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0168A -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50168A
CN110650168A CN201810678465.0A CN201810678465A CN110650168A CN 110650168 A CN110650168 A CN 110650168A CN 201810678465 A CN201810678465 A CN 201810678465A CN 110650168 A CN110650168 A CN 110650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ernet session
encapsulation identifier
network element
identifier
encap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784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50168B (zh
Inventor
朱强华
李汉成
宗在峰
朱奋勤
吴问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7846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50168B/zh
Priority to EP19824663.9A priority patent/EP3806425A4/en
Priority to JP2020572779A priority patent/JP7296993B2/ja
Priority to KR1020217001668A priority patent/KR20210020152A/ko
Priority to PCT/CN2019/093188 priority patent/WO202000151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650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0168A/zh
Priority to US17/132,243 priority patent/US1189519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50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0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04L12/464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1Inter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or service data unit [SDU] definitions; Interfaces betwee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22Layer-2 addresses, e.g.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12/00Encapsulation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38Address allocation for local use, e.g. in LAN or USB networks, or in a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其中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控制面网元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向用户面网元发送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第一封装标识用于指示用户面网元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终端设备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上行数据包为该以太会话绑定的应用程序触发的数据包,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将封装后的数据包映射到第一封装标识对应的以太会话上进行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5th-generation,5G)***可以支持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会话、以太会话和非结构化会话这三种会话类型。以太会话建立流程是终端设备(例如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请求网络为UE的以太会话分配资源,从UE发送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到UE收到网络发送的会话建立响应消息的过程。以太会话修改流程是UE请求网络为UE的以太会话修改资源,从UE发送会话修改请求消息,到UE收到网络发送的会话修改响应消息的过程。
其中,以太会话建立流程中可包括如下过程:1,UE向网络请求以太会话建立,UE通过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向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发送以太会话建立请求;2,SMF从数据网络-认证授权计费(data network-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nd accounting,DN-AAA)获取以太会话可用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3,SMF根据UE的MAC地址和以太帧结构为UE提供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规则(rule),为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提供转发规则(forwarding rule);4,SMF根据以太会话可用的MAC地址为UPF设置过滤规则(filtering rule);5,UPF在接收到UE发送的MAC地址的情况下,将UE的MAC地址与以太会话关联,并存储在UPF。
上述过程中,如果UE只使用一个MAC地址,而UE可以同时支持多个以太会话,例如,不同的以太会话可能属于不同的网络切片、不同的数据网络、不同的接入类型或不同的5G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在UE同时支持的多个以太会话共享UE的MAC地址的情况下,由于UE的数据需要根据UE的MAC地址绑定到已有以太会话进行传输,因此无法对各个以太会话进行区分,这样便可能会导致数据在传输时选择错误的以太会话。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多个以太会话进行区分的问题,从而可以确保数据通过正确的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控制面网元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控制面网元向用户面网元发送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该第一封装标识用于用户面网元根据该第一封装标识对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进行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控制面网元在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将在下面内容中进行介绍),将其发送至用户面网元,以便用户面网元能够获知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这样用户面网元在接收到针对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时,可以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该数据包进行处理,例如,对于上行数据包,用户面网元可将该以太会话对应的上行数据包所携带的第一封装标识删除,并添加上对应的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对于下行数据包,用户面网元可将该以太会话对应的下行数据包所携带的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删除,并添加上第一封装标识。这样便可以使得不同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可以通过正确的以太会话传输。以太会话与封装标识绑定,不同以太会话绑定不同封装标识,通过绑定的不同封装标识可以实现对不同以太会话的区分,进而可以确保数据通过正确的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其中,封装标识用于标识不同的以太会话,可以是虚拟局域网标识(virtuallocal area network identification,VLAN ID),也可以是5G局域网标识(5G local areanetwork identification,5G LAN ID),还可以是其他标识。
其中,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即为通过该以太会话进行传输的数据包,例如该以太会话与某个应用程序绑定,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即为该应用程序触发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控制面网元在该以太会话建立或修改的过程中,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以便对终端设备上的以太会话进行区分。换言之,控制面网元在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会话管理请求消息的情况下,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该会话管理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或修改该以太会话。
控制面网元可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来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方式一,上述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二封装标识,第二封装标识为终端设备为该以太会话分配的封装标识,控制面网元将该会话管理请求消息所携带的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终端设备在请求建立或修改某个以太会话时,将其为该以太会话分配的封装标识通过会话管理请求消息通知至控制面网元,控制面网元可将终端设备分配的封装标识作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其中,第二封装标识不限定于携带在终端设备向控制面网元发送的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
控制面网元在将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的情况下,可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管理响应消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会话管理响应消息时,可获知控制面网元将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以便终端设备在发送该以太会话对应的上行数据包时,根据第二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处理,例如,在该上行数据包中添加第二封装标识,将添加后的该上行数据包通过该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方式二,上述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二封装标识,第二封装标识为终端设备为该以太会话分配的封装标识,控制面网元判断第二封装标识是否可用,即判断该第二封装标识是否与终端设备的其他以太会话绑定,或第二封装标识的数值是否在有效范围内,如1-4094,或第二封装标识是否有特殊作用,或判断第二封装标识是否与该以太会话所在5G LAN绑定。
若第二封装标识未与终端设备的其他以太会话绑定,其数值在有效范围内,没有特殊作用,且与该以太会话所在5GLAN绑定,则控制面网元可以确定第二封装标识可用,并将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该以太会话所绑定的第一封装标识,即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控制面网元在接收到第二封装标识的情况下,判断其是否可用,可避免终端设备的两个以太会话绑定同一个封装标识的情况。
控制面网元在将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的情况下,可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管理响应消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会话管理响应消息时,可获知控制面网元将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以便终端设备在发送该以太会话对应的上行数据包时,根据第二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处理,例如,在该上行数据包中添加第二封装标识,将添加后的该上行数据包通过该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若第二封装标识与终端设备的其他以太会话绑定,或其数值不在有效范围内,或第二封装标识有特征作用,或不与该以太会话所在5GLAN绑定,则控制面网元可向终端设备发送一条消息,该消息可指示终端设备重新确定并上报一个第二封装标识;或控制面网元拒绝该以太会话的建立或修改,指示拒绝原因,终端设备可根据拒绝原因重新确定第二封装标识,重新向控制面网元发送会话管理请求消息来重新请求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或控制面网元自主为该以太会话确定一个封装标识,并其作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控制面网元在自主为该以太会话确定封装标识的情况下,可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管理响应消息,该会话管理响应消息可指示控制面网元为该以太会话所确定的第一封装标识。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会话管理响应消息时,可获知控制面网元为以太会话所确定的第一封装标识,以便终端设备在发送该以太会话对应的上行数据包时,根据该第一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处理,例如,在该上行数据包中添加第一封装标识,将添加后的该上行数据包通过该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方式三,控制面网元为该以太会话分配封装标识,并将分配的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直接由控制面网元确定以太会话所绑定的封装标识,可保证分配的封装标识有效,还可以避免终端设备的两个以太会话绑定同一个封装标识的情况。
控制面网元在分配封装标识的情况下,向终端设备发送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即通知终端设备,以便终端设备可以获知该以太会话所绑定的第一封装标识,在发送该以太会话对应的上行数据包时,可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处理,例如,在该上行数据包中添加第一封装标识,将添加后的该上行数据包通过该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控制面网元可通过会话管理响应消息向终端设备发送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即将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携带在该会话管理响应消息中,以便终端设备可以获知该以太会话所绑定的第一封装标识。
方式四,控制面网元接收来自接入管理网元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三封装标识,并将第三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其中第三封装标识为接入管理网元为该以太会话分配的封装标识,可以是接入管理网元自主为该以太会话分配的封装标识,也可以是接入管理网元接收的来自策略管理网元的封装标识,也可以是接入管理网元接收的来自终端设备的封装标识。由接入管理网元确定以太会话绑定的封装标识,并将其通知至控制面网元,由控制面网元将其发送至用户面网元,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控制面网元的处理负担。
方式五,控制面网元接收来自策略管理网元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四封装标识,并将第四封装标识确定为该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其中第四封装标识为策略管理网元为该以太会话分配的封装标识,可以是策略管理网元自主为该以太会话分配的封装标识,也可以是策略管理网元根据该以太会话所在5GLAN和配置信息确定的封装标识。由策略管理网元确定以太会话绑定的封装标识,并将其通知至控制面网元,由控制面网元将其发送至用户面网元,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控制面网元的处理负担。
方式六,控制面网元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5G局域网标识,5G局域网标识为该以太会话所属的5G局域网的标识。控制面网元可以根据5G局域网标识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此时控制面网元可将5G局域网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以太会话与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以太会话属于同一个5GLAN组(group),具有相同的5G LAN ID,控制面网元确定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的第一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为1,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的其建立的第二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为2,并将封装标识2上报至控制面网元,由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以太会话与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以太会话属于同一个5G LAN group,但是会话所绑定的封装标识不同,此时控制面网元可对封装标识1和/或封装标识2进行修改,使得不同终端设备所建立的不同以太会话属于同一5G LAN group时,这些不同的以太会话可以绑定相同的封装标识,以便用户面网元在进行数据包转发时,可以在具有相同封装标识的以太会话之间进行数据包转发,从而实现5G LAN通信。可以理解的是,5G LAN ID用于控制面网元辅助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该5G局域网标识可携带在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也可不携带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
