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1899B - 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1899B
CN110431899B CN201780088557.7A CN201780088557A CN110431899B CN 110431899 B CN110431899 B CN 110431899B CN 201780088557 A CN201780088557 A CN 201780088557A CN 110431899 B CN110431899 B CN 110431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modulation
result
data
pcc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85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31899A (zh
Inventor
张秋华
薛续磊
孙继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31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1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31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1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04L27/2653Demodulators with direct demodulation of individual sub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6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encoded,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2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identifying th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6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ies
    • H04L5/10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ies with dynamo-electric generation of carriers; with mechanical filters or de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及装置,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UE基于调度的SCC发送的上行数据时,若当前时刻为周期CQI的上报时刻且在当前时刻之前需要确定对该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时未曾接收到该UE的PCC第一调度结果,则对该上行数据分别按照第一解调格式和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得到第一解调结果、第二解调结果、第一校验结果和第二校验结果;若在解调完成时已接收到该PCC第一调度结果,则基于该PCC第一调度结果、该第一解调结果、该第二解调结果、该第一校验结果和该第二校验结果,确定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本申请提高了UE传输上行数据的可用资源,进而提高了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长期演进的演进版本(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引入了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技术,CA技术能够将多个连续或不连续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宽的频谱来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其中,聚合后的载波包括一个主分量载波(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PCC)和一个或多个辅分量载波(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SCC),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可以通过分配的PCC和SCC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且可以向基站上报周期CQI(Cha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
具体地,CA场景下规定了三种周期CQI上报机制,包括:1、当UE在PCC上有上行调度时,周期CQI以随路信令的方式在PCC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上发送,即PCC的PUSCH上有周期CQI随路信令;2、当UE在PCC上无上行调度但在SCC有上行调度时,周期CQI以随路信令的方式在SCC的PUSCH上发送,即SCC的PUSCH上有周期CQI随路信令;3、当UE在PCC和SCC上均无上行调度时,周期CQI在PCC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上发送。针对上述三种周期CQI上报机制,在包括主基站和辅基站的站间载波聚合场景中,主基站用于对PCC进行上行调度,辅基站用于对SCC进行上行调度,而且在主基站完成对PCC的上行调度,辅基站完成对SCC的上行调度之后,主基站需要将PCC的上行调度结果发送至辅基站,以便辅基站能够提前结合PCC和SCC的上行调度结果,确定对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也即是以便辅基站提前确定好在周期CQI上报时刻接收到SCC上传输的上行数据时,按照PUSCH上有周期CQI随路信令的格式,还是按照PUSCH上没有周期CQI随路信令的格式对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但是在基于宽松时延的站间载波聚合场景中,也即是存在较大传输时延,比如传输时延大于2ms的站间载波聚合场景中,由于主基站和辅基站之间存在较大传输时延,因此在辅基站完成对SCC的上行调度之后,当需要确定对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时,该辅基站可能还未接收到主基站发送的PCC的上行调度结果,从而无法确定PCC上是否有上行调度,也无法判断SCC的PUSCH上是否有周期CQI随路信令,进而无法提前确定好正确的解调格式。这种情况下将导致辅基站在周期CQI上报时刻接收到SCC上传输的上行数据时,将不知道该按照哪种解调格式进行解调。
为了解决在基于宽松时延的站间载波聚合场景中,在周期CQI上报时刻基站不知道该按照哪种格式对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SCC躲避调度的方法,也即是,在周期CQI上报时刻,辅基站不对SCC进行上行调度,即UE不在SCC上传输上行数据。由于SCC在周期CQI上报时刻躲避了上行调度,因此在周期CQI上报时刻辅基站也就无需对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但是该方法中,SCC将会损失一定的上行调度机会,进而会影响上行数据传输速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SCC会损失上行调度机会,进而影响上行数据传输速率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基站不能提前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PCC调度结果并确定出解调格式时,该第一基站可以直接对周期CQI上报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双解,也即是分别按照SCC的PUSCH上有周期CQI随路信令和没有周期CQI随路信令这两种格式进行解调,再在接收到PCC调度结果时,根据该PCC调度结果和双解的解调结果确定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从而加大了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的解调成功的概率。
由于能够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成功解调,因此也就无需躲避SCC的上行调度,即可以将周期CQI时刻的SCC分配给UE来传输上行数据,从而提高了UE传输上行数据的可用资源,进而提高了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在具体实现中,在接收到PCC调度结果时,当该PCC调度结果指示PCC上有上行调度时,则基于按照SCC的PUSCH上有周期CQI随路信令进行解调得到的第一解调结果,确定最终的解调结果;当该PCC调度结果指示PCC上没有上行调度时,则基于按照SCC的PUSCH上没有周期CQI随路信令进行解调得到的第二解调结果,确定最终的解调结果。如此,能够根据延迟接收到的PCC调度结果,准确地从双解的解调结果中确定出解调格式正确的解调结果。
在具体实现中,上述双解的解调过程中还包括校验过程,如果在双解完成时还未接收到PCC调度结果,则该第一基站还可以基于校验结果判断双解的解调结果中是否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当双解的解调结果中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时,直接将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确定为最终的解调结果。通过将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确定为最终的解调结果,解决了当PCC调度结果进一步延迟时,即双解完成时还未接收到PCC调度结果时,无法得到正确解调结果的问题。
在具体实现中,当双解的解调结果中不存在校验正确地解调结果时,该第一基站还可以向UE发送HARQ重传指示并等待接收延迟发送的PCC调度结果,基于延迟发送的PCC调度结果从双解的解调结果中选择解调格式正确的第一目标解调结果,并对HARQ重传数据进行双解,得到能够进行HARQ合并的两路解调数据。若对HARQ重传数据进行双解时未接收到重传数据时的PCC调度结果,再将这两路解调数据分别与该第一目标解调数据进行HARQ合并,若基于合并后得到的两路解调结果中仍不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则重新向HARQ重传指示并等待接收PCC调度结果,直至UE达到最后一次重传为止。
