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3768A - 一种换热器、换热器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换热器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3768A
CN110513768A CN201910818156.3A CN201910818156A CN110513768A CN 110513768 A CN110513768 A CN 110513768A CN 201910818156 A CN201910818156 A CN 201910818156A CN 110513768 A CN110513768 A CN 1105137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heae
heat exchanger
liquid pipe
air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81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兴祥
曹法立
李丛来
高永坤
石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181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37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3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37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家电领域,用于减少微通道换热器表面凝水结霜。包括:翅片管换热器组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翅片管换热器组件,具体包括:翅片管换热器、第一气管和第一液管;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具体包括:微通道换热器、第二气管和第二液管;翅片管换热器组件设置在靠近所在风道的进风口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设置在远离所在风道的进风口处;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第一端连接至空调室外机的主气管,第二端分别连接至翅片管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第一液管和第二液管的第一端连接至空调室外机的主液管,第二端分别连接至翅片管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空调室外机中。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换热器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换热器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电行业发展,各个厂商为了能够获得较大的价格以及质量优势,越来越多的采用性能更高和成本更低的零部件。
对于空调行业来说,微通道换热器由于成本低廉、换热系数高等优势,越来越多的被各大厂商所采用。但是由于微通道换热器本身结构的原因,导致其排水、容霜的性能远比翅片管换热器差,进而导致微通道换热器在凝露、结霜等非稳态工况下性能衰减很快。
目前的解决方案为采用插片式微通道换热器,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插片式微通道换热器采用整体式翅片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翅片的排水性能。
但是,插片式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插片式微通道换热器上依然会凝结较多的水或者霜,增加了风阻,导致插片式微通道换热器性能降低。虽然插片式微通道换热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排水、容霜的能力,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微通道换热器扁管存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换热器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用于减少微通道换热器表面凝水结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设备包括:
一种换热器,应用于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翅片管换热器组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翅片管换热器组件,具体包括:翅片管换热器、第一气管和第一液管;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具体包括:微通道换热器、第二气管和第二液管;第一气管的第一端连接至空调室外机的主气管,第一气管的第二端连接至翅片管换热器;第二气管的第一端连接至空调室外机的主气管,第二气管的第二端连接至微通道换热器;第一液管的第一端连接至空调室外机的主液管,第一液管的第二端连接至翅片管换热器;第二液管的第一端连接至空调室外机的主液管,第二液管的第二端连接至微通道换热器;翅片管换热器组件靠近所述空调室外机风道的进风侧,微通道换热器组件靠近所述风道的出风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流经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内制冷剂的过热度;根据流经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内制冷剂的过热度,调节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和控制单元;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流经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内制冷剂的过热度;控制单元,用于在获取单元获取流经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内制冷剂的过热度之后,根据流经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内制冷剂的过热度,调节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该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换热器,或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换热器控制装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换热器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使得空调室外机风机产生的风首先经过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中的水分在翅片管换热器表面液化,利用翅片管换热器优异的排水性能,将水分排出,然后空气再经过微通道换热器表面,利用微通道换热器优异的换热性能,使空调内的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充分利用了翅片管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的优势,同时弥补了微通道换热器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热度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单空调***循环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负荷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换热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换热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0-翅片管换热器、11-第一液管、12-第一气管、13-电子膨胀阀、14-传感器、20-微通道换热器、21-第二液管、22-第二气管、23-电子膨胀阀、24-传感器、30-主液管、31-主气管、32-节流元件、33-室外换热器、34-室内换热器、35-压缩机、36-四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概念进行简单介绍,并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首先,对于空调的制冷制热过程进行简单的介绍:
