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3009A - 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3009A
CN110243009A CN201910523447.XA CN201910523447A CN110243009A CN 110243009 A CN110243009 A CN 110243009A CN 201910523447 A CN201910523447 A CN 201910523447A CN 110243009 A CN110243009 A CN 110243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valve
storage medium
solu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234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43009B (zh
Inventor
刘继平
邢秦安
种道彤
王进仕
陈伟雄
刘明
严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5234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430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43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3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43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3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8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4Heat pumps of the sorpt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及其工作方法,该***由储液罐、溶液换热器、蒸发器、冷凝器、吸收器、溶液冷却器、输液泵、回液泵、阀门、以及相关管道等设备构成;该***有储热与放热二种典型工作过程;本发明利用储热介质浓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水蒸汽的特性实现了用水的潜热储热,同时储热介质的温度变化范围增大、使显热储热量相应增加,从而增加了单位储热介质的储热量、减少了储热罐的容积、降低了***投资;该***始终以类似吸收式热泵的工作过程运行,能回收汽轮机的排汽余热,既可增加机组的供热能力,还可降低机组的发电煤耗率,具有良好的热经济性及技术经济性。

Description

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动力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大型燃煤发电机组不但承担基本负荷,还承担着电网调峰任务。由于近年来我国火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一直维持在4000小时左右,北方地区的供热机组也面临着很大的调峰压力。为解决供热机组灵活性运行及深度调峰的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在热电厂设置储热罐进行热电解耦的技术方案,即在机组电负荷较高时以抽汽工况运行,供热抽汽不但用于加热热网循环水,还用于加热储热罐中的储热工质;在机组电负荷较低时以凝汽工况运行,利用储热罐中储热工质的热量向外供热。目前的技术方案中储热工质大多采用水,利用水温度变化的显热来实现储热。虽然水的比热较大,但由于大型供热机组的供热量很大,需要很大的储热罐才能满足要求。以某300MW供热机组为例,其设计抽汽量为500t/h,按照8小时储热量、水温变化值为20℃计算,储热罐的容积达到了12.7万立方米,超过了我国小2级水库的容量标准(10万立方米);由于放热工况下机组没有供热抽汽,其实际供热能力也随之下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及其工作方法,本发明利用储热介质浓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水蒸汽的特性实现了用水的潜热储热,同时储热介质的温度变化范围增大、使显热储热量相应增加,从而增加了单位储热介质的储热量、减少了储热罐的容积、降低了***投资;该***始终以类似吸收式热泵的工作过程运行,能回收汽轮机的排汽余热,既可增加机组的供热能力,还可降低机组的发电煤耗率