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6152A - 冷凝器、空调室外机及空气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冷凝器、空调室外机及空气调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6152A
CN110736152A CN201910906001.5A CN201910906001A CN110736152A CN 110736152 A CN110736152 A CN 110736152A CN 201910906001 A CN201910906001 A CN 201910906001A CN 110736152 A CN110736152 A CN 110736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pipe
condenser
branch
branch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60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锋
矫立涛
常利华
邱洪刚
夏褚芮
李丛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0600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361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36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61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凝器、空调室外机及空气调节器,属于空气调节设备,用于解决现有难以兼顾制冷效果和制热效果的问题。其中,冷凝器包括:冷凝管组,冷凝管组用于冷媒的循环;输入管组,输入管组用于将冷凝管组与压缩机连接;输出管,输出管用于将冷凝管组与蒸发器连接;中间管组,中间管组连接于冷凝管组,中间管组用于在制热过程中冷媒的分流;多个三通连接件,三通连接件连接于输入管组和/或输出管和/或中间管组,三通连接件用于冷媒的汇流或者分流;多个第一类单向阀,第一类单向阀连接于输入管组和/或输出管和/或中间管组,多个第一类单向阀用于在冷凝器制热时供冷媒通过。

Description

冷凝器、空调室外机及空气调节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冷凝器、空调室外机及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器是用于对室内灯封闭空间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或工艺过程的要求的设备。
以家用的空气调节器为例,家用的空气调节器由于具有夏季制冷带来凉爽、冬季制热送去温暖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家用的空气调节器,主要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与毛细管连接,毛细管还与蒸发器连接。以空气调节器的制冷过程为例,压缩机将用于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送到冷凝器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毛细管进入蒸发器,由于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从毛细管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制冷剂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制冷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就会变冷,从而实现制冷。
然而,在家用的空气调节器中,在需要保证制冷效果时,通常是减少支路且延长支路路径,而这又不利于各支路压损的平衡性,影响制热效果,导致难以兼顾制冷效果和制热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难以兼顾制冷效果和制热效果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凝器、空调室外机及空气调节器。
本发明提供的冷凝器包括:冷凝管组,所述冷凝管组用于冷媒的循环;输入管组,所述输入管组用于将所述冷凝管组与压缩机连接;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用于将所述冷凝管组与蒸发器连接;中间管组,所述中间管组连接于所述冷凝管组,所述中间管组用于在制热过程中所述冷媒的分流;多个三通连接件,所述三通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输入管组和/或输出管和/或中间管组,所述三通连接件用于冷媒的汇流或者分流;多个第一类单向阀,所述第一类单向阀连接于所述输入管组和/或输出管和/或中间管组,所述多个第一类单向阀用于在所述冷凝器制热时供冷媒通过。
在上述冷凝器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凝管组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每区设置有两排冷凝管。
在上述冷凝器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凝管组还包括与所述第四区连接的储液区,所述储液区还与所述输出管连接。
