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2347A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2347A
CN110392347A CN201810339121.7A CN201810339121A CN110392347A CN 110392347 A CN110392347 A CN 110392347A CN 201810339121 A CN201810339121 A CN 201810339121A CN 110392347 A CN110392347 A CN 1103923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ulticast
mark
messa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391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391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2347A/zh
Priority to EP19788231.9A priority patent/EP3780666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82033 priority patent/WO201920112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2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347A/zh
Priority to US17/071,597 priority patent/US20210029514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无线通信装置从第一终端接收组播数据报文,所述组播数据报文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采用本申请可以降低部署和运维成本。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视频业务的发展呈现出井喷态势。在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通常采用组播的方式向用户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目前,主要采用增强型多媒体广播多播(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s,eMBMS)技术向用户终端发送业务数据。
为了使RAN网络支持eMBMS,需要在RAN网络中的核心网设备、CU、DU以及用户终端上均部署支持eMBMS的模块,才可以向多个用户终端发送业务数据,导致部署和运维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可以降低部署和运维成本。该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中的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或者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所述方法包括:
无线通信装置从第一终端接收组播数据报文,所述组播数据报文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播组标识为第一组播组的IP地址,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为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括: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将所述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IP地址修改为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得到单播报文,所述单播报文包括所述业务数据;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单播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为第一组播组IP地址,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为所述第二终端的GTP隧道地址;
所述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GTP隧道地址,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组播数据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为集中单元C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组播加入报文,所述组播加入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添加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组播离开报文,所述组播离开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删除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数目为多个。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中的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或者终端中的芯片,所述方法包括:
无线通信装置确定组播数据报文;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组播数据报文,所述组播数据报文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
所述组播数据报文用于以单播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成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组播加入报文,所述组播加入报文中携带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所述组播加入报文用于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加入所述第一组播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组播离开报文,所述组播离开报文中携带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所述组播离开报文用于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一组播组中删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成员有多个。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从第一终端接收组播数据报文,所述组播数据报文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播组标识为第一组播组的IP地址,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为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IP地址修改为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得到单播报文,所述单播报文包括所述业务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单播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为第一组播组IP地址,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为所述第二终端的GTP隧道地址;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GTP隧道地址,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组播数据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为集中单元C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组播加入报文,所述组播加入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添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添加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组播离开报文,所述组播离开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删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删除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数目为多个。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组播数据报文;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组播数据报文,所述组播数据报文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