如图1所示,空调包括:压缩机35、四通阀36、主气管31、主液管30、室内换热器34、室外换热器33和节流元件32。
空调在进行制冷模式工作时,制冷剂在压缩机35中被压缩,将原本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气后,由压缩机35排出。与单冷空调不同,冷暖空调器通过一个电磁四通换向阀(图1中的四通阀36)控制制冷剂的流向。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气进入四通阀36,经四通阀36通过与室外换热器33连接的主气管31导入室外换热器33中。
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气在室外换热器33中进行冷却,通过风扇的冷却散热作用,过热的制冷剂由气态转变为变为液态。冷暖空调器在室外换热器33与室内换热器34之间安装有节流元件32,用于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制冷剂从室外换热器33经主液管30排出,经过节流元件32节流后进入室内换热器34中。制冷剂液体在室内换热器34中吸热气化,周围气温的温度下降,冷风即被风扇吹入室内。
空调在进行制热模式工作时,经压缩机35压缩的高温高压过热制冷剂蒸气由压缩机35排出,再经过四通阀36将过热制冷剂蒸气送入室内换热器34中,过热的制冷剂蒸气通过室内换热器34散热,散出的热量由风扇从风口吹出。过热制冷剂蒸气冷却后形成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由室内换热器34流经节流元件32节流,再通过与室外换热器33连接的主液管30送入室外换热器33中。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33中吸热蒸发后,经由于室外换热器33连接的主气管31排出。
以上可知,室外换热器33在空调处于制热工作时,由于此时室外换热器33中的制冷剂需要吸热,导致换热器上会凝结露珠或冷凝水,因而,当室外换热器采用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由于微通道换热器的排水性能差,会导致微通道换热器上凝结大量的水,降低微通道换热器的性能。
进而,本申请想到一种换热器,利用翅片管换热器排水性能好、微通道换热器换热性能好的优点,将两者结合。利用翅片管换热器先将空气中的水分析出,再用微通道换热器与空气进行换热,以此来解决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应用于空调室外机中。
如图2所示,该换热器包括:翅片管换热器组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翅片管换热器组件,具体包括:翅片管换热器10、第一气管12和第一液管11;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具体包括:微通道换热器20、第二气管22和第二液管21。
如图2所示,第一气管12的第一端连接至空调室外机的主气管31,第一气管12的第二端连接至翅片管换热器10。第二气管22的第一端连接至空调室外机的主气管31,第二气管22的第二端连接至微通道换热器20。第一液管11的第一端连接至空调室外机的主液管30,第一液管11的第二端连接至翅片管换热器10。第二液管21的第一端连接至空调室外机的主液管30,第二液管21的第二端连接至微通道换热器20;
上述连接方式的作用是为了使得主液管30中的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能够通过第一液管11和第二液管21分别流入翅片管换热器10和微通道换热器20,制冷剂在翅片管换热器10和微通道换热器20中吸热蒸发后,由第一气管12和第二气管22经主气管31排出,继续进行循环工作。
为了防止微通道换热器20表面凝结过多的水,影响其换热效果,如图2所示,翅片管换热器组件设置在靠近室外机风道的进风侧,微通道换热器组件设置在靠近空调室外机风道的出风侧。以使得风道中的风能够首先经过翅片管换热器10,在翅片管换热器10上析出空气中的水分,之后再经过微通道换热器20,这样能够大幅减少微通道换热器20上凝水的可能性。
小管径换热器在节约材料成本的同时,还能够增大制冷剂的相对表面积,提升换热效率,但是管径越小,管内的制冷剂流动阻力越大。为了最大化提升换热效率以及降低成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中的翅片管换热器10可以采用7mm管径规格的翅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翅片管换热器10的翅片类型可以为平片、波纹片、开缝片、开窗片、涡发生器片、组合式翅片等型式。平片、波纹片的排水、容霜性能要优于开缝片等其他形式翅片,而波纹片的纯换热系数高于平片,因此为了提高换热器的排水容霜性能并保证非结霜工况下的换热器换热能力,本申请所提供换热器中的翅片管换热器组件采用波纹片型式的翅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微通道换热器20可以为水平扁管式、竖直扁管式、插片式等型式,插片式微通道换热器20排水容霜能力最强,因此为了提高微通道换热器20的排水容霜性能,本申请所提供的换热器中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翅片可以采用插片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由于翅片管换热器组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的阻力不同,为防止阻力不同造成两个换热器组件内制冷剂流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通过检测第一气管12和第二气管22排出制冷剂的过热度,来调节第一液管11和第二液管21中制冷剂的流量。因此,如图2所示,第一液管11和第二液管21上安装有流量调节装置,分别用于调节流经第一液管11和第二液管21中制冷剂的流量。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第一液管11和第二液管21上安装的流量调节装置可以采用电子膨胀阀13和电子膨胀阀23。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为了能够使制冷剂在换热器中充分换热,可以通过调节电子膨胀阀13和电子膨胀阀23的开度大小来调节第一液管11和第二液管21内制冷剂的流量大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气管12和第二气管22上还设置有传感器,用于检测流经第一气管12和第二气管22内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通过首先利用翅片管换热器10将风道空气中的水分析出,再经过微通道换热器20进行换热的方法,解决了微通道换热器20上容易凝水结露,降低微通道换热器20的换热效率的技术问题,最大限度的利用微通道换热器20换热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器中,用于控制实施例一种的换热器。
由于翅片管换热器组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的阻力不同,制冷剂在两个换热器内的流速不同,导致制冷剂在两个换热器中的换热程度也不相同。为了能够使制冷剂在换热器内充分换热,本申请实施例中想到可以通过检测第一气管12和第二气管22排出制冷剂的过热度,并根据检测结果调节第一液管11和第二液管21中制冷剂的流量大小的方式,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S301、获取流经第一气管12和第二气管22内制冷剂的过热度。制冷剂过热度由第一气管12上设置的传感器14和第二气管22上的设置的传感器24获取的温度和压力计算得到。
S302、根据流经第一气管12和第二气管22内制冷剂的过热度,调节流量调节装置的流量大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S302具体可以包括:
S3021、当流经第一气管12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控制第一液管11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不变;当流经第一气管12的制冷剂的过热度高于第一预设范围时,控制第一液管11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变大;当流经第一气管12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第一预设范围时,控制第一液管11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变小。
S3022、当流经第二气管22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时,控制第二液管21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不变;当流经第二气管22的制冷剂的过热度高于第二预设范围时,控制第二液管21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变大;当流经第二气管22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第二预设范围时,控制第二液管21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变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S302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实施:
如图5所示: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工作时:
S501、初始化EVOmax、EVOmin、TSHo、i=1,其中,EVOmax和EVOmin为电子膨胀阀13和电子膨胀阀23所允许的最大开度和最小开度,TSHo为控制目标过热度,取值范围为1~5,i为电子膨胀阀的标识。当i=1时为第一液管11上设置的电子膨胀阀13,当i=2时为第二液管21上设置的电子膨胀阀23。
S502、初始化EVO1和EVO2,其中,EVO1和EVO2分别为电子膨胀阀13和电子膨胀阀23的开度。
S503、检测Tgi,并计算TSHi,其中Tgi为第i个气管内制冷剂的温度,TSHi为第i个气管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当i=1时表示第一气管12,当i=2时表示第二气管22。
S504、判断TSHi与TSHo的差值。当TSHi-TSHo>δ(δ为大于0的常数)时,EVOi(n)=EVOi(n-1)+ΔEVO。其中EVOi(n)表示第i个电子膨胀阀第n时刻的开度,ΔEVO表示电子膨胀阀调整的开度大小。上述公式表示第i个电子膨胀阀第n时刻的开度等于其在上一时刻开的基础上增加ΔEVO的开度。TSHi-TSHo<-δ时,EVOi(n)=EVOi(n-1)-ΔEVO。当-δ≤TSHi-TSHo≤δ时,EVOi(n)=EVOi(n-1),即电子膨胀阀开度不变(电子膨胀阀开度与上一时刻保持一致)。并且,当EVOi(n)=EVOi(n-1)-ΔEVO或EVOi(n)=EVOi(n-1)+ΔEVO中EVOi(n)的开度达到其允许的最大开度或最小开度时,EVOi(n)=EVOi(n-1)。
S505、判断当前调节的是否为电子膨胀阀13,如果是,则返回步骤S503进入下一个调节周期,调节电子膨胀阀23的开度。如果不是,则返回步骤S503进入下一个调节周期,调节电子膨胀阀13的开度。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的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类似,因此,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工作时,控制过程与图5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为了能够方便智能的调节第一液管11和第二液管21内制冷剂的流量大小,第一液管11和第二液管21上安装的流量调节装置可以采用电子膨胀阀,通过调节电子膨胀阀13和电子膨胀阀23的开度大小来调节第一液管11和第二液管21内制冷剂的流量大小。
当换热器出气管排出的制冷剂过热度高时,说明制冷剂在换热器中吸收的热量过多,需要加大制冷剂的流量,以使得能有更多的制冷剂通过换热器吸收热量。当换热器排出的制冷剂过热度低时,说明制冷剂在换热器中吸收的热量过少,需要减少制冷剂的流量,以使得制冷剂能够在换热器中吸收更多的热量,最大限度的提高换热效率。
在空调***低负荷运行时(例如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外环境温度较高、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压比较小,压缩机易出现可靠性问题,可以通过关闭一个换热器组件的方式降低***低压提升压比。
为了能够控制翅片管换热器10和微通道换热器20的开启与关闭,第一液管11和第二液管21上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来控制空调在低负荷运行过程中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
进而,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S303、获取换热器所在空调的运行负荷。
S304、当运行负荷低于阈值时:关闭第一液管11或第二液管21上的流量控制装置。当空调处于正常符合运行时,同时开启翅片管换热器10和微通道换热器2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在第一气管12和第二气管22上设置流量调节装置,来控制空调在低负荷运行过程中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施:
如图6所示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提供的换热器的简单空调***循环图。其中,图6中的主液管和主气管与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的换热器相连。高压压力传感器37用于检测压缩机35与室外换热器连接的主气管中的压力。室内换热器34、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35通过四通阀36相连。低压压力传感器39用于检测压缩机35与气液分离器38相连的管路中的压力。气液分离器38一端与压缩机35连接,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34连接。高压压力Pd为高压压力传感器37的检测值,低压压力Ps为低压压力传感器39的检测值,定义压比ε为Pd、Ps的比值。在***低负荷运行时根据空调***的压比ε来判定是否关闭部分换热器组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检测Pd和Ps的值,计算压比ε。当压比ε小于预设值时,判断空调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按照步图8中的方法来调节换热器,以空调处于制热模式工作时为例,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S701、初始化EVOmin、EVOmax、εmino、εmaxo,其中εmino、εmaxo分别为目标压比,且1<εmino<εmaxo。
S702、初始化EVO1、EVO2,即获取电子膨胀阀13和电子膨胀阀23的当前开度。
S703、检测Pd和Ps的值,并计算ε。当ε<εmino时,将电子膨胀阀13或电子膨胀阀23的开度设置到最小,并跳转到步骤S703。
