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6142A - 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6142A
CN110296142A CN201810243215.4A CN201810243215A CN110296142A CN 110296142 A CN110296142 A CN 110296142A CN 201810243215 A CN201810243215 A CN 201810243215A CN 110296142 A CN110296142 A CN 1102961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drel
cam
plane
shape part
limit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432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96142B (zh
Inventor
张凯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rlly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4321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961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96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61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961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61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04M1/022The hinge comprising two parallel pivoting a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以第一心轴、第二心轴分别枢接于一定位板组上,第一心轴、第二心轴分别具有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且第一心轴、第二心轴分别轴接第一凸轮、第二凸轮,让各心轴分别与各自的凸轮同步转动,而一滑动块的长形件容纳于定位板组的长沟槽内,并位于第一心轴、第二心轴之间以被各心轴推动,且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分别位于滑动块的短形件的顶端及底端,以分别同步推动短形件,借以在第一心轴、第二心轴交替转动期间形成两组交替切换结构,使彼此补偿各自交替切换动作所产生的间隙,直至长、短形件分别同步抵压其中的一心轴平面与凸轮凹部而形成卡锁。

Description

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可掀开及盖合的折叠式电子装置上者。
背景技术
一般折叠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或移动电话等,主要是透过单轴式铰链或双轴式铰链分别接连电子装置的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其中,第一板体可以是安装显示荧幕的上盖,第二板体可以是安装零组件、电池与键盘的底座,且第一板体可相对于第二板体盖合或由0度翻转至360度。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公告第CN203962677U号的“可交替旋转的双轴式铰链”专利案所示,即显示了一种双轴式的折叠结构,其主要包括连接件、两个心轴、轴向活动件及径向活动件。连接件包含均有上下两个轴孔的框体和架体,供彼此平行的各心轴分别穿设。轴向活动件一端部导入另一心轴表面所设的至少一螺旋沟,以同步作动而可轴向滑移出入框体上下两个轴孔间所设的穿孔。各心轴均有至少一个止挡部,心轴止挡部和轴向活动件另一端部相互止挡,另一心轴止挡部与框体侧面所设的止挡部相互止挡。各心轴均有卡合凸轮部,一卡合凸轮部周缘设有一个凹部,另一卡合凸轮部周缘设有多个凹部。径向活动件可径向滑移于各卡合凸轮部间并交替卡合且锁定于其中一个凹部,以分别交替搭配各止挡作用而形成至少两次交替卡锁动作,让各心轴交替旋转。
