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4842B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4842B
CN110324842B CN201910436156.7A CN201910436156A CN110324842B CN 110324842 B CN110324842 B CN 110324842B CN 201910436156 A CN201910436156 A CN 201910436156A CN 110324842 B CN110324842 B CN 1103248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terminal
transceiving
downlink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361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4842A (zh
Inventor
葛泉
张立文
徐舟
高全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3615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248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24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484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1785 priority patent/WO2020233701A1/zh
Priority to EP20809515.8A priority patent/EP3965457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4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4842B/zh
Priority to US17/532,541 priority patent/US20220086666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04B7/0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selecting best antenna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为UE选择信道质量实际最优的上行链路,提高上行通信的传输性能。包括:接入网设备通过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消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消息对至少两个上行链路进行测量,确定其中测量结果最优的第一上行链路,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向终端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终端通过第一上行链路进行上行通信;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以及第二收发点,第一上行链路建立在第一收发点,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第二收发点;或,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以及第三收发点,第一上行链路建立在第一收发点,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第二收发点,第三收发点是第二收发点对应的收发点。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蜂窝移动通信***中,认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路损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来说,信道质量最优的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质量也是最优的。通常,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对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最优下行链路,默认最优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为最优上行链路。UE通过最优上行链路、最优下行链路和网络侧进行通信。
但在实际网络中,对于某个UE来说,最优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并不是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特别是在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是解耦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谱、天线不一致,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路损不一致的情况更加普遍,最优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极有可能不是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如果UE始终默认最优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是最优上行链路,并通过该上行链路与网络侧进行通信,会影响上行通信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能够为UE选择信道质量实际最优的上行链路,提高上行通信的传输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通过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消息。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对至少两个上行链路进行测量,根据所得的测量结果确定第一上行链路;第一上行链路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测量结果最优的上行链路,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为至少两个收发点与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向终端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终端通过第一上行链路进行上行通信。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以及第二收发点,第一上行链路建立在第一收发点,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第二收发点;或,
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以及第三收发点,第一上行链路建立在第一收发点,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第二收发点,第三收发点是第二收发点对应的收发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最优上行链路不再依赖于UE的下行测量结果,在上下行解耦的场景下,基站通过上行测量确定最优上行链路,可以不是最优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即最优上行链路可以和最优下行链路建立在不同的收发点。UE可以在信道质量实际最优的上行链路上进行上行通信,在信道质量实际最优的下行链路上进行下行通信,保证通信***的性能。基站也不需要维护多条上行链路,节省网络侧的资源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终端进行随机接入;第二消息包括用于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的信息,用于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是为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为进行竞争随机接入的终端选择实际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通过多个收发点从终端接收Msg1(第一消息),对接收到的Msg1进行测量,可以确定实际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并根据第一收发点的时频资源为终端后续发送的上行消息(例如,RRC连接建立请求)分配时频资源,终端可以通过实际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与接入网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提高网络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一上行链路,接收终端利用用于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发送的RRC连接建立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终端确定实际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之后,基站不再通过与最优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接收上行消息,可以通过实际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消息,例如,RRC连接建立请求,提高网络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第二消息包括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的信息,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是为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为连接态的终端选择实际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通过多个收发点从终端接收SRS(第一消息),对接收到的SRS进行测量,可以确定实际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并根据第一收发点的时频资源为终端后续发送的上行消息(例如,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分配时频资源,终端可以通过实际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与接入网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提高网络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一上行链路,接收终端利用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终端确定实际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之后,基站不再通过与最优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接收上行消息,可以通过实际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消息,例如,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提高网络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包括SRS;第二消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的信息以及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是为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用于指示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的波束。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为连接态的终端选择实际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通过多个收发点从终端接收SRS(第一消息),对接收到的SRS进行测量,可以确定实际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并指示终端通过非竞争随机接入的方式,接入新的上行链路。