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28066B - 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及***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28066B
CN110728066B CN201910993237.7A CN201910993237A CN110728066B CN 110728066 B CN110728066 B CN 110728066B CN 201910993237 A CN201910993237 A CN 201910993237A CN 110728066 B CN110728066 B CN 1107280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turbine
wind
turbine generator
wake
i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932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28066A (zh
Inventor
林忠伟
陈振宇
谢镇
曲晨志
韩翔宇
王传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9932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280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28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8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28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8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及***。所述方法包括:首先,获取每台风电机组的历史数据,建立每台风电机组的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然后基于工程尾流模型、尾流偏转模型和尾流叠加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在前排风电机组影响下的有效风速;根据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及有效风速,确定每台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并计算所有发电机组的总发电功率;然后,采用优化算法确定所述总功率最大时的最优偏航角。本发明基于模型确定每台风电机组的有效风速,并结合根据历史数据获取的关系曲线,确定每台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并采用优化算法确定总功率最大时的最优偏航角,将模型计算、机组特性提取及优化结合实现了风电场扇区的快速有效优化。

Description

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电场扇区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及***。
背景技术
在风电场的扇区管理方面,诸多研究由来已久,不同的研究针对不同的目标来实现。在扇区管理方面,基于现场测量的扇区优化,如申请号201210105516.3的专利,通过现场测试,调整机组扇区,改善全场发电量,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实验,而且优化结果受现场实验次数的限制,无法实现有效优化,有很大的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基于高精度CFD仿真的,如申请号201410408817.2的专利,这种方法依靠CFD仿真计算的手段来实现,没有面向现场应用和实施来构建,如何实现风电场扇区的快速有效优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及***,以实现风电场扇区的快速有效优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所述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每台风电机组的历史数据,所述历史数据包括风速、风向、桨距角、故障工况和发电功率;
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建立每台风电机组的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
以当前入流风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三维坐标系,并确定风电场中的每台风电机组的三维坐标;
预设初始的偏航角;
根据所述偏航角,基于工程尾流模型、尾流偏转模型和尾流叠加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在前排风电机组影响下的有效风速;
根据每台风电机组的所述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及所述有效风速,确定每台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
计算风电场的所有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的和,得到总发电功率;
采用优化算法确定所述总功率最大时的最优偏航角;
根据所述最优偏航角调整所述风电场中的每台风电机组的实际偏航角。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偏航角,基于工程尾流模型、尾流偏转模型和尾流叠加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在前排风电机组影响下的风速,具体包括:
基于工程尾流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的尾流速度分布;
根据所述偏航角,基于尾流偏转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的尾流空间分布;
根据第i台风电机组的三维坐标和风轮面半径以及风电场中第i台风电机组以外的风电机组的尾流速度分布和尾流空间分布,确定对第i台风电机组造成影响的风电机组,得到第i台风电机组的影响风电机组集合;
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影响风电机组集合中的每台风电机组对第i台风电机组的风速影响,并基于叠加模型进行叠加,得到影响风电机组集合中的所有风电机组对第i台风电机组的总风速影响;
根据所述总风速影响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在影响风电机组集合中的风电机组影响下的有效风速。
可选的,所述工程尾流模型为面向控制的工程尾流模型。
可选的,所述尾流偏转模型为利用机组偏航角计算尾流偏移量的模型。
可选的,所述叠加模型为风速平方叠加模型或功率叠加模型。
可选的,所述基于工程尾流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的尾流速度分布,具体包括:
基于工程尾流模型,利用公式Rw(x)=Ri+kx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尾流半径Rw(x);其中,R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转子半径,x为风电机组下游距离,k为尾流扩张系数;根据所述第i台风电机组的尾流半径,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238939900000021
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流速亏损值ΔU;其中,U为流场中的自由流速,CT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推力系数,D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转子直径,zh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转子中心高度,σ为高斯分布的标准差;
根据第i台风电机组的流速亏损值确定第i台风电机组的尾流速度分布。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偏航角,基于尾流偏转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的尾流空间分布,具体包括:
基于尾流偏转模型,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238939900000031
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尾流区中心的偏移量δ(x);其中,ξinit表示机组位置处尾流的初始偏转角度,ξinit=0.5cos2γ·sinγ·aiCTi,γ为风电机组偏航角,ai为第i台风电机组轴向诱导系数,CT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推力系数,kd为经验参数,D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转子直径,x为风电机组下游距离。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偏航角,基于工程尾流模型、尾流偏转模型和尾流叠加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在前排风电机组影响下的有效风速,之前还包括:
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对所述风电场中的每台风电机组进行编号。
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所述优化***包括:
历史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台风电机组的历史数据,所述历史数据包括风速、风向、桨距角、故障工况和发电功率;
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建立每台风电机组的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
风电机组的三维坐标确定模块,用于以当前入流风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三维坐标系,并确定风电场中的每台风电机组的三维坐标;
偏航角预设模块,用于预设初始的偏航角;
有效风速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偏航角,基于工程尾流模型、尾流偏转模型和尾流叠加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在前排风电机组影响下的有效风速;
发电功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台风电机组的所述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及所述有效风速,确定每台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
总发电功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风电场的所有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的和,得到总发电功率;
优化模块,用于采用优化算法确定所述总功率最大时的最优偏航角;
偏航角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优偏航角调整所述风电场中的每台风电机组的实际偏航角。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及***。所述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获取每台风电机组的历史数据,并建立每台风电机组的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然后基于工程尾流模型、尾流偏转模型和尾流叠加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在前排风电机组影响下的有效风速;根据每台风电机组的所述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及所述有效风速,确定每台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计算所有发电机组的总发电功率;然后,采用优化算法确定所述总功率最大时的最优偏航角;最后,根据所述最优偏航角调整所述风电场中的每台风电机组的实际偏航角。本发明基于工程尾流模型、尾流偏转模型和尾流叠加模型确定每台风电机组的有效风速,并结合根据历史数据获取的关系曲线,确定每台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并采用优化算法确定总功率最大时的最优偏航角,将模型计算、历史数据统计及优化结合实现了风电场扇区的快速有效优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及***,以实现风电场扇区的快速最优化。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以风电场为应用对象,通过计算前排机组的尾流分布,量化后排机组由于前排机组尾流造成的风速损失和功率损失,并通过适当调整机组偏航角,降低由于尾流造成的发电量损失,提高相同风况下的风电场发电量。本发明基于风电机组工程尾流模型计算的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以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同时保证机组载荷在安全范围内。首先,通过对风电场的现场调研与勘察,获取待优化风电机群内,每一台风电机组的位置;根据待分析入流风向和每台机组的位置,构建惯性坐标系。然后,结合自然入流的平均风速和湍流度,计算前排机组尾流在后排机组位置上的分布。以此为基础,构造以发电量为目标、每台机组偏航角度为控制量的全场优化框架,结合优化方法实现求解,得到每台机组的偏航角最优值。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所述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每台风电机组的历史数据,所述历史数据包括风速、风向、桨距角、故障工况和发电功率;
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如下预处理:
(1)剔除历史数据含有空值或错误值的数据;
(2)将历史数据中风速低于切入风速与高于切出风速的数据视为无效数据点并进行剔除,保留正常发电过程中的机组数据;