通过上述交替旋转结构,确实可以让二个转轴相对翻转至360度。而上述结构的任一组止挡部与凸轮部为同一心轴上的不同构件,此种安排同样表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公告第CN203130774U号的“销型卡锁式双轴枢纽器”专利案中。其中,当止挡部与凸轮部分别轴接在同一心轴上时,即表示需要提供更长的心轴长度以容纳二个不同的元件,如此一来,将会增加零组件的数量,进而增加心轴的轴向长度及整体的体积,并增加加工作业工序及时间。
发明内容
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于是有了本发明的产生。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能改善现有交替旋转结构必须要在同一心轴上同时设有止挡部与凸轮部二个元件,会增加零组件的数量、整体体积,进而增加加工作业工序及时间的问题,通过将两组交替切换结构透过一滑动块的长、短形件相连在一起,形成同步浮动卡锁的功效,并相互补偿彼此在交替切换动作期间因空隙所产生的影响,而且能够进一步让止挡部与凸轮部结合在一起,结合后容易制造及加工,以缩短轴向长度,进而缩小整体体积、减少工序及零组件以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设的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包括一定位板组、一滑动块、一第一转轴组以及一第二转轴组。其中,该定位板组的一侧内具有一长沟槽;该滑动块包括一长形件及一短形件,长形件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容纳于长沟槽内,并在该长形件的顶、底两端分别具有端部平面;该第一转轴组包括同轴且可同步转动的一第一凸轮及一第一心轴,第一凸轮位于短形件的顶端且具有一第一凹部;第一心轴枢接该定位板组的上半部并位于长形件的顶端,第一心轴的部分段周缘顶端具有一第一平面;该第二转轴组包括同轴且可同步转动的一第二凸轮及一第二心轴,第二凸轮位于短形件的底端且具有一第二凹部;第二心轴枢接该定位板组的下半部并位于长形件的底端,第二心轴的部分段周缘顶端具有一第二平面。
实施时,该定位板组的该侧上半部还进一步设有一第一限位部,并且该第一转轴组还进一步在该第一凸轮的底端径向凹设有一第一弧缺部,对应于短形件的顶端而使该短形件与该第一凸轮的周缘相离,该第一凸轮的顶端具有径向凸出的一第一弧凸部,该第一弧凸部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止挡部,供抵压该第一限位部的一侧,该第一弧凸部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止挡部,供抵压该第一限位部的另一侧,均用以止挡该第一转轴组转动,并使该第一凹部形成于该第一弧凸部的周缘顶端。
实施时,该定位板组的该侧下半部还进一步设有一第二限位部,并且该第二转轴组还进一步在该第二凸轮的底端径向凹设有一第二弧缺部,对应于短形件的底端而使该短形件与该第二凸轮的周缘相离,该第二凸轮的顶端具有径向凸出的一第二弧凸部,该第二弧凸部的一侧具有一第三止挡部,供抵压该第二限位部的一侧,该第二弧凸部的另一侧具有一第四止挡部,供抵压该第二限位部的另一侧,均用以止挡该第二转轴组转动,并使该第二凹部形成于该第二弧凸部的周缘顶端。
实施时,该定位板组的该侧下半部或上半部还进一步设有一第二限位部或一第一限位部,该长沟槽位于该第一限位部及该第二限位部之间;各凸轮进一步将各自的弧缺部和弧凸部位在同一圆周运动的路径上,以在各转轴组转动的过程中,使各自的限位部分别位于各自的弧缺部中并分别与各自的弧凸部形成相对角度位移。换言的,该第一凸轮进一步将该第一弧缺部与该第一弧凸部位在同一圆周运动的路径上,以在该第一转轴组转动的过程中,使该第一限位部位于该第一弧缺部中并与该第一弧凸部形成相对角度位移;另一方面,该第二凸轮进一步将该第二弧缺部与该第二弧凸部位在同一圆周运动的路径上,以在该第二转轴组转动的过程中,使该第二限位部位于该第二弧缺部中并与该第二弧凸部形成相对角度位移。
实施时,该定位板组包括相互平行的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第一心轴同时枢接第一侧板的上半部及第二侧板的上半部,第二心轴同时枢接第一侧板的下半部及第二侧板的下半部,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为设于第一侧板一侧的二个凸块,长沟槽形成于第一侧板的一侧内。
实施时,该第一心轴的部分段周缘底端还具有一第三阶部和一第三平面,使第三平面的长度小于第一平面的长度,并使该第一凸轮轴接于该第一心轴的第三阶部处,且第一心轴转动时,第三平面与长形件的顶端呈不会相接触的状态。
实施时,该第二心轴的部分段周缘底端还具有一第四阶部和一第四平面,使第四平面的长度小于第二平面的长度,并使该第二凸轮轴接于该第二心轴的第四阶部处,且第二心轴转动时,第四平面与长形件的底端呈不会相接触的状态。
实施时,该短形件的顶端具有一第一凸部,该第一凹部与第一凸部具有互补的形状大小。
