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7120B - 油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油冷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7120B
CN110617120B CN201910112390.4A CN201910112390A CN110617120B CN 110617120 B CN110617120 B CN 110617120B CN 201910112390 A CN201910112390 A CN 201910112390A CN 110617120 B CN110617120 B CN 1106171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oil
communication hole
hole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23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17120A (zh
Inventor
李相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o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non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on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Hanon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617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7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17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7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5/00Heating, cooling, 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lubricant; Lubrication means facilitating engine starting
    • F01M5/002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6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spaced plates with insert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5/00Heating, cooling, 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lubricant; Lubrication means facilitating engine starting
    • F01M5/002Cooling
    • F01M2005/004Oil-cooled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4Lubricant cool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冷却器,其包括:多个流路板,其通过层叠而形成用于油流动的油流动部及用于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流动部;上部板及下部板,它们结合到流路板;安装板,其结合到上部板;及中心管,其以贯穿的方式结合到上部板和多个流路板和下部板,上端部***到在安装板凹陷形成的安置槽而结合,中心管以垂直的状态坚固地结合到安装板,由此在通过铜焊而接合时,能够防止中心管及安装板之间的接合不良,并防止在连接油流路的部分漏油。

Description

油冷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冷却器,该油冷却器能够对在汽车的发动机或变速器等中填充而用于实现润滑作用及保持气密性的油进行冷却。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中不仅具备用于向室内提供冷气的空调***,而且还具备散热器或油冷却器这样的换热器形态的冷却***。
油冷却器作为用于冷却在车辆的发动机或变速器等中填充而用于实现润滑作用及保持气密性的油的换热器,当油过热时油的粘性下降而不能实现润滑作用及气密保持功能,特别地,在润滑不好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发动机及变速器等部件被损坏。
在此,广泛使用如下方式:在油冷却器的内部流通的油的温度相对高过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在散热器的内部流通的冷却水的温度,由此实现散热器的发动机冷却水与油冷却器的油之间的热交换,从而使油得到冷却。
特别地,出于发动机室的空间确保及散热性能提高等效果,目前通常使用较多是水冷式油冷却器,该水冷式油冷却器在散热器罐内具备油冷却器,从而使冷却水与油冷却器主体直接接触,对此在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0-0060638号中公开了层叠多个板而交替地形成用于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流动部和用于油流动的油流动部的汽车用油冷却器。
并且,如图1所示,在以往的油冷却器10的情况下,多个板20层叠而交替地形成冷却水流动部和油流动部,虽然未图示,以贯穿板的方式结合有中心管,在外侧突出形成有止挡部的中空管状的联接单元以贯通中心管的方式被***而联接到发动机块等,从而油冷却器固定及连通到发动机。另外,油过滤器通过连接而结合到中空管状的联接单元及油冷却器。
此时,油冷却器的中心管的一端结合到在层叠有板的方向上配置于最外侧的安装板,在此安装板形成为平板形态而与中心管的一端相接,并通过铜焊等而进行结合。