(3)剔除历史数据中额定风速以上的数据;
(4)剔除历史数据中桨距角不为零的数据;
(5)根据SCADA***对故障工况的标记,将剩余数据中的故障数据点剔除。
步骤102,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建立每台风电机组的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
根据历史数据,进行风电机组的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的重构,得出每台风电机组的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
步骤103,以当前入流风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三维坐标系,并确定风电场中的每台风电机组的三维坐标;
测量待优化风电场当前入流风向,并以此为x轴正方向,建立三维坐标系,具体方法为:
(1)任选第i台风电机组,获取第i台风电机组的入流风向;
(2)以第i台风电机组位置为原点,第i台风电机组的入流风向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
(3)在此坐标系中选择横坐标最小的机组,即最前排的机组;
(4)以最前排的机组位置为原点,入流方向为x轴正方向,与x轴逆时针垂直为y轴正方向建立三维坐标系。
在当前坐标系下,测量待优化风电机组群内,每一台机组的方位。以后排机组相对前排机组的轴向距离为其横坐标,径向距离为纵坐标绝对值,纵坐标的正负性根据其在y轴的正/负方向确定,得到所有机组在当前坐标系下的坐标。以i为下标来区分不同的机组,对于第i台机组,计算每台机组地基的安装高度,将第i台机组的地基高度标记为zgi,其塔筒高度标记为zhi,这台机组的高度坐标计算公式为:zi=zgi+zhi;其在流场中的坐标位置以(xi,yi,zi)表示,根据此方法可将机组的地理坐标转化为流场坐标。
步骤104,预设初始的偏航角。
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对所述风电场中的每台风电机组进行编号。
步骤105,根据所述偏航角,基于工程尾流模型、尾流偏转模型和尾流叠加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在前排风电机组影响下的有效风速;
步骤105所述根据所述偏航角,基于工程尾流模型、尾流偏转模型和尾流叠加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在前排风电机组影响下的风速,具体包括:基于工程尾流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的尾流速度分布;根据所述偏航角,基于尾流偏转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的尾流空间分布;根据第i台风电机组的三维坐标和风轮面半径以及风电场中第i台风电机组以外的风电机组的尾流速度分布和尾流空间分布,确定对第i台风电机组造成影响的风电机组,得到第i台风电机组的影响风电机组集合;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影响风电机组集合中的每台风电机组对第i台风电机组的风速影响,并基于叠加模型进行叠加,得到影响风电机组集合中的所有风电机组对第i台风电机组的总风速影响;根据所述总风速影响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在影响风电机组集合中的风电机组影响下的有效风速。按照横坐标做小到达的顺序,计算第i+1台风电机组的有效风速,直到所有风电机组计算完成。
其中,所述工程尾流模型为面向控制的工程尾流模型。即以机组偏航角为变量且形式为不包含微分方程等形式的方程等。工程尾流模型可以为但不限于Jensen模型、Larsen模型、Gaussian模型等。以Gaussian模型为例,所述基于工程尾流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的尾流速度分布,具体包括:基于工程尾流模型,利用公式Rw(x)=Ri+kx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尾流半径Rw(x);其中,R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转子半径,x为风电机组下游距离,k为尾流扩张系数;基于工程尾流模型,根据所述第i台风电机组的尾流半径,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238939900000071
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流速亏损值ΔU;其中,U为流场中的自由流速,CT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推力系数,D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转子直径,zh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转子中心高度,σ为高斯分布的标准差;根据第i台风电机组的流速亏损值确定第i台风电机组的尾流速度分布。
其中,所述尾流偏转模型为利用机组偏航角计算尾流偏移量的模型。所述尾流偏转模型包括但不限于Jimenez偏转模型或RANS偏转模型等。以Jimenez偏转模型为例,所述根据所述偏航角,基于尾流偏转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的尾流空间分布,具体包括:基于尾流偏转模型,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238939900000072
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尾流区中心的偏移量δ(x);其中,ξinit表示机组位置处尾流的初始偏转角度,ξinit=0.5cos2γ·sinγ·aiCTi,γ为风电机组偏航角,ai为第i台风电机组轴向诱导系数,CT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推力系数,kd为经验参数,D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转子直径,x为风电机组下游距离。
其中,所述叠加模型为风速平方叠加模型或功率叠加模型。
所述根据第i台风电机组的三维坐标和风轮面半径以及风电场中第i台风电机组以外的风电机组的尾流速度分布和尾流空间分布,确定对第i台风电机组造成影响的风电机组,具体包括:判断第i台风电机组的风轮面是否与第i台风电机组以外的机组的尾流是否存在空间上的重叠,若出现重叠,说明第i台机组受到了该机组的尾流影响,将该机组加入第i台机组的影响风电机组集合。按横坐标从小到到的顺序选择后排机组,直到确定完成每台机组的影响风电机组集合。
步骤106,根据每台风电机组的所述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及所述有效风速,确定每台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
步骤107,计算风电场的所有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的和,得到总发电功率;
步骤108,采用优化算法确定所述总功率最大时的最优偏航角;
设定每台机组的偏航角动作范围和初始偏航角;
利用优化方法,在设定的偏航角动作范围内调节偏航角,并计算调整偏航角后的风电场的总发电功率作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计算。计算方法可以是不同的,包括且不仅限于以下列举:内点法、障碍函数法、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步骤109,根据所述最优偏航角调整所述风电场中的每台风电机组的实际偏航角。