接入管理网元也可以按照控制面网元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的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方式五、方式六,来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并将其发送至控制面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面网元还可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标识或来自终端设备的链接设备信息,应用程序标识为触发终端设备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的应用程序的标识,终端设备的链接设备信息为触发终端设备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的链接设备的信息。其中,链接设备信息表示链接至该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可以包括链接至终端设备的设备MAC地址、设备标识、设备IP地址等信息。终端设备向控制面网元发送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用于指示控制面网元该以太会话与该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相关,即该以太会话用于传输该应用程序标识所对应的应用程序触发的数据包,或该以太会话用于传输与链接至该终端设备的设备触发的数据包。可以理解的是,该应用程序标识或该链接设备信息与该以太会话绑定。
控制面网元可将该应用程序标识或该链接设备信息发送至策略管理网元,由策略管理网元根据该应用程序标识或终端设备的链接信息更新终端路由选择策略(userequipment route selection policy,URSP),即策略管理网元可在URSP中添加该应用程序标识或该链接设备信息所对应的封装标识(该应用程序标识或该链接设备信息与该以太会话绑定,该以太会话与封装标识绑定,进而得到该应用程序标识或该链接设备信息所对应的封装标识)。
该应用程序标识或该链接设备信息可携带在该以太会话的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也可不携带该以太会话的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面网元还可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为终端设备在数据网络中所属的局域网标识。
该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可携带在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也可不携带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面网元可将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发送至用户面网元,以便用户面网元在接收到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时进行相应地处理,例如,对于上行数据包,用户面网元将该上行数据包所封装的与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替换为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以传输至对应的数据网络局域网;对于下行数据,用户面网元将该下行数据中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替换为与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以传输至对应的以太会话。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面网元可将5G局域网标识发送至策略管理网元,以便策略管理网元更新终端设备的URSP。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控制面网元与终端设备的交互过程中省略了接入管理网元,例如终端设备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二封装标识的过程为:终端设备先向接入管理网元发送第二封装标识,然后接入管理网元将第二封装标识转发至控制面网元。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控制面网元,该控制面网元具有实现第一方面提供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控制面网元包括:处理单元,用于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收发单元,用于向用户面网元发送与以太会话对应的所述第一封装标识,该第一封装标识用于指示用户面网元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进行处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控制面网元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控制收发器向用户面网元发送与以太会话对应的所述第一封装标识,该第一封装标识用于指示用户面网元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进行处理。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由于该控制面网元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用于通过以太会话传输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包,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该上行数据包为与该以太会话绑定的应用程序触发的数据包;
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将封装后的数据包映射到该以太会话上进行传输。
本申请第五方面,终端设备在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的情况下,根据该第一封装标识对与该以太会话绑定的应用程序触发的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例如,将该第一封装标识添加至该上行数据包的数据包头,然后通过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将封装后的上行数据包映射到该以太会话上进行传输,由于上行数据包封装了第一封装标识,该第一封装标识与该以太会话存在对应关系,终端设备通过该以太会话发送封装后的上行数据包,传输至核心网时,核心网网元可以根据第一封装标识获知是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这样在传输过程中,便可以确保数据通过正确的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举例来说,终端设备可以确定与以太会话1对应的封装标识1,与以太会话2对应的封装标识2(假设封装标识1不同于封装标识2),以太会话1与应用程序1绑定,以太会话2与应用程序2绑定。针对应用程序1触发的上行数据包1,终端设备根据封装标识1对上行数据包1进行封装,然后将封装后的上行数据包映射到以太会话1上进行传输;针对应用程序2触发的上行数据包2,终端设备根据封装标识2对上行数据包2进行封装,然后将封装后的上行数据包映射到以太会话2上进行传输。这样便可以实现终端设备上的不同应用程序产生的数据包通过不同的以太会话进行传输,从而确保不同的数据包通过正确的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终端设备可以从URSP中获取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封装标识,则终端设备可在确定需要建立或修改该以太会话时,从URSP中获取该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封装标识。其中,URSP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标识中每个应用程序标识与封装标识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将该应用程序的标识与URSP进行匹配,若URSP中存在该应用程序的标识,则获取该应用程序标识对应的封装标识,将其作为该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封装标识。
可以理解的是,URSP包括应用程序标识与封装标识的对应关系,应用程序与以太会话绑定,进而可以得出与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终端设备在获取该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封装标识时,向控制面网元发送携带会话管理请求消息,该会话管理响应消息携带该第二封装标识,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会话管理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将该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以便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该应用程序触发的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例如,将该第一封装标识添加至该上行数据包的数据包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终端设备无法从URSP中获取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封装标识,即URSP中不存在该应用程序的标识与封装标识的对应关系,则终端设备可在确定需要建立或修改该以太会话时,自主为该以太会话分配封装标识,并将分配的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二封装标识,将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终端设备在确定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二封装标识时,可向控制面网元发送携带会话管理请求消息,该会话管理响应消息携带该第二封装标识,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自控制面网元的会话管理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将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以便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进行封装,例如,将该第一封装标识添加至该上行数据包的数据包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确定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二封装标识或第三封装标识的情况下,可将其发送至控制面网元,由控制面网元确定第二封装标识是否可用,可以避免终端设备的两个以太会话绑定同一个封装标识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确定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二封装标识的情况下,可将其发送至接入管理网元,由接入管理网元确定第二封装标识是否可用,可以避免终端设备的两个以太会话绑定同一个封装标识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向控制面网元或接入管理网元发送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二封装标识之后,若接收到来自控制面网元的会话管理响应消息,则将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或将会话管理响应消息所携带的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侧网元的第三封装标识,并将其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即终端设备直接将核心网侧网元所发送的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二封装标识。
其中,核心网侧网元可以是控制面网元,第三封装标识可以是控制面网元自主分配的封装标识,也可以是控制面网元接收来自接入管理网元的封装标识,也可以是控制面网元接收来自策略管理网元的封装标识。第三封装标识可以携带在控制面网元向终端设备发送的会话管理响应消息中,以便终端设备可以获知该以太会话所绑定的第四封装标识。
其中,核心网侧网元可以是接入管理网元,第三封装标识可以是接入管理网元自主分配的封装标识,也可以是接入管理网元接收的来自策略管理网元的封装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以太会话建立或修改完成的情况下,应用程序准备发送上行数据包时,终端设备可从URSP或预设配置信息中获取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封装标识,根据应用程序对应的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然后通过应用程序对应的以太会话发送封装后的上行数据包,从而可以确保数据通过正确的以太会话进行传输。其中,URSP或预设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标识中每个应用程序标识与封装标识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将该应用程序的标识与URSP或预设配置信息进行匹配,若URSP或预设配置信息中存在该应用程序的标识,则获取该应用程序标识对应的封装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数据包还可以是与该以太会话绑定的链接设备触发的数据包,URSP还可以包括链接设备信息与封装标识的对应关系,进而终端设备可以从URSP中获取该链接设备对应的封装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数据包可以是与该以太会话绑定的应用程序触发的数据包,也可以是链接至该终端设备上的链接设备上与该以太会话绑定的应用程序触发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向控制面网元发送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应用程序标识为触发终端设备建立或修改该以太会话的应用程序的标识,终端设备的链接设备信息为触发终端设备建立或修改该以太会话的链接设备的信息。终端设备向控制面网元发送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用于指示控制面网元该以太会话与该应用程序标识或该链接设备信息相关,即该以太会话用于传输该应用程序标识所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数据包,或该以太会话用于传输与链接至该终端设备的设备相关的数据包。
该应用程序标识或该链接设备信息可携带在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也可不携带在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向控制面网元发送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为终端设备在数据网络中所属的局域网标识,该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可携带在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也可不携带在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
控制面网元可将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发送至用户面网元,以便用户面网元在接收到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时,可对该数据包进行相应地处理,例如,对于上行数据包,用户面网元将该上行数据包所封装的与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替换为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以传输至对应的数据网络局域网;对于下行数据,用户面网元将该下行数据中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替换为与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以传输至对应的以太会话。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向控制面网元发送5G局域网标识,5G局域网标识为该以太会话所属的5G局域网的标识,以便控制面网元可以根据5G局域网标识辅助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具有实现第五方面提供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单元,用于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该上行数据包为与该以太会话绑定的应用程序触发的数据包;收发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将封装后的数据包映射到该以太会话上进行传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该上行数据包为与该以太会话绑定的应用程序触发的数据包;控制收发器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将封装后的数据包映射到该以太会话上进行传输。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由于该终端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在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的过程中,接入管理网元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接入管理网元向控制面网元发送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本申请第九方面,在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的过程中,由接入管理网元确定以太会话绑定的封装标识,并将其通知至控制面网元,以便控制面网元确定以太会话绑定的封装标识,或便于控制面网元将其发送至用户面网元,从而确保数据通过正确的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管理网元可自主为该以太会话分配封装标识,可以提高接入管理网元的自主性、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封装标识,并将其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终端设备在请求建立或修改某个以太会话时,将其为该以太会话分配的封装标识通知至接入管理网元,接入管理网元可将终端设备分配的封装标识作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终端设备为该以太会话分配的封装标识可携带在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
