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3021B -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3021B
CN110393021B CN201780087982.4A CN201780087982A CN110393021B CN 110393021 B CN110393021 B CN 110393021B CN 201780087982 A CN201780087982 A CN 201780087982A CN 110393021 B CN110393021 B CN 1103930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wireless
connection
connection mode
wireless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79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3021A (zh
Inventor
赵朋
陈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93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3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3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3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94Address books, i.e. directories containing contact information about correspond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1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9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involving random numbers or see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1Key generation or deri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7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without using a trusted network node as an anchor
    • H04W12/0471Key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04W4/21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for social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22Layer-2 addresses, e.g.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及终端,其中方法包括:第一终端首先在目标应用里选择无线连接模式,然后从该目标应用的标识列表中确定出目标标识,并通过无线网络向该目标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针对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在接收到针对该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响应时,与该第二终端建立在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可以简化操作步骤,提高终端的智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等)也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目前,人们常常会利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这就需要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来实现。现有的无线通信连接方式,需要用户手动进入终端的专用设置界面开启相应的无线连接模式(例如蓝牙模式、WiFi模式等),然后在知晓另一终端在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名称或地址等信息的前提下,手动选择另一终端来进行连接,如果这时另一终端并没有开启相应的无线连接模式,该终端就无法扫描到另一终端,从而无法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因此,上述方式存在操作过程繁琐,且终端智能性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及终端,有利于简化操作过程,提高终端的智能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第一终端首先在目标应用里选择无线连接模式,然后从该目标应用的标识列表中确定出目标标识,并通过无线网络向该目标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针对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在接收到针对该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响应时,与该第二终端建立在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可见,通过实施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可以通过第一终端在目标应用里完成建立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不需要用户手动在专用设置界面开启相应的无线连接模式,也不需要用户提前知道第二终端在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名称或地址等信息,可以简化操作过程,并同时提高终端的智能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包括:该第二终端在无线连接模式下产生的随机数。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具体可以是第一终端首先通过该随机数与该第二终端进行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本地连接交互,得到该第二终端在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加密密钥,然后该第一终端根据该第二终端的加密密钥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可见,通过实施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终端利用随机数与该第二终端进行交互,得到第二终端的加密密钥,并与该第二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丰富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方式,提高了终端的智能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包括:该第二终端在无线连接模式下的加密密钥。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具体可以是第一终端根据该第二终端的加密密钥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可见,通过实施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终端直接得到该第二终端的加密密钥,并且无需与第二终端进行本地连接交互,便能够与该第二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丰富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方式,提高了终端的智能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包括:该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具体可以是该第一终端首先在接收到该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开启该无线连接模式,并在接收到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时,判断该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中的硬件地址是否为该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如果该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中的硬件地址为该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则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通信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可见,通过实施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终端可以在确定该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中的硬件地址是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的情况下,才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通信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可以避免其他终端误接入的情况,提高了终端的智能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终端在接收到该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将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发送至该第二终端,并控制该第三终端处于该无线连接模式,以便于该第二终端在开启该无线连接模式时基于该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可见,通过实施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该第一终端可以控制第三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丰富了该第一终端的功能,同时提高了终端的智能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无线连接模式可以包括:基于蓝牙的连接模式、基于WPS的连接模式、基于WiFi的连接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无线网络可以包括:蜂窝移动数据网络和/或无线局域网。