通过引入HARQ数据重传机制,并将初传数据与重传数据进行HARQ合并,能够在由其他因素导致解调出错时利用合并后的数据得到正确的解调结果,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的解调成功的概率。
在具体实现中,若对HARQ重传数据进行双解时已接收到重传数据时的PCC调度结果,则基于重传数据时的PCC调度结果,从对HARQ重传数据进行双解得到的两路解调数据中选择解调格式正确的解调数据,再将HARQ重传数据中解调格式正确的解调数据与初传数据中解调格式正确的解调数据进行HARQ合并,得到解调格式正确的合并解调结果,以便直接基于调格式正确的合并解调结果确定最终的解调结果。如此,提高了确定最终解调结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在具体实现中,通过HARQ数据重传、双解和HARQ合并可以得到两路合并解调结果,当通过校验确定这两路合并解调结果中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时,该第一基站还可以直接将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确定为最终的解调结果。如此,进一步提高了确定最终解调结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装置,所述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行为的功能。所述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模块,该至少一个模块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装置,所述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的程序,以及存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所涉及的数据。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所述存储设备的操作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总线,该通信总线用于该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建立连接。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
上述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和第五方面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与第一方面中对应的技术手段获得的技术效果近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可以在不能提前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PCC调度结果并确定出解调格式时,直接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双解,也即是分别按照SCC的PUSCH上有周期CQI随路信令和没有周期CQI随路信令这两种格式进行解调,再在接收到PCC调度结果时,根据该PCC调度结果和双解的解调结果确定最终的解调结果,从而加大了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的解调成功的概率。由于能够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成功解调,因此也就无需躲避SCC的上行调度,即可以将周期CQI时刻的SCC分配给UE来传输上行数据,从而提高了UE传输上行数据的可用资源,进而提高了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宽松时延的站间载波聚合场景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流程图;
图1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流程图;
图1E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流程图;
图1F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流程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E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予以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主要应用于基于宽松时延的站间载波聚合场景中,如无线接入网IP化载波聚合(IP Radio Access Network Carrier Aggregation,IPRAN CA)场景中。
站间载波聚合场景是指基于不同基站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场景,其中包括一个主基站以及一个或多个辅基站,主基站对应于PCC,用于对PCC进行上行调度,辅基站对应于SCC,用于对SCC进行上行调度。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宽松时延的站间载波聚合场景示意图,如图1A所示,该站间载波聚合场景包括基站11、基站12和UE13。其中,基站11为主基站,基站12为辅基站,这两个基站可以通过站间载波聚合技术为该UE13服务。也即是,UE13即可以通过基站11调度的PCC向基站11传输上行数据,也可以通过基站12调度的SCC向基站12传输上行数据,而且当基站12接收到该UE的上行数据时,还可以将该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11,由该基站11进行处理。
但是在基于宽松时延的站间载波聚合场景中,如在图1A中,基站11向基站12发送的PCC调度结果,基站12将不能立即接收到,而是在一段传输时延之后才能接收到。由于存在传输时延,因此在辅基站完成对SCC的上行调度之后,当需要确定对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时,该辅基站可能还未接收到主基站发送的PCC的上行调度结果,进而无法提前确定好正确的解调格式。
比如,在目前已规划的基于宽松时延的站间载波聚合场景中,基站间的单向最大传输时延通常小于或等于4ms。而且根据调度和解调的时序要求,当辅基站完成对CQI上报时刻的SCC的上行调度时,通常2ms之后需要确定对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以便根据确定的解调格式作解调准备,再2ms之后会接收到UE在调度的SCC上传输的上行数据,并需要按照预先确定的解调格式进行解调。也即是,调度与确定解调格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ms,确定解调格式与解调之间的时间间隔也为2ms,从而调度与解调之间的时间解调为4ms。
以站间传输时延大于2ms为例,当主基站完成对PCC的上行调度,辅基站完成对SCC的上行调度时,主基站会将PCC上行调度结果发送至辅基站;2ms之后,当辅基站需要根据主基站的PCC调度结果确定对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时,由于主基站与辅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大于2ms,因而此时辅基站还未接收到主基站的PCC调度结果,从而也就无法提前确定对应的解调格式;再2ms之后,当辅基站接收到UE在调度的SCC上传输的上行数据并需要对该上行数据进行解调时,由于并未提前确定好对应的解调格式,因而此时辅基站也就无法对该上行数据进行解调,进而也就无法成功解调出UE在SCC上传输的数据,导致数据传输失败。
实际应用中,辅基站包括物理层(L1)和介质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L2)。L2用于根据主基站的PCC调度结果确定对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并向L1发送解调指示,该解调指示携带确定的解调格式,用于指示L1按照该确定的解调格式进行解调。L1用于接收L2层发送的解调指示,并根据该解调指示对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
例如,假设站间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2ms,则在调度完成的2ms之后,辅基站就能够接收到主基站发送的PCC上行调度结果,并可以根据该PCC调度结果,通过L2确定对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从而向L1发送解调指示。假设该PCC的上行调度结果指示UE在PCC上有上行调度,则该解调指示用于指示L1按照PUSCH上没有周期CQI随路信令的格式对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再2ms之后,当该辅基站接收到该UE在SCC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时,即可基于该调度指示,通过L1按照PUSCH上没有周期CQI随路信令的格式对该上行数据进行解调。
