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20783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20783B
CN110520783B CN201880022155.1A CN201880022155A CN110520783B CN 110520783 B CN110520783 B CN 110520783B CN 201880022155 A CN201880022155 A CN 201880022155A CN 110520783 B CN110520783 B CN 1105207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plane
opening
axis direction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21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20783A (zh
Inventor
九鬼辉
荒木亮
川口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520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0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20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0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3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 G02B30/32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f the parallax barriers, e.g. staggered barriers, slanted parallax arrays or parallax arrays of varying shape or siz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207/00Coding scheme for general features or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elements and systems of subclass G02B, but not including elements and systems which would be classified in G02B6/00 and subgroups
    • G02B2207/123Optical louvre elements, e.g. for directional light block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在配设有在显示器的图像显示面形成有开口部的遮光构件的显示装置中,防止摩尔纹的产生。以(W1Y-W2Y)/2>ΔLY成立的方式设定显示器(10)的第一遮光构件(13)的第一开口部(OP1)的宽度(W1Y)和显示器(10)的表面的第二遮光构件(20)的第二开口部(OP2)的宽度(W2Y)。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设有在显示器的图像显示面形成有开口部的遮光构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6所示的显示装置101那样,开发有以下显示装置,即,通过在显示器110的图像显示面配置以矩阵状形成有开口部OP102的遮光构件120,使显示器的显示图像看起来如浮起那样。
在专利文献1中,若与贯通孔的尺寸无关而将贯通孔的间距设为像素间距的1/3以下,则不产生摩尔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10-1133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图17是表示包含相对于图像显示面垂直地切断显示装置101的截面在内的平面的图。一般而言,在显示器110内配置有具有以格子状包围像素的光射出区域的遮光部的遮光构件。
因此,显示器110内的遮光构件113的遮光部119的周期(间距)与遮光构件120的遮光部121的周期(间距)相同,遮光构件113的开口部的宽度W101与遮光构件120的开口部的宽度W102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当在距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离开距离D100的观察点105观察显示装置101的情况下,对于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附近和边缘附近而言,遮光部121与遮光部119的重叠的程度不同,因此导致观察者看见摩尔纹。
如图18的(a)所示,将遮光部121的周期设为P102,如(b)所示,将遮光部119的周期设为P101。遮光部121的空间频率f102能够由f102=1/P102表示。另一方面,遮光部119的空间频率f101能够表示为f101=1/P101+(由于视场引起的偏离)。根据该视场引起的偏离根据遮光构件120与遮光构件113的距离dd100(参照图17)而变化。
如图18的(c)所示,在遮光部121与遮光部119重叠的情况下,f102与f101之差看起来高低起伏,摩尔纹变显著。
在专利文献1中,未考虑贯通孔与像素的开口部的大小关系、形成有贯通孔的不锈钢板与像素的距离等,从而防止摩尔纹是不充分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配设有在显示器的图像显示面形成有开口部的遮光构件的显示装置中,防止摩尔纹的产生。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遮光构件,其具有在显示器的图像显示区域中分别沿相互正交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排列配置的像素的光射出区域、和以格子状包围该光射出区域的第一非开口部;以及第二遮光构件,其覆盖上述图像显示区域而配置,并具有在上述Y轴方向上排列形成的开口部和设置于该开口部之间的第二非开口部,将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以特定的距离离开的点作为观察点,若将上述光射出区域的上述Y轴方向的宽度设为W1Y,将上述开口部的上述Y轴方向的宽度设为W2Y,将包含上述第一非开口部中的远离上述观察点侧的面在内的平面作为第一平面,将包含上述第二非开口部中的远离上述观察点侧的面在内的平面作为第二平面,则在沿上述Y轴方向切断上述第一遮光构件以及上述第二遮光构件的截面中,上述第二非开口部覆盖上述第一非开口部的接近上述观察点侧的整个表面,从上述观察点朝向上述第一平面以及第二平面延伸的直线经过上述开口部中构成关注的关注开口部的侧壁中的、远离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侧的侧壁与上述第二平面的交点亦即Y1点,将上述直线与上述第一平面交叉的点作为Y2点,将从上述Y1点相对于上述第一平面垂直延伸的垂线与该第一平面交叉的点作为Y3点,若上述Y1点与上述Y3点的距离为ΔLY,则(W1Y-W2Y)/2>ΔLY成立。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遮光构件,其具有在显示器的图像显示区域中分别沿相互正交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排列配置的像素的光射出区域、和以格子状包围该光射出区域的第一非开口部;以及第二遮光构件,其覆盖上述图像显示区域而配置,并具有在上述Y轴方向上排列形成的开口部和设置于该开口部之间的第二非开口部,将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以特定的距离离开的点作为观察点,若将上述第一非开口部的上述Y轴方向的宽度设为P1Y,将上述第二非开口部的上述Y轴方向的宽度设为P2Y,将包含上述第一非开口部中的接近上述观察点侧的面在内的平面作为第三平面,将包含上述第二非开口部中的接近上述观察点侧的面在内的平面作为第四平面,则在沿上述Y轴方向切断上述第一遮光构件以及上述第二遮光构件的截面中,上述第二非开口部覆盖上述第一非开口部的接近上述观察点侧的面的一部分,从上述观察点朝向上述第三平面以及第四平面延伸的直线经过上述第一非开口部中构成关注的关注第一非开口部的侧壁中的、远离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侧的侧壁与上述第三平面的交点亦即Y1点,将该直线与上述第四平面交叉的点作为Y2点,若将从上述Y2点相对于上述第三平面垂直延伸的垂线与该第三平面交叉的点作为Y3点,将上述Y1点与上述Y3点的距离为ΔBY,(P1Y-P2Y)/2>ΔBY成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起到能够在配设有在显示器的图像显示面形成有开口部的遮光构件的显示装置中防止摩尔纹的产生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器和第二遮光构件的图。
