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4710B - 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疼痛的药物、组合产品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疼痛的药物、组合产品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4710B
CN110384710B CN201910308683.XA CN201910308683A CN110384710B CN 110384710 B CN110384710 B CN 110384710B CN 201910308683 A CN201910308683 A CN 201910308683A CN 110384710 B CN110384710 B CN 1103847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n
isovaleryl spiramycin
drug
isovalerylspiramycin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086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4710A (zh
Inventor
姜勋雷
姜勋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Fuy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Fuy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Fuy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Fuy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84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4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4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4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42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 A61K31/7048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having oxy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leucoglucosan, hesperidin, erythromycin, nystatin, digitoxin or digox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疼痛的药物、组合产品及其应用,所述药物的有效成分包括可利霉素、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中的一种;或者异戊酰螺旋霉素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I中两种或三种的组合。本发明的药物和组合产品对疼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癌性疼痛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且药效快,治疗周期短,副作用小,依赖性弱,不受患者耐受性的限制,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疼痛的药物、组合产品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疼痛的药物、组合产品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国际疼痛协会定义疼痛为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与情绪上的感受,伴有或潜在组织损伤。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与血压、体温、呼吸、脉搏一起成为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一种症状,同时也是最难控制的症状之一,约有30%~50%的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60%~90%的晚期癌症患者会发生中、重度疼痛,严重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长期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各国学者都在努力寻找治疗疼痛的新方法,以期将患者从疼痛中解救出来。针对上述疾病,虽然目前用于治疗疼痛的药物很多,但是大多数药物药效缓慢,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大,依赖性强,并受患者耐受性的限制,致使部分患者止痛效果欠佳。
可利霉素(Carrimycin),又称必特螺旋霉素(Bitespiramycin)、生技霉素(Shengjimycin)是由中国医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本申请人合作,通过转基因技术将碳霉素产生菌的4”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团(4”-o-acyl-transferase)克隆至螺旋霉素产生菌中,定向酰化螺旋霉素4”-OH,在4”位加入异戊酰基侧链所形成的以4”位异戊酰基螺旋霉素为主要组分的新型抗生素。
Figure BDA0002030713200000021
可利霉素是由多种螺旋霉素衍生物组成,主要活性成分异戊酰螺旋霉素(I+II+III)总含量不低于60%,酰化螺旋霉素的总含量不低于80%,于药学上是一种可接受的药物组合物。中心结构为16元内酯环,与一分子福洛胺糖、一分子碳霉胺糖和一分子碳霉糖连接而成,其主要成分异戊酰螺旋霉素I、II、III与螺旋霉素结构不同之处在于碳霉糖4”位上连接的基团为异戊酰基而不是羟基。化学结构,如式(1)所示,共包含十余种组分。目前可利霉素成品组成标准为异戊酰螺旋霉素III≥30%,异戊酰螺旋霉素I、II、III的比例总和≥60%,总酰化螺旋霉素的比例≥80%,其它未知组分的总和≤5%。
可利霉素属于16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活性基团羧基、烷氧基、环氧基、酮基和醛基以及一对共轭的C=C,分子量约为884~982。由于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可利霉素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很多共性:易溶于酯类、丙酮、氯仿、醇类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微溶于石油醚,难溶于水;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二甲胺基而呈弱碱性,易溶于酸性水溶液;具有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负溶解度”性质。由于可利霉素主要组分异戊酰螺旋霉素4”位碳链较长,亲水性差,其水中溶解度比螺旋霉素及4”-乙酰螺旋霉素小。
可利霉素是一种白色非结晶粉末,略有引湿性,比旋度约为-80.8°,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31~232nm,本身带有弱荧光发色基团,遇浓硫酸或盐酸呈紫色反应,产生强紫色荧光,在231~232nm处有最大吸光值。