但是,由于是中心管结合到平板结构的安装板的结构,因此在通过铜焊而接合之前进行组装时,因由游隙导致的中心管的移动,导致铜焊不良,从而不能良好地执行接合。另外,因中心管的移动,产生以安装板为基准的中心管的垂直度的不良,在使联接单元贯通中心管而将油冷却器联接到发动机块等时,不能以正确的扭矩进行联接,因此可能发生联接单元被松开的现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KR 10-2010-0060638A(2010.06.07)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述的问题点而研发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油冷却器:层叠多个板而交替地形成用于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流动部和用于油流动的油流动部,并且中心管贯穿板而结合,其中,中心管紧固地结合到在层叠有板的方向上配置于最外侧的安装板,从而能够防止铜焊之前的中心管的游动,能够提高以安装板为基准的中心管的垂直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如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油冷却器包括:多个流路板300,它们通过层叠而形成用于油流动的油流动部301及用于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流动部302,并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300a;安装板100,其在板110上形成贯穿上下表面的通孔100a,从上述通孔100a的周围部分的下表面向上侧凹陷而形成安置槽150,且该安装板100层叠在被层叠的流路板300的上侧而形成用于油流动的流路;及中心管600,其***到上述多个流路板300的通孔300a内而结合,且上端部***到上述安置槽150内而结合。
另外,还包括:盖板500,其层叠在被层叠的流路板300的下侧而形成用于油流动的流路,并形成贯穿上下表面的通孔500a,由此上述中心管600的下端部***到通孔500a内而结合。
另外,上述安装板100包括:板110,其形成有贯穿上下表面的通孔100a;第一垂直部111,其从上述通孔100a的周围部分向上侧延伸而形成;及第一水平部112,其从上述第一垂直部111朝向通孔100a的内侧延伸而形成,中心管600的上端部***到通过上述第一垂直部111及第一水平部112而形成的安置槽150内而结合。
另外,上述中心管600的上端部与安装板100的第一垂直部111及第一水平部112面相接而结合。
另外,上述安装板100还包括:第二垂直部113,其从上述第一水平部112向下侧延伸而形成,并与上述第一垂直部111隔开,中心管600的上端部***到通过上述第一垂直部111、第一水平部112及第二垂直部113而形成的安置槽150内而结合。
另外,上述中心管600从上端内周缘凹陷而形成有阶梯槽610,在半径方向上形成于上述阶梯槽610的外侧的突出部620***到上述安装板100的安置槽150内而结合。
另外,在半径方向上,上述安装板100的第二垂直部113的内侧面与上述中心管600的内周面相同或比内周面更靠外侧而形成。
另外,在上述安装板100的安置槽150中形成凹陷的固定槽150-1,上述中心管600在上端部突出形成有固定突起630,上述固定突起630***到固定槽150-1内而结合。
另外,上述流路板300分别包括第一板310及第二板320而构成,上述第一板310及第二板320在高度方向上交替层叠,由此交替地形成用于油流动的油流动部301及用于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流动部302。
另外,在上述第一板310及第二板320分别形成有上下贯穿的第一连通孔303、第二连通孔304、第三连通孔305及第四连通孔306,就形成于上述第一板310的第一连通孔303和第二连通孔304而言,它们的周围向上部方向突出而形成,就第三连通孔305和第四连通孔306而言,它们的周围向下部方向突出而形成,就形成于上述第二板320的第一连通孔303和第二连通孔304而言,它们的周围向下部方向突出而形成,就第三连通孔305和第四连通孔306而言,它们的周围向上部方向突出而形成,上述第一板310和第二板320的对应的连通孔的突出的部分彼此相接而接合,在上述第一板310的下表面与相邻的第二板32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油流动部301,在上述第二板320的下表面与相邻的第一板31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冷却水流动部302。
另外,内销350设置在形成上述油流动部301的第一板310的下表面与相邻的第二板320的上表面之间而进行结合。
另外,其还包括:上部板200,其在与上述流路板300的通孔300a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200a,并层叠在被层叠的流路板300的上端而结合。
另外,其还包括:下部板400,其在与上述流路板300的通孔300a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400a,并层叠在被层叠的流路板300的下端而结合。
发明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能够防止贯穿形成冷却水流动部及油流动部的层叠的板而与安装板结合的中心管的游动,由此在通过铜焊而接合时,能够防止中心管及安装板之间的接合不良。
另外,还具有如下优点:能够以安装板为基准垂直地配置中心管,因此在使联接单元贯通中心管而将油冷却器联接到发动机块等时,能够通过正确的扭矩而联接联接单元,由此能够防止在连接流路的部分漏油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的油冷却器的概略图。
图2及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油冷却器的组装立体图及分解立体图。
图4及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油冷却器的流路板上的油的流动路径及冷却水的流动路径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油冷却器通过联接单元而结合到发动机,油过滤器结合到联接单元,发动机和油冷却器及油过滤器连通而形成的油流动路径的截面图。
图7至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油冷却器中的安装板和中心管的各种实施例的图。
(符号说明)
1000:油冷却器
100:安装板 100a:通孔