同控制面网元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的方式二,接入管理网元在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封装标识时,可判断其是否可用,以避免终端设备的两个以太会话绑定同一个封装标识的情况。
接入管理网元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同控制面网元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的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方式五,不同的是接入管理网元在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之后,需要将其通知至控制面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管理网元还可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标识或来自终端设备的链接设备信息,以将其发送至控制面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管理网元还可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以将其发送至控制面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管理网元还可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5G局域网标识,确定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并将5G局域网标识和封装标识发送至控制面网元。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方面提供一种接入管理网元,该接入管理网元具有实现第九方面提供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接入管理网元包括:处理单元,用于在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的过程中,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收发单元,用于向控制面网元发送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接入管理网元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在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的过程中,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控制收发器向控制面网元发送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由于该接入管理网元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九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九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九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在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的过程中,策略管理网元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策略管理网元向控制面网元发送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本申请第十三方面,在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的过程中,由策略管理网元确定以太会话绑定的封装标识,并将其通知至控制面网元或接入管理网元,以便控制面网元或接入管理网元确定以太会话绑定的封装标识,或便于控制面网元将其发送至用户面网元,从而确保数据通过正确的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策略管理网元可自主地、动态地为该以太会话分配封装标识,可以提高策略管理网元的自主性、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策略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控制面网元或接入管理网元的封装标识,并将其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策略管理网元在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的情况下,可根据与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对终端设备的URSP进行更新,并将更新后的URSP发送至终端设备,以便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更新后的URSP获知触发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的应用程序对应的封装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策略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控制面网元或接入管理网元的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以对终端设备的URSP进行更新。策略管理网元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例如从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获取应用程序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策略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控制面网元或接入管理网元的5G局域网标识,根据5G局域网标识和配置信息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并对终端设备的URSP进行更新。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策略管理网元,该策略管理网元具有实现第十三方面提供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策略管理网元包括:处理单元,用于在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的过程中,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收发单元,用于向控制面网元发送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策略管理网元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在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的过程中,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控制收发器向控制面网元发送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由于该策略管理网元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十三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九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十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处理的示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实体结构简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术语或名称进行解释:
封装标识,用于封装在不同的以太会话上传输的数据包。以太会话可以为终端设备上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或链接设备信息触发建立的。
封装标识可以是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标识(identification,ID),一个VLAN相当于一个广播域,一个广播域对应一个特定的组,不同VLAN之间相互隔离。应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VLAN ID可以与以太会话绑定,一个以太会话可以绑定至少一个VLAN ID,以太会话所绑定的VLAN ID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网络内有效,在3GPP网络外无效。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用VLAN ID来标识与以太会话绑定的VLAN。
封装标识可以是5G局域网(5G local area network,5G LAN)标识,可以用于动态标识终端设备的以太会话所属的5G局域网,例如,终端设备1在某个时刻属于5G LAN ID1,在另一个时刻属于5G LAN ID2。
封装标识还可以是其他标识。例如,可以根据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VLAN标签(tag)、VLAN类型(type)等确定一个标识,可将该标识作为封装标识。终端设备可用该标识替换上行数据包的包头中相应的字段,即用该标识替换上行数据包的包头中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VLAN标签、VLAN类型等字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封装标识以VLAN ID为例进行介绍。
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用于标识终端设备在数据网络中所属的局域网标识,在数据网络中有效。
链接设备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所链接的设备信息,即链接至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例如终端设备1为手机1,手机1使用4G或5G数据流量进行网络访问,手机1打开个人热点,手机2通过连接手机1的个人热点进行网络访问,那么链接设备信息便为手机2的设备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2的标识、MAC地址、IP地址等信息。
终端路由选择策略(user equipment route selection policy,URSP),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如何选择路由策略。应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URSP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URSP还可以包括与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绑定的封装标识。URSP还可以包括5G LAN ID。举例来说,URSP可如下表1所示:
表1
应用程序标识 封装标识 5G LAN ID
APP1 VLAN 1 5G LAN 1
APP2 VLAN 2 5G LAN 2
APP3 VLAN 2 5G LAN 3
请参见图1,为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示意图,该网络架构包括终端设备100、控制面网元101、接入管理网元102、和用户面网元103,还可以包括数据网络104。
其中,终端设备100可为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terminal,MT)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其中,控制面网元101为核心网中的控制面网元,用于对终端设备的以太会话的管理。应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面网元101用于确定以太会话绑定的封装标识,并将确定的以太会话绑定的封装标识通知给用户面网元103。
其中,接入管理网元102为核心网中的接入管理网元,用于对终端设备的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应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管理网元102可以用于为以太会话分配封装标识,还可以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100的会话管理请求,还可以用于将会话管理请求发送至控制面网元101。
其中,用户面网元103为核心网中的用户面网元,用于负责业务数据的传输。应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面网元103用于接收来自控制面网元101的以太会话绑定的封装标识,还用于在接收到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的情况下,根据该以太会话绑定的封装标识对数据包进行处理,例如对于上行数据包,将该上行数据包所封装的该以太会话绑定的封装标识从该上行数据包中删除;对于下行数据包,将该以太会话的绑定的封装标识添加至该下行数据包。如果用于5G LAN通信,用户面网元103可以根据该封装标识,确定5GLAN内其他的以太会话,进而可以在这些以太会话之间对数据包对进行转发。
其中,数据网络104是为用户提供业务服务的数据网络,一般客户端位于终端设备,服务端位于数据网络。数据网络可以是私有网络,如局域网,也可以是不受运营商管控的外部网络,如因特网(Internet),还可以是运营商共同部署的专有网络,如为了配置IP多媒体网络子***(IP multimedia core network subsystem,IMS)服务。
上述核心网负责维护移动网络的签约数据,管理移动网络的网元,为终端设备100提供会话管理,移动性管理,策略管理,安全认证等功能。在终端附着的时候,为终端设备100提供入网认证;在终端设备100有业务请求时,为终端设备100分配网络资源;在终端设备100移动的时候,为终端设备100更新网络资源;在终端设备100空闲的时候,为终端设备100提供快恢复机制;在终端设备100去附着的时候,为终端设备100释放网络资源;在终端设备100有业务数据时,为终端设备100提供数据路由功能,如转发上行数据到数据网络;或者从数据网络接收下行数据,转发到接入网,从而发送给终端设备100。上述核心网可以是5G***中的核心网,也可以是未来通信***中的核心网。
可参见图2,为5G***的网络架构示意图,该网络架构示意图包括认证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统一数据管理(UDM)、接入和移动性管理(AMF)、会话管理功能(SMF)、策略控制功能(PCF)、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终端设备、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用户面功能(UPF)和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其中,接入网可以是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
其中,终端设备与AMF之间的接口为N1接口,(R)AN与AMF之间的接口为N2接口,(R)AN与UPF之间的接口为N3接口,UPF与SMF之间的接口为N4接口,PCF与AF之间的接口为N5接口,UPF与DN之间的接口为N6接口,SMF与PCF之间的接口为N7接口,AMF与UDM之间的接口为N8接口,UPF与UPF之间的接口为N9接口,UDM与SMF之间的接口为N10接口,SMF与AMF之间的接口为N11接口,AMF与AUSF之间的接口为N12接口,AUSF与UDM之间的接口为N13接口,AMF与AMF之间的接口为N14接口,AMF与PCF之间的接口为N15接口。
终端设备是移动用户与网络交互的入口,能够提供基本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向用户显示业务窗口,接受用户操作输入。终端设备与(R)AN建立信号连接,数据连接,从而传输控制信号和业务数据到移动网络。
(R)AN类似于传统网络里面的基站,部署在靠近终端设备的位置,为特定区域的授权用户提供入网功能,并能够根据用户的级别,业务的需求等使用不同质量的传输隧道传输用户数据。(R)AN能够管理自身的资源,合理利用,按需为终端提供接入服务,把控制信号和用户数据在终端与核心网之间转发。
图2所示的UPF、AUSF、AMF、SMF、UDM、PCF和AF属于核心网侧网元。UPF属于核心网侧用户面网元。
UPF,根据SMF的路由规则执行用户数据包转发。AUSF,负责终端的安全认证。AMF,负责终端的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SMF,负责终端的会话管理。UDM,负责用户签约信息管理。PCF,负责用户策略管理。AF,负责用户应用管理。
图1所示的控制面网元101为包括图2所示的SMF,或为未来核心网中的与SMF具有相同功能的网元。图1所示的接入管理网元102可以为图2所示的AMF,或为未来核心网中的与AMF具有相同功能的网元。图1所示的用户面网元103可以为图2所示的UPF,或为未来核心网中的与UPF具有相同功能的网元。