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行为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由于该终端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方法实施方式以及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因此该终端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方法实施方式,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设计中的方案,该终端解决问题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方法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方法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连接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连接的情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连接的情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连接的情景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连接的情景示意图;
图9是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现有的实际应用中,如果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需要建立无线通信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就需要用户手动进入第一终端的专用设置界面开启相应的无线连接模式(例如蓝牙模式、WiFi模式等),然后手动在该专用设置界面发起扫描,并在知晓第二终端在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名称或地址等信息的前提下,手动选择第二终端来进行连接,如果这时该第二终端并没有开启相应的无线连接模式,该第一终端就无法扫描到该第二终端,从而无法建立该无线通信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如何让一个终端进入到可被扫描到的状态是比较困难的,可能需要去查看终端的说明书才能知晓方法,同时,过多的手动操作也让终端间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过程变得十分复杂,终端的智能性较低。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及终端,用以简化操作过程,提高终端的智能性。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及终端,下面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架构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连接的网络架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架构中包括第一终端101、以及第二终端102。其中,该第一终端101以及该第二终端102可以为各种类型的智能终端,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英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缩写:PDA)、移动互联网设备(英文:Mobile Internet Device,缩写:MID)等具有通信功能的终端。
在图1所示的用于无线通信连接的网络架构示意图中,该第一终端101首先在自身的目标应用中选择出无线连接模式。例如,该目标应用为社交应用,该无线连接模式为基于蓝牙的连接模式,那么该第一终端101首先在该社交应用中选择出基于蓝牙的连接模式。
进一步的,该第一终端101可以在该社交应用中的标识列表(例如联系人列表等)确定出目标标识(例如联系人列表中的某一个联系人名称),并通过无线网络(例如WiFi,蜂窝移动网络等)向该目标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102发送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
其中,该请求中可以包括建立该无线通信连接所需要的该第一终端101的参数(例如第一终端101的硬件地址、用户标识(例如目标应用的用户账号、目标应用的用户名称等)等)。
进一步的,该第二终端102需要与该第一终端101均安装目标应用,该第二终端102通过无线网络在该目标应用里接收到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如果第二终端102的用户确认与该第一终端101建立无线通信连接,那么该第二终端102可以生成针对该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并通过无线网络发送给该第一终端101。
其中,第二终端102安装的目标应用与该第一终端101安装的目标应用可以是同一个应用,也可以是不同的应用,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该针对该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可以包括建立该无线通信连接所需要的该第二终端102的参数(例如第二终端102的硬件地址、随机数、加密密钥等)。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该第二终端102的用户确认与该第一终端101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时,当用户在第一终端102上面同意无线连接请求时,那么该第二终端102自动开启自身的无线连接模式,那么该第二终端102可以自动开启该第一终端101请求的无线连接模式。例如,第一终端101请求与该第二终端102建立基于蓝牙的无线通信连接,如果该第二终端102的用户在同意该第一终端101建立该无线通信连接时,该第二终端102的蓝牙并没有开启,那么该第二终端102可以自动开启该蓝牙。
进一步的,该第一终端101在通过无线网络接收到第二终端102发来的该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当第一终端101收到响应后,第一终端101可以自动开启自身的无线连接模式,然后可以通过本地连接与该第二终端102进行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本地配对过程(如果该确认连接响应包括了一些特定的参数,如加密密钥等,该第一终端101也可以无需通过本地连接与该第二终端102进行本地配对过程而可以直接配对成功),在双方配对成功后,该第一终端101与该第二终端102便可以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在图1所示的架构图中,该第一终端101可以利用目标应用向该第二终端102发起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并通过无线网络与该第二终端102交互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需要的参数,就可以根据该参数直接进入本地连接下的配对过程(如果该参数为特定的参数,那么该本地连接下的配对过程可以省略),在配对完成之后,该第一终端101与该第二终端102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第一终端101的用户可以不用知道第二终端102在该无线通信模式下的硬件地址或名称等参数,两个终端的用户也均不需要再到专用设置界面开启相应的无线连接模式,并选择出对应的终端,就可以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过程,也提高了终端的智能性。
请参阅图2,是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S201、第一终端在目标应用里选择无线连接模式,并从所述目标应用的标识列表中确定目标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该无线连接模式可以是用于该第一终端与其他终端进行无线连接的模式,该目标应用里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无线连接模式,用户可以从该目标应用里的多个无线连接模式选择出其中一个无线连接模式。
可选的,无线连接模式包括:基于蓝牙的连接模式、基于WiFi的连接模式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其中,该基于WiFi的连接模式,包括:基于WPS的连接模式以及基于PIN码的连接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该目标应用可以是该第一终端提前下载的社交类应用或者其他类型的应用等,或者也可以是该第一终端自带的通信软件等,本发明在此不作任何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目标应用的标识列表可以是该目标应用中存储的联系人名称列表、联系人电话列表、联系人头像列表等等,本发明在此不作任何限制。
具体实现中,用户可以通过该第一终端在目标应用里选择出一个无线连接模式,并且在该目标应用的标识列表中确定出目标标识。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终端还可以根据用户对无线连接模式以及目标标识的历史选择频率自动选择出历史选择频率最高的无线连接模式,以及确定出历史选择频率最高的目标标识,并向用户发出提示消息,如果用户对该提示消息进行了确认,该第一终端就可以执行202步骤以及203步骤。这样,就可以不需要用户每一次都进行选择,再确定的步骤,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步骤。
S202、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向所述目标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针对所述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
可选的,该无线网络包括:蜂窝移动数据网络和/或无线局域网。