根据第一收发点的时频资源为终端后续发送的上行消息(例如,用于非竞争随机接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分配时频资源,终端可以通过实际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与接入网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提高网络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一上行链路,接收终端利用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终端确定实际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之后,基站不再通过与最优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接收上行消息,可以通过实际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消息,例如,用于非竞争随机接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提高网络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用于指示通过第一下行链路与终端进行下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在确定新的最优上行链路(即第一上行链路)之后,可以在第一时频资源(即为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中,为随机接入前导码分配指定的时频资源。当终端通过指定的时频资源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基站可以识别这些资源,可以确定该终端的上行链路可能是基站根据上行测量结果重新选择的,即终端的最优上行链路发生了切换,但是,终端的最优下行链路没有发生切换,还是需要通过当前为终端配置的最优下行链路(即第一下行链路)向终端发送下行消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或,根据终端的下行业务波束确定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
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用于通过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消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对至少两个上行链路进行测量,根据所得的测量结果确定第一上行链路;第一上行链路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测量结果最优的上行链路,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为至少两个收发点与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向终端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终端通过第一上行链路进行上行通信;第一上行链路建立在第一收发点,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第二收发点;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以及第二收发点,或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和第三收发点,第三收发点是第二收发点对应的收发点。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终端进行随机接入;第二消息包括用于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的信息,用于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是为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具体用于,通过第一上行链路,接收终端利用用于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发送的RRC连接建立请求。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第二消息包括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的信息,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是为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具体用于,通过第一上行链路,接收终端利用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包括SRS;第二消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的信息以及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是为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用于指示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的波束。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具体用于,通过第一上行链路,接收终端利用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用于指示通过第一下行链路与终端进行下行通信。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或,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终端的下行业务波束确定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
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用于通过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消息;处理器,用于根据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对至少两个上行链路进行测量,根据所得的测量结果确定第一上行链路;第一上行链路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测量结果最优的上行链路,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为至少两个收发点与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通信接口还用于,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向终端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终端通过第一上行链路进行上行通信;第一上行链路建立在第一收发点,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第二收发点;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以及第二收发点,或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和第三收发点,第三收发点是第二收发点对应的收发点。
该通信装置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中实现上述方法的部件,或者,也可以是应用于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所述芯片可以是片上***(System-On-a-Chip,SOC),或者是具备通信功能的基带芯片等。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终端进行随机接入;第二消息包括用于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的信息,用于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是为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接口具体用于,通过第一上行链路,接收终端利用用于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发送的RRC连接建立请求。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第二消息包括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的信息,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是为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接口具体用于,通过第一上行链路,接收终端利用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包括SRS;第二消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的信息以及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是为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用于指示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的波束。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接口具体用于,通过第一上行链路,接收终端利用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用于指示通过第一下行链路与终端进行下行通信。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五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接口还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或,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终端的下行业务波束确定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
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五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六方面,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无线通信装置中存储有指令;当无线通信装置在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装置上运行时,使得装置执行如上述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无线通信装置为芯片。
第七方面,公开了一种通信***,该通信***包括接入网设备和终端,所述终端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所述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第一消息,根据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对至少两个上行链路进行测量,根据所得的测量结果确定第一上行链路;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向终端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终端通过第一上行链路进行上行通信;第一上行链路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测量结果最优的上行链路,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为至少两个收发点与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示例性的,所述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以及第二收发点,第一上行链路建立在第一收发点,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第二收发点;或者,