实施时,该短形件的底端具有一第二凸部,该第二凹部与第二凸部具有互补的形状大小。
实施时,该定位板组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轴向贯穿有一圆孔,分别供第一心轴和第二心轴贯穿并枢接,且将上、下半部的各圆孔与长沟槽的顶、底两端分别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2的B-B’剖面图。
图5为图3的第一转轴组持续翻转至180度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4的第一转轴组持续翻转至180度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5的第一转轴组被卡锁,而第二转轴组接续翻转180度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6的第一转轴组被卡锁,而第二转轴组接续翻转180度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部分元件的立体外观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12为图11的A-A’剖面图。
图13、14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翻转180度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5、16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翻转360度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1 定位板组2
第一侧板21 第二侧板22
长沟槽23 第一限位部24
第二限位部25 滑动块3
长形件31 顶端部平面311
底端部平面312 短形件32
第一凸部321 第二凸部322
第一间隔33 第二间隔34
第一转轴组4 第一凸轮41
第一弧凸部411 第一凹部412
第一止挡部413 第二止挡部414
第一弧缺部415 第一心轴42
第一平面421 第三平面422
第一阶部423 第三阶部424
第一摩擦单元43 第一扭力单元44
第一板体45 螺帽46
第二转轴组5 第二凸轮51
第二弧凸部511 第二凹部512
第三止挡部513 第四止挡部514
第二弧缺部515 第二心轴52
第二平面521 第四平面522
第二阶部523 第四阶部524
第二摩擦单元53 第二扭力单元54
第二板体55 螺帽56。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8所示,其为本发明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1的一优选实施例,包括一定位板组2、一滑动块3、相互平行的一第一转轴组4以及一第二转轴组5。
该定位板组2包括相互平行且外周缘形状大小相同的一第一侧板21及一第二侧板22,第一侧板21的上半部及第二侧板22的上半部分别设有在同一轴线上的一圆孔,借以让一第一心轴42同时贯穿的后,分别枢接第一侧板21的上半部及第二侧板22的上半部;而第一侧板21及第二侧板22的下半部分别设有在同一轴线上的另一圆孔,借以让一第二心轴52同时贯穿的后,分别枢接第一侧板21的下半部及第二侧板22的下半部。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之间的一侧面的中央位置上具有向内凹陷且呈纵向的一长沟槽23,例如图中所示,且将第一侧板21的上、下半部的各圆孔与长沟槽23的顶、底两端分别连通,借以形成可供活动的空间。
该滑动块3为截面为T字形的块状组合,包括一长形件31及一短形件32。其中,长形件31为长方形体,长形件31的顶、底两端分别具有端部平面311,312,长形件31的横向宽度小于长沟槽23的横向宽度,借以让长形件31容纳定位于长沟槽23内。长形件31的纵向长度以其相对两端面刚好能分别触及于第一心轴42的周缘与第二心轴52的平面、或是分别触及于第一心轴42的平面与第二心轴52的周缘为佳,借以让长形件31的一端被其中的一心轴压动而可以在长沟槽23内上、下滑动,并且在长沟槽23内使长形件31的另一端抵住其中的另一心轴形成卡锁。而短形件32为以远离该长形件31一侧面的方向向外延伸的另一长方形体,用以辅助长形件31与各心轴之间的交替切换作用,且短形件32的纵向长度小于长形件31的纵向长度,短形件32的顶端具有向上弧形凸出的一第一凸部321,短形件32的底端具有向下弧形凸出的一第二凸部322,使短形件32的顶、底两端面相异于长形件31的顶、底两端面。