本申请实施例还涉及策略管理网元。策略管理网元可以为图2所示的PCF,或未来核心网中的与PCF具有相同功能的网元。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面网元、用户面网元、接入管理网元、策略管理网元这几个名词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控制面网元101以SMF为例,接入管理网元以AMF为例,用户面网元103以UPF为例,策略管理网元以PCF为例进行介绍。
鉴于在多个以太会话共享终端设备的MAC地址的场景中,无法准确的将不同应用程序或者链接设备产生的数据包绑定到不同以太会话进行传输的弊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在该场景中,可以确保不同的数据包通过正确的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其中,多个以太会话共享终端设备的MAC地址的场景,例如,在会话业务连接(session service connection,SSC)模式3下,终端设备上可以同时存在属性相同的新旧两个以太会话,也会存在多个以太会话共享MAC地址的情况;再例如,终端设备属于多个5GLAN,为了隔离性,每个5G LAN需要建立至少一个以太会话,此时也会存在多个以太会话共享MAC地址的情况。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一主要从控制面网元的角度进行介绍,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301,控制面网元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其中,与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即以太会话绑定的封装标识。以太会话可以是终端设备或核心网侧网元发起的任一以太会话,本申请实施例以一个以太会话为例进行介绍,该以太会话可以为终端设备上的应用程序触发建立或修改的,也可以为终端设备所链接的设备上的应用程序触发建立或修改的。
控制面网元在该以太会话建立或修改的过程中,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以便对终端设备上的以太会话进行区分。换言之,控制面网元在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会话管理请求消息的情况下,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该会话管理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或修改该以太会话。
控制面网元可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来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方式一,控制面网元可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封装标识来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控制面网元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二封装标识,该第二封装标识为终端设备为该以太会话分配的封装标识,第二封装标识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第二封装标识可携带在该以太会话的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
若第二封装标识的数量为一个,则控制面网元可以直接将该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也可以判断该第二封装标识是否可用,并在可用的情况下将该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控制面网元判断第二封装标识是否可用,包括:判断该第二封装标识是否与终端设备的其他以太会话绑定;或第二封装标识的数值是否在有效范围内,例如1-4094;或第二封装标识是否有特殊作用;或第二封装标识是否与该以太会话所在5G LAN绑定。若第二封装标识未与终端设备的其他以太会话绑定,其数值在有效范围内,没有特殊作用,且与该以太会话所在5G LAN绑定,则控制面网元可以确定第二封装标识可用。
若第二封装标识的数量为多个,则控制面网元可以从多个中选择一个可用的,被选的第二封装标识未与终端设备的其他以太会话绑定,其数值在有效范围内,没有特征作用,且与该以太会话所在5G LAN绑定。控制面网元将被选的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控制面网元在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之后,可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管理响应消息,该会话管理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控制面网元将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若第二封装标识的数量为一个,则控制面网元通过会话管理响应消息通知终端设备该第二封装标识即为该以太会话绑定的封装标识,此时会话管理响应消息可不携带控制面网元所确定的封装标识。若第二封装标识的数量为多个,则控制面网元通过会话管理响应消息通知终端设备该以太会话所绑定的封装标识,此时该以太会话的会话管理响应消息可携带控制面网元所确定的封装标识。可以理解的是,控制面网元通过该以太会话的会话管理响应消息来通知终端设备,以太会话所绑定的封装标识。
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以太会话的会话管理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可获知控制面网元为以太会话所确定的第一封装标识,以便终端设备在发送该以太会话的上行数据包时,根据该第一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例如在上行数据包的数据包头中增加一个字段,该字段的内容即为第一封装标识,该字段的位置可在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字段位置之后。
其中,会话管理响应消息可以是会话建立响应消息,也可以是会话修改响应消息,视终端设备发送的会话管理请求消息而定,若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为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则会话管理响应消息为会话建立响应消息;若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为会话修改请求消息,则会话管理响应消息为会话修改响应消息。该以太会话的会话管理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二封装标识。
方式二,控制面网元为该以太会话分配封装标识,并将所分配的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控制面网元在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之后,可向终端设备发送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以通知终端设备该以太会话所绑定的封装标识。直接由控制面网元确定以太会话所绑定的封装标识,可保证分配的封装标识有效,还可以避免终端设备的两个以太会话绑定同一个封装标识的情况。
控制面网元为该以太会话分配的封装标识,可通过会话管理响应消息通知终端设备,此时会话管理响应消息可携带控制面网元所分配的封装标识。
方式三,控制面网元可根据接入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三封装标识,并将第三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第三封装标识为接入管理网元为该以太会话确定的封装标识,可以是接入管理网元自主为该以太会话分配的封装标识,也可以是接入管理网元接收的来自策略管理网元的封装标识,也可以是接入管理网元接收的来自终端设备的封装标识。由接入管理网元确定以太会话绑定的封装标识,并将其通知至控制面网元,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控制面网元的处理负担。
其中,第一消息可以是Nsmf_PDUSession_CreateSMContext Request。第一消息还可以包括该以太会话的会话标识。
其中,第一消息可以是Nsmf_PDUSession_UpdateSMContext Request。第一消息还可以包括该以太会话的会话标识。
方式四,控制面网元可根据策略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四封装标识,并将第四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第四封装标识为策略管理网元为该以太会话确定的封装标识,可以是策略管理网元自主为该以太会话分配的封装标识。由策略管理网元确定以太会话绑定的封装标识,并将其通知至控制面网元,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控制面网元的处理负担。
其中,第二消息可以是Npcf_SMPolicyControl_Create Response。第二消息还可以包括该以太会话的会话标识。
其中,第二消息可以是Npcf_SMPolicyControl_Update Response。第二消息还可以包括该以太会话的会话标识。
上述方式三、方式四,控制面网元可将其确定的封装标识通过会话管理响应消息通知终端设备,此时会话管理响应消息可携带控制面网元所确定的封装标识。
方式五,控制面网元可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5G局域网标识来确定该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
举例来说,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以太会话与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以太会话属于同一个5G LAN组(group),具有相同的5G LAN ID,控制面网元确定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的第一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为1,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的其建立的第二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为2,并将封装标识2上报至控制面网元,由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以太会话与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以太会话属于同一个5G LAN group,但是会话所绑定的封装标识不同,此时控制面网元可对封装标识1和/或封装标识2进行修改,使得不同终端设备所建立的不同以太会话属于同一5G LAN group时,这些不同的以太会话可以绑定相同的封装标识,以便用户面网元在进行数据包转发时,可以在具有相同封装标识的以太会话之间进行数据包转发,从而实现5G LAN通信。可以理解的是,5G LAN ID用于控制面网元辅助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若同一个5G LAN group中的某个终端设备针对某个以太会话所上报的封装标识与控制面网元最终确定的封装标识不相同,则控制面网元可通过会话管理响应消息通知终端设备,此时该会话管理响应消息携带控制面网元最终为该终端设备的该以太会话确定的封装标识,以便该终端设备根据该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处理。
通过上述五种方式,终端设备可以获知该以太会话所绑定的封装标识,即第一封装标识,终端设备使用第一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该上行数据包为与该以太会话绑定的应用程序或链接设备触发的数据包。在使用第一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时,还可以封装终端设备的MAC地址封装。终端设备通过该以太会话发送封装后的数据包,即终端设备将该上行数据包映射到该上行数据包所封装的封装标识对应的以太会话上,以将该上行数据包发送至用户面网元,由用户面网元对其处理后发送至数据网络。这样,终端设备通过将上行数据包映射到该上行数据包所封装的封装标识对应的以太会话上,使得封装不同封装标识的上行数据包可通过不同的以太会话传输,从而实现对多个以太会话的区分,可以确保数据通过正确的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步骤S302,控制面网元向用户面网元发送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相应地,用户面网元接收来自控制面网元的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控制面网元在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的情况下,向用户面网元发送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面网元在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的情况下,可向策略管理网元发送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以便策略管理网元根据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对URSP进行更新,即策略管理网元可在URSP中添加该应用程序标识或该链接设备信息所对应的封装标识(该应用程序标识或该链接设备信息与该以太会话绑定,该以太会话与封装标识绑定,进而得到该应用程序标识或该链接设备信息所对应的封装标识)。
步骤S303,用户面网元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进行处理。
用户面网元在接收到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时,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数据包进行处理。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即为通过该以太会话进行传输的数据包。
对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上行数据包,即终端设备通过核心网侧网元向数据网络发送的数据包,该上行数据包携带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用户面网元在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包的情况下,将该上行数据包所携带的第一封装标识从该上行数据包中删除,或将该上行数据包所携带的第一封装标识替换为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
对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下行数据包,即数据网络通过核心网网元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该下线数据包携带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用户面网元在接收到该下行数据包的情况下,将该下行数据包所携带的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替换为该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或将该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添加至该下行数据包中。
对于属于5GLAN的以太会话上的数据包,在进行转发时,可以在具有相同封装标识的以太会话之间进行数据包转发。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控制面网元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并将确定的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发送至用户面网元,以便用户面网元在接收到数据包的情况下,可以对数据包进行处理,通过对以太会话绑定第一封装标识,可以通过绑定的不同封装标识实现对不同以太会话的区分,进而可以确保数据通过正确的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请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二主要从终端设备的角度进行介绍,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401,终端设备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方式一,终端设备可在确定需要建立或修改该以太会话时,从URSP中获取应用程序对应的封装标识,该应用程序为触发建立或修改该以太会话的应用程序,该URSP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标识中每个应用程序标识与封装标识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将该应用程序的标识与URSP进行匹配,若URSP中存在该应用程序的标识,则获取该应用程序标识对应的封装标识,将其作为该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封装标识。终端设备可通过会话管理请求消息将第二封装标识发送至控制面网元。控制面网元可直接将其确定为该以太会话所绑定的封装标识,也可判断该第二封装标识是否可用,并在可用的情况下,将其确定为该以太会话所绑定的封装标识。
控制面网元在确定该以太会话所绑定的封装标识,可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管理响应消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会话管理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可确定所上报的第二封装标识即为该以太会话所绑定的封装标识。
可以理解的是,URSP包括应用程序标识与封装标识的对应关系,应用程序与以太会话绑定,进而可以得出与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方式二:终端设备为该以太会话分配一个封装标识,该封装标识与终端设备的其他以太会话绑定的封装标识不同,为便于表述,将该封装标识称为第二封装标识。终端设备可通过会话管理请求消息将第二封装标识发送至控制面网元。控制面网元可直接将其确定为该以太会话所绑定的封装标识,也可判断该第二封装标识是否可用,并在可用的情况下,将其确定为该以太会话所绑定的封装标识。
控制面网元在确定该以太会话所绑定的封装标识,可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管理响应消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会话管理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可确定所上报的第二封装标识即为该以太会话所绑定的封装标识。
