厚度与导墙2的厚度相当,用于支撑导墙2和基坑。
步骤3:清理开挖槽。
所述的开挖槽的清理范围是:在导墙2与支撑格构柱5之间向下清理至第一道支撑9底标高。
步骤4:在支撑格构柱5的柱头处焊接抵压板71。
步骤5:在导墙2上通过膨胀螺栓安装支顶板6,并在支顶板6与抵压板71之间固定斜抛撑4,使斜抛撑4倾斜支撑在导墙2与支撑格构柱5之间。
所述的斜抛撑4沿基坑周圈设置,对导墙2向进行有效支顶,用于控制导墙3的变形及其引起的周边环境的变形。
优选的,所述的斜抛撑4可采用型钢制成,斜抛撑4的两端分别与支顶板6和抵压板71焊接固定。
请参见附图2和附图3,步骤6: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基坑变形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段绑扎冠梁8和第一道支撑9,并在冠梁8上间隔绑扎若干根导墙扶壁柱11的钢筋,导墙扶壁柱11的钢筋沿混凝土3和导墙2纵向设置。
所述的导墙扶壁柱11从冠梁8顶部延伸到导墙2悬臂底部,冠梁8的顶部低于破除后的导墙2下口。
步骤7:支设冠梁8和第一道支撑9的模板,并浇筑冠梁8和第一道支撑9。
步骤8:将冠梁8的上部结合面凿毛,利用地连墙1的纵筋在冠梁8上部结合面上浇筑防水台10,安装导墙扶壁柱11的模板并浇筑导墙扶壁柱11。
所述的防水台10位于冠梁8的顶部,防水台10贴合混凝土3并延伸到破除后的导墙2下口上方,在基坑的内外形成较好的防水体系。
优选的,所述的防水台10与冠梁8通长,并贯穿若干根导墙扶壁柱11。
步骤9:在第一道支撑9的强度达到要求后,割除斜抛撑4,由斜抛撑4支顶受力转换为第一道支撑9及导墙扶壁柱11支顶的受力体系。
实施例:
步骤1:开挖土方,破除导墙2的下部,破除部位的高度可根据周围地质的变形情况确定。
步骤2:剔凿地连墙1的超灌部分至第一道支撑9底时,从地连墙1上口与破除后的导墙2下口的空隙内填充混凝土3,混凝土3的填充厚度与导墙2的厚度相当,混凝土3为C20素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且施工方便、快捷,成本低。
步骤3:在导墙2与支撑格构柱5之间向下清理开挖槽至第一道支撑9底标高。
步骤4:在支撑格构柱5的柱头处焊接抵压板71。
步骤5:在导墙2上通过膨胀螺栓安装支顶板6,并在支顶板6与抵压板71之间沿基坑周圈焊接固定型钢斜抛撑4,使型钢斜抛撑4倾斜支撑在导墙2与支撑格构柱5之间,对导墙2向进行有效支顶,用于控制导墙3的变形及其引起的周边环境的变形。
步骤6: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基坑变形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段绑扎冠梁8和第一道支撑9,并在冠梁8上间隔绑扎导墙扶壁柱11的钢筋,导墙扶壁柱11的钢筋沿混凝土3和导墙2纵向设置。
步骤7:支设冠梁8和第一道支撑9的模板,并浇筑冠梁8和第一道支撑9。
步骤8:将冠梁8的上部结合面凿毛,利用地连墙1的纵筋在冠梁8上部结合面上浇筑通长的防水台10,安装导墙扶壁柱11的模板并浇筑导墙扶壁柱11。防水台10位于冠梁8的顶部,防水台10贴合混凝土3并延伸到破除后的导墙2下口上方,防水台10的截面尺寸为150*400,在基坑的内外形成较好的防水结构。导墙扶壁柱11两侧的钢筋尺寸为φ25mm,中部的钢筋尺寸为φ14mm,采用一侧5根φ25mm、另一侧3根φ25mm、中部6根φ14mm通过φ10mm钢筋绑扎,φ10mm间距200mm设置,使导墙扶壁柱11的尺寸为300*1000mm,导墙扶壁柱11从冠梁8顶部延伸到导墙2悬臂底部,导墙扶壁柱11顶部距离导墙2悬臂顶部200mm。。
步骤9:在第一道支撑9的强度达到要求后,割除斜抛撑4,由斜抛撑4支顶受力转换为第一道支撑9及导墙扶壁柱11支顶的受力体系。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开挖土方,破除导墙(2)的下部;
步骤2:剔凿地连墙(1)的超灌部分至第一道支撑(9)底时,在导墙(2)下部的破除部位填充混凝土(3);
步骤3:清理开挖槽;
步骤4:在支撑格构柱(5)的柱头处焊接抵压板(71);
步骤5:在导墙(2)上安装支顶板(6),并在支顶板(6)与抵压板(71)之间固定斜抛撑(4),使斜抛撑(4)倾斜支撑在导墙(2)与支撑格构柱(5)之间;
步骤6:分段绑扎冠梁(8)和第一道支撑(9),并在冠梁(8)上间隔绑扎若干根导墙扶壁柱(11)的钢筋,导墙扶壁柱(11)的钢筋沿混凝土(3)和导墙(2)纵向设置;
步骤7:支设冠梁(8)和第一道支撑(9)的模板,并浇筑冠梁(8)和第一道支撑(9);
步骤8:将冠梁(8)的上部结合面凿毛,利用地连墙(1)的纵筋在冠梁(8)上部结合面上浇筑防水台(10),安装导墙扶壁柱(11)的模板并浇筑导墙扶壁柱(11);
步骤9:在第一道支撑(9)的强度达到要求后,割除斜抛撑(4),由斜抛撑(4)支顶受力转换为第一道支撑(9)及导墙扶壁柱(11)支顶的受力体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混凝土(3)的填充方法具体是:从地连墙(1)上口与破除后的导墙(2)下口的空隙内通过混凝土(3)填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混凝土(3)的填充厚度与导墙(2)的厚度相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开挖槽的清理范围是:在导墙(2)与支撑格构柱(5)之间向下清理至第一道支撑(9)底标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斜抛撑(4)沿基坑周圈设置,斜抛撑(4)的两端分别与支顶板(6)和抵压板(71)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导墙扶壁柱(11)从冠梁(8)顶部延伸到导墙(2)悬臂底部,冠梁(8)的顶部低于破除后的导墙(2)下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水台(10)位于冠梁(8)的顶部,防水台(10)贴合混凝土(3)并延伸到破除后的导墙(2)下口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水台(10)与冠梁(8)通长,并贯穿若干根导墙扶壁柱(11)。