该药具有亲脂性好,组织渗透能力强,口服吸收快,体内维持时间长,有持续的抗生素后效应。根据药效与化学构象的关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4”位酰化后,其亲脂性和体内活性提高,体内抗菌活性与临床治疗效果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抗生素在体内的稳定性随着4”羟基酯的碳链增长而增强,即异戊酰螺旋霉素>丁酰螺旋霉素>丙酰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初步体内外药效学试验表明,该药不仅对多数G+菌有较好抗菌活性,对部分G-菌也有一定作用,各项技术指标明显优于阿奇霉素、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尤其对肺炎支原体的抗菌活性最强,对红霉素耐药菌、***、肺炎球菌、金葡菌、绿脓假单胞菌、流感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脆弱拟杆菌、军团菌、多行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也有一定抗菌活性,对临床耐红霉素的金葡球菌仅有极少交叉耐药性。可利霉素将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并可能用于泌尿***感染等。
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可利霉素中具有活性的有效组分主要为异戊酰螺旋霉素I、II、III。可利霉素进入体内后很快代谢为螺旋霉素,以母体异戊酰螺旋霉素I、II、III和活性代谢物螺旋霉素I、II、III的AUC0-t总和计算,其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平均为91.6%。说明异戊酰螺旋霉素的结构明显改善了活性成分螺旋霉素的生物利用度。单次服药可利霉素消除较慢,T1/2β在23-27小时之间。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疼痛的药物、组合产品及其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疼痛的药物,所述药物的有效成分包括可利霉素、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中的一种;
或者异戊酰螺旋霉素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I中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的剂量为10~80mg/k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疼痛的药物,所述药物的有效成分包括可利霉素的衍生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代谢产物、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药物前体;
异戊酰螺旋霉素III的衍生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代谢产物、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药物前体;
异戊酰螺旋霉素II的衍生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代谢产物、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药物前体;
异戊酰螺旋霉素I的衍生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代谢产物、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药物前体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疼痛的组合产品,所述的组合产品包括第一药剂,所述的第一药剂的有效成分包括可利霉素、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中的一种;
或者异戊酰螺旋霉素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I中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组合产品还包括第二药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药剂包括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疼痛的相关药物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疼痛的相关药物包括麻醉镇痛药、解热镇痛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疼痛的组合产品,所述的组合产品包括第一药剂,所述的第一药剂的有效成分包括可利霉素的衍生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代谢产物、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药物前体;
异戊酰螺旋霉素III的衍生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代谢产物、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药物前体;
异戊酰螺旋霉素II的衍生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代谢产物、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药物前体;
异戊酰螺旋霉素I的衍生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代谢产物、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药物前体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任一所述的药物或如上任一所述的组合产品在预防和/或治疗疼痛中的应用。
所述疼痛包括癌痛。所述疼痛包括伤害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任一所述的药物或如上任一所述的组合产品在抑制***素的合成、抑制P物质的释放、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本发明的可利霉素可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法分离制备得到,如按照申请号为CN101785778A的中国专利申请实施例1的方法分离制备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发热的药物,所述药物的有效成分包括可利霉素、异戊酰螺旋霉素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I中的一种;
或异戊酰螺旋霉素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I中的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包括医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制备成临床上可接受的片剂、胶囊、丸剂、注射剂、缓释剂及各种微粒给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发热的药物,所述药物的有效成分包括可利霉素的衍生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代谢产物、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药物前体;