图3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区域的局部放大的图。
图4是表示包含相对于图像显示面垂直且沿Y轴方向切断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在内的平面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第一非开口部和第二非开口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第二开口部的宽度和第二开口部的显著程度的关系的图。
图7是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区域的局部放大的图。
图8是表示包含相对于图像显示面垂直且沿Y轴方向切断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在内的平面的图。
图9是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区域的局部放大的图。
图10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的空间频率的图。
图11是表示相对于图像显示面沿X轴方向垂直地切断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在内的平面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1的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2的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3的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的图。
图16是表示以往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包含相对于图像显示面垂直地切断以往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在内的平面的图。
图18是表示以往的显示装置的第一非开口部和第二非开口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显示装置1的概略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结构的剖视图。
显示装置1具备:包含第一遮光构件13的显示器10、和在显示器10的图像显示面配置的第二遮光构件20。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显示器10为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显示器的情况进行说明。在MEMS显示器中,在各像素配置有MEMS快门。而且,MEMS显示器通过根据显示的图像使各像素的MEMS快门开闭,从而从各像素射出光或遮光。由此,在MEMS显示器的图像显示区域显示有图像。
显示器10具备元件基板11、硅油15、对置基板16、密封件17、背光源3以及控制器(未图示)。
元件基板11和对置基板16隔着硅油15以及密封件17对置配置。元件基板11、硅油15、对置基板16以及密封件17构成显示面板。
背光源3在显示面板的背面侧(与配置有第二遮光构件20的一侧相反侧)配置。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背光源3射出的光依次透过对置基板16、硅油15、元件基板11以及第二遮光构件20。未图示的控制器对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源3的驱动进行控制。
此外,也可以是,根据需要,在第二遮光构件20上或者第二遮光构件20下配置触摸传感器以及盖玻璃的至少一方。
元件基板11具有:玻璃基板12、在玻璃基板12的下表面侧(配置有对置基板16的一侧)配置且按每像素形成开口部的第一遮光构件13、包含各种功能膜的层叠体14、以及未图示的配置于各像素的MEMS快门。
第一遮光构件13例如能够由含有炭黑的聚酰亚胺等构成。作为一个例子,第一遮光构件13的厚度为0.5μm左右。
层叠体14例如具有TFT元件、各种布线、无机绝缘膜、有机绝缘膜等。而且,在层叠体14的表面配置有MEMS快门(未图示)。通过在元件基板11与对置基板16隔着密封件17对置配置后,从设置于密封件17的注入口53a向元件基板11与对置基板16之间的空间注入来填充硅油15。
另外,也可以是,显示器10在对置基板16或者元件基板11包含彩色滤光片。
第二遮光构件20例如能够由树脂膜、玻璃膜或者金属膜等构成。作为树脂膜的材质,可举出PET、PI、PEN、COP或者COC等。作为金属膜的材质,可举出铝、不锈钢或者锡等。第二遮光构件20例如能够通过蒸镀法、喷墨法、胶印法、凹版印刷法等形成。在由金属膜构成第二遮光构件20的情况下,可举出蚀刻、激光加工、或者通过微小冲压开设孔的方法。
第二遮光构件20能够根据机种使用各种厚度的结构。作为一个例子,第二遮光构件20的厚度为0.5μm~1000μm左右。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显示器10和第二遮光构件20的图。图3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图像显示区域的局部放大的图。此外,图2中,为了说明,将显示器10和第二遮光构件20错开记载。
在显示装置1的图像显示面中的图像显示区域,以矩阵状配置有像素PIX。
在各像素PIX的区域内设置有第一开口部(光射出区域)OP1。如上述那样,该第一开口部OP1形成于第一遮光构件13(参照图1)。第一开口部OP1是用于使来自背光源3(参照图1)的光透过的开口部。第一开口部OP1的周围是以格子状包围第一开口部OP1的非开口部亦即第一非开口部19。通过未图示的MEMS快门开闭,从而对透过了该第一开口部OP1的光进行遮光或不进行遮光。由此,显示装置1在图像显示区域显示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部OP1具有长方形。
在第二遮光构件20形成有条纹状的第二开口部(开口部)OP2。将第二开口部OP2的延伸方向称为X轴方向。第二开口部OP2在X轴方向上跨越各像素PIX延伸。第二开口部OP2在与X轴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上平行排列。第二遮光构件20中的第二开口部OP2之间是非开口部的第二非开口部21。此外,将与XY轴平面正交的方向称为Z轴方向。
如图3所示,各像素PIX的第一开口部OP1和形成于第二遮光构件20的第二开口部OP2交叉。第一开口部OP1的长边方向是Y轴方向,与长边方向正交的短边方向是X轴方向。
各像素PIX的第一开口部OP1中的被第二遮光构件20的第二非开口部21覆盖的部分通过第二非开口部21来遮光。通过从该第一开口部OP1与第二开口部OP2的交叉部分射出光,从而显示装置1显示浮起那样的图像。
第一开口部OP1具有沿X轴方向排列配置的两个开口部亦即第一副开口部OP1a/OP1b。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第一副开口部OP1a/OP1b集中称为第一开口部OP1。
将第一开口部OP1的宽度中的X轴方向的宽度设为W1X,将Y轴方向的宽度设为W1Y。将第二开口部OP2的宽度中的X轴方向的宽度设为W2X,将Y轴方向的宽度设为W2Y。将像素PIX的Y轴方向的周期(像素间距)设为P PIX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Y轴方向上,W1Y>W2Y。另外,在X轴方向上,W1X<W2X。
在X轴方向上第二开口部OP2连续开口,因此在X轴方向上没有产生具有周期的摩尔纹。
第一开口部OP1中的与第二开口部OP2重叠的位置在Y轴方向上根据观察者观察的位置按每个像素PIX而不同。
例如,观察者在显示装置1的图像显示区域的Y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观察图像显示区域。在这种情况下,观察者可见在Y轴方向上排列的像素PIX中的配置于中心位置的像素PIX中,在第一开口部OP1的中心附近重叠有第二开口部OP2。另一方面,该观察者可见在Y轴方向上排列的像素PIX中的配置于端部的位置的像素PIX中,在第一开口部OP1的端附近重叠有第二开口部OP2。