但是如果站间传输时延大于2ms,当需要确定对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时,该辅基站还未接收到主基站发送的PCC调度结果,从而也就无法通过L2向L1发送解调指示,因此当该辅基站接收到UE在SCC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时,也就无法基于该解调指示,通过L1对该上行数据进行解调。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在周期CQI上报时刻不知道该按照哪种格式对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问题,以及不损失SCC的上行调度机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实现了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的成功解调,而且无需躲避SCC的上行调度,从而提高了UE传输上行数据的可用资源,进而提高了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主要应用于上述基于宽松时延的站间载波聚合场景中的辅基站中,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基站11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B,辅基站11主要包括有发射器111、接收器112、存储器113、处理器114以及通信总线11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B中示出的辅基站11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辅基站11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该发射器111和接收器112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比如可以通过接收器112接收主基站的PCC调度结果,或者通过接收器112接收UE在SCC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通过发射器111向主基站发送SCC调度结果等。该存储器113可以用于存储数据,比如可以用于存储主基站发送的PCC调度结果,或者UE发送的上行数据等,并且,该存储器113也可以用于存储用于执行该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的一个或多个运行程序和/或模块。
其中,该处理器114是辅基站11的控制中心,该处理器114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该处理器114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13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13内的数据,来实现下文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
其中,该通信总线115可包括通路,在上述处理器114和存储器113之间传送信息。
图1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流程图,该方法的交互主体为UE、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其中,第一基站可以为辅基站,第二基站可以为主基站。参见图1C,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当第一基站接收到UE基于调度的SCC发送的上行数据时,判断当前时刻是否为周期CQI的上报时刻。
其中,该上行数据具体可以在该SCC的PUSCH上发送,PUSCH为用于传输数据的上行信道。CQI为无线信道的通信质量指标,用于指示给定信道的信道质量的好坏,且CQI值越高,表示信道质量越好。在无线通信***中,UE需要对分配给该UE的各个通信信道进行监测,并需要周期性地上报各个通信信道的CQI,而CQI的上报周期可以由基站和UE协商设置。
在非周期CQI的上报时刻,UE可以直接在该SCC上发送待发送的目标数据;而在周期CQI的上报时刻,当UE需要在该SCC上发送目标数据时,不仅需要在该SCC上发送该目标数据,还需要发送CQI。但是该CQI可能是与该目标数据一起在该SCC上发送,也可能在调度的PCC上发送。其中,所述非周期CQI的上报时刻是指除周期CQI的上报时刻之外的时刻,即不需要上报CQI的时刻。
实际应用中,在UE基于调度的SCC发送的上行数据之前,当第二基站完成对PCC的上行调度时,该第二基站会将PCC上行调度信息发送给对应的UE,当第一基站完成对SCC的上行调度时,该第一基站也会将SCC上行调度信息发送给对应的UE。因此,当UE要在CQI上报时刻基于调度的SCC发送目标数据时,该UE可以先基于该UE的PCC上行调度信息和SCC上行调度信息,判断该CQI上报时刻该UE的PCC和SCC上是否有上行调度,再基于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将周期CQI与该目标数据一起在该SCC上发送。具体地,如果PCC和SCC上均有上行调度,则UE在调度的PCC上发送周期CQI,此时该SCC的上行数据仅包括目标数据而不包括周期CQI;如果PCC上没有上行调度、SCC上有上行调度,则UE将目标数据和周期CQI一起通过该调度的SCC发送,此时该SCC的上行数据包括目标数据和周期CQI随路信令。
由于不同时刻该上行数据中包括的内容可能不同,因此当第一基站接收到UE基于调度的SCC发送的上行数据时,可以先判断当前时刻是否为周期CQI的上报时刻。若当前时刻不是周期CQI的上报时刻,则第一基站直接按照该SCC的PUSCH上没有周期CQI随路信令的解调格式对该上行数据进行解调;若当前时刻是周期CQI的上报时刻,则第一基站执行如下步骤102。
步骤102:若第一基站确定当前时刻为该周期CQI的上报时刻且在当前时刻之前需要确定对该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时未曾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该UE的PCC第一调度结果,则对该上行数据分别按照第一解调格式和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得到第一解调结果、第二解调结果、第一校验结果和第二校验结果。
其中,该PCC第一调度结果用于指示在该周期CQI上报时刻该UE的PCC上是否有上行调度,该第一解调格式为该SCC的PUSCH上有周期CQI随路信令时的解调格式,该第二解调格式为该SCC的PUSCH上没有周期CQI随路信令时的解调格式,该第一解调结果为对该上行数据按照该第一解调格式进行解调得到的解调结果,该第二解调结果为对该上行数据按照该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得到的解调结果,该第一校验结果为对该第一解调结果按照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方式进行校验得到,该第二校验结果为对该第二解调结果按照CRC方式进行校验得到。其中,校验结果可以用于指示对应的解调结果是否正确。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基站在需要确定对该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时未曾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该UE的PCC第一调度结果,则可以先对该上行数据进行双解,也即是,分别按照该SCC的PUSCH上有周期CQI随路信令和没有周期CQI随路信令的解调格式进行解调。
而且,其中的解调过程包括校验处理步骤,也即是当通过解调得到解调结果的同时,还会对该解调结果进行CRC校验,得到校验结果,因此解调完成时不仅可以得到解调结果,还可以得到校验结果。CRC校验是数据通信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通过查错校验码对数据传输进行检错的方式,可以对所传输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校验,因此解调结果的校验结果可以用于指示对应的解调结果是否正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仅是以第一基站在当前时刻之前需要确定对该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时未曾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该UE的PCC第一调度结果为例进行说明,而在另一实施例中,若第一基站在当前时刻之前需要确定对该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时已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该UE的PCC第一调度结果,则该第一基站即可在需要确定对该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时,根据该PCC第一调度结果确定出解调格式,并对该上行数据按照该确定的解调格式进行解调。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在当前时刻之前需要确定对该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时,如果未曾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该UE的PCC第一调度结果,则该第一基站即可通过L2向L1发送第一解调指示,该第一解调指示用于指示L1对该上行数据进行双解,也即是对该上行数据分别按照该第一解调格式和该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如果第一基站在当前时刻之前需要确定对该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时,已接收到该UE的PCC第一调度结果,则该第一基站即可基于该PCC第一调度结果,通过L2确定对该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并通过L2向L1发送第二解调指示,该第二解调指示携带确定的解调格式,用于指示L1该确定的解调格式为正确的解调格式,以便L1按照该确定的解调格式进行解调。
步骤103:若第一基站在解调完成时已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该PCC第一调度结果,则基于该PCC第一调度结果、该第一解调结果、该第二解调结果、该第一校验结果和该第二校验结果,确定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其中,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是指通过正确的解调格式对该上行数据进行解调,得到该UE在该SCC上传输的完整的数据内容,如目标数据,或者目标数据和周期CQI。
其中,第一基站基于该PCC第一调度结果、该第一解调结果、该第二解调结果、该第一校验结果和该第二校验结果,确定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包括以下方式中的任一种:
第一种实现方式:当该PCC第一调度结果指示在该周期CQI上报时刻该UE的PCC上有上行调度时,第一基站基于该第二解调结果和该第二校验结果,确定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当UE的PCC上有上行调度时,说明周期CQI由该UE在调度的PCC上发送,该SCC上的上行数据中没有周期CQI,双解过程中第二解调格式为正确的解调格式,因此第一基站可以基于按照该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得到的第二解调结果和该第二校验结果,确定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具体地,第一基站基于该第二解调结果和该第二校验结果,确定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包括以下方式中的任一种:
1)若通过该第二校验结果确定该第二解调结果校验正确,则将该第二解调结果确定为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2)若通过该第二校验结果确定该第二解调结果校验错误,则确定第二解调数据,并向该UE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重传指示,以便基于后续的HARQ重传数据和该第二解调数据,确定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其中,该第二解调数据为对该上行数据按照该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过程中得到的能够进行HARQ合并的数据,具体可以为解调过程中译码处理之前得到的能够进行HARQ合并的数据。该HARQ重传指示用于指示该UE基于该SCC发送HARQ重传数据。
当通过该第二校验结果确定该第二解调结果校验错误时,说明虽然解调格式正确,但是由于其他干扰因素(如高干扰或弱覆盖场景)的存在也会导致解调失败,进而导致解调得到的第二解调结果校验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也就需要指示UE重传数据,并将重传数据与上次解调过程中的解调数据进行合并,再基于合并后的数据确定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其中,HARQ是一种将前向纠错编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相结合而形成的技术。当解调结果出错时,虽然这部分解调结果对应的解调数据不能正确译码,但是它们依然包含有一定的有用信息,因此可以利用这部分有用信息,将解调数据与重传数据合并在一起再进行译码,以提高解调成功率。而且在重传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重传发送额外的冗余bit,通过重传更多冗余bit以降低信道编码率,从而提高译码成功率。如果加上重传的冗余bit仍然无法正常译码,则进行再次重传,随着重传次数的增加,冗余bit不断积累,信道编码率不断降低,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译码效果。
具体地,第一基站基于HARQ重传数据和该第二解调数据,确定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的过程包括:当第一基站接收到该UE发送的HARQ重传数据时,对该HARQ重传数据分别按照该第一解调格式和该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并在解调过程中获取能够进行HARQ合并的第三解调数据和第四解调数据;若第一基站在解调时已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PCC第二调度结果,则基于该PCC第二调度结果,从该第三解调数据和该第四解调数据中选择第二目标解调数据,将该第二解调数据与该第二目标解调数据进行HARQ合并,基于合并后的解调数据得到合并解调结果,对该合并解调结果进行校验;如果第一基站通过校验确定该解调结果校验正确,则将该合并解调结果确定为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如果第一基站通过校验确定该解调结果校验错误,则重新向该UE发送HARQ重传指示,直至向该UE发送HARQ重传指示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为止。
其中,该PCC第二调度结果用于指示该HARQ重传数据时刻该UE的PCC上是否有上行调度,该第二目标解调结果为该PCC第二调度结果指示的解调格式正确的解调数据。该预设次数可以由第一基站和UE协商设置,一般为4,即UE一般最多会进行4次HARQ重传。而且,如果通过预设次数的重传得到的解调结果仍然校验错误,则该第一基站将会停止向该UE发送HARQ重传指示,并丢弃得到的解调结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若第一基站在解调时未接收到该第二基站发送的PCC第二调度结果,则将该第三解调数据和该第四解调数据分别与该第二解调数据进行HARQ合并,并对合并后的解调数据进行译码和校验,得到两个解调结果和对应的校验结果;当第一基站通对应的校验结果确定这两个解调结果中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时,将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确定为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当第一基站通对应的校验结果确定这两个解调结果中不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时,重新向该UE发送HARQ重传,直至向该UE发送HARQ重传指示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为止。
第二种实现方式:当该PCC第一调度结果指示在该周期CQI上报时刻该UE的PCC上没有上行调度时,则第一基站基于该第一解调结果和该第一校验结果,确定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当UE的PCC没有上行调度时,说明周期CQI由该UE在该SCC上发送,该SCC上的上行数据中有周期CQI,双解过程中的第一解调格式为正确的解调格式,因此第一基站可以基于按照该第一解调格式进行解调得到的第一解调结果和该第一校验结果,确定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其中,第一基站基于该第一解调结果和该第一校验结果,确定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的实现方式,与上述第一基站基于该第二解调结果和该第二校验结果,确定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的实现方式同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可以在不能提前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PCC调度结果并确定出解调格式时,直接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双解,也即是分别按照SCC的PUSCH上有周期CQI随路信令和没有周期CQI随路信令这两种格式进行解调,再在接收到PCC调度结果时,根据该PCC调度结果和双解的解调结果确定最终的解调结果,从而加大了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的解调成功的概率。由于能够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成功解调,因此也就无需躲避SCC的上行调度,即可以将周期CQI时刻的SCC分配给UE来传输上行数据,从而提高了UE传输上行数据的可用资源,进而提高了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1C实施例仅是以第一基站在对该上行数据解调完成时已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PCC第一调度结果为例,而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在对该上行数据解调完成时可能还未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PCC第一调度结果,比如在第二基站与该第一基站的传输时延大于4ms的情况下。图1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流程图,如图1D所示,该方法还包括步骤104-105:
步骤101:当第一基站接收到UE基于调度的SCC发送的上行数据时,判断当前时刻是否为周期CQI的上报时刻。
步骤102:若第一基站确定当前时刻为该周期CQI的上报时刻且在当前时刻之前需要确定对该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时未曾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该UE的PCC第一调度结果,则对该上行数据分别按照第一解调格式和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得到第一解调结果、第二解调结果、第一校验结果和第二校验结果。
步骤104:若第一基站在解调完成时未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该PCC第一调度结果,则基于该第一校验结果和该第二校验结果判断该第一解调结果和该第二解调结果中是否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
具体地,第一基站可以基于该第一校验结果判断该第一解调结果是否校验正确,基于该第二校验结果判断该第二解调结果是否校验正确。如果任一解调结果校验正确,即可确定该第一解调结果和该第二解调结果中是否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如果两个解调结果均校验错误,则即可确定该第一解调结果和该第二解调结果中不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基站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该UE的PCC第一调度结果时,该第一基站可以基于该PCC第一调度结果,通过L2确定对该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并向L1发送第二解调指示,该第二解调指示携带确定的解调格式,用于指示L1该确定的解调格式为该上行数据的正确的解调格式。因此,第一基站的L1如果在解调完成时还未接收到L2发送的第二解调指示,则该L1即可判断该第一解调结果和该第二解调结果中是否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