异戊酰螺旋霉素III的衍生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代谢产物、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药物前体;
异戊酰螺旋霉素II的衍生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代谢产物、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药物前体;
以及异戊酰螺旋霉素I的衍生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代谢产物、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药物前体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发热的组合产品,所述的组合产品包括第一药剂,所述第一药剂的有效成分包括可利霉素、异戊酰螺旋霉素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I中的一种;
或者异戊酰螺旋霉素Ⅰ、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异戊酰螺旋霉素Ⅲ中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组合产品还包括第二药剂,所述第二药剂包括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普通发热的相关药物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普通发热的相关药物包括抗生素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和抗病毒类药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发热的组合产品,所述组合产品包括第一药剂,所述第一药剂的有效成分包括可利霉素的衍生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代谢产物、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药物前体;
异戊酰螺旋霉素III的衍生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代谢产物、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药物前体;
异戊酰螺旋霉素II的衍生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代谢产物、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药物前体;
以及异戊酰螺旋霉素I的衍生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代谢产物、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药物前体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所述药物及组合产品在预防和/或治疗发热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任一所述药物或组合产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从而减少或阻止***素合成的应用。
上述方案中,由于发烧的机理为病原体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引发环氧霉素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素,从而引起发烧、疼痛和炎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药物和组合产品对疼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癌性疼痛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且药效快,治疗周期短,副作用小,依赖性弱,不受患者耐受性的限制,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大鼠接种侧后肢的机械痛阈值。
图2为本发明的大鼠与接种侧相对的后肢的机械痛阈值。
图3为本发明的大鼠接种侧后肢的的热痛阈值。
图4为本发明的大鼠与接种侧相对的后肢的的热痛阈值。
图5为本发明药品及组合产品对LPS发热模型大鼠体温变化的折线图。
图6为本发明药品及组合产品对干酵母发热模型大鼠体温变化的折线图。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包衣片
规格:200mg/350mg
片芯处方:
Figure BDA0002030713200000071
包衣液处方:
Figure BDA0002030713200000072
药物A为可利霉素、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中的一种;或者异戊酰螺旋霉素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I中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制备工艺:
片芯的制备:主药和辅料分别过100目筛,将处方量药物A原粉、微晶纤维素与1/2处方量的羧甲淀粉钠混合均匀,然后加入5%聚维酮K30水溶液制软材,以18目筛制粒,湿颗粒在60℃通风条件下干燥2h;干燥后以18目筛整粒,再加入1/2处方量的处方量羧甲淀粉钠与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后,用直径11mm的浅凹冲模压片,制得片重350mg、硬度6.5kg的含药片芯。
包衣液的配制:称好所需的欧巴代II(白色)在配液容器中加入所需量的水,分次加入,待全部加入后,降低搅拌速度,使蜗旋消失,继续搅拌30min,即得。
薄膜包衣片的制备:将片芯置包衣锅内,确定包衣条件,主机速度为20r/min,进风温度40℃,出风温度30℃,喷雾压力0.02Mpa,喷浆流量为1ml/min进行包衣,恒定后持续喷包1.5h,至片粒表面光滑、色泽均匀,符合薄膜衣检验标准为合格。包衣增重5%左右。
实施例2、素片(按10000片计算)
处方:
药物A 1000g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5%) 92.5g
羧甲基淀粉钠(3%) 55.5g
硬脂酸镁(1%) 18.5g
淀粉 总重-其它原辅料重量
总重 1850g
药物A为可利霉素、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中的一种;或者异戊酰螺旋霉素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I中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制备工艺:称取适量淀粉,稀释至15%浓度,加热至糊状,制成粘合剂;主料药物A原粉、辅料淀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分别过100目筛,按处方量,称取所需主料和辅料;药物A原粉、淀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充分混合均匀后,用15%淀粉浓度的淀粉糊制成软材,14目筛制粒,50-60℃干燥,水份控制在3-5%,14目筛整粒,加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混合,测定颗粒含量;根据颗粒含量,计算片重,压片(Φ9mm浅凹冲头),检测片重差异;经检验合格后进行包装。
实施例3、胶囊剂(按10000粒计算)
处方:
药物A 1000g
淀粉 1080-药物A重量
药用3号胶囊 1000粒
液体石蜡 50ml