,具有良好的热经济性及技术经济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包括储液罐1,储液罐1的储热介质出口端与输液泵7的进口端相连通;储液罐1的储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阀门10的出口端及第八阀门16的出口端相连通;输液泵7的出口端与第一阀门9的进口端及第七阀门15的进口端相连通;第一阀门9的出口端与溶液换热器2的吸热侧进口端及第五阀门13的出口端相连通;溶液换热器2的吸热侧出口端与蒸发器3的吸热侧进口端相连通;溶液换热器2的放热侧进口端与第三阀门11的出口端相连通;溶液换热器2的放热侧出口端与第四阀门12的进口端相连通;蒸发器3的吸热侧溶液出口端与第二阀门10的进口端及第三阀门11的进口端相连通;蒸发器3的吸热侧水蒸汽出口端与冷凝器4的放热侧进口端相连通;蒸发器3的放热侧进口端与供热抽汽19相连通;蒸发器3的放热侧出口端与供热抽汽的疏水20相连通;冷凝器4的放热侧出口端与水蒸汽的疏水18相连通;冷凝器4的吸热侧进口端与热网回水17相连通;吸收器5的吸热侧进口端与冷凝器4的吸热侧出口端相连通,吸收器5的放热侧进口端与低压蒸汽21、第四阀门12的出口端和第六阀门14的出口端相连通,吸收器5的放热侧出口端与回液泵8进口端相连通;溶液冷却器6的吸热侧进口端与吸收器5的吸热侧出口端相连通;溶液冷却器6的吸热侧出口端为向外供热的热网出水22;溶液冷却器6的放热侧进口端与第七阀门15的出口端相连通、溶液冷却器6的放热侧出口端与第六阀门14的进口端相连通;回液泵8出口端与第五阀门13的进口端及第八阀门16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所用的储热介质为溴化锂、氯化锂、氢氧化钠、氯化钙、硝酸钾、硝酸钠中一种物质的水溶液或多种物质的水溶液;所述溶液换热器2、蒸发器3、冷凝器4、吸收器5和溶液冷却器均为间壁式换热器。
所述储液罐1中工质为储热介质;溶液换热器2换热两侧工质为不同温度的储热介质;蒸发器3放热侧工质为供热抽汽19和供热抽汽19凝结形成的供热抽汽的疏水20,蒸发器3吸热侧工质为储热介质和储热介质蒸发生成的水蒸汽;冷凝器4放热侧工质为储热介质在蒸发器3中蒸发生成的水蒸汽及该水蒸汽凝结形成的水蒸汽的疏水18,冷凝器4吸热侧工质为热网回水17;吸收器5的吸热侧工质为热网回水17,吸收器5放热侧工质为储热介质和低压蒸汽21;溶液冷却器6放热侧工质为储热介质、溶液冷却器6吸热侧工质为热网出水22。
所述的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的工作方法,包括储热工作过程与放热工作过程;
所述储热工作过程为:在供热机组电负荷较高、运行于供热工况时,所述的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按照储热工作过程运行;投运输液泵7与回液泵8给储热介质提供流动的动力,开启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第三阀门11、第四阀门12和第五阀门13,关闭第六阀门14、第七阀门15和第八阀门16以限制储热介质的流向,从而使储热介质形成如下流程与状态变化:从储热罐1来的低温稀浓度储热介质经过输液泵7与第一阀门9进入溶液换热器2,在溶液换热器2中受流经第三阀门11的储热介质加热后进入蒸发器3,再在蒸发器3中受供热抽汽19加热后产生水蒸汽与高温高浓度储热介质,蒸发器3产生的水蒸汽流入冷凝器4并加热热网回水17,蒸发器3中高温高浓度储热介质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二阀门10返回储热罐1,另一路依次流经第三阀门11、溶液换热器2、第四阀门12后进入吸收器5;进入吸收器5的储热介质吸收低压蒸汽21并加热冷凝器4流出的热网回水17后依次流经回液泵8、第五阀门13变成低温稀浓度储热介质后进入溶液换热器2;热网回水17依次流经冷凝器4、吸收器5及溶液冷却器6并在冷凝器4、吸收器5中被加热;在此过程中,流出储热罐1的储热介质的状态为低温稀浓度,进入储热罐1的储热介质的状态为高温高浓度;流入冷凝器4的热网回水17的状态为低温,流出溶液冷却器6的热网出水22的状态为高温;即通过储热工作过程使储热介质与热网循环水状态发生预设的变化,实现储热、向外供热效果;
所述放热工作过程为:在供热机组电负荷较低、运行于凝汽工况时,所述的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按照放热工作过程运行;投运输液泵7与回液泵8给储热介质提供流动的动力,关闭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第四阀门12和第五阀门13,开启第六阀门14、第七阀门15和第八阀门16以限制储热介质的流向,从而使储热介质形成如下流程与状态变化:来自储热罐1中高温高浓度储热介质经过输液泵7与第七阀门15进入溶液冷却器6,储热介质在溶液冷却器6中加热依次流经冷凝器4、吸收器5、溶液冷却器6的热网回水17后经第六阀门14进入吸收器5,进入吸收器5的储热介质吸收低压蒸汽21并加热冷凝器4流出的热网回水17后变成低温稀浓度储热介质依次流经回液泵8、第八阀门16进入储液罐1;热网回水17依次流经冷凝器4、吸收器5和溶液冷却器6并在吸收器5和溶液冷却器6中被加热;在此过程中,流出储热罐1的储热介质的状态为高温高浓度,进入储热罐1的储热介质的状态为低温稀浓度;流入冷凝器4的热网回水17的状态为低温、流出溶液冷却器6的热网出水22的状态为高温,即通过放热工作过程使储热介质与热网循环水状态发生预设的变化,从而实现向外供热效果。