在上述冷凝器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输入管组包括:第一输入总管、两个第一输入分支管、两个第二输入分支管及两个第三输入分支管;所述第一输入总管用于与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一输入总管还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与所述两个第一输入分支管连接;所述两个第一输入分支管分别连接有一所述三通连接件,且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件与一所述第二输入分支管及一所述第三输入分支管连接;所述两个第二输入分支管还分别连接与所述冷凝管组的第一区和第三区;所述两个第三输入分支管还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类单向阀连接于所述冷凝管组的第二区和第四区。
在上述冷凝器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输入管组还包括:两个第四输入分支管、两个第五输入分支管;其中,所述两个第三输入分支管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件与一所述第四输入分支管及一所述第五输入分支管连接;所述两个第三输入分支管都设置有所述第一类单向阀;两个所述第四输入分支管连接于所述冷凝管组的第二区和第四区;所述两个第五输入分支管与所述中间管路连接。
在上述冷凝器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间管组包括:第一中间分支管、第二中间分支管、第三中间分支管、第四中间分支管级第五中间分支管;所述第一中间分支管连接于所述冷凝管组的储液区;所述第一中间分支管还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与所述第二中间分支管、第三中间分支管连接;所述第二中间分支管设置有第二类单向阀,所述第二类单向阀用于在所述冷凝器制热时阻止冷媒通过;所述第二中间分支管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与两个所述第五输入分支管连接;所述第三中间分支管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与所述第四中间分支管及第五中间分支管连接,所述第四中间分支管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冷凝管组的第三区和第四区,所述第五中间分支管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冷凝管组的第一区和第二区。
在上述冷凝器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输入管组包括:第二输入总管、两个第六输入分支管、两个第七输入分支管、两个第八输入分支管及两个第九输入分支管;所述第二输入总管用于与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输入总管还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与所述两个第六输入分支管连接;所述两个第六输入分支管分别连接有一所述三通连接件,且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件与一所述第七输入分支管及一所述第八输入分支管连接;所述两个第七输入分支管还分别连接与所述冷凝管组的第一区和第四区;其中一所述第八输入分支管设置有所述第一类单向阀,且所述第八输入分支管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九输入分支管,两个第九输入分支管分别连接于第二区和第三区;与所述第九输入分支管连接的第八输入分支管还设置有所述第一类单向阀;另一所述第八输入分支管设置有第二类单向阀,与该第八输入分支管连接的第六输入分支管设置有所述第一类单向阀,且该第八输入分支管连接于所述中间管组。
在上述冷凝器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间管组包括:第六中间分支管、第七中间分支管、两个第八中间分支管及四个第九中间分支管;所述第六中间分支管及第七中间分支管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连接于设置有第二类单向阀的第八输入分支管;所述第六中间分支管连接于所述中间管组的储液区;所述第七中间分支管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连接于两个第八中间分支管,两个所述第八中间分支管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类单向阀;其中一所述第八中间分支管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及第二区,另一所述第八中间分支管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三区及第四区。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包括压缩机以及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调节器,包括空调室内机以及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室内机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冷凝器、空调室外机及空气调节器,通过在输入管组和/或输出管和/或中间管组设置三通连接件,使得三通连接件能够用于冷媒的汇流或者分流;并且,通过在输入管组和/或输出管和/或中间管组设置第一类单向阀,所述第一类单向阀能够用于在所述冷凝器制热时供冷媒通过;如此,在制冷过程中,利于减少支路的数量,利于延长支路的长度,能够利于充分换热,利于保证制冷效果,且在制热过程中,支路数量相对较多,且每个支路的长度相对较短,利于各支路的压损平衡性,利于保证制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蒸汽发生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为一示例中的冷凝器在制冷过程中的工作示意图;
图2为一示例中的冷凝器在制热过程中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另一示例中的冷凝器在制冷过程中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另一示例中的冷凝器在制热过程中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中:
1-冷凝管组;11-第一区;12-第二区;13-第三区;14-第四区;15-储液区;
31-第一输入总管;32-第一输入分支管;33-第二输入分支管;34-第三输入分支管;35-第四输入分支管;36-第五输入分支管;37-第二输入总管;38-第六输入分支管;39-第七输入分支管;40-第八输入分支管;41-第九输入分支管;
51-第一中间分支管;52-第二中间分支管;53-第三中间分支管;54-第四中间分支管;55-第五中间分支管;56-第六中间分支管;57-第七中间分支管;58-第八中间分支管;59-第九中间分支管;60-第十中间分支管;91-三通连接件;92-第一类单向阀;93-第二类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家用的空气调节器(可简称为空调)中的冷凝器,在制热过程和制热过程中,冷媒流过的路径相同,仅是冷媒流向相反,如此就导致相关技术中的冷凝器难以兼顾制冷效果及制热效果。例如,若优先保证制冷效果,通常需要增加过冷段或者减少支路数量,使得支路路径能够较长,使得冷媒换热充分,这就会使得制热过程中,路径较长的支路的压损较大,不利于各支路压损的平衡性,常常出现结霜不均匀、除霜不干净等等现象,导致制热效果较差。若优先保证制热效果,则需要增加分流支路,那么制冷过程有可出现冷凝不充分,导致***压力上升,制冷量不足,导致制冷效果较差。
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难以兼顾制冷效果和制热效果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凝器、空调室外机及空气调节器,通过在冷凝器内设置三通连接件和第一类单向阀,使得三通连接件能够用于冷媒的汇流或者分流,使得第一类单向阀能够用于在冷凝器制热时供冷媒通过;如此,在制冷过程中,利于减少支路的数量,利于延长支路的长度,能够利于充分换热,利于保证制冷效果,且在制热过程中,支路数量相对较多,且每个支路的长度相对较短,利于各支路的压损平衡性,利于保证制热效果。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冷凝器包括:冷凝管组1,冷凝管组1用于冷媒的循环;输入管组,输入管组用于将冷凝管组1与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输出管,输出管用于将冷凝管组1与蒸发器连接;中间管组,中间管组连接于冷凝管组1,中间管组用于在制热过程中冷媒的分流;多个三通连接件,三通连接件连接于输入管组和/或输出管和/或中间管组,三通连接件用于冷媒的汇流或者分流;多个第一类单向阀92,第一类单向阀92连接于输入管组和/或输出管和/或中间管组,多个第一类单向阀92用于在冷凝器制热时供冷媒通过。
示例性地,冷凝管组1包括多个按照预设规则排布的多支冷凝管,冷凝管可以为发卡管。冷凝管可以为22~30支,例如,冷凝管可为22支、24支、26支、28支或者30支。多个冷凝管排列成两排设置。
为便于描述。下面不妨以图1中的上侧为上,以图1中的左侧为左,对本实施例的结构及实现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冷凝管组1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的第一区11、第二区12、第三区13和第四区14。第一区11、第二区12、第三区13和第四区14分别设置有两个开口端,其中一开口端用于供冷媒进入,另一开口端用于供冷媒流出。
在一些示例中,冷凝管组1还包括储液区15,储液区15可与第四区14连接,储液区15用于在制热过程中起到储液作用,利于各支路分流的均匀性,从而利于各支路压损的均衡性,利于制热效果。
输入管组用于在制冷过程中,将冷凝管组1与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出口端可以为压缩机的冷媒输出口。输入管组可以包括一输入总管以及多个输入分支管,输入总管可以通过三通连接件与输入分支管连接,多个输入分支管中也可有部分输入分支管通过三通连接件与其它输入分支管连接。并且,部分输入分支管可设置有第一类单向阀92,第一类单向阀92用于在冷凝器制热时供冷媒通过,使得冷媒在制热过程中进入冷凝管组1的支路数量,可大于冷媒在制冷过程中进入冷凝管组1的支路数量。
如此,利于在制冷过程中相对减少冷媒流过的支路,在制热过程中利于相对增加冷媒流过的支路数量,以利于兼顾制冷效果及制热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三通连接件中有至少部分可以为三通阀门,三通阀门具体可以为电控阀门,电控阀门可与空气调节器的控制***通信连接,以使得控制***能够控制相应电控阀门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得电控阀门能够打开或者关闭相应的支路。本实施例此处对于三通阀门的具体类型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可以理解的是:三通连接件也可以选用四通阀门、五通阀门等,只要能够实现三通连接件的相应功能即可。在一些示例中,三通连接件还可以为常见的三通接头、三通弯头的连接件。本实施例对于三通连接件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三通连接件的具体结构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冷凝器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输入管组包括:第一输入总管31、两个第一输入分支管32、两个第二输入分支管33及两个第三输入分支管34。
其中,第一输入总管31用于与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第一输入总管31还通过一三通连接件与两个第一输入分支管32连接。两个第一输入分支管32分别连接有一三通连接件,且都通过三通连接件与一第二输入分支管33及一第三输入分支管34连接;两个第二输入分支管33还分别连接与冷凝管组1的第一区11和第三区13;两个第三输入分支管34还分别通过第一类单向阀92连接于冷凝管组1的第二区12和第四区14。