其中,该蜂窝移动数据网络可以是2G网、3G网、4G网,甚至5G网等,该无线局域网可以是WLAN、WiFi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确定该目标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的方式,可以是该第二终端也配备了同一个目标应用,第一终端的目标应用与第二终端的目标应用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比如说,第一终端向目标应用里的联系人发送了一个消息,如果该目标应用里的联系人在该第二终端上进行了登录,就可以在该第二终端的目标应用上接收到该消息),于是,该目标标识就可以对应到该第二终端。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的请求中,可以包括:连接请求命令,用于通知该第二终端该第一终端请求和该第二终端建立的哪一类无线连接模式;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用于让该第二终端与该第一终端在本地连接下进行配对。当然,该请求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参数,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具体实现中,该第一终端可以在选择出该目标标识之后,通过该无线网络向该目标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该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然后,该第二终端通过该无线网络在该第二终端的目标应用上接收到该无线连接请求,并确认是否要与该第一终端建立该无线通信连接。
S203、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是该第二终端发出的。其中,该第二终端可以是在使用该第二终端的用户确认了要与该第一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时,才发出该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或者,该第二终端也可以是在接收到该无线连接请求时,直接发送该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当然,上述方式只是举例,而非穷举,包含但不限于上述可选方式。
具体的,该第二终端可以自动发送该确认连接响应,比如只要接收到终端的无线连接请求,就进行自动确认(不需要用户手动确认)。或者,该第二终端可以设置为在某一个分组里面的用户发送过来的无线连接请求,就可以自动确认(不需要用户手动确认),比如在目标应用里面的用户分组中,分组为朋友,家人等里面的用户标识发送过来的连接请求,就可以自动发送该确认连接响应。当然,上述方式只是举例,而非穷举,包含但不限于上述可选方式。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终端可以在向该第二终端发送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之后,检测自身的该无线连接模式是否开启,如果未开启,就自动开启该无线连接模式,如果已开启,就让该无线连接模式保存开启状态。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终端也可以在发出该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检测自身的该无线连接模式是否开启,如果未开启,就自动开启该无线连接模式,如果已开启,就让该无线连接模式保存开启状态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是: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均开启该无线连接模式,然后通过该连接请求中的参数以及该确认连接响应中的参数,来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其中,该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是点对点的无线通信连接,例如蓝牙通信连接等。或者,该无线通信连接,还可以是多点式的无线通信连接,例如WiFi通信连接,其中,该WiFi通信连接可以包括WPS通信连接以及PIN码通信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目标应用向该第二终端发起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并通过无线网络接收该第二终端的确认连接响应,同时交互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需的参数,就可以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第一终端的用户可以不用知道第二终端在该无线通信模式下的硬件地址或名称等参数,也不需要再到专用设置界面开启相应的无线连接模式,并选择出对应的终端,就建立了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过程,也提高了终端的智能性。
请参阅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301、第一终端在目标应用里选择无线连接模式,并从所述目标应用的标识列表中确定目标标识。
S302、第一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向目标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针对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该无线连接请求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建立该无线通信连接的参数,例如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连接命令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S301步骤以及S302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S201步骤以及S202步骤,在此不作赘述。
S303、接收到所述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第一终端通过随机数与第二终端进行针对所述无线连接模式的本地连接交互,得到第二终端在无线连接模式下的加密密钥。
其中,该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可以包括:该第二终端在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产生的随机数。
需要说明的是,该随机数可以是该第二终端向该第一终端随机发送的数字,该数字的个数可以是3个、5个等任意个数的数字,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具体实现中,该第二终端向该第一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该确认连接响应,该确认连接响应中包括了该随机数。然后,双方可以进行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本地连接交互,即可以利用该随机数以及该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等参数作为输入,通过算法处理得到该第二终端的加密密钥。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终端可以首先将该随机数封装至该确认连接响应中,并发送给该第一终端。然后,该第二终端生成加密密钥K2,然后利用该随机数并且按照加密算法对该加密密钥K2进行加密,得到密文M2,然后可以通过本地连接(例如蓝牙连接)将该密文M2发送给该第一终端。该第一终端接收到密文M2后,利用该随机数(封装在该确认连接响应中),按照该加密算法解密密文M2,得到密钥K2。通过上述方式,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均具有了加密密钥K2,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利用该加密密钥K2对数据进行加解密。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按照加密算法,利用随机数作为参数,各自在本地生产出加密密钥,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利用该加密密钥K2对数据进行加解密。
其中,该加密算法可以为任意类型的算法,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随机数以及各种本地交互方法,得到加密密钥,其具体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随机数是由该第二终端发送给该第一终端,因此,双方的随机数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可以利用该随机数进行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本地连接交互。
具体实现中,该第二终端可以对该随机数进行加密处理后再进行发送,也可以不对该随机数进行加密而直接发送,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S304、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的加密密钥与第二终端建立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连接的情景示意图。在图4中,该无线连接模式具体为基于蓝牙的连接模式(以下简称蓝牙模式)。用户a与用户b可以在该第一终端以及该第二终端分别安装该目标应用。在步骤401与步骤402中,第一终端连接到无线网络,第二终端也连接到无线网络。在步骤403中,用户a使用该第一终端的目标应用从标识列表中选择出一个目标标识,并选择无线连接模式为蓝牙模式。
在步骤404中,该第一终端的目标应用发送蓝牙的无线连接请求,该无线连接请求中可以包括连接命令、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等参数,其中,该连接命令可以让该第二终端知晓请求的无线连接模式的类型,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可以用于建立该蓝牙模式的无线通信连接。
在步骤405中,用户b在该第二终端的目标应用上进行了确认。在步骤406中,第二终端可以检测是否开启了蓝牙,如果未开启,就开启该蓝牙,并发送确认连接响应至该第一终端的目标应用中。其中,该确认连接响应可以包括连接命令、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以及随机数等参数。
在步骤407中,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可以通过本地连接来进行蓝牙配对。具体的,该第二终端与该第一终端可以利用该随机数以及该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等参数作为输入,通过算法处理得到该第二终端的加密密钥。
其中,上述算法可以为任意类型的加密算法,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在步骤408中,在得到该第二终端的加密密钥中,如果蓝牙验证成功,则该第一终端的目标应用可以提示配对完成。同时,在步骤409中,如果蓝牙验证成功,该第二终端的目标应用也可以提示配对完成。
在步骤409中,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可以建立该蓝牙模式的无线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404以及步骤406可以是在无线网络下的通信阶段,步骤407以及步骤410可以是本地连接下的通信阶段。