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所述优化***包括:
历史数据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每台风电机组的历史数据,所述历史数据包括风速、风向、桨距角、故障工况和发电功率;
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建立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建立每台风电机组的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
风电机组的三维坐标确定模块303,用于以当前入流风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三维坐标系,并确定风电场中的每台风电机组的三维坐标;
偏航角预设模块304,用于预设初始的偏航角;
有效风速计算模块305,用于根据所述偏航角,基于工程尾流模型、尾流偏转模型和尾流叠加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在前排风电机组影响下的有效风速;
发电功率确定模块306,用于根据每台风电机组的所述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及所述有效风速,确定每台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
总发电功率计算模块307,用于计算风电场的所有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的和,得到总发电功率;
优化模块308,用于采用优化算法确定所述总功率最大时的最优偏航角;
偏航角调整模块309,用于根据所述最优偏航角调整所述风电场中的每台风电机组的实际偏航角。
本发明以风电场的总发电功率为目标,提出了一种覆盖坐标系构建、特性提取与分析、影响机组集合获取与全场偏航角优化的风电场扇区优化全套方法。
本发明通过调整风电场内每台机组的偏航角,改变前排机组尾流对后排机组的影响,从而实现发电量的最大化。首先,技术优点1,本发明针对不同入流风向,构建了以风向为正方向的坐标系,根据所得到的坐标系,可以以此为依据实现顺序划分和计算,保证全局统一性;然后,技术优点2,本发明在机组风速到总发电功率的计算中,进行了数据驱动的机组特性分析(基于历史数据建立每台风电机组的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实现对每台机组的差异化描述,使计算更加精确;技术优点3,提出一种顺序化的评估-计算方法(按照横坐标从小到达的顺序对机组进行编号),这样,对机组尾流的评估可以实现从前到后的计算,然后根据影响机组数据集,实现对后排机组流速-功率的计算,确保计算过程无遗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每台风电机组的历史数据,所述历史数据包括风速、风向、桨距角、故障工况和发电功率;
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建立每台风电机组的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
以当前入流风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三维坐标系,并确定风电场中的每台风电机组的三维坐标;
预设初始的偏航角;
根据所述偏航角,基于工程尾流模型、尾流偏转模型和尾流叠加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在前排风电机组影响下的有效风速;具体包括:基于工程尾流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的尾流速度分布;根据所述偏航角,基于尾流偏转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的尾流空间分布;根据第i台风电机组的三维坐标和风轮面半径以及风电场中第i台风电机组以外的风电机组的尾流速度分布和尾流空间分布,确定对第i台风电机组造成影响的风电机组,得到第i台风电机组的影响风电机组集合;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影响风电机组集合中的每台风电机组对第i台风电机组的风速影响,并基于叠加模型进行叠加,得到影响风电机组集合中的所有风电机组对第i台风电机组的总风速影响;根据所述总风速影响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在影响风电机组集合中的风电机组影响下的有效风速;
所述叠加模型为风速平方叠加模型或功率叠加模型;
所述基于工程尾流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的尾流速度分布,具体包括:
基于工程尾流模型,利用公式Rw(x)=Ri+kx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尾流半径Rw(x);其中,R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转子半径,x为风电机组下游距离,k为尾流扩张系数;根据所述第i台风电机组的尾流半径,利用公式
Figure FDA0002660554310000021
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流速亏损值ΔU;其中,U为流场中的自由流速,CT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推力系数,D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转子直径,zh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转子中心高度,σ为高斯分布的标准差;
根据第i台风电机组的流速亏损值确定第i台风电机组的尾流速度分布;
根据每台风电机组的所述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及所述有效风速,确定每台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
计算风电场的所有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的和,得到总发电功率;
采用优化算法确定所述总发电功率最大时的最优偏航角;
根据所述最优偏航角调整所述风电场中的每台风电机组的实际偏航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尾流模型为面向控制的工程尾流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流偏转模型为利用机组偏航角计算尾流偏移量的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偏航角,基于尾流偏转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的尾流空间分布,具体包括:
基于尾流偏转模型,利用公式
Figure FDA0002660554310000022