输入管组还包括:两个第四输入分支管35、两个第五输入分支管36。其中,两个第三输入分支管34都通过三通连接件与一第四输入分支管35及一第五输入分支管36连接;两个第三输入分支管34都设置有第一类单向阀92;两个第四输入分支管35连接于冷凝管组1的第二区12和第四区14;两个第五输入分支管36与中间管路连接。
中间管组包括:第一中间分支管51、第二中间分支管52、第三中间分支管53、第四中间分支管54级第五中间分支管55。第一中间分支管51连接于冷凝管组1的储液区15;第一中间分支管51还通过一三通连接件与第二中间分支管52、第三中间分支管53连接。第二中间分支管52设置有第二类单向阀93,第二类单向阀93用于在冷凝器制热时阻止冷媒通过;第二中间分支管52通过一三通连接件与两个第五输入分支管36连接。第三中间分支管53通过一三通连接件与第四中间分支管54及第五中间分支管55连接,第四中间分支管54通过一三通连接件及两个第十中间分支管60连接于冷凝管组1的第三区13和第四区14,第五中间分支管55通过一三通连接件及两个第十中间分支管60连接于冷凝管组1的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
如此,在制冷过程中,如图1所示,冷媒可以从第一输入总管31进入冷凝器;其中,图1中的箭头可用于示意冷媒走向。本示例中,冷媒两进一出,也即冷媒经过两个支路进入冷凝管组1,并经过一个支路从冷凝管组1流出。
冷媒经过三通连接件91a分别进入两个第一输入分支管32。
其中一第一输入分支管32连接有三通连接件91b。冷媒经三通连接件91b进入第二输入分支管33,并经过第二输入分支管33进入冷凝管组1的第一区11;冷媒经过第一区11的冷凝管从并依次从第十中间分支管60a、三通连接件91c、第十中间分支管60b进入第二区12;从第二区12流出的冷媒依次经过第四输入分支管35、三通连接件91d、第五输入分支管36、三通连接件91e、第二中间分支管52、三通连接件91f、第一中间分支管51、储液区15,并从与储液区15连接的输出管中流出。其中,在该支路中,由于第三输入分支管34设置有有第一类单向阀92,冷媒无法从第三输入分支管34中通过。
另一第一输入分支管32连接有三通连接件91g,冷媒经三通连接件91g进入第二输入分支管33,并经过第二输入分支管33进入冷凝管组1的第三区13;冷媒经过第三区13的冷凝管并依次从第十中间分支管60c、三通连接件91i、第十中间分支管60d进入第四区14;从第四区14流出的冷媒依次经过第四输入分支管35、三通连接件91j、第五输入分支管36、三通连接件91e、第二中间分支管52、三通连接件91f、第一中间分支管51、储液区15,并从与储液区15连接的输出管中流出。其中,在该支路中,由于第三输入分支管34设置有有第一类单向阀92,冷媒无法从第三输入分支管34中通过。
在制热过程中,如图2所示,图中的箭头用于示意冷媒的走向。本示例中,冷媒可通过一个支路进入冷凝管组1,并通过四个支路从冷凝管组1流出。
冷媒从输出管进入冷凝管组1的储液区15,经储液区15依次经过第一中间分支管51、第三中间分支管53并进入三通连接件91k,且冷媒在三通连接件91k处分流分别进入第四中间分支管54和第五中间分支管55。
进入第四中间分支管54的冷媒经过三通连接件91i分别进入第十中间分支管60c、第十中间分支管60d。其中,进入第十中间分支管60c的冷媒继续进入第三区13,并依次从第二输入分支管33、三通连接件91g、第一输入分支管32、三通连接件91a进入第一输入总管31,进而从冷凝器流出。进入第十中间分支管60d的冷媒继续进入第四区14,并依次从第四输入分支管35输入分支管、三通连接件91j、第三输入分支管34、三通连接件91g、第一输入分支管32、三通连接件91a进入第一输入总管31,进而从冷凝器流出。
进入第五中间分支管55的冷媒经过三通连接件91c分别进入第十中间分支管60a、第十中间分支管60b。其中,进入第十中间分支管60a的冷媒继续进入第一区11,并依次从第二输入分支管33、三通连接件91b、第一输入分支管32、三通连接件91a进入第一输入总管31,进而从冷凝器流出。进入第十中间分支管60b的冷媒继续进入第二区12,并依次从第四输入分支管35输入分支管、三通连接件91d、第三输入分支管34、三通连接件91b、第一输入分支管32、三通连接件91a进入第一输入总管31,进而从冷凝器流出。
本示例中,在制冷过程中,冷凝管组1具有两个可供冷媒进入的支路,且具有一个可供冷媒流出的支路,如此,高温高压气体平均分两路进入冷凝管组1进行冷凝,由于两支路流程(也即路径)较长,换热较充分,从而利于提高冷凝器的冷凝效果,也即利于提高冷凝器的制冷效果。
在制热过程中,通过在冷媒的进入端设置储液区15,使得冷媒经过储液区15之后再平分至各支路,有利于分流的均匀性,再加上各支路流程相近或相同,从而利于压缩的均衡性,从而利于提高冷凝器的制热效果。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输入管组包括:第二输入总管37、两个第六输入分支管38、两个第七输入分支管39、两个第八输入分支管40及两个第九输入分支管41;第二输入总管37用于与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第二输入总管37还通过一三通连接件与两个第六输入分支管38连接;两个第六输入分支管38分别连接有一三通连接件,且都通过三通连接件与一第七输入分支管39及一第八输入分支管40连接;两个第七输入分支管39还分别连接与冷凝管组1的第一区11和第四区14;其中一第八输入分支管40设置有第一类单向阀92,且第八输入分支管40通过一三通连接件连接于两个第九输入分支管41,两个第九输入分支管41分别连接于第二区12和第三区13;与第九输入分支管41连接的第八输入分支管40还设置有第一类单向阀92;另一第八输入分支管40设置有第二类单向阀93,与该第八输入分支管40连接的第六输入分支管38设置有第一类单向阀92,且该第八输入分支管40连接于中间管组。
在上述冷凝器的可选技术方案中,中间管组包括:第六中间分支管56、第七中间分支管57、两个第八中间分支管58及四个第九中间分支管59;第六中间分支管56及第七中间分支管57通过一三通连接件连接于设置有第二类单向阀93的第八输入分支管40;第六中间分支管56连接于中间管组的储液区15;第七中间分支管57通过一三通连接件连接于两个第八中间分支管58,两个第八中间分支管58分别设置有第一类单向阀92;其中一第八中间分支管58通过一三通连接件连接于第一区11及第二区12,另一第八中间分支管58通过一三通连接件连接于第三区13及第四区14。
在制冷过程中,如图3所示,冷媒可以从第二输入总管37进入冷凝器;其中,图3中的箭头可用于示意冷媒走向。本示例中,冷媒一进一出,也即冷媒经过一个支路进入冷凝管组1,并经过一个支路从冷凝管组1流出。