因此,有时根据第一开口部OP1与第二开口部OP2的关系而产生摩尔纹。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成为W1Y:W1X=100:20左右。第一开口部OP1与第二开口部OP2正交地交叉。作为一个例子,W2Y成为W1Y的1/5左右的长度。即,成为W1Y:W2Y=100:20左右。
由此,在第一开口部OP1与第二开口部OP2重叠的区域中,W1X的值较小,因此摩尔纹的产生的比例可以较少。另外,由于W2Y的值较小,所以在Y轴方向上,以各像素为单位可见的第一开口部OP1与第二开口部OP2的位置偏移(空间频率的偏离)被第二非开口部21遮挡,因此能够抑制摩尔纹的产生。
并且,第二非开口部21的宽度(第二非开口部21的Y轴方向的长度)较宽,因此也能够抑制由于显示器10与第二遮光构件20的贴合偏离而引起的摩尔纹的产生。
其中,在作为显示器10而使用MEMS显示器的情况下,为了顺畅地进行MEMS快门的开闭动作,优选为相比X轴方向而Y轴方向上更长的长方形。
此外,显示器10不限定于MEMS显示器,也能够使用例如LCD(liquid 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PDP(plasma display panel)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EL)显示器、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显示器等各种显示器。在使用上述LCD、PDP显示器、OLED显示器、LED显示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各像素的光射出区域的纵横比成为100:20,来抑制摩尔纹的产生。
另外,第一开口部OP1为来自显示器的像素的光射出区域即可。在不具备背光源、自发光元件配设于像素的显示器的情况下,为该像素发光的区域即可。例如,若为OLED显示器,则是配设有有机EL层的区域。
在LCD、MEMS显示器的情况下,在元件基板11贴合有对置基板16。另外,根据显示器10的用途,在元件基板11上配置有触摸传感器用的玻璃基板以及盖玻璃。而且,各层通过OCA粘接。因此,第一遮光构件13与第二遮光构件20的距离比较远离。另一方面,在OLED显示器的情况下,第一遮光构件13与第二遮光构件20的距离能够比较接近。
此外,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第二开口部OP2在X轴方向上连续而跨越多个第一开口部OP1延伸的情况下,成为W1Y:W1X=100:100,也能够抑制摩尔纹的产生。
此外,第一开口部OP1与第二开口部OP2的配置分别具有空间频率,但由于其正交,所以看不见摩尔纹的产生。针对该原理,使用图10进行说明。
图10是概念性地表示第一开口部OP1以及第二开口部OP2的空间频率的图。图10的(a)表示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开口部OP1以及第二开口部OP2,(b)是通过矢量表示第一开口部OP1以及第二开口部OP2的空间频率的图。
如图10的(a)、(b)所示,即便第一开口部OP1以及第二开口部OP2的空间频率(周期)不同,若各自的长边方向正交则能够抑制摩尔纹的产生。
在图10的(b)中,f1通过矢量表示第一开口部OP1的空间频率,f2通过矢量表示第二开口部OP2的空间频率。这样,f1-f2能够如图10的(b)那样表示。若矢量f2与f1之差比f1大则无法视认为摩尔纹,因此能够抑制摩尔纹产生。这是由于f1细微到无法目视观察的程度。
另外,图2以及图3所示的第二开口部OP2的尺寸除了为了不引起摩尔纹的条件之外,还为了在非点亮时不有损背景部分而需要考虑非开口率。第二开口部OP2的尺寸本身也被视认为过大,因此优选抑制。针对该第二开口部OP2的尺寸将后述。
(摩尔纹的避免)
图4是表示包含相对于图像显示面垂直且沿着Y轴方向切断显示装置1的截面的平面的图。使用图4,对用于摩尔纹避免的第一遮光构件13与第二遮光构件20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包含相对于显示装置1的图像显示面垂直地切断的截面的平面如以下那样规定。
将包含有第一遮光构件13的第一非开口部19的表面(观察者附近侧的面)19a以及背面(远离观察者侧的面)19b中的背面19b的平面作为第一平面A1。
将包含有第二遮光构件20的第二非开口部21的表面(观察者附近侧的面)21a以及背面(远离观察者侧的面)21b中的背面21b的平面作为第二平面A2。
将显示装置1的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且距第二平面A2在Z轴方向上以距离D离开的点作为观察点5。该观察点5是用户鉴赏显示装置1的图像显示区域所显示的图像的位置。D与从用户的眼睛至显示装置1的图像显示画面为止的距离大致相等。此外,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是图像显示区域的对角线相交的点。
将从观察点5以与第一平面A1以及第二平面A2垂直地相交的方式延伸的垂线与第二平面A2相交的点作为点A21,将该垂线与第一平面A1相交的点作为点A11。
将对第二开口部OP2中的某个关注的第二开口部OP2亦即关注第二开口部OP2t进行划分的第二遮光构件20的第二非开口部21的侧壁中的相互对置且远离点A21一侧的侧壁作为侧壁21c,将点A21附近一侧的侧壁作为侧壁21d。
将第一开口部OP1中的与关注第二开口部OP2t重叠、并对关注的第一开口部OP1亦即关注第一开口部OP1t进行划分的第一遮光构件13的第一非开口部19的侧壁中的相互对置且远离点A11一侧的侧壁作为侧壁19c,将点A11附近一侧的侧壁作为侧壁19d。
将从观察点5向第一平面A1以及第二平面A2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与侧壁21c以及第二平面A2相交的点作为点A22,将该直线与第一平面A1相交的点作为点A12。
将从点A22以与第一平面A1垂直地相交的方式延伸的垂线与第一平面A1相交的点作为点A13。
将连结观察点5以及点A21的直线与连结观察点5以及点A22的直线所成的角度设为θ/2。相对于连结观察点5以及点A21的直线而与连结观察点5以及点A22的直线对称的直线、和连结观察点5以及点A22的直线所成的角度为θ。
将从第二平面A2至第一平面A1为止的距离设为dd。此外,dd与从第一遮光构件13至第二遮光构件20为止的距离大致相等。
将从点A11至点A13为止的距离设为L/2。从相对于点A11与点A13对称的点至点A13为止的距离为L。
将从点A13至点A12为止的距离设为ΔLY。
第一平面A1上的从点A13至侧壁19c为止的距离为(W1Y-W2Y)/2。此外,第一平面A1上的从点A13至侧壁19c为止的距离是指俯视显示装置1时(如图3所示那样观察显示装置1时)的从侧壁21c至侧壁19c为止的距离。即,(W1Y-W2Y)/2是俯视显示装置1时的侧壁21c与侧壁13c的偏离量(第一非开口部19与第二非开口部21的位置偏移的偏离量)。
由观察点5、点A21以及点A22构成的三角形、由点A22、点A13以及点A12构成的三角形为相似形状。即,连结点A22以及点A13的直线与连结点A22以及点A12的直线所成的角度为θ/2。
因此,以下的(式1)成立。
dd/ΔLY=D/(L/2) (式1)
而且,在显示装置1中,(W1Y-W2Y)/2和ΔLY满足以下的(式2)。
(W1Y-W2Y)/2>ΔLY (式2)
此外,(W1Y-W2Y)的上限值取决于第一开口部OP1、第二开口部OP2、第一非开口部19以及第二非开口部21各自的宽度、以及其他的距离。
由此,从观察点5通过第二开口部OP2看不见第一开口部OP1周围的第一非开口部19,因此能够防止摩尔纹的产生。
作为一个例子,若使D=50cm、L=100mm、dd=0.4mm,则ΔL=0.04mm。而且,若使作为像素的周期(像素间距)的P PIX=0.120mm、W1Y=0.1mm,则参照上述(式1)、(式2),若成为W2Y<0.02mm以下,则能够防止摩尔纹的产生。
此外,在沿X轴方向切断显示装置1的图像显示面的截面中,W1X>W2X成立的情况下,若将沿X轴方向切断显示装置1的截面中的从点A12至点A13为止的距离设为ΔLX,则在沿X轴方向切断显示装置1的截面中,若以使以下(式3)成立的方式设定第一开口部OP1以及第二开口部OP2,则能够防止在X轴方向上产生具有周期的摩尔纹。
(W1X-W2X)/2>ΔLX (式3)
在图4中,若调换X轴与Y轴,使W1Y成为W1X,使W2Y成为W2X,则能够与上述(式2)相同地得到上述(式3)。
图5是表示第一非开口部与第二非开口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5的(a)是表示第二遮光构件20的第二非开口部21在Y轴方向上排列的状况的图,(b)是表示第一遮光构件13的第一非开口部19在Y轴方向上排列的状况的图,(c)是表示(a)的第二非开口部21与(b)的第一非开口部19重叠的状况的图。
在图5的(a)中,使第二非开口部21的周期(间距)P21为120μm,使第二开口部OP2的宽度W2Y为20μm。在图5的(b)中,使第一非开口部19的周期(间距)P19为120μm,使第一开口部OP1的宽度W1Y为90μm。此外,图5的(b)也考虑由视场引起的偏离(由于距眼睛的距离而引起的观察的偏离)。