所述组播数据报文用于以单播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成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组播加入报文,所述组播加入报文中携带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所述组播加入报文用于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加入所述第一组播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组播离开报文,所述组播离开报文中携带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所述组播离开报文用于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一组播组中删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成员有多个。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装置从第一终端接收组播数据报文,组播数据报文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根据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以及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对应关系,确定第二终端的标识,然后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向第二终端发送业务数据。这样,无线通信装置以及终端上无需部署支持eMBMS的模块,从而降低部署和运维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网络***架构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在RAN网络场景中,数据传输方法。
如图1a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网络***架构图,该通信网络***包括接入网设备10、终端20、终端30和终端40。其中,接入网设备10分别与终端20、终端30和终端40进行无线通信。其中,该通信***可以是支持***(fourth generation,4G)接入技术的通信***,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接入技术;或者,该通信***也可以是支持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接入技术通信***,例如,新无线(new radio,NR)接入技术;或者,该通信***也可以是支持第三代(third generation,3G)接入技术的通信***,例如,通用移动通信***(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接入技术;或者该通信***也可以是第二代(second generation,2G)接入技术的通信***,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接入技术;或者,该通信***还可以是支持多种无线技术的通信***,例如支持LTE技术和NR技术的通信***。另外,该通信***也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
接入网设备10可以是接入网侧用于支持终端接入通信***的设备,例如,可以是2G接入技术通信***中的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和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3G接入技术通信***中的节点B(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4G接入技术通信***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nodeB,eNB)、5G接入技术通信***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中继节点(relay node)、接入点(accesspoint,AP)等等。
终端20、终端30和终端40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或者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站台(station),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TE)等。还可以为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held),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无绳电话(cordless phone),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台,平板电脑(pad)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接入通信***、可以与通信***的网络侧进行通信,或者通过通信***与其它物体进行通信的设备都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譬如,智能交通中的终端和汽车、智能家居中的家用设备、智能电网中的电力抄表仪器、电压监测仪器、环境监测仪器、智能安全网络中的视频监控仪器、收款机等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与接入网设备,例如接入网设备10进行通信。多个终端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终端可以是静态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通信***中,接入网设备10中可以设置有控制模块和业务分流(Traffic Offload,TOF)模块,其中,TOF模块用于识别组播数据报文和组播控制报文,并将组播数据报文和组播控制报文转发给控制模块,同时,将控制模块发送的组播数据报文发送给终端,控制模块可以是互联网组管理协议控制(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controller)模块,用于根据组播控制报文进行组播映射表的建立和维护,并对接收到的TOF模块转发的组播数据报文进行处理。
当终端需要接收某个组播组的业务数据时,终端可以向接入网设备10发送组播加入报文,以加入该组播组。接入网设备10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组播加入报文后,可以根据该组播加入报文维护组播映射表。同时,当接入网设备10接收到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时,可以根据组播映射表将该业务数据发送给对应的终端。
图1b是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接入网设备10的结构可以参考图1a所示的结构。
接入网设备1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至少一个存储器12、至少一个收发器13、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4和一个或多个天线15。处理器11、存储器12、收发器13和网络接口14相连,例如通过总线相连。天线15与收发器13相连。网络接口14用于使得接入网设备10通过通信链路,与其它通信设备相连,例如接入网设备10通过S1接口,与核心网网元101相连。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可包括各类接口、传输线或总线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例如处理器11,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类型: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用于实现逻辑运算的集成电路。例如,处理器11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或多核(multi-CPU)处理器。至少一个处理器11可以是集成在一个芯片中或位于多个不同的芯片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例如存储器12,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类型: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nlymemory,EEPROM)。在某些场景下,存储器还可以是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12可以是独立存在,与处理器11相连。可选的,存储器12也可以和处理器11集成在一起,例如集成在一个芯片之内。其中,存储器12能够存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1来控制执行,被执行的各类计算机程序代码也可被视为是处理器11的驱动程序。例如,处理器11用于执行存储器1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收发器13可以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10与终端之间射频信号的接收或者发送,收发器13可以与天线15相连。收发器13包括发射机Tx和接收机Rx。具体地,一个或多个天线15可以接收射频信号,该收发器13的接收机Rx用于从天线接收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并将该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提供给处理器11,以便处理器11对该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做进一步的处理,例如解调处理和译码处理。此外,收发器13中的发射机Tx还用于从处理器11接收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并将该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15发送射频信号。具体地,接收机Rx可以选择性地对射频信号进行一级或多级下混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以得到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下混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的先后顺序是可调整的。发射机Tx可以选择性地对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时进行一级或多级上混频处理和数模转换处理以得到射频信号,上混频处理和数模转换处理的先后顺序是可调整的。数字基带信号和数字中频信号可以统称为数字信号。
如图1c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终端20、终端30和终端40的结构可以参考图1c所示的结构。