CN201911085464.6A 2019-11-08 2019-11-08 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07778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5464.6A CN110777805A (zh) 2019-11-08 2019-11-08 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5464.6A CN110777805A (zh) 2019-11-08 2019-11-08 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7805A true CN110777805A (zh) 2020-02-11

Family

ID=69389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85464.6A Pending CN110777805A (zh) 2019-11-08 2019-11-08 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77805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40364U (zh) * 2015-07-21 2016-01-06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
CN205839767U (zh) * 2016-07-27 2016-12-28 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钢管/混凝土复合内支撑结构
CN108487252A (zh) * 2018-03-13 2018-09-0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明挖顺作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40364U (zh) * 2015-07-21 2016-01-06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
CN205839767U (zh) * 2016-07-27 2016-12-28 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钢管/混凝土复合内支撑结构
CN108487252A (zh) * 2018-03-13 2018-09-0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明挖顺作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86980B (zh) 钢桁架式基坑支护结构
CN104878776B (zh) 一种地下浅层全自动停车库库体结构
CN110777806B (zh) 多连杆平面框架永久支护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01250408Y (zh) 回收式钢结构基坑围护装置
CN104594946A (zh) 一种富水狭窄隧道软弱围岩条件下排水结构
CN211312570U (zh) 一种可周转式钢制沉井支护装置
CN112779914A (zh) 一种斜撑结构及其在基坑中组合支撑的施工方法
CN109594530B (zh) 一种粉细砂地层防洪堤坝新型结构
JP6832101B2 (ja) 盛土の補強構造及び盛土の補強方法
CN114457850A (zh) 明挖隧道上跨既有地铁交叉段抗浮体系的施工方法
CN101498133B (zh) 增大地下室逆作法土方开挖空间的方法和支护结构
CN106759486A (zh) 一种由桩和墙组成的地下建筑物及其施工法
CN210856971U (zh) 一种桩基冲刷加固结构
CN217053493U (zh) 明挖隧道上跨既有地铁交叉段抗浮体系
CN217974413U (zh) 一种深浅基坑支护施工结构
CN110607800A (zh) 一种可周转式钢制沉井支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6739669U (zh) 一种抵抗基坑支护微变形的钢管斜支撑
KR20210047482A (ko) 해상활주로용 독립케이슨의 코어(core)벽체 구조물
CN110939139A (zh) 基于桩后异型挡墙刚性接触的桩板墙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CN207228156U (zh) 一种由桩和墙组成的地下建筑物
CN110777805A (zh) 基于先撑后扶导墙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的施工方法
CN203429661U (zh) 向下加层地下室
CN214738306U (zh) 一种适用于桩锚支护施工的明挖隧道抗浮结构
CN211690359U (zh) 一种基于桩后异型挡墙刚性接触的桩板墙结构
CN211498975U (zh) 一种浅覆土地下结构的抗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