所述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以及第三收发点,第一上行链路建立在第一收发点,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第二收发点,第三收发点是第二收发点对应的收发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的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区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框架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另一框架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另一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该通信***包括接入网设备和至少一个终端,该至少一个终端可以与该接入网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接入网设备包括接入网设备11,该至少一个终端包括终端12,接入网设备11和终端12可以进行无线通信。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1所述的通信***包含的接入网设备和终端仅是一种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包含的网元的类型、数量,以及网元之间的连接关系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可以是支持***(fourth generation,4G)接入技术的通信***,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接入技术;或者,该通信***也可以是支持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接入技术通信***,例如新无线(new radio,NR)接入技术;或者,该通信***也可以是支持第三代(third generation,3G)接入技术的通信***,例如(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接入技术;或者,该通信***还可以是支持多种无线技术的通信***,例如支持LTE技术和NR技术的通信***。另外,该通信***也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是接入网侧用于支持终端接入通信***的设备,例如,可以是2G接入技术通信***中的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和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3G接入技术通信***中的节点B(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4G接入技术通信***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5G接入技术通信***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generation nodeB,gN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中继节点(relay node)、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或者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站台(station),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TE)等。终端可以为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held),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无绳电话(cordless phone),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台,平板电脑(pad)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接入通信***、可以与通信***的网络侧进行通信,或者通过通信***与其它物体进行通信的设备都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譬如,智能交通中的终端和汽车、智能家居中的家用设备、智能电网中的电力抄表仪器、电压监测仪器、环境监测仪器、智能安全网络中的视频监控仪器、收款机等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与接入网设备,例如接入网设备11进行通信。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术语进行解释说明:
(1)收发点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收发点可以认为TRP(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也可以称为TRxP。不同收发点的覆盖范围是不同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点可以是基站的天线。不同的天线的覆盖范围是不同的,不同的天线可以认为是不同的收发点。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点也可以是基站天线劈裂的天线阵子,不同天线阵子的覆盖范围不同,不同的天线阵子可以认为是不同的收发点。
需要说明的是,为不同收发点的时频资源可以是不同的,或者,为不同的收发点分配相同的时频资源,不同的收发点以复用的方式使用时频资源。
(2)小区
以基站为例,小区也可以称为基站的服务小区。通常,基站的一个收发点的覆盖区域可以认为是基站的一个小区。示例的,参考图2,以收发点为天线作为示例,基站的天线A的覆盖区域为小区A,基站的天线B的覆盖区域为小区B,基站的天线C的覆盖区域为小区C。
(3)上行链路
上行链路(uplink,UL)是终端与接入网设备进行上行通信的链路,即终端可以通过上行链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信息。上行链路由终端的天线、接入网设备的一个收发点确定,例如,基站通过收发点A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信息,即终端的上行链路为收发点A与终端的天线之间的无线信道。
(4)最优上行链路
最优上行链路是所有的上行链路中,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终端通常通过最优上行链路与接入网设备进行上行通信。
示例的,参考图2,假设终端设备只有一根天线,可以用于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基站的收发点有A、B、C三根天线,均可以用于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在终端通过天线发送信息时,若基站通过天线A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终端的天线与天线A之间的无线信道为一条上行链路,记为上行链路1。若基站通过天线B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终端的天线与天线B之间的无线信道为一条上行链路,记为上行链路2。若基站通过天线C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终端的天线与天线C之间的无线信道为一条上行链路,记为上行链路3。上行链路1、上行链路2、上行链路3中,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为最优上行链路。
(5)下行链路
下行链路(downlink,DL)是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进行下行通信的链路,即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下行链路向终端发送信息。下行链路由接入网设备的一个收发点、终端的天线确定,例如,基站通过收发点B向终端发送的下行信息,即终端的下行链路为收发点B与终端的天线之间的无线信道。
(6)最优下行链路
最优下行链路是所有的上行链路中,信道质量最优的下行链路。终端通常通过最优下行链路与接入网设备进行下行通信。
示例的,参考图2,假设终端设备只有一根天线,可以用于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基站有的收发点为A、B、C三根天线,均可以用于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若基站通过天线A向终端发送信息,终端的天线与天线A之间的无线信道为一条下行链路,记为下行链路1。若基站通过天线B向终端发送信息,终端的天线与天线B之间的无线信道为一条下行链路,记为下行链路2。若基站通过天线C向终端发送信息,终端的天线与天线C之间的无线信道为一条下行链路,记为下行链路3。下行链路1、下行链路2、下行链路3中,信道质量最优的下行链路为终端的最优下行链路。
(7)链路的对应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行链路、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建立在同一个收发点(例如,基站的天线)上。可以理解的是,建立在同一个收发点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对应同一个小区。例如,参考图2,当基站通过天线A接收上行信息,上行链路1为终端的上行链路,上行链路1对应的下行链路同样建立在天线A,即上行链路1对应的下行链路为下行链路1,上行链路1和下行链路1对应的小区均为小区A。同理,当基站通过天线A发送下行信息,下行链路1为终端的下行链路,下行链路1对应的上行链路同样建立在天线A,即下行链路1对应的上行链路为上行链路1。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支持上下行解耦,下行链路、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建立在两个不同的收发点上,这两个不同的收发点之间可以称为对应的收发点。例如,在辅助上行链路(supplementary uplink,SUL)场景中,3.5GHz下行链路和1.8GHz上行链路(SUL)建立在不同的收发点上,可以认为3.5GHz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为1.8GHz上行链路。3.5GHz收发点对应的收发点为1.8GHz收发点,1.8GHz收发点对应的收发点为3.5GHz收发点。
目前,在第二代(second generation,2G)通信***、第三代(3rd generation,3G)通信***、***(4th generation,4G)等传统蜂窝移动通信***中,基站可以根据终端的下行测量结果确定最优下行链路,并配置最优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为最优上行链路。基站和终端通过最优下行链路和最优上行链路进行通信。
但是在实际网络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路损、干扰、负载等不一致,最优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质量有可能不是最优的。特别是在5G通信***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是解耦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谱、天线不一致。如果只是简单地将最优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作为终端的最优上行链路,则无法保证终端始终工作在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上,影响上行通信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基站可以通过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消息,还可以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对至少两个上行链路进行测量,根据所得的测量结果为终端重新选择最优上行链路,后续可以通过重新选择的最优上行链路与终端进行上行通信,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信息。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最优上行链路不再依赖于UE的下行测量结果,在上下行解耦的场景下,基站通过上行测量确定信道质量实际最优的上行链路作为终端的最优上行链路,该上行链路可以不是最优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在后续流程中,UE可以在信道质量实际最优的上行链路上进行上行通信,在信道质量实际最优的下行链路上进行下行通信,保证通信***的性能。基站也不需要维护多条上行链路,节省网络侧的资源开销。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接入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终端装置,可以通过图3中的通信装置30来实现。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3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30包括处理器301,通信线路302,存储器3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图3中仅是示例性的以包括通信接口304为例进行说明)。
