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1780A - 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1780A
CN110351780A CN201910519889.7A CN201910519889A CN110351780A CN 110351780 A CN110351780 A CN 110351780A CN 201910519889 A CN201910519889 A CN 201910519889A CN 110351780 A CN110351780 A CN 110351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file
period
group
resid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198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51780B (zh
Inventor
张金钡
谢心宇
刘力文
管玮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51988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517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51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1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51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1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区域内的常驻用户信息;记录所述常驻用户的请求文件,构建常用文件数据库;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低峰时段时,采用基于文件大小的编码缓存方案对常驻用户信息和常用文件数据库进行更新,并根据文件大小和文件流行度向用户发送文件;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高峰时段时,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请求信息,识别请求文件大小并确定用户所属组别,然后采用组播传输技术对同组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包文件。本发明能够缓解高峰时段的网络堵塞,通过组播传输技术降低了网络压力,提高了效率和实用性,可广泛应用于通信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4G技术的普及以及5G时代的到来,用户对于无线网络通信的需求日益增加,密集人口区域内的网络流量呈指数型增长,运营商面临着频谱资源有限及电费开支攀升的双重挑战。在此前提下,如何减少网络吞吐量,减轻网络负荷成为人们所关心的话题。而网络流量又具有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内大幅变化的特点,因此,一种缓解高峰时网络拥堵的方法便是:充分利用分布在网络上的内存(终端用户、服务器、路由器等)在非高峰时段预缓存内容;而在高峰时段,服务方(基站)根据用户的请求及缓存通过共享链路发送文件,使用户能够还原出所需的文件。
也就是说,用户与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问题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预缓存(非高峰时段)阶段及无线传输(高峰时段)阶段,因此如何合理规划预缓存的内容,以及根据缓存及用户请求决定所需发送的文件,便是解决网络拥堵的关键所在。目前,一种有效的基于以上“一对多”框架的中心化编码的缓存及传输方案已被提出,并且已扩展到许多具体场景:如不同文件流行度下的缓存,在线缓存,分布式缓存,分级网络缓存等等。传统的中心化编码缓存方案是在文件大小相同的假设下实现的,然而现实中,用户请求文件的大小可能存在较大不同,因此该方案不能直接套用;同时对现有技术检索发现,目前基于不同文件大小的缓存及传输方案的研究仍然稀缺。总结来说,最传统的非编码缓存及单播通信在网络流量激增的态势下,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网络压力,且效率低下;而经典的中心化编码缓存理论及通信方式过于理想化,不能很好的解决现实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效率高且实用性高的,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区域内的常驻用户信息;
记录所述常驻用户的请求文件,构建常用文件数据库;
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低峰时段时,采用基于文件大小的编码缓存方案对常驻用户信息和常用文件数据库进行更新,并根据文件大小和文件流行度向用户发送文件;
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高峰时段时,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请求信息,识别请求文件大小并确定用户所属组别,然后采用组播传输技术对同组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包文件。
进一步,所述获取区域内的常驻用户信息这一步骤,其具体为:
根据用户与基站在预设时间段内的通信次数和文件请求次数,确定常驻用户信息。
进一步,所述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低峰时段时,采用基于文件大小的编码缓存方案对常驻用户信息和常用文件数据库进行更新,并根据文件大小和文件流行度向用户发送文件这一步骤,其具体为:
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低峰时段时,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请求信息,若是,则直接向用户端单播发送请求文件;反之,则根据文件大小和文件流行度对常驻用户信息和常用文件数据库进行更新,并向用户端发送预缓存更新指令。
进一步,所述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高峰时段时,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请求信息,识别请求文件大小并确定用户所属组别,然后采用组播传输技术对同组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包文件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高峰时段时,根据用户请求信息判断用户是否为常驻用户,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反之,则向用户端单播发送请求文件;