可选的,所述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加密密钥。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加密密钥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该确认连接响应中包括了该第二终端在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加密密钥,那么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便可以无需进行本地交互过程,只要验证密码成功,便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具体实现中,该第二终端可以对该加密密钥进行加密处理后再进行发送,也可以不对该加密密钥进行加密而直接发送,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举例来说,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连接的情景示意图。图5所示的步骤501至步骤505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图4所示的步骤401至步骤405的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作赘述。
在步骤506中,第二终端检测自身是否开启了蓝牙,如果未开启,就开启该蓝牙,并发送确认连接响应。其中,该确认连接响应可以包括连接命令、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以及第二终端在该蓝牙模式下的加密密钥。
在步骤507中,第一终端接收到该确认连接响应,并根据该第二终端的加密密钥连接该第二终端的蓝牙,如果验证密码成功,便在该第一终端的目标应用上提示配对完成。同时,在步骤508中,如果连接成功,也在该第二终端的目标应用上提示配对完成。
在步骤509中,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蓝牙模式的无线通信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目标应用向该第二终端发起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并通过无线网络接收该第二终端的确认连接响应,同时交互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需的参数,就可以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第一终端的用户可以不用知道第二终端在该无线通信模式下的硬件地址或名称等参数,也不需要再到专用设置界面开启相应的无线连接模式,并选择出对应的终端,就建立了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过程,也提高了终端的智能性。
请参阅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S601、第一终端在目标应用里选择无线连接模式,并从目标应用的标识列表中确定目标标识。
S602、第一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向目标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针对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S601步骤以及S602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S201步骤以及S202步骤,在此不作赘述。
S603、第一终端在接收到所述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开启无线连接模式。
其中,所述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该无线连接模式例如可以是基于WPS(WiFi Protected Setup,WiFi保护装置)的连接模式(以下简称WPS模式)。其中,该WPS模式能够在网络中为各个终端自动配置网络名及加密密钥。当连接具有WPS的终端时,用户不必去了解网络名及加密密钥等概念,也不必输入预知的密码段,只需要在接入终端和发起终端均开启该WPS模式,便可以进行连接。并且,由于该加密密钥由于是随机产生的,安全性能也较高。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无线连接模式还可以是第一终端开启个人热点时的WiFi模式,或者是其他无线连接模式,本发明在此不作限制。
具体实现中,该第一终端在接收到该第二终端的确认连接响应时,可以根据该确认连接响应检测自身是否开启了该无线连接模式,如果未开启,则该第一终端自动开启该无线连接模式,如果已开启,就可以保持无线连接模式的开启状态。
S604、第一终端在接收到针对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时,判断针对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中的硬件地址是否为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该针对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可以用于请求接入该第一终端的无线网络。并且,该针对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可以由第二终端发出,也可以由其他终端发出,该针对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可以包括发出终端的硬件地址。
具体实现中,该第一终端可以通过无线通信阶段得到该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然后,在本地连接的通信阶段时,如果接收到该针对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便可以判断该请求中的硬件地址是否为无线通信阶段得到的硬件地址。如果是,就可以允许该第二终端进行该无线网络的本地接入(例如允许WPS接入),如果不是,则不允许该第二终端进行该无线网络的本地接入。
具体实现中,该第一终端在接收到任意一个终端的该针对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时,可以在本地连接的通信阶段判断该针对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中的硬件地址是否与该确认连接响应的地址(即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相同。
S605、若针对所述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中的硬件地址为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则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无线通信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具体实现中,如果该针对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中的硬件地址与该确认连接响应的地址(即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相同,该第一终端可以确定发起连接的为该第二终端,就可以与该第二终端建立无线通信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终端在确定该针对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中的硬件地址是该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的情况下,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通信连接,可以避免其他终端在该第一终端开启该无线连接模式时误接入的情况,提高连接效率。
举例来说,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连接的情景示意图。用户a与用户b可以在该第一终端以及该第二终端分别安装该目标应用。在步骤701与步骤702中,第一终端连接到无线网络,第二终端也连接到无线网络。在步骤703中,用户a使用该第一终端的目标应用从标识列表中选择出一个目标标识,并选择无线连接模式为WPS模式。
在步骤704中,该第一终端的目标应用发送WPS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即消息1),该无线连接请求(即消息1)中可以包括连接命令、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等参数,其中,该连接命令可以让该第二终端知晓请求的无线连接模式的类型为WPS模式,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可以用于第二终端发送WPS接入请求时准确找到该第一终端。
在步骤705中,用户b在该第二终端的目标应用上进行了确认。在步骤706中,第二终端可以检测是否开启了WPS模式,如果未开启,就开启该WPS模式,并发送确认连接响应(即消息2)至该第一终端的目标应用中。其中,该确认连接响应(即消息2)可以包括连接命令、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等参数。
在步骤707中,该第一终端在接收到该确认连接响应(即消息2)之后,检测自身是否开启了WPS模式,如果未开启,就开启该WPS模式,如果已开启,就保持该WPS模式处于开启状态。
在步骤708中,该第二终端向该第一终端发送WPS接入请求(即针对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也即消息3。
在步骤709中,该第一终端接收到该WPS接入请求(即消息3),并判断该WPS接入请求中的硬件地址是否为确认连接响应中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在步骤710中,如果该第一终端判断该请求(消息3)中的硬件地址与确认连接响应(即消息2)中的硬件地址与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相同,就可以将该第二终端接到该第一终端的无线网络中。
其中,如果该第一终端判断该请求中的硬件地址不是该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便可以不将该请求中的硬件地址对应的终端接入该第一终端的无线网络中。
在步骤711中,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该WPS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704以及步骤706可以是在无线网络下的通信阶段,步骤707至步骤711可以是本地连接下的通信阶段。
可选的,该第一终端在接收到该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还可以将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发送至该第二终端,并控制该第三终端处于该无线连接模式,以便于该第二终端在开启该无线连接模式时基于该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确认连接响应中可以包括该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终端可以是路由器、WiFi发射设备等。该第一终端可以事先与第三终端建立过该无线通信连接,并保存该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并且,该第一终端还可以事先获取该第三终端的操作权限,即无需第三终端确认便可以控制该第三终端。