步骤105:若第一基站确定该第一解调结果和该第二解调结果中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则将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确定为对该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由于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必然为按照正确的解调格式进行解调得到的解调结果,因此此时第一基站无需根据第二基站发送的PCC调度结果的指示,即可直接将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确定为对该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比如,若第一解调结果校验正确,则将第一解调结果确定为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若第二解调结果校验正确,则将第二解调结果确定为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可以在不能提前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PCC调度结果并确定出解调格式时,直接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双解,如果在解调完成时还未接收到该PCC第一调度结果,则可以直接将双解得到的解调结果中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确定为最终的解调结果,从而加大了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的解调成功的概率。由于能够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成功解调,因此也就无需躲避SCC的上行调度,即可以将周期CQI时刻的SCC分配给UE来传输上行数据,从而提高了UE传输上行数据的可用资源,进而提高了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1D实施例仅是以第一基站通过步骤104的判断,确定出该第一解调结果和该第二解调结果中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为例,而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解调结果和该第二解调结果中还可能不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也即是,如图1E所示,上述步骤104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06-111,以及步骤111之后的任一分支:
步骤106:若第一基站确定该第一解调结果和该第二解调结果中不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则确定第一解调数据和第二解调数据,该第一解调数据为对该上行数据按照该第一解调格式进行解调过程中得到的能够进行HARQ合并的数据,该第二解调数据为对该上行数据按照该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过程中得到的能够进行HARQ合并的数据。
其中,解调数据是指解调过程中译码处理之前得到的能够进行HARQ合并的数据。确定解调数据,也即是获取解调过程中译码处理之前的数据,例如,该数据可以为送入译码器待进行译码的软比特数据。
步骤107:第一基站向该UE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指示,并等待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该PCC第一调度结果,该HARQ重传指示用于指示该UE基于该SCC发送HARQ重传数据。
其中,等待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该PCC第一调度结果的目的是为了根据该PCC第一调度结果,确定该第一解调数据和该第二解调数据中解调格式正确的解调数据,以便后续进行HARQ合并。
步骤108:当第一基站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该PCC第一调度结果时,基于该PCC第一调度结果,从该第一解调数据和该第二解调数据中选择第一目标解调数据,该第一目标解调数据为该PCC第一调度结果指示的解调格式正确的解调数据。
具体地,如果该PCC第一调度结果用于指示在该周期CQI上报时刻该UE的PCC上有上行调度,则第一基站将第二解调数据确定为第一目标解调数据;如果该PCC第一调度结果用于指示在该周期CQI上报时刻该UE的PCC上没有上行调度,则第一基站将第一解调数据确定为第一目标解调数据。
步骤109:当第一基站接收到该UE发送的HARQ重传数据时,对该HARQ重传数据分别按照该第一解调格式和该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并在解调过程中获取能够进行HARQ合并的第三解调数据和第四解调数据。
其中,具体可以将解调过程中译码处理之前得到的数据获取为解调数据,如将解调过程中送入译码器待进行译码处理的软比特数据获取为解调数据。该第三解调数据为按照该第一解调格式对该HARQ重传数据进行解调过程中得到的能够进行HARQ合并的数据,该第四解调数据为按照该第二解调格式对该HARQ重传数据进行解调过程中得到的能够进行HARQ合并的数据。
步骤110:若第一基站在解调时未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PCC第二调度结果,则将该第三解调数据和该第四解调数据分别与该第一目标解调数据进行HARQ合并,并基于合并后得到的解调数据确定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第二合并解调结果,该PCC第二调度结果用于指示该HARQ重传数据时刻该UE的PCC上是否有上行调度。
其中,将该第三解调数据和该第四解调数据分别与该第一目标解调数据进行HARQ合并,可以得到第一合并解调数据和第二合并解调数据。相应地,基于合并后得到的解调数据确定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第二合并解调结果包括:对该第一合并解调数据和该第二合并解调数据分别进行译码处理,得到该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该第二合并解调结果。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第一基站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该UE的PCC第二调度结果是,该第一基站可以基于该PCC第二调度结果,通过L2确定对该HARQ重传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并通过L2向L1发送第二解调指示,该第二解调指示携带确定的解调格式,用于指示L1该确定的解调格式为该HARQ重传数据的正确的解调格式。则该第一基站的L1如果在对该HARQ重传数据进行解调时,还未接收到该L2发送的第二解调指示,则该L1即可将该第三解调数据和该第四解调数据分别与该第一目标解调数据进行HARQ合并,并基于合并后得到的解调数据确定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第二合并解调结果。
步骤111:第一基站对该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该第二合并解调结果分别按照CRC方式进行校验。
得到的该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该第二合并解调结果之后,该第一基站即可对该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该第二合并解调结果分别按照CRC方式进行校验,实际应用中,可以由该第一基站的L1进行校验。
当通过校验确定该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该第二合并解调结果中不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时,可以执行下述步骤112;当通过校验确定该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该第二合并解调结果中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时,可以执行下述步骤113。
步骤112:第一基站重新向该UE发送HARQ重传指示并等待接收该第二基站发送的PCC调度结果,直至向该UE发送HARQ重传指示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为止。
也即是,当通过校验确定该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该第二合并解调结果中不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时,第一基站可以重新向该UE发送HARQ重传指示并等待接收该第二基站发送的PCC调度结果,以便根据后续接收到的PCC调度结果,从上次重传合并后得到的解调数据中确定解调格式正确的合并解调数据,再将得到的解调格式正确的合并解调数据与后续的重传数据进行合并、译码和校验,将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确定为该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如果不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则再重新向该UE发送HARQ重传指示并等待接收该第二基站发送的PCC调度结果,直至向该UE发送HARQ重传指示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为止。