冷媒从第二输入总管37经三通连接件91p进入一第六输入分支管38并到达三通连接件91q。冷媒可从与该三通连接件91q连接的第七输入分支管39进入冷凝管组1的第一区11;从第一区11流出的冷媒可经一第九中间分支管59、三通连接件91r、另一第九中间分支管59并进入第二区12;从第二区12流出的冷媒经一第九输入分支管41、三通连接件91s、另一第九输入分支管41进入第三区13;从第三区13流出的冷媒可经一第九中间分支管59、三通连接件91t、另一第九中间分支管59并进入第四区14;从第四区14流出的冷媒可经过第七输入分支管39、三通连接件91u、六中间分支管进入储液区15,并经过与储液区15连接的输出管7流出冷凝管组1。
其中,由于与三通连接件91q连接的第八输入分支管40设置有第一类单向阀9292,冷媒无法从该支路通过。与三通连接件91p连接的另一第六输入分支管38设置有第一类单向阀9292,冷媒无法从该支路通过。
在制热过程中,如图4所示,冷媒可以从输出管进入冷凝器;其中,图4中的箭头可用于示意冷媒走向。本示例中,冷媒一进四出,也即冷媒经过一个支路进入冷凝管组1,并经过四个支路从冷凝管组1流出。
冷媒从输出管进入冷凝管组1的储液区15;冷媒从储液区15流出之后经第六中间分支管56到达三通连接件91u,在第二类单向阀93的截止作用下,冷媒进入第七中间分支管57并经过三通连接件91v分别进入两个第八中间分支管58。
进入一第八中间分支管58的冷媒,依次通过三通连接件91r、两个第九中间分支管59分别进入第一区11、第二区12。其中从第一区11流出的冷媒依次经第七输入分支管39、三通连接件91q、第六输入分支管38、三通连接件91p进入第二输入总管3737,并经第二输入总管3737流出冷凝器。从第二区12流出的冷媒依次经过第九输入分支管41、三通连接件91s、第八输入分支管40、三通连接件91q、第六输入分支管38、三通连接件91p进入第二输入总管3737,并经第二输入总管3737流出冷凝器。
进入另一第八中间分支管58的冷媒,依次通过三通连接件91t、两个第九中间分支管59分别进入第三区13、第四区14。其中,从第三区13流出的冷媒依次经第九输入分支管41、三通连接件91s、第八输入分支管40、三通连接件91q、第六输入分支管38、三通连接件91p进入第二输入总管3737,并经第二输入总管3737流出冷凝器。从第四区14流出的冷媒依次经过第七输入分支管39、三通连接件91w、第六输入分支管38、三通连接件91p进入第二输入总管3737,并经第二输入总管3737流出冷凝器。
本示例中,在制冷过程中,冷凝管组1具有一个可供冷媒进入的支路,且具有一个可供冷媒流出的支路,如此,高温高压气体全部进入冷凝管组1进行冷凝,支路流程(也即路径)较长,换热较充分,从而利于提高冷凝器的冷凝效果,也即利于提高冷凝器的制冷效果。
在制热过程中,通过在冷媒的进入端设置储液区15,使得冷媒经过储液区15之后再平分至各支路,有利于分流的均匀性,再加上各支路流程相近或相同,从而利于压缩的均衡性,从而利于提高冷凝器的制热效果。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在一些示例中,中间管组和/或输入管组还可设置有第三类单向阀,第三类单向阀可用于防止冷媒逆流,从而利于冷凝器的工作可靠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压缩机以及前述任一示例中的冷凝器,冷凝器与压缩机连接。其中冷凝器的结构、功能及实现过程可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空调室内机以及前述任一示例中的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室内机连接。其中,空调室外机的结构、功能及实现过程可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凝管组,所述冷凝管组用于冷媒的循环;
输入管组,所述输入管组用于将所述冷凝管组与压缩机连接;
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用于将所述冷凝管组与蒸发器连接;
中间管组,所述中间管组连接于所述冷凝管组,所述中间管组用于在制热过程中所述冷媒的分流;
多个三通连接件,所述三通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输入管组和/或输出管和/或中间管组,所述三通连接件用于冷媒的汇流或者分流;
多个第一类单向阀,所述第一类单向阀连接于所述输入管组和/或输出管和/或中间管组,所述多个第一类单向阀用于在所述冷凝器制热时供冷媒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组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每区设置有两排冷凝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组还包括与所述第四区连接的储液区,所述储液区还与所述输出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组包括:第一输入总管、两个第一输入分支管、两个第二输入分支管及两个第三输入分支管;
所述第一输入总管用于与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一输入总管还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与所述两个第一输入分支管连接;
所述两个第一输入分支管分别连接有一所述三通连接件,且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件与一所述第二输入分支管及一所述第三输入分支管连接;
所述两个第二输入分支管还分别连接与所述冷凝管组的第一区和第三区;所述两个第三输入分支管还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类单向阀连接于所述冷凝管组的第二区和第四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组还包括:两个第四输入分支管、两个第五输入分支管;
其中,所述两个第三输入分支管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件与一所述第四输入分支管及一所述第五输入分支管连接;所述两个第三输入分支管都设置有所述第一类单向阀;