进入蒸发器3的供热抽汽19在加热储热介质后凝结为供热抽汽的疏水20并返回热力***。
蒸发器3产生的水蒸汽在冷凝器4中加热热网回水17后产生的水蒸汽的疏水18引入疏水箱,经处理后作为供热机组的补充水,或用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余热加热蒸发器3产生的水蒸汽以供给吸收器5。
进入吸收器5的低压蒸汽21直接采用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或由排汽余热通过循环水以间接加热的方式产生。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与常规的以水为储热介质的相比,本发明利用溶液的显热及水蒸汽的潜热来实现储热,其单位储热罐体积的储热量比常规纯水高5倍以上。
在溶液显热储热方面,由于相同压力下溶液的饱和温度比纯水要高得多,因此溶液的最高工作温度可达到120℃以上,储热罐仍可工作在常压,而采用纯水的储热罐要工作在常压下其温度需低于100℃,从而增大了储热介质的温度变化范围,增加了显热储热量。
在潜热储热方面,以溴化锂溶液为例,浓度在50%左右的溴化锂溶液的密度与纯水比较接近,当其浓度变化范围为10%时,1kg溶液可吸收0.2kg的低压蒸汽,其储热量约为500kJ/kg,大约相当于纯水温度变化120℃的显热储热量。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储热***,其单位储热罐体积的储热量比纯水高5倍以上。
2、与常规的以水为储热介质的相比,本发明的储热***的供热能力更大。
以供热机组每天供热工况运行16小时、凝汽工况运行8小时计算,采用纯水为储热介质,每天只有2/3的时间有供热抽汽,其供热能力下降1/3;而采用本发明的储热***,由于吸收式热泵的COP可以达到1.7,机组在同样的工作过程下其供热能力最大可达到原设计工况的1.13倍,供热能力更大。
3、提高供热机组的热经济性。
本发明提出的储热***实质上是一个吸收式热泵,该***回收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余热向外供热,可大幅度提高机组的运行热经济性,降低燃料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实现了供热机组的节能减排。
本发明可广泛用于我国大型供热机组的灵活性运行及深度调峰改造,以实现热电解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示意图。
图中:1—储液罐 2—溶液换热器 3—蒸发器 4—冷凝器 5—吸收器 6—溶液冷却器 7—输液泵 8—回液泵 9—第一阀门 10—第二阀门 11—第三阀门 12—第四阀门13—第五阀门 14—第六阀门 15—第七阀门 16—第八阀门 17—热网回水 18—水蒸汽的疏水 19—供热抽汽 20—供热抽汽的疏水 21—低压蒸汽 22—热网出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热电厂设置储热***是供热机组实现灵活性运行及深度调峰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为降低成本,其储热***所用的储热介质适合采用水、岩石、土壤及废旧金属等廉价储热材料,其中水的换热性能相对最好,定压比热也较大,现有的热电厂储热方案常选择水作为储热介质。但现代大型供热机组的供热量巨大,导致储热罐体积庞大、增大了***投资,且在低电负荷下供热机组以凝汽工况运行、没有供热抽汽,其实际供热能力也随之下降。
分析水的热物理性质发现,水的定压比热为4.2kJ/(kg℃),如储热***中水温变化幅度为20℃,则其储热量为84kJ/kg;而水的汽化潜热约为2500kJ/kg,如能利用水的汽液相变潜热进行储热,则其储热量达到2500kJ/kg,是显热储热量的30倍左右。但水蒸汽的密度很小(0.4MPa的饱和水蒸汽密度为2.16kg/m3),单位容积的储热量为5400kJ/m3。因此,如储热***直接采用水蒸汽为储热介质,在储热量相同时储热罐体积将更大。