该第一转轴组4包括一第一凸轮41、一第一心轴42、一第一摩擦单元43及一第一扭力单元44。其中,第一凸轮41呈板状,第一凸轮41位于短形件32的顶端,第一凸轮41的顶端具有一第一凹部412,第一凹部412与短形件32的第一凸部321具有互补的形状大小。第一心轴42具有环状的一第一阶部423,于组装时,作为基准以供其他组成搆件接续安装,例如使第一心轴42的一端连接一第一板体45,第一板体45为连接板以安装于显示荧幕所在的上盖,并使第一心轴42的另一端位于长形件31的顶端,第一心轴42另一端的部分段周缘顶端具有与第一心轴42的轴心同轴的第一平面421(意指将第一心轴另一端的部分段,消除同轴的一虚拟弓形柱体后,形成该第一平面,后续第二、第三、第四平面亦同所指,不再赘述),供贯穿并轴接定位第一凸轮41,让第一心轴42与第一凸轮41同步转动;第一心轴42的部分段周缘底端具有与第一心轴42的轴心同轴且总和等长或略异于第一平面421的一第三阶部424和一第三平面422,第三平面422与第一平面421相互平行,且第三平面422的长度小于第一平面421的长度,并使第一凸轮41的轴孔轮廓与第一平面421邻接第三阶部424的第一心轴42截面轮廓相互对应呈弓形,有别于第一摩擦单元43和第一扭力单元44的轴孔轮廓,能让第一凸轮41轴接于第一心轴42的第三阶部424处,形成卡合,当第一心轴42转动时,第三平面422与长形件31的顶端呈不会相接触的状态。
当第一心轴42穿过第一凸轮41、第一摩擦单元43及第一扭力单元44的后,以一螺帽46螺合,并使第一摩擦单元43与定位板组2的上半部接触面形成相对应的凹凸面,借以让第一凸轮41、第一心轴42、第一摩擦单元43及第一扭力单元44同步转动。通过第一摩擦单元43的转动摩擦并与第一扭力单元44在转动摩擦及相互推压所产生的扭力,使第一板体45在转动时能自由停滞,或在第一摩擦单元43闭合于定位板组2的上半部时,于预设角度位置形成定位。
而该第二转轴组5包括一第二凸轮51、一第二心轴52、一第二摩擦单元53及一第二扭力单元54。其中,第二凸轮51呈板状,第二凸轮51位于短形件32的底端,第二凸轮51的顶端具有一第二凹部512,第二凹部512与短形件32的第二凸部322具有互补的形状大小。第二心轴52具有环状的一第二阶部523,在组装时,作为基准以供其他组成搆件接续安装,例如使第二心轴52的一端连接一第二板体55,第二板体55为连接板以安装于具有零组件、电池与键盘的底座。第二心轴52的另一端位于长形件31的底端,第二心轴52另一端的部分段周缘顶端具有与第二心轴52的轴心同轴的第二平面521,供贯穿并轴接定位第二凸轮51,让第二心轴52与第二凸轮51同步转动;第二心轴52的部分段周缘底端具有与第二心轴52的轴心同轴且总和等长或略异于第二平面521的一第四阶部524和一第四平面522,第四平面522与第二平面521相互平行,且第四平面522的长度小于第二平面521的长度,使第二凸轮51的轴孔轮廓与第二平面521邻接第四阶部524的第二心轴52截面轮廓相互对应呈弓形,有别于第二摩擦单元53和第二扭力单元54等组成构件的轴孔轮廓,能让第二凸轮51轴接于该第二心轴52的第四阶部524处,形成卡合,当第二心轴52转动时,第四平面522与长形件31的底端呈不会相接触的状态。
当第二心轴52穿过第二凸轮51、第二摩擦单元53及第二扭力单元54之后,以一螺帽56螺合。第二摩擦单元53与定位板组2的下半部接触面形成相对应的凹凸面,借以让第二凸轮51、第二心轴52、第二摩擦单元53及第二扭力单元54同步转动。通过第二摩擦单元53的转动摩擦并与第二扭力单元54在转动摩擦及相互推压所产生的扭力,使第二板体55在转动时能自由停滞,或在第二摩擦单元53闭合于该定位板组2的下半部时,于预设角度位置形成定位。
借此,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可在未使用传统止挡部/止挡结构(止挡片搭配止挡块相互止挡)的情况下,让一转轴组转动而使另一转轴组止动,其一是两板体从盖合状态转为相对翻转至180度的前,该滑动块、两心轴以及两凸轮之间的关,请参见图3~6所示,该长形件31顶、底两端的端部平面311,312分别触抵第一心轴42的部分段周缘与第二心轴52的第二平面521,以及使短形件32的底端触抵第二凸轮51的第二凹部512的状态,以在第二转轴组5的两处形成双重卡锁效果;举例来说,当第一板体45相对于第二板体55在盖合状态时,长形件31的底端部平面312触及并抵压在第二转轴组5的第二心轴52的第二平面521形成面接触抵压,长形件31的顶端部平面311触及并抵压在第一转轴组4的第一心轴42的部分段周缘(第三阶部424)形成线接触抵压,且短形件32顶端的第一凸部321与第一凸轮41的周缘相抵,促使短形件32底端的第二凸部322触及并抵压于第二凸轮51顶端的第二凹部511内形成多点或面接触抵压,此时的第二心轴52及第二凸轮51均被直接卡锁而无法转动,使得第二板体55亦无法同步转动,至于第一转轴组4中,此时仅第一心轴42与长形件31顶端形成线接触,因而得以转动。