判断用户请求信息对应的请求文件是否已经存储在常用文件数据库中,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反之,则向用户端单播发送请求文件;
根据用户请求信息对应的请求文件大小,确定用户的所属组别;
根据用户所属组别,采用组播传输技术对同组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包文件。
进一步,所述根据用户所属组别,采用组播传输技术对同组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包文件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用户所属组别的用户数是否已经满员,若是,则采用组播传输技术对该组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包文件,并清空该组别中的用户;反之,则执行下一步骤;
判断用户所属组别的用户等待时间是否大于预设的阈值,若是,则采用组播传输技术对该组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包文件,并清空该组别中的用户;反之,则返回执行判断用户所属组别的用户数是否已经满员的步骤。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基站发出用户请求信息;
接收基站通过单播发出的请求文件,或接收基站通过组播发出的数据包文件;
根据基站发送的预缓存更新指令进行预缓存文件的更新操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区域内的常驻用户信息;
构建模块,用于记录所述常驻用户的请求文件,构建常用文件数据库;
低峰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低峰时段时,采用基于文件大小的编码缓存方案对常驻用户信息和常用文件数据库进行更新,并根据文件大小和文件流行度向用户发送文件;
高峰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高峰时段时,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请求信息,识别请求文件大小并确定用户所属组别,然后采用组播传输技术对同组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包文件。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包括基站和用户端;
其中,所述基站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区域内的常驻用户信息;
构建模块,用于记录所述常驻用户的请求文件,构建常用文件数据库;
低峰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低峰时段时,采用基于文件大小的编码缓存方案对常驻用户信息和常用文件数据库进行更新,并根据文件大小和文件流行度向用户发送文件;
高峰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高峰时段时,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请求信息,识别请求文件大小并确定用户所属组别,然后采用组播传输技术对同组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包文件;
所述用户端包括:
请求模块,用于向基站发出用户请求信息;
文件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通过单播发出的请求文件,或接收基站通过组播发出的数据包文件;
更新模块,用于根据基站发送的预缓存更新指令进行预缓存文件的更新操作。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所述的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所述的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确定区域内的常驻用户信息来构建常用文件数据库,然后在网络低峰时段进行数据预缓存更新,在网络高峰时段通过组播传输技术向每组用户发送数据包;本发明实现了网络通信的分流,能够缓解高峰时段的网络堵塞,通过组播传输技术降低了网络压力,提高了效率;另外,相较于现有基于相同文件大小的假设来实现的传统中心化编码缓存方案,本发明能够根据请求文件的大小来动态确定用户分组,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框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低峰时段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峰时段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编号,其仅为了便于阐述说明而设置,对步骤之间的顺序不做任何限定,实施例中的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均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来进行适应性调整。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无线路由器等)与基站之间实现通信的***,利用基于不同文件大小的中心化编码缓存方案和组播传输技术,实现在网络高峰时段同时满足基站覆盖的多个用户的网络通信需求,有效减轻了网络传输负荷,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降低了网络堵塞的可能性并减少了无线通信***的传输能耗,如图1所示,该***按照下列步骤工作:
S1、基站首先通过VLR(拜访位置寄存器)和HLR(归属位置寄存器)等获取模块来得到其所管辖区域内的常驻用户信息;
S2、在基站的本地缓存设备中,记录下这些常驻用户在前一段时间的文件(如视频,游戏,音乐等资源)请求记录,本实施例中称为常用文件数据库;
具体地,由于现实情况中,基站所管辖区域内可能存在大量的用户,且基站的本地缓存大小有限,因此不可能对所有用户及所有文件都采用组播传输的方案,因此需要选取那些常与基站进行通信的用户(即常驻用户)以及常被请求的文件,将它们的信息存储在基站本地缓存中。