其中,该预设次数可以由第一基站和UE协商设置,一般为4,即UE一般最多会进行4次HARQ重传。而且,如果通过该预设次数的重传得到的解调结果仍然校验错误,则该第一基站将会停止向该UE发送HARQ重传指示,并丢弃得到的解调结果。比如,以该预设次数为4为例,当接收到第四次HARQ重传数据后,若基于该第四次重传数据与第三次重传得到的合并解调数据得到的解调结果中,仍然不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时,则即可停止向该UE发送HARQ重传指示,并丢弃得到的解调结果。而若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则即可将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确定为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步骤113:第一基站将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确定为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也即是,当第一基站通过校验确定该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该第二合并解调结果中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时,即可直接将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确定为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从而得到该UE通过该SCC传输的完整和准确的数据内容,而无需再向该UE发送HARQ重传指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可以在不能提前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PCC调度结果并确定出解调格式时,直接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双解,如果在解调完成时还未接收到该PCC第一调度结果,且双解得到的解调结果中不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还可以向UE发送重传指示,从而根据双解得到的解调结果和重传数据综合确定最终的解调结果,从而加大了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的解调成功的概率。由于能够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成功解调,因此也就无需躲避SCC的上行调度,即可以将周期CQI时刻的SCC分配给UE来传输上行数据,从而提高了UE传输上行数据的可用资源,进而提高了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1E实施例仅是第一基站在对该HARQ重传数据分别按照该第一解调格式和该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时,还未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PCC第二调度结果为例,而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在对该HARQ重传数据分别按照该第一解调格式和该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时,还可能已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PCC第二调度结果,也即是,如图1F所示,上述步骤109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14-116:
步骤114:若第一基站在对该HARQ重传数据分别按照该第一解调格式和该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时已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PCC第二调度结果,则基于该PCC第二调度结果,从该第三解调数据和该第四解调数据中选择第二目标解调数据,该第二目标解调结果为该PCC第二调度结果指示的解调格式正确的解调数据。
其中,该PCC第二调度结果用于指示在该HARQ重传数据时刻该UE的PCC上是否有上行调度,第一基站根据该PCC第二调度结果可以确定对该HARQ重传数据进行解调的正确解调格式,进而可以从该第三解调数据和该第四解调数据中选择出解调格式正确的解调数据,作为该第二目标解调数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第一基站接收到该UE的PCC第二调度结果,该第一基站可以基于该PCC第二调度结果,通过L2确定对该HARQ重传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并通过L2向L1发送第二解调指示,该第二解调指示携带确定的解调格式,用于指示L1该确定的解调格式为该HARQ重传数据的正确的解调格式。则该第一基站的L1如果在对该HARQ重传数据进行解调时已接收到该L2发送的第二解调指示,则该L1即可基于该第二解调指示,从该第三解调数据和该第四解调数据中选择解调格式正确的解调数据,作为该第二目标解调数据。
步骤115:第一基站将该第一目标解调数据与该第二目标解调数据进行HARQ合并,并基于合并后得到的解调数据确定第三合并解调结果。
具体地,基于合并后得到的解调数据确定第三合并解调结果包括:对合并后得到的解调数据进行译码处理,得到该第三合并解调结果。
步骤116:第一基站基于该第三合并解调结果,确定对该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具体地,第一基站基于该第三合并解调结果,确定对该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包括:第一基站对该第三合并解调结果按照CRC方式进行校验;若通过校验确定该第三合并解调结果校验正确,则将该第三合并解调结果确定为对该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若通过校验确定该第三合并解调结果校验错误时,则重新向该UE发送HARQ重传指示,直至向该UE发送HARQ重传指示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为止。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可以在不能提前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PCC调度结果并确定出解调格式时,直接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双解,如果在解调完成时还未接收到该PCC第一调度结果,且双解得到的解调结果中不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还可以向UE发送重传指示,从而根据双解得到的解调结果和重传数据综合确定最终的解调结果,从而加大了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的解调成功的概率。由于能够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成功解调,因此也就无需躲避SCC的上行调度,即可以将周期CQI时刻的SCC分配给UE来传输上行数据,从而提高了UE传输上行数据的可用资源,进而提高了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装置可以由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参见图2A,该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201,用于执行上述步骤101中第一基站执行的操作;
第一解调模块202,用于执行上述步骤102中第一基站执行的操作;
第一确定模块203,用于执行上述步骤103中第一基站执行的操作。
可选地,参见图2B,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204,用于执行上述步骤104中第一基站执行的操作;
第二确定模块205,用于执行上述步骤105中第一基站执行的操作。
可选地,参见图2C,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206,用于执行上述步骤106中第一基站执行的操作;
第一重传模块207,用于执行上述步骤107中第一基站执行的操作;
第一选择模块208,用于执行上述步骤108中第一基站执行的操作;
第二解调模块209,用于执行上述步骤109中第一基站执行的操作;
第一合并模块210,用于执行上述步骤110中第一基站执行的操作;
第二重传模块211,用于执行上述步骤111和步骤112中第一基站执行的操作。
可选地,参见图2D,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选择模块212,用于执行上述步骤114中第一基站执行的操作;
第二合并模块213,用于执行上述步骤115中第一基站执行的操作;
第三确定模块214,用于执行上述步骤116中第一基站执行的操作。
可选地,参见图2E,该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215,用于执行上述步骤113中第一基站执行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装置可以在不能提前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PCC调度结果并确定出解调格式时,直接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双解,如果在解调完成时还未接收到该PCC第一调度结果,且双解得到的解调结果中不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还可以向UE发送重传指示,从而根据双解得到的解调结果和重传数据综合确定最终的解调结果,从而加大了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的解调成功的概率。由于能够对周期CQI时刻的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成功解调,因此也就无需躲避SCC的上行调度,即可以将周期CQI时刻的SCC分配给UE来传输上行数据,从而提高了UE传输上行数据的可用资源,进而提高了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装置在实现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装置与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结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据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基站接收到用户设备UE基于调度的辅分量载波SCC发送的上行数据时,判断当前时刻是否为周期信道质量指示CQI的上报时刻;
若所述第一基站确定当前时刻为所述周期CQI的上报时刻且在当前时刻之前需要确定对所述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时未曾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UE的主分量载波PCC第一调度结果,则对所述上行数据分别按照第一解调格式和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得到第一解调结果、第二解调结果、第一校验结果和第二校验结果;
其中,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用于指示在所述周期CQI上报时刻所述UE的PCC上是否有上行调度,所述第一解调格式为所述SCC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有周期CQI随路信令时的解调格式,所述第二解调格式为所述SCC的PUSCH上没有周期CQI随路信令时的解调格式,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为对所述第一解调结果按照循环冗余校验CRC方式进行校验得到,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为对所述第二解调结果按照CRC方式进行校验得到;