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1、至少一个收发器22和至少一个存储器23。处理器21、存储器23和收发器22相连。可选的,终端2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24、输入设备25和一个或多个天线26。天线26与收发器22相连,输出设备24、输入设备25与处理器21相连。
收发器22、存储器23以及天线26可以参考图1b中的相关描述,实现类似功能。
处理器21可以是基带处理器,也可以是CPU,基带处理器和CPU可以集成在一起,或者分开。
处理器21可以用于为终端实现各种功能,例如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或者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或者用于协助完成计算处理任务,例如对图形图像处理或者音频处理等等;或者处理器21用于实现上述功能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输出设备24和处理器2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24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25和处理器2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受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25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可以降低部署和运维成本。如图2所示,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图2中的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11或者接入网设备11中的芯片;第一终端可以是终端20,终端30或者终端40。
步骤201,无线通信装置从第一终端接收组播数据报文。
其中,组播数据报文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
在实施中,当第一终端向第一组播组的其他终端发送业务数据时,可以以第一终端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为源地址,以第一组播组的组播地址为目的地址对业务数据进行封装,得到组播数据报文,并将该组播数据报文发送给无线通信装置,该组播数据报文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其中,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为第一组播组的组播地址。
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组播数据报文后,可以得到该组播数据报文中携带的第一组播组的标识。
步骤202,无线通信装置根据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以及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对应关系,确定第二终端的标识。
在实施中,无线通信装置中可以存储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由技术人员进行设置,也可以由无线通信装置根据终端发送的组播控制报文(比如组播加入报文和组播离开报文)建立和维护。后续,本发明实施例将对无线通信装置根据终端发送的组播控制报文建立和维护组播映射表的具体处理流程进行详细的介绍,此处不进行描述。
无线通信装置得到该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后,可以在上述对应关系中查询该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的标识。
可选的,第二终端的数目为多个。
步骤203,无线通信装置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向第二终端发送业务数据。
在实施中,当无线通信装置获取到第一组播组对应的第二终端的标识后,可以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向第二终端发送业务数据。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两种可行的实现方式。
方式一,第一组播组标识为第一组播组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第二终端的标识为第二终端的IP地址,则上述步骤202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一,无线通信装置将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IP地址修改为第二终端的IP地址,得到单播报文。
其中,单播报文包括业务数据。
在实施中,当无线通信装置得到该第一组播组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后,可以将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修改为第二终端的IP地址,得到单播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终端的数目为多个时,无线通信装置需要对组播数据报文进行复制,然后,分别修改每个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例如,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为224.0.1.1,第二终端的IP地址分别为192.168.1.1、192.168.1.2和192.168.1.3。则无线通信装置需要将组播数据报文复制为3份,并将第一份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修改为192.168.1.1,将第二份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修改为192.168.1.2,将第三份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修改为192.168.1.3。
步骤二,无线通信装置根据第二终端的IP地址,向第二终端发送单播报文。
在实施中,无线通信装置得到单播报文后,可以根据单播报文的目的IP地址将该单播报文发送给对应的第二终端。
方式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为第一组播组IP地址,第二终端的标识为第二终端的GTP隧道地址,上述步骤202的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根据第二终端的GTP隧道地址,向第二终端发送组播数据报文。
在实施中,当无线通信装置得到该第一组播组对应的第二终端的GTP隧道地址后,可以根据第二终端的GTP隧道地址向第二终端发送该组播数据报文。
可选的,无线通信装置为集中单元CU。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维护组播组和终端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当某终端(可称为第二终端)需要加入某组播组(即第一组播组)时,无线通信装置的处理过程可以如下:
步骤一,无线通信装置从第二终端接收组播加入报文。
其中,组播加入报文包括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该第二终端可以与第一终端相同,或者与第一终端不同。
在实施中,技术人员可以在第二终端上预先设置有用于发送组播加入报文的应用。当第二终端需要接收第一组播组的业务数据时,可以通过该应用向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组播加入报文。该组播加入报文中携带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该组播加入报文后,得到该组播加入报文中携带的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
步骤二,无线通信装置根据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添加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与第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实施中,无线通信装置得到该组播加入报文中携带的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后,可以在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如果是,则不进行处理,否则,在上述对应关系中添加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与第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维护组播组和终端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当某终端(可称为第二终端)需要离开某组播组(即第一组播组)时,无线通信装置的处理过程可以如下:
步骤一,无线通信装置从第二终端接收组播离开报文。
其中,组播离开报文包括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
该第二终端可以与第一终端相同,或者与第一终端不同。
在实施中,当第二终端不需要接收第一组播组的业务数据时,可以通过应用向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组播离开报文,该组播离开报文中携带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该组播离开报文后,得到该组播离开报文中携带的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