对于确认常驻用户和常用文件的方式,本实施例根据某个时间范围内用户与基站通信的次数和文件被请求次数来判断,具体的阈值可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设定;对于常用文件数据库,其内存储了若干文件,本实施例定义该文件集为F={F1,F2,...,FN},为简化分析和说明,假设该文件集中任意两个文件大小的比值都是2的指数倍,即Fi/Fk=2^α(α∈Z),i和k为文件的下标,用于将文件集中的各个文件进行区分,具体来说,对于文件集中文件大小最大的文件,设其大小为基准文件大小F,对于大小在(F/2,F]范围内的文件,采用零填充方法将其大小转换为F;对于大小在(F/4,2/F]范围内的文件,采用零填充方法将其大小变为F/2……以此类推;之后,文件按大小被分成若干组{T1,T2,...,Tn},每组中包含所有大小相同的常用文件,定义在第Tk组中,文件的大小为Fk,文件的总数量为Nk
S3、在网络低峰时段,预先在用户终端设备中按照不同文件大小的编码缓存方案存储部分常用文件;
具体地,在网络低峰时段,需要对常用数据库中的文件进行预缓存,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如图2所示,假设所有用户端(例如移动终端)都具有相同的可用缓存空间M,对于每组Tk中的文件,需要考虑到其在移动终端中的缓存比例系数qk;优选地,本实施例中
其中,(T是总的文件组数),即每个大小为Fk的常用文件在每个终端里被分配到大小为qkFk的缓存空间,本实施例中,对于第Tk组文件,其能用到的缓存空间是Mk=qkNkFk而不是M。
如果在网络低峰时段接收到用户发送的文件请求信息,则本实施例直接向用户单播发送其所请求的文件;否则(即基站有空闲带宽时),本实施例根据常用文件数据库,采用基于不同文件大小和文件流行度的编码缓存方案,向常驻用户发送预缓存文件。其中,文件流行度是指单个文件在一段时间内被所有用户请求的次数或频率。
S4、在网络高峰时段,用户向基站发出文件请求,基站记录下用户发出的请求,判断该文件的属性,并根据用户请求的文件大小对用户进行分组,对于请求文件大小相近的用户,基站利用组播传输技术对该组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包;
S5、用户通过接收到的数据包和终端设备内已有的缓存解码出所需的文件,通信完成;
具体地,所述步骤S4-S5中,首先,基站为常用文件数据库中共T组文件初始化n个空的用户等待队列{W1,W2,...,Wn},之后,每当基站接收到用户从上行链路发来的通信请求后,就根据用户请求信息对用户进行分组操作或者直接单播请求文件的操作,当某个队列Wk满员(该队列中用户数量等于所有常驻用户数量之和,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或有用户的等待时间达到阈值,则向该组用户的终端设备组播发送一份用以还原所请求文件的数据包,之后清空队列Wk,通信结束。
对于上段中提到的等待时间阈值,是指基站接到用户的请求到基站向该用户发送数据包的最大时间间隔,解释如下:由于在理想模型中,是假设用户都在同一时间点上发出请求,然而现实中,用户的请求是异步的,假如基站一收到用户的请求就马上向其单播发送数据包,就错失了组播传输的机会,造成网络通信量的大大增加;反之,若基站收到最后一个用户的请求后再统一决策,虽然通信量很小,但会造成一些用户等待太长的时间,因此需要作出权衡。通常来说,用户能接受的最长等待时间与其请求文件的大小成正相关:例如a用户请求下载一个4G大的游戏,b用户请求下载一首32M的音乐,那么,比起b,基站可以不那么快响应a的请求,以等待后续可能的组播增益机会(有其他用户也请求4G大的文件)。因此,每个用户的等待时间阈值t与其所请求的文件Fwk大小有关,即t=f(Fwk),本实施例中取t∝Fwk,这样,一旦队列中有用户等待的时间超出t,基站就开始给该队列中的用户发送数据包。
S6、在网络低峰时段,基站更新常驻用户信息和常用文件数据库,移动设备终端更新预缓存文件;
具体地,考虑到常用文件和常驻用户具有时效性,因此需要定期对这些信息进行更新,具体方案的实施如下:对于常驻用户集的更新,若检测到某个非常驻用户在前个时间段的活跃次数高于非常驻用户的阈值,或者某个常驻用户在前个时间段的活跃次数低于常驻用户的阈值,则在下一个非高峰时段将其加入(或者踢出)常驻用户集中。对于某个不在常用文件数据库中的文件F1,假设它在前一个时间段内的请求次数已超出非常用文件的阈值,则记录下该文件的信息,等到非高峰时段,基站首先找到常用文件数据库中一个大小不小于该文件并且最不常用的文件F2,再将F1,F2最近的请求次数相比较,若是F1的请求次数更多,则将F2从常用文件数据库中删除并将F1放进库中,否则维持不变,并将存储的F1的信息删除。等到基站的常用文件数据库更新完毕后,基站通过下行链路向常驻用户发送通信请求,若检测到某个常驻用户正处于活跃状态,则按照步骤S3的方法,编码并向该用户单播发送其所需预缓存的文件,用户的预缓存文件就更新完成。综上,该通信***从高峰时段—低峰时段的一个工作周期全部结束,接下来就检测下一个高峰时段的到来,随时准备进入下一个工作周期。
下面假设一个基站的管辖区域内有4个常驻用户,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个基站管辖的区域内,有四个常驻用户1、2、3、4,常用文件数据库中有大小为F的两个文件A,B∈T1和两个大小为F/2的文件C,D∈T2,则根据
可知,q1=q2,假设k*q1=k*q2=2(k是总常驻用户数,k=4),根据
将四个文件每个文件都分成6个完全不同的子文件,其下标分别是12,13,14,23,24,34(就是从用户集{1,2,3,4}中任取两个用户的所有可能的情况)。在低峰时段,开始进行预缓存,根据子文件的下标将其存进对应用户的缓存空间里(例如A12应给用户1和用户2存,D34应给用户3和用户4存,以此类推)。在高峰时段时,假设用户1最先请求了文件A,在1的等待时间阈值到来之前,3用户请求了文件C,2用户请求了B,4用户没有发出请求。由于3用户请求文件的大小与1,2不同,对于队列{1,2},就认为1和2发出了请求,3和4请求了一个大小为0的空文件φ,这样,在1的等待时间阈值到来时,根据编码法则,应向1,2发送这样一组数据包:(φ为空,实际上就是A34), 其中即为按位异或符号,对于两个大小相同,由若干位二进制位串构成的文件A,B,将形成一个新的二进制位串(例如 上述中代表:形成的新的二进制位串再与C进行 以此类推。上述1和2根据基站发来的数据和其缓存空间内已有的文件,就可得到他们各自请求的文件A和B;接下来,在3的等待时间阈值到来之前,假设用户4发出了请求文件D,1又发出了请求文件B,那么对于队列{3,4},就认为3和4各自请求C和D,1和2请求了一个大小为0的空文件φ,参考给1,2发送的数据包的编码方式,向3,4发送一组数据包,就可以还原他们需要的文件。
对于常驻用户集和常用文件数据库的更新方法已在上文发明内容中详细解释,当总用户数k较大时,链路中的总传输量几乎与k无关,因此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尽可能多地让管辖区域内的用户成为常驻用户,用以开采高峰时段的组播增益。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基于不同文件大小的编码缓存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在网络低峰时段:
1.首先,在网络低峰时段,对于n个根据文件大小划分的文件集[T]={T1,T2,...,Tn},对于Tk∈[T],根据和tl=k*ql计算每组Tk中的qk和tk;