方式三,终端设备向控制面网元发送的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不携带第二封装标识,终端设备通过接收来自核心网侧网元的第三封装标识,并将其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即终端设备直接将核心网侧网元所发送的封装标识确定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二封装标识。
其中,核心网侧网元可以是控制面网元,第三封装标识可以是控制面网元自主分配的封装标识,也可以是控制面网元接收来自接入管理网元的封装标识,也可以是控制面网元接收来自策略管理网元的封装标识。第三封装标识可以携带在控制面网元向终端设备发送的会话管理响应消息中,以便终端设备可以获知该以太会话所绑定的第四封装标识。
其中,核心网侧网元可以是接入管理网元,第三封装标识可以是接入管理网元自主分配的封装标识,也可以是接入管理网元接收的来自策略管理网元的封装标识。
步骤S402,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
终端设备将第一封装标识添加至上行数据包的数据包头,并将终端设备的MAC地址添加至上行数据包的数据包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数据包为与该以太会话绑定的应用程序触发的数据包,与该以太会话绑定的应用程序即为触发建立或修改该以太会话的应用程序。上行数据包还可以为与该以太会话绑定的链接设备触发的数据包。URSP还可以包括链接设备信息与封装标识的对应关系,进而终端设备可以从URSP中获取该链接设备对应的封装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数据包可以是与该以太会话绑定的应用程序触发的数据包,也可以是链接至该终端设备上的链接设备上与该以太会话绑定的应用程序触发的数据包。
步骤S403,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将封装后的数据包映射到该以太会话上进行传输。
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封装标识与该以太会话的对应关系,将封装后的数据包映射到该以太会话上进行传输。
可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处理的示例图。其中,终端设备N表示终端设备1所链接的设备,即终端设备1的链接设备,APP1、APP2和APP3为终端设备1上的3个应用程序。假设终端设备1将链接设备绑定到VLAN虚拟网卡0,该VLAN的ID为0,即链接设备与VLAN ID0绑定,该链接设备对应于以太会话0,那么以太会话0绑定的封装标识为VLANID0;将APP1绑定到VLAN虚拟网卡1,该VLAN的ID为1,即APP1与VLAN ID1绑定,APP1对应于以太会话1,那么以太会话1绑定的封装标识为VLAN ID1;将APP2绑定到VLAN虚拟网卡2,该VLAN的ID为2,即APP2与VLAN ID2绑定,APP2对应于以太会话2,那么以太会话2绑定的封装标识为VLAN ID2;将APP3绑定到VLAN虚拟网卡3,该VLAN的ID为3,即APP3与VLAN ID3绑定,APP3对应于以太会话2,那么以太会话2绑定的封装标识为VLAN ID3;其中,以太会话2绑定了两个封装标识。
存在链接设备触发的上行数据包时,在经过虚拟网卡0时,终端设备1将该上行数据包封装上VLAN ID0,在经过物理网卡时,终端设备1将该上行数据包再封装终端设备1的MAC地址,然后,终端设备1根据VLAN ID0与以太会话0的对应关系,将该上行数据包映射到以太会话0,通过以太会话0传输该上行数据包。
存在APP1触发的上行数据包时,在经过虚拟网卡1时,终端设备1将该上行数据包封装上VLAN ID1,在经过物理网卡时,终端设备1将该上行数据包再封装终端设备1的MAC地址,然后,终端设备1根据VLAN ID1与以太会话1的对应关系,将该上行数据包映射到以太会话1,通过以太会话1传输该上行数据包。
存在APP2触发的上行数据包时,在经过虚拟网卡2时,终端设备1将该上行数据包封装上VLAN ID2,在经过物理网卡时,终端设备1将该上行数据包再封装终端设备1的MAC地址,然后,终端设备1根据VLAN ID2与以太会话2的对应关系,将该上行数据包映射到以太会话2,通过以太会话2传输该上行数据包。
存在APP3触发的上行数据包时,在经过虚拟网卡2时,终端设备1将该上行数据包封装上VLAN ID3,在经过物理网卡时,终端设备1将该上行数据包再封装终端设备1的MAC地址,然后,终端设备1根据VLAN ID3与以太会话2的对应关系,将该上行数据包映射到以太会话2,通过以太会话2传输该上行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以太会话可以绑定至少一个封装标识,例如可以绑定至少一个VLAN ID,那么上述第一封装标识和第二封装标识的数量不限于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以太会话建立或修改完成的情况下,应用程序准备发送上行数据包时,终端设备从URSP或预设配置信息中获取该应用程序或链接设备对应的封装标识,即确定触发建立或修改该以太会话的应用程序或链接设备的封装标识,其中,URSP或预设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标识中每个应用程序标识与封装标识的对应关系,或包括一个或多个链接设备中每个链接设备与封装标识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根据该应用程序或该链接设备对应的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即对该应用程序或该链接设备对应的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封装上该应用程序或该链接设备对应的封装标识。然后终端设备通过应用程序或链接设备对应的以太会话发送封装后的上行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是,某个应用程序触发建立了一个以太会话,该应用程序绑定了一个封装标识,对于该应用程序所需传输的数据包采用该封装标识进行封装,并将封装后的数据包通过该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可以将封装了第一封装标识的数据包通过该以太会话进行传输,从而实现对不同以太会话的区分,进而可以确保上行数据通过正确的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请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三从UE、AMF、SMF、UPF和PCF交互的角度进行介绍,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601,UE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二封装标识。
UE可以自主为该以太会话分配第二封装标识,UE也可以从URSP中获取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二封装标识。或者在UE无法从URSP中获取第二封装标识的情况下,为该以太会话分配第二封装标识。
步骤S602,UE向AMF发送会话管理请求消息,该会话管理请求消息包括第二封装标识。相应地,AMF接收来自UE的会话管理请求消息。
其中,会话管理请求消息可以是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也可以是会话修改请求消息。该会话管理请求消息可以包括该以太会话的会话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还可以包括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为触发UE建立或修改该以太会话的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可以理解的是,UE请求建立或修改该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对应的以太会话,该以太会话与该应用程序标识或该链接设备信息绑定。例如,UE请求建立APP1对应的以太会话,在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携带APP1的应用标识。
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也可与第二封装标识一起发送,即一同携带在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也可独立于第二封装标识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还可以包括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用于标识终端设备在数据网络中所属的局域网标识。将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与该以太会话绑定,UPF可以根据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将该以太会话的上行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数据网络。
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也可与第二封装标识一起发送,即一同携带在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也可独立于第二封装标识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还可以包括5G局域网标识。5G局域网标识可以为UE根据本地配置信息确定的,或从URSP中获取的,用于指示UE的该以太会话所属的5G LAN,指示该以太会话为该5G LAN建立的,属于该5G LAN group。
5G局域网标识也可与第二封装标识一起发送,即一同携带在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也可独立于第二封装标识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还包括该以太会话的会话标识,以便AMF获知第一封装标识与哪个以太会话绑定。
步骤S603,AMF向SMF发送会话管理请求消息,该会话管理请求消息包括第二封装标识。相应地,SMF接收来自AMF的会话管理请求消息。
步骤S602和步骤S603实则是UE通过AMF向SMF发送会话管理请求消息。
步骤S604,SMF确定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MF直接将UE发送的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该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MF在接收到来自UE的第二封装标识的情况下,SMF判断第二封装标识是否可用,若可用,则将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该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若不可用,则SMF可向UE发送一条消息,该消息可指示UE重新确定并上报一个第二封装标识;或SMF拒绝该以太会话的建立或修改,指示拒绝原因,UE可根据拒绝原因重新确定第二封装标识,重新向SMF发送会话管理请求消息来重新请求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或SMF自主为该以太会话确定一个封装标识,并其作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步骤S605,SMF向PCF发送策略控制消息,该策略控制消息包括第一封装标识。相应地,PCF接收来自SMF的策略控制消息。
其中,策略控制消息可以是Npcf_SMPolicyControl_Create Request消息,也可以是Npcf_SMPolicyControl_Update Request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策略控制消息中还可以包括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为触发UE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的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策略控制消息中还可以包括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策略控制消息中还可以包括5G局域网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策略控制消息中还包括该以太会话的会话标识,以便PCF获知第一封装标识与哪个以太会话绑定。
步骤S605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S605a-步骤S605c。
步骤S605a,PCF判断是否对UE上的URSP进行更新。
PCF在接收到策略控制消息时,判断是否对UE上的URSP进行更新。
若UE上的URSP不包括第一封装标识,则PCF将第一封装标识添加至URSP中,以更新URSP,即在URSP中添加该应用程序标识或该链接设备信息与第一封装标识的对应关系。例如,在表1中添加该应用程序标识与第一封装标识的对应关系,即在表1中增加一行,还可以将对应的5G LAN ID添加至表1。若UE上的URSP所包括该应用程序标识对应的封装标识与步骤S605中的不同,则PCF对UE上的URSP进行更新,更新为步骤S605所包括的第一封装标识,例如对表1中该应用程序标识对应的封装标识进行更新。
步骤S605b,若判断结果为是,则PCF向AMF发送策略控制更新通知,该策略控制更新通知包括更新后的URSP。相应地,AMF接收来自PCF的策略控制更新通知。
若判断的结果为是,则PCF可以根据运营商配置的本地策略选择是否向AMF发送策略控制更新通知。若运营商配置的本地策略为建议PCF实时更新URSP,则PCF向AMF发送策略控制更新通知;若运营商配置的本地策略为禁止PCF进行URSP更新,则PCF不向AMF发送策略控制更新通知。
其中,策略控制更新通知可以是pcf_AMPolicyControl_UpdateNotification。
该策略控制更新通知还可以包括该以太会话的会话标识。
步骤S605c,AMF向UE发送更新消息,该更新消息报告更新后的URSP。相应地,UE接收来自AMF的更新消息。
其中,更新消息可以是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传输(Transport)消息。该更新消息还包括该以太会话的会话标识。
UE在接收到更新消息的情况下,对URSP进行更新。
步骤S606,SMF向UPF发送N4消息,该N4消息包括第一封装标识。相应地,UPF接收来自SMF的N4消息。
该N4消息还可以包括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以便UPF可以根据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将该以太会话的上行数据包进行处理,发送至对应的数据网络局域网。
步骤S607,SMF向AMF发送会话管理响应消息。相应地,AMF接收来自SMF的会话管理响应消息。
步骤S608,AMF向UE发送会话管理响应消息。相应地,UE接收来自AMF的会话管理响应消息。
步骤S607和步骤S608实则是SMF通过AMF向UE发送会话管理响应消息。该会话管理响应消息可以用于响应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也可以用于通知UE该以太会话所绑定的封装标识,即第一封装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步骤S606和步骤S607执行的先后顺序,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606再执行步骤S607,还可以先执行步骤S607再执行步骤S606。
步骤S609,UE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
其中,上行数据包括为触发建立或修改该以太会话的应用程序或链接设备对应的数据包。
步骤S610,UE通过该以太会话发送封装后的上行数据包。
步骤S609和步骤S610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402和步骤S403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611,UPF在接收到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时,对数据包进行处理。
UPF通过N4消息可以获知该以太会话绑定的第一封装标识以及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这样,在接收到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时,可以对该数据包进行包头封装处理。
对于上行数据包,UPF将该上行数据包所携带的该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从该上行数据包中删除,或将该上行数据包所携带的该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替换为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
对于下行数据包,UPF将该下行数据包所携带的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替换为该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或将该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添加至该下行数据包。即使下行数据包携带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对本申请实施例也没有影响,因为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只在数据网络中有效。
如果UPF收到5G LAN会话上的数据包,在进行转发时,可以在具有相同封装标识的以太会话之间进行数据包转发。
如果该以太会话建立或修改完成,UPF先接收到该以太会话对应的下行数据包,那么可以先执行步骤S611再执行步骤S609和步骤S610。
图6所示的实施例,由SMF确定以太会话绑定的第一封装标识,从而可以通过绑定的不同封装标识实现对不同以太会话的区分,进而可以确保数据通过正确的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请参见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四从UE、AMF、SMF、UPF和PCF交互的角度进行介绍,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701,UE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二封装标识。
步骤S7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图6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601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702,UE向AMF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第二封装标识。相应地,AMF接收来自UE的第一消息。