S704、当ε≥εmaxo时,说明空调没有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则空调转至过热度控制流程。当ε<εmaxo时,将电子膨胀阀13或电子膨胀阀23的开度设置到最小,并跳转到步骤S703。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过程中空调在制热模式时,当空调负荷较低时,微通道换热器20上不会出现大量凝水,此时可以使用换热性能较好的微通道换热器20。因此,可以关闭第一液管11上的电子膨胀阀13。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的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类似,因此,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工作时,控制过程与图8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但是,由于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微通道换热器20与翅片管换热器10功能和作用相差不大,因此,可以关闭两者中的任意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低负荷时的控制方法视为保护控制,优先级别高于图3中的控制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控制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使空调在制热过程中,将空气中的水分在翅片管换热器上析出,利用翅片管换热器的优点,来弥补微通道换热器20的不足。同时,低负荷控制方法也能在空调处于低功率时,提高空调的可靠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控制装置,应用于空调器中,用于控制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换热器。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控制装置,具体包括:获取单元601和控制单元602。
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流经第一气管12和第二气管22内制冷剂的过热度。制冷剂过热度由第一气管12上的传感器14和第二气管22上的传感器24获取的温度和压力计算得到。
控制单元602,用于在获取单元601获取流经第一气管12和第二气管22内制冷剂的过热度之后,根据流经第一气管12和第二气管22内制冷剂的过热度,调节第一液管管11和第二液管21上设置的流量调节装置的流量大小。
具体包括:
当流经第一气管12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控制第一液管11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不变。当流经第一气管12的制冷剂的过热度高于第一预设范围时,控制第一液管11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变大。当流经第一气管12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第一预设范围时,控制第一液管11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变小。
当流经第二气管22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时,控制第二液管21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不变。当流经第二气管22的制冷剂的过热度高于第二预设范围时,控制第二液管21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变大。当流经第二气管22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第二预设范围时,控制第二液管21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变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控制单元602调节第一液管11和第二液管21流量大小的控制方法可以按照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
当换热器出气管排出的制冷剂过热度高时,说明制冷剂在换热器中吸收的热量过多,需要加大制冷剂的流量,以使得能有更多的制冷剂通过换热器吸收热量。当换热器排出的制冷剂过热度低时,说明制冷剂在换热器中吸收的热量过少,需要减少制冷剂的流量,以使得制冷剂能够在换热器中吸收更多的热量,最大限度的提高换热效率。
在空调***低负荷运行时(例如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外环境温度较高、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压比较小,压缩机易出现可靠性问题,可以通过关闭一个换热器组件的方式降低***低压提升压比。
为了能够在空调处于制冷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翅片管换热器10和微通道换热器20的开启与关闭,第一液管管11和第二液管21上分别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进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控制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601,还用于获取换热器所在空调的运行负荷;控制单元602,还用于在获取单元601获取所述换热器所在空调的运行负荷之后,当运行负荷低于阈值时:关闭第一液管11或第二液管21上的流量控制装置。当空调处于正常负荷运行时,同时开启翅片管换热器10和微通道换热器2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在第一气管12和第二气管22上设置流量调节装置,来控制空调在低负荷运行过程中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如图6所示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提供的换热器的简单空调***循环图。其中,图6中的主液管和主气管与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的换热器相连。高压压力传感器37用于检测压缩机35与室外换热器连接的主气管中的压力。室内换热器34、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35通过四通阀36相连。低压压力传感器39用于检测压缩34机35与气液分离器38相连的管路中的压力。气液分离器38一端与压缩机35连接,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34连接。高压压力Pd为高压压力传感器37的检测值,低压压力Ps为低压压力传感器39的检测值,定义压比ε为Pd、Ps的比值。在***低负荷运行时根据空调***的压比ε来判定是否关闭部分换热器组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通过检测Pd和Ps的值,计算压比ε。当压比ε小于预设值时,判断空调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按照图8中的方法来调节换热器。
需要说明的是,低负荷时的控制方法视为保护控制,优先级别高于图3中的控制方法。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换热器,或者上述实施例三提供的换热器控制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包含的换热器、和/或换热器控制方法,和/或换热器控制装置,其原理、具体实现以及产生的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相应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上述换热器控制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控制装置80包括:存储单元801、处理单元802以及接口单元803。处理单元802用于对控制装置8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存储单元801,用于控制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接口单元803用于与其他外部设备连接接收输入的内容,例如接口单元可以与电子膨胀阀、传感器以及压缩机等空调部件相连接,以向上述空调部件发送信号或接收上述空调部件发送的信号等。
其中,以处理单元为处理器,存储单元为存储器,接口单元为收发器为例。其中,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参照图10中装置90所示,包括收发器903、处理器902、存储器901和总线904,收发器903、处理器902通过总线904与存储器901相连。