药物A为可利霉素、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中的一种;或者异戊酰螺旋霉素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I中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制备工艺:将主料药物A原粉、辅料药用淀粉按工艺配方量分别称取后,装入混合器充分混合后1.5-2小时;取样检测含量所得数据应和理论数据基本一致(每粒胶囊所装重量约为0.105g),将经检验合格的药用3号胶囊及混合好的待装原料按全自动胶囊机操作要求,分别填入装料器进行填充,将填充好的胶囊进行差异检验(±10%以内,<0.3g),溶出度符合要求,将检验后符合要求的胶囊,放入打光机内加入液体石蜡进行15-20分钟的打光,然后取出进行成品包装盒检验。
实施例4、干糖浆(按10000袋计算)
处方:
药物A 1250g
柠檬酸(0.5%) 15g
蔗糖 总重-其它原辅料
总重 约500g
色素(姜黄素) 约1g
药物A为可利霉素、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中的一种;或者异戊酰螺旋霉素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I中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制备工艺:药物A原粉,柠檬酸、蔗糖分别用高速气流粉碎机粉碎成颗粒85%通过300目,15%通过180目,然后将粉碎后的细粉按处方量称取后充分混合1-1.5小时,测其含量,计算装量(理论装量为每袋500mg),然后将混合物装入袋装机中,装好铝箔纸,按分装机操作要求分装,装量差异在±5%以内,装好后进行检验合格后外包装。
实施例5、颗粒剂(按10000袋计算)
处方:
药物A 1250g
糖粉 20000g
糊精 9000g
5%PVP-K30 适量
药物A为可利霉素、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中的一种;或者异戊酰螺旋霉素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I中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制备工艺:药物A原粉、糖粉、糊精过120目筛,按处方量称取药物A原粉、糖粉、糊精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上述物料用5%PVP-K30胶浆制成软材,摇摆式颗粒剂制粒70℃干燥、整粒,送检合格后分装。
实施例6、冻干粉针剂
称取药物A原粉500mg与等摩尔的己二酸混合均匀后溶解于5ml水中,得到淡黄色澄明溶液,pH在4.6-5.6之间。再加入甘露醇40mg作为冻干支撑剂,低温快速冷冻9h后,冷冻干燥,获得淡黄色疏松块状物,使用前用10ml无菌水溶解。
药物A为可利霉素、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中的一种;或者异戊酰螺旋霉素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I中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实验例1、胫骨癌痛模型的建立
Walker大鼠乳腺癌细胞购自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取1ml腹水瘤(约2×107个细胞/ml)接种至70-80g雌性Wistar大鼠腹腔内,7-10天后抽取5ml腹水离心3分钟(1300rpm),沉淀后,用10mlPBS洗涤,再次离心沉淀,然后以PBS重悬计数,调节细胞浓度至1×107个细胞/ml,置于冰盒内备用。
腹腔注射10%水合氯酸(4ml/kg体重)麻醉大鼠,右侧膝关节部位备皮,75%酒精消毒皮肤。左手固定膝关节使其表面皮肤紧张,用7号针头在膝关节髌韧带内侧缘沿胫骨纵轴往胫骨远端钻孔,深约1cm。然后换用吸有肿瘤细胞的微量进样器(注入前,微量进样器内依次吸入:1μl空气、2μl明胶海绵水溶液、1μl空气、4μl肿瘤细胞或者PBS),往胫骨骨髓腔内注射4μl肿瘤细胞;对照组大鼠,则注射等量PBS,最后均推入2μl凝胶海绵溶液封口,注射后留针1分钟,防止注射物渗出。
大鼠分为两组:注射PBS对照组与Walker256模型组。造模前测定辐射热缩爪潜伏期(PWL)作为基础痛阈值,造模后隔天测定PWL作为热痛觉过敏阈值,具体见表2,相应的曲线图如图3、4所示。同时,利用von Frey细丝引起的机械痛进行测定,造模前测定机械性痛阈值作为基础痛阈值,造模后隔天测定机械性痛觉超敏阈值,具体见表1,相应的曲线图如图1、2所示。
表1、造模后大鼠的van Frey机械痛阈值(g)(
Figure BDA0002030713200000111
n=8)
Figure BDA0002030713200000112
*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对照组相比
表2、造模后大鼠的热痛阈值(sec)(
Figure BDA0002030713200000113
n=8)
Figure BDA0002030713200000114
结果显示,与PBS大鼠相比,大鼠接种Walker256后从第2天开始,接种侧后肢VonFrey细丝引起的机械性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与接种侧相似,大鼠接种Walker256对侧后肢的机械性痛阈也发生了类似的改变。但对热敏痛觉的实验中发现,大鼠接种Walker256后双后肢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热痛觉过敏阈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例2、药物A对胫骨癌痛大鼠机械性痛阈的影响
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10、20、40及80mg/kg药物A给药组,阳性药(盐酸***)对照组。在胫骨癌痛模型建立成功后,连续灌胃给药12天,模型组灌胃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阳性药组在实验最后一天给予15mg/kg的盐酸***。利用van Frey细针引起的机械疼痛作为指标测定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的改变,具体见表3。药物A的有效成分包括可利霉素、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中的一种;或者异戊酰螺旋霉素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I中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表3、给药后大鼠的van Frey机械痛阈值(g)(
Figure BDA0002030713200000121
n=8)
Figure BDA0002030713200000122
**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01与对照组相比
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20、40、80mg/kg药物A给药组以及阳性药对照组大鼠造模后肢的机械性痛阈显著性升高(p<0.01),镇痛率分别达到83.3%、127.8%、188.9%、205.5%,药物造模对侧后肢的机械性痛阈值影响相似,镇痛率分别达到40.7%、88.9%、125.9%、133.3%,以上结果说明药物A可以显著性提高癌痛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
综上所述,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采用微量进样器将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注入大鼠胫骨骨髓腔内。随着肿瘤细胞的生长,大鼠后肢无明显热痛觉过敏,但是产生明显的机械性痛觉超敏,提示该模型建立成功。建立模型后,连续灌胃给药12天后,测试大鼠双侧后肢机械性痛阈值,结果显示,20-80mg/kg药物A给药组大鼠双侧后肢机械性痛阈显著升高。给予20-80mg/kg药物A均显著性提高了癌痛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实验结果表明,药物A可用于治疗癌痛。