在供热机组运行时,不论是在供热工况还是凝汽工况,其汽轮机低压缸均排出含有大量低温余热的乏汽。采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回收汽轮机排汽余热的技术已在我国火电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利用供热抽汽将溴化锂溶液进行加热、释放出压力较高的水蒸汽,然后将溴化锂溶液进行降温、吸收压力较低的水蒸汽。设某一浓度下溴化锂水溶液的饱和蒸发温度比同等压力下的纯水高50℃,则通过溴化锂吸收过程可将饱和温度为35℃的水蒸汽的潜热转换为85℃的溶液的显热并向外输出。
本发明根据吸收式热泵的工作原理,通过储存高温高浓度储热介质并利用供热机组的排汽余热,构造了利用水蒸汽的汽化潜热、溶液温度变化的显热实现储热的***,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该***具有储热及放热两种典型工作过程。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包括储液罐1,储液罐1的储热介质出口端与输液泵7的进口端相连通;储液罐1的储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阀门10的出口端及第八阀门16的出口端相连通;输液泵7的出口端与第一阀门9的进口端及第七阀门15的进口端相连通;第一阀门9的出口端与溶液换热器2的吸热侧进口端及第五阀门13的出口端相连通;溶液换热器2的吸热侧出口端与蒸发器3的吸热侧进口端相连通;溶液换热器2的放热侧进口端与第三阀门11的出口端相连通;溶液换热器2的放热侧出口端与第四阀门12的进口端相连通;蒸发器3的吸热侧溶液出口端与第二阀门10的进口端及第三阀门11的进口端相连通;蒸发器3的吸热侧水蒸汽出口端与冷凝器4的放热侧进口端相连通;蒸发器3的放热侧进口端与供热抽汽19相连通;蒸发器3的放热侧出口端与供热抽汽的疏水20相连通;冷凝器4的放热侧出口端与水蒸汽的疏水18相连通;冷凝器4的吸热侧进口端与热网回水17相连通;吸收器5的吸热侧进口端与冷凝器4的吸热侧出口端相连通,吸收器5的放热侧进口端与低压蒸汽21、第四阀门12的出口端和第六阀门14的出口端相连通,吸收器5的吸热侧出口端与回液泵8进口端相连通;溶液冷却器6的吸热侧进口端与吸收器5的吸热侧出口端相连通;溶液冷却器6的吸热侧出口端为向外供热的热网出水22;溶液冷却器6的放热侧进口端与第七阀门15的出口端相连通、溶液冷却器6的放热侧出口端与第六阀门14的进口端相连通;回液泵8出口端与第五阀门13的进口端及第八阀门16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所用的储热介质为溴化锂、氯化锂、氢氧化钠、氯化钙、硝酸钾、硝酸钠中一种物质的水溶液或多种物质的水溶液;所述溶液换热器2、蒸发器3、冷凝器4、吸收器5和溶液冷却器均为间壁式换热器。
由于溴化锂价格较贵,为降低***的投资,图1***的储热介质既可采用溴化锂溶液,也可采用氯化钙、氯化锂、氢氧化钠、氯化钙、硝酸钾及硝酸钠等物质中一种物质的水溶液或多种物质的水溶液。
储热罐1为容纳储热介质的容器;所述溶液换热器2换热两侧工质为不同温度的储热介质;蒸发器3放热侧工质为供热抽汽19和供热抽汽19凝结形成的供热抽汽的疏水20,蒸发器3吸热侧工质为储热介质和储热介质蒸发生成的水蒸汽;冷凝器4放热侧工质为储热介质在蒸发器3中蒸发生成的水蒸汽及该水蒸汽凝结形成的水蒸汽的疏水18,冷凝器4吸热侧工质为热网回水17;吸收器5的吸热侧工质为热网回水17,吸收器5的放热侧工质为储热介质和低压蒸汽21;溶液冷却器6放热侧工质为储热介质、溶液冷却器6吸热侧工质为热网出水22。
热网回水17、热网出水22均是热网循环水,热网回水17在冷凝器4与吸收器5中受热、或在吸收器5与溶液冷却器6中受热后形成热网出水22。
本发明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的工作方法,包括储热工作过程与放热工作过程;
所述储热工作过程为:在供热机组电负荷较高、运行于供热工况时,所述的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按照储热工作过程运行;投运输液泵7与回液泵8给储热介质提供流动的动力,开启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第三阀门11、第四阀门12和第五阀门13,关闭第六阀门14、第七阀门15和第八阀门16以限制储热介质的流向,从而使储热介质形成如下流程与状态变化:从储热罐1来的低温稀浓度储热介质经过输液泵7与第一阀门9进入溶液换热器2,在溶液换热器2中受流经第三阀门11的储热介质加热后进入蒸发器3,再在蒸发器3中受供热抽汽19加热后产生水蒸汽与高温高浓度储热介质,蒸发器3产生的水蒸汽流入冷凝器4并加热热网回水17,蒸发器3中高温高浓度储热介质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二阀门10返回储热罐1,另一路依次流经第三阀门11、溶液换热器2、第四阀门12后进入吸收器5;进入吸收器5的储热介质吸收低压蒸汽21并加热冷凝器4流出的热网回水17后依次流经回液泵8、第五阀门13变成低温稀浓度储热介质后进入溶液换热器2;热网回水17依次流经冷凝器4、吸收器5及溶液冷却器6并在冷凝器4、吸收器5中被加热;在此过程中,流出储热罐1的储热介质的状态为低温稀浓度,进入储热罐1的储热介质的状态为高温高浓度;流入冷凝器4的热网回水17的状态为低温,流出溶液冷却器6的热网出水22的状态为高温;即通过储热工作过程使储热介质与热网循环水状态发生预设的变化,实现储热、向外供热效果;