2.之后,在k个常驻用户的用户集[k]={1,2,3,...,k}中,取遍所有长度为tk的子集(若tk不为整数则适当修改M使其为整数,因为通常用户的可用缓存空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设这样的子集共m(m=C(k,tk),C是组合数的符号)个,则对于Tk中的每一个文件,都将其等大小地划分为m份,其中每一份子文件唯一对应某一个子集(即m份子文件与m个子集形成一一对应),之后,基站将每一个子文件发到该文件对应的子集中所包含的每一个用户的缓存空间里;
3.对于Tk中的全部文件重复上述步骤2,即完成一个文件集内的预缓存工作;
4.对于每个文件集,重复上述步骤1和2,即完成所有常用文件的预缓存工作。
另外,如图4所示,网络高峰时段:(其中,本实施例中出现的相同符号其代表的含义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首先创建n个空的等待队列{W1,W2,W3,...,Wn};
2.接收用户的请求,根据用户请求文件的大小将其添加进对应的等待队列中;
3.假如有某个等待队列Wk中有某个用户的等待时间到达阈值或该队列满,则给该组用户按4的方式发送一组数据包;
4.在[k]中取长度为tk+1的子集,设该子集为o;
5.在o中取某一用户h∈o,根据Wk,集合o和h,可以找到其对应的低峰时段已经形成的一个子文件X,这个子文件是:在第Tk个文件集中,用户h请求的那个文件中对应集合o\{h}的子文件(o\{h}代表集合o去除元素h后形成的一个新的集合);
6.重复步骤5,直至取遍o中所有的用户,这样,每次都会形成一个子文件X1,X2,,...,Xtk+1,因此,形成这样一个二进制位串将其表示为Ai;
7.重复步骤4,5,6,这样,每次都会形成一个待发送文件A1,A2,...,AC(k,tk+1),将所有这些文件形成一个数据包,组播发送给Wk中的所有用户,用户根据接收到的文件和其缓存空间原有内容,解码出其请求的文件,清空队列Wk,通信结束;
8.重复步骤2,直至高峰时段结束。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两个优点:
1.实现了网络通信的分流,缓解高峰时段的网络堵塞,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低峰时段提前做好预缓存工作,虽然增加了低峰时的网络吞吐量,但为高峰时开采多播增益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高峰时,错开时间点向每组用户发送数据包,也起到一定的减轻堵塞作用,同时也降低通信出错率;
2、为不同文件大小的编码缓存与传输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中所有文件大小之和≥8M时(M是每个用户可支配的缓存空间大小),该方案的传输速率R1与理想最优方案的传输速率R2满足R1=ΘR2,其中,Θ代表R1=C1*R2+C2,其中C1,C2是常数。也就是说,对于符合本说明书描述的一个通信***,使用本发明中提出的编码缓存方案进行通信,其速率与理论可达的最优速率的差异仅体现在两个常数C1和C2上,而与该通信***中的其它变量无关,例如常驻用户数k,常用文件数N等。当然,R1>=R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所述的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
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内容均适用于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具体实现的功能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并且达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也相同。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所述的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在方框图中提到的功能/操作可以不按照操作示图提到的顺序发生。例如,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操作,连续示出的两个方框实际上可以被大体上同时地执行或所述方框有时能以相反顺序被执行。此外,在本发明的流程图中所呈现和描述的实施例以示例的方式被提供,目的在于提供对技术更全面的理解。所公开的方法不限于本文所呈现的操作和逻辑流程。可选择的实施例是可预期的,其中各种操作的顺序被改变以及其中被描述为较大操作的一部分的子操作被独立地执行。
此外,虽然在功能性模块的背景下描述了本发明并且采用方块图的形式举例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除非另有相反说明,所述的功能和/或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被集成在单个物理装置和/或软件模块中,或者一个或多个功能和/或特征可以在单独的物理装置或软件模块中被实现。还可以理解的是,有关每个模块的实际实现的详细讨论对于理解本发明是不必要的。更确切地说,考虑到在本文中公开的装置中各种功能模块的属性、功能和内部关系的情况下,在工程师的常规技术内将会了解该模块的实际实现。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运用普通技术就能够在无需过度试验的情况下实现在权利要求书中所阐明的本发明。还可以理解的是,所公开的特定概念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方案的全部范围来决定。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区域内的常驻用户信息;
记录所述常驻用户的请求文件,构建常用文件数据库;
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低峰时段时,采用基于文件大小的编码缓存方案对常驻用户信息和常用文件数据库进行更新,并根据文件大小和文件流行度向用户发送文件;
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高峰时段时,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请求信息,识别请求文件大小并确定用户所属组别,然后采用组播传输技术对同组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包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区域内的常驻用户信息这一步骤,其具体为:
根据用户与基站在预设时间段内的通信次数和文件请求次数,确定常驻用户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低峰时段时,采用基于文件大小的编码缓存方案对常驻用户信息和常用文件数据库进行更新,并根据文件大小和文件流行度向用户发送文件这一步骤,其具体为:
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低峰时段时,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请求信息,若是,则直接向用户端单播发送请求文件;反之,则根据文件大小和文件流行度对常驻用户信息和常用文件数据库进行更新,并向用户端发送预缓存更新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高峰时段时,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请求信息,识别请求文件大小并确定用户所属组别,然后采用组播传输技术对同组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包文件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高峰时段时,根据用户请求信息判断用户是否为常驻用户,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反之,则向用户端单播发送请求文件;
判断用户请求信息对应的请求文件是否已经存储在常用文件数据库中,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反之,则向用户端单播发送请求文件;
根据用户请求信息对应的请求文件大小,确定用户的所属组别;
根据用户所属组别,采用组播传输技术对同组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包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所属组别,采用组播传输技术对同组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包文件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用户所属组别的用户数是否已经满员,若是,则采用组播传输技术对该组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包文件,并清空该组别中的用户;反之,则执行下一步骤;
判断用户所属组别的用户等待时间是否大于预设的阈值,若是,则采用组播传输技术对该组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包文件,并清空该组别中的用户;反之,则返回执行判断用户所属组别的用户数是否已经满员的步骤。
6.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向基站发出用户请求信息;
接收基站通过单播发出的请求文件,或接收基站通过组播发出的数据包文件;
根据基站发送的预缓存更新指令进行预缓存文件的更新操作。
7.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区域内的常驻用户信息;
构建模块,用于记录所述常驻用户的请求文件,构建常用文件数据库;
低峰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低峰时段时,采用基于文件大小的编码缓存方案对常驻用户信息和常用文件数据库进行更新,并根据文件大小和文件流行度向用户发送文件;
高峰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高峰时段时,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请求信息,识别请求文件大小并确定用户所属组别,然后采用组播传输技术对同组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包文件。
8.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和用户端;
其中,所述基站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区域内的常驻用户信息;
构建模块,用于记录所述常驻用户的请求文件,构建常用文件数据库;
低峰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低峰时段时,采用基于文件大小的编码缓存方案对常驻用户信息和常用文件数据库进行更新,并根据文件大小和文件流行度向用户发送文件;
高峰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当前时段为网络高峰时段时,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请求信息,识别请求文件大小并确定用户所属组别,然后采用组播传输技术对同组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包文件;
所述用户端包括:
请求模块,用于向基站发出用户请求信息;
文件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通过单播发出的请求文件,或接收基站通过组播发出的数据包文件;
更新模块,用于根据基站发送的预缓存更新指令进行预缓存文件的更新操作。
9.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
CN201910519889.7A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3517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19889.7A CN110351780B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19889.7A CN110351780B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1780A true CN110351780A (zh) 2019-10-18
CN110351780B CN110351780B (zh) 2020-12-15

Family

ID=68182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19889.7A Active CN110351780B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5178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5311A (zh) * 2021-03-10 2021-06-29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分组的编码缓存方法、***及装置
CN113132466A (zh) * 2021-03-18 2021-07-16 中山大学 基于编码缓存的多接入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163446A (zh) * 2020-12-29 2021-07-2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中继无线网络编码缓存与信道编码联合优化方法