步骤二,无线通信装置根据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删除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与第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实施中,无线通信装置得到该组播离开报文中携带的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后,可以在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如果是,则在上述对应关系中删除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与第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否则,不进行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可以降低部署和运维成本。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20、终端30或者终端40;或者,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20中的芯片、终端30中的芯片或者终端40中的芯片,接入网设备可以是接入网设备10。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无线通信装置确定组播数据报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组播数据报文,组播数据报文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组播数据报文用于以单播方式发送给第一组播组的成员。
在实施中,当无线通信装置向第一组播组的其他终端发送业务数据时,可以以无线通信装置的地址为源地址,以第一组播组的组播地址为目的地址对业务数据进行封装,得到组播数据报文,并将该组播数据报文发送给接入网设备。其中,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为第一组播组的地址。
接入网设备将组播数据报文以单播方式发送给第一组播组的成员的处理过程与上述步骤202至步骤203类似,本发明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一组播组的成员有多个。
可选的,无线通信装置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组播加入报文,所述组播加入报文中携带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所述组播加入报文用于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加入所述第一组播组。
在实施中,当无线通信装置需要接收第一组播组的业务数据时,可以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组播加入报文。该组播加入报文中携带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一终端的标识。接入网设备在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中添加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与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的对应关系的具体处理过程与上述维护组播组和终端的对应关系的方法的具体处理过程类似,本发明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组播离开报文,所述组播离开报文中携带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所述组播离开报文用于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一组播组中删除。
在实施中,当无线通信装置不需要接收第一组播组的业务数据时,可以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组播离开报文。该组播离开报文中携带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一终端的标识。接入网设备在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中删除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与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的对应关系的具体处理过程与上述维护组播组和终端的对应关系的方法的具体处理过程类似,本发明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从无线通信装置接收组播数据报文,组播数据报文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根据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以及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对应关系,确定第二终端的标识,然后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向第二终端发送业务数据。这样,无线通信装置以及终端上无需部署支持eMBMS的模块,从而降低部署和运维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两种具体的实施例,具体如下:
实施例一,如图1a、3所示,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步骤301,终端20向接入网设备10发送组播加入报文。
其中,组播加入报文中可以携带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的标识。其中,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可以为第一组播组的组播地址,终端20的标识可以为终端20的IP地址。
在实施中,终端20上预先设置有用于发送组播加入报文的程序。当终端20需要加入第一组播组时,可以通过该程序向接入网设备10发送组播加入报文。其中,该组播加入报文的源地址可以为终端20的IP地址,目的地址可以为第一组播组的组播地址,协议类型可以为IGMP协议,组播类型标识可以为0x16(即组播加入报文),该组播加入报文中携带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的标识。
接入网设备10的TOF模块接收到该组播加入报文后,可以判断该组播加入报文的目的地址是否为组播地址,如果是,TOF模块则将该组播加入报文转发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对该组播加入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该组播加入报文中携带的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的标识。其中,该组播加入报文的目的地址可以为第一组播组的组播地址(比如224.0.1.1),也可以为永久组组播的组播地址(224.0.0.1),本申请不作限定。
步骤302,在组播映射表中添加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与终端20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实施中,接入网设备10的控制模块得到该组播加入报文中携带的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的标识后,可以在组播映射表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标识对应关系,如果是,则不进行处理,否则,在组播映射表中添加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与终端20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其中,终端20的标识为终端20的地址。例如,如表一所示,组播映射表中存储有第一组播组的地址(即224.0.1.1)与终端30的地址(即192.168.1.2)和终端40的地址(即192.168.1.3)的映射关系,当控制模块得到该组播加入报文中携带的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即224.0.1.1)和终端20的标识(192.168.1.1)后,可以将第一组播组的地址和终端20的地址对应存储在该映射表中。
表一
组播组的地址 终端的地址
224.0.1.1 192.168.1.2
224.0.1.1 192.168.1.3
步骤303,接收终端20发送的组播数据报文。
在实施中,终端20上可以预先设置有用于发送组播数据报文的程序。当终端20向第一组播组的其他终端发送业务数据时,可以通过该程序以终端20的IP地址为源地址,以第一组播组的地址为目的地址对业务数据进行封装,得到组播数据报文,并将组播数据报文发送给接入网设备10。
接入网设备10的TOF模块接收到该组播数据报文后,可以判断该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是否为组播地址,如果是,TOF模块则可以将该组播数据报文转发给控制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20向第一组播组发送组播数据报文时,终端12可以为第一组播组的组播成员,也可以不是第一组播组的组播成员,本申请不作限定。
步骤304,根据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预先存储的组播映射表,确定第一组播组对应的终端的标识。
其中,组播映射表中包括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实施中,接入网设备10的控制模块接收到组播数据报文后,可以对该组播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得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然后,控制模块可以在组播映射表中查询是否存在包括该第一组播组的标识的表项,如果存在,则获取该第一组播组对应的终端20的标识。其中,第一组播组对应的终端可以为多个。
步骤305,将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修改为终端的地址,得到单播报文。
其中,单播报文中携带有待传输的业务数据。