实验例3、小鼠扭体法镇痛实验
小鼠扭体法是筛选镇痛药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观察给药小鼠对化学性疼痛的耐受程度,其方法为在给药小鼠腹腔内注射1.44%的醋酸0.2ml/只,记录注射30min内动物扭体次数。扭体指标为腹部贴着缸底往前爬行,后肢伸直或臀部抬高扭向一侧,扭体实验灵敏度高。
选取健康昆明种小鼠60只,雄性,体重18-22g,动物检疫合格后,随机分成6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10mg/kg、20mg/kg、40mg/kg、80mg/kg药物A剂量组和阳性药盐酸***15mg/kg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实验前各组小鼠先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小鼠每日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天;阳性药盐酸***仅于实验当天给药1次。药物A的有效成分包括可利霉素、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中的一种;或者异戊酰螺旋霉素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I中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给药后1h每只鼠腹腔注射1.44%冰醋酸0.2ml/20g,记录注射醋酸20min后各只鼠的扭体次数,比较组间差异,然后计算药物镇痛百分比,镇痛率%=(空白组扭体次数-给药组扭体次数)÷空白组扭体次数×100%,具体见表4。
表4、小鼠扭体次数(
Figure BDA0002030713200000131
n=10)
Figure BDA0002030713200000132
*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对照组相比
结果显示,小鼠的扭体次数随着药物A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减少,10mg/kg、20mg/kg、40mg/kg、80mg/kg药物A剂量组对冰醋酸致小鼠疼痛的镇痛率分别为15.26%、22.48%、35.92%、48.65%;阳性药盐酸***镇痛率为45.83%,因此,20-80mg/kg的药物A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实验例4、小鼠热板镇痛实验
小鼠热板法是筛选镇痛药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将小鼠置于事先加热到(55±0.1℃)恒温热板上,小鼠足部受热板刺激而产生疼痛时就发生添足所需的时间作为痛阈值,以此为观测指标,比较用药前后阈值的变化以评价镇痛药物的效果。
选取健康昆明种雌性小鼠60只,体重18-22g,动物检疫合格后,随机分成6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10mg/kg、20mg/kg、40mg/kg、80mg/kg药物A剂量组和阳性药盐酸***15mg/kg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实验前各组小鼠先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小鼠每日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天;阳性药盐酸***于实验结束前给药1次。药物A的有效成分包括可利霉素、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中的一种;或者异戊酰螺旋霉素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I中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把小鼠放于预先加热到55℃的热板测痛仪上,用秒表记录小鼠自投入热板至出现舔后足的时间作为该鼠的痛阈值。给药前先测定每只小鼠的痛阈,不超过30秒者为合格。给药后30、60、90、120min测定一次,实验结束,按所测之痛阈平均值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痛阈提高百分比%=(用药后平均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值×100%,具体见表5、6。
表5、小鼠热板法痛阈(
Figure BDA0002030713200000141
n=10)
Figure BDA0002030713200000142
*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01与对照组相比
表6、小鼠热板法痛阈提高百分比(n=10)
Figure BDA0002030713200000143
结果显示,给药后30min,40mg/kg、80mg/kg药物A组以及阳性药组的痛阈提高百分比分别为21.21%、49.38%及68.11%,给药后60min,40mg/kg、80mg/kg药物A组以及阳性药组的痛阈提高百分比分别为35.77%、49.33%及54.01%,给药后90min,40mg/kg、80mg/kg药物A组以及阳性药组的痛阈提高百分比分别为40.29%、42.37%及51.90%。因此,40-80mg/kg的药物A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综上所述,小鼠扭体法镇痛实验显示,小鼠的扭体次数随着药物A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减少,10mg/kg、20mg/kg、40mg/kg、80mg/kg药物A剂量组对冰醋酸致小鼠疼痛的镇痛率分别为15.26%、22.48%、35.92%、48.65%;阳性药盐酸***镇痛率为45.83%。小鼠热板法镇痛实验显示,给予药物A后,小鼠舔后足的时间呈现不同程度的延长,其中,40mg/kg、80mg/kg剂量组30min和60min时的痛阈值明显提高,由此可知,药物A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小鼠扭体法镇痛实验证明,给予20-80mg/kg药物A均表现出显著的镇痛作用。小鼠热板法镇痛实验显示,给药量为40、80mg/kg的药物A在给药后30min产生显著的镇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药物A可用于镇痛。
实验例5、药物A对LPS致大鼠普通发热模型的影响
实验动物:
雄性健康Sprague Dawley大鼠(等级SPF),体重220-260g,购于辽宁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辽)2015-0001。
实验药品及试剂:
LPS(100mg):(Sigma公司),批号:L2880;
氯化钠注射液(0.45g,500mL):(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批号:101217406;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稀释成1mg/ml,EP管分装,-80℃保存待用;临用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10μg/ml(100μg/kg)的无菌注射液。
实验仪器:
电子体温MC-347型:欧姆龙有限公司生产(大连),温度误差为±0.1℃;
TE2101-L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