如图5的(c)所示,可知即便第一非开口部19与第二非开口部21重叠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由视场引起的偏离,第一非开口部19也不会在第二开口部OP2溢出,从而能够防止摩尔纹。即便根据位置而第一非开口部19与第二非开口部21的位置偏离,也能够以宽度较宽的第二非开口部21的量允许第一非开口部19与第二非开口部21的位置偏移。
(决定第二开口部OP2的大小的其他指标)
图6是表示第二开口部OP2的宽度与第二开口部OP2的显著程度的关系的图。使用图6,对决定第二开口部OP2的大小的其他指标进行说明。使用图5对用于防止摩尔纹产生的第一开口部OP1与第二开口部OP2的关系进行了叙述。
针对第二开口部OP2的尺寸,除了考虑摩尔纹产生的防止以外,还需要考虑开口率以及第二开口部OP2的可视性。
若第二开口部OP2的宽度大(即若像素PIX的第二开口部OP2的开口率大)则导致可透视在第二开口部OP2表现的外观设计,无法表现出质感(美观的实物的接近度)。另一方面,第二开口部OP2的宽度越小则越能够维持来自背景部(显示器10)的图像的质感,但相应地,显示装置1的显示图像的亮度变暗。
另外,即便像素PIX的第二开口部OP2的开口率小,若第二开口部OP2的宽度大,则导致可视认第二开口部OP2,难以成为有质感的材料。
如图6所示,在第二开口部OP2的宽度为10μm、20μm、30μm的情况下,无法目视观察第二开口部OP2。因此,可知若第二开口部OP2的宽度为30μm以下,则能够未可靠地视认第二开口部OP2而维持显示器10显示的图像的质感,从而优选。
另外,若第二开口部OP2的宽度为50μm、70μm,则第二开口部OP2能够目视观察。因此,可知若第二开口部OP2的宽度不足50μm则难以视认,并能够维持图像的质感。
(效果)
这样显示装置1具有第一遮光构件13和第二遮光构件20。第一遮光构件13具有:在显示器10的图像显示区域中分别在相互正交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像素PIX的第一开口部OP1、和以格子状包围第一开口部OP1的第一非开口部19。第二遮光构件20覆盖上述图像显示区域而配置,具有在Y轴方向上排列形成的第二开口部OP2和设置于第二开口部OP2之间的第二非开口部21。
而且,在沿Y轴方向切断显示装置1的截面中,第二非开口部21覆盖第一非开口部19中的观察点5附近侧的面亦即表面19a的全部。即,成为W1Y>W2Y。
并且,在沿Y轴方向切断显示装置1的截面中,从观察点5朝向第一平面A1以及第二平面A2延伸的直线经过第二开口部OP2中的构成关注的关注第二开口部OP2t的侧壁21c、21d中的远离点A21侧的侧壁21c与所述第二平面A2的交点亦即点A22。并且,若使该直线与第一平面A1交叉的点作为点A12、使从点A22相对于第一平面A1垂直延伸的垂线与该第一平面A1交叉的点为点A13、点A22与点A13的距离为ΔLY,则以使(式2)成立的方式设定W1Y、W2Y以及ΔLY。
(W1Y-W2Y)/2>ΔLY 上述(式2)
因此,能够防止观察者在从观察点5观察显示于图像显示区域的图像时通过第二开口部OP2而看见第一非开口部19。由此,能够防止在显示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图像产生摩尔纹。特别是能够防止在Y轴方向上具有周期的摩尔纹的产生。
另外,第二开口部OP2在X轴方向上以跨越多个第一开口部OP1而交叉的方式延伸。因此,能够防止在X轴方向上具有周期的摩尔纹的产生。
或者,也可以是,第二开口部OP2不是在X轴方向上跨越多个第一开口部OP1而交叉,而是在X轴方向上排列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将第一开口部OP1的X轴方向的宽度设为W1X,将第二开口部OP2的X轴方向的宽度设为W2X。另外,成为W1X>W2X。
而且,也可以是,在沿X轴方向切断显示装置1的截面中,从观察点5朝向第一平面A1以及第二平面A2延伸的直线经过构成关注第二开口部OP2t的侧壁中的远离所述A21侧的侧壁与第二平面A2的交点亦即点A22,若将与第一平面A1交叉的点作为点A12,将从点A22相对于第一平面A1垂直延伸的垂线与第一平面交叉的点作为点A13,将点A12与点A13的距离作为ΔLX,则(式3)成立。
(W1X-W2X)/2>ΔLX 上述(式3)
由此,能够防止观察者在从观察点5观察显示于图像显示区域的图像时通过第二开口部OP2而看见第一非开口部19。由此,能够防止在显示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图像产生在X轴方向上具有周期的摩尔纹。
另外,与使第一开口部OP1成为W1Y:W1X=100:100的情况相比,通过使第一开口部OP1成为W1Y:W1X=100:20,也能够使摩尔纹的产生强度成为Y轴方向:X轴方向=100:20。
若能够抑制Y轴方向(100)的摩尔纹,则即便在无法抑制剩余的所有X轴方向(20)的摩尔纹的情况下,也能够成为不显著的程度。
例如,认为有以下情况,在通过亮度与非开口率的权衡而需要使各设计参数成为接近极限值的值的情况下,由于显示器10与第二遮光构件20的贴合时的误差、视点的距离的变化、视场角的变化,不得不允许未充分消除在X轴方向上具有周期的摩尔纹。
在这种情况下,也通过成为W1Y:W1X=100:20,从而与成为W1Y:W1X=100:100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摩尔纹的产生。
此处,若成为W1Y:W1X=100:20,则与成为W1Y:W1X=100:100的情况相比,开口部分的面积变小,因此担心亮度降低。但是,例如,采用MEMS显示器的情况所使用的背光源的回收再利用光的利用这样的方法,进行防止亮度降低那样的努力,从而能够改善亮度降低。
〔第二实施方式〕
若基于图7~图8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则如以下那样。此外,为了方便说明,对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构件相同的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7是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的图像显示区域的局部放大的图。
显示装置1A取代显示装置1(参照图3)所具备的第二遮光构件20而具备第二遮光构件20A。第二遮光构件20A具有第二非开口部21A和第二开口部OP2A。第二开口部OP2A不是直线状,而是在俯视时以山形反复弯曲而沿X轴方向延伸。由此,第二开口部OP2A以未正交而具有除90°以外的角度的方式与第一开口部OP1交叉。
这样,与第二开口部OP2A和第一开口部OP1正交交叉的情况相比,能够不大幅减少第二遮光构件20A的第二非开口部21的面积而增加第二开口部OP2A与第一开口部OP1重叠的面积。因此,显示装置1A能够使显示图像的亮度增加。显示装置1A的其他结构与显示装置1相同。
第二开口部OP2A的宽度变宽,也通过缩小显示器10与第二遮光构件20A的距离,可抑制第一开口部OP1与第二开口部OP2A的空间频率的偏离,因此能够防止摩尔纹的产生。
在X轴方向上,第二开口部OP2A连续开口,因此在X轴方向上,未产生摩尔纹。
将以山形弯曲的第二开口部OP2A的Y轴方向的宽度设为W2YA。
图8是包含相对于图像显示面垂直且沿Y轴方向切断显示装置1A的截面在内的平面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W2YA>W2Y。
若将从观察点5至第二平面A2为止的距离设为DA,将从第二平面A2至第一平面A1为止的距离设为ddA,则DA>D,ddA<dd。
在显示装置1A中,也与显示装置1相同,若以使下述(式4)成立的方式设定W1Y、W2YA、ΔL,则能够防止摩尔纹的产生。
(W1Y-W2YA)/2>ΔL (式4)
此外,(W1Y-W2YA)的上限值取决于第一开口部OP1、第二开口部OP2A、第一非开口部19以及第二非开口部21A各自的宽度以及其他的距离。
其中,W1Y>W2YA。
另外,在将第二开口部OP2A的X轴方向的宽度设为W2X的情况下,在X轴方向上,W1X>W2X成立的情况下,与显示装置1相同,若上述的(式3)成立,则能够防止摩尔纹的产生。
〔第三实施方式〕
若基于图9、图11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则如以下那样。此外,为了方便说明,针对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9是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B的图像显示区域的局部放大的图。
显示装置1B取代显示装置1(参照图3)所具备的第二遮光构件20而具备第二遮光构件20B。在第二遮光构件20B未形成有第二开口部OP2而形成有第二开口部OP2B。第二开口部OP2B沿X轴方向延伸,但未跨越像素PIX而在邻接的像素PIX之间中断。即,第二遮光构件20B以与第一开口部OP1交叉的方式配置于各像素PIX内。