在实施中,当接入网设备10的控制模块得到该第一组播组对应的终端的地址后,可以将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修改为终端的地址,得到单播报文。然后,控制模块可以将该单播报文发送给TOF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的数目为多个时,接入网设备10的控制模块需要对组播数据报文进行复制,然后,分别修改每个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例如,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为224.0.1.1,终端20、终端30和终端40的地址分别为192.168.1.1、192.168.1.2和192.168.1.3。则接入网设备10需要将组播数据报文复制为3份,并将第一份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修改为192.168.1.1,将第二份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修改为192.168.1.2,将第三份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修改为192.168.1.3。
步骤306,根据终端的地址,向终端发送单播报文。
在实施中,接入网设备10的TOF模块接收到单播报文后,可以根据单播报文的目的地址,通过单播信道将该单播报文转发给对应的终端。这样,接入网设备10将组播数据报文转换成单播数据报文,并通过接入网设备10的单播信道将单播报文发送给终端,可以解决通过广播信道向终端发送组播数据报文时,由于广播信道带宽有限,发送的数据量小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相对于现有的eMBMS技术,可以支持终端之间的组播通信,而且,接入网设备10和终端无需部署支持eMBMS的模块,从而降低部署和运维成本。
可选的,当终端20需要离开第二组播组时,接入网设备10的处理过程可以如下:
步骤一,接收终端20发送的对应第二组播组的组播离开报文。
其中,组播离开报文中可以携带有第二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的标识。
在实施中,当终端20不需要接收第二组播组的业务数据时,可以通过应用向接入网设备10发送组播离开报文,其中,该组播离开报文的源地址可以为终端20的IP地址,目的地址可以为224.0.0.2,协议类型可以为IGMP协议,组播类型标识可以为0x17(即组播离开报文),该组播离开报文中携带有第二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的标识。接入网设备10的TOF模块接收到该组播离开报文后,可以判断该组播离开报文的目的地址是否为组播地址,如果是,TOF模块则将该组播离开报文转发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对该组播离开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该组播离开报文中携带的第二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的标识。
步骤二,在组播映射表中删除第二组播组的标识与终端20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实施中,接入网设备10的控制模块得到该组播离开报文中携带的第二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的标识后,可以在组播映射表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二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标识对应关系,如果否,则不进行处理,否则,在组播映射表中删除第二组播组的标识与终端20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其中,终端20的标识为终端20的地址。例如,如表二所示,组播映射表中存储有第二组播组的地址(即224.0.1.2)与终端20(即192.168.1.1)、终端30的地址(即192.168.1.2)和终端40的地址(即192.168.1.3)的映射关系,当控制模块得到该组播离开报文中携带的第二组播组的标识(即224.0.1.2)和终端20的标识(即192.168.1.1)后,可以删除第二组播组的地址和终端20的地址的对应关系。
表二
组播组的地址 终端的地址
224.0.1.2 192.168.1.2
224.0.1.2 192.168.1.3
224.0.1.2 192.168.1.1
需要说明是,DUDUCU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CU,也可以应用于DU。当该方法应用于CU时,DU与CU之间传输的报文需要进行隧道封装,该隧道封装协议可以选择GTP隧道协议,也可以选择其他隧道协议,本申请不作限定。具体的,DU与CU之间的报文传输的处理过程如下:
终端向DU发送组播控制报文(比如组播加入报文和组播离开报文)时,DU接收到该组播控制报文后,可以根据预设的隧道封装策略,对该组播控制报文进行隧道封装,得到隧道报文,并将该隧道报文发送给CU。CU的TOF模块接收到该隧道报文后,对该隧道报文进行解隧道封装处理,得到组播控制报文,并将该组播控制报文发送给控制模块。
同理,终端向DU发送组播数据报文时,DU接收到该组播数据报文后,根据预设的隧道封装策略,对该组播数据报文进行隧道封装,得到隧道报文,并将该隧道报文发送给CU。CU的TOF模块接收到该隧道报文后,对该隧道报文进行解隧道封装处理,得到组播数据报文,并将该组播数据报文发送给控制模块。
同样,CU的控制模块根据组播数据报文生成单播报文后,可以进一步根据单播报文的目的地址,确定对应的DU以及该DU对应的隧道封装策略。之后,控制模块可以根据该隧道封装策略对单播报文进行隧道封装,得到隧道报文,并发送给TOF模块。TOF模块接收到该隧道报文,可以根据该隧道报文的目的地址将该隧道报文发送给对应的DU。DU接收到该隧道报文后,可以对该隧道报文进行解隧道封装处理,得到单播报文,并根据该单播报文的目的地址将该单播报文通过单播信道发送给对应的终端。
实施例二,如图1a、4所示,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步骤401,终端20向接入网设备10发送组播加入报文。
其中,组播加入报文中可以携带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的标识。其中,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可以为第一组播组的组播地址,终端20的标识可以为终端20的IP地址。
在实施中,终端20上预先设置有用于发送组播加入报文的程序。当终端20需要加入第一组播组时,可以通过该程序向接入网设备10发送组播加入报文。其中,该组播加入报文的源地址可以为终端20的IP地址,目的地址可以为第一组播组的组播地址,协议类型可以为IGMP协议,组播类型标识可以为0x16(即组播加入报文),该组播加入报文中携带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的标识。
接入网设备10的TOF模块接收到该组播加入报文后,可以判断该组播加入报文的目的地址是否为组播地址,如果是,TOF模块则将该组播加入报文转发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对该组播加入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该组播加入报文中携带的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的标识。其中,该组播加入报文的目的地址可以为第一组播组的组播地址(比如224.0.1.1),也可以为永久组组播的组播地址(224.0.0.1),本申请不作限定。
步骤402,在组播映射表中添加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与终端20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实施中,接入网设备10的控制模块中可以预先存储有终端的标识与终端的隧道标识的标识映射表。接入网设备10的控制模块得到该组播加入报文中携带的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的标识后,可以根据终端20的标识在该标识映射表中查询该终端20的标识对应的隧道标识。然后,控制模块可以在组播映射表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的隧道标识的对应关系,如果是,则不进行处理,否则,在组播映射表中添加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与终端20的隧道标识的对应关系。其中,终端20的标识为终端20的地址。例如,如表三所示,组播映射表中存储有第一组播组的地址(即224.0.1.1)与终端30的隧道标识(即telnet 2)和终端40的隧道标识(即telnet 3)的映射关系,当控制模块得到该组播加入报文中携带的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即224.0.1.1)和终端20的隧道标识(telnet 1)后,可以将第一组播组的地址和终端20的隧道标识对应存储在该映射表中。
表三
组播组的地址 终端的隧道标识
224.0.1.1 telnet 2
224.0.1.1 telnet 3
步骤403,接收终端20发送的组播数据报文。
在实施中,终端20上可以预先设置有用于发送组播数据报文的程序。当终端20向第一组播组的其他终端发送业务数据时,可以通过该程序以终端20的IP地址为源地址,以第一组播组的地址为目的地址对业务数据进行封装,得到组播数据报文,并将组播数据报文发送给接入网设备10。
接入网设备10的TOF模块接收到该组播数据报文后,可以判断该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是否为组播地址,如果是,TOF模块则可以将该组播数据报文转发给控制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20向第一组播组发送组播数据报文时,可以为第一组播组的组播成员,也可以为其他组播组的组播成员,本申请不作限定。
步骤404,根据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预先存储的组播映射表,确定第一组播组对应的终端的隧道标识。
其中,组播映射表中包括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的隧道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实施中,接入网设备10的控制模块接收到组播数据报文后,可以对该组播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得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然后,控制模块可以在组播映射表中查询是否存在包括该第一组播组的标识的表项,如果存在,则获取该第一组播组对应的终端20的隧道标识。其中,第一组播组对应的终端可以为多个。
步骤405,根据终端的隧道标识,向终端发送组播数据报文。
在实施中,当接入网设备10的控制模块得到该第一组播组对应的终端的隧道标识后,可以将该组播数据报文和该终端的隧道标识发送给TOF模块。