110:板 111:第一垂直部
112:第一水平部 113:第二垂直部
150:安置槽 150-1:固定槽
160:进油口
200:上部板 200a:通孔
210:进水管 220:出水管
300:流路板 300a:通孔
301:油流动部 302:冷却水流动部
303:第一连通孔 304:第二连通孔
305:第三连通孔 306:第四连通孔
308:游动调节压边筋 309:突出压边筋
310:第一板 320:第二板
350:内销
400:下部板 400a:通孔
404:油连通孔
500:盖板 500a:通孔
510:排油口
600:中心管
610:阶梯槽 620:突出部
630:固定突起
1500:联接单元 1510:止挡部
2000:发动机
2100:油流入流路 2200:油排出流路
3000:油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具备如上述的结构的本发明的油冷却器进行详细说明。
图2及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油冷却器的组装立体图及分解立体图,图4及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油冷却器的流路板上的油的流动路径及冷却水的流动路径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油冷却器通过联接单元而结合到发动机,油过滤器结合到联接单元,发动机和油冷却器及油过滤器连通而形成的油流动路径的截面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油冷却器1000大体由安装板100、上部板200、多个流路板300、下部板400及中心管600构成。并且,除了中心管600之外的所有板从上侧朝向下侧方向按照上述的顺序层叠而结合,在下部板400的下侧还层叠而结合有盖板500。并且,中心管600完全地贯穿除了安装板100之外的所有板而结合,中心管600的上端部结合到安装板100。
首先,层叠多个流路板300而形成用于油流动的油流动部301及用于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流动部302,在流路板300上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300a。
更具体地,作为一例,流路板300由第一板310和第二板320构成,第一板310和第二板320在高度方向上交替地层叠,从而交替地形成用于油流动的油流动部301及用于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流动部302。并且,在第一板310及第二板320形成有以与油流动部301连通的方式上下贯穿的第一连通孔303及第二连通孔304,并形成有以与冷却水流动部302连通的方式上下贯穿的第三连通孔305及第四连通孔306。此时,就形成于第一板310的第一连通孔303和第二连通孔304而言,它们的周围向上部方向突出而形成,就第三连通孔305和第四连通孔306而言,它们的周围向下部方向突出而形成,并且,就形成于第二板320的第一连通孔303和第二连通孔304而言,它们的周围向下部方向突出而形成,就第三连通孔305和第四连通孔306而言,它们的周围向上部方向突出而形成,由此第一板310和第二板320的对应的连通孔的突出的部分彼此相接,并通过铜焊等而接合,从而在第一板310的下表面与相邻的第二板32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油流动部301,在第二板320的下表面与相邻的第一板31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冷却水流动部302。即,第一板310和第二板320在高度方向上交替地层叠,并沿着第一连通孔303至第四连通孔306的突出方向而形成油流路和冷却水流路。另外,用于提高热交换效率的内销350设置在形成油流动部301的第一板310的下表面与相邻的第二板320的上表面之间而进行结合。
在上部板200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200a,上部板200层叠到以使上部板200的通孔200a位于与流路板300的通孔300a对应的位置处的方式层叠的流路板300的上端而结合。并且,上部板200结合到流路板300而形成用于油流动的流路及用于冷却水流动的流路。此时,上部板200在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上下贯穿的孔而用于油通过,从形成于流路板300的第一连通孔303及第二连通孔304突出形成的部分***该孔而连通,在上部板200上以与冷却水流动部302连通的方式上下贯穿的孔分别形成于对应的位置处而用于冷却水通过。并且,在用于上部板200的冷却水通过的孔中结合有流入冷却水的进水管210及与油进行热交换之后用于冷却水排出的出水管220。
下部板400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400a,下部板400层叠到以使下部板400的通孔400a位于与流路板300的通孔300a对应的位置处的方式层叠的流路板300的下端而结合。并且,下部板400结合到流路板300而形成用于油流动的流路。此时,在下部板400上以与形成于流路板300的第二连通孔304连通的方式上下贯穿的孔形成于对应的位置处而用于油通过,在下部板400的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孔,以用于从在流路板300流动冷却水的第三连通孔305及第四连通孔306突出的部分***。
盖板500结合到下部板400的下侧,在盖板500形成有用于油排出的排油口510,排油口510与流路板300的第二连通孔304连通。
安装板100在板110上形成有贯穿上下表面的通孔100a,并层叠到以安装板100的通孔100a位于与流路板300的通孔300a及上部板200的通孔200a对应的位置处的方式层叠的上部板200的上侧而结合。并且,在安装板100上形成有从通孔100a的周围部分的下表面向上侧方向凹陷的安置槽150。另外,在安装板100形成有用于油流入的进油口160,安装板100与上部板200一起形成用于油流动的流路。
由此,向形成于安装板100的进油口160流入的油通过形成于上部板200的孔及形成于流路板300的第一连通孔303而被分配到油流动部301而流动,然后通过形成于流路板300的第二连通孔304及下部板400的孔并通过形成于盖板500的排油口510而排出。另外,流入结合到上部板200的进水管210的冷却水通过形成于流路板300的第三连通孔305而被分配到冷却水流动部302而流动,然后通过形成于流路板300的第四连通孔306并通过结合到上部板200的出水管220而排出。此时,沿着通过流路板300而形成的油流动部301来流动的温度相对高的油和沿着冷却水流动部302而流动的温度相对低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通过冷却水油被冷却。