处理器902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存储器90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901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902来控制执行。收发器903用于接收外部设备输入的内容,处理器902用于执行存储器901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膨胀阀的控制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应用于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翅片管换热器组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所述翅片管换热器组件,具体包括:翅片管换热器、第一气管和第一液管;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具体包括:微通道换热器、第二气管和第二液管;
所述第一气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空调室外机的主气管,所述第一气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翅片管换热器;
所述第二气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空调室外机的主气管,所述第二气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微通道换热器;
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空调室外机的主液管,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翅片管换热器;
所述第二液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空调室外机的主液管,所述第二液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微通道换热器;
所述翅片管换热器组件靠近所述空调室外机风道的进风侧,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组件靠近所述风道的出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液管和所述第二液管上安装有流量调节装置,分别用于调节流经所述第一液管的制冷剂的流量和所述第二液管的制冷剂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管和所述第二气管上设置有传感器,用于检测流经所述第一气管和所述第二气管内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
4.一种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换热器,具体包括:
获取流经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内制冷剂的过热度;
根据流经所述第一气管和所述第二气管内制冷剂的过热度,调节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流经所述第一气管和所述第二气管内制冷剂的过热度,调节所述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具体包括:
当流经所述第一气管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控制所述第一液管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不变;当流经所述第一气管的制冷剂的过热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一液管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变大;当流经所述第一气管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一液管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变小;
当流经所述第二气管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时,控制所述第二液管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不变;当流经所述第二气管的制冷剂的过热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二液管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变大;当流经所述第二气管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二液管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换热器所在空调的运行负荷,当所述运行负荷低于阈值时,关闭所述第一液管或所述第二液管上的流量控制装置。
7.一种换热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流经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内制冷剂的过热度;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获取单元获取流经所述第一气管和所述第二气管内制冷剂的过热度之后,根据流经所述第一气管和所述第二气管内制冷剂的过热度,调节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当流经所述第一气管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控制第一液管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不变;当流经所述第一气管的制冷剂的过热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一液管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变大;当流经所述第一气管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一液管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变小;
当流经所述第二气管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时,控制第二液管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不变;当流经所述第二气管的制冷剂的过热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二液管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变大;当流经所述第二气管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二液管上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大小变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换热器所在空调的运行负荷;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所述换热器所在空调的运行负荷之后,当所述运行负荷低于阈值时,关闭第一液管或第二液管上的流量控制装置。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换热器;或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换热器控制装置。