并且,其二是上述两板体再相对翻转超过180度至360度的盖合状态,请参见图5~8所示,长形件31顶、底两端的端部平面311,312分别触抵第一心轴42的第一平面421与第二心轴52的部分段周缘,以及使短形件32的顶端触抵第一凸轮41的第一凹部412的状态,以在第一转轴组4的两处形成双重卡锁效果;举例来说,翻转360度时,第一转轴组4的第一心轴42和第一凸轮41、以及第二转轴组5的第二心轴52和第二凸轮51均已相对于定位板组2旋转180度,长形件31的底端部平面312触及并抵压第二心轴52的部分段周缘(第四阶部524)形成线接触抵压,长形件31的顶端部平面311触及并抵压第一心轴42的第一平面421以形成面接触抵压,且短形件32底端的第二凸部322与第二凸轮51的周缘相抵,促使短形件32顶端的第一凸部321触及并抵压于旋转后的第一凸轮41顶端的第一凹部412内形成多点或面接触抵压,此时的第一心轴42及第一凸轮41均被直接卡锁而无法转动,使得第一板体45亦无法同步转动,至于第二转轴组5中,此时仅第二心轴52与长形件31底端形成线接触,因而得以转动。
除此的外,本发明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1还有另一优选实施例,请参见图9~16所示,其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异特征在于:第一转轴组4还进一步在第一凸轮41的底端径向凹设有一第一弧缺部415,第一凸轮41的顶端具有径向凸出的一第一弧凸部411,第一凹部412形成于第一弧凸部411的周缘顶端,借以将短形件32的顶端对应于第一弧缺部415而离于第一凸轮41的周缘。除了在其一转轴组设置的外,进一步的,还在两转轴组设置,即为该第二转轴组5还进一步在第二凸轮51的底端径向凹设有一第二弧缺部515,第二凸轮51的顶端具有径向凸出的一第二弧凸部511,第二凹部512形成于第二弧凸部511的周缘顶端,借以将短形件32的底端对应于第二弧缺部515而离于第二凸轮51的周缘。反的,也可以先让第二凸轮51的顶、底两端分别具有第二弧凸部511和第二弧缺部515,后有需要再让第一凸轮41的顶、底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弧凸部411和第一弧缺部415。
如此在其中的一心轴与其轴接的凸轮一起转动的期间,短形件32的顶端或底端会对应着凸轮的弧缺部而暂时不会触及凸轮的周缘,以减少摩擦产生,直至当长形件31的顶端或底端离开心轴的部分段周缘(第三阶部424或第四阶部524)、且未触及心轴的平面(第一平面421或第二平面521)的期间,透过短形件32的顶端或底端接续触及该凸轮的周缘(即凸轮的弧凸部周缘),降低心轴于转动时与长形件31之间因空隙产生所带来影响(例如降低因第一间隔33产生而在翻转后造成定位板组2发生歪斜的机率影响),以持续至长、短形件31,32分别触及并抵压于心轴的平面及凸轮的凹部内为止。
上述中,在各凸轮分别采用了第一弧缺部、第二弧缺部实施后,为了在有效的空间中加强限位的效果、以及还进一步限缩因空隙产生所带来影响,定位板组2的该侧还设有一第一限位部24及一第二限位部25,长沟槽23位于第一限位部24及第二限位部25之间,例如图9中所示,在第一侧板21的同一侧面上具有二个分别以远离该侧面的方向向外延伸的弧形凸块,该二个凸块分别做为第一限位部24及第二限位部25,第一限位部位24于长沟槽23的一侧上方,第二限位部25位于长沟槽23的另一侧下方。
并且将第一弧凸部411呈扇形且径向凸出于第一凸轮41的周缘,并使第一弧凸部411的一侧面做为第一止挡部413,第一弧凸部411的另一侧面做为第二止挡部414,再将第一凹部412设于第一弧凸部411的周缘顶端,而第一弧缺部415呈扇形且径向凹设于第一凸轮41的周缘;进一步的,透过缩减凸轮本身的厚度并贴靠定位板组2的该侧的上半部,使第一凸轮41进一步将第一弧缺部415与第一弧凸部411位在同一圆周运动的路径上,以在第一转轴组4转动的过程中,使第一限位部24位于第一弧缺部415中并与第一弧凸部411形成相对角度位移。
再将第二弧凸部511呈扇形且径向凸出于第二凸轮51的周缘,并使第二弧凸部511的一侧面做为第三止挡部513,第二弧凸部511的另一侧面做为第四止挡部514;第二凹部512设于第二弧凸部511的周缘顶端,而第二弧缺部515呈扇形且径向凹设于第二凸轮51的周缘;进一步的,透过缩减凸轮本身的厚度并贴靠该定位板组2的该侧的下半部,使第二凸轮51进一步将第二弧缺部515与第二弧凸部511位在同一圆周运动的路径上,以在第二转轴组5转动的过程中,使第二限位部25位于第二弧缺部515中,并与第二弧凸部511形成相对角度位移。
举例来说,如图13、14所示,在上述盖合状态时,第一心轴42及第一凸轮41可以自转,同时让第一板体45相对于第二板体55翻转180度,并在第一凸轮41的第二止挡部414抵压第一限位部24的一侧时,达到限位效果而无法继续转动,此时,长形件31的顶面与第一转轴组4的第一心轴42的第一平面421的间形成一第一间隔33,短形件32顶端的第一凸部321与第一凸轮41的第一凹部412之间形成一第二间隔34,第一间隔33与第二间隔34的距离相等,借以提供滑动块3向上移动的空间。而如图15、16所示,由于滑动块3的向上移动,即可让第二心轴52及第二凸轮51的转动限制解除而可以自转,使用者转动第二板体55,并在翻转180度,也就是使第二板体55相对于第一板体45翻转360度的后,通过第二凸轮51的第二弧凸部511的第四止挡部514抵压第二限位部25的一侧,达到限位的效果。而在反向转动第二板体55,再转动第一板体45时,依序通过第二凸轮51的第二止挡面513及第二限位部25另一侧的阻挡,第一凸轮41的第一止挡面413及第一限位部24另一侧的阻挡,则可让第一板体45相对于第二板体55回复呈盖合的状态。