若所述第一基站在解调完成时已接收到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则基于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所述第一解调结果、所述第二解调结果、所述第一校验结果和所述第二校验结果,确定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所述第一解调结果、所述第二解调结果、所述第一校验结果和所述第二校验结果,确定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包括:
当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指示在所述周期CQI上报时刻所述UE的PCC上有上行调度时,基于所述第二解调结果和所述第二校验结果,确定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或者,
当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指示在所述周期CQI上报时刻所述UE的PCC上没有上行调度时,基于所述第一解调结果和所述第一校验结果,确定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基站在解调完成时未接收到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则基于所述第一校验结果和所述第二校验结果判断所述第一解调结果和所述第二解调结果中是否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
若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第一解调结果和所述第二解调结果中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则将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确定为对所述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第一解调结果和所述第二解调结果中不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则确定第一解调数据和第二解调数据,所述第一解调数据为对所述上行数据按照所述第一解调格式进行解调过程中得到的能够进行HARQ合并的数据,所述第二解调数据为对所述上行数据按照所述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过程中得到的能够进行HARQ合并的数据;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UE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指示,并等待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所述HARQ重传指示用于指示所述UE基于所述SCC发送HARQ重传数据;
当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时,基于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从所述第一解调数据和所述第二解调数据中选择第一目标解调数据,所述第一目标解调数据为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指示的解调格式正确的解调数据;
当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所述UE发送的HARQ重传数据时,对所述HARQ重传数据分别按照所述第一解调格式和所述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并在解调过程中获取能够进行HARQ合并的第三解调数据和第四解调数据;
若所述第一基站在解调时未接收到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PCC第二调度结果,则将所述第三解调数据和所述第四解调数据分别与所述第一目标解调数据进行HARQ合并,并基于合并后得到的解调数据确定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第二合并解调结果,所述PCC第二调度结果用于指示所述HARQ重传数据时刻所述UE的PCC上是否有上行调度;
所述第一基站对所述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所述第二合并解调结果分别按照CRC方式进行校验,当通过校验确定所述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所述第二合并解调结果中不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时,重新向所述UE发送HARQ重传指示并等待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PCC调度结果,直至向所述UE发送HARQ重传指示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为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基站在解调时已接收到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PCC第二调度结果,则基于所述PCC第二调度结果,从所述第三解调数据和所述第四解调数据中选择第二目标解调数据,所述第二目标解调结果为所述PCC第二调度结果指示的解调格式正确的解调数据;
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一目标解调数据与所述第二目标解调数据进行HARQ合并,并基于合并后得到的解调数据确定第三合并解调结果;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第三合并解调结果,确定对所述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基站通过校验确定所述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所述第二合并解调结果中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时,将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确定为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7.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装置,应用于第一基站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用户设备UE基于调度的辅分量载波SCC发送的上行数据时,判断当前时刻是否为周期信道质量指示CQI的上报时刻;
第一解调模块,用于若当前时刻为所述周期CQI的上报时刻且在当前时刻之前需要确定对所述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格式时未曾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UE的主分量载波PCC第一调度结果,则对所述上行数据分别按照第一解调格式和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得到第一解调结果、第二解调结果、第一校验结果和第二校验结果;
其中,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用于指示在所述周期CQI上报时刻所述UE的PCC上是否有上行调度,所述第一解调格式为所述SCC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有周期CQI随路信令时的解调格式,所述第二解调格式为所述SCC的PUSCH上没有周期CQI随路信令时的解调格式,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为对所述第一解调结果按照循环冗余校验CRC方式进行校验得到,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为对所述第二解调结果按照CRC方式进行校验得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在解调完成时已接收到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则基于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所述第一解调结果、所述第二解调结果、所述第一校验结果和所述第二校验结果,确定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
当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指示在所述周期CQI上报时刻所述UE的PCC上有上行调度时,基于所述第二解调结果和所述第二校验结果,确定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或者,
用于当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指示在所述周期CQI上报时刻所述UE的PCC上没有上行调度时,基于所述第一解调结果和所述第一校验结果,确定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在解调完成时未接收到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则基于所述第一校验结果和所述第二校验结果判断所述第一解调结果和所述第二解调结果中是否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解调结果和所述第二解调结果中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则将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确定为对所述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解调结果和所述第二解调结果中不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则确定第一解调数据和第二解调数据,所述第一解调数据为对所述上行数据按照所述第一解调格式进行解调过程中得到的能够进行HARQ合并的数据,所述第二解调数据为对所述上行数据按照所述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过程中得到的能够进行HARQ合并的数据;