第二遮光构件20B中的第二开口部OP2B的周围是第二非开口部21B。
将第二开口部OP2B的X轴方向(长边方向)的宽度设为W2X。将在X轴方向上邻接的第二开口部OP2B之间的宽度设为P2X。将在Y轴方向上邻接的第二开口部OP2B之间的宽度设为P2Y。
将在X轴方向上邻接的第一开口部OP1之间的宽度设为P1X。将在Y轴方向上邻接的第一开口部OP1之间的宽度设为P1Y。
图11是表示包含相对于图像显示面垂直且沿X轴方向切断显示装置1B的截面在内的平面的图。
显示装置1B在与图像显示面垂直且沿X轴方向切断的截面中,成为P1X>P2X。换言之,成为W1X<W2X。
将包含有第一遮光构件13的第一非开口部19的表面(接近观察者侧的面)19a以及背面(远离观察者侧的面)19b中的表面19a的平面成为第三平面B1。
将包含有第二遮光构件20B的第二非开口部21B的表面(接近观察者侧的面)21Ba以及背面(远离观察者侧的面)21Bb中的表面21Ba的平面成为第四平面B2。
第二非开口部21B未覆盖第一非开口部19的表面19a的全部,而仅覆盖局部。
将显示装置1B的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且距第四平面B2在Z轴方向上以距离DB离开的点作为观察点5B。该观察点5B是用户对显示装置1B的图像显示区域所显示的图像进行鉴赏的位置。DB与从用户的眼至显示装置1B的图像显示画面为止的距离大致相等。
使从观察点5B以与第三平面B1以及第四平面B2垂直相交的方式延伸的垂线和第四平面B2相交的点为点B21,使该垂线与第三平面B1相交的点为点B11。
使第二非开口部21B中的某个关注的第二非开口部21B亦即关注第二非开口部21Bt的侧壁中的相互对置且远离点B21侧的侧壁作为侧壁21Bc,接近点B21侧的侧壁作为侧壁21Bd。
使第一非开口部19中的与关注第二非开口部21Bt重叠、且构成关注的第一非开口部19亦即关注第一非开口部19t的侧壁中的相互对置且远离点B11侧的侧壁作为侧壁19c,接近点B11侧的侧壁作为侧壁19d。
将从观察点5B向第三平面B1以及第四平面B2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与侧壁19c以及第三平面B1相交的点作为点B12,使该直线与第四平面B2相交的点为B22。
使从点B22以与第三平面B1垂直相交的方式延伸的垂线与第三平面B1相交的点为点B13。
将连结观察点5B以及点B21的直线与连结观察点5B以及点B12的直线所成的角度设为θB/2。相对于连结观察点5B以及点B21的直线而与连结观察点5B以及点B12的直线对称的直线、与连结观察点5B以及点B12的直线所成的角度为θB。
将从第四平面B2至第三平面B1为止的距离设为ddB。此外,ddB与从第一遮光构件13至第二遮光构件20B为止的距离大致相等。
将从点B11至点B13为止的距离设为LB/2。从相对于点B11与点B13对称的点至点B13为止的距离为LB。
将从点B13至点B12为止的距离设为ΔLBX。
使从关注第二非开口部21Bt的侧壁21Bc以与第三平面B1垂直相交的方式延伸的垂线与第三平面B1相交的点作为点B14。
第三平面B1上的从点B14至侧壁19c为止的距离为(P1X-P2X)/2。此外,第三平面B1上的从点B14至侧壁19c为止的距离是在俯视显示装置1B时(如图9所示那样观察显示装置1B时)的从侧壁19c至侧壁21Bc为止的距离。即,(P1X-P2X)/2是俯视显示装置1B时的侧壁19c与侧壁21Bc的偏离量(第一非开口部19与第二非开口部21B的位置偏移的偏离量)。
由观察点5B、点B21以及点B22构成的三角形、与由点B22、点B13以及点B12构成的三角形为相似形状。即,连结点B22以及点B13的直线与连结点B22以及点B12的直线所成的角度为θB/2。
因此,以下的(式5)成立。
ddB/ΔLBX=DB/(LB/2) (式5)
而且,在显示装置1B中,(P1X-P2X)/2和ΔLBX满足以下的(式6)。
(P1X-P2X)/2>ΔLBX (式6)
此外,(P1X-P2X)/2的上限值取决于第一开口部OP1、第二开口部OP2B、第一非开口部19以及第二非开口部21B各自的宽度、以及其他的距离。
由此,第二非开口部21B未从第一非开口部19溢出,从观察点5B看不到第二非开口部21B,因此能够防止摩尔纹的产生。
作为一个例子,若使DB=50cm、LB=100mm、P1X=0.08mm、ddB=0.3mm,则根据(式5),成为ΔLBX=0.03mm。
而且,根据(式6)若不足P2X=0.02mm,则能够防止摩尔纹的产生。
根据显示装置1B,能够防止观察者在从观察点5B观察显示于图像显示区域的图像时第二非开口部21从第一非开口部19溢出而可见的情况。由此,能够防止在显示于图像显示区域的图像产生在X轴方向上具有周期的摩尔纹。
并且,能够提高X轴方向上第二遮光构件20B的非开口率,因此能够提高质感(美观的实物的接近度)。
另外,在包含沿Y轴方向切断显示装置1B的截面在内的平面中,若不是成为W2Y<W1Y,而是成为W2Y>W1Y(即P1Y>P2Y),则同样通过以使以下(式7)成立的方式设定(P1Y-P2Y)和ΔLBY,能够防止摩尔纹的产生。ΔLBY是沿Y轴方向切断显示装置1B的截面上的从点B12至点B13为止的距离。
(P1Y-P2Y)/2>ΔLBY (式7)
在图11中,若调换X轴与Y轴,使P1X为P1Y,使P2X为P2Y,则与上述(式6)相同能够得到上述(式7)。
由此,能够防止产生在Y轴方向上具有周期的摩尔纹。此外,能够提高Y轴方向上第二遮光构件20B的非开口率,因此能够提高质感(美观的实物的接近度)。
〔第四实施方式〕
若基于图12~图15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则如以下那样。此外,为了方便说明,对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针对在第一开口部OP1以及第二开口部OP2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将下述的图案组合的情况进行说明。
(1)第一图案
W1Y>W2Y,(式2)成立。
(W1Y-W2Y)/2>ΔLY (式2)
(2)第二图案
W1X>W2X,(式3)成立。
(W1X-W2X)/2>ΔLX (式3)
(3)第三图案
W1X<W2X即,P1X>P2X,(式6)成立。
(P1X-P2X)/2>ΔLBX (式6)
(4)第四图案
W1Y<W2Y即,P1Y>P2Y,(式7)成立。
(P1Y-P2Y)/2>ΔLBY (式7)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的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1的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的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2的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的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3的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的图。
图12的(a)表示正方形的第一开口部OP1。图13的(a)表示长方形的第一开口部OP1。图14的(a)表示与图13的(a)相比而X轴方向上的宽度窄的长方形的第一开口部OP1。图15的(a)表示与图14的(a)相比而Y轴方向的宽度窄的长方形的第一开口部OP1。
图12的(b)、图13的(b)、图14的(b)、图15的(b)表示满足第三图案以及第四图案的第一开口部OP1以及第二开口部OP2。
图12的(c)、图13的(c)、图14的(c)、图15的(c)表示满足第一图案以及第三图案的第一开口部OP1以及第二开口部OP2。
图12的(d)、图13的(d)、图14的(d)、图15的(d)表示满足第二图案以及第四图案的第一开口部OP1以及第二开口部OP2。