所述放热工作过程为:在供热机组电负荷较低、运行于凝汽工况时,所述的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按照放热工作过程运行;投运输液泵7与回液泵8给储热介质提供流动的动力,关闭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第四阀门12和第五阀门13,开启第六阀门14、第七阀门15和第八阀门16以限制储热介质的流向,从而使储热介质形成如下流程与状态变化:来自储热罐1中高温高浓度储热介质经过输液泵7与第七阀门15进入溶液冷却器6,储热介质在溶液冷却器6中加热依次流经冷凝器4、吸收器5、溶液冷却器6的热网回水17后经第六阀门14进入吸收器5,进入吸收器5的储热介质吸收低压蒸汽21并加热冷凝器4流出的热网回水17后变成低温稀浓度储热介质依次流经回液泵8、第八阀门16进入储液罐1;热网回水17依次流经冷凝器4、吸收器5和溶液冷却器6并在吸收器5和溶液冷却器6中被加热;在此过程中,流出储热罐1的储热介质的状态为高温高浓度,进入储热罐1的储热介质的状态为低温稀浓度;流入冷凝器4的热网回水17的状态为低温、流出溶液冷却器6的热网出水22的状态为高温,即通过放热工作过程使储热介质与热网循环水状态发生预设的变化,从而实现向外供热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入蒸发器3的供热抽汽19在加热储热介质后凝结为供热抽汽的疏水20并返回热力***。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蒸发器3产生的水蒸汽在冷凝器4中加热热网回水17后产生的水蒸汽的疏水18引入疏水箱,经处理后作为供热机组的补充水,或用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余热加热蒸发器3产生的水蒸汽以供给吸收器5。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入吸收器5的低压蒸汽21直接采用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或由排汽余热通过循环水以间接加热的方式产生。

Claims (6)

1.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1),储液罐(1)的储热介质出口端与输液泵(7)的进口端相连通;储液罐(1)的储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阀门(10)的出口端及第八阀门(16)的出口端相连通;输液泵(7)的出口端与第一阀门(9)的进口端及第七阀门(15)的进口端相连通;第一阀门(9)的出口端与溶液换热器(2)的吸热侧进口端及第五阀门(13)的出口端相连通;溶液换热器(2)的吸热侧出口端与蒸发器(3)的吸热侧进口端相连通;溶液换热器(2)的放热侧进口端与第三阀门(11)的出口端相连通;溶液换热器(2)的放热侧出口端与第四阀门(12)的进口端相连通;蒸发器(3)的吸热侧溶液出口端与第二阀门(10)的进口端及第三阀门(11)的进口端相连通;蒸发器(3)的吸热侧水蒸汽出口端与冷凝器(4)的放热侧进口端相连通;蒸发器(3)的放热侧进口端与供热抽汽(19)相连通;蒸发器(3)的放热侧出口端与供热抽汽的疏水(20)相连通;冷凝器(4)的放热侧出口端与水蒸汽的疏水(18)相连通;冷凝器(4)的吸热侧进口端与热网回水(17)相连通;吸收器(5)的吸热侧进口端与冷凝器(4)的吸热侧出口端相连通,吸收器(5)的放热侧进口端与低压蒸汽(21)、第四阀门(12)的出口端和第六阀门(14)的出口端相连通,吸收器(5)的放热侧出口端与回液泵(8)进口端相连通;溶液冷却器(6)的吸热侧进口端与吸收器(5)的吸热侧出口端相连通;溶液冷却器(6)的吸热侧出口端为向外供热的热网出水(22);溶液冷却器(6)的放热侧进口端与第七阀门(15)的出口端相连通、溶液冷却器(6)的放热侧出口端与第六阀门(14)的进口端相连通;回液泵(8)出口端与第五阀门(13)的进口端及第八阀门(16)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的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所用的储热介质为溴化锂、氯化锂、氢氧化钠、氯化钙、硝酸钾、硝酸钠中一种物质的水溶液或多种物质的水溶液;所述溶液换热器(2)、蒸发器(3)、冷凝器(4)、吸收器(5)和溶液冷却器(6)均为间壁式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1)中工质为储热介质;溶液换热器(2)换热两侧工质为不同温度的储热介质;蒸发器(3)放热侧工质为供热抽汽(19)和供热抽汽(19)凝结形成的供热抽汽的疏水(20),蒸发器(3)吸热侧工质为储热介质和储热介质蒸发生成的水蒸汽;冷凝器(4)放热侧工质为储热介质在蒸发器(3)中蒸发生成的水蒸汽及该水蒸汽凝结形成的水蒸汽的疏水(18),冷凝器(4)吸热侧工质为热网回水(17);吸收器(5)的吸热侧工质为热网回水(17),吸收器(5)的放热侧工质为储热介质和低压蒸汽(21);溶液冷却器(6)放热侧工质为储热介质、溶液冷却器(6)吸热侧工质为热网出水(22)。