其中,第一消息可以是NAS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中还可以包括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为触发UE建立或修改该以太会话的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可以理解的是,UE请求建立或修改该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对应的以太会话,该以太会话与该应用程序标识或该链接设备信息绑定。例如,UE请求建立APP1对应的以太会话,在会话管理请求消息中携带APP1的应用标识。
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也可与第二封装标识一起发送,即一同携带在第一消息中,也可独立于第二封装标识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中还可以包括5G局域网标识。5G局域网标识可以为UE根据本地配置信息确定的,或从URSP中获取的,用于指示UE的以太会话所属的5G LAN,指示该以太会话为该5G LAN建立的,属于该5G LAN group。
5G局域网标识也可与第二封装标识一起发送,即一同携带在第一消息中,也可独立于第二封装标识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中还包括该以太会话的会话标识,以便AMF获知第一封装标识与哪个以太会话绑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还包括会话管理请求消息,该会话管理请求消息包括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
步骤S703,AMF确定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MF直接将UE发送的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该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MF在接收到来自UE的第二封装标识的情况下,AMF判断第二封装标识是否可用,若可用,则将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该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若不可用,则AMF可向UE发送一条消息,该消息可指示UE重新确定并上报一个第二封装标识;或AMF拒绝该以太会话的建立或修改,指示拒绝原因,UE可根据拒绝原因重新确定第二封装标识,重新向AMF发送会话管理请求消息来重新请求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或AMF自主为该以太会话确定一个封装标识,并其作为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步骤S704,AMF向PCF发送策略控制消息,该策略控制消息包括第一封装标识。相应地,PCF接收来自SMF的策略控制消息。
其中,策略控制消息可以是Npcf_AMPolicyControl_Create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策略控制消息中还可以包括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为触发UE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的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策略控制消息中还可以包括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策略控制消息中还可以包括5G局域网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策略控制消息中还包括该以太会话的会话标识,以便PCF获知第一封装标识与哪个以太会话绑定。
步骤S704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S704a-步骤S704c,步骤S704a-步骤S704c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图6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605a-步骤S605c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704a,PCF判断是否对UE上的URSP进行更新。
步骤S704b,若判断结果为是,则PCF向AMF发送策略控制更新通知,该策略控制更新通知包括更新后的URSP。相应地,AMF接收来自PCF的策略控制更新通知。
步骤S704c,AMF向UE发送更新消息,该更新消息报告更新后的URSP。相应地,UE接收来自AMF的更新消息。
步骤S705,AMF向SMF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该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相应地,SMF接收来自AMF的第二消息。
其中,第二消息可以是Nsmf_PDUSession_CreateSMContext,也可以是Nsmf_PDUSession_UpdateSMContext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还包括会话管理请求消息,该会话管理请求消息包括数据局域网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还可以包括该以太会话的会话标识。
步骤S706,SMF向UPF发送N4消息,该N4消息包括第一封装标识。相应地,UPF接收来自SMF的N4消息。
步骤S707,SMF向AMF发送会话管理响应消息。相应地,AMF接收来自SMF的会话管理响应消息。
步骤S708,AMF向UE发送会话管理响应消息。相应地,UE接收来自AMF的会话管理响应消息。
步骤S709,UE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
步骤S710,UE通过该以太会话发送封装后的上行数据包。
步骤S711,UPF在接收到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时,对数据包进行处理。
步骤S706-步骤S71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图6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606-步骤S611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7所示的实施例,由AMF确定以太会话绑定的第一封装标识,从而可以通过绑定的不同封装标识实现对不同以太会话的区分,进而可以确保数据通过正确的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请参见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五从UE、AMF、SMF、UPF和PCF交互的角度进行介绍,该实施例五与图6所示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可参见图6中相应部分的具体描述,图8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801,UE向AMF发送会话管理请求消息。相应地,AMF接收来自UE的会话管理请求消息。
步骤S802,AMF向SMF发送会话管理请求消息。相应地,SMF接收来自AMF的会话管理请求消息。
其中,会话管理请求消息可以包括以太会话的会话标识,还可以包括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还可以包括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还可以包括5G局域网标识。
步骤S803,SMF向PCF发送策略控制请求消息。相应地,PCF接收来自SMF的策略控制请求消息。
其中,步骤S803中的策略控制请求信息可以是Npcf_SMPolicyControl__CreateRequest,也可以是Npcf_SMPolicyControl_Update Reqeust消息。该策略控制请求信息可以包括该以太会话的会话标识,还可以包括应用标识或链接信息,还可以包括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还可以包括5G局域网标识。
步骤S804,PCF为该以太会话分配第一封装标识。
步骤S805,PCF向SMF发送策略控制响应消息,该策略控制响应消息包括第一封装标识。相应地,SMF接收来自PCF的策略控制响应消息。
其中,步骤S805中的策略控制响应信息可以是Npcf_SMPolicyControl__CreateResponse,也可以是Npcf_SMPolicyControl_Update Response消息。该策略控制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该以太会话的会话标识。
步骤805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S805a-步骤S805c。
步骤S805a,PCF判断是否对UE上的URSP进行更新。
步骤S805b,若判断结果为是,则PCF向AMF发送策略控制更新通知,该策略控制更新通知包括更新后的URSP。相应地,AMF接收来自PCF的策略控制更新通知。
步骤S805c,AMF向UE发送更新消息,该更新消息报告更新后的URSP。相应地,UE接收来自AMF的更新消息。
步骤S806,SMF向UPF发送N4消息,该N4消息包括第一封装标识。相应地,UPF接收来自SMF的N4消息。
步骤S807,SMF向AMF发送会话管理响应消息。相应地,AMF接收来自SMF的会话管理响应消息。
步骤S808,AMF向UE发送会话管理响应消息。相应地,UE接收来自AMF的会话管理响应消息。
步骤S809,UE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
步骤S810,UE通过该以太会话发送封装后的上行数据包。
步骤S811,UPF在接收到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时,对数据包进行处理。
图8所示的实施例,由PCF分配以太会话绑定的第一封装标识,从而可以通过绑定的不同封装标识实现对不同以太会话的区分,进而可以确保数据通过正确的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请参见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六从UE、AMF、SMF、UPF和PCF交互的角度进行介绍,该实施例六与图7所示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可参见图7中相应部分的具体描述,图9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901,UE向AMF发送第一消息。相应地,AMF接收来自UE的第一消息。
其中,第一消息可以是NAS消息。第一消息可以包括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还可以包括5G局域网标识,还可以包括会话管理请求消息,该会话管理请求消息包括数据局域网标识,该会话管理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该第一消息还可以包括该以太会话的会话标识。
步骤S902,AMF为以太会话分配第一封装标识。
步骤S903,AMF向PCF发送策略控制信息。相应地,PCF接收来自AMF的策略控制信息。
其中,策略控制信息可以是Npcf_AMPolicyControl_Create消息,也可以是Npcf_AMPolicyControl_Update消息。
策略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封装标识,还可以包括以太会话的会话标识,还可以包括应用标识或链接信息,还可以包括数据网络局域网标识,还可以包括5G局域网标识。
若AMF不为该以太会话分配封装标识,则策略控制信息不包括第一封装标识,可执行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804,由PCF为该以太会话分配封装标识,PCF将其分配的封装标识通知至AMF。
若AMF为该以太会话分配封装标识,则策略控制信息包括第一封装标识,可执行步骤S904。
PCF可判断是否对UE上的URSP进行更新,若判断结果为是,则PCF向AMF发送策略控制更新通知,该策略控制更新通知包括更新后的URSP。相应地,AMF接收来自PCF的策略控制更新通知。AMF向UE发送更新消息,该更新消息报告更新后的URSP。相应地,UE接收来自AMF的更新消息。
步骤S904,AMF向SMF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该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相应地,SMF接收来自AMF的第二消息。
其中,第二消息可以是Nsmf_PDUSession_CreateSMContext,也可以是Nsmf_PDUSession_UpdateSMContext。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还包括会话管理请求消息,该会话管理请求消息包括数据局域网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还可以包括该以太会话的会话标识。
步骤S905,SMF向UPF发送N4消息,该N4消息包括第一封装标识。相应地,UPF接收来自SMF的N4消息。
步骤S906,SMF向AMF发送会话管理响应消息。相应地,AMF接收来自SMF的会话管理响应消息。
步骤S907,AMF向UE发送会话管理响应消息。相应地,UE接收来自AMF的会话管理响应消息。
步骤S908,UE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
步骤S909,UE通过该以太会话发送封装后的上行数据包。
步骤S910,UPF在接收到该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时,对数据包进行处理。
图9所示的实施例,由AMF分配以太会话绑定的第一封装标识,从而可以通过绑定的不同封装标识实现对不同以太会话的区分,进而可以确保数据通过正确的以太会话进行传输。
请参见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七从UE、AMF、SMF、UPF和PCF交互的角度进行介绍,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1000,PCF配置UE的业务参数信息。
其中,业务参数信息可以包括UE的标识、应用程序标识、5G局域网标识等信息。
步骤S1001,UE向AMF发送注册请求消息。相应地,AMF接收来自UE的注册请求消息。
其中,注册请求消息包括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用标识可以为UE中安装的所有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链路设备信息可以为该UE上建立链接的所有设备的信息。
步骤S1002,AMF向PCF发送策略控制消息。相应地,PCF接收来自AMF的策略控制消息。
其中,步骤S1002中的策略控制消息可以是Npcf_AMPolicyControl_Create,也可以是Npcf_AMPolicyControl_Update消息。该策略控制消息包括注册请求消息所携带的信息。
步骤S1003,PCF生成URSP。
PCF可以根据步骤S1000中所配置的信息生成URSP,也可以根据步骤S1002所携带的信息生成URSP。
该URSP可以包括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对应的封装标识,即包括应用程序标识或链接设备信息与封装标识的对应关系。URSP还可以包括5G局域网标识。
步骤S1004,PCF向AMF发送策略控制消息。相应地,AMF接收PCF发送的策略控制消息。
其中,步骤S1004的策略控制消息可以是Npcf_AMPolicyControl_CreateResponse或Npcf_AMPolicyControl_Update Response或Npcf_AMPolicyControl_UpdateNotification。该策略控制消息包括URSP。
步骤S1005,AMF向UE发送URSP。相应地,UE接收来自AMF的URSP。
AMF可通过NAS传输消息向UE发送URSP。
UE在接收到URSP的情况下,可在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时,根据URSP确定触发该以太会话建立或修改的应用程序对应的封装标识,由于该应用程序与该以太会话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可以确定与该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即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封装标识。UE还可以从URSP中获取5G局域网标识。
可以理解的是,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为UE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之前,PCF动态配置UE上的URSP,UE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时,可根据URSP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或5G局域网标识。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
请参见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1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101和收发单元1102。
该通信装置110可以是图1所示的控制面网元101,也可以是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通信装置110为图1所示的控制面网元101,则处理单元1101用于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收发单元1102用于向用户面网元发送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该第一封装标识用于指示用户面网元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进行处理。该通信装置110还可以图6-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SMF,处理单元1101用于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604,收发单元1102用于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603、步骤S605、步骤S606和步骤S607;执行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705、步骤S706和步骤S707;执行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802、步骤S803、步骤S805、步骤S806和步骤S807;执行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904、步骤S905和步骤S906。