图12的(e)、图13的(e)、图14的(e)、图15的(e)表示满足第一图案以及第二图案的第一开口部OP1以及第二开口部OP2。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遮光构件13,其具有在显示器10的图像显示区域中分别沿相互正交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排列配置的像素PIX的光射出区域(第一开口部OP1)、和以格子状包围该光射出区域(第一开口部OP1)的第一非开口部19;以及第二遮光构件20,其覆盖上述图像显示区域而配置,并具有在上述Y轴方向上排列形成的开口部(第二开口部OP2)和设置于该开口部(第二开口部OP2)之间的第二非开口部21,将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以特定的距离离开的点作为观察点5,若将上述光射出区域的上述Y轴方向的宽度设为W1Y,将上述开口部的上述Y轴方向的宽度设为W2Y,将包含上述第一非开口部19中的远离上述观察点5侧的面(背面19b)在内的平面作为第一平面A1,将包含上述第二非开口部21中的远离上述观察点5侧的面(背面21b)在内的平面作为第二平面A2,则在沿上述Y轴方向切断上述第一遮光构件以及上述第二遮光构件的截面中,上述第二非开口部21覆盖上述第一非开口部19的接近上述观察点5侧的面(表面19a)的全部,从上述观察点5朝向上述第一平面A1以及第二平面A2延伸的直线经过上述开口部(第二开口部OP2)中的构成关注的关注开口部(关注第二开口部OP2t)的侧壁21c、21d中的远离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侧的侧壁21c与上述第二平面A2的交点亦即Y1点(点A22),使上述直线与上述第一平面A1交叉的点作为Y2点(点A12),使从上述Y1点(点A22)相对于上述第一平面A1垂直延伸的垂线与该第一平面A1交叉的点作为Y3点(点A13),若使上述Y1点(点A22)与上述Y3点(点A13)的距离为ΔLY,则(W1Y-W2Y)/2>ΔLY成立。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观察者在从上述观察点观察显示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图像时通过上述开口部而看见上述第一非开口部。由此,能够防止在显示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图像产生摩尔纹。
对于本发明的方式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而言,在上述方式1中,优选上述开口部(第二开口部OP2)在上述X轴方向上以跨越多个上述光射出区域(第一开口部OP1)而交叉的方式延伸。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在显示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图像中产生在X轴方向上具有周期的摩尔纹。
对于本发明的方式3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而言,在上述方式1中,优选上述开口部(第二开口部OP2)在上述X轴方向上排列形成,将上述光射出区域(第一开口部OP1)的上述X轴方向的宽度设为W1X,将上述开口部的上述X轴方向的宽度设为W2X,在沿上述X轴方向切断上述第一遮光构件以及上述第二遮光构件的截面中,从上述观察点5朝向上述第一平面A1以及第二平面A2延伸的直线经过上述开口部中的构成关注的关注开口部(关注第二开口部OP2t)的侧壁中的远离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侧的侧壁与上述第二平面的交点亦即X1点(点A22),使上述直线与上述第一平面A1交叉的点作为X2点(点A12),使从上述X1点(点A22)相对于上述第一平面A1垂直延伸的垂线与该第一平面交叉的点作为X3点(点A13),若使上述X1点(点A12)与上述X3点(点A13)的距离为ΔLX,则(W1X-W2X)/2>ΔLX成立。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观察者在从上述观察点观察显示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图像时通过上述开口部而看见上述第一非开口部。由此,能够防止在显示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图像产生在X轴方向上具有周期的摩尔纹。
对于本发明的方式4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而言,在上述方式1中,优选上述开口部(第二开口部OP2)在上述X轴方向上排列形成,若将上述第一非开口部19的上述X轴方向的宽度设为P1X,将上述第二非开口部21B的上述X轴方向的宽度设为P2X,使包含上述第一非开口部19中的接近上述观察点5B侧的面在内的平面作为第三平面B1,使包含上述第二非开口部21B中的接近上述观察点5B侧的面在内的平面作为第四平面B2,则在沿上述X轴方向切断上述第一遮光构件以及上述第二遮光构件的截面中,上述第二非开口部21B覆盖上述第一非开口部19的接近上述观察点5B侧的面的一部分,从上述观察点5B朝向上述第三平面B1以及第四平面B2延伸的直线经过上述第一非开口部19中的构成关注的关注第一非开口部19t的侧壁19c、19d中的远离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侧的侧壁19c与上述第三平面B1的交点亦即X1点(点B12),使该直线与上述第四平面B2交叉的点作为X2点(点B22),若使从上述X2点(点B22)相对于上述第三平面B1垂直延伸的垂线与该第三平面交叉的点作为X3(点B13)点,使上述X1点(点B12)与上述X3点(点B13)的距离作为ΔLBX,则(P1X-P2X)/2>ΔLBX成立。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在观察者从上述观察点观察显示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图像时上述第二非开口部从上述第一非开口部溢出而可见。由此,能够防止在显示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图像产生在X轴方向上具有周期的摩尔纹。
本发明的方式5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B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遮光构件13,其具有在显示器10的图像显示区域中分别沿相互正交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排列配置的像素PIX的光射出区域(第一开口部OP1)、和以格子状包围该光射出区域的第一非开口部19;以及第二遮光构件20B,其覆盖上述图像显示区域而配置,并具有在上述Y轴方向上排列形成的开口部(第二开口部OP2B)和设置于该开口部(第二开口部OP2)之间的第二非开口部21B,将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以特定的距离离开的点作为观察点5B,若将上述第一非开口部19的上述Y轴方向的宽度设为P1Y,将上述第二非开口部21B的上述Y轴方向的宽度设为P2Y,将包含上述第一非开口部19中的接近上述观察点5B侧的面在内的平面作为第三平面B1,将包含上述第二非开口部21B中的接近上述观察点5B侧的面在内的平面作为第四平面B2,则在沿上述Y轴方向切断上述第一遮光构件以及上述第二遮光构件的截面中,上述第二非开口部21B覆盖上述第一非开口部19的接近上述观察点5B侧的面的一部分,从上述观察点5B朝向上述第三平面B1以及第四平面B2延伸的直线经过上述第一非开口部19中的构成关注的关注第一非开口部19t的侧壁19c、19d中的远离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侧的侧壁19c与上述第三平面B1的交点亦即Y1(点B12)点,使该直线与上述第四平面B2交叉的点作为Y2点(点B22),若使从上述Y2点(点B22)相对于上述第三平面B1垂直延伸的垂线与该第三平面交叉的点为Y3点(点B13),使上述Y1(点B12)点与上述Y3点(点B13)的距离为ΔLBY,则(P1Y-P2Y)/2>ΔLBY成立。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在观察者从上述观察点观察显示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图像时上述第二非开口部从上述第一非开口部溢出而可见。由此,能够防止在显示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图像产生摩尔纹。