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尾流区中心的偏移量δ(x);其中,ξinit表示机组位置处尾流的初始偏转角度,ξinit=0.5cos2γ·sinγ·aiCTi,γ为风电机组偏航角,ai为第i台风电机组轴向诱导系数,CT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推力系数,kd为经验参数,D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转子直径,x为风电机组下游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偏航角,基于工程尾流模型、尾流偏转模型和尾流叠加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在前排风电机组影响下的有效风速,之前还包括:
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对所述风电场中的每台风电机组进行编号。
6.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包括:
历史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台风电机组的历史数据,所述历史数据包括风速、风向、桨距角、故障工况和发电功率;
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建立每台风电机组的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
风电机组的三维坐标确定模块,用于以当前入流风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三维坐标系,并确定风电场中的每台风电机组的三维坐标;
偏航角预设模块,用于预设初始的偏航角;
有效风速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偏航角,基于工程尾流模型、尾流偏转模型和尾流叠加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在前排风电机组影响下的有效风速;具体包括:基于工程尾流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的尾流速度分布;根据所述偏航角,基于尾流偏转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的尾流空间分布;根据第i台风电机组的三维坐标和风轮面半径以及风电场中第i台风电机组以外的风电机组的尾流速度分布和尾流空间分布,确定对第i台风电机组造成影响的风电机组,得到第i台风电机组的影响风电机组集合;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影响风电机组集合中的每台风电机组对第i台风电机组的风速影响,并基于叠加模型进行叠加,得到影响风电机组集合中的所有风电机组对第i台风电机组的总风速影响;根据所述总风速影响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在影响风电机组集合中的风电机组影响下的有效风速;
发电功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台风电机组的所述风速与发电功率的关系曲线及所述有效风速,确定每台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
总发电功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风电场的所有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的和,得到总发电功率;
所述叠加模型为风速平方叠加模型或功率叠加模型;
所述基于工程尾流模型计算每台风电机组的尾流速度分布,具体包括:
基于工程尾流模型,利用公式Rw(x)=Ri+kx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尾流半径Rw(x);其中,R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转子半径,x为风电机组下游距离,k为尾流扩张系数;根据所述第i台风电机组的尾流半径,利用公式
Figure FDA0002660554310000041
计算第i台风电机组的流速亏损值ΔU;其中,U为流场中的自由流速,CT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推力系数,D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转子直径,zh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转子中心高度,σ为高斯分布的标准差;
根据第i台风电机组的流速亏损值确定第i台风电机组的尾流速度分布;
优化模块,用于采用优化算法确定所述总发电功率最大时的最优偏航角;
偏航角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优偏航角调整所述风电场中的每台风电机组的实际偏航角。
CN201910993237.7A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及*** Active CN1107280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93237.7A CN110728066B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93237.7A CN110728066B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8066A CN110728066A (zh) 2020-01-24
CN110728066B true CN110728066B (zh) 2020-10-16

Family

ID=69220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93237.7A Active CN110728066B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280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4088B (zh) * 2020-06-09 2021-09-21 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 考虑尾流影响的能量管理方法
CN111794909B (zh) * 2020-06-23 2023-05-05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面向扇区调控的风电场级偏航动态优化方法和***
CN111980857A (zh) * 2020-08-26 2020-11-24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风电场的闭环控制方法及其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59965B (zh) * 2020-11-18 2022-03-01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考虑风电场尾流的偏航优化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555096B (zh) * 2020-11-27 2021-10-26 华北电力大学 风电机组偏航协同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83652B (zh) * 2021-03-12 2022-10-28 重庆大学 考虑动态尾流的风电场有功功率离线预测控制器设计方法
CN113283200B (zh) * 2021-06-28 2023-10-31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可量测参数的风电机组动态尾流建模方法