在此,中心管600形成为管状并***到形成于上部板200、多个流路板300、下部板400及盖板500的通孔200a、300a、400a而结合。并且,中心管600的上端部***到形成于安装板100的安置槽150而结合,中心管600的上端面及上端部的外周面被安置槽150支承,由此中心管600坚固地结合到安装板100。
由此,本发明的油冷却器能够防止贯穿形成冷却水流动部及油流动部的层叠的板而与安装板结合的中心管的游动,由此在通过铜焊而接合时,能够防止中心管与安装板之间的接合不良。
另外,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油冷却器1000利用联接单元1500而结合到发动机2000或变速器等,在下侧形成有止挡部1510的联接单元1500以通过油冷却器1000的中心管600的方式被***,由此联接单元1500的上侧联接到发动机2000而结合,从而以在发动机2000与联接单元1500的止挡部1510之间夹持油冷却器1000的形态被固定。此时,油冷却器1000的进油口160与形成于发动机2000的油流入流路2100连接,联接单元1500形成为内部为中空且两端为开放的管状,联接单元1500的上端与发动机2000的油排出流路2200连接。并且,在联接单元1500的下端部结合有油过滤器3000,油过滤器3000的油流入部与油冷却器1000的排油口510连接,油过滤器3000的油排出部与联接单元1500的下端连接。由此,从发动机2000流入的温度高的油通过油冷却器1000被冷却之后经过油过滤器3000而过滤杂质,由此干净的油通过联接单元1500而返回到发动机2000侧。
此时,在本发明的油冷却器中,能够以安装板为基准,准确地将中心管垂直地配置,因此利用联接单元并使联接单元通过中心管,由此在将油冷却器联接到发动机时,能够通过正确的扭矩而联接联接单元,由此具备防止在连接发动机的油流路与油冷却器的油流路的部分漏油的优点。
图7至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油冷却器中的安装板和中心管的各种实施例的图。
首先,参照图7,安装板100包括形成有贯穿上下表面的通孔100a的板110、从上述通孔100a的周围部分向上侧延伸而形成的第一垂直部111、及从上述第一垂直部111朝向通孔100a的内侧延伸而形成的第一水平部112而构成,并且通过第一垂直部111及第一水平部112,从板110的下表面向上侧方向凹陷而形成有安置槽150。并且,中心管600的上端部***到安置槽150而结合。此时,安装板100的第一垂直部111及第一水平部112将板110冲压加工而使通孔100a部分穿孔,同时通孔100a的周围部分被冲压而形成从板110的下表面向上侧凹陷的形态的安置槽150,第一垂直部111及第一水平部112形成为从板110的上表面向上侧鼓起而突出的形态。
由此,中心管600的上端部的外周面相接到安装板100的第一垂直部111的内侧面而被支承,中心管600的上端部的上表面相接到安装板100的第一水平部112的下表面而被支承,由此中心管600坚固地结合到安装板100而被固定。
参照图8,在安装板100中,从第一水平部112向下侧延伸而形成有第二垂直部113,第一垂直部111和第二垂直部113以相对的方式彼此隔开而并排地形成。并且,中心管600的上端部***到通过第一垂直部111和第一水平部112和第二垂直部113而凹陷形成的安置槽150而结合。由此,支承中心管600的上端部的三个面,因此能够将中心管600更坚固地结合到安装板100而固定。
参照图9,如上述,安装板100形成有第一垂直部1110、第一水平部112及第二垂直部113。并且,中心管600从上端的内周缘凹陷而形成有阶梯槽610,由此在半径方向上在阶梯槽610的内侧形成有向上侧突出的形态的突出部620,突出部620***到安置槽150而结合。由此,支承中心管600的上端部的四个面。
此时,第二垂直部113的半径方向的内侧面与中心管600的内周面相同或位于外侧而形成,由此在将联接单元1500从下侧朝向上侧方向而***到中心管600的内侧时,避免联接单元1500被卡在第二垂直部113。
参照图10及图11,在形成安装板100的安置槽150的部分即第一水平部112形成有从下表面朝向上侧而凹陷的固定槽150-1,中心管600在上表面朝向上侧突出形成有固定突起630,由此固定突起630***到固定槽150-1而结合。此时,固定槽150-1及固定突起630沿着圆周方向彼此隔开而形成有多个。
由此,能够提高安装板100与中心管600之间的结合力,在将中心管600组装到安装板100的状态下,不会以中心轴为基准旋转。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其适用范围显然为多种多样,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本发明的要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Claims (13)

1.一种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多个流路板(300),它们通过层叠而形成用于油流动的油流动部(301)及用于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流动部(302),且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300a);
安装板(100),其在板(110)上形成贯穿上下表面的通孔(100a),从上述安装板(100)的通孔(100a)的周围部分的下表面向上侧凹陷而形成安置槽(150),且该安装板(100)层叠在被层叠的流路板(300)的上侧而形成用于油流动的流路;及
中心管(600),其***到上述多个流路板(300)的通孔(300a)内而结合,且上端部***到上述安置槽(150)内而结合,
上述安装板(100)包括:板(110),其形成有贯穿上下表面的上述安装板(100)的通孔(100a);第一垂直部(111),其从上述安装板(100)的通孔(100a)的周围部分向上侧延伸而形成;及第一水平部(112),其从上述第一垂直部(111)朝向上述安装板(100)通孔(100a)的内侧延伸而形成,