对于本发明的方式6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B而言,在上述方式5中,优选上述开口部(第二开口部OP2)在上述X轴方向上排列形成,若将上述第一非开口部19的上述X轴方向的宽度设为P1X,将上述第二非开口部21B的上述X轴方向的宽度设为P2X,使包含上述第一非开口部19中的接近上述观察点5B侧的面在内的平面作为第三平面B1,使包含上述第二非开口部21B中的接近上述观察点5B侧的面在内的平面作为第四平面B2,则在沿上述X轴方向切断上述第一遮光构件以及上述第二遮光构件的截面中,上述第二非开口部21B覆盖上述第一非开口部19的接近上述观察点5B侧的面的一部分,从上述观察点5B朝向上述第三平面B1以及第四平面B2延伸的直线经过上述第一非开口部19中的构成关注的关注第一非开口部19t的侧壁19c、19d中的远离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侧的侧壁19c与上述第三平面B1的交点亦即X1点(点B12),使该直线与上述第四平面B2交叉的点作为X2点(点B22),若使从上述X2点(点B22)相对于上述第三平面B1垂直延伸的垂线与该第三平面交叉的点作为X3(点B13)点,使上述X1点(点B12)与上述X3点(点B13)的距离为ΔLBX,则(P1X-P2X)/2>ΔLBX成立。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在观察者从上述观察点观察显示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图像时上述第二非开口部从上述第一非开口部溢出而可见。由此,能够防止在显示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图像产生在X轴方向上具有周期的摩尔纹。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针对将不同实施方式所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适当地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且,通过将各实施方式所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显示装置
3背光源
5、5B观察点
10显示器
11元件基板
12玻璃基板
13第一遮光构件
16对置基板
19第一非开口部
19a、21Ba表面
19t关注第一非开口部
21Bt关注第二非开口部
20、20A、20B第二遮光构件
21、21A、21B第二非开口部
OP1第一开口部
OP1t关注第一开口部
OP2、OP2A、OP2B第二开口部
OP2t关注第二开口部
A1第一平面
A2第二平面
B1第三平面
B2第四平面

Claims (6)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遮光构件,其具有在显示器的图像显示区域中分别沿相互正交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排列配置的像素的光射出区域、和以格子状包围所述光射出区域的第一非开口部;以及
第二遮光构件,其覆盖所述图像显示区域而配置,并具有在所述Y轴方向上排列形成的开口部和设置于所述开口部之间的第二非开口部,
将从所述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以特定的距离离开的点作为观察点,
若将所述光射出区域的所述Y轴方向的宽度设为W1Y,将所述开口部的所述Y轴方向的宽度设为W2Y,将包含所述第一非开口部中的远离所述观察点侧的面在内的平面作为第一平面,将包含所述第二非开口部中的远离所述观察点侧的面在内的平面作为第二平面,
则在沿所述Y轴方向切断所述第一遮光构件以及所述第二遮光构件的截面中,
所述第二非开口部覆盖所述第一非开口部的接近所述观察点一侧的整个表面,
从所述观察点朝向所述第一平面以及第二平面延伸的直线经过构成为所述开口部中的一个关注开口部的侧壁中的、远离所述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侧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平面的交点亦即Y1点,将所述直线与所述第一平面交叉的点作为Y2点,
将从所述Y1点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延伸的垂线与所述第一平面交叉的点作为Y3点,
若所述Y2点与所述Y3点的距离为ΔLY,
则(W1Y-W2Y)/2>ΔLY成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在所述X轴方向上以跨越多个所述光射出区域而交叉的方式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在所述X轴方向上排列形成,
将所述光射出区域的所述X轴方向的宽度设为W1X,将所述开口部的所述X轴方向的宽度设为W2X,
在沿所述X轴方向切断所述第一遮光构件以及所述第二遮光构件的截面中,
从所述观察点朝向所述第一平面以及第二平面延伸的直线经过构成为所述开口部中的一个关注开口部的侧壁中的、远离所述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侧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平面的交点亦即X1点,将所述直线与所述第一平面交叉的点作为X2点,
将从所述X1点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延伸的垂线与所述第一平面交叉的点作为X3点,
若将所述X2点与所述X3点的距离为ΔLX,
则(W1X-W2X)/2>ΔLX成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在所述X轴方向上排列形成,
若将所述第一非开口部的所述X轴方向的宽度设为P1X,将所述第二非开口部的所述X轴方向的宽度设为P2X,将包含所述第一非开口部中的接近所述观察点侧的面在内的平面作为第三平面,将包含所述第二非开口部中的接近所述观察点侧的面在内的平面作为第四平面,
则在沿所述X轴方向切断所述第一遮光构件以及所述第二遮光构件的截面中,
所述第二非开口部覆盖所述第一非开口部的接近所述观察点侧的面的一部分,
从所述观察点朝向所述第三平面以及第四平面延伸的直线经过构成为所述第一非开口部中的一个关注第一非开口部的侧壁中的、远离所述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侧的侧壁与所述第三平面的交点亦即X1点,将所述直线与所述第四平面交叉的点作为X2点,
若将从所述X2点相对于所述第三平面垂直延伸的垂线与所述第三平面交叉的点作为X3点,将所述X1点与所述X3点的距离作为ΔLBX,
则(P1X-P2X)/2>ΔLBX成立。
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遮光构件,其具有在显示器的图像显示区域中分别沿相互正交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排列配置的像素的光射出区域、和以格子状包围所述光射出区域的第一非开口部;以及
第二遮光构件,其覆盖所述图像显示区域而配置,并具有在所述Y轴方向上排列形成的开口部和设置于所述开口部之间的第二非开口部,
将从所述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以特定的距离离开的点作为观察点,
若将所述第一非开口部的所述Y轴方向的宽度设为P1Y,将所述第二非开口部的所述Y轴方向的宽度设为P2Y,将包含所述第一非开口部中的接近所述观察点侧的面在内的平面作为第三平面,将包含所述第二非开口部中的接近所述观察点侧的面在内的平面作为第四平面,
则在沿所述Y轴方向切断所述第一遮光构件以及所述第二遮光构件的截面中,
所述第二非开口部覆盖所述第一非开口部的接近所述观察点侧的面的一部分,
从所述观察点朝向所述第三平面以及第四平面延伸的直线经过构成为所述第一非开口部中的一个关注第一非开口部的侧壁中的、远离所述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侧的侧壁与所述第三平面的交点亦即Y1点,将所述直线与所述第四平面交叉的点作为Y2点,
若将从所述Y2点相对于所述第三平面垂直延伸的垂线与所述第三平面交叉的点作为Y3点,将所述Y1点与所述Y3点的距离为ΔLBY,
则(P1Y-P2Y)/2>ΔLBY成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在所述X轴方向上排列形成,
若将所述第一非开口部的所述X轴方向的宽度设为P1X,将所述第二非开口部的所述X轴方向的宽度设为P2X,将包含所述第一非开口部中的、接近所述观察点侧的面在内的平面作为第三平面,将包含所述第二非开口部中的、接近所述观察点侧的面在内的平面作为第四平面,
则在沿所述X轴方向切断所述第一遮光构件以及所述第二遮光构件的截面中,
所述第二非开口部覆盖所述第一非开口部的接近所述观察点侧的面的一部分,
从所述观察点朝向所述第三平面以及第四平面延伸的直线经过构成为所述第一非开口部中的一个关注第一非开口部的侧壁中的、远离所述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侧的侧壁与所述第三平面的交点亦即X1点,将所述直线与所述第四平面交叉的点作为X2点,
若将从所述X2点相对于所述第三平面垂直延伸的垂线与所述第三平面交叉的点作为X3点,将所述X1点与所述X3点的距离作为ΔLBX,
则(P1X-P2X)/2>ΔLBX成立。
CN201880022155.1A 2017-03-30 2018-03-23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5207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8359 2017-03-30
JP2017068359 2017-03-30