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热工作过程与放热工作过程;
所述储热工作过程为:在供热机组电负荷较高、运行于供热工况时,所述的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按照储热工作过程运行;投运输液泵(7)与回液泵(8)给储热介质提供流动的动力,开启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第三阀门(11)、第四阀门(12)和第五阀门(13),关闭第六阀门(14)、第七阀门(15)和第八阀门(16)以限制储热介质的流向,从而使储热介质形成如下流程与状态变化:从储热罐(1)来的低温稀浓度储热介质经过输液泵(7)与第一阀门(9)进入溶液换热器(2),在溶液换热器(2)中受流经第三阀门(11)的储热介质加热后进入蒸发器(3),再在蒸发器(3)中受供热抽汽(19)加热后产生水蒸汽与高温高浓度储热介质,蒸发器(3)产生的水蒸汽流入冷凝器(4)并加热热网回水(17),蒸发器(3)中高温高浓度储热介质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二阀门(10)返回储热罐(1),另一路依次流经第三阀门(11)、溶液换热器(2)、第四阀门(12)后进入吸收器(5);进入吸收器(5)的储热介质吸收低压蒸汽(21)并加热冷凝器(4)流出的热网回水(17)后依次流经回液泵(8)、第五阀门(13)变成低温稀浓度储热介质后进入溶液换热器(2);热网回水(17)依次流经冷凝器(4)、吸收器(5)及溶液冷却器(6)并在冷凝器(4)、吸收器(5)中被加热;在此过程中,流出储热罐(1)的储热介质的状态为低温稀浓度,进入储热罐(1)的储热介质的状态为高温高浓度;流入冷凝器(4)的热网回水(17)的状态为低温,流出溶液冷却器(6)的热网出水(22)的状态为高温;即通过储热工作过程使储热介质与热网循环水状态发生预设的变化,实现储热、向外供热效果;
所述放热工作过程为:在供热机组电负荷较低、运行于凝汽工况时,所述的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按照放热工作过程运行;投运输液泵(7)与回液泵(8)给储热介质提供流动的动力,关闭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第四阀门(12)和第五阀门(13),开启第六阀门(14)、第七阀门(15)和第八阀门(16)以限制储热介质的流向,从而使储热介质形成如下流程与状态变化:来自储热罐(1)中高温高浓度储热介质经过输液泵(7)与第七阀门(15)进入溶液冷却器(6),储热介质在溶液冷却器(6)中加热依次流经冷凝器(4)、吸收器(5)、溶液冷却器(6)的热网回水(17)后经第六阀门(14)进入吸收器(5),进入吸收器(5)的储热介质吸收低压蒸汽(21)并加热冷凝器(4)流出的热网回水(17)后变成低温稀浓度储热介质依次流经回液泵(8)、第八阀门(16)进入储液罐(1);热网回水(17)依次流经冷凝器(4)、吸收器(5)和溶液冷却器(6)并在吸收器(5)和溶液冷却器(6)中被加热;在此过程中,流出储热罐(1)的储热介质的状态为高温高浓度,进入储热罐(1)的储热介质的状态为低温稀浓度;流入冷凝器(4)的热网回水(17)的状态为低温、流出溶液冷却器(6)的热网出水(22)的状态为高温,即通过放热工作过程使储热介质与热网循环水状态发生预设的变化,从而实现向外供热效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进入蒸发器(3)的供热抽汽(19)在加热储热介质后凝结为供热抽汽的疏水(20)并返回热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蒸发器(3)产生的水蒸汽在冷凝器(4)中加热热网回水(17)后产生的水蒸汽的疏水(18)引入疏水箱,经处理后作为供热机组的补充水,或用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余热加热蒸发器(3)产生的水蒸汽以供给吸收器(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进入吸收器(5)的低压蒸汽(21)直接采用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或由排汽余热通过循环水以间接加热的方式产生。