两个所述第四输入分支管连接于所述冷凝管组的第二区和第四区;所述两个第五输入分支管与所述中间管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组包括:第一中间分支管、第二中间分支管、第三中间分支管、第四中间分支管级第五中间分支管;
所述第一中间分支管连接于所述冷凝管组的储液区;所述第一中间分支管还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与所述第二中间分支管、第三中间分支管连接;
所述第二中间分支管设置有第二类单向阀,所述第二类单向阀用于在所述冷凝器制热时阻止冷媒通过;所述第二中间分支管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与两个所述第五输入分支管连接;
所述第三中间分支管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与所述第四中间分支管及第五中间分支管连接,所述第四中间分支管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冷凝管组的第三区和第四区,所述第五中间分支管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冷凝管组的第一区和第二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组包括:第二输入总管、两个第六输入分支管、两个第七输入分支管、两个第八输入分支管及两个第九输入分支管;
所述第二输入总管用于与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总管还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与所述两个第六输入分支管连接;
所述两个第六输入分支管分别连接有一所述三通连接件,且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件与一所述第七输入分支管及一所述第八输入分支管连接;
所述两个第七输入分支管还分别连接与所述冷凝管组的第一区和第四区;
其中一所述第八输入分支管设置有所述第一类单向阀,且所述第八输入分支管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九输入分支管,两个第九输入分支管分别连接于第二区和第三区;与所述第九输入分支管连接的第八输入分支管还设置有所述第一类单向阀;
另一所述第八输入分支管设置有第二类单向阀,与该第八输入分支管连接的第六输入分支管设置有所述第一类单向阀,且该第八输入分支管连接于所述中间管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组包括:第六中间分支管、第七中间分支管、两个第八中间分支管及四个第九中间分支管;
所述第六中间分支管及第七中间分支管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连接于设置有第二类单向阀的第八输入分支管;所述第六中间分支管连接于所述中间管组的储液区;所述第七中间分支管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连接于两个第八中间分支管,两个所述第八中间分支管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类单向阀;其中一所述第八中间分支管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及第二区,另一所述第八中间分支管通过一所述三通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三区及第四区。
9.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
10.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内机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室内机连接。
CN201910906001.5A 2019-09-24 2019-09-24 冷凝器、空调室外机及空气调节器 Pending CN1107361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6001.5A CN110736152A (zh) 2019-09-24 2019-09-24 冷凝器、空调室外机及空气调节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6001.5A CN110736152A (zh) 2019-09-24 2019-09-24 冷凝器、空调室外机及空气调节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6152A true CN110736152A (zh) 2020-01-31

Family

ID=69269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6001.5A Pending CN110736152A (zh) 2019-09-24 2019-09-24 冷凝器、空调室外机及空气调节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3615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9901A (zh) * 2021-08-26 2021-11-30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换热组件以及空调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57403A1 (ja) * 2012-04-16 2013-10-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203413743U (zh) * 2013-06-22 2014-01-29 北京德能恒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