处理器3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3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3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3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302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存储器3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意图处理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3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3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3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3中的处理器301和处理器308。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3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305和输入设备306。输出设备305和处理器3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30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306和处理器3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306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上述的通信装置30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在具体实现中,通信装置30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装置、嵌入式设备或有图3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通信装置30的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01、通过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可以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中实现上述方法的部件,或者,也可以是应用于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芯片可以是片上***(System-On-a-Chip,SOC)或者是具备通信功能的基带芯片等。
具体实现中,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基站可以通过不同的收发点来接收第一消息。不同的收发点和终端之间的信道质量可能不同,即建立在不同收发点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质量也可能是有差异的,基站可以通过多个收发点来接收第一消息,以便可以根据不同收发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确定不同接收点建立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当前最优上行链路对应的收发点,如此,基站可以比较多个不同的收发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的信号强度,选出比当前最优上行链路信道质量更优的上行链路。
示例的,基站根据终端下行测量结果确定最优上行链路为下行链路1(即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下行链路),下行链路1建立在基站的收发点A上,当前的最优上行链路是下行链路1对应的上行链路1,上行链路1可以建立在基站的收发点A。在步骤401中,收发点A也需要接收终端的第一消息,以便基站根据多个收发点的测量结果选择信道质量优于上行链路1的上行链路作为UE的最优上行链路。
或者,在SUL场景中,基站根据终端下行测量结果确定最优上行链路为下行链路1,下行链路1建立在基站的收发点A1上,当前的最优上行链路为下行链路1对应的上行链路,即建立在收发点A2上的SUL。在步骤401中,收发点A2需要接收终端的第一消息,以便基站根据多个收发点的测量结果选择信道质量优于上述SUL的上行链路作为UE的最优上行链路。
另外,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可以是以下三种可能:
第一种、当终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基站可以对终端发送的上行消息进行测量,为终端重新选择最优上行链路。具体地,第一消息可以是Msg1。示例的,第一消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一消息用于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第二种、当终端在连接态时,基站可以对终端发送的上行消息进行测量,为终端重新选择最优上行链路,并通过新的最优上行链路的资源进行上行调度,终端并不感知最优上行链路的切换。具体地,第一消息可以是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
第三种、当终端在连接态时,基站可以对终端发送的上行消息进行测量,为终端重新选择最优上行链路,并向终端发送非竞争随机接入指示,指示终端进行最优上行链路的切换,终端能够感知最优上行链路的切换。具体地,第一消息可以是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
402、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对至少两个上行链路进行测量,根据所得的测量结果确定第一上行链路;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测量结果最优的上行链路。
示例性的,所述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收发点与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具体地,一条上行链路建立在基站的一个收发点和终端之间,所述至少两个收发点上可以建立至少两条不同的上行链路。对某个收发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进行测量,就可以了解到建立在该收发点上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质量,对所有收发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进行测量,就可以了解到所有收发点上建立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质量。进而,可以将信道质量最优(即测量结果最优)的上行链路确定为最优上行链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收发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进行测量可以是测量上行信号干扰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根据获得的SINR确定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示例的,在接收第一消息的所有收发点中,测量收发点A接收到的第一消息所得的SINR最大,可以认为建立在收发点A上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质量最好,进而可以确定收发点A上建立的上行链路为新的最优上行链路。
403、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进行上行通信。
示例的,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以及第二收发点,第一上行链路建立在第一收发点,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第二收发点;或,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以及第三收发点,第一上行链路建立在第一收发点,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第二收发点,第三收发点是第二收发点对应的收发点。
具体地,在上下行耦合的场景中,即下行链路、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可以建立在相同的收发点。当前的最优下行链路(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第二收发点,当前的最优上行链路也建立在第二收发点。为了比较不同收发点的测量结果,选出比当前的最优上行链路信道质量更优的上行链路。在步骤401中,第二收发点可以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即所述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和第一收发点。
示例的,基站有A、B两个收发点,基站根据终端的下行测量结果确定建立在收发点A(第二收发点)上的下行链路1为最优下行链路(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收发点A上的上行链路1为当前的最优上行链路。在步骤401中,收发点A、B均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在步骤402中基站确定新的最优上行链路为建立在收发点B(第一收发点)上的上行链路2(第一上行链路),基站在后续流程中通过上行链路2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消息。
另外,在上下行解耦的场景中,下行链路、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建立在不同的收发点。当前的最优下行链路(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第二收发点,当前的最优上行链路建立在不同的收发点,例如第三收发点,为了比较不同收发点的测量结果,选出比当前的最优上行链路信道质量更优的上行链路。在步骤401中,第三收发点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即所述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和第三收发点。
示例的,SUL场景中,假设基站有A1、A2、B1、B2四个收发点,基站根据终端的下行测量结果确定建立在收发点A1(第二收发点)上的下行链路1(第一下行链路)为最优下行链路,当前的最优上行链路为建立在收发点A2(第三收发点)的SUL1。在步骤401中,收发点A2、B1、B2均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在步骤402中基站确定新的最优上行链路为建立在收发点B2(第一收发点)上的SUL2(第一上行链路),基站在后续流程中通过SUL2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消息。
具体实现中,基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最优下行链路:基站通过多个不同的收发点向终端发送下行参考消息,终端对来自不同收发点的下行参考消息进行测量获得不同下行链路对应的测量结果。终端还可以将获得的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基站将测量结果最优的下行链路确定为最优下行链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链路可以是上述最优下行链路。也就是说,基站和终端之间仍然通过先前确定的最优下行链路进行下行通信,通过最新确定的最优上行链路进行上行通信。
针对上述第一消息的三种不同的实现方式,第二消息也有三种不同的实现可能:
第一种、当终端在随机接入过程,基站可以对终端发送的上行消息进行测量,为终端重新选择最优上行链路。第一消息可以是Msg1,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二消息可以是Msg2,即随机接入响应。Msg2中包括为Msg3分配的时频资源的信息。为Msg3分配的时频资源可以是用于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
也就是说,第二消息包括用于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的信息。用于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是为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为终端重新选择最优上行链路,终端可以在重新选择的最优上行链路上向基站回复随机接入响应,有利于提高通信性能。最优上行链路不一定是最优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实现了上下行解耦,使得终端可以在信道质量实际最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上和基站进行通信。
可选的,基站还可以通过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接收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用于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发送的所述RRC连接建立请求。
第二种、当终端在连接态时,基站可以对终端发送的上行消息(例如,SRS)进行测量,为终端重新选择最优上行链路,并根据新的最优上行链路的资源进行上行调度。第二消息可以是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link control Chanel,PDCCH),用于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el,PUSCH)。
具体地,第二消息可以包括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的信息,所述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是为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为终端重新选择最优上行链路,终端可以在重新选择的最优上行链路上向基站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有利于提高通信性能。最优上行链路不一定是最优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实现了上下行解耦,使得终端可以在信道质量实际最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上和基站进行通信。
可选的,基站还可以通过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接收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发送的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第三种、当终端在连接态时,基站可以对终端发送的SRS进行测量,为终端重新选择最优上行链路,并向终端发送非竞争随机接入指示,指示终端进行最优上行链路的切换。非竞争随机接入指示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的信息以及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用于指示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的波束。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消息可以是非竞争随机接入指示。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是为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为终端重新选择最优上行链路,终端可以在重新选择的最优上行链路上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接入新的最优上行链路,后续通过新的最优上行链路与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有利于提高通信性能。最优上行链路不一定是最优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实现了上下行解耦,使得终端可以在信道质量实际最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上和基站进行通信。
可选的,基站还可以通过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接收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可选的,所述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用于指示通过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与所述终端进行下行通信。也就是说,基站可以在第一时频资源(即为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中为随机接入前导码分配指定的时频资源,一旦基站识别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为指定的时频资源,则确定该终端的最优上行链路可能进行过切换,由于上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有差异,该终端当前最优上行链路对应的下行链路不一定是信道质量最优的下行链路,基站仍基于第一下行链路和终端进行下行通信。
可选的,基站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取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
第一、基站可以指示终端确定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终端确定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之后可以向基站上报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获取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
第二、基站可以根据所述终端的下行业务波束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具体地,基站根据下行业务波束在各个天线端口的加权值模拟下行业务波束的辐射方位,再将静态共享波束(static shared beam,SSB)波束中,与下行业务波束匹配度最高的SSB波束确定为随机接入响应波束。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根据对第一消息的测量结果确定的最优上行链路也有可能是第一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示例的,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下行测量结果确定最优下行链路为建立在收发点B上的下行链路2,通过对收发点A、B、C接收的第一消息分别进行测量,收发点B接收到的第一消息的强度最高,即建立在收发点B上的上行链路2的信道质量最优,因此,基站为终端选择的最优上行链路为下行链路2对应的上行链路,即上行链路2。
另外,图4所示的方法中,至少两个上行链路建立在同一个基站的不同收发点上。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也可以建立在不同基站的收发点上。例如,基站1与终端之间的最优下行链路建立在基站1的收发点A上,基站1通过收发点A、B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基站2通过收发点E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基站1对收发点A、B接收到的第一消息进行测量,基站2对收发点E接收到的第一消息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1。基站1比较收发点A、B、E对应的测量结果,如果收发点E接收到的第一消息的信号强度最大,则确定终端的最优上行链路为建立在收发点E的上行链路。基站1还可以通知基站2为收发点E分配时频资源,以供终端进行上行通信。
以下以5G通信***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5G通信***中,支持上下行解耦(UL、DL Decoupling),网络侧根据终端下行测量的结果,选择信道质量最优的DL为UE的最优下行链路,并选择一个SUL作为UE的最优上行链路,通过广播消息通知UE该SUL的信息。该SUL为所述信道质量最优的DL对应的上行链路。实际上,作为最优上行链路的SUL的频点、天线,与上述最优下行链路的频点和天线不一致,导致SUL的信道质量和最优下行的信道质量可能并不一致。基于该SUL、最优下行链路进行上下行通信,极有可能影响通信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用于为初始随机接入过程中的UE选择最优上行链路。具体地,参考图5,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01、UE接入最优DL小区。
具体实现中,最优下行链路是基站根据终端的下行测量结果确定的信道质量最优的下行链路,最优DL小区为建立最优下行链路的收发点的覆盖小区。示例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有N个收发点,分别为收发点1、收发点2……收发点N,假设最优下行链路建立在收发点1,那么收发点1的覆盖小区为最优DL小区。
在步骤501中,UE接入收发点1的覆盖小区。UE接入最优DL小区后,可以通过最优下行链路与基站进行下行通信,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息。
502、UE通过最优下行链路接收基站广播的***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通过最优下行链路与UE进行下行通信,即基站通过收发点1广播***消息,UE则可以通过最优下行链路接收到基站广播的***消息。
另外,当多个终端均有向基站发送数据的需求时,不同终端之间会发生冲突碰撞。因此可以通过终端间竞争的随机接入,控制不同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间,避免终端之间的冲突。
具体地,基站会广播***消息,该***消息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randomaccess channel,PRACH)的时频信息、根序列索引号、以及循环移位(cyclic shift)等。示例性的,PRACH的时频信息用于终端发送PRACH,PRACH为承载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道。根序列索引号用于终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以下简称Preamble)。
503、UE根据***消息发送Msg1(消息1),Msg1包括Preamble(随机接入前导码)。
具体实现中,UE可以通过PRACH向基站发送Msg1,Msg1即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消息。
另外,UE在***消息中获取根序列号,根据根序列号确定一个Preamble,在PRACH的时频信息相应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上述Preamble,以便终端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504、基站通过多个收发点接收Msg1,并对每个收发点接收到的Msg1进行信号强度测量,根据多个收发点上的测量结果确定最优上行链路。
具体实现中,基站的最优上行小区、最优下行小区之间进行信息同步,以便根据最优上行链路的资源为Msg3分配时频资源。示例的,基站获取UE的下行测量结果,确定最优下行链路为下行链路1。参考图2,下行链路1建立在基站的天线1,是小区A对应的下行链路。小区A接收其他小区发送的测量结果,汇总所有小区的测量结果,确定出最优上行链路。例如,图2所示的小区B、小区C均将测量结果发送给小区A,小区A确定小区B上报的测量结果最优,则确定小区B对应的上行链路2为最优上行链路。小区A可以通知小区B新确定的最优上行链路为上行链路2,小区B则可以将最优上行链路的时频资源(即为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的信息发送给小区A,小区A可以根据最优上行链路的时频资源确定Msg3的时频资源,并通过下行链路1向UE发送Msg2,通过Msg2指示Msg3的时频资源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有多个收发点,每个收发点天线覆盖一个小区。基站通过多个收发点接收Msg1,即通过多个小区接收终端发送的Msg1。由于不同的收发点的覆盖不同,不同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质量也会有差异,因此基站可以对各个收发点接收的Msg1进行测量,确定测量结果最优的收发点,即新的最优上行链路建立在该收发点上。其中,测量结果最优的收发点即测得的信号强度最高的收发点。