CN201910523447.XA 2019-06-17 2019-06-17 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及其工作方法 Active CN1102430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3447.XA CN110243009B (zh) 2019-06-17 2019-06-17 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及其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3447.XA CN110243009B (zh) 2019-06-17 2019-06-17 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及其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3009A true CN110243009A (zh) 2019-09-17
CN110243009B CN110243009B (zh) 2020-10-27

Family

ID=67887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23447.XA Active CN110243009B (zh) 2019-06-17 2019-06-17 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4300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4987A (zh) * 2022-07-29 2022-11-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氯化钙吸收式热泵储热***及运行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4068A (zh) * 2014-04-17 2014-07-30 广东工业大学 带有一体化太阳能热泵***的吸收式制冷机
CN105431685A (zh) * 2013-05-23 2016-03-23 Posco能源公司 利用中低温余热的供暖热源或电力生产***及其控制方法
WO2016076030A1 (ja) * 2014-11-10 2016-05-19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ケミカルヒートポンプ
CN207831472U (zh) * 2017-12-29 2018-09-07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
CN108534213A (zh) * 2018-05-11 2018-09-14 宋世海 一种低谷电蓄热复合吸收式空气源热泵循环供暖***
US20180340716A1 (en) * 2015-11-17 2018-11-29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Heat pump system with chilled water tank and photovoltaic thermal collector
CN109764326A (zh) * 2018-12-15 2019-05-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褐煤基电水联供***及工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1685A (zh) * 2013-05-23 2016-03-23 Posco能源公司 利用中低温余热的供暖热源或电力生产***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54068A (zh) * 2014-04-17 2014-07-30 广东工业大学 带有一体化太阳能热泵***的吸收式制冷机
WO2016076030A1 (ja) * 2014-11-10 2016-05-19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ケミカルヒートポンプ
US20180340716A1 (en) * 2015-11-17 2018-11-29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Heat pump system with chilled water tank and photovoltaic thermal collector