TOF模块接收到组播数据报文和该终端的隧道标识后,可以根据该终端的隧道标识,通过单播信道将该组播数据报文转发给对应的终端。这样,接入网设备10通过单播信道将组播数据报文发送给终端,可以解决通过广播信道向终端发送组播数据报文时,由于广播信道带宽有限,发送的数据量小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相对于现有的eMBMS技术,可以支持终端之间的组播通信,而且,接入网设备10和终端无需部署支持eMBMS的模块,从而降低部署和运维成本。
可选的,当终端20需要离开第二组播组时,接入网设备10的处理过程可以如下:
步骤一,接收终端20发送的对应第二组播组的组播离开报文。
其中,组播离开报文中可以携带有第二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的标识。
在实施中,当终端20不需要接收第二组播组的业务数据时,可以通过应用向接入网设备10发送组播离开报文,其中,该组播离开报文的源地址可以为终端20的IP地址,目的地址可以为224.0.0.2,协议类型可以为IGMP协议,组播类型可以为0x17(即组播离开报文),该组播离开报文中携带有第二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的标识。接入网设备10的TOF模块接收到该组播离开报文后,可以判断该组播离开报文的目的地址是否为组播地址,如果是,TOF模块则将该组播离开报文转发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对该组播离开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该组播离开报文中携带的第二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的标识。
步骤二,在组播映射表中删除第二组播组的标识与终端20的隧道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实施中,接入网设备10的控制模块中可以预先存储有终端的标识与终端的隧道标识的标识映射表。接入网设备10的控制模块得到该组播离开报文中携带的终端20的标识后,可以根据终端20的标识在该标识映射表中查询该终端20的隧道标识。然后,控制模块可以在组播映射表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二组播组的标识和终端20的隧道标识的对应关系,如果否,则不进行处理,否则,在组播映射表中删除第二组播组的标识与终端20的隧道标识的对应关系。其中,终端20的标识为终端20的地址。例如,如表四所示,组播映射表中存储有第二组播组的地址(即224.0.1.2)与终端20的隧道标识(即telnet 1)、终端30的隧道标识(即telnet 2)和终端40的隧道标识(即telnet 3)的映射关系,当控制模块得到该组播离开报文中携带的第二组播组的标识(即224.0.1.2)和终端20的隧道标识(即telnet 1)后,可以删除第二组播组的地址和终端20的隧道标识的对应关系。
表四
组播组的地址 终端的隧道标识
224.0.1.2 telnet 2
224.0.1.2 telnet 3
224.0.1.2 telnet 1
需要说明是,接入网设备10可以包括DU和CU,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CU,也可以应用于DU。当该方法应用于CU时,DU与CU之间传输的报文需要进行隧道封装,该隧道封装协议可以选择GTP隧道协议,也可以选择其他隧道协议,本申请不作限定。具体的,DU与CU之间的报文传输的处理过程如下:
终端向DU发送组播加入报文时,DU接收到该组播加入报文后,可以根据预设的隧道封装策略,对该组播加入报文进行隧道封装,得到隧道报文,并将该隧道报文发送给CU。CU的TOF模块接收到该隧道报文后,对该隧道报文进行解隧道封装处理,得到组播加入报文,并将该组播加入报文发送给控制模块。
同理,终端向DU发送组播数据报文时,DU接收到该组播数据报文后,根据预设的隧道封装策略,对该组播数据报文进行隧道封装,得到隧道报文,并将该隧道报文发送给CU。CU的TOF模块接收到该隧道报文后,对该隧道报文进行解隧道封装处理,得到组播数据报文,并将该组播数据报文发送给控制模块。
同样,CU的控制模块得到终端的隧道标识后,可以进一步根据终端的隧道标识,确定对应的DU以及该DU对应的隧道封装策略。之后,控制模块可以根据该隧道封装策略对组播数据报文进行隧道封装,得到隧道报文,并发送给TOF模块。其中,该隧道报文中携带有该终端的隧道标识。TOF模块接收到该隧道报文,可以根据该隧道报文的目的地址将该隧道报文发送给对应的DU。DU接收到该隧道报文后,可以对该隧道报文进行解隧道封装处理,得到组播数据报文和终端的隧道标识,并根据该终端的隧道标识将该组播数据报文通过单播信道发送给对应的终端。
另外,终端的隧道标识可以封装在隧道报文的头部,也可以封装在隧道报文的数据负载部分,本申请不作限定。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10或者接入网设备10中的芯片,如图5所示,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510,用于从第一终端接收组播数据报文,组播数据报文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
确定模块520,用于根据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以及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对应关系,确定第二终端的标识;
发送模块530,用于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向第二终端发送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组播组标识为第一组播组的IP地址,第二终端的标识为第二终端的IP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模块530,具体用于:
将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IP地址修改为第二终端的IP地址,得到单播报文,单播报文包括业务数据;
根据第二终端的IP地址,向第二终端发送单播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为第一组播组IP地址,第二终端的标识为第二终端的GTP隧道地址;
发送模块530,具体用于:
根据第二终端的GTP隧道地址,向第二终端发送组播数据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无线通信装置为集中单元C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540,用于从第二终端接收组播加入报文,组播加入报文包括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
添加模块550,用于根据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添加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与第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560,用于从第二终端接收组播离开报文,组播离开报文包括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
删除模块570,用于根据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删除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与第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的数目为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收模块510从第一终端接收组播数据报文,组播数据报文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确定模块520根据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以及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对应关系,确定第二终端的标识,然后发送模块530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向第二终端发送业务数据。这样,无线通信装置以及终端上无需部署支持eMBMS的模块,从而降低部署和运维成本。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20或者终端20中的芯片,如图8所示,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810,用于确定组播数据报文;
第一发送模块820,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组播数据报文,所述组播数据报文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
所述组播数据报文用于以单播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成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9所示,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830,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组播加入报文,所述组播加入报文中携带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所述组播加入报文用于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加入所述第一组播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0所示,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840,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组播离开报文,所述组播离开报文中携带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所述组播离开报文用于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一组播组中删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成员有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接收模块820接收到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数据报文,该组播数据报文中携带有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确定模块830根据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预先存储的组播映射表,确定第一组播组对应的第一组播成员的标识,发送模块840根据第一组播成员的标识,向第一组播成员发送业务数据。这样,CU、DU以及终端上无需部署支持eMBMS的模块,从而降低部署和运维成本。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1100,如图11所示,该装置1100包括处理单元1101和通信单元1102。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1103。处理单元1101、通信单元1102和存储单元1103通过通信总线相连。