具体实现中,该第一终端在接收到该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可以根据该确认连接响应中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准确发送至该第二终端,并控制该第三终端处于该无线连接模式。进一步的,该第二终端可以接收到该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并开启该无线连接模式,该第二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接入该第三终端的无线网络中,并与该第三终端建立该无线通信连接。
举例来说,该无线连接模式为WPS模式。第一终端首先与该第三终端建立该WPS模式的无线通信连接,并保存该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然后,该第一终端获取该第三终端的操作权限,以便于能够在该第一终端上便可控制该第三终端。进一步的,该第一终端向该第二终端发送该WPS模式的连接请求,在接收到第二终端针对该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将该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发送至该第二终端,同时,该第一终端控制该第三终端开启WPS模式。
进一步的,该第二终端根据该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向该第三终端发送WPS接入请求,第三终端在接收到该WPS接入请求,可以将该第二终端接入,并与该第二终端建立WPS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终端还可以在发送确认连接响应之后,将接入该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发送给该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在接收到该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时,控制该第三终端处于该无线连接模式,并将该第二终端接入该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转发至第三终端。第三终端在接收到该请求时,根据该请求中的硬件地址将该第二终端接入,并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终端还可以在接收到该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将第三终端在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加密密钥以及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在接收到该加密密钥以及该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时,开启无线连接模式,并根据该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扫描到该第三终端,并自动输入加密密钥,在加密密钥验证成功后,便可以与该第三终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三终端可以是路由器。该第一终端可以和路由器首先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并记录该路由器的硬件地址。该第一终端向该第二终端发送无线连接请求(此时该无线连接请求中携带路由器的硬件地址)。该第二终端在接收到该无线连接请求之后,保存该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并且开启自身的WPS接入模式,然后给第一终端发送针对该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该第一终端接收到针对该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该第一终端通知该路由器开启WPS模式命令。
其中,该WPS模式命令同时也可以包括该第二终端的确认响应里面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也发送给该路由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过来的开启WPS请求命令时,开启WPS模式,准备与第二终端进行WPS交互。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该无线连接模式为WiFi连接模式时,第二终端的确认连接响应可以包括PIN码。第一终端在接收到该确认连接响应时,可以根据该PIN码连接到该第二终端的无线网络,并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该WiFi连接模式的无线通信连接。
举例来说,如图8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连接的情景示意图。用户a与用户b可以在该第一终端以及该第二终端分别安装该目标应用。在步骤801与步骤802中,第一终端连接到无线网络,第二终端也连接到无线网络。在步骤803中,用户a使用该第一终端的目标应用从标识列表中选择出目标标识为用户b,并选择无线连接模式为WiFi模式。
在步骤804中,该第一终端的目标应用发送WiFi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该无线连接请求中可以包括连接命令、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等参数。
在步骤805中,用户b在该第二终端的目标应用上进行了确认。在步骤806中,第二终端可以检测是否开启了WiFi模式,如果未开启,就开启该WiFi模式,并发送确认连接响应至该第一终端的目标应用中。其中,该确认连接响应可以包括连接命令、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以及PIN码等参数。
其中,该PIN码可以为WiFi密码,或者其他用于加密的密码,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在步骤807中,该第一终端在接收到该确认连接响应之后,检测自身是否开启了WiFi模式,如果未开启,就开启该WiFi模式,如果已开启,就保持该WiFi模式处于开启状态。
在步骤808中,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进行WiFi连接,并自动输入该确认连接响应中的PIN码,以便于第二终端验证该PIN码是否正确。
在步骤809中,如果该第二终端验证该PIN码正确,该第二终端便可以将该第一终端接入到该第二终端的无线网络中,并与该第一终端建立该WiFi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其中,如果该第二终端验证该PIN码不正确,就可以不将该第一终端接入到该第二终端的无线网络中。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804以及步骤806可以是在无线网络下的通信阶段,步骤807至步骤809可以是本地连接下的通信阶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目标应用向该第二终端发起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并通过无线网络接收该第二终端的确认连接响应,同时交互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需的硬件地址等参数,在接收到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时,判断该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中的硬件地址是否为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如果是,就可以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该第一终端可以在确定该针对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中的硬件地址是该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的情况下,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通信连接,可以避免其他终端在该第一终端开启该无线连接模式时误接入的情况,提高了终端的智能性。
请参阅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的终端,可以包括:
确定模块901,用于在目标应用里选择无线连接模式,并从该目标应用的标识列表中确定目标标识。
发送模块902,用于通过无线网络向该目标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
建立模块903,用于在接收到该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响应时,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可选的,该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包括:该第二终端在该无线连接模式下产生的随机数;
该建立模块903,包括:交互单元9030,用于通过该随机数与该第二终端进行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本地连接交互,得到该第二终端在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加密密钥。
第一建立单元9031,用于根据该第二终端的加密密钥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可选的,该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包括:该第二终端在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加密密钥。
该建立模块903,包括:第二建立单元9032,用于根据该第二终端的加密密钥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可选的,该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包括:该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该建立模块903,包括:开启单元9033,用于在接收到该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开启该无线连接模式。