中心管(600)的上端部***到通过上述第一垂直部(111)及第一水平部(112)形成的安置槽(150)内而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该油冷却器还包括盖板(500),该盖板(500)层叠在被层叠的流路板(300)的下侧而形成用于油流动的流路,并形成贯穿上下表面的通孔(500a),由此上述中心管(600)的下端部***到上述盖板(500)的通孔(500a)内而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心管(600)的上端部与安装板(100)的第一垂直部(111)及第一水平部(112)面相接而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装板(100)还包括第二垂直部(113),该第二垂直部(113)从上述第一水平部(112)向下侧延伸而形成,并与上述第一垂直部(111)隔开,
中心管(600)的上端部***到通过上述第一垂直部(111)、第一水平部(112)及第二垂直部(113)形成的安置槽(150)内而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心管(600)从上端内周缘凹陷而形成有阶梯槽(610),在上述中心管(600)的半径方向上形成于上述阶梯槽(610)的外侧的突出部(620)***到上述安装板(100)的安置槽(150)内而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中心管(600)的半径方向上,上述安装板(100)的第二垂直部(113)的内侧面与上述中心管(600)的内周面相同或比内周面更靠外侧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安装板(100)的安置槽(150)中形成凹陷的固定槽(150-1),上述中心管(600)在上端部突出形成有固定突起(630),
上述固定突起(630)***到固定槽(150-1)内而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路板(300)分别包括第一板(310)及第二板(320)而构成,
上述第一板(310)及第二板(320)在高度方向上交替层叠,由此交替地形成用于油流动的油流动部(301)及用于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流动部(30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板(310)及第二板(320)分别形成有上下贯穿的第一连通孔(303)、第二连通孔(304)、第三连通孔(305)及第四连通孔(306),就形成于上述第一板(310)的第一连通孔(303)和第二连通孔(304)而言,它们的周围向上部方向突出而形成,就第三连通孔(305)和第四连通孔(306)而言,它们的周围向下部方向突出而形成,就形成于上述第二板(320)的第一连通孔(303)和第二连通孔(304)而言,它们的周围向下部方向突出而形成,就第三连通孔(305)和第四连通孔(306)而言,它们的周围向上部方向突出而形成,
上述第一板(310)和第二板(320)的对应的连通孔的突出的部分彼此相接而接合,在上述第一板(310)的下表面与相邻的第二板(32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油流动部(301),在上述第二板(320)的下表面与相邻的第一板(31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冷却水流动部(30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内销(350)设置在形成上述油流动部(301)的第一板(310)的下表面与相邻的第二板(320)的上表面之间而进行结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该油冷却器还包括上部板(200),该上部板(200)在与上述流路板(300)的通孔(300a)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200a),并层叠在被层叠的流路板(300)的上端而结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该油冷却器还包括下部板(400),该下部板(400)在与上述流路板(300)的通孔(300a)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400a),并层叠在被层叠的流路板(300)的下端而结合。
13.一种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多个流路板(300),它们通过层叠而形成用于油流动的油流动部(301)及用于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流动部(302),且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300a);
安装板(100),其在板(110)上形成贯穿上下表面的通孔(100a),从上述安装板(100)的通孔(100a)的周围部分的下表面向上侧凹陷而形成安置槽(150),且该安装板(100)层叠在被层叠的流路板(300)的上侧而形成用于油流动的流路;及
中心管(600),其***到上述多个流路板(300)的通孔(300a)内而结合,且上端部***到上述安置槽(150)内而结合,
上述流路板(300)分别包括第一板(310)及第二板(320)而构成,
上述第一板(310)及第二板(320)在高度方向上交替层叠,由此交替地形成用于油流动的油流动部(301)及用于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流动部(302),
在上述第一板(310)及第二板(320)分别形成有上下贯穿的第一连通孔(303)、第二连通孔(304)、第三连通孔(305)及第四连通孔(306),就形成于上述第一板(310)的第一连通孔(303)和第二连通孔(304)而言,它们的周围向上部方向突出而形成,就第三连通孔(305)和第四连通孔(306)而言,它们的周围向下部方向突出而形成,就形成于上述第二板(320)的第一连通孔(303)和第二连通孔(304)而言,它们的周围向下部方向突出而形成,就第三连通孔(305)和第四连通孔(306)而言,它们的周围向上部方向突出而形成,
上述第一板(310)和第二板(320)的对应的连通孔的突出的部分彼此相接而接合,在上述第一板(310)的下表面与相邻的第二板(32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油流动部(301),在上述第二板(320)的下表面与相邻的第一板(31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冷却水流动部(302)。