因此,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发明主要是有两组交替切换结构,其一优选实施例是将两组交替切换结构透过一滑动块的长、短形件相连在一起,使长、短形件分别对各转轴组的心轴和凸轮形成相异接触方式,以在未使用传统止挡结构(止挡片搭配止挡块相互止挡)的情况下,形成同步浮动卡锁的功效,并相互补偿彼此在交替切换动作期间因空隙所产生的影响,也有助于减少零组件。
2、本发明主要是有两组交替切换结构,另一优选实施例以其中第1组是将传统的止挡结构与凸轮结构结合在一起,结合后不但容易制造加工,有效缩短轴向长度,进而缩减整体体积,也保留了止挡及卡锁的功效;而第2组交替切换动作则是直接对心轴进行卡锁,不但有助于卡锁作用,也能在两组交替切换结构其中一组的卡锁功效减弱时,透过另一组的卡锁功效以维持交替翻转作用。
3、本发明具有两组交替切换结构,其中一组交替切换结构的长形件被隐蔽保护在定位板组的第一侧板的长沟槽内,因此,可以有效避免异物或外力干扰以维持动作顺畅及延长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依上文所公开的内容,本发明确可达到预期的目的,提供一种能有效缩减整体体积、降低生产成本,且能提高产品质量以延长使用寿命的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

Claims (10)

1.一种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定位板组,其一侧内具有一长沟槽;
一滑动块,包括一长形件及一短形件,该长形件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容纳于该长沟槽内,并在该长形件的顶、底两端分别具有端部平面;
一第一转轴组,包括同轴且可同步转动的一第一凸轮及一第一心轴,该第一凸轮位于该短形件的顶端且具有一第一凹部;该第一心轴枢接该定位板组的上半部并位于该长形件的顶端,该第一心轴的部分段周缘顶端具有一第一平面;以及
一第二转轴组,包括同轴且可同步转动的一第二凸轮及一第二心轴,该第二凸轮位于该短形件的底端且具有一第二凹部;该第二心轴枢接该定位板组的下半部并位于该长形件的底端,该第二心轴的部分段周缘顶端具有一第二平面;借此在该长形件顶、底两端的端部平面分别触抵该第一心轴的部分部分段周缘与该第二心轴的第二平面,以及该短形件的底端触抵该第二凸轮的第二凹部的状态;或在该长形件顶、底两端的端部平面分别触抵该第一心轴的第一平面与该第二心轴的部分段周缘,以及该短形件的顶端触抵该第一凸轮的第一凹部的状态;各状态均能让一转轴组转动而使另一转轴组止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板组的该侧上半部还进一步设有一第一限位部,并且该第一转轴组还进一步在该第一凸轮的底端径向凹设有一第一弧缺部,对应于短形件的顶端而使该短形件与该第一凸轮的周缘相离,该第一凸轮的顶端具有径向凸出的一第一弧凸部,该第一弧凸部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止挡部,供抵压该第一限位部的一侧,该第一弧凸部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止挡部,供抵压该第一限位部的另一侧,均用以止挡该第一转轴组转动,并使该第一凹部形成于该第一弧凸部的周缘顶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板组的该侧下半部还进一步设有一第二限位部,并且该第二转轴组还进一步在该第二凸轮的底端径向凹设有一第二弧缺部,对应于短形件的底端而使该短形件与该第二凸轮的周缘相离,该第二凸轮的顶端具有径向凸出的一第二弧凸部,该第二弧凸部的一侧具有一第三止挡部,供抵压该第二限位部的一侧,该第二弧凸部的另一侧具有一第四止挡部,供抵压该第二限位部的另一侧,均用以止挡该第二转轴组转动,并使该第二凹部形成于该第二弧凸部的周缘顶端。