通信单元1102可以是具有收发功能的装置,用于与其他网络设备或者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存储单元1103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设备、电路中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的器件。
存储单元1103可以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与处理单元1101相连。存储单元也可以与处理单元1101集成在一起。
装置1100可以用于网络设备、电路、硬件组件或者芯片中。
装置11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例如终端20。终端的示意图可以如图1c所示。可选的,装置1100的通信单元1003可以包括终端的天线和收发机,例如图1c中的天线26和收发机22。可选的,通信单元1003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例如图1c中的输出设备24和输入设备25。
装置11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中的芯片,例如终端20中的芯片。通信单元1003可以是输入或者输出接口、管脚或者电路等。可选的,存储单元可以存储终端侧的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处理单元110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终端侧的方法。存储单元1103可以是寄存器、缓存或者RAM等,存储单元1103可以和处理单元1101集成在一起;存储单元1103可以是ROM或者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单元1103可以与处理单元1101相独立。可选的,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收发机可以被集成在装置1100上,例如通信单元1003集成了收发机22。
当装置110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或者终端中的芯片时,装置1100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的方法。处理单元1101可以向接入网设备10发送组播数据报文,组播数据报文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组播数据报文用于接入网设备10根据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以及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对应关系,确定第二终端的标识,并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向第二终端发送业务数据。该装置还可以实现终端侧执行的其他方法。
装置11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例如接入网设备10。接入网设备的示意图可以如图1b所示。可选的,装置1100的通信单元1003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的天线和收发机,例如图1b中的天线15和收发机13。通信单元1003还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的网络接口,例如图1b中的网络接口14。
装置11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例如接入网设备10中的芯片。通信单元1003可以是输入或者输出接口、管脚或者电路等。可选的,存储单元可以存储接入网设备侧的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处理单元110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侧的方法。存储单元1103可以是寄存器、缓存或者RAM等,存储单元1103可以和处理单元1101集成在一起;存储单元1103可以是ROM或者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单元1103可以与处理单元1101相独立。可选的,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收发机可以被集成在装置1100上,例如通信单元1003集成了收发机13,网络接口14。
当装置110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或者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时,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处理单元1101可以从第一终端接收组播数据报文,组播数据报文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根据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以及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对应关系,确定第二终端的标识,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向第二终端发送业务数据。具体可以参考图2中步骤201至步骤203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功能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
作为一种可选的设计,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可用于承载的任何其它介质或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所需的程序代码,并且可由计算机访问。而且,任何连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技术(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光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得通过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流程或功能。上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无线通信装置从第一终端接收组播数据报文,所述组播数据报文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播组标识为第一组播组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为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括: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将所述组播数据报文的目的IP地址修改为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得到单播报文,所述单播报文包括所述业务数据;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单播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为第一组播组IP地址,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为所述第二终端的GTP隧道地址;
所述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GTP隧道地址,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组播数据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为集中单元CU。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组播加入报文,所述组播加入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添加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组播离开报文,所述组播离开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删除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数目为多个。
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无线通信装置确定组播数据报文;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组播数据报文,所述组播数据报文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一组播组的标识;
所述组播数据报文用于以单播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成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组播加入报文,所述组播加入报文中携带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所述组播加入报文用于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加入所述第一组播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组播离开报文,所述组播离开报文中携带有第一组播组的标识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所述组播离开报文用于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一组播组中删除。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播组的成员有多个。