PCT/JP2018/011802 WO2018181029A1 (ja) 2017-03-30 2018-03-23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20783A CN110520783A (zh) 2019-11-29
CN110520783B true CN110520783B (zh) 2021-09-14

Family

ID=63677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2155.1A Active CN110520783B (zh) 2017-03-30 2018-03-23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2728B2 (zh)
CN (1) CN110520783B (zh)
WO (1) WO20181810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9948A (zh) * 2020-09-02 2020-11-27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35116A (ja) * 2005-02-23 2006-09-07 Sony Corp 立体表示装置
CN101046949A (zh) * 2006-03-27 2007-10-03 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1653012A (zh) * 2007-03-29 2010-02-17 株式会社东芝 显示三维图像的三维图像显示设备
CN102970558A (zh) * 2011-08-29 2013-03-13 株式会社东芝 三维影像显示装置
JP2014026010A (ja) * 2012-07-24 2014-02-06 Japan Display Inc 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54281A (ja) * 1995-08-14 1997-02-25 Komatsu Ltd 3次元立体表示装置および方法
US5956001A (en) * 1996-03-15 1999-09-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device
JP3668116B2 (ja) * 1999-09-24 2005-07-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眼鏡無し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JP2008542834A (ja) * 2005-05-31 2008-11-27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柔軟な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
JP4478899B2 (ja) * 2007-10-15 2010-06-09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端末装置、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10113348A (ja) 2008-10-08 2010-05-2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情報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96761B2 (ja) * 2010-09-15 2015-10-21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表示パネル
JP2012194274A (ja) * 2011-03-15 2012-10-11 Japan Display West Co Ltd 表示装置
WO2012137879A1 (ja) * 2011-04-08 2012-10-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15001614A (ja) * 2013-06-14 2015-01-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WO2017204150A1 (ja) * 2016-05-24 2019-03-14 株式会社Joled 有機el表示パネル、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47910B2 (ja) * 2016-08-10 2020-08-26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35116A (ja) * 2005-02-23 2006-09-07 Sony Corp 立体表示装置
CN101046949A (zh) * 2006-03-27 2007-10-03 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1653012A (zh) * 2007-03-29 2010-02-17 株式会社东芝 显示三维图像的三维图像显示设备
CN102970558A (zh) * 2011-08-29 2013-03-13 株式会社东芝 三维影像显示装置
JP2014026010A (ja) * 2012-07-24 2014-02-06 Japan Display Inc 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81029A1 (ja) 2018-10-04
US11022728B2 (en) 2021-06-01
CN110520783A (zh) 2019-11-29
US20210109259A1 (en) 2021-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57821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3039595B (zh) 显示装置
KR20140148083A (ko) 표시장치
WO2018116514A1 (ja)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
US9971439B2 (en) Touch-panel-equipped display device
CN110520783B (zh) 显示装置
JP5604359B2 (ja) 表示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110242466A1 (en) Thin film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in film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213036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190050136A (ko) 광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7215511A (ja) 表示装置
CN113514993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881075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10180536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3219715B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19204075A (ja) 表示装置
JP6727054B2 (ja)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WO2018158834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7299092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WO2006100856A1 (ja) 表示装置
JP2018132712A (ja) 表示装置
US20210116718A1 (en) Aerial image display device
WO2018214733A1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
US11789303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668964B2 (en) Viewing angle control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