CN201910112390.4A 2018-06-19 2019-02-13 油冷却器 Active CN1106171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70090 2018-06-19
KR1020180070090A KR102562656B1 (ko) 2018-06-19 2018-06-19 오일쿨러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7120A CN110617120A (zh) 2019-12-27
CN110617120B true CN110617120B (zh) 2021-10-26

Family

ID=68921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2390.4A Active CN110617120B (zh) 2018-06-19 2019-02-13 油冷却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2562656B1 (zh)
CN (1) CN1106171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58691B (zh) * 2023-07-28 2023-09-26 山东光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
CN116753169A (zh) * 2023-08-18 2023-09-15 广东艾高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润滑油冷却过滤装置及喷油螺杆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315B2 (ja) * 1985-06-25 1995-01-18 日本電装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H0619974Y2 (ja) * 1988-06-30 1994-05-25 株式会社土屋製作所 オイルクーラ装置
US5203832A (en) * 1989-11-17 1993-04-20 Long Manufacturing Ltd. Circumferential flow heat exchanger
JP3024653B2 (ja) * 1991-05-31 2000-03-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オイルクーラ
JP3735993B2 (ja) * 1997-01-30 2006-01-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オイルクーラ
CA2485036C (en) * 2004-10-19 2012-04-24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Plate-type heat exchanger
KR101038961B1 (ko) 2008-11-28 2011-06-03 쌍용자동차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오일쿨러
JP2012167831A (ja) * 2011-02-10 2012-09-06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 オイルクーラ
CN205779090U (zh) 2016-07-18 2016-12-07 临海市伟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机油冷却器
KR102173397B1 (ko) * 2017-09-22 2020-11-03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오일쿨러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62656B1 (ko) 2023-08-03
CN110617120A (zh) 2019-12-27
KR20190142872A (ko) 2019-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6802B2 (en) Stacked plate heat exchanger
CN106918165B (zh) 一种换热装置
JP2013011432A (ja) 車両用の凝縮器−アキュムレータ−副クーラアセンブリ
US10138771B2 (en) Oil bypass structure of oil cooler
CN110617120B (zh) 油冷却器
US11486662B2 (en) Internal degas feature for plate-fin heat exchangers
CN106958472B (zh) 热交换器
EP2792988A1 (en) Integrated heat exchanger for a vehicle
US20200340750A1 (en) Stacked-plate heat exchanger
JP2016148491A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US20240151475A1 (en) Heat Exchanger
KR20010068204A (ko) 자동차 열교환기용 헤드어셈블리
KR102173397B1 (ko) 오일쿨러
KR20120003033A (ko) 열교환기
KR102347839B1 (ko) 차량용 열 교환기
KR100389699B1 (ko) 수냉식 열교환기
US20220196348A1 (en) Support and connection device
KR20170121756A (ko) 폐열회수용 열교환기 제조방법
KR101855850B1 (ko) 일체형 열교환기
KR20110134650A (ko) 판형 열교환기
KR20090122656A (ko) 판형 열교환기
KR102176493B1 (ko) 적층형 오일쿨러
KR20100067153A (ko) 오일쿨러 및 라디에이터 탱크 조립체
KR101202665B1 (ko) 유로형성 파이프가 구비된 판형 열교환기
KR20030092316A (ko) 오일 쿨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