第一重传模块,用于向所述UE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指示,并等待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所述HARQ重传指示用于指示所述UE基于所述SCC发送HARQ重传数据;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时,基于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从所述第一解调数据和所述第二解调数据中选择第一目标解调数据,所述第一目标解调数据为所述PCC第一调度结果指示的解调格式正确的解调数据;
第二解调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UE发送的HARQ重传数据时,对所述HARQ重传数据分别按照所述第一解调格式和所述第二解调格式进行解调,并在解调过程中获取能够进行HARQ合并的第三解调数据和第四解调数据;
第一合并模块,用于若在解调时未接收到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PCC第二调度结果,则将所述第三解调数据和所述第四解调数据分别与所述第一目标解调数据进行HARQ合并,并基于合并后得到的解调数据确定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第二合并解调结果,所述PCC第二调度结果用于指示所述HARQ重传数据时刻所述UE的PCC上是否有上行调度;
第二重传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所述第二合并解调结果分别按照CRC方式进行校验,当通过校验确定所述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所述第二合并解调结果中不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时,重新向所述UE发送HARQ重传指示并等待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PCC调度结果,直至向所述UE发送HARQ重传指示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为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若在解调时已接收到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PCC第二调度结果,则基于所述PCC第二调度结果,从所述第三解调数据和所述第四解调数据中选择第二目标解调数据,所述第二目标解调结果为所述PCC第二调度结果指示的解调格式正确的解调数据;
第二合并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解调数据与所述第二目标解调数据进行HARQ合并,并基于合并后得到的解调数据确定第三合并解调结果;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合并解调结果,确定对所述SCC上的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当通过校验确定所述第一合并解调结果和所述第二合并解调结果中存在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时,将校验正确的解调结果确定为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正确解调的解调结果。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80088557.7A 2017-03-21 2017-03-21 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4318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77562 WO2018170745A1 (zh) 2017-03-21 2017-03-21 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1899A CN110431899A (zh) 2019-11-08
CN110431899B true CN110431899B (zh) 2021-08-20

Family

ID=63584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8557.7A Active CN110431899B (zh) 2017-03-21 2017-03-21 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06437B2 (zh)
EP (1) EP3589045B1 (zh)
JP (1) JP6797313B2 (zh)
KR (1) KR102264619B1 (zh)
CN (1) CN110431899B (zh)
WO (1) WO20181707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46548A1 (en) * 2020-08-07 2022-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 drop for power headroom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20023B1 (en) * 2009-04-13 2014-08-27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Physical layer frame format for WLAN
CN102014480A (zh) * 2009-10-30 2011-04-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同步处理方法及设备
JP5990815B2 (ja) * 2011-11-07 2016-09-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9295048B2 (en) * 2012-09-24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hybrid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3596278A (zh) * 2013-11-26 2014-02-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
JP6584958B2 (ja) 2013-12-26 2019-10-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3874212B (zh) * 2014-03-07 2017-07-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跨载波调度方法及装置
US10103855B2 (en) * 2014-03-28 2018-10-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anagement
WO2017173594A1 (zh) * 2016-04-06 2017-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89045A1 (en) 2020-01-01
US20200022165A1 (en) 2020-01-16
EP3589045B1 (en) 2021-05-12
CN110431899A (zh) 2019-11-08
JP6797313B2 (ja) 2020-12-09
JP2020515187A (ja) 2020-05-21
WO2018170745A1 (zh) 2018-09-27
EP3589045A4 (en) 2020-03-11
KR20190129920A (ko) 2019-11-20
US11006437B2 (en) 2021-05-11
KR102264619B1 (ko)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46117B2 (en) Procedures,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s for code block group-based transmission
US11838130B2 (en) Method for partial retransmission
US11677513B2 (en) Retransmission for punctured signals
AU2020205913A1 (en) Method executed by user equipment, and user equipment
CN110291732B (zh) 无线网络中的损坏数据的自动重传
US20190132106A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999016B2 (en)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control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0431899B (zh) 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解调方法及装置
WO2020088276A1 (zh) 混合自动重传的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0351019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0999469A (zh) 新无线电中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改进或相关的方法及设备
US20240063951A1 (en) Sr bits generation for harq-ack multiplexing with different priorities
EP349976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formation
WO2021072590A1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息发送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1034083A (zh) 新无线电中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或其改进相关的设备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