判断单元9034,用于在接收到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时,判断该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中的硬件地址是否为该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第三建立单元9035,若该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中的硬件地址为该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则与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通信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可选的,该终端还包括:处理模块904,用于在接收到该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将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发送至该第二终端,并控制该第三终端处于该无线连接模式,以便于该第二终端在开启该无线连接模式时基于该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可选的,该无线连接模式包括:基于蓝牙的连接模式、基于WPS的连接模式、基于WiFi的连接模式、基于NFC的连接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该无线网络包括:蜂窝移动数据网络和/或无线局域网。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目标应用向该第二终端发起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并通过无线网络接收该第二终端的确认连接响应,同时交互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需的参数,就可以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第一终端的用户可以不用知道第二终端在该无线通信模式下的硬件地址或名称等参数,也不需要再到专用设置界面开启相应的无线连接模式,并选择出对应的终端,就建立了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过程,也提高了终端的智能性。
请参阅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终端,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10、存储器120、其他输入设备130、显示屏140、传感器150、输入/输出子***170、处理器190、以及电源1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显示屏140属于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且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或者更少的用户界面。
下面结合图9对终端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射频电路1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1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GSM(Global System of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电子邮件、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短消息服务)等。
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终端1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象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其他输入设备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30可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他输入设备130与输入/输出子***170的其他输入设备控制器171相连接,在其他设备输入控制器171的控制下与处理器180进行信号交互。
显示屏1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的各种菜单,还可以接受用户输入。具体的显示屏140可包括显示面板141,以及触控面板142。其中显示面板141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41。触控面板142,也称为触摸屏、触敏屏等,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接触或者非接触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42上或在触控面板142附近的操作,也可以包括体感操作;该操作包括单点控制操作、多点控制操作等操作类型。),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142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姿势,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处理器能够处理的信息,再送给处理器180,并能接收处理器1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42,也可以采用未来发展的任何技术实现触控面板142。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42可覆盖显示面板141,用户可以根据显示面板141显示的内容(该显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软键盘、虚拟鼠标、虚拟按键、图标等等),在显示面板141上覆盖的触控面板142上或者附近进行操作,触控面板142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操作后,通过输入/输出子***170传送给处理器180以确定用户输入,随后处理器180根据用户输入通过输入/输出子***170在显示面板1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4中,触控面板142与显示面板1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42与显示面板141集成而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终端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50,比如光传感器、速度传感器、GPS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41和/或背光。作为速度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终端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终端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输入/输出子***170用来控制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可以包括其他设备输入控制器171、传感器控制器172、显示控制器173。可选的,一个或多个其他输入控制设备控制器171从其他输入设备130接收信号和/或者向其他输入设备130发送信号,其他输入设备13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值得说明的是,其他输入控制设备控制器171可以与任一个或者多个上述设备连接。所述输入/输出子***170中的显示控制器173从显示屏140接收信号和/或者向显示屏140发送信号。显示屏140检测到用户输入后,显示控制器173将检测到的用户输入转换为与显示在显示屏140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传感器控制器172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传感器150接收信号和/或者向一个或者多个传感器150发送信号。
处理器180是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1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80中。
终端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与处理器1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终端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上述处理器180可以调用上述存储器120存储的程序指令,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方法。
具体的,处理器180,用于在目标应用里选择无线连接模式,并从上述目标应用的标识列表中确定目标标识;通过无线网络向上述目标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针对上述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在接收到上述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上述第一终端与上述第二终端建立上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的方法均从处理器的角度来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要执行上述方法需要其他硬件结构的配合。例如,上述终端与其他设备或服务器的交互,如向上述目标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针对上述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由上述处理器180控制上述射频电路110来接收相关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对具体的实现过程不作详细描述和限制。
可选的,上述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包括:上述第二终端在上述无线连接模式下产生的随机数。
上述处理器180,具体用于通过上述随机数与上述第二终端进行针对上述无线连接模式的本地连接交互,得到上述第二终端在上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加密密钥;根据上述第二终端的加密密钥与上述第二终端建立上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可选的,上述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包括:上述第二终端在上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加密密钥。