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板组的该侧下半部或上半部还进一步设有一第二限位部或一第一限位部,使该长沟槽位于该第一限位部及该第二限位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板组包括相互平行的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该第一心轴同时枢接该第一侧板的上半部及该第二侧板的上半部,该第二心轴同时枢接该第一侧板的下半部及该第二侧板的下半部,该第一限位部及该第二限位部为设于该第一侧板一侧的二个凸块,该长沟槽形成于该第一侧板的一侧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心轴的部分段周缘底端还具有一第三阶部和一第三平面,使该第三平面的长度小于该第一平面的长度,并使该第一凸轮轴接于该第一心轴的第三阶部处,且该第一心轴转动时,该第三平面与该长形件的顶端呈不会相接触的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心轴的部分段周缘底端还具有一第四阶部和一第四平面,使该第四平面的长度小于该第二平面的长度,并使该第二凸轮轴接于该第二心轴的第四阶部处,且该第二心轴转动时,该第四平面与该长形件的底端呈不会相接触的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短形件的顶端具有一第一凸部,该第一凹部与该第一凸部具有互补的形状大小。
9.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短形件的底端具有一第二凸部,该第二凹部与该第二凸部具有互补的形状大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板组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轴向贯穿有一圆孔,分别供第一心轴和第二心轴贯穿并枢接,且将上、下半部的各圆孔与长沟槽的顶、底两端分别连通。
CN201810243215.4A 2018-03-23 2018-03-23 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 Active CN1102961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43215.4A CN110296142B (zh) 2018-03-23 2018-03-23 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43215.4A CN110296142B (zh) 2018-03-23 2018-03-23 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6142A true CN110296142A (zh) 2019-10-01
CN110296142B CN110296142B (zh) 2020-07-17

Family

ID=68025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43215.4A Active CN110296142B (zh) 2018-03-23 2018-03-23 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9614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5976A (zh) * 2022-03-31 2022-07-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旋转方法
GB2611382A (en) * 2021-09-30 2023-04-05 Lenovo Beijing Ltd Connec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37985Y1 (ko) * 1995-01-26 1999-04-01 가토오 치아키 휴대용 전화기의 개폐장치
JP2002070832A (ja) * 2000-08-30 2002-03-08 Dcm:Kk ヒンジ装置
CN103291737A (zh) * 2012-02-22 2013-09-11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卡锁式双轴枢纽器
CN103322030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回转止挡式双轴枢纽器
US20130318746A1 (en) * 2012-05-30 2013-12-05 Kem Hongkong Limited Biaxial Hinge
CN203962677U (zh) * 2014-08-01 2014-11-26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交替旋转的双轴式铰链