CN201910818156.3A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换热器、换热器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Pending CN1105137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8156.3A CN110513768A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换热器、换热器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8156.3A CN110513768A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换热器、换热器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3768A true CN110513768A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29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8156.3A Pending CN110513768A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换热器、换热器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376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1611A (zh) * 2020-02-24 2020-06-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19593A (zh) * 2021-08-16 2021-12-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冷媒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9293A (zh) * 2006-10-27 2008-04-30 株式会社电装 制冷剂循环装置
CN201348400Y (zh) * 2008-12-24 2009-11-18 威海伊克莱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风水双重换热空调机
CN103673400A (zh) * 2012-09-24 2014-03-26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换热器
CN104329821A (zh) * 2013-07-22 2015-02-04 刘雄 空调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10072854B2 (en) * 2011-02-11 2018-09-11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HVAC unit with hot gas reheat
CN208936382U (zh) * 2018-10-29 2019-06-04 河北天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温空气源热风多联机供热***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9293A (zh) * 2006-10-27 2008-04-30 株式会社电装 制冷剂循环装置
CN201348400Y (zh) * 2008-12-24 2009-11-18 威海伊克莱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风水双重换热空调机
US10072854B2 (en) * 2011-02-11 2018-09-11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HVAC unit with hot gas reheat
CN103673400A (zh) * 2012-09-24 2014-03-26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换热器
CN104329821A (zh) * 2013-07-22 2015-02-04 刘雄 空调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8936382U (zh) * 2018-10-29 2019-06-04 河北天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温空气源热风多联机供热***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1611A (zh) * 2020-02-24 2020-06-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31611B (zh) * 2020-02-24 2021-04-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19593A (zh) * 2021-08-16 2021-12-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冷媒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WO2023019946A1 (zh) * 2021-08-16 2023-02-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冷媒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38532B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6524389A (zh) 一种空调器除霜方法及其空调器
Xu et al. Investigation of domestic air conditioner with a novel low charge microchannel condenser suitable for hydrocarbon refrigerant
US717181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refrigerant in air conditioner
CN110513768A (zh) 一种换热器、换热器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Hazarika et al. Studies on a transcritical R744 based summer air-conditioning unit: Impact of refrigerant charge on system performance
KR20180019041A (ko) 멀티 히트 펌프형 냉동 시스템
CN103017417A (zh) 一种蒸发器***及蒸发器流量控制方法
He et al. Approaching optimum COP by refrigerant charge management in transcritical CO2 heat pump water heater
CN112443934B (zh) 全热回收融霜控制方法、控制***和空气调节装置
JP629715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冷媒漏洩検知装置及び冷媒漏洩検知方法
CN110440489A (zh) 一种可调节压差的化霜控制方法、装置及采暖机组
CN108119953A (zh) 分体式热泵空调器
CN104949377A (zh) 空调器
CN105627424A (zh) 空调器
KR101042472B1 (ko) 과부하 제어장치가 설치되는 히트펌프 시스템
JP5511897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ならびに本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を用いた冷蔵庫、低温装置、および空調装置
JP2013253726A (ja) 熱交換システム
JP2013253726A5 (zh)
JP5501094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ならびに本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を用いた冷蔵庫、低温装置、および空調装置
KR101766466B1 (ko) 무성에 고성능 공기열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204787396U (zh) 空调器
JP6844663B2 (ja) 水量調整装置
Kang et al. Effects of liquid refrigerant injec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an accumulator heat exchanger
Kang et al. Effects of accumulator heat exchang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refriger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