上述处理器180,具体用于根据上述第二终端的加密密钥与上述第二终端建立上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可选的,上述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包括:上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上述处理器180,具体用于在接收到上述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开启上述无线连接模式;在接收到针对上述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时,判断上述针对上述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中的硬件地址是否为上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若上述针对上述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中的硬件地址为上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则上述第一终端与上述第二终端建立上述无线通信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180,还用于在接收到上述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将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发送至上述第二终端,并控制上述第三终端处于上述无线连接模式,以便于上述第二终端在开启上述无线连接模式时基于上述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可选的,上述无线连接模式包括:基于蓝牙的连接模式、基于WPS的连接模式、基于WiFi的连接模式、基于NFC的连接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上述无线网络包括:蜂窝移动数据网络和/或无线局域网。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目标应用向该第二终端发起针对该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并通过无线网络接收该第二终端的确认连接响应,同时交互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需的参数,就可以该第二终端建立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第一终端的用户可以不用知道第二终端在该无线通信模式下的硬件地址或名称等参数,也不需要再到专用设置界面开启相应的无线连接模式,并选择出对应的终端,就建立了该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过程,也提高了终端的智能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在目标应用里选择无线连接模式,并从所述目标应用的标识列表中确定目标标识;通过无线网络向所述目标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针对所述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处理器执行的具体过程可参见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在目标应用里选择无线连接模式,并从所述目标应用的标识列表中确定目标标识;通过无线网络向所述目标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针对所述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的硬盘或内存。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所述终端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该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终端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相似,因此该终端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为简洁描述,在这里不再赘述。

Claims (12)

1.一种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在目标应用里选择无线连接模式,并从所述目标应用的标识列表中确定目标标识,其中,所述目标应用包括用于社交的应用,所述目标应用的标识列表包括联系人名称列表、联系人电话列表和联系人头像列表,所述无线连接模块包括基于蓝牙的连接模式;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向所述目标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针对所述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无线网络包括蜂窝移动数据网络和/或无线局域网;
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其中,所述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产生的随机数;
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随机数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针对所述无线连接模式的本地连接交互,得到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加密密钥;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加密密钥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加密密钥;
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加密密钥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接收到所述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开启所述无线连接模式;
所述第一终端在接收到针对所述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时,判断所述针对所述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中的硬件地址是否为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若所述针对所述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中的硬件地址为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则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通信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接收到所述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将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并控制所述第三终端处于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以便于所述第二终端在开启所述无线连接模式时基于所述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目标应用里选择无线连接模式,并从所述目标应用的标识列表中确定目标标识,其中,所述目标应用包括用于社交的应用,所述目标应用的标识列表包括联系人名称列表、联系人电话列表和联系人头像列表,所述无线连接模块包括基于蓝牙的连接模式;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无线网络向所述目标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针对所述无线连接模式的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无线网络包括蜂窝移动数据网络和/或无线局域网;
建立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连接请求的确认响应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其中,所述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产生的随机数;
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交互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随机数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针对所述无线连接模式的本地连接交互,得到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加密密钥;
第一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加密密钥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加密密钥;
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第二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加密密钥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开启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开启所述无线连接模式;
判断单元,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时,判断所述针对所述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中的硬件地址是否为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第三建立单元,若所述针对所述无线连接模式的请求中的硬件地址为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则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通信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连接请求的确认连接响应时,将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并控制所述第三终端处于所述无线连接模式,以便于所述第二终端在开启所述无线连接模式时基于所述第三终端的硬件地址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80087982.4A 2017-03-14 2017-06-28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103930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499646 2017-03-14