示例的,以基站的三个小区为例。对小区A对应的收发点1接收的Msg1进行测量,获得的信号强度是3dB;对小区B对应的收发点2接收的Msg1进行测量,获得的信号强度是5dB;对小区C对应的收发点3接收的Msg1进行测量,获得的信号强度是6dB。收发点3测量所得的信号强度最大,即为最优上行链路为建立在收发点3上的上行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式中,基站根据上行测量结果确定的最优上行链路,可以和最优下行链路建立在相同的收发点,也可以和最优下行链路建立在不同的收发点。例如,参考图2,假设最优下行链路建立在基站的天线1,最优上行链路可以是建立在天线1的上行链路,也可以是建立在天线2或天线3的上行链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以上行测量结果为准。
505、基站通过最优下行链路向UE发送Msg2(消息2)。
其中,Msg2可以是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Msg2包括Msg3的时频资源的信息,所述Msg3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建立请求,也可以是终端首次通过上行共享信道发送的数据(first scheduled ULtransmission onUL-SCH)。终端首次通过上行共享信道发送的数据可以认为是终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初传的数据。Msg2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Msg3占用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一收发点分配的时频资源)。第一收发点是建立新的最优上行链路的收发点,例如,在步骤504的相关示例中,第一收发点为收发点3。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最优上行链路不再依赖于UE的下行测量结果,在上下行解耦的场景下,基站通过上行测量确定最优上行链路,可以不是最优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即最优上行链路可以和最优下行链路建立在不同的收发点。UE可以在信道质量实际最优的上行链路上进行上行通信,在信道质量实际最优的下行链路上进行下行通信,保证通信***的性能。
506、UE通过最优上行链路发送Msg3(消息3)。
假设基站在步骤504确定的最优上行链路为建立在收发点N的上行链路,则步骤506中UE向基站发送Msg3,基站通过收发点N接收来自终端的Msg3。Msg3可以用于请求基站为UE建立RRC连接。
507、根据协议完成后续接入流程。
例如,基站向UE发送Msg4,Msg4可以是RRC连接建立请求的确认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基站通过多个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信息(Preamble)的检测,汇总多个上行链路的测量结果,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最优上行链路。初始接入场景下,可以为UE选择实际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使得UE可以在信道质量实际最优的上行链路上进行上行通信,在信道质量实际最优的下行链路上进行下行通信,保证通信***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用于为连接态的UE选择最优上行链路。具体地,参考图6,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01、基站通过多个收发点接收UE发送的SRS。
具体实现中,基站的多个收发点可以同时接收所述UE发送的SRS,不同的收发点上建立了不同的上行链路。所述SRS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消息。
602、基站对各个收发点接收到的SRS进行信号强度检测,并结合检测结果以及小区负载确定最优上行链路。
具体地,各个收发点接收到SRS之后,可以分别对接收到的SRS进行信号强度测量,并基于测量结果确定最优上行链路。具体地,可以设置信号强度和小区负载的权重系数,并将加权结果最大的上行链路确定为最优上行链路。示例的,根据a*X+b*Y确定加权结果,示例性的,X代表信号强度,a是信号强度的权重系数,Y代表小区负载,b是小区负载的权重系数。小区负载指的是上行链路对应的小区的负载。
参考图2,下行链路1建立在基站的收发点1(例如,天线1),是小区A对应的下行链路。收发点1接收其他小区发送的加权结果,汇总所有小区的加权结果,确定出最优上行链路。例如,基站的收发点2、收发点3均将加权结果发送给小区A,收发点1确定收发点2上报的加权结果最优,则确定收发点2对应的上行链路2为最优上行链路。
603、基站将原最优上行链路维护的用户信息同步到新确定的最优上行小区,实现网络侧的上行小区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信息包含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PCI)、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L2(Layer2)调度信息等。示例的,基站获取UE的下行测量结果,确定最优下行链路为下行链路1。参考步骤602的示例,原最优上行链路为最优下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即上行链路1。小区A可以维护的用户信息发送给小区B,以便将最优上行小区切换为小区B。
另外,最优上行链路、最优上行小区是对应的,确定了最优上行链路也就确定了最优上行小区。可以理解的是,假设最优上行链路建立在收发点2(例如基站的天线2),那么最优上行小区为天线2的覆盖小区。
604、基站判断所述UE的PUCCH资源和SRS资源是否与新的最优上行链路的UE存在冲突。
新的最优上行链路的UE可以认为是新的最优上行链路(上行小区)下覆盖的UE。另外,基站还可以通过最优上行链路接收其他UE发送的PUCCH和SRS,如果所述UE的PUCCH资源、SRS资源与其他UE的PUCCH资源、SRS资源存在冲突,不同UE之间的上行消息会产生干扰,网络性能下降。为了避免不同UE之间的上行干扰,则可以为所述UE重新分配PUCCH资源、SRS资源。
也就是说,若基站确定存在冲突,则执行步骤604a,为UE重新配置PUCCH资源和SRS资源。若不存在冲突,则跳过步骤604a,直接执行步骤605,通过下行控制消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进行上行调度。
604a、基站向所述UE发送RRC消息,进行PUCCH资源、SRS资源的重配。
具体实现中,RRC消息中可以包括为所述UE重配的PUCCH资源、SRS资源。另外,基站通过先前确定的最优下行链路向UE发送RRC消息,例如,基站根据UE下行测量结果确定最优下行链路为建立在收发点1上的下行链路1,在步骤604a中,则通过收发点1向UE发送RRC消息。
605、基站通过最优下行链路向所述UE发送DCI,进行PUSCH、PUCCH和SRS的调度。
具体实现中,基站通过先前确定的最优下行链路向UE发送DCI,例如,基站根据UE下行测量结果确定最优下行链路为建立在收发点1上的下行链路1,在步骤605中,则通过收发点1向UE发送DCI。
基站向所述UE发送DCI,所述DCI指示了PUSCH的时频资源信息、PUCCH的时频资源信息和SRS的时频资源信息。所述DCI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消息。其中,PUSCH的时频资源属于为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示例性的,第一收发点为建立最新的最优上行链路的收发点,参考步骤602的示例,最优上行链路建立在基站的收发点2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通过多个上行链路同时进行SRS的接收、检测,根据检测到的信号强度/负载等因素确定最优上行链路。基站通过最优下行链路下发新的最优UL链路的调度结果(DCI),UE不感知上行链路的变化(,根据DCI进行上行PUSCH的发送,基站通过新的最优上行链路进行上行接收。在连接态下,可以为UE选择实际信道质量最优的上行链路,使得UE可以在信道质量实际最优的上行链路上进行上行通信,在信道质量实际最优的下行链路上进行下行通信,保证通信***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用于为连接态的UE选择最优上行链路。具体地,参考图7,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01、基站通过多个收发点接收UE发送的SRS,对各个收发点接收到的SRS进行信号强度检测,并结合检测结果以及小区负载确定最优上行链路。
具体实现中,基站的多个收发点可以同时接收所述UE发送的SRS,不同的收发点用于建立不同的上行链路。所述SRS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消息。
具体实现参考步骤602的介绍,在此不作赘述。
702、基站获取Preamble资源和RAR波束后,通过最优下行链路向UE下发非竞争随机接入指示消息。
最优下行链路是基站根据终端的下行测量结果确定的信道质量最优的下行链路,最优DL小区对应的基站收发点用于建立最优下行链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有N个收发点,分别为收发点1、收发点2……收发点N,假设最优下行链路建立在收发点1,那么基站在步骤702中可以通过收发点1发送非竞争随机接入指示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非竞争随机接入指示消息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消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信息以及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示例性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占用的时频资源属于为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示例性的,第一收发点为建立最新的最优上行链路的收发点,参考步骤602的示例,最优上行链路建立在基站的收发点2上。
具体实现中,基站可以接收UE上报的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或者根据终端的下行业务波束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
另外,基站为Preamble分配指定的时频资源,以便根据Preamble的资源识别UE的最优上行链路发生了切换。
703、UE根据非竞争随机指示接入最优上行小区,发起随机接入。
需要说明的是,建立最优上行链路的收发点的覆盖小区可以称为最优上行小区。假设基站在步骤701确定的最优上行链路为建立在收发点N的上行链路,则步骤703中UE接入收发点N的覆盖小区。
704、基站根据Preamble的时频资源识别UE,并通过原最优下行链路下发RAR,完成接入和载波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原最优下行链路是基站根据终端的下行测量结果确定的信道质量最优的下行链路。如果基站识别出UE发送Preamble的时频资源为指定的时频资源,则可以确定UE的最优上行链路可能已经切换,与最优上行链路不再是对应关系。先前确定的最优下行链路仍为信道质量最优的下行链路,基站后续仍通过原最优下行链路与UE进行下行通信。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8示出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中实现上述方法的部件,或者,也可以是应用于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所述芯片可以是片上***(System-On-a-Chip,SOC)或者是具备通信功能的基带芯片等。如图8所示,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801以及通信单元802。处理单元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信单元可以是收发器。