JP2014040985A (ja) * 2012-08-23 2014-03-06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熱交換器
CN203928497U (zh) * 2014-05-29 2014-11-05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空调
CN104235965A (zh) * 2013-06-24 2014-12-24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室外机冷凝器及空调器
CN208382606U (zh) * 2018-06-20 2019-01-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
CN109328288A (zh) * 2016-06-21 2019-02-12 株式会社电装 制冷循环装置
CN109764411A (zh) * 2018-11-27 2019-05-17 东莞安默琳机械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空调***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57403A1 (ja) * 2012-04-16 2013-10-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4040985A (ja) * 2012-08-23 2014-03-06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熱交換器
CN203413743U (zh) * 2013-06-22 2014-01-29 北京德能恒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
CN104235965A (zh) * 2013-06-24 2014-12-24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室外机冷凝器及空调器
CN203928497U (zh) * 2014-05-29 2014-11-05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空调
CN109328288A (zh) * 2016-06-21 2019-02-12 株式会社电装 制冷循环装置
CN208382606U (zh) * 2018-06-20 2019-01-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
CN109764411A (zh) * 2018-11-27 2019-05-17 东莞安默琳机械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空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9901A (zh) * 2021-08-26 2021-11-30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换热组件以及空调器
CN113719901B (zh) * 2021-08-26 2023-09-19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换热组件以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27415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4838532A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WO2013145006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17357661U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214581751U (zh) 换热器和空调
WO2020192202A1 (zh) 制冷***及化霜控制方法
US20160245540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3970194B (zh) 热泵***
US11578898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11499727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WO2018051409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3606773A (zh) 换热器模块、换热器组、空调***及使用控制方法
CN110736152A (zh) 冷凝器、空调室外机及空气调节器
CN212006013U (zh) 多联机空调***
KR102337394B1 (ko) 공기조화기
US11384970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11359842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9186120A (zh) 补气增焓热泵***
CN212006014U (zh) 多联机空调***
CN210921855U (zh) 空调***
KR100860047B1 (ko) 히트펌프를 이용하여 물을 가열 및 냉각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WO2008114952A1 (en) Multi-un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ling method for the same
KR100682718B1 (ko) 분지식 냉매 분배기에 연결된 열교환기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CN215765707U (zh) 换热器模块、换热器组、空调***及空调器
CN215765436U (zh) 空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