CN201710149964 2017-03-14
PCT/CN2017/090555 WO2018166103A1 (zh) 2017-03-14 2017-06-28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3021A CN110393021A (zh) 2019-10-29
CN110393021B true CN110393021B (zh) 2021-08-27

Family

ID=63523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7982.4A Active CN110393021B (zh) 2017-03-14 2017-06-28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64738B2 (zh)
EP (1) EP3585127B1 (zh)
CN (1) CN110393021B (zh)
WO (1) WO20181661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0319B (zh) * 2020-06-30 2022-12-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设置连接模式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507702B (zh) * 2021-05-28 2023-10-03 西安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蓝牙连接方法、装置、车载蓝牙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422999B (zh) * 2022-01-30 2022-12-13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设备自动配对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87224A1 (en) * 2003-06-11 2004-12-15 Sony France S.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1347029A (zh) * 2005-11-16 2009-01-14 诺基亚公司 用于建立独立于承载且安全的连接的***和方法
CN102752748A (zh) * 2012-06-26 2012-10-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以及移动终端
CN104159227A (zh) * 2014-08-15 2014-11-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6151995A1 (en) * 2015-03-24 2016-09-29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progr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70350B2 (en) * 2007-10-31 2011-06-28 Motorola Mobility,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ent sharing
US20090215398A1 (en) 2008-02-25 2009-08-27 Adler Mitchell 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Devices
CN103684546B (zh) * 2012-09-05 2017-10-1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用户终端配对的方法及***
CN103209406B (zh) * 2013-03-27 2016-05-11 天脉聚源(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获得设备标识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48956B (zh) * 2013-05-20 2016-12-28 浙江传媒学院 一种多屏协作模式的智能家庭视频业务的实现方法及***
CN104601205B (zh) * 2013-10-31 2018-06-05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共享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07780B (zh) 2013-11-19 2018-03-2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及其网络连接方法
EP3082058B1 (en) * 2014-05-14 2018-02-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rminal matching method and matched terminal
US9544333B2 (en) * 2015-03-31 2017-01-10 Dell Products, Lp Policy setting for content sharing of a plurality of remotely connected computing devices in physical or virtualized space
US9402274B1 (en) * 2015-05-26 2016-07-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dle mode operations in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during data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87224A1 (en) * 2003-06-11 2004-12-15 Sony France S.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1347029A (zh) * 2005-11-16 2009-01-14 诺基亚公司 用于建立独立于承载且安全的连接的***和方法
CN102752748A (zh) * 2012-06-26 2012-10-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以及移动终端
CN104159227A (zh) * 2014-08-15 2014-11-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6151995A1 (en) * 2015-03-24 2016-09-29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progra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85127A1 (en) 2019-12-25
WO2018166103A1 (zh) 2018-09-20
EP3585127B1 (en) 2023-11-15
CN110393021A (zh) 2019-10-29
US10764738B2 (en) 2020-09-01
US20200015064A1 (en) 2020-01-09
EP3585127A4 (en) 2020-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7376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intelligent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083423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for controlling cooperation of multiple intelligent devices with social application platform
EP3764253B1 (en) Method for quickly opening application or application function, and terminal
WO2017198161A1 (zh)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EP3499918B1 (en) Data sharing method and terminal
WO2018049886A1 (zh) 建立热点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15027712A1 (zh) 移动终端连接网络的方法、移动终端与终端设备
US20180035296A1 (en) Screen unlo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901020B (zh) 网络接入的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KR102500710B1 (ko) 핫스팟 접속 구축 방법 및 단말 장치
CN10655036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93021B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WO2019057119A1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wifi热点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存储介质
CN106713319B (zh) 终端间的远程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6106774A1 (zh) 一种图案锁的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9600340B (zh) 操作授权方法、装置、终端以及服务器
CN106507357B (zh)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17000495A1 (zh) 一种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及设备
WO2015081816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file transmitting through browser
WO2019090702A1 (zh) 一种终端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US11153427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3923005B (zh) 一种写入数据的方法及***
WO2016191968A1 (zh) 一种左右手模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7148011B (zh) 一种执行目标业务的方法、装置和***
WO2016131180A1 (zh) 一种键盘的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