CN113360465A (zh) * 2021-06-23 2021-09-07 东南大学 非均匀文件流行度下的两用户、四文件的编码缓存方法
CN113783933A (zh) * 2021-08-10 2021-12-10 中山大学 基于编码缓存的双层网络通信方法、装置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5510A (zh) * 2007-09-25 2008-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主动进行单播和组播资源动态分配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1834733A (zh) * 2010-05-25 2010-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时间管理的可控组播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1911636A (zh) * 2007-12-26 2010-12-08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预测性缓存内容分发网络
US20160323050A1 (en) * 2015-04-28 2016-1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5510A (zh) * 2007-09-25 2008-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主动进行单播和组播资源动态分配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1911636A (zh) * 2007-12-26 2010-12-08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预测性缓存内容分发网络
CN101834733A (zh) * 2010-05-25 2010-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时间管理的可控组播实现方法及装置
US20160323050A1 (en) * 2015-04-28 2016-1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3446A (zh) * 2020-12-29 2021-07-2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中继无线网络编码缓存与信道编码联合优化方法
CN113055311A (zh) * 2021-03-10 2021-06-29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分组的编码缓存方法、***及装置
CN113132466A (zh) * 2021-03-18 2021-07-16 中山大学 基于编码缓存的多接入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132466B (zh) * 2021-03-18 2022-03-15 中山大学 基于编码缓存的多接入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360465A (zh) * 2021-06-23 2021-09-07 东南大学 非均匀文件流行度下的两用户、四文件的编码缓存方法
CN113783933A (zh) * 2021-08-10 2021-12-10 中山大学 基于编码缓存的双层网络通信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3783933B (zh) * 2021-08-10 2022-05-24 中山大学 基于编码缓存的双层网络通信方法、装置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1780B (zh) 202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51780A (zh) 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9814951A (zh) 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任务卸载及资源分配的联合优化方法
CN108900355B (zh) 一种星地多级边缘网络资源分配方法
CN104243323B (zh) 交换网多播路由方法及***
CN103793273A (zh) 一种基于Redis的分布式队列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6230550B (zh) 车联网环境下具有缓存能力的编码传输方法
CN114465945B (zh) 一种基于sdn的标识解析网络构建方法
CN107295619A (zh) 一种边缘缓存网络中基于用户连接矩阵的基站休眠方法
CN108848482B (zh) 基于mMTC分层接入框架的资源分配方法
CN203313219U (zh) 一种局域网缓存加速***
CN103258389B (zh) 自助终端上传文件的方法、***和自助终端
CN109889447A (zh) 一种基于混合环组网和喷泉码的网络传输方法及***
CN105610941A (zh) 一种移动网络中基于节点分组的数据分片缓存方法
CN107733998A (zh) 蜂窝异构分层网络的缓存内容放置及提供方法
CN113783933B (zh) 基于编码缓存的双层网络通信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0113402A (zh) 一种web服务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08111991B (zh) 基于可伸缩视频流用户体验质量的d2d网络搭建方法
CN115913323A (zh) 一种基于时空网格的低轨接入选择方法、存储介质
CN105871747A (zh) 通信***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和***
CN115604311A (zh) 一种面向服务网络的云端融合计算***及自适应路由方法
CN101917334B (zh) 一种部分节点进行网络编码的传输网络生成方法
CN107509230A (zh) 路由优化方法及路由器
CN103427951B (zh) 带有编码冗余控制的数据转发方法
CN101494833A (zh) 网络消息发送的方法、装置和***
CN108738048A (zh)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最大化公平性基站主动存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