CN113469526A (zh) * 2021-06-30 2021-10-01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清洁能源分公司 一种适用于复杂风区的风电场感知***
CN114091265A (zh) * 2021-11-19 2022-02-25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局部搜索策略的风电场布局优化方法及***
CN115062879B (zh) * 2022-08-19 2022-10-28 昆仑智汇数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风电机组指标参数的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2608A (zh) * 2014-03-28 2014-07-23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尾流模型的风电场优化调度方法
CN106919731A (zh) * 2015-12-25 2017-07-0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不同风向角的风电机组尾流确定方法
CN108108562A (zh) * 2017-12-27 2018-06-01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高斯分布的风电机组尾流的解析建模方法
CN108708825A (zh) * 2018-05-15 2018-10-26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机组尾流的风电场偏航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74547B2 (en) * 2013-01-14 2017-02-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 operational parameter of a wind turbine
CN104632521B (zh) * 2014-12-19 2017-08-01 风脉(武汉)可再生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偏航校正的风电功率优化***及其方法
CN106203695B (zh) * 2016-07-07 2020-01-1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降低尾流效应的风电场内优化调度方法
CN107784386B (zh) * 2016-08-31 2021-12-0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风速衰减因子的风电场风机优化排布方法及***
CN107832899B (zh) * 2017-12-13 2020-12-04 三一重能有限公司 风电场出力的优化方法、装置和实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2608A (zh) * 2014-03-28 2014-07-23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尾流模型的风电场优化调度方法
CN106919731A (zh) * 2015-12-25 2017-07-0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不同风向角的风电机组尾流确定方法
CN108108562A (zh) * 2017-12-27 2018-06-01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高斯分布的风电机组尾流的解析建模方法
CN108708825A (zh) * 2018-05-15 2018-10-26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机组尾流的风电场偏航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8066A (zh) 2020-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28066B (zh) 一种风电场扇区优化方法及***
Gebraad et al. Wind plant power optimization through yaw control using a parametric model for wake effects—a CFD simulation study
CN105844361B (zh) 风电机组风功率预测方法、解缆方法和装置
CN101684774B (zh) 一种风力发电***及风力发电机的测风方法
CN106979126B (zh) 基于svr的风力发电机组高风速段有效风速估计方法
CN106815771B (zh) 一种风电场载荷的长期评估方法
CN109376389A (zh) 一种基于2D_k Jensen模型的三维尾流数值模拟方法
KR101411420B1 (ko) 시뮬레이션 기법을 이용한 풍력 발전 단지의 풍력 발전기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0414102A (zh) 海上风力发电结构疲劳分析方法
CN101794996A (zh) 风电场出力实时预测方法
WO2020097979A1 (zh) 一种风电场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及***
CN115758942A (zh) 基于大气-海浪-海洋-结构物耦合作用的海上风电机组桩基荷载计算方法及***
CN103093027A (zh) 基于双馈风电场等值模型的电力***分析方法
CN115358606B (zh) 一种平缓地形下在役风电场能效评估方法及***
CN109992889A (zh) 风电场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尾流值计算方法及***
CN104820741A (zh) 兼顾风场分散性与机组差异性的风电场动态等值方法
CN106951977B (zh) 一种基于尾流效应的风速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Ungurán et al. Feedback-feedforward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design for wind turbines with uncertain measurements
CN111666725A (zh) 一种适应非复杂地形风电场的测风塔规划选址方法及***
CN114444784A (zh) 风电场机位的多目标排布优化方法及***
CN104200027B (zh) 一种考虑低电压穿越特性的风电场等效建模方法与装置
Astolfi et al. A SCADA data mining method for precision 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from aerodynamic optimization of wind turbine blades
CN106779202B (zh) 一种考虑空气湿度的风电功率预测方法
CN110966144B (zh) 一种基于bls的风电机组智能恒功率控制方法
CN103995977A (zh) 基于lvrt暂态响应特性分析的双馈风电机组参数辨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