PB602-N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上海);
操作步骤如下:
分组:
雄性SD大鼠,体重220-260g,适应性喂养3d,自由饮水进食,12h昼夜循环。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药物A 25、50及100mg/kg或阳性药布洛芬30mg/kg,每组10只。各组按体积1ml/100g体重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药物A组和阳性药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各组连续给药2天,第3天,所有小鼠禁食不禁水6h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药物A组和阳性药组末次给药。末次给药后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大鼠均腹腔注射(ip)LPS 100μg/kg和背部皮下注射(sc)20%干酵母悬液1ml/100g进行造模造模。给药后1h、2h、4h、6h、8h、10h,按前述方法测定***温度,计算各时间点最大体温上升高度△T(△T=发热时体温-基础体温)。
实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药物A对LPS发热模型大鼠体温变化的影响(means±s,n=10)
Figure BDA0002030713200000161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LPS模型组在2h~10h发热明显,其中6h达到高峰期,随后逐渐降低。药物A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能够显著性降低大鼠体温。2h和10h时50mg/kg和100mg/kg具有显著性,4h、6h和8h时间点各剂量组均具显著性。因此,可以说明药物A能够改善LPS造成的大鼠普通发热。
实验例6、药物A对干酵母致大鼠普通发热模型的影响
实验药品及试剂:本实验为将实验例1中的LPS替换为干酵母,干酵母为湖北安琪酵母有限公司产品,临用前用0~4℃蒸馏水配置成20%均匀的悬液。
其他实验药品和试剂与实验例1相同。
实验仪器:与实验1相同。
操作步骤:本实验除将实验1中的LPS替换为干酵母,其它实验操作步骤及剂量选择均与实验例1相同,最后根据给药后1h、2h、4h、6h、8h、10h测定的***温度,计算各时间点最大体温上升高度△T(△T=发热时体温-基础体温)。
实验结果如表8所示:
表8药物A对干酵母发热模型大鼠体温变化的影响(means±s,n=10)
Figure BDA0002030713200000171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干酵母模型组在2h~10h发热明显,其中6h达到高峰期,随后逐渐降低。药物A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能够显著性降低大鼠体温。2h和10h时50mg/kg和100mg/kg具有显著性,4h、6h和8h时间点各剂量组均具显著性。因此药物A能够改善干酵母造成的大鼠普通发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可利霉素在制备治疗疼痛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量为10~80mg/k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疼痛包括癌痛。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抑制***素的合成、抑制P物质的释放、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CN201910308683.XA 2018-04-17 2019-04-17 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疼痛的药物、组合产品及其应用 Active CN1103847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45619 2018-04-17
CN2018103456194 2018-04-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4710A CN110384710A (zh) 2019-10-29
CN110384710B true CN110384710B (zh) 2023-01-10

Family

ID=68284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08683.XA Active CN110384710B (zh) 2018-04-17 2019-04-17 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疼痛的药物、组合产品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8471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4355A (zh) * 2003-12-23 2004-12-15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必特螺旋霉素及其在抗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CN101773510A (zh) * 2010-03-09 2010-07-14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异戊酰螺旋霉素iii的分离制备及其应用
CN101785779A (zh) * 2010-03-09 2010-07-28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异戊酰螺旋霉素ii的分离制备及其应用
CN101785778A (zh) * 2010-03-09 2010-07-28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异戊酰螺旋霉素i的分离制备及其应用
WO2011110084A1 (zh) * 2010-03-09 2011-09-15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异戊酰螺旋霉素ⅰ、ⅱ或ⅲ的分离制备方法、及含有它们的药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247396A (zh) * 2010-05-25 2011-11-23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左旋可利霉素、其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481342A (zh) * 2009-06-24 2012-05-30 S·伊万斯-弗里克 使用促皮质素释放因子治疗癌症的方法
CN105497053A (zh) * 2015-12-31 2016-04-20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可利霉素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78896B2 (en) * 2010-05-25 2014-07-15 Shenyang Tonglian Group Co., Ltd. Levoisovalerylspiramycin I, II or III, preparations,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uses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4355A (zh) * 2003-12-23 2004-12-15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必特螺旋霉素及其在抗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CN102481342A (zh) * 2009-06-24 2012-05-30 S·伊万斯-弗里克 使用促皮质素释放因子治疗癌症的方法