该通信装置110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SMF的功能,该通信装置110中各个单元执行详细过程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SMF的执行步骤,此处不在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通信装置110为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0,则处理单元1101用于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上行数据包为与以太会话绑定的应用程序触发的数据包。收发单元1102用于根据第一封装标识将封装后的数据包映射到以太会话上进行传输。该通信装置110还可以图6-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UE,处理单元1101用于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601和步骤S609;执行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701和步骤S709;执行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809;执行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908。收发单元1102用于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601、步骤S602、步骤S605c、步骤S608和步骤S610;执行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702、步骤S704c、步骤S708和步骤S710;执行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801、步骤S805c、步骤S808和步骤S810;执行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901、步骤S907和步骤S909;执行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001和步骤S1005。
该通信装置110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UE的功能,该通信装置110中各个单元执行详细过程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UE的执行步骤,此处不在赘述。
请参见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实体结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20可以是图1所示的控制面网元101,也可以是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0。该通信装置120包括收发器1201、处理器1202和存储器1203。收发器1201、处理器1202和存储器1203可以通过总线1204相互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相连接。图11所示的处理单元1101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02来实现。图11所示的收发单元1102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收发器1201来实现。
存储器1203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1203用于相关指令及数据。
收发器1201用于发送数据和/或信令,以及接收数据和/或信令。
若该通信装置120是图6-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SMF,则收发器1201可用于与AMF、UPF和PCF进行通信,例如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603、步骤S605、步骤S606和步骤S607;执行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705、步骤S706和步骤S707;执行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802、步骤S803、步骤S805、步骤S806和步骤S807;执行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904、步骤S905和步骤S906。
若该通信装置120是图6-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UE,则收发器1201可用于与AMF进行通信,例如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601、步骤S602、步骤S605c、步骤S608和步骤S610;执行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702、步骤S704c、步骤S708和步骤S710;执行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801、步骤S805c、步骤S808和步骤S810;执行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901、步骤S907和步骤S909;执行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001和步骤S1005。
处理器1202可以包括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1202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若该通信装置120是图6-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SMF,则处理器1202可用于执行控制SMF的操作,例如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604。
若该通信装置120是图6-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UE,则处理器1202可用于执行控制UE的操作,例如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601和步骤S609;执行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701和步骤S709;执行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809;执行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908。
存储器1203用于存储通信装置12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关于处理器1202和收发器1201所执行的步骤,具体可参见图6-图10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12仅仅示出了通信装置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通信装置还可以分别包含必要的其他元件,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收发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通信单元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设备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可以包括控制面网元和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用户面网元、接入管理网元和策略管理网元。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因此,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Claims (3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面网元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所述控制面网元向用户面网元发送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所述第一封装标识,所述第一封装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网元根据所述第一封装标识对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网元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元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会话管理请求消息,所述会话管理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或修改所述以太会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管理请求消息包括第二封装标识,所述第二封装标识为所述终端设备为所述以太会话分配的封装标识;
所述控制面网元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元将所述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网元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元为所述以太会话分配封装标识,并将分配的所述封装标识确定为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元接收来自接入管理网元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三封装标识,所述第三封装标识为所述接入管理网元为所述以太会话分配的封装标识;
所述控制面网元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元将所述第三封装标识确定为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元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5G局域网标识,所述5G局域网标识为所述以太会话所属的5G局域网的标识;
所述控制面网元确定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元根据所述5G局域网标识确定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元向终端设备发送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所述第一封装标识。
8.一种通信方法,用于通过以太会话传输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封装标识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所述上行数据包为与所述以太会话绑定的应用程序触发的数据包;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封装标识将封装后的数据包映射到所述以太会话上进行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封装标识将封装后的数据包映射到所述以太会话上进行传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封装标识与所述以太会话的对应关系,将封装后的数据包映射到所述以太会话上进行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建立或修改所述以太会话的过程中,为所述以太会话分配第二封装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建立或修改所述以太会话的过程中,从终端路由选择策略URSP中获取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封装标识,所述URSP包括应用程序标识与封装标识的对应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建立或修改所述以太会话的过程中,接收来自核心网侧网元的第三封装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三封装标识确定为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控制面网元发送5G局域网标识,所述5G局域网标识为所述以太会话所属的5G局域网的标识。
14.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的过程中,接入管理网元确定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所述接入管理网元向控制面网元发送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1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的过程中,策略管理网元确定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所述策略管理网元向控制面网元发送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16.一种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与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所述收发器,用于向用户面网元发送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所述第一封装标识,所述第一封装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网元根据所述第一封装标识对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数据包进行处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会话管理请求消息,所述会话管理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或修改所述以太会话。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管理请求消息包括第二封装标识,所述第二封装标识为所述终端设备为所述以太会话分配的封装标识;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为所述以太会话分配封装标识,并将分配的所述封装标识确定为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来自接入管理网元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三封装标识,所述第三封装标识为所述接入管理网元为所述以太会话分配的封装标识;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三封装标识确定为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5G局域网标识,所述5G局域网标识为所述以太会话所属的5G局域网的标识;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5G局域网标识确定以太会话的第一封装标识。
22.根据权利要求16-21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所述第一封装标识。
23.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用于通过以太会话传输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封装标识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封装,所述上行数据包为与所述以太会话绑定的应用程序触发的数据包;
所述收发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封装标识将封装后的数据包映射到所述以太会话上进行传输。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封装标识与所述以太会话的对应关系,将封装后的数据包映射到所述以太会话上进行传输。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建立或修改所述以太会话的过程中,为所述以太会话分配第二封装标识;将所述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26.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建立或修改所述以太会话的过程中,从终端路由选择策略URSP中获取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封装标识,所述URSP包括应用程序标识与封装标识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二封装标识确定为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27.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建立或修改所述以太会话的过程中,接收来自核心网侧网元的第三封装标识;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三封装标识确定为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第一封装标识。
28.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控制面网元发送5G局域网标识,所述5G局域网标识为所述以太会话所属的5G局域网的标识。
29.一种接入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的过程中,确定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所述收发器,用于向控制面网元发送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30.一种策略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建立或修改以太会话的过程中,确定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所述收发器,用于向控制面网元发送与所述以太会话对应的封装标识。
CN201810678465.0A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106501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8465.0A CN110650168B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EP19824663.9A EP3806425A4 (en) 2018-06-27 2019-06-27 COMMUNICATION PROCESS, AND ASSOCIATED DEVICE