处理单元801,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执行步骤402、步骤504、步骤602~604,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通信单元802,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例如,支持接入网设备执行步骤401、步骤403、步骤502、步骤503、步骤505、步骤601、步骤604a以及步骤605,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图9中,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901和通信模块902。处理模块901用于对通信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执行上述处理单元801执行的步骤,和/或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902用于执行上述通信单元802执行的步骤,支持通信装置与其他设备之间的交互,如与其他终端装置之间的交互。如图9所示,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903,存储模块903用于存储通信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处理模块901为处理器,通信模块902为收发器,存储模块903为存储器时,通信装置为图3所示的通信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指令用于执行如图4~图7所示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如如图4~图7所示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无线通信装置中存储有指令;当无线通信装置在图3、图8、图9所示的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如如图4~图7所示的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为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包括:终端以及接入网设备。示例性的,终端可以是图3、图8、图9所示的通信装置,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图3、图8、图9所示的通信装置。
示例的,所述终端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所述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第一消息,根据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对至少两个上行链路进行测量,根据所得的测量结果确定第一上行链路;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向终端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终端通过第一上行链路进行上行通信;第一上行链路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测量结果最优的上行链路,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为至少两个收发点与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以及第二收发点,第一上行链路建立在第一收发点,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第二收发点;或者,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以及第三收发点,第一上行链路建立在第一收发点,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第二收发点,第三收发点是第二收发点对应的收发点。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数据库访问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数据库访问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数据库访问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数据库访问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建立在至少两个网络设备的收发点上,所述至少两个网络设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对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连接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进行测量得到第一测量结果;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测量结果,所述第二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连接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进行测量得到的;根据所得的所述第一测量结果、所述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第一上行链路,包括:对所述SRS进行信号强度检测,并结合检测结果以及小区负载确定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测量结果最优的上行链路,所述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收发点与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进行上行通信;
所述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以及第二收发点,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建立在所述第一收发点,所述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所述第二收发点;或,
所述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以及第三收发点,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建立在所述第一收发点,所述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第二收发点,所述第三收发点是所述第二收发点对应的收发点;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的信息,所述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是为所述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所述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用于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的信息,所述用于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是为所述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接收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用于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发送的所述RRC连接建立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接收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发送的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括SRS;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的信息以及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所述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是为所述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用于指示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的波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接收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用于指示通过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与所述终端进行下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或,
根据所述终端的下行业务波束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
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通过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建立在至少两个网络设备的收发点上,所述至少两个网络设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对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连接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进行测量得到第一测量结果;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测量结果,所述第二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收发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连接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进行测量得到的;根据所得的所述第一测量结果、所述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第一上行链路,包括:对所述SRS进行信号强度检测,并结合检测结果以及小区负载确定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测量结果最优的上行链路,所述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收发点与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进行上行通信;
所述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以及第二收发点,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建立在所述第一收发点,所述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所述第二收发点;或,