13.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至12任一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339121.7A 2018-04-16 2018-04-16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03923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9121.7A CN110392347A (zh) 2018-04-16 2018-04-16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19788231.9A EP3780666A1 (en) 2018-04-16 2019-04-10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19/082033 WO2019201127A1 (zh) 2018-04-16 2019-04-10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7/071,597 US20210029514A1 (en) 2018-04-16 2020-10-15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9121.7A CN110392347A (zh) 2018-04-16 2018-04-16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2347A true CN110392347A (zh) 2019-10-29

Family

ID=68239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39121.7A Pending CN110392347A (zh) 2018-04-16 2018-04-16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29514A1 (zh)
EP (1) EP3780666A1 (zh)
CN (1) CN110392347A (zh)
WO (1) WO201920112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9581A (zh) * 2020-12-30 2021-05-07 网神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组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WO2021238950A1 (zh) * 2020-05-28 2021-1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2012506A1 (zh) * 2020-07-13 2022-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2672A (zh) * 2009-11-04 2010-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和转发装置
CN103067286A (zh) * 2013-01-25 2013-04-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897444A (zh) * 2016-05-26 2016-08-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组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11049B2 (en) * 2012-10-26 2018-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band eMBMS enhancement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US9226266B2 (en) * 2013-09-03 2015-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elay parameters for user data flow synchronization for eMBMS
US9351149B2 (en) * 2013-10-24 2016-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network sharing and roaming support
CN104980891A (zh) * 2014-04-10 2015-10-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Embms中信令跟踪的方法、装置及***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2672A (zh) * 2009-11-04 2010-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和转发装置
CN103067286A (zh) * 2013-01-25 2013-04-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897444A (zh) * 2016-05-26 2016-08-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组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8950A1 (zh) * 2020-05-28 2021-1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2012506A1 (zh) * 2020-07-13 2022-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769581A (zh) * 2020-12-30 2021-05-07 网神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组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01127A1 (zh) 2019-10-24
EP3780666A1 (en) 2021-02-17
US20210029514A1 (en) 2021-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3245B (zh) 一种注册及会话建立的方法、终端和amf实体
US11265736B2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NR,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core network device
TWI514818B (zh) A method of distributing group messages for machine class communication
CN106572516A (zh) 一种网络切片选择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US20100011110A1 (en) Mobile terminal to media server connec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US978157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alizing terminal WIFI talkback
US1036254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up interface between access points
CN104885556A (zh) 用于wifi网络的保活周期性确定
CN104883217A (zh) 一种传输卫星报文的方法、***和设备
US20210029514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072605B (zh) Ap独立模式下的终端漫游方法及ap
CN109802982B (zh) 一种双连接实现方法、装置及***
US2022033828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2036126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echnologies
US2023017995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oining multicast broadcast service (mbs) session
CN105262648A (zh) 一种混合组网的实现方法、***及设备
WO2022104531A1 (zh) 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18098762A1 (zh) 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1613771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0263742B2 (en) Coordin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apparatus
CN11270280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818567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36449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WO2022062182A1 (zh) 通信连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3273918A1 (zh) 触觉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