TWM491324U (zh) * 2014-07-15 2014-12-01 Jarllytec Co Ltd 可交替旋轉的雙軸式鉸鏈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37985Y1 (ko) * 1995-01-26 1999-04-01 가토오 치아키 휴대용 전화기의 개폐장치
JP2002070832A (ja) * 2000-08-30 2002-03-08 Dcm:Kk ヒンジ装置
CN103291737A (zh) * 2012-02-22 2013-09-11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卡锁式双轴枢纽器
CN103322030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回转止挡式双轴枢纽器
US20130318746A1 (en) * 2012-05-30 2013-12-05 Kem Hongkong Limited Biaxial Hinge
TWM491324U (zh) * 2014-07-15 2014-12-01 Jarllytec Co Ltd 可交替旋轉的雙軸式鉸鏈
CN203962677U (zh) * 2014-08-01 2014-11-26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交替旋转的双轴式铰链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611382A (en) * 2021-09-30 2023-04-05 Lenovo Beijing Ltd Connec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GB2611382B (en) * 2021-09-30 2024-01-17 Lenovo Beijing Ltd Connec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815976A (zh) * 2022-03-31 2022-07-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旋转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6142B (zh) 2020-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9183B (zh) 按键的升降支撑装置、按键以及键盘
CN110296142A (zh) 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
CN110005695B (zh) 可弯折式支撑架
CN204480932U (zh) 一种通用型微动开关
CN103631335A (zh) 便携式计算机
CN103681074A (zh) 开关及其旋转角度放大装置
CN106686938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翻转机构
CN215720166U (zh) 双向齿轮齿条与滑块连杆同步的转动机构
TWI697753B (zh) 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
CN201916341U (zh) 具支杆的平板式枢钮器
CN2812267Y (zh) 一种简易振动开关
CN206738381U (zh) 枢纽器以及使用该枢纽器的电子装置
CN115681307A (zh) 铰链、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1122548Y (zh) 多向旋转开关的定位结构
CN203394990U (zh) 开合顺畅的双轴铰链
CN204199923U (zh) 一种烤箱门铰链结构
CN208896493U (zh) 一种3d曲面玻璃的凹面覆膜头
CN104613146B (zh) 双轮联动机构及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
CN215069010U (zh) 滑块与连杆同步的转动机构
CN110273914A (zh) 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CN102865291A (zh) 枢纽器的定位结构及其定位弹片
CN217873757U (zh)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CN201465576U (zh) 机柜、机柜框架及用于机柜框架中的型钢
CN208519053U (zh) 双轴交替翻转结构的减少异音结构
CN211314833U (zh) 外翻式智能装备用转轴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