CN207831472U (zh) * 2017-12-29 2018-09-07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
CN108534213A (zh) * 2018-05-11 2018-09-14 宋世海 一种低谷电蓄热复合吸收式空气源热泵循环供暖***
CN109764326A (zh) * 2018-12-15 2019-05-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褐煤基电水联供***及工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明军等: "吸收式热泵在热电厂乏汽余热回收领域的应用", 《流体机械》 *
肖永勤等: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在集中供热***中的应用及节能性分析", 《制冷与空调》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4987A (zh) * 2022-07-29 2022-11-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氯化钙吸收式热泵储热***及运行方法
CN115264987B (zh) * 2022-07-29 2023-08-1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氯化钙吸收式热泵储热***及运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3009B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7482B (zh) 采暖工况回收烟气余热的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106482382B (zh) 带直接供热的直燃型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206352906U (zh) 一种乏汽直接吸收式溴化锂热泵***
CN106482381B (zh) 带蒸汽直接供热的蒸汽型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110344898A (zh) 吸收式海水淡化与闭式循环发电***
CN102997483A (zh) 回收烟气余热的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107100685A (zh)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和吸收式热泵循环的联合发电***
CN105972858A (zh) 一种利用空压机余热进行供能蓄能的***及方法
CN108562066A (zh) 一种膜式接触装置及吸收式制冷***
CN208312760U (zh) 太阳能制冷供热水及淡水三联产装置
CN207716527U (zh) 一种热水优化节能***
CN203010995U (zh) 回收烟气余热的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203011002U (zh) 带烟气阀回收烟气余热的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110243009A (zh) 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及其工作方法
CN105650938B (zh) 一种全电力回用排放热的吸收式制冷方法和装置
CN207797463U (zh) 膜式接触装置及吸收式制冷***
CN103363539B (zh) 烟道废热综合利用装置
CN207585140U (zh) 一种基于第二类吸收式混合热泵
CN102997496B (zh) 带烟气阀回收烟气余热的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207585143U (zh) 一种太阳能辅助加热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9350983A (zh) 一种双级压缩式热泵双效蒸发浓缩***
CN206191974U (zh) 带蒸汽直接供热的蒸汽型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203375525U (zh) 烟道废热综合利用装置
CN209270860U (zh) 一种双级压缩式热泵双效蒸发浓缩***
CN211676329U (zh) 一种热泵***和带有热泵***的蒸发浓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