所述至少两个收发点包括第一收发点以及第三收发点,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建立在所述第一收发点,所述第一下行链路建立在第二收发点,所述第三收发点是所述第二收发点对应的收发点;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的信息,所述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是为所述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所述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用于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的信息,所述用于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是为所述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接收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用于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时频资源发送的所述RRC连接建立请求。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接收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发送的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括SRS;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的信息以及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所述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属于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是为所述第一收发点配置的时频资源,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用于指示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的波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接收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频资源用于指示通过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与所述终端进行下行通信。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或,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下行业务波束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波束信息。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1910436156.7A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Active CN1103248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6156.7A CN110324842B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PCT/CN2020/091785 WO2020233701A1 (zh) 2019-05-23 2020-05-22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EP20809515.8A EP3965457A4 (en) 2019-05-23 2020-05-22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7/532,541 US20220086666A1 (en) 2019-05-23 2021-11-22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6156.7A CN110324842B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4842A CN110324842A (zh) 2019-10-11
CN110324842B true CN110324842B (zh) 2021-10-15

Family

ID=68119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36156.7A Active CN110324842B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86666A1 (zh)
EP (1) EP3965457A4 (zh)
CN (1) CN110324842B (zh)
WO (1) WO20202337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4842B (zh) * 2019-05-23 2021-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316266B (zh) * 2021-05-28 2023-04-07 成都蒙特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网络的音视频流传输方法及***
WO2023085982A1 (en) * 2021-11-09 2023-05-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for active trp measurement sets
WO2023206272A1 (zh) * 2022-04-28 2023-11-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波束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通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73851B2 (en) * 2004-12-07 2009-08-11 Adaptix,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witching antenna and channel assignments in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s
US7756099B2 (en) * 2007-07-13 2010-07-13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antennas adaptively in OFDMA networks
CN101944940A (zh) * 2009-07-08 2011-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
KR101923551B1 (ko) * 2011-06-22 2018-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망 진입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20130125903A (ko) * 2012-05-10 2013-11-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시스템에서 빔포밍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888480B2 (en) * 2012-11-01 2018-02-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identifying interference of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EP3445124A4 (en) * 2016-04-15 2019-11-06 Alcatel Lucent BASIC STATION PROCEDURE, USER DEVICE, BASIC STATION AND USER DEVICE METHOD
US10554539B2 (en) * 2016-08-22 2020-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independent links
KR102616419B1 (ko) * 2016-10-12 2023-1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구성에 기반한 빔 탐색 장치 및 방법
CN108235444B (zh) * 2016-12-12 2021-09-1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基站设备、用户设备
CN108282894B (zh) * 2017-01-06 2020-07-07 ***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小区接入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US11108513B2 (en) * 2017-02-10 2021-08-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cluding multip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s (TRP) to transmit/receiv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90103908A1 (en) * 2017-10-02 2019-04-04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Uplink Beam Indic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eamforming
WO2020031884A1 (ja) * 2018-08-07 2020-02-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US11025457B2 (en) * 2018-09-27 2021-06-01 Mediatek Inc. Enhancements on QCL frameworks for multiple TRP operation
CN110324842B (zh) * 2019-05-23 2021-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86666A1 (en) 2022-03-17
EP3965457A1 (en) 2022-03-09
WO2020233701A1 (zh) 2020-11-26
CN110324842A (zh) 2019-10-11
EP3965457A4 (en) 2022-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4842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542093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US20190199412A1 (en) Beam change
US20190174406A1 (en) Service-based cell selection and reselection control method
US20220078678A1 (en) User equipment (u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for beamforming-based connected mode handover
EP396544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spectrum resource
US20180027595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andom access
CN111866926B (zh) 测量上报的方法与装置
US20210274513A1 (en) Uplink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W202021404A (zh) 使用者設備、網路節點及其在無線通信網路中處理兩步驟隨機存取程序的方法
JP2023514245A (ja) Ul位置決めのための基準信号送信時のビームスイープ
WO2020078318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461007B (zh)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22032245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device
KR20160068844A (ko) D2d 발견 신호의 송신 방법과 송신 장치
JP6843971B2 (ja) 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情報の交換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CN113271625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230422233A1 (en) Beam Management in Multi-TRP Operation
CN113923750A (zh) 接入小区的方法和装置
US2024017958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4002238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061555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15938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based transmission for sidelink
EP4184968A1 (en) Random access resource selec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6981071A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