JP2020572779A JP7296993B2 (ja) 2018-06-27 2019-06-27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KR1020217001668A KR20210020152A (ko) 2018-06-27 2019-06-27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PCT/CN2019/093188 WO2020001518A1 (zh) 2018-06-27 2019-06-27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US17/132,243 US11895197B2 (en) 2018-06-27 2020-12-23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8465.0A CN110650168B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0168A true CN110650168A (zh) 2020-01-03
CN110650168B CN110650168B (zh) 2021-09-14

Family

ID=68984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78465.0A Active CN110650168B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895197B2 (zh)
EP (1) EP3806425A4 (zh)
JP (1) JP7296993B2 (zh)
KR (1) KR20210020152A (zh)
CN (1) CN110650168B (zh)
WO (1) WO202000151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7995A (zh) * 2021-03-05 2021-10-19 深圳艾灵网络有限公司 网络切片建立方法和设备
CN114978911A (zh) * 2022-05-20 2022-08-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切片的关联方法、设备主体、通信模组及终端设备
WO2023087306A1 (zh) * 2021-11-22 2023-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数据包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41116B1 (en) * 2016-11-16 2021-04-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mig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9168171B (zh) * 2018-09-14 2020-09-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配置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
US20230388909A1 (en) * 2020-10-02 2023-1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suring network control of simultaneous access to network slices with application awareness
CN115776665B (zh) * 2021-09-06 2024-04-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Vn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45526A1 (en) * 2022-01-27 2023-08-03 Nec Corporation Method of user equipment (ue),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5914146B (zh) * 2022-12-19 2024-05-14 上海天旦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会话数据TopK上卷方法及***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7444A (zh) * 2010-10-22 2012-05-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的***及方法
CN102742222A (zh) * 2011-06-29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维持传输线路连通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101305A1 (en) * 2012-10-09 2014-04-10 Bruce A. Kelley, Jr.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Time Load Balancing Of Network Packets
US9088619B2 (en) * 2005-09-14 2015-07-21 Cisco Technology, Inc. Quality of service based on logical port identifier for broadband aggregation networks
CN105493533A (zh) * 2014-07-08 2016-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线计费方法、网关设备及在线计费设备
CN106900081A (zh) * 2016-08-23 2017-06-27 ***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接入网节点粒度的用户面数据隧道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6993067A (zh) * 2017-03-16 2017-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下发方法及设备
CN108011899A (zh) * 2016-10-29 2018-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建立优化方法、装置和***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3424B2 (en) * 2003-03-22 2010-01-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L, L.P. Ethernet architecture with data packet encapsulation
CN102511152B (zh) * 2011-08-31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共享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及装置
EP2923280B1 (en) * 2013-01-03 2018-04-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cessing a network
CN108632098B (zh) * 2013-04-28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流分类器、业务路由触发器、报文处理的方法和***
US10470117B2 (en) * 2016-04-13 2019-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nectivity to a local area network via a cellular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US10362507B2 (en) 2016-06-10 2019-07-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 for quality of service monitoring, policy enforcement, and charging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7566115B (zh) * 2016-07-01 2022-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密钥配置及安全策略确定方法、装置
US10321497B2 (en) * 2016-10-11 2019-06-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data transmission of network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27039A1 (en) * 2016-10-11 2019-08-21 Nec Corporation Method,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 node, user plane function node, and user equipment for session management parameters maintenan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therein
EP4152808A1 (en) * 2017-05-24 2023-03-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EP3688953B1 (en) * 2017-09-29 2022-1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reating a pseudonym for requesting a network slice
US10523466B1 (en) * 2017-10-19 2019-12-31 Juniper Networks, Inc. Aliasing in an active-active multi-homed PBB-EVPN network
US10750406B2 (en) * 2018-04-01 2020-08-1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distributing uplink data flow between different access networks in 5G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EP3777305B1 (en) * 2018-04-04 2023-09-27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electing a network connection based on a media type
US11496573B2 (en) * 2018-06-22 2022-11-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ptimizing user equipment operation by conditioning multiple policies on information element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88619B2 (en) * 2005-09-14 2015-07-21 Cisco Technology, Inc. Quality of service based on logical port identifier for broadband aggregation networks
CN102457444A (zh) * 2010-10-22 2012-05-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的***及方法
CN102742222A (zh) * 2011-06-29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维持传输线路连通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101305A1 (en) * 2012-10-09 2014-04-10 Bruce A. Kelley, Jr.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Time Load Balancing Of Network Packets
CN105493533A (zh) * 2014-07-08 2016-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线计费方法、网关设备及在线计费设备
CN106900081A (zh) * 2016-08-23 2017-06-27 ***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接入网节点粒度的用户面数据隧道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8011899A (zh) * 2016-10-29 2018-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建立优化方法、装置和***
CN106993067A (zh) * 2017-03-16 2017-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下发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3GPP TS 23.501 V1.3.0", 《3GPP》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7995A (zh) * 2021-03-05 2021-10-19 深圳艾灵网络有限公司 网络切片建立方法和设备
CN113517995B (zh) * 2021-03-05 2024-03-12 深圳艾灵网络有限公司 网络切片建立方法和设备
WO2023087306A1 (zh) * 2021-11-22 2023-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数据包的方法和设备
CN114978911A (zh) * 2022-05-20 2022-08-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切片的关联方法、设备主体、通信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4978911B (zh) * 2022-05-20 2024-03-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切片的关联方法、设备主体、通信模组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0168B (zh) 2021-09-14
WO2020001518A1 (zh) 2020-01-02
US20210112127A1 (en) 2021-04-15
EP3806425A1 (en) 2021-04-14
JP7296993B2 (ja) 2023-06-23
JP2021530892A (ja) 2021-11-11
US11895197B2 (en) 2024-02-06
EP3806425A4 (en) 2021-07-28
KR20210020152A (ko) 202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50168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US20210084443A1 (en) Methods of joint registration and de-registration for proximity services and internet of things services
CN109842906B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装置及***
CN112153098B (zh) 一种应用迁移方法及装置
US1102606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slice attachment and configuration
US10129108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 for network slicing
WO2018205150A1 (zh) 网络切片选择策略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1032424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166414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
CN109672708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KR102520020B1 (ko) 애플리케이션들의 서비스 계층 이동성 관리
KR20180109899A (ko) 로밍 연결을 확립하기 위한 방법
WO2017147772A1 (zh)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核心网接口设备
CN111757424B (zh) 一种无线接入网的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14080054A (zh) 一种pdu会话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和芯片***
CN110278095A (zh)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863555B2 (en) Access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ystem
CN11347364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949994B (zh) 临近服务通信方法、管理网元、终端设备和通信***
JP5937563B2 (ja) 通信基地局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20230017311A (ko) 사용자 평면 보안 시행 정보 결정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13973098A (zh) 一种域名***请求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KR101589680B1 (ko) M2m 트래픽을 위한 ims 플랫폼 관리 장치
CN112584326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以及***
KR20230132797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위치 업데이트 방법 및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