CN101773510A (zh) * 2010-03-09 2010-07-14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异戊酰螺旋霉素iii的分离制备及其应用
CN101785779A (zh) * 2010-03-09 2010-07-28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异戊酰螺旋霉素ii的分离制备及其应用
CN101785778A (zh) * 2010-03-09 2010-07-28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异戊酰螺旋霉素i的分离制备及其应用
WO2011110084A1 (zh) * 2010-03-09 2011-09-15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异戊酰螺旋霉素ⅰ、ⅱ或ⅲ的分离制备方法、及含有它们的药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247396A (zh) * 2010-05-25 2011-11-23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左旋可利霉素、其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497053A (zh) * 2015-12-31 2016-04-20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可利霉素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ti-tumor effect of carrimycin o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Liang Si-yuan,等;《Translational Oncology》;20210318;第14卷(第06期);第101074页 *
Anti-Tumor Effects of Carrimycin and Monomeric Isovalerylspiramycin I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Vitro and in Vivo.;Yong Jin,等;《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20211126;第12卷;第774231页 *
Production of a hybrid macrolide antibiotic in Streptomyces ambofaciens and Streptomyces lividans by introduction of a cloned carbomycin biosynthetic gene from Streptomyces thermotolerans;Janet K.Epp,等;《Gene》;20030115;第85卷(第02期);第293-301页 *
生技霉素的组分研究;金文藻,等;《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1230(第12期);第705-708页 *
生技霉素药效学研究;余兰香,等;《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80815(第03期);第3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4710A (zh) 201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25814B2 (ja) 20(R)−人参サポニン(ジンセノサイド)Rg3薬用組成物水溶液の調製方法
CN112546041A (zh)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制备抗冠状病毒药物方面的应用
RU2746047C1 (ru) Применение карримицина и его фармацевтически приемлемой соли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медикаментов для лечения и/или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опухоли
CN110869027B (zh) 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和/或iii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和药物
AU2004272005A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water soluble diterpen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US20160310516A1 (en) Conjugate of ginsenoside compound k and glycol chitosan and an anti-tumor use thereof
CN110384802B (zh) 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发热的药物、组合产品及其应用
CN104784197A (zh) EGCG与β-葡聚糖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应用
CN103655547A (zh) 野黄芩素的新用途
CN110384710B (zh) 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疼痛的药物、组合产品及其应用
EP3782627A1 (en) Drug used for preventing and/or treating pain and/or fever, combination product, and use thereof
CN102058608B (zh) 氨基葡萄糖治疗口腔溃疡的用途
CN103012345B (zh) 木犀草素α晶型物质、其制法和其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CN1312157C (zh) 卤代二氢青蒿素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途
CN110051680B (zh) 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组合产品及其应用
WO2019141256A1 (zh) 可利霉素或其活性成分的用途
CN108096273B (zh) 硫酸化葡萄糖醛酸寡糖的应用
CN114053282B (zh) 委陵菜酸和山莨菪碱胶囊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11423484A (zh) 一种β谷甾醇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311832C (zh) 溴代二氢青蒿素的医药用途
CN109350620A (zh) 一种治疗卵巢癌的药物及其用途
CN108653228A (zh) 骨架型缓释多拉菌素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5540B (zh) 杨梅素晶体化合物用于神经抑制剂的药物的应用
JPS63295579